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宅专题号外]我的宅男同学
songshuhui 2009-11-16 23:33
我的宅男同学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11-16 17:13 编者按:张小哲同学是我们这次宅专题的特邀嘉宾,系帅且才华横溢的优质未婚偏文艺男青年一枚。虽然他的交稿时间有点滞后,但是我们还是决定放出这篇文章,因为其写得实在太好。从这篇文章中,我个人读出了两点感受:个人的经历,往往能折射时代的变化;而任何的另类,最终大都会加入社会的主流宅也概莫能外。来让我们美文共赏。 文 / 张小哲 写在前面的废话: 猛犸老师在MSN上一本正经地问我什么是宅,我有点晕。我只好一本正经地去Google。 不知是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多,还是世界提供给我们的答案太过丰富。一个宅字就有4600多万个网页,而每个月Google要处理的搜索请求据说达310亿次。《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几乎是一个中世纪人一生所获信息的总和。但我总害怕汹涌的信息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迷茫和混乱,我们被这无处不在的洪流裹挟而不知所往。 其实宅现在早已经变成口水词,哪怕他只是懒得出门吃牛肉面而在家煮泡面,他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今天我宅了! 但Google告诉我们,宅最初由日文的御宅族而来,意指那些热衷于次文化的人,尤其是动漫、电子游戏和电脑硬件与进阶技巧的人。 正如同大隐隐于市,大宅也常常宅于人群之中。我的大学室友W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 W上海人,戴眼镜,面容清秀。整个大学四年他基本都面对电脑屏幕,宅在自己的世界里。上过课的肯定不超过100节,其中一多半还是在大一第一学期上的。后来的课程,大都是开学第一节课去点点名,随后就等着参加期末考试了。但W偏偏特别聪明,仅凭考前K书加上考试东走西顾,居然生生也混够了150个学分似乎也挂过一两门,但最终都能补考顺利通过。 节省下来的时间自然是用来玩游戏,从最初在昌平园的机房里玩三国志,后来回燕园后在宿舍里玩红警、星际、帝国、仙剑、FIFA等等等等,W无一不是顶级高手。 W对电脑游戏的痴迷也一度登峰造极早上6点宿舍来电他准时起床,下床第一个动作就是开电脑,然后才拿着脸盆晃晃悠悠去水房洗漱。飞速搞定以后回屋立即开始战斗,宝贵的时间绝不浪费。 早餐省去不吃,一天两顿饭由同学帮从食堂打回来。一面手持饭盒,一面眼盯屏幕,对于吃什么他似乎也并不在意,感觉他一学期吃的都是同样的酱爆鸡丁加四两米饭。 楼长通常会在11点过后七八分钟才熄灯,他也就在熄灯前1分钟才关机。如果不幸哪天楼长提前了几分钟关灯,宿舍里随着黑暗到来往往能听见他一天中惟一嘹亮的声音:他妈的 偶尔他游戏打到特别舒畅,或许会跟我们出去宵夜、聊聊天,感受一下现实世界人类的生活但也时不时眼神迷离,无限遐思;更多的时候,他会在熄灯后迅速拿盆走进水房洗漱。回来也不罗嗦,径直上床,辗转腾挪,直到用被子把自己裹得如同一只春卷般结实齐整,仅留头顶的一个孔作为出气之用,随即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 如此日复一日,循环往复。我常常替他觉得庆幸,因为那时网络游戏方兴未艾,还没有人给大学生治网瘾,否则丫早就应该被杨永信叔叔抓走电击菊花去也。 由于宅,出门洗澡也成了奢侈。甚至我们怀疑他简直四年都不曾洗过被罩床单。出气口附近的被子由于与头比较接近,颜色已如铁锈般呈暗褐色,还带着些许油渍。 仅是插图而已,非文中人物 我的一个哥们曾经形容W的头发脏到不行才去洗,但洗完简直就能做洗发水广告,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甩啊甩的。但他旋即又钻进铁锈色的被子里,毫无半点不适。直到他大三大病一场,得了肺炎还是什么,医生要他注意个人卫生,他出院后才把旧被子和床单一股脑全部扔掉,换了新的。很快那春卷状的被子又如长满铁锈一般。 其实基本上每个男生宿舍都有这么一两个宅男镇守,他们有的擅长电脑游戏,有的喜好QQ泡妞,有的爱寻秦记,有的擅长毛片,有的执着于成人文学,各领风骚,却均是对次文化的痴狂者。 大学的四年像是漫长到让人疲惫,却又是如此的安逸而蛋疼。在其他人泡图书馆、考托福、竞选学生会、恋爱、失恋、打架、喝酒的时候,他们躲进臭哄哄的小楼自成一统,无忧无虑、悄然无声地宅了四年。 不过那时,我们还不知道宅这个字。他们是中国宅男的先行者,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有人说网瘾是一种社会病,所以这病也要让社会来治。宅也一样。W毕业回了上海,换了几家工作。后来居然混进了人民公安的队伍,成为一名文职警察。入学十年的同学聚会前我联系他,才得知警察也不做了,去了一家卖版权的公司。 问他为什么,他先笑着说怕被杨佳砍,后来才支支吾吾说,警察没前途。我问他还玩游戏么,他说早都不玩啦,要努力工作。原来他现在有了女朋友,准备攒钱买房结婚。同学聚会他也没有来,说是单位要加班走不开。 其实后来我发现,很多原先面带青涩见人脸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宅男现在一个个衣冠楚楚、侃侃而谈、熟悉各种酒令套话黄段子,酒后还会骂骂咧咧地说生活操蛋。造化弄人,斯如何哉。 也许我们依然宅着,不过这宅的地点由大学宿舍换作了出租房或写字楼的格子间,我们热衷的从次文化的电脑游戏转化为主流的结婚买车买房。我们在通往中年怪叔叔的大路上加速前进。 上学时,班上的女生大多不像男生那么宅。现在要是哪个女生突然宅了,八成是怀孕了或者刚刚生产,在家休养生息中。我唯一印象深刻的一只宅女当年是一塌糊涂BBS的超级水车,灌水无数。毕业后她去上海读研,再后来嫁给了一个多金貌美的房地产人士,做了全职主妇。 我问她的一个朋友说,每天不上班,不会无聊吗?朋友说,不会啊,她会跟其他合伙人的太太们一起玩啊,还报班学很多东西,小提琴啊,拼布啊。 于是我恍然大悟,她早已经不宅了啊。
个人分类: 其他|1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专题]一颗姹桔的衣食住行
songshuhui 2009-11-12 18:55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 2009-11-12 4:13 八卦慎入编者按 QUIZ: 你是否有如下症状?请对号入座: 1. 每天至少蜷在电脑前,或采取等价行为(如缩在图书馆、躲在实验室、蹲在厨房里、避在小黑屋、书桌旁、钢琴前)10小时,所有衣服的肚皮和右胳膊肘磨出大洞; 2. 有人说你不亲近大自然,你指着窗台花盆说:我有大自然; 3. 看到好看或好吃的东西,没有正常的迫切反应,反而伤春悲秋; 4. 对超越每日出行轨迹的活动打不起精神,甚或心生恐惧; 5. 活动轨迹精确无误,每天迈步次数正负误差不超过10步; 6. 略加回味,似乎3天没见过太阳; 7. 如果有独自上网和独自去2公里外两种选择,毫不迟疑选择前者; 8. 经常反省:今天的移动轨迹又是家实验室厕所实验室厕所实验室厕所实验室厕所实验室厕所实验室厕所实验室厕所实验家;但不采取任何行动; 9. 时常提醒自己:1个月没进城了,想不出周边的馆子还有哪家可吃; 10. 喜独居,不喜室友; 11. 如有人来探望,则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12. 如探望的人离去,则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13. 天天痛下决心,明天开始运动、遛弯、在街上逗猫、和朋友喝茶、不暴饮暴食;长此以往,即不再痛下决心; 14. 腰长骨刺、患有颈肩肌肉群综合症,熊猫眼圈、猩猩眼角、金鱼眼袋,不喜化妆,自己剪头发; 15. 不喜购物,勉强网购; 16. 如上述症状中有4至15项符合你的情况,那恭喜你成为准侘姹,置信度0.99。 恭喜我。 一颗姹桔的全方位剖析之衣 如果上述症状同时占有1和15,那可惨了。你的衣橱将堆满肚子和胳膊肘双重破洞、其他部位完好如初的衣服。怎么办?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生物博士生的补丁,是有生物博士生特色的补丁。下图是一个胳膊肘,它是由一个能穿过3个手指头的破洞改造而成的: 如果眼光够犀利,你将能看出红线连接而成的血红素分子(Heme,见右图。如果看不出那不怪你,怪我)。若没有血红素,你的血红细胞将失效,血液将无法携带氧气;若没有这个补丁,衣服就无法出门见人补丁的作用不言自明。 全方位剖析之食 触景生情,其实大多数时候生的是你自己的情。如果上述症状3符合你,其他侘姹特质会使自闭的你雪上加霜。留个影吧,Thats all you can do. 当然,既学过植物,就要生有植物学特色的情。影像右下角署拉丁名,比如 Malus pumila , Musa nana ,以此类推。 吃苹果( Malus pumila )前悼念一下,做个好人把遗物(商标)贴在遗像上。当然有时生物性的驱使会超越继续画遗像的热情,如右图: 有钱就买左边那个牌子的香蕉( Musa nana ),没钱买右边那种: 眼前有遗体画左边那种(八爪说是芹菜),倘若没有只好画怀念版本(阳台花盆的冬储大白菜): 为了不枉桔子之名,得多买点桔子( Citrus spp. ),消耗不完可榨汁,吃不及时只好蔫坏在冰箱里(右下),漂亮的可以做情景模特:桔子看书、桔子被剥皮、桔子相忘于江湖,如此这般: 全面营养,还有其他蔬菜水果零七八碎: 全方位剖析之住 既一个姹字,则不能不说此核心问题。其实,大自然,我本不想做你的负心人。 春天你被我再现于纸上(玉兰和二月兰); 夏天你被我做成木乃伊: 秋天你留给我足以支撑过整个冬天的回忆: 到了窗外什么也没有的时候就点亮我的世界: 成为我房间里的小太阳(右边那个不是那个显然是早春的连翘花)! 全方位剖析之行 既然符合4、5、6、7、8、9、13、14何谈行?大言不惭地回答:实验室和松鼠会就是我的行! 学的是细胞,我看到 细胞是个海洋(请还记得生物学的人辨认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囊泡、溶酶体、纺锤体、微管): 细胞是一幅表情丰富的面孔(请继续辨认): 细胞充满细节(电镜照片,由上至下分别显示:正在分裂的线粒体、花粉局部、细胞核、花粉局部,约8000): 细胞充满爱(一颗花粉被挤破,DAPI荧光染色,100): 加入了松鼠会 这里有姬十三(左边一度是他msn头像): 猛犸及某次赌注战利品八爪鱼: 小色人彼岸猪: 张撞鹿: 他们一次次让摔碎了的我put myself together(其实这东西本想要冒充一颗核糖体); 如沐春风。 而我,则终于从实验室一个宅跳入实验室和电脑桌双重宅;从肚皮上被实验台磨出一个洞,到写作导致胳膊肘被磨出外加一个洞 其实从不喜以宅自居,更谈不上以它为荣,毕竟没有一个侘姹是厌恶窗外的世界。这状态就好像坐在那个舒服的澡盆,而谁能说澡盆就是一个坏地方呢? 没有人会被空间所囚禁,视野有界,只要想象无边。
个人分类: 张撞鹿读书会|2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专题]宅人简史之有图有真相
songshuhui 2009-11-9 18:20
红猪 发表于 2009-11-09 7:40 作者 R.J.Evans 译 红猪 原文: http://purpleslinky.com/humor/computer/a-short-illustrated-history-of-the-nerd/ 译者按:本文写的是nerd的历史,为配合主题,文中的nerd一律翻译成宅。两者的意思其实不尽相同,至于具体如何不同,还要请教资深宅人(或nerd)也~ 编者按:该文概述了在堕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宅人群体从弱小逐渐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悲痛地回顾了万恶的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对宅人这一光辉的新生力量的打击和压迫,歌颂了宅人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是,作者做为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公民之一,出于阶级局限性,必然不能深刻地意识到宅人这一代表了全民进化方向的伟大群体的伟大之处,因此在行文中有不少揶揄讽刺之语,这是不正确的。永远十八岁的红猪大人愤而出手翻译的这篇文章仅仅做为参考使用,并非代表我们认同作者的所有观点。另外,本文并非严肃的科学文章,不喜者请绕行。宅人满塞。 宅之作为字,作为人,作为物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社会大众起初对宅人持有什么看法?这些看法又在近几十年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且进入宅的世界,自己探索这部神奇而轻松的插图版御宅起源史。达尔文大人,你就瞧好吧。 乔布斯之末日 图中墓碑上文字:史蒂夫乔布斯致命错误产生 首先说说宅这个字。所谓宅者到底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宅字的意义通常是负面的(这一点已有所改观,见下文宅之骄傲节)。一般而言,宅人指生命中的激情未被人口中的多数分享的个人,他们心目中的大神也不为芸芸众生所仰慕敬拜(非宅对上图中的笑点根本无法理解)。坦白地说,宅人所爱者在传统上一向被大众视为奇怪且略带诡异。但随着因特网的诞生,宅的规模正呈指数规模增加。御宅族已大驾光临。 拖动,放下 宅人们在上中学时多少因为两大特征而被归为异类:一、对运动不屑一顾;二、掌握了某种在同学们眼中具有智力性的、多少带些神秘的知识(凡人其实对智力性和神秘的意义理解不能随便说说)。不同于积极投身社交活动的同窗,宅人往往独来独往。有幸者偶尔能遇上同种同属――智人属宅人种――的个体,从而得到在食堂占领一张餐桌的机会。有人可能会将其视作主流对少数御宅族的大方接纳;但就事实而言,这只不过是一种阴险且蓄意的社交排斥而已。 对宅之不敬 广告文字:爱犬,但讨厌清理犬之遗溺?敬请拨打米田共宅株式会社热线2087132198。 米田共宅,犬辈所弃,我辈所取。大号产业中的超大号 就根本而言,宅人常被社会之主流成员视为敝屣;宅字也往往被当作侮辱性字眼使用。公众对于宅的汹涌敌意导致对这一族群的蔑视常被用作廉价的营销策略(见上图)。将上面广告中的宅字替换为针对性别、肤色、或信仰的贬低性标签,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强烈冒犯意味。 宅之推与被推 鉴于上述原因,宅们不得不开发唯有群内成员方能理解的独特语言(见上图)。上图公式可理解为 一旦进入芝加哥大学,推与被推的几率即下降为零。(欲知真相请咨询芝加哥大学资深学员之桔子同学――译注)见到公式后未科科窃笑者,或需等候旁人翻译后方能理解者,大概都不能归入宅的类别。宅们同样投身孟浪事的真理令许多人难以接受,不久之前,宅人还被视作贞洁程度堪比基督教义中某位神圣人物的纯洁群体。 七月之宅 与其他社会阶层一样,宅们也会庆祝某些场合。他们的确下了功夫让自己的节日显得与众不同,但他们对自身这个族群的由来往往理解错误乃至彻底无知。为了对宅字正本清源,必须向字匠中的字匠苏伊斯(Dr Seuss)博士致以敬意。他在1950年的神作《要是动物园归我管》(If I ran the Zoo)中第一次白纸黑字地使用了宅字。书中的叙述者杰拉德麦轱辘(Gerald McGrew)打定主意要在自己臆想的动物园中收入圣诞控(nerkle)一枚,宅(nerd)一枚,外加泡泡纱(seersucker)一匹。《动物园》成书于1950年,因此可视作宅界创世纪。 宅之盥洗室 大多宅人昧于自身历史的事实并不出人意料。毕竟,他们的强迫性行为(读作强迫性/行为――译注)已经严重到了要将住处的房间根据兴趣改造成在旁人看来有违常理乃至令人担忧的地步。苏伊斯博士在无意中开创了一股潮流;他发明的字眼迅速流传到了更加广阔的(成人)社会。 宅军来袭 上图文字:长官淡定,在下是从网上来的。 自此,宅作为一个独立物种登上了地球进化史。这个词没有早被发现实在是怪事一件(该物种的雌性成员早在18世纪就获得了蓝袜娘 的称号。)(此说源于由18世纪文艺女青年组成的蓝袜团――译注)然而根据《新闻周刊》杂志于1951年的报道,宅的说法当时已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的密歇根地区广为流传。此时,宅的大军已经开始壮大起来。 先天宅抑或后天宅? 图中幼齿正在阅读弗郎字卡夫卡的《变形记》 关于宅是先天形成还是在成长过程中为某种因素调教而成,这方面的辩论依旧如火如荼。许多产下了宅向后裔的文盲父母对子女何以成宅莫衷一是。自责者不乏其人,还在诸如纽约和旧金山之类的地方成立了受害者互助会。但这还是应该视作社会风尚的一点小小跃进。到了60年代初,宅字开始如病毒一般席卷全美的电视、广播、及其他媒体,乃至在爱尔兰这样的偏远角落都见了报(就是国民长红发、说鸟语的神奇国度)。宅品牌的全球化已经指日可待。 宅之骄傲 图中文字:我宅,我骄傲 但傲宅(pride of nerd)一说在此时尚未诞生。骄傲和权力要到20世纪80年代末方才进入宅人的语汇,而傲宅庆贺运动则是新世纪以后的事了。宅字在60年代的意义和今天还是有着些许差异;宅人们也尚未如羞涩而紧张的羚羊一般踏入大众视野。彼时,宅的意思仅限于沉闷无聊者,同义词有drip或square。orz 宅日蛋糕 直到优雅、细腻、斯文的七十年代,宅才算真正赶上了好时候。这是在电视屏幕上奉献了《奥斯蒙现象》和《神奇女侠》,在政坛上奉献了杰拉德福特总统的十年,也是将宅字催熟的十年。不擅社交、书呆气息、对《星际迷航》的大爱,这些都成了宅的标志;或者反过来说也未尝不可。总之那是奇怪的十年。 宅人亮出中指 在超过十年的时间里,宅都不是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即便是真正的宅也不例外。其时傲宅运动尚未起步,敢于亮出中指的宅人则数量零星,戴着眼睛,呆头呆脑。七十年代是刻板印象的十年,电视剧《快乐生活》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将宅字推而广之,尽管其用法和剧情设定的五十年代并不相同。亨利闻可乐(Henry Winkler)所饰演的疯子(Fonz)对宅字的滥用负有责任;愿他堕入污浊的三次元世界中不得好死。 宅之励志招贴 图中文字:宅,沉迷于他人的幻想 今天的宅们应对围绕宅字起源仍在进行中的辩论有所觉悟。许多人宣称自己是首创者,各种说法真真假假。SF作者菲力普迪克自称于1973年首创该字,尽管他所使用的是拼法不同的nurd。这种说法后被证伪,因为nurd一说早在1965年纽约州特洛伊市的一本学生杂志中就已登场。这对宅文化而言堪称耻辱,因为就术语创始人而言,能在名望上超越苏伊斯博士者唯迪克先生一人。 宅之文身 尽管从未找到白纸黑字的记录(纸,老派教育媒介),许多人还是认定宅(nerd)字源于醉(drunk)字的倒转拼写。knurd指的是热爱研究,对学术成就孜孜以求的读书人,狂饮啤酒的长毛兄贵则不在其列(后者若出没于学术研究场所,其言行都足以构成矛盾)。这个字的另一个版本gnurd于上世纪70年代的麻省理工学院蔚为风行。麻省理工常被流落全球的宅们视作一盏明灯,因此这种说法也可能道出了局部真理。 宅之宠物 关于宅之字源的探讨可谓卷帙浩繁。有人认为,宅字之源起与20世纪30至50年代红极一时的腹语表演者艾德加伯根(Edgar Bergen)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伯根的人偶之一名为摸他妹死纳德(Mortimer Snerd),极尽呆板之能事。这的确和宅的原始意义接近,但宅的意思偏向沉闷而非愚蠢。另有人提出,宅(nerd)字乃由40年代广为流传的nert一词演化而来。而nert源自nut,意为或蠢或疯、或两者皆备之人。但这种说法也不大可能成立。 宅之大声说出来 感谢七十年代的渲染,对于宅之刻板描绘近年来甚嚣尘上。在电视和电影中,宅们主要表现为皮肤惨白、着蓬松背带裤、戴啤酒瓶底镜片的白人男性(英国宅剧《IT群英》则将主角之一设定为英籍黑人)。由于对宅的描绘经常涉及其神秘老派的语言风格,有语言学家遂将其属性认定为超白。以近乎语言法西斯主义的态度将美籍非洲裔人士的口头文化排除在外,这种倾向已经在有色宅强力崛起的九十年代和新世纪遭到痛斥。彩虹宅的世界已经到来。 宅之艺术 对于他人负面看法的无视是宅的典型态度。由于宅们将热情倾注在别人视作神秘或没有爱的领域,这种态度往往转化为对他们的厌恶以及将其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举动。但随着宅族于90年代形成规模,社会的厌恶情绪也发生了180度逆转。随着数学和科技对智人的存活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宅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自身在社会的持续和构成方面的重要角色。于是,傲宅诞生了!宅人满塞! 宅与爱 图中糖果上文字:欢迎试用,推我,推我的博,我心换行 如果未能涉及《星际迷航》、《星球大战》、及《神秘博士》这些重要作品,那么任何宅研究都将是流于疏忽。上述三者是宅人生活的圣杯,想要对宅人群体有透彻理解,就应花点时间对这些剧集进行研究。第二级研究可以在RPG游戏中进行,尤以《龙与地下城》为重点。而旨在理解宅族的第三级学术研究,则必然要包含漫画书研究入门及卡片交换入门。在对宅文化的这三种神器做出全面恰当的认识之前,就永远谈不上对宅的恰当理解及欣赏。 宅属性 新世纪提出新要求,对应对的准备最充分的人就是宅们。宅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的一般特征是欢聚一堂(大体而言)而非驱逐出境。这是天宅座的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这股潮流中助了一臂之力,不少宅人也因此积累了超乎贪欲的财富。多数父母已经不会在发现孩子身上展现宅属性的端倪时感到绝望;在许多人眼中,宅成为了聪明、有趣、在社会上混得开的角色。许多女性将宅男视作优质的结婚对象,半是因其遗传物质,半是因其滚滚财源。随着态度的进化,社会不再像以前那样拘泥于宅界的负面特征。诸如《丑女贝蒂》和《超市特工》等剧集都将宅表现得颇为正面――即便在表现其萌属性方面也是如此。 宅人进化之时间线 就这样,我们进入了宅的时代。达尔文对垒圣经的战争对多数宅人而言无关痛痒,因为他们信奉的是另外一种进化。(见上图)(上图展示了由旧到新的一系列电子产品,看图即可明了十之八九,故不一一译出――译注)整个社会逐渐明白聪明毕竟不是坏事。电视节目也常常鼓励年轻观众无视反智主义的同辈压力。Slashdot 网站甚至打出了面向这个群体的标签行宅人新闻,只报道重要事件。(Slashdot,美国IT技术网站――译注)被错误地归于比尔盖茨名下的引语善待宅人,日后为他工作也未可知已经广为流传。西班牙甚至出现了货真价实的傲宅庆贺活动,活动始于2006年,于每年5月25日举行。 宅之厨房 当然,上述一切意味着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冒充宅人的非宅。从所谓宅核嘻哈的兴起即可见一斑。(nerdcore hip hop,以宅文化为主题的嘻哈音乐――译注)对于伪宅要提醒一句:真宅能识别冒牌货于一瞥之间。请记住:若想借用宅的形象、概念、及文化以标榜特立独行,那就违背了宅的真正精神。一旦被识破,别人就会避之不及! 总而言之,宅人已经在宅字初登历史舞台后的一个甲子左右走过了漫漫长路。将来六十年的发展只能诉诸想象,但一定非常有趣。宅一族在日后的走势极有可能决定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如何,唯有时间――或互联网――才能知晓吧。
个人分类: 其他|18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宅专题]宅族性幻想分析
songshuhui 2009-11-8 23:41
庄 发表于 2009-11-06 7:31 题记:它是宅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一则传说是这样的:大多数男人的性幻想对象是陌生的异性,而女人,恰恰相反,她们60%以上的性幻想是发生在和熟人之间。这一点说明,性幻想是一个用来甄别男女性心理差异的绝好模型,研究情爱心理学的人往往会在调查问卷中设置若干有关问题,有些结果让人忍俊不住。比如15%的女人会于这种时刻在脑海中添上栩栩如生的浪漫场景,海滩啦,瀑布啦,高速公路什么的,而只有不到4%的男人才会花那个心思,要命的是他们有很多比较中意办公室。 宅人们啊,我的问题来了:海滩什么的总归还好理解,不妨认为这是一次你在头脑中虚拟的旅行机会,可办公室是为什么,难道说明你其实仍然比较热爱上班工作? 平均而言,每个人每天有7、8次的性幻想,也有超过40次以上的大户。因为力比多的缘故,男人性幻想频率远远高于女人,这一事实造成了他们不容易得到满足的现状。所以,据一份来自1978年的报告,大多数在这方面想象丰富的男人性生活如意的可能性极低。想想的确如此,在头脑中和十个以上的对象缠绵悱恻过了,现实中的性伴可能只有一个或不到一个;在头脑中和奥黛丽赫本或者林志玲如何如何,现实中却不得不面对一座水桶腰、一张冬瓜脸。生活是很残酷的,不是吗?觉得残酷得受不了了,且去看苏童莫言的小说吧,名字就很过瘾,《妻妾成群》,《丰乳肥臀》。 几乎可以笃定的一点,性幻想不丰富的作家,难以成为知名作家。只有那些宅得深、想得多的人,才有机会写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来。 你会去买张柏芝那款制服吗?我看到网上有。不,我觉得有一套黑色皮革特别好,还配了道具。SM?没错,作风强势的女人愿意自己被一条马鞭驯服,这是业已被样本统计所证实了的说法,所以现在情趣商店生意越来越好啦,O的故事正在城市各个角落里上演。但,许许多多A片喂养大的男人还是有洛丽塔情结的,由此医院里护士服越来越多换上了粉红色。 关于性幻想会不会破坏一段正在进行中的关系,专家说法也莫衷一是,呈现出明显的两极态势,通常情况是《心理学报告》刚刚出了一篇文章,分析认为这体现了性功能水平,想得过多容易引起性焦虑,《今日心理学》就回敬一篇,说这只不过算冥想一种嘛,多想有助于增进伴侣之间的和谐。不过总的来说,既然情爱非是能够持久之物,婚后出轨又麻烦多多,XX的时候YY不能不说是安全的调剂方式。 注意了,一些小机制的失调可能让其间的美妙大打折扣。去年年底,英国牛津John Radcliffe 医院的耳鼻喉专家Mahmood Bhutta在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上发表文章称,他和同事发现了一个奇怪病例,某中年男子不胜烦恼地前来就诊,说自己只要一想到和美女怎么怎么样,就会连连喷嚏不止。Bhutta开始并不相信,但当他在互联网上输入性喷嚏作为关键词查找的时候,发现有这毛病的人还真不在少,就像那些拔眉毛或被阳光直射后会连连阿丘的人一样,这些人很可能是三叉神经受不了刺激所致。 不过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没事想想sex也许只有有益于身心健康,好处之一在于能够增强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比如说吧,减轻疼痛感。1999年,威斯康星大学的麻醉学专家Peter Staats找来40名大学生,让他们把双手放进刺骨的冰水里,直到痛得实在无法忍受再把手拿出来。结果发现,倘若让被试在接受这一考验的同时幻想自己正在和某心仪的对象做爱,他们坚持的时间能够达到3分钟之久,远远高于控制组(做不情愿的性幻想或没有性意味的幻想),后者平均只有1分钟。研究者对此提出的解释是,因为人类的情感和疼痛感都由丘脑所掌控,互相有所牵制。 宅人倘若想更深了解自身的话,绝对有必要分析一下每天的性幻想内容。有一些医生甚至认为这才是真正反映一个人性取向的关键,换而言之,你是直的还是弯的,他们认为该由性幻想说了算,那才是潜意识的真正所系。而在进行性行为矫正(一般是针对同性恋)的过程中,有人的的确确在性幻想的对象上发生了变更。不过对此也有反对意见的,著名的Masters and Johnson性学研究院做过一些调查,称在异性恋中出现同性性幻想和在同性恋中出现异性性幻想都非常常见。据Mark Schwartz和William Masters两人1984年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发表的报告,120名被试中,同性恋和异性恋各占一半,不管男同还是女同,在他/她们的性幻想中,和一名异性发生关系的场景出现的频率都位列第三,而男直幻想同性做爱的场景频率位列第四,女直则是第五。
个人分类: 其他|1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专题]实验室里的宅生物
songshuhui 2009-11-8 23:40
白鸟 发表于 2009-11-05 8:18 每栋实验楼里总有些传说,关于生物楼,流传最广的就是,在那附近,蛇虫鼠蚁横行,都是些见识过七十二酷刑后越狱或者穿梭出来的亡命之徒。楼宇周围很弥漫着一股恐怖气息,让女生不敢涉足。 不过我们实验室在环境学院,并未沾染上生科院那边彪悍的民风,反倒养出了一批宅生物。下面这几位,终日淫浸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和谐气氛之中,或者死心塌地,或者有贼心没贼胆,都准备将自己的小窝宅穿。 大型蚤,此君胖胖的身躯上长着两只比例明显不配套的小爪,还非要用这两只柔弱的枝角扮演翅膀的角色来支撑肥硕的身躯在水里翱翔,其结果可想而知,稍不努力便会沉底。只能不停的挥动小爪,获得些微向上的动力,于是便仿佛在水里一跳一跳。别看叫她大型蚤,得分跟谁比,其实身高不过两毫米,腰围却要三毫米还多。从身形来看,倒和跳蚤有一拼,于是得了个蚤的混名。来人看到她们奋力跳动的情景,再一听名字,自然就会脱口而出跳出来怎么办?殊不知,莫说跳出来,就是有时候换水,个别运气不好的没随着水流出去,挂在了烧杯壁上,就只能在那大眼瞪小眼,全无办法。 我游~我游!哪怕肚子上有条缝! 说到她,就要提提孤雌生殖。这小东西,只要生活条件好,就只养女娃不要男孩,她们肥硕的肚子实际是由两片透明的甲壳拢住的,生活条件好的时候,一俟成熟,甲壳打开,小女娃娃们就从缝里游了出来。只有当水里没啥吃的了,生活开始艰苦起来,才会在甲壳靠背部的位置形成黑色的卵,换壳的时候掉落在水中,伺机孵化。这时孵出的,才会有男有女,严格的贯彻着穷养儿富养女的指导原则。在我们实验室,她们从来不愁吃喝,所以养在我们烧杯中的,是一群标准宅女。 也是因为会孤雌生殖,她们才成了理想的实验动物,如果捉住一只使劲喂,生下来的子子孙孙在遗传上就都是稳定的了,实验误差会小很多。每每有师弟师妹刚来实验室,用大型蚤做实验不顺利找我们帮忙分析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一个妈生的吗? 大型蚤养的多了,一时间用不了,我们会把她们分配给一群小饿狼斑马鱼。这群家伙本是寻常家里都能养的观赏热带鱼,因为实在是很皮实耐活,被科学家们拿来做了模式生物。每次大型蚤被投下去,大伙就会变得很兴奋,全然不管刚刚用过膳,一扭一扭誓将所有鱼虫子捉拿归嘴。无奈樱桃小口,大一些的就吞不进去了,却还不停地追逐,直到双方都筋疲力尽。每每将大型蚤都消灭掉后,都只能腆着胀到濒临鼓裂的肚子,支着两只合不拢的侧鳍,沉在水底,任你敲缸,只是不理,除非使劲的搅搅水,才不情愿地挪挪窝。 看!有人偷拍~~ 鱼自然是心甘情愿的宅在窝里的动物,可如果把小鼠也看做宅生物,不免有些蹊跷。小白鼠们的确无时无刻不梦想着笼子外的世界,尽管我们在笼子外面又包了一层一厘米宽的方格网,仍有不死心的不停的把头卡到了方格里,等着饲养员把自己拽出来。直到~~~~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某只Michael终于顽强的咬开了监狱的一角,这大概是多少年来,它们的爷爷奶奶,太爷太太爷以来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情景,大家迎来了自己短暂生命的精彩时刻。(好吧,我承认,当时在笼子里没有Michael,我们实验只用雌鼠。是的,我们实验室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第二天,我们打开屋子,一众站在笼子上面望着我们:外面的世界不过尔尔,你们是打算把吃的放在外面还是笼子里?我一直在想,那一晚,它们究竟走了多远,看到了什么,做了怎样的思想斗争,难道就因为是被做机理研究的人饲养着,它们也承袭了这种好奇心,而全然不顾应用价值? 耶~~出来啦~ 自从小白鼠事件未经激烈的追逐和火爆的枪战,未动一兵一卒就悄然平息之后,我们实验室的邻居们的担心就转移给了另一种模式生物蚯蚓。他们开始想象着,某天早晨打开门,眼前爬满蠕动着的暗红色虫子,将是何等恐怖的场景。 蚯蚓其实是颇具反侦察能力的动物,它们无法健步如飞,但爬的蛮快,而且懂得如何巧妙地运用拟态逃避追捕。被我提审的小家伙,有时就在我被师妹们的话题吸引转身投身八卦事业的功夫,就从我眼前消失掉了,在我把实验台翻个底朝天,甚至怀疑有没有必要追出屋的当口,赫然发现它将自己捋着白瓷盘的沿抻成了一长条,已然容颜枯槁,乍一看以为是磕掉块瓷。它明明知道,自己爬不了十米就会干死,仍然宁愿自由的死,不愿屈辱的生。可这些让人对因其对自由的追求心生敬意的动物,一旦回到它们的home, sweet home,一头扎进拌着香甜的牛粪、冬瓜、豆渣的土里以后,所有那些存在的意义都不再在考虑之列。蹲在土筐旁,你可以听到带着水气的沙沙声,那是它们在里面心满意足的穿梭,蠕动,享受美味,肆无忌惮的宅着。 最后,不得不提到一种著名的宅生物,它们是上述宅群落的建群种,就是常年以实验室为家,吃住学习娱乐在实验室里的硕士博士们了。关于此物种具体的形态特征及宅行为分析,请参看宅专题系列文章。
个人分类: 其他|1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专题]你才宅呢
songshuhui 2009-11-8 23:39
苏椰 发表于 2009-11-04 16:59 某催稿松鼠:苏椰你这么宅,来写一篇宅专题吧。先拟个题目,我写介绍。 我:你才宅呢! 某催稿松鼠:嗯,这个题目好,就这么定了。 我: 于是,就有了这篇小文。为了避免文不对题,我要来个绝地反击,给大家看,到底谁更宅。 宅,全名御宅,有宅男,有宅女。一般来说,宅属性主要属于两种人,一种沉迷动漫,一种沉迷计算机。这个词最早是从动漫界中传播开来,但是现在在我生活的圈子里,计算机宅人占了绝大多数。宅属性一般包括这么五个特点:一,不爱挪窝;二,不爱主动;三,沉迷某物;四,自我世界高度自恰;五,最重要的 对生活很满足。 这样的特点,就导致了人们对御宅族的直观表面印象,认为他们是一群封闭,颓废,不善交际的人,甚至认为他们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心理障碍。但是,根据一次对御宅族的调查,统计表明,具有高社交能力的宅人占了御宅族总数的18%,这个数据恐怕要高于人类平均水平的。 那么,既然御宅们并非在交际方面存在问题,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迎着明媚的阳光,与三五好友浅酌低唱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在我们这个时代,沟通和交往早已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了,他们只是走在时代的前沿。 御宅族不挪窝,但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将Email在几秒之内发送到地球的另一面;御宅族不挪窝,但只需偶尔扫一眼屏幕右下角闪闪的图标,就能第一时间知悉远方亲友的音容笑貌,进行毫无障碍的即时沟通。 对于不宅的人们来说,行走又能走多远呢? 御宅族不挪窝,但只需想起一个泛黄的名字,就可以在各种SNS上面联系到思念的另一头;御宅族不挪窝,但只需将自己关心的人的博客拖到订阅器,就甚至可以知道他们今天吃了什么午餐。对于御宅族来说,交际圈子可以覆盖整个地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于不宅的人来说,生活的圈子又有多大呢? 御宅族不挪窝,但只需在Google中输入一个词,就可以得到几乎所有的相关信息,上至勇气号火星车走到了哪里,下至杏仁露放在后备箱里会不会冻坏,事无巨细,一览无余;御宅族不挪窝,但只需登录一个论坛,两个门户,就可以看尽天下新闻,偶尔,还能看到点真相。 对于不宅的人来说,信息的渠道又有多宽呢? 所以,别看御宅族不挪窝,不主动,似乎永远都痴痴地坐在同一个地方,其实他们并不自闭,并不缺乏沟通,他们身宅而心不宅。事实上,正是因为渴望更远的沟通,渴望更多的沟通,所以他们才轻轻关上房门,选择了宅。整天往外跑的人,世界很大,总也跑不到边,但对于御宅族来说,世界就是一个小村子,运筹帷幄之中,就能决胜千里之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究竟谁宅? 你才宅呢!
个人分类: 其他|1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专题]大宅门里探究竟
songshuhui 2009-11-8 23:38
蓝枫 发表于 2009-11-03 11:26 当敲开门,强忍着本该皱眉的表情微笑地看着他。这个40平米的小屋是他的天地,从未整理的被褥扩散着淡淡的霉味,凌乱的桌子和高高满满的垃圾桶比赛般地冒着尖,而一个头发乱乱的男孩正疑惑的望着我。 他叫小卓(化名),是我的一个咨询对象,一天之前,小卓的母亲在我的办公室哭诉着孩子的种种,父亲只有无奈的叹息和无助的踱步。大家都称呼小卓为宅男,就是那种蜗居在家,不爱出门,也不善交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来之前,我看过他的资料,大学毕业一年了,一年以来换了7份工作,现在刚刚离职,算起来每份工作也就能持续1个月。而我敲开的正是那隔绝着他与外面的大宅门还有那宅门里的故事。 大宅门内外的故事 讲明了身份,又好不容易清理出一块我能坐的地方,小卓和我便慢慢聊了起来。去年毕业的他是家中的独子,说起来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还算殷实。小卓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的,虽然父母不苛刻地要求他上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但是小卓还是保持比较好的学习成绩考入了本市的一所不错的大学的一本专业。大学的生活是快乐的,和很多人一样,虽然有时候也会翘课,没有课的时候也会睡到十点等待自然醒,但小卓无忧无虑的顺利毕业了。拿到了学位证书,理所当然的要工作了。 小卓告诉我,其实他也憧憬过社会生活的种种,在自己的想象中,那轻松快乐的年轻人的生活。自己可以赚到足够的钱,有着体面的工作,买房买车交一个可以玩到一块的女朋友。然而,当小卓真的进入社会,眼前的一切让他小说般的梦湮灭无遗。 小卓最初的工作是一家合资企业的经理助理,对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得到这样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甚至在金融危机的这个时期,是让很多同龄人颇为嫉妒的。可是,小卓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帮领导安排日程、接电话、处理一堆又一对的文档,白天上班晚上如果领导有酒席还要陪同出席,护送领导回家。忙的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回家连脸不洗,甚至有时候倒头便睡。后来由于初来乍到,工作还不熟悉经常被领导训斥,渐渐的萌发了辞职的想法。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当领导再次对着不满意的文件发飙时,小卓没有和父母商量便偷偷辞去了他第一份工作。就这样,初次工作受挫的小卓回到了家,回到了大学时代的生活状态,回到了舒适的生活。接下来的事情就像是电影重放般的相似,一个在社会工作中顶着很大压力,经常受挫的年轻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辞职,每次辞职后回家的舒适,让他再第七次片段重复后,彻底的选择了做一个职业宅男。 独乐乐是自我保护 小卓的故事说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小卓的状态真的很不好,但你也会说,这只是一个个案,我身边也有很多宅人,我也是一个宅人,我肯定不会这样做的。诚然,小卓的确是众多宅男中的一个特殊案例,但是像小卓一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更关键的是,看过了故事,你是否发现,小卓是如何成为一个职业宅男的呢。 如果仔细地品味小卓的经历,你不难发现,每一次小卓想要回家宅之前,都被无限的压力和挫折困扰。上司的责备、工作进度的底线,同事的竞争,而这些是不是很熟悉呢。其实,在这个快节奏讲求效率利益的时代,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所以说,这宅人流行起来啊,还真的和这些大大小小的烦心事有关。话说自人类出现开始,一种古老的心理机制一直伴随着我们存在,这就是自我保护机制。 所谓自我保护机制在功能类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它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一般当我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与我们自我概念不同,而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又收到威胁时,人们便会采取自我保护机制。就好像,你来到一间无人黑暗的屋子,由于你对于这样的房间不了解,这与你自身对于安全舒适房间的概念不同,于是你心里的小鼓便咚咚咚的敲个不停,要么不敢进去,即使往里走又不敢大步前行害怕撞到什么,那你潜意识中的用手去试触周边的行为就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在自我保护机制中存在着无数的分机制,像反向机制,也叫矫枉过正现象,指的是为处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及冲动所采用的方法。这是由于人的许多原始的行动欲望,是自己和社会规范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常被压抑而潜伏到潜意识中去,不为自己所察。但它们仍有极大的的动力,随时在伺机蠢动。人们为了害怕它们可能会突然冒出来,不得不加以特别防范。比如一个喜欢吃手的小朋友为了不被妈妈骂,有时候见到妈妈马上把双手背在身后,煞有介事的宣告:妈妈我没有吃手,矫枉过正了也就不打自招了。 当然,这种自我保护机制都不能表现小卓和广大的宅人的心理。别着急,让我给你介绍下面这种心理机制退化自弃机制。 在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感到挫折时,会选择放弃的成人方式解决问题,而退到一种让自己觉得困难较少、阻力较弱、较安全的情境中儿童时期。就好像遇到危险性信号时我们下意识的低头闭眼蜷缩身体,让自己处于在母体子宫中的状态,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中,这个姿势和状态是最平和,最安全的了。所以我们将自己虚拟到儿童时对别人的依赖,害怕再负成人的责任, 这就是退化的防御手段。退化是一种彻底的逃避,退到儿童时期,就意味着自暴自弃。 就像小卓一样25岁的小伙子既不工作,也不出家门, 只是上网,不愿意与人交往,就是很典型的退化。出去工作他感觉太辛苦太多阻碍,而又希望可以一直受到宠爱,然后自己不用费劲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自己承担生活本身的负担,受到伤害就将自己和人群隔离,躲到玩具里释放情绪,这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上的退化。 而每个宅男宅女和小卓其实是一样的,当今社会追求高节奏高效率高利益,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像赶路的急行军一样,无法睡到自然醒便睁开惺忪的睡眼,挤公交挤地铁的去上班,一来到单位便是一行有一行的待办事项,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对于单位里的青年人来讲应该是不可能的,更多是加班的工作或者是带回家的文案。而家仿佛变成了旅店一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的状态下,难得的休息日对于我们来讲变得弥足珍贵,与其去消耗体能的运动一场,抑或耗时耗神喝酒聚会,不如宅在家里睡大觉,吃美食来的直接,来的爽快。宅人们从心理上将自己退化到一个需要受宠的状态,去规避外界的纷争,去选择那些让自己舒服的开心的环境,在这个世界上,家是那个最让我们安心的港湾。 大宅门里也有阳光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个大宅门,这道门便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机制铸造的。在这门里没有忙碌的生活节奏,没有逼人的工作压力。只有气定神闲地享受这份回归平实的简单生活,努力与温馨、闲适、散淡以及慵懒有关的一切生活元素。所以说,在宅人们眼里是众乐乐不如独乐乐。如果真的要独乐乐,那么是否真的想宅的快乐,宅的健康呢。做一个阳光的宅人说起来也容易也很难。 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人士,他们或许有各自的秘诀,但是他们都是有着规律生活的人。因为人体自身是具备生物钟的,所以,人本身就是一种时间动物。我们知道冬天阳光少人容易情绪低落,夏季天气热人容易浮躁;睡眠充足而且规律,我们都会精力充沛,工作一忙起来,睡眠不规律,有可能站在公车上我们都想睡觉;更不要说吃饭不规律的人常常会胃部不适了。那么,要想快乐健康的宅在家里,我们也要宅的规律。不信你试试,符合生物钟的规律的作息,会让我们精神百倍, 好的生活作息才会有好的心态。 除了规律的生活,适度的有氧运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知道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脑、肺、胃肠、神经内分泌、免疫各系统功能。而且,每次运动的时候,我们都在大口大口的呼吸,不断的吸入新鲜的空气,那会让我们神清气爽的。如果你想做一个健康阳光的宅人,那有氧运动一定少不得,如果实在懒得出门,可以在宅的途中去阳台或者客厅扭扭腰,跳一跳,如此下来,未来的你即使宅也会健康的多。 要说健康的生活不得不提吃了,管他宅内宅外何人不吃。而要想做一个阳光宅人,也得学会吃得好,只有吃得好才能宅的好。民以食为天,和匆匆忙忙的工作餐相比,宅在家里弄一顿健康有机的生活餐犒劳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奖励。宅人们要想健康,就要慢慢的学会和方便面压缩饼干说再见,多多的食用蔬菜和水果,最好每天都吃一些水果,把有机的理念和宅的方式结合起来,恐怕无数生灵都会艳羡于你。 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健康的饮食,还有许多许多阳光成分需要我们填满这个大宅子。虽然我们人类是群居型的生物,但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下的社会,有时候寻找一块自己的空间健康的宅起来,去找一个从过去简单粗暴的御宅族,彻彻底底的变成修养身心的宅养族,不失为是理智的选择。所以说在纷繁的压力和浮躁的环境下,只要掌握好生活的规律,积极的面对,大宅门里也是可以充盈着阳光的,做个宅人也都是幸福快乐的。
个人分类: 其他|1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专题]宅完这个冬天吧
songshuhui 2009-11-8 23:37
四月 发表于 2009-11-02 20:57 炉子里的木柴烧得正欢,茶壶欢快地冒着热气,盖子被顶得噗噗直响。房间里暖暖的,玻璃窗上结了一层水汽,外面景色朦胧。 这个时候如果松鼠把头探到窗户外面去的话,就会发现整个山谷已经被积雪覆盖了,漫山遍野的白,明晃晃的。 天空蓝得不像话,太阳远远的挂在天上,几片白云就像棉絮,在空中悠闲地飘。 松鼠蜷在椅子里面,把毯子裹得更紧一些,手里的书又翻了一页,可是也没什么心情看下去。 唉真是无聊啊!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砰砰门响了。 松鼠开门的时候忍耐不住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是兔,他戴了一顶帽子,两只长耳朵被压弯了盖在脸颊两边,如果不是背后没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的话,简直就像松鼠的亲兄弟似的。 今天外面棒极了,你不出去真可惜!你看那些云彩,如果它们是棉花,我一定全都摘下来塞进我的被子里,做成一条全世界最松软最暖和的被子!兔的声音显得很欢快。 看到兔,松鼠总算开心起来。这几天他都显得恹恹的。冬天真是让人想睡觉啊,你看朋友们都睡了,獾睡了,熊睡了,刺猬睡了。鸟儿们都跑去了南方。树叶子也都掉光了。我真想不出除了在家发呆,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事情来做。 看我带来的好东西,我们可以吃火锅。兔抖抖腿上沾着的雪,扬了扬手里拎着的胡萝玉米和一棵白菜。另一只手把帽子摘下来,又把两只长耳朵竖起来,理了理毛发。在这种下雪的天气里吃火锅是最让人高兴的事情啦! 吃火锅!那我这就去准备!松鼠从橱子的最下层找出来那只很久没有用过的铜火锅,装了满满一锅水放在炉子上,然后又去门外抱了一大把木柴,把火烧得旺旺的。 真奇怪,我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松鼠一边把香菇切成小块扔进锅里,一边说。你看啊,这只锅子放在房间里面,我端他出来的时候觉得特别的冷。可是那些木柴放在房间外面,应该跟冰雪一样冷吧,可是我抱着它们的时候却不觉得凉呢! 这是因为金属和木头传导热的速度不同呀。兔在帮忙把胡萝卜切成一段一段的。 传导热的速率不同?松鼠有些不明白。 铜传热的速率比木头快多了。你的手摸在它上面的时候,温度马上就降低了,木头传热没那么快,手的温度没有那么低,所以就觉得铜比木头冷得多了。兔子解释说。还有一件更好玩的事情。你来试试看。 兔拿出来两个杯子,在一个杯子里面装满积雪,另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热水。然后对松鼠说:你现在先摸摸那个茶壶,是不是觉得温热的,刚刚好? 是呀,然后呢?松鼠按照兔说的去做了。 你把左手握住这个杯子,右手手握住那个。 嗯,左手冰冰凉凉的,右手觉得很烫。松鼠迟疑着握住两个杯子,不知道兔子是要做什么。 过了一会儿,松鼠的两只手好像适应了两个杯子的温度,没再觉得像刚才那么明显的冷热了。又按照兔的吩咐握住那个温温热热的胖茶壶。 咦?左手觉得茶壶是烫的,右手觉得茶壶是凉的。好奇怪啊!松鼠吃惊的睁大了眼睛,两只手在茶壶上更换着不同的位置摸来摸去的。 我们的神经对温度的判断都有一个大概的标准,比它高的就觉得热,比它低就觉得冷。这个标准一般都和平时正常的体温差不多。但是呢,神经对于温度的感受是有适应性的,你的左手在冰水里,温度降低了,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了低的温度之后,就会把比较低的这个温度当成原来的标准。这时候去摸温热的茶壶,因为茶壶的温度比手高,不仅让你感觉到热,而且在判断的时候,会让你错误地在原来的标准上加上温差,所以会觉得热水特别烫。相反的,先适应了热水会觉得温水变冷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下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感觉有时候也会会骗人的呀。松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吃完糖之后再吃果子会觉得果子更酸了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完火锅之后,松鼠心满意足:现在做什么好呢?打牌吧?打牌吧? 得了吧,争上游你老是输,我可不想玩抽王八。兔摇了摇耳朵。 可是我们只有两个人,还能玩什么呢?松鼠歪着脑袋想。 可以喊鹿过来,我昨天在河边遇到过他。兔说。 他不打牌的。其实早晨我给他打过电话,你知道他说什么吗?我从来不打牌,你看我的蹄子,我根本没办法握牌!松鼠学着鹿的语气。 那太遗憾了。兔龇着牙大笑起来。 橡树屋也跟着轻轻摇晃着,雪花扑簌簌落下来。这个需要宅在家里的冬季,才刚开始呢。
个人分类: 其他|1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专题]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
songshuhui 2009-11-8 23:36
想娶奶茶 发表于 2009-11-01 11:11 曾经有一则报道说,到了2025年,中国将出现3700万光棍。还有一则笑话说,自然情况下生男生女的比例大约是106:100,于是我很担心自己不幸成为那个6,便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某道口职业技术学院。考上以后发现该学院男女比例为7:1,不幸的我还是成为了那个6。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摆在每一个宅男面前的严重危机!作为一名资深宅男,我曾经茶饭无味,夜不能寐,在绝望之中翻开了霍金的《时空的大尺度结构》你还别说,还真获得了一些关于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之间的启示。 坐标系、度规、曲率和Minkowski时空 4维的常曲率时空分为3种:Minkowski(闵可夫斯基)时空、de Sitter(德西特)时空和anti-de Sitter(反德西特)时空。它们都是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真空解,分别对应零曲率、正曲率和负曲率的时空。 在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这些拗口的名词。为了描述时空的性质,首先我们要先建立起一套坐标系,时空当中的每一点都对应一个坐标。为了计算坐标和坐标之间的距离,我们还得建立起一套对应的距离计算法则,这就是度规。打个比方,我们说某沿海城市往东3公里,往南4公里的海面上形成了一个台风,那么我们会很容易的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台风和城市之间相距5公里。假如我们不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而是用经纬坐标系的话,就不能再直接用勾股定理计算距离了。比如我们说台风在城市往东3度,往南4度的海面上,就不能再说台风到城市还有5度的距离了。在我们试图描述同一个时空对象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坐标系,同时也就意味着采用了不同的度规。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绝大部分性质并不明显的依赖于坐标系,而是包含在这默默无闻的度规之中,就好像无论你给货币取的名字是欧元还是美元,关键要看汇率是多少。时空的曲率(全称是Ricci曲率)是一个用来描述该时空某部分弯曲程度的数。要想得到这个数的话,人们需要将对应的度规代入一个能将人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复杂算式。如果时空的每个区域的弯曲程度都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常曲率时空。著名的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时空度规和物质分布的偏微分方程组,也就是说时空的弯曲是由度规的改变体现出来的。用那句名言来概括就是: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 【1】 ,度规描述时空如何弯曲。我们今天要比较的这3种时空,其实已经让方程中的物质项等于零,所以说是真空解。爱因斯坦方程中除了时空曲率项,物质项之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宇宙学常数项,于是那句名言在这里就变成宇宙学常数告诉时空怎样弯曲。(请参考《 宇宙学中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情 》) 物质告诉空间怎样弯曲。实际上时空一起弯曲了,只是本图无法画出来。 如果宇宙学常数为0,曲率也为0,我们得到的就是最熟悉的Minkowski时空,它是爱因斯坦的数学老师闵可夫斯基将欧几里得空间再加上1维的时间所构造出的平坦时空。考虑到地球的引力场很微弱,而且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如此小的尺度上产生的引力场更加微不足道,因此我们可以将自己所生活的时空区域近似的看做是Minkowski时空。如果说理论物理学的众多模型是物理学家的小白鼠的话,那么Minkowski时空就是关了许多小白鼠的最常用的实验室。我们所耳熟能详的相对论性的物理学,小到夸克,大到黑洞,绝大部分都是养在Minkowski时空背景中的小白鼠。 坐标决定缘分的de Sitter时空 如果宇宙学常数和曲率大于0,那我们就得到了de Sitter时空。它是由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Willem de Sitter)最先提出的。De Sitter时空的空间部分可以看做一个三维超球面。这个球有两个北极,两个南极。站在这个球上,朝着左右,前后,上下任意一个方向走,最后都会走回原来出发的地方。(地球的表面是一个二维球,只能朝着左右前后走。)在弯曲的de Sitter时空之中,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距离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这个三维超球面的体积,在无穷久以前是无穷大的,然后减速收缩,最后停止收缩,然后又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生活在由上述度规所描述de Sitter时空的话,我们会发现如果人们宅在家里不动,会变得越来越近,刚刚想打个招呼又变得越来越远,最后谁也看不见谁。 这张图的显示de Sitter时空的空间部分的尺度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 图中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二维的球面,也就是说每一个圆环都表示某一时刻对应的三维超球面。 于是de Sitter时空的因果性就比较奇怪。两个人能否认识不是看缘分,而是看这两个人坐在哪儿。在Minkowski时空中,只要两个人老不死,总有办法联系上,从而互相认识。在de Sitter时空中就很难说了。如果宅男住在其中一个北极,适合宅男的mm住在其中一个南极,那么他们俩永远也联系不上。度规告诉我们,在de Sitter时空当中,两点之间的空间距离是随着三维超球面的收缩膨胀而变化的。假设在无数年之前,住在北极的宅男想给南极mm打个电话,拨号之后电信号开始以光速传播。由于三维超球面刚开始是无穷大的,信号是很难跑到南极的。幸好这时候空间在减速收缩,结果在t=0的时刻,信号刚好跑到赤道。但是这时候三维超球面又开始膨胀,结果信号越追越困难,永远也跑不到南极了。如果宅男比较闷骚,纠结了很久终于在t=0的时候决定给南极mm打电话,那么经过无穷长的时间,信号却连赤道都到不了。所以在de Sitter时空中娶媳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一定要主动,千万不能闷骚,否则有些人你永远都不会认识,有些事情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叫做event horizon(事件视界)。 由于de Sitter时空中大家一开始就相距无穷远,所以你的眼中一开始是一片漆黑,过一段时间你才能看到你的键盘,你的显示器,然后是更远处的窗外。这种现象叫做particle horizon(粒子视界)。对Minkowski时空当中的宅男而言,这两个视界并不存在。这就表明de Sitter时空和Minkowski时空的因果性的不同。 虽然de Sitter时空当中养的小白鼠不多,但都是浓缩的都是精华。比如在 宇宙的暴胀理论 当中,早期受真空能驱动而加速膨胀的宇宙正是de Sitter时空的一部分;而现如今的宇宙又处于宇宙学常数主导的时期,有物理学理论指出,我们宇宙的未来也许是一个寒冷空寂的de Sitter时空。宅男们,还等什么呢? Anti-de Sitter 时空和AdS/CFT 如果时空的曲率和宇宙学常数小于零,我们就得到anti-de Sitter时空。这个anti就是说它专门跟de Sitter时空唱反调。你曲率是正的,我就是负的;你是闭合的,我是开放的;你一开始大家距离无穷远,我一开始大家全挤一块儿;你先收缩后膨胀,我先膨胀后收缩。这样的好处是再闷骚的宅男都有可能娶到媳妇,因为坐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自然就挤在一起了,互相也就全认识了。没有事件视界,也没有粒子视界,空间的尺度一会儿膨胀一会儿收缩,循环往复,宅男们娶媳妇娶的欢天喜地。物理学家也没闲着,在anti-de Sitter时空当中养着的众多小白鼠中,有一只叫做 AdS/CFT 的小白鼠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个小白鼠能够帮助物理学家解决弦论,共形量子场论,黑洞信息等一系列理论物理前沿课题的一些问题。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讲过一个笑话,说他打算出席一个有广义相对论学家参加的会议,下了飞机后发现弄丢了会议地址,但最后还是顺利抵达。原来费曼拉住一个出租车司机问:刚才有没有一群举止怪异,嘴巴里不断喊着姬谬拗的人?带我去他们去的地方。这个姬谬拗正是度规的物理学符号的发音,而现如今,这群举止怪异的人嘴巴里仍然念念有词,只不过换成了更加拗口的 AdS/CFT 啦! 空间的曲率只是时空曲率的一部分,这组图片表现了三种不同曲率的空间。 .原话出自物理学家惠勒(John Wheeler)之口:Matter tells space how to curve, and space tells matter how to move.
个人分类: 其他|2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专题]宅人的食谱不等式
songshuhui 2009-11-8 23:34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10-31 22:00 总体来说我应该不算一个喜欢宅的人,可以算得上宅的时间大概只有准备GRE考试的那几个月。那时候研究生的课程差不多快上完,又还没有正式开始做实验,所以除了去食堂打饭和偶尔上上课,基本上可以宅在宿舍里背单词做题。桌子前坐累了就躺在床上,床上躺累了就坐到桌子前。每天的人生乐趣只剩下吃饭虽然大家都习惯于讽刺学校的食堂,不过我们学校有十来个食堂,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我们楼下的那两个就不错,也就用不着走远。再加上为了犒劳自己的辛苦,还会吃一点零食。 几个月之后,考试结束了,成绩没提高多少,体重倒增加了许多。在此前的几年中一直想让自己长得胖一些而没有如愿,这几个月却从110斤一下长到了140斤左右。从此我对那种据说学习刻苦所以骨瘦如柴的描述就充满了怀疑。 若干年后我从学术角度来关注体重的时候,觉得这种增肥是很合理的结果,而刻苦学习和骨瘦如柴应该不是因果相关。我们那学校典型的男多女少,所以到了研究生也还是光棍为主(不然光棍节怎么会那么火爆)。一群光棍无所事事就会把精力耗费在体育场上,然后一起大吃大喝。在学校里每顿打多少饭吃什么菜一旦形成习惯就很会延续下去,但是宅下来之后能量的消耗大大减少,却还增加了一些零食,增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下面言归正传。对于饮食健康来说,有两个互相制约的因素:热量和营养成分。热量对于体重有直接的影响,体重过大伴随着许多慢性病的高风险。控制热量摄入是控制体重的根本,而减少食物量是控制热量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却不能因此减少。无论是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等宏观营养成分,还是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保持正常免疫力都不可或缺。因此,简单地节食或许可以减肥,但未必有利健康。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就导致了合理食谱的需求由此养活了一个叫做营养师的行业。 对于宅人来说,这二者的矛盾就更加尖锐。与普通人相比,宅人的热量消耗要低不少,为了保持热量平衡只能吃得少一些。但是人体系统中食欲和热量不是由同一部门管理的,互相之间也不怎么沟通。宅在家里,面对着近在咫尺的冰箱,要克制自己的食欲实在是很需要毅力。另外,减少了食物总量,也就使得微量营养成分的保障变得困难。如果我们故弄一下玄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话对数学敬而远之的人可以直接跳过,丝毫不影响下面的阅读就是:把对各种食物的需求量作为未知数,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构成一个系数矩阵,而人体对于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就构成一个不等式组的右边;与普通人相比,宅人的热量不的等式右边的值要小许多,而其它的不变;这个不等式组中一个量的变化使得整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小了许多。 为了满足人体的营养均衡这包括热量适当而且成分合理,宅人们可以考虑以下的这些原则: 避免或者少吃热量高但是微量营养成分低的食物,比如面包、蛋糕、馒头、饼干、油炸食品等等,即使米饭也可以少吃; 尽量不吃零食和含糖饮料,为了解馋也只吃水果; 每天吃适量优质蛋白,比如牛奶、瘦肉(鸡鱼肉更好)、鸡蛋、豆制品等,使用植物油炒菜,避免动物油; 用高纤维的营养麦片加牛奶(或者豆奶)做早餐,中午晚饭以热量低但是饱足感强的食物为主,比如粗粮、蔬菜等。 最后,再提供一个偏方:找几张美国的秘书大妈的照片贴在冰箱门上,她们的梨形身材可能会给提醒你你们的工作方式有相当的相似性,如果不想在身材上也有相似性的话,你得抵抗住许多诱惑。
个人分类: 其他|1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题:宅!
songshuhui 2009-11-8 23:01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10-31 22:00 站起来吧,给你自由!虽然在内心的某个角落,你依然固执地认为,这个无时无刻不在响起的声音,才应该是真正的自己;但你翻个身,挺了一下,又蜷回椅子里,保持惯常姿态,那个微小的声音被抓起来扔到遥远得看不见的地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意识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宅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房间,哪怕外面正是最好的春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宅流行了起来。像流行性感冒,像流行时尚,像借由光纤肆意蔓延的互联网。 在Google搜索宅男,搜索结果为一千两百四十万项。搜索宅女,结果为两千一百二十万项。做为对比,搜索甲型H1N1的结果是一千九百三十万项,癌症的结果是一千四百四十万项。宅的流行度居然如此之高,突然之间放眼望去苍茫世界,行色匆匆的路人甲乙丙丁,心上都或大或小地印着一个浓浓淡淡的宅字。 一般认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宅,应该是从我们的东邻岛国日本,以御宅族(otaku)发源,在宝岛台湾引申和放大的一个概念。英语世界中的geek、nerd等词似乎也渐渐包含了一些宅的特性,东西合璧洋为中用,终于天下宅人是一家。 从御宅族对ACG(Animation、Comic、Game)的狂热开始,到中文宅字的望文生义,再到逐渐由贬义转为中性甚至略带褒义的geek、nerd等词,勾勒出了一种小众文化逐渐为主流所接受的发展历程。短短十数年间,从秋叶原那些不修边幅的油头痘脸内向闷骚眼镜男,到《龙枪》译者朱学恒口口声声自豪地称呼阿宅,再到《电车男》和近年来大热的剧集《the big bang theory》,宅开始变成了常态。 在提到宅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特征?家里蹲?社交障碍?不修边幅?某种专长?无法沟通?夜行生物?面色苍白?身材走形?以及,单身? 最后这一特征,是我们选择现在这个时机放出宅专题的原因。从11月1号到11月11号,我们将会邀请松鼠会成员和特邀嘉宾来聊聊他们对宅的看法。专注于做饭的 云无心 分析为什么宅人们往往会发胖; 蓝枫 将用案例来说明宅的某种心理原因; 想娶奶茶 雄辩地论证了能否娶到媳妇不仅和宅有关,还和我们所处的宇宙有关;自称从三岁就开始宅的 苏椰 发起了宅人的反击; 四月 让松鼠和兔子宅了一个快乐的冬日; 小庄哥 会来聊聊性幻想单身宅人们对此一定不陌生;最后, 桔子帮小帮主 将会自得其乐地展示一下幸福的宅人生活,内含大量优质八卦,最适合宅人冬天进补。 那些在北京的宅人们还有机会去参加 科学青年交友大Party ,我们不带他们玩。让我们在这些日渐降温的日子里,温暖舒适地宅在一起吧。让网线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不孤单,不寂寞。宅也快乐。 白鸟老师 说,几乎所有参观过她实验室的人都会对实验动物感到担心:他们不会跑出来吗? 面对这种问题,白鸟老师早已整理出了一个标准答案:对于蚯蚓/大型蚤/红虫来说,土里/水里/棉花里比外面舒服多啦。 宅人亦如是吧。 by 猛犸 宅专题目录: 云无心 宅人的食谱不等式 想娶奶茶 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 四月 宅完这个冬天吧 蓝枫 大宅门里探究竟 苏椰 你才宅呢 newgnaw 实验室里的宅生物 小庄 宅族性幻想分析
个人分类: 其他|1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概率论说”专题之二
zhouda1112 2009-9-2 10:32
本期主题:概率论能提供哪些数学思维层面上的新意? 上期讲到,概率论的第一特征应该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 在许多数学家看来,概率论无非是测度论的上层建筑罢了。的确,现代概率论是根植于测度论的。但是,我绝不同意把概率论划分到分析学或者测度论的范畴,因为这样会抹杀概率论所能提供给传统数学的新角度,新观点。 如果大家对近期的一些数学大作,比如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些工作有耳闻,您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数学大师利用概率论的一些观点和技术解决了传统数学中的大问题。就拿咱们国内来讲,北师大的陈木法院士就利用概率论中的耦合技巧解决了一系列的特征值估计问题。 那么说了这么多,概率论到底好在哪?这是个很难回答好的问题。 大家学过泛函分析,泛函分析是高度抽象的一门数学,很多初学者会对其中的很多概念感到不适。但是,泛函分析中的绝大多数概念,在概率论中都可以找到对应,而且正因为概率论的概念直观上更便于理解,所以学习概率论可以很好的帮助理解泛函分析的知识。粗略来讲,测度是一种泛函,而在概率论中,测度是分布,分布就是物理直观中的统计性质。这样联系,大家可以用直观的统计性质去理解抽象的泛函性质。 那可以说,概率论的好处就是直观吗?也许。但这其中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正是因为一方面概率论一直保持着跟物理世界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根植于现代分析学,所以它往往能对一些传统的数学问题给予更加犀利直截的描述和解读。 大量的例证支撑了这一点。许许多多传统数学中深刻的概念,技巧和方法,理解起来晦涩难懂,但尝试用概率论的一些概念解读,就有了新的领悟。典型的例子,如现在很多学者用概率论去解偏微分方程,概率论可以用很直观的语言去表述位势,并给出解的形式。这个贡献是巨大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一直是传统数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然,更重要的是,概率论本身生来并不是为传统数学服务的,它的天职是去解读随机现象。而这块内容,我想单独讨论。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49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概率论说”专题之一
zhouda1112 2009-8-29 21:04
本期主题是:现代概率论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 这是我首先要强调的,概率论,特别是现代概率论,它的第一属性应该是现代数学分支。 为什么要加现代二字?长期以来,数学界形成了一个共识:数学是要建立在公理化体系之上的。唯有建立了公理体系,这门数学才有了根基,才有了进一步逻辑推演的可靠性(当然这里有个逻辑中的相容性问题)。所以,虽然数学有哲学层面的关系,但是只要建立了合理的公理体系,数学更多的依靠逻辑运算,而不是空谈思辨。 公理体系不难理解,高中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不就是从几个公理出发而建立的整个欧式几何的大厦;大学数学中,高等代数和实变函数等等都有明显的公理体系方面的训练。 好了,现代概率论,也就是自从苏联数学大师Kolmogorov建立了概率论的公理体系,概率论在数学层面上就没有问题了,进而也得到了数学界的广泛承认。在此之前,概率论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但那时的一流数学家没有谁承认概率论是数学的分支,原因就是概率论无法像代数分析几何那样建立合理的公理化体系。 讲了这么多,我意在回答大家的一个普遍问题:概率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如果这个意义指的是有没有实际意义或者应用价值,那不是纯粹数学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备一部分特性是不必服务于科学的。但至少我能回答大家,概率在数学上的定义是硬的。至于概率论的应用价值,那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那作为本文的结束,我简单介绍一下,概率论的公理体系到底规定了怎样的事情? 简单讲,就是要建立合理的概率空间。概率空间大致上要规定: 1、概率事件取自于怎样的空间, 2、怎样分配不同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就是定义概率测度。 第1条好理解,比如探讨赌博问题,概率事件无非就是赌博可能的一些结果;而天气问题,概率事件就是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所以面对不同的问题,空间是不一样的。 那第2条,就是要预先给定一个概率测度来刻画所面对的问题,就是预先给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打个比方,比如赌博问题,庄家只有两种结果:输和赢。也许在澳门的赌局中,输赢的概率分别是1/2和1/2;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局中,输赢的概率则是2/3和1/3。于是,我们可以说,澳门和拉斯维加斯所指定的概率测度是不一样的。 好的,本来一切都相当顺利,但是如果您较真儿一点,你会问:你怎么知道输赢的概率到底是不是1/2呢? 对,这是个极妙的问题。我们的确不可能确切知道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到底是多少,我们能观察的只有频率是多少。我们之所以说澳门赌局输赢概率分别都是1/2 ,是因为我们经过大量经验的判断,频率大致上就是一半一半。 我想,这也是大家的普遍困惑,大家质疑的部分集中在这个先验给定的概率是否合理。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公理本身就是无法验证,它的提出本身就是有直觉成分的。数学当然应该对公理体系的合理性负责,数学家理应尽量提出合理的公理体系。但他们不可能负全责,因为那是人类的局限。 所以,我希望,大家明白,做现代概率论研究的数学家面对的概率空间大都是从物理直观提出来的,历史证明,这些概率空间对于理解物理现象都是意义重大的。而且,一旦概率空间确定下来,概率论就不再会纠缠于哲学或者实用的双重思辨,她会眺望远方,等待着数学家发现一个又一个精妙的数学结构,而这些工作都是经得起逻辑考验的。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4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概率论说"专题(引言)
zhouda1112 2009-8-29 20:03
本次开始,我想用几次机会,结合我本人的学习体会,向大家传达一个信息:概率论不单单是帮助大家买彩票的几个计算公式,也不单单是哲学层面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思辨。 或许我也不能用几句话告诉大家概率论到底是在干嘛,但是我需要对概率论做一点点解释。 上一篇博客,我讲到在北航参加复杂系统会议的一些体会;也就是那段时间,有个还挺出名的科普杂志的封面策划就是概率论。我饶有兴致的翻开看了看,发现里面基本上是在介绍赌博,彩票和天气预报之类的问题。作为科普,利用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来吸引眼球,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如果广大科学工作者,也仅仅是把概率论当作是计算一些彩票中奖概率之类的工具,或者是困扰于概率论到底能不能预测现实之类的思辨,我就觉得应该跟大家传递一些什么。 也许我并不能很好的实现我的初衷,但是我会尽力跟大家分享,相信总会留下些什么。 我给这个专题起了个很雷人的名字,叫《概率论说》。。。。。。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4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七夕专题】懂得爱,在老去之前
songshuhui 2009-8-27 19:48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08-26 9:18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这世间最美的情诗,吟的是一件叫做爱的事物,也许会有一日,我们都将像诗人叶芝于其中所描述一般,在洒满暮光的阳台上追忆过往那些神魂颠倒、鬼迷心窍、百般纠结,却只是不明白,一切的一切何以发生,又消逝 何以我们一见钟情?何以我们脉脉无语?何以我们难以自己?何以我们困顿于爱与性?何以我们陷入爱无力?何以我们不再相信?何以我们仍寻寻觅觅? 说白了,爱情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爱情它可以是个什么东西? 谁能给出答案?且看这七夕小辑。 毛利华 《爱情三问》 史军 《七夕讲点花花事》 小庄 《朱丽叶的生理周期》 凌晨 《刀兰》 小庄 《不是10年,不是50年,是21年》 过往有关文章链接: 木遥 《我要我们在一起》 梁嘉歆 《完美爱人进化论》 Riset 《吻之道,知其妙》
个人分类: 其他|1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之全蚀
eloa 2009-7-21 19:09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07-20 15:25 (此帖征求现场报道、感言、乱弹、札记和后续,维持一星期的更新状态,目标是把日全食high到顶!!) 诸位技痒的作者不要等了,把你们的日食美文狠狠砸向老孙和小庄吧! 专题目录(按发布顺序) 四月 《 看日食,当心日食性视网膜灼伤 》 Starryguo 《 2009长江日全食前传:大漠追日之2008新疆日全食回顾 》 陈丹阳 《日食之前谈历法》 老孙《 跨越千年的日食珍珠链沙罗食系 》 Shea 《日全食:让人凝神屏气的美与谜》 老孙《爱因斯坦的日食缘》 【老孙坐庄 日全食盛宴 导读 】 当我坐在小区门口的拉面馆里开始写这个专题导读的时候,手机报来了,上海新闻的第一条就是,考虑到市民和一些部门的反对意见,日全食当天不开启景观灯光,还市民一个没有灯光干扰的欣赏环境。有关部门终于做了件好事,在灯光污染已经夺去了城市夜晚星空的今天,至少我们还可以看到日全食为我们带来的反季星空,虽然,三百年才有一次。 在对日食进行赞美之前,首先提醒大家,在全食期间要注意安全,不要被人趁天黑摸了腰包,开车的朋友不妨停在路边,美美地欣赏完黑太阳再继续为幸福而努力前进,当然最重要的,是观测时的安全防护。据有关人士透露,每次日食都会有人被阳光灼伤了眼睛,请关注四月给您的关爱《 看日食,当心日食性视网膜灼伤 》,欣赏奇观,安全第一。 这几天,经常有朋友说,看到你们松鼠会的日全食广告了,在出租车上的移动电视里,科学松鼠会在公众中进一步扬名立万,这得感谢神奇的达文西女王,请关注女王组织的 7月22日观测活动,联欢、科普剧、日全食,接连登场 ,据说现场还可以围观姬十三、十四兄妹,以及从各地赶来的松鼠会大部队,你还等什么!想参加传说中寻仇发展事业部的同学也别错过和女王搭讪的机会。(我纠结我纠结我早先答应了松鼠会某友好单位的活动,我见不到十三十四了,我好惨啊我继续纠结) 在古代,日食是不吉利的兆头,所谓反常即为妖,从天子大臣到升斗小民都会诚惶诚恐,不过在科学松鼠会大行其道的今天,日食已经是科学盛事,天狗在天上享用它的盛宴,我们在地上享用我们 《百年不遇的天文盛宴:7月22日长江日全食》 ,今年又恰逢国际天文年,为的是纪念伽利略将他亲手制作的天文望远镜指向天空400周年。在2008、2009年连续两次可见日全食,真是国内天文爱好者的幸事。去年没有见到的朋友,赶紧来围观两位资深天文发烧友、观测达人:计划举行日全食婚礼的starryguo 《2009长江日全食前传:大漠追日之2008新疆日全食回顾》 之深情回忆,以及梦想乘民航飞机追日全食的steed去年 《直击日全食》 的经历。 在你擦完口水,翻开日历准备向老板请假出来参加松鼠会日全食观测活动的时候,你可能会注意到,7月22日那天是夏历乙丑牛年的六月初一,为什么偏偏是初一而不是其他的日子,这可不是巧合,咱们老祖宗制定历法的时候就这样定下了,不信,请听陈丹阳在 《日食之前谈历法 》,这可是古代老老少少都要学习的科学知识,所谓三代以上,皆知天文(顾炎武),咱不能比古人落后不是。 这次日食,是21世纪我国可见的6次日全食中的第2次,而 上个世纪,也不过仅有区区7次 , 可见今年机会的难得可贵。在日食预报方面,如今确实比古人先进多了,古巴比伦总结出来了沙罗周期,上个世纪的科学家进一步总结了规律,于是有了 《跨越千年的日食珍珠链沙罗食系》 ,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精确预言上下5000年甚至更久远的日月食只是小菜一碟。 日全食可不仅仅是壮观,在科学史上也大大其名,你可知道 《爱因斯坦的日食缘》 吗?90年前的那次日全食,另一位爱同学帮助这位爱同学一举成为大众偶像,青史留佳话,BBC为此还特意拍了电影来纪念,两位主演你一定不陌生。Shea会告诉你更多的故事,让你更懂得欣赏 《 日全食:让人凝神屏气的美与谜》 ,他还告诉我们天文爱好者可以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趁机 《搜寻祝融型小行星》 ,科学史上留下你的名字,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7月22日的脚步越来越近,天气预报却并不十分乐观。哎,老天爷,咱可就靠你说了算了。许多爱好者都得了日全食综合症,疯狂地研究天气预报和气象云图,早上五点就要拉开窗帘看看天气,就差挂上个晴天娃娃(某拒绝署名的天文博士的建议)祈祷了。不过有句名言说得好:鲫鱼(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让我们做好准备,抓住这条鲫鱼,22日做个美食开个天文盛宴吧。 By 老孙 增补文章请发至:老孙 laosun@gmail.com ,小庄 zhuangna@gmail.com ,谢谢。 以上文章将陆续放出,敬请期待。另外,往日相关文章在这里: Steed 《 百年不遇的天文盛宴:7月22日长江日全食 》 Steed《 直击日全食 》 老孙《 20世纪中国日全食观测小史 》 老孙 《 当太阳与月亮相逢,当刹那成为永恒国际天文年之长江日全食 》 老孙 《 怎么看8月1日奥运日全食》 Shea《 搜寻祝融型小行星 》
个人分类: 其他|1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科学家导读] 互联网专题(下篇)
ELOA 2009-5-28 13:51
小易 发表于 2009-05-25 1:39 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小易由于出差一星期,呵呵,耽误大家了,好了废话不多,继续讲述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的故事。 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网络会变的有自我意识吗? ( 原文 By Michael Brooks 念子 译)在工程学的意义上来说,显而易见,人类大脑和因特网的复杂网络节点性质存在相似性。例如,它们都要获取,加工,回忆和传导信息。必然要立足于网络空间的研究机构通用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主席 Ben Goertzel 说:因特网表现的真有点像思维活动,它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意识。 这并不是说互联网将来必然会有像人类一样的意识:比如它不太可能会想知道自己是谁。在位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研究意识和人工智能的 Francis Heylighen 认为,意识仅仅是一个通过增加一定水平的控制而使信息处理过程更有效率的系统,这种对大脑处理进程的控制得到了最多的资源。Heylighen说:施加意识更近似于微调并逐渐增加控制,而不是直接跳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水平。 Heylighen推测因特网可能变成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网络,它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做的更好,重新自我组织并且填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如果它还不具有部分意识,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帮他觉醒,比如指示网络检测它自身知识缺陷并为此做点事情。这不是应该恐惧的事情,Goertzel说:一个自然产生的,条理清楚的并且果断的因特网思维的成长,对于人类前景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 Heylighen同意这个见解,不过他警告说我们可能会有点失望。他说开始我们很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发生了大量的变化。 这会在何时开始呢?依Heylighen看,完全随因特网的流行趋势而定。他说,如果在发展社交网站上花费的力气被用来发展因特网意识,这可能在十年内就会发生。 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只有一个互联网吗? 原文 by Ben Crystall Miracle 译 目前为止世界上可能只有一个互联网。互联网是互相连接的计算机之间完全不同的混合,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来自大学,企业等。将这一个个网络联成网络的是叫作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的通信语言,即TCP/IP。 也有一些利用不同协议的大型网络是脱离互联网的,包括FidoNet,一个通过全球电话网络连接的电子公告板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s,BBS),以及一些军用网络。就目前所知,主互联网是唯一一个最大的网络。 然而当一种通用的计算机语言成为因特网非凡成功的关键点时,人们却最终因为语言的不同形式而引发互联网分裂成几个不相连的区域。2007年,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压力之下,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终于同意在域名地址中使用非拉丁文字。这个变动将帮助数以亿计说中文和俄文的人使用互联网,使得交流更容易,还能增进各个国家之间的在线贸易来往。然而,这也会开始终结我们目前所知的互联网。 这些非拉丁文域名有可能不能被其它的网络识别。如果不能设置服务器或者路由器识别这些地址中的字符,那么世界上的所有角落都不能轻易进入这些域名。 更糟糕的是,中国政府称他们决定设置中文的根域名系统,在中国的计算机上沿用,并且独立于现有的以美国为基础的根域名系统。这可以使中国政府控制其国民能进入的网站,这有可能使其能将中国人民隔绝于其它网络之外。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科技与法律教授Tim Wu提醒说:域名语言上的变化将使互联网上国界线更清晰。他预测这将会导致我们走向一个分裂的互联网:一部分由美国控制,一部分由中国控制,另一部分由俄罗斯控制。 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金融危机席卷互联网了吗? 原文 by Duncan Graham-Rowe Miracle 译 房地产价格在持续增长中的暴跌,经济基础崩塌的威胁,政府为了躲避金融灾难的印钞行为。我们在此并不想谈论房产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崩溃,而是同样触礁的虚拟世界。 Anshe Chung,一个虚拟地产开发者,也是第一个在互联网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赚取了大笔真钱的人,她说,当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时,数码业出现了第一个衰退迹象。对于投资虚拟房地产,人们变得犹豫不决。也不再追捧那些拥有昂贵和大型虚拟土地的人了,这使得第二人生的增长减缓了。碰巧,创建第二人生的公司Linden Lab,已经在游戏中使用了量化宽松。Linden Lab没有印更多的虚拟钱币,而是创建了更多的虚拟土地并且减少开发成本。这一方法效果是稳定了游戏中的虚拟市场。 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花费的现金正变得越来越少,但更多的人在网站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Chung说,现实世界里的失业率上升意味着更多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或者他们也更愿意呆在家里来节省开支,互联网上记录的用户在线时间也会越长。所以,第二人生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稳步恢复中。 经济衰退还会给越来越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带来麻烦。Andrew Odlyzko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研究明尼苏达州互联网交通(Minnesota Internet Traffic Studies),他说:估计在2006年之前,全球互联网的数据通信量是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但是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增长率下降了。事实上,目前的增长率差不多是2006年的一半。 下降的增长率导致对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的缩减。Odlyzko说,一般来说,互联网在任何时候都能处理100%双倍增长的流量高峰。如果大量的人因为要逃避经济萧条都突然去上网了,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跟不上流量的增长,那么出现互联网崩溃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 何处是网络的暗角 原文 by Ben Crystall 晓翔 译 在网上有许多地方你最好避开,例如,只是短暂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页就可能使你的电脑感染蠕虫或病毒,从而让你有一堆需要担心的黑洞。 你的电子邮件是否曾经神秘地失踪,又或者你加入收藏夹的网站突然无法获得,你可能正遭受着这样的黑洞。虽然它们的破坏力看上去并不像真正的黑洞那么可怕,然而这些信息黑洞会对用户造成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实上,这些黑洞是由于连接中断或者路由器-设备的错误配置而造成数据包消失的一些点。华盛顿大学的一支包括电脑科学家Ethan Katz-Bassett的研究小组自2007年开始,已经监控到了近150万个信息黑洞,其中大部分持续2小时以上。不幸的是,很难预测下一个这样的 黑洞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因而很难让普通用户避开这些黑洞。 相对而言,对于防止多人在线聊天频道出现的问题要容易的多,虽然大部分这种聊天频道是正当的,仍然有一部分名声糟糕的频道,这些频道就像是为偷窃财务和信息而开设的自由市场。一项在2007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在这些多人在线聊天频道中存在价值超过3700万美金的非法资料,其中包括8万个信用卡号和银行账户明细。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糟,那么你应该知道,其中一些聊天室还被黑客用做发送恶意软件的渠道。当一台电脑感染了病毒或恶意软件,就可能被劫持用做僵尸网络的一部分,用来向其他地方发送病毒或网络攻击。 以上这些是一些网络上明显的暗角,大概占所有网络地址的5%,由于错误的路由器配置或严密的网络监控并不和网络上的其他信息完全链接。这些黑暗领域中有一部分看上去并不被使用的网络地址可能突然短暂的进行活动。虽然这种行为可能是非恶意的,但仍有可能是可疑行动的征兆。一项针对网络安全的进行的三年研究揭露,这些暗角正是网络攻击和垃圾邮件的源头。这项研究指出,黑客或病毒制造者劫持这些网络地址以制造供他们进行破坏活动的错误地址。同时,乔木网络的 Craig Labovitz还指出,这些暗角的比例正在增大。
个人分类: 其他|1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科专题] 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 (上篇)
ELOA 2009-5-28 13:31
小易 发表于 2009-05-18 13:23 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 本期又是一期我们做的专题,是《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本期内容会带给你8个你所不知道的有关互联网的故事,希望你们喜欢。也感谢我们团队辛苦的工作。 你所不知道的因特网:谁控制着因特网? 原文 by Michael Brooks 小睿 译 官方的回答是没有人能控制,但这个半吊子事实,相信大家很难接受。如果所有的国家在互联网的世界中都是平等的,那么美国无疑更加平等。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好界定。实际上,因特网就是电脑间相互通信的一组协议,无数的服务器和电缆大多由私人掌控。但就影响力而言,强大的平衡力来自于加利福尼亚Marina Del Rey的命名及数字因特网公司(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 ICANN 是一家非盈利组织,管理着所有的在线地址,俗称域名,以及它们的后缀名,例如.com和.org。由于ICANN需要定期向美国商务部汇报,所以域名的申请过程实际上是由美国政府所监管的。由于美国在全球因特网协调控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引起了来自中国,俄罗斯以及欧洲的高度关注。它(美国)能在因特网领域发挥和其它政府不一样的作用, Massimiliano Minisci,一名ICANN的地区管理员说道,而这关系到整个世界! 弄清各国忧虑的原因并不难。想象下一下的情况:一个国家希望改变本国域名的某些内容,而只要是这些改变涉及到顶层,即加入国家级的顶级域名后缀,这就得过美国商务部这关。过了这关还没完,还需要一家美国管理根后缀名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了所有来自官方的可识别的后缀名列表)的私营企业Verisign 来完成这最后的实现工作。美国政府可以终止这个数据库的任何修改, Minisci提到,因而理论上来说,美国可以决定出互联网的玩家。 2009年9月各方将会就这一不公平的现实进行探讨。让我们拭目以待! 激进的立场是将互联网进行切割。而更为实际的办法是让更多的政府加入到ICANN中来,也就是让美国政府放弃对ICANN的控制。纽约Syracuse 大学的因特网管理专家Milton Mueller对这种结果并不乐观。没有人会放弃自己的奶酪。这种想法很自然,这是我们的东西,为什么要交给别人? 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互联网有多大? 原文 by Colin Barras 小睿 译 面对着时间这个无底洞,头晕目眩不堪忍受。 18世纪的科学家John Playfair在回忆起自己学习地球史的感受时说道。如果Playfair有机会能瞧上一眼因特网这个无底洞,他也一定还会捂脑袋。2005年,谷歌曾估计因特网的数据量为500万兆兆字节(terabytes),1 gigabyte多便可以绕上太阳45亿圈。 有一些更为简单的方法可以一窥因特网的规模。最近的估计显示,超过10亿人是通过计算机上因特网的(见2002,2004,2006以及2008的因特网流量图)。此外,还有大概10亿人是使用手机上网,他们同样可以体验到和PC机一样的冲浪快感。 因特网无疑非常之大。2008年7月,因特网家族又添Cuil.com,这个被其设计者标榜为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有着惊人的1200亿页面的索引能力。这一举动无疑触怒了谷歌,不久前它对外宣称自己的系统可以储存1万亿页面(见 Internet census 2007 和 2008 )。 也许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有人估计现有的互联网信息总量是谷歌或Cuil索引的100倍以上。 至少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因特网和它的内容会持续地高速增长。根据谷歌的报告,互联网每天都会新添有数十亿的页面。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一分钟内,互联网的页面总量已经又上翻了70万! 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我们能关掉它吗? 原文 by Michael Brooks 小刘老师 译 我们能关掉网络吗?几乎肯定不能。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电缆和卫星,以及负责运行的网络运营商,都掌控在私人手中。一个政府或许可以命令其版图内的网络运营商关闭,但是,人们还是可以通过不归该政府管辖的公司的卫星连接获取数据。要跨越国界去关闭网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可以对他们自己国家施加巨大影响,却难以在世界范围具有同样威力。 为什么想要关掉网络呢?似乎很难想到一个理由。即便是最大的网络攻击,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比关掉网络引发的损失要小。此外,让网络瘫痪的恶意企图已经证明这项任务有多艰巨。史上最大的网络攻击发生在2007年2月,而你可能甚至根本就没有注意。这场攻击试图端掉13个根域名服务器,那里承载着全球正在使用的所有网络地址,这是网络流畅运行的必需数据。结果,2台美国的服务器受到影响,但是11台毫发无损,攻击因此失败。 现在,国际域名与地址分配组织(ICANN)开始实施新的安全系统Anycast。通过该系统,每一台根域名服务器也作为其他服务器的一个备份或镜像存在。譬如,加利福尼亚的根服务器可以在台湾或中东有镜像。通过选址窍门,实际上相当于拥有数百个这种根服务器。 网络攻击无力关掉网络;对基础设施进行物理攻击,更不会有好果子。在发射导弹攻击那些遍布全球的根服务器前,你还得埋一堆炸弹去破坏海底电缆呢。这样的话,我们就面临全面战争了,网络早就不是你该苦恼的事情。 看来,因特网是永存的。既然无法摆脱,那就好好适应它吧! 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网络危害环境吗? 原文 by Duncan Graham-Rowe 小刘老师 译 一封穿越大西洋的电子邮件,并不消耗燃油。但是,因特网有其巨大的碳足迹。据估计,要维持网络运转,全球的数据中心每年耗电1520亿千瓦时。加上与之相连的电脑及外围设备耗能,可能占到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几乎和航空业相当。 我们使用电脑的方式,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谷歌调查发现,要生产一次网络搜索所需的电力,得排放200毫克二氧化碳。这听起来不多,累加起来却很惊人:1000次搜索引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一辆普通欧洲汽车行驶1千米的排放量。更糟糕的是,网络交通目前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根据国际环境联盟气候组的预测,到2020年,电脑的碳排放量将增加280%,相当于14亿吨二氧化碳。 如果IT产业忙碌依旧,毫无疑问,因特网的能耗将火速飙升。因此,很多组织开始采用高效冷却的电脑,向绿色数据中心转型。同时,新电脑也变得更加高效。这已经使得网络传送每兆数据耗能,以30%的速度逐年递减。 IBM宣称正在开发碳中性数据中心,采用新型的水冷系统,把芯片释放的热能,传输给附近的家庭和办公室。与此相似,谷歌已经将其基于海洋的浮动数据中心理念专利化,这种新型数据中心靠波浪驱动,用深海冷水冷却电脑芯片。 因特网本身也能帮助我们减少能耗。视频会议就是一个例子。然而,谁也不清楚,这项技术是否导致旅行量的显著减少,或者视频会议实际上是否增加了碳排放。 上篇的内容就到此为止了,希望大家能喜欢这样的专题报道啊。另外的4个有趣的故事会在下期给出的,喜欢的朋友多多关注啊。谢谢。 图片来源: network cables by pascal.charest
个人分类: 其他|1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科导读] 猪流感专题
eloa 2009-5-7 23:23
小易 发表于 2009-05-05 1:25 大家好,我们新科小组又和大家见面了。本周应该给出新的一期杂志的导读的,但是由于猪流感事件的不断升温,我们决定与时俱进,临时插入 【猪流感专题】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下周会正常的继续每周的杂志导读的,希望我们导读和科举的朋友,下周继续关注啊。 - 关于猪流感事件,我们小组给大家带来了4篇文章,分别从昨天,今天,明天的角度讲述一些关于猪流感的信息。 猪流感的历史: 猪流感:一次可以预见的爆发? 晓翔 译 猪流感的应对: 如果猪流感大流行,世界应该如何应对? 小睿 译 如何在猪流感的世界中幸存 小睿 译 猪流感的发展: 专家分析:墨西哥猪流感目前情况 Miracle 译 (Jess 韩晶晶校对, 小易编辑整理) 感谢团队的辛勤劳动,第一时间完成猪流感专题,也希望所以关心这个事件的朋友喜欢我们带来的资讯。 -不再废话的分割线- Swine Flu 猪流感:一次可以预见的爆发? 原文 by Debora MacKenzie (在译者拿到这篇文章的早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将猪流感更名为A(H1N1)型流感,中国卫生部也已将猪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在文中仍以原作者写作的猪流感进行翻译,特此说明。晓翔注) 从《新科学家》杂志的文章可以显示,猪流感病毒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爆发威胁很多年然而针对这一潜在威胁的研究相比其他种类的流感则一直被忽略了。在本期的《新科学家》准备出版之前,得到了来自墨西哥爆发的病例报告。美国的一些稍温和的感染则显示这种病毒会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指出,这种病毒和已知的人类流感病毒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大部分人对这种病毒没有免疫力,并且至今没有可用的疫苗(CDC在29日表示,即使研制工作顺利进行,新型流感疫苗也要到9月才能投入使用晓翔注)。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种病毒可能大规模流行,又或者如果这种病毒不像人们所恐惧的那样迅速传播,也许就不能够在人类中保持流行而最终失败 然而我们本可以预见到这种流行的到来。这种1998年出现在美国的病毒已经成为了北美地区养猪场的地方病,含有一系列猪、鸟和人类的基因,已经经历了快速的进化。流感会感染许多动物,包括水禽、猪和人类。鸟类和人很少会从其他宿主身上感染流感病毒,但他们能够将流感传染给同样拥有自己菌株的猪。如果一只猪同时感染两种不同的流感,就会像混合容器一样产生一种结合两种病毒基因的混合菌株。 而这就是 1998年发生在美国的事情。在这之前,美国的猪和人类很类似,有着规律性的冬季流感,这种变异的流感病毒是1918年人类流感爆发所产生的,当年的这一流感爆发在世界范围杀死了500万人。这种病毒属于H1N1型H和N代表病毒表面蛋白的血液凝集素(Haemagglutinin)和神经胺酸酉每 (Neuramiridase) 几十年中,H1N1型在猪身上进化为一种温和的纯粹的猪流感,基因结构也变得相对稳定。在1976年,新泽西州的一处军营爆发了H1N1型猪流感病毒,一人死亡。然而这一病毒并没有广泛传播,并且很快就消失了。孟菲斯圣朱迪儿童研究医院的Richard Webby表示,在1998年,这种H1N1型病毒和人类和鸟类的病毒杂交产生三源杂交(Tripple Reasortants)。这种病毒开始时拥有人类病毒的表面蛋白和猪的内部蛋白,除此以外还拥有三种不同基因组成的RNA聚合酶,这种酶对病毒在宿主中的复制机制起到关键作用,其中的两组基因来自鸟类流感病毒,另一组则来自人流感。研究者相信鸟类的聚合酶使得病毒更快的进行复制,从而更具侵略性。 猪流感病毒结构(图片来自New Scientist) 1999年,这种病毒已经在北美的猪群中占到了优势地位,和之前被它取代的猪流感病毒不同,这种病毒进化的速度很快,诞生了许多不同种类拥有猪或人表面蛋白的版本,其中就包括像现在在墨西哥传播的流感病毒,拥有来自于原始猪流感病毒的 H1和N1两种表面蛋白。一份来自美国农业部(USDA)Amy Vincent的报告指出,这些病毒仍然有着相同的内部基因片段,包括禽类和人类聚合酶基因。这些基因是导致这种种类的猪流感病毒轻易击败其他不包含这些酶的种类的原因。Webby表示。 然而这种病毒仍然在不断改变着表面蛋白以逃避猪的免疫系统。现在的猪流感病毒种类变得非常之多,也不再是季节性的。Vincent指出,五分之一的美国养猪场主事实上自己生产疫苗,因为疫苗工厂无法跟上这些病毒的变化。 Vincent 和Webby分别在去年和2004年都曾经警告过猪流感的威胁。我们的免疫系统在应对流感时,主要取决于H的表面蛋白,墨西哥流感病毒携带的H表面蛋白来自于猪,因此人类携带的抗体无法对其进行识别。同时,来自禽类的聚合酶基因特别值得担忧,同样的基因导致了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1918年人流感的大流行。 在专注于畜牧业问题的研究者可以察觉到威胁增加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类流感病毒的研究者意识到这一威胁。当我们回溯资料库中的基因序列时,我们很迷惑。帝国大学的Wendy Barclay说,他已经着手从现在美国的病例对猪流感进行研究。聚合酶基因序列来自禽类和人,这曾经在来自猪的病毒上发现过。 那么到底墨西哥的病毒发源地在哪里?位于华盛顿柯克兰的Veratect公司负责监视世界媒体和政府报告,为客户提供早期的疾病预警,他们的客户包括 CDC。他们开始察觉到病情是在4月2日一份来自于一个名为La Gloria的墨西哥东部小镇的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了呼吸道系统疾病的爆发,3个儿童死亡。4月16日复活节之后,数十万的墨西哥人拜访了他们的邻居 才在其他地方报道出现同样的病症。La Gloria当地的报道谴责在Perote附近一家隶属于Granjas Carroll的养猪场,这是一家属于美国养猪巨头斯密思菲德食品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这一养猪场年产十万头猪。 斯密思菲德食品公司在一份声明中坚称他们在墨西哥的猪或员工没有出现猪流感的临床症状。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这一公司宣称日常管理人会为养猪场接种疫苗,并进行一月一次的检测。美国农业部的研究员称当疫苗使猪保持健康的同时,并没有切断病毒的传播。 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猪流感是一种潜伏的灾难,却也许是由于曾经导致人类的温和感染,并没有传播,因而很少得到研究者的重视。然而现在,却有一种猪流感病毒显得不那么友好了。 这是在保加利亚的索菲亚机场,使用热量检测仪看到的刚下飞机的乘客的图片,这是地区对猪流感爆发的应对措施(图片来源: Dimitar Dilkoff / AFP / Getty) 如果猪流感大流行,世界应该如何应对? 原文 by Andy Coghlan Linda Geddes Rachel Nowak 尽管现在的危机还远未达到末日审判版的宵禁,边界封锁,通行禁令以及各种抢食场面的地步,但如果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发布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各国就不得不拿出严厉的措施,采取非常的手段,以防疾病扩散,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 此前4月27日周一,全球性威胁等级(threat level)已上升到4级(6级制)(如图所示),迫使WHO调整策略防止病毒从流行病发生地墨西哥向外扩散。截止到《新科学家》出版为止它还维持在4级的水平。 在6级的前三级,WHO希望各国政府能够迅速地对流行病采取诸如密切关注农场情况,监测是否有新型流感病毒等应对措施,将风险减至最低。如果威胁等级达到 4级,甚至是4级以上,那么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将感染区和非感染区隔离开。如果WHO的威胁警报提到6级,也许就要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可是,根据《新科学家》的调查显示,全世界对流行病的预防机制是极端不健全的。越穷的国家防范越差,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富裕的地区防范机制的缺陷(gap)也很严重:2007年对30个欧洲国家的调查发现这些国家只采纳了一半WHO的建议。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让政府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不仅仅只要考虑卫生系统,而且还要顾及电力,运输,银行,食品以及政府等部门的正常运行。 多目标经济(Multisectoral)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调查的合作者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LSHTM))的Sandra Mounier-Jack指出。然而30个国家中,仅仅只有12个做过这样的规划。 规划的最好的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和英国,它们都有计划地保障重要的工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这些也达到了WHO对模拟演练(simulations and drills)的要求。 东南亚各国及大洋洲的预防也做的非常的好。在与《新科学家》记者的交谈中,这些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声称他们进行过这方面的演练,例如在机场用热量检测(thermosurveillance)仪检查乘客是否发烧。这些都是从2003年爆发的SARS中总结得到的经验教训(见案例分析 )。 但在非洲,53个国家中只有35个有流行病预防计划,然而即使是有防治计划的国家在应对措施上也缺乏一致性,LSHTM的Paul Coker指出道。他曾在2007年对这些非洲国家的计划进行过评估。此外,他还提到大多数的非洲国家都将重点放在了动物的禽流感疫情的检测和控制上,而对人类的流感流行病却不予重视。 现在南半球已经进入了它们的流感发病期(flu season),这也意味着流感病毒现在更易传播,如果墨西哥猪流感大流行的话,这些国家也许是最大的受害者。还过一个月,澳大利亚就进入了冬季,而北半球则到了夏天。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悉尼大学的Raina MacIntyre说道。 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被HIV,TB 和and malaria弄得焦头烂额了,而流行感冒无疑是对这些国家已经疲惫不堪的卫生系统的又一次重大的挑战,Coker担心地指出了现在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图片来自新科学家官方网站) 如何在猪流感的世界中幸存 原文 by Debora MacKenzie 对付传染病有三种方法:依靠自己(生死由命),借助药物消灭病毒或是注射疫苗尽量预防。但如果猪流感大流行,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是找到治疗方法。墨西哥的猪流感能够抵御先前的病毒,如金刚乙胺(rimantadine)。但是国立药房(national stockpiles)中的泰米弗氯(Tamiflu)和瑞乐砂(Relenza)还是行之有效的,但在过去的流感季节(flu season)人型H1N1对泰米弗氯所自发产生的抗性已经让病毒学家感到不安。也许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猪流感H1N1上,尤其是当它开始和人类病毒进行基因交换。 现在大概只能寄期望于单克隆抗体,它既可以避免感染,也可在感染后辅助治疗。这些免疫蛋白被设计用来识别出特定的病毒,然后放到制药厂生产。几个研究小组已经用曾感染H5N1禽流感的幸存者身上取得的抗体制造出了单克隆抗体,并且在小白鼠实验中验证了保护的有效性。这种方法也应该对猪流感奏效,一旦得到制备出抗体,制药厂便可在几周之内大批量地进行生产。已经有几家公司开始了普通H5N1 型流感单克隆抗体的大规模生产,如果需要,它们也可以马上转入生产相应的猪流感抗体。 也有不是直接消灭病毒,而是帮助患者抵挡流感症状而得以生存下来的治疗方案。流感致死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导致了细胞因子的激增(cytokine storm),失控的免疫系统产生剧烈的炎症。而传统的缓解炎症的类固醇并不奏效,因为它们同时压抑制了抵抗病毒的免疫系统的响应速度。去年,香港的研究人员报道声称一种由Relenza和两种直接获得的非类固醇消炎药组合而成的名为COX-2 inhibitors的药可以帮助患有H5N1的小白鼠。今年,美国的研究人员也在相似的消炎药的实验上取得了成功。 最后,就算可以治愈,也没有人会愿意染上某种有潜在致命危险的病毒,但与流感病毒隔绝却也很难做到。这样的话就只有疫苗这一种办法了。现在的疫苗都是通过杀死或毒性减弱的流感病毒作病原的方法制备的。因而大量的获取是需要时间的:《新科学家》所参与的一项国际制药制造商及组织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nd Associations)的报告显示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我们最多也只能生产出10亿剂流感疫苗,而更为可能的数字应该是3亿4千万。对于全世界而言,这显然不够。只有少数的几个国家有疫苗的生产工厂,而没有工厂的国家却只能面临少量、甚至是没有疫苗的处境(见为什么世界会丢掉防治流行病的良策 )。 其它种类的疫苗可以在更多的国家更快地得到制备。DNA疫苗是一些用于对流感病毒表面基因进行编码的DNA环。一旦被注入到皮肤内,免疫细胞会与之结合,并将它们其表达为病毒特有的蛋白质。在整个过程中,免疫细胞将学会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病毒甚至是它们在流行病时期的变种。 伦敦大学学院的Peter Dunnill曾计算过,在2006年只要150千克DNA疫苗就可以给全世界的人免疫接种,因而呼吁全世界的制药商扩大生产。但在过去的时间里,这并没有被实现。 与此同时,还有几个研究小组正在寻求能够对付所有流感病毒的通用疫苗,如此一来便可一劳永逸。几种所有流感病毒都含有的蛋白质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早期实验中都向我们展示出了这种方案的美好前景,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这些蛋白质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此外,尽管蛋白质疫苗可以在现有的工厂中大批量生产,然而按照惯例是应当先进行长时间的临床实验。可现在已是非常时刻了! (图片来自新科学家官方网站) 专家分析:墨西哥猪流感目前情况 原文 by Wendy Barclay 墨西哥的新流感病毒至少由两种猪病毒结合而生,本身还带有其它物种病毒的基因片段,比如禽类或人类。这种来自三个物种的组合称为三源基因重配株。还没有确定猪流感是来自墨西哥的猪,也没有直接从猪身上找到过,但是能确定它会在人类之间进行有效地传染。 目前为止,实验室确诊猪流感患者的人数很少,在墨西哥约2000例患者中,大概有158例已经死亡。虽然死亡率达到惊人的10%左右,但至今在墨西哥以外仅有一例死亡德克萨斯州一个23月大的墨西哥婴儿,最近他曾在墨西哥呆过。 现在科学家研究的关键点是死亡病例。旅游者从墨西哥获得病毒后,返回自己国家,只是感到轻微的类似流感的不适症状。这种疾病后果的明显差异怎么来解释呢? 关于数字统计的问题 一个很简单的答案是在墨西哥还有许多更轻微的病例,超过目前计算的人数,所以真正的猪流感死亡率是1-2%。这与以前的疾病大流行中的死亡率差不多,例如 1957年(H2N2)亚洲流感或者1968年(H3N2)香港流感。即使是1918年有数以百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其比例死亡率估计在2.5-5%之间。 换句话说,当墨西哥以外的死亡病例增加了,这就是一种死亡人数少的相对轻微的流感疾病。加强流行病学预防,控制病毒的传播,特别是墨西哥感染地区的病毒种类,将会使情况变好。 另一个可能性是墨西哥死亡病例是合并了其它病原体感染而共同导致这个糟糕结果,或者是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天生对这种流感病毒免疫力差。这两个猜测都没有证据支持,但是目前我们对病例的临床资料掌握的很少。 与墨西哥有关 现有的有限数据表明,墨西哥人感染的病毒的基因与美国轻微症状的病例不同。流感感染后的结果与个体接触的流感病毒数量有关。旅游者无意间接触到的猪流感病毒数量较墨西哥患者少,这些墨西哥患者的病情还是很不清楚。 此外,欧洲和北美洲现在不处于流感季节,气候情况也不适宜于大量的病毒传播。回国的旅游者接触的病毒数量较墨西哥的患者少。当墨西哥以外的病例数量上升,我们就肯定能更清楚地了解这是哪一类流感病毒了。 对病毒的整组基因分析指出,这类病毒并不携带任何与高毒性流感病毒(如H5N1)有关的遗传定子。病毒的基因分析表明这种病毒在呼吸道以外的部位生长,即使它们已经能在人类的上呼吸道安居乐业了。 流感病毒的进化 然而,直到在相关的模式系统下对这种病毒开始真正的生化研究,以及对患者临床过程的仔细描述,我们才能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而且,这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刚刚跨种族而生。病毒适应新宿主的方式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发生变化。如果猪流感病毒会坚持到下一个流感季节,或者对现在正处于流感季节的南半球产生影响,我们也许还会找到更多的病毒混合株,很可能是这类病毒与现在流传中的人类流感A H3N2或者H1N1。 这种生物后果产生的变化目前是不可预知的,但是这类流感病毒的第二波流行可能与第一波会有不同的特性。
个人分类: 其他|1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专题
zhironghu 2009-3-31 21:36
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专题的开辟目的是为了和同行一起探讨交流在污水处理升级改造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核心是工艺改造。面对严格的脱氮除磷要求。工艺改造的技术方案必须是工艺知识,经验和工艺模拟相结合的结果。离开了工艺知识和经验的模拟,模拟仅仅是一种数学游戏或计算机游戏。离开了工艺模拟的经验方法,经验方法将是一种盲目的经验。 欢迎评论或提出问题探讨!!
602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