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超导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研究揭示新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
wliming 2011-4-30 14:16
[转载]研究揭示新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
研究揭示新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 新年伊始,复旦大学物理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封东来教授课题组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便传捷报。该组运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Angle-resolv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ARPES)率先揭示了2010年末发现的新型铁基高温超导体K x Fe 2 Se 2 与众不同的奇异的电子结构。该成果已于2011年2月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自然—材料学》( Nature Materials )。 上左图:超导的迈斯纳效应导致超导体可在磁场中悬浮 上右图:影片《阿凡达》中的常温超导矿石和在地磁场中悬浮的哈利路亚山 超导现象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内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零下268.98℃的转变温度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电流可以毫无阻力地通过导线;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末林—昂内斯称之为超导态。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此后,人们将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为超导体,将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零电阻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1911年被作为超导元年。科学研究总是与社会生活相辅相成,与美好的想象相伴相随。超导现象的出现,让科学家们大胆设想:如果能将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提高到室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因此经历一次新的革命,人们将再也不会为电子产品发热而苦恼、一次充电就可能维持手提电脑几个月的使用、出门就能轻松乘坐时速几百公里以上的磁悬浮“无轮”列车……这些画面虽然另人神往,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也只能在科幻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上领略到超导的绝美之处。 100年来,科学家们为提高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常规超导的转变温度,已经达到零下250℃左右。 1986年,科学家发现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因为相对于常规超导,其转变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可达零下120℃之高。但是至今为止,铜氧化物的超导机理仍然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 2008年,铜氧化物不再孤独,铁基化合物成为高温超导家族的第二个成员。虽然其转变温度目前最高才达到零下217℃,但它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物理学家可以在这个新超导家族中探索转变温度更高的超导体,同时通过比较铜氧化物和铁基化合物这两种高温超导体,可以找到关键线索,最终解开高温超导这个未解之谜。 封东来教授领导的科研组是国际上最早应用ARPES研究铁基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小组之一。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项目的支持下,他们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等小组合作,准确揭示了包含1111,111,122,11四系的10余种铁基材料的电子结构,给理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封东来教授课题组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Physical Review B 等高水平科学杂志上已发表了17篇铁基超导体系列研究论文,有力推动了人们对铁基超导体的认识。 FeSe化合物和FeAs化合物截然不同的电子结构 就在铁基超导体的超导温度一直没有突破零下217度,其超导机理也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K x Fe 2 Se 2 近期问世,其超导转变温度达零下242度。其独特的性质更引起全世界物理学家的关注。封东来教授课题组通过对K x Fe 2 Se 2 进行各种本地和同步辐射实验测试,终于获得了其完整的电子结构,并且测得了各向同性的s波超导能隙。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材料的电子结构和以往的铁基超导体完全不同:整个费米面没有空穴, 而只存在电子。封东来教授课题组的这一研究发现意味着,K x Fe 2 Se 2 这种新的铁基超导体的配对机制及超导对称性都与其它已知铁基超导体不同,之前建立的铁基超导体的普遍图像将可能遭到颠覆;这也犹如一剂强心剂,进一步激发起了科学家们探索超导奥秘的热情,让高温超导研究再度升温。目前,该项研究已经在线发表在《自然—材料学》( Nature Material )上,为超导探索百年诞辰献上了一束美丽的迎春花,同时也预示着超导研究将迎来一个新的美丽春天。(来源:复旦大学)
个人分类: 物理学|0 个评论
[转载]复旦一项研究揭示新型"高温"超导体奇特的电子结构
wliming 2011-3-31 00:30
复旦一项研究揭示新型"高温"超导体奇特的电子结构 2011年03月11日 15:48:4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 小 】 【 留言 】 【 打印 】 【 关闭 】 新华网上海3月11日电(记者 俞菀)新学期开学不久,复旦大学物理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封东来教授课题组,运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率先揭示了新型铁基“高温”超导体KxFe2Se2与众不同的奇异电子结构,为超导材料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该成果已于2011年2月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自然材料》上。 封东来教授介绍说,通过对新型铁基“高温”超导体KxFe2Se2进行各种本地和同步辐射实验的测试,课题组发现这种材料的电子结构和以往的铁基超导体完全不同。这意味着,之前国际超导研究领域所建立的铁基超导体的普遍图像将可能遭到颠覆。
个人分类: 物理学|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氧化物超导体研究获得新进展
wliming 2011-3-6 16:44
[转载]氧化物超导体研究获得新进展
氧化物超导体研究获得新进展 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配对机理问题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对于一般超导体,由于电子的配对和凝聚,超导态均具有一个能隙,它很好地保护超导凝聚态在有限温度下的超流特性,从而出现零电阻和抗磁行为。与常规超导体不同,氧化物超导体(尤其是欠掺杂样品)在远高于超导转变温度时,能隙已经出现(被称为赝能隙),但是宏观超导特性在一个较低温度出现(见附图1),因此激发了很多机理模型的产生。在众多模型中,一大类把赝能隙与超导隔离开来,认为赝能隙只是由于某些有序相,如电荷密度波序,与超导相竞争费米面上的态密度,因此超导转变仍然满足1957年Bardeen-Cooper-Schrieffer(BCS)所提出的基本图像。而与之相对立的图像则认为赝能隙对应着与电子配对强度相关的能量尺度,超导转变温度之上有预配好的库柏对。由于超流电子浓度太稀薄,因此超导温度不是由配对强度所决定,而是由相位刚度(phase stiffness)决定,超导转变是非BCS型的。此前,部分实验已经指出,在超导转变温度之上,可能存在强的涨落超导电性,如能斯特实验等等。但是,这些有关超导预配对的结论一直没有得到反映体性质的熵守恒实验的证明。 熵是反映物理系统有序度的基本物理量。一切物理相变过程,如果在熵上面反映出来,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由于熵是一个状态量,因此与中间过程无关。比如,对于常规超导体,沿超导路径或正常态路径(加高磁场破坏超导后)测量熵,那么在发生超导转变的地方,熵应该是相等的,即所谓熵守恒。对于氧化物高温超导体,测量与超导相关的熵是极其困难的。首先,上临界磁场很高,一般实验室磁场(10特斯拉左右)不足以破坏宏观超导电性。其次,与超导相关的熵值很小,难于测量。因此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有超导转变温度很低的系列高质量单晶,实验室磁场(10特斯拉左右)即可杀灭其宏观超导电性,再者,比热测量精度要提高,足以测量出超导熵的细微变化。国际上有些小组曾经测量过氧化物超导体中与超导相关的比热和熵。英国剑桥大学的Loram小组和瑞士的Junod小组均做过比热的精细测量,但是由于受到样品条件(如上临界磁场较高,测量精度等)限制,未见有关超导压制前后的熵差的报道。 最近几年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闻海虎等研究人员深入研究非常规超导体的低能准粒子激发性质。为了完成目前的工作,他们坚持氧化物高温超导单晶的制备,获得了系列掺杂的高质量氧化物超导体单晶Bi2Sr2-xLaxCuO6,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这个系列样品超导转变温度较低,便于用较低磁场破坏宏观超导。相关研究内容见文献《J. of Crys. Growth 305 (2007) 222;Supercond. Sci. Technol. 21 (2008) 125024;Phys. Rev. Lett. 101,207002 (2008)》。另外,他们在现有商用仪器基础上,不断革新,在克服了诸多技术问题后,在比热测量精度和降低系统误差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达到了对实验精度的要求。相关研究内容见文献《Phys. Rev. B 70》等。在这两个条件基础上,他们在Bi2Sr2-xLaxCuO6(Bi-2201)单晶上成功测量出与超导相关的熵的变化,第一次从熵的角度,证明欠掺杂的氧化物超导体不满足BCS物理图像:在正常态已经有部分电子库柏对存在,而超导转变则对应相位相干特性的建立。 他们的典型结果显示在图2中。图2(a)和图2(b)显示的是两个欠掺杂Bi-2201单晶样品,图2(c)是过掺杂样品与超导相关的比热数据,图2(d)显示的是纯Nb的数据。可以看出,非过掺杂的样品在超导转变附近具有非常陡峭的转变行为,与常规超导体Nb的数据非常类似,所计算的熵也在超导转变温度处守恒(图3(c))。但是,对于欠掺杂的样品,其超导转变温度处的比热跳变高度很矮,远远低于BCS理论预言的值。越到欠掺杂,比热跳变高度越矮,有趣的是在转变温度以上很高的温区仍然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所计算的熵在超导转变温度处不守恒(图3(c))。本工作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当把超导转变以上的部分均考虑在内时,熵会自动守恒(图3(c))。联想到从过掺杂到欠掺杂的连续过渡规律,可以认定,欠掺杂的样品在远远高于超导转变温度的区域已经存在电子库柏对了。根据比热数据所画出的相图(见图4),可见在超导转变温度以上的大面积范围内有与超导相关的熵。这样一个非BCS图像将在很多方面改变对超导基本特性的理解,如超导凝聚能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超导凝聚能不仅包含有转变温度以下由于发生超导相变而节省的能量,在正常态库柏对的形成已经降低了系统相当多的能量。如图3(d)所示,对于超导转变温度为11K的样品,正常态以上由于形成预配对而降低的能量占到系统总凝聚能的一半左右!这个工作从熵的角度说明,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凝聚过程是非BCS型的。即便正常态是费米弧或者费米口袋金属态,即所谓小费米面金属态,在超导转变温度以下,可能在这些小费米面上有超导能隙重新打开,也不能简单把它看成是一个BCS型超导相变。 责编/陈玉萍
个人分类: 物理学|0 个评论
[转载]物理所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超导序和竞争序共存
wliming 2011-3-6 16:25
[转载]物理所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超导序和竞争序共存
物理所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超导序和竞争序共存的实验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闻海虎研究组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超导序和竞争序共存的实验证据。该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J. H. Ma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 101, 207002(2008)】上。 从固体能带角度讲,氧化物超导体的母体材料(如La 2 CuO 4 )应该是一个半满填充的金属,然而,由于电子强关联效应,它却表现出绝缘特性,被称为Mott型绝缘体。通过对这样一个母体进行空穴(或电子)掺杂,才能够获得导电性,并且在每个铜位掺杂0.05空穴后出现超导电性。随着掺杂的进行,很多竞争相会出现,如反铁磁相、电荷有序相和超导相等等。这些竞争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本领域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反映在动量空间里,在所谓节点附近出现一个与超导直接相关的能隙,而在反节点区域出现一个能量较大的赝能隙。这两个能隙之间是什么关系至今是个迷。 闻海虎研究组最近几年潜心研究高温超导体单晶的生长和物性,他们生长的Bi系单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H. Q. Luo et al., J. Crys. Growth 305, 222(2007); Supercond. Sc. Tech. 21, 125024(2008)】。基于这些优质单晶,他们与美国波斯顿学院的丁洪教授小组(现已经回国工作)和Madhavan教授小组、日本东北大学的Takahashi教授小组合作,结合扫描隧道谱(STM)和高精度角分辨光电子谱(ARPES)测量,无论在实空间还是在动量空间均发现了两个能量尺度共存的特征,而且发现两个能量密切关联。具体叙述如下: 在掺La的Bi 2 Sr 2 CuO 6 (Tc=32K)单晶上面,他们的STM测量发现有两个能量特征共存,一个小的能量(Ds 12 meV)对应超导的相干峰位置,而一个大的能量尺度出现在Dp 33 meV左右。同时测量的一个过掺杂的单晶上面(Tc=16 K),也看见了这两个能隙,而且都相应减小(变为Ds 8 meV, Dp 21 meV)。有趣的是,在角分辨光电子谱上面也看见两个能量尺度,在Tc以下,从节点出发沿着费米弧向反节点走,能隙逐渐增大,满足一个标准的d-wave 能隙函数关系,一直延伸到反节点(通过将低温的数据与Tc以上数据相除获得)。这个能隙是超导能隙,到超导温度以上就消失了。另外,在反节点附近,他们看见了一个较大能量尺度,大约在35 meV 左右, 在Tc上下均存在。因此在实空间和动量空间均看见了两个能量尺度,较小的对应超导能隙,较大的是赝能隙。赝能隙可能对应的是电荷密度波序,但是鉴于两个能隙之间的正相关性,这就说明这两种能隙的产生也许来自于同一个源动力。另外一种可能性是大能隙对应的是配对电子所形成电荷序。该工作说明节点附近的超导能隙与反节点附近的密切赝能隙相关。这个结论与闻海虎等人早期的比热测量数据所得到的结论相符【H. H. Wen et al., Physical Review B 72, 134507 (2005); 70, 214505(2004)】。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闻海虎研究组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超导序和竞争序共存的实验证据。该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J. H. Ma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 101, 207002(2008)】上。 从固体能带角度讲,氧化物超导体的母体材料(如La 2 CuO 4 )应该是一个半满填充的金属,然而,由于电子强关联效应,它却表现出绝缘特性,被称为Mott型绝缘体。通过对这样一个母体进行空穴(或电子)掺杂,才能够获得导电性,并且在每个铜位掺杂0.05空穴后出现超导电性。随着掺杂的进行,很多竞争相会出现,如反铁磁相、电荷有序相和超导相等等。这些竞争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本领域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反映在动量空间里,在所谓节点附近出现一个与超导直接相关的能隙,而在反节点区域出现一个能量较大的赝能隙。这两个能隙之间是什么关系至今是个迷。 闻海虎研究组最近几年潜心研究高温超导体单晶的生长和物性,他们生长的Bi系单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H. Q. Luo et al., J. Crys. Growth 305, 222(2007); Supercond. Sc. Tech. 21, 125024(2008)】。基于这些优质单晶,他们与美国波斯顿学院的丁洪教授小组(现已经回国工作)和Madhavan教授小组、日本东北大学的Takahashi教授小组合作,结合扫描隧道谱(STM)和高精度角分辨光电子谱(ARPES)测量,无论在实空间还是在动量空间均发现了两个能量尺度共存的特征,而且发现两个能量密切关联。具体叙述如下: 在掺La的Bi 2 Sr 2 CuO 6 (Tc=32K)单晶上面,他们的STM测量发现有两个能量特征共存,一个小的能量(Ds 12 meV)对应超导的相干峰位置,而一个大的能量尺度出现在Dp 33 meV左右。同时测量的一个过掺杂的单晶上面(Tc=16 K),也看见了这两个能隙,而且都相应减小(变为Ds 8 meV, Dp 21 meV)。有趣的是,在角分辨光电子谱上面也看见两个能量尺度,在Tc以下,从节点出发沿着费米弧向反节点走,能隙逐渐增大,满足一个标准的d-wave 能隙函数关系,一直延伸到反节点(通过将低温的数据与Tc以上数据相除获得)。这个能隙是超导能隙,到超导温度以上就消失了。另外,在反节点附近,他们看见了一个较大能量尺度,大约在35 meV 左右, 在Tc上下均存在。因此在实空间和动量空间均看见了两个能量尺度,较小的对应超导能隙,较大的是赝能隙。赝能隙可能对应的是电荷密度波序,但是鉴于两个能隙之间的正相关性,这就说明这两种能隙的产生也许来自于同一个源动力。另外一种可能性是大能隙对应的是配对电子所形成电荷序。该工作说明节点附近的超导能隙与反节点附近的密切赝能隙相关。这个结论与闻海虎等人早期的比热测量数据所得到的结论相符【H. H. Wen et al., Physical Review B 72, 134507 (2005); 70, 214505(2004)】。
个人分类: 物理学|0 个评论
[转载]“赝能隙”和超导状态之间的关系
wliming 2011-3-6 13:52
“赝能隙”和超导状态之间的关系 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一个长久未解之谜是“赝能隙”(pseudogap)的存在。所谓“赝能隙”,是指一个与超导状态的特征能隙相似、但也在非超导状态中出现的能隙。Kohsaka等人对与超导现象和“赝能隙”状态相关的电子激发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了两个非常不同的行为类型: 一个类型为在动量空间的状态,它们相应于对超导现象负责的、预期存在的离位电子对;另一个类型为局限于真实空间的一些异常状态,它们相应于“赝能隙”。这两种激发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赝能隙”和超导状态之间仍然神秘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强化了与绝缘母化合物性能的概念联系(在绝缘母化合物中,真实空间的电子局域化是它们行为的关键)。 How Cooper pairs vanish approaching the Mott insulator in Bi2Sr2CaCu2O8+ δ Y. Kohsaka 1 , 2 , C. Taylor 1 , P. Wahl 1 , A. Schmidt 1 , Jhinhwan Lee 1 , K. Fujita 1 , 3 , J. W. Alldredge 1 , 4 , K. McElroy 4 , Jinho Lee 1 , 5 , 6 , H. Eisaki 7 , S. Uchida 3 , D.-H. Lee 8 J. C. Davis 1 , 6 LASSP, Department of Physics,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14853, USA RIKEN, Wako, Saitama 351-0198,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Tokyo, Bunkyo-ku, Tokyo 113-0033,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lorado 80309, USA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North Haugh, St Andrews, Fife KY16 9SS, UK CMPMS Department,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Upton, New York 11973, USA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ukuba, Ibaraki 305-8568,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lifornia 94720, USA Correspondence to: J. C. Davis 1 , 6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J.C.D. (Email: jcdavis@ccmr.cornell.edu ). Top of page Abstract The antiferromagnetic ground state of copper oxide Mott insulators is achieved by localizing an electron at each copper atom in real space ( r -space). Removing a small fraction of these electrons (hole doping) transforms this system into a superconducting fluid of delocalized Cooper pairs in momentum space ( k -space). During this transformation, two distinctive classes of electronic excitations appear. At high energies, the mysterious ‘pseudogap’ excitations are found, whereas, at lower energies, Bogoliubov quasi-particles—the excit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breaking of Cooper pairs—should exist. To explore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two excitation types, we have image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Bi2Sr2CaCu2O8+ δ in r -space and k -space simultaneously.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 low-energy excitations are indeed Bogoliubov quasi-particles, they occupy only a restricted region of k -space that shrinks rapidly with diminishing hole density. Concomitantly, spectral weight is transferred to higher energy r -space states that lac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itations from delocalized Cooper pairs. Instead, these states break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symmetries locally at the atomic scale in an energy-independent wa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se unusual r -space excitations are, in fact, the pseudogap states. Thus, as the Mott insulating state is approached by decreasing the hole density, the delocalized Cooper pairs vanish from k -space, to be replaced by locally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symmetry-breaking pseudogap states in r -space. LASSP, Department of Physics,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14853, USA RIKEN, Wako, Saitama 351-0198,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Tokyo, Bunkyo-ku, Tokyo 113-0033,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lorado 80309, USA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North Haugh, St Andrews, Fife KY16 9SS, UK CMPMS Department,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Upton, New York 11973, USA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ukuba, Ibaraki 305-8568,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lifornia 94720, USA
个人分类: 物理学|0 个评论
[转载]绝缘体中也存在“库珀电子对”
wliming 2011-3-6 01:25
美国物理学家最近惊讶地发现,库珀电子对不仅存在于超导体中,它们在绝缘体中同样能够形成。这一成果十分重要,连Cooper本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23日的《科学》杂志上。 一个世纪前,荷兰物理学家Kamerlingh Onnes在金属中发现了低温超导现象。直到1957年,理论物理学家John Bardeen、Leon Cooper和Robert Schrieffer才揭开了超导现象的奥秘。他们提出的BCS理论表明,超导材料中的电子成对存在,即所谓的“库珀对”,并且会在材料中平稳而无限地流动。 在BCS理论提出50周年之际,美国的物理学家又写下了令人惊讶的一笔。布朗大学的James Valles领导的小组研究发现,库珀对不仅仅形成于超导体中,在绝缘体中同样存在。论文第一作者、布朗大学的Michael Stewart注意到,此前一些论文表示,库珀对可能在特定条件下的电绝缘体中存在,因此他决定亲自对这一违反直觉的结论进行检验。“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吃惊,”Stewart说。 研究利用的绝缘体是一种稀有金属——铋。在较厚的情况下,铋可以是良好的超导体,但在较薄的情况下,它又诡异地变为绝缘体。 研究人员在一个直径50纳米、多孔蜂窝结构的模板上镀了一层超薄铋膜(几个原子厚度),并将温度逐渐接近绝对零度。由于该材料厚度的差异,它会表现出绝缘体和超导体的转变。当该材料表现为绝缘体时,研究人员利用外加磁场探测到了磁致电阻导致的电流变化,表明了库珀对的存在。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库珀对在超导体和绝缘体中都能存在,但它们的行为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超导体中,电子对之间相互联系并且以线性的方式移动,从而创造出持续的电流。而在绝缘体中,库珀电子对应该是在独立自旋。Stewart表示,“库珀对确实形成了,但彼此之间的状态是隔离的。” 新的发现有助于加深科学家对超导现象的理解,连诺将得主Cooper自己也表示,新的发现对认识量子效应有重要意义。“这一引人注目的结论提醒我们,只要不断探索,意想不到的重要发现就在前方等候。”他说。(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科学》( Science ),Vol. 318. no. 5854, pp. 1273 - 1275,M. D. Stewart, Jr., James M. Valles, Jr.) Superconducting Pair Correlations in an Amorphous Insulating Nanohoneycomb Film M. D. Stewart Jr. 1 , Aijun Yin 2 , J. M. Xu 1 , 2 and James M. Valles Jr. 1 , * + Author Affiliations 1 Department of Physics, Brown University, 182 Hope Street, Providence, RI 02912, USA. 2 Division of Engineering, Brown University, 182 Hope Street, Providence, RI 02912, USA.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valles@physics.brown.edu Abstract The Cooper pairing mechanism that binds single electrons to form pairs in metals allows electrons to circumvent the exclusion principle and condense into a single superconducting or zero-resistance state.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n amorphous bismuth film system patterned with a nanohoneycomb array of holes, which undergoes a thickness-tuned insulator-superconductor transition. The insulating films exhibit activated resistances and magnetoresistance oscillations dictated by the superconducting flux quantum h /2 e . This 2 e period is direct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Cooper pairing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behavior.
个人分类: 物理学|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赝能隙或是高温超导体新相位
wliming 2011-3-6 01:15
赝能隙或是高温超导体新相位 a , Schematic of the spatial arrangements of CuO2 electronic structure with Cu sites and orbitals indicated in blue and O sites and 2 p σ orbitals in yellow. E F, Fermi energy. The inset shows the approximate energetics of the band structure when such a… a , Spatial image ( R -map 5 ) of the Bi2Sr2CaCu2O8   +   δ pseudogap states ω   ≈   Δ 1 at T   ≈   4.3   K for an underdoped sample with T c = 35   K. The inset shows the Fourier transform upon which the inequivalent Bragg vectors Q x = (1, 0)2 π / a 0 and Q y = (0, 1)2 π / a 0 are… a , Topographic image T ( r ) of the Bi2Sr2CaCu2O8   +   δ surface. The inset shows that the real part of its Fourier transform Re T ( q ) does not break C4 symmetry at its Bragg points because plots of T ( q ) show its values to be indistinguishable at Q x = (1, 0)… 通过多年的观察,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学院物理学家迈克尔·劳勒和同事找到了解开高温超导领域所谓“赝能隙”现象的关键“钥匙”。“赝能隙”或许是高温超导物质的另外一个相位(phase)。新发现或将推进室温超导研究的发展。 高温超导是指材料在某个相对较高的临界温度,电阻突降至零。科学家一直认为,超导体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导电,然而,1986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高温超导材料——镧钡铜氧化物。自那以后,铜基超导材料成为全世界物理学家的研究热点。 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的一个长久未解之谜是“赝能隙”。“赝能隙”自从1989年被发现后,有关它的起源以及与超导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是研究高温超导机理问题的核心。 所谓“赝能隙”现象,是指低能电子激发在高温超导物质中消失的现象,一种经历过这种罕见现象的物质将变得相当绝缘,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同超导体一样。因为这种现象可以在室温下发生,科学家相信,超导性可能也可以在室温下存在,因此,解决赝能隙与超导的关系,可以促进室温超导领域的发展。 劳勒同康奈尔大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以及日本、韩国等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携手,对多年来所研究的高温超导体Bi 2 Sr 2 CaCu 2 O 8+δ (Bi2212)收集到的关键数据进行了分析;另外,康奈尔大学提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让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很大范围内单个原子的活动。 迈克尔·劳勒团队发现,在该高温超导物质内部,每一个二氧化铜晶胞内两个相邻氧原子的电子状态完全不同,并在该物质电子结构内发现了一个被破坏了的对称。 他们将这一非对称电子状态与棒状聚合物进行了比较。普通原子一般只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相位,而棒状聚合物拥有更多的相位:在高温下处于气体状态,而在温度更低时,所有的棒都指向一个方向,与此同时,这些棒能够像气体或者液体一样四处移动,物理学家将这一物质状态称为向列相(nematic phase)。在这个相位下,棒的组织结构同研究人员在与赝能隙相关的电子状态内观察到的一样,也就是说,赝能隙与向列相非常接近。 劳勒因此大胆宣称,“赝能隙”实际上是这类超导物质的另一个相位。(来源:科技日报 刘霞) Nature Volume: 466 , Pages:347–351 Date published: (15 July 2010) DOI: doi:10.1038/nature09169
个人分类: 物理学|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温超导体的赝能隙的罕见磁波2010 Nature
wliming 2011-3-6 01:03
Hidden magnetic excitation in the pseudogap phase of a high- T c superconductor Yuan Li , 1 , 10 V. Balédent , 2 G. Yu , 3 N. Bariši ć , 4 , 5 , 10 K. Hradil , 6 R. A. Mole , 7 Y. Sidis , 2 P. Steffens , 8 X. Zhao , 4 , 9 P. Bourges 2 M. Greven 3 Affiliations Contributions Corresponding author Journal name: Nature Volume: 468 , Pages: 283–285 Date published: (11 November 2010) DOI: doi:10.1038/nature09477 Received 12 May 2010 Accepted 07 September 2010 Published online 10 November 2010 The elucidation of the pseudogap phenomenon of the high-transition-temperature (high- T c) copper oxides—a set of anomalous physical properties below the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T * and above T c—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1 . Following initial indications of broken time-reversal symmetry in photoemission experiments 2 , recent polarized neutron diffraction work demonstrated the universal existence of an unusual magnetic order below T * (refs 3 , 4 ). These findings have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that the pseudogap regime constitutes a genuine new phase of matter rather than a mere crossover phenomenon. They are furthermore consistent with a particular type of order involving circulating orbital currents, and with the notion that the phase diagram is controlled by a quantum critical point 5 . Here we report inelastic neutron scattering results for HgBa2CuO4+ δ that reveal a fundamental collective magnetic mode associated with the unusual order, and which further support this picture. The mode’s intensity rises below the same temperature T * and its dispersion is weak, as expected for an Ising-like order parameter 6 . Its energy of 52–56   meV renders it a new candidate for the hitherto unexplained ubiquitous electron–boson coupling features observed in spectroscopic studies 7 , 8 , 9 , 10
个人分类: 物理学|0 个评论
[转载]我国科学家揭示出高温超导机理与量子自旋涨落关联关系
wliming 2011-2-27 12:58
我国科学家揭示出高温超导机理与量子自旋涨落关联关系 2007年10月09日 最近,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闻海虎领导的科研小组与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系教授、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戴鹏程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合作,在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的机理问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自旋涨落和关联与高温超导的密切关系。该工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上。 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的机理问题是凝聚态物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将导致超导理论乃至固体物理的重大突破。众所周知,超导态是电子系统通过电子配对而凝聚成的一个低能态。在通常的BCS超导图像中,电子配对和凝聚同时发生。超导态被一个配对能隙所保护,只有热涨落足以破坏此能隙时,超导就被破坏。超导态和非超导态之间的能量差被称作超导凝聚能。在超导态加磁场,库泊对会被拆散从而超导体失去超导性。 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电子如何配对和凝聚仍然是个迷。在众多的高温超导体中,人们发现一旦进入超导态,在自旋涨落谱上的某个能量会有一个集体激发,形成一个特定能量的共振峰。有初步的试验表明,这个共振峰与超导态中的超导电子数有关系。样品进入正常态后,此共振峰随即消失。研究此共振峰与超导的关系是目前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关键所在。 精确测量超导态的凝聚能非常困难,原因是高温超导体的超流电子数很少。另外,在空穴掺杂的高温超导体中,破坏超导的临界磁场(上临界磁场)很高,一般很难用10特斯拉左右的实验室常用磁场来将超导完全破坏,因此无法精确测量超导态与正常态的能量差。电子型掺杂的高温超导体上临界磁场不是很高,这为我们研究超导凝聚能和磁激发共振峰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低温比热在研究超导体的低能准粒子激发和机理方面非常重要。闻海虎研究员领导的小组在过去几年中专心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 。比如,通过测量低能准粒子激发,他们发现并指出高温超导体的赝能隙基态具有费米弧特性,进入超导态后,在这些费米弧上面会逐渐建立一个新的能隙,它的大小反映了超导能量的尺度。这个模型正被越来越多的手段所证实并成为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在目前的研究当中,他们选择电子型掺杂的高温超导体PrLaCeCuO,在克服了很多的技术障碍之后,在宽温区测量到高质量的超导比热数据并准确获得了凝聚能随磁场的演化关系。美国合作者利用中子散射实验测量了磁激发谱上面的共振峰,发现它被磁场压制的规律与比热测量到的超导凝聚能随磁场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磁场高于上临界磁场以后,超导凝聚能和磁共振峰同时消失,随之出现的是反铁磁长程有序。这个多手段实验结果说明高温超导与磁涨落和磁关联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配对是非同寻常的。至于磁涨落导致配对还是凝聚,是下一阶段要弄清楚的问题。此外,超导和反铁磁长程序相互竞争,它们是磁涨落导致的两种不同基态。这些重要发现将会大大促进高温超导机理问题的认识和发展。比热数据并准确获得了凝聚能随磁场的演化关系。
个人分类: 物理学|2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2月20日
xupeiyang 2011-2-20 04:37
1897年, 大清邮政 在北京开办 1930年,安阳“ 殷墟 ”出土文物引起世界关注 1949年,国民党将 故宫 文物迁往台湾 1987年,中国在 超导体 研究上获重大突破 1999年, 印度 和 巴基斯坦 首脑相隔10年再次握手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