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政协委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政协委员:看病贵?提法在概念上就是错误的。
热度 8 lix 2011-3-21 13:44
科学时报 3 月 11 日 B1 版报导,政协委员赵平说,“如果当你家有病人的时候,你总会想着去最好的医院,绝对不会想着凑合。所以说,“看病贵”的提法在概念上就是错误的。” 这位政协委员脑筋是不是有问题? 老太持斧头打劫运钞车 这位老太太脑筋肯定是有问题。 网上查到的 赵平 委员 的挂号费:http://www.haodf.com/doctor/DE4rO-XCoLUXKmzwWkcw-2p57V.htm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专科门诊 会诊中心 夜间门诊 关闭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200元 下午 14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21 次阅读|9 个评论
想想政协委员刘翔的无奈
热度 1 张显峰 2011-3-14 13:25
两会闭幕了,我替刘翔松了一口气。 这十来天确实累坏了这位“飞人委员”,他不单要在两会会场和训练场之间奔波,还要应付两会记者的围追堵截,更无奈的,是两会一开幕就因“出言不慎”被塞了个“酱油瓶”,一口气拎了十几天。 刘翔不容易。做政协委员难,做一个有名的政协委员更难。我看网上的报道,每次政协全体会,刘翔都被追得仓皇而逃。有记者逮到刘翔后气喘吁吁地问:“你为什么要跑?你还跑不跑了?”刘翔有点无奈:“你们那么多人堵我……”记者堵刘翔我理解,无非是走“名人路线”抓人眼球;刘翔狂跑我也理解,他是跨栏运动员,善跑步不善议政,你老追着让他建言国家大事,人家答不好,还要上纲上线扣帽子,那么多的难听话,搁谁都不愿意领受。 如果单纯拿政协委员的身份审视刘翔,他确实留下了一些让人诟病的把柄。比如他的出勤情况,第一年请假缺席,第二年因伤迟到,第三年参赛早退;比如他的履职能力,只有去年带来了一份别人捉刀的提案,前年和今年都是“学习”来了。因此所遭的批评,他躲不过。既然做委员,就要承受民众的期待和挑剔,这和他做运动员一样。 我一直只拿刘翔当运动员看。一个专注赛场的优秀运动员、体育明星,你非要让他对政治抱有热情,还要为民众代言,这确实有些强人所难。明星里是有政治玩得好的,比如里根,他总统做得比演员好,甚至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总统之一。但我相信刘翔不是一个热衷政治的人,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11 日深圳卫视采访他,他正在训练场上。他对记者说,我是政协委员,应当履行参政议政的责任,但我还有比赛,要训练,所以该请假还得请假。这句平淡的大实话,道出了他心中的天平:他爱的是跨栏。 还是回到田径场的刘翔可爱。面对体育记者,他从容又自信,从不怯场,甚至还偶尔冒点儿自负气。这就对了,这才是他该在的场合,该有的状态。我喜欢这个样子的刘翔。 两会会场上的明星代表委员不只刘翔一个。明星议政固然有一定显示度和影响力,但我相信和刘翔一样无力或无心议政的也不在少数。所以,两会期间一些媒体批评刘翔时,我就在想,其实刘翔何尝不无奈。或许我们想当然地忽略了他享受这份“政治荣誉”时内心的苦衷。刘翔是怎么成为政协委员的,估计他自己也不比我们清楚多少。所以过度责难于他,多少有些不公。 等刘翔政协委员届满,感兴趣的记者不妨请他做个访问,我想,对做政协委员这码事,他一定有一肚子的无奈。就是不知,他愿不愿意跟你我敞怀。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2780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两会看学术届之顽瘤
热度 5 lifei 2011-3-14 06:32
文明和民主的标志在于可以听到不和谐的声音,这恰恰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两会许多学术届的政协委员(是政协委员而非人大代表)提了不少的议案。就我看的新闻报道,总结总结。 1、 花在项目申请、评审考核、申报评奖、项目预算上的时间太多,科研人员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政协委员王庭大在全国四个领域的11家科研院所374位研究员中,就直接从事科研的时间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科研骨干直接从事科研时间占正常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下的有16.5%,占二分之一的有44.1%。有90.6%的研究员认为其他时间主要是用在争取项目上,因此不得不加班搞科研。其中,每周加班超过16小时的人员占一半以上”(来自科技日报,http://www.cas.cn/xw/cmsm/201103/t20110310_3081679.shtml)。 其中最为莫名其妙的是经费预算,必须做出四年或者是五年后的经费使用情况,而且详细到每一笔开支的出入。科研人员又如何去预计五年内要买几瓶试剂呢? 政协委员认为,这简直是荒谬之极。 我本人也极力建议中国的学术届大牛给science杂志之类的写一封信,高度赞扬一下这种经费管理风格,推广到全世界。看一下科学家是如何被折腾的。 2、科研基金项目公关,不公关就没有项目没有奖。公关的手段花样百出,丝毫不逊于演艺圈。 “刚刚得知自己是某个项目的评审专家的当天,各种各样的“沟通电话”就随之而来。甚至,他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有的项目申请人就给他打来了电话。更有甚者, 如果到外地参加项目评审,各种名目的公关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参评人拿着材料,恭恭敬敬地请他“指教”,带来的材料里经常夹着一定的“东西””(中国青年报,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3/244824.shtm) 夹着什么“东西”?是如粪土的金钱还是一张房卡?如果你不想公关,想做清高。对不起,劣币驱逐良币!如今的学术届,已是名利场,已是商海。早知还不如下海经商! 3、SCI论文的过度重视和考核机制的单一化导致学术浮躁. “衡量一个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其能否满足社会需求,转化为产品、商品,而不是转化为论文或者某个奖项。”(光明日报,http://news.cntv.cn/china/20110310/100624.shtml)。 十分赞同。我看不懂相对论,但原子弹的威力十分清楚!相对论竟然没有拿到Nobel奖。 4、对学术腐败的宽容,而不是零容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很多人抄袭剽窃,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但是无论别人怎么说,我自岿然不动。如果是物质产品的假冒伪劣,损害的是人们的健康或者损害物质方面需要的满足。这种精神产品的假冒伪劣,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2011/2011-03/08/content_22085418.htm) 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大高校都发表过义正言辞的声明,要对学术腐败零容忍。其实,不必过于天真!曾经的中华大地,口号声响过天!惩治学术腐败如同官员反腐,路还长着呢。 以上种种,文字确凿,皆有出处,或许科学网的博主们也不陌生。据此,且看一个20年后的院士是如何练成的: 第一步、要发表大量的SCI论文,要有质量还要有数量。高质量的就用钱堆上去,现在是大科学时代啊。低质量就用人海战术,可以一年招十几个研究生,总有会叫的骡子吧。 第二步、为了维护这么大的实验室,这么多的研究生开销,总要申请项目吧,要预算吧,要总结吧,要结算吧。所以要把申请项目当作最主要的工作来做。经费不是万能,但没有经费是万万不能的。 第三步、有了项目,有了文章。这不算啊,要拿奖啊。拿奖要公关啊。怎么公关呢?政协委员们已经教过了:要拿着材料恭恭敬敬地请评审专家“指教”,材料里要夹着“东西”。其他公关手段也可以用上啊,听说但未曾亲见,天津某著名大学的前校长和科技部某些工作人员称兄道弟,胡吃海喝。这也是公关之一吧。 第四步、文章有了,项目有了,奖也公关下来了。就可以申请院士了?这不行,有文章、有项目有奖的教授多了去了,要单位领导重视,申请院士是单位的事,绝不是个人的事。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 第五步、领导终于重视了,决定,把某院某系凡是与某准院士研究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一律划归在该准院士身上。但凡有不同意见者,一定要发挥党组织特别能做思想工作的优势,从学校发展的高度,从院系发展的实际,从项目研究小组的切身利益出发给予动员。动员不成功者,想办法调离。 第六步,材料准备妥当了。又要公关了。在某副校长的带领下,专拨经费百万元。百万人民币进攻(用钱,不要用锤子!有失败的前科教训啊!),第一轮冲锋不行,就第二轮,第三轮...... 有多少人可以挣脱这些潜规则的枷锁?!又有多少人利用这些潜规则上位?!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36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政协委员热议: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环境令人忧虑
热度 1 longkai 2011-3-12 09:55
政协委员热议: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环境令人忧虑 最初到北京大学兼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陈运泰的热情很高。他给学生们开了选修课,很受欢迎。 可是讲了两年以后,这位老科学家决定不再授课了。原因很简单——“我不能去跟年轻老师争饭碗,我很可怜他们”。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张伟平委员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不给本科学生开课的。虽然学生们都盼望着听院士的课,教育部也一再提倡“名师上讲台”,但对于这两位院士来说,开课令他们有负疚感。 “我是一片好心,但是影响了年轻老师的成长。”陈运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我们都想办法尽量不上课。我们去学校里上课,学生都被吸引到我们这儿来了,就没有时间去选年轻老师的课了。” 他说,按照如今的评价办法,大学老师又要教书,又要做科研,两方面都有考评指标。年轻教师只有完成课时数量和研究成果数量,才有希望晋级。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评估体系。 张伟平院士还指出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顾虑:年轻教师待遇较低,没课上就意味着没有课时费。 但是,名师不上课无疑会造成教育质量的损伤。3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委员就当面向参加教育界别联组会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反映了高校里的另一个现象:有时明明该上课的是教授,站在讲台上的却是教授的研究生。 刘经南还说,现在年轻老师的压力太大,忙着教学、科研,没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在一些新建的校区,下午课程结束以后,整个校园静悄悄的,像个“鬼城”。学生们也不怎么运动,躲在宿舍里上网。 李未明委员曾经在高校任教。他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学校有一位引进的博士,无论是学术、人品还是教学水平都很好,结果自杀了,让人非常痛心。这样的情况在全国高校不时发生。 “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实在令人万分忧虑。”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玉凤委员说。她认为,住房问题是年轻老师们面临的首要困难。 王玉凤以本校情况举例说,在20世纪90年代,一名博士后入校后,可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博士是一居室。后来,博士后分一居室,博士只能住周转房。再后来,一律住周转房。开始还能“周转”两年,后来改为一年。现在,连周转房也没了。面对北京动辄每平方米3万元的房价,很多人想都不敢想买房的事情。 “他们读了20多年书,也要结婚、生子、赡养老人。在重压下,有人选择了离开,另谋高就。有人选择了第二职业,创收自救。当然,也有相当多年轻教师在忍耐中奋斗,非常悲壮。”王玉凤说。 年轻老师要想申请科研课题资助,成功率极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丁伟岳委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项目不愿冒险,所以不肯资助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更愿意把钱投到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人身上。 王玉凤说,没有仪器,没有经费,没有职称,发表论文还要交版面费,国家设置了各种人才计划,跟多数年轻教师无关。在创造力的高峰期,他们却迫于生活压力,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委员也持相同的观点。她说,如今关于人才的政策很多,各种计划都是吸引和支持高端人才成长的。虽然在一些重点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有改善,但是近几年来,鼓励青年脱颖而出的人才计划,其效应和支持力度正在衰减。 “我们国家现在特别重视人才。”中国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委员说。他指出,现在最受重视的好像是“外来的和尚”。 秦大河说,自己很支持各类人才引进计划,但是,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要有机结合起来。不要亏待那些长期立足国内老老实实工作的群体。除了引进之外,如何使国内的科学家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应当是人才计划的重要内容。 秦大河接触了一些从外国引进的人才。他发现很多人做着兼职工作,拿着比全职还要高的薪酬。还有人号称是全职回国,实际根本没有做到。“这个事情我觉得不利于调动国内科学家的积极性。” 另一位政协委员在两会上说,现在引进人才的待遇给得很高,动辄“百万年薪”。如果引来水平很高的领军人才,当然是值得的。但是千万要警惕,不要形式化,造成人们心理的不平衡,这是在一些人才项目上“容易犯的毛病”。 张伟平委员连续几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呼吁,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本土杰出人才,不能盲目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防止“请来女婿气走儿子”。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朱鸿民委员承认,尖端的人才计划可以带动顶尖人才的加盟。但是对国家而言,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是靠真正基础队伍的提高,光靠几个人带是带不起来的。 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委员发现,很多年轻人,刚刚博士毕业,就没时间老老实实地呆在实验室了。他说:“还没找到科研感觉的时候就不做实验了,这是很危险的。怎么让一些有竞争潜力的年轻人,更好地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职业上面,政策上面值得关注,否则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就是空话。”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张国 原春琳)
19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革命元勋子女关注转基因
热度 2 蒋高明 2011-3-11 14:39
本文出处: http://www.zhuanjy.com/NewsView.asp?id=658 (综合)2011年03月11日10:08南方周末2011-03-1108:05南方都市报 虽然许多红二代政协委员生在中南海、长在红旗下,不过物价和食品安全等这类中国公众都关注的问题,他们也一样颇有感受。李鹏之女李小琳对当下最深的感触是北京、上海的物价比香港都贵;而贺捷生最担心的是下馆子会不会吃到地沟油、包子里有没有漂白剂。    每年除了“续写父辈遗志”,红二代也会提一些他们认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比如曾海生建议国家成立妇女儿童工作部,解决妇联行政实权的问题;比如为了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包尔汉的女儿伊丽苏娅提议,国家应把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像计划生育一样写入基本国策;比如叶剑英的女儿凌孜更把转基因食品上升到“亡国灭种”的高度,建议国家停止一切转基因农作物的开发项目。 任远征连续担任九届、十届和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去年和今年的提案都关注到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延伸阅读: http://bbs.huainet.com/forum-viewthread-tid-438935-highlight.html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政协委员关于产学研论述有感
syeechina 2011-3-10 23:00
委员说:产学研是不同的利益体。 听了有一种更深入的体会,产学研三方面应该说有长足的进展,但合在一起就不行,如五官都不错,合在一起就是不漂亮的脸。产学研三方面的利益:第一,合力不在一线上;第二,三点不平衡;第三,三方无规矩约束。
2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协委员:开宝马车的人也可以住保障性住房
热度 4 lix 2011-3-10 16:35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1lianghui/content-4/detail_2011_03/10/5073212_0.shtml 当然挨了不少骂。这位厅长说的情况倒是可能有的,就是开 宝马 车的人原来在被坼迁的小区有棚户房、危旧房。坼迁的的时候,不接受现金补贘,要保障性住房,等面积置换。多出的面积按保障性住房购买。但是,这种情况应该是好解决的:规定高收入的人群,只有现金补贘和等面积置换两种选择。这样群众的意见应该不大。开 宝马 车的人应该也不至于自焚。 群众最怕的还是官员、富人谋私,贪得无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30 次阅读|4 个评论
政协委员王平建议的正面价值
热度 3 outcrop 2011-3-10 13:10
乍一看这个建议,和大家一样,感觉不可思议。 后来随着对这件事了解的深入,感觉这建议还是有积极的意义, 最起码的一点是,说出了农村孩子念大学的负面影响 ——任何选择都有两面性;这个建议,我们也可以多角度的去解读。 也许谴责之后,我们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目前的大环境下,农村人牺牲一代留城里,还是返乡做鸡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远虑。 皇帝的新衣,有人说出来也许更好。 ========== 延伸阅读 ========== 指桑骂槐,话里有话——政协委员王平高超的骂人艺术 ——引人思考的解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91 次阅读|6 个评论
民间代表提案:鼓励农村娃上大学,营造良好的西部就业环境
热度 4 longfo 2011-3-10 09:51
作为人民群众,作为深入西部农村做过调研的人民群众,作为深度了解西部教育现状的关心农村教育的民间教育专家,作为穷困农村出来的穷苦娃,作为还没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我代表着几千万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对于农村教育和就业,我有深度的理解和正确的解决方法。 第一、要鼓励农村孩子走出去,读大学或者打工。农村的现状我不知道我们的政协委员去过没有,实地调研没有?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了解是农村现在最大的问题,尤其是中西部,消息闭塞,信息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如果鼓励孩子就地就业,西部永远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只有他们上学读书,才可以懂得更多,农村发展才有动力和未来。我们可以这么思考,如果不是当年毛泽东离开家乡,不知道他在家乡能做出多大的成就?掌握更多知识,才是农村娃发展的王道。 第二、完善中西部用人机制。现在中西部缺人,但是却不知道用什么人。复旦大学有一位硕士说,他计划回乡回报家乡建设,但是当地政府已经不计划录用他这样的人了,他们现在都需要博士了。我不知道这个西部城市是哪里,但是我觉得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记得,当年的西部志愿者针对当地发展提出了很多良好的建议,比如对于重庆建设问题,对于四川灾后重建问题,对于农村发展问题,但是最终没有一个得到了认可和调研。当地政府也不会对这些人产生良好的感情,但我认为,无论建议是否可行,只有本着促进西部发展的人才会提出建议,甚至做出大的成就。如何改良中西部用人机制,是个系统工程,值得中西部政府认真思考,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第三、完善农村人才发展民间力量。在欧美国家,很多组织会帮助青少年规划人生,但是中国的民间力量却很薄弱。我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努力,依然无法实现集中针对农村青少年人生规划的计划。很多中西部的孩子希望回到乡里回报家乡,但是政府和社会却在堵死这条道路,如何理顺这个条理,只有发展社会组织,没有其他的好办法。我最近在策划一个联合西部政府和东部高校的针对农村大学生生涯规划的项目,我觉得这样的项目和组织是可行的,是对西部计划的有效补充。 第四、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如何实现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这需要从一入大学就开始进行规划。比如很多在东部运做的很好的项目,在西部也是有运作空间的,如何把这些好的经验带到中西部去,就是要靠农村的孩子。这样的项目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运作,利用农村大学生拉近城乡距离,这才是中国发展,和谐发展的王道。 第五、免费培训农村青少年技术。现在中国不缺本科生,缺少有技术的技工。加快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免费培训步伐是加快农村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途径。上了大学徘徊在城市边缘,还不如学会技工在当地工作,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第六、完善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个问题是很常见的,要加强,在此不做重要阐述。 第七、改善中西部中小学教育师资组成。我一直再提这个问题,一定要加强非师范教师比例。这点,没有一个政协委员意识到,早晚会害了中西部发展。建议鼓励非师范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教育序列,对于提高中西部教师质量是个很好的办法。 民间代表不山寨,以上都是具有可操作性,且花钱少的做法,希望有关教育部门重视。 民间代表:耿文叶
197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政协委员王平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遭质疑
热度 1 timizhao 2011-3-9 11:22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接受记者采访。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艳 孙婷婷 张玉琴 朱小勇) 农村孩子就应该祖祖辈辈固守田间地头?每个人往上三辈看,都是农民出生,那还要大学干吗……昨日信息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观点,在网上引来一片哗然,截至昨晚8点,记者在网上浏览,网友们已发表上万评论,参与评论的网友更是超过8万人。对此,众多网友呈现一边倒,并不赞成王平的观点。 质疑 技术进步只能交给城里? 昨日,报道被众多门户网站转载,众多网友对该言论“大吐口水”,“难道农村的孩子就应该祖祖辈辈守在田间地头吗?不应该享受改革的成果?” 有网友更是就全国政协委员王平的观点,总结了三点,其在网上发表评论称,“没文化真可怕,农村的孩子都不上大学,那技术的进步就只能交给城里的孩子了?我认为你(王平)的思维局限在几点:1、上不上大学那是自己的事情,大家都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这个你只能引导,不能干涉。并且引导要有方。2、你为什么不提议一下,怎么来缩小农村与 城市 差距,当农村的孩子看到城市的生活和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时候,他们自己会考虑是不是到城市来。3、还有就是,你根本就不了解农村生活,虽然在城市是蜗居、是艰苦,但是相对农村生活也好了很多,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而一名湖南省邵阳市网友身为农村人,则现身说法并评论称,“我只能感觉到王委员的肤浅,看到问题的表面而已。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是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读大学的问题,如果不读大学,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我这边农村没有几个年轻人是在家种地的,都是出去打工,那他们是否就比大学生表现更好?” 建议 城市孩子愿意去农村也行 山东省日照市网友“sandyzhang_1314”则针对王平委员“上了大学不回去农村是一个悲剧”的说法进行了反驳,其评论称,“农村的孩子读了大学不愿意回去,城市的孩子愿意去建设农村也行啊,凭什么农村的孩子就该一辈子在农村,城市的孩子一辈子在城市?”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农村的孩子就不能追求美好的生活了?农村的孩子起步确实比城市孩子的辛苦,但是人有追求就是好的。农村的孩子就要一辈子安安分分地呆在农村里当农民,真是可笑之极啊。有时间多提一些有建设性的话吧。” ip为“61.154.*.*”的网友则呼应称,农村的孩子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赞同 理智选择生活方式很重要 在众多网民的意见中,也有少部分网友赞成王平的说法。网友“木补拾钉 ”就认为,“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她是为农村人着想呀:第一,学费很贵,上学就把一家人的钱花了不少;第二,上了也白上,一个拼爹时代,你爸不是李刚,上了也是没工作;第三,农民工现在的工资比大学生都高,就算你上了学,到最后没有背景找不到好工作,那工资真不如农民工挣得多呀。” 代表观点 农村建设好了自然有人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厅巡视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 曙光 表示,不要将目前城市、农村存在的问题,归罪于提高他人受教育上来。他说,这种事情要分开来看,改革开放30年,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毕业后希望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是正常的。近年来,政府在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下了很多功夫,随着国家政策的延续性,经济的不断发展,将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块宝地,我们不要眼光短浅,只看到农村落后的一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经济条件好了,那时候,那里才是 风水 宝地。这个平台建设好后,人才自然会往农村流动。不能因为目前有这个那个方面的问题存在,就否认对人的素质教育的作用。
17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政协委员发言之我见
热度 4 wangdw 2011-3-9 10:01
一政协委员发言之我见 王亶文 今天( 3 月 9 日)看到对政协委员、中华民族博物馆(北京)馆长王平讨论时的报道。她说不应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他们读完大学不回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她认为另外一原因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不好找工作。 怪事!农村人口占全国的 80% 以上,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怎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大学岂不专门为城市人设置?怎么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工农差别?来自农村的学生找工作难,多数不愿回农村。她还说,“上大学的费用很高,往往一家出个大学生就返贫了”。问题应该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不提倡他们上大学,只学学中专。 王平发言还说,中国的文化要在农村老百姓身上体现。她认为,城镇化在搬迁的过程中切断了文化的发源地,“你们不知道,田头上那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比我们有文化多了!人家看看天就知道会不会下雨,收成好不好。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所以我们对文化的看待,不是说我们拿哪种文凭来论事”。 她怎么把经验当文化?她 干脆说“卑贱者最聪明”算了,我们就不要上大学了,下去向贫下中农学学就可以了。也不免想起文革后期工农兵大学生来,咳!   
个人分类: 教育|218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九三学社某省主委家遭强拆险被抓 称死的心都有
热度 1 liaodehua01 2011-3-8 17:09
核心提示: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讲述称,九三学社某省主委岳母家房子半夜被拆,主委去理论,镇长打110让警察抓人。该主委出示了政协委员证件,才没被抓。他称,“连死的心都有,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没地方说理去。” 今天下午,在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列席的全国政协九三学社小组会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原南昌大学副校长邵鸿委员讲了两段经历。 其一,2010年,九三学社某省主委岳母家的房子在半夜被人拆了,主委去找该镇镇长理论时,镇长打110让警察来抓他。这位主委出示了政协委员的证件,才没有被抓。 邵鸿说,该主委是英国回来的博士,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但这位学者对他说:“连死的心都有,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没地方说理去。” 其二,两年前,邵鸿曾下放的村庄——庐山古刹东林寺旁的东林大队第五生产队有村民找到他,反映东林寺要扩建,需要征收村里的土地,但补偿标准却非常低,一亩地才补偿两万元,一平方米建筑补偿480元,村民不愿意接受,地方政府却强拆了,邵鸿发现,这里的用地并没有得到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邵鸿说,他打电话给该市市长,市长在电话里很清楚地表示,“不可能提高标准,你找也没用,照顾了这个村庄,那个村庄怎么办?” 邵鸿又给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打电话,问没批的地为什么要拆,对方答复说这种事情很常见。 无奈之下,邵鸿只好写信给东林寺的大和尚,问为什么以慈悲为怀的出家人也对强拆视而不见,况且,这么多年,周边的农民对寺庙支持很大。不久,他收到了大和尚的回信,说拆迁是政府搞的,跟寺庙没关系,另外,寺庙拆迁扩建以后,会考虑照顾农民。 邵鸿说,对于违法征地、违法拆迁问题,国家三令五申,但就是解决不了。他向王世元提问,在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制止强拆方面,近期有没有更有力的措施? 同时他还问,国土资源部最近有一个措施,请违法用地地区的市长来北京约谈,他想问约谈效果怎么样。 事实上,对于土地问题,九三学社的全国政协委员们有很多话要说。 葛会波委员就问了农民“被上楼”的问题。他说,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被上楼”的现象,但有的农民不愿意上楼,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他说,据他了解,“被上楼”是因为为了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但一些地方为了换取城镇建设用地,逼着农民将土地腾换出来,虽然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到农民愿意上楼就上,不愿意上就不上,但地方政府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加大对农民上楼的动员力度,限制起来很难,该如何应对? 赵韩委员则提出,现在很多地方的开发区占地都大,然而,厂房却建得很矮,不少就是一层房子,这导致开发区的单位面积产出很低,这种状况是不是需要规范。 此外,还有一些委员提出了关于保障性房用地的保障等方面问题。 对于征地补偿安置的问题,王世元回应说,他曾遇到过跟邵鸿委员类似的问题,有人跟他反映广东省某地的土地问题,我也帮忙进行了协调,调查发现,确实有政府问题,但也有被拆迁户的问题。 王世元说,从国家的政策来看,对于集体土地,国家一直按《土地管理法》规定补偿,“但这样的补偿标准相对来说比较低”,后来,国务院出台了31号文件(1990年——记者注),对《土地管理法》进行完善,中央也提出来,对农民的征地补偿要足额补偿,兼顾安居和长远生计,但没有提出具体的标准。 他说,根据掌握的数据看,各地标准的差异很大,最高的像北京、广州几十万,少的几万甚至一两万,“江西补偿标准不高,两万多块钱”。 王世元没有过多回应制止强拆的举措,但他表示,今年,中纪委仍将把损失农民利益作为查处重点,“这些年(中纪委)年年作为重点,中纪委抓什么,就说明那些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农村“被上楼”的问题,王世元回应说,这与保护耕地没有直接的关系。前一阶段,国土资源部根据城乡统筹的需要,推行三集中,即土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从执行情况看,整体不错”。 他说,确实个别地方存在“被上楼”的问题,但和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然联系,“属于政策执行问题”。 据了解,国土资源部已启动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查工作,通过自查清理、检查纠正、抽查等方式,处理农民“被上楼”问题。王世元也说,国土资源部正在搞清理检查,集中纠正盲目地违背老百姓意愿让他们上楼的问题。 对于开发区的用地浪费情况,王世元说,这一问题也存在,但这是历史形成的,现在国土部门批准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很少,目前的对策是,对于用地到期的开发区提高容积率,对于没到期的,在土地流转中予以处理。 2010年12月中旬,国土资源部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名义,约谈了土地违法情况严重的12名地方行政一把手。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会后问王世元,这种约谈会成为常态吗,王世元回答说会,“制度肯定常态化”,他同时表示,这种约谈“效果肯定是好的”。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责任编辑:NN044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11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政协委员:房价上涨根本原因是老百姓钱太多
热度 29 lix 2011-3-8 12:01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昨日的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坦言,房价上涨根本是一个货币问题,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钱太多了。 见 房价高是民众钱太多 房价降了有钱人会买更多 最热评论 1 .我是有房的,房价高低与我无关,但是看到 “ 房价上涨是因为老百姓钱太多 ” 说的话是对祖国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负责吗? 1 ,房屋是社会公共资源,为什大部分人买不起? 2 ,土地现有制度是集体土地,为什么暴利销售? 3 ,百姓到底有多少钱?买房子真正用百姓自己的钱(不含贷款)你马蔚华心知肚明,干嘛不摸着自己的良心讲话? 4 ,社会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公会带来什么后果你比谁都清楚,百姓的忍让是有度的。 5 ,你马蔚华比谁都清楚房地产崩盘最终受损的是银行。 6 ,我们都应该珍惜祖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央领导不容易能把一个外汇储备没有西方一个资本家多到现在外汇储备世界前茅。 推荐 (639) 2 .钱太多是一部分人,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没钱的。此人说话不地道! 推荐 (556) 推荐数统计时 共有 2232 人参与 评论 5 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69 次阅读|28 个评论
惊蛰联袂龙抬头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3-6 18:25
今日惊蛰, 春风荡波。 金龙抬头, 玉兔低歌。 人大擂鼓, 政协开锣。 人民代表, 民意细说; 政协委员, 建议良多。 参政议政, 旨在兴国。 “十二五”启, 计划稳妥。 蓝图绘就, 大步腾挪。 凯歌高奏, 和谐中国!
个人分类: 24节气|21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外语教育必须要加强,而不是削弱
hanzs 2010-3-28 23:01
外语教育必须要加强,而不是削弱 文/乐水老汉 政协委员杨维刚:建议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政协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朱世增教授也有同样建议(2010年3月14日广州日报)。这位民盟中央常委杨大人,在其提案中把他认为的现在中国人中文表达水平不尽人意归罪为家长、孩子和学校过于重视外语教育的结果。他说许多大学生反映,上大学以后,语文能力严重下降。许多字突然写不出,写出来了也不确定。其实地球人都知道,提笔忘字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脑普及后,多数人习惯于用拼音输入法打字造成的。与重视不重视外语教育没有关系。 我们的确承认现在的年轻人用母语口头表达、笔头表达的能力与六十年多前相比确有下降。但原因绝不是什么重视外语教育的结果。因为这不合逻辑。假设我们的年轻人普遍的外语水平很高,成天喜欢听的都是外语广播、喜欢看的是都外文原版电影、喜欢读的是外文小说和报纸,整个思维都用外文了的话,这位大人的指责也许还有些道理,因为种情况下外文确实对母语的表达会有些冲击。其实,到了10来岁,小孩的母语水平就比较成熟了,在国内的中文语言环境下,进行外语教育绝不会影响到他们母语的发展。用取消小学外语教育这个药方来治母语教育中的病显然是根本不对症的。 当今社会,有些貌似砖家的人物,打着政协委员的破旗,不敢直面当今中国最核心的问题,而是在所谓的谁都敢说懂一点的教育领域大放厥词,真是社会的悲哀。看到网络上那么多的愤青随声附和这些砖家的意见,就更加感到悲哀了。中国的外语教育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的确非常严重,需要彻底改革是对的。但这绝不是否定外语教育必要性的借口。我敢打赌,那些坚决反对重视外语教育的人士,没有一个是能够用流利的外语与外国人交流的人。他们或是花了大量时间、金钱,外语还没有过关,从此产生极度的自卑心理,造成了他们对外语的反感。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懂外语,你怎么能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世界中冲浪翱翔,真正体会一把自由清新的空气呢?这类人也只能自娱自乐地百度百度而已。 当然,本人绝不反对加强母语教育,特别是提升年轻人的中文文字表达能力。这几十年,年轻人除了都学会国骂之外,就是学会了讲空话,讲假话,讲大话,讲套话。假若当今中国社会多出几个语言犀利的鲁迅也真是我们民族的幸事。只不过,治病的药应该对症,不要把中文教育和外文教育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扯在一起,把它们硬扯成一对矛盾。杨常委也好,朱叫兽也好,你们怎么不敢直说,让那些从小就被要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知识教育别挤占孩子们的国学时间、作文时间、阅读时间呢? 都什么年代了,听了杨、朱之流的言论,仿佛又回到了文革时代,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悲哀!外语教育必须要加强,而不是削弱!
个人分类: 教育政策|27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政协委员王执礼:应严格转基因谷类粮种准入制度
蒋高明 2010-3-7 22:57
蒋高明 两会期间,由求实杂志社主办的《小康》杂志发表记者范颖华文章《应严格转基因谷类粮种准入制度》,这是两会代表中较早就转基因问题接受记者采访并公开发表观点的,在此之前袁 隆平建议转基因水稻应当采取试吃试验,以确保其安全性。 《小康》杂志是由求是杂志社于 2004 年创立的一本新闻性政经类刊物,为月刊。《小康》报道立足于影响中国政府健康转型,核心读者群由以下几个群体组成: 75% 为职业 从政者,即县处级以上的高级公务员,对区域经济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20% 为具有成长性的各地商界领袖,即各地具备全国扩张实力和战略意图的明星企业的领导者; 5% 为学界精英和中国当前以及未来政治、经济格局走向的密切关注者。 王执礼先生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麦德森生物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英华国际医院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他从医学角度对转基因粮食安全发表 观点是令人信服的,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力挺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专家,用小白鼠的实验数据来证明对人体无害,他们做的毕竟不是医学实验,且他们即是运动员,有是裁判员,他 们的话很难消除人们的疑虑。 本文来自卫生部陈竺题词的《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76902 政协委员王执礼:应严格转基因谷类粮种准入制度 《小康》杂志社新浪网联合报道 (记者 范颖华) 3月5日   对转基因水稻这样的重大事件,单靠几个所谓的专家就能决定十三亿人的生命健康权益,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妥的。在今年的两会上,接受《小康》杂志记者采访时,全 国政协委员、天津麦德森生物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英华国际医院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认为,民以食为天,作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 康和中华民族种族繁衍生息的重大事件,应该慎之又慎。要严格转基因谷类粮种准入制度。  事实上,我国在粮食生物技术上,某些方面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袁隆平教授杂交水稻将产量从300斤/亩,提高到900斤/亩,这是在全世界尚无能超越。  王执礼称,重视我国本土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本国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投入,这是确保中华民族农业安全的重要举措。放弃自己的优势,一味的迎合西方一些科学理 论,这正是舍本逐末的错误行为。  他建议,建立转基因食品进入制度严格审查制度和准入制度和市场制度。要以中华民族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来重视转基因种粮在我国商业化推广的风险性。由国务院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牵头,汇集各方面的人才组成专家评审团,其中应包括农业专家、医学专家、法律专家、环境学专家、食品专家等多学科人才,对转基因稻谷的种植从新进行系 统科学的严谨的论证,尤其是要经过大样本的医学实验,进行非常严格的评估。即使转基因食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也要对其风险性予以长期的追踪和警 惕。  即使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危害生命健康的迹象,也要在小范围内推广使用。凡大面积推广转基因谷类种植决策前,应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集体审 议,若审议通过者,其准入证书应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小组下专家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并颁发,获准生产走向市场时,要注明为转基因食品,并告知使用时不良因素目前尚不明确, 提醒消费者理性选择。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560 次阅读|2 个评论
晒晒我的政协提案
huarenmin 2009-3-31 09:54
一年一度的两会结束了。每年的两会都会有不少吸引眼球的提案,有的赢得众人赞许,有的引发各种议论,有的则招来一片骂声。 我有幸成为上一届江苏省政协的委员,每年的省两会期间,也要履行一下参政议政的职责。提案就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 写提案当然比写博客要难一些,不象写博客那样随心所欲,因此要写出一份好的提案并不那么容易。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除了一些现任的或刚退居二线的政府各部门官员外,其余的大多是一些专业人士,对参政议政其实并不在行,因此,他(她)们的提案只能是自己本行所熟悉的领域,或者平时关心的事情,这就难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了。 在当政协委员的五年中,我也会每年写一、二个提案。我的提案很少涉及我熟悉的地质矿产方面的内容,但是有些是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关的,也算是与专业搭一点边吧。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总觉得自己写不出、也没有必要非得写什么关系到社会发展、国计民生问题的大提案,因此只能反映一些与日常生活、周围环境相关的小事。对于提案所反映的问题能有多大改进,一般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履行职责,重在参与吧! 有一段时间,我们南京的一些公交车司机会边开车、边打开收音机,听自己喜欢的广播节目,例如上班时间的交广网磊磊-娜娜搞笑节目等,不仅引得乘客哈哈大笑,有时连司机本人也乐不可支;而对于正常的安全提醒、语音报站,却反而被关闭或者搞错了。于是我就写了一个请司机不要在公交车上播放节目或歌曲的提案,主要目的一是让司机专心开车,不要分心;二是尽量使公共交通的乘车环境安静一些。 对政协委员的每一个提案,相关部门、机构都应该作出回应、答复,我的这个提案当然也有回答,而且情况似乎确实有所改善。不过,近几年来公交车上又装上了华视传媒的荧屏,播送广告和新闻等节目,客观上也阻止了司机自己乱播节目和歌曲。 我的有一个提案比较另类,那就是关于禁止在大街上随意挂置大幅标语。我每天的上下班之路北京西路被称为政府机关一条街,除了省委、省政府、省政协这三大首脑外,还有不少厅局部门机关。机关的围栏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大大的红布横幅,上面写着宣传标语口号,或是有关部门的时令工作。这种情况其实在各地都很司空见惯,成为我国的一种特色;相比起文革时期铺天盖地的红海洋,现在的情形不知要好多少倍了。我之所以提这样的提案,主要出于几种考虑:一是挂横幅写标语是最最容易做的事情,因此如果热衷于此,其实可能反映出政府部门工作的简单浮夸;二是悬挂红布横幅耗费了材料,增加了行政开支;总的来说就是政府部门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好工作,包括宣传工作,不要动不动就挂横幅标语。这第三个考虑是关于政府部门是否有在公共场合悬挂红布横幅的权利或权力,因为我想,任何个人大概是不允许在大街上的尤其是政府机关的围墙或围栏上挂横幅写标语的,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大概也没有资格做这种事,那么这显然是政府机关才有的权利或权力了。现在讲究依法行政,政府机关行使这种权利或权力有没有法律依据呢?如果无法可依,那么,既然机关部门可以不受拘束地在马路上挂横幅写标语,为什么企事业单位、老百姓就不可以呢? 我自己最满意的一个提案是建议税务部门应该及时向纳税人报告纳税情况。当时我们都不知道一年下来自己交了多少个人所得税,也缺乏作为纳税人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因此我觉得税务部门不能光收税,而且还要通过某种途径及时向每一位纳税人报告他的纳税情况。我很高兴这个提案被评选为那一年的省政协优秀提案之一;更令人高兴的是,不久之后南京市的税务部门就像银行每月寄对帐单那样把你每年的纳税情况寄到你手里了当然,这肯定并非我这件提案的功劳,但它毕竟也起了一点小小的推动作用吧。作为一份政协提案,你还能有更高的企求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