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丛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带一路”蒙俄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出版
jlpemail 2018-7-10 20:08
《”一带一路”蒙俄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刚刚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遥感丛书(九本)中问世的第一本。祝贺作者徐新良,李静,王勇,蔡红艳等,感谢为此书付出心血的人们。 此书的责任编辑为朱海燕、彭胜潮、籍利平。 (158000字,定价99元)。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在获取宏观、动态的蒙古和俄罗斯区域多要素地表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评价,系统总结了蒙古和俄罗斯的生态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限制、重要节点城市与港口、典型经济合作走廊和交通运输通道。相关成果不仅可为科学认知蒙俄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发现其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提供数据基础;还将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生态环境影响及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等方面的决策依据。 本书可供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及从事资源、环境、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借鉴和参考。 前 言(原稿) 近代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侵蚀着人类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自然地理背景、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呈现出区域性、长期性、共同性的特征。当今的环境问题不仅是国家内部事务,而且已跨越国界限制,渗透到整个区域甚至全球领域。随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监测和解决难度的增加,单一国家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都难以应对区域环境问题, 因此“国际合作”成为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途径。 2015 年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倡议开始全面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不仅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也为各国政府联合解决国际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蒙古和俄罗斯是欧亚大陆上三个面积最大的近邻,中国与蒙古国共享 4700 多千米边界,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 4300 多千米,有着特殊的地理地缘和复杂的政治、历史关系。 2016 年 6 月 23 日,中蒙俄三国有关政府部门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明确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内容、资金来源和实施机制,商定了 32 个重点合作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口岸现代化改造、能源合作、海关及检验检疫、生态环保、科技教育、人文交流、农业合作及医疗卫生等十大重点领域。生态环保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已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加强和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解决中蒙俄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 蒙古和俄罗斯(以下简称 “ 蒙俄区 ” ) 是一个资源相对集中,生态环境格局复杂,气候地带性多样,人地关系显著的区域。该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具有典型的梯度变化特点。这种典型的区域特征往往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研究、分析和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卫星遥感作为从地面到空间对地表信息获取的综合性现代化技术,具有宏观性好、快速、动态等特点,是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之一。本书即是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在获取宏观、动态的蒙俄区多要素地表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评价,相关成果不仅可为科学认知蒙俄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发现其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提供数据基础;还将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经济走廊沿线开发活动生态环境影响及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本书共分为 4 章,第 1 章生态环境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系统归纳总结了蒙古和俄罗斯在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民族、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特点;第 2 章主要生态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限制,系统归纳总结了蒙古和俄罗斯的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程度、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源分布,以及农田、森林、草地等主要生态资源分布特点,以及一带一路开发活动的主要生态环境限制条件;第 3 章重要节点城市与港口分析,系统归纳总结了莫斯科、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节点城市的典型生态环境特征和城市发展现状和潜力;第四章典型经济合作走廊和交通运输通道分析,本章在归纳总结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地形、降水和蒸散、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程度、农田和农作物、森林、草地,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走廊建设的主要生态环境限制条件和潜在影响。 由于本书涉及自然地理、人文、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加之作者水平有限,可能会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由徐新良主笔,李静、王勇、蔡红艳副主笔,共同负责全书的设计、组织和审定。各章主要作者:第 1 章, 李静(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王勇、王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石青、陈斌、王首泰(华中师范大学);第 2 章,徐新良、蔡红艳、王靓、赵美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韩冬锐(山东师范大学)、黄欢欢、陈斌(华中师范大学);第 3 章,王勇、蔡红艳、王靓、张亚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韩冬锐、殷小菡(山东师范大学)、刘晓(北京林业大学);第 4 章,徐新良、蔡红艳、王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欢欢、石青、王首泰(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2016 年 9 月
个人分类: 消息场|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级科普系列丛书--理解科学丛书
nica 2017-8-3 16:54
“理解科学丛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高级科普系列读物。 自2013年第一本《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问世以来,陆续出版了20余个品种。每位作者都来自于科研第一线,都热爱科普创作。 每一本都有自己的特色,倍受读者的好评。其中《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好书奖。 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eries/21451 书 号 书 名 定价 作 者 标准书号 O-327391 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 28 卢昌海 9787302327394 O-331681 可畏的对称:探寻现代物理学的美丽 45 徐一鸿 著 张礼 译 9787302331681 P-338211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29 卢昌海 9787302338215 P-339871 爱因斯坦的玩具:探寻宇宙和引力的秘密 42 徐一鸿 著 张礼 译 9787302339878 G-359651 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 29 卢昌海 9787302359654 O-339471 日出:量子力学与相对论 45 张轩中 黄宇傲天 9787302339472 O-340491 物含妙理总堪寻:从爱因斯坦到霍金 39 赵峥 9787302340492 P-385891 看不见的星:黑洞与时间之河 35 赵峥 9787302385899 Z-400661 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 39 卢昌海 9787302400660 P-407621 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 32 卢昌海 9787302407621 P-407291 迷蒙星空:探天之路 39 张邦宁 9787302407294 P-407391 探天利器 39 戴铭钰 9787302407393 P-407371 新太阳系 35 北辰 9787302407379 P-407381 星空探奇 39 戴铭珏 9787302407386 P-407351 神秘的宇宙蛇 39 北辰 9787302407355 P-407361 宇宙与人 35 北辰 9787302407362 Z-469921 运动的旋律与变化的世界 49 吴子牛 9787302469926 078955 1小时科普 量子力学 \049\0 朱梓忠 9787302499688 欢迎致力于科普创作的广大科研工作者投稿。
5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电网研究与应用丛书
cathyfan 2014-3-11 10:17
一、丛书基本信息 1. 项目名称:“中国科技文库”重大图书出版工程 2. 项目分类:技术创新成果文库 3. 本丛书卷(册)数: 20-40册 二、丛书负责部门 科学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在国内拥有完善的出版、发行网络,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出版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依托中国科学院和“科学家的出版社”的品牌优势,充分挖掘国内外优良出版资源,重视重大出版工程建设。 能源与动力分社以能源领域的理论与应用著作为出版方向,包括基础理论、学术专著、应用技术类图书及电子出版物,涉及能源科学与工程(含新能源科学)、动力工程、矿业与冶金工程、电气工程、水利水电、核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以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等综合技术。能源与动力分社一直紧密跟踪学科发展前沿,追求前瞻性、精品化和系列化。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资询项目等,组织一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及出版社重大出版工程,提供国家出版基金、科学出版基金等支持,力争成为我国能源领域权威科技的发布中心。 三、丛书背景和内容 背景 :发展智能电网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工作。而图书市场上相关图书繁杂,良莠不齐,自主创新成果专著不多,无法满足我国科技传播和广大读者的需要。 为促进智能电网研究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宣传智能电网领域的政策和规范,推广智能电网相关具体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与技术,在“中国科技文库”重大图书出版工程中策划了《智能电网研究与应用丛书》这一项目 ,目前丛书已经申请获批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 。 内容 :该项目将围绕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及标准规范,追踪国家863、973等重大项目,以一线科研人员的优秀成果为依托,以权威专家的高质量著作为基础。计划分成理论卷、技术卷和综合卷。理论卷包括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等;技术卷包括智能输变电技术、智能配电与用电技术、智能调度与控制、信息与通信支撑技术、大容量储能系统、智能电气装备、大规模间歇式能源电源并网技术、高密度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超导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等;综合卷包括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智能电网发展战略、规划及年度报告等。 四、丛书宗旨 (1)反映我国智能电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突出国内科研的自主创新性。 (2)为智能电网的相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 (3)体现国内相关重要科研单位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引领作用,扩大其影响力。 (4)强化科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的优良品牌,推动出版社的发展。 五、丛书定位及运作方式 (1)定位:丛书内容要求学术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前沿性及科学性的特点,能反映本套丛书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特点。作者必须是工作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及学者,其科研水平能代表相关科研方向的最高水平。 (2)出版方向:围绕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及标准规范,追踪国家863、973等重大项目,以一线科研人员的优秀成果为依托,以权威大家的高质量著作为基础。 (3)读者群:电力及相关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及政府或企事业相关机构决策者。 (4)写作要求:①以专著为主;② 每册篇幅在20万字以上;③第一作者必须是正高级以上职称;④每册书的学术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前沿性及科学性的特点,能反映本套丛书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特点。 (5)时间安排: 2012 年,拜访专家,调研规划,确定主编和编委。 2013-2017 年,陆续出版。 六、丛书专家队伍 (1)主编 周孝信 ,男,1940年4月出生于山东蓬莱。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9-1980年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研究所进修。(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历任水利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研究所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现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名誉院长。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2)编委组成(20-40人) ① 院士;② 973、863专家;③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④学科带头人;⑤相关政府机构、国有大型企事业负责人。 目前编委会成员正在陆续确定中。 七、丛书的宣传 (1)科学出版社通过市场部、营销部、网店、网站、期刊、报纸进行立体化宣传。 (2)申报图书奖项,如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以及其他省部级图书奖等。 目前丛书正在征稿,有相关出版意向的老师可以联系编辑。 科学出版社 能源与动力分社 首席策划:范运年 电话:010-64008339 手机:13366485578 邮箱: fanyunnian@mail.sciencep.com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邮编:100717 网站: www.sciencep.com
4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与区域管理丛书 序
热度 1 王铮 2012-5-20 08:14
最近科学出版社开始推出《城市与区域管理丛书》,这是我为之写的序 早在 1970 年代,人们就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理论体系。此后, 地理学与管理学长期合作发展。 1997 年的东亚经济危机 ,人们认识到应对危机,区域政府责任重大,这就刺激了人们对经济的区域性特性深入认识和对区域的管理学性质的关注。这样,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管理作为一个学科迅速地兴起。现在,在地理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管理学角度认识区域经济问题;在管理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把管理学局限在企业管理或者商业管理的局限性。实际上,区域(城市、国家是区域的特殊的类型)管理,往往具有不同于企业管理的原则和基本思想。当企业遭遇危机,企业可以采用所谓“减员增效”来提高企业活力,把冗余的员工推给社会。可是当国家遭遇经济危机,国家领导人决不可“减员增效”,而是要创造就业机会,为所有公民服务。最简化地说,企业管理目标是最大利润,区域管理目标是充分就业。在政策应用上,尽管原理上一致,二者往往背道而驰。实际上,管理学有一个词汇“ governance ”,在企业管理中, governance 目前强调的是放松规制,强调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对个体激励作用。在区域管理领域, governance 正在被强调为法律的有效性和政府的主动性。国际上对 2008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的应对,被众多的学者陈述为是一种 governance ,政府不再是把经济完全交给市场。企业管理学者和区域管理学者对 governance 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反映了企业管理与区域管理思想的差异。在中文中,企业管理学家最初把 governance 翻译为治理,区域管理学家习惯把 governance 翻译为管治,这就反映了两个学科视角差异。且不管争论这个名词的翻译,事实说明,区域管理具有自己的管理学独特性和社会对它需求的必然性。因此出版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成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区域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一般来说,二战后兴起环境管理,在 1970 年代就成为独立学科。此后,流域管理、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增长管理、人口管理应运而生,丰富了区域管理,最近兴起的是城市和区域管治( governance ),它强调通过一套程序、惯例、政策、法律、机构和社会组织来组织、管理及控制区域,这个过程不再关注单一的目标,而是关注众多目标并且注意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在最近一年,关于区域的经济管治和气候经济学管治被学者们多次提到,这代表着区域管理学的深入发展。总之,区域管理已经形成了有众多领域生机勃勃的新学科。 在中国, 2000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铮主编了《经济发展与地方管理》丛书, 200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把区域发展管理列为资助方向,同年, 12 月北京大学设立城市与区域管理系,在中国开始招收区域与城市管理本科生,这些事件标志着区域管理在中国进入了一个系统的发展阶段。在最近几年中,闫小培、沈建法、顾朝林等对城市管治( governance )展开的大量研究,使得城市管理从城市运行管理与城市行政扩充到了区域的发展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社会管理领域。王铮,李国平对区域知识管理做了一些起点性研究,提出了新的概念和实现,周国华等更多的中国学者,针对中国突出的城乡统筹,做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理论探索,提出了一些学说,而环境管理、资源管理更是硕果累累,区域管理在中国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推动区域管理的学科发展,也为推动区域管理的社会应用,我们组织了这套“城市与区域管理丛书”的出版。丛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些是区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更多的是区域管理的实践案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理论、方法和案例的出版,推动区域管理的全面发展,同时显示区域管理学的独特性,促进更多的学者和青年学生,投入到区域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城市管理在区域管理中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应用意义突出,所以丛书突出了城市管理,命名为《城市与区域管理丛书》,虽然作为学科,称之为“区域管理学”已经意义充分。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4324 次阅读|1 个评论
狂犬病的免疫学(译自 WHO最新发布丛书)
热度 10 yanjx45 2011-6-13 10:04
2011 年 2 月, WHO 最新发布了《疫苗接种的免疫学基础丛书,第 17 分册:狂犬病 (The Immunological Basis   for Immunization Series ,  Module 17: Rabies )》,现将其中的《第 2 章: 狂犬病的免疫学 》全文翻译如下: 2.1  临床疾病的预防 狂犬病与其他传染病相比最独特之处,就是在暴露于病毒之后,如能及时实施暴露后预防( PEP ),仍能防止临床疾病的出现,即使病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 WHO 推荐的 PEP 包含三部分内容:( a )对伤口进行清洁、冲洗、消毒等处理;( b )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给药途径,在 28 至 90 天的期间内接种疫苗;( c )所有三级(严重)暴露病人应在接种第一针疫苗的同时或之后一周内注射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 RIG )。暴露于狂犬病毒的后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暴露位置及严重程度,进入伤口的病毒量及其型别(基因型或生物型),以及接种是否及时、是否严格遵照 WHO 关于 PEP 的建议。病人的先天免疫(基础免疫系统产生的非特异抗病作用)和适应性免疫(高度特异,系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都参与发挥保护作用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除了对伤口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处理措施以外, PEP 主要的免疫学目的是中和并清除暴露时侵入病人体内的狂犬病毒。为达此目的,需要以最快速度增加狂犬病毒中和抗体( RVNA )的数量。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是,保护性免疫反应应当能确保尽快产生直接针对狂犬病毒 G 蛋白的 RVNA 。 RVNA 水平几乎总是能在初次接种后的 7 至 14 天之间达到足以被检测到的浓度(适应性或主动免疫)。不过,由于人狂犬病无例外地是致命的,疫苗接种方案中尽早接种免疫球蛋白 (RIG) (被动免疫)的目的是提供补充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严重和 / 或多处受伤的病人。 2.2  狂犬病疫苗   自从 30 年前开始开发以来,细胞培养和基于鸡(鸭)胚的狂犬病疫苗( CCV )已证明对于预防人狂犬病高度有效,包括用于暴露前预防性接种( PrEP )和与 RIG 联合用于 PEP 。 CCV 的投产是一项重大进展,特别是其质量明显优于在一个世纪以前用受感染动物脑组织制造的第一种粗制的神经组织疫苗( NTV )。应当指出,所有 NTV 都是变态反应原, WHO 已建议用 CCV 替换 NTV 。几种不同的细胞已用于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包括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源自鸡胚和鸭胚的原代细胞系和 VERO 传代细胞系。由于用 Vero 细胞和鸡(鸭)胚原代细胞系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扩大了 CCV 的安全应用范围,将 CCV 推广到了全世界。 CCV 还使疫苗扩展用于 PrEP 成为可能,从而可保护经常性暴露于狂犬病毒的人群。在过去的 20 年里发表了大量证明 CCV 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 PEP 治疗程序中,使用 5 剂肌肉注射( IM ) CCV 的费用往往超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病人的支付能力。因此,在预算短缺的地区, PEP 方案中 CCV 的使用往往无法兑现, WHO 建议采用皮内( ID )途径注射 CCV ,仍可达到规定的效力和免疫学标准。正在进行中的研究特别将目标定在开发新的廉价而有效的狂犬病疫苗,从而能最终降低全球范围内狂犬病预防的成本。 2.3 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 早期的实验曾试图鉴别免疫系统的哪些部分与针对狂犬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有关,这些实验已经证明,灭活的狂犬病疫苗可以引起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增殖。后续的对小鼠的细胞介导免疫作用的实验证实,仅有细胞毒性 T 细胞并不能防止狂犬病,因为去除 CD8+T 细胞并不影响接种过疫苗的动物的抗病能力及存活率。研究显示,狂犬病灭活疫苗能采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II 类( MHCII )机制,同时刺激 B 细胞及 CD4+T 细胞,并通过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来提供保护作用;这些免疫应答包括激活淋巴细胞、 CD4+ 抗体分泌型浆细胞以及产生中和抗体,中和抗体可迁移至神经系统实质。 CD4+T 细胞的激活最终将导致能识别并清除狂犬病毒的 RVNA 的产生,因此, CD4+T 细胞在保护暴露于狂犬病毒的病人避免发病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近期对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免疫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包括 17 名健康人和五名罹患 B 和 T 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症的病人。在所有健康人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结果表明,初次接种疫苗一周之后,免疫球蛋白 IgM 水平明显上升,两周之后, IgG ( IgG1 和 IgG3 )和 IgA 也明显上升。在同一项研究中,在一次疫苗加强接种之后, IgG 水平的增长(加强接种后一周检测)较之初次系列接种后明显加快。总之, IgG1 是狂犬病疫苗初次以及加强接种之后血清中 IgG 的主要亚型。另外五名患联合免疫缺陷症的病人在经同样程序接种后,他们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出现多项异常。 将有毒力的狂犬病毒接种到模型动物,病毒可能在接种部位(通常在肌肉组织)复制,也可能不经复制而直接进入分布在伤口附近的外周神经。狂犬病毒一旦进入神经元,则它有潜在的可能被中和,虽然早期研究认为这种可能性较低。到目前为止,狂犬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由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 PEP 也会有效,说明 RVNA 有时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中清除。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在受试人血清中可检测到的抗体除了针对 G 蛋白的抗体之外,还有针对其他蛋白(特别是 N 蛋白)的抗体。已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针对 N 蛋白的抗体不能中和狂犬病毒,因此,这些专门 “ 抗 N” 的抗体在保护性体液免疫的发展中不大可能起重要作用。目前,病毒的非中和抗体在疾病免疫保护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明了。目前并没有确定对人狂犬病具有保护作用的特定的 RVNA 水平,虽然 WHO 建议将抗体水平 0.5 IU/mL 作为疫苗接种后具有足够免疫应答的证据。 2.4 被动免疫的作用 由于 RVNA 在以中和方式杀灭狂犬病毒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立即在被疯动物咬伤的伤口周围注射 RIG 将提升针对狂犬病的保护水平。 RIG 中所含的 RVNA 的特定标靶就是狂犬病毒,应将 RIG 接种到暴露损伤发生的解剖学部位。 1954 年在伊朗的一项现场研究中收集的有说服力的临床证据证明,对严重暴露于疯动物的病人接种抗狂犬病血清(加疫苗)可降低患狂犬病的风险。在该项早期研究中,实验者对 29 名被同一只疯狼严重咬伤的病人进行了抗狂犬病血清和 / 或疫苗的注射。 29 名病人中,对其中 17 名头部被严重咬伤的病人的处理如下:五名病人接种两剂抗狂犬病血清加疫苗(五人全部存活),七名病人接种一剂抗狂犬病血清加疫苗(一名病人随后死于狂犬病),五名病人仅接种疫苗(三名病人随后死于狂犬病)。一名六岁病人受到特别严重的头部深度损伤,其头骨已经破碎,在六天内接种了六剂抗血清加疫苗,结果存活。其他病人被咬伤部位为躯干和腿,他们接种的或者是单独的疫苗,或者是抗血清加疫苗。这些病人全部存活。 RIG 应浸润式注射到病人被疯动物咬伤的伤口内或周围,以中和那些有可能在咬伤时侵入并存在于组织中的狂犬病毒。人源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 HRIG )的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20IU ,马源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 ERIG )的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40IU 。被动免疫是 PEP 的组成部分,遗憾的是,由于 RIG 价格昂贵,供应不足,并不是所有本该进行 RIG 注射的病人都能得到这种能够挽救生命的产品。虽然单独接种疫苗能够挽救大部分病人,但某些病人仍需要立即接受被动免疫才能够生还。头部、手部等神经密集分布的部位被咬伤,以及伤口较深或较多的病人最易被感染,最需要注射 RIG 。关于 PEP 方案中 RIG 注射的特别建议,欲知详情,请访问 http://www.who.int/rabies/human/en/index.Html 。 2.5 主动免疫的接种途径 第一种 CCV 最初是经肌肉注射,它被认为可替代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的神经组织疫苗( NTV ), NTV 通常仅能引发较低或中度的免疫反应。然而,由于 CCV 的成本高于 NTV ,而且犬狂犬病地方性流行的国家需要接受 PEP 方案的病人人数众多,这两个因素导致最初 CCV 的推广受到限制。为改变这种状况,研究者努力减少 CCV 的成本同时不降低其有效性,他们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检测过皮内 (ID) 注射的有效性,所用疫苗剂量仅为 PEP 中经肌肉注射 (IM) 所需疫苗的一部分( 60%-80% )。 过去 20 年中发表的若干临床试验结果肯定了狂犬病 PEP 方案中皮内注射途径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该途径在目前已经有效地应用在包括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由于皮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免疫器官,在抗原到达皮层时疫苗的效力能够得到提升,所以皮内注射具有诱导免疫反应的能力。此外,抗原接种到皮层以后可以促进其直接接触大量抗原提呈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这些细胞在皮内的数量高于在肌肉内的数量。 2.6 不同群体的免疫反应 感染狂犬病毒后迅速接受 WHO 推荐的 PEP 方案后极少发生死亡,这证明 CCV 是世界上免疫原性最强的疫苗之一。狂犬病疫苗几乎在所有人群中均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但 CD4+ 细胞计数极低的人群可能例外。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人免疫缺陷症病毒( HIV )感染的成年人群进行 CCV 的免疫反应调查,在 CD4+ 细胞计数低于 400 的有症状的 HIV 感染病人中,在接受了 PEP 方案,即于 0 、 3 、 7 、 14 和 30 天肌肉注射 5 剂疫苗后,只有 57% 的病人产生了高于 0.5 IU/mL 的 RVNA 。另一项研究中, 10 名 CD4+ 细胞计数在 25-472 之间的 HIV 感染成年病人接受了一项多点皮内接种 PEP 方案,他们于 0 、 3 和 7 天各皮内接种了四剂 CCV , 28 和 90 天各皮内接种两剂 CCV ( “4-4-4-0-2-2” )。该项研究报告指出,十名受试者的免疫反应均低于预期;其中两名病人的 RVNA 滴度在第 14 天还没有超过 0.5IU/mL ;一名病人在第 30 天还没有超过 0.5IU/mL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 13 名 HIV 感染、 CD4+ 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的儿童采用三剂肌肉注射 CCV 的 PrEP 方案,然后检测其免疫反应,并与九名未感染儿童的免疫反应进行对比。在该项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 CD4+ 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 15% 的儿童的 RVNA 滴度明显偏低, 13 名 HIV 感染儿童中的四名未产生可以检测到的 RVNA 。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进行过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的 HIV 感染受试者进行 CCV 疫苗接种,并检测免疫反应,结果显示,在这些 HIV 感染时间较长的病人血清中的 IgG 和 IgM 滴度比正常值偏低。然而,该项研究也显示,这些接受过 HAART 的病人中的 63% 在疫苗初次接种五年后仍有可检测到的抗体滴度。另一项研究评估了免疫抑制病人中一种更加有效的接种程序。受试者包括两组 HIV 阳性病人,一组的 CD4+ 细胞计数低于 200 ,另一组的高于 200 。每名受试者接受一种改良的八位点复合皮内接种 PEP 方案,该方案包括于 0 、 3 、 7 、 14 和 30 天时各八点皮内注射 CCV 。所有受试者均有抗体滴度高于 0.5IU/mL 的反应。也有报道显示,所有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后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在暴露于狂犬病毒后接受 PEP 方案,均有成功的免疫反应。 婴幼儿和老年人 :据研究报告,在无特别的免疫抑制的状况下,婴幼儿和老年人对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反应是足够的。已出版的一份报告,综合了对不同年龄受试者的免疫反应进行检测的两项研究,结果都表明老年个体在接种疫苗后 RVNA 水平偏低。在该报告述及的一项研究中,年龄从 11 岁至 25 岁的 260 名受试者的 PEP 处置包括接种六针疫苗,并将他们与接受同样处置的 50 岁以上的人进行比较。在这项研究中,有 52% 以上的 50 岁以上成年人与年轻人相比 RVNA 滴度显著降低。另一项研究涉及 875 名病人,年龄从 2 岁至 74 岁,分别接受 PEP 或 PrEP ,分别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所产生的 RVNA 没有显着差异。在确认为营养不良 1 级到 4 级之间的儿童中,针对狂犬病 PEP 产生的免疫反应也是足夠的。 服用疟疾治疗药物氯喹的病人 :此类病人经 ID 途径接种狂犬病疫苗时,产生的抗体滴度较低,因此,此类病人应采用 IM 途径接种疫苗。 孕妇 :狂犬病 PEP 对孕妇不是禁忌,在该群体中具有免疫原性,高度有效而且安全。狂犬病 PEP 在应用于孕妇时不应有顾忌,因为它是一种拯救生命的疫苗。尚无报告表明孕妇由于采用包括 CCV 接种在内的 PEP 而有引起流产或对胎儿产生其他伤害的风险。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狂犬病检测中心 王晨译 严家新校)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7145 次阅读|36 个评论
《材料科学技术著作丛书》
nyf 2010-9-20 09:06
《 材料科学技术著作丛书 》 众所周知,信息、能源和新材料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而 新材料被视为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 。鉴于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为促进本领域的学术发展、交流和人才培养, 科学出版社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秉承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三高特色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三严作风,共同组织一套学术水平高、权威性强、学科内容新、具备一定规模、有良好社会影响的丛书《 材料科学技术著作丛书 》。经科学出版社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商定,聘请了国内知名的院士、专家担任编委会成员,具体如下: 顾 问 :师昌绪 严东生 李恒德 柯 俊 颜鸣皋 肖纪美 名誉主编 :师昌绪 主 编 :黄伯云 编 委 :干 勇 卢 柯 张 泽 范守善 屠海令 周 廉  罗宏杰李元元 李光宪 魏炳波 徐坚欧阳世翕 戴国强 施尔畏 高瑞平 白春礼 王占国 才鸿年  江东亮 朱道本 陈立泉 韩雅芳 黎懋明 编委会成员的主要职责是:规划选题方向;策划、推荐优秀作者和图书项目;对确认的作为本套丛书出版的书稿进行审查、并提出撰写建议。 本套丛书将从材料科学各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理论出发,系统介绍 各类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 以及材料学科与其他学科如信息、能源、环境等学科的交叉性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技术 。希望本丛书能 反映国内外材料科学各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并具有科学性、战略性、权威性、前沿性和先进性。 丛书出版选题方向主要包括: 学术专著: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重大科研项目的总结。 基础理论:在基础理论方面深入探索研究,借鉴国内外已有资料和前人成果,经过分析论证,撰写的具有独到见解或新颖体系,对科学发展或培养科技人才有重要作用的系统性理论著作。 应用技术:把已有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著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欢迎您投稿! 丛书责任编辑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牛宇锋 电 话:010-64017506 传 真:010-64030248 通信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 100717 电子邮箱: niuyufeng@mail.sciencep.com 网 址:www.sciencep.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众力学丛书介绍
热度 4 武际可 2010-8-27 10:20
大众力学丛书介绍 2006 年,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换届,老朋友上海大学的戴世强教授担任新理事会的副理事长,并且分工负责科普工作。老戴一直给我的印象是对分担的工作是很当真的。他一上任便拉我要共同组织出版一套力学科普丛书。 他的出发点是:力学的科普书籍比起相邻的其他兄弟学科如数学、物理,太少了;社会上对力学不太了解;我们的学生缺少有趣而又有一定深度的课外力学读物。因此,一定要负起责任将它弄好。他拉我的原因,我猜想,第一是我断断续续在《力学与实践上》写一点科普文章,说明我对这件事有兴趣,第二,我已经退休而他还在岗,我的空闲时间比他多,闲下来没有别的事情干扰,能够投入较多的精力。 我自己虽然对科普有兴趣,也写一点文章,但一直是停留在个人的兴趣上,零敲碎打,从来也没有单独出书的打算,更没有组织丛书的野心。经过老戴的再三动员,并且一定要我出任主编。最后总算勉强答应了。最后组织了一个编委会成员如下: 陈立群 (上海大学教授) 戴世强 + (上海大学教授) 刘延柱 (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授) 苗天德 (兰州大学教授) 佘振苏 (北京大学教授) 隋允康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王振东 (天津大学教授) 武际可 * (北京大学退休教授) 叶志明 (上海大学教授) 张若京 (同济大学教授) 仲 政 (同济大学教授) 朱克勤 (清华大学教授) 朱照宣 (北京大学退休教授) (注:后加 * 者为主任委员, 后加 + 者为副主任委员) 后来的发展表明,还是他的看法长远,有宏图,我只不过在他预期计划的框架里做一点具体的组织工作而已。几年来我们合作得很好,也得到了一些成果。 这套丛书的定位是,以高中和大学一二年级的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对象,文字要尽量生动有较强的可读性,要有新意。内容将涉及与力学有关的各个方面,基础理论与技术兼顾,人文和科学相互渗透。后来经过多方面组稿,最后发现,能够有精力投入科普写作的大半还是已经退休的教授或专家。迄今为止,已经出了 8 本。现在将这 8 本书做一简略介绍。最近还计划组织出版几本有关力学和游戏、力学和爆炸、力学和天气预报、力学和沙漠治理等内容的著作,估计在明年会和读者见面。 《奥运中的科技之光》 作者赵致真 赵致真, 1943 年生。 1967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1985 至 2003 年任武汉电视台台长。现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科教影视协会理事长,连续十多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电视栏目 科技之光 主编。 他是我国在电视上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的先行者和倡导者,被誉为 中国电视科普的带头人 。 为了迎接北京的奥运会,他积累和查阅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资料,又为筹集资金和组织人力物力与许多单位打交道,是要组织一部以科技与奥运为主题的科普电视 30 多集的系列片。《奥运中的科技之光》就是这部电视系列片的文字说明。 本书全景式讲述了奥运中的科学知识。通过经典赛事和有趣故事,深入浅出分析了各项体育运动中生动丰富的力学现象,广泛涉及生物学、化学、数学、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并介绍了当代体育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 本书各篇文稿已拍摄成系列科普电视片并在全国播出。 《诗情画意谈力学》 作者王振东 王振东, 1937 年 6 月生于江苏南京, 195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现为天津大学力学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湍流与流动稳定性及其工程应用、工业中的流体力学和流变学问题。发表论文百余篇。曾任《力学与实践》杂志主编。 1997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 年 5 月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现致力于力学科普文章的写作。 本书是一本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力学科普读物,内容大致可分为 力学诗话 和 力学趣谈 两部分。 力学诗话 的文章,力图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入手,将诗情画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交融在一起阐述。 力学趣谈 的文章,结合问题研究的历史,就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力学现象,风趣地揭示出深刻的力学道理。 全书内容生动新颖,文理交叉,图文并茂,笔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本适合文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大中专物理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诗词和自然科学爱好者的优秀读物。这本科普小册子,能使读者感受力学魅力,体验诗情人生,有益于读者交融文理,开阔思路和激发创造性。 《拉家常说力学》 作者武际可 武际可,男,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并留校任教。他的专长在固体力学、计算力学与应用数学等方面,发表论文百余篇。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力学系副系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力学与实践》主编、中国电机学会冷却塔委员会副主任、《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计算力学》等杂志的编委、太原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 著有《力学史》(重庆出版社, 2000 ),《近代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与他人合著有《旋转壳的应力分析》(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8 )、《弹性力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 2001 再版)、《弹性系统的稳定性》(科学出版社, 1994 )等著作。翻译有《何为科学真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还发表有论文百余篇。他有广泛的兴趣,写过一些科普文章。合作结集出版了《力学诗趣》(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 2001 年获第 4 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部级奖励 7 项。 2002 年被科技部、中宣部、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 本书所收集的 32 篇文章,是作者近十多年来发表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从常见的诸如捞面条、倒啤酒、洗衣机、肥皂泡、量血压、点火等家常现象入手,结合历史典故阐述隐藏在其中的科学原理。这些文章图文并茂、文理兼长、读来趣味盎然。其中有些曾获有关方面的奖励。本书可作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读者阅读,也可以供大中学教师的教学参考。 《趣味刚体动力学》 作者刘延柱 刘延柱, 1959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 1960 至 1962 年于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 1962 至 1973 年任教于清华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力学季刊》副主编,《固体力学学报》、等刊物编委、《 Zentralblatt MATH ( 德国 ) 》评论员。 1986 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历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力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工程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斯图加特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校访问教授。 关于陀螺动力学的研究成果获 1987 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关于航天器复杂系统动力学和充液系统动力学研究分别获 1998 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及 2000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著有《静电陀螺仪动力学》、《陀螺力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理论力学》、《振动力学》、《高等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和《充液系统动力学》等。其中《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理论力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振动力学》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教材类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专业研究方向:刚体动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非线性动力学。 本书通过对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形形色色力学现象的解释学习刚体动力学。全书包括 32 个专题。归纳为玩具篇、体育篇和技术篇等三章。每个专题的叙述均以物理概念为主。着重文章的通俗性和趣味性。需要借助数学公式深入分析的内容在各个专题的文末以注释的形式给出。附录里给出必要的刚体动力学基本知识。本书除作为科普读物外,也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理论力学课程的课外参考书,使读者在获得更多刚体动力学知识的同时。能对身边的力学问题深入思考并提高对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创建飞机的生命密码》 作者乐卫松 乐卫松,男,汉族, 1936 年 4 月出生,浙江省镇海县人,研究员,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 获得者。 1953 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1958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飞机设计专业。 1958 年 11 月毕业后留校做教师。毕业前参加北京一号飞机设计室任机身强度组设计员,任教后,兼任超音速无人飞机总体组组长和农业飞机 FS-4 总体组组长。 1972 年调至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参加大型喷气旅客运输机运十飞机的设计研制工作。历任机翼设计组组长,总体研究室副主任,总设计师助理。 1985 年起任上海航空工业学校校长。 1996 年退休后,任上海航空学会第一届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注册咨询专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顾问, 2004 年聘任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航空宇航专职顾问。 1979 年参加上海市航空宇航学会。 1982 年参加中国力学学会断裂力学专业。 1984 年参加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同年参加上海市科技咨询协会, 1988 年参加上海航空学会。曾任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理事,上海航空学会理事兼航空教育委员会主任,空天飞机研究会副主任,飞行操纵委员会副主任。 本书从国家决定研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客机谈起,通过设计的一组人物,有专家、教授、总设计师和航空爱好者等,用情景对话、访谈专家学者的方式,描述年轻人不断探索,深入了解在整个飞机研发过程中,力学在航空业中特别奇妙的地位。如同人的遗传密码 DNA ,呈长长的双螺旋状,每一小段反映人的一种性状,飞机的生命密码融入飞机研发到投入市场的长历程,力学乃是组建这长长的飞机生命密码中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学科。这是一篇写给大学生和高中生阅读的通俗的小册子,当然也可供对航空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浏览阅读。 ... 《力学史杂谈》 作者武际可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 20 年中陆续发表或尚未发表的 30 多篇文章。分为人物篇、事件篇和议论篇三部分。这些文章概括了作者认为对力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科学发展比较重要而又普遍关心的课题,介绍了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拉格朗日等科学家的生平与贡献,也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力学家,还对力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事件,如能量守恒定律、梁和板的理论、永动机等的前前后后进行了介绍。每篇文章中,有作者对历史事实的认真考据,也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涉及当前科学和力学发展有关的基本问题,作者也发表了一些议论。本书对科学史有兴趣的读者、对学习力学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漫话动力学》 作者贾书惠 贾书惠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并在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进修,获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曾任原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力学与实践》主编等职。多年从事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著作有《刚体动力学》、《理论力学》、《理论力学教程》、《从猫下落谈起》、《奔向太空》,主编《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理论力学辅导》,合著有《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运动生物力学进展》、《现代运动生物力学》。曾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工程实践有着广泛的联系。本书从常见的日常现象出发,揭示其中的力学原理.阐明力学规律,并着重介绍这些原理及规律在工程实践,特别是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从而展示动力学在认识客观世界及改造客观世界中的巨大威力。本书汇集了十个专题,涉及导航定位、火箭卫星、载人航天、陀螺仪器、体育竞技、大气气象等多个科技领域。 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一些力学原理、规律都是由日常现象归纳总结出来,并配有大量插图,因而易于理解;内容丰富而广泛,通过阅读可以增加有关现代科技的许多知识;书中所引的故事轶闻,读起来生动有趣。 本书可供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阅读。对学习力学课程的大学生也是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读物,书中动力学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实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因而对力学教师也大有裨益。 《涌潮随笔一种神奇的力学现象》 作者林炳尧 林炳尧(1942.1~ ),原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复旦大学数学系本科、清华大学水利系研究生毕业。先后在长江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河口海岸研究所)、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工作。参加长江三峡、葛洲坝工程、钱塘江河口治理中的水力学及河流泥沙等问题的研究。曾发表关于自由面重力流变分原理、河流推移质泥沙起动随机性、钱塘江涌潮特性。以及河流工程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现任钱塘江管理局技术顾问。作者与钱塘江涌潮相伴相随30年,把自己的美好年华献给了涌潮的研究、管理和治理,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在这本书里,他引领大家去欣赏钱塘江的种种美景:一字潮、交叉潮、回头潮告诉大家有关涌潮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妙笔生花,把涌潮生成、演化和传播的科学道理娓娓道来,使你兴趣盎然地不知不觉地增进学识。 涌潮是一种很神奇的自然现象。本书共有19节,力图用各个专业学生都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介绍当前涌潮研究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水动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希望读者在回顾探索过程的艰辛,欣赏有关涌潮的诗词歌赋,增加知识的同时,激发起对涌潮,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探索的愿望。
个人分类: 科普|10454 次阅读|7 个评论
新书上架:高考最新模拟试卷及训练教辅资料
wya 2010-8-4 15:00
2010年6月,《海淀年度高考训练》丛书已由“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央级专业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在正火热发行中。 该书由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以及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等多位具有丰富高考复习经验和高中新课标实践经验的特、高级及一线教师共同研究、精心编写,是新课标高考复习、冲刺模拟的优秀训练资料。 目前,6折优惠,如果量大价格更低! 具体需求请电话联系。 联系电话:13691565697 Email:wya486@163.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冯志伟:《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丛书》 序 【转载】
timy 2009-3-28 21:17
转载于: http://www.lingviko.net/feng/clcl.pdf 《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丛书》 1 序 冯志伟 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丛书旨在向国内读者推荐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这两个学科最新和最经典的外文著作。语料库语言学的语料要建立在计算机上,而计算语言学则专门研究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这两个学科都要使用计算机,都与计算机有着不解之缘。这篇序言主要介绍这两个学科的学术背景,并且讨论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以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1.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简介 语料库是为一个或多个应用目标而专门收集的、有一定结构的、有代表性的、可被计算机程序检索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语料的集合。语料库应该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来建立。从其本质上讲,语料库实际上是通过对自然语言运用的随机抽样,以一定大小的语言样本来代表某一研究中所确定的语言运用总体。 语料库一般可分为如下类型: ●按语料选取的时间划分,可分为历时语料库(diachroniccorpus)和共时语料库(synchroniccorpus)。 ●按语料的加工深度划分,可分为标注语料库(annotatedcorpus)和非标注语料库(non-annotatedcorpus)。 ●按语料库的结构划分,可分为平衡结构语料库(balancestructurecorpus)和自然随机结构的语料库(randomstructurecorpus)。 ●按语料库的用途划分,可分为通用语料库(generalcorpus)和专用语料库(specializedcorpus)。专用语料库又可以进一步根据使用的目的来划分,例如,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语言学习者语料库(learnercorpus)、语言教学语料库(pedagogicalcorpus)。 ●按语料库的表达形式划分,可分为口语语料库(spokencorpus)和文本语料库(textcorpus)。 ●按语料库中语料的语种划分,可分为单语种语料库(monolingualcorpora)和多语种语料库(multilingualcorpora)。多语种语料库又可以再分为比较语料库(comparablecorpora)和平行语料库(parallelcorpora)。 比较语料库的目的侧重于特定语言现象的对比,而平行语料库的目的侧重于获取对应的翻译实例 。 ●按语料库的动态更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参考语料库(referencecorpus)和监控语料库(monitorcorpus)。参考语料库原则上不作动态更新,而监控语料库则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更新。 早在1897年,德国语言学家Kaeding就使用大规模的语言材料来统计德语单词在文本中的出现频率,编写了《德语频率词典》(J.Kaeding,H.ufigkeitsw.rterbuchderdeutschenSprache,Steglitz:publishedbytheauthor,1897)。由于当时还没有计算机,Kaeding使用的语言材料不是机器可读的(machinereadable),所以他的这些语言材料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语料库,但是Kaeding使用大规模语言资料来编写频率词典的工作,是具有开创性的。 1959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RandolphQuirk提出建立英语用法调查的语言资料库,叫做SEU(SurveyofEnglishUsage),当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SEU是用卡片来建立的,也不是机器可读的。后来Quirk把这些语言资源逐步转移到计算机上,使之成为机器可读的语料库,并根据这个语料库领导编写了著名的《当代英语语法》(R.Quirk,TowardsadescriptionofEnglishusage,TransactionsofthePhilologicalSociety,pp.40-61,1960.)。 1964年,A.Juilland和E.Chang-Rodriguez根据大规模的西班牙语资料来编写《西班牙语单词频率词典》(A.JuillandandE.Chang-Rodriguez,FrequencyDictionaryofSpanishWords,TheHague,Mouton,1964.)。在收集语言资料时,注意到了抽样框架、语言资料的平衡性、语言资料的代表性等问题。 1979年,美国Brown大学的NelsonFrancis和HenryKucera在计算机上建立了机器可读的BROWN语料库(布朗语料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系统性原则采集样本的平衡结构语料库,规模为100万词次,并用手工做了词类标注(partofspeechtagging)。 BROWN语料库是一个代表当代美国英语的语料库 (W.Francis,Problemsofassembling,describingandcomputerizinglargecorpora,ScripterVerlag,pp.110-123,1979.)。 接着,英国Lancaster大学的GeoffreyLeech教授提出倡议,挪威Oslo学的StigJohansson教授主持完成,最后在挪威Bergen大学的挪威人文科学计算中心联合建立了 LOB语料库(LOB是Lancaster,Oslo和Bergen的首字母缩写),规模与Brown语料库相当。这是一个代表当代英国英语的语料库 。 欧美各国学者利用BROWN和LOB这两个语料库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硕果累累,关于这些研究成果,我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语料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的导读中已经做过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开始,语料库逐渐由单语种向多语种发展,多语种语料库开始出现。目前多语种语料库的研究正朝着不断扩大库容量、深化加工和不断拓展新领域等方向继续发展。随着从事语言研究和机器翻译研究的学者对多语种语料库重要性的逐渐认识,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致力于多语种语料库的建设,并利用多语种语料库对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 在建设或研究语料库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语料库的代表性、结构性和平衡性,还要注意语料库的规模,并制定语料的元数据规范。下面分别讨论这些问题。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供读者参考。 首先讨论语料库的代表性 。 语料库对于其应用领域来说,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这样,才能保证基于语料库得出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较高的完备性。 真实的语言应用材料是无限的,因此语料库样本的有限性是无法回避的。承认语料库样本的有限性,在语料的选材上,就要尽量追求语料的代表性,要使有限的样本语料尽可能多地反映无限的真实语言现象的特征。语料库的代表性不仅要求语料库中的样本取自于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要求语料库中的样本要来源于正在使用中的语言材料,包括各种环境下的、规范的或非规范的语言应用。语料库的代表性还要求语料具有时代性,能反映语言的发展变化和当代的语言生活规律。只有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语料库,才能让计算机了解真实的语言应用规律,才有可能让计算机不仅能够理解和处理规范的语言,而且还能够处理不规范的但被广泛接受的语言、甚至包含有若干错误的语言。 再来讨论语料库的结构性。 语料库是有目的地收集的语料的集合,不是任意语言材料的堆积,因此要求语料库具有一定的结构。在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的技术条件下,语料库必须是以电子文本形式存在的、计算机可读的语料集合。语料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要确定语料库子库的组成情况,定义语料库中语料记录的码、元数据项、每个数据项的数据类型、数据宽度、取值范围、完整性约束等。 我们还有必要来讨论语料库的平衡性。 平衡因子是影响语料库代表性的关键特征。在平衡语料库中,语料库为了达到平衡,首先要确定语料的平衡因子。影响语言应用的因素很多,如:学科、年代、文体、地域、登载语料的媒体、使用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阅历、语料的用途(公函、私信、广告)等。不能把所有的特征都作为平衡因子,只能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取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指标作为平衡因子。最常用的平衡因子有学科、年代、文体、地域等。应该根据平衡语料库的用途来评测语料库所选择的平衡因子的恰当性。 在建设语料库时,还应当考虑语料库的规模。 大规模的语料库对于语言研究,特别是对于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语料库的增大,垃圾语料带来的统计垃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且,当语料库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语料库的功能并不会随着其规模同步地增长。我们应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决定语料库的规模,语料库规模的大小应当以是否能够满足其需要来决定。 我们还应当考虑语料库的元数据(metadata)问题。 语料库的元数据对语料库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通过元数据了解语料的时间信息、地域信息、作者信息、文体信息等各种相关信息;也可通过元数据形成不同的子语料库,满足不同兴趣研究者的研究需要;还可通过元数据对不同的子语料库进行比较,研究和发现一些对语言应用和语言发展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元数据还可记录语料的知识版权信息、语料库的加工信息和管理信息。 由于在汉语书面文本中词与词之间没有空白,不便于计算机处理,因此,汉语书面文本的语料库一般都要做切词和词性标注。汉语书面文本经过切词和词性标注之后,带有更多的信息,更加便于使用。 不过,关于语料库的标注(annotation)问题,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主张对语料进行标注,认为标注过的语料库具有开发和研究上的方便性、使用上的可重用性、功能上的多样性、分析上的清晰性等优点。有的学者则对语料库标注提出批评。学术界对于语料库标注的批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认为,语料库经过标注之后失去了客观性,所得到的标注语料库是不纯粹的,带有标注者对于语言的主观认识;另一方面认为,手工标注的语料库准确性高但一致性差,自动或半自动的标注一致性高但准确性差,语料库的标注难以做到两全其美,而目前大多数的语料库标注都需要人工参与,因而很难保证语料库标注的一致性(J.Sinclair,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我们认为,不论标注过的语料库还是没有标注过的语料库都是有用的,其中都隐藏着丰富的语言学信息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我们甚至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的技术,从语料库中自动地获取语言知识,不论标注过的语料库还是没有标注过的语料库都有助于语言学的发展。 近年来,在语料库的建立和开发中逐渐创造了一些独特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原则,并且对这些方法和原则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了语料库语言学(corpuslinguistics)。由于语料库是建立在计算机上的,因此,语料库语言学是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目前语料库语言学主要是利用语料库对语言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同时也逐步建立了自己学科的理论体系,正处于迅速的发展过程之中。 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获取语言知识的方法。描写语言学基本上是通过语言学家用手工方法或内省的方法,从有限的语料资料中归纳总结个别的语言数据来获取语言知识的。由于人的记忆能力有限,任何语言学家,哪怕是语言学界的权威泰斗,都不可能记忆和处理浩如烟海的全部语言数据,因此,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来获取语言知识,犹如以管窥豹,以蠡测海。这种获取语言知识的方法不仅效率极低,而且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我国传统语言学中倡导的所谓例不过十不立,反例不过十不破的朴学精神貌似严格,实际上,在浩如烟海的语言数据中,以十个正例或十个反例就轻而易举地来决定语言规则的取舍,难以万无一失地保证这些规则的可靠性。语料库语言学提倡建立语料库,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使用统计的方法或机器学习的方法,自动或半自动地从浩如烟海的语料库中获取准确的语言知识。随着因特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因特网上有着无比丰富的文本语言数据,其中有经过标注的结构化的语言数据,也有未经过标注的非结构化的语言数据,我们可以从因特网上这些大量的语言数据中自动或半自动地获取语言知识。这是语言学获取语言知识方式的巨大变化,在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我们应该敏锐地注意到这样的变化,努力学习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改变获取语言知识的手段。 语料库语言学也为语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角度,辅助人们的语言直觉和内省判断,从而克服语言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我们预计,语料库方法将会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主流方法,受到语言研究者的普遍欢迎。 语料库语言学还为语言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语料库把语言学家从艰苦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语言学家可以集中精力来研究和思考其他重要问题,这对于促进语言学研究的现代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语料库语言学主要研究机器可读自然语言文本的采集、存储、检索、统计、自动切分、词性标注、语义标注,并研究具有上述功能的语料库在词典编纂、语言教学、语言定量分析、词汇研究、词语搭配研究、语法研究、多语言跨文化研究、法律语言研究、作品风格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初步展现出这门新兴学科强大的生命力,并且也影响和推动了计算语言学的发展。 2.计算语言学研究简介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P.Eckert和J.W.Mauchly设计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启示着人们考虑传统翻译技术的革新问题。为了探索如何用计算机来改进翻译技术,1952年在美国的MIT召开了第一次机器翻译会议,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的协同下,用IBM-701计算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把几个简单的俄语句子翻译成英语,拉开了人类历史上使用计算机来处理自然语言的序幕。接着,苏联、英国、日本也进行了机器翻译试验,机器翻译出现热潮。 为了推动机器翻译的研究,1954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机器翻译的杂志,这个杂志的名称叫做MachineTranslation(《机器翻译》)。1965年MachineTranslation杂志改名为MachineTranslationandComputationalLinguistics(《机器翻译和计算语言学》)杂志,在杂志的封面上,首次出现了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这个新学科的名字,令人遗憾的是,and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这三个单词是用特别小号的字母排印的,与大号字母排印的MachineTranslation形成强烈的对照。这说明,当时学者们对于计算语言学是否能够算为一门真正的独立的学科还没有确实的把握。计算语言学刚刚登上学术这个庄严的殿堂的时候,还带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样的羞涩,以至于这个刊物不敢用与MachineTranslation同样大小的字母来排印它。当时MachineTranslation杂志之所以改名,是因为在1962年美国成立了机器翻译和计算语言学学会AssociationformachineTranslationandComputationalLinguistics),通过改名可以使杂志的名称与学会的名称保持一致。根据这些史料,我们认为,远在1962年,就出现了计算语言学这个学科了,尽管它在刚出现的时候还是偷偷摸摸的,显示出少女般的羞涩,然而,它却悄悄地登上了庄严的学术殿堂。 40多年来,计算语言学发展迅速,逐渐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当代语言学中引人注目。 由于计算机的速度和存储量的增加,使得计算语言学在语音合成(speechsynthesis)、语音识别(speechrecognition)、文字识别(characterrecognition)、拼写检查(spellingcheck)、语法检查(grammarcheck)这些应用领域,进行了商品化的开发。除了早期就开始的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和信息检索(informationretrieval)等应用研究进一步得到发展之外,计算语言学在信息抽取(informationextraction)、问答系统(questionansweringsystem)、自动文摘(textsummarization)、术语的自动抽取和标引(termextractionandautomaticindexing)、文本数据挖掘(textdatamining)、自然语言接口(naturallanguageinteraction),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等新兴的应用研究中,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计算语言学的技术在多媒体系统(multimediasystem)和多模态系统(multimodalsystem)中也得到了应用。 3.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40多年中,从事计算语言学应用系统开发的绝大多数学者,都把自己的目的局限于某个十分狭窄的专业领域之中,他们采用的主流技术是基于规则的句法-语义分析,尽管这些应用系统在某些受限的子语言(sub-language)中也曾经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要想进一步扩大这些系统的覆盖面,用它们来处理大规模的真实文本,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因为从计算语言学应用系统所需要装备的语言知识来看,其数量之浩大和颗粒度之精细,都是以往的任何系统所远远不及的。而且,随着系统拥有的知识在数量上和程度上发生的巨大变化,系统在如何获取、表示和管理知识等基本问题上,不得不另辟蹊径。这样,在计算语言学中就提出了大规模真实文本的自动处理问题。 1990年8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3届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即COLING'90)为会前讲座确定的主题是:处理大规模真实文本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这说明,实现大规模真实文本的处理已经成为计算语言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转移,计算语言学需要在理论、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实行重大的革新。1992年6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四届机器翻译的理论与方法国际会议(TMI-92)上,宣布会议的主题是机器翻译中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所谓理性主义,就是指基于规则(rule-based)的方法,所谓经验主义,就是指以大规模语料库的分析为基础的方法,也就是基于语料库(corpus-based)的方法。语料库的建设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崛起,为计算语言学战略目标转移提供了语言资源方面的保证。随着人们对大规模真实文本处理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即经验主义的方法)至少是对基于规则的方法(即理性主义的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因为从大规模和真实这两个因素来考察,语料库才是最理想的语言知识资源。当前的计算语言学研究提倡建立语料库,使用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的方法,让计算机自动地从浩如烟海的语料库中获取准确的语言知识。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经验主义方法会议(EmpiricalMethodsin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简称EMNLaP)上,基于语料库的机器学习方法成为了会议的主流议题。计算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发生了鱼水难分的密切联系。 21世纪,这种基于语料库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计算语言学中进一步以惊人的步伐加快了它的发展的速度。我认为,计算语言学的加速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下面三种彼此协同的因素的推动。第一个因素是带标记语料库的建立。在语言数据联盟(LinguisticDataConsortium,简称LDC)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帮助下,计算语言学的研究者可以方便地获得口语和书面语的大规模的语料库,而且其中还包括数量可观的标注过的语料库,如宾州树库(PennTreebank),布拉格依存树库(PragueDependencyTreeBank),宾州命题语料库(PropBank),宾州话语树库(PennDiscourseTreebank),修辞结构库(RSTBank)和TimeBank。这些语料库是带有句法、语义、语用、修辞结构等不同层次的标记的标准文本语言资源。这些标注语料库的存在使得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可以使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supervisedmachinelearning)来处理那些在传统上非常复杂的自动句法分析和自动语义分析等问题。这些标注语料库也推动了计算语言学中有竞争性的评测机制的建立,不再采用传统的人工评测方法而采用机器自动评测方法,评测的范围涉及到自动句法分析、信息抽取、词义排歧、问答系统、自动文摘等领域。 第二个因素是统计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对于机器学习的日益增长的重视,导致了计算语言学的研究者与统计机器学习的研究者更加频繁地交流,彼此之间互相影响。支持向量机技术(supportvectormachine)、最大熵技术(maximumentropy)、多项逻辑回归(multinomiallogisticregression)、图式贝叶斯模型(graphicalBayesianmodels)等统计机器学习技术在计算语言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深受计算语言学研究者的欢迎。 第三个因素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机器学习系统的大规模训练和效能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这些在上一个世纪是难以想象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之外,大规模的无监督统计学习方法(unsupervisedstatisticalmachinelearning)在计算语言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和主题模拟(topicmodeling)等领域中统计方法的进步,说明了在计算语言学也可以只训练完全没有标注过的语料库来构建机器学习系统,这样的系统也可以得到有成效的应用。由于建造可靠的标注语料库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建造的难度很大,在很多问题中,这成为了使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因此, 今后在计算语言学研究中将会更多地使用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技术 。我们相信,计算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进一步发展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为了引进国外关于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的专著和论文集,出版了这套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丛书。这套丛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门新兴学科的发展概貌,扩大读者的语言学视野,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关注这两门新兴的学科。 这套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丛书目前收入6本国外有关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论文集和专著,1本国外有关计算语言学的专著,今后还会不断引进其他最新的相关著作,力求反映当前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    《语料库语言学的进展》(AdvancesinCorpusLinguistics) 是第23届国际英语语料库语言学年会的论文选集,包括22篇论文,反映了语料库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情况。论文中心内容是讨论理论、直觉和语料的关系以及语料库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作用。大多数论文是关于英语某个特定方面的经验研究,从词汇和语法到话语和语用,涉及面很广。此外,还讨论了语言变异、语言发展、语言教学、英语与其他语言的跨语言比较、语言研究软件工具的研制等问题。论文的作者中有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如M.A.K.Halliday、JohnSinclair、GeoffreyLeech和MichaelHoey等。本文集既注意理论,又注意方法,清楚地显示了在经验主义方法的影响下语料库语言学这个新兴学科正在稳步地发展中。 《通过语料分析进行教与学》(TeachingandLeaningbydoingcorpusanalysis) 是第四次教学与语言语料库国际会议文集(2000年7月1924日在Graz举行)。该文集反映了在语言教学中应用语料库取得的进展,不论把语料库作为一种资源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它对于语言的教学或研究都有积极的作用。文集强调了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rning)的重要性,指出发现式学习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中都有很好的效果。文集还强调了在使用中学习口语和书面语的重要性,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的语料库来学习、翻译和描述语言。文集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基于语料库的语言调查为手段来进行语言教学。文集所收的文章既有回顾性的,也有前瞻性的,在这些文章中,作者们描述了他们使用语料库来教学的实践与担心,成功与失败,让读者来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 《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MathematicalMethodsinLinguistics) 是一本关于计算语言学的专著。全书包括A,B,C,D,E五篇。A篇讲述集合论,B篇讲述逻辑和形式系统,C篇讲述抽象代数,D篇讲述作为形式语言的英语,E篇讲述形式语言、形式语法和自动机。如果读者从A篇开始,一篇一篇地仔细阅读,反复推敲,认真做练习,逐步深入下去,就可以升堂入室,了解到语言学中使用的主要的数学方法。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特别是面向计算机的语言学研究,离开了数学将寸步难行。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更新知识的再学习,学习一点与语言学研究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本书是专门为语言学工作者写的,讲数学问题时都紧紧扣住语言,深入浅出,实例丰富,作者还精心设计了大量的练习,书末附有练习答案选,正好满足了语言学工作者更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 《超句法表示结构的形式与功能》(Formandfunctionofparasyntacticrepresentationstructure) 根据真实的语料数据,从功能的视角来研究韵律和句法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者介绍了Halliday关于声调是一个信息单位的解释,Halford关于从韵律方面和句法方面定义谈话单位(talkunit)的思想,Esser关于抽象表达结构的概念,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修正的谈话单位模式(modifiedtalkunitmodel)。这种谈话单位模式是一种超句法的模式(parasyntacticunit),既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也要进行功能的分析,并在声调单位的边界处来研究韵律状态和句法状态的相互作用。这项研究的数据是从LondonLund英语口语语料库中采集的,样本包含50000个单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韵律和句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对语言信息进行结构化的描述。本研究应用了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谈话单位在风格和语用方面的潜在特征,对于英语口语进行功能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析,具有开创性。 《应用语料库语言学:多维视角》(AppliedCorpusLinguistics:AMultidimensionalPerspective) 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跨文化交流中心第四届北美研讨会的文集(2002年11月在Indiananpolis举行),作者来自美国、比利时、中国、法国、德国、爱尔兰、荷兰、西班牙等8个国家,内容涉及基于语料库的课堂教学、口语话语分析、书面语话语分析、网络话语分析等。整个文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料库语言学在口语话语分析和书面语话语分析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是语料库语言学在直接教学法中的应用。 《拓展基于语料研究的范围》(ExtendingtheScopeofCorpus basedResearch) 是北亚利桑那大学现代英语和中古英语计算机文档国际会议的文集,该会议于2001年在Arizona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对语料库语言学的新挑战。这种新挑战包括:改进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论标准,划清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与理论语言学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探讨语料库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文集中的文章清楚地显示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正在迎击这样的挑战。 《应用语言学中的语料库》(CorporainAppliedLinguistics) 以丰富而有趣的实例说明了语料库在应用语言学中的作用,本书广泛地使用了COBUILD英语银行(BankofEnglish)语料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应用语言学与语料库密切地结合起来,对于如何在应用语言学中发挥语料库的作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书还讨论了语料库对应用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它的局限性。语料库对应用语言学的重要性在于:语料库是收集和存储语言数据的一种手段,借助词语索引(concordancelist)和频率(frequency),语料库可以大大地改善人们的语言直觉,弥补内省方法的不足,从而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而语料库的局限性是:语料库只能给我们关于某种语言现象频率高低的信息,但不能给我们某种语言现象是否可能的信息;语料库只能告诉我们语言事实本身,但不能进行推理;语料库只能给我们提供例证,但不能对例证提供解释,对例证的解释要依靠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直觉和内省;此外,文本语料库还不能提供关于声调、手势以及社会背景方面的信息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这套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研究丛书内容丰富而新颖,是反映这两个学科当前发展情况的一面镜子。读者可以通过这面镜子,对当前的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有一个鸟瞰式的认识。希望广大读者喜爱这套丛书,从阅读中开阔眼界,获得新知。是为序。 2008-12-6 --------------------------------------------------------------------------------------------- 1 .《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丛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个人分类: 自然语言处理|920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