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龄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社部专家支持推迟退休;铁道部1850万宣传片只值十几万?
热度 4 wya 2012-7-2 09:36
说中国劳动力不足,傻瓜都笑了!而一线大专家却信誓旦旦。 这样的专家左右政府决策,能不出错? 除了数数之外,专家对人口结构转换有没有整体辨析能力? 这些专家习惯于把问题扩大化,有问题才有研究课题,才能拿到经费。除了某些人缺乏专业知识之外,这才是奇谈怪论出现的根本原因! 人社部专家建议退休延至65岁 缓解劳动力不足 http://news.qq.com/a/20120702/000125.htm?pgv_ref=aio 本报讯(记者韩旭)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 昨天在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劳动力将严重不足   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 表示,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   郑秉文介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0年的9.7亿减少到2050年的8.7亿。其中减少的拐点将发生在2015年,届时将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分析室主任李军 表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建议延至65岁退休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不争事实,研讨会上, 不少专家再次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缓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 发 言时谈到,国外老龄化国家多是采取利用外部机制引导劳动者自觉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应对老龄化。他建议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李军也建议适时提高退休年龄。他表示,这一目的并不是在于促进增长,而是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的速度,减弱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预期。但他指出,退休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决策方面需要慎重。    加强对老年人培训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建议,伴随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步减少的趋势,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加大对老年人的培训力度,以为延长退休年龄创造条件。   蔡昉坦言,在我国人口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因此, 我国目前没有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件。   他建议,退休年龄可采取弹性制度,充分利用一部分高技能、高素质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同时,针对受教育程度不够的普通劳动者,可以采取教育优先以及加大对老年劳动者的培训力度,增加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为工作岗位服务的能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7430-588013.html 再客觀地看,退休基金總要有個來源。節目中有些人一味強調用財政收入補充國民養老基金的缺口,殊不知政府的財政收入都來自國民的納稅,仍然還是出自國民,這更是一個悖論,一個怪怪的養老制度運作模式。 再補充一句,我們再不要“選擇性地”與國際接軌了。人家日本人退休晚,但人家的平均壽命也长得多。中國人人均壽命男性只有七十一歲(食品如此不安全,再要提高平均壽命有點難),再讓人晚退休,國民们退休後还能有多少年的退休後生活呢? 博主注:看看下文对养老金缺口的说辞,屁股决定脑袋,为了自己部门利益,各说各话的典范!谁才能以事实为根据,以科学规律为准绳说句话?在国内,也许只有那些无欲而刚的穷人学者! 保监会承认中国养老金缺口巨大 http://news.163.com/12/0702/02/85CHD51K00014AED.html “把更多的可以 从市场上购买服务 的项目,通过市场来解决。包括资金运用,通过市场来投资起到更好的收益,这方面可能都要交给市场来做。”陈文辉认为,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通过引进市场、引进竞争,购买市场的服务,将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 在谈及近期公众关注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时,陈文辉认为,中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大平衡,养老金缺口“确实非常大”。对于缺口具体有多大,陈文辉并没有给出具体数字。陈文辉透露, 近十年来,中国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 。 6月中旬,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人联合公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 18.3万亿元 。报告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随后,关于养老保险和退休年龄的话题在国内引起巨大争议。 6月18日《人民日报》曾以“ 中国养老金不会缺口18.3万亿元 ”为题,关注此问题。报道称,近年我国连续8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各地支付状况都很好,2012年的调待在1月底春节前基本完成。如果没有资金的有力支持,不可能有调待的顺利进行。所以,已经退休的和即将退休的人员,不必对“能不能领到养老金”太过困扰。 铁道部投1850万拍铁路宣传片 业内称十几万拿下 http://finance.qq.com/a/20120702/000781.htm?pgv_ref=aio 1850万的价格不仅让网友感叹,也引发了影视从业人士的不满情绪,网友陈金猩称:“这市值200元一秒的视频能卖到1850万,实在无语。”在北京从事影视宣传片和纪录片拍摄的导演邵攀表示该片大量视频可以直接采用素材资料,十几万就可以拿下。他还认为张艺谋可能仅是挂个名:“这东西在业内算中低档水平,就是车开来开去,画面水平很低,当然张艺谋不一定就能拍得比这好,但画面不至于这么没质感,应该是接单后外包的。” 然而在质疑声中,也有人为老谋子叫屈,认为1850万元并不是老谋子花掉的。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拍摄此类大型单位宣传片,介绍人或者中间机构从中抽取提成已经是行业潜规则,1850万的拍摄预算应该是经过了层层盘剥, 最终能到张艺谋手中的应该不过区区数百万。 张艺谋否认参与拍摄铁道部1850万元宣传片 http://news.163.com/12/0703/02/85F3T4FI00014AED.html 戳破皇帝的新衣 ——为什么大多数发表的结果不具可重复性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6/259969.shtm?id=259969 为什么会出现实验结果不可重复性呢?某种程度上, 既成学霸们把持出版的标准,只发表与自己相同的结果对此现象有很大贡献 。另外,实验人员只重视positive result(积极的结果),也是造成实验结果不可重复性的原因。前天,问实验室师姐,你怎么还在做这个实验啊?师姐说,唉,没办法啊,结果一直不好呀……年轻科研人员有毕业的压力或者评职称的压力,急需文章,很有可能无法理性分析文章结果。 总之,长久以来,人们都知道很多research article(研究论文)的结果无法重复,但谁也不敢说。就算说了,也被 主流观点 给湮没了。现在,很高兴,终于有人戳破了皇帝的新衣。希望此文能够引起科学网对这种现象的讨论,也希望学术界能重视此现象。当然,本人更加呼唤科研环境的改变。 中国瘦肉精降低世界大赛成绩?为何不买进口肉吃? 中国女排主教练:世界大奖赛失利因三周没吃肉 http://news.163.com/12/0702/02/85CH4J9J00014AED.html 制度不健全,成立国家彩票局不过是增加一个腐败单位而已。 两部门垄断3000亿彩票发行权 http://news.163.com/12/0702/08/85D6HALO0001124J.html 据悉,中国彩票发行权自1987年起被民政部和体育总局垄断, 行业曾讨论设立彩监会,受到两部门阻碍。 对此,程阳表示彩民和公众的质疑有其合理性。"目前国内彩票销售系统在安全性方面严重滞后,特别是在防范彩票机构内部违规操作的监控与稽核方面。 我们的系统主要考虑怎么样把彩票卖出去,欧美国家的系统主要考虑怎么样防范内部风险,这是最大的区别。"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企业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彩票专家苏国京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彩票就是部门彩票,与国际上通行的国家彩票有显著差异 ,民政、体育两个部门实际上成为彩票发行的既得利益部门。" "2006年有一次大规模的研讨会, 讨论成立中国彩监会,因为两个部门的阻碍没有通过 ,之后再也没有大规模讨论这个事情,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禁区。"夏志宏对《投资者报》表示。 据夏志宏回忆,这个会议的起因是由于 教育部希望成立教育彩票发行中心,发行教育彩票。 "实际上环保、卫生部门也曾希望发行专项彩票为相关事业筹集资金,但没被通过 。"苏国京认为,理想的方式是成立独立于各部委的彩票发行中心,或者说 国家彩票发行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返奖率低 是造成彩民购彩资金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目前对此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据苏国京估计,由于返奖率低等原因,导致彩民选择私彩和外围博彩游戏造成资金流失不低于目前年均3000亿元的彩票发行规模。 精于足彩行业的夏志宏告诉记者,"单就足彩的竞猜类品种来说,可能90%的彩民实际上都选择了境外彩票,通常是通过国内专门的服务公司向国外博彩公司投注。" 一位彩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跟返奖比例有关系,也与彩票的玩法设置有关,国内的玩法太过于复杂,娱乐性不足,容易使彩民望而却步。" 对于部门垄断的体彩、福彩来说,他们可以坐收收益,自然没有动力去搞创新。 "该人士如是说。 虚胖的污水处理率:五年3766亿砸出82.31%成绩单 http://discovery.163.com/12/0701/09/85AM31SV000125LI.html?from=index “环保局和我们是监管和被监管的关系,但对上是一家人。上面来检查,就提前打招呼。 ”山西的那位污水处理厂员工说。 污水处理厂自身造假,则是利益驱动。“尤其是非国有企业 。”黄文说。 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蛋糕被切成多块,有的是大型排水集团统一管理,有的由政府直接投资运营或承包给企业运营等。 大部分地区居民的污水处理费并不是直接交给污水处理厂, 而是涵盖在自来水费中,上缴地方财政。 政府管理的污水处理厂每年根据运营情况申报所需费用,而企业模式的则由地方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拨付费用。“作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单位,我们首先要保证出水达标,在这个前提下节约成本。”张小明说。 污水处理行业利润空间并不高,安徽某县城的建设局副局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污水处理厂免费为使用自备井的居民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超出污水费。四川某县的污水处理厂副厂长也称:“每吨收费三毛五, 成本却超过一块钱 ,只能靠政府补贴差价。” 显而易见,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污水处理厂来说,多报水量就能多拿补贴,水质造假就能降低成本。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5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国人口问题扫盲贴
热度 6 wya 2012-6-26 18:59
看了夏老师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0036do=blogid=585246 比较感动!作为一个非人口专业研究人员,能够持续关注中国人口问题,并查阅众多文献,予以论证,精神可嘉! 比起一些只会高谈阔论,整天忽悠耗资数千万元经费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综合模拟系统”的所谓人口学家,强之百倍! 就中国人口问题,道听途说了一些观点,分享一下。 仅供娱乐,不代表任何个人或机构的看法! 1、计划生育本身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代表有计划的生育,即夫妇根据自身条件负责任地确定生育数量,绝不是专指“一胎化”政策! 在70年代,群众自发创造的“晚、稀、少”计划生育经验,反映实际实施远不足8年成效的1979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值(假定表征了年度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就从1970年的5.81降至2.75,降幅超半。 1970~1978年,正恰处“文革”动乱期间,尽管“晚、稀、少”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但是亿万群众对计划生育的普遍需求及自觉实施的大势,却锐不可当。其间的社会形态,客观也决定了“晚、稀、少”的实施,基本是不靠行政手段或少用行政手段;基本是无任何强迫命令;基本是以经常性工作为主、以宣传教育为主、以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和提供服务指导的避孕为主,且避孕方法完全由群众自主自愿选择。无疑,这都充分体现了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原则。 (节选自:马瀛通老师博文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10-4-20/191060.html ) 所以,今后抨击的时候最好注明:抨击“野蛮的非法强制措施”或抨击“社会抚养费制度”为好。 2、计划生育政策的存废之争,纯粹浪费时间,已无必要。 目前,计生政策能够实际控制的可能只有公务员和国企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其中高级职员有人通过配偶加入外籍、情人非婚生子等措施规避处罚。其他普通公职人员只要敢于放弃正式编制,正常交纳社会抚养费是可以正常生育无数胎的。杨支柱老师的案例已经说明,多生一个没什么大不了,凭自己本事写书挣钱同样可以吃饭。各省的计划生育法规是这样规定的吧?查查看。 对于其他非公职人员,只要交纳了社会抚养费,就去生吧。 由于超生引发的大月份强制流产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拆房子、牵牲口等低下手段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至于有些地方有法不依,似乎不是计生政策的问题,而是官员考核等制度设计问题。 可见,除了罚款经济约束外,计划生育政策真正有约束力的影响人群已经十分有限。 各位可以留意一下自己身边或小区的人,二孩的比例有多少?多个孩子是瞒不了多久的。 不让生不一定少生,放开生也不一定多生,这就是政策的执行效应。很多管理者不懂管理学,以为放开后大家都会抢着生。80年代初的生育率反弹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紧缩生育政策,由于违背了多数农村地区育龄夫妇的可接受程度,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大爱与和谐原则,违背了以疏导为主是最好的控,这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内涵,误认为以“堵”为主是最好的控,结果非但没能将生育水平紧缩下来,反倒酿成了1981~1982年间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的大幅反弹。全国总和生育率值从实施“晚、稀、少”降至1980年的2.24,回升为1981年的2.63和1982年的2.86;自然增长率从降至1980年的11.87‰,回升为1981年的14.55‰和1982年的16.01‰(见马瀛通著:《人口控制辨析论》,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5页),并竟与1975年的自然增长率15.77‰十分近似 ;妇女峰值生育年龄段1980年已升至中期生育型的25~29岁,两年后的1983年就下滑至早期生育型的20~24岁 ;导致第三次全国人口出生高峰提前一年于1986年到来。在农村,1980年“紧缩”政策后, 1981年的全国农村总和生育率值,就从1980年的2.49大幅回升为2.93,1982年又进一步飙升到3.20。若总和生育率值假定反映了年度育龄妇女一生的平均生育子女数,那么,就可以粗略地认为:在强力推行 “只能”生育一孩后,全国农村已是普遍生育三个孩子,甚至平均生育第四孩以上的水平也已高达20%。实施“只能”生育一孩把全国农村总和生育率值已降到的1980年的2.49,一下倒退到远还不如1977年的3.06。 (出处同上) 3、关于社会抚养费该不该收,是个法律问题,应该交由法学专家论证,与人口学无关。 此外,国家人口计生委似乎享受不到社会抚养费的返还,所以它似乎也没有利益或动力坚持这一制度。 4、“适度人口”几乎是个伪命题,因为它是动态变化的,难以用数学公式计算。所以一切相关的“人口承载力、协调发展”等研究基本都是砖家自说自话,结论五花八门,差异显著,准确性难以验证。 5、非稳态人口条件下,总和生育率是个区间值,反复争论究竟是哪个数值对是没有必要的,也很难说清。 6、不要盲目相信人口统计数据。 如果人们感觉不到人口普查与自身福利的关系,谁会提供家庭的真实数据?即使花费再多的经费、动用再多的普查员、采用再多的所谓先进技术,也是枉然。缺乏民心支持,最根本的数据采集就不准确,统计结果自然不可靠。民心为本,而非技术!迅速提高公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商鞅立木,让群众迅速感到数据准确与自身福利的利害关系。不要让群众感觉,所有改革政策都是在从他们口袋掏钱。 7、人口是个长期的系统,要先看整体趋势,再分析部分匹配关系。 劳动力过剩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离开这个前提难以解释所谓的人口红利、老龄化等一系列人口问题。 8、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不清楚自己的工作重点到底该干什么? 如果想被卫生部合并,请多干艾滋病、性别比干预研究 如果想被民政部合并,请多做社会融合研究 但如果想到发改委去,则需要重点研究人口分布、城镇化才行。当然有大思路、真东西人家才看得起你。 一个政府部门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必将把自己的前途引向不归路。 所以,要想批评计划生育问题,似乎只能从“自由生育权”角度论证。 其他诸如生育率、人口红利、老龄化、出生性别比、适度人口等都很难从学术角度证明要普遍放开二胎的正确性。 因此,要争论,一定要找准目标。如果围绕说不清的东西争来争去,最终必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他人口学领域内的未尽事宜,待续! 有需要删帖的命令,随时照办! 法治不健全的背景下,日常行政业务数据都不准,统计数据怎么会准确? http://news.163.com/12/0626/21/84V3O29O00014JB5.html 根据安康市政府的调查,被强行实施大月份引产的当事人冯建梅实际出生日期为1989年12月25日,非农业户口。而她在结婚登记时提供的出生日期为1985年1月21日,农业户口,与其实际情况不符。 社会融合路漫漫,身份均等化难! 广东中山处置外来人员聚集事件 http://news.163.com/12/0626/22/84V73N970001124J.html 与此同时,该社会少年约30名亲友到场后情绪激动,并聚集在龙山村委会理论。晚10时30分,聚集与围观的重庆等地外地人员增至300人左右。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878 次阅读|27 个评论
死亡率统计偏低导致其他领域辩论失利;中国总和生育率到底多少?
热度 3 wya 2012-6-26 17:18
博主注:某些地方为隐瞒超生问题,故意低报死亡,以出生人口抵死亡人口,导致人口死亡统计数据偏低,加上死亡漏报,进而导致预期寿命计算偏高。表面看,似乎调高预期寿命的人类发展指数成绩斐然,但从下文的退休年龄分析,却显示出劣势。这就是人口问题的特点:系统性。 一个阶段或环节出现人为数据干扰,在其他地方必然出现矛盾。对中国人口红利和老龄化的错误认识也接因此而起。 人口学再简单也是门科学,有它自身的理论和方法。掺杂使假在真正专家面前必然暴露无遗。 各国真实退休年龄及养老制度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6/23/content_1422444.htm 我们提出推迟退休年龄,不能只看到少数国家退休年龄比我们高,还要分析人家的退休年龄与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关系。    我们先看寿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3.3岁,世界排名第80位。   与国外对比,中国的退休年龄虽然不高,但中国人的预期寿命也不高,退休后只能领取13年的养老金,而外国退休后可领15-23年的养老金。   中国60岁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为13年。2010年日本人口的预期寿命为83.2岁,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为23年,几乎是我们的两倍。   此外,工作年限不仅取决于退休年龄,还取决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由于中国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很多人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发达国家大多读完大学或职业学校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年以上。挪威12.6年,新西兰12.5年,美国12.4年,德国12.2年,澳大利亚12年,以色列11.9年,韩国11.6年,加拿大为11.5年,日本11.5年,法国10.4年。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口占2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中国仅为38.4%,而欧美不少国家达到了80%以上,捷克为99.8%,德国97.2%,美国89.7%,挪威为87.3%。   我们按中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为18岁计算,到60岁退休要连续工作42年,工作年限占预期寿命的66.1%。日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比我们长4年,同样是60岁退休,日本人只工作38年,工作年限占寿命的45.7%。   人类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提高生产力,解放劳动力,让劳动者享受更多的休闲时光。在中国人工作年限占寿命比重过高、 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的情况下, 提出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计划,一定要设计得周全缜密。 博主注:首先为事主的家庭不幸默哀! 旁观媒体报道的一些事件,包括大月份流产、落水等,涉及家庭的子女多为2个及以上。据此推断,六普公布的中国TFR为1.18可信吗???或许1.5左右才差不多吧?可见统计数据的水分有多大。 中国迫切需要独立运行的第三方专业数据调查和咨询评估机构(靠政府资金养活、犬儒充斥的大学可不算第三方哦!)! 无奈的是,由于统计数据不准,又没钱做不受干扰的入户调查,只能把这些零散的悲惨事故的家庭信息用作统计样本了! 再次向不幸者致哀! http://news.163.com/12/0626/14/84UC6VUL00011229.html 根据多位小区居民反映, 开车的肇事者姓张,年龄在三十七八岁左右,也是 两个孩子的母亲 ,住在7号楼,受害人王女士母女住在与7号楼并排的6号楼。记者观察到,7号楼在6号楼的西侧,两座楼中间仅隔一条四五米宽的道路。据小区居民介绍,作为住得不远的邻居,受害者与肇事者双方平时在小区里见面都打招呼。 综合多位小区居民的讲述,事故发生的经过是:17日上午10点半左右 ,王女士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 外出买菜回来,儿子骑着一辆自行车走在外侧,她骑着一辆电动车带着4岁的女儿走在里侧。 据报道,肇事的车主张女士在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教研办公室工作,任中医讲师,曾教过多年的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她应该很清楚怎么装成精神病,逃避法律责任。看她拼命阻止救人的举动,又想起了电影终结者中的一幕,莫不是来除掉未来起义军领袖的?) http://news.163.com/12/0704/19/85JF49H400014JB6.html 刘有芳今年38岁,丈夫在外面搞小包工挣钱,大儿子大学毕业已工作,小儿子上小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88305 刚听说时大家都说:糟了,这独生子女家庭如何能承受得起?后来一问才知道那个三十二岁的小伙子还有一个十四岁的弟弟(他父母想办法要的指标),二十二岁的大三女孩儿还有一个四岁的妹妹,大家总算松了口气:他们的父母还是有个指望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84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经济学中的“葵花宝典”----人口论
limingyang 2012-6-18 18:20
经济学中的“葵花宝典”----人口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苏剑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几十年了。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很少受到人们的怀疑。而且,在各方的大力宣传下,“人口论”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到现在,人们对“人口论”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可已经到了盲目和自然而然的地步,任何怀疑“人口论”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言论都会受到许多人潜意识的抵制和嘲笑。人们在讨论“人口论”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已经不再需要思考,只需要点头或者谩骂和嘲讽。所以,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希望读者能够先放下成见,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仔细考虑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而不要想当然的先站在批判的角度上。当然,批判没有错,我本人也希望看到认真的、客观的批评意见。我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些愿意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的人看的,即使这些人把我批得体无完肤,我也会很高兴;那些没有脑子或不愿意动脑子、只知道谩骂和嘲讽的人我这里不欢迎。当然,为了引起读者的认真思考,本人的一些观点可能会比较极端,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想来读者也会理解。 计划生育政策的倡导者的理论依据有两个,一是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一是所谓的“人口论”。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想指出这两个依据的荒谬之处,也就是这两个依据跟现实的严重不符,而不是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探讨。无论如何,一个理论如果跟现实不符的话,它就该受到怀疑。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和贫困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许多人看来,甚至人口政策主管部门看来,人口政策一旦松动,就有可能导致人口失控。在他们看来,人口过快增长,将对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资源利用等带来负面影响。实际上,人们最为担心的就是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多人认为,人口规模过大会导致经济发展过慢和贫困化,甚至超过一个国家的承担能力。实际上,这种担心毫无科学根据,完全是猜测。 人口规模跟经济发展缓慢和贫困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说人口规模过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前经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这四个经济体的表现又怎么解释?这四个经济体的人口密度哪个不比我国大陆大?但人家好像既不贫困,经济增长率好像也不低。有人可能会说,这四个经济体的规模太小,跟中国没有可比性,那么我们就找个有可比性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1956-1978年的中国经济和1978-现在的中国经济。1956年的时候,我国大约有6亿人口,1978年的时候,我国大约有9.6亿人口,大致是一个数量级的,因此有可比性。但1956-1978年,我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1978到现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贫困人口持续下降。人口规模小的经济出了问题,人口规模大的经济快速增长,这跟人口论的预言完全相反。因此,贫困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低的原因绝对不会是人口问题,而在其他方面。 担心人口失控的人无法回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最优人口规模究竟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说谁都回答不了。当年我国人口6亿的时候,马寅初先生认为人口太多,现在我们有13亿人口了,经济好像比那时表现还要好许多,经济依然在快速发展。实际上,且不说存在不存在最优人口规模这样的东西,即使存在,决定它的因素也很多,包括技术水平、农业制度安排、经济国际化程度、耕地面积的变化等等,其中许多因素尤其是技术水平的变换都是无法预期的。因此,如果存在最优人口规模这样的东西的话,它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这个数字也绝对不会是唯一的。 “人口论”的前提假设已经不再成立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人口论”,而“人口论”的始祖是马尔萨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两个前提假设,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而食物按算术级数增加。所谓“按几何级数增加”,指的是增长率是恒定的,随着基数的增加,每一期增加的幅度也越来越大;所谓“按算术级数增加”,指的是每一期的增加幅度是恒定的,随着基数的增加,每一期的增长率越来越低。 实际上,这两个假设在现代社会已经都不成立了。人口不再按几何级数增加。国内外人口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小孩养育成本的上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各方面的原因都使得人们不愿意象以前那样多生养孩子,而避孕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也使得人们的这一愿望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的长期化倾向十分明显。“丁克族”、“独身主义”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就连被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难度很大的农村,现在一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数也比30年前大为减少,30年前农村一对夫妇生5-6个孩子的多的是,但现在一般是只要生个男孩就不再多生了,有3个以上孩子的夫妇已经很少,而且越来越少。在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面临的已经不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减少”,我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也面临同样的处境。可以预计,这种情况迟早会蔓延到我国其他地方。 食物按算术级数增加的理论背景是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然而,“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才成立的。问题就出在这个“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实际上,土地的边际报酬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水平、资本投入、化肥、管理水平和制度安排等等。而这些因素任意一个的变化都有可能提高土地的边际报酬。最近几十年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表明,土地的单产是逐步上升的,“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尤其是技术进步的强有力的抑制。最近几十年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表明,食物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而不是按算术级数增加的。 在1957年发表的《新人口论》中,马寅初先生认为我国应该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费太高,积累太少,影响经济发展。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困扰我们的问题不是消费太高,积累太少,而是恰恰相反,消费太低,积累太高。目前,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私人消费仅占不到50%,而投资却占了40%左右。消费不足直接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间接导致了出口过大和投资过大。 人口论----经济学中的“葵花宝典” 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一门很厉害的武功,叫做“葵花宝典”。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在练了“葵花宝典”之后,武功大长,一人独斗当世五大武林高手还绰绰有余,可见这门武功有多么厉害。书中的另一人物,福州福威镖局的创始人林远图,仅仅凭着“葵花宝典”中的片言只语,竟悟出了一套“辟邪剑法”,凭着这套剑法,他竟然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手创的福威镖局也跟着威名远播,财源滚滚。而“葵花宝典”的第一句话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人口论”与“葵花宝典”何其相似!“葵花宝典”认为,要练这门神功,就得先废掉练功者的生育能力;“人口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得限制自己的生育能力。在“人口论”基础上产生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对于中国来说,无异于一场大规模的民族自宫。在金庸的书中,修炼“葵花宝典”的人最终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也将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首先是未来几十年的人口老龄化和沉重的养老压力,然后就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 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很严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可知, 1978年,我国小学的招生人数为3315万人,而2007年,这一数字为1736万人,差不多是1978年的一半。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每30年新出生人口下降一半,那么只要7代人的时间我国人口就会从目前的13亿下降到1000万,再过7代人的时间就会再下降到不足8万,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几乎可以说就已经绝种了。一个民族要永续存在下去,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人口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绝不是为了把中华民族从地球上抹去。因此,无论如何,计划生育政策都只能是一个在特定的、较短时期内采取的政策,不会是一个永久性的政策。我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被执行了30年,时间已经足够长了,到了取消的时候了。再不取消的话,就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会对下一代造成极其严重的养老压力。如果超长期实施的话,甚至会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 如果说人口按几何级数上升值得我们担心的话,那么人口按几何级数减少就更值得我们担心了。无论如何,要想降低人口的规模,通过种种手段是可以实现的,包括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但要提高人口规模,困难就要大得多。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就可以知道鼓励生育多么困难。就跟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样,你要紧缩经济很容易,但要想扩张经济,却是难上加难。你可以禁止别人生育,但你能逼着让别人生育吗?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中华民族“多子多福”的传统,不要等到以后新的生育文化已经形成、人们都不愿多生育的时候再去鼓励它,到那时,一切就都晚了。
个人分类: 观点|2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么全是老年人啊!
热度 9 uvard 2012-6-15 22:00
怎么全是老年人啊! 每天2次挤公交,早7点,晚5点,车上大多数是老年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老,很多都老到别人 不忍心不让坐。 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车到站,涌上一群人,大半是老年人,售票员开始倡导“请给老年人让个座,......,那个小伙子,就是你,请给你旁边的老年人让个座”,定睛一开,那小伙子还在打呵欠呢。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工作累,缺睡眠,上车偶尔有个坐,一坐下就能睡着。小伙子赶紧站起来,“大爷,您来坐!”然后自己扶着扶手继续打哈欠。下一站到了,人群中又有几个老年人,其中一个头发斑白、腿脚不利索,站不稳,座上的老年人看到,好几个同时站起来,“小伙子,来我这儿坐!” 本以为是恰巧这路车这个时间点的老年人多,由于好奇,周末我尝试了几次其它时间的不同路线车次,发现也是这样。 我纳闷了,莫非老龄化如此严重?莫非8→4→2→1如此厉害?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622 次阅读|24 个评论
关于“年龄结构导致的高失业”
热度 2 Amsel 2012-3-12 11:30
  前文讲养老金缺口,提到“年龄结构导致的高失业”,王英安博士就此质疑。这个问题似乎值得单写一点。   就业市场从一个企业、到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存在不同年龄的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以降低成本。我们打个比方,整个国家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劳动者的合适比例是一比一,但是实际劳动年龄人口中这个比例只有一比二,那么就有可能造成整个国家缺乏40岁以下的劳力,而40岁以上的失业率达到50%、全部年龄劳动力的失业率达到33%。究其原因,就是年轻人口不足。这就是“年龄结构导致高失业”的例子。   实际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有些行业更需要熟练的、有经验的劳动者,而有些行业可能更需要体力精力旺盛的劳动者。但是一个社会应该是后者为主,哪怕是科研行业,也是做实验的要比教授多。   对人口问题稍有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点——缺乏年轻劳力会导致高失业率; 计划生育会造成中国长期的高失业率 。易富贤很早就提到过。这个论题如果愿意看定量的讨论,可以读这篇论文:   Age Effects on 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http://www.rostockerzentrum.de/publikationen/rz_diskussionpapier_1.pdf
个人分类: 人口|2923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的教授博士们有没有收到这个的?
热度 3 Amsel 2012-1-31 12:21
  更有没有转发的?   这个邮件转到我的信箱里面了,一看居然已经转了几波,发件人多有.ac.cn和.edu.cn后缀的,我真服了。   难怪科学网的话题 (不论是政治话题还是科学话题) 一副民智未开的样子。   信里的pdf附件根本没去打开。说到日本,最重要的新闻是未来50年人口要衰减三分之一,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40%以上,陷入不可救药的老龄化——这些数字足以对“反日爱国”情绪进行祛魅了吧。   不过,日本老龄化的今天,就是中国老龄化的明天——时间相差二十年而已。    邮件如下: Sent:Sun Jan 22 09:25:50 UTC+0800 2012 Subject: Fw: 转发: Fw:Fw:Fw: 转发:日本大使說他不相信這封電子郵件能在兩週內到達 400 萬人手中,否則他向中國人道歉 ( 請 速 多 轉 傳 發 ! ) 即将是春节了,国外侨胞转来这封信,令人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转发下去。 Z.F
个人分类: 政治|3339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民日报》“漏译”中国人口问题
热度 3 Amsel 2012-1-3 09:03
  刚在 王庆林那里 看到了《人民日报》网站的一个链接:“ 美刊:中国因三点赶不上美国 ”,这个“摘译”漏掉了中国未来最为关键的因素——人口因素,即计划生育造成的中国人口结构危机使得中国没有什么美好的前景。 原文段落是 :   And things are only likely to get worse for China. Because of the one-child policy, China will soon suffer the most severe aging process in human history. The ratio of Chinese workers per retiree will plummet from 8:1 today to 2:1 by 2040. The fiscal cost of this swing in dependency ratios alone may exceed 100 percent of China’s GDP. The American working-age population, by contrast, will expand by 17 percent over the next 40 years. America’s fiscal future may not be bright, but it is brighter than China’s.   【翻译:——对中国而言还有雪上加霜的一条。由于一胎化政策,中国很快就要承受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老龄化过程。中国劳动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比例将从现在的8比1暴跌到2040年的2比1。仅仅这种抚养比的变化,就可能使得财政成本超过中国100%的GDP。相比之下,美国未来40年的劳动人口会增加17%(译注:美国的比例到2040年是2.68比1,见 美国国会报告CRS-15页 )。美国财政的未来可能并不光明,但是比中国的光明。】   不知道中国媒体漏译这一段有什么意义,“吾谁欺,欺天乎?”
个人分类: 人口|3418 次阅读|7 个评论
“未富先老”,如何应对?
热度 2 lhj701 2011-9-26 21:01
“未富先老”,如何应对? 据人民网报道,《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日前发布。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将到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 ,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 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 ,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 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6亿。 到 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 。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起来并不富裕(2010年中国人均GDP不足4500美元 排世界第94位;2010年 美国 的人均GDP是45594美元,世界排名第9位)。 但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对社保、医疗、居家养老都带来很大压力。对目前的计划生育的执行也带来挑战。 不过既然非要来了,也必须积极面对,除了国家的政策,还可以有如下应对: 1.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精神,退休后能够工作到65岁,甚至70岁。这样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养老负担 。 2. 积极发展社会居家养老业和上门社区医疗业,不仅可以提高养老的服务质量水平,还可以增加这方面的就业,走一条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建立一个社会广泛参与的养老体系 。 3. 发挥信息业在养老业中的优势,比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老人看护、智能老人医疗保健监护中,尽可能降低人力的成本 。 相关阅读: 人民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738616.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新闻|3020 次阅读|6 个评论
内外有别的中国人口学
热度 3 Amsel 2011-8-4 09:03
前一篇文章讲的是发在国外的地震文章否定了中国至今仍未放弃的地震预报事业,算是“中国地震学”内外有别。这一篇讲“中国人口学”的内外有别(本人早说过,人口控制论、中医、地震预报是当代三大官办伪科学,所以表现相似也不奇怪)。 《科学》这一期是人口学专辑。《科学》(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杂志,AAAS有极强的自由左派 (liberal leftist) 意识形态( http://rogerpielkejr.blogspot.com/2011/04/analysis-of-nisbet-report-part-ii.html ),一些文章倾向于环保左派观点,比如倾向于反坝(曾在2008年刊登过紫坪铺水库引发汶川地震的报导、2009年刊登过韩国反坝行动的报导)、渲染全球变暖(比如气候门丑闻之后刊登美国250多名院士支持气候变暖结论的文章——并且配了一幅伪造的北极熊照片)、渲染人口过剩和资源危机。不过即使如此,去年还是刊登了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起源和效果进行批评的一组文章。而这一期专辑文章的基调虽然是渲染人口压力,仍然包含了一篇评价中国计生效果的一篇文章,提到了中国人口未来面临的挑战: Xizhe Peng:China’s Demographic History and Future Challenges 这个作者彭希哲留学英国学习人口学,现在复旦大学。对于中国的人口学研究者该如何评价,请参见易富贤的文章。彭希哲这篇文章的结论是: Demographic changes in China will have important global impacts. Given all of the factors discussed above, a future population decline may be desirable for China. But rapid or even sudden population decline would be disastrous, and it would be very difficult to stop. Maintaining the present low fertility would be worrisome. Overall, it would be rational for China to modify its current population policy and to relax the rigid control on childbearing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 and to allow the TFR to grow and be maintained at around 1.8 in the near future. Then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would decline and its aging process would be slower in the future, which would provide more time and a better social environment for China to cope with future population-related socioeconomic changes. China’s population issues should be dealt with in an integrated and balanced way. (译:中国的人口变化对世界有重要影响。按照上述讨论的因素,将来人口的降低对中国可能是必须的。但是快速的、甚至突然的人口降低会是灾难性的,而且这种降低很难停止。继续保持现有的低生育率【译注:即第六次人口普查再次印证的不到1.5的总和生育率】值得担忧。总之,中国理性的做法是,尽早而不拖延地修改现行的人口政策、放松严格的生育控制,容许总和生育率的上升,在近期维持在1.8左右【译注:现在中国人口是一半城市一半农村,考虑到生活压力,城市即使放开平均生育率也不过是1,而如果想达到全国平均1.8的生育率,则农村必须达到2.6,这怎么可能】。这样的话,中国的人口会降低,而老龄化过程在未来会减缓,这会为中国处理未来与人口有关的社会经济变化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社会环境。中国的人口问题应该用整体和平衡的方法来处理。) 看到了吧,官拜“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的彭希哲可以到科学上发文章呼吁尽早而不拖延地放松人口政策(如上所述,任何人如果诚心希望中国总和生育率回到1.8,必须承认只能彻底废除计划生育政策),而六次人口普查之后,主管部门和人口专家面对彻底暴露的中国人口灾难前景,却一直处于“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的假死状态(典故见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1212/12937977.html )。这就是内外有别的中国人口学。
个人分类: 人口|3663 次阅读|5 个评论
再谈目前人口学界需要商榷的几个大问题
热度 3 wya 2011-4-29 10:45
http://news.163.com/11/0429/01/72P7G0R100014AED.html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口学家陆杰华表示,对零增长预测的时间虽然略有不同,但是大致都差不多,2032年、2033年左右,十年前预测时大约是2040年以后才能进入零增长,现在提前了,这和生孩子少密切相关。 零增长实现前,人口的数量还是会增长, 但更需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化 ,比如少儿比重、劳动力比重和老年人比重,将来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保持投资、消费和劳动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除了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之外,还有什么“人口结构”的变化?在人口学中“结构”和“构成”是否等同?结构一般翻译为Structure,一般用在Age and Sex Structure of A Population。不知其他人口指标中是否也可以用“结构”一词?如职业、学历等。因为中文普遍用的比较乱,很多国人区分不开,所以请举英文文献的例子。) 对于怎么看待零增长,陆杰华认为不能简单判断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过去认为零增长是好事,那个时候是考虑到人口是人‘口’,要占有资源像粮食,但是后来也发现人口也是人‘手’,是劳动力和家庭供养,到了零增长不完全是个好事, 要看结构的变化 。”(是否仅指人口年龄性别结构?) 与此同时,老龄化伴随着子女减少和高龄老人增速越来越快是一种普遍的趋势。陆杰华说,“这个问题与我们目前讨论的 人口红利有关,出生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对未来的劳动力供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我们还是劳动密集型。还有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政府在加大养老的投入,但中国目前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少了意味着养老资源减少,今后怎么支撑养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关键词2 计划生育 少生不是说“只生一个”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对于计划生育政策,陆杰华认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将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任务,但 过去理解计划生育就是独生子女政策,这个观点在不断改变 ,少生不是说“只生一个”,要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合理的范围内要逐步调整,比如由现在的“双独”可生两个孩子,变成“单独”可生两个,这几年慢慢的都会改变。其实也都提到了日程,有些省份已经在着手做这方面的工作 。(既然是国策,怎么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从而导致过去和现在的理解可以不同。国策如同法律,还能怎么理解怎么执行吗?既然是国策,几个省就能修改调整吗?) 他认为, 将来肯定不会放弃计划生育政策,但二胎三胎都是计划生育 ,( 照此逻辑,十胎八胎都是计划生育,有无计划生育都是计划生育!概念不定,如何讨论?) 根据研究者的设想,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国民无论城市人还是农村人,不论是不是独生子女,都可以普遍生二胎。但是在过渡的时候,总是渐进的,比如由“双独”过渡到“单独”,要考察政策长期累积的效果,如果一下普遍放开二胎的话, 零增长就不是2032年了,可能就要推迟 了。( 零增长保持在2032年很重要吗?推迟到2040年不可以吗?有何严重后果 ?) 至于各地的政策取向,陆杰华分析,计划生育条例都是各省制定,各省都对生育有长期监测,包括生育水平等各种变化,决定是不是要采取政策调整或完善,但不会全国一刀切的放开,肯定是一部分一部分的逐步开始。 他认为,一些超低生育率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以及一些城市化比较快的地区,生育率比较低,就要考虑开始调整。生 育率保持在1.8左右是一个临界值 ,这些地区都是相对很低的,需要完善调整 。(如何确定的1.8是临界值?1.7、1.9、2.0不可以是临界值?谁论证过的?) 关键词3 流动人口 地区经济受制于人口流动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81.03%。 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因有大量流动人口,因此并不觉得缺劳动力,不需要做人口政策调整。陆杰华认为, 这些地区享受的人口红利都是靠外来人口,而这些劳动力不是长期的、固定的,将来这些人的流动就会对地区经济有很大的影响 。(为何不从全国角度看?只从地方利益出发,人口流动问题永远无解。) 他以北京为例,认为 北京的人口红利也是暂时的、短期的 ,不解决二元体制问题,这些人很难在城市稳定,现在1000多万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劳动力 。(之前的很多研究中,人口红利都是从年龄结构角度衡量的,为何还有一个所谓的北京人口红利?谁将人口红利引入了区域的概念?照此说法,全国每个省的人口红利期都不一样,而且跟流动人口有关,所以是个无法说清的问题?) 陆杰华认为,现在13.39亿人口,两个超过亿的群体需要特别关注,“流动人口”和“老龄人口”。最重要的是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他认为,2亿多流动人口,只有“进口”,却没有融合的制度安排,将来会是很大一个问题 。(这两个群体有交集,有转换,所以研究对象难确定!融合也是政治和哲学问题,需要先定义什么叫“融合”,是求同还是存异?形式上也许取消户籍等身份限制就可以了。) 此外,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上,虽然在五年或者十年完全做到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趋同很难,但是要有时间表,消除本地人和外来人在待遇上和服务上的差异。要让外地人成为社会稳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样社会才会比较稳定针对1370万人没有户籍,陆杰华认为,虽然这部分人从总量上不是特别大,但是和过去统计时瞒报、漏报有关系,有的人可能不愿意报,比如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这部分,生了孩子以后不申报。 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就要把人口的各种信息收集到,这1000多万中超生的比重应该比较大。由于目前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根据人头来算,比如教育、卫生等,这将是很大的一个利益群体,将来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都是行政管理问题吧?) 可见,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主观能动的部分,与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哲学等一切问题均有联系,不一定是人口学家能够搞清和解释的。但陆老师还是提出了一些关键问题: 1、研究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人口红利、老龄化等问题的解读 2、人口红利到底是什么?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劳动力是否过剩?如果过剩,即使劳动力数量下降,也是好事,是红利不是负利! 3、流动人口问题从空间讲,是经济布局不均衡的问题,从制度上讲,是福利不均等的问题。解决了经济布局和福利均等问题,人口流动自然没有问题。 可见,人口年龄结构基础理论和人口空间合理布局才是人口学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研究经费,这两个方面出了什么成果?应该好好综述一下了。
个人分类: 人口数理分析技术|332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andyding 2011-4-28 13:55
Communiqué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Major Figures of the 2010 Population Census (No. 1) April 28, 2011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on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and the Circular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Conduct of the 6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Chinacarried out its 6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with zero hour of November 1, 2010 as the reference time . The field enumeration of the census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rough the leadership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he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from people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and the painstaking efforts and hard work of nearly 10 million census workers. Results on major figures obtained through advance tabulation are released as follows: I. Total Population Total population ofChinawas 1370536875 persons. Of which: The population of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of servicemen on the mainland ofChinathrough census enumeration was 1339724852 persons. The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was 7097600 persons. The population of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was 552300 persons. The population ofTaiwan was 23162123 persons. II. Population Growth Compared with the population of 1265825048 from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zero hour of November 1, 2000),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the servicemen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increased by 73899804 persons, or 5.84 percent over the past 10 years.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was 0.57 percent. III. Population of Family Households In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of the mainland ofChina, there were 401517330 family households with a population of 1244608395 persons. The average size of family household was 3.10 persons, or 0.34 person less as compared with the 3.44 persons in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IV. Sex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enumerated in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f the mainland ofChina, 686852572 persons or 51.27 percent were males, while 652872280 persons or 48.73 percent were females. The sex ratio (female=100) declined from 106.74 to 105.20. V. Age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enumerated in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222459737 persons were in the age group of 0-14, accounting for 16.60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939616410 persons in the age group of 15-59, accounting for 70.14 percent, and 177648705 persons in the age group of 60 and over, accounting for 13.26 percent, of which 118831709 persons were in the age group of 65 and over, accounting for 8.87 percent. A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the share of people in the age group of 0-14 was down by 6.29 percentage points, that of the age group of 15-59 was up by 3.36 percentage points, that of the age group of 60 and over was up by 2.93 percentage points, and that of the age group of 65 and over was up by 1.91 percentage points. VI. Composition of Nationalities Of the population enumerated in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f the mainland ofChina, 1225932641 persons or 91.51 percent were of Han nationality, and 113792211 persons or 8.49 percent were of various national minorities. Compared with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the population of Han nationality increased by 66537177 persons, or 5.74 percent; while the population of various national minorities increased by 7362627 persons, or 6.92 percent. VII. Composition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the population enumerated in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119636790 persons had finished university education (referring to junior college and above); 187985979 persons had received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including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education); 519656445 persons had received ju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358764003 persons had primary education (the persons with variou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cluded graduates and students in schools). Compared with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following changes had taken place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various educational attainments of every 100,000 people: number of people with university education increased from 3611 to 8930; number of people with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increased from 11146 to 14032; number of people with ju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increased from 33961 to 38788; and number of people with primary education decreased from 35701 to 26779. Of the population enumerated in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f the mainland ofChina, 54656573 persons were illiterate (i.e. people over 15 years of age who can not read). Compared with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the size of illiterate population dropped by 30413094 persons, and the illiterate rate declined from 6.72 percent to 4.08 percent, or down by 2.64 percentage points. VIII.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Of the population enumerated in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f the mainland ofChina, 665575306 persons were urban residents , accounting for 49.68 percent; and 674149546 persons were rural residents, accounting for 50.32 percent. Compared with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the number of urban residents increased by 207137093 persons, and the number of rural residents dropped by 133237289 persons.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residents rose by 13.46 percentage points. IX.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Of the population enumerated in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f the mainland ofChina, 261386075 persons lived in places other than the towns (townships or streets) of thei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where they had left for over 6 months. Of this total, 39959423 were persons with current residence different from the place of thei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n the same city , and the remaining were 221426652 persons. Compared with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population in this category increased by 116995327 persons, or up by 81.03 percent. X. Error of Enumeration After field enumeration, a total of 402 enumeration block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conduct post-enumeration survey, resulting in a population undercount rate of 0.12 percent. Notes: 1. All figures in the Communiqué are preliminary results. 2. The population census covers all natural persons residing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citizens residing outside but not permanently settled down in locations beyond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census reference time, excluding residents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nd foreigners temporarily staying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rritory here refers to the territory of the customs. 3. The population of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n the mainland ofChinadoes not include residents ofHong Kong,MacaoandTaiwanand foreigners staying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at the time of the census. 4.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SAR refers to data at the end of 2010 provided by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5. Population of Macao SAR refers to data at the end of 2010 provided by Macao SAR government. 6. Population ofTaiwanrefers to population at the end of 2010 released by relevant authorities ofTaiwan. 7. Population of family households refer to households consists of persons, bonded by family relations, staying under the same roof and sharing living arrangement. 8. Illiterate rate refers to the population over 15 years of age who can not read divided by the population of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servicemen on the mainland ofChina. 9.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refer to population living in urban or rural area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China, which are classified based on Regulation on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su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in 2008. 10. Persons with current residence different from the place of thei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n the same city refer to persons in a city whose current residence is one town or street when thei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s in another town or street of the same municipality or prefecture-level city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 1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 年 4 月 28 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 2010 年 11 月 1 日 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 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 1370536875 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 共 1339724852 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 为 7097600 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 为 552300 人。   台湾地区人口 为 23162123 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 年 11 月 1 日 零时的 1265825048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73899804 人,增长 5.84% ,年平均增长率为 0.57% 。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 401517330 户,家庭户人口为 1244608395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10 人,比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3.44 人减少 0.34 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 686852572 人,占 51.27% ;女性人口为 652872280 人,占 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6.74 下降为 105.20 。   五、年龄构成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0-14 岁人口为 222459737 人,占 16.60% ; 15-59 岁人口为 939616410 人,占 70.14% ;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7648705 人,占 13.26%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18831709 人,占 8.87%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14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29 个百分点, 15-59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3.36 个百分点, 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2.93 个百分点,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91 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1225932641 人,占 91.5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13792211 人,占 8.49%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 66537177 人,增长 5.74%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 7362627 人,增长 6.92% 。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19636790 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87985979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519656445 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358764003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3611 人上升为 8930 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 11146 人上升为 14032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 33961 人上升为 38788 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 35701 人下降为 26779 人。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 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 54656573 人,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 30413094 人,文盲率 由 6.72% 下降为 4.08% ,下降 2.64 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 为 665575306 人,占 49.68%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74149546 人,占 50.32%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207137093 人,乡村人口减少 133237289 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13.46 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1386075 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为 39959423 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 221426652 人。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 116995327 人,增长 81.03% 。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 402 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 0.12% 。    注释: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据不包括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 2010 年底的数据。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 2010 年底的数据。    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 2010 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文盲率是指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15 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 2008 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2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老化的有效策略-- 写在九·九重阳节之际
hucs 2010-10-13 16:35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老化的有效策略 -- 写在 2010 年 10 月 16 日 九九重阳节之际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在职博士生 1 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2 老龄化遭遇多种慢病的挑战 3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老化的有效策略 4 十二五规划: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迎来最佳机遇期 附录: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暨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看参与者的人口学术水平
wya 2010-9-25 11:52
下文摘自《 风雨30年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生涯感悟 》中的一小部分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10/4/20/191060.html 应该指出的是,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简称《公开信》),是向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提出的要带头响应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号召的要求。然而,在《公开信》发表数月前,就已在实际工作中,把提倡的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误导为不分城乡差异的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 在群众中强力推行。尽管推行了短暂的4年,但导致的负效应却在较长一段时间难以消除,并使本应取得的更大成效大打了折扣。可见,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不等于会马上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确立与实现这种历史性的转折,客观上也需有一个必经的认识过程。 从《公开信》还可以看出的是,当时的人口学术水平仍远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诸如,人口老化是指按一个规定的标准年龄下限定义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随时间的广延而动态上升的过程。 65岁及以上的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从1970年的3.9%动态上升至1980年的4.7%,显然,是正处老龄化进程中。 然而,《公开信》中却表述: 人口老化的现象在本世纪不会出现,因为目前全国人口约有一半在21岁以下,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到5%,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40年以后才会出现。我们完全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 解决中国人口过剩问题,老龄化不仅是必经过程与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成效的累积反映,而且还是减轻人口压迫生产力,提前使人口转向现代型发展的反映,是大好事。也就是说,实施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提出所谓我们完全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恰是南辕北辙。这不仅与人口转变的规律相悖,与客观年龄结构变动的事实相悖,与也与解决中国过剩人口过程相悖。 足见,参与这项工作及提供咨询的学者,连基本的人口学常识与人口转变规律都还没有搞清。这也是受其影响,至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无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强力推行不分城乡差异的只能生育一孩,也即是超越群众客观最大可能接受程度的左的东西,尽管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难以接受,但在那时的人们思想认识上,却仍存在着违心趋同的广泛社会基础。那种只顾及国情而不顾及实施计划生育主体是群众的民情民意,实质是一种把国情架空的做法,因此,也决不可能行通。如果决策者能深刻地认识到此,那么,把人口过程视为是生物过程与机械过程的所谓人口控制论,即使是打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极至招牌刮风,误导也难以影响到决策失误的问题。 今天,只要把那个根本不懂数理模型人口预测内容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昨天与今天的所言放在一起,那么,一个以其昨天之矛戳其今天之盾,或以其今天之矛戳其昨天之盾的问题就彰显无遗。
个人分类: 人口学大师思辨|3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社科院:2030年中国将成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
wliming 2010-9-11 14:44
社科院:2030年中国将成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10日20:48 大 中 小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10日发布《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是,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就国际比较而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突出。根据OECD的人口发展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整体而言,在21世纪剩下的90余年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中国是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起点,最终老龄化会超过日本,这说明中国老龄化具有速度非常快的特点。   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标志着中国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即将丧失,将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据测算,中国的人口红利大约在2013年达到顶峰,此后将处于缓慢下降的状态。这意味着,十二五时期已经到了中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时刻。   报告认为,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红利的丧失,将可能导致人均GDP、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以及公共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因此,可以预见,人口老龄化将是决定中国宏观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快速或持续平稳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media_span_url('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9-10/2526415.shtml')
个人分类: 娱乐|133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实行弹性退休制应对老龄化
xupeiyang 2010-9-8 16:5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16:45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杜新达)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根据岗位特点鼓励企业和职工协议弹性退休、中国养老金将朝着社会统筹国民化和个人账户制度化、全民化、市场化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今天上午,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举行社会保障专题研讨会,中外专家学者为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把脉,从养老金储蓄、养老金的存缴保障、延长退休年龄等方面支招,同时就今后国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发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研讨。    将养老金和养老储蓄结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介绍,目前我国现行基本养老金政策主要包括退休金,覆盖了公共部门约4000万人,月养老金待遇为2000元至4000元;养老保险覆盖了约2.3亿企业职工,月养老金平均1300元左右,此外还包括养老低保、养老储蓄、养老补贴等,覆盖了少数城市居民、低收入群体、农村计划生育女孩家庭等。与英美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养老金统筹层次低、待遇差距大、退休年龄早(50岁至60岁)、预期寿命长,亟待一个全民的、统一的、可持续的基本养老金方案。   杨燕绥表示,应对社会老龄化应该从变革养老金制度做起,政府应开发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55岁至70岁),开发老龄人口的就业项目,增加老龄人口的收入;适度降低劳动人口消费比率,增加养老储蓄并做到保值增值。   杨燕绥还表示,目前北京的养老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但仍存在着政府补贴过多,社会组织和资源参与和开发不够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    实行弹性退休应对老龄化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表示,应对老年风险可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我国目前施行的是1978年确定的退休年龄标准:男职工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调整以及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这一退休年龄的规定已经明显偏低,可以考虑采取女先男后,小步渐进的延长退休年龄,力争用几十年的时间,把年龄提高到一个适中的年龄段(比如65岁左右)。   另外,有些国家还采取了间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如延长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参保年限或工龄,减少提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数额,实行弹性退休年龄等,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缴费年限提取年龄应提高   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法学和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梅格行(Mel Cousins)说,如果不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门槛,养老金成本将不断上升。许多欧盟国家已形成共识,提高年龄门槛既可降低养老金成本,同时还可增加养老金的来源(人们将工作更长年限并支付更多的税)。   目前政策规定了至少15年的缴费期,从国际情况来看这一期限比较短,参保人应该尽可能长时期地缴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养老基金规模和以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大多数欧盟国家已采取措施增加缴费期限,多缴多得,从而也提高劳动参工率。X092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让80后养得起孩子,请先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转载自杨支柱博客)
热度 1 luohaijun 2010-6-18 19:13
本博客转载自杨支柱博客: http://yzz661023.blog.163.com/blog/static/32366572010518892213/ 2010年6月15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司发布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引起网民热议。调查结论告诉我们,独生子女一大半只想要一个孩子,有的甚至不要孩子(丁克意识最高的是武汉受访者,所占比例是9.9%,其次是北京8.8%);未生育受访者的预计生育年龄平均高达27.4岁,明显晚于政府声称的最佳生育年龄。 对于关注中国人口问题的人来说,这个调查并不让人吃惊。《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未婚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仅为1.46个。零点公司的调查显示中国妇女的生育意愿近几年来又进一步降低了。 由于育前意外死亡、不断增加的不孕率(卫生部承认的不孕夫妻占育龄夫妇比例为10%-12.5%)及养育能力的客观限制,实际生育率往往远低于生育意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和生育率1.22或许有漏报,2005年1%抽样调查的总和生育率1.33应该是比较可信的。5年过去了,中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只会更低而不会更高。 就像实际生育率总是低于生育意愿一样,实际初育年龄也总是低于预计的初育年龄。而过于晚育,一方面意味着生育能力的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意味着出生缺陷率的升高。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张的理想生育率是1.8,发达国家公认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是总和生育率2.1,翟振武、易富贤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高性别比下人口世代更替水平是总和生育率2.3。即使以较低的国家计生委理想生育率为标准,中国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也远远不够。这意味着,即使彻底放弃政府对生育的控制,今后出生的人口也不可能达到中国政府希望的数量。 考虑到1992年后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就低于2.1,中国人口的加速老化和持续下降已经是不可逆转而且近在眼前的事。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已经成为中国人和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媒体报道零点公司此次调查的时候都突出养育成本的提高,例如网易报道的题目就是《在京月收入不足8000元不敢要孩子》。事实上许多收入更低的人养了孩子,个别人还养了不只一个。夫妻月收入之和北京6000元以上和县城3000元以上的人不敢要孩子的原因,我认为是年轻人的享乐主义和独生子女的金贵。孩子并不是越有钱就养得越好,与知识经济格格不入的人均观念必须破除(知识产品因为可以低成本复制,用的人多了不但不会涨价,反而会降价),艰苦奋斗的精神仍需提倡。但是年轻夫妇月收入之和北京低于6000元和县城低于3000元的比比皆是,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使这些年轻人能够在最佳生育年龄养得起孩子。 今年两会期间,延伸义务教育的呼声很高,争议在于向上延伸到高中还是向下延伸到幼儿园。我个人坚决主张义务教育延伸到幼儿园,同时逐步砍掉普通高中(每两年将高中压缩一年,以防高考人数过于集结)。我认为这个方案有很多好处。 第一,可以使相当一部分现在低收入的年轻夫妇在最佳生育年龄养得起孩子,增加十几年以后劳动力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 第二,砍掉普通高中可使本科、硕士、博士的毕业年龄全都提前3岁,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的总量,缓解人口老化。如果将职业高中改为两年制,可进一步缓解今后劳动力不足的难题。 第三,高中阶段因为学校的影响力较小和学生离参加工作的时间较远,不可能取得足够的奖学金和贷款,穷人的孩子再优秀也读不起。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可以一举解决穷人的孩子因为没有钱读高中而丧失上大学机会的问题。这一方面有利于人尽其才,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公平。 第四,由于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学校合并,原来每个村都有的小学现在绝大部分被闲置。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正好废物利用,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在师资方面,本来生源下降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小学人浮于事;高中教师下移推动初中、小学教师依次下移,又可释放出一部分小学教师。这两方面富余出来的小学教师经过短期培训以后充任幼儿园教师,也算是人尽其才。因此,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增加的财政开支远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南方都市报2010年6月18日
个人分类: 社会民生|3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龄化! 长寿化?
热度 1 hucs 2009-10-26 07:22
老龄化! 长寿化? -- 2009 九 九重阳节谈推广、普及胡氏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胡春松 胡大一 胡盛寿 1 南昌大学医学院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3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 随着我国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等,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十分显著。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的 12.7%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公共卫生﹑社会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影响。 挑战: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势头猛、老龄社会到来早、高龄老人比例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还存在许多不足,包括理论和政策准备、老龄保障和服务发展滞后。此外,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前列,但在全球排名尚处于中等位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标: 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目标,一方面,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另一方面,要做到 老有所长 , 即老而长寿,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据最新统计结果,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3 岁。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前列,但在全球排名只处于中等位置(各国家与地区人口出生时的 预期寿命 。资料见 2008 年 CIA 世界概况 及 2006 年 版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报告 。后者只包括了人口在 10 万人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各国人口预期寿命列表,见: 维基百科)。 一方面, 人口老龄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长寿化。两者是否矛盾?非也。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 QOL ),在实现六老目标的同时,努力实现一老目标,即长寿化,正是社会文明、卫生文明的体现。因此, 六老 是基础目标,一老是终极目标。 在人 口老龄化基础上实现人口长寿化,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奋斗目标。然而,国际上关于人口长寿化指标尚未制定,也缺乏共识,需要未来各国专家共同探讨,形成共识。 当前,影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除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存在的许多不足外,主要有哪些公共卫生相关的因素?概括起来,它包括居民各种常见病和流行病的发病率、居民的生活习惯、暴力倾向、饮食结构、吸烟及酗酒者占全国的人口比例、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其中,非传染性慢病,例如高血压 、 糖尿病 、 癌症等,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对策: 因此,当前推广、普及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实现我国 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有所长 (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终极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1 可降低 居民各种常见病和流行病例如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的发病率; 2 可改善居民 的不良生活习惯,例如熬夜,缺少运动; 3 调整居民 饮食结构,使之更加合理; 4 戒除居民不良行为,例如 暴力倾向、吸烟及酗酒等; 5 有助于节能减排,保护 环境,减少污染。 总之,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见:回良玉副总理讲话),即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是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三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四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 人口老龄化基础上的长寿化。 附件 1 :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The E(e)SEED-BasED Healthy Lifestyles ) , 基本内容包括:适宜环境,远离污染;合理睡眠,午间小憩;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有氧运动,动静结合;科学饮食,营养均衡。健康行为,利人利己;抗衰防老,老幼皆宜;安全第一,减少意外;男女搭配,两性互补;终身学习,修身养性。素质教育,知识健身;工作择业,健康悠关;种族平等,缩小差异;小病不拖,大病有治;合理用药,药食同源。(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三位作者同等贡献。) 附件 2 : 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又称高龄化 , 在统计分类上一般以 60 岁以上划为老人 , 也有以 65 岁以上划为老人。自 0 - 14 岁 , 一般称少年儿童阶段 , 15 - 60 岁或 15 - 64 岁为劳动适龄阶段 , 65 岁以上老人占全部老人人口的 7 % , 则为进入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附件 3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近来 公布了该组织对 192 个成员国居民 健康寿命 的预测及排名顺序,预测出的健康寿命已减去居民一生中可能罹患疾病的时间。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有史以来首次对各成员国人口进行健康寿命预测。据悉,这次预测的是 1999 年各成员国出生儿童的健康生活时间。 根据预测结果,日本居民 平均健康生活时间 74.5 年,位列第一;澳大利亚排名第二,其平均健康寿命为 73.2 岁;法国排名第 3 位,平均健康寿命为 73.1 岁 ; 美国排名第 24 位,平均健康寿命为 68.4 岁。中国排名第 81 位,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俄罗斯排名第 91 位,印度排名第 134 位。排名在后的几个国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艾滋病是影响这些非洲国家居民健康寿命的主要原因。 WHO 公布各国平均寿命排行:      男性寿命榜    1 圣马力诺  80 岁    2 日本   79 岁    2 澳大利亚 79 岁    2 冰岛 79 岁    2 瑞典 79 岁    2 瑞士 79 岁    7 加拿大   78 岁    7 以色列 78 岁    7 意大利 78 岁    7 摩纳哥 78 岁    7 新加坡 78 岁      女性长寿榜    1 日本    86 岁    2 摩纳哥   85 岁    3 安道尔   84 岁    3 澳大利亚 84 岁    3 法国 84 岁    3 意大利 84 岁    3 圣马力诺 84 岁    3 西班牙 84 岁    3 瑞士 84 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大中国
sheep021 2009-4-13 11:17
今天 喜 闻我国 60 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总数 1.5 亿,比例达到 12% ,而且以每年 800 万的速度增长。 又闻 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连续 16 年呈负增长态势 。 截至 2007 年底, 上海 60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 286.33 万人,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 2 倍;预测到 2010 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达 312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23% ;在 2025-2030 年间达到老龄化发展的高峰。 长此以往,少年中国也只能存在梁启超的心目中了。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提出 兵民是胜利之本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 存在于民众之中 。 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经济生产和战争都是空谈。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口年龄结构实验征答:(4)三张人口变化图
zhangxw 2009-4-1 18:30
人口年龄结构实验征答:( 4 )三张人口变化图 张学文 2009-4-1 前几天的计算在没有多考虑死亡率出生率这些已经有的概念的背景下就计算并且得到了结果。 近日看了通用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定义,以及我国的数据。我尽量使理想实验比较符合我国当前的情况。于是依照人口年龄结构实验征答:( 3 )用 excel 做人口年龄分布变化数值实验说明,又做了( 3 )中的数据下的实验。即 关于死亡率,这里取 0.7% ,它是我国当代水平。即各个年龄都按每年每 1000 人死亡 7 人计算。关于出生率我国现在的水平是 1.2% 。即总人口 1000 人每年出生 12 人。而我计算要給出 25-59 岁的出生率(其它年龄的出生率 =0 )。它自然要比全人口,不分年龄的出生率要高很多。我取出生率为 3.5% 。初步认为这两个数据比较接近我国当前水平。于是就开始计算此后上百年的人口总量的变化和人口年龄结构。其结果见于下面的三图。我认为这些图提示我们以后的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而总人口最后依然在减少着。更多的分析大家自己做吧。
个人分类: 一般科技.2.|6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