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origin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origin

相关日志

origin修改自动保存路径
sixiangzhe14 2020-10-16 16:34
origin 2018版本 tools-options-system path 其中有个atuosave为自动保存路径,可以改为非c盘。 自动保存可以设置为较短时间自动保存一次,默认是12min。 tools-option-open/close
个人分类: origin|18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图层问题
sixiangzhe14 2020-8-17 10:48
作图会牵扯到建立新图层问题,现在整理一下关于建立新的坐标轴问题 第一个会新建立x轴和y轴,并且不与原来的坐标轴重合 scale控制新建坐标轴已存在坐标轴相同刻度,相当于复制了一次原来的坐标轴的刻度,dimension控制坐标轴的位置是否与之前图相匹配,即不会偏离之前的图。 第二个关联y轴刻度和位置,即新建立顶部x轴,并且共用y轴(相当于共用) 第三个建立右侧y轴,共用底部x轴 第四个新建左侧y轴,共用底部x轴 第五个新建顶部和右侧轴,只控制位置不会和第一个那样偏离,但是比例刻度会重新建立,与已经存在的坐标轴不同 第六个会新建底部x右侧y轴,位置不会偏离,但是刻度会重新划分。 最后一个no axes,表示新建坐标共用x和y轴
个人分类: origin|0 个评论
Origin 正版试用版下载(每六个月需重新申请一次)
sansan851668 2019-12-18 10:58
Origin官方交流群(先加群看群公告和文件) Origin 软件交流群 - 南方 : 210500924 Origin 软件交流群 - 北方 : 237451970 Origin 软件交流群 - 华东 : 140825885 1.进入官网进行申请(如果打不开更换浏览器) http://www.Originlab.com/OriginProLearning.aspx →填写学校邮箱(一般为edu.cn结尾)→submit 2.登录学校邮箱,在收件箱中查看第一封邮件→验证邮箱完成→查看第二封邮件,得到注册码→按照操作安装即可 3.打开下载地址,下载软件,输入product key即可
个人分类: 科研软件|9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绘图后导出图片的方法
HpJi 2019-6-11 15:17
http://www.seekbio.com/biotech/soft/Origin/2014/966469754472542832.html
5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Origin科学绘图
jylmechanics 2019-1-19 17:17
文章转载于 “人人网-http://blog.renren.com/share/225440475/12720285666/0”。 科技绘图还是用Matlab好,但操作较为繁琐困难。另外,它还有个缺点:坐标轴的位置太死板。虽然网上有些代码可以设置其位置。不过据我所知,好像都不如默认的坐标轴效果好,例如坐标轴线宽和刻度字体设置不变,缩放效果没有保证等等。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相应的命令解决的,但没有通用性。期待Matlab下一个版本完善这个Bug吧。 相比于Excel图形的粗糙、Matlab的专业,Origin兼得了图形美观和易于操作的优点。关于Origin本身的设置帖子很多了,但是如何精确控制Origin输出到Word中图片的大小图例的方法很难找到,而科技论文投稿中对图片尺寸的要求较高。绘图完成后通过Word自带的剪切功能或者PS修改都多多少少的造成一些失真,即使没有,我依然觉得原版的好。 第一部分:精确控制Origin输出到Word中图片的大小——包括线宽、文字、图例 1. Tool——Option里设置如下几个量: (1) Page——在Copy Page Setting下的Ratio选择100,其他可继续设置,如Advance:Set Resolutior 600 (设置复制比例100%,可以将此设为默认)。这一步设置保证复制比例为100%,建议将此设为默认。 图1 Origin中选项操作示意图 (2) Text Fonts——勾选WYSIWYG in Page View Model。Origin默认是视图方式是Page View,而WYSIWYG是指所见即所得,这样可以保证打印效果与屏幕显示的一致。这里也可以设置字体格式及其大小。 3. 将图片所有信息粗略调整到Page空间中(步骤2启用后,Page可能很小,需要后续细致设置)。然后,View——Whole Page (快捷键Ctrl + W)。此时屏幕上图片的尺寸可能大于设置尺寸,但不影响输出效果(如果你对自己的眼神很有信心,也可以跳过这一步)。 4. 详细设置图片格式,建议线宽0.5、图标3磅、字体9~10磅、坐标轴Title Format——Thickness:0.5,Major Tick:3。 5. Edit——Copy Page (快捷键Ctrl + J),可以在Word直接Ctrl + V,也可以“复制”——“选择性粘贴”——“图元文件”。前者可在Word中打开修改,后者仅仅是图片。看看图片大小效果吧,ps. 1 inch = 2.54 centimeter。 第二部分:保持Origin作图格式一致 如果做好了一幅图,它的格式如下: 图片:7.5 cm×7.5 cm 字体:Times New Roman,10号 线宽:0.5磅; 图例:3磅; 坐标轴:Thickness:0.5,Major Tick:3 如果要画同一格式的很多图,一一设置显然低效。另外,按上述要求设置图片可以满足大多数期刊投稿要求,因此,这也希望能快速设置,减少工作量。Origin的自定义模板可以实现此目的。 1. 在已经完成各项设置的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Save Format as Theme,弹出如下对话框: 2. 在Name of the new里自定义一个名字,建议把Form ats to Save里All前面的勾去掉,选择Fonts,Colors,Symbol,Dimension,Background和Text。注意,All Styles和Scale不建议选(注意:如果选择Set as System Theme,以后画的图都是这个图的格式了。在确定满意之前,最好检验下,所以这里先不选这一项)。点击OK,保持模板。 3. 另画一幅图,然后在菜单Tools里选择Theme Organizer,找到你自定义的模板,例如ACS S,点击右侧Apply Now; 4. 检查应用模板后的图片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希望以后的图片都是这种格式,则选中该模板,右击选择Set as System Theme。如果不满足要求,举一反三,自己搞定吧。 感谢该博主对Origin科学制图的讲解,再次将文章内容记录在科学网中,后需希望随着自己对Origin软件的操作,将此用于自己后续的数据分析中,同时将自己的使用心得不断添加进来。 2019年1月16日 于哈尔滨-科学院A栋
个人分类: 科技绘图|2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Origin科学制图的方法
jylmechanics 2019-1-16 22:54
文章转载于 “人人网-http://blog.renren.com/share/225440475/12720285666/0”。 科技绘图还是用Matlab好,但操作较为繁琐困难。另外,它还有个缺点:坐标轴的位置太死板。虽然网上有些代码可以设置其位置。不过据我所知,好像都不如默认的坐标轴效果好,例如坐标轴线宽和刻度字体设置不变,缩放效果没有保证等等。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相应的命令解决的,但没有通用性。期待Matlab下一个版本完善这个Bug吧。 相比于Excel图形的粗糙、Matlab的专业,Origin兼得了图形美观和易于操作的优点。关于Origin本身的设置帖子很多了,但是如何精确控制Origin输出到Word中图片的大小图例的方法很难找到,而科技论文投稿中对图片尺寸的要求较高。绘图完成后通过Word自带的剪切功能或者PS修改都多多少少的造成一些失真,即使没有,我依然觉得原版的好。 第一部分:精确控制Origin输出到Word中图片的大小——包括线宽、文字、图例 1. Tool——Option里设置如下几个量: (1) Page——在Copy Page Setting下的Ratio选择100,其他可继续设置,如Advance:Set Resolutior 600 (设置复制比例100%,可以将此设为默认)。这一步设置保证复制比例为100%,建议将此设为默认。 图1 Origin中选项操作示意图 (2) Text Fonts——勾选WYSIWYG in Page View Model。Origin默认是视图方式是Page View,而WYSIWYG是指所见即所得,这样可以保证打印效果与屏幕显示的一致。这里也可以设置字体格式及其大小。 3. 将图片所有信息粗略调整到Page空间中(步骤2启用后,Page可能很小,需要后续细致设置)。然后,View——Whole Page (快捷键Ctrl + W)。此时屏幕上图片的尺寸可能大于设置尺寸,但不影响输出效果(如果你对自己的眼神很有信心,也可以跳过这一步)。 4. 详细设置图片格式,建议线宽0.5、图标3磅、字体9~10磅、坐标轴Title Format——Thickness:0.5,Major Tick:3。 5. Edit——Copy Page (快捷键Ctrl + J),可以在Word直接Ctrl + V,也可以“复制”——“选择性粘贴”——“图元文件”。前者可在Word中打开修改,后者仅仅是图片。看看图片大小效果吧,ps. 1 inch = 2.54 centimeter。 第二部分:保持Origin作图格式一致 如果做好了一幅图,它的格式如下: 图片:7.5 cm×7.5 cm 字体:Times New Roman,10号 线宽:0.5磅; 图例:3磅; 坐标轴:Thickness:0.5,Major Tick:3 如果要画同一格式的很多图,一一设置显然低效。另外,按上述要求设置图片可以满足大多数期刊投稿要求,因此,这也希望能快速设置,减少工作量。Origin的自定义模板可以实现此目的。 1. 在已经完成各项设置的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Save Format as Theme,弹出如下对话框: 2. 在Name of the new里自定义一个名字,建议把Form ats to Save里All前面的勾去掉,选择Fonts,Colors,Symbol,Dimension,Background和Text。注意,All Styles和Scale不建议选(注意:如果选择Set as System Theme,以后画的图都是这个图的格式了。在确定满意之前,最好检验下,所以这里先不选这一项)。点击OK,保持模板。 3. 另画一幅图,然后在菜单Tools里选择Theme Organizer,找到你自定义的模板,例如ACS S,点击右侧Apply Now; 4. 检查应用模板后的图片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希望以后的图片都是这种格式,则选中该模板,右击选择Set as System Theme。如果不满足要求,举一反三,自己搞定吧。 感谢该博主对Origin科学制图的讲解,再次将文章内容记录在科学网中,后需希望随着自己对Origin软件的操作,将此用于自己后续的数据分析中,同时将自己的使用心得不断添加进来。 2019年1月16日 于哈尔滨-科学院A栋
个人分类: 科技绘图|5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劇情] [机动战士高达THE ORIGIN 赤色彗星诞生
lcj2212916 2018-6-6 08:19
导演: 安彦良和 编剧: 隅沢克之 主演: 池田秀一 / 潘惠美 / 银河万丈 / 渡边明乃 / 三宅健太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科幻 / 动画 / 战争 官方网站: http://www.gundam-the-origin.net/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5-05(日本) 片长: 84分钟 又名: 机动战士高达 THE ORIGIN VI 诞生 红色彗星 《机动战士高达 THE ORIGIN》系列的第6作。继续讲述了因父亡故而变成孤儿的卡斯巴尔与阿尔黛西亚,在动荡大时代的洪流之中,面临的又一场人生巨变……标题中的“赤色彗星”便是夏亚·阿兹纳布尔的称号。由于夏亚的机体无论是扎古、大魔,还是后来的沙扎比等都是红色的,夏亚操纵 这些机体风骚地驰骋在战场上,故被敌人称作“赤色彗星”。 下载地址: http://tadown.com/fs/8lcc1j72720122e9163/
1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模板的运用
Catsmemo 2018-5-12 09:32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经常需要插入大量的表格。而Origin默认的原始表格样式往往不能满足论文的输出要求或是个人的审美偏好。这时候,如果选择每一幅图均使用常规的方式,先作出原始图像后进行格式修改,不仅耗费时间,还容易造成格式不统一。实际上,Origin提供了非常好用的模板功能,在设定好自己的模板后,作图时能够直接生成为模板对应的格式,能够大大的减少作图的时间,提高效率。具体操作如下: 制作模板: 1)先按照常规作图方式,作出图像并修改为自己想要的格式; 2)点击“File-Save template as”修改相应的信息,并保存。 使用模板: 1)选中需要用以作图的数据; 2)点击“Plot-User Template”选择自制的模板名即可。
18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的默认字体调节
daishoujun 2018-4-27 15:03
所用origin 的默认字体总是Arial,后来每次都要修改到宋体比较麻烦,能不能直接设置宋体为默认字体呢?我找到了答案可以在以下设置中调节: Tools/Option/TextFonts
个人分类: origin|9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Origin画出拟合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的方法
HpJi 2017-12-22 15:14
http://www.officezhushou.com/origin/2261.html
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origin处理多列数据脚本
plgongcat 2017-12-4 17:23
经测试可以通过设置循环来达到对任意列数据进行处理的命令: c LABTALK语言是一种简便、易于理解的免编译命令行程序,可以用文本编辑器编写后,在SCRIPT WINDOW中执行。不便之处是用户必须对其内部的各种函数和命令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COL()和WCOL()命令都是对数据列进行操作,但前一个不支持变量作为列数,如第一列数据只能表示为COL(1)或COL(a),而WCOL()则支持变量作为列数,如ii=9,WCOL(ii)表示的就是第九列数据,这也就为什么刚开始设置的循环命令无法执行的原因。因为在循环 中使用了COL(ii)这样的变量列名。 例2: 多列数同时减去某个数 M=0.66; //设置变量1 N=48; //设置数据列数 for (ii = 2; ii = N; ii += 1) //设置循环,从第2列开始 { wcol(ii) = wcol(ii)-M; //处理命令 };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18ae10101br2d.html
个人分类: 软件学习|3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绘填充等值线图
zhanghouxing 2017-7-1 11:49
update:2017/7/26 先上一个图,说说填充等值线图是什么样子: 采用origin绘图填充等值线图,需要注意一下三个要点: (1)数据准备 book表中的第一列和第一行用于定义等值线图的横纵坐标,其他值构成填充图。 绘图时,是从上往下绘图,这样汇出的图和数据的对应关系是上下相反。 如下: (2)移动或放缩图片 画出来的Contour map,你会发现和其它简单的图不一样,不能选择。原来是这样,你需要点击图片边框处,才能选中,如下图,这时候便可以放缩操作了。关于移动,如果只选择图片区,不能移动,若要移动还要选取legend,这一点很重要。 (3) legend前后的空白区 初步绘出的图,legend前后有空白区,如下图, 前面是白色,后面是黑色,修改方式:点击legend,选择property,然后按照下图方式设置: 关于其它一下操作,比如等值线设置等等都比较简单,这里不讲了。最后上一个我最终得到的图:
23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育森团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致病机制
ericmapes 2017-3-25 17:32
周育森团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致病机制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2015年01月20日 01:05 http://h.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501/t20150120_940790.shtml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育森团队联合该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团队、基础医学研究所黎燕团队、上海复旦大学姜世勃团队及德国InflarxGmbh公司首席科学家郭仁锋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的致病机制。 人感染H7N9病毒致病新机制被发现 科技日报北京1月19日电(沈基飞陈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育森团队联合该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团队、基础医学研究所黎燕团队、上海复旦大学姜世勃团队及德国InflarxGmbh公司首席科学家郭仁锋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该病毒通过感染,可导致人体一类免疫蛋白分子——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引发急性肺损伤。他们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即通过一种针对过敏毒素C5a的抗体药物来调节补体的分子表达水平,证实可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显著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肺炎。该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传染病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临床传染病杂志》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孙世惠和赵光宇博士在该项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体是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类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早在19世纪末,人类科学家即证实,血液中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补体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及生理功能,当某些因素导致其表达异常时则会引起疾病损伤。 周育森团队的研究表明,补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在严重肺炎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剂”作用。因此,采用靶向抑制补体的免疫治疗策略可以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肺炎,为缓解患者病情、拯救患者生命开辟了一条新路。 点击下载: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科技网官方微信(zgkjwwx)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9使用心得
sy520 2016-11-7 15:17
1 导入数据:使用工具栏的import single/multiple ASCII,导入的文本文件若没有后缀,则所有列数据会被置入单一cell中,不和要求,故而导入的文本文件需要有.txt后缀(订正:错误,有或无.txt都会产生前述问题,解决办法:使用import multiple ASCII导入数据文件,import optionfilestructureDelimiter处选择合适的字段分隔符。我的文件中用的是单个空格,故而取用space) 2 使用formatworkbootmiscellaneous可以resize cell to fit content,我的数据较宽,故而勾选max width,并设置为2000 3 画能级图方法:选中能级数据列,右击,plotsymbolscatter,即可获得散点图,双击数据点或者图例,弹出plot Detail-plot properties对话框,在symbol中点击下三角图标即可找到能级图散点(横杠),还可以做其他各种设置。 4 在origin的workbook中有一行sparkline,此行会显示数据列以主键为横坐标时的函数。
个人分类: one day,I will...|4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有些论文中的二维曲线图要使用封闭的坐标轴(其实Xy足够)
热度 2 xzyzqs 2016-5-13 16:29
在origin中做一条曲线,生成的图是两条相互正交的X、Y轴,其实也可以将x、y对面的轴线也显示出来,我看到有些文献中的图也是这么表示的。 请问,封不封闭有什么区别呢?谢谢。
5088 次阅读|3 个评论
Excel与Origin,R等软件对同一数据,进行y=a*x^b拟合时结果不一样
热度 3 meiweipingg 2016-5-8 12:40
查看更多 在网上有看到 y = a*x^b 等 非线性拟合 结果不同的相关讨论,然后用自己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得到如下结果: 在 Excel 和 LibreOffice 上计算的结果相同,见 上 图 1 。 在 Origin 和 R 上计算结果相同,但和 Excel 和 LibreOffice 结果不同,见 下 图 2 。 由上述相同数据非线性拟合 y = a*x^b 运行结果可知:即使 Excel 和 LibreOffice 拟合回归的 R^2 值大于 Origin和 R 的结果, 但是从 拟合曲线 来分析,明显下 图 2 更准确 , 因为上图 1 中对于 SL 大于 16 的数据拟合偏离很大,不能反映原始数据部分重要信息。 不过,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对于 数据 SL值范围跨越数量级不是很大 的 另外5组数据 ,均显示 Origin 和 R 计算的结果 R^2 值 大于 Excel 和 LibreOffice 的值 。 另外,补充一点, 对于一般线性回归,如 y=a*x+b 的情况,各种软件计算结果都相同 ! 至于 为什么 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对于y=a*x^b,可能是 Excel 计算过程中 可能是 先将 x^b作为一个整体,然后进行 线性回归 运算,而 Origin 和 R 中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 多次迭代算法 后,得到最终 非线性拟合 结果。 总之,对于诸如 y=a*x^b 等 非线性拟合 ,一定要看拟合曲线能否反映数据的真实信息,不可一味追求高 R^2 值,而损失原始数据的重要信息, 个人推荐 使用 Origin 和 R 等 采用 内置迭代算法的软件 进行拟合,求回归方程等。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自己的数据进行不同方法验证,或者进一步研究不同软件算法的原理。 相关引用: 1. Excel、Origin、Datafit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幂函数拟合时候结果不一样,为什么? http://emuch.315955.com/html/201304/5710928.html
个人分类: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6600 次阅读|6 个评论
Windblown origin of the Beijing lacustrine sediments
hanchaojiang 2016-1-23 19:29
Geochemical evidence of windblown origin of the Late Cenozoic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Beij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weathering and climate change Hanchao Jiang (蒋汉朝), Gaoxuan Guo (郭高轩), Xiangmin Cai (蔡向民), Jessica Thompson, Hongyan Xu (徐红艳), Ning Zhong (钟宁) The origin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the middle latitudes of Asia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on 86 lacustrine samples from the X5 core in Beijing to determine their origin and provenan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ir abundances all varied in relatively narrow range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amples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CLP). A high correlation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bundances exists between our lacustrine samples and the CLP samples. UCC normalized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bundances also have a similar pattern between the lacustrine and the CLP sampl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few elements with high solubility, such as Mg. In the ternary diagrams of A-CN-K, La-Th-Sc and Zr/10-Th-Sc, and the correlation maps of major/trace elements and their ratios, four groups of the X5 lacustrin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edimentation stages (3.16-2.7 Ma, 2.7-1.8 Ma, 1.8-0.9 Ma and 0.9-0 Ma) overlap well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CLP samples, indicating that the X5 lacustrine samples are likely of windblown origin and possibly shared common, unchanged dust source regions with the CLP since the Late Pliocene. This interpretation is supported by the overlap of the lacustrine samples from Beijing with the CLP samples in the correlation maps of Ms vs. sorting, Ms vs. skewness, Ms vs. kurtosis, and kurtosis vs. skewness. Analysis of the frequency and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s indicates that the X5 lacustrine sediments were dominantly transported by the winter monsoon and the westerly circulation. Given more scattered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elemental ratios and grain size parameters of the X5 core lacustrine sediment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CLP samples, local dust particles must have contributed occasionally, which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e future. Several chemical ratios, such as Rb/Sr, Na 2 O/Al 2 O 3 , CaO/Al 2 O 3 ,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CIA),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lacustrine samples in Beijing. Comparison of these ratios’ variations with those of the sea level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global benthic δ 18 O record indicates that Na 2 O/Al 2 O 3 and CIA can be regarded as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chemical weathering of lacustrinedust sediments in the mid-latitudes of Northern Hemisphere. Palaeo2016-Jiang et al..pdf
9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学之父Theophrastus与植物形态解剖学
livingfossil 2016-1-16 02:00
Theophrastus and the origin of 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 你是否观赏过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 (Under the Hawthorn Tree )? 你是否知道有刺的山楂树的属名为“ Crataegus ”? 你是否知道“ Crataegus ”源自“植物学之父” Theophrastus (c.371-- c. 287BC) 在 2300 年前所创造的“ Krataigos ”? 古希腊大学者 Theophrastus ) 是 Aristotle ( 亚里士多德 , 384--322 BC) 的一个得意门生。在学术界, Theophrastus 被尊称为“植物学之父。”虽然 Theophrastus 很博学,著述甚丰,但残存著作不多。其中,两部植物学著作 De Historia Plantarum 《植物史》 De Causis Plantarum 《植物的本原》对现代植物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追根溯源,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都肇始于 Theophrastus 的开创性研究。 Theophrastus 创造了一些专业术语,描述了 480 种植物。非常有趣的是,有些术语至今仍在使用,如:蔷薇科植物山楂的属名 (genus name) Crataegus 等。从词源角度分析,“ Crataegus ”来源于 Theophrastus 所创造的希腊文中的合成词“ Krataigos ”。 原来 Theophrastus 用“ Krataigos ”描述了一种有刺的开花植物。 ∮ 1 Theophrastus (c.371 BC to c.287 BC) Theophrastus(c.371-- c. 287 BC) was a great disciple of Aristotle (384--322 BC) in the Peripatetic School.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ophrastu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ather of botany. Although Theophrastus was an erudite and prolific scholar, most of his treatises were lost forever. His two surviving botanical books, i.e. De Historia Plantarum (English name-- Enquiry into Plants) and De Causis Plantarum, are believed to have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origin of botanical sciences including 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 Theophrastus(c.371-- c. 287 BC) -The father of botan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ophrastus ∮ 2 De Historia Plantarum (Enquiry into Plant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ia_Plantarum_(Theophrastus) Fig.1. The title page of Enquiry into Plants in Greek and English 2-1 Title: De historia plantarum. Title: Inquiry into plants. Latin Author/ Creator: Theophrastus. Published: Description: leaves (first leaf blank) ; 32 cm. (fol.) Language: Latin Notes: References: Hain-Copinger,15491* References: Proctor, 6489 References: Goff, T-155 References: BM 15th cent., VI, 894(IB.28409) References: ISTC (CD-ROM, 1998 ed.),it00155000 References: Walsh, J.E. 15th cent. printedbooks, 3314-3315 Subject: Botany -- Pre-Linnean works. Place: Hierarchical: Italy -- Treviso. Author/ Creator: Confalonieri, Bartolomeo, active 1478-1483 ; Fumanelli, Antonio, active 16th century ; Bowie, Richard Ashhurst, 1836-1887 HOLLISNumber: 008415440 CreationDate: 20 February 1483] Permalink: 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08415440/catalog Source: HVDALEPH 2-2 Title: Enquiry into plants :and minor works on odours and weather signs Title: Inquiry into plants. English Greek Attribution: Theophrastus;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Sir Arthur Hort. Author/ Creator: Theophrastus. Published: London: W. Heinemann ;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6-1926. Description: 2v. : ill. ; 17 cm. Language: English; Greek,Ancient (to 1453) Notes: Greekand English on opposite pages. Includes index. Bibliography: v. 1, p. xiii-xx. Subject: Botany -- Pre-Linnean works. Author/ Creator: Hort, Arthur, Sir, 1864-1935. Othertitle / series: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Identifier: ISBN 0674990889(v. 2 : American); ISBN 0434990795 (v. 2 :British); ISBN 9780674990883; ISBN 9780434990795 HOLLISNumber: 001613572 CreationDate: 1916-1926 Permalink: 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01613572/catalog Source: HVDALEPH 2-3 Title: Enquiry into plants Attribution: Theophrastus;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Arthur F. Hort. Author/ Creator: Theophrastus Published: Cambridge,M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Description: 1online resource Summary: Enquiry into Plants and De Causis Plantarum by Theophrastus (c. 370-c. 285 BCE) are acounterpart to Aristotle's zoological work and the most important botanical work of antiquity now extant. In the former Theophrastus classifies and describes. His On Odours and Weather Signs are minor treatises. Theophrastus of Eresus in Lesbos, born about 370 BCE, is the author of the most important botanical works that have survived from classical antiquity. He was in turn student, collaborator, and successor of Aristotle. Like his predecessor he was interested in all aspects of huma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especially natural science. His writings on plants form a counterpart to Aristotle's zoological works. In the Enquiry into Plants Theophrastus classifies and describes varieties--covering trees, plants of particular regions, shrubs, herbaceous plants, and cereals; in the last of the nine books he focuses on plant juices and medicinal properties of herbs.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edition is in two volumes; the second contains two additional treatises: On Odours and Weather Signs. In De Causis Plantarum Theophrastus turns to plant physiology. Books Onea nd Two are concerned with generation, sprouting, flowering and fruiting, an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In Books Three and Four Theophrastus studies cultivation and agricultural methods. In Books Five and Six he discusses plant breeding; diseases and other causes of death; and distinctive flavours and odours. Theophrastus's celebrated Characters is of a quite different nature. This collection of descriptive sketches is the earliest known character-writing and a striking reflection of contemporary life. Language: English; Greek,Ancient (to 1453) Notes: Includesindexes. Mode of access: World Wide Web. Text in Greek with Englishtranslation on facing pages. Description based on printversion record. Subject: Botany -- Pre-Linnean works. Author/ Creator: Hort, Arthur, Sir, 1864-1935 Contents: v.I. Books 1-5 -- volume II. Books 6-9. On odours. Weather signs. Othertitle / serie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 70,79. Series: Loebclassical library ; 70, 79 HOLLISNumber: 014426461 CreationDate: 2014 Permalink: 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4426461/catalog Source: HVD ALEPH ∮ 3 De Causis Plantarum 3-1 Title: De causis plantarum : in three volumes Title: De causis plantarum. English Greek Attribution: Theophrastus;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Benedict Einarson and George K. K. Link. Author/ Creator: Theophrastus. Published: London: Heinemann ;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1990. Description: 3v. ; 17 cm. Summary: Enquiry into Plants and De Causis Plantarum by Theophrastus (c. 370-c. 285 BCE) are acounterpart to Aristotle's zoological work and the most important botanical work of antiquity now extant.... Language: English; Greek,Modern (1453-) Notes: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Subject: Botany -- Pre-Linnean works. Form/ Genre: Early works. Author/ Creator: Einarson, Benedict, 1906- ; Link, George K. K. (George Konrad Karl), 1888- Contents: v.1:Books I-II. v.2: Books III-IV. v.3: Books V-VI. Othertitle / serie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 Loeb classical library. Identifier: ISBN 0674995198(Harvard : v. 1); ISBN 0674995236 (Harvard : v.2); ISBN 0674995244 (Harvard : v. 3); ISBN 9780674995192; ISBN 9780674995239; ISBN 9780674995246 HOLLISNumber: 000837757 CreationDate: 1976-1990 Permalink: 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00837757/catalog Source: HVDALEPH 3-2 Title: Theophrastus on plant flavors and odors : studies on the philosophical and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DeCausis Plantarum VI : accompanied by translation andnotes Attribution: GeorgeRaynor Thompson. Author/ Creator: Thompson, George Raynor. Published: 1941. Description: 319leaves. Language: English Notes: Includes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Thesis note: Thesis (Ph. D.)--PrincetonUniversity, 1941. Subject: Theophrastus. -- De causis plantarum. -- Book 6. ; Botany -- Pre-Linnean works. ; Food -- Sensory evaluation. ; Feeds -- Flavor and odor. Form/ Genre: Early works. Author/ Creator: Theophrastus. De causis plantarum. Book 6.English. HOLLISNumber: 007583764 CreationDate: 1941 Permalink: 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07583764/catalog Source: HVDALEPH ∮ 4 Theophrastus and the origin of 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 Theophrastus obtained much of his plant knowledge largely from the Lyceum garden. Part I of Enquiry into Plants contains plant anatomy . “We must consider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s and the general nature of plan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morphology, their behaviour under external conditions, their mode of generation and the whole course of their life”. It is amazing that Theophrastus described gross internal anatomy of stems, roots, and leaves. Plants consist of bark,wood, and pith when pith is present. Fig.2. The fruits of hawthorn from China (Cited from 张珑 : 山楂红了) Theophrastus described about 480 plants in detail. Theophrastus coined lots of terms. Some terms remain in use even today. For example, Crataegus is the genus name of hawthorn in the family of Rosaceae, etymologically originating from the ancient Greek name Krataigos , which was coined by Theophrastus to describe a strong and thorny flowering plant. Krataigos is a combination of two Greek words kratus and akakia or akis .The former means “strong” while the latter indicating “thorn.” Theophrastus made several important botanical distinctions and observations regarding annuals , perennials ,or biennials ; monocotyledons or dicotyledons .He also noted the difference of determinate and indeterminate growth and details of flor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degree of fusion of the petals, position of the ovary and more. These gorgeous observations are shown that Theophrastu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origin of plant morphology, anatomy, physiology, etc. ------------------ Qigao Sun ( 孙启高 2016 年元月 13 日初步整理 ) 植物形态解剖学 : Neo Paleo- 植物学( 1 ) 结构植物学 : Neo Paleo- 植物学 (1) Morphology Anatomy: Neobotany+Paleobotany(No.1) Structural Botany:Neobotany+Paleobotany(No.1) --------- Theophrastu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ophrastus http://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Theophrastus 姜虹 : 古希腊植物学之父 --Theophrastu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3976-708367.html 2013-7-15 17:28 History of Botan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botany 西方文明的摇篮 --- 希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43700.html 2015-12-16 09:06 http://sohac.nenu.edu.cn/jpkc/course/gjpk01/tchplan/upplan/Chapter6/Chapter6.htm -------- Morphology Anatomy: Neobotany+Paleobotany(No.0) Structural botany: Neobotany+Paleobotany(No.0) Feng Chun-ling: Botany Theory of Theophrastus 冯春玲 : 植物学之父 -- 提奥弗拉斯托斯的植物学思想研究:以《植物史》和《植物的本原》为中心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42259.html 2015-12-10 00:46 张珑 : 山楂红了 (red hawthorn in China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2763-497246.html 2011-10-15 22:54 =========================
个人分类: Structure: Neobotany & Paleobotany|7410 次阅读|2 个评论
Origin使用技巧——one
sdnuwxj 2015-12-12 18:55
一、作多重纵坐标图 or 多条线纵坐标错开
个人分类: 软件学习|1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使用技巧——one
sdnuwxj 2015-12-12 18:54
一、作多重纵坐标图 or 多条线纵坐标错开
个人分类: 软件学习|1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Pro2015 精要例解(一)
热度 1 yiking 2015-1-29 00:40
非线性曲面拟合好像比较复杂,先拟合一个平面比较容易上手。用z=x+y生成数据进行拟合,  拟合结果对不对一目了然。 Nonlinear Surface Fit (Plane) Jinsheng Xiao 2015-1-28.pdf Plane.opj
1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如何增加origin中line+symbol的符号间隔
yschen 2014-11-3 22:12
问题:用origina画图时,用“线+符号”画图时,每个数据上都会画个点,看起来太密了,想在所有数据点中间隔一段距离画个符号,其余数据用线连接,如何做到? 方法如下: 1)选plot-line+symbol; 2 )双击画出的图形,点击曲线,出现plot detail对话框; 3)选择drop lines-data points display control,选中skip point,在边上方格内填上间隔距离(省缺为2,即每个点都画符号); 4)在skip point 边上方框填入100或者更大数字,这个数据密集程度而定; 5)如果出现只有点没有线的情况,选择lines-symbol/line interface,取消Gap to symbol,即完成。 注释:本文引自http://erran.blog.hexun.com/81045825_d.html
个人分类: 绘图|15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Linux下的Origin——Qtiplot简介及安装教程
plgongcat 2014-10-24 10:42
Origin是大名鼎鼎的科学绘图软件,记得以前几次大物实验中用到过,功能很强大,使用起来也有些复杂的。 最近需要对一些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就要利用一些绘图软件。R还没怎么学会,想起了Origin,于是就开始搜索Linux环境下的Origin版本。搜了一圈发现好像没有适合Linux环境的Origin,而且Origin为付费软件,要找到免费版本(就是盗版)也不容易。就在我不知所措之时,发现了这样一个东西: Qtiplot 。 Qtiplot软件是能够运行于多个平台(windows、Linux)的开源免费的科学绘图软件。并且,其功能与Origin几乎是一样的,连界面设计也极其相似,因此网上有人称其为“anopen origin.g”。于是,我决定使用这个软件来进行我的绘图工作。 接下来就是寻找软件源及安装方法了。下载了官网提供的zip包,解压缩后不同于一般的包,不能用./configure和make、makeinstall进行安装。无奈只能另寻它法。找了一些帖子,终于找到了方法: 首先,在sources.list里添加软件源: $sudo gedit/etc/apt/sources.list 接着,在打开的sources.list文件的最后添加下面几行文本: deb http://195.198.146.229/debian/ i386/ deb-src http://195.198.146.229/debian/ source/ deb http://debian.physik.hu-berlin.de/addons sarge / deb-src http://debian.physik.hu-berlin.de/addons sarge / 最后, 在终端 利用apt-get install安装: $sudoapt-get install qtiplot 等待完成安装。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704ed01012zxn.html 官网教程: http://www.qtiplot.com/doc/manual-en/index.html
个人分类: 软件学习|5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用origin画误差棒
motivatedgirl 2014-8-31 14:57
今天试验数据出来,想用误差棒表征一下实验数据,可问遍了整个 实验室 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会的,失望,上网查才发现,有同样问题的人还真不少,倒是有回复 的,可正所谓难的不会,会的不难,会做误差棒图的回复的非常笼统,根本不知道在说啥,于是,自个儿琢磨了半天,试了N-1次,终于做出漂亮的误差棒啦,贴 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用: 1. 计算标准偏差 -. 将所有数据输入Excel, 分别计算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待用。 -. 将所有数据输入Excel,在“统计”类别中选择 函数 “STDEVA”(或者直接搜索“标准偏差”),然后分别计算每组数据的标准偏差(步骤如同计算平均值,不再叙述),待用 2. 将X轴数据,平均值,标准偏差输入origin,然后选中标准偏差所在列--colomn--set as Y error , 然后选中所有数据--plot--special line/symbol--Y error。 剩下的工作就驾轻就熟啦
2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科学院已故院士Ernst Mayr名著:《系统学与物种起源》
livingfossil 2014-8-20 06:27
美国科学院已故院士 Ernst Mayr(1904--2005)名著: Systema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系统学与物种起源》) 美国科学院已故院士 Ernst Mayr(1904--2005)是著名鸟类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Ernst Mayr教授长寿,著述甚丰。1942年,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出版了时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研究人员的 Ernst Mayr的成名作 Systema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系统学与物种起源》)。该书为 “哥大生物学系列丛书”( Columbia Biological Series)的第13部著作。 Theodosius Grygorovych Dobzhansky( 中文名 -- 杜布 赞 斯基 , 1900—1975,) 为 《系统学与物种起源》一书写了引言。 Ernst Mayr出生于德国,1926年在柏林大学获得鸟类学博士学位。1931年他开始供职于纽约的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自 1953 年起 , Ernst Mayr 供职于哈佛大学。 1954 年, Ernst Mayr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61—1970 年, Ernst Mayr 担任哈佛大学动物博物馆馆长。 1975 年,退休,继续科学研究,发表论著。但,其名作 Systema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系统学与物种起源》)在学术界一直有广泛影响。 (孙启高 2014年8月19日整理) Mayr,E., 1942. Systema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i to xiv; pp.1 to 334 http://en.wikipedia.org/wiki/Ernst_Mayr Ernst Mayr(1904--2005) 于 1954 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ntroduction by Theodosius Dobzhansky Chapter I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s 1-1The status of systematics The old and the new systematics 1-2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atist 1-3 The procedure of the systematist Chapter II Taxonomic Characters and Their Variation 2-1 Taxonomic characters 2-2 The variation of taxonomic characters Types of variation; individual variation; nongenetic variation;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time; habitat forms; hereditary variation 2-3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variation Chapter III Phenomena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3-1 Differences between local populations 3-2 What characters are subject to geographic variati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physiology of plumage and plumage change in birds; geographic variation of other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habit and life history 3-3 The genetics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The genotypical character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the genetic basis of species formation; Chapter IV Some Aspects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4-1 Discontinuous variation Polymorphism;geographically variable polymorphism; 4-2 Continuous variation 4-3 Adaptive variation 4-4 Ecological rules Rules applying to warm-blooded vertebrates; rules applying to birds only; clines; 4-5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Chapter V The Systematic Categories and the New Species Concept 5-1 Infra-specific categories 5-2 The changing species concept 5-3 Speciescriteria and species definitions Chapter VI The Polytypic Species in Nature and in Systematics The prevalence of polytypic species The simplification of taxonomy The occurrence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throughout the animal syste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olytypic species in modern animal taxonom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lytypic species concept in various taxonomic groups Absence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Chapter VII The Species in Evolution 7-1 Gaps between sympatric and allopatric species The delimitation of sympatric species; the delimitation of allopatric species; 7-2 The process of geographic speciation 7-3 The proof for geographic speciation All differences between species are subject to geographic variat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of kind between specific and sub-specific characters; reduced fertility between geographic races of one species; the bolder-line cases;double invasions; partial distributional overleaf; Chapter VIII Non-geographic Speciation 8-1 Alternatives to geographic speciation 8-2 Sympatric speciation Instantaneous sympatric speciation; gradual sympatric speciation; the ecological race;sibling species; biological races; cosmopolitan species; explosive speciationin lakes; Chapter IX The Biology of Speciation 9-1 Factors influencing speciation 9-2 Internal factors Speed of speciation; extinction; 9-3 Primarily external factors Isolative factors and species formation; restriction of random dispersal by geographic barriers; restriction of random dispersal by internal factors; 9-4 Restriction of random mating (biological isolating mechanisms) Ecological isolating factors; ethological isolating factors; mechanical isolating factors;reduction of mating success 9-5 Isolating mechanisms and the method of reproduction 9-6 The breakdown of isolating mechanisms and its consequences Occasional hybrids between sympatric species; hybrid populations or hybrid zones;speciation through hybridization 9-7 Selective factors and species formation 9-8 Difference in the speci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Chapter X The Higher Categories and Evolution 10-1 Macro-taxonomy Are the higher categories phylogenetic units? The nature of the higher categories; 10-2 Macro-evolution Macro-evolutionary factors; macro-evolutionary principles; ========================== 《物种起源 》及相关工作编目 1. 中国 馆藏 1859年第1版《物种起源》之发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6503.html 2014-8-123:23 2 . 《物种起源 》 (中文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6525.html 2014-8-203:44 重新 发现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 新 译本《物种起源》出版沙龙速记( 苗德岁翻译) http://site.douban.com/yilin/widget/notes/6783442/note/326741253/ 苗德岁翻译《物种起源 》 http://www.uua.cn/show-76-1070-1.html 《物种起源》,〔英达 尔文著,苗德 岁译,译林出版社 2013 年 10 月第一版 --------------- 3. 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Janet Browne(1950--)和达尔文传记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6531.html 2014-8-205:12 ---------- 4 . 《物种起源 》 (中文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二) 著名翻译家叶 笃庄( 1914--2000)谈他的 《物种起源》 中 译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7388.html 2014-8-6 01:35 5 . 达尔文与古植物学中的“讨厌之谜” —并非出自《物种起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7660.html 2014-8-7 01:11 6.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生命之树(Tree of Life)(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7959.html 2014-8-7 23:39 7.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生命之树(Tree of Life)(之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7985.html 2014-8-8 05:15 8.Theodosius Grygorovych Dobzhansky(杜布 赞斯基 , 1900 - 1975) 的名著 -- Genetics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 遗传 学和物种起源》) 1943年,杜布 赞 斯基当 选为 美国科学院院士; 1965年4月8日当 选为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 员 (院士)。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odosius_Dobzhansky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 遗传 学和物种起源》 ( 第 3 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9102.html (2014-8-13 00:17) ---------- 关于杜布 赞 斯基的名著 --《 遗传 学与物种起源》(第 2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20078.html 2014-8-1700:11 9 . Theodosius Grygorovych Dobzhansky(杜布 赞斯基 , 1900 - 1975) 的著名演讲和名言 ---- “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8193.html 2014-8-9 00:15 10 . Mayr, E.( 1942)发表 Systema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系统学与物种起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20785.html 2014-8-20 06:27 Ernst Mayr(1904--2005) 于 1954 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http://en.wikipedia.org/wiki/Ernst_Mayr 11. George Ledyard Stebbins,Jr. (1906 -- 2000)1950年发表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in Plants (《植物的变异与进化》) http://en.wikipedia.org/wiki/G._Ledyard_Stebbins George Ledyard Stebbins195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2 . Stephen Jay Gould (1941--2002)的名著 The Structure of Evolutionary Theory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08304.html 2014-7-2 03:59 Stephen Jay Gould (1941--2002)于1989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Jay_Gould 13 . 《物种起源 》 (中文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三) 14 . 《物种起源 》 (中文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四)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2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布赞斯基的名著--《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第2版)
livingfossil 2014-8-17 00:11
关于杜布赞斯基的名著 -- 《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第 2版) 20世 纪 著名的 遗传 学家和 进 化生物学者 、美国科学院已故院士 ---- Theodosius Grygorovych Dobzhansky(1900—1975,中文名通常 译为 “杜布 赞 斯基”) 的重要著作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 遗传 学和物种起源》) 共有 3个版本,均由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出版,“哥大生物学系列丛书”(Columbia Biological Series)的第11部著作。 一、第 1 版( 1937 年)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有第 1版,我没有借阅,但从该馆图书目录检索到相关信息。 1937年出版的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的基本信息: Autho r: Dobzhansky, Theodosius, 1900-1975. Title: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by Theodosius Dobzhansky Publish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37. Description: xvi, 364 p. illus., diagrs. 24 cm. Series: Columbia biological series ; no. 11. Subjects: Evolution(Biology) Notes: This book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lectures delivere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 in October, 1936.--Pref.Literature: p. -352. Language: English Bookmark As: http://clio.columbia.edu/catalog/3990956 http://clio.columbia.edu/catalog/3990956?counter=5 二、第 2 版( 1941 年) 通过馆际互借 (The Massachusetts Library System Interlibrary Loan)我借到1941年的第2版。 Theodosius Dobzhansky, 1941 (Second edition and revised)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i to xviii; pp.1 to 446 时任“哥大生物学系列丛书”( Columbia Biological Series)总编辑的动物学教授、发育遗传学家 Leslie C. Dunn (1893--1974) 为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第 2版写了“Editor’s Preface”。第2版重印了 杜布 赞 斯基 在第 1版中的简短自序。 三、第 3 版( 1951 年) Theodosius Dobzhansky, 1951 (Third edition and revised)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I to Xii; pp.1 to 364 杜布赞斯基的名著 -- 《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第 3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9102.html (孙启高 2014 年 8 月 16 日整理) 附件 --- 浏览第 2 版( 1941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 《物种起源 》及相关工作编目 1. 中国 馆藏 1859年第1版《物种起源》之发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6503.html 2014-8-123:23 2 . 《物种起源 》 (中文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6525.html 2014-8-203:44 重新 发现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 新 译本《物种起源》出版沙龙速记( 苗德岁翻译) http://site.douban.com/yilin/widget/notes/6783442/note/326741253/ 苗德岁翻译《物种起源 》 http://www.uua.cn/show-76-1070-1.html 《物种起源》,〔英达 尔文著,苗德 岁译,译林出版社 2013 年 10 月第一版 --------------- 3. 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Janet Browne(1950--)和达尔文传记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6531.html 2014-8-205:12 ---------- 4 . 《物种起源 》 (中文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二) 著名翻译家叶 笃庄( 1914--2000)谈他的 《物种起源》 中 译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7388.html 2014-8-6 01:35 5 . 达尔文与古植物学中的“讨厌之谜” —并非出自《物种起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7660.html 2014-8-7 01:11 6.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生命之树(Tree of Life)(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7959.html 2014-8-7 23:39 7.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生命之树(Tree of Life)(之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7985.html 2014-8-8 05:15 8.Theodosius Grygorovych Dobzhansky(杜布 赞斯基 , 1900 - 1975) 的名著 --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 遗传 学和物种起源》) 1943年,杜布 赞 斯基当 选为 美国科学院院士; 1965年4月8日当 选为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 员 (院士)。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odosius_Dobzhansky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 遗传 学和物种起源》 ( 第 3 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9102.html (2014-8-13 00:17) ---------- 关于杜布赞斯基的名著 --《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第2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20078.html 2014-8-1700:11 9 . Theodosius Grygorovych Dobzhansky(杜布 赞斯基 , 1900 - 1975) 的著名演讲和名言 ---- “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8193.html 2014-8-9 00:15 10 . Mayr, E.( 1942)发表 Systema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系统学与物种起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Ernst_Mayr Ernst Mayr(1904--2005) 于 1954 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1. George Ledyard Stebbins,Jr. (1906 -- 2000)1950年发表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in Plants (《植物的变异与进化》) http://en.wikipedia.org/wiki/G._Ledyard_Stebbins George Ledyard Stebbins195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2 . Stephen Jay Gould (1941--2002)的名著 The Structure of Evolutionary Theory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08304.html 2014-7-2 03:59 Stephen Jay Gould (1941--2002)于1989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Jay_Gould 13 . 《物种起源 》 (中文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三) 14 . 《物种起源 》 (中文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四)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4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origin为figure添加二维渐变色框
maocier 2013-12-30 17:09
在一些作图中需要为二维的figure添加渐变色框,有个师兄问到我,因为origin的画框没法渐变色填充,只能纯色填充(见下图1,图2)。 图一,工具条中的画框工具。 图二,然而对所画的框只能定义单色填充。 我当时说,要不把plot的figure输出,用photoshop添加渐变色条,这是我当时脑海第一个方案,因为在科研绘图中origin和PS作图是非常互补的。 —————————————以上为分割线————————————— 但骨子里还是有种用origin一站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在脑海里,今天想到用origin plot的柱状图是可以渐变填充的,于是便想到如下的方法: 第一步,随便在表格中赋一组x、y值,plot成柱状图,去掉Axis、Legend等,只剩下柱状块。 图3,plot柱状图 图4,隐藏Axis等 图5,只剩下柱状块。 第二步,将此柱状块渐变填充(即改为,Increment;Gradient Fill选为Two Colors,此时可以定义渐变的两种颜色。)。 图6,修改渐变色填充的参数。 图7,渐变色条完成。 第三部,将此图层粘贴复制到需要渐变色条的Figure中,变换大小位置即可。 图8,粘贴复制到新Figure中。
31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介绍一个数据处理软件
热度 5 dubaolei 2013-11-23 15:27
导师交给了几万条数据,导师自己用origin处理了一下,然后就交给自己了,自己第一次接触origin数据处理软件,在百度文库下载了一个相关的教程看了一下,感觉并不太好用,周围的同学也说这个软件很强大,但是自己感觉没啥特别的。尤其是当你想把数据进行一些裁剪,应用一些算法的时候,这个软件的局限性就出来了,总之还是一个画坐标图的软件,没啥特别的,当然可能自己了解的不够深入。 实验室很多同学也在用tecplot这个软件,这个软件能够把cfd后处理做的非常好看,很多很难完成的功能都能做的非常好。但是学习起来可能还要很大的难度。 排除了上述两个软件后,自己就拿起最擅长的matlab准备编写一个数据处理的gui界面来处理这些数据,自己低估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在编写中确实也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好在最终也编出来了,但离理想的效果还是差很远,可能自己还要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完善相关的功能。 最终自己还是很庆幸能遇到veusz这个软件的,感觉自己最终想完成的功能这个软件都有了,跟我的逻辑很像,自己是在安装pythonxy这个开源数学软件包时,包里自带的程序,当然pythonxy也带了很多其他的软件像gnuplot等等。但是veusz这个软件上手容易,跟着自带的例子,三分钟就完成一个非常好的图表了。推荐大家都尝试一下这个软件。
565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origin误差棒图绘制方法
xuyuebing 2013-9-30 10:09
方法 1 : 在 data 中建立一列,然后设置为 y+— 误差列 使用 x , y , y+- 一起作图就可以了 方法 2 : 在绘制好的图表窗口上,图表 - 添加误差列 然后设置误差百分比或者自动计算标准变差 1. 计算标准偏差 将所有数据输入 Excel, 分别计算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待用。 将所有数据输入 Excel ,在 “ 统计 ” 类别中选择函数 “STDEVA” (或者直接搜索 “ 标准偏差 ” ),然后分别计算每组数据的标准偏差(步骤如同计算平均值,不再叙述),待用 2. 将 X 轴数据,平均值,标准偏差输入 origin ,然后选中标准偏差所在列 --colomn--set as Yerror , 然后选中所有数据 --plot--special line/symbol--Y error 。 STDEV • STDEV 函数假设它的自变量是某母群体的抽样样本。如果您的观测数据代表整个母群体,则应该使用 STDEVP 函数来计算标准差。 • 标准差的计算是采用不偏估计或 n-1 法。 • TRUE 和 FALSE 等逻辑值及文字,将被忽略。当逻辑值和文字不许被忽略时,请使用工作表函数 STDEVA 。 STDEVA• STDEVA 函数假设其自变量为母体的样本数据。如果您的数据代表整个母体,则您应该用 STDEVP 函数来计算变异数。 • 自变量若为 TRUE ,则会被视为 1 ;若为 FALSE ,则被视为 0 ( 零 ) 。如果在计算时,不希望将文字值与逻辑值也计算进来,请用 STDEV 工作表函数来代替这个函数。 • 标准差的计算是采用不偏估计或 n-1 法。 STDEVP• STDEVP 函数假定它的自变量串行是整个母群体。如果您的观测数据代表该母群体的抽样样本,则应该使用 STDEV 函数来计算标准差。 • 当样本个数愈大时, STDEV 与 STDEVP 函数所算出的标准差估计值会愈趋于相等。 ===================== 简单一点来讲, STDEV 与 STDEVA 的区别在于 “ 是否将文字与逻辑值计算进来 ” ,如计算进来,则用后者;如不希望计算进来,则用前者; STDEVP 与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STDEVP 代表的母群体的抽样样本,而 STDEV 与 STDEVA 都是代表整个母群体,且 STDEVP 的计算方法稍有不同。
13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QtiPlot和SciDAVis——Origin开源替代工具
热度 2 zhaojianhua 2013-8-12 16:51
用过Origin的朋友,都会感慨其数据分析以及做图功能的强大,不需要你有专业的数理统计知识,只需要提交数据,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常用的数据分析,并做出漂亮的图形。去年我们实验室的一篇文章,我负责对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和作图,偷懒用Origin作图。在文章最终定稿时,杂志要求我们给出数据分析使用的软件版本信息以及官方网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深深触动了我。对,知识产权!和大多数国内软件使用者一样,我使用的是盗版。虽然一些工作可以用代码实现,但简单的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完成的工作,时常我还是会使用Origin。为了不陷入知识产权的危机,同时也是尊重人家的产权( 我对知识产权的定义及范畴并不了解,不知道这是否属于这个范围,姑且这么说 ),我想找到替代工具,并且是开源的。 我找到了两个:QtiPlot和SciDAVis。 QtiPlot支持多个平台,但Windows下的编译对很多人来说异常痛苦。软件界面和Origin类似,主页( http://soft.proindependent.com/qtiplot.html )可以免费进行下载,并且有详细的安装流程,同时有详细教程,方便大家学习并使用。 SciDAVis相比QtiPlot更方便,对于不熟悉linux系统的人来说是福音。界面给你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你使用过Origin),对Windows有很好的支持。同时支持Python脚本,你同样可以自由的用代码实现相关功能( 如果这样,不如直接使用代码了,呵呵 )。在其官网( http://scidavis.sourceforge.net/download.html )同样有详细的安装和使用教程。 大家可以尝试逐渐不再使用Origin,或者更多的盗版软件( 可是盗版太有魅力了,哈哈!我同时使用着盗版office )。
3621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用Origin画三维图
lingtingjiangla 2013-5-13 15:39
转自: http://hi.baidu.com/yinbory/blog/item/55f178d0f17daf29960a1617.html 首先导入excel表 (1)把C(Y)改成Z【双击C(Y)】 (2)C(Z)-- Edit -- Convert to martrix -- Sparse XYZ (3)view -- Show XYZ (4)martrix -- set dimensions -- 设 行 列 值(开始可设的很大) -- X(0.01-0.03);Y(0-1) (5)Plot -- contour Plot -- gray scale map
12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菜鸟使用总结-2013.5.3
happybin 2013-5-3 15:13
origin问题 origin 图片纸张properties,放大图片也同比例缩放。这时我们需要选中图片,然后拖动图片边框来为左侧legend 留白; origin作图加最外面边框, 右键左上角的号码1,然后layer properties-border-black line就ok了! 2. DSC曲线求比热问题 粗略方法,首先用样品曲线减去空白坩埚基线,扣除基线值; 然后将纵坐标调整为W/g,曲线上任一点的纵坐标数值除以升温速度(度/min),再乘上60,这个结果就是你要的该点温度下的比热值,单位是J/gK。 这个计算方法是精确的,但实验方法较粗略。 3 DSC数据-txt导入origin问题小结 1 、去除无用的数据头或数据尾字符,一般这些无用数据(说明性的文字)行数不会太多,手工删除简单; 2 、excel2007很强大,数据-自文本,可以选择隔列的方式,空格或者特殊字符或者固定间距; 3 、去除数据表里面不相关数据点,如末尾的-2和中间的-2(切忌不要忘记); 4 、复制到origin的worksheet。 4heat flow 数据转换为体积焓的过程 因为ansys模拟需要的数据是体积焓(H/cm3),所以要从heat flow数据转化一下: Heatflow (W/g)对time(min)进行integrate在乘以60 — 质量焓(H/g)--乘以密度(g/cm3) — 体积焓(H/cm3)--转换完成
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origin中基本的运算符
wangshu 2013-4-30 12:56
转载自: http://hi.baidu.com/tyz20031212/item/9876cf2df3ad2a0f72863ee4 ================ 基础数学函数 prec(x,p):精度函数,返回x的p位有效数字。 如prec(1234567,3)=1.23E6 round(x,p):设定小数位数 abs(x):绝对值 angle(x,y):原点(0,0)到(x,y)连线与正x轴夹角 exp(x):指数函数 sqrt(x):开方函数 ln(x):自然对数函数 log(x):以10为底的对数函数 mod(x,y):x/y的整数模 rmod(x,y):x/y的实数模 int(x):取整函数;如int(7.9)=7 nint(x):同round(x,0);四舍五入取整;如nint(-0.5)=-1 sin(x),cos(x),tan(x):三角函数(默认为弧度值)。 asin(x),acos(x),atan(x):反三角函数(默认为弧度值), sinh(x),cosh(x),tanh(x):双曲函数 多参数函数 Gauss;Lorentz;Logistic;ExpDecay;ExpGrow;ExpAssoc; Boltzmann;Hyperbl;Dhyperbl;Pulse;Poly 特殊函数 Jn(x,n);J0(x);J1(x);Yn(x,n);Y0(x);Y1(x);gammaln(x); incbeta(x,a,b);incgamma(x,a)
个人分类: 格物|8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
Master123 2013-4-28 08:25
Origin为OriginLab公司出品的较流行的专业函数 绘图软件 ,是公认的简单易学、操作灵活、功能强大的 软件,既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制图需要,也可以满足高级用户 数据分析 、函数拟合的需要。 当前流行的图形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软件有Matlab,Mathmatica和Maple等。这些软件功能强大,可满足科技工作中的许多需要,但使用这些软件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和矩阵知识,并熟悉其中大量的函数和命令。而使用Origin就像使用Excel和Word那样简单,只需点击鼠标,选择菜单命令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获得满意的结果。 像Excel和Word一样,Origin是个多文档界面应用程序。它将所有工作都保存在Project(*.OPJ)文件中。该文件可以包含多个子窗口,如Worksheet,Graph,Matrix,Excel等。各子窗口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可以实现数据的即时更新。子窗口可以随Project文件一起存盘,也可以单独存盘,以便其他程序调用。
个人分类: tools|2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comsol、matlab、origin协作绘图
热度 1 ylyy779530170 2013-3-14 17:44
comsol、matlab、origin协作绘图
最近在用comsol模拟一些简单的cloak模型,它的图形导出功能总是令人不尽满意,为此折腾了一两天,发现下面这种方法或许得到比较比较满意的图形。 1.comsol结果中我们通常需要的是电场或磁场的表面图,这种图形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绘制,在很多软件中都可以实现。在默认情况下comsol使用rainbow类型的colortable,而以前使用的origin 8.0只提供有限的几种颜色。值得庆幸的是,在新版的origin 9.0中增加了许多colortable模板,其中就包括rainbow。尽管和comsol中不太一致,但丝毫不影响最终结果的表现。 2.比较难解决的是streamline的绘制问题。在comsol中可以直接添加streamline,并且有多种方式,比如均匀分布或按强度分布,目前还没发现其他软件有这样的功能。目前摸索到这样一种折中的方法,先用matlab生成streamline所需的数据,然后用导出的数据在origin中作图。在Matlab中可以使用stream2命令来生成所需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插值等一些小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在origin中实现。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在matlab中手动给出streamline的起点,这就要求事先对图形的物理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不想这么麻烦的话,也可以使用箭头矢量图quiver来代替,在origin中可以直接绘制这样的图。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程序,仅供参考 clear all clc a=load('b.dat'); x0=a(:,1); y0=a(:,2); u0=a(:,3); v0=a(:,4); =meshgrid(-1.5:0.01:1.5,-1:0.01:1); Pu=TriScatteredInterp(x0,y0,u0); Pv=TriScatteredInterp(x0,y0,v0); u=Pu(x,y); v=Pv(x,y); sx=-1.5*ones(16,1); sy=linspace(-0.8,0.8,16); % subplot(2,1,1) % streamline(x,y,u,v,sx,sy) % axis( ) st=stream2(x,y,u,v,sx,sy); % subplot(2,1,2) % for ii=1:length(st) % xy=st{ii}; % plot(xy(:,1),xy(:,2)) % hold on % end % axis( ) x=(-1:0.01:1)'; y= ; end end z= ; save 'C:UserslrjDesktopa.dat' z -ascii plot(x,y,'b')
808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1
sunbukuan 2013-3-11 00:17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view*1 (第一个观点) of the origin of the ocean basin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ufficient to move the continental plates? 直接事实题 (A) Increases in sedimentation on ocean floors (B) Spreading of ocean trenches (C) Movement of mid-ocean ridges (D) Sinking of ocean basins ( E ) (E)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1E under oceans and continents 2.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of the following, the deepest sediments*2 (最后一段) would be found in the (A) Indian Ocean (B) Black Sea*2B (C) Mid-Atlantic (D) South Atlantic ( B ) (E) Pacific 3. The author refers to a “ conveyor belt*3 ” in line 13 in order to 举例作用题(备选选项: illustrate 和 give an example of 开头的选项) (A)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convection in the mantle (B) show how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depend on the positions of the continents (C) demonstrate the linear nature of the Mid-Atlantic Ridge (D) describe the complicated motions made possible by back-coupling (E) account for the rising currents under certain mid-ocean ridges 4. The author regards the traditional view*4 (大 - 小 + ) of the origin of the oceans with 态度题(混合评价的表达方法:由 but 和 and 连接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评价词;由修饰词限定的评价词——本题) (A) slight apprehension 恐惧(极端) (B) absolute indifference (过于中庸) (C) indignant anger 愤慨的愤怒(人身攻击) (D) complete (程度过强) disbelief (E) guarded skepticism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separated by a plate that is growing on both sides*5 ? 直接事实题(细节,极难定位,没时间可舍) (A) 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Sea of Japan (B) The South Atlantic Ridge and the North Sea Ridge (C) The Gulf of Mexico and the South Atlantic Ridge (D) The Mid-Atlantic Ridge and the Indian Ocean Ridge*5D (E) The Black Sea and the Sea of Japan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it could be demonstrated, would most support the traditional view*6 of ocean formation? 改善题(找理论一的缺点,取非) (A) Convection usually occurs along lines*6A . (B) The upper mantle behaves as a dense solid. (C) Sedimentation occurs at a constant rate. (D) Sinking plates cool the mantle. (E) Island arcs surround enclosed seas. 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floor of the Black Sea*7 (最后一段) can best be compared to a 信息题(有定位) ACDE 无 (A) rapidly moving conveyor belt*7A (第一段) (B) slowly settling foundation ( Sediment*7B ) (C) rapidly expanding balloon (D) violently erupting volcano (E) slowly eroding mountain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itles would best describe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主题题(内容性,三出现做法:重要关键词必须出现,细节和新内容不能出现) (A) A Description of the Oceans of the World (范围过大) (B) Several Theories of Ocean Basin Formation (C)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Oceans (细节) (D) Convection and Ocean Currents (细节) ( B ) (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Oceans of the World (细节)
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制作柱状频率统计图
热度 1 wangshu 2013-2-2 21:29
Origin制作柱状频率统计图
Origin制作柱状图频率统计图,柱状图,柱形图,直方图,column, histogram Use Origin to makehistogram count figure 柱状频率统计图在Origin中有两种方法实现。 ========【方法一】====== 一种是StaticsDescriptive StaticsStatics on Column,直接输出的柱状图的纵坐标是计数。 如果要纵坐标为百分比,则需要在坐标轴设置Tick labels纵坐标Divided by Factor中除以”总计数“,如180,这样得到的数值是分数,而写作"180/100",那么显示为百分数,不过还需要在“Set Decimal Places”中设置小数点后的数字为,如0,同时在"suffix"加“%”后缀。 效果如下: ========【方法二】====== 另一种是StaticsDescriptive StaticsFrequency,直接输出的是频率统计数据,在对话框中选上“relative frequency”,和"Frequency in percent",则可以得到各区间的相对百分比;以“bin center”为X轴,以“freq”为y轴,作”column“或“column+label”,即可得到初步的柱形图。 在纵坐标的tick label中加上%的后缀;此时柱上的标记的有效数字在7位左右,可通过双击柱上的数字,打开对话框。 plot detailslabellabel formcustom$(wcol(n) , *2)% 即可将标记为更改为有效数字为2的,带百分号的标记,如下: ========评价====== 建议第二种方法可以给出统计数据,便于数据转移和灵活做图,显然是第二种方法好。
个人分类: 格物|52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origin 8.0(及以上版本)制作倒置柱状图
phw1987 2013-1-7 22:56
经常用到双Y轴的图件,其中一个要素是折线,另外一个是倒置柱状图的情况不太好处理,一种方法是分开两次做,柱状图那个scale改为从大到小,然后设置同样的x轴scale,叠加。第二种方法是先生成双Y轴图件,点击要做倒置的要素,在command window 输入 layer.y.reverse=1, 然后可以喝一杯咖啡O(∩_∩)O~
1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The Origin of Language
carldy 2012-12-14 09:13
Here provides the websites for searching the origin of language: 1. http://www.etymonline.com/index.php This is a map of the wheel-ruts of modern English. Etymologies are not definitions; they're explanations of what our words meant and how they sounded 600 or 2,000 years ago. The dates beside a word indicate the earliest year for which there is a surviving written record of that word (in English,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This should be taken as approximate, especially before about 1700, since a word may have been used in conversation for hundreds of years before it turns up in a manuscript that has had the good fortune to survive the centuries. The basic sources of this work are Weekley's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Klein's "A Comprehensive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 "Barnhart Dictionary of Etymology," Holthausen's "Etymologisches Wrterbuch der Englischen Sprache," and Kipfer and Chapman'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 A full list of print sources used in this compilation can be found here . Since this dictionary went up, it has benefited from the suggestions of dozens of people I have never met, from around the world. Tremendous thanks and appreciation to all of you. 2 http://www.edenics.net/ (Trace a word from English to Hebrew) The Origin of Language By Isaac Mozeson The standard reference texts make this a far more complex topic than it is. Scientists are scurrying around Africa for Paleolithic evidence of which knuckle-walking hominids of millions of years ago were evolving grunts and gestures into what would become words. But this is all NOT ABOUT WORDS. Sure, bees and dolphins have “language,”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ut WORDS only emerge from homo sapiens when they, somehow, get a floating bone in the throat, called the hyoid bone. And, somehow, the modern homo sapiens (thinker) gets their brain way enlarged to be able to process this unexplainable new language ability. The blown-out brain cavity is suspiciously like the Genesis record of a Creator “blowing into the nostrils” of a man. This man is a newly sentient creature, but he is fashioned “from the earth,” that is, from pre-existent form (such as the hominids above). The Genesis Eden scenario of an original homeland for this new thinking, speaking human is located fairly near the Northeast African homeland for humans favored by scientists. In fact, the oldest hyoid bone for speech even found was unearthed in the Carmel Caves near present-day Haifa, Israel. Archeologists have established that the oldest human attempts at agriculture and literacy are also there, in the Fertile Crescent. So it is fine to agree that some simian hominids came “out of Africa.” But all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odern, speaking man emerges in the Late Stone Age in a what might be called a Proto-Semitic region. Only in recent decades have geneticists and other scientists been able to prove that all living humans share the mitochondrial DNA of a single woman. Studies of the male Y chromosome also prove that the human population on Earth was once very small. There were decades of academic hostility to the idea of monogenesis of language, that our current 6000 dialects devolved from a single common Proto-Earth language. By the 21 st Century the evidence was so persuasive, that now those who oppose monogenesis are marginalized. Should not that Proto-Earth language be closest to Semitic? Yes, but logic and evidence still must contend with cultural bias. The Edenics project has begun to show that the Eden scenario above is the key to The Origin of Language . Languages constantly and naturally devolve into dialects that become “languages,” but Edenics follows the Genesis record (Chapter 11) that there was a traumatic neuro-linguistic event (“The Tower of Babel”) which was the Big Bang of language diversity. You are to be congratulated for having your search for The Origin of Language take you this far. You might now want to play web games, watch videos, or investigate a favorite language at www.edenics.net or www.edenics.org
个人分类: 个人收藏 My favorites|2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高手请进
热度 2 yhliu971225 2012-12-3 08:46
origin高手请进
copypage图片至word中,怎么会是下面的样子,而其它图片都还好。就这一张图片是这样。 改了optionpagecopy/export page settingsclip border中的参数为零也没有解决问题。被困扰了一天了。快疯了。 Help me!
2469 次阅读|4 个评论
origin 学习中
hdu016 2012-11-26 11:37
总算明白有些图不是matlab图,而是用origin作的,最近准备学习之,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资料可以学习的,现在只在小木虫中下载些相关的资料。 希望大家推荐一到两本书啊。谢谢。
3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Origin 中定义箱形图(boxplot)的颜色和填充样式
Bearjazz 2012-9-9 08:54
在 Origin 中定义箱形图( boxplot ) 的颜色和填充样式 熊荣川 xiong rongchuan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软件提供的统计图往往是默认的形式,它的颜色和样式往往都是一个预设的初始状态,虽然能满足一些非正式的需求和大多数的要求。但是在一些正式的文档中(如等待发表的文稿、报告 ppt 等) , 我们往往对统计图的样式和颜色有更加具体的要求。本文将就 Origin 中箱形图的颜色和填充样式做个简单的示范。 之前我们已经讲过如何用 origin 制作箱形图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8298do=blogid=609967 以及如何制作分组箱形图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8298do=blogid=610390 本文将在对已完成的分组箱形图进行颜色和样式修改 为了图文并茂,请下载pdf观看 在Origin 中定义箱形图(boxplot)的颜色和填充样式.pdf 修改前效果如下图 修改后如下图 首先在箱形图的空白区域双击鼠标,弹出“ Plot details ”的对话框 点击左边“ Layer1 ”前面的的“ + ”号,下拉出多个 sheet ,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选择右边的“ Group ”选项卡,在编辑模式 ”Edit mode” 中,有两个选项,默认为 Dependent 模式,表示对所有的箱形图进行编辑。因为我们要对每个箱形图进行不同的编辑,所以在这里我们选择独立 Independent 编辑模式。 然后再依次点击左面 sheet A1 ,右面 Pattern ,对 sheet A1 所代表的箱形图 A1 进行编辑 左面“ Border ”区域编辑箱形图的边框, Fill 区域编辑箱形图内部颜色样式,分别进行修改 点击 Apply 按钮完成对箱形图 A1 的修改 同理,选择不同的 sheet 之后选“ Pattern ”对不同的箱形图进行编辑。 就这么简单,祝您科研愉快!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29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所谓数据处理软件
热度 1 yufree 2012-9-8 15:54
要是猜得不错,国内本科生最先接触的图表可能就是柱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稍微进一步就是线性回归,明白R^2超过几个九就可以,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数据处理水平过个n年也还是停留在这个水平。到了研究生阶段就更乐呵了,不少大仙都是把excel当原始数据收集软件用(当然不少分析软件兼容excel导入也是个问题),做个线性回归就上origin、sigmaplot……统计分析更是到处求spss、sas的破解版……个别人张口闭口matlab,却也只是做做回归……我要是excel的设计者,估计先被气死再被气活然后思考下人生再来个自我了断。 先列举下excel可以做的东西,放心都不给教程,总不能让F1键当摆设吧。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多元线性回归 描述性统计 单因素方差分析 双因素方差分析 假设检验(F、t、z检验) 抽样 生成随机数 傅立叶分析 规划求解(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GRG、演化) 如果你的统计学水平能达到考研数一的水平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excel完全可以配合你的知识来使用,够用。当然你说excel是收费的,没错,但多数高校都采购过excel,这样即便你在文章中注明使用excel也不存在问题,倒是上面提到的那些破解版不见得满大街都有卖的,随意在文中注明风险不小。要明确一点,多数数据处理软件不是免费的,但经典的算法都是公开的,所以有时候可以说我在数据处理中用了什么算法而绕开软件,其实诸如Scilab、R、freemat……等数据处理软件都是免费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习惯那些操作界面,但前面这句纯粹胡说八道,对于对数据没概念的人学习任何一个软件都是一样的,那些看似高端的话等你实际把玩过这些软件再说吧。如我一般的穷学生,别人写好了软件让你用还懒的看quick start之类的小教程那不是高端,是虚伪。多数非计算学科的科研工作中涉及的数据处理量根本就是毛毛雨,本来用的次数就有限还挑三拣四是很无聊的,更不用说多数人的数据处理模式根本就是照着文献搬的,美其名曰工具就是这么用,根本没有基本的数据分析意识,多数的数据分析都是为了寻找原始数据或现象中的规律或验证自己的假说。 根据假设选工具,根据结果给结论,这是最基本的,文献大都默认了这一点,所有算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不加区别的乱用,甚至文章中都不提使用原因是很多研究工作的通病,因为有前人的文献,所以很多时候审稿人也会默认这样是可行的,但可行不代表无疑。有个思想实验叫中文房间,其中一个延伸版就是外面的人给房间中的人递中文纸条,房间里的人完全不懂中文但有一本中文百科大全,他只需要对着长得差不多的字去看这个条目对应的可回答的项目并抄下来然后传递出去就可以了,这时候外面的人自以为跟房间里交流的不错,事实上里面的那个是个水货,完全不懂中文。在今天的话题里,中文纸条就是数据处理的过程,房间里就是不少研究生的真实写照,房间外就是审稿人,那本百科全书就是文献。其实在国内,有不少审稿人自己也是搬着本百科全书在理解。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一个小部分,我只要说明白了问题不必解决每个细节的合理性,但这样就完全隐藏了你自己的真实水平,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最反感两个人实际都不懂却非要讨论一个专业话题,要么就是互相吹捧,要么就是互相谩骂,不幸的是,国人在这件事上乐此不疲,很少听到有营养的讨论。 此外,也就人说excel图不漂亮,其实图表的格式都是可以自定义的,所谓的不漂亮只是默认格式不漂亮。又有人说了,默认不漂亮就是大问题,我没必要去伺候一个工具。事实上学精一个工具要强于泛泛学习多个工具,软件的设计大同小异,学通一个,一通百通。况且所谓的默认格式漂亮也只是假象,更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别人只教你这样用且告诉你这样出图写文章障碍少。为了方便,很多人放弃了更重要的东西——质疑。这样做不被质疑,但反过来想,被质疑才是知识进步的方式,总是不质疑也就总是做些边边角角的研究,创新性从一开始就被实用主义打败了。结果似乎是皆大欢喜:文章发了,职称升了,工资涨了。但这样做研究跟那些白领、公务员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学识不长,人脉关系网疯涨,社交水平不断提高,自我感觉层次长了不少。 坦言之,我不反对实用主义,也不反对掌握方法比内容更重要的观点。但实用主义不能是为达目的不论手段的借口,信息时代方法固然重要,但没有内容的骨架也是毫无价值,你可以搞个智能手机天天搜索,但这不是全部。kk在《失控》里说机器在向人进化的同时人也在向着机器进化,但人永远不会成为当前的机器,看不清方向很正常,但总是看得清方向同样可怕。并不是分清了轻重缓急就一定要把重的与急得做完了而放弃轻的缓的,要知道,进化并没让我们比两万年前的判断能力改变多少,我们会犯错,更重要的是,犯错也许创造未来。 最后附上wiki上一个数据处理软件的对比列表,免费的很多哦亲!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rison_of_numerical_analysis_softwar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0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Origin 绘制分组箱形图(boxplot)
热度 4 Bearjazz 2012-9-8 09:20
用 Origin 绘制分组箱形图( boxplot ) 熊荣川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箱形图经常用来对多组数列的分布范围的比较。在我们的研究中又常常需要对对象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如 A 类群的身高与 B 类群的身高比较、如 A 类群的体重与 B 类群的体重比较等等,这个时候我们据需要用到分组比较——使用分组 boxplot 。 所谓分组箱形图,简单就是说,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组绘制 boxplot 。如下图 为了图文并茂请下载pdf文件观看 用Origin 绘制分组箱形图.pdf 具体绘制步骤如下 首先是数据的准备非常关键,每个单元数据组存放一列,分在一组要进行比较(箱形图紧挨着)的数据列相邻存放,组与组之间以空白列分开。如下图 注意,一般来说不要在 X 列(即列头部括号中有“ X ” 标记的列,通常为第一列)存放你的数据, 然后选中数据列,包括用于隔开分组的空白列 选择左下角箱形图标记,分组箱形图绘制便完成了。 就这么简单,祝你科研愉快!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50236 次阅读|8 个评论
origin中图片转eps,然后eps转jpg
Irasater 2012-8-24 20:43
1.origin中图片转eps 首先选中一个图片,选择file--export graph,选择 eps格式,设置需要的图片尺寸即可。 2.eps转jpg 用photoshop将eps打开,然后设置好宽度和高度,另存为jpg即可 这样做的话,可能有个缺点,对于用word写论文的学者来说,可能直接把eps图插入word中更好!
个人分类: Notes|14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实战origin
pttianya 2012-7-23 21:45
转载自: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422-12666.html 实战 origin 作者: zagzig , 辅助: letao 、 ymq 、 valenhou 、 aint 、 zilu 来源: 日月光华 — 学科学术 — 化学版, 2004 年 7 月 4 日 至 15 日 基本入门   略加深入   推荐书目 安装   模板的使用   origin 使用手册 输入数据画张图   计算器   精通 Origin 7.0 拟和直线   制作并排的数据图     在 Word 中的使用   数据的处理、转换与生成   小技巧 作图规范 补充 重叠峰的分离 Origin 小贴士   峰面积的计算       制作对数座标的图        Origin 软件主要使用来做数据绘图用的。本系列文章将主要介绍 origin 的初级使用方法,为许多刚开始使用 origin 写试验报告的同学提供入门帮助。   前一段时间有人说 origin 要严打,我觉得只要自己小心处理,他根本无法抓住你用的是什么版。其他几款数据绘图软件据说也都很好。不过我从来没用过,这 5 年多来一直使用的是 origin ,对其使用方法也略有所得。 基本入门 安装   这里使用的是 origin7.0 。安装时请参考 Crack 下的 intruction.txt ,里面有 serial no. 的。 输入数据画张图   比如说你现在有一组数据想做图 ( 其中 a 列代表一系列点的 x 坐标, b 列代表该系列点的 y 坐标, c 列代表另一系列点的 y 坐标 (x 坐标同第一系列点 )) 。   打开 origin ,会看到 data1 数据窗口, 在窗口里空白处点右键 -add new column ,会看到表格增加一列,上面的数据输入表格里。   下面开始根据数据绘图。 选菜单栏中的 plot-scatter (这里选 scatter , line , line+symbol... 都可以,只不过出来的样式不一样,大家自己选选试一下就可以了)。这时跳出一个 select columns for plotting 的窗口,问你哪列数据做 x 轴,那列做 y 轴。我们点左面的 A ,然后点中间的 -X ,示意 A 是 X 轴,再点 B ,再点 -Y ,示意 B 列做 y 轴。这时点 Add 按钮,告诉程序说第一组数据是以 A 为 x 轴, B 为 Y 轴。这时,再单击 C ,点 -Y 按钮,单击 Add 按钮,示意第二组点时以 A 列为 X 轴, C 列为 Y 轴。最后点 OK 。这时会看到跳出一个 Graph 窗口,里面有坐标轴何我们要的点 。 a b c 1 2 3 2 4 7 3 7 10 4 8 11 5 10 14 6 11 19 7 15 21 拟和直线   先拟和第一组, 选菜单栏里的 data 看看 g1 data1.... 是不是被勾上了(默认应该时被勾上的),如果勾上了说明现在对的是第一组数据进行操作。 点菜单栏 analysis-fit linear ,这时会看到拟和出来直线了。拟和第二组, 选菜单栏里的 data-g2 data2 ,把第二组选中,这时对应的操作是对第二组的。同上 analysis-fit linear 。可以看到第二组也被拟和成直线了。   如果数据不是线性的,那么就拟和成非线性的, analysis-fit sigmoidal(S 型 ) 或 guassian( 高斯拟和 ) 或 nonliner curve fit 中的 fitting wizard( 选一个你觉得合适 的形状进行拟和 ) 。 这样最最最基本的 origin 作图就做出来了。   最后存盘, file-save project as... 。 在 Word 中的使用 方法一: 在作好的图旁边点右键,选 copypage (如果没有的话,说明你右键点错地方了,多换几个地方点点)。然后在 word 里面 粘贴 就好了,这样比较方便,不过有时候图会变形。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容易被人家抓住你用的是盗版。 方法二: 在菜单栏里 file-export page ,可以输出各种格式的,对于图片格式来说,个人感觉 tif 的要比 bmp 和 jpg 的要好,那么我们就 输出 tif 格式的,把下面的 show export option 勾上,点保存 。如果是想插到 word 里面的话, DPI 选 72 比较合适,如果是打印实验报告的话 ,color depth 里直接选 monochrome 的就可以了 ( 毕竟不要彩打 ) ,点 ok ,就输出一个 tif 文件,最后在 word 里面插入这个文件就 ok 了。 作图规范 1. 坐标注释要正确。 双击坐标注释 (就是那个 x axis title) ,可以改成你要的文字,其中可以有拉丁字母(上面的工具栏中画着阿尔发和贝它的那个按钮,然后用 abc 来写拉丁字母),大小,字体,上下标,颜色(工具栏里都有选择) 2. 坐标刻度要为 1 , 2 , 5 或 10 的倍数。 双击坐标轴 ,跳出图样式修改窗口, 在 scale 标签卡下 ,最左面 horizotal 是横坐标, vertical 是纵坐标的。 increment 里面添单位刻度增加大小,一般添 1 、 2 、 5 或 10 这类的数字(不要添 3 、 7 这种 ) 。 3. 坐标刻度要向图内。 还是刚才那个修改样式窗口( 双击坐标轴 得到的窗口), 在 titleformat 标签下 , 左面 bottom top... 几个对应的是上下左右 4 个位置的坐标轴,其中 top 和 right 中的 show axix title 前面的框没有被勾上,说明这两个不显示。我们把 bottom 和 left 两个坐标中的 major 和 minor 下拉菜单中的 out 全改为 in 。最后点确定就好了 4. 图要被坐标轴框起来。 你可能不太懂什么意思,跟着我做完就知道了,呵呵。还是刚才那个修改样式窗口 ( 双击坐标轴 得到的窗口), 在 titleformat 标签下 ,把上坐标轴何右坐标轴中的 show axis title 前面的框勾上,并且把这两个坐标轴中的 majorminor 下拉菜单改为 none 。点确定。现在会发现中间的点或线被四周坐标轴全封闭在中央了,并且左和下坐标轴有刻度,剩下两个坐标轴没有。当然你也可以根据需要把上吓右坐标轴的刻度调出来,不过记住刻度要向内。 5. 图例。 这个图例可以放在图里,也可以放在下面图的说明中( Fig. 1 xxxxxxx 图,点是 xx ,圈是 xx ,三角是 xx) 。如果要放在图里的话,就把图例框拖到四个坐标轴围成的框内。 双击该框 可以修改注释。 右键该框选 property ,可以改框的样式,比如要去掉边框 ,在 background 中选定 none( 个人以为没边框好看些 ) 。如果不甚把图例的框给删掉了,不要着急,在工具栏里有 New legend 按钮,点一下就可以了。 6. 各组数据点差异要明显 。如果想改点的样式,那么就 双击图中的点 。会出现 plot details 框,如果有好几组点的话,先在 group 标签下面把 edit mode 改成 independent ,这样就可以随便改了。 左面的框中列出了有几组点,你可以选你要改的那组,右面的 symbol 标签中的 size 啊, color 啊都可以改成自己需要的, line 标签中也可以把线的样式改成实线,虚线等等。此时也可以在 plot type 下拉菜单中选你要改的类型。一般情况下,为了对比清楚点,最好实心的和空心的结合着用。线么,就 solid 、 dash 、 dot 、 dash-dot 好了,最好把线调的粗一点 ( 默认是 0.5width 的,建议改为 1.0 或 1.5 的 ) ,否则有的地方看不出来。 7. 在重要的地方标示。 比如图中有一个地方需要着重指出,那么我们就用箭头标一下好,左面的工具框里有箭头按钮,点一下它,在在图中需要的地方加各箭头就 ok 了。如果想加文字的话,那边还有一个 T 按钮,是加入文本框的。总之如果需要的话那个工具框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加。 补充 1. 发现刻度标尺标在外面也很漂亮。 2. 作图最好图中出现 “ 标题行 ” 和 “ 注释行 ” 。 标题行就是指一行黑体字,写清楚这个图是什么,如 "XPS of ZrxTiyOz" 等,注释行就是在图中每一条线的附近写清楚这是什么样品,如 “X=0.2", "X=0.4", "X=0.6" 等。   这里有个很好的参考范本,见: Kinetic study of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lkanes over nickel, palladium, and platinum foils, M. Aryafar , F. Zaera*, Catalysis Letters, Volume 48, Issue 3, Jan 1997, Pages: 173-183. 3. 同一篇文章中图样统一。    切忌一篇文章中有的图框两面,有的图框四面。一篇文章中有的图用这个字体,有的图用那个字体。 4. 其他常见错误 在 The ACS Style Guide: A Manual for Authors and Editors 里有介绍 (p.283-291) 。  主要有:   · 线条太细,一缩小,几乎看不见。   · 点(如方块,三角,圆圈)太大,但线条太细。   · 点(如方块,三角,圆圈)太小,但线条太粗。 略加深入 模板的使用   可以做一些模板,就不需要在每次作图时重复下面的操作(如改变坐标注释字体大小、坐标轴线宽、添加 top 和 right 坐标轴,改变数据线的宽度等等 ) 步骤如下:   · 生成模板:对做好的一张图, 菜单 File-Save Template As... , 一张模板就诞生了。选一些比较通用的数据图,   生成不同的模板,以后会方便很多。   · 使用模板:对需要作图的一列数据, 右键 Plot-Template Library... , 选合适的模板, OK! 计算器   在用 origin 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要作一些简单的计算,比如一些加减乘除或三角的运算 有几种选择,一种就是手头有计算器,一种就是用 windows 自带的计算器,还有一种就是用 origin 自带的 script window 来作(这个方法要比用 windows 带的计算器方便)。    选中菜单栏 -window-script window (或者直接按 alt+3 ),这时就会跳出一个 script 窗口, 在里面输入 1+1= 然后回车,就可以得到结果。 输入 sin(30*(3.14159265358/180))= 回车,可以得到 0.5 。   用这个计算器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设置一个变量值,比如像上面我们如果要求好几个角度的 sin 值,每次都要打一个 3.14159265358 很烦,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变量的值为 3.14159265358 ,比如输入 pi=3.14159265358 回车 这时再输入 sin(30*(pi/180))= 回车,得到跟上面一样的结果。 这个计算器可以计算的数学符号有: + , - , * , / , ( , ) , sin , cos , tan , exp , sqrt , ln , log , abs nint , rnd , mod 。   实际上计算器只是这个 script 窗口功能的很小一部分。这个窗口的实际作用使用来编程的类似 c 语言,什么 for, if, 都可以用,不过我们基本都用不到,我也不太熟悉。谁需要用的话自己翻一下手册好了。 制作并排的数据图 方法一: 先做一张图 , 在坐标轴外的空白处, 右键 Add and Arrange Layers... ,调整上下 , 或左右间距为 0 就并排连起来了,然后在新的 layers 添加需要的数据列。 方法二: 先画好你要并排的图,然后点击找到 “Merge” 的工具,就出现合并图的提示, 然后确定你是要列排还并排,也就是指定 rows 和 columns 的数目。 数据的处理、转换与生成 方法一:通过 excel 中转   我们得到的原始数据可能不是我们最终想要作图的数据。一般我们可以把原始数据导入 excel ,然后在 excel 里进行加加减减乘乘除除,得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后,再 copy 到 origin 的 work sheet 中,最后作图。   或者,在 origin 里面的工具栏上有一个 open excel 的按钮,直接打开 excel ,然后处理数据,再利用 excel 表格里的数据直接作图,在 excel 窗口激活状态下,菜单栏 -plot ,再选中 excel 表格中的要做 X 的列,点击 select data for plotting 的窗口中 X 按钮。 Y 轴选择方法同上。最后点 plot 。不过这样比较耗费系统资源。 方法二:使用 origin 中自带的 work sheet 1. 导入 txt 数据。 菜单栏中的 file-import 中的 sigle ASCII 或 mutli ASCII 都可以导入文件,一个是导入单个文本,  一个是导入多个文本。通过 ASCII options 可以修改一些导入的设置。 2. 原始数据通过计算生成需要的一列数值。   ·excel 中只要在一个表格里输入等号然后是相应的计算函数再回车就 ok 了,然后一拖一列。   ·origin 中不是这样,例如原始数据有两列数,想得到第三列数 C 为 B 的开根号减 0.5 。先 点右键, add new column 生成一个新列。 右键点新列的标题(选中了这一列) -set column values... 这时回跳出一个对话框。在 col(C)= 的框框中默认的是 col(A)-col(B) ,也就是列 A 减列 B 的值,我们把它删掉。在 add function 下的菜单中选 sqrt() ,点 Add function ,然后下面回出现 sqrt(), 光标停在括号里面,再在 add column 下拉菜单中我们选 col(b) ,然后点 add column 按钮,会看到 sqrt 的括号里多了 col(B) ,最后再 sqrt(col(B)) 的后面添上 -0.5 ,变成 sqrt(col(B))-0.5 ,看看 for row 那两个框里的数是不是你想要算的初始和终止行,不是的话就改成正确的。最后点 ok 。 A B C 1 10 2.66 2 20 3.97 3 30 4.97 4 40 5.08   · 此外还可以生成一些列随机数,或归一化的随机数, 选中该列,菜单栏 -column- fill column with-rownumbers( 把行号添进来 ) , uniform random numbers 和 normal random number. 3. 排序。   右键选中要排序的列 , sort column 只对改选中列排序,其他不变; sort worksheet 所有列均按选中列排序 4. 统计。 右键选中列 , nomalize 归一化, frequency 计算出现次数。 5. 自动生成等差数列作为 X 轴。   有些实验数据它只给你列一些 Y 轴坐标,不给你 X 值(比如分析测试中心的多晶 X 衍射,它只给你一系列角度的衍射光强,角度是从 5 度开始以 0.02 度增长,但是没给你 X 值)。下面举个例子,下面据个例子,有一系列 Y 值,其 X 值分别对应 1 , 1.5 , 2 , 2.5 , 3 , ... X 值 1 1.5 2 2.5 3 ...         A(Y) 10 20 25 10 20 25 30 35 50 ...   首先, worksheet 中必须没有 x 轴(也就是每列的标题的括号里的字母不能是 X ),如果有的话, 右键该列标题 -set as-Y 或者 Z ,这时左键单击作为 Y 轴那列的标题, 选中该列,菜单栏 -format-set worksheet x...- initial 是起始值, increament 是增长步长。这时看到 worksheet 中该列标题多了个三角标示。 点菜单栏 plot-line-A 做 Y 轴, X 空着 ,点 OK ,会看到出来的图自动给你加上了横坐标,并且是每个点相隔固定步长。 重叠峰的分离   几个单独的峰由于靠得很近,会导致形成一个重叠峰的形成。如果想计算几个峰之间的面积比的话,就需要先把这个重叠峰分离成几个单独的峰。举个例子,比如在做聚合物多晶 x 射线衍射的时候,不同晶型的衍射峰与无定形部分的衍射峰彼此重叠,这些峰对应的面积比与它们之间的含量比成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晶体衍射峰的面积与无定形衍射峰的面积,就可以大致的到聚合物的结晶度。   将数据作图后(注意,这里的数据一般间隔的非常近,所以作出的图点与点之间也比较连续),检查菜单栏 data 中看需要分峰的数据是否被勾上了。没勾的话就选中。 ※ 注意, 如果数据的 x 范围很大,而需要分峰的部分很小,比如,整个数据的 x 轴的范围是 0-100, 而需要分的重叠峰的位置在 40-60 ,其他部分均为平的基线或其他无关的峰,那么我们就需要在 worksheet 表格里把 0-40 ,以及 60-100 的数据都删掉,只留 40-60 这段范围的数据。这步是一定要做的,否则分出来的峰非常不准。 ※   删除不需要的数据后,在 graph 窗口中可以看到只留下了重叠峰的数据图,这时点 菜单栏中的 analysis-fit multi peaks-guassian or lorentzian (这两个什么区别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作出来的图是一样的),选中一个拟和方法后,会跳出一个对话框 number of peak ,问你要分成几个峰,输入个数确定后,又跳出一个对话框问你估计的半峰宽。这里用它的默认的就好了。   然后在图上观察你认为的几个单独峰的位置,双击你认为的位置后,会出现一条垂直的虚线,直至将几个峰的峰值位置选好后,可以看到这个重叠峰就被分成了几个单独的峰。其中 绿色的拟和曲线 是被分成的每个单独的峰, 红 的是这几个绿色峰的加和,红色的线应该跟你原来的重叠峰吻合的非常好。根据图中的信息框的内容可以得到拟和出来的峰函数的系数值。根据 result 窗口里面的信 息可以得到峰额面积,半峰宽以及中心位置。 峰面积的计算   对于峰面积的求解,可以通过 origin 的 integrate 命令 ,这个命令求的是以 y=0 为底的区域的面积,所以,如果我们要求面积的峰被 y=0 切割开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先将峰的整体移到 x 轴的上方。   在求峰面积之前,我们还应该把多余的数据删除掉,比如我们要求的峰是从 x1 开始,到 x2 结束,在小于 x1 和大于 x2 的区域均是基线部分的话,我们只留 x1 到 x2 之间的数据。 在 worksheet 表格中插入两列 (C 列, D 列 ) 将峰的起始点跟终止点的坐标填入 C 列和 D 列,如右。其中 A 列和 B 列是峰的数据。    点菜单栏 plot-line ,以 A 列为 x 轴、 B 列为 y 轴,和以 C 列为 x 轴、 B 列为 y 轴作图,这时做出来的图应该是一个峰加上一条以峰的起始和终止为终点的线段。检查菜单栏 Data 中峰的数据 (Data1) 是否处于激活状态,是的话就不用管,不是的话就激活(就是在 data1 前面有个勾)。   点菜单栏 analysis-calculus-integrate ,这时 result 窗口里会出现计算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对峰的曲线到 y=0 直线进行的积分。 点菜单栏 Data ,激活线段的数据( Data2 )。 点菜单栏 analysis-calculus-integrate ,这时 result 窗口里会出现计算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对线段到 y=0 直线进行的积分,也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   用两组面积相减(如果是向上的峰,就用峰的积分减线段的积分;如果是向下的峰,就用线段的积分减峰的积分),就可以得到峰的面积了。 A B C D x1 y1 x1 y1 .. .. x2 y2 .. .. .. .. .. .. .. .. . . . x2 y2 注: 积分时,可能会积出来的面积是负值,这是由于从 x1 到 x2 积分和从 x2 到 x1 积分的到的 是相反数 造成的。计算时直接用绝对值就 ok 了。 另一种方法    菜单 tools-baseline tool ,可以让 origin 决定 baseline ,也可以自定义 baseline 。然后用第二个 tab 里面的 peak tool 自动寻找出所有的 peaks ,不过这个工具不是很好用,有时候找到的 peak 太少,有时候找到的太多。下面的 可选项 check tip marker ,最后用第三个 tab 进行积分, 选择 use tip marker 。 制作对数座标的图   双击坐标轴, Scale 选项卡下, Type 的下拉菜单中选 log10 。
2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用origin画三维图
ywmucn 2012-7-5 15:57
转自: http://hi.baidu.com/yinbory/blog/item/55f178d0f17daf29960a1617.html 首先导入excel表 (1)把C(Y)改成Z【双击C(Y)】 (2)C(Z)-- Edit -- Convert to martrix -- Sparse XYZ (3)view -- Show XYZ (4)martrix -- set dimensions -- 设 行 列 值(开始可设的很大) -- X(0.01-0.03);Y(0-1) (5)Plot -- contour Plot -- gray scale map
个人分类: 选题&投稿|5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用origin做带error bar的曲线
hjlyyc 2012-5-29 07:26
(1)作等值误差曲线 只要在xy两列数据之后再添加一列数据(Y的误差值) ,选择该列,右键菜单选择 Set As-Y error ,在画图即可。 (2)作不等值误差曲线 如果要作正负值不同的误差线该如何呢?方法如下:对于附件data图中的数据,AB列是xy值,CD列是y的正负误差值。 data 选中四列,先画出等值误差线图,如附件graph1所示, graph1 然后再 双击图中的误差线,进入error bar菜单 ,再右边direction菜单下方有三个勾选选项,分别是plus、minus和X error bar,选择相应data并定义正负误差,如图err所示。 err 再点却确定即可。最终图如附件finalgraph。 (3)作带标准偏差的曲线 对于得到的一组平行数据,有些专家在审稿的时候,要求把标准偏差在你的曲线上反映,比如下面的一组数据。浓度是已知的,作为 X轴的数值;强度是由仪器测量的,平行测量了4次,取强度的平均值作为Y轴的数值。(下表中的数据是胡乱编的,只是说明下用origin如何做带标准偏差的曲线图而已) 第一步,把数据输入到 origin中,如下图,一定要设置好X轴值和Y轴值,不要混了。 第二步, 对你的平行数据进行统计:Statistic-----descriptive statistics-----statistics on rows(or statistics on columns)进行上步操作之后会生成一个data;(该data基本上包含所有基本统计数据: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偏差等)。当然对于这个数据来说统计的时候要按行来进行,不能按列。结束后会生成一个表,如下图,这个表里会包含一般统计要求的统计项。 第三步,开始作图: plot-----line+symbol-----弹出“select data to create new plot”对话框,然后选择x轴,y轴,偏差等即可。即在对应的X,y,yEr选上相应的项。 第四步,生成曲线,这时候曲线上已经带上了标准偏差的大小,根据这个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第四组数据的离散性最大,标准偏差最大。 对于柱状图,同样适用,只不过在“ plot”选项里选择“column”即柱状图即可,同样这组数据用柱状图反应出来如下。 FROM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893886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825/2743068/
个人分类: 软件教程|7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中做缩略图之法
plgongcat 2012-5-10 21:03
有时要做某个图形的缩略图,观看其宏观之趋势,我的法子如下: 1.先建立一个图层,右键选择properties,弹出窗口后,看print/Dimensions,例如设置width=5,height=3,unit=inch,确定后退出。 2.画出图形。 3.新建图层,将原图可缩小之。双击选择“2”(图层左上角),选择数据等画出图像。 4.调整2图大小,合适为止。 以上保证图缩小字体曲线依然清晰。
个人分类: origin|48 次阅读|0 个评论
oingin加单位埃
plgongcat 2012-5-3 15:08
7.5版本不能直接加埃,8.5在symbol Map-symbol-system可以加埃,但是保存位eps格式打不开,其它格式正常。 可以利用origin的ADD Text间接构造埃。先在text中写“o”(英文字母),并设置为上标;在添加text,写字母A;接着就是移动它们至美观。
个人分类: origin|4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 输出图片
chnfirst 2012-4-25 13:18
宽8.25cm:单列还是双列? DPI:600 Color space:RGB Color depth: 256 color Compression:PackBits
个人分类: 电脑、办公|0 个评论
origin 平滑曲线
JiuBaiYi 2012-4-11 20:52
选中要平滑的曲线,双击或右键打开Plot Details,选择Line菜单项,在Connect文本框中选择想要的平滑曲线,比如Spline,或B-Spline。
个人分类: 科研|33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 一篇1970年发表的论文引用了94615次
热度 2 xupeiyang 2012-3-9 10:28
这篇论文引用了94615次,是不是该刊引用最高的的一篇论文,有待查证。 Nature Volume 227, Issue 5259, 1970, Pages 680-685 ISSN: 00280836 DOI: 10.1038/227680a0 PubMed ID: 5432063 Document Type: Article Source Type: Journal View at publisher | Cleavage of structural proteins during the assembly of the head of bacteriophage T4 Laemmli, U.K.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Hills Road, Cambridge Abstract Using an improved method of gel electrophoresis, many hitherto unknown proteins have been found in bacteriophage T4 and some of these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 specific gene products. Four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head are cleav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assembly, apparently after the precursor proteins have assembled into some large intermediate structure. 1970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Language of original document English Index Keywords EMTREE drug terms: carbon; virus protein EMTREE medical terms: article ; autoradiography; coliphage; gel electrophoresis; kinetics; metabolism; microbial genetics; structural gene MeSH: Autoradiography; Carbon Isotopes; Coliphages; Electrophoresis, Disc; Genes, Structural; Genetics, Microbial; Kinetics; Viral Proteins Medline is the source for the MeSH terms of this document. Chemicals and CAS Registry Numbers carbon, 7440-44-0; Carbon Isotopes; Viral Proteins Gadget timed out while loading Laemmli, U.K.;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Hills Road, Cambridge, Copyright 2007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Nature Volume 227, Issue 5259, 1970, Pages 680-685 Cited by since 1996 This article has been cited 94615 times in Scopus: SCPUPS 数据库 1996至今 引用了94615次 (Showing the 2 most recent) Hfner, A.-K. , Cernescu, M. , Hofmann, B. Dimerization of human 5-lipoxygenase (2012) Biological Chemistry Ordiales, E. , Martín, A. , Benito, M.J.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by free zon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FCZE) of the vegetable rennet (Cynara cardunculus) used in "torta del Casar" cheese-making (2012) Food Chemistry View details of all 94615 citations Inform me when this document is cited in Scopus: Set alert | Set feed Other citing sources Web: 10069 times 网络引用 10069次 Patents: 9241 times 专利引用9241次 http://www.scopus.com/record/display.url?eid=2-s2.0-0014949207origin=resultslistsort=cp-fsrc=snlo=nlr=nls=mltEid=2-s2.0-0033515827mltType=keymltAll=timp=tsid=BNSE5fIFNGEH_CLZIqvQ8Z3%3a490sot=mltsdt=mltsl=639s=TITLE-ABS-KEY%28%28%22article%22%29+OR+%28%22bone+marrow+cell%22%29+OR+%28%22cell+differentiation%22%29+OR+%28%22cell+lineage%22%29+OR+%28%22controlled+study%22%29+OR+%28%22human%22%29+OR+%28%22human+cell%22%29+OR+%28%22mesenchyme%22%29+OR+%28%22normal+human%22%29+OR+%28%22priority+journal%22%29+OR+%28%22stem+cell%22%29+OR+%28%22stroma+cell%22%29+OR+%28%22Adipocytes%22%29+OR+%28%22Adult%22%29+OR+%28%22Apoptosis%22%29+OR+%28%22Bone+Marrow+Cells%22%29+OR+%28%22Cell+Differentiation%22%29+OR+%28%22Cell+Division%22%29+OR+%28%22Cell+Lineage%22%29+OR+%28%22Cell+Separation%22%29+OR+%28%28+%22Cells%22+%22Cultured%22+%29%29+OR+%28%22Chondrocytes%22%29+OR+%28%22Fibroblasts%22%29+OR+%28%22Flow+Cytometry%22%29+OR+%28%22Humans%22%29+OR+%28%22Mesoderm%22%29+OR+%28%22Middle+Aged%22%29+OR+%28%22Osteocytes%22%29+OR+%28%22Phenotype%22%29+OR+%28%22Stem+Cells%22%29%29+AND+NOT+EID+%282-s2.0-0033515827%29relpos=0relpos=0searchTerm=TITLE-ABS-KEY((\"article\")%20OR%20(\"bone%20marrow%20cell\")%20OR%20(\"cell%20differentiation\")%20OR%20(\"cell%20lineage\")%20OR%20(\"controlled%20study\")%20OR%20(\"human\")%20OR%20(\"human%20cell\")%20OR%20(\"mesenchyme\")%20OR%20(\"normal%20human\")%20OR%20(\"priority%20journal\")%20OR%20(\"stem%20cell\")%20OR%20(\"stroma%20cell\")%20OR%20(\"Adipocytes\")%20OR%20(\"Adult\")%20OR%20(\"Apoptosis\")%20OR%20(\"Bone%20Marrow%20Cells\")%20OR%20(\"Cell%20Differentiation\")%20OR%20(\"Cell%20Division\")%20OR%20(\"Cell%20Lineage\")%20OR%20(\"Cell%20Separation\")%20OR%20((%20\"Cells\"%20\"Cultured\"%20))%20OR%20(\"Chondrocytes\")%20OR%20(\"Fibroblasts\")%20OR%20(\"Flow%20Cytometry\")%20OR%20(\"Humans\")%20OR%20(\"Mesoderm\")%20OR%20(\"Middle%20Aged\")%20OR%20(\"Osteocytes\")%20OR%20(\"Phenotype\")%20OR%20(\"Stem%20Cells\"))%20AND%20NOT%20EID%20(2-s2.0-0033515827 )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765 次阅读|3 个评论
慢性肾病研究引用最多的论文 (引用7003次)
xupeiyang 2012-3-9 09:40
发表的期刊和年份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Volume 289, Issue 19, 21 May 2003, Pages 2560-2572 ISSN: 00987484 CODEN: JAMAA DOI: 10.1001/jama.289.19.2560 PubMed ID: 12748199 Document Type: Review Source Type: Journal View references(81) View at publisher |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 Chobanian, A.V. b , Bakris, G.L. c , Black, H.R. c , Cushman, W.C. d , Green, L.A. e , Izzo Jr., J.L. f , Jones, D.W. g , Materson, B.J. h , Oparil, S. i , Wright Jr., J.T. j , Roccella, E.J. a a Nat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 Pro., 31 Center Dr, Bethesda, MD 20892, United States b Department of Medicine,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oston, MA, United States c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Rush-Presbyterian-St Luke Med. Ctr., Chicago, IL, United States d 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 Dept. of Prev. Medicine and Medicine, Univ. of Tennessee Hlth. Sci. Center, Memphis, TN, United States e Department of Famil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United States f Dept. of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uffalo School of Medicine, Buffalo, NY, United States 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Ctr. Excellence Cardio.-Renal Res., Univ. of Mississippi Medical Center, Jackson, MS, United States h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 of Miami School of Medicine, Miami, FL, United States i Dept. of Med., Physiol./Biophys., Divis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University of Alabama, Birmingham, AL, United States j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Hospitals of Cleveland, L. S. Cleveland Vet. Aff. Med. Ctr., Cleveland, OH, United States Abstract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provides a new guideline for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The following are the key messages: (1) In persons older than 50 year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BP) of more than 140 mm Hg is a much more importa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isk factor than diastolic BP; (2) The risk of CVD, beginning at 115/75 mm Hg, doubles with each increment of 20/10 mm Hg; individuals who are normotensive at 55 years of age have a 90% lifetime risk for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3) Individuals with a systolic BP of 120 to 139 mm Hg or a diastolic BP of 80 to 89 mm Hg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rehypertensive and requir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to prevent CVD; (4) Thiazide-type diuretics should be used in drug treatment for most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hypertension, either alone or combined with drugs from other classes. Certain high-risk conditions are compelling indications for the initial use of other antihypertensive drug classes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 β-blocker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5) Most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ll require 2 or more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to achieve goal BP (140/90 mm Hg, or 130/80 mm Hg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6) If BP is more than 20/10 mm Hg above goal BP,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initiating therapy with 2 agents, 1 of which usually should be a thiazide-type diuretic; and (7)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y prescribed by the most careful clinician will control hypertension only if patients are motivated. Motivation improves when patients have positive experiences with and trust in the clinician. Empathy builds trust and is a potent motivator. Finally, in presenting these guidelines, the committee recognizes that the responsible physician's judgment remains paramount. Language of original document English Index Keywords EMTREE drug terms: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antihypertensive agent; beta 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ing agent; calcium channel blocking agent; dipeptidyl carboxypeptidase inhibitor; thiazide diuretic agent; alpha 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ing agent; alpha adrenergic receptor stimulating agent; angiotensin receptor; diuretic agent; vasodilator agent EMTREE medical terms: ag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diovascular risk;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omorbidity; diabetes mellitus;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empathy; high risk population; human; hypertension; lifestyle; motivation; patient compliance; practice guideline; priority journal; review; risk facto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planning; algorithm; article; blood pressure; diagnostic test; drug antagonism; monitor; risk reduction MeSH: Adrenergic alpha-Agonists; Adrenergic alpha-Antagonists; Algorithms;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Blood Pressure; 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agnostic Tests, Routine; Diuretics; Humans; Hypertension; Receptors, Angiotensin; Risk Factors; Risk Reduction Behavior; Vasodilator Agents Medline is the source for the MeSH terms of this document. Chemicals and CAS Registry Numbers Adrenergic alpha-Agonists; Adrenergic alpha-Antagonists;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Diuretics; Receptors, Angiotensin; Vasodilator Agents References (81) View in table layout Cited by since 1996 This article has been cited 7003 times in Scopus: SCOPUS数据库统计 1996年至今引用了7003次 (Showing the 2 most recent) Sarafidis, P.A. , Georgianos, P.I. , Germanidis, G. Hypertension and symptomatic hypokalemia in a patient with simultaneous unilateral stenoses of intrarenal arteries and mesangioproliferativ... glomerulonephritis (2012)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Hermida, R.C. , Ayala, D.E. , Mojón, A. Sleep-time blood pressure an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isolated-office and masked hypertension (2012)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View details of all 7003 citations Inform me when this document is cited in Scopus: Set alert | Set feed Other citing sources Web: 242 times 网络引用 242次 Patents: 11 times 专利引用 11次 http://www.scopus.com/record/display.url?eid=2-s2.0-0038460302origin=inwardtxGid=BNSE5fIFNGEH_CLZIqvQ8Z3%3a2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Origin 7.0科技绘图及数据分析》
swlx888 2012-2-28 23:48
Origin为OriginLab公司出品的较流行的专业函数绘图软件,是公认的简单易学、操作灵活、功能强大的 软件,既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制图需要,也可以满足高级用户数据分析、函数拟合的需要。    Origin自1991年问世以来,由于其操作简便,功能开放,很快就成为国际流行的分析软件之一,是公认的快速、灵活、易学的工程制图软件。它的最新的版本号是8.5.1 SR2,另外分为普通版和专业版(Pro)两个版本。 借科学网博客的平台给大家分享《Origin 7.0科技绘图及数据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4 转自:力学园
个人分类: 科学软件|2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滑动平均
热度 2 JiuBaiYi 2012-2-20 10:06
先画图 选择数据点 Analysis——Signal Processing——Smooth 画出移动平均线 方法选择:
个人分类: 科研|22003 次阅读|3 个评论
origin 生成的图导入word 的方法
热度 1 zhuangwei 2011-12-29 12:54
origin 生成的图导入word 的方法
刚刚有同学接到论文修改的编辑部要求:正文内所有插图,照片除外,要求全部提供矢量图。即直接用软件生成的图,不需要转换成jpg或tif格式,GIS生成图转换为EPS格式300dpi,并插入文内相应位置,以方便编辑部后期制作。 他原先用Origin 输出的是jpg格式的,要改成矢量图-----直接用软件生成的图。 刚刚和同学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方法如下: (1)在ORIGIN画好图后,点击菜单栏 Edit\ Copy Page ,复制图表 (2)回到WORD 中,粘帖即可,得到矢量图。得到的矢量图缩放不会对图表的清晰度产生影响。 希望同学的文章顺利通过。 步骤(1)选择Copy Page 结果
个人分类: 科研工具|55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Lancet》杂志高被引论文5篇(最高的9,807次)
xupeiyang 2011-12-26 15:29
检索时间:2011-12-26 9,807 Documents that cite: Set feed 文献引用 Turner R.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 (1998) Lancet ,352(9131),pp.837-853. 349 Web pages that cite: 网络引用 Covered web sources: University repositories (e.g. MIT, DiVA, Caltech), theses dissertations. Web results brought to you by: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ly 87 Patents that cite: 专利引用 Covered patent sources: US and European Patent offices,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For more in-depth patent information click here: http://www.scopus.com/record/display.url?eid=2-s2.0-0032511583origin=resultslistsort=r-fcite=2-s2.0-0032511583src=pnlo=nlr=nls=imp=tsid=p2I6nlBhdhtkRZhOTxlpHxu%3a130sot=citesdt=asl=0 http://www.thelancet.com/ Most cited in The Lancet since 1996 1.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 Research (1998) Lancet 352 (9131), pp. 837-853 Full text | PDF | Cited 9,378 times 还有这四篇大牛文 2.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tin in 20 536 high-risk individual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Research (2002) Lancet 360 (9326), pp. 7-22 Full text | PDF | Cited 4,592 times 3. 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se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rincipal results of the 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HOT) randomised trial Research (1998) Lancet 351 (9118), pp. 1755-1762 Full text | PDF | Cited 3,643 times 4. Peginterferon alfa-2b plus ribavirin compared with interferonalfa-2b plus ribavirin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 randomised trial Research (2001) Lancet 358 (9286), pp. 958-965 Full text | PDF | Cited 3,604 times 5. A randomised, blinded, trial of clopidogrel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at risk of ischaemic events (CAPRIE) Research (1996) Lancet 348 (9038), pp. 1329-1339 Full text | PDF | Cited 3,404 times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使用origin 8 做作复合线性回归
Bearjazz 2011-11-15 10:44
如何使用 origin 8 做作复合线性回归 熊荣川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xiongrongchuan@126.com 线性回归是在相关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手段, origin 作为一个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当然不会漏掉这个功能。然后,在实际科研中,我们往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不同的分组,以找到更为明显的相关性,比如同时对所有数据和其中的部分数据进行线性回归,也即在同一张图上作出两个基于不同数据点的回归曲线。下面我们将通过实例操作,一步步展示详细步骤。 为了图文并茂,请下载 pdf 文件阅读。 如何使用origin 8 做作复合线性回归.pdf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8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如何求振荡曲线的包络线
热度 2 microtao 2011-10-27 14:47
Origin如何求振荡曲线的包络线
Origin最低版本: 8.1SR0 1. 导入Origin安装目录下的文件 \Samples\Signal Processing\Sine Signal with High Frequency Noise.dat. 2. 选中Worksheet中两列, 菜单选择 Plot: Line: Line 作一直线图 3. 菜单选择 Analysis: Signal Processing: Envelope 出现X-Function对话框. 4 . 在 Envelope type 下拉菜单中选择 Both Envelopes . 设置 Smooth Points 为1. 5. 按 OK 执行. 图形会出现上下的包络线. 可得到如下结果
个人分类: OriginPro|37649 次阅读|4 个评论
Origin绘制重叠柱形图
microtao 2011-10-24 18:28
Origin绘制重叠柱形图
源数据如下 Concentration of urea(M) Activity recovery(%) Mass recovery(%) 0 71.2 69.2 1 78.1 82.8 2 81.4 88.6 3 85.6 93.5 4 89.8 97.8 5 81.3 96.9 如何利用Origin作出重叠柱形图? 一、图形特点 对数据接近的柱形图对比明显 二、作图思路 建立两个图层,通过改变不同图层间Bar的Space来实现。两图层共用X轴 三、具体步骤 1. 导入数据 2. Mass recovery在后,要将第三列数据放入Layer1,故先用C列对A列作Column图,同时将颜色改为黑色,柱形Space调整为60% 3. Activity recovery在前,要将第二列数据放入Layer2,点击“Add Top-X Right-Y"按钮,建立图层2 右击图层2图标,Layer Contents... 里将b列数据导入,双击生成的折线,将其改为Column,颜色改为白色,柱形Space调整为80% 右击图层2图标,Layer Properties,将Layer 2的X轴链接到Layer1,Straight... 这样两个图层共用同一X轴 4. 调整Y轴Scale同为0-100,increments为20 双击Top X,删除X轴名称、取消Major Label,刻度线取None;双击Left Y,刻度线取In 5. 右击图例:Properties,添加一行\l(2.1) %(2.1),把图层2的显示出来,确定后将图层拖到正下方 注意点:如果用的是Origin8,背景外面还有图形的话,Tools : Option ... : Page : Copy Export Page Settings :Margin Control下拉列中最好选择Border或Tight。
个人分类: OriginPro|29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在origin中输入希腊字母,特殊符号,输出时又不乱码
patrick2010 2011-7-20 19:49
http://vod.sjtu.edu.cn/hel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59ArticlePage=1 如何在 origin 中输入希腊字母,特殊符号,输出时又不乱码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用 Origin 作图时插入某些特殊符号(如αβμ等希腊字母或℃等某些单位符号)之后,粘贴到 Word 里就会变成乱码或问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散人在这里提供三种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通法。在 Origin 软件里输入特殊符号后,选中它们,然后在 Origin 快捷工具栏里将字体设置为宋体或者 Symbol 。设置完毕之后,这时候再将 Origin 里作的图粘贴到 Word 中,所有特殊符号都可以正常显示了。 第二种方法就更简单了:在 Origin 的文本输入状态下,按 Ctrl+M 快捷键,看看出现什么了?没错,是特殊符号库!在这里尽情地选择并插入你需要的特殊符号吧。通过这种方式插入的特殊符号在 Word 里面也可以正常显示。 第三种方法是专门针对 Origin 中输入希腊字母而言。点击工具栏上的 Greek 按钮(即“αβ”按钮)或者 ctrl+g 快捷键,就可以通过键盘毫不费力地输入希腊字母了,还可以切换大小写。比如在这种状态下, m 键就是希腊字母的μ。
10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Origin 图中图例(Label)的使用
renyaqiongj 2011-5-23 21:33
2. 图中内嵌图例( Label )的添加与修改。 2.1 图例的添加。在空白处单击右键或从工具栏中 G raph 的菜单下,选 New Legend 即可。 如果加不上,先在空白处单击右键,调出P roperties → Plot Details → G raph -- Layer,将 Display --S how Elements 下的 Labels 前面打钩,A pply、 OK 即可正常使用 New Legend 了。 2.2 图例的修改——加框与去框。 右键此框 选P roperties ,在弹出的 O bjects Properties 对话框中将 Background 选为( None ),即可去掉图例的边框。 如果不慎把图例的框给删掉了,需要添加上,同样操作选择 Black Line 即可,也可直接单击工具栏里的 New Legend 按钮。 注:图例也可以放在主图的说明中(如: Fig. 1 xxx ,点是 ... ,圈是 ... ,三角是 ...,方块是...) 。
17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导入中文名称Excel后plot setup失效
uncertworld 2011-5-19 17:21
用Origin导入中文名称Excel文件内的数据后,使用plot setup工具添加新曲线时程序没有反应。将已导入的workbook重命名也不能解决问题。解决办法是:重命名Excel文件为英文名,重新导入则一切正常。
个人分类: 科研工具|3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paper时遇到的两个问题
热度 4 gloria76 2011-5-13 15:38
写paper时遇到的两个问题
1. 原来一直用origin6来处理数据,习惯了,用起来得心应手。现在的origin都升级到8.5了,说是有很多新功能,心里痒痒,也想试试,于是下载新版本。功能确实比6.0强多了,但是菜单工具被改的一塌糊涂,都找不到在哪了。花了好久才好不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赶紧记下来,备查。 sheet convert to matrix:worksheet——convert to matrix——xyz gradding——gridding setting——regular 2.word中的origin对象转换为图片 快捷键:ctrl+shift+F9 原来叫做断开域链接,终于弄明白了 。
个人分类: 科研|846 次阅读|1 个评论
Origin教程
热度 3 zxczxc0417 2011-5-8 02:44
Origin教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5084 第一章 Origin基础知识 第二章 简单二维图 第三章 数据管理 第四章 绘制多层图形 第五章 非线性拟合 第六章 数据分析 第七章 绘制三维图形 第八章 创建版面页
个人分类: 好好学习|95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origin编辑投稿图片(2)
lovexilioo 2011-4-7 11:18
关于灰度和彩色的调整,在 origin 里都有相应设置。 对于纯粹的图片(不是位图)自然 ps 可以大显身手。 关于 origin 输出图形输出 应该使用 export 命令输出。 根据杂志的要求,比如 tif 、 jpg 、 eps... 进行选择。 再根据杂志要求的分辨率( dpi )设置输出选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处理数据位图来说,使用 origin 单独一个软件就完全可以。 无须使用 ps 、 acdsee 这些严重脱裤子放屁的手段! 使用上述的其他软件,没有任何有益的好处,包括大小、清晰度都没有好处! 另外,在定稿发送之前用 copy page 把图放在 word 文档里。 可以随时双击编辑修改。 投稿形式 另外,到最后投稿的时候,再使用 export 输出你自己定义的图形。 这时候就无法更改了,适合投稿。 关于 word 里面大小问题 word 里面 origin 图的大小到无所谓,你可以尽情的调整,方法是 - 右键 - 设置对象格式 - 大小 -**% 这个修改不影响 orgin 内部的设置。 投稿的时候一般设置大一点,方面审稿人看图, 至于稿子录用以后,编辑会重新排版,大小自然人家要调整了,没有关系。 其他的情况,你就用 word 调整大小就是了,只要不超过大小的 100% ,理论上讲,图形的清晰度就没有损失。其实就是超过也不要紧,因为 origin 清晰度一般实在是太高了。根本看不出区别。 关于输入字符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乱码的产生: 将 orgin 最为 orign 对象放在 word 里面时, origon 图形里添加的字符,在使用的 word 里面没有时就会出现乱码或者方块。 但是,如果用 orgin export 书输出的 tif 或者 jpg 等压缩的图片,放在 word 里,那么里面的图形字符就绝对不会改变,因为 wold 没有修改权限和功能。 老外的 wold 是不会为咱们准备宋体的,只有泛拉丁文,才能正常显示。 oC 问题 最正宗的用: origin 自带 symblo 里的 o +C 可以使用的: o +C 关于某些网友提出的很多个 origin 图完全一致的问题 很多朋友不了解 origin 的设置 除了上面说的页面属性设置好以后, 鼠标移到图形中左上角的“ 1 ”小方块上,右键 - 层属性 - 设置绘图区大小。 4 个数值,你仔细看看就知道了,不多说。 这样就保证所有的 orgin 图完全一致 对于不同大小的图,字体一致的问题: 只要都设置为同样大小就行,比如都是 22 号字 这与图的页面属性里设置的长 * 宽无关 只要输出的 tiff 格式一样 同时在 word 里的缩放百分比一样 那么无论 大图、小图,只要字体字号相同,就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遇到同样大小的字体不一样的情况 这是 origin 的 bug ,产生的原因是,你用 copy 的方式添加新的文本,这时,你 copy 出来的文本字号虽然在 origin 设置里是一样的,但是显示出来的字体就是小了一些。 只要注意这个就没有问题。 可能 origin7.5 解决了这个 bug 7.0 就是这种情况
3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在origin中输入希腊字母,特殊符号,输出时又不乱码
ilwei 2011-3-9 13:53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用 Origin 作图时插入某些特殊符号(如αβμ等希腊字母或℃等某些单位符号)之后,粘贴到Word里就会变成乱码或问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散人在这里提供三种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通法。在 Origin 软件里输入特殊符号后,选中它们,然后在 Origin 快捷工具栏里将字体设置为宋体或者Symbol。设置完毕之后,这时候再将 Origin 里作的图粘贴到Word中,所有特殊符号都可以正常显示了。 第二种方法就更简单了:在 Origin 的文本输入状态下,按Ctrl+M快捷键,看看出现什么了?没错,是特殊符号库!在这里尽情地选择并插入你需要的特殊符号吧。通过这种方式插入的特殊符号在Word里面也可以正常显示。 第三种方法是专门针对 Origin 中输入希腊字母而言。点击工具栏上的Greek按钮(即“αβ”按钮)或者ctrl+g快捷键,就可以通过键盘毫不费力地输入希腊字母了,还可以切换大小写。比如在这种状态下,m键就是希腊字母的μ。
26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双坐标画法以及图例添加之方法一(以origin8.0为例)
热度 3 caiyanjiang 2010-12-2 09:11
1. 在A(x), B(Y), C(Y)列中输入或者粘贴数据,如果有误差线的则在A(x), B(Y), C(yEr),D(Y),E(yEr)列中输入或者粘贴相应的数据,如图1; 2.先选择A(x)和B(Y)两列数据,画自己需要的图形,比如柱状图,然后在图层上点击右键,显示如图2,选择(Linked) RightY,如图2所示: 3.然后选择图层 2 (左上角的图标),点击右键,选择Layer contents(图3左侧小图),出现下图对话框(图3右侧小图),选择右Y轴所需要的数据列,然后点击OK, 4.第3步画出来的图形,右键点击选中该曲线,然后在左下角选择你想画图的形式,如图4: 5. 在图层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属性(properties),然后选择如图5(上)所示,点击OK,就出现了新的图例(图5下),至此双坐标画法讲述完毕。 6,如果需要改变图中的日期格式怎么改?首先选择tools---options,见图6左,将图中画框部分改成你需要的格式,点击确定;然后双击图中的日期坐标,选择tick lables---display--然后选择你自己自定义的custom1或者2,如图6右:
个人分类: 个人文章展现|89721 次阅读|3 个评论
ORIGIN三维图形的绘制
max 2010-10-25 16:35
Origin和Matlab都可以方便地绘制2D和3D图形,但Matlab毕竟需要编写程序,所以本人觉得Origin更方便,即只要有数据,点击Menu即可,不需要编写任何一行的程序。 经过 gklian0506 的努力,终于彻底搞清楚了Origin软件3D图形的绘制,现 以z=x*x+y*y为例说明Origin绘制3D图形。 图 1 New Matrix 启动窗体 2 数据的形成 直接输入即可:只能一个一个来 (图 2);也可以来自其它软件或者测量。总之,就是一些文本数据。 图 2 输入数据后的窗体 3 矩阵的设置 MatrixSet Dimensions 出现如图 3 。 图 3 矩阵设置窗体 (1) Dimension : 实际上是设置输入表格的行和列数,够用即可。 (2) Coordinates : 这个很重要。 实际上是把表格中的行和列数据均匀分配在 First 至 Last 的坐标范围内,且列变化代表的是 x ,行变化代表的是 y 。否则图 2 的表格仅仅是一个矩阵,它不知道和多大的 x 和 y 对应? 本算例,我们绘制 x 和 y 均 =-1 0 ~ 10 范围内,所以如图 3 设置。 4 绘制 3D 图形 Plot3D下面很多菜单,你可以随意绘制,不过本人认为对于工科专业 Plot3D3D Color Map Surface最好 (图 4)。接下来,就是对图形的处理,和曾经的 2D图形一样。 图4 3D图形绘制
个人分类: 计算机|13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THE ORIGIN OF THE SEA...
zuojun 2010-10-16 05:34
In popular language, ocean and sea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Today's seas are the North and South Pacific, North and South Atlantic, Indian and Arctic Oceans and the Antarctic waters or seas.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 seas are as much as 500 million years old because animals that lived then occur as fossils in rocks which once were under ancient seas. There are several theories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seas, but no single theory explains all aspects of this puzzle. Many earth scientists agree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both the atmosphere and the oceans have accumulated gradually through geologic time from some process of degassing of the Earth's interior.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the ocean had its origin from the prolonged escape of water vapor and other gases from the molten igneous rocks of the Earth to the clouds surrounding the cooling Earth. After the Earth's surface had cooled to a temperature below the boiling point of water, rain began to fall and continued to fall for centuries. As the water drained into the great hollows in the Earth's surface, the primeval ocean came into existence. The forces of gravity prevented the water from leaving the planet. Source: http://www.palomar.edu/oceanography/salty_ocean.htm
个人分类: My Research Interests|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
metanb 2010-9-16 17:22
31%也好,信息污染也好,都是现象,这些现象的origin是什么呢?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Origin8.0 中输入太阳符号
dabing 2010-4-20 15:14
在origin8.0中,除了用Ctrl+M可以快速找出需要的符号外,还有许多符号可以通其它方式输入。列出自己在画图过程中遇到要输入的特殊符号: :\f:Wingdings 2(\(a157)) : M/M\p50(\f:Wingdings 2(\(a157))) 于京 2010-04-20
个人分类: 工作日记|10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origin内置函数
imking 2010-1-17 16:01
附:内置函数 abs:绝对值 acos:x的反余弦 angle(x,y):点(0,0)和点(x,y)的连线与x轴之间的夹角 asin:x的反正弦 atan:x的反正切 J0:零次贝塞耳函数 J1:一次贝塞耳函数 Jn(x,n):n次贝塞耳函数 0β函数 cos:x的余弦 cosh:双曲余弦 erf:正规误差积分 exp:指数 ftable(x,m,n):自由度为m,n的F分布 gammaln:γ函数的自然对数 incbeta(x,a,b):不完全的β函数 incf(x,m,n):m,n自由度上限为x的不完全F分布 incgamma(x,a):不完全γ函数 int:被截的整数 inverf:反误差函数 invf(x,m,n):m和n自由度的反F分布 invprob:正态分布的反概率密度函数 invt(x,n):自由度n的反t分布 ln:x的自然对数 log:10为底的x对数 mod(x,y):当整数x被整数y除时余数 nint:到x最近的整数 prec(x,p):x到p的显著性 prob: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qcd2:质量控制D2因子 qcd3:质量控制D3因子 qcd4:质量控制D4因子 rmod(x,y):实数x除以实数y的余数 round(x,p):x环绕p的准确度 sin:x的正弦 sinh:x的双曲正弦 sqrt:x的平方根 tan:x的正切 tanh:x的双曲正切 ttable(x,n):自由度为n的学生氏t分布 y0:第二类型零次贝塞耳函数 y1:第二类型一次贝塞耳函数 yn(x,n):第二类型n次贝塞耳函数
个人分类: 学习技巧|14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战origin(转载)
csu 2009-3-27 14:35
实战 origin 作者: zagzig , 辅助: letao 、 ymq 、 valenhou 、 aint 、 zilu 来源: 日月光华 学科学术 化学版, 2004 年 7 月 4 日 至 15 日 基本入门   略加深入   推荐书目 安装   模板的使用   origin 使用手册 输入数据画张图   计算器   精通 Origin 7.0 拟和直线   制作并排的数据图     在 Word 中的使用   数据的处理、转换与生成   小技巧 作图规范 补充 重叠峰的分离 Origin 小贴士   峰面积的计算       制作对数座标的图        Origin 软件主要使用来做数据绘图用的。本系列文章将主要介绍 origin 的初级使用方法,为许多刚开始使用 origin 写试验报告的同学提供入门帮助。   前一段时间有人说 origin 要严打,我觉得只要自己小心处理,他根本无法抓住你用的是什么版。其他几款数据绘图软件据说也都很好。不过我从来没用过,这 5 年多来一直使用的是 origin ,对其使用方法也略有所得。 基本入门 安装   这里使用的是 origin7.0 。安装时请参考 Crack 下的 intruction.txt ,里面有 serial no. 的。 输入数据画张图   比如说你现在有一组数据想做图 ( 其中 a 列代表一系列点的 x 坐标, b 列代表该系列点的 y 坐标, c 列代表另一系列点的 y 坐标 (x 坐标同第一系列点 )) 。   打开 origin ,会看到 data1 数据窗口, 在窗口里空白处点右键 -add new column ,会看到表格增加一列,上面的数据输入表格里。   下面开始根据数据绘图。 选菜单栏中的 plot-scatter (这里选 scatter , line , line+symbol... 都可以,只不过出来的样式不一样,大家自己选选试一下就可以了)。这时跳出一个 select columns for plotting 的窗口,问你哪列数据做 x 轴,那列做 y 轴。我们点左面的 A ,然后点中间的 -X ,示意 A 是 X 轴,再点 B ,再点 -Y ,示意 B 列做 y 轴。这时点 Add 按钮,告诉程序说第一组数据是以 A 为 x 轴, B 为 Y 轴。这时,再单击 C ,点 -Y 按钮,单击 Add 按钮,示意第二组点时以 A 列为 X 轴, C 列为 Y 轴。最后点 OK 。这时会看到跳出一个 Graph 窗口,里面有坐标轴何我们要的点 。 a b c 1 2 3 2 4 7 3 7 10 4 8 11 5 10 14 6 11 19 7 15 21 拟和直线   先拟和第一组, 选菜单栏里的 data 看看 g1 data1.... 是不是被勾上了(默认应该时被勾上的),如果勾上了说明现在对的是第一组数据进行操作。 点菜单栏 analysis-fit linear ,这时会看到拟和出来直线了。拟和第二组, 选菜单栏里的 data-g2 data2 ,把第二组选中,这时对应的操作是对第二组的。同上 analysis-fit linear 。可以看到第二组也被拟和成直线了。   如果数据不是线性的,那么就拟和成非线性的, analysis-fit sigmoidal(S 型 ) 或 guassian( 高斯拟和 ) 或 nonliner curve fit 中的 fitting wizard( 选一个你觉得合适 的形状进行拟和 ) 。 这样最最最基本的 origin 作图就做出来了。   最后存盘, file-save project as... 。 在 Word 中的使用 方法一: 在作好的图旁边点右键,选 copypage (如果没有的话,说明你右键点错地方了,多换几个地方点点)。然后在 word 里面 粘贴 就好了,这样比较方便,不过有时候图会变形。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容易被人家抓住你用的是盗版。 方法二: 在菜单栏里 file-export page ,可以输出各种格式的,对于图片格式来说,个人感觉 tif 的要比 bmp 和 jpg 的要好,那么我们就 输出 tif 格式的,把下面的 show export option 勾上,点保存 。如果是想插到 word 里面的话, DPI 选 72 比较合适,如果是打印实验报告的话 ,color depth 里直接选 monochrome 的就可以了 ( 毕竟不要彩打 ) ,点 ok ,就输出一个 tif 文件,最后在 word 里面插入这个文件就 ok 了。 作图规范 1. 坐标注释要正确。 双击坐标注释 (就是那个 x axis title) ,可以改成你要的文字,其中可以有拉丁字母(上面的工具栏中画着阿尔发和贝它的那个按钮,然后用 abc 来写拉丁字母),大小,字体,上下标,颜色(工具栏里都有选择) 2. 坐标刻度要为 1 , 2 , 5 或 10 的倍数。 双击坐标轴 ,跳出图样式修改窗口, 在 scale 标签卡下 ,最左面 horizotal 是横坐标, vertical 是纵坐标的。 increment 里面添单位刻度增加大小,一般添 1 、 2 、 5 或 10 这类的数字(不要添 3 、 7 这种 ) 。 3. 坐标刻度要向图内。 还是刚才那个修改样式窗口( 双击坐标轴 得到的窗口), 在 titleformat 标签下 , 左面 bottom top... 几个对应的是上下左右 4 个位置的坐标轴,其中 top 和 right 中的 show axix title 前面的框没有被勾上,说明这两个不显示。我们把 bottom 和 left 两个坐标中的 major 和 minor 下拉菜单中的 out 全改为 in 。最后点确定就好了 4. 图要被坐标轴框起来。 你可能不太懂什么意思,跟着我做完就知道了,呵呵。还是刚才那个修改样式窗口 ( 双击坐标轴 得到的窗口), 在 titleformat 标签下 ,把上坐标轴何右坐标轴中的 show axis title 前面的框勾上,并且把这两个坐标轴中的 majorminor 下拉菜单改为 none 。点确定。现在会发现中间的点或线被四周坐标轴全封闭在中央了,并且左和下坐标轴有刻度,剩下两个坐标轴没有。当然你也可以根据需要把上吓右坐标轴的刻度调出来,不过记住刻度要向内。 5. 图例。 这个图例可以放在图里,也可以放在下面图的说明中( Fig. 1 xxxxxxx 图,点是 xx ,圈是 xx ,三角是 xx) 。如果要放在图里的话,就把图例框拖到四个坐标轴围成的框内。 双击该框 可以修改注释。 右键该框选 property ,可以改框的样式,比如要去掉边框 ,在 background 中选定 none( 个人以为没边框好看些 ) 。如果不甚把图例的框给删掉了,不要着急,在工具栏里有 New legend 按钮,点一下就可以了。 6. 各组数据点差异要明显 。如果想改点的样式,那么就 双击图中的点 。会出现 plot details 框,如果有好几组点的话,先在 group 标签下面把 edit mode 改成 independent ,这样就可以随便改了。 左面的框中列出了有几组点,你可以选你要改的那组,右面的 symbol 标签中的 size 啊, color 啊都可以改成自己需要的, line 标签中也可以把线的样式改成实线,虚线等等。此时也可以在 plot type 下拉菜单中选你要改的类型。一般情况下,为了对比清楚点,最好实心的和空心的结合着用。线么,就 solid 、 dash 、 dot 、 dash-dot 好了,最好把线调的粗一点 ( 默认是 0.5width 的,建议改为 1.0 或 1.5 的 ) ,否则有的地方看不出来。 7. 在重要的地方标示。 比如图中有一个地方需要着重指出,那么我们就用箭头标一下好,左面的工具框里有箭头按钮,点一下它,在在图中需要的地方加各箭头就 ok 了。如果想加文字的话,那边还有一个 T 按钮,是加入文本框的。总之如果需要的话那个工具框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加。 补充 1. 发现刻度标尺标在外面也很漂亮。 2. 作图最好图中出现 标题行 和 注释行 。 标题行就是指一行黑体字,写清楚这个图是什么,如 XPS of ZrxTiyOz 等,注释行就是在图中每一条线的附近写清楚这是什么样品,如 X=0.2, X=0.4, X=0.6 等。   这里有个很好的参考范本,见: Kinetic study of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lkanes over nickel, palladium, and platinum foils, M. Aryafar , F. Zaera*, Catalysis Letters, Volume 48, Issue 3, Jan 1997, Pages: 173-183. 3. 同一篇文章中图样统一。    切忌一篇文章中有的图框两面,有的图框四面。一篇文章中有的图用这个字体,有的图用那个字体。 4. 其他常见错误 在 The ACS Style Guide: A Manual for Authors and Editors 里有介绍 (p.283-291) 。  主要有:   线条太细,一缩小,几乎看不见。   点(如方块,三角,圆圈)太大,但线条太细。   点(如方块,三角,圆圈)太小,但线条太粗。 略加深入 模板的使用   可以做一些模板,就不需要在每次作图时重复下面的操作(如改变坐标注释字体大小、坐标轴线宽、添加 top 和 right 坐标轴,改变数据线的宽度等等 ) 步骤如下:   生成模板:对做好的一张图, 菜单 File-Save Template As... , 一张模板就诞生了。选一些比较通用的数据图,   生成不同的模板,以后会方便很多。   使用模板:对需要作图的一列数据, 右键 Plot-Template Library... , 选合适的模板, OK! 计算器   在用 origin 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要作一些简单的计算,比如一些加减乘除或三角的运算 有几种选择,一种就是手头有计算器,一种就是用 windows 自带的计算器,还有一种就是用 origin 自带的 script window 来作(这个方法要比用 windows 带的计算器方便)。    选中菜单栏 -window-script window (或者直接按 alt+3 ),这时就会跳出一个 script 窗口, 在里面输入 1+1= 然后回车,就可以得到结果。 输入 sin(30*(3.14159265358/180))= 回车,可以得到 0.5 。   用这个计算器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设置一个变量值,比如像上面我们如果要求好几个角度的 sin 值,每次都要打一个 3.14159265358 很烦,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变量的值为 3.14159265358 ,比如输入 pi=3.14159265358 回车 这时再输入 sin(30*(pi/180))= 回车,得到跟上面一样的结果。 这个计算器可以计算的数学符号有: + , - , * , / , ( , ) , sin , cos , tan , exp , sqrt , ln , log , abs nint , rnd , mod 。   实际上计算器只是这个 script 窗口功能的很小一部分。这个窗口的实际作用使用来编程的类似 c 语言,什么 for, if, 都可以用,不过我们基本都用不到,我也不太熟悉。谁需要用的话自己翻一下手册好了。 制作并排的数据图 方法一: 先做一张图 , 在坐标轴外的空白处, 右键 Add and Arrange Layers... ,调整上下 , 或左右间距为 0 就并排连起来了,然后在新的 layers 添加需要的数据列。 方法二: 先画好你要并排的图,然后点击找到 Merge 的工具,就出现合并图的提示, 然后确定你是要列排还并排,也就是指定 rows 和 columns 的数目。 数据的处理、转换与生成 方法一:通过 excel 中转   我们得到的原始数据可能不是我们最终想要作图的数据。一般我们可以把原始数据导入 excel ,然后在 excel 里进行加加减减乘乘除除,得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后,再 copy 到 origin 的 work sheet 中,最后作图。   或者,在 origin 里面的工具栏上有一个 open excel 的按钮,直接打开 excel ,然后处理数据,再利用 excel 表格里的数据直接作图,在 excel 窗口激活状态下,菜单栏 -plot ,再选中 excel 表格中的要做 X 的列,点击 select data for plotting 的窗口中 X 按钮。 Y 轴选择方法同上。最后点 plot 。不过这样比较耗费系统资源。 方法二:使用 origin 中自带的 work sheet 1. 导入 txt 数据。 菜单栏中的 file-import 中的 sigle ASCII 或 mutli ASCII 都可以导入文件,一个是导入单个文本,  一个是导入多个文本。通过 ASCII options 可以修改一些导入的设置。 2. 原始数据通过计算生成需要的一列数值。   excel 中只要在一个表格里输入等号然后是相应的计算函数再回车就 ok 了,然后一拖一列。   origin 中不是这样,例如原始数据有两列数,想得到第三列数 C 为 B 的开根号减 0.5 。先 点右键, add new column 生成一个新列。 右键点新列的标题(选中了这一列) -set column values... 这时回跳出一个对话框。在 col(C)= 的框框中默认的是 col(A)-col(B) ,也就是列 A 减列 B 的值,我们把它删掉。在 add function 下的菜单中选 sqrt() ,点 Add function ,然后下面回出现 sqrt(), 光标停在括号里面,再在 add column 下拉菜单中我们选 col(b) ,然后点 add column 按钮,会看到 sqrt 的括号里多了 col(B) ,最后再 sqrt(col(B)) 的后面添上 -0.5 ,变成 sqrt(col(B))-0.5 ,看看 for row 那两个框里的数是不是你想要算的初始和终止行,不是的话就改成正确的。最后点 ok 。 A B C 1 10 2.66 2 20 3.97 3 30 4.97 4 40 5.08   此外还可以生成一些列随机数,或归一化的随机数, 选中该列,菜单栏 -column- fill column with-rownumbers( 把行号添进来 ) , uniform random numbers 和 normal random number. 3. 排序。   右键选中要排序的列 , sort column 只对改选中列排序,其他不变; sort worksheet 所有列均按选中列排序 4. 统计。 右键选中列 , nomalize 归一化, frequency 计算出现次数。 5. 自动生成等差数列作为 X 轴。   有些实验数据它只给你列一些 Y 轴坐标,不给你 X 值(比如分析测试中心的多晶 X 衍射,它只给你一系列角度的衍射光强,角度是从 5 度开始以 0.02 度增长,但是没给你 X 值)。下面举个例子,下面据个例子,有一系列 Y 值,其 X 值分别对应 1 , 1.5 , 2 , 2.5 , 3 , ... X 值 1 1.5 2 2.5 3 ...         A(Y) 10 20 25 10 20 25 30 35 50 ...   首先, worksheet 中必须没有 x 轴(也就是每列的标题的括号里的字母不能是 X ),如果有的话, 右键该列标题 -set as-Y 或者 Z ,这时左键单击作为 Y 轴那列的标题, 选中该列,菜单栏 -format-set worksheet x...- initial 是起始值, increament 是增长步长。这时看到 worksheet 中该列标题多了个三角标示。 点菜单栏 plot-line-A 做 Y 轴, X 空着 ,点 OK ,会看到出来的图自动给你加上了横坐标,并且是每个点相隔固定步长。 重叠峰的分离   几个单独的峰由于靠得很近,会导致形成一个重叠峰的形成。如果想计算几个峰之间的面积比的话,就需要先把这个重叠峰分离成几个单独的峰。举个例子,比如在做聚合物多晶 x 射线衍射的时候,不同晶型的衍射峰与无定形部分的衍射峰彼此重叠,这些峰对应的面积比与它们之间的含量比成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晶体衍射峰的面积与无定形衍射峰的面积,就可以大致的到聚合物的结晶度。   将数据作图后(注意,这里的数据一般间隔的非常近,所以作出的图点与点之间也比较连续),检查菜单栏 data 中看需要分峰的数据是否被勾上了。没勾的话就选中。 ※ 注意, 如果数据的 x 范围很大,而需要分峰的部分很小,比如,整个数据的 x 轴的范围是 0-100, 而需要分的重叠峰的位置在 40-60 ,其他部分均为平的基线或其他无关的峰,那么我们就需要在 worksheet 表格里把 0-40 ,以及 60-100 的数据都删掉,只留 40-60 这段范围的数据。这步是一定要做的,否则分出来的峰非常不准。 ※   删除不需要的数据后,在 graph 窗口中可以看到只留下了重叠峰的数据图,这时点 菜单栏中的 analysis-fit multi peaks-guassian or lorentzian (这两个什么区别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作出来的图是一样的),选中一个拟和方法后,会跳出一个对话框 number of peak ,问你要分成几个峰,输入个数确定后,又跳出一个对话框问你估计的半峰宽。这里用它的默认的就好了。   然后在图上观察你认为的几个单独峰的位置,双击你认为的位置后,会出现一条垂直的虚线,直至将几个峰的峰值位置选好后,可以看到这个重叠峰就被分成了几个单独的峰。其中 绿色的拟和曲线 是被分成的每个单独的峰, 红 的是这几个绿色峰的加和,红色的线应该跟你原来的重叠峰吻合的非常好。根据图中的信息框的内容可以得到拟和出来的峰函数的系数值。根据 result 窗口里面的信 息可以得到峰额面积,半峰宽以及中心位置。 峰面积的计算   对于峰面积的求解,可以通过 origin 的 integrate 命令 ,这个命令求的是以 y=0 为底的区域的面积,所以,如果我们要求面积的峰被 y=0 切割开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先将峰的整体移到 x 轴的上方。   在求峰面积之前,我们还应该把多余的数据删除掉,比如我们要求的峰是从 x1 开始,到 x2 结束,在小于 x1 和大于 x2 的区域均是基线部分的话,我们只留 x1 到 x2 之间的数据。 在 worksheet 表格中插入两列 (C 列, D 列 ) 将峰的起始点跟终止点的坐标填入 C 列和 D 列,如右。其中 A 列和 B 列是峰的数据。    点菜单栏 plot-line ,以 A 列为 x 轴、 B 列为 y 轴,和以 C 列为 x 轴、 B 列为 y 轴作图,这时做出来的图应该是一个峰加上一条以峰的起始和终止为终点的线段。检查菜单栏 Data 中峰的数据 (Data1) 是否处于激活状态,是的话就不用管,不是的话就激活(就是在 data1 前面有个勾)。   点菜单栏 analysis-calculus-integrate ,这时 result 窗口里会出现计算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对峰的曲线到 y=0 直线进行的积分。 点菜单栏 Data ,激活线段的数据( Data2 )。 点菜单栏 analysis-calculus-integrate ,这时 result 窗口里会出现计算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对线段到 y=0 直线进行的积分,也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   用两组面积相减(如果是向上的峰,就用峰的积分减线段的积分;如果是向下的峰,就用线段的积分减峰的积分),就可以得到峰的面积了。 A B C D x1 y1 x1 y1 .. .. x2 y2 .. .. .. .. .. .. .. .. . . . x2 y2 注: 积分时,可能会积出来的面积是负值,这是由于从 x1 到 x2 积分和从 x2 到 x1 积分的到的 是相反数 造成的。计算时直接用绝对值就 ok 了。 另一种方法    菜单 tools-baseline tool ,可以让 origin 决定 baseline ,也可以自定义 baseline 。然后用第二个 tab 里面的 peak tool 自动寻找出所有的 peaks ,不过这个工具不是很好用,有时候找到的 peak 太少,有时候找到的太多。下面的 可选项 check tip marker ,最后用第三个 tab 进行积分, 选择 use tip marker 。 制作对数座标的图   双击坐标轴, Scale 选项卡下, Type 的下拉菜单中选 log10 。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