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技原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连续时间与科技原创(论点汇集)
热度 3 zlyang 2020-6-2 13:43
连续时间 与 科技原创 (论点汇集) 在科技创新中,原始性创新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一环。 原始创新指的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它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也可以说, 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5/335644.shtm?id=335644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0222 吕小羽,中国科学报,2018-05-28 第5版 院士大会特刊,原始创新,瓶颈如何突破? (1) 陈省身:“大师”二字这样写 ,2011-10-25,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1-10/25/nw.D110000zgqnb_20111025_1-03.htm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6008657.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361-1.shtm http://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11/10/25/000042194.shtml 中国人为什么在大陆工作还没有拿到沃尔夫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 要做学问就要安静,甚至电话都不要接,不能打断思路。 (2) 孙小淳,2013-10-06, 苏联专家谈中国的“科学文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51670-7304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476.html “谏误者虽怀善意仍常遇不测”。 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体力的也好,脑力的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个原则乃是不需要证明的定理。 最低限度所必需的几个月时间一直缩短到3-5天这类神奇的数字。 (3) 文双春,2018-07-31, 看这点就可判断一所大 学能否“一流”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一流科学家的共同体会是,一流研究需要时间(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而且需要的是大块连续时间(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科研不像搬砖,搬一块少一块,所以搬一阵歇一阵没关系。科研首先要有新想法,而好不容易冒出来的新想法,从申请项目,到开展研究,直至撰写论文,都需要大把时间。新想法往往娇贵而脆弱,每次打断都像一阵吹翻一屋子卡片的风。研究发现, 一个人在中断片刻后重新专注于一项任务需要约 23 分钟。 如果中断时间更长,一个想法可能就随风而去了。 打个比方说, 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即使烧到99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前功尽弃。 (3-2) 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 give us back our summers, 2015-07-15, Fri, A block of time needs to be carved out to give academics space to concentrate on research during increasingly fragmented summers https://www.theguardian.com/higher-education-network/2015/jul/17/world-class-research-takes-time-give-us-back-our-summers The problem is that new ideas take time to develop: at the proposal stage, while conducting the work, and when writing the papers. Without 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 it isn’t possible to thoroughly engage with a subject. Emerging ideas are fragile; each disruption is like a gust of wind knocking over a house of cards. Studies of multi-tasking have found that it takes individuals about 23 minutes to refocus on a task once interrupted. This is the micro equivalent of what’s happening to our summers as student projects, committee meetings and administrative reporting intrude on research time. (4) 耶鲁大学教授: 研究生做科研的11条军规 Stephen C. Stearns, Some Modest Advice for Graduate Students http://stearnslab.yale.edu/some-modest-advice-graduate-students 学会思考, 你需要两样东西: 一是得有大块完整的时间。 To learn to think, you need two things: large blocks of time, (5) 托尼·施瓦茨,2013-02-27, 管理能量,而非时间! https://www.hbrchina.org/2013-02-27/9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74747.html 第三个关注点是思想,思想必须集中。 集中注意力, 使高管们的能量不致分散,他们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与过去相同的工作量。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相关链接: 2020-03-06,破除论文“SCI至上”:尊重客观规律是核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2115.html 2020-05-20,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评价,到底评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06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43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建议科技部为退休科学家建立专门通道
热度 5 accsys 2020-1-23 09:38
我们到了 60 岁就退休了。这意味着一个正在求索的科学家,从此就成了“民科”。那些搞原创的科学家,在职期间未必就能够完成他的研究,真正成果的出现,完全有可能发生在退休后的十几年间。对于这一期间产生的重大发明创造,国家科技部门怎样才能给予支持? 不客气地说,我国相关政策多数都是支持那些热热闹闹的研究项目,而对退休之后的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创造,因为无有“单位”推荐,没有成套的人马参与,而被拒之门外,根本没有申请国家支持的可能。举个例子,“虚拟计算机”项目,人多势众,国家几千万资金投了进去,历经若干年,有真正的虚拟计算机问世吗? 开天辟地的科技原创绝不会一群人一块儿搞出来的,正相反,常常是极个别的科学家,经历千辛万苦的长期思索,突发奇想,独辟蹊径,原创才冒出来。这种冒出来的发明创造绝非短期就可以完成。有些重大成果的产生会经历几十年,在科学家退休之后,在他们的年龄到达六七十岁的时候才可能成功。能够不断追求的科学家,即使退休了也不会放弃他的研究,这是他们可贵的追求精神。对于他们的研究,国家科技部门不应该忽视,应该考虑建立一个专门的通道,让他们的研究成果的最终完成和推广,得到快速有效的支持。这些退了休的科学家多数都是单打独斗了。然而“单打独斗”常常是原创产生的形式! 我退休十多年,早已成了民科。这十多年不像在职期间那样受约束,故而可以专注我感兴趣的东西。在计算机科学中我有两项不同于国外设计的成果。一项“动态计算机设计”,意图向科技部申请资助,曾经材料送到门口都无法投入。另一项“仿量子计算机设计”申请工信部组织对验证机进行专家鉴定,然而弄个不了了之。 科技部能否为退休的科学家的研究,建立一个特殊的通道?让他们将重大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让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把力量? 姜咏江 2020/1/23
个人分类: 国防科研|4500 次阅读|11 个评论
限位数理论是机器计算的基石
accsys 2020-1-10 22:10
不论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机器能够实现各种运算的基石,不是别的,只是简单的限位数理论和方法。 什么是限位数?就是用数码表示一定位数的数。所有限位数表示的数,使用数码的个数都一样多,无效的 0 不能省略。正是这种特点,使限位数可以表达一定范围的正负数,使减法运算可以用加法来完成。可以让有限位数的限位数,通过最高位添加最大数码,完成对负数的扩充,从而得到精确的机器计算方法。这些基本特性,通过逻辑电路,让人们完成了二进制之下的算术运算器设计。 限位数理论不仅用 0 和 1 数码,解决了实数领域的数值计算问题,而且用长短不一的限位数,解决了各种因素分析判断的决策问题。因为所有的因素分析,总是在有限的因素集中进行的。因素用 1 和 0 来表示有与无,相互关联的具有相同因素的那些 0 和 1 表示,就构成了多种限位数。通过对长短不一的限位数的性质,及其各限位数是否包含在那些总体的限位数之中,就可以找出影响决策的指标,形成判断机制,从而达到正确地决策。更有甚者,将二进制的限位数中 0 和 1 ,以及不知道是 0 还是 1 的情况,分别用 00 、 11 和 01 或 10 来表示,通过逻辑电路,就可以制造出能够实现一次可以计算 2 N 个 N 位数的并行运算器。这使电子计算机也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并行计算。将以往那些计算机需要执行千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变成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的现实。 限位数理论和计算机的设计方法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在中国的计算机科学界,认识和理解限位数理论,掌握计算机核心部件用限位数方法设计的人才,实在是太少。大多数计算机界人士还处在一种疑惑、不信、或不屑一顾的状态中。其中,不相信我们中国人,会自己搞出原创的计算机设计制造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些人,应该大声喊:“不要那么缺乏民族自信吧!”
个人分类: 机器计算|2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就了帅才,毁了人才
热度 10 zhuyucai1 2016-5-28 00:41
这里是指科技人才,其定义是:从事科技原创的人。人才当了领导,成了帅才。但帅才不再是人才,因为他已经不从事科技原创工作了。 中国人,受官本位、等级化毒害,人才帅才不分,把帅才也当人才,甚至认为帅才比人才更人才。 人才可遇不可求, 把人才提为帅才,便毁了人才。钱学森在美国是人才,回国后成了帅才,便不再是人才。 中国官本位、等级化严重,十个人才,九个要当帅才;剩下的一个人才无所谓,但领导爱才,非要把他提拔成帅才。 中国为什么总是缺少人才?因为都成了帅才。。。
535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国外的研究可以质疑吗?
热度 2 accsys 2015-2-9 21:41
国外的研究可以质疑吗? 计算机应该是一个较新的学科,有很多东西还在深入发展。很多情况下都见到中国学者跟着国外的研究跑,基本上是抢先者为王,很少有对国外的基本理论方法有不同的见解。其实国外的东西不见得都对。也许有人会对我这么说嗤之以鼻。没关系,我举两个例子。 例 1. 早期的补码制是定义在二进制上的,说最高位是符号位,因而就出现了 10000000 是 -0 和 -128 的矛盾。虽然这个问题很明显,却一直在我们的教材中延续着。其实,机器记数既不能有符号位,也没有小数点(小数点可以认为是隐含的)。其实机器记数要用限位数来表达正负数和运算(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3976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396750.html http://www.docin.com/p-554875369.html 等)。我最早公开发表对补码制的质疑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年第 40 卷 5 期上,以“补码制理论的理解”为题。 例 2. 时至今日以操作系统来管理计算机资源,以进程方式调度多个程序的多处理器之间执行的方法给计算机程序并行执行带来了诸多的弊端,极大地影响了计算机完成任务的效率,并且带来了“死锁”和“病毒”等一系列问题。产生的问题是由于微体系结构设计和程序执行方式不够合理。我于 2005 年明确提出了动态计算机微体系结构 ( 可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864817.html ) 。 例 3. 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多项式时间值得质疑 ( 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861142.html ) 这些是我研究的领域,我想其它领域的中国学者也会有许多见解,不妨大胆地谈出来,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进入世界的科技前沿。 我已经进入了“古稀”之年,没有其它的想法,只想能够在科学网上开辟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科学研讨环境。诚然,国外现今的东西我们必需要学,但学了之后要能够进一步理解,从中领悟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我们自己的见解。 我喜欢学习中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研究问题,我相信在科研世界里中华民族一定能有一片灿烂的天地。“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没有逆向思维就没有科技原创。不自信是科技创新的大敌。”这是我做研究的座右铭。 2015-2-9
个人分类: 随笔|2452 次阅读|6 个评论
真正的科技原创能在中国发表吗?
热度 25 accsys 2015-2-7 12:01
真正的科技原创能在中国发表吗? 在举国上下高调创新的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叫人纠结。现在,有分量的文章都得拿到国外刊物发表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即使有了独特的科技原创,能不能被世界承认呢?如果那些原创暂时还不能够用英文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么结果将如何呢? 现今的中国,如果有一个国外无人研究的科技原创文章,投到任何一家有名望的中文刊物上,我敢打赌,肯定不会发表。 中国要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原创才能够走到世界的前列。因而办好中文刊物,敢于发表那些原创性的中文科学文章,应该是中国科技期刊的责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梦才不会落空。 2015-2-7
个人分类: 随笔|4990 次阅读|71 个评论
大师搞市场化难成真大师
热度 3 accsys 2014-12-20 11:52
大师搞市场化难成真大师 姜咏江 这些年很多方面都在追求市场效益,这对改善经济的落后状态十分有利,我国的近些年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处处都搞市场化,恐怕与科技先进的问题的矛盾就多起来了。特别是想出“大师”,想领先世界,多出“科技原创”就有些困难了。 重大创新发明往往距离市场化较远,需要化长时间积累和潜心钻研,很难立竿见影。如果追求市场效益,弄不好就会急功近利,发展不到世界尖端的程度。 因而国家科研单位,科研型大学最好不要与市场挂钩,更不能让他们“自负盈亏”。科学家整天想着“柴米油盐”问题,肯定出不了大师级的人才。 2014-12-20
个人分类: 随笔|251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