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机制设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机制的故事23】饭店里的翻桌机制设计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2-11-20 00:11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饭店里生意的好坏衡量的指标是什么?   哦,是“翻桌率”,这个稍微解释一句,就是每张桌子一个吃饭区间内究竟能有几拨客人。   有些生意好的饭店,翻桌率还是挺高的,每每外面都站了等待的人。   当生意好的时候,饭店老板肯定希望提高翻桌率,毕竟,一桌子人在吃饭,吃差不多了老不走,显然是没有额外利润的,得把他们弄走才好。   可是,怎么弄走已经差不多吃完饭的客人呢?硬撵肯定是不合适的,即便你好好跟人说“外面还有人等着”,也是很不礼貌滴,会影响客人的回头率。   于是,得另外想辙。   这里提供两个用于翻桌率提高的管理机制设计案例:   案例1:沙漏。每张桌子上放置一个沙漏,设置为2个小时,如果两个小时内吃完,沙子没漏完,则按照剩余沙子的比例打折,剩得越多折扣越大。   案例2:网络预定时间段。4点到6点,6点到8点,8点到10点,如此等等。如果你提前在网络预定好了,则肯定隐含了你愿意接受这个时间段的要求。到时候提醒你下一桌预定的客人要使用,你也就不好意思不走了。   两个机制都不错。   可是,还有更好的机制设计吗?   【此机制对于生意不好的饭店,或者桌子特别多的饭店不适用!】   【如果用我们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去梳理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规制中改变“时间规制”的问题,而且具体到缩短时间的间隔,如果有兴趣,请参照我们之前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故事集,还是很有启发滴,相应的理论就别看了,没啥意思,看故事就够了。】 以下是我们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在这个小例子中的具体分析内容,更详细具体的就不列了。 【目标:利润】 【机制设计主体:饭店老板】 【机制对象(客体):食客】 【介质:服务员、沙漏、网络订桌服务】 【时间规制:时间段、频率,开始的时间点】 【空间规制:每张桌子尽量多的人】 【动力:打折,下一次的餐券,等】 【约束:预定时的“要约”】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4634 次阅读|18 个评论
今天团队的讨论班,我将主讲《“首尾交叠”现象的管理机制设计》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2-5-24 07:16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首尾相叠的现象,比如出租车交接班就属于这类现象,还比如我在【机制的故事19】中讲述的现搅肉馅的问题。   怎样能保证出租车交接班的顺利按时进行呢?得有一个机制才行,否则前面那个多拉了30分钟的活,多挣去了钱怎么说,轮到后面这个想报复前面那个都没有机会,因为有可能你延时30分钟的这个时间段根本没活,不光费油啊。   现实中的交接班有的是两口子,没那么多计较。如果不是这么亲近的关系,那就得计较一下,我见到的情形是上一个司机把拉到的钱给下一个司机一半,这就一定使得大家愿意按时交班,否则你就是在为别人拉活啊,即便是一半呢。      更大的交接班则是皇帝老儿的传位,所以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嘛,这些看似很不同的例子其实是本质一样的。      皇帝老儿要使得自己的下一班接得稳当,就得想很多策略,比如临死前一个典型的做法是把一些能干的大臣全部抓起来放到监狱里去。   这就是所谓“帝王心术”了,这样做,一方面使得还没有掌握权力的儿子不至于害怕那些早就形成势力的大臣们;另外,因为这些人能干,还得用他们,而儿子一上台就把他们释放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人情了。   至于关进去几个,万一身体没抗住死了怎么办?皇帝老儿会解释道: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啊,正常。死吧!   当然,这是故事,还要上升为理论,我前段时间在科学网上科普管理机制设计理论,说了其中有六类不同的目标,除了这六类目标,还有三类参与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主体,客体和介质,此外还有三类规制——   1,时间规制   2,空间规制   3,动力与约束规制   在“首尾交叠”机制的设计中,主要应该考虑“动力与约束规制”。   今天的讨论班,我将先用12个不同类型的故事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入手去考虑管理机制的设计问题,然后采用我提出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去解释这些现象,并为更多类似现象提出流程化、工具化的设计思路。   应该是个不错的讨论。管理就是这样,一方面考验导师的知识量和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另外一方面考验导师的理论和方法能力。为什么不考验学生的这些能力呢?不客气地说,对于管理机制设计的问题研究,学生还是嫩了点,先沿着导师指出的方向、思路、理论好好走过去,随后才是考虑自己独立行走的事情,我这里思路多的是,他们不用着急靠自己。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4006 次阅读|13 个评论
科学创新的三要素:不设目标 稳定环境 提供机制
热度 31 陈安博士 2011-10-31 14:12
一   我们正在开始开展研究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带着浓厚的陈氏特色,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新东西。按照我的说法,管理机制其实完全可以充当“第零生产力”的角色。也就是说,充任科学创新的“第一推动”,好的管理机制可以让很多新的科学发现或思想无中生有地冒出来。正因为如此,我们去年一直致力于完成这东西的第一步,现在,由于研究团队的调整,第二步正在逐步进行中。这个新玩意儿将和“现代应急管理”一样,成为我们研究组未来的杀手右锏。   我们把管理机制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是目标设计,包括六类不同的目标;二是组成成分设计,包括主体、客体、介质,时间规制、空间规制、动力与约束规制,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定义,一共七个部分,我将其称为管理机制的有序“七元组”。 二   这里,我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价值与作用。就从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公共资源说起吧。   对于一类公共品来说,我们希望占用它的人能够快速使用完毕,然后转给其他需要的人继续使用。比如,公共厕所的蹲位。   中国人如厕难是件很无奈的事情,几乎每次在公共场所的厕所外面,我几乎都能遇到排队的情形,在北京南站这类设计得如同机场一般的公共场所也是如此。   怎样解决公共品的长期占用问题呢?西方有些国家是这样做的:把厕所的马桶(非蹲坑式)上面的两层盖板全部拿掉,这样,当有人如厕时,如果希望臀部下面是干净的,则不可以和马桶亲密接触;但是,如果是这样,你蹲的方式将会非常不舒服,一定会抓紧解决问题而快速离开,从而使得厕所蹲位不至于因为有些人的报复性占用而难为到后面等待的人。   还记得科学网最可爱的小姑娘陆琦讲过这样的一个失去:如果谁让我在厕所外等得太久,我进入厕所后也要故意磨蹭,能多拖延一会绝不客气。   这类公共品的报复性使用现象是非常多见的。也因此,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有机会过长时间占用厕位。而抽调双层盖板恰恰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不仅厕所这类公共资源有这类问题,其他独占型的公共资源的管理机制也可以使用同样的设计模式——它简单而又有效。    我还讲过几十个关于机制的故事(部分放在正文后的链接里),都有着类似看着简单但是其实内中有深意的可以理论化的东西,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    三   那么,公共品的使用究竟为了什么?   请告诉我设计这类机制的目的!      好,这个很容易告诉大家,其实目的是“秩序”,这是管理机制设计目标中的一类。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五类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都非常必要,各有各的值得重视的地方。先一一列举一下:   1,创新【尤其是科学创新,这是促进社会实质性进步的最大内在动力】   2,效益【挣钱一定是管理机制无法回避的问题,所有企业的目标都是这个,因此绝对不可忽略】   3,效率【做事情,每个人都需要少花时间多办事,也就是在坚持成本尽量低的前提下使得收益尽量高】   4,公平【基本公平是国际都需要关注的重要原则,而公民间的公平则肯定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汶川地震后的10块钱一斤粮就是基本公平,还有更多类型的公平需要研究】   5,公正【法律怎么可能离开这个原则呢?!而其实法律是管理机制的一个特殊类型】    四   创新,尤其是科学创新,必定有自己的逻辑。   尽管现实的需求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但是科学的核心很多时候并不是现实推动,而是闲得蛋疼的一群智力超过一定门槛值的科学家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智商比别人高而玩出来的东西,这就使得促进科学创新的机制得是一套很特别的东西才行。   如果我们认可科学创新确实是为了满足科学家们的兴趣和对世界的纳闷,完全不是计划出来的,那就不要计划它。而何时在什么地步出现本质性的科学创新?则一般是未知的,就如哪天会出现地震一样无法预测。   如此,设定目标的做法一定是愚蠢的,即便是设定一个很大的目标,比如凝聚态物理这样的很大很大的目标,都是不可以的。当科学的目标一开始就被设定一定会注定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个方向上肯定不会有大成果了,因为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很紧张、很夸张、很激动、很压力、很富裕,最后竟然至于要蛋疼,我就不信还能出啥好成果?   这里,自我设问一下:创新的主体应该是谁?   自己再回答一下:一定不是国家和政府,而是科学家自己。政府在创新的工作中充其量也只是保姆的角色,或者我们叫做发工资的。甚至连个介质(媒介、中介)都算不上。如果一定要有个主体地位,也顶多是监督主体,而非执行主体。   那么,再问:谁是客体?   答:客体是上帝藏起来故意不让你看到的东西,即所谓客观规律。    目前整个科学界的管理机制混淆了以创新为目的的人类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把政府当成了创新的主体,而科学家则成了被这一机制作用的客体。 结果那还不“满拧”?   如果前面的主体客体都搞错了,关系一定定义不清楚,往往反客为主,或者颠倒主仆关系,而促进目标实现的时间规制、空间规制、动力与约束规制就全乱套了。后面这几个“规制”说的就是环境问题。 五   所谓创新环境,一定要让想那些创新的主体们闲得除了一定得展示点智力给人看看,简直就没有别的能提起点兴致的由头。   1,时间规制:创新不能有截止日期,甚至都无法给一个起跑的时间点,但是你可以给一个不十分短的时间段,比如,5年或者10年。也许,作为一个提供创新环境的人,他在这个时间段内要有闭眼不看的魄力。而最后的结果,也许是白白养了庸人,也许有大的东西出来。如果是前者,我们也应该理解,毕竟,对于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说,不是连不干活的最低收入阶层都可以很有尊严地活着吗,为什么就不能让还拥有了一些知识,至少还在做着知识传播工作的知识分子们有口稀饭喝呢?   2,空间规制:一个方面,得让做科学的人能够穿越空间的距离,和自己仰慕的人探讨,不能限制于一个空间内,让他们只和能接触的人接触。这也正是一个学派形成之后,立刻就成为科学圣地吸引更多学者的缘故。科学由于其无国界的特点,其他地方无穷多学者都能够很方便地跨越距离来获得启发,最后从圣地得到一些东西回去。   我们中国的学者,所以很多人能够相比普通百姓先富起来,其实多是有能力和资格突破空间的限制,到美国、香港去挣取一些更高的工资。而作为保姆的国家,支付超越空间进行智者间交流费用就成为一个必须。   第二个方面,科学家伙们自由想象的空间。不受任何的局限。   3,动力与约束规制:让荣誉,而不是利益,成为科学家的动力。 关于机制的相关博文链接 0,《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一书目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34700 1,机制的故事【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2373 2,机制的故事【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3104 3, 机制的故事【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3435 4,机制的故事【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3466 5,机制的故事【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3741 6,机制的故事【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4691 7,机制的故事【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5294 8,机制的故事【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5912 9,机制的故事【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7858 10,机制的故事【1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9254 11,机制的故事【1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9935 12,机制的故事【1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50638 13,机制的故事【1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51737 14,机制的故事【1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71124 15,机制的故事【1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75555 16, 2007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英雄 一位逝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4248 17,上班不迟到的管理机制设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36777 18,机制再好,也对某些特定人群无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5604 19, 机制系列故事里我最欣赏的那个彻底完蛋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7758 20,一个减少聊天现象的机制设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74971 21,首先是不同然后是创新——先从不创新的工作开始做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17192 22,浅议管理机制设计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74848 23, 旅游景区饭特别难吃的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74646 24,管理机制失效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39746
个人分类: 事论|14700 次阅读|46 个评论
关于转化、耦合机理以及管理机制失效分析的讨论
陈安博士 2011-5-4 17:41
  2011年5月3日17:00,应急管理创新团队讨论班在中科院政策与管理所413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讨论班由迟菲博士主持。   讨论班的主要内容依然围绕团队成员近期的学术思考与进展,本次讨论班的主讲人为陈安老师、迟菲博士与郑晓洋同学。   首先由郑晓洋同学做了题为《转化机理》的报告。报告主要分为转化机理特征、转化因素、转化模型以及转化机理在演化机理中的关系地位四个方面。她认为,转化因素应按逻辑关系可分为结果因素和起因因素,按因素状态可分为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其中,结果因素是指在事件A转化为事件B的过程中,事件A可能导致的结果;同样,起因因素是指这个过程中可导致事件B的起因因素。转化模型亦建立在转化因素分类基础之上,而由于转化与耦合间的紧密联系,她认为,演化机理中的耦合可作为演化机理的基础机理进行研究。   团队围绕该报告进行了讨论,主要从结果因素和起因因素的命名、建模等方面展开,在建模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数据支持的难题。   接着,迟菲博士做了题为《突发事件耦合模型》的报告。报告从耦合的定义、现状引入,分别介绍了突发事件的耦合类型、机理分析与案例分析。迟菲博士按照耦合对象之间的关系将耦合分为单向耦合、双向耦合、非直接耦合、复合型耦合四种,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机理分析部分主要包括耦合因素的类型、耦合对突发事件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以及耦合因素在突发事件中的效应。其中,将耦合因素按照因素的功能属性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耦合因素在突发事件中的效应则分为各自效应、相似效应、交互效应、促进效应和消除效用。报告最后以2008年南方雪灾为例介绍了事件耦合的类型、结果。   团队随后围绕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耦合因素分类、效应分类的标准方面,认为各类别之间的界限应更加明晰化。另外,迟菲博士用“拼图”方式形象表达了各效应的特征和区别,大家一致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具有创意。   最后,陈安老师做了题为《管理机制失效分析以及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团队接下来的研究重点,同时也为即将入学的刘霞拟定研究方向。报告分为五部分:①管理机制设计理论概述;②机制设计理论的应急管理应用;③机制失效:从现实到概念;④机制失效分析方法;⑤机制失效的应对策略。   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理论核心以及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则主要讨论了如何从机制设计理论角度考虑十大应急管理机制、几个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几大预警机制。第三部分讲述了如何从选举机制、矿产安全机制等故事中设想机制失效的原因、结果等,进而将其提升为一般性的机制失效理论。第四部分从机制失效的原因讲起,阐述了机制失效分析的目标设计、失效具体表现、关联要素、面向对象与全过程五个着眼点。第五部分则从单个策略、集成策略、主线策略以及机理归因与分析策略方面介绍了应对策略的大致框架。报告不仅是介绍相关研究,也在引导大家思考讨论。   讨论班于20:00左右结束。   【武艳南整理】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5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一书的初步内容计划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1-4-18 21:22
  【Blog主人按1:我准备在未来的2年内完成这部计划中的新书,在完成书之前还将有一些列的论文出来。】   【Blog主人按2:我预计,这本书将会是人人都感兴趣的东西,也是会产生较大实践作用的管理学用书。当然,它的形式化部分也一定会是有点晦涩难懂的,这一点也是为了表示俺们还是有抽象思维智力的罢了,好在晦涩的冰山之下的部分我们去处理,展现给您的大多是有意思的部分。】   【Blog主人按3:之前已经在科学网上登载过一些关于机制设计的小故事,一些朋友应该看到过,体系化则是从这本书开始】   自序 管理可以是第二生产力,也可以是第零生产力   前言 从经济学中的机制设计理论到管理机制设计理论      第一章 引子:让世界有序、高效、创造性地运动   第二章 管理的目标与过程:从马基雅维利谈起   第三章 管理机制设计理论:框架模型与概念模型      第四章 管理机制的核心组成:主体与客体   第五章 管理机制的融通介质:媒介与催化剂   第六章 管理机制中的关系:事先定义与约定俗成   第七章 管理机制的能量赋予与资源约束:从“力”谈起   第八章 管理机制中的时间规制设计   第九章管理机制中的空间规制设计:闪转腾挪之间      第十章 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形式化模型   第十一章 管理机制设计中的基本模式与作用方式   第十二章 管理机制的应用I:故事、现实与未来   第十三章 管理机制的应用II:应急机制设计   结束语 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应用的未来展望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50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3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1-4-16 19:01
  我常说,政府,包括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都需要一些有形的可见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能够不只看到有形的如GDP的政府,而是对于价值观和抽象东西追求也有所涉及,对于国民来说,是真正负责任的政府。      在应急管理方面也是这样,中国政府最常说的是应急的一案三制,也就是所谓应急预案和应急体制、法制和机制。   前面三个东西都是有形的,可见的,而机制按照政府开始的计划,也是个可见的玩意儿,所以,国民你们都看见了吧?我们政府不是白吃饭的,我们在做事呢,预案有一堆的文本,打印出来可以绕地球30圈,体制,当然有人领应急管理的工资,法制,也可以表现为文本。而体制,我们有奖惩机制,还有更多别的机制呢,指挥啦,协调啦,等等。      可是,其实就是这个应急机制是个本来应该虚实结合的东西,这也是政府总想让它实起来可是却总停留在虚上面的原因——他们不知道机制的根本属性。      我们的应急管理研究,最后目的就是提供一套机制设计工具,这套工具是在我们的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做成的,可以搞定机制设计中80%以上的问题,而且,一定是和平素大家理解的机制有所不同。      我们把这套机制弄成几个部分,包括目标(单目标和多目标,平行目标和顺序目标),组成部件,后者则可以研究部件之间的关系,很有些意思。      如果一定要我说到现在为止我所做的最为漂亮的研究工作,而且限定只能说一件,那就是这个正在研究而且永远不可能终止的机制设计理论和工具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这套理论体系建构完善,我个人的看法是,要比经济学里的机制设计理论还要漂亮和有用,事实上,那个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只能解释部分现象,说设计其实并不真的参与设计,有很多并不完善的地方。      完善了这套机制设计理论之后,我们就准备将其一一地用在应急的十大机制设计中。启动与终止,指挥与协调,监控与启动,奖惩与监督,评价与补偿。      预计需要10年的时间,好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124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急机制设计
热度 9 陈安博士 2011-3-10 07:21
  每年年底盘点,我们往往会看到突发事件要占到全年热点问题的十之八九。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确如智者所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突发事件就是不同于日常运行状态的“变化”,它是永恒的,而且是有“魅力”但难以“接近”更难“走进”的致命诱惑。   正如去年的云南旱灾,我的一位学者朋友说,当她们作为专家还在昆明研讨如何应对旱灾的时候,突然间几声霹雳,尚未离开云南,再讨论的主题却已经是如何对付涝灾了。   但是,不管突发事件如何多变,对于掌握了地球上最高智慧的人类来说,也必然要研究因应的策略,原来我们喜欢以“不变应万变”,那更多是一种无奈,因为我们尚未拥有应对变化的策略和能力;之后我们又试图以“万变应万变”,但是时空变化多端且很多都要求即时响应,所以也是无法做到的,至少是目前还没有方法;也所以,有学者提出应该“以百变应万变”,也许这才是我们未来一定可以做到并从现在就可以努力的现实策略。   而应急管理机制正是帮助我们实现“以百变应万变”这一目标的不二法门。   不说应急管理机制,单说机制本身,它究竟是什么?   有读者可能会知道,经济学中的机制设计理论方向的研究已经在前几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里面主要基于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利用发现的一些经济学准则,给出了模型描述和实证说明。   经济学是一个独特的领域,而管理学是与经济学最为接近但是又有差异的另外一个领域,管理中是否也有一套完整的存在与运行机制?   当然有!我们耳熟能详很多类型的机制,如奖惩机制、分配机制、排队机制等等,于是,这让我们想到是否可以提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 Managerial Mechanism Design Theory )对其进行形式化地刻划与分析呢?甚至,我们最好还想提供出一套工具给大家,如果谁想要设计某个机制,只要输入几个基本变量,如目标、时间空间要求、资源约束等,工具就可以立时给你这套机制的设计方法或启发式的想法,你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做些微改变就可以了。   这正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目前已经有了一点可以展示给大家的成果。比如,我们把机制划分为“目标 + 七元组”的基本组成成分,然后再就这七元组内部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一套完整的从基本模式到完美模式的设计方法。   本期《汇刊》就特别地对“现代应急指挥机制设计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局限于指挥本身,实际上,在我们的现代应急机制体系里,有 10 个机制需要一一进行研究,而指挥只是其中的一个。不过,如果能够利用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出这套指挥工具,那么,即便还有 80 个机制需要设计,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 现代应急管理事中机制研究 》也是对于管理机制在应急中的一个具体化,是我指导下两个学生的习作,虽然文章还嫌稚嫩,但是基本的形式和内容还有点意思,也期待着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以使文章能够慢慢成熟起来。   在两篇关于机制的文章之外,我们还刊载了陈士青和李龙涛分别对于“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与“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的探索,标准化之重要不需多说,你就看全世界的道路交通规则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就可以知道了,如果没有这样相似,那么,换到另外一个国家和地区,就必须重新学习“走路”,那这个世界的交流会更加困难。而“国际合作机制”的探讨是来自在我们团队学习的人文领域研究生的作品,角度和我们数学背景的稍有不同,也许会给大家一个不同的视角。   要问为什么本期《汇刊》刊载的文章差不多都是我们团队的成员所为,那主要是因为刚好 1 月份接近一年年底,更多学者忙于其他事务所致。      陈安   2011 年 1 月 8 日   注:本文为《应急管理汇刊》2011年第六卷第一期“主编寄语”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2969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现实生活中的机制设计
liuguowei58 2010-10-17 18:30
这是陈安老师的机制高论!!!!很有意思的啊~~~~~ 系列:机制的故事【14】卖盗版光盘与发票的安全保障机制设计   今天,路过中关村的路口,发现依然有很多卖盗版光盘和发票(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人。   很奇怪的是,在很多地方,一个行业往往是由来自同一个地区的人来把持的。比如,在埃菲尔铁塔下,卖小铁塔纪念品的人多是黑人,偶尔有个白人皮肤似乎也不是特别白。而在葡萄牙,卖旅游纪念品的人则都是印度人,也怪了。   卖盗版光盘的人在中关村也是某地域为主的,是哪里的,我就不说了,否则又要说什么地域歧视啥的。   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群人,那时候多是小伙子为主,天天在还尘土飞扬的路边轻声吆喝。   后来就换成了女人,基本都是接近中年的女人,但是吆喝的声音依然一样低沉而神秘。   再后来,经过了和警察的斗争,现在卖盗版光盘的机制已经非常成熟了。   在外面轻声吆喝的基本都是哺乳期的年轻妇女,且很多都同时带着2-3岁的孩子。当然,也有个别不带孩子的,但是一定是妇女。   很多人觉得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我听人说过,她们后面其实还有男人,但是在街头露面的却基本是女人,带了孩子。因为每次警察逮人,把妈妈带走,孩子肯定也得跟着走,不久,孩子就饿了,要吃奶或喝奶粉,经常总不能不让吧,就很快能够放人。   这样的警察抓盗版光盘出售者的游戏屡见不鲜,过段时间就发生一次,对于结果警察们特无奈。   机制设计原理我就不说了,总之这个设计很巧妙,简直就是打在了警察的七寸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很快放人,然后再期待下一次再玩一回同样的游戏。   其实,真要破解也简单,如此母亲故意带了孩子在路边游荡,且从事非法职业,是否还具备母亲资格就要存疑了,如果再次发现类似情形,直接把孩子接管到某个特定的孤儿院等地方,且母亲资格一取消就是一年,一把就能解决问题。   而没有去采取这个措施的原因则是,我们的孤儿院机制设计有问题,不能装载下这么多被不负责任的妈妈带着的娃娃。   我的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在N岁以下的娃娃在家必须有成人陪同,否则当爹当娘的就要被取消资格了。   这个对应的机制设计,我们未来也许会成熟。
个人分类: 名师转载精粹|2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有力量?
tianli99 2009-10-16 11:09
市场经济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还将持续地存在。 为什么市场经济体制如此有力量? 美国白宫的农菜市场 就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合乎人性的自然体制,它能够自然地协调不同人之间的利益。有了市场经济知道什么稀缺,没有市场经济则似乎什么都缺,需要票证才能保证有限的、似乎是越来越少的供应。 机制设计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类似于同一个问题,他们的目标都在于:如何保证市场经济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只不过机制设计是从博弈论的博弈规则出发,而新制度经济学则是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这就是新制度经济学家来源复杂的一个原因:有研究计量经济史学的,有研究政治学的,有研究社会学的,有研究人类学的等。 但机制设计和新制度经济学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和主流经济学能和谐共处,理论逻辑上能够自恰?这正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南美洲 巴西(Brazil) 圣保罗的集贸市场: 香港(HongKong)長洲市场: 意大利(Italy) 市场: 日本(Japan) 东京 鱼市场: 美国(USA)的市场: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1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机制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理论
于洪雷 2009-3-29 21:15
赵耀华(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2007.10.23 注:稍作改动,原文参见 http://web.cenet.org.cn/web/lte/index.php3?file=detail.php3nowdir=id=1027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奖颁发给赫维奇(Hurwicz)、马士金(Maskin)、迈尔森(Myerson)三位经济学家,以表扬他们在发展机制设计这个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尽管对一般读者来说,机制设计是个颇为陌生的经济学概念,但是其经济学研究影响之大,实际应用之无处不在,作为该理论的开创者,赫维奇三人获奖无疑是实至名归的。 赫维奇现年90岁,是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其余两人均为56岁),今天的年青经济学家知道他大名鼎鼎的,大都说不出其具体贡献,更多的也许会报以一个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事实上,赫维奇不仅提出了机制设计这个研究领域,并且作出了一些开创性的理论贡献。但是,机制设计又是什么? 机制设计 我们可以香港中小学的中央派位制度为例说明之。由于可供选择的学校数量很多,香港的官立和津贴学校的学额,不得不以某种协调方式有序地分配,中央派位制度便应运而生。但是,经常听到家长头疼,不知如何为子女填报志愿,他们不是不知道那所学校是自己心议的,而是担心,如实地填报志愿是否好高骛远,最终得不偿 失放在首位的最心议的学校进不去,次心议的学校又因没有放在首位而失之交臂。如果能设计到一种制度,家长可以如实地填报自己的志愿而不受惩罚, 这样就可大大减低家长的忧虑。这样的中央派位制度是否存在?具体安排如何?这就是机制设计研究者要回答的问题。(答案是存在的,而且具体安排非常简单,但我不敢说香港教育当局是否知道这个答案。) 一般地说,机制设计者有一定的目标,或者有一定的原则觉得应该遵守,他要回答:根据这些目标或者原则,这个问题的最优安排是否存在,具体内容为何。这类问题多不胜数,企业家怎样为其员工,特别是其CEO,设计合适的雇佣合约;政府打算把国有资 产卖掉,如何进行才能获得最大的收入;国际社会想限制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怎样进行才能把经济活动受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等等。传统的价格理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帮助不大,只有到了博弈论出现之后,这些问题才得到有系统的处理。机制设计就是博弈论在处理这些问题的分支理论,而早期发展机制设计的大师,同时是对发展博弈论有重大贡献的大师。 拍卖是机制设计的早期重点研究课题,考虑下面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假定你手上有一件 物品打算待价而沽,你知道有N个人对它有兴趣(N为已知数),每人心中都有一个最高愿意支付的价钱。你不知道每人的心底价为何,但知道它是在0到1000 元之间 (且假设它是在此区间内独立地、均匀地分布的) ,又知道这些人一旦得到这件宝物之后不会变卖。此时,你该通过怎样的销售方式,才能带来最大的预期收入呢?即甚么是最优的售卖机制? 可供选择的机制很多,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有公开叫价拍卖和暗标两大类。而每类又有许多不同的变种,举例说,买主可以定立一个最低的卖价(称之为保留 价)若拍卖的结果低于保留价,则拒绝把物品出售此时首先有如何订定保留价的问题,接着有是否把保留价事先公开为买方所知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能设计出一些现实上不存在的售卖机制。举例说,可以先要求买方每人提出一个六百字的意见书,介绍他们得到该宝物之后的保存方法,然后再根据这些意见书在他们中挑选某几个参加正式的拍卖。这种较复杂的销售方式是否对买主来说更优呢?由于可供考虑的售卖方法陈出不穷,我们有限的想象力也阻止我们把所有可能性列出,要找到真正最优的销售机制,这好像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并非如此,迈尔森的一个理论贡献,为最终解答这个问题以至所有的机制设计问题提供了最关键的一步。这个称为显示原理(Revelation Principle)的结果,既简单又违反直觉,其精妙之处可与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相提并论。 显示原理 显示原理告诉我们,要找出最优的销售机制,我们只需把注意力放在某种相对简单而又是我们的想象力能完全理解的销售机制类型,在这类销售机制中最优的一个, 就是所有销售机制中最优的一个。由于这个缘故,我们无须考虑更复杂的销售机制,无须担心我们有限的想象力成为我们推敲问题时的限制。 打个比方,假设我们要找一个当世对《盘若波罗密多经》认识最深的人,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口,这是个很难办到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高人就住在拉萨的布特拉宫,那就容易得多了。显示原理告诉我们,在寻找最优机制时,我们可以放心在布特拉宫里去寻找,它也告诉我们布特拉宫究竟在甚么地方。 回到原本的销售问题上,根据显示原理,我们只需要研究以下类型的销售机制:买方各人同时发出一个信息(如藏在信封里),告知卖主其心中的最高价,然后买主 根据事先规定的、并为买方所知的法则,决定每人的付款额和何人得到该物品。由于买方只需告知其直接关于其估价的私人信息,而无须报告告知别的信息(诸如对事后如何保管该物品),我们称这种机制为直接机制。所有直接机制的集合,就是比喻中的那个布特拉宫 。接着下来的,便是如何在布特拉宫 中找出那个高人,完成这个任务的人也是迈尔森本人。 迈尔森在198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证明和使用显示原理,并找到了最优销售机 制。对于我们上述的特殊问题,其最优销售机制为以下一个具有保留价格的第二价格密封拍卖:每个买家同时将其心中愿意付出的最高价钱告知卖主(藏在信封 里), 出价最高者得到该物品,付出的价钱则为第二高价与500元两者之较高者,如其出价低于500元则无须成交,最后,所有没有得到该物的人都无需付款。 激励相容 在这个机制中,每个买家都愿意如实地把自己的私人信息告知卖方,这点很容易证明。由于买方各人是同时填报其估价,任何一人在填写时,都只能假设其它人的填 报值是固定的,不受他自己填报的数据影响。他如实填报,或者(i)成为最高报价者并成功买到该宝物,或者(ii)买不到该宝物。在前一个情况(i),倘若他予以低报,他要么仍然得到该物品,此时他的支出跟如实填报一样,要么得不该物品,结果自讨苦吃,因此两者比较,如实填报是上策,低报是下策,显然易见,相对于如实填报来说,多报也是下策。在后一种情况(ii)下,根据类似的分析,我们也能证明,如实填报是上策,虚报是下策。 在机制设计中,有两个约束条件是必须遵守的。第一个叫参与约束条件或理性约束条件(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rationality constraint), 由于买卖是双方自愿的行为,任何机制都不能强迫买方参与。第二个叫激励兼容条件(incentive compatibility),即机制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注意到买方各人有其私人信息,而拥有不同私人信息的买主有不同的最优行为,机制设计者要予以重 视,因势利导。上面描述的那个机制显然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激励兼容条件在机制设计问题上的重要性,是由赫维奇首先提出来的。 赫维奇和迈尔森的贡献也远远超过寻找最优的销售机制这个问题,它告诉我们,对于任何涉及多人而各人又拥有私人信息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设计出一个即尊重各人意愿和利益的机制,从而使世界更接近我们心中的理想世界,它还告诉我们怎样走向这个现实情况约束下最理想的国度。 无用之用 马士金在机制设计方面最重大的贡献,要算是他在70年代后期开创的关于贯彻理论 (implementation theory) 的研究。虽然今天人们一般把贯彻理论当作是广义的机制设计理论的一部分,但是在那时贯彻理论一般被视为与以迈尔森等人所研究的本来意义的﹑狭义的机制设计 理论分庭抗礼的﹑相当不同的理论。 狭义的机制设计理论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多种均衡的存在。根据这种理论,在指定问题里得出 的最优机制,在存在符合机制设计者理想的均衡的同时,有可能同时存在一些不符合此理想的均衡,因此不能保证前一个均衡一定会出现。马士金要解决这个难题, 他贯彻理论探究如下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博弈(game)使得这个博弈的每个均衡的结果都具备同样理想的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贯彻理论是更艰巨﹑更抽象﹑ 更难予实际应用的理论。 看起来没有实际用处,在某些时刻却是最有用的东西。马士金的贯彻理论在90年代的一场经济学界的世纪争论中便起到关键的作用。话说80年代初,格罗斯曼(Grossman)、 哈特(Hart)和摩尔(Moore)批判地继承了自高斯 (Coase)、艾智仁(Alchian)、 威廉森(Williamson) 等人以来关于公司和不完全合同的研究,发展了自己的产权学派(或称不完全合约学派) 的公司理论,由于其理论上的吸引力,更由于它操作起来极其方便,这种新理论普一出现,旋即风靡天下。但是,马士金和泰勒(Tirole)不以为然,认为这种理论并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于是与哈特和摩尔展开了一场论战,而马士金一方所使用的工具,恰恰就是由他开创﹑又由论争对手摩尔所参与发展的贯彻理论。这场论战算是打了一场平手,马士金所开创的贯彻理论,提高了这场论战的深度和广度,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公司理论提供了基础。马士金的贯彻理论,像许多重大的纯数学理论一样,可说是无用之用。 市场设计 尽管我们强调机制设计的广泛应用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年三位得主在推广机制设计的实际应用方面,贡献不算大。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而本身在机制设计的理论研究又有相当贡献的人,当推史丹福大学的米尔格龙 (Milgrom) 和哈佛大学的罗夫(Roth)。米尔格龙是马士金和迈尔森的同代人,他研究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理论的贡献很大,与马士金和迈尔森可说是一时瑜亮 ,他近年来特别关心改进实际拍卖的方式,九十年代中叶美国拍卖大气电波的方式便主要由他设计。 罗夫除了经济实验外,还从事有关配对市场(matching market)方面的机制设计研究,这里我们举出三个他有份参与研究和改进的实际例子。第一,美国二战以后便一直奉行集中的分配制度,把每年成千上万的医 科毕业生 分配 到各地的医院实习,后来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医科生夫妇的情况,怎样解决夫妇一起分配的问题日益迫切, 罗夫参与改良其中央分配制度。 第二,美国自80年代后期开始,各个城市陆续从就近入学,改成扩大学生选报公立学校的范围,于是纷纷形成各个城市自己中央派位制度(即变得像香港目前的情况那样) ,罗夫这几年就参与了波士顿市和纽约市的派位制度改革。 第三个例子是肾状交换机制的设计。A家庭有一肾症病人需要换肾,A家庭有成员愿意捐出肾状,但不合用,因此对至亲爱莫能助。如果B家庭也有类似情况,且这 两家愿意捐出的器官,正合另一家所用,他们互相交换,那就最好不过了。罗夫参与设计了一个肾状交换机制,让牵涉两个、三个以至更多个家庭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在他们之间交换器官。 在研究的方法上,罗夫除了使用机制设计研究中惯用的定理证明的方法外,还大量使用经济实验和计算器的模拟方法 (simulation) 。罗夫称这个研究领域为市场设计,以强调它的应用性和在方法论上的多元化。他又认为,这样的研究和实际使用,有很强的工程学的性质,是经济学走向一门工程学的开端。 市畅计划、全球暖化 尽管罗夫把他的研究称为市场设计,但是似乎把它称为分配设计、或 配给设计,也无不可。市场最基本的特点是价格的存在和调整。在肾状交换问题上,任一家庭都不容许向其它家庭支付或者收受金钱,遑论调整肾状的售价去达到均 衡;在中央派位问题上,学校并不容许向学生收费,更不能调整学位的售价去达到均衡。把这两者称为市场,有把市场扩大化之嫌。当然,罗夫所研究的配给,是符合人性的、考虑了参与者的差异和拥有不为别人所知的私人信息的条件下的配给,与指令经济大大不同。 一直以来,对经济 计划的批评的一个重要根据,是经济计划者并不具备市场所具备的信息,因此不及市场有效。机制设计理论及其派生的市场设计理论,则反其道而行之,指出恰恰由 于人们拥有私人信息,一定程度的计划比没有计划好,而且它们在何谓一定程度 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得出不少成果。到底这些理论是增加了我们对市场的信心,还是增加了我们对计划的信心,这也许见人见智,但它帮助加深我们对两者的理解, 则应无异议。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表扬了人们对关注全球暖化问题的努力,督促人们对全球暖化问题的关注。市场设计理论有助我们找出可操作的、阻止全球进一步暖化的机制,广义的机制设计理论则给予我们宽阔的想象空间,思考未来人类社会应该是怎样组织的问题。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60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