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毁长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技评价体系“崇洋”是缺少“自信”, 贬低中国期刊是自毁长城
热度 3 杨学祥 2019-3-6 10:45
科技评价体系“崇洋”是缺少“自信” 贬低中国期刊是自毁长城 杨学祥 关键提示: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的“大实话”,句句直击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要害”。“人才帽子的界定,我们仍然在热衷于引进‘洋’博士或博士后,‘土’的压根就不在考虑之列;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我们数数论文和专利就可以给出从‘跟跑’一跃而‘领跑’世界的结论;科技论文,发表十篇《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仍抵不过一篇《自然》《科学》,后者依旧被捧为科技期刊的‘圣经’。”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的“大实话”,句句直击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要害”。科技论文,发表十篇《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仍抵不过一篇《自然》《科学》,后者依旧被捧为科技期刊的‘圣经’。” 谁制定的评价体系?跟风国外期刊不仅导致高质量科技外流,国外掠夺期刊乘机圈钱造假,也使科学的独立性和科学性,盲目跟风成为中国科技界的潮流。 我在 2010 年指出,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外流是科技激励政策的失败,是自毁文化科技长城!!! 中国需要自己的高水平科技期刊,要努力争取,而不要妄自菲薄,要从无到有,而不要助纣为虐、甘拜下风。 中国的一星两弹是在外国势力阻挠和封锁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不能等待外国势力的恩赐,历史的经验不能忘记。 大国之争,文化先行。千年底蕴,筑就长城。亡我之心,古今相同。谁是罪人,后世说评!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363823.html 相关博文 科技评价体系“崇洋”,是骨子里缺少“自信” 作者: 丁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 2019/3/6 9:36:33 ■本报记者 丁佳 “人才帽子的界定,我们仍然在热衷于引进‘洋’博士或博士后,‘土’的压根就不在考虑之列;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我们数数论文和专利就可以给出从‘跟跑’一跃而‘领跑’世界的结论;科技论文,发表十篇《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仍抵不过一篇《自然》《科学》,后者依旧被捧为科技期刊的‘圣经’。”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的上述“大实话”,句句直击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要害”。 外国人说好,才是真的好? 2018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在设立人才评价指标时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 在武向平看来,《自然》《科学》的“神圣”、 SCI 的地位、“帽子”的光环、奖项的分量,仍显性或隐性地贯穿在目前的科技评价体系中,这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意见》的出台反映了科技界上下一致的呼声,但当前科技评价体系改革仍在‘深水区’艰难跋涉,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科技工作者还缺少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在工作中,武向平发现了一些人们“习惯了”但实际并不合理的现象。 首先就是对外国的盲目崇拜。 据武向平观察,在当前大多数人才和奖项评价中,评委一般都自然而然地认为发在《自然》《科学》上的文章才是国际公认的成果,而像《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这样的国内期刊,都是“自己在家闹着玩儿”。 又比如,在一些项目申请和答辩中,科研人员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质疑:某某国都没做,我们为什么要做?外国人是怎么评价你的成果的?外国人引用你论文的情况怎样? “只有外国人说好,我们才敢相信是真的好,我们的评价标准仿佛是建立在国外认可的基础上。”武向平说,“反观之,外国人何曾以中国科学家的引用或评价作为晋升或评奖的佐证?我们骨子里缺少的,就是那份自信。” “帽子”乱飞是因为人才太“贪”? 近年来,我国各种人才计划层出不穷,“香江”“黄河”“长江”“泰山”“黄山”,甚至“珠峰”,中国的名川大山几乎不够用了。 伴随而来的,是这些“帽子”后面的灰色利益链和对青年人才的腐蚀。几乎每年两会期间,这一问题都会遭到科技界代表委员的“吐槽”,并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遴选“杰出青年基金”的受资助者时,其实并没有和任何利益挂钩,但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层面,却出台了配套政策给“杰青”提高待遇,以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在武向平看来,造成“帽子”信誉危机的真正推手,不应全部归咎于青年人才的“贪婪”,也不应极力责备那些需要依靠“帽子”数量提升自身地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深层次的原因,仍是文化自信的整体缺失。科研单位缺乏用自身科研实力和优质环境来留住人才的底气,进而引发了对“帽子”的恶意追逐。 “只有当人才的‘帽子’回归荣誉称号的本来面目,只有当全社会都满怀自信地学习却又不是供奉各类优秀科技人才,我们的科技人才计划才能为社会所尊重,并为科技进步带来正能量。”他说。 五年做不出成果的后果,谁来承担? 必须承认,“唯数量论”的科技评价体系在历史上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帮助中国完成了科技发展的“原始积累”。时至今日,中国的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经连续第 9 年排在全世界第 2 位。 但往后的路要怎么走? 2016 年引力波发现的案例,引起了很多中国科技管理者的深思。这样一个耗时 30 年且没有中间成果的项目如果搬到中国,真的能够实施下去吗? 以一个执行期五年的科研项目为例,由于财政的滞后,一般在经费到账三个月左右,科研人员就会被要求提交第一份年度进展报告,随后便是两年期的中期检查,最后是五年期的结题验收。 “三个月就要‘成果’,两年就要‘发现’,五年就要‘领跑’,在这种体系下,看不出进展或进展缓慢的项目,得到后续支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没人敢承担五年做不出成果的后果。” 武向平直言,科技管理体系造就的短周期、重数量、逼成果式的项目考核机制,表面上看违背了自然科学探索的基本规律,而实质上却是缺乏文化自信的典型表现。“不敢放手让科技工作者去自由探索,于是便给科学发现规定了时间、规定了任务、规定了模式、规定了标准。” “当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我们就能理性地对待科技项目自立项、实施到考评的全过程,我们就能放开对科研人员的束缚,让科研项目回归自由探索的广阔天地,让科技工作者跳出思想和行动的牢笼,敢于冒风险、求真谛。”武向平说,只要科技工作者坚持文化自信,中国就有能力、有信心参与并引领自然科学的时代变革,屹立在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央。 《中国科学报》 (2019-03-06 第 1 版 要闻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3/423516.shtm 自毁长城:英语化是拯救中国期刊的灵丹妙药? 已有 5005 次阅读 2010-9-17 06:02 自毁长城:英语化是拯救中国期刊的灵丹妙药? 杨学祥 鸦片战争的硝烟,八国联军的入侵,日本侵华战争,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都没有消灭中华文化,“中文期刊抄袭事件”就能自毁中华科技文化吗? 文化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的标志,是阻挡外国文化入侵的万里长城。消灭中国文化是国外敌对势力朝思暮想的头等大事,从历史的“黄祸之说”,到现在的“中国威胁”,灭我中华的阴谋从未停止实施。 外刊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从韩国黄禹锡事件,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学家 Goodwin 造假行为,都是在名刊大国中发生,谁追究过外国期刊的责任? 9 月 16 日 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出版或灭亡》( Publish or perish ),阐述中国学术期刊目前的颓势,并建议制定详细计划来挽救衰退的中国学术期刊。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比较在英文国际期刊中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中国科学家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在中国国内开始质疑为什么自己的期刊发表的高质量文章那么少的时候,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GAPP )开始试图推进革新,振兴本土的学术出版业。这是好事,但目前 GAPP 并未透露革新措施的具体细节。人们不免感到困惑: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 正如它所承诺的那样, GAPP 应该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对期刊进行重新评估,精简期刊数量,将各种资源和出版发行权给予那些熟悉国际出版的科学家和知道如何物尽其用的出版社。同时,期刊可以适时地推出英文版,并通过其他一些手段增加学术文章同行评审的公正性及学术成果传播的广泛性。 《自然》杂志图穷匕见,终于露出文化入侵的真面目:期刊英文版,语言英文化。《自然》杂志的目标是明确的:中国要想科技进步,只有以英文沟通世界,期刊英文化是语言英文化的的前兆,接下来就是英文为科技语言,再接下来是英文为官方语言,这为中国融入大不列颠帝国培植丰富的文化土壤。这对大英帝国是件荣耀之事,对中华民族却是耻辱至极,是亡国之兆:有多少中国人能看懂英文期刊?英国殖民地都说英语,它们的科技发展都名列世界前茅? 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外流是科技激励政策的失败,是自毁文化科技长城!!! 中国需要自己的高水平科技期刊,要努力争取,而不要妄自菲薄,要从无到有,而不要助纣为虐、甘拜下风。 中国的一星两弹是在外国势力阻挠和封锁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不能等待外国势力的恩赐,历史的经验不能忘记。 大国之争,文化先行。千年底蕴,筑就长城。亡我之心,古今相同。谁是罪人,后世说评!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363823.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3147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9元旦献词:不要自毁长城,不要自取灭亡
热度 7 zlyang 2019-1-1 12:10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 毛泽东,1949年 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 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 , 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 创新能力、质量、贡献 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 潜心研究 和 创新 的评价制度。 ——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28/c_1122901308.htm 2019元旦献词: 不要自毁长城,不要自取灭亡 Karl Marx: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science, and only those who do not dread the fatiguing climb of its steep paths have a chance of gaining its luminous summits. (Preface to the French edition). Friedrich Engels: Just as Darwin discovered the law of evolution in organic nature, so Marx discovered the law of evolution in human history; he discovered the simple fact, hitherto concealed by an overgrowth of idealogy , that mankind must first of all eat and drink, have shelter and clothing, before it can pursue politics, science, religion, art etc.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推荐阅读: (1)吕洪波,2018-12-31,高校钟点工式定量管理机制下我的感悟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40-1154583.html (2)武夷山,2019-01-01,应约谈对2019年科技创新的展望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54680.html (3)2015-12-23, 孙小淳老师《 苏联专家谈中国的“科学文化”》的真实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476.html 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体力的也好,脑力的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原则乃是不需要证明的定理。 最低限度所必需的几个月时间一直缩短到3-5天这类神奇的数字。 (4)文双春,2018-07-31,看这点就可判断一所大学能否“一流”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一流科学家的共同体会是,一流研究需要时间(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而且需要的是大块连续时间(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科研不像搬砖,搬一块少一块,所以搬一阵歇一阵没关系。科研首先要有新想法,而好不容易冒出来的新想法,从申请项目,到开展研究,直至撰写论文,都需要大把时间。新想法往往娇贵而脆弱,每次打断都像一阵吹翻一屋子卡片的风。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中断片刻后重新专注于一项任务需要约23分钟。如果中断时间更长,一个想法可能就随风而去了。打个比方说,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即使烧到99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前功尽弃。 (5)李江,2017-12-19,如果科研经费改为平均分配......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0437.html 同行评议花销巨大,评议结果极不稳定 (6)张章,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04-18,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 相关链接: 2018-01-01 , 2018 元旦献词:科技教育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92529.html 2017-01-01 , 2017 元旦献词:人类已经进入自我毁灭的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24662.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链接!
个人分类: 科学 - 艺术 - 社会|228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自毁长城:错误鼓励政策导致国内科技期刊前途暗淡
热度 2 杨学祥 2014-11-21 19:15
自毁长城:错误鼓励政策导致国内科技期刊前途暗淡 “我国每年产出数百万篇学术论文,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了国外期刊!”前不久,在中国科协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十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发言语惊四座。 我在2010年9月17日指出,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外流是科技激励政策的失败,是自毁文化科技长城!!! 中国需要自己的高水平科技期刊,要努力争取,而不要妄自菲薄,要从无到有,而不要助纣为虐、甘拜下风。 中国的一星两弹是在外国势力阻挠和封锁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不能等待外国势力的恩赐,历史的经验不能忘记。 大国之争,文化先行。千年底蕴,筑就长城。亡我之心,古今相同。谁是罪人,后世说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3823.html 相关报道: 超90%高水平论文投国外 国内科技期刊路在哪 作者:贺林平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11/21 10:08:34 科技期刊是科技传播的首要媒介、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强的科技期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虽然我国科技期刊和国际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期刊的质量、权威性、影响力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国家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媒体如火如荼、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科技期刊如何奋起直追、转型升级,尽快实现国际化? 国内科技期刊还处于初级阶段 平均影响因子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更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学术期刊出版强国 “我国每年产出数百万篇学术论文,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了国外期刊!”前不久,在中国科协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十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发言语惊四座。 2013年我国科技期刊达到4944种,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与国际顶级期刊相比,无论是权威性还是影响力,均相距甚远。“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更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学术期刊出版强国。”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艾立民调研,2013年我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3.14万篇,同年被收录的科技期刊为139种;201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6.47万篇和135种。“论文增加了40%,而期刊只多了4种,这说明我国优秀期刊和优秀论文之间的差距不断在扩大。” 症结在哪里?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主任、《编辑学报》副主编游苏宁认为,国内科技期刊当前面临诸多问题:重指标轻读者,过分关注评价指标,为提高指标弄虚作假,忽略了读者口味;重经营轻质量,逐利环境和经济指标的压力下,编辑的独立性无从谈起;重形式轻学术,对学术水准把关不严,存在大量关系稿、造假、抄袭问题…… “期刊质量是学术生态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初景利认为,国内科技期刊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引起国内外优秀科学家的关注。 七成出版单位是非独立法人 既要改革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更要改革国内的科研评价标准 国内科技期刊如何实现从求数量的外延扩张向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型?专家们建议,在进一步加大精品科技期刊培养力度、使之摆脱生存危机的同时,加快其他期刊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我国科技期刊长期处在政府的保护下,而且70%是非独立法人的编辑部,缺乏办刊的主体性、独立性。”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莉认为,应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背景下,稳步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编辑部的改革,支持有条件的期刊走向市场,让社会效益和市场法则来决定其优胜劣汰,避免和利益挂钩。 “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必须改革现有的科研评价标准。”艾立民指出,在科研成果认定、学位授予、职称评定中,长期过分强调论文发表的数量、期刊等级等,导致很多学术期刊功利化,一些期刊为收取版面费丧失了职业操守,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充斥版面。同时,重洋轻土、重量轻质的评价体系,也迫使许多高水准的科研论文成果投向外国期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的优秀论文严重流失,国内期刊只能“退而求其次”。 “我国的学术评价机制要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发展。”初景利建议,应尽快改变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期刊的国别、等级、主办单位等作为考核、晋升、奖励依据的办法,把论文的学术贡献作为标准。“同时,要支持和引导由国家公共资金支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优先在国内的精品科技期刊上发表。” 平均每个单位出版的期刊只有1.3种 国内期刊只有走规模化、数字化、网络化之路,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科技期刊的质量不单单体现在一本杂志上,其背后是出版社、出版集团,乃至整个科技期刊行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发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蓬勃发展,国际科技期刊正在朝集团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大踏步前进。 “我们现在已经有大部分杂志和资源是以公开获取的方式来发布。”论坛上,《自然》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重点介绍了《自然》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所谓“开放获取”,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的新模式,让用户把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放到互联网上,以期学术成果的快速自由传播。 据介绍,像《自然》一样,目前发达国家大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业务模式向现代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型。 “国内科技期刊分散弱小的现状阻碍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学术期刊主办单位数字化转型比较滞后。”艾立民说。一方面,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仍然停留在分散探索、项目实践的阶段,标准缺位、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版权保护不到位等制约了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我国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的期刊只有1.3种,规模过小、能力太弱,难以实现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 专家们指出,目前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功能正在从纸本转向数字和网路,国内期刊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之路,才能增加科研成果发布,增强国际话语权。 中国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建议,应充分发挥社团、大学等学术机构在内容组织方面的优势和出版单位在专业化出版、经营、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强强携手、合作出版,尽快实现规模化、集团化。 国际科技出版集团开始在国内“抢滩” 国内科技期刊必须遵循全球出版业游戏规则,尽早实现国际化 当中国科技期刊还在低谷中徘徊、在困境中摸索,国际科技出版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抢滩”。比如,从去年开始,《自然》集团在上海组建了数十人的中国团队;今年1月,他们又在上海创刊了《自然植物》新杂志。 面对国际巨头的短兵相接,国内期刊如何尽快走出去、实现国际化?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期刊社社长毛邦河认为,全球化理念在国际出版界已经被视为主流趋势,国际知名的出版机构成为没有国界的集团化科技出版公司。“遵循国际化标准办刊,理所当然要成为中国期刊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专家们认为,首先是编委会、稿源和审稿专家的国际化。备受推崇的《自然》和《科学》,都在全世界有强大的顾问团和审稿人队伍。建立覆盖全球的编辑、审稿人队伍,可以着眼于与中国科技界已经有良好关系的国外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和已在国外学术单位取得稳定职位的留学生,从中招揽人才。 其次,要按国际化规则办刊。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期刊的出版周期。国内科学家不愿意向国内期刊投稿,除了后者在国际上影响力太小,还有一个原因是出版周期太长。出版周期是当前国际学术期刊之间竞争的主要参数之一,一般是快报3个月、全文6个月;电子化则将出版周期变得更短。而在国内,出版期刊受到的限制因素太多,例如管理部门的官僚主义、期刊篇幅的不必要限制,审稿和通讯时间过长,排版和印刷的低效率等等。 国内期刊能否实现国际化?2009年创刊的英文期刊《国际口腔科学杂志》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据该期刊的执行主编王晴介绍,他们的海外编委比重为80.4%,审稿专家的国际审稿人占97.8%,投稿的海外学者达到了71.8%。在编辑流程中,他们不仅聘请《自然医药》高级编辑兰迪·莱文森参与编辑出版的全过程,还遵循国际规则增加质量控制环节,加入国际版权服务和学术不端检测。“上述举措使《国际口腔科学杂志》的影响力加速提升,创刊第二年即成为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内地唯一同类期刊。”(原标题:数量世界第二,影响因子不及国际平均值,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国外——国内科技期刊还有戏吗?)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1/307723.shtm 自毁长城:英语化是拯救中国期刊的灵丹妙药? 已有 2844 次阅读 2010-9-17 06:02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科技期刊,文化侵略,英语化阴谋 自毁长城:英语化是拯救中国期刊的灵丹妙药? 杨学祥 鸦片战争的硝烟,八国联军的入侵,日本侵华战争,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都没有消灭中华文化,“中文期刊抄袭事件”就能自毁中华科技文化吗? 文化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的标志,是阻挡外国文化入侵的万里长城。消灭中国文化是国外敌对势力朝思暮想的头等大事,从历史的“黄祸之说”,到现在的“中国威胁”,灭我中华的阴谋从未停止实施。 外刊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从韩国黄禹锡事件,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学家Goodwin造假行为,都是在名刊大国中发生,谁追究过外国期刊的责任? 9月1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出版或灭亡》(Publish or perish),阐述中国学术期刊目前的颓势,并建议制定详细计划来挽救衰退的中国学术期刊。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比较在英文国际期刊中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中国科学家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在中国国内开始质疑为什么自己的期刊发表的高质量文章那么少的时候,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GAPP)开始试图推进革新,振兴本土的学术出版业。这是好事,但目前GAPP并未透露革新措施的具体细节。人们不免感到困惑: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 正如它所承诺的那样,GAPP应该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对期刊进行重新评估,精简期刊数量,将各种资源和出版发行权给予那些熟悉国际出版的科学家和知道如何物尽其用的出版社。同时,期刊可以适时地推出英文版,并通过其他一些手段增加学术文章同行评审的公正性及学术成果传播的广泛性。 《自然》杂志图穷匕见,终于露出文化入侵的真面目:期刊英文版,语言英文化。《自然》杂志的目标是明确的:中国要想科技进步,只有以英文沟通世界,期刊英文化是语言英文化的的前兆,接下来就是英文为科技语言,再接下来是英文为官方语言,这为中国融入大不列颠帝国培植丰富的文化土壤。这对大英帝国是件荣耀之事,对中华民族却是耻辱至极,是亡国之兆:有多少中国人能看懂英文期刊?英国殖民地都说英语,它们的科技发展都名列世界前茅? 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外流是科技激励政策的失败,是自毁文化科技长城!!! 中国需要自己的高水平科技期刊,要努力争取,而不要妄自菲薄,要从无到有,而不要助纣为虐、甘拜下风。 中国的一星两弹是在外国势力阻挠和封锁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不能等待外国势力的恩赐,历史的经验不能忘记。 大国之争,文化先行。千年底蕴,筑就长城。亡我之心,古今相同。谁是罪人,后世说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382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3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