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游记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游记

相关日志

蓬莱阁
huailu49 2012-6-9 06:26
蓬莱阁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后山的风景
热度 1 huailu49 2012-6-2 20:26
后山的风景
这次去泰山,上山选的是红门线路,这是目前最为人熟知、也最热门的登山线路;而下山则选了天烛峰线路,此路又称后山线路,地处泰山东麓,奇峰俊秀,松石多姿,但游人稀少,且部分路段失修。然徜徉其间,倒也能够领略久违了的山林野趣。 下得山来,可以搭乘 19 路公交线路(取代了原先的游 2 专线)进城,夏季每天 6 : 30 发车, 20 时收车。 顺带说一下 19 路沿途站点,以供各位参考: 天烛峰景区 - 艾洼村委 - 艾洼 - 东御道 - 上梨园村 - 下梨园村 - 泰山职业学院 - 水牛埠村 - 上峪村 - 紫欣园小区 - 白马石村东站 - 白马石村 - 刘家庄村 - 三合村 - 三合水厂 - 东岳山庄 - 八十八医院 - 红门 ( 虎山公园 ) - 泉盛大酒店 - 普照寺 ( 进贤村 ) - 天外村 ( 大众桥 ) - 泰山医学院 - 泰安卫校 - 卫校西院 - 泰山学院附中 ( 计生中心 ) - 市委市政府 - 易初莲花 ( 共 27 站 ) 。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3670 次阅读|2 个评论
泰山极顶
热度 4 huailu49 2012-6-2 08:17
泰山极顶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217 次阅读|8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八):青山、小楼(完结篇)
热度 3 taol 2012-5-31 19:34
龙庆峡游记(八):青山、小楼(完结篇)
写了小一天的论文,出来冒冒泡,透透气。《龙庆峡游记》的最后一篇。这次龙庆峡出游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渐变滤镜,云彩拍不出来,糟蹋这美景了。至今耿耿于怀啊 新手初哥,人弱头狗;没有滤镜,还望能忍 相关博文: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龙庆峡游记(五):一线天、游鱼 龙庆峡游记(六):青山绿水泛舟 龙庆峡游记(七):极限,你敢挑战吗?
个人分类: 摄影|4064 次阅读|8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七):极限,你敢挑战吗?
热度 5 taol 2012-5-30 13:19
龙庆峡游记(七):极限,你敢挑战吗?
不清楚是不是北京周边有很多极限运动的地方。我知道的十渡和这次去的龙庆峡都有极限运动,如蹦极。龙庆峡这个还有更惊险的,走钢丝?我历来恐高,看到这种极限运动只是羡慕,感到很刺激的同时自己绝不会上去试一试的。不知道哪位老师或者同学有蹦极的体验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 真的很高。 相关博文:龙庆峡游记系列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龙庆峡游记(五):一线天、游鱼 龙庆峡游记(六):青山绿水泛舟
个人分类: 摄影|3798 次阅读|10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六):青山绿水泛舟
热度 3 taol 2012-5-30 12:56
龙庆峡游记(六):青山绿水泛舟
龙庆峡最核心的景区其实很小,而且貌似只能坐船,来回加起来半个多小时的水路吧。船开得稍微有些快,当然这也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让他们慢下来。毕竟是商业旅游景区,人家是要赚钱的。船还是挺稳的,虽然这只是个类似于快艇的“慢艇”,估计也是照顾一下想拍摄照片留念的人吧。 因为龙庆峡两边的山几乎都是直上直下的,所以虽然山都不高,但是看起来非常有气势。既然是“峡”一般来说都不会太宽,龙庆峡也不例外,貌似更袖珍一些。这边天气很好,天很蓝很通透,因为周边水气很重,天上的云层也比较厚实。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1点多吧,阳光很足,峡内还是很阴凉的。这样的光线对拍摄造成相当大的难度,天上地下的反差很大。 我父亲在二十几年前来北京的时候就到过龙庆峡,当时拍的照片还在家里的相册中,保存得很好。二十多年后,游客换成了我。如果父亲愿意,等他退休我更想带着他们二老时隔二十几年重游龙庆峡 相关博文:龙庆峡游记系列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龙庆峡游记(五):一线天、游鱼
个人分类: 摄影|4578 次阅读|5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五):一线天、游鱼
热度 5 taol 2012-5-29 23:33
龙庆峡游记(五):一线天、游鱼
这个一线天很小,不是那么壮观,要是不写字也许我都没有注意,不过那个悬石还是挺拉风的。 各种山头上的“一线天”直接参考 度娘百科 这个游鱼是准备登船的时候拍的,门口也有这种鱼,只是木有这个好看。不得不说龙庆峡景区很干净,尤其是景区的水几乎看不到什么杂物。 相关博文: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个人分类: 摄影|4880 次阅读|10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热度 8 taol 2012-5-29 16:32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相关博文: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准确的说,古崖居应该是独立的景点,一趟车去的算在一起吧。上午因为还挂着那个85的长焦头,所以很悲剧的没有拍到古崖居的全景,很可惜。另外拍摄的也都是外景,里面基本上没有光线进入,当时里面应该有火把之类的东西吧。 古崖居遗址是北京地区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洞窟聚落遗址,位于延庆县西张山营西北的一条峡谷中,共有洞穴117个,开凿于崖壁的沙砾花岗岩石上,为唐、五代时期“奚人去诸部”所凿。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崖居号称“千古之谜”,现在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它到底是干什么的。里面有各种形状的洞,“单间”“三居室”一应俱全,“三居室”有的还是上下结构的,得爬上去才行,而且只能通过一个人。有的“房间”里面还有马槽,不知道马匹怎么上去的,因为很窄。 山下的小房子,很cute 崖壁的上很多奇奇怪怪的洞穴。看似没有路,里面很可能是相连通的,但是我一直在想,有马槽的房子,马匹怎么上去的? 上面两张貌似是北京与河北的交界处了 ,一片小房子,很有意思 这张是古崖居的全景(这张不是我拍的,当时没有广角镜头,很郁闷) 欢迎阅读相关博文: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个人分类: 摄影|4781 次阅读|13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热度 5 taol 2012-5-28 16:32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欢迎阅读龙庆峡游记相关博文: 《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 《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 龙庆峡是一个水坝拦起来的景点,外围的水位低很多,但是环境很也好。第一张是外围的一个小水坝,不是龙庆峡里面的那个大水坝,里面的要大很多,稍后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跟团走没有太多时间思考,完全凭感觉。没有中灰渐变滤镜曝光貌似有些问题,天上和地下的光线反差很大。
个人分类: 摄影|4217 次阅读|10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热度 8 taol 2012-5-27 14:42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相关博文:《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 我是一个很恐高的人。对于在高处不着地的东西都有所恐惧。不过在做缆车之前小纠结了一下,还是上去了 龙庆峡的索道缆车挺有特色。五颜六色的索道缆车,速度不快,也不停。相对于长城的缆车还是稳很多,也许是长城上面风比较大吧。而且是开放式的,不是一个封闭的盒子把人闷在里面,而是开放式的。 终于上了贼船。虽然说是比长城的缆车稳当,风也不大。不过,毕竟是缆车上面确实还是比较晃的。这张就是按快门时候一晃,把上面的棚顶也晃进来了。不过也好,这样更真实些 这张开始都是下来之后再山上拍的,因为下山的时候排队的人很多,所以我和同学走了下去。 相关博文:《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 同样恐高的Sheldon
个人分类: 摄影|1011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冰与火的世界-郡王府和苏公塔
热度 8 cutefay 2012-5-23 22:32
冰与火的世界-郡王府和苏公塔
我们到达郡王府和苏公塔的时候,正值一天当中最炎热的时候。 苏公塔和郡王府是挨着的,两个是通票。苏公塔的游客络绎不绝,但郡王府却没人去看。为何会如此?我想,这是因为来这里几乎都是旅游团安排的,旅游团为了赶时间,就让游客只去苏公塔,而不去郡王府。 其实,郡王府更有看头,偌大的郡王府就我们一行三个人在游览,真是太爽了。 听说这边喜欢把床放在外面。 前殿的侧面,有个地道,可以下去 地道入口处挂着画像 地道里面豁然开朗,很长。并且侧面还有很多小屋子 地道里的小屋子 地道出口,通着后殿的屋子,是郡王和王妃的寝宫 王妃的寝宫有阁楼 郡王的寝宫有个黄色的帷帐 后殿寝宫的院子 这是苏公塔的门口
个人分类: 游记|529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冰与火的世界——火的世界
热度 16 cutefay 2012-5-23 00:12
冰与火的世界——火的世界
上周日的天山是冰的世界,而上周六吐鲁番,则是火的世界,那天的最高气温是38摄氏度,上午在火焰山的时候,看到那巨大的温度计显示地表温度是60度。 火焰山,一看这颜色就让人感觉炎热,我当时很想去爬爬山,但我还以为不能爬呢,就没去。 滑翔机,看着挺好玩的,但我不敢去尝试。 吐鲁番的葡萄沟 可惜葡萄没成熟 交河故城,让我有种沧桑的感觉 这里的一个文物保护局的女孩说,这是这里唯一的一株野西瓜,会结出很小的西瓜。看着这种情况,让我感慨到植物的顽强的生命力。这株西瓜的附近有一口枯井,虽然水已经没有了,但这地底下肯定还是有水的,否则这西瓜该怎么生长呢? 我亲眼看到蜥蜴从西瓜叶的地方爬出来,赶紧用相机照下。我不禁感慨到动物的生命力也是这么顽强。
个人分类: 游记|4802 次阅读|41 个评论
冰与火的世界——冰的世界
热度 13 cutefay 2012-5-21 21:35
冰与火的世界——冰的世界
上个周末,真是经历了冰与火的两个世界。 先说冰的世界吧! 上周六晚上,乌鲁木齐下了很大的一场雨。当地人说,乌鲁木齐很少有下这么大的雨的时候,第二天,也就是周日,雨还在下,但我还是去参加了去天山天池的旅游团,因为我怕这次不去就没有机会再去了。 乌鲁木齐的温差很大,不下雨的时候,最高气温30摄氏度左右,而到了下雨的时候,最高气温也就十几摄氏度,我一下子从夏季的衣服,换成了春秋的衣服了。而到了天山上,发现这里下起了好大雪,转为冬天的世界了,于是,赶紧租了个军大衣御寒。 下雪的时候,天山上雾蒙蒙的,在天池周边,只能看到近处的天池水,远处的水和山都看不到。 后来雪停了,雾气也慢慢散去,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远山。远处的山峰中高处的雪是之前的积雪,而低处的是刚刚下的雪。 天池旁边有个道观,相传是丘处机建立的。 下山时在车上拍的
个人分类: 游记|5005 次阅读|32 个评论
踏春尤宜四月天——北海公园游记
flysky97 2012-4-18 22:16
踏春尤宜四月天——北海公园游记
踏春尤宜四月天 ——北海公园游记 四月的北京,春光明媚。周末,呼朋引伴,直奔北海公园去春游。 北海公园是“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城御园”,深得美誉。上午九时许,入园,如之前所见的介绍:“ 园内垂柳掩映,苍松翠柏,郁郁满园,亭台错落,殿宇森森,既有北方园林的大气,也有江南园林的婉约风姿。其中琼岛是北海公园的主体“四面临水,南有永安桥连接团城,东有陟山桥接岸;湖中菱荷滴翠,碧水映天,岛上万木苍郁,殿阁栉比;巍巍白塔立于琼岛之巅,成为北海公园的标志 。”于白塔处远眺,东可见央视新塔,故宫建筑群,近处则是松柏相互掩映,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据说,当初那首脍炙人口的《让我们荡起双浆》的 MV 就是拍摄于北海公园…… 入园之时,恰暖风习习,杏花、桃花、梨花、玉兰、海棠、丁香、杜鹃、连翘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团锦簇,彼此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花香顺风能飘出几里之遥。湖中碧波荡漾,岸边杨柳依依,沿湖的亭子里会看到一些退休的老人所组织的合唱团正在整齐的鼓乐声中高歌……肃穆庄严的永安寺、宏伟壮观的天王殿、气势磅礴的“九龙壁”等也都令人叹为观止。 公园里游人如织,个个神态怡然,俊男靓女们的华衣美服在阳光里五彩缤纷,显得也如同百花般格外色彩斑斓……真是风景如画,人入画中游,美景流转令人目不暇接。 朋友们或在花香满径的园中信步,或在水波荡漾的湖中泛舟或者仅是坐在小船上随波逐流,或徜徉于花海之侧,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陶醉于明媚的阳光中,都禁不住心旷神怡,心花怒放,乐而忘忧。当然,如此良辰美景,大家都禁不住用相机、手机拍下一张又一张照片,以期留住这段美好的回忆,我也禁不住“诗兴大发”作歪诗一首: 纸鸢但爱云中舞,踏春尤宜四月天, 碧柳依依风若醉,碎步盈盈袖翩翩。 身与百花同竞艳,心远尘嚣欲比仙, 又恐佳期皆如梦,美景尽收画图间。 划船或者走得累了,聚在一起吃些自带的零食,之后在草地上铺开垫子,不顾旁人的目光玩两局“三国杀”或者打两局扑克, Show 一下个人的智慧,又要注意团队整体合作……一直玩到了下午三点,凉风乍起,才恋恋不舍地离园踏上归程。 置身名胜古迹中,遥想古人,能博闻广识,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在风和日丽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与生机盎然,换换脑筋,缓解一下实验和学业的压力,开阔心胸,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的美好,用心体验自己的幸福,更平添了一分昂扬斗志和对未来的信心……
4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春在杭州已十分
热度 31 pup 2012-4-4 18:37
春在杭州已十分
此番南下杭州,没有过多声张,一来是希望自己对杭州的第一印象不受他人左右,二来手上确实也有特别棘手的工作,虽然并不是加班就能解决的,但也并不希望旁人因此借机责难我。即使是法定假期的合理出行,也莫名其妙的觉得忐忑。这种小人物的心理,让我恨透了自己。 实际上,就在我出发前几个小时,还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偷偷流泪。在杭州期间曾接到两个关于工作的电话,有些事并不会因为我在度假就给予我安宁。家人说因为我在乎,所以才会放不下。我苦笑,工作第七年,也许就像婚姻的七年之痒,虽然很难,却离不得。 带着电脑出发,以为火车上至少可以写出来一篇书评。结果还是高估了自己。 我知道我的弱点,也相信我的福分。佛说,因为洞见,所以接受一切,接受众生背后的平等和无奈。 共勉。 (于杭州—北京的高铁上) 这是我第一次来杭州,也许每个城市的生活大抵殊途同归,只是我们常常忽视inner peace而已。一言一行显悟性,一粥一饭视禅规。 热情的茶花还未落尽,幽雅的玉兰又爬满了枝头。落入草丛或伸向云端,春在杭州已十分。 西湖,最美不过清晨。早上6点从酒店租了辆自行车,沿着北山路向东骑,朝霞与晨露共舞,没有多余的旁人,又总有各种漂亮老房子各种小奇遇各种惊鸿一瞥。虽然我对各种历史各种典故各种真相并无所知,然而,这个清晨,我眼睛所见,便已经足够满足了。9点之后,湖畔开始热闹,我也将要回京做另一个自己了。 细节。当行人道遇到了大树,这是杭西湖的可敬之处。 左:第一次见到捧着书的菩萨,特别想拍她。忐忑的问菩萨:“我很喜欢你看书的样子,我可不可以拍你?”^_^ 中:灵隐寺旁边的永福寺,香客很少,看样子像是僧人居士们学习佛理、修行禅定之处,墙头上的芭蕉也仿佛蒙了佛恩,增福增寿,随喜舞蹈。:)右:飞来峰造像,佛祖在这里等了千年。千年之前,谁是你面前许愿时的那一炷香,表达他谦卑的爱意,这爱意千年来深埋心底,终于在这里,遇见你。 左起依次为:秋瑾(汉白玉塑像),钱塘苏小小(墓),盖叫天(铜像)。秋瑾生前有愿:“如果不幸牺牲,愿埋骨西冷。”。苏小小亦曾作诗:“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今人便在此念之。盖叫天则是购地置房于西湖西侧(如今的赵公堤),其故居免费向公众开放,于静谧处叩响历史,值得寻访。 如果两人是旅行的好搭档,那就极有可能是合适的挚友、情侣或夫妻。图中红衣葡萄正收到fox的短信,原来她也惦记着这里。 外婆家,好吃不贵的杭帮菜。先后品尝了湖滨路店和火车站店,都无一列外的排长队。无语。 自助行攻略里一般都推荐绿茶餐厅龙井路总店。菜品和环境都推荐,尤其是沿着杨公堤路南行至龙井路,一路风光通透安逸,干净的,清新的,这一路,连垃圾桶都有专人擦洗,公厕堪称超星级,骑车的青年一排排,拍婚纱照的新人一对对。但是,在餐厅排队等位的人也是一群群滴,运气不好,等3个小时也有可能滴。我向来运气不佳,从4点11分等到7点5分。:( 图上的四个菜都很好吃^_^:面包诱惑,招牌清水蛙,豆豉娃娃菜,菜钵饭. 这些灌木,在西湖景区随处可见,但我并不认识,拍下来,求问达人.
8337 次阅读|30 个评论
清华游记
sunyu367 2012-4-1 10:54
清华游记 庚寅春五月抵京,得宽余,午后游清华园。临门逢店,欲贾物为念,商者以书签荐之。予观之甚美,金泽紫漆,铭刻箴言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然叹予数载无为,甚愧,乃不恭而却之,聊以纸笔一副留念,而窃陶然者,何也。开卷有益,书签者记之,纵有清风闲吟,未为乱耳;成颂之道,得之文而喻之心也,心之孚得,记之惘然;铭者俱往矣,皆为俊卿之故事,然予之所能,唯薄纸清墨,作文自赏耳。文曰:天行健,此生为卷,论造化钟灵,书凌云之志;地势坤,吾心为水,润墨笔生香,载天下之舟。时隔一载,清华百年,神游故地,此文尤在,聊以同贺共勉。 (旧文,作于清华百年庆)
2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差游记
IIblue 2012-3-31 09:26
在学校呆久了便想着能出差,出学校走走,看看,大抵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人生如旅,对于现今这般漂浮不定浮萍的生活,途中点点令人如痴如醉的风景,便是苦旅中不可求得的福音,诸多烦恼中修得的自在菩提了。 来到了邢台的一个矿上,虽生活单调,圈子小,几乎与外界失去联系,然难得的不大的花园,整日难见阳光的可以独居的房间,谢公雅志和自在自由方可由此放飞。 每日早晚餐后,和花园的相约便如期而至,若天公相妒,遇上大雨,只好回屋了。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到培根说的“散步有益消化”而找到了这个地方散散步的,但它不可掩饰的自然气息和魅力很快地将我忽视的心理面纱揭开,让我又欣赏在城市里无法捕捉的自然美,若有天公作乐,秋色阳光,头顶湛蓝天空,那可真是画图难足的风景了。花园的边缘种有柳树,黄昏时那烟柳难免总会让我想起“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古今,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白首忘机”,“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虽然现在已是秋天了,但不肯飘落的月季花,喇叭花,还有一些不知道花名的花儿在夜晚的风雨摧残下,其景正如“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处,不是杨花,是点点离人泪”,“惜春长叹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天涯芳草无归路”。我想一块土地上若是种上了花儿和杨柳总会有几分古香古色的吧。而土上若遍布绿草那总会有蟋蟀的鸣声,蚂蚁的忙碌和蜗牛的步履的。园子里走着,头上偶尔有小鸟的喧嚣,身边有小孩的追赶,大人的默谈。但试着蹲下身子,你便可以听到那千古不变的清脆的蟋蟀声了,不变的节奏和旋律。早在诗经中就有蟋蟀唱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可在今天你我还听得见这古老的乐曲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我背靠床头,在桔黄色的灯光下看着书,湛然常寂,妙用恒沙。要不就给心中想念的人打电话或发短信,心颜两悦。而矿上报整的钟声总会在这时听得最清晰,最嘹亮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现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心无常安,身在异乡,求索何日是归途,人与钟声俩依依,我便是那漂泊客船中的无眠人啊。
个人分类: 雁北趣事|4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的“人文”一面更迷人——在与科学出版社对谈时的即席发言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3-10 07:41
——在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走进科研院所”第一站活动中的即席发言 【根据俺的记忆整理】   很高兴有机会能和科学出版社的各位老师见面,对于我个人,在科学出版社印行了自己的4本书,包括三本应急管理的系列著述,以及一本数据挖掘技术方面的书。应该说,在我们的眼中,科学出版社在出版专著方面是中国 目前口碑最好的出版社,能够在这里出几本书,作为科学家来说都会很有“面子”。   我之前出的书都是在技术分社,倒是还没有和人文分社的老师们打过交道。这里能遇到人文分社的各位,深感荣幸,并有几点想法和大家交流。   刚才几位领导已经介绍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类型和辉煌的出书史,我发现所列基本还属于专著或者系列报告类,其实,科学家们都是些很有个性的人,甚至如果不单独看科学家的科学贡献,我们会发现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都是很“人文”的,甚至比科学的一面要迷人得多。也所以,出版专著虽然对于科学家来说是追求,可是他们有比专著更精彩的其他方面的著述。   典型如爱因斯坦,很多理工科的科学家也不见得读懂爱因斯坦的论文或相对论专著,可是,我相信每个人读爱因斯坦文集都没有任何问题,夸张地说,甚至打开任何一篇,都会感到有所收获,这是科学家具备人文素养的一个极端案例。   我也知道科学家们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过一些偏重人文的著述,比如院士文集之类,可是,这些发行量远远不到1万册的书,其影响还是很局限的。我注意到我们人文分社现在是有市场部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出更好的科学家的人文著述,通过努力达到类似《文化苦旅》的发行量呢?我自夸一句,在写游记方面,我本人不认为自己的文笔比余秋雨差多少,自己所写的100万字的游记也绝对不仅仅是游记,科学出版社为什么不能考虑为这类著述提供一个出版渠道和便利呢?   如果科学的书很多不是因为教材的缘故才印刷超过一万册,而是甫一发行就奔了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印数上去,那该多有趣啊。   谢谢各位!
个人分类: 书论|3885 次阅读|8 个评论
周末“天上人间”—露骨山游记
热度 10 moxj 2011-11-30 22:31
周末“天上人间”—露骨山游记
兰州冬天的空气质量非常差,很久呆在屋子里没有出去。周五接到朋友电话约我周末去登山--渭源露骨山。之前没有听说过,上网查了一下大致情况,第二天一早出发。 露骨山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并与秦岭西端相衔接,最高海拔 3941 米,比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还高出 174 米,当地有句 “ 漳县有个露骨山,比天还高三尺三 ” 的谚语来形容山高。露骨山地处漳县西陲、渭源县和卓尼县交界处,山峰雄伟壮观,直插天宇,山顶可观三州六县。山顶常年积雪,是漳县漳河的发源地。(百度介绍) 从兰州大概开车两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约170公里)--212国道往漳县方向分水岭处停车开始进山,路标海拔2951米。 经过夏天的暴晒和秋天的干冷,这个时候的山,既没多少绿色,也不见白茫茫的积雪,不过远离市区及较高的海拔,清澈的天空、幽静的山门还是让城里人有种天上人间的感觉,今年一直作为领队的我这次被户外的朋友临时定为收队,时间比较闲散,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一起和大家分享: 夏天小河如今已经是冰冻小溪了。 有些地方已经是小型的冰瀑。 我随手拍下两侧的断崖。 另一侧的岩石破碎、风化、淋滤之后的情形,渗出断裂带之中,感受自然的力量。遗憾这次不是带着同学们出来玩,就地休整讨论一下断裂类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断裂的控制。 回头走过的山谷,想起上次刘百篪研究员给大家地震科普讲河流位移在断层走滑上的反应,谁有那张图补在后面继续科普一下。 很多时候没有刘老师课件里的那样典型,大家用心去感受自然的力量。 沧海桑田,从外表看,我想这些大约3亿之久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今天这样支离破碎毅力这里。 随着爬高,植被越来越少,只剩少干枯的小草。 头顶上不时有飞机经过,卡片机将就着看吧。 在这个地方,大家选错了路,因为很多人不熟,我不好发表意见,所以拍了这个张。本来可以通过这些碎石及沟谷方向判断翻过垭口的有利路线,但前面的人选了下面照片里的危险路线。 户外的朋友们很能吃苦,而且冒险。我觉得在没有良好保护的条件下要最大化的考虑安全,希望大家平安。 其实同学相比较科普也是更喜欢户外一些,即使这样我也是持支持态度的,可惜中科院的个别老师甚至用说谎和打压的态度对待寒旱所的两个同学,我想即使纯为了放松的同学也看淡一点,重在大家能有所收获,参加自己喜爱的 ... 最终有四位朋友因为体力和时间放弃登顶,我也暂时不收队了,往前赶了一会,下面分享这个过程的几张图片(如下大多朋友拍摄)。 我在顶峰,躲在岩石后面,别拍太高了,哈哈。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9172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