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分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集锦 |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
热度 1 nanomicrolett 2019-4-23 17:08
本文介绍 Nano-Micro Letters 电催化(光电催化)方向的文章6篇。其中1篇Review,1篇Perspective,4篇Article。敬请关注、阅读和下载(免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气泡 (图片来源:Chemistry made easy) 电化学制氢 以及 太阳能电解水制氢 是提供可持续供应氢能的有效途径,可以用于燃料电池汽车或者其他储氢动力设备。 但是,氢气这种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制氢成本,而这一问题有望通过光解水或电解水制氢得以解决。 通过环境友好的 电催化和光电化学(PEC)分解水制氢 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清洁能源提供方案,其中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效率和选择性的催化剂在这些析氢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大规模和可持续地的析氢前提是需要使用高效、地球储量丰富的催化剂来取代目前商业化的铂和其他贵金属催化剂。 通常 水分解反应 包括包括 析氧反应(HER) 和 析氢反应(OER) 两个半反应,HER和OER是电解水制氢和光解水(包括光催化和光电化学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核心步骤,高效分解水制氢器件需要高效的 析氢催化剂 和 析氧催化剂 以降低水分解的能耗并提高器件的效率。 然而,一直以来贵金属都是HER和OER电催化剂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其高昂的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分解水制氢器件的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科研人员持续探索致力于将 过渡金属 发展成高活性碱性析氢电催化剂以降低成本,然而很多催化剂的活性与贵金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过去的几年里, 过渡金属基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氢氧化物 和作为非传统的水分解电催化剂通过与其他 纳米导电材料 结合以提高催化剂的电子导电性能,通过精确调节它们的形态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通过对催化剂的细微结构的变化可以实现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1 可见光催化裂解水制氢:纳米催化结构及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点击阅读更多) 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Catalyst Nanostructures and Reaction Systems Xiaoping Chen, Wenfeng Shangguan, Zheng Jiang, etc. Nano-Micro Lett. (2016) 8(1):1–12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5-0063-3 上海交通大学上官文峰 课题组对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机构的不同 光电化学(PEC)裂解水制氢系统 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Au纳米颗粒修饰TiO 2 纳米线电极、Pt/CdS/CGSe电极、p–n结、Z型反应机制(Bi2S3/TNA、Pt/SiPVC等,并总结了该领域现存的问题以及相关前瞻性解决方案。 2 热点评论: 从两相到三相的新型电化学界面 (👈点击阅读更多) PERSPECTIVE From Two-Phase to Three-Phase: The New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 by Oxide Electrocatalysts Zhichuan J. Xu Nano-Micro Lett. (2018) 10:8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7-0161-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梽川副教授 阐述了电化学界面已从经典的 两相界面演变为三相界面 (金属氧化物,碳载体和电解液),并且三相界面很可能是电化学反应性的关键活性位点,并提出了 电导率不应该是协同效应起源 的观点。 3 泡沫镍表面生长三维钴锰硫化物纳米片:双功能水裂解电催化剂 (👈点击阅读更多) ARTICLE Synthesis of 3D Hexagram-Like Cobalt–Manganese Sulfides Nanosheets Grown on Nickel Foam: A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Jingwei Li, Dingsheng Yuan,etc. Nano-Micro Lett. (2018) 10:6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7-0160-6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袁定胜教授 等通过溶剂热法在 泡沫镍上成功负载双金属钴锰硫化物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Co9S8与MnS结合实现对CMS/Ni形貌的调节,制备得到的三维CMS/Ni纳米片具有明显增加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及电荷传输能力。 测试结果表明,CMS/Ni电极在碱性介质中对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表现出很好的性能,与纯Co9S8/Ni和MnS/Ni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多功能的CMS/Ni可以在1.47V的电位下催化双电极系统中的水分解,并且该电解槽可以由1.50 V商用干电池有效驱动。 4 具有优异析氧反应催化活性的新型Co3O4纳米颗粒/氮掺杂碳复合材料 (👈点击阅读更多) ARTICLE Novel Co3O4 Nanoparticles/ Nitrogen-Doped Carbon Composites with Extraordinary 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Xiaobing Yang, Xuetao Luo,etc. Nano-Micro Lett. (2018) 10:15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7-0170-4 厦门大学罗学涛教授 课题组利用简便的热解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的 Co 3 O 4 纳米颗粒/氮掺杂碳复合材料(Co 3 O 4 /NPC) 。采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67为前驱体,PVP表面活性剂调节形貌,有效实现结构调控。 实验结果表明,以花簇状ZIF-67作为前驱体制备的Co 3 O 4 /NPC复合材料,其催化活性优于以菱形十二面体和空心球状ZIF-67为前驱体制备的Co 3 O 4 /NPC材料。 首先,独特的网络结构允许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紧密接触区域,从而促进界面电荷转移。其次,高度无序的结构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最后,花状碳基质结构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可大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5 高效光解水制氢催化剂:g-C3N4/TiO2纳米管阵列异质结 (👈点击阅读更多) ARTICLE Efficient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by g-C3N4/TiO2Nanotube Array Heterostructures Changhai Liu, Zhidong Chen Nano-Micro Lett. (2018) 10: 37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8-0192-6 常州大学陈智栋和刘长海课题组 利用阳极氧化+高温焙烧三聚氰酸三聚氰胺的方法,制备出 g-C3N4修饰的有序 TiO 2 纳米管阵列异质结 催化剂。该催化剂在1.2 V偏压下,光电流和最大光电流转化效率分别达到0.86mA/cm 2 和0.25%,为同条件下纯TiO 2 纳米管阵列的2倍。 这种异质结构光解水催化效率的提升可归因于:增加了TiO 2 纳米管阵列的太阳光吸收波段范围、加速了载流子迁移、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6 二硫化钼纳米片阵列/还原石墨烯空心球作为双功能析氢催化剂和超级电容器电极 ARTICLE MoS2Nanosheet Arrays Rooted on Hollow rGO Spheres as Bifunctional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t and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Shizheng Zheng, Dachi Yang,etc. Nano-Micro Lett. (2018) 10:62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8-0215-3 二硫化钼 (MoS 2 )作为析氢反应催化剂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而备受关注,但是二硫化钼本征导电性较差以及材料容易团聚大大影响其催化活性以及电容特性。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杨大驰教授 课题组采用双模板法构建 超薄MoS 2 纳米阵列/石墨烯空心球 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在HER电催化剂和超级电容器上。构建的h-rGO@MoS 2 ,由于其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导率,表现出优异的倍率电容和显著的循环稳定性。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E-mail: 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 86-21-34207624
14541 次阅读|1 个评论
核-壳纳米结构: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nanomicrolett 2019-4-17 13:35
【引言】 锂离子电池(LIBs) 和 钠离子电池(SIBs) 是应用和研究最广泛的储能系统。通过对电极材料的结构和成分的优化与调控是提高LIBs和SIBs电化学性能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核–壳(Yolk-shell)纳米结构 具有特殊的缓冲空间,大表面积和短扩散距离等特点,可有效避免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和团聚问题,因此在增强储锂或储钠性能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亮点 1 总结了近年来核–壳(Yolk-shell,Y-S)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开发,及其在增强LIBs和SIBs电化学性能方面的作用。 2 总结了形状和组分可控的各种新颖球状、多面体结构、棒状Y-S纳米结构的开发研究进展。 3 详细讨论了这些新颖Y-S纳米结构对LIBs和SIBs电化学性能的强化作用。 内容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王志明 教授等人总结了结构和成分可控的各种新型球形、多面体形、棒状Y-S结构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基于这些新颖Y-S结构的负极材料在提高LIBs和SIBs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应用和强化机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图文导读 1 核-壳纳米结构的开发 中空核-壳(YS)结构 在药物递送,传感器,催化剂,LIBs和SIBs方面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紧密接触的核/壳结构不同,典型的球形YS结构类似于青蛙内部的空洞结构,为核提供可移动空间。 在用作 LIBs和SIBs负极材料 时,YS结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缓冲空间,大表面积和扩散距离短等许多优点而具有改善电化学性能的特性。YS结构材料的空隙空间可以解决体积膨胀的问题并且避免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的团聚问题。 YS结构材料首次由Hyeon等人通过二氧化硅模板法合成。YS结构的初步研究集中在球形结构。随着不同合成方法的发展,如选择性蚀刻,自模板法,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和柯肯德尔效应,可制备出各种类型的YS结构。 2 多面体形核-壳纳米结构 YS多面体 可以分为五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和十二面体。 Liu等人成功合成了Fe 3 O 4 @C 核壳纳米六面体。聚多巴胺(PDA)包裹了尺寸为530 nm的Fe 2 O 3 纳米立方体。煅烧后,由于奥斯特瓦尔德熟化效应,Fe 2 O 3 @PDA变为Fe 3 O 4 @C并在核和壳之间产生内部空隙空间。蚀刻后,空隙空间扩大。 3 核-壳纳米结构与LIBs电化学性能 Zhang等人成功合成了具有15-35nm可调壳的 Sn@C核壳结构 纳米盒以调整空隙空间。紧贴在纳米盒C壳上的Sn球核提供了空隙空间和核壳之间的较大的接触面积。由于接触面积较大,自然接触可提供较高的电子和离子传输途径。足够的空隙空间可以满足体积膨胀。Liang等人设计了一种由纳米线组装的 海胆状Bi 2 S 3 核壳结构 。与典型的单一球形核壳结构相比,海胆状核壳结构具有更多的表面积和与壳相连的接触点,可以保证较高的离子运输。与此同时,海胆状核壳结构的分支则保证了在有限空间中的体积膨胀。 作者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 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分子束外延生长和表征,光电原型器件设计和制备。 课题组主页: http://icam.uestc.edu.cn/members/director/ 相关阅读 1 双模式成像和pH/近红外响应药物输送:新型 金纳米棒@聚丙烯酸/磷酸钙核壳 纳米结构 2 Cu@CuS核壳 纳米结构:形貌调控及高效光催化性能 3 NML研究论文 |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rGO@FeS2复合材料 4 上海交通大学郭守武教授课题组: 石墨烯和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微型综述 5 无模板合成 Sb2S3空心微球 :高性能锂电/钠电负极材料 6 NiFe2O4/膨胀石墨 : 一种高效储锂纳米复合材料电极 7 NML: 硅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综述 8 NML独家报道: 石墨烯磷酸铁锂 复合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阳极综述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 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目前免收版面费。
4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颜值”可穿戴超级电容器:改性聚氨酯人造革电解质提高可穿戴性
nanomicrolett 2019-4-17 13:13
【引言】 可穿戴储能器件 是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尽管一般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超级电容器都设计成可编织线状结构,但由于聚电解质层的存在(厚度远大于100 μm)大大降低了舒适性和可穿戴性。 本文亮点 1 将能量储存和皮革工业相结合,制备了一种可穿戴、易转移、能发荧光的人造革超级电容器,解决了传统超级电容器因存在电解质层的穿戴舒适性难题。 2 用无害的NaCl和离子功能团修饰了人造革主要成分聚氨酯,使其同时具有电解质层的作用。 3 这种具有荧光的人造革超级电容器可以方便地从任何基底转移,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从而满足实际穿戴、时尚性、能量储存等各种需求。 内容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支春義教授 等人受成熟人造革服装工业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基于 聚氨酯人造革 的 超级电容器 ,皮革层内部的片状电极同时充当聚电解质。这种设计保留了超容器件覆盖下的织物的结构,解决了储能器件穿戴舒适性的难点问题。此外,相比传统的聚乙烯醇基酸电解质,通过使用NaCl对天然荧光聚氨酯皮革进行改性,避免了对人体的伤害。 该研究提出了可穿戴超级电容器的革命性结构设计,荧光皮革超级电容器可以转移到任意基底上形成任意图案,从而满足高舒适性、高颜值、高储能等多功能需求。 图文导读 1 聚氨酯(PU)人造革聚电解质 的改性和理化性能 聚氨酯(PU)人造革 作为天然皮革的理想替代品,已经在服装行业得到了实质性的应用。水性聚氨酯(wPU)逐渐取代有机溶剂型,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PU链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水中,当离子基团如羧基被接到PU链上时,形成离子型水性聚氨酯(iwPU)。在wPU单体的预聚合过程中,加入含羧基的扩链剂,经聚合后接到PU链上。其离子电导率由于离子的结合得到提高。为了显著提高离子浓度并显示各种颜色,加入无毒强电解质NaCl以及少量染料分子(10μM)来进一步修饰iwPU,即形成改性离子型水性聚氨酯(miwPU),可同时用作无害电解质和有色人造革。 2 超级电容器中改性 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miwPU ) 聚电解质 的电化学性能 循环稳定性测试 表明,经过2500次循环后,超级电容器的电容保留率为80%,在所有循环期间库仑效率为100%,这比基于PPy的超级电容器报道的更好。 对超级电容器进行一系列 变形测试 ,如在0°,45°,90°,135°,180°折叠和扭曲。所有CV曲线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几乎完全重叠,这表明PU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穿戴电子设备有良好的器件柔韧性。 此外,通过在miwPU人造皮革超级电容器上喷洒防水喷雾剂,CV曲线在水溅射前后几乎相同,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3 穿戴 荧光改性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miwPU ) 人造革超级电容器袖 miwPU人造皮革超级电容器可以显示 丰富的图案 。任何图案都可以从带图案的基底上轻松转印到皮革上。 所有带图案皮革的荧光效果都表现出略微的差异性,这可能是由于在miwPU中使用不同染料而导致其颜色差异所致。 但是,其电化学性能不受图案或颜色的影响。 作者简介 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博士后研究员、ICYS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1. 柔性可穿戴储能器件;2. 高热导率、多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和BN纳米结构。 主页链接: https://cyfeeling.wixsite.com/mysite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 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目前免收版面费。
3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科学家制得使水分解成氢和氧的强劲催化剂
zhpd55 2017-7-28 16:35
中美科学家 制得使 水分解成氢 和 氧的强劲催化剂 诸平 据《纳米能源》(Nano Energy)杂志网站2017年7月20日报道( 后附原文下载地址 ), 中美科学家合作研制出利用太阳能可以使水分解成氢 (H 2 ) 和氧(O 2 )的强劲催化剂。催化剂的制备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法(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MOCVD ),如下图所示。 参加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有来自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和美国 赖斯大学 ( Rice University ) 和休斯敦大学 ( University of Houston ) 的 研究人员。 由 赖斯大学 和休斯敦大学 的 研究人员 合作研制的使 水分解为氢和氧的 催化剂 ,并 不需要昂贵的铂等贵金属。通过催化反应使 为了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 产生 清洁能源的途径之一 ,此过程 可以 由赖斯大学和休斯顿大学的科学家 开发的 单个催化剂 来进行 简化 。 赖斯大学 生产 的 电解膜 , 在休斯顿 大学进行了 测试 ,它 是一 种由 Ni 、 石墨烯 以及含有 Fe 、 Mn 和 P 元素的一种化合物组成的 三层结构 体 。泡沫 Ni 为 电解膜 提供 更大的 表面 积, 导电石墨烯保护 Ni 退化 , 金属磷化物进行反应。 有关催化剂的研究结果详见下图: 图1是形态学特征图 Fig. 1. Morphology characterization. SEM image of FeMnP on (A) NF and (B) GNF. (C) HRTEM of FeMnP. The inserted image is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image of the selected area in the dotted area. (D) SAED pattern of FeMnP. (E)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hexagonal FeMnP. Grey spheres are P atoms; purple and yellow polyhedral are statistically mixed Fe and Mn atoms. 图2是FeMnP的组成与化学态 图3是电催化活性特征 Fig. 3.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characterization. (A) The OER polarization curves in 0.1 M KOH at scan rate of 5 mV s −1 . (B) The OER Tafel plots. (C) The HER polarization curves in 0.5 M H 2 SO 4 and 0.1 M KOH at scan rate of 5 mV s −1 . (D) The corresponding HER Tafel plots. 图4是稳定性特征及水分解 Fig. 4. Stabi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 OER polarization curves of the FeMnP/NF and FeMnP/GNF electrodes in 0.1 M KOH at scan rate of 100 mV s −1 , showing the 1st cycle and the 1000th cycle. (B) HER polarization curves of the FeMnP/NF and FeMnP/GNF electrodes in 0.5 M H 2 SO 4 at scan rate of 100 mV s −1 , showing the 1st cycle and the 1000th cycle. (C) I-V curves of the two electrode water splitting using FeMnP as bifunctional catalyst in 0.1 M KOH at scan rate of 5 mV s −1. (D) Long-term stability at a constant cell voltage of 1.6 V for 75 h using two FeMnP/NF electrodes or two FeMnP/GNF electrodes. Fig. 5. Coverage-dependent hydrogen binding on (100) and (001)-Mn facets of FeMnP. Panels (A) and (B) show hydrogen adsorbed on FeMnP (100) at 1 ML and 7/6 ML, respectively. Panels (C) and (D) depict hydrogen adsorbed on FeMnP (001)-Mn surface at 1 ML and 9/8 ML, respectively. Panel (E) shows the calculated differential free binding energy of hydrogen ΔG H as a function of coverage. ML: monolayer. 补充材料中的图示如下,其中包括了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法的相关设备图示以及相关研究的谱图等。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或相关报道: Zhenhuan Zhao, Desmond E. Schipper, Andrew P. Leitner, Hari Thirumalai, Jing-Han Chen, Lixin Xie, Fan Qin, Md Kamrul Alam, Lars C. Grabow, Shuo Chen, Dezhi Wang, Zhifeng Ren, Zhiming Wang, Kenton H. Whitmire, Jiming Bao . Bifunctional metal phosphide FeMnP films from single source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for efficient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 Nano Energy , 2017, 39: 444–453 . DOI: 10.1016/j.nanoen.2017.07.027 Highlights • FeMnP was grown on Ni foam or graphene-wrapped Ni foam by MOCVD. • Films were grown using the single-source molecular precursor FeMn(CO) 8 (μ-PH(μ-PH 2 ). • The films are an efficient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water splitting. • FeMnP/graphene/Ni foam achieved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 −2 at 1.55 V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 DFT investigation supports the outstanding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FeMnP. Abstract Developing stable and efficient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to hydrogen and oxygen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realization of several clean-energy technologies. Here we report a robust and highly active electrocatalyst that is constructed by deposition of the ternary metal phosphide FeMnP onto graphene-protected nickel foam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from a single source precursor. FeMnP exhibits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both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 and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Utilizing FeMnP/GNF as both the anode and the cathode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 −2 is achieved at a cell voltage of as low as 1.55 V with excellent stability. Complementar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facets exposing both Fe and Mn sites are necessary to achieve high HER activity. The present work provides a facile strategy for fabricating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from earth-abundant materials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ppendix A. Supplementary material Supplementary material Scientists produce robust catalyst to split water into hydrogen, oxygen Splitting water for the cost of a nickel
个人分类: 新科技|7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化学大使的身份演讲 -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热度 8 Nancyback 2014-9-5 08:35
以化学大使的身份演讲 - Improved Catalyst Designs for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暑期之前不久,收到美国化学会 Nancy 女士的来信,告知美国化学会的暑期年会将在三番市举行,并提到作为化学大使,你有义务利用这些会议的场合及访问的便利做演讲,以宣扬化学的功德、精神和神圣。 没有计划参加今年在三番的会议,但是计划了暑期的旅行和游讲活动。已经计划访问 Akron, Cornell, Wayne State 和 Texas AM 等大学,还要参加在 Asheville 举行的世界环境催化大会。在这些访问中,都计划了报告和演讲。 收到 Nancy 女士的来信,还激起了一系列联想和不眠。接受美国化学会的化学大使邀请,亦已有两年了,但是还没有以化学大使的身份做过演讲,或者在演讲中亮明“美国化学会化学大使”的身份。虽然,两年中在全世界大学讲堂和会议论坛,已经进行了超过 20 次的演讲。 实际上思量的,是近些年国内学术界脏水横飞,公开用“化学大使”的身份,万一这个名头不是一个很大的荣誉,万一因此被淋一头污水。这些思量远远偏离了化学和科学的精神,也有愧“化学大使”的称号。 后来想想,即使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标签,答应了人家要戴的,还是要戴的。何况,后面还有一个有多少万会员的美国化学会做后盾。 行程的后半段的报告中打出了 “ Chemistry Ambassador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身份,感觉还很好的 。 这里,把在德州农工大学演讲的 PPT 文件亮出,接受美国化学会同仁们的监督,希望不辱使命。 同时,向美国化学会的同行们道歉,为曾经有过这种卑贱的思量,有所沾污神圣而伟大 的 化学精神,和科学的荣耀。 2014 年 9 月 5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这个论文已经上网:Solar Energy Materials Solar Cells 132 (2015) 40-4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987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