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变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从人感染病例中发现H7N9病毒变异株
杨学祥 2017-2-20 16:45
中国:从人感染病例中发现H7N9病毒变异株 发表人:kickingbird 发表时间:2017年2月19日10点49分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1月,广东省疾控中心对两例人感染H7N9病例分离到的病毒分别进行了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在该两株病毒的血凝素链接肽位置发生了基因插入性突变,检测结果已经中国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复核确认。 中国中心组织专家研判,并与农业部门相关专家沟通后认为,H7N9病毒在血凝素链接肽位置发生的基因插入性突变,提示该病毒突变为对禽高致病性的病毒;二是根据病毒序列分析结果,尚未出现该变异病毒发生对人感染力、毒力和人际传播能力增强的突变。 两例病例发病前均有禽暴露史,并在其暴露禽群中先后发生禽只病死现象。目前一例病例已经治愈,另一例仍在救治之中。两病例的全部105名密切接触者经过两周医学观察,均未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 H7N9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容易发生基因重配和突变。有些突变可能导致病毒对人的感染力、毒力以及人际传播能力的增强,因此病毒变异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广泛关注。 据了解,农业部门的实验室也从广东的4份禽标本中发现类似变异的病毒。中国卫生计生系统将和农业部门一道,共同对该变异病毒的来源、影响范围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继续加强对H7N9病毒的监测,及时发现其任何可能的变异。 此结果已向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通报。 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cdc.cn/yw_9324/201702/t20170219_138185.html http://www.flu.org.cn/scn/news_detail?action=qluid=MzM2NApd=MTIzNDU2newsId=19076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国概念的混淆
热度 2 lin602 2015-9-12 13:40
爱国的概念其实是非常清楚的,但现在一些‘聪明人’进行了‘变异’。 国家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一个固定的区域,及这区域上的普通居民。爱国,就是爱这个区域及这个区域上的普通民众。 而现在一些人非常聪明,将政府腐败与体制与爱国‘捆绑’到了一起。 中国存在腐败,与发达国家比起来不富裕,还有一些文化及文明上的缺陷,成了混淆祖国与爱国概念的依据。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中国自秦始皇时代就是这块地,就是炎皇之孙,而管理者朝代都是更迭的。难道这这些人真分不清? 其实只要对祖国有爱心,关心祖国,指出真正的不合理甚至腐败,情感上是希望祖国强盛,人民幸福,为消除腐败而努力,为中国的强盛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对祖国有贡献与付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
147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美国科学家称埃博拉大爆发或因病毒已变异
qujiangwen 2014-10-20 13:50
核心提示|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但埃博拉疫情仍在西非三国无情肆虐。究其原因,一位在疫区工作的美国科学家10月18日宣称,部分在于病毒发生变异、传染性更强。 10月18日,在美国达拉斯的一个车站,一名身着隔离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喷洒消毒药水。当日,一名女性在达拉斯的一个车站病倒,病情症状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新华社发 埃博拉病毒发生变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因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数已超过4500人,累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可能超过9000例。其中,西非三国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受影响最为严重,当地众多社区成为废墟、数千孩童沦为孤儿、百万民众食不果腹。 更加令人恐惧的是,埃博拉病毒已经越过大洋,从非洲扩散至欧洲和美国。 18日,美国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国立研究院科学家彼得·贾哈灵表示,今年出现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爆发,可能是因为这种致命性病毒变得比之前更容易传染。 贾哈灵进一步解释称,他的医疗团队现在疫区中心——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工作,他们发现埃博拉病人的病毒载量远高于之前的病例。“我们测试发现埃博拉病人的病毒载量上升得很快、很高,远高于过往病例,这或许意味着病毒燃烧得更快、更猛烈。”贾哈灵忧心忡忡地说,“如果这是真的,将会很难办。” 目前,美国已出现两例本土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这令民众担忧该种致命性病毒进一步扩散的情绪骤然升温,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过激事例。17日早晨,一名近期去过西非的女子在五角大楼停车场出现呕吐症状。出于预防埃博拉病毒的考虑,当局暂时关闭大楼入口并封锁停车场。数小时后经详细调查确认,被证实是虚惊一场。 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发表讲话,强调美国没有出现埃博拉“大爆发”或者“大流行”。 英国考虑派兵三千 英国《每日邮报》19日披露,英军驻阿富汗北约部队副司令、英军最高指挥官尼克·卡特将军正在考虑使用一项“激进方案”来击败埃博拉病毒。卡特可能将在本周向内阁部长们提出建议,向塞拉利昂派出3000名士兵、在当地施行军事封锁、限制民众活动,从而减弱埃博拉病毒的传染和散播。 英国国防部人士透露,卡特还打算将英军士兵派往塞拉利昂的内陆城镇,“从军事角度来看,埃博拉像是一场生物武器袭击。对于此类袭击,需要严格控制限定区域内的人类活动。因此在卡特将军看来,或许从现在开始直至2015年年底,到那时埃博拉疫苗可能会问世,出入塞拉利昂都应受限”。综合中国日报、新华社 http://news.jwb.com.cn/art/2014/10/20/art_250_4947130.html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1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则科技新闻的变异
热度 2 outcrop 2013-8-14 11:23
觉得比较典型,就专门记录下;源于科学网沈海军老师的苍蝇飞机。 一方面,科技新闻值得宣传,科学网这次忽略了,大众媒体倒是热衷;另一方面,科技新闻的记者,不能为了抓眼球夸张宣传甚至想当然。 新闻源 新闻相关的原始博文,在沈老师的博客: 《同济大学师生放飞苍蝇飞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713748.html 我的网站也有介绍,文本源于沈老师发来的文字,很详细: 《同济大学成功放飞苍蝇动力微型飞机》 http://www.jdgcs.org/news/innovation/2013/0807/tongji-fly-uav.html 我认为沈老师的这种微型飞机是很有意义的系列作品,高性能微型飞行器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但没有加精,推荐也不多。 夸张的变异 很快,沈老师发现有网站为了博取眼球,对新闻进行了夸张。沈老师发现并辟谣了: 《我居然研发出推重比为美国F22两倍的微型飞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714769.html 不过这个只是断章取义的夸张,并没有太大的歪曲。接下来就更诡异。 想当然的歪曲 也许是看了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714769.html 中五楼留言沈老师对我的回复,这次对沈老师的苍蝇飞机做了想当然的歪曲。沈老师不得不又辟谣了: 《媒体记者朋友,别酱紫好不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715631.html 电极控制动物飞行,虽然有先例: http://www.chinamachinist.net/html/news/jishu/20070228/157.html 但这次沈老师的苍蝇飞机,目前还是明确的没有这类遥控能力的。 科技新闻的报道,本该是科普前沿的科研动态、宣传作者的作品等;实事求是也许是报道的底线。一旦为了博取眼球而夸大甚至歪曲科研本身的话,可能给公众甚至决策层带来很大的误导。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82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美国媒体称H7N9病毒正在适应人类
热度 1 杨学祥 2013-4-16 15:31
美国媒体称H7N9病毒正在适应人类 2013年04月16日13:40 山东商报 我有话说(12人参与) 4月15日,地坛医院内监控画面显示的北京首例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在普通病房内吃饭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15日3时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北京市监测发现一名4岁竹姓男童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北京市临床专家组综合判定该男童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携带者,目前该男童无临床症状,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紧密医学观察。这是我国首次在无临床症状人群中发现病毒携带者。   北京市卫生局介绍,4月14日20时30分,北京市卫生局接到北京市疾控中心报告,在对北京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父亲贩卖家禽相关人群的主动筛查监测中,发现这名竹姓男童的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北京市临床专家组综合判定该男童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携带者。出于对该儿童健康的关心,卫生部门将其送往北京地坛医院进行紧密医学观察。该竹姓男童父母从事禽鱼贩卖工作,其街对面邻居购买过北京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家所贩卖的鸡。   专家分析,此次主动筛查监测结果对判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和易感人群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关新闻   病情恢复顺利 转入普通病房 北京H7N9患儿不久将出院   商报北京消息 北京市卫生局15日称,北京首例H7N9禽流感患者姚某已从北京地坛医院 ICU 转到普通感染科病房。该患者病情恢复很顺利,医院对该患者进行了两次病毒检测发现均已转为阴性。“我们预计不久的将来,这名患者将可痊愈出院。”“想爸爸妈妈!他们在哪?”15日上午,北京地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门口,北京首例H7N9小患者圆圆在两名护士的带领下走出ICU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地坛医院发言人当天上午介绍,圆圆有望本周二或本周三出院。   小患者手里拿着自己画的喜羊羊的图画和一个毛绒玩具,身后的护士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有蛋黄派、巧克力等零食。护士说这都是她们给小朋友准备的。   北京市卫生局通报数据显示,至2013年4月14日15时,患儿的父母作为两名密切接触者正在继续接受医学观察,目前无临床症状。   北大医院传染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孩子目前的核酸检测为阴性表明孩子本身的病毒已经消失,也就不具备传染性了。   他表示,在及时的治疗下,目前说明H7N9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而目前孩子没有了传染性,也就表明孩子的治疗情况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他认为,目前孩子没有了传染性,但是还要看孩子这两天的身体恢复情况,病毒的消除和身体的痊愈是两个概念。这还要看孩子的恢复,以及后期的护理。据《法制晚报》   动态江苏一危重患者 病情明显好转据新华社电 记者15日从江苏省卫生厅获悉,江苏一名79岁男性H7N9禽流感危重症患者陆某已于当日转入普通病房康复治疗。   4月5日该患者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情危重。经全力抢救,目前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两次H7N9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全国昨日新增 3例确诊病例   据新华社电 截至4月15日,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63例,死亡14例,当天,全国共报告3例确诊病例,其中,浙江省新增1例,江苏新确诊1例,安徽省新确诊1例。   此外,南京市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顾某,女,77岁,曾做过直肠癌手术并患有高血压,经省专家组多次会诊、全力抢救无效于14日晚死亡。   为做好疫情防控,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将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组”,对疫情开展为期一周的联合评估,分析和研判疫情和防控工作,为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建议。   广州卖鸽女商贩 不明原因猝死商报广州消息14日下午1时许,一名在广州白云区百兴三鸟批发市场从事十多年鸽子经营的中年女性档主,不明原因猝死家中。   据其家属称,此前该女档主身体状况良好,无流感症状,目前正在等候死因调查报告。而广州市疾控部门表示,截至当日下午5时,并没有收到有关禽流感的报告。 据《新快报》   H7N9病毒正在适应人类   日本研究称该病毒出现变异,易于感染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美国媒体称,对导致多名中国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所做的基因分析描绘出一种不断进化以适应人类细胞的病毒,这引发了人们对它可能会引发新的全球性流感疫情的担忧。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4月12日指出,这项合作研究是由以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的田代真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东京大学的河冈义裕领导的小组完成的,该研究刊登在《欧洲监控》周刊的最新一期上。   禽流感领域的著名专家河冈义裕说:“从人身上,而不是从禽类和环境中分离出来的病毒发生的蛋白质变异让病毒能够在人类细胞中高效生长,也让它们能在与人类上呼吸道吻合的温度下生长,这一温度低于我们在禽类身上发现的温度。”   报道称,这些从中国研究者存入某国际数据库的基因序列中获得的发现,提供了有关一种令人不安的新型禽流感的首批分子层面的线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月31日上报了首例人感染这种禽流感的病例。河冈义裕说,尽管预测它可能会引发大疫为时过早,但有明确迹象显示这种病毒正在适应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宿主。   报道指出,流感病毒要高效地复制和传播,靠的是附着和强占其宿主的活细胞的能力。尽管禽流感鲜少感染人类,但有时可以适应人类,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河冈义裕和他的同事在《欧洲监控》的报告中断言:“这些病毒拥有哺乳动物流感病毒的若干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多半有助于它们获得感染人类的能力。”   据悉,河冈义裕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兽医学院的教员,同时在东京大学任职。他解释说,研究中大部分病毒——不管是来自人类还是禽类——表面的蛋白质血凝素都表现出变异现象。河冈义裕说,这些变异让它们能轻易感染人类细胞。 http://news.sina.com.cn/c/2013-04-16/134026842689.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67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印尼出现高致命禽流感病毒 已毒死数十万只鸭子
qujiangwen 2012-12-13 11:00
本报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报道,印尼发现了前所未知的、毒性更强的新型禽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在最近几个星期来毒死了数十万只鸭子。印尼农业部首席兽医伊万托罗在呈给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信中说,他们发现了一种高度致命性的禽流感病毒,这种病毒是H5N1病毒的亚种,被编为种类2.3。   负责监察禽流感的传人动物疾病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奥卡斯提诺说,新病毒可能是越南或泰国传进印尼的。印尼卫生部通告各地方有关当局,监察地方上是否有大批家禽死亡的情况,以及邻近是否有人员死亡。   印尼目前是世界上人类死于禽流感情况最严重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自2003年以来,全球死于禽流感的人有359个,其中159个在印尼。(中新) http://gb.cri.cn/27824/2012/12/13/2625s3957090.htm 法国研究院表示禽流感病毒变异将带来灾难 http://v.ifeng.com/f/201102/0701b5d3-4d85-4810-8185-918b4cdd65f8.shtml 钟南山:甲流若和禽流感重组变异将是重大灾难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1/225624.shtm 持续关注H5N1禽流感变异,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 甲型H1N1流感发生以后,全球对流感的关注明显减弱,媒体几乎不报道关于禽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的相关情况,禽流感正在淡出普通民众的视线,这种关注的减少会导致民众对流感大流行这种公共卫生威胁毫无防备,但是目前专家对流感的认识远远不足,起源也搞不清楚,自然谈不上预测与预警。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简报表明,禽流感时刻在发生,时刻在威胁我们。我们需要持续关注H5N1禽流感变异,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提高民众认知程度!太阳黑子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重大影响,对未来的预测预警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得到专家的认可。然而得不到认可不代表这种观念不正确,需要继续验证,以实践和事实说话。甲型流感病毒时刻在进化,需要公众和专家持续关注其发生发展! 目前认为关于导致世界流感大流行的理论有 3 种 , 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导致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产生;二是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最后导致流感大流行;三是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通过抗原漂移或者抗原转换获得基因变化的能力,其中抗原转换是指流感病毒来源于病毒基因片段之间的重组,抗原变异大,形成新的亚型或新的毒株,可导致大流行,是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流感大流行的发生率( 7.65% )高于非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各一年的发生率( 2.14% ),而且 OR 值为 4.160 ,提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太阳黑子数与太阳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太阳黑子峰年前后,太阳活动到达高峰 , 耀斑出现的次数最多 , 耀斑辐射出的大量的紫外线、 强 X 射线,以及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 。当太阳处于活跃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的磁场就会变强,从而阻止来自太阳系外的 宇宙射线 ,使到达到地球的 宇宙射线 大大减少;但是当太阳处于低谷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磁场则会变弱,辐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 的密度就会达到最大 。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中引起大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是由于作为基因重组事件的结果从某种动物或者禽类获得了一段基因,自 1918 年以来的历次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基本都是由人、禽或者猪的基因经过重组而成 。基因重组机制也因此被认为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重要原因。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是基因重组的重要机制,实验室采用紫外线以及伽马射线等辐射分别使流感病毒实现了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 ,同时也初步证明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另外 , 有证据显示 , 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 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 , 并最终会影响到生态系统 。某些作为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鸟类的迁移方式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延迟抵达迁徙地 。这种延迟可能是出发的延迟或者是途中迁徙时间的延迟或者两种情况均有 , 途中的迁徙时间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 , 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給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某种甲型流感病毒很可能通过适应性突变获得与人类宿主细胞相结合的能力,在太阳黑子以及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化,通过与其他流感病毒的相互重组获得了有效的人际间传播能力,并最终引发流感大流行。 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激发流感大流行的理论,目前全球有可能正处于2012-2014年左右的的新流感大流行的酝酿期,这场新的大流行的病毒很可能是一种在致病率和致死率方面很强,会引发全球大灾难,并且有可能不亚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这种病毒可能是H2N2,或者是甲型H1N1基因重组后的变异体。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新流感病毒正在酝酿和孕育中,流感病毒从来没停止过进化,目前还不具备流感大流行的条件,预计未来1-2年左右我们将会面临新流感大流行。另外,历史上的1729-1733年流感大流行,许多专家评论说实际上为两次大流行,也就是1729年和1732年两次大流行,分别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和谷值年附近,经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出现另一场大流行是很可能的,但是缺乏病原学证据,加上目前确实处于大流行的间期,新的流感大流行随时会卷土重来。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科学统计和推理, 笔者推测2013年太阳黑子年峰值年前后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甚至多种 新发传染病 ,新的流感大流行出现可能性更大,需要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工作。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29903-483438.html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1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越南新型高致命性禽流感病毒蔓延,须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12-9-10 15:01
越南新型高致命性禽流感病毒蔓延 已致2人死亡 2012年09月09日 19:14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9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日,越南出现一种新型高致命性禽流感病毒,正在全国快速蔓延。 新型病毒7月份出现在越南,8月就已经蔓延到越南北部和中部。越南农业部官员称,这种新型禽流感很可能是去年爆发的H5N1病毒的变种。 目前,在越南,被扑杀的被感染家禽多达18万只。越南中央兽医诊断中心也即将对现有的疫苗进行检验。 新华社驻越南记者李丹:据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的官员说,这种新型的H5N1病毒与2011年在越南爆发的禽流感病毒属于同一分支下的不同种类,今年的新型病毒比2011年的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更大,致死率更高。截至9月8日,这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已经袭击了越南的7个省份和城市,其中海防市和青化省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有21天没有新的疫情发生。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病毒在越南北部和中部的传播将达到顶峰,形势将更加严峻。而截止到目前,越南已经有4人感染H5N1病毒,其中有两人死亡。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9/09/17469501_0.shtml 持续关注H5N1禽流感变异,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 ! 法国研究院表示禽流感病毒变异将带来灾难 http://v.ifeng.com/f/201102/0701b5d3-4d85-4810-8185-918b4cdd65f8.shtml 钟南山:甲流若和禽流感重组变异将是重大灾难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1/225624.shtm 最近“科学”杂志刊载了由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领导的一项研究。河冈义裕和荷兰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科学家罗恩·富希耶的团队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H5N1型禽流感病毒与2009年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的H1N1型病毒进行混合,发现在交换一些遗传物质引发基因变异后,所获得的混合病毒能够感染雪貂,还能够通过空气在雪貂之间传播。雪貂是非常接近人的模型动物,也是研究流感的常用实验动物,它们受流感病毒影响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因此最终获得的病毒也可能具备人际传播能力。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2_06/22/15499620_0.shtml 禽流感存在5种变异体 可能成为全球蔓延瘟疫 http://tech.qq.com/a/20120623/000043.htm 禽流感病毒变异可能在人与人间传播 http://www.antpedia.org.cn/qinliuganbingdubianyikenengzairenyurenjianchuanbo-9320-news 甲型H1N1流感发生以后,全球对流感的关注明显减弱,媒体几乎不报道关于禽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的相关情况,禽流感正在淡出普通民众的视线,这种关注的减少会导致民众对流感大流行这种公共卫生威胁毫无防备,但是目前专家对流感的认识远远不足,起源也搞不清楚,自然谈不上预测与预警。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简报表明,禽流感时刻在发生,时刻在威胁我们。我们需要持续关注H5N1禽流感变异,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提高民众认知程度!太阳黑子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重大影响,对未来的预测预警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得到专家的认可。然而得不到认可不代表这种观念不正确,需要继续验证,以实践和事实说话。甲型流感病毒时刻在进化,需要公众和专家持续关注其发生发展!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频率很高,且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可引起HA和/或NA的次要抗原变化,而抗原转变可引起HA和/或NA的主要抗原变化。 抗原漂移:抗原性漂移是由编码HA和/或NA蛋白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是在免疫群体中筛选变异体的反应,它可引起致病性更强病毒的出现 。 抗原转变:抗原性转变是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禽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片段特性允许发生片段重组,从而引起突变。它有可能产生256种遗传学上不同的毒力各异的子代病毒。 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激发流感大流行的理论,目前全球有可能正处于2012-2014年左右的的新流感大流行的酝酿期,这场新的大流行的病毒很可能是一种在致病率和致死率方面很强,会引发全球大灾难,并且有可能不亚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这 种病毒可能是H2N2,或者是甲型H1N1基因重组后的变异体。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新流感病毒正在酝酿和孕育中,流感病毒从来没停止过进化,目前还不具备流感大流行的条件,预计未来1-2年左右我们将会面临新流感大流行。另外,历史上的1729-1733年流感大流行,许多专家评论说实际上为两次大流行,也就是1729年和1732年两次大流行,分别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和谷值年附近,经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出现另一场大流行是很可能的,但是缺乏病原学证据,加上目前确实处于大流行的间期,新的流感大流行随时会卷土重来。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科学统计和推理, 笔者推测2013年太阳黑子年峰值年前后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甚至多种 新发传染病 ,新的流感大流行出现可能性更大,需要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工作。 2013年前后流感大流行风险加大 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 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极易演变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国际关注疾病。自 1933 年首次分离出流感病毒以来,流感病毒不断引起各种规模的流行。全球范围内大流行一般每隔 10 ~ 50 年就会发生 1 次,但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原因和预测预警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最新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包括太阳黑子活动在内的宇宙空间环境变化有关,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与世界流感大流行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20 世纪发生的几次流感大流行 (1946-1947,1957,1968) 基本都间隔在 11 年左右 , 这与太阳黑子平均 11 年的活动周期基本吻合 , 提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可能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曲江文等 采用 Logistic 回归 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以及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和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 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比值比 OR 分别为 4.16 和 5.60 ,并从 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基因变异、动物迁徙以及气候变化等角度科学的分析了为什么太阳黑子活动可以影响流感大流行和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为阐明流感大流行和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虞震东等发现新星爆发和宇宙线大的地面增强事件与流感流行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这种流感大流行都是由宇宙线环境大的增强引起的,从而提出了科学预警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即立即加强对宇宙线环境的监测 。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气候异常同全球大范围的流感暴发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过去四次流感的全球性爆发大流行都发生在拉尼娜现象之后,他们分析了 20 世纪 4 次流感大流行出现前一年赤道太平洋地区秋冬两季的海洋温度记录后发现,这些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水表面温度均低于正常年份。研究人员认为拉尼娜现象可以改变人类流感病毒的主要宿主—候鸟的迁徙模式,影响它们在迁徙途中的健康和种群混合,进而影响到彼此间的基因交换,导致某些更危险的流感新毒株出现。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候鸟与猪等家畜接触, 2009 年流感大流行一大原因即为禽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交换,形成更危险的毒株 。杨冬红、杨学祥等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发现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一般有六大气候特征,即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流感大流行都满足这六大条件 。在病毒学研究方面,目前认为流行大流行出现有三个原因: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导致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产生;二是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最后导致流感大流行;三是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 。曾光认为发生全球流感大流行要有四个前提条件 : 第一、病毒变异产生了新的亚型或者流行过的病毒亚型对人类的威胁重新出现;第二、人类普遍易感;第三、病毒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第四、病毒对人类有强大的杀伤力,造成大量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流感大流行属于不可预测,但又重复发生的事件,可对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当关键因素出现交集时,就会发生流感大流行,即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着可持续的人间传播力,且大部分人对这种病毒具有较低或不具有免疫力。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局部流行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大流行,使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对公共卫生方应对做出准备,来遏制疾病的传播。 根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宇宙空间环境变化资料、气象学监测、动物流感疫情、病原学变异资料以及配合目前的流感样病例监测在内的综合监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流感大流行预警和防控的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目前科学界认为 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超新星暴发在内的宇宙空间环境变化以及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有关,并且存在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六大气候特征,这些因素的发现为流感大流行的预测预警和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病毒变异或重现、人群易感以及是否获得有效的人际间传播能力也是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基础和原因。 2011年9月出现超新星爆发,2010-2011年全球连续两次发生拉尼娜现象,2012年8月 新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中,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 种种迹象表明, 2013年前后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加大 ,全球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Vaquero JM, Gallego MC. Sunspot numbers can detect pandemic influenza A: the use of different sunspot numbers . Med Hypotheses .2007; 68, 1189-1190. 2. Tapping KF, Mathias RG, Surkan DL. Pandemics and solar activity. Availableonline: http://www.billhowell.ca/Pandemics,%20health,%20and%20the%20Sun/Tapping,%20Mathias,%20Surkan%20-%20Pandemics%20%20solar%20activity.pdf .Accessed August 17, 2009. 3. 曲江文 , 聂绍发 . 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关系的探讨 .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1;15 (3):213-215. 4. 曲江文,高志刚 . 太阳黑子活动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影响 .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12; 29 (2):188-190. 5. 虞震东 . 应对流感大流行威胁急需的一项对策 . 前沿科学 . 2011; 5(18): 37-47 6. Shamana J, Lipsitchb M.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pandemic Influenza connection: Coincident or causal? . PNAS . 2012, 109 (12):1-3 7. 杨冬红,杨学祥 .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7 , 1(3):1-8 。 8 舒跃龙 . 加强监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2006 ,20 (2) :122. 9. 曾光 . 流感大流行与应对策略分析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6 27(2):93-95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2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香港流感高峰期或至夏季 卫生部门吁民众重视
qujiangwen 2012-5-22 15:12
香港流感高峰期或至夏季 卫生部门吁民众重视 2012-05-21 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表示,今年流感高峰期较往年长,呼吁市民不要掉以轻心。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新网5月19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步入5月,冬季流感高峰不仅未有消退迹象,更反常地越演越烈。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认为,今次流感高峰异常漫长,而且目前流行的甲型H3流感病毒已“变异”,不排除高峰期会持续至夏季,今年至今有近100宗流感死亡个案。同时,香港大学最新的上水屠房猪只流感病毒监测结果显示,8个猪只流感病毒样本混有人类猪型流感(H1N1)基因,令流感“洗牌效应”响起警号。   青山医院18日证实,一个智障女病房自前日起先后有4名病人(年龄由19岁至63岁)出现流感征状,其中3人对甲型流感病毒呈阳性反应。有关病人已转送屯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现时情况稳定。该病房已暂停接收新症,并实施有限度探访安排。   另外,东区医院一个精神科女病房自本月7日起,先后有6名病人(年龄由22岁至65岁)及3名职员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征状。院方已为病人进行所需病毒测试,现正等待测试结果。有关病人现正接受隔离治疗,全部情况稳定;至于有关职员已康复及复工。有关病房已暂停接收新症及探访,并实施有限度出院安排。    近百宗死亡 特敏福仍有效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表示,今次冬季流感高峰期罕有地由1月持续至今,不排除高峰期会持续至夏季。他透露,目前最流行的甲型H3流感病毒已“变异”,但致病性没有特别增强,亦与亚洲其他地方发现的病毒相似。他表示,根据香港医管局的数据,今年初至今有160多宗严重流感个案,当中近100宗死亡,大部分是长期病患者及长者,但他相信现时使用的处方药特敏福仍然有效。   另外,香港大学最新的上水屠房猪只流感病毒监测结果显示,2月至4月检出8个猪只样本的流感病毒,混有人类猪型流感(H1N1)基因。其余约1,100个猪只样本则没有掺杂人类流感基因。   负责监测计划的香港大学专家裴伟士教授表示,变种病毒应该不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或影响食物安全。市民进食经煮熟至中心温度达摄氏70度或以上的猪肉及猪肉食品仍然安全。    食安中心:内地活猪附证书   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发言人强调:“所有从内地进口的活猪,均来自认可的注册养殖场,并附有内地有关当局签发的动物卫生证书,证明健康状况良好。所有活猪进入屠房后,亦需经过宰前和宰后的检验检疫,方可供应市场,供市民食用。”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2/05/21/14833533.html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民族的潜力总和真的很大
热度 1 seawan 2012-2-21 08:42
中华民族的潜力总和真的很大
巨大的人口 基数 , 提供了丰富的 变异 可能, 使得 华人 中可以出现大量具有各种“ 超常 ”素质的个体和团体。 加上国内 生存 条件不太理想, 对促进针对环境的变异和 进化 非常“给力”。 因此, “潜力”的“ 总和 ”之大,是任何另外一个国家不可能匹敌的。 不过,目前的分崩离析的 整体 心态, 使得作为 整体 的攻击性和战斗力又非常的 低 。 因为潜力的“总和” 不是 “整体力量”。 ——这可能也是当前一些 强国 最喜欢的状态。 附: 温州商人6千万美元买下美国大西洋银行 相信核能,但是不相信中国人 Geraldine Ferraro 1984 的一句演讲词(关于核电) http://shihb.blog.sohu.com/120493514.html 何祚庥【坚决反对在内陆建核电站】! 北大拍不出好的宣传片,是因为没有可宣传的 5000多位隐士藏身终南山修行(图) 辫子戏和后庭花,及太君在中国的爱情故事 张辰宇教授团队科学发现 确认转基因危害 少林释小福神奇童子功震撼全场 针锋相对强贴,围观,收藏了 募捐! - 【非常有创意!立人乡村图书馆】 夫妇隐居山中10余年,现在回归社会??
个人分类: 周围|30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变异,还是俺孤陋寡闻?
wangxh 2011-7-15 15:24
变异,还是俺孤陋寡闻?
紫玉兰本来就比其它种类开花晚,如今俺们学校的紫玉兰青春再现——今年第二次结蕊、开花。是邪性还是变异,还是人家本来就是这样,只是俺孤陋寡闻而已? 我们这里本来很干净的,曾经有这种说法:外国人来了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外地人来了感觉就像出国一样。可如今,也成为这个奶奶样子啦。俺的办公室在五楼,原来是“不见”尘土飞扬的,现在也是一抹一把灰呀!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融入、协作、创新与方法论--毕业生寄语之物理版和进化版
热度 13 tangchangjie 2011-6-17 09:30
   又是一年人才硕果收获时 。 六月中旬的校园,阳光灿烂,从学位服中飞出来红黄蓝白黑的五彩虹,装扮并激励着正在拍毕业留念照的师生们。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理想和希冀,带着对未来岗位的猜想,也带着对几分对新挑战的隐隐约约的担心,兴奋的毕业生们请老师们在纪念册上写几句寄语。   去年这个时候,笔者在科学博客上给出了七种不同版本的毕业生寄语。(数学版、程序设计语言版、心态版、双亲版、少侠版和苦乐版,参见本文后的链接),其中,数学版本之积分公式引起了朋友们较多的评论。 今 天,再补充两个版本:物理版和进化计算版。    融入、协作与创新---毕业生寄语之物理版 有同学问,到了新的岗位,到了新的团队,作为一个新到者 (Entrant),怎样走好进门(Entry)的第一步?   作为过来人,建议 新到者 以普通一员之身份,迅速 融入 新团队,和团队成员 协作 ,尽快走向 创新 。 注意这里的一个名词(Entry)和三个动词:融合(Merge into),协作(Cooperate with)和创新(Create)。用公式表达为: Entry=Merge * Cooperate * Create , 改用缩写方式,得到:     E=mc 2    似曾相识燕归来,它像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好记。    “每年一个新的我”---毕业生寄语之进化计算版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对一个确定的人,怎样应用进化规律呢? 有下列解决方法:    对自己的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研究方法)赋以多次生命,赋以进化的属性,这只需要付出勤奋和思考。 有两个技术要点:遗传(坚持自己的好方法)+变异(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参见下面的进化图,做个方法的有心人,吃 一亏,长一智,看见别人吃一亏,自己也能长一智;每年总结,今年之“我”敢向去年之“我”挑战,每年就有一个新的“我”。     毕业生寄语之化学版 本来还想做个化学版,试了一下,超出能力了,这个题目留给有感悟的朋友吧。 毕业生, 寄语,质能公式,遗传,变异 相关博文 毕业基础、机遇,勤奋和成功》,原名 毕业生寄语之数学、编程和心态版 毕业生寄语之双亲版、少侠版及苦乐版   融入、协作与创新与方法论---毕业生寄语之物理版和进化 版(本文 ) 到了新团队,没有事情做才是最难最难的--兼毕业生赠言 兰花草、年轻朋友来相会与毕业生晚会 平凡人生的核心烦恼与洒脱消解法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9631 次阅读|25 个评论
儿子的遗传论
热度 3 baoyongli800 2011-2-28 08:32
儿子自从上了初中,接触了点儿生物知识以后就总喜欢拿遗传说事儿,总是试图给一切不良习惯找到自认为合理的根源,并乐此不疲。 去年十一黄金周一家人沿着海边自驾游,某一日在宾馆吃自助早餐的时候,儿子不小心将菜掉到了衣服上,因为总是发生类似的事情,而且在外面洗衣服也不方便,我便怪了一句:“儿子呀!你怎么总是这么不小心呀?”,说也凑巧,恰在此时坐在一边的老公也将菜掉到了衣服上,儿子一看,脸上立刻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摇了摇头,作叹气状:“没法子呀!看来我是被掺杂了不好的基因,这真的不能怪我呀!”,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儿子是“坐着不如倒着”的忠实信奉者,看电视总是喜欢躺在沙发上,有一次我忍不住了:“儿子呀!你怎么这么懒呀?看电视也躺着?”,儿子没说什么,某一日,同样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公终于被儿子逮到:“这都是遗传呀!”,看看,又找到理由了。 初二上学期新开物理课,在还没开课之前的一个假期,很多家长就主张办一个班,给孩子们提前吃小灶,最后终因大多数家长不同意而告吹,不过这样一来,很多孩子在心里就对物理课有了恐惧感,认为应该是一门很难的课,儿子倒是很淡定,只是向我“调查”了一番:“您原来物理学得好不好?”,我说:“还不错,高考的时候物理分数挺高的。”,儿子接着问:“那我爸呢?他物理学得怎么样?”,我说:“你爸爸理科成绩都不错。”,听了这话,儿子如释重负般说道:“看来我在学物理方面的遗传基因还行,估计没问题了”,我打趣道:“不变异太大的话,应该没问题”。 前一阶段,让儿子帮忙复核学生考卷上的分数,儿子说现在怎么会有卷子呢?我说是学生期末考试的卷子,因为前一段时间很忙,所以现在才开始批。儿子一听,又高兴了:“额的神呀!我现在终于知道我像谁啦!”。得!又是我的错,这个家伙终于为自己每一次都把家庭作业拖到最后一刻的习惯从遗传学的角度找到了源头。 看来以后还真得规范自己的言行了,否则,说不上哪一天,又被儿子追根溯源成为哪个不良习惯的罪魁祸首了,哎!家里多了一个爱拿遗传说事儿的人就是麻烦。
个人分类: 亲子乐园|7379 次阅读|7 个评论
灵长类的瞳孔颜色变异及其进化意义
热度 4 welcomezp 2011-2-23 14:08
灵长类的瞳孔颜色变异及其进化意义
这项研究没有事前的计划,是偶然开展的。2004年,我在日本九州高崎山调查野生猴群社会行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两个相互理毛的青年猴子有不同的眼睛颜色,一个是黄色、另一个是蓝色;另外,附近一个黄眼睛的母猴子怀里抱着蓝眼睛的小猴子。于是脑海了浮现出几个问题,日本猴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是否会出现地域种群的不同?我初步调查比较了4个种群的近两千个个体的眼睛颜色,发现日本猴的眼睛颜色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会随年龄、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进而讨论了人类和非人灵长类瞳孔颜色变异的进化意义。 但是对于我这个野外研究者来说,瞳孔颜色的研究课题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研究的人比较少,而且需要较强的形态学、基因学背景。所以我的这篇论文经历了六次审阅,终于发表于2007年《Primates》。另外,如果要在学术杂志上发表彩色照片的话,需要1100美金。这笔出版费对我这个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压力的。还好,我在国际灵长类学会发表这一研究结果的时候,受到最佳学生讲演奖的好评,也算是有些安慰。 不同眼睛颜色的日本猴 ‘波斯猫眼’的雄猴,张鹏摄于日本九州 人类的眼睛颜色差异及其进化机制(左起美国人,法国人和印尼人;张鹏摄于日本京都大学)
个人分类: 灵长类学原创|9683 次阅读|5 个评论
同步变异
moxj 2009-10-16 20:38
病毒一直没有被消灭而始终伴随我们一样, 很多东西都在变异,而且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所想到的时间; 甚至用一触即发这么短的时间来描述都不为过。 人们应对的努力一刻都没有停止, 至多也只在动态平衡中站了上风; 然而其中隐藏了更大的危机。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新靠什么?——也谈创新与近亲繁殖的关系
热度 1 boxcar 2009-8-17 13:56
刚刚拜读了王振东老师的博文《近亲繁殖危及大学创新能力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793 ),颇受教益。本打算回帖,不过越写越长,遂专门撰文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毋庸置疑,近亲繁殖确实会影响大学的创新能力,但不近亲繁殖也未必能立马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注意,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升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绝非禁绝一个近亲繁殖就能解决的。 最近一些年国内大学对学术近亲繁殖的危害看得很重,在各校新版的师资制度中都非常注意强调招聘教师中外来的比例不得低于的下限值或者本校毕业生留校比例的上限值(大概有50%吧)。有时为了追求一个非近亲繁殖率的指标甚至盲目地排挤掉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代之以召入其他单位毕业的学生。这样做从道理上讲是避免了以往比较严重的近亲繁殖,而且可以比较顺利地满足了指标,但却可能会出现所引进的外来人才的水土不服。由于召入的人才通常是在同级别甚至更高层级大学的毕业生,而且都是学有所成的,冷不丁换个环境,出现一个阶段的不适应在所难免。但这些人如果抱定自己原来的科研方向、成果和研究思路不放,只想着延续原有方向做自己熟悉的东西,而不能放下身段,做出必要的调整和重新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1~2年)融入现有的学术团队并成为其中的骨干,这些人慢慢就会对研究心灰意冷而主动或被动地边缘化掉,就别奢谈什么创新了。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相信很多读者都在自己的身边见到过。所以目前采取的避免学术近亲繁殖的措施未必一定有效。 留下自己的学生这种表面上的近亲繁殖必然导致学术退化和创新能力丧失的不良结果么?答案也是未必。通常一个创新性成果的诞生,的确需要不同学术流派的交流和学术思想的撞击所迸发的火花,这就是杂交的重要性所在。不过创新也是需要一些底蕴和积累的,这种底蕴和积累是一个学术流派研究成果的积淀和思想方法的传承,它不但作为一个稳定、比较牢固的基础对于学科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术创新,尽管通常人们认为创新有时是对传统的一种否定而非继承。理想中的创新更象生物学中的变异现象,而生物学中的变异需要在一个初始的物种身上发生,而不是凭空地诞生出一个全新的物种(除非真的有上帝或造物主来干这活儿),学术的创新当然也是在一定基础上产生的,近现代的所有科学革命莫不如此。在创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对惯常现象的重新审视(例如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对新现象给出的大胆的解释并进一步提出适用范围更大的假说(例如量子力学的诞生)以及面向各种禁区的大胆突破。原始创新的产生过程中,心里始终存着求新图变的理想、不断把学科的新进展和新发现收入眼中并不停歇地对这些加以思考和加工是最重要的,这些理应是科学家的本分,但与其是否是被近亲繁殖的无关。 作为学术队伍的领头人,关键是能否容忍变异型的创新。无论这种变异是外来者所致还是发自团队既有成员,如果能以宽厚之心待之,悉心加以扶植,则创新有望;反之若视为所谓异端而打压挞伐,则容易万马齐喑,创新乏力,此时纵然有再广的学缘结构和人员来源,创新也只能简化为经常喊出的口号而难见实效。 因此,我认为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具体人是如何想和如何做的,用人、用心和用力是最重要的。至于学术队伍是否近亲繁殖,其实只是一种具有量化可能的表象,有时甚至不小心被异化为一种托辞。
个人分类: 青春年小|7180 次阅读|7 个评论
果实里长出的果实
liaojp 2009-3-28 14:33
昨天,南京中山植物园汤诗杰教授给我一电话,说游客给了一个果实里长出的果实,问我怎么解释。下午晚些时候,南京的记者打来电话,要电话采访询问原因。 诗杰把照片EMAIL给了笔者。原来是木瓜果实内长出的果实。 根据果实发育规律,果实内只能长出种子,但图片中确实是一个果实形态的果实。笔者推测,这个果实可能只具有果实形态(和颜色),可能是子房内的胚珠变异而来。
个人分类: 花花世界|459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