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放射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黑龙江测出极微量放射性碘
xupeiyang 2011-3-26 21:10
2011年03月26日 1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67 )   【字体: ↑大 ↓小 】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26日18时继续发布的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监测结果汇总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  中新网3月26日电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26日介绍说,环保部门设在黑龙江省饶河县、抚远县、虎林县的三个监测点的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所检测出的放射性剂量值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掌握范围之内,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   环保部网站发布的消息说,上述三个监测点测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浓度分别为:0.83~4.5×10-4贝克/立方米、0.68~6.8×10-4贝克/立方米、0.69~6.9×10-4贝克/立方米,相应的国家标准(GB18871-2002)规定限值为24.3贝克/立方米。   环保部门设在全国其他地区气溶胶取样监测点尚未发现人工放射性核素。目前我国环境辐射水平仍在本底范围内。   另据新华网消息,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26日权威发布:   3月26日,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初步确认系来自日本核电站事故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其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说,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未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26日18时继续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如图)。监测结果表明日本核电事故未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福岛核电站附近海水放射性碘含量超标1250倍
xupeiyang 2011-3-26 21:07
 中新网3月26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日本核安全局26日表示,福岛核电站附近海水中放射性碘的含量超过安全标准1250倍。   东京电力公司的检测显示,在距离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300米的海水中,检测到了达到安全标准1250.8倍的放射性碘-131   就在24日,东京电力公司还声称福岛核电站附近海水中的放射性碘-131含量为安全标准的145倍。   在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啸中,福岛核电站受到严重损毁,各机组的冷却系统停止运行。消防人员不断向反应堆和燃料棒池注入海水,以降低其温度,避免核危机事态进一步恶化。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放射性污染物,到底还是来了
热度 9 boxcar 2011-3-26 20:56
刚才看到 QQ 弹出的新闻,“ 黑龙江东北部空气中发现来自日本极微量放射物 ”。 “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26日权威发布:3月26日,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初步确认系来自日本核电站事故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其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 关于这则热门新闻,当然有很多猜疑的声音,其中提到的“十万分之一”,可能最让人困惑。 我简单说两句自己的理解: ( 1 ) 本底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和地面的放射性物质 ,不管有没有核电站事故或者大气层核试验,这些辐射都是有的。其中宇宙射线在高山和高空更强些,地面的放射性物质也很常见,一般的天然石材以及各种建材中都多少会有些辐射。 ( 2 ) 这里说的 “ 本底的十万分之一 ” , 其 意思应该是根据检出的碘 -131 量(这个可以很灵敏)计算其所造成的辐射强度是本底的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 目前这些飘过来的放射性污染物 没并造成辐射的明显增加。 ( 3 )虽然飘在空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不大, 但 人 还是要尽量避免吸入和吸收 (进入甲状腺) , 前面我曾经说过,如果放射性污染物如影随形地跟在我们身上,总归是对健康很不利的。所以, 啥也别说了,大家准备戴口罩吧。 ( 4 ) 好在碘 -131 的半衰期比较短, 所以 应该不会有大碍 ,不必过分紧张或恐慌。如果是其他半衰期很长、又极易被人体吸收却又难以排出的同位素,才是真正危险的。 ***************************** 参考: 【 1 】 黑龙江东北部空气中发现来自日本极微量放射物 http://news.qq.com/a/20110326/000718.htm?qq=0ADUIN=1073471827ADSESSION=1301128437ADTAG=CLIENT.QQ.1881_MarketingTip.0
个人分类: 科普|6526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中国发现一艘入境船舶放射性异常
xupeiyang 2011-3-25 11:04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 朱立毅)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5日通报称,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现一艘隶属日本商船三井公司的入境船舶放射性异常。 3月22日,质检总局所属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MOL PRESENCE”号入境船舶登轮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其放射性异常。在地方政府的牵头组织下,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配合有关部门对该轮做进一步处理。 据介绍,该轮隶属日本商船三井公司(MOL),自美国奥克兰出发,3月17日停靠东京港,当日下午离开东京港前往厦门,21日晚抵达厦门港,22日凌晨靠泊厦门海沧国际货柜码头。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科研值得付出,但不要错献生命
热度 32 qpzeng 2011-3-24 19:08
这无疑是个沉重的话题!重要的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这并不是个危言耸听的话题! 我是做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有一类称为“ 分子杂交 ”的实验需要用到放射性同位素, 如果用经典的方法,做核酸分子杂交(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要接触磷32,做蛋白质分子杂交(Western blotting)要接触硫35。 在分子杂交前的凝胶电泳染色还要接触致癌剂溴化乙锭(EB)。此外,超净工作台内的紫外光既具有杀菌作用,同时也对人的皮肤有伤害。 记得以前在做微生物实验时,如果把涂有细菌的平板用培养皿盖住一半,然后用紫外光照射五分钟,再放入培养箱培养过夜,次日早上赫然发现只有培养皿盖住的一半有细菌,而紫外光照射过的部分一个菌落都没有,可见 紫外光的短暂照射就足以杀死细菌,而人体细胞没有理由不被杀伤!紫外光使DNA形成嘧啶二聚体后,并不一定导致细胞死亡,而是依赖自身的修复切除突变碱基。如果突变未能修复,就会使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配,于是突变细胞无限制增殖形成肿瘤! 因此, 做这类实验必须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如不要将皮肤直接暴露在紫外光灯下;应隔着有机玻璃操作放射性同位素试剂;要小心处理放射性污染物;还要讲究公共道德,不要用沾满放射性物质或致癌剂的手套开冰箱门、摸仪器、拿玻璃器皿、擦桌椅等,以防他人不小心接触而受到伤害! 初次进入实验室的生手,往往对放射防护掉以轻心,有道是:“无知者无畏”!不过,即使科研老手,有时也容易放松警惕。 比如,我在某高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时,就曾听到实验室主任对有人害怕放射性物质嗤之以鼻,甚至夸海口说他当初在美国实验室进修时,旁边就放着扔放射性废弃物的垃圾桶,也不见有什么问题。 颇 有讽刺意味的是,该主任此前就患过鼻咽癌,曾两次接受放射性治疗(放疗),为此还破坏了唾液腺,整天要用“人工唾液”漱口。 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问时,隔壁实验室就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博士后,人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深得老板器重。老公在诺基亚工作,也是中国人,小两口生活很甜蜜,可惜没有孩子。她在该实验室做的工作非常出色,是有关小RNA的基因治疗研究,短短几年里就有多篇论文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其博士论文的结果整理后还在Science发表了。据她后来对我说, 为了赶博士论文,她曾在实验室连续做过三个月的同位素实验。就在我要回国的前一个月,她被诊断出患有肺癌,而且已到晚期,后来还转移至大脑,连刚上市的穿透血脑屏障的最新抗癌药都用上了,仍然无济于事。 我回国后两个月便得知她不幸与世长辞,年仅41岁! 我在芬兰期间,还到农林学院的中心实验室做过一段实验,期间也听说有两位学生因实验接触氮芥而患上癌症,弄得人心惶惶,使得很多学生都不敢来实验室。 做这样高危的实验出现如此重大的人生安全事故,要么是导师没有交待清楚,要么是学生罔顾导师的告诫,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我在国内的实验室从1997年就开始做分子杂交实验,但 我对是否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态度很坚决,宁愿选择灵敏度低但很安全的生物素标记染色法或化学发光标记曝光法,也不选择灵敏度高但不安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检测法。 因此,我们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没有一个人曾经受到过放射性同位素的伤害。 当然,有些做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人,不得不使用氢3(氚)同位素进行细胞标记,这时就更应该注意安全防护,因为它的半衰期较长(12年),人体吸入后将长时间作用于细胞而产生放射性损伤并致癌。 请需要做此类分子杂交的学生们注意,最好要求导师不要用同位素来标记探针,如果一定要用,你的操作就必须十分小心,一定要有防护屏,放射性垃圾要集中处理,不要随意扔进垃圾桶,既避免损害自己的健康,也要防止伤及任何无辜的人!
个人分类: 教研心得|14226 次阅读|74 个评论
香烟是一种放射性核污染!
热度 23 GumpForrest 2011-3-21 09:35
香烟是一种放射性核污染! 李福洋 各位读者朋友,看到这个题目,您很可能会以为我这是在故意用耸人听闻的说法来制造噱头、吸引眼球,不,绝不是这样;如果您耐心读完,您定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烟草和吸烟的历史 烟草起源于美洲大陆(考古学专家倾向于这种认识)。公元前 1 世纪,美洲大陆的小部分原居民(玛雅部落?)可能已经懂得食用烟草,诸如吸食和咀嚼等;到了公元一世纪,随着玛雅文明在美洲的播散,烟草也逐渐美洲传播,公元 470 至 630 年间,烟草似乎已经遍布美洲。公元十世纪,吸烟出现在玛雅文明的岩画记录的历史中。公元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时也发现了烟草,并带回了欧洲,并在欧洲很快流传开来。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烟草和吸烟也随着向世界各地同步扩散 ( http://www.tobacco.org/History/Tobacco_History.html ) 。其实,最初吸烟还只是上层贵族流行的“雅好”,后来随着现代医学对吸烟损害健康的认识,有文化和地位的人群逐渐放弃了这种习好;相反,在文化和经济落后的人群,吸烟反倒流行开来,而且依然盛行。 吸烟的危害,地球人谁都知道的老生常谈,是重复了无数遍的废话,烟盒上都写着呢,“吸烟有害健康”;可是,有很多事实,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至少我以前就不清楚。 烟雾中的有毒成份和致癌物 香烟中烟雾中含有 6000 多种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有 250 多种是有害的,包括氢氰酸、尼古丁和氨气等,在这 250 多种有害物质中,已知 69 种是致癌的,例如: 砷、铍、镉、铬、镍等有害元素和重金属;苯、甲苯、 1,3 丁二烯、氧化乙烯、氯化乙烯、甲醛、苯丙芘等化学致癌物,还有大家并不熟悉的放射性同位素钋 -210 。 (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资料 http://www.cancer.gov/cancertopics/factsheet/Tobacco/cessation ) 吸烟与肺癌 全世界每年新增 150 万诊断为肺癌的病例,肺癌的死亡率相当之高。比如, 2002 年全世界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大约 120 万,占全球各类肿瘤死亡总人数的 18% ,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例如,美国肺癌病例的87%(男子 90%, 妇女 80%) 是由于吸烟引起,当然这是超大量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这个我也深有体会,平时还能克制,或者想不起来抽烟,可是一喝酒,就一根接一根。研究发现烟和酒在口腔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有人会说,我都抽了快一辈子烟了,现在还好好的(或者,真有人抽了一辈子烟也没事)。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吸烟只是其中一种;吸烟对癌症的发生有贡献,而且比较大,但是并非在每个人身上都必然发生,一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也需要其它病因的协同。这里我要介绍一个概念:相对风险( Relative Risk ),放在吸烟与肺癌发生来说,就是吸烟人群发生肺癌的人数(比例)与不吸烟人群发生肺癌人数(比例)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就是得肺癌的可能性就越高。吸烟可以使患肺癌的风险增加到15-30倍。 这种相对风险指数除了和吸食量有关,另外吸烟的年头也有关系,时间越久,风险也越高;个别人群如吸烟量大的( heavy smoker , 每天 1-2 包),时间久(40-50年),肺癌的发生风险比不吸烟人高出 100 倍以上。 但是,这只是风险,不是必然要发生。有过抽烟史,现已经戒烟的朋友也不必为此惶惶终日。 香烟是一种放射性核污染 大家都对放射性核污染充满了莫名的恐惧,要不然,也不会发生抢盐风波,其实,放射性核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看不到身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毒害,却对离我们实际上很遥远的危险充满恐惧。 你知道吗,香烟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钋 -210, 和衍生的铅 -210 。一支香烟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活性大约是 70mBq( 豪贝可 ) ,或每克烟草中的含量是 0.33-0.36 皮克居里。一个每天吸食一盒半的人,受到钋 -210 的放射性照射量一年下来相当于拍了 300 次 X 光片。外来的照射还有衣服、皮肤等层层保护,可是吸烟却让我们的肺被射线零距离照射! 核电站周围居民接受的来自核电站的核辐射剂量每年也不到 0.02 mSv(环境背景辐射总剂量每年约3mSV) ,可是每天3 0支 烟一年下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却可高达 6 mSv ,而且是局部内照射,还没有任何防护! 你可能会问,烟中的钋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是化肥,尤其是磷肥。磷肥中痕量的钋会在烟草的叶子聚积。其实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有的烟叶公司也在考虑如何除去钋 210 。例如制烟企业 Philip Morris 曾花了很大气力研究祛除钋 210 的技术和方案,最后也拿出来了,就是用非极性溶剂清洗烟叶,但也只能洗去 10-40% 的钋 210 (剩下的无论如何也清除不掉),但是,带来的问题是,烟叶中的“烟味”也被洗没了!(烟的香味主要是来源于一些芳香类化合物,有苯环的一类,苯环疏水,容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要是那样,抽烟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抽锯末呢 ^-^ ),这么做对健康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可对烟业的损失却是巨大的,因此企业最终放弃了这一努力。 写到这里,原本习惯性地要耸耸肩,抻几下胳膊,走上阳台,打开风机,点着香烟,深吸几口,让自己放松一会儿,可是今天呢? 朋友,你说该怎么办? “珍惜生命,维护健康,远离香烟”,是这个意思吧?谢了。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资料: 1. CHARLES L. SANDERS Prevention of Cigarette Smoke Induced Lung Cancer by Low LET Ionizing Radiation.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08, 40(7):539-50 2. Monique E. Muggli,et al. Waking a Sleeping Giant: The Tobacco Industry’s Response to the Polonium-210 Issue. Framing Health Matters 2008,98(9):1643-50 吴云鹏医生: 再补充几点:除了肺癌,吸烟的危害可以说从头到脚,1。心血管系统,对冠心病是一个独立的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对整个动脉系统的相关疾病都有关。2。慢阻肺,肺功能衰退无可避免,直至肺功能衰竭。3。多种血液及癌症都有关,等等。可以说馨竹难书。烟草业是另一种现代毒瘤,原因是尼克丁慢性成瘾,极难戒掉,吸烟者赔钱陪健康,为健康的花费,要远超过吸烟的花费。 。。。。。。。。。。。。。。。。。。。。。。。。。。。。。。。。。。。。。。。。 关于钋的小知识: 1. 钋( Po )是居里夫妇与 1898 年发现、最初被称为镭 -F ,后来她建议以她的祖国 Poland 命名 -Polonium ,用以公开向世界反映波兰被俄罗斯、德国和奥地利三国殖民统治状态。 2. 钋( Po )有 33 种同位素形式,所有形式都是放射性元素,其中 Po-210 是主要形式; Po-210 可以衰变形成铅 (206Pb) ;钋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硒,以氧化形式存在。 3. Po-210 衰变释放出高能 α 粒子。 α 粒子虽然携带能量大,但穿透能力弱,飞行距离短,所以体外照射损伤轻微,容易防护,但是吸入后引起内照射损伤十分严重。 4. Po-210 的具有超强毒性,是剧毒氢氰酸(德国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曾拿这个杀人)的 25 万倍, 1 克 Po-210理论上 可以毒死 2 千万人。 历史八卦: 1. 据推测, 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莲娜 . 约里奥.居里可能是第一个死于放射性 Po-210 的人。 1946 年实验台上的试管爆炸,她在封试管时偶然暴露接受 Po-210照射, 十年后因白血病死于巴黎。因为是历史事件,所以只是推测,其实缺乏证据。 2. 2006 年年俄罗斯 著名的政治暗杀事件。 2006 年俄罗斯的持不同政见者 Alexander Litvinenko 被人药物毒害,后被鉴定是P o-210 中毒,最后死于急性放射损伤。 3. 有本书 《地下室的原子弹》披露, 1957 年 -1969 年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发生同位素泄露,其中在物理学教授 Sadeh 的手上检测到痕量的 Po-210 ,后来他本人死于癌症,他的一个学生死于白血病,继他之后几年,两个同事也死于癌症。上述调查都是秘密进行,若干年之后才被公开。以色列原来很早就偷偷摸摸搞原子弹。 参见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onium 各种环境生活中接触因子对肺癌发生的相对风险指数(平均值): 被动吸烟(ETS: 1.22 局部环境(装饰材料中释放的)氡: ? 厨房油烟: 2.12 室内煤炭燃烧气体: 2.66 病毒感染:10.1 基因多态性: 2.99 (参考:Nature Review Cancer, 2007 Oct, vol 7, 778-790)
个人分类: 憨人的科学|13865 次阅读|67 个评论
日本人平时注重核辐射锻炼
热度 1 caojun 2011-3-20 00:07
中新网3月19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今(19日)晚发表的消息说,首都圈内的自来水中已经检测出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铯,但是含量均低于国家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的摄入量限制标准。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18日,在东京都和枥木县、群马县、千叶县、埼玉县、新泻县的“1都5县”的自来水中采取了部分样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公斤自来水中放射性碘的含量最高的是枥木县,达到77贝克勒尔,是 国家标准的300贝克 勒尔的三分之一。东京都的含量为1.5贝克勒尔。 另外,1公斤自来水中放射性铯的含量检测结果,枥木县为1.6贝克勒尔,群马县为0.22贝克勒尔,均低于 国家标准(200贝克 勒尔)。 看完吓了一跳,日本人饮用水的放射性指标定得这么高? 平时就这么练的吗? 有备无患,派上用场了。要按中、美、WHO的标准,就超得厉害了,政府可就不好交待了。 查了一下中国、美国、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指标,没有具体到碘131和铯137,有总alpha放射性和总beta放射性,都在0.5贝克到1贝克每升。资料中也特地指出某些国家,如日本,水的放射性很高。 人本身的放射性一般为5000贝克,合100贝克每公斤,主要是钾的放射性。
个人分类: 物理八卦|4587 次阅读|1 个评论
核辐射的笑话
热度 10 caojun 2011-3-18 02:13
福岛炸后半小时,大学同学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核爆炸。我说反应堆的原理决定了它不会发生核爆炸,肯定是化学爆炸喷射出放射性物质。反应堆有自稳机制,专业一点叫“负反应性”。例如铀238的作用。核燃料中的铀235富集度一般只有2-4%,其余都是铀238。除了极少数高能中子外,铀238吸收中子后不会裂变,因而减少了中子数。它有很多共振吸收峰,对特定能量的中子吸收很大。如果链式反应失控,中子数急剧增多,铀235裂变率上升,核燃料温度升高,则铀238热运动产生多普勒效应,使共振吸收峰展宽,吸收更多的中子,使裂变率降下去,回到稳定状态。世界上的第一个反应堆,是费米建在芝加哥大学的体育场内的。 同学建议我写点科普,结果发现提笔千斤重,虽然接触反应堆几年,毕竟不是专业出身,没有做过的东西,拿不准的东西太多,不敢写了。不如转点写点段子,不全是笑话,就当是俺也被震得七荤八素了。 1)今天某超市,众人争相抢购食盐,唯一老太镇定自若在一旁选购其他商品,并不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她为什么不抢,老太答:非典那年抢的还没吃完。(回家后,俺妈说去超市,还真没买着盐,只好打了点酱油买了几包榨菜回来了。我把这个笑话一说,俺妈不大好意思,说本来不想买,可一想别人抢完了,没盐吃怎么办?) 2)中国新闻说,风是往美国吹的,美国新闻说,风是往中国吹的,韩国新闻也说,自己很安全。这风到底是往哪里吹的?风表示自己压力很大,不知道该往哪吹? 3)中国涛哥说:西风!美国奥巴马说:东风!俄国梅德韦杰夫说:北风!台湾小马哥说:南风!核反应堆说:糊了! 4)网民们很有才,教授们也很有才。某著名高校的高领教授接受采访:“水蒸汽在极高温中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实际上是核燃料的包壳材料锆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锆和氢气)。“因为人的甲状腺最容易吸收到碘,容易受伤害,建议人们穿高领衣服或戴上围巾”(看来买盐的群众最好是直接将盐糊在脖子上让甲状腺吸收碘)。“最坏的结果就是发生核爆炸”。嘿嘿嘿,不是自己的专业,言多必失。幸好幸好。 5)关于铯137。这是核裂变的一种主要产物,寿命是30年。地球上原本没有,也许地球形成的时候会有,也早就衰变完了。人类学会释放核能后,铯137随着核爆的蘑菇云飘遍了全球。在冰岛的冰层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年代的铯137含量与人类核活动频繁程度的关系。碘化铯晶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闪烁探测器材料,在用做低本底探测器时,铯137就成了一个头痛的内禀本底。铯137是怎么混进去的呢?铯矿里是没有的,但我们天天用的水里有,天上下下来的。炼矿的时候用了水,进去了就分不出来了。一声叹息。 6)核电与火电,就象飞机与汽车。飞机失事,震动全球,汽车撞车没人关心。实际上拿数字说话,坐汽车比坐飞机危险百倍。按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几十年内世界上的全部核事故共直接致死73人,长期受过量辐射导致癌症高发,间接致死几千人(主要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假如全世界现有的400多座核电站全换成火电站,按我国的煤矿死亡率,每年要直接致死2000个矿工。每年因传统燃料造成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是300万。不过温水煮青蛙,群众都不克尔。这次福岛赶超三哩岛,估计得荣升核事故次榜,世界各地都热闹起来,又给核电闷头一棒,二声叹息。不过对中国也许是件好事。核电这么跨越式发展,一涌而上,高级人才低级人才都跟不上,如果天天有进度压着,质量也难说。核电安全性不可怕,人祸才可怕。幸好温总说了,今天没买着盐的,都先排队等着,先不批了,等有了盐再说。 7)腾讯新浪都堂尔皇之地称切尔诺贝利事故致死9.3万人,所以就不要笑话老百姓抢盐了。教授都高领了,也就不要笑话腾讯新浪了。 8)911不仅仅是死了几千人,据说对美国人有更深远的影响。曾经见过讨论911对美国人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的影响。俺现在也没搞清楚是怎么联系上的。现在日本地震海啸核泄露,都在讨论对日本GDP、对我国进出口、对世界股市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核辐射、经济下滑都是浮云,对日本人社会结构、心理、行为方式的影响将是更深远的。作为近邻,不可不察。
个人分类: 生活杂谈|6462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卫生部发布“放射防护中的碘知识问答”
pengxiaoqing 2011-3-17 23:35
卫生部发布“放射防护中的碘知识问答” 3月17日,卫生部发布“放射防护中的碘知识问答”,内容如下: 问: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摄入? 答: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KIO3),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问:过量摄入碘对人体有什么副作用? 答:摄入过量的碘会扰乱甲状腺的正常功能,既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暴露于高碘可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机能减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随碘摄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高。还有研究表明,碘缺乏地区居民补碘后,一段时期内易导致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升高。目前多数报道显示,碘过量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另外,急性碘中毒会导致腹部绞痛、腹泻并便血、胃十二指肠溃疡、脸部和颈部水肿、溶血性贫血、代谢性酸中毒、肝脂肪变性和肾衰竭等。 问:有人说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可以预防放射性碘辐射,这办法可行吗? 答:关于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预防放射性碘等措施都是不科学的。 问: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用量多少? 答: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问:什么人服用稳定性碘时要更加小心?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问:碘片(KI)是如何防辐射的?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所以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然而,在长期持续性释放状况下,则有可能出现重复照射的情况。
个人分类: 时事|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你应该知道的哪些核变放射(转载)
oaiwqiyao 2011-3-17 09:34
日本的核辐射危机还没解除,我们接着听 Muller 教授 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 辐射会消失,不过要等很长时间。有的危险辐射,例如碘 131 的辐射,只持续几个星期。钚令人色变,因为它的辐射能持续 24 000 年,而钾 40 ——在血液和肉类(特别是香蕉)中发现的一种重要放射性原子——会持续 10 亿年!我们是该怕寿命长的原子还是怕短的呢? 问题很复杂,但也不算太复杂。一个原子核只能爆炸一次,然后就消失了。那意味着任何包含放射性的东西最终都会失去放射性。随着原子的消耗,残余的可以爆炸的核的数量也在减少。放射性在消失,它随时间衰减。正因为这个,人们常称放射性爆炸为 放射性衰变 。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辐射降低到初始水平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下面列举了一些有关决策问题的原子的半衰期: 钋( Po ) 215 : 0.0018 秒 锶( Sr ) 90 : 30 年 钋( Po ) 216 : 0.16 秒 铯( Cs ) 137 : 30 年 铋( Bi ) 212 : 1 小时 镭( Ra ) 226 : 1620 年 钠( Na ) 24 : 15 小时 碳( C ) 14 : 5730 年 碘( I ) 131 : 8 天 钚( Pu ) 239 : 24 000 年 磷( P ) 32 : 2 周 氯( Cl ) 36 : 400 000 年 铁( Fe ) 59 : 1.5 月 铀( U ) 235 : 7.1 亿年 钋( Po ) 210 : 3 月 钾( K ) 40 : 13 亿年 钴( Co ) 60 : 5 年 铀( U ) 238 : 45 亿年 氚( H3 ): 12 年 碘 131 的半衰期是 8 天,但它的辐射会持续几个星期,这很容易理解, 因为“半衰”不等于 消失。经过半衰期 8 天后,辐射消失了一半。你可能以为经过两个半衰期,所有辐射都将消失,那是不对的。放射性是一种概率现象,残余的尚未衰变的核与原先的一样。即使它们开始第二个半衰期,在那个期间也可能只有 50 %的几率衰变。经过第二个半衰期后,初始原子的 25 %会消失。再经过一个半衰期,它们的一半也将消失,原子数量减小到原先的 12.5 %。因为只有 12.5 %的放射性原子留下来,辐射也降到原先水平的 12.5 %。然后是 6.25 %,如此下去。经过 10 个半衰期( 80 天)后,残余的量减小到千分之一,这是 1/2 自乘 10 次的结果。再经过 10 个半衰期(共 20 个半衰期),残余量就只有原先的百万分之一。 这里的关键是,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辐射的危险降低 1/2 ,但它还能延续很多个半衰期。只要还有最后一个原子没爆炸,放射性就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减小 10 亿倍(经过 30 个半衰期)后,大多数辐射都不可能探测,通常也就没有危害了。 让我们再回来看看碘。它之所以那么危险,部分原因是它衰变太快,在很短时间内向受害者发出很大的剂量。 碘聚集在甲状腺,其辐射诱发甲状腺肿瘤。如果你害怕近距离暴露在碘的辐射下,可以多吃碘片(无放射性的碘)。你的甲状腺碘饱和了,有足够的无害碘供给,就不会再吸收更多的碘。所以要服用碘片,把放射性碘赶出你的甲状腺。你只需要坚持服用几个星期,因为大部分放射性碘都将在那段时间里衰变、消失。 有人误以为碘片还能抵御来自核反应堆的废料。其实没用,因为核废料的放射性并不来自碘。如果废料堆几个月,那么所有放射性碘都已经衰变了。核废料的危险来自半衰期更长的原子。我们还是回到原先的问题。哪种半衰期的危险性最大,长的还是短的?结果发现,两者都不是。 长短半衰期的危险性比较 在一次核事故中, 最危险的物质通常不是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而是半衰期不长不短的。 那是因为,半衰期短的原子很快就消失,而半衰期长的原子需要漫长时间衰变,每秒钟的衰变很少。例如,在核爆炸尘埃中,可能导致最大杀伤的物质是锶 90 ,半衰期为 30 年。锶的危险在于,它的半衰期足够短( 30 年而不是 1000 年),在人的一生中可以发出大量辐射;同时又足够长( 30 年而不是 8 天),我们很难等着它完全自然消失。 钋 210 半衰期为 100 天,曾被人选做谋杀的材料 。为什么选它呢?杀手需要它在释放之前保持威力。假如半衰期为一个星期,他可能觉得太快。他又不想半衰期太长,那样的话,被害者也许不会很快因为大剂量死去。所以,谋杀者大概觉得 100 天的半衰期是最佳选择。 核反应堆的钚 239 的半衰期为 24 000 年,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这么长的半衰期不像锶 90 那么危险。然而,对核废料储藏特别是核反应堆来说,它是一道难题,因为衰变的时间太长了。 氚(氢的放射性同位素)用来造手表的夜光管 ,半衰期为 12 年。这意味着 12 年后你的手表就只有现在的一半亮光。 24 年后,就要换新的了。我不担心手表的辐射,因为氚发出的电子没有足够的能量脱离表壳。我们不仅要看每秒发生的衰变数,还要看它们是否能进入身体并造成破坏。不过,要小心镭表,它们的伽玛射线很容易跑出表壳。 现在考虑长半衰期的铀 238 : 45 亿年。我们相信所有铀都是在一次超新星爆炸中生成的,那次爆炸最终导致地球在 45 亿年前的形成。现在还剩下一半的铀,因为它正好是在一个半衰期前生成的。用于制造原子弹的铀 235 的半衰期要短一些,大约 7 亿年。如果它是同时生成的,那么已经过了 6 个半衰期,只剩原来的 1/64 。实际上, 现存铀 235 的总量比那个值略低,说明它在生成时不如铀 238 丰富 。 人体内最大的辐射源之一是碳 14 ,有时也称 放射性碳(radiocarbon) 。我们从食物摄取碳 14 ,其半衰期为 5730 年。在一般人的体内,每分钟发生 120 000 次碳 14 核衰变。每次衰变发出贝塔射线(高能电子),损害周围的细胞。我们与这些体内放射性共存,它是每个生物的一部分。它是自然的,有机的,但和人为辐射一样有害。 当人死了,不再吃食物,碳 14 衰变了就不会有更新。如果考古学家发现一块化石,测量其放射性是生物的一半,那么他就知道那个生物是在一个半衰期前死亡的——也就是 5730 年前。这种方法是考古学中测定年龄的基本方法。如果放射性只有自然水平的四分之一,那么化石就有 2 个半衰期那么老。碳 14 可以用来测 10 个半衰期左右的年龄——大约 57 300 年。 在美国, 饮用酒必须用水果、谷物或其他植物酿造,用石油做是非法的。 任何通过植物原料发酵生产的酒都含有新的放射性碳 14 。相反,石油是 3 亿年前埋藏在地下的腐烂植物生成的。那意味着石油是 50 000 多个碳 14 半衰期之前就死亡了的生物形成的,因而不会包含可测的放射性碳 14 。这就为美国政府检验是否用石油造酒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美国酒精烟草火器与炸药管理局就检验酒精饮料里的碳 14 ,如果存在预期水平的辐射,则饮料通过检验。如果酒精没有放射性,检验人员就知道它不是用谷物或水果造的,因而肯定不适合饮用。 同样的原因,生物燃料——由棉花、蔗糖或其他农作物制造——也有放射性, 而化石燃料没有 。化石中的碳 14 的天然放射性早就消失了。 生物燃料的放射性非常微弱,不会产生任何危害,但也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方法,测试它是否真的是用农作物生产的。 环境放射性 为了确定人体所能容许的辐射水平,我们需要知道寻常暴露的环境放射性。不仅你有放射性,你周围的世界也有。我们遭遇的多数辐射来自自然资源:岩石和土壤里的钾,空气中的放射性碳,自然状态下的铀和钍。放射性氡气从地球内部渗漏出来。另外,我们还遭遇很多来自太空的辐射——来自遥远的爆炸恒星(叫 超新星 )的宇宙线。一个人每年大概都暴露在 0.2 雷姆的这种辐射下,那比你从自己体内摄取的辐射剂量大得多。 这一自然辐射剂量当然会诱发某些癌变。经过 50 年,你每年暴露的 0.2 雷姆将累积到 10 雷姆。根据线性效应假说,由这一辐射导致的预期癌变率为 10/2500 = 0.04 = 0.4% 。这比 20% 的观测值小得多,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自然癌变不是源于环境辐射 。 放射性的安全水平是多少呢?如果线性假说成立,那么即使很低的剂量也会增大癌变风险。如果假说错了,那么低于 6 雷姆的辐射就是完全安全的。例如,在美国丹佛,因为天然氡的存在,生活在那儿的人每年暴露的辐射比纽约高 0.1 雷姆。对那儿生活 50 年的 240 万人来说,这个额外的辐射总量为 0.1 2 400 000 50 = 12 000 000 ,即 1200 万雷姆,足以导致额外的 4800 例癌变。这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产生的预期癌变人数高得多。但事实证明,尽管有辐射,丹佛的癌变死亡人数低于美国其他地方。 可怕的变异 辐射不仅引发疾病和癌症,还做其他坏事。早期实验表明,高强度的辐射可以在昆虫中引发可怕的变异。这一发现激发了一批恐怖电影。我特别记忆犹新的是《它们》( 1954 年)中的大如火车的蚂蚁,《深海怪兽》( 1953 )和《哥斯拉》( 1954 )中的巨型爬行动物。在原来的喜剧中,蜘蛛人被一只放射性蜘蛛咬了,产生了变异,而在最近的电影中,化身取代了遗传工程的蜘蛛。这些变异真的危险吗? 在高级动物(哺乳动物、蜥蜴和鱼等)身上,没有发现类似的变异。根据 2006 年国家科学院报告,广岛和长崎的儿童受害者没表现明显增加的生长缺陷。但在公众想象里变异太多了。 我们没有在高等动物身上发现惊悚片里的变异,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有害的变异不会发生。胎儿特别脆弱,联合国原子辐射科学委员会( UNSCEAR )研究了这一危险( UNSCEAR 的报告见 www.unscear.org/docs/reports/annexj.pdf )。报告认为, 每一雷姆的暴露下,胎儿的风险大约是 3% ,是暴露在 1 雷姆下的成人风险的 75 倍。所以我们忠告孕妇要避免辐射。某个干细胞(能转变成其他细胞的细胞)的变异可以引发智力迟钝、畸形生长或癌症,但结果通常是自然流产。 2003 年出品的一部题为《切尔诺贝利之心》的纪录片,将切尔诺贝利地区的大量出生缺陷归咎于那次事件的辐射。大多数专家认为这部影片没有准确反映事情的真相,因为其他同样的暴露(如广岛和长崎)并未引发类似的问题。举例来说,影片里表现的那些病,很可能一直就在当地流行——也许因为那儿的人都爱抽烟喝酒,但只是在当地因为切尔诺贝利事故而受到医学重视时,才向外界报道出来。因为电影不是科学研究,制片人没有义务呈现不同的解释。 X 射线与微波 X 射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辐射。有人因为害怕辐射而拒绝给牙照 X 光,你可以问任何一个牙医看看。假如你同意照 X 光,卫生人员会给你戴上铅围裙,将 X 光机靠近你的头,离开房间。你会听到短暂的嗡嗡声,然后看见卫生人员回来。 尽管看起来煞有介事, 给牙照 X 光却令人惊讶地安全 。这些过程会让某些病人感觉更舒坦,但也会吓坏另一些人。辐射剂量很小,小于 1/1000 雷姆,不如你在自然辐射下生活两天摄取的量。孕妇是不是应该避免这种 X 光呢?毕竟腹中的胎儿太脆弱了,照 X 光显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但铅毯可以保护胎儿。通过照 X 光获取的知识也许还能克服一系列牙问题,而它们在原则上会对未出生的胎儿产生更大的危害。 部分 X 光恐惧来自历史经验。过去的辐射剂量较大。小时候我住在纽约南布朗克斯区,曾在一家鞋店,在图 9.2 那样的荧光镜下给脚照过 X 光。我双脚接收的辐射大约是 50 雷姆,是我今天照牙 X 光的 50 000 倍。假如线性假说是对的,那么我仅仅光顾一次鞋店,癌变的几率就从正常的 20 %增大到了 20.1 %。科学家在那时就警告要小心癌变的危险,但很多官员迟迟不关闭那些机器,因为公众太喜欢它们了。我甚至觉得不该把我在那家鞋店的事情讲出来。我发现这次经历很有意思,是我儿时记忆中最生动的事情之一。也许因为看见我的脚趾头不停扭动,清楚看见鞋子里的一颗颗小钉子,这些离奇的画面激发了我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X 光其实是一种高能光子,其携带的能量比普通光高 25 000 倍。 X 光可以轻易穿透水和碳,就像可见光穿过玻璃一样,但它们会很快被重元素(如钙和铅)等阻挡。 X 光照片其实就是牙或骨头投射在胶片上的影像图。钙缺失的地方(例如牙溃烂或骨折的地方)允许更多 X 光通过,因而使胶片暗淡。在牙医的毯子里有一层厚厚的铅,可以保护你的身体(就像铅板抵挡超人的 X 光视线的透视)。 很多人还担心手机的微波辐射 。微波与 X 射线不同, X 射线是高能的光子,而 微波是能量极低的光子 。它们以热量的形式存储能量,那也是它们在微波炉的作用。它们不会粉碎体内的 DNA 分子(除非它们真的燃烧并把物质烧焦),因而不会像 X 光和其他高能辐射(甚至阳光)那样引发癌变风险。主要危险在于热。 人们对微波的恐惧,无疑主要来自它们与其他更危险形式的辐射(如伽玛辐射)享有共同的名字。有些人将这种恐惧转移到手机辐射,根源不在物理学,而在语言学。
0 个评论
略谈核防护
热度 13 boxcar 2011-3-17 09:14
由于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核泄漏危机越演越烈,咱中国大陆也出现了明显的恐慌,据说已经很“盐重”【 1 】了。有“专家”出来说话,似乎也难让人信服【 2 】。我非专家,只是在 N 多年前参加卫生监督所组织的培训时了解一点儿核辐射源和射线仪器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冒个头出来说几句,谈几句个人理解。希望大家能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如有不当之处,大家可以随便“拍砖”,反正大家无论咋拍我也成不了“砖家”。 我前面的博文【 3 】中已经说过,核防护主要靠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其主要机理是: 因为核辐射危害效应具有时间累积性,所以要避免暴露在辐射环境下的时间,这叫时间防护。已经知道有辐射危害的地方大家肯定会尽量不去或者远离,例如看到“三叶草”电离辐射标志的地方( X- 光机、 X- 光探伤机、医院放射科等),一般人都知道敬而远之。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放射性污染物如影随形地沾到你身上或进入你的体内。对策就是带口罩(有三防的面具效果最好,但不美观,戴上了太夸张太吓人;普通的口服液能对付一阵子),避免吸入气溶胶状态的放射性污染物,并用肥皂水洗手、洗脸和洗澡,洗去体表的放射性尘埃。外衣也要注意勤清洗、更换。 另外,国家应该组织力量对食品的放射性进行监测,避免有放射性沾染的食品用品流入市场。 因为核辐射按照距离的二次方反比规律减弱的(点源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尽量原理辐射源的办法减轻辐射伤害。“距离防护”通俗点儿说,就是“惹不起,咱躲得起!”这就是为啥这几天新闻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在突然出现明显大剂量泄露时会临时撤离事故反应堆的原因,躲远一点儿,受到辐照的剂量就小点儿,安全些。但如果放射性污染物和您“零距离接触”沾到皮肤上了,甚至“负距离接触”进入体内了,那距离防护的作用就不存在了,就大大不妙了。所以再次重申:戴口罩、多穿衣服、勤洗澡 …… 其实核泄漏后飘散到大气和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也会因为扩散而不断减弱,如果按照点源、球对称的近似计算,也和距离平方成反比(不妨类比一下电磁学的高斯定理)。当然因为扩散的速率很慢,远远低于风速,所以放射性云团受风力风向的影响会更大。稍微幸运点儿的是,这次日本福岛附近主要刮西风,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吹响太平洋方向,周边国家基本未受影响。 因为电离辐射(各种射线)容易被屏蔽物,特别是含有重元素(常用的如铅制品、含钡的重晶石水泥等)的物质吸收,所以可以采取屏蔽防护措施。也就是说,躲到屏蔽物的后面更安全,所以进行射线仪器或者放射源操作的人员要戴铅帽子(防护头)、铅眼镜(防护眼镜)、围铅围脖(防护甲状腺)、扎铅围裙(防护内脏和性腺等)等,修建相关的设施需要使用含钡的重晶石水泥。如果放射性不是太强(例如少量放射性尘埃),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也能起到明显的屏蔽效果,简单说躲在家里就挺安全了。当然,如果家里装修时用的建材(大理石、瓷砖、水泥啥的)本身辐射就很强,慎重起见,还是换个地方躲躲吧。 再啰唆一句,请大家注意收听收看新闻,多关注定量的数据,包括人体允许的安全剂量和报出的监测辐射剂量数据,理性应对,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加碘咸盐啥的,吃多了对身体有害,买多了囤积时间长了会结块,要用的时候还得费力碾压,就别去抢购了。 最后,顺便说一下,“浙大核专家”【 2 】的说法并非完全不靠谱,“高领衣服和围脖”至少减少放射性尘埃从领口到达躯干部位皮肤的几率,减轻洗澡的负担。 *************************************************** 参考: 【1】 黄庆: 中国式恐慌比较 ‘ 盐 ’ 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17do=blogid=423271 【2】 郑波尽: 天下无敌的 “ 浙大核专家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229do=blogid=423098 【3】 吕喆: 关于日本 3.11 大地震的若干看法 h 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22393
个人分类: 科普|6853 次阅读|27 个评论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也有爆炸,释放放射性使各国关注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3-15 14:07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也有爆炸,释放放射性使各国关注 这张日本共同社 3 月 13 日发布的资料照片是 2008 年 10 月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外景,从左至右依次为 4 号、 3 号、 2 号和 1 号机组。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5日说: 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当天上午发出爆炸音,可能是核反应堆中的控制压力池出现损坏。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当天召开记者会宣布: 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的核燃料棒露出水面约2.7米,露出长度差不多是核燃料棒的一半。 发出爆炸音后不久,福岛第一核电站四周监测到965.5微希弗的辐射,之后下降到882微希弗。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说,上述辐射的数值不会立即对人体产生影响。 当天上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正门附近监测到每小时8217微西弗的辐射,这一辐射数值相当于普通人1年从自然界遭受辐射的8倍多。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也在记者会上说: 覆盖核反应堆的设备一部分出现了损坏,核反应堆容器有无法完全密封辐射的可能性,核电站四周的辐射数值没有明显上升,不会立即对附近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 据英国广播公司 14 日报道,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危机引发了有关核能安全的广泛关注,德、意、韩等国纷纷表示将重审各自的核电站计划。 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就延长该国老旧的核电站再做考虑。 瑞士决定,在彻底的安全审查之前,停建新的核电站。 意大利的反核示威者则加紧对政府施加压力,意大利政府将于本周开会讨论未来核电站的选址。 印度表示,将检查其核电站,以确保经得起地震和海啸的考验。 韩国也表示,将审视自身的核计划。韩国原计划建造 14 座新核反应堆。 但是美国白宫表示,奥巴马总统仍然致力于保留把核能作为美国能源来源多样化的一部分。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就此表示,核能仍然是奥巴马整体能源计划的一部分。 我国环境保护部 ( 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 14 日晚就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释放情况回答记者提问说:自 3 月 12 日 起 ,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公布。目前我国各地辐射环境监测均未发现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正常状态。
个人分类: 其它|1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核电站事故记录 1957 - 2011年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15 07:41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 放射性 ,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 原子核 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 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 电离 或 激发 ,故称为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 质子 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 光子 、 中子 等不带电粒子。 核电站事故一览 1957 年9 月29 日: 前苏联 乌拉尔山中的秘密核工厂“车里雅宾斯克65 号”一个装有核废料的仓库发生大爆炸,迫使苏联当局紧急撤走当地11000 名居民。   1957 年10月7日: 英国 东北岸的温德斯 凯尔 一个核反应堆发生火灾,这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英国全境,至少有 39 人患 癌症 死亡。   1961年1月3日:美国 爱荷华州 一座实验室里的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名工人。   1967年夏天:前 苏联 “车里雅宾斯克 65 号”用于储存核废料的“卡拉察湖”干枯,结果风将许多放射性微粒子吹往各地,当局不得不撤走了9000 名居民。   1971年11月9日:美国 明尼苏达州 “北方州电力公司”的一座核反应堆的废水储存设施发生超库存事件,结果导致5000 加仑放射性废水流入 密西西比河 ,其中一些水甚至流入 圣保罗 的城市饮水系统。   1979 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反应堆因为机械故障和人为的失误而使冷却水和放射性颗粒外逸,但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1979 年8月7日:美国 田纳西州 浓缩铀外泄,结果导致1000 人受伤。   1986 年1月6 日:美国俄克拉荷马一座核电站因错误加热发生爆炸,结果造成一名工人死亡,100 人住院。   1986 年4月26 日:前苏联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发生大爆炸,其放射性云团直抵 西欧 ,造成约八千人死于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   2011年3月13日: 福岛县政府13日发布消息称,新确认有19名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撤离的人员遭到核辐射,已确认遭核辐射的人数由此上升至22人。 参考资料 1 如何防护核辐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13/12/3838914_100696011.shtml 2 核辐射 http://www.raydetect.com/article/100110004218.html 3 日本核电站面临新爆炸风险 22人确认遭辐射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3/14/006124542.shtml nslog.set("ext-reference",1); 扩展阅读: 1 http://read.xwdl.com/xdds/15513/642621.html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1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烟草中的放射性物质
热度 1 kurihara 2011-3-2 21:28
今年一月刊出的 SCIENTIFIC AMERICAN 杂志中有一篇斯坦福大学大学院科学史专业 Brianna Rego 写的题为「 Radioactive Smoke 」文章( SCIENTIFIC AMERICAN ,January. 2011 ),其实在几年前也曾有过类似的报道。由于烟草植物具有从土壤和肥料中吸取并富集同位素钋 210 ( polonium 210 : 210 Po )的生长特性,因此香烟中含有这种放射性物质。 曾 有人 推测,全球每年约有 6 兆支香烟被消费掉,换句话说这种危害生命的放射性物质实际每天都在蔓延和污染着我们生活的环境,这 6 兆支香烟携带着放射性同位素 210 Po 被一只々送进人们的肺脏中,随着气管吸入机体的 210 Po 会 蓄积在肺脏组织中,成为诱发癌症的原因。香烟中的 210 Po 被认为是致癌物质,每年有数千美国人死于这个原因。当然,放射性物质 210 Po 与其他的致癌物质不同,因为人们完全有能力避免该物质的危害。 其实,香烟制造业早在 50 年前已经知道烟草植物具有富集放射性物质 210 Po 的事实。最近,人们在调查香烟制造业内部文件中惊奇的发现,一些企业曾经探讨和研制过如何减少香烟中 210 Po 含量的生产工艺流程。但后来由于烟草制造业在巨大的消费市场和经济效益的利益面前,未能下决心实现去除 210 Po 香烟的制备工艺,当然也没有能够形成除 210 Po 香烟的理想商品。 香烟制造商们从发现烟草中存在放射性物质 210 Po 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了,由于这个发现作为秘密被掩盖下来,使得人们在当今仍然吸着与半个世纪前同样量的 210 Po 香烟,每天承受着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 210 Po 香烟这一事实的暴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在 2009 年 6 月 , 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家族吸烟预防和香烟限制法」( Family Smoking Prevention and Tobacco Control Act )。根据这个法律 , 香烟也随即被列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的管理内容,今后 FDA将可能 开始建立标准限制和监测香烟中特定的成分及含量。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去除烟草中放射性物质 210 Po 也会成为香烟制造业的生产责任和社会义务。
个人分类: 养生小记|71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影响大脑的确切证据
热度 10 DNAgene 2011-3-1 09:32
社会上有一种恐慌情绪:害怕一切辐射。一些商家便“为民着想”,为孕妇等特殊人群推出了防辐射服装,为电脑屏幕配置防辐射罩。 作为一个学生物的,我一直坚信,只有能引起人体内各种分子发生化学变化的辐射才有害。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有害,因为它的高能射线能够损伤DNA等生物大分子、与水等小分子反应形成自由基,后者进一步损伤生物大分子,引发细胞癌变等危害。日常生活可能接触到的放射性物种主要是各种未经检测的天然石材、医院、实验室的未严格处理的一些垃圾等。 因为手机、电脑等的辐射能量很低,所以我一直不相信电子辐射会对人体有害。我不相信那句话“Nothing is impossible”,只有没知识的人才会说Nothing is impossible。有知识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判断出一些impossible。 但这一次,我们的判断可能错了。最近一期《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上一个研究显示,手机天线附近的大脑部位受到手机辐射影响,会多消耗一些能量“brain regions near a phone's antenna use 7 percent more energy than normal”(1)。看来手机等电子辐射确实可以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但现在就说这种影响是一种危害为时尚早。多消耗一些能量意味着这一区域的神经细胞超常活跃。手机辐射刺激了神经细胞,使大脑活跃。仔细想想,我们周围使大脑活跃的行为、药物、保健食品很多很多,用关键词“活跃”和“大脑”一搜,太多了。同样是对活跃大脑,电子辐射人们怕,喝茶等惯例人们享受、陶醉其中。 鉴于这个最新的研究结果,我们确实应该认真对待电子辐射的生理学效应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再想当然地认为,那些活跃大脑的行为(如喝茶)、药物、保健食品对人体有好处。如果你怕电子辐射,也要小心其他大脑“兴奋剂”。 1. Cell phones affect the brain http://blog.the-scientist.com/2011/02/28/news-in-a-nutshell-35/
7096 次阅读|25 个评论
把吸烟者挡在研究生行列之外
热度 8 longfo 2011-2-8 17:28
禁止招收吸烟研究生的倡议 烟草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是导致多种种疾病的罪魁祸首。烟草内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放射性物质以及砷、汞、锡、镍等重金属元素。吸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远远超过了吸毒、艾滋病和其他疾病。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中四分之三死于烟草危害。 被动吸烟也是人类的杀手,美国的调查表明, 1995 年到 1999 年,美国 每年 死于二手烟危害的大约 3.5 万人,而且女性致肺癌的人数目前已经超过其它癌症死亡人数的总和,这多拜二手烟所赐。吸烟是肺癌的元凶,肺癌已经成为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然而烟草危害还不仅限于肺癌,烟草广泛参与了多种癌症,是癌症发病的最主要促进因素。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二手烟危害,无异于持枪杀人,将很多爱好健康的健康人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其行为之卑劣,其用心之狠毒,其影响之恶劣,为国人叹为观止,在封建王朝当有诛九族,灭全家之罪过。 大学是人才聚集之地,是国家未来发展之希望,是我国走向繁荣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著名学府更是承担着国之重任。大学禁烟,校园禁烟,当是禁烟之重任。不然国之良将将死于校园,国之栋梁将夭折于卑鄙行径之下,国将不国,家破人亡。 现在教室里、厕所里、宿舍里、实验室内、校园里、办公室里、操场上、图书馆里,到处可见烟蒂和吸烟者无耻的身影,残害着国家幼小的花朵。在这个世界上,校园禁烟如此失败,中国当属一怪。 昔落寞清朝尚可见林则徐烧鸦片,今我泱泱中华却还在校园内残害国家的未来。于我心痛之,彻心彻肺。我辈怎不见花之凋零,却可容忍那违法吸烟之辈。 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素质最高之一族,把持着国家科学发展和政策方向,是国家的火车头和发动机。研究生是国之栋梁之栋梁,担负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健康维系在这一群人手里。决不能让那些冷面杀手混入这个行列,有则诛之。故而,我向广大的研究生导师提出如下倡议: 1、 不当众吸烟,不在公共场合吸烟; 2、 不敬烟,不强迫别人吸烟; 3、 相同条件下,不录取吸烟者作为自己的硕士、博士; 4、 面试时把是否吸烟作为面试题目,并作为考核标准之一; 5、 不推荐吸烟考生攻读硕士、博士; 6、 发现学生吸烟,当进行劝阻,如在公共场合吸烟,当给予警告做出相应处理; 7、 鼓励实验室、课题组内无烟化; 8、 积极配合宿管人员处理宿舍吸烟的学生; 9、 吸烟的导师带头禁烟,少吸烟; 10、 逐步实现课题组无吸烟硕士、博士,把吸烟者挡在高等人才之外。 我们的学术环境在逐步恶化,吸烟是一个推动器,多少人因为吸烟被迷惑了心智,多少人因为二手烟而患病死亡,我们学术队伍,应该逐步实现无烟化,尤其要把吸烟阻挡在高等教育之外。积极排除吸烟者,是对健康人的负责。我们不歧视吸烟者,但是我们更尊重健康人的健康。希望各高校的导师们在下面签字,保证不吸烟,少吸烟,不招收吸烟者进入科研队伍。谢谢各位老师。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面试又要开始了,希望各位老师响应倡议,为了我国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把吸烟者挡在研究生行列之外。
3027 次阅读|42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1月20日博主日记
xupeiyang 2011-1-20 07:50
接到杜建来信: Nature杂志在2010年年末预测2011年的科研热点,医学领域唯一的一个热点就是丙型肝炎的治疗。我们随即就开展了类似的研究,用情报学的方法加上我们的医学背景分析了丙肝的研究热点和主流研究领域等情况,期间也涉及了对文献聚类的解读,我们觉得很有意义,见附件。 丙肝数据分析-详细版.pdf 1259年,英格兰 议会 首次举行会议 1896年,物理学家 贝克勒尔 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1941年,中国共产党重建 新四军 军部 1955年,我国与 阿富汗 建交 1993年,美国第42任总统 克林顿 就职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制造了大亚湾核泄漏的谣言?
caojun 2010-6-22 05:28
6月15日,香港媒体出现大亚湾核泄漏的消息,这是第一波。很快,大陆的网络开始跟进,基本上是照抄和引用,说有核泄漏,这是第二波。大亚湾核电站24小时后发表澄清,说没有核泄漏,更多的大陆网络媒体开始引用核电站的话,说没有核泄漏,这是第三波。48小时后,国家核安全局发表澄清公告,事情告一段落。 在第一波中,大亚湾核电站的香港股东中华电力有一个书面声明,指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冷凝水发现放射性碘核素和放射性气体均有轻微上升,在过去两星期,这些放射性水平保持稳定,没有特别变化。声明又指,这些放射性核素会被完全隔离,因此不会对公众有任何影响。这个声明与后来核电站与核安局的澄清是一致的,但是公众大概理解不了,还是漏了嘛!第二波中,也有一个BBS贴子,说问了他的同学,核安局常驻核电站的官员,回答说没问题。但总的来说,一是网络媒体转载时不负责任,很少有人求证消息的真实性,把责任推给出处。二是核电站与核安局反应不够快,结果谣言满天飞。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包括核能在内的清洁能源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但是我们对核能的科普还远远不够,出于对核事故与放射性污染的恐惧,有许多不了解核能的人,谈核色变,反对建核电站。散播核泄漏的谣言,显然会对发展核能起到阻碍作用。实际上,现代的反应堆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不仅是清洁能源,其安全性实质上好于占我国发电份额80%的火电。那么此次事件的实质是什么,谣言又是怎么出来的呢? 大亚湾核电站是压水反应堆,堆芯由157个燃料组件构成,每个燃料组件有264根燃料棒,每根棒有271个燃料元件。燃料元件用二氧化铀烧结成1厘米大小的陶瓷状圆柱体,装入0.57mm厚的锆合金管内密封,构成一根燃料棒。每个反应堆有4万多根燃料棒,1千1百多万个燃料元件。反应堆运行时,堆芯产生的能量由流经燃料棒外壳的冷凝水带走,并在蒸汽发生器处将热能交换给二回路的给水,产生蒸汽,推动发电机组。冷凝水同时起到慢化中子,维持反应堆运行的作用。冷凝水的运行范围包括堆芯、蒸汽发生器、以及连接它们的管道等,称为一回路,完全位于混凝土安全壳内。这个安全壳就是我们从外面看见的圆柱形厂房,称为核岛。冷凝水是有放射性的。裂变产物中有一部分是放射性气体,在高温高压下会渗透过锆合金管,进入冷凝水中。同时中子活化也会带来放射性。在高温高压下,一回路的冷凝水在正常情况下也会有微小的渗漏。这些渗漏出来的水会被收集起来,由专门的处理系统通过除盐或蒸馏的方法去除放射性。因此,放射性物质有三重屏蔽,一是烧结的燃料元件和燃料棒外壳,屏蔽掉绝大部分放射性;二是一回路的压力边界,只要管路不破裂,放射性会控制在非常轻微的范围内;三是混凝土安全壳,将几乎全部的放射性屏蔽在场内。在高温高压下,燃料棒外壳有可能破裂。如果破裂,由于燃料元件烧结成陶瓷状,98%以上的放射性物质仍会被留在燃料元件内,但会有一部分放射性产物进入冷凝水,增加它的放射性。只要在允许值之内,则核电站的专门处理系统可以正常处理。一般压水堆的设计最多允许1%的燃料棒破裂。 如前所述,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发现冷凝水放射性轻微上升,但仍低于允许值的十分之一,后来分析可能有一根燃料棒的外壳有裂纹。由于冷凝水是密封的,与核泄漏是完全两回事,分类上属于带有微小偏差的正常运行,国际上出现同类情况也很常见。根据忧思科学家联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几年间出现燃料棒破裂而保持正常运行的有:1)佛蒙特州的Yankee电厂;2)北卡罗那州的Brunswick电厂;3)弗吉利亚州的Surry电厂;4)威斯康星的Point Beach电厂;5)密歇根州的Palisades电厂等等。其中Point Beach电厂的燃料棒破裂,以至于内部的燃料元件都可以看得见,但其冷凝水的放射性水平约为允许值的十分之一。 核电安全事故分为7级,4567级为事故,123级称为事件,都需要上报国际原子能机构。其中3级为有少量放射性外泄,工作人员受到辐射,对健康产生影响。低于以上分级的称为0级,叫偏离,安全上无重要意义,不需要上报。此次大亚湾燃料棒破裂连0级都够不上,而核泄漏至少是3级以上。是谁捏造了 大亚湾核泄露事故?最早的报道来自自由亚洲电台。6月14日,该台记者李莉报道: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发生历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本台获得独家消息指,核电厂一个机组在上月23日运行出现异常,检测发现辐射泄漏超出厂区范围,至今仍未受到控制,严重威胁附件居民性命安全。当局因为担心引起恐慌及打击当地房地产,一直封锁消息,亦未有依据协议向香港方面汇报出事机组已运转10多年,,事实上电站已有老化迹象两年前开始转用大陆制军用燃料棒,曾被各方质疑其安全性。确实是独家,因为就是它捏造出来的,而且还称老化、大陆制军用燃料棒,企图引起长期的负面效果。 所谓自由亚洲电台,其总部位于华盛顿,原隶属于CIA,后自称是私营的非盈利组织,实际上拿着美国国会的拨款。冷战结束后,CIA认为自由欧洲电台功不可没,将其原班人员并入自由亚洲电台,将造谣污蔑的能力发扬光大,无论是新疆还是西藏,都可以看到它煽风点火的影子。如果是它的原版消息,估计国内稍有头脑的人也不会这么转载。这次利用一部分香港人的反核心理,通过香港媒体的转载,这起捏造的谣言居然在国内广为传播。 中国目前80%的电来自火电,15%来自水电。火电除了广为人知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外,实际上在其它方面造成的破坏也相当高。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一个900MW的火电厂(相当于大亚湾核电站一个反应堆),每年消耗200万吨煤,要付出4个矿工的性命,还不包括远远高于这一数字的矿工的职业病伤亡和火电厂环境污染造成的死亡。更不为人知的是,火电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居然也大于核电厂。放射性实际上无处不在,例如一个人体内自身的放射性就有5000Bq左右。只要放射性水平在适当的范围内,对人并没有危害。在煤矿中也往往有较高的放射性,这些放射性会随煤燃烧释放到空气中。一个900MW的火电厂一年平均释放出60亿Bq的放射性。水电也是清洁能源,但是也有移民、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坏处。比较而言,核电还是比较好的选择,除非我们打算不用电,回到农业社会。现在也出现了不少反核人士,尤其反对在自已家附近修建核电站。这些反核人士,如果不是缺乏科学素养的话,就是自私自利。矿工在遥远的地方,但核电不能修在我家旁。
个人分类: 物理八卦|4651 次阅读|3 个评论
食品放射性检验/检测/测量
pochahu 2009-3-27 15:58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承接进出口食品的放射性检验,为相关单位出示监测报告单,供海关等进出口智能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电话:0592-2195199 传真:0592-2195262 地址:厦门市大学路184号 邮编:36100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