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概念分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热度 2 mayaoji 2018-3-3 10:05
有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困难,而有的问题看似困难其实简单,鸡和蛋的问题就属于后者。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似乎无法回答。鸡是从鸡蛋孵出来的,而鸡蛋又是由鸡生出来的。从现在的某一只鸡,必然能往前追溯到一只鸡蛋,而从这只鸡蛋又会往前追溯到一只鸡,陷入无穷倒退。(现实世界是有开端的,不会无穷倒退,所以这个论证是错的,你能看出它错在哪里吗?) 有人就是用类似的方法来论证上帝存在。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不断回溯,追溯到第一因,这就是上帝,因为上帝的存在是不需要原因的。如果用他们的思路来回答鸡蛋问题,也会追溯到上帝那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要看上帝先制造出来的是鸡还是蛋。 当然我们不相信鬼神,按照现在的科学理论,鸡是从鸟进化来的,而鸟是从恐龙进化来的。为了回答鸡蛋问题,我们将情况简化,假设鸟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 有只恐龙发生基因变异,生了一个蛋,从这只蛋竟然孵出小鸡。(注释 1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要看这个蛋能不能叫鸡蛋。所以要先明确鸡蛋的定义。 鸡蛋的定义有两种: A 、孵出鸡的蛋叫鸡蛋。 B 、鸡生的蛋叫鸡蛋。 两个定义看似相同,在日常生活中用哪个都行,但实质上是不一样的。 按第一种定义,恐龙生了个鸡蛋,然后从鸡蛋孵出小鸡。所以是先有蛋,后有鸡。 按第二种定义,那个蛋是恐龙蛋而不是鸡蛋。恐龙生了个恐龙蛋,从恐龙蛋孵出小鸡。所以先有鸡,后有鸡蛋。 可见,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实际上依赖于鸡蛋的定义。 如果同时采用这两种定义,就会出现问题。那个蛋孵出了小鸡,所以它是鸡蛋,而鸡蛋是鸡生出的蛋,所以生出这个蛋的不是恐龙,而是鸡! 上面的例子是假想的,实际上鸡并不是从恐龙直接进化来的。不管如何,只要有某个物种发生基因变异,从它的蛋孵出小鸡,那上面的论证就适用。 但现实的情况更可能是模糊的,进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难以明确认定一个物种究竟是鸡还是鸟,从而导致无法回答鸡蛋问题。举个模糊概念的例子。没有头发的人肯定是秃子,但有 100 根头发的人呢,他是不是秃子?如果有 1000 根头发呢?半秃?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秃头是个模糊的概念。(注释 2 )同样,鸡也是个模糊的概念。进化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半鸟半鸡这种情况。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无法回答,这是由语言的模糊性决定的,除非对什么是鸡先给出明确的定义。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喜马拉雅听到了旭东的节目《原来是这样》,里面有一期谈论鸡蛋问题。我本来想写篇关于概念分析的文章,但由于篇幅较长没有动手。听了节目后,觉得鸡蛋问题是个很好的例子,先写下来。打算陆续写些短文章,然后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注释: 1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这里显然是先有蛋,因为有恐龙和恐龙蛋很久了,鸡还没有出现。不过我们问是否先有蛋的时候,这个蛋实际上指的是鸡蛋而不是其他的蛋。 2 、利用模糊概念可构造出有趣的悖论。没有头发的人是秃子。如果一个秃子长多一根头发,那他还是秃子。根据数学归纳法,从这两个前提可推出所有人都是秃子。 科学花果山
个人分类: 哲学|5489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
benlion 2014-10-16 18:47
科学是客观知识和规律,及其发现与整理方法;然而,知识和规律的发现过程,涉及复杂的方法,以及逻辑、伦理和美学等诸多因素。 艺术想象力和经验的直觉能力,也是科学发现过程的方法。艺术不是科学;然而,艺术的行为和思维过程,也属于科学的范畴。科学发现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研究,构成科学与艺术的复杂关系。艺术、科学和宗教等,都是人的文化和思维,也就是人类的心理、行为和社会现象;因而,也可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轴心时代古典文化与东西方宗教的形成) 约公元前16世纪,出埃及和近东到南亚的迁徙等,导致了轴心时代古典文化的形成,而后,犹太和希腊文化结合成基督教,印度和商周文化形成“儒释道”,中东经历波斯、希腊化、阿拉伯、蒙古和奥斯曼文明的更替,而后,欧洲进入地理发现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西方思辨传统与东方实践传统的结合) 艺术与数学、技术与艺术等,存在文化的共同起源,如,土地测量和计算方法,雕刻技术与设计艺术等;但是,艺术和宗教是主观感觉、体验和情绪的表达与反映,技术和数学具备方法、途径和逻辑的客观原则。 然而,科学和技术的发达程度,也是社会组织和体制的管理先进程度的衡量。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成为自然科学和工业经济发展的管理与体制基础。 工程是应用科学原理的艺术设计,模型或样机的制造实施或工业规模化产品复制,则是经济的产业化运行过程。 - (创新型社会) -
个人分类: 历史|2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