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海南中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专访海南中学前老校长林泉
黄安年 2009-4-13 08:05
专访海南中学前老校长林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13 日发布 1939 年起 , 林泉 ( 原名尤芳 ,1922 年出 , 海南文昌潭牛人 ) 参加抗战,历任抗日政府的乡长、区长和县政府科长。 1950 年海南解放后 , 出任海南行暑文教办公室主任 ,50 年代中期出任广东海南中学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其后任海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海口市委常委兼任市政府副市长职务 , 在市长病休期间曾主持会议讨论决定海南大学扩建事宜, 1991 年离休,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和老年书画研究活动。 2009 年 3 月 29 日 ,50 年代中期在海南中学任教的吕启祥、吴宗鹏邝守真夫妇( 1981 年调往广东民族学院工作)一起专程前往海口大同路的海口市老干部休养所,看望住在那里的已经 88 岁高龄的林泉老校长。老校长在家里热情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挂满墙上的历史照片和书法作品,还有雕塑家为他和他的前妻创作的雕塑像。老校长身体健康,谈吐明快 , 思路敏捷,还侃侃而谈回忆起当年和参与年轻教师共同工作和情况 , 并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不久原海南中学图书馆管理员陆建坦来前来陪同)。林校长还向我们赠送了他撰写的一篇纪念文章《孤岛奋战 红旗不倒》,载《新时期领导干部理论研究选集(论文集》。随后又一起驱车到银洲宾馆参加原海南中学张光瑞校长(也已经八十高龄)举行午宴。 附即时拍摄的照片共 23 幅。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6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寻访50多年前在海南中学住过的地方
黄安年 2009-4-12 07:54
寻访 50 多年前在海南中学住过的地方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12 日发布 老吕 1954-1957 年在广东海南中学 ( 现海南中学 ) 任教三年 , 今年 3 月海南之行回到母校 , 希望找到当年住过的地方、生活用水的水井、站着讲课的教室、经常光顾的图书馆,但是现在什么也没有找到 , 几乎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 毕竟当年的设施是很简陋的 , 除了一个正在修缮的凤棲堂和已经划归海南师范学院(今海南师范大学)的胡文虎游泳池外 , 再也没有什么痕迹了。其实如果哪怕保留当年老师们艰苦创业的痕迹也许会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毕竟海南中学划掉大块地皮后依然很大。好在后来曾在海南中学任教的范基宁老师找到了当时住过的教师宿舍(现在是工人宿舍),于是在门外照相留个纪念。 对于学校来说 , 任何一个有着较为悠久历史的教育单位 , 注重必要的历史实物的收集和保留是重要的。在北京师范大学同样也有这个问题 , 盖起了邱季端体育馆 , 却把 50 年代具有象征性影响的枣树林彻底清除了 , 历史记忆的真实痕迹没有了。现在的年轻人可知道这枣树林可是 50 年代大鸣大放和 60 年代文革年代疯狂大字报的集中张贴地,犹如北大的三角地。 附即时拍摄的图片 4 幅。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貌换新颜:老吕回到50多年前工作过的海南中学(三)
黄安年 2009-4-9 22:52
旧貌换新颜:老吕回到 50 多年前工作过的海南中学(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9 日发布 老伴 1954-1957 年在广东海南中学任教三年,每周有 18 节课时, 1954-1955 学年教授初三化学, 1955-1956 、 1956-1957 学年教授初三化学和高一数学。 1957 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并留系任教。其后她一直没有机会回海南母校看看 , 重返母校回顾当年工作和生活的情景一直是老吕的未了心愿。 1974 年 12 日 ( 前曾误忆为 1973 年 ) ,我曾代表老吕和母亲前往海口看望病中的姐姐(当时她在海口中国银行工作),并到过海南中学看望过在该校任教的上海复兴中学老同学王惠文 , 顺便参观海南中学校园。 可是无论对老吕还是对我 , 今天的海南中学已经完全变了样,旧貌留下很少的痕迹 , 新颜则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我力图回忆还能保留下来的旧貌,却怎么也难以勾画出一两个情景。例如当年的教工宿舍今何在 ? 当年教师宿舍的水井今未见 , 当年的校门今天在海南中学的校园网上也看不到。当年的胡文虎体育馆今天已经属于海南师范大学的校园管辖了,今天在海南师范大学管辖内距离海南中学很近的两排平房,当年正是海南中学的教室。依据老吕的回忆 , 当年教师宿舍十分简陋,木窗很矮 , 可以从外面爬进屋内 , 现在这些简陋建筑已经不再存在。唯一保留的是一进校园右侧的凤棲堂 , 当年是教工活动的场所。 笔者试图从海南中学校园网中找到旧貌的答案,遗憾的是该校园网只当今的新貌,没有一张旧貌图 , 让人们无法比较今与昔 , 似乎这段历史无需回顾。在乘坐公共汽车来到海南中学的途中 , 我们巧遇当年在海南中学图书馆工作的陆建坦老师 , 如果不是范基宁老师介绍是怎么也认不出来的 , 他今年已过 80 岁 , 依他之见 , 海南中学需要认真重视校史的撰写和宣传 , 发扬固有的好传统。 (一)部分最后 7 幅集中的校园景点是从海南中学校园网上下载的 , 其他 28 幅是笔者即时拍摄的。 ( 二 ) 部分 26 幅。(三 ) 部分 12 幅。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貌换新颜:老吕回到50多年前工作过的海南中学(二)
黄安年 2009-4-9 16:59
旧貌换新颜:老吕回到 50 多年前工作过的海南中学(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9 日发布 老伴 1954-1957 年在广东海南中学任教三年,每周有 18 节课时, 1954-1955 学年教授初三化学, 1955-1956 、 1956-1957 学年教授初三化学和高一数学。 1957 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并留系任教。其后她一直没有机会回海南母校看看 , 重返母校回顾当年工作和生活的情景一直是老吕的未了心愿。 1974 年 12 日 ( 前曾误忆为 1973 年 ) ,我曾代表老吕和母亲前往海口看望病中的姐姐(当时她在海口中国银行工作),并到过海南中学看望过在该校任教的上海复兴中学老同学王惠文 , 顺便参观海南中学校园。 可是无论对老吕还是对我 , 今天的海南中学已经完全变了样,旧貌留下很少的痕迹 , 新颜则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我力图回忆还能保留下来的旧貌,却怎么也难以勾画出一两个情景。例如当年的教工宿舍今何在 ? 当年教师宿舍的水井今未见 , 当年的校门今天在海南中学的校园网上也看不到。当年的胡文虎体育馆今天已经属于海南师范大学的校园管辖了,今天在海南师范大学管辖内距离海南中学很近的两排平房,当年正是海南中学的教室。依据老吕的回忆 , 当年教师宿舍十分简陋,木窗很矮 , 可以从外面爬进屋内 , 现在这些简陋建筑已经不再存在。唯一保留的是一进校园右侧的凤棲堂 , 当年是教工活动的场所。 笔者试图从海南中学校园网中找到旧貌的答案,遗憾的是该校园网只当今的新貌,没有一张旧貌图 , 让人们无法比较今与昔 , 似乎这段历史无需回顾。在乘坐公共汽车来到海南中学的途中 , 我们巧遇当年在海南中学图书馆工作的陆建坦老师 , 如果不是范基宁老师介绍是怎么也认不出来的 , 他今年已过 80 岁 , 依他之见 , 海南中学需要认真重视校史的撰写和宣传 , 发扬固有的好传统。 (一)部分最后 7 幅集中的校园景点是从海南中学校园网上下载的 , 其他 28 幅是笔者即时拍摄的。 ( 二 ) 部分 26 幅。(三 ) 部分 12 幅。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貌换新颜:老吕回到50多年前工作过的海南中学(一)
黄安年 2009-4-9 15:47
旧貌换新颜:老吕回到 50 多年前工作过的海南中学(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9 日发布 老伴 1954-1957 年在广东海南中学任教三年,每周有 18 节课时, 1954-1955 学年教授初三化学, 1955-1956 、 1956-1957 学年教授初三化学和高一数学。 1957 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并留系任教。其后她一直没有机会回海南母校看看 , 重返母校回顾当年工作和生活的情景一直是老吕的未了心愿。 1974 年 12 日 ( 前曾误忆为 1973 年 ) ,我曾代表老吕和母亲前往海口看望病中的姐姐(当时她在海口中国银行工作),并到过海南中学看望过在该校任教的上海复兴中学老同学王惠文 , 顺便参观海南中学校园。 可是无论对老吕还是对我 , 今天的海南中学已经完全变了样,旧貌留下很少的痕迹 , 新颜则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我力图回忆还能保留下来的旧貌,却怎么也难以勾画出一两个情景。例如当年的教工宿舍今何在 ? 当年教师宿舍的水井今未见 , 当年的校门今天在海南中学的校园网上也看不到。当年的胡文虎体育馆今天已经属于海南师范大学的校园管辖了,今天在海南师范大学管辖内距离海南中学很近的两排平房,当年正是海南中学的教室。依据老吕的回忆 , 当年教师宿舍十分简陋,木窗很矮 , 可以从外面爬进屋内 , 现在这些简陋建筑已经不再存在。唯一保留的是一进校园右侧的凤棲堂 , 当年是教工活动的场所。 笔者试图从海南中学校园网中找到旧貌的答案,遗憾的是该校园网只当今的新貌,没有一张旧貌图 , 让人们无法比较今与昔 , 似乎这段历史无需回顾。在乘坐公共汽车来到海南中学的途中 , 我们巧遇当年在海南中学图书馆工作的陆建坦老师 , 如果不是范基宁老师介绍是怎么也认不出来的 , 他今年已过 80 岁 , 依他之见 , 海南中学需要认真重视校史的撰写和宣传 , 发扬固有的好传统。 (一)部分最后 7 幅集中的校园景点是从海南中学校园网上下载的 , 其他 28 幅是笔者即时拍摄的。 ( 二 ) 部分 26 幅。(三 ) 部分 12 幅。 网上介绍两则 : ************************************ 8 海南省海南中学 海南中学座落于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校园绿树成荫,芳草如茵,环境怡人,是一所花园式学校。海南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 1923 年的私立琼海中学。新中国建立后,琼海中学改为公办,并由琼南中学、匹瑾女中、建华中学等三所学校先后并入,改称广东海南中学。 1959 年被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 1988 年海南建省后,被定为海南省重点中学,全国名校。近几年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海南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海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学校,成为海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海中后说,这是一所办得很不错的学校;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现教育部总督学柳斌来海中视察,欣然题词治校的模范,育人的摇篮,对学校的办学水平作了高度的评价。   海南中学校园面积 19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12 万 6 千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综合办公楼、科学馆、图书馆、艺术楼、体育馆、天象馆、学生公寓楼( 7 幢)、教工住宅楼( 12 幢)、标准塑胶运动场和学校膳食中心等,实现了师生全寄宿制管理。学校图书馆藏书 12 万册; 2001 年建成的宽带校园网实现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 100 座电子阅览室与公共信息网、教育科技网、国际互联网联通。学校现有多媒体电化教室 50 间,语音教室 4 间,计算机教室 5 间;有教学和办公用电脑 460 台,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海南中学现有 81 个教学班,其中初中 34 个班,高中 47 个班,在校学生 4360 人。海中有一支团结敬业、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 396 人,专任教师 296 人。其中高级教师 93 人(含特级教师 9 人、国家特贴专家 3 人、省优专家 9 人);有国家级骨干教师 9 人,省级骨干教师 17 人,外籍教师 5 人,师资力量十分雄厚。   海南中学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面向整体、注重个性、开发潜能、发展特长、综合提高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特长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中学生为目标,以多元化、多功能的课程体系为依托,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科学、严格、规范的管理为保障,不断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1999 2003 年,学生操行优良率都在 96% 以上,三好学生比例在 26% 左右。学生犯罪率为零。 5 年中有 36 名高中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校团委在海南省招生总人数的 65% 左右。海中学生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奥赛,有 15 人获一等奖, 14 人获二等奖, 16 人获三等奖。这些获奖学生当年都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在省级赛区中,有 322 名学生获一等奖, 301 名学生获二等奖, 265 名学生获三等奖。海中学生参加海南省中学生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竞赛获六连冠。海南中学舞蹈团、技巧队、足球队、田径队、合唱团、器乐队参加全国和省级比赛均获优异成绩,学校成为海南省学校艺体教育的领头雁。   海南中学不断改革创新,在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实验、科技教育和社会实践研究等活动中均取得显著成果。教师参加全国和省级学科调教、课件制作比赛、说课评比、论文评比等,共有 282 人次获一、二、三等奖,在海南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海南中学真正成为广大家长、学生向往的名校 http://www.hudong.com/wiki/%E6%B5%B7%E5%8D%97%E7%9C%81%E6%B5%B7%E5%8D%97%E4%B8%AD%E5%AD%A6 ********************************8 海南省海南中学   海南中学是直属海南省教育厅领导的省重点中学。其前身是私立琼海中学, 1923 年由琼籍教育家钟衍林创办,主要招收东南亚华侨、港澳同胞及侨属子女就读。新中国建立后,琼南中学、匹瑾女中、建华中学先后并入,学校由私立改为公办,并数易其名, 1953 年改称广东海南中学, 1959 年被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8 年海南建省后,改为现名并定为海南省重点中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19.5 万平方米(含海南实验中学,下同),校舍面积 18.2 万平方米,建有多幢教学大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活动中心、教工住宅楼、学生公寓楼、膳食中心等。   海南中学从昔日的私立琼海中学到今天的海南省重点中学、全国名校,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取得辉煌成就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洒满了海中人的汗水和心血,凝聚着海中人的真诚奉献。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海南中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全国名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海南建省又给海南中学注入了青春活力。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海南中学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走改革发展之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工作重点,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深化学校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开发、扩展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海中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分骄人的成绩,被省教育厅誉为海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家长、学生满意、向往的学校。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海南省安全文明生态示范学校、海南省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校本研训示范性学校、海南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全国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 2007 年被评为中国第一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受到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的表彰。 扩展优质资源,优化办学条件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海中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通过多方努力,自筹资金 7800 多万元,建起了有 45000 多方米校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的分校(即海南实验中学)。使学校的办学规模成倍扩大。初中部由原来每年招生 8 个班增加到 14 个班,高中部由原来每年招生 10 个班增加到 20 个班。高、初中在校学生人数从原来的 2600 多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5612 人。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海南中学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也大为增加和不断完善。校舍建筑面积从 2000 年前的 6.8 万平方米增加到 2007 年的 18.2 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 6 幢)、科学馆、图书馆、天像馆、体育馆、学生公寓( 7 幢)、教工住宅楼( 12 幢)和膳食中心等,还建起了新的艺术活动中心,使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为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师生群众性艺术活动的广泛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学校还不断完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基本满足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 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   为了适应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摆在学校领导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海南中学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杠杆,以择优引进为补充,以强化管理为保障,全面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    2000 年以来,学校先后引进了 300 多名优秀的在职教师和应届大学毕业生,使学校的教职工队伍由原来的 200 多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498 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有 398 名德高业精的专任教师的师资队伍,其中有 2 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优秀专家、 13 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11 名特级教师、 16 名国家级骨干教师、 21 名省级骨干教师、 14 名学科带头人、 178 名高级教师。    2000 年以来,海南中学共有 47 位教职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教工中,有 380 多人(次)被评为先进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先进教研组长,有 570 多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厅、校级先进工作者,有 2 名教师被评为海南省中小学十佳班主任,有一名教师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有 3 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有 8 人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有 5 名教师被评为海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 8 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有 10 名教师被评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有 1 名教师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教学   海南中学坚持尚德、睿智、唯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开发潜能,发展特长,综合提高的教育理念,以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特长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学生为培养目标,以多元化、多功能的课程体系为依托,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民主、科学、严格、规范的管理为保障,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省各中学的首位,为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稳步扎实地推进高中新课程 三年多来,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海南中学作为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综合样本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省教育厅有关文件,创造性地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大胆探索、科学实施高中新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样本校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海南中学稳步、扎实和创造性地推进高中新课程的成果和经验,得到国家教育部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各实验省区同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黎当贤校长应教育部中央教科所邀请到广东为第一、二、三批进入高中课改省市的学校领导、老师做高中课改专题讲座,受到广泛的赞誉。吉万松副校长应邀到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等地给新课程校长培训班讲课 12 次;教务科陈辉副科长应邀到上海、浙江、天津等地给全国新课程综合样本校校长培训班和有关省市新课程校长培训班讲课 3 次,受到普遍的欢迎。   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省第一,并且遥遥领先 上北大、进清华,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然而,在海南,每年能如愿以偿者又有多少呢? 2000 年以来,北大、清华这两所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每年在海南招录学生 36-48 名,而海中学生每年至少占了 70% 左右,这样的比例在全国各省市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 2000 年,海南中学有 36 名学生被这两所著名高校录取,占当年这两所高校在海南录取总人数的 73% 。 2000-2007 年这八年中,海南中学共有 226 名优秀学生考进了北大、清华,平均每年有 28 人以上。    2000 年以来,海南中学年年出高考状元( 2007 年获高考理科原始分第一名)。海南省 8 年的 16 名文、理科高考状元中有 10 名是海中学生,这样的比例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2000 年以来,海南中学的高考平均入围率为 99.3% ,第一批本科平均入围率 78.84% 。   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0 年 1 月,海南中学詹达琦等 4 名学生代表海南省中学生参加在杭州市举行的全国化学竞赛(决赛),一举夺得 3 个一等奖和 1 个二等奖。从而结束了海南省和海南中学参加全国高中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没有一等奖的历史。 2001 年,海南中学林苗等 4 名学生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高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也一举夺得 3 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 8 年来,海南中学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和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共获一等奖 23 人次,二等奖 21 人次,三等奖 11 人次。学校荣获全国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学校称号。此外,在全省各学科竞赛复赛中,海南中学获一等奖的学生达 960 多人次。   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卓著 2000 年以来,海南中学学生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共获 64 项一等奖,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夺取了全国最高奖,并获 3 项全国一等奖, 15 项二等奖。 2003 年,黄勃龙同学的实验推导报告《一种更合理的光波测量方法》参加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评为一等奖后,被选送参加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评为一等奖,同时还荣获当年大赛的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为海南中学,也为海南省争得了荣誉。   艺术教育成绩骄人 海南中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硬件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教研、艺术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指导,切实加强艺术教育,通过各种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启迪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几年来,海南中学音乐和舞蹈特长生参加全省、全国各类比赛,共有 60 多人次获一等奖。美术、书法特长生有 20 多人获一等奖。    1999 年 10 月,海南中学舞蹈团曾应教育部体卫艺司之邀赴京,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作专场演出; 2000 年 7 月,海中舞蹈团应邀参加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演出了两个舞蹈专场,均受到高度评价; 2006 年 8 月,海中艺术团应邀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赴韩国,与各国艺术团进行交流演出;同年 11 月,海中舞蹈团应邀赴澳门,参加两岸四地舞蹈精英荟萃演出,均受到普遍赞誉。   艺术特长生不仅专业特长突出,科学文化素质也得到普遍提高。几年来,有 10 名艺术特长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还有 30 名特长生考入其他重点大学和艺术院校。其他艺术特长生几乎被各高等院校全部录取。    2007 年 8 月,海南中学被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确定为艺术教育基地学校。几年来,海南中学多次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体育教育成绩喜人。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 98% 以上,体育合格率达 99.7% 以上。近十年来,学校足球队共获七次省中学生足球比赛冠军,多次代表海南省中学生足球队到韩国等国家进行交流比赛。 2008 年又获省足球赛冠军,将到韩国参加友谊赛。校田径队参加省田径运动会也多次取得好成绩,校技巧队、健美操队参加全国技巧和健美操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体育特长生几乎被高等院校争着录取。   学校德育、素质教育、科技教育、实践教育、教师研训、教改科研、创新教育、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均取得优异成绩。培养了 6 万多名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优秀、拔尖学生和大批优秀人才,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的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新的时代里,学校将传承优良办学传统,弘扬高尚办学精神和优良校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扩展优质教育资源,维持学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高,保证学校继续又好又快发展,让海南中学向更高质量、更有特色、示范性更强的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学校的目标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海中及其同仁们的全部智慧。 http://www.haizhong.cn/n3765c77.shtml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4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的海南中学突出宣扬上名校
黄安年 2009-4-9 09:36
今天的海南中学突出宣扬上名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9 日发布 海南中学历来是海南市最有影响的中学 , 其教学质量为海南中学之最, 3 月 27 日 , 我们来到海南中学突出看到了学校领导将鼓励学生考上名校作为第一要务。如若不信请看以下即时拍摄照片7 幅。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7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52年前海南中学学生和当年任教的吕老师见面(3月27日)
黄安年 2009-4-3 18:42
52 年前海南中学学生和当年任教的吕老师见面( 3 月 27 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03 日发布 我的老伴 1954 年由广东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在最后一个学期参加了广东全省数学、物理和化学的短期(半年)集训班,该集训班为全省急需的中学教师提供师资来源,集训班结业后按师专毕业生待遇被分配到广东地区各个中学任教,她和邝守真、尹舜英、许倩四位广师女生和来自海南地区的陈仕奇等十几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海南地区各地中学任教,老吕和邝守真则被分配到著名的海南中学任教,当时在海南地区还没有一所高等学校,海南的许多学生以来到海南中学就读为骄傲。这里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部分学生因家境贫寒或工作需要等原因没有继续在高校深造,而多数凡是参加高考的毕业生一般都考上了各类大学。 老吕 1954-1957 年在海南中学三年期间每周有 18 课时, 1954-1955 学年教授初三化学, 1955-1956 、 1956-1957 学年教授初三化学和高一数学。 1957 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并留系任教,以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再回海南过,虽然在京工作期间和个别海南中学的教师与毕业生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也有同学大学毕业后在京工作找过她,但是在海口与当年学生一起聚会则是从来没有过的。 老吕这次来海口想圆半个世纪前自己在海南中学工作和生活梦, 1954 年她刚来海南中学执教时还不满 18 岁,普选时有的学生有选举权,而她在年龄上还不够格。重返海南行如果有可能想见见在海南中学退休的同事,却从来没有想到这次来海口还能和那么多当年她曾经教过的现在已经七十开外各有出色成就的老学生见面。 这次一次特殊的见面,起因是 1959 年毕业于海南中学的香港资深媒体人王业隆(老吕教过她)来电话谈及清明节前海南中学高中 1959 届最近将约会海南以庆祝在海南中学毕业 60 周年纪念。而我们来海南的时间正好和他们错开( 4 月 2 日由海口回北京),现在江西的早已退休的从事铁路建设高级工程师周经业(当年的海南中学毕业生)获悉我们的来海南的计划,电话告诉了海南中学 1956 年入学的 1959 届四班同学 2009 年约会海南的召集人之一韩纫峰(后任海南省统战部副部长,在任内退休),希望和老吕取得联系。我们在来海口前和韩纫峰取得了联系,他告诉我们在抵达海口后和他通电话联系见面日期。 26 日晚通话后,他告诉我们正好 27 日早他们在海口的部分同学要聚会商谈 2009 年约会海南事宜,趁此机会和当年的同学门见面。 今天上午 7 : 30 分在已故陈仕奇的夫人范基宁老师的陪同下乘坐 16 号公共汽车上去鸿运宾馆和老同学门见面。在饮早茶的专用大包间里聚集了在海口 15 位当年 1959 届四班的同学,当时海南中学的女生非常少,(一张 1959 年的毕业合影留念照,在该班 59 位毕业生中女生只有三人)今天聚会的 15 位学生中没有一位女生,他们都已年过七旬,有的年龄比老吕还大,等于是小老师教大学生,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海南各地的农村,年龄一般偏大。记得我 1951-1954 年在上海就读高中时是 16-18 岁的年龄段,而他们中不少同学的年龄往往比老吕还大。这些老学生现在都已经退休多年,海南中学的教学质量很高,所以当时毕业生参加高考上了大学的学生比例高达百分之八九十,其中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毕业后分配到什么领域的从天上到水下,从人文社科、行政管理到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有,现在聚在一起谈起当年的学习生活都可谓情有独钟,这些老学生娓娓道来当时对老师的各种深刻印象,这一下子把人们带回到当年的淳朴的人际关系,尊师重教,潜心教和学的校园生活。近两个小时的难忘聚会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感受到一个中学教师对于年轻学生的影响。这次聚会还有其他议题,我们先行离开,前往当年任教的海南中学。他们则继续商议海南中学 1959 届 2009 年相聚海南活动。 (说明:本文写于 3 月 28 日,因为上网的困难,改为 4 月 3 日发出,相关照片单发)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2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