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印度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天堂门
ZhangSH62 2013-2-3 11:25
写得相当的好!谢谢小水獭! 其实男神,也许就在博主之中,且不止一个;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许就表现出了那位男神般的举止。 那些普通的、万万千千的男人,在建筑工地上、在矿井里、在科研实验室里、在企业生产线上,他们都为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支撑,为万千个家庭、包括女人和孩子,起到了大山一样的作用,他们是每一家的男神。 那些瞧不起自身的、自卑心理很严重的人,应该看到更多普通的男神,否则无法解释这些年的国家快速发展。 红色,确实让人喜欢,那两个主角,很有性格。 这里谈的都是理想状态,即弹线性问题,符合库伦摩擦假设。一些工程应用也很巧妙,除钢丝绳,还有刚获国家奖的钢丝缠绕式大型挤压机、著名的钢板缠绕式冷挤压模具(StreCon)都是利用了摩擦原理,使工程设备强度和安全系数提高数倍。最先进的微细高强钢丝,其强度可以达到不可思议的6GPa,原因是形成了无数条极细的丝织构,可以理解为,各丝织构间也有摩擦的作用。 如果进入塑性变形状态,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涉及到界面状态(润滑剂、润滑膜)、温度、压力、材料强度、运动相对性、材料流动性、运动方式(滑动、滚动)等等。例如钢板热轧时,轧辊与钢坯之间的摩擦就复杂得多,也不是无限大的,因为即使轧辊与钢坯完全粘连在一起,其最大摩擦力(抗剪切力)也不会高于钢板的剪切强度。因此,工程问题远比中学物理复杂。 张士宏同志事迹材料 党支部的推荐材料,我都被自己感动啦! 张士宏同志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先争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科研工作,勤奋、踏实的态度感染着周围的科研工作者,起到了一个优秀党员的模范作用。 张士宏同志以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技术和零件制造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着多项国家、科学院、地方以及企业的研究课题,一年中一多半时间都在外奔波,取得了多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中科院部署支持下,我所自2001年起与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精密铜管工程研究中心,作为第一家院企合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协助建立金龙铜管集团建立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研发成果“铜管高效短流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短流程精密铜管制造方法,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项目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此技术支撑下,金龙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冷用铜管生产企业,位居全国制造业500强前列。在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1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强调国际合作平台的有效利用,拓展视野,引进优势资源,强化对外宣传,实现智力的双向交流。由他担任会议主席的IDDRG国际会议再一次由我所成功主办,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国际组织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创新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技术研发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结合产品与装备升级,实现科学与技术创新。 在他的积极组织和参与下,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的党建、科研、群众文体等工作取得全面提高和发展,形成了团结互助、强有力的团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春宵”。 天堂门坏了,天使招标重修。印度人说:3千块弄好,理由是材料费1千,人工费1千,我自己赚1千;德国人说:要6千,材料费2千,人工2千,自己赚2千;最后中国人淡定地说:这个要9千元,3千给你,3千我的,剩下3千给那个印度人干。 天使拍案:中标! 后来地狱的门也坏了,招标时吸取教训,制定控制价3000。德国人看了一眼走了,印度人报价3000。中国人给了评标的小鬼500,报价3000,中标。德国人印度人都纳闷。再后来,中国人花了500材料500人工,修了一半宣布停工。拖了半年,地狱追加投资3000,完工! 再后来天堂连接地狱的电梯坏了,也要重修,经过前面两次教训后。控制定价3000而且要一次性修好。德国人又来,看了一下走了,印度人报价3000。中国人也报价3000而且还称完工后有茅台送,中标。拿到钱后中国人开工。材料500人工500。完工后。上帝叫人验收。验收员(事先收了中国人红包500)说不合格,要重建。于是追加资金9000重建! 再后来,人间的大门也坏了,投胎的上不来,经过前几次的教训之后,严格定价3000,监理,审计现场跟踪!并且免费保修1亿年,德国人吓跑了, 印度人报价3000, 中国人来了,无偿修好,免费保修2亿年,但要5万年的管理权,上帝同意了,于是中国人修好了后在门口设了个收费站,投胎每人每次500,双向收费上不封顶。多给钱的投胎到美国,给500的投到欧洲,逃费的一律投到中国。 “七不要讲”:“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党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 专利: 在发达国家,衡量一项专利的质量通常有三个基于市场的判断标准,第一,该专利是否在保护期有效阻止竞争对手做同样的产品,从而使创新者获得垄断利益。第二,如果有人试图侵权,该专利是否能作为创新者起诉侵权者的有力武器。第三,创新者从该专利可以获得的专利许可费是多少。 此行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学到了一个如何识别冷轧薄钢板的轧制方向的绝招。 我的师弟告诉我,找一个暗一点的地方,用一个点光源,最好是打火机,照亮一块用其他方法无法判定轧制方向的板材,你会看到一道条状的光带。如果转动这块板材,你会看到这条光带也跟着转。记住,垂直于这条光带的方向,即是板材的轧制方向(R-方向)。而光带自己的方向,就是垂直于轧制的方向(T-方向)。 读者不妨找一块轧制方向已知的板材,照我的法子,先操练一番,体会体会。 伺服压力机生产线的使用,可以分为4个阶段: 1。复制机械压力机生产阶段。原来的模具搬过来,滑块运动曲线和压边力复制过来,达到原来的生产节拍SPM (stroke per minimum)。 2. 优化滑块运动设计阶段,提高生产节拍strike per minute (SPM)。据说HONDA的车身侧面板(Body side inner outer)生产,因为使用了优化的滑块运动曲线,把SPM从16提高到了18。 3。使用先进的滑块运动和压边力控制,玩各种脉动花样,优化成型过程的阶段,制造出原来因为材料成型性差,传统机械压力机无法制造的冲压件。 4。使用更加先进的滑块运动和压边力控制技术阶段,优化成型过程, 减少回弹量。 第3,第4阶段, 对于先进高强度钢的冲压生产特别有意义,是当前冲压技术研发的热门题目。丰田等较早开始用伺服压力机的汽车厂,正在关紧房门秘密地搞,外人无从知晓。 2015-01-11 ZhangSH62: 俞老师,俺的境遇与您不同,就单独写给您: 深切同情!看来文科与工科还是大为不同。本人30年前开始进入科研,那时还没有版面费之说,90年代初开始有收版面费了,记得93年(或94年)中国科协发红头文件说部分期刊可以收版面费,从此全国开始大面积收版面费了。那时我们学科收的也就是300元左右,此后一直在涨,现在高达3000-4000元了(5-6页)。当然,不管在大学工作期间,还是近十几年专业科研期间,版面费对于科研经费来说还是小钱,没有自己掏钱发过论文,也没有为职称去发过论文。这样说是因为,俺任职比较早,俺发的论文在那个年代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是比较领先的,俺率先在国际期刊发论文,全凭兴趣,后来其他老师都来取经了。那时评职对论文也没有明确数量或什么别的要求,全凭评审专家投票决定。而且,如果想省钱,投国际期刊好了,大多数是不收版面费的。 所以,俺感觉是幸福的。祝博主及全体科学同仁以后都不为版面费发愁,博主也更幸福、顺利! 如今的国际合作不同于20年前,那时我们实在水平不够高,主要是学习人家;现在大有不同,就制造业来说,欧洲美国大量转移,他们创新的需求和机会大减;而需求的增加,促使我们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如今的国际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愿望和需求;比如,我们一名博士的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理论原理,一位意大利学者作为审稿人,发现了理论的不足,他也做本领域的工作,他对此很有兴趣,提出共同合作,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完善了理论和实例应用,现在,第一篇论文已经合作发表了,尽管我们互相未见过面;这件事,他有基础,但创新思想是我们提出的,他与我们合作,也帮助了我们,他也有成就感。同是这座学校,另一个课题组十几年前看了我的论文,在国际会议上找到我探讨共同合作,根据我的想法共同申请了意大利商业部的资助,据此,我们派了2名博士生前去联合培养,我本人也短期前去合作;对方4位学者来访1-3个月,我们成了十几年的合作伙伴,合作发表了约20篇文章,在国际学术会议也有很多次合作。这是双赢的,互相需要的。 科技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一团糟。我们做科研的大多一年忙不完的工作,有国家的就做国家的,没国家的就做企业的,学术和技术是你自己练出来的,也没见那个人闲着没事干。其实,大多数科研团队各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活法。科研团队像球队,适合做队长的,经过努力自然会成长为队长,干不来就做队员,虽然出名的人没几个,但工作能受认可就行,有企业愿意用你,那工作就够有意义了。如果大多都无事做、无学术无技术,国家那些大工程是谁做的?神九、神十、飞船、大飞机、三峡等等,那么多事都是很多团队默默完成的,也不会到处张扬哪个是自己干的。不过有发展的,大多研究生时代大都很努力。天天打游戏的,不但做不了队长,就是做队员恐怕也没有机会。 我不知你在哪里读研究生。读研究生一定要找好的导师和团队。但学校差别也是很大的。比如国内那些著名大学具有很好的研究条件,大多数老师都有研究课题、团队和一定量的研究生,有特定研究方向,这是应该首选的。一般院校,研究条件一般,只有一半左右的老师有特定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和经费,这样的老师和学校还可以。至于一些不具研究条件的学校,很少的老师有特定研究课题和经费。读研究生要尽量去一流学校,导师年轻也没关系。一般院校,一定找突出的导师。如果是第三类的,读起来确实浪费时间。对于大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是有分工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多方面事情,包括研究方向确定、课题争取、研究生指导、课题分析和总结。他们过去一定有很多经验,但他们不可能什么都亲历亲为,能够抓住主要事务最重要,他们挑灯夜战你是不一定看到的,但我相信团队发展的好,离不开他们的辛苦和正确决策。年轻一点的,一般负责某部分工作,工作面窄些,下实验室、与学生相处会多些,这也是应该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磨练。如果你有机会来我们这里,你会看到不一样的科研气氛,博士硕士们绝大多数都很用功,也很有追求,少部分懒一点的会有,但表现绝不会像你说的那些学生那样。因为他们能来到这里都很不容易,要过关斩将。比如考试入学的,前两年硕士复试线达到350分。当然,我们这里与高校有些不同,但是这里的每一个研究生都很自豪这里的研究气氛。我告诉每一个研究生,如果混学位建议别来这里,这里很累,学习时间还长,硕士3年,不如找个高校早些毕业。要学习深造,有志于科研,你来对了,你在国内不可能找到环境更好的地方了。 北欧的博士和SCI, IF,这类的数据无关,是否能够取得博士学位和你发表了几篇sci的文章无关,和你的文章的impact factor无关(但现在发现回国工作只任sci)。唯一需要达到的要求就是contribute to the science。这件事可大可小,一般来说,即使是只做了重复性的工作,或者是实验失败,也算是对科学界有了贡献。因为重复性的工作证明了以往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实验的失败则说明了现在工作的不可行性。 你是女人,永远不理解男人。女人可以把爱当成理想或者信仰,可男人不能。女人的世界是男人,而男人的世界是世界。在我的世界里, 我就是那过河的卒子,别无选择,家庭、事业,甚至手下的人,都在我的双肩上,我还得扛着他们一起走,我心力交瘁,无法顾及十五岁那年那对漆黑的眸子,还有我们虽然是全部然而却也是短暂的年轻时代。 你一直等着我去看你,你说“你欠我的幸福怎么还”,你发狠说“你不来,我不老”。 Amy ,我知道你怨,用你的不肯老去来怨我。可是我是男人,我的世界,我亏欠不起,所以只能欠你,并且这一生都不想还,也还不起。 怎么这一上午都兴奋的互相喊,下午就都没动静了?像ml,喊完就都睡着了 ! 说张作霖农民出身有些表扬他了,其实他当过兽医(学过徒)、当过兵、后来拉杆子当地方保安头,基本没做过农活,他的父亲也是个赌徒。他基本是个农村的二流子,干什么也干不长,那个“土匪”之名也有些不合适,其实就是地方开保安公司的,保险队长,有点黑社会,收大户保安费,替人看家护院,与真正的土匪还不同,他并没有占山为王。那时政府不作为,老百姓只能只顾自,因此东北那么多保安队就是必需品。不过老张有头脑,学宋江,人缘好,抗俄又抗日,当然也利用俄日,或勾结俄日,夹缝中生存,为老百姓除害出气,所以老家百姓并无怨恨他。最后主动接受政府招安。他心目有个目标,就是搞个皇上当当,所以穷兵黩武,二次发动直奉战争,当了一年陆海空大元帅,中华民国“元首”,这就造成了他一生的完结。不过公平的说,老张虽然没上过学,但并不是大字不识的粗人,治国搞经济很有一手,当时东北经济、工业、军事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办学也颇有贡献。少帅吗,其实并没有政治头脑,人不算坏,但无韬无略,注定败家! 不过,很多领导低估国人素质,这也是国内很多公共场合拒绝厕所提供厕纸,甚至政zhi上拒绝民主的借口。我们所,比如新建的楼房2005年启用,一直提供厕纸,基本没发生那些现象,一直坚持下来。全所所有公共空间如今都提供厕纸,说起来很多国人不相信。其实,即使偶尔有人拿了一点纸,肯定有他的理由,不必大惊小怪。 这个问题我了解过大学,校长们还是想节省每年20-30万元,连他们豪华的会议中心都没厕纸,让客人情何以堪!目前有些高铁车站,虽然建设的豪华天价,但也是拒绝提供厕纸。这说明了一个观念,就是官员们重视豪华场面,豪华外观,喜欢开会剪彩,上电视,拍完电视就都走人了,回到他们的豪华办公室,那里不但有卫生间,有大浴盆,还有双人床。他们坐火车、坐飞机的时候,都有VIP休息室,那里我们有几个百姓进去过?我随某省人大副主任进去过,随院士进去过,陪同还要交300元呢!可见那里成本不菲,不知是航空/铁路公司买单,还是ZF买单?再者,中国想起的等级观念,领导们希望保留这种差别,如果普通民众出行都可以随意使用有厕纸的水冲高级厕所,那领导有何优越所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领导拒绝百姓公费医疗制度的改善,因为他们需要与众不同的高级干部病房和百分之百的报销制度! 巴西风情 张士宏 2013年2月12日 巴西自然情况 这部分信息取材于百度百科。巴西地处南半球,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拉美最大的国家。其国土位于南美东部偏北,毗邻大西洋,面积、人口均为世界第五大,面积仅次于俄、加、美、中四国。与乌拉圭、阿根廷等10国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北部是广阔的亚马逊雨林,南部地区多丘陵。大西洋沿岸有数条山脉,最高海拔2,900米。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有26个州与1个联邦特区,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其GDP位于南美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二,南半球第一。 巴西农业、矿产、制造业和服务业较为发达。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大豆、铁矿石、橙汁、钢铁、蔗糖、飞机。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其中,白人占47.3%,混血人口占43.1%,非洲裔黑人占7.6%,亚裔占2.1%,美洲原住民约占0.3%,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长较快。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主要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 Porto Alegre简介 俺没去过巴西其他地方,唯一去过的城市就是Porto Alegre。据说巴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当属亚马逊河,很多外国人去巴西都会去亚马逊河流域观光。这里只能多介绍一下我去过的这个个城市。 Porto Alegre (阿雷格里港) 又称 愉港 ,是 巴西 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南里奥格兰德州的首府(北面还有个北里奥格兰德州),人口有140余万。该市位于五条河流域的交叉处,其中包括Guaiba湖。 Rio Grande(意为大河)过去是个军事要塞,现在已是该州最重要的港口。当地属亚热带气候,夏天酷热,冬天微凉,全年湿润。最高温度纪录是40.7°(1943年)和-4.0°(1918年)。很少下雪,雷暴十分常见。 阿雷格里港是巴西南部主要的工业中心,亦是Gaucho(当地原居民的俗称)历史和文化的中心,它以铁架烤肉和马黛茶著名。巴西一些重要的大学如 南大河联邦大学 (UFRGS)、 南大河天主教大学 (PUCRS)、 阿雷格里港健康与科学联邦大学 (UFCSPA),都位于该地。 阿雷格里港也是拉丁美洲最大而最多元化的城市,它涵融了世界各地的移民,大多数来自葡萄牙、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阿拉伯、犹太人与非洲-巴西族群也相当显著。 足球 有关足球俺是外行,知之甚少。所知道的都是那几个陪我的年轻人说的。听说该城市最著名的球员为罗纳尔迪尼奥。这里的人均均乐道的是足球。街上经常见到车后面几个人物卡通画,朋友告诉我那是表示他家里有几个不同的球迷,蓝色人物为一个俱乐部,红色为另一个俱乐部。左边两个大人表示父母,右边几个为男女孩子。他们常常可以为观看一场足球比赛而放弃工作和学习,没人能阻止他们看足球。 换钱和购物 市内小店很多,但要买些食品和日用品还需要去大型超市。我需要先换些巴西钞票,但大多数银行都不办理,朋友开车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发现了一个换钱的两替。我带了些日元和欧元。发现他们不喜欢日元,按国际市值估计,3万日元也就能换来2万日元的Reals。但他们很喜欢欧元,所以就换了200欧元作为零花。 我喜欢巴西的咖啡,但自己走了几次都没发现。在朋友领我去的大超市里,找到了每包500克的粉体咖啡。我带的国际Visa卡超市不接受,只好付现金了。所以换钱还是必须的。后来自己随意走,还是发现了街头小食杂店卖咖啡,包装也差不多,价格差别也不大。我最后带回的最多的还是咖啡,记得是16包(斤),够我家里已喝一年多。咖啡价格还是很便宜的,每斤约25元人民币。巴西咖啡味道确实好,品尝之后,都不想喝其他国家的咖啡了。 街市上有很多糖果、服装、鞋帽专业店。这里的服装大多质地和手工不够好,价格不算贵。但女士服装宽大、暴露、新潮。 市井 街区 市中心街道狭窄,人流涌动,车流不断。车速很快,单向路多,因此往往要转很多弯路才能到停在旅馆前。交通还算有序。偏僻一点的地方楼房破旧,一些低档宾馆过道黑暗,窗破玻璃黑。穷人区有很多破旧临时住屋,一般远离市中心。 富人家住房很讲究,市内绿化好,树木林立。我访问的教授家里拥有独立的院落,前后两套房子,院落中间有草地、花园和游泳池。教授家里有酒窖,几百瓶各种红酒。教授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找了个日本裔女朋友,教授的书房会客厅有很多艺术品,包括一些日本和中国艺术品。可以说,巴西教授要远比中国教授家庭富有。我的博士生朋友说,湖边的房子他的教授买得起,而他本人(讲师)是不敢想的。 湖边住宅与风景 第二天下午,完成实验室参观交流后,朋友先是开车领我去市内校区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参观,然后还有些时间就开车领我市内观光。走了几个街区后我们来到了湖边。湖边有游船,但很少有人坐,我们等待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凑够了10个人才出发。卖票的女士后来成为了船上服务员,一路上向我们兜售些饮料水果。不过很友好,主动帮我们照相。 等待游船的功夫,我提出沿湖边走走,朋友建议不要去,担心我们说英语被听见,遇见坏人袭击。 (1)湖边风景:有些游客在沙滩坐卧 (2)湖边风景 (3)湖边风景:满树的黑鸟 (4)湖上远眺城市 (5)城市远眺 (6)湖边的高档住宅区 (7)湖边 (8)湖边风景 (9)湖边码头和远处的大桥 (10)湖边湿地 (11)高速公路收费站 (12)路边湿地 (13)左侧贫民区 (14)街边市井商铺建筑 (15)破旧市井建筑 (16)宾馆对面的教堂 (17)市内居民区 (18)街区 (19)街区
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姑娘在印度
热度 5 lysyxcs 2012-12-16 09:56
中国姑娘在印度
在印度人看来,中国女人很有魅力,如此神秘、那么娇小,皮肤白皙而细腻(也许是反差太大),还长着一对大大的黑色眼睛。师妹这次印度出访就深深感受到了印度小伙的热情和追捧。我们和她走在一起,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百,目光几乎全部集中在师妹身上。 ICHDMS-2012 开幕式后,我看到师妹手上有一只玫瑰花,原来是大学生 Y 送给她的。一会儿 Y 就跑过来了,问这问那很是热情。午餐时 Y 也我们坐在一起吃,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师妹。下午去开会时, Y 曾想用摩托车带着师妹去,被婉言谢绝了。 晚餐时,过来一帮小伙子,首先和我们聊天,后来提出和我们照相,估计其用意也在师妹身上。据说那几天“ Chinese girl ”成为印度小伙子们的热门话题。他们认为师妹芳龄 21 岁,当被告知师妹已婚时,却认为我们是在开玩笑。最典型的是 H ,他专门跑到我们宿舍,让我们转达对师妹的爱意。 H 不太善于表达情感,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发自内心的。我们晚上散步时,他就等在路旁。师妹的报告时间和地点,早被小伙子们记好,虽说是分会场,可听众较多且多是小伙。 在印度期间,我们一共遇到三个中国人,而且都是女孩子。最早遇到的是楠楠,我至今很是佩服她。她是 1985 年出生的孩子,竟然一个人来到印度。细问之下,方知远远不止如此。楠楠一个人在西藏旅游,之后到尼泊尔,再到印度。当我问她,你一个人不害怕吗,其回答让我有些意外,“印度人比中国人好多了”,这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反复思考、对比,难道中国人的道德伦理水准下降到如此地步!是的,在中国旅游景点看看那些惟利是图的嘴脸就能说明一些道理,一些被沦为“性奴”的悲惨女人也在诉说着中国的不安全。 在 H-55 号宾馆,遇到了蓓蓓和娜娜,她们在印度的旅游全是网友提供的,而且已在印度玩了十余天。她俩很自信,说我们在印度就是富人了。正是在网友的帮助下,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每个地方都有接应者。你能相信中国的网友吗?她俩是绝不相信中国网友,即使和我们见过面,我回国后试图用 QQ 和她们取得联系,也被拒绝了。 蓓蓓和娜娜长得也不是很漂亮,是何等魅力征服了其印度网友,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诚信。有人说,印度经济落后不发达,因而讲究诚信。中国富人排行榜的前几位,也都一再强调诚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人失去了诚信,有些人就是靠欺诈而鼓起腰包。眼下“儿慈会”的小数点就成了大问号。 中国女人的魅力到底有多大?有个现象最能说明问题。年轻老外离婚是很平常事情,但过了不惑之年尤其有了孩子彼此间的关系通常比较稳定。然而就是这批稳定一族,到中国后还是经受不住中国姑娘魅力的诱惑。正如一位外国友人所说, “ 世界上最开放、最浪漫、最漂亮的女人原来在中国! ”
4095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人应该自信和自强不息
热度 3 benlion 2012-12-5 08:01
对我来说触动很大的有几件事: 一、印度人在海外比中国人远要自信,一点也不因自己来自非发达国家而自卑;二、在德国一次德国所长宴请中国校长席上说的话,德国人说中国古代发明可多了和了不起,可现代呢?当时,听了很震惊!依然记得;三、不少西方人说在中国那样的环境不可能产生世界一流的科学成果;再就是系统医学,实际上是在中国提出后向国际上传播,还并非是有人说的在西方提出 - 而是根源于中国传统。 一个民族的危机不在于是否富裕是否发达,而在于是否追求真理,坚持正义和爱好科学和爱好发明创造,在于是否爱自己的民族。作为一个民族的一分子,应该有自发图强的精神,这也是回国的动机之一。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骨气,没有勇于学习和勇于创造的精神。谈家桢的飘星虫遗传学研究、冯德培的肌肉神经接头强制研究等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也都是在中国完成。 另外, 1998 年国内还有出版混沌生物学,如果能像对待全息生物学那样一样重视系统生物学的话,世界第一家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应该是 90 年代在北京成立,而不是 Hood 的 ISB 在 2000 年成立在西雅图。 Hood 做测序,做转基因,做基因芯片, 1999 年之后开始做系统生物学, 2003 年之后做系统医学, 2009 年之后聘用了一位遗传学家做系统遗传学。中国 80 年代 -90 年代做系统生物学,做系统医学,做系统遗传学, 90 年代之后做转基因、做基因芯片,做测序工厂。反映的是综合思维源自中国传统,分析思维是西方传统,未来科技更将是东西方文化的融汇。 有感于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68-638784.html 我倒不像 D. Nobel 等许多英、美、德科学家那样说只是借用 “ 系统生物学 ” 词汇却做的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而是将其看作走向系统生物学研究出发点学科而构成学派,也不会像国际上科学家那样说只是用了一个新词汇或者说那个复杂的一堆乱麻哪是系统啊;但是,以偏概全(2001年同时形成几个学派)一定程度确实误导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自发图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既要做出世界一流的科学,也要做出世界一流的发明。科学与技术是互动关系,基础与应用耦合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也就是因为 Hood 和 Kitano* 来中国的讲演新闻,因发现明显错误,这种错误只需要在国际上普遍和常用的文献库检索一下就可避免的错误却一而再再而三重复,才引发我这 2 年来对世纪之交系统生物学历史的回顾,这影响到了我的创业(也就是走向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又徘徊到学术问题上来。 注*: 当然, 2005 年 -2007 年 Kitano 和 Ideker (2001年与 Hood 发表论文的博士生)承认或更正说 21 世纪系统生物学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层面的重新提出 - 即,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概念和词汇( Mesarovic ),80年代发展到生物化学系统层面,而在90年代采用“湿”的实验(生物技术)和“干”的实验(计算机方法)重新提出。
个人分类: 2012|2341 次阅读|9 个评论
留韩流水记录系列:八月忙
ruimouse 2012-12-3 15:13
八月注定是个忙碌的月份! 奥运会在8月8号顺利开幕。 我开会到7号,9号一早坐上了回家的飞机,10好早上9点到家。 爸爸生病了,还很想我,妈妈也想我,老公也想我,小外甥也想我。 之后我就义无反顾地回去了。 在家的日子短暂而温馨,爸爸妈妈,老公还有我,每天看看奥运会,吃吃大餐,享受享受水果! 10天的日子飞快就过,我19号又出发了,20号到达北京,和老公逛街,办签证,买机票,应酬。 21号凌晨4点半起床,冒着大雨赶飞机。 21号和老公一起回到了韩国。 晚上实验室又给印度人送行,应酬一番。 没有住处,跻身motel。 22号早上赶紧梳洗打扮一番,穿上借来的博士服,在实验室的一个小的party后,参加了学校的毕业典礼, 从校长手里接过了我一直盼望的博士学位证。结果,老公激动得在给我披hood的时候,弄掉了我的帽子。嗬嗬! 大家都说在韩国一个人是不能毕业的,因为要有家属一起上台领证。 本科毕业时,一个系只有一个人代表穿学士服,另一个代表上台领奖,那个时候奖更重要,错过了穿学士服的机会。 硕士毕业时,毕业典礼要等到7月底才开,无奈,6月底离开了云南。 博士要毕业了,结果服装学校不提供了,只能租,高额的租金曾经让我想放弃这唯一的一次机会。 后来我还是回来了,参加了毕业典礼,过了一次瘾! 知足了! 大雨天的毕业典礼,结果都没有好好拍照。遗憾啊! 接下来忙着解决住处的问题。 22号毕业典礼之后,老板请客,中国餐厅简单午餐,下午冒着大雨直奔学校的国际交流中心,咨询学校的房子, 结果被告知,需要系里的助教来问,只能是公对公的形式。完全形式主义。 系里的助教摆架子,推脱不给问。因为她给我准备的材料至今没有完成,怕老板责怪她。 结果周末就这样过去了,我和老公挤在motel里,潮湿的小房间。 不知今天会不会给问。等待了。 签证也要到期了,一大堆材料需要准备,助教也没有给弄。 等待!
2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韩流水记录系列:David in transplantation seminar
ruimouse 2012-12-3 15:01
今天一大早,刚到实验室,还没有坐稳,隔壁实验室的就来喊人,让去参加seminar. 一般来讲都是让去凑人数,我就很少参加,今天兴起,就去凑热闹了。 这次的seminar比以往来的人要多,估计都是赶来凑人数的。嗬嗬!· 去了才知道,原来是特邀参加明天将要举行的transplantation会议的,哈佛医学院的David 提前来我们系做个相关的报告。 听说是个牛人,发了650多篇文章。 他要求在他讲述的过程中穿插问题,可是大家都很紧张,尤其韩国学生英语不好,也不爱提问。 结果就成了我们这里那个特别爱显得印度人的专场提问。 可能是在很是无聊,David把话题转向了其他学生。 我对此话题属于外行,没有什么关键性的问题,只是很好奇。 David一个劲的看着我,似乎期待着我提问。结果我只是笑笑。 后来他可能实在忍不住了,可爱的老头子,直接说,I think that lady may have a question. 矛头直接指向我, 所有人都看着,不说话实在是不好意思,之后简单得问了两个问题, 可爱的老头子耐心的回答了我的问题。 我们都是喝着咖啡,听着报告,但是人家却没有咖啡,还一个劲的用口水,看不下去了。 等他回答了我的问题之后,我说我最后还有一个问题:Do you want a cup of coffee? 回答是positive,"Yea, I love coffee". 非常可爱的一个老头子。
1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度人在北京
chemicalbond 2012-9-8 20:25
时常感到小区有印度人出没,有些像是上班族,有些明显是家属。今晚就在小区门口有好几个印度人,似乎要一起出门,我正好在门口,于是为他们开门让道:其中一位女士来了一句英文 Thank You, 我也用标准的英语回复了她,You Are Welcome。 显然,不能因为解放军曾经跟印度人干过几仗,或者是在美国对印度人有过不好的印象,就那啥小鸡肚肠,对印度民族产生敌意:咱们也应该表现一下俺们大唐民族也是具有的绅士风度的 前一阵跟朋友聊天,谈起了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的变化,全球化是个关键词。信息技术使得距离成了一个含糊的词汇: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住在我隔壁的邻居到底是谁啊?至今都没有见过面呢。而远在大洋彼岸的那个谁谁谁,有事没事就跟我Skype,还带着视频呢,就跟在身边似的。这些玩意在以前来说都会是些非常奇怪的事情。 全球化使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 次阅读|0 个评论
舞蹈能战胜癌症吗?
热度 2 xupeiyang 2012-7-10 07:10
舞蹈能战胜癌症吗? 印度人讲的挺好,应该看看: http://open.sina.com.cn/tedfeatures.html#107#open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032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人讲英语的痞子发音不值得推崇
热度 3 wliming 2012-3-19 15:12
全世界很多国家讲英语,如澳洲,新西兰,加拿大(英语区),印度,新加坡,美国,英国等等。不同国 家讲的英语有相当大的差别。就是英国内部,不同地区的英语都有差别。特别是印度人讲的英语,虽然如母语一般流利,但一般人可能很难听懂。 周耀旗 写的博文《美式英语发音和美国文化》介绍了美国人讲英语的发音习惯,把 t 说成d, “tain”里发出“ 嗯 ” 音,把appears”的“s” 音省掉,等等。这些发音习惯破坏了英语本身的发音规则,是一种痞子发音方式。现在只不过是因为美国强大,这种痞子音才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我估计如果印度强大了,也跟大家重视美国痞子一样重视印度音。 不讲英语的民族应该学正统英语,而不是痞子英语,正如我们不学天津的“伦敦音”一样。 痞子音在中文里也普遍存在。比如很多北京人讲的普通话,就带有浓厚的痞子音。我们当然没必要去模仿。
个人分类: 娱乐|2107 次阅读|4 个评论
核心期刊中有论文全篇抄袭,还有人管吗????举报,有必要吗?
热度 9 billzhenxing 2012-2-2 13:02
无意中看了2篇论文,搜关键字,搜到的,真的是无意中。因为关键字一样,所以同时出来的. 看了篇国外的sci-e论文08年11月的英语论文,印度人写的, 然后看了篇国内的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1年10月的中文论文,一个讲师一个博导写到。 90%以上的文字篇幅是纯翻译过来的,用的方法完全一样,图片、公式完全照搬,而且没加引用。16个结果中12个结果一模一样。 不知道这算不是抄袭。也没人管。中文论文加了基金支持的字样。 1) 个人认为,这属于严重 抄袭。不知道期刊方面怎么认为 2) 不知道这个期刊是不是核心,是不是1类。 3) 我不想追究作者,也不想举报他,因为举报他,也改变不了什么。改变不了国内的大气候。 4) 我只想问问这个期刊,还有责任心吗,审稿人-砖家(一群goushi),都吃干饭的。。。。。。 无语啊。
个人分类: 科研相关|14198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历史上华佗的邪门歪道被中医鄙视
wliming 2011-12-25 17:21
博主:中医经不起科学的拷问! 华佗是印度人吗   作者:龙哥   华佗是中国人熟知的古代医学家, 近年来更是被中医界喻为“外科鼻祖”, 声称华佗早于西方1000多年就实行了大型外科手术,并以此来证明中国先人的深不可测和中医的“博大精深”。然而,华佗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如姓名的怪异、与中医迥异的医术、方法无文字记载、没有医书传世、医术不能传承、被后世医家排斥等等。这与同时代的张仲景完全不同,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华佗的史料记载,《三国志》为最早,《后汉书》则是因袭。而《三国志》中关于华佗的文字主要来自《华佗别传》(散佚)。所以,《三国志》可谓是华佗身世的孤证,其真实性已无旁证。史家一般认为,华佗生年难考,卒于公元208年之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生,与曹操同时代,华佗最终被曹操所杀。华佗最突出的医学成就是首创了开腹手术和全身麻醉药(麻沸散)。   由于《三国志》在史籍中的重要地位,且作者陈寿又生活在华佗身后仅几十年,故可以认为华佗并非凭空编造出来的人物,华佗应当是确有其人的。但是华佗未留下一字书稿,仅凭《三国志》的记载已无法辨别华佗医术的真伪,史学界和医学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仍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早在1930年,著名历史学家及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就撰文指出,“华佗”二字是天竺语“agada”的音译,旧译为阿伽陀或阿揭陀(后省略阿字,如阿罗汉后称罗汉),华佗就是“药神”的意思(见《寒柳堂集》)。华佗的印度籍身份由此成为一个学术观点。   林梅村(考古学家及梵语学家)在《麻沸散与汉代方术之外来因素》(见《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一文中也赞同陈寅恪的观点:“agada”在梵语中的实际含义多指丸药,麻沸散为天竺胡药,华佗其名或来自五天梵音,其医术有印度因素则事在情理之中。”并称 “但只要认真观察华佗行医的社会环境,就不难发现陈说并非臆测。” 众所周知,“佗”或“陀”字多见于梵语翻译过来的佛经上,修炼成佛乃称佗(陀)。   华佗的腹腔手术也非常令人难解。在中国历史上,自古至今只有一些简单的体表小手术,如挖除痈疽、割除息肉等。中医历来没有以手术方法治疗内脏疾病的探索,这也是中医与其它传统医学截然不同的特点。在华佗之前,《黄帝内经》记载的常用治疗方法为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爇、饮药,并强调“药治其内、针治其外”是最基本的手段。可见,华佗的外科术在当时实属另类,也找不到与中医的关联。   如果华佗的开腹手术确实奇妙,则断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积累的中国医学的创新。 如此复杂的大型外科手术必然要在前人的经验之上才有可能,绝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横空出世。 而中国医学则完全没有解剖学认识,更不用说麻醉、止血和消毒的概念。 假设华佗的外科手术基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那也不可能只有华佗一人独霸此技,而是必定有一批水平接近的医者,就如每个时代都有群星荟萃般的众多名医一样。   况且, 华佗的开腹手术与中医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在手术过程中割断经络系统对中医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中医不具备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中医理论与实证解剖也是不能相容的,所以中国的传统医学不会成为大型外科手术产生的基础。由此可见,华佗的外科术不可能源自传统中医,而是另有源头。唯一的可能是来自其它国家或民族,而在东汉时期,印度和波斯的外科手术又确实远远比中医发达。   华佗的医术没有传承下来也是个难解之谜,至少从中医历史的角度无法解释。在中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类别的疗法因一人故世而彻底失传。华佗如此惊世骇俗的外科术神秘地消失了,说明外科手术在当时不是普遍现象,这项技术只有华佗自己掌握,别的医生甚至传说中的华佗弟子都不能做类似的外科手术,这也说明腹腔外科手术不可能是中国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如果这类手术是在中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绝不会因华佗去世而失传。   同时失传的还有被誉为首创的全身麻醉药----麻沸散,是否真的有那样神奇的麻醉效果,后人多持怀疑态度。但多种史料记载表明,麻沸散中的主要成分非中土所产,乃是来自西域或其它地方,这也是华佗外科术来自别国的一个佐证。至于华佗为什么没有留下片言只语的医学著作,很可能是因为华佗不能用汉字写作的缘故。    在华佗之后,中医并没有在外科手术上取得任何成就 ,甚至外科都不算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如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云:“ 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斯之五法,皆救急之术也。”这些治疗方法与内经时代没有什么区别,直至明清时期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也不过如此,外科手术始终都没有成为中医的主要内容。   华佗之术非但没有传承和发展,反而受到历代名医的排斥和贬低。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 :“至于刳肠剖臆,刮骨续筋之法,乃别术所得,非神农家事。” 陶弘景距离华佗时代仅二百余年,却直指华佗之术不是中医正道,极力排斥。唐代孙思邈也持同样态度,《备急千金要方》(北宋校正医书局)序言:“ 我道纯正,不述刳腹易心之异。” 华佗神奇的外科手术竟然被孙思邈斥为异术,非常看不起。   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外科手术的都是简单的体表型小手术,如骨折及脱臼、鼻息肉摘除、穿刺引流、导尿术、咽喉异物剔除、痔疮切除等,而操此术的也不是正统的中医,而是民间的江湖郎中,恃一技糊口而已。往往被主流医家视为庸俗不通文理之人,不屑与之为伍。主流中医坚持用药物或针灸治疗几乎所有疾病,中国的外科手术一直处于简单化、体表化的状态,也从未成为主流的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始终不能以实证精神面对人体,而且医学理论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主观臆想,脱离了人体的解剖结构这一客观事实。大型胸腹腔外科手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生存的基础,并且违背了中医的经络、元气等理论,中医拒绝接纳和吸收华佗的医术,使得外科手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缺位是顺理成章的。   外科手术被视为异端、非正统,表现出中医理论的固步自封。中医认为,人体不可以实行切割和断裂等手术,否则经脉俱废、元气、真气扩散,人不可复生。即便在外科手术已成为常见医疗手段的今天,仍有人认为手术会伤元气。《宋史·方技·庞安时传》记载到:“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庞安时是名列正史的名医,但他不相信腹腔外科手术的真实性。    在中医历史上,华佗的外科术一向被视为神怪传说,为正统中医所不屑。 然而最近几十年,华佗被中医界从故纸堆中翻出来,并被包装成中医历史上的伟大医学家。华佗获得的赞誉比此前一千多年加起来还要多,从正规的中医院校教材到普通民众的认识,无不认为华佗是外科鼻祖。华佗成为中国古人先于西方获得外科成就的典范,也成为中国传统医学取得辉煌成就的象征。   略加分析不难发现,中医界对华佗外科手术的推崇是因为现代医学在外科方面的巨大成就。目睹了现代医学精湛的外科手术技艺之后,中医界恍然大悟,原来华佗之术确实有存在的可能,这对中国传统医学界的刺激是非同一般的。于是,为了证明中医的“博大精深”,华佗从非主流的异端人士摇身变为伟大而神奇的外科鼻祖。   姑且不论华佗的开腹手术与麻沸散是否真实,仅华佗的身份问题就是中医界不能回避的。即便是引经据典查找华佗籍贯与生平的蛛丝马迹,想以此证明华佗确为中国人,但从医学史的角度上看,华佗的外科术绝对不可能是中医的产物,华佗本人也极有可能不是中国人。华佗非但不能证明中医的先进, 反而证明了中医在历史上的落后,以及拒绝发展、压制创新的愚蠢。   中医界人士如果稍加考证和分析,恐怕不会贸然竖起华佗这面大旗来为自己壮胆助威。知道举错了旗子的只能默然无语,不知者犹在摇旗呐喊。奉劝中医界人士,历史也罢、故事也罢,都不是科学性的证据,拿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疗效证据才是中医唯一的出路。   2011.12.19 (XYS20111220)
个人分类: 伪科学|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爱收藏 ---- 唐僧取回的经文
xupeiyang 2011-10-25 10:48
贝叶经源自古代印度,在造纸术传入之前,古印度人用贝叶书写文字,佛教徒用贝叶刻写佛经。公元9~10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与丝绸、瓷器一起,沿丝绸之路进入印度,印度才有了用纸印刷的佛教经卷。所以,玄奘公元7世纪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应该是贝叶经。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玄奘带回来的贝叶经,就是传到中国的第一部贝叶经。事实上,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贝叶经传到中国。史书记载,公元65年的一个夜晚,汉明帝梦见一个高大的金人,金人头顶闪耀着日月光辉。醒来后,汉明帝去找大臣圆梦。大臣告诉他,金人是天竺国的神,叫做佛。于是,汉明帝派遣12位使臣前往天竺国取经。数年后,使臣们不仅从天竺请来了两位佛教大师,更用白马驮回了许多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经。这便是传入中国的第一批贝叶经。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qyw/20110718/101332592.shtml
个人分类: 珍宝收藏|2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的“仇富”与印度人的“安贫”
热度 1 tingyy 2011-10-18 17:37
近来网上有不少帖子探讨“为何印度穷人少仇富?”的问题。特别是: Yahoo 评论 2011年10月06号 第556期, http://opinion.cn.yahoo.com/jdgz/India/index.html 。 据说“印度是目前世界上穷人最多的国家,但超级富豪据说比美国还多。在巨大的贫富悬殊之下,印度穷人却很少会把怨气发泄到富人身上。”于是有人联系到中国社会的仇富问题,开始考虑“为何印度穷人少仇富?背后有什么奥秘?”。 其中最著名的发言人可能是研究农村问题的高战,他从印度考察归来后说:【“印度是穷人的天堂,但不是富人的地狱”。 “穷人的天堂”并不是说印度到处都是穷人,而是说印度是一个连穷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正常生活的地方。不仅印度政府的行政成本非常低,而且印度的国民大都有社会保障。这里有较为充分的就业率,年轻人有很多方面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机会,所有城市的公共设施都以人为本,首先考虑穷人的福利,考虑穷人的承受能力。】 不知道高先生所说的“穷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正常生活的地方”是哪些地方?是不是包括印度著名的“贫民窟”和红灯区?本来印度具体是一个什么样子,本人没有去过,也不清楚。但是,一些人把他们介绍的印度和中国当今社会上问题联系起来,那么我就想谈一点看法。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仇富”的传统。古代中国就把“杀富济贫”的人称为“绿林好汉”,受到穷人的欢迎。而真正在中国历史上把“仇富”发展到极致的是哪些极左的阶级斗争年代,例如把农村中土地拥有超过多少的人统统划为“地、富分子”,加以打倒。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连卖几个鸡蛋都要被“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真可以说“仇富”做到了极致。结果是全国都是穷人,要想找个富人来“仇”一下可能都非常困难,只有到国外找几个富裕的帝国主义国家来“仇富”一下。那时社会上有特权的人还是有的,但是被“长官骑马是革命的需要”的理论给抹平了。社会好像十分和谐。 然而这种看似平等的穷人社会却并不被老百姓接受,同时也因为缺乏发展经济的动力而被历史淘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一部分人通过各种方法富了起来。而大部分人虽然努力但是不一定可以富起来。富人中间,的确有些人是以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富起来的;有些人富起来后大肆挥霍浪费社会资源,甚至干一些欺男霸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官员以权谋私,非法获取社会财富等等。 “为富不仁”的情况,历来就为社会道德所谴责。其实,当前绝大部分人并不是绝对的“仇富”,只恨那些畸富、恶富。社会对正当的富裕是认可的。 说到印度穷人少仇富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文化因素。印度人的宗教思想非常深厚,他们相信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的宗教思想,因而只希望神保佑他们从苦海中解脱。所以印度全国大概有 6~7亿穷人,其中可能有2.5亿人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印度人,他们大都是安于贫困,一般不会去仇富。这种认为贫富是神的安排,是命中注定的思想其实是印度国家发展的最大阻碍。特别是在印度社会中仍然存在的种姓制度,更加是印度社会对生产力禁锢的代表。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和印度几乎是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可是30年后,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超过印度一倍多,各项经济指标都将印度抛在身后。 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是解放了生产力。人们普遍有了过富裕的生活的希望,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当然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机会的不均,使得一些人产生“仇富”心理。但是,这种人民思想的解放确实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根本因素。所以正确地进行社会改革,使得更多的人有富裕起来的机会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那些羡慕印度穷人安贫少仇富,而希望中国人也安分守己,保持表面上的和谐社会环境的思想其实是对中国发展非常不利的。必须更大的鼓励和引导中国人过富裕的生活的努力,真正做到共同富裕,才能够真正解决“仇富”问题。
个人分类: 杂谈|32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聘博士后的怎么不是印度人就是女同学呀?
热度 11 yzhang111 2011-8-30 23:01
前段时间开了一个博士后的位子。除了自己在博客里打广告外,还在Nature.com花钱打了一条广告,现在看效果不太理想。申请者寥寥且多数较好的都是印度人和女同学,可本人对印度人不太感冒(对不起啦,不是歧视,是文化背景问题)。本人对女同学没有任何偏见,但鉴于目前本实验室都是女同学,考虑找个男的或许能平衡一下,呵呵。请问各位大虾哪里打广告效果好些?不花钱最好。 少花钱也只能是接受美金的地方。先谢啦!
4569 次阅读|27 个评论
我的一个印度朋友和他的双重国籍
热度 5 Zhanglincn 2011-7-2 01:56
听到有人说要向印度人民学习,并提倡政府也向印度政府学习允许国人双重国籍,希望我们的公民也“ 脚踩两只船 ”,我除了感到些许震惊和荒谬外,一时竟无从反驳,就如同把一个明显愚蠢可笑的东西郑重其事地在大庭广众向大家宣布一样,让人除了抓狂之外真的不知道怎么还击。 目前国际上承认双重国籍的代表国家是加拿大,而其他很多国家都采用默认事实的方式对待双重国籍的公民,但绝不会采用鼓励的方式更不会承认其合法。双重国籍的合法性给加拿大带来了什么,我想 很多 中国人都愿意移民加拿大的首选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前段时间著名的贪官濑昌星等等就逃往那里,当然你可以说那样很好,可是我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而加拿大如此泱泱大国在国际上的表现却一直平平。而发展中国家里的印度和印尼,虽然也承认双重国籍,但我也没有看到他们的快速发展,我倒看到印度的科技没有自主,印尼的国家发生了可怕内乱。 如今在中国,这些开始忽悠双重国籍的公民究竟是何等居心?国家拥有双重国籍的公民是可怕的,而鼓吹双重国籍的公民更是可怕的,他们除了有潜在的祸心之外,内心早就知道自己正在做“可怕”的事情,他们妄图将双重国籍合法化,以便在事情暴露之后好拿着另外一个护照逃往他国。 双重国籍所带来的后果是:丧失了自我,瓦解了国家,祸乱了天下! 那好,首先就让我来说说印度人和该不该向他们学习。 我在美国时和一个印度人 share 一间办公室,我俩是好友,经常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出去吃饭和参加学术活动等等,所以我对他和印度有相当的了解。他的英语明显比我要好,后来才知道在印度英语本身就是官方语言,他从很小时候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虽然他的英语口音很重,但他已经来美国十几年,在美国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且他做完博士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美国谋个职位。而我多次问他是否觉得自己能融入美国社会,他说他已经融入,因为他认识的在美国工作的印度人非常地多。看看我所处的这所大学的Faculty,的确如此,很多印度人其实很优秀, 但他们的优秀是属于美国的,他们的不优秀才属于印度,因为他们拥有双重国籍 。 每一个在美国获得学位的外国人想留在美国,这本身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美国很好, 尤其 是印度人似乎都明白。但是我从他的身上发现,他的确已经成为一个美国人,除了肤色暗淡之外已没有任何不同于美国人的印度特征了。有时我激动地谈起印度电影里那些好听的歌曲和优美的舞蹈时,他都平淡地说那只是在电影里罢了,现实的印度早不是这样了,听起来似乎是在向我解释那个“落后”的场景已经不存在了。我忽然觉得印度人有些可怜,我想在印度政府开始接受英文做为官方教育语言开始(因为被英国征服), 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印度正在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业已成功的商业文明。而他的身上也丝毫没有印度历史的任何痕迹,他的内心也早不把印度文明当做什么伟大特殊的东西,他唯一的想法是离开那个落后的地方融入美国先进文化的怀抱。而和他相反,我依然可以有大段的时间沉醉在中国历史那波澜壮阔的故事场景中享受历史带给我生活的启迪和智慧。 是的,人都有选择去哪里生活和怎样生活的权利,但印度那个曾经特色鲜明的文明在努力靠近西方文明的过程中已经走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努力学习西方又永远不如西方,同时又彻底失去了自我 。“双重国籍”就如同这个印度朋友一样:整天说着蹩脚的英语却努力忘记正宗的印度语,让人觉得永远什么都不是! 双重国籍瓦解的是整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这一点是相当明显的。双重国籍首先会淡化国家界限,让一个人的行为更加地自私化,同时会削弱个人对集体利益的尊重,丧失民族凝聚力,使公民更易于做出违反国家利益的行为而更易逃避应有的惩罚,这无疑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动荡、精神解体、文化消失的深层原因。 当然你可以说这将更加开放、便利,更能让人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只做地球公民,这个愿望听起来如此高尚和超前,但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我都会很遗憾地说这其实非常地幼稚。除非哪天你忽然碰见外星人坐在你家的客厅里,我才愿意相信你的忽悠有些道理!
个人分类: 社会视角|3288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美华裔晒生活成本:美国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
热度 2 shawnshen 2011-2-19 12:09
安居才能乐业。   这个安居的条件,也不大,在美国和加拿大买个40万美金的房子,对一个四口之家,已经非常宽敞,小日子非常好过了。   要达到这个安居乐业的条件,你需要这样走的。 首先,你在国内要考托福、GRE,一般人,没有准备1-2年,是做不下来的。然后去美国了。加拿大你别想,它没有几所像样的大学。   去美国,没有奖学金,别想签证。而美国发奖学金的,都是本国孩子不愿读的,读出来了也是找不到工作的,比如:天文、地理,都是非常偏的专业,但学校有经费,要保持这个专业,所以,都发给中国和印度人,只给一半,这些人当然抢啦。   读研究生,起码要2年,博士生要5年,所以,北美的大学里充满了中国人和印度人,像上 海某夜大,高声用中国话吆喝,只是多了些印度人。而一落地,钱不多的,勉强维生,因为学校就给你一半的钱,但二个人给一个教授干活,师傅好爽,写出论文当然他老人家要第一署名的。 北美从来不承认学校是啥象牙塔、高等学府,学校也就是生意,收学费,赚利润,和工厂一样。   留学生法律上来说不能打工,打工也就是黑工,收入只有人家的一半。他没有钱换将来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比如:医生、律师、电脑。这种专业,不可能拿奖学金的。所以,前2-3年就是在烂专业里泡着,其中另外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要利用现在的烂专业把配偶接出国。   美国和加拿大的使馆是不会给你配偶签证滴,他们把捏到一定程度,慢慢熬你,你就忍受吧。配偶到了,夫 妇俩个就搞起了十五的月亮。我先掩护你,我去打工,你去读将来能找到饭碗的专业;然后,你读出来再掩护我,这个过程,需要5年。   然后,夫妇俩就有年薪收入10万美金了。注意,这个时间段是5年,其间家里存不下来钱的。 好容易走上了小康,一看岁数不小了,哎呀,该怀孕生孩子啦,要生,那就一步到位吧,3年生2个,一男一女,让大陆人羡慕,俺们这里没有啥计划生育哦,呵呵。   现在是4口之家了,不见得再住唐人街了,得买房子。要买就一步到位,买个40万的,首付就是25%,那就是10万美金。   小两口才工作没几年,哪里来积蓄?和国内一样,管他呢,东拼西凑,现在多好,有次贷,没有钱没问题,只要有工作,银行就贷款,就是利息高一点,不怕,贷款期都放到30年了。
个人分类: 海外关注|1437 次阅读|2 个评论
汽车被人追尾
harveyho 2011-1-3 14:16
今天在最繁华的大街上,由之路转主干道,忽然车后砰的一声被后面的车追尾。 路边的人惊叫。下车,观察损坏情况,不严重,表面漆擦伤。叫后面的车主出来,是两个印度人,驾车人并未本地驾照,而是印度驾照。抄下车牌,驾照,找目击证人。由于是最繁华大街,为了不影响交通,并未等警察来。 正常情况是找保险公司负责索赔,但该车主并无保险。加上损坏不严重,花时间去警局估计也是不了了之。如果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也没办法。 晾晾印度人的驾照:
个人分类: 生活|5394 次阅读|1 个评论
Abel奖目前唯一的概率学家
zhouda1112 2009-4-2 10:15
不久前,刚刚揭晓了09年度的Abel奖。65岁的俄裔法国数学家MikhailGromov因其对几何学革命性的贡献获得该奖。奖金95万美元。 回顾从03年该奖设立至今, 2003年∶让-皮埃尔塞尔(法兰西学院)   2004年∶迈克尔阿蒂亚(爱丁堡大学)与艾沙道尔辛格(麻省理工)   2005年: Peter D. Lax (纽约大学)(表彰他对求解双曲线型 (hyperbolic) 偏微分方程所做出的贡献。)   2006年∶里纳特卡尔松(瑞典皇家工学院) (表彰他在调和分析和光滑动力系统方面深刻和重大的贡献。)   2007年:美籍印度数学家、纽约大学教授斯里尼瓦瓦拉丹(表彰他在概率论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2008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约翰汤普森(John Griggs Thompson)和法国法兰西学院教授雅克蒂茨(Jacques Tits)(表彰他们在代数领域特别是在现代群论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只有07年的美籍印度数学家、纽约大学教授斯里尼瓦瓦拉丹是概率学家。 Srinivasa S. R. Varadhan is currently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nd Frank J. Gould Professor of Science at the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University. The 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etter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Abel Prize for 2007 to Srinivasa S.R. Varadhan,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He receives the prize 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n particular for creating a unified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 Probability theory is the mathematical tool for analyzing situations governed by chance. The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s studies the occurrence of rare events. This subject has concrete applications to fields as diverse as physics, biology, economics, statistics,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aradhans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s provides a unifying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clarifying a rich variety of phenomena arising in complex stochastic systems, in fields as diverse as quantum field theory, statistical physics, population dynamics, econometrics and financ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It has also greatly expanded our ability to use computers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rare events.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the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s has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modern probability, both pure and applied. Varadhans work has great conceptual strength and ageless beauty. His ideas have been hugely influential and will continue to stimulate further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 to quote the Abel Committee.
个人分类: 概率论历史与人物|6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