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火车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青岛开益书店--开卷有益
issacniu 2011-5-17 19:20
青岛开益书店--开卷有益
应该是在前天,周日,我和ss去了青岛老城区,从火车站还要往西。之所以从青岛的最东边跑到最西边,是因为要品尝一下那里的一家小吃。结果,到达目的地之后,饭店还未营业,下午四点,时间也尚早,于是我们就沿着郓城南路往上走,随便逛逛。 初夏的青岛老城区,弥漫着详和与质朴的气息,没有繁华商业街的金属味道,却完全有生活区的恬静闲适。转眼间,我们被一家书店闪亮了眼睛---开益书店。在远离商业街的地方,老城的生活区突然冒出这样一家书店,我们都觉得奇怪。书店门面不大,装饰也很朴素,显然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如果不是“开益书店”四个字,绝对想不到那是一家书店,是理发店、小饭馆到是有可能。我当时就对ss说,能在这样一个远离商业气息的地方有一家书店,要么它特别的有特色,要么店主人不是为了赚钱,纯粹出于心情、爱好、或是别的情愫。带着这样的猜测,我们走进了这家小小的书店。 书店不大,30、40平米的样子,书整齐的排列在两侧的墙边,门对面的墙上也排列了一排,店主人也在店门的正对面守着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两侧书柜之前的区域也整齐的码放好了各种杂志。店里小小的空间被店主人打理的紧凑不失秩序,哪怕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也让店主人充分的利用了起来。淡淡的清香,缓缓的音乐,伴随着下午的阳关,弥散在小小的书店里,给以平和与安宁,少了些急功近利,多了些人文关怀,少了些曲折幽怨,多了分和气温暖。 被小店井然有序的格局与舒适平静的氛围触动之后,不自觉的打量起了店主人。一位脸上带着书卷气质的女士,看不出年龄,但可以确定很年轻,正安详的坐在位子上,沉浸在她面前的书中,仿佛我们的到来打扰了她的阅读。她没有招呼来到店里的顾客,依旧看着书,平静而美好,一如小店的装饰风格。我仔细寻看排在书柜上的书,希望知道这是一家偏好怎样口味的书店。结果我发现了很多自己没有读过也从来没有看过的情感类小说,也有很多名作的精装版,很少看到炒作无度的畅销书,如果用“小资”来形容书的品味或许有些不当,但是用“小众”来形容还是说的过去。我想,书籍的范围是这样的狭窄,那她这里的顾客群也是比较固定了,就是很“小众”的一群人喜欢这样的书籍类型和内容。 是啊,“小众”就是另辟蹊径,保持特色,从不高、大、全,做到小众里的最优,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大众”。从纷繁的世界中来到这方小众的世界里,心境一下子平静了好多,身上的担子顿时减轻了好多,或许自己做事情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是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这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就是一个店、一个人的生命。生命之所以鲜活就是在于他的从不雷同。我们习惯了用多条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所思所想,无形中的压力承担了很多;我们习惯了统筹兼顾,面面俱到,时时感到压迫。如果简单明确的原则活着,或许人生的味道更浓,标准少了,现实就丰满了。 在离开小店时,我上了两本书马丁·范克勒维尔德的《战争的文化》,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谁说“小众”里没有大智慧,这两本介绍世界大势的书与情感类小说格格不入,但他们的的确确是从开益书店购买的,从一位优雅的女士那里买到的。 临别,女主人给了我们一张手工的名片。小小的名片再次让我们惊讶,她的字迹清新、隽永,上面只写了“开益书店,地址和电话”,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过多信息,一如小店的风格简约不简单、简单不孤单!是为记。 开卷有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
sstone2009 2011-5-8 11:06
我从火车站出来,上了公交1路。半下午十分,车内不拥挤,还有零散的空座位,车内的空调开得很恰到好处,只是司机仿佛有点急,把车开得一窜一停的,把一个刚上车的小孩从车中间的走廊一下子抛一样地弄到了后边,膝盖大概磕到了台阶上,小孩没有哭,揉揉腿,回头看看他的妈妈,我看到孩子妈妈有些心疼,有十分无奈。 电视里在放广告,那种很时尚的,又放了一些怀旧的画面,原来是1949年5月份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我突然想到这个城市曾经历经沧桑,曾经饱受摧残,我想起了不久前看的电影《南京!南京!》,心里有些悲凉。 好在,一切都成为历史,历史将永久地警示我们;好在,今天南京很好,正在健康地成长。 ( Posted on 2009-05-31 by sstone2006 http://sstone2006.blogcn.com/page/3 ,2011-5-8,11:05 )
个人分类: 博客搬家|2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记行(七)
qinwei58 2011-4-28 11:05
27日多云 上午在高雄活动,街上有大副宣传广告:拜托高雄市民支持签署ECAF。看来此地也未必是绿营的一统江山。绿河中也有蓝色的潮流。 拜访中山大学,此次接待单位中华公共管理协会的所在地。中山大学学生社团活动比较活跃,有学生在校园里开办的咖啡厅,美术与桌上游戏社团的展示台,各社团活动的海报,以及通缉宿舍小偷的通知(学生自己印制的监视器拍摄的图片)。 学校就在高雄港傍,从港口码头的运转情况看,比较萧条,沿岸停着不少旧船,其中相当部分是二战的船,巳不再会使用了。 中午在一怀旧主题的餐厅吃饭,有猪油拌饭等闽南饭菜,并放映70年代的老电影。饭店内设计成台湾3O—40年代的商铺与街道,引人发怀古情。 下午从高雄左营地铁站乘坐前往台北的高速铁路列车。259公里时速。在新竹下车,清华大学戴教授到火车站接我们,随后前往清华校园参观,特别前往梅园。梅园是记念原北京清华校长、台湾清华校长梅宜奇所建,在他的纪念碑上有蒋中正的题辞。梅园中广种梅树,主甬道两侧则柏树森森。梅树林里的空气在雨后特别湿润清新。 17时10分离开清华。前往新竹海滨17公里休闲带,登高望远,此处是离大陆最近处,约63海里。晚间由新竹市政府在滨海餐厅设宴。
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亿万富翁为村民免费修别墅
冯用军 2011-4-27 16:36
在20世纪8、9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轮30年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确实有一部分人在“猫论”的指导下“先富起来”了,但也出现了一些“靠政策致富”、“为富不仁”、“非法致富”、“靠垄断致富”的情况,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使得很多人都认为小平同志的“先富后富论”不靠谱,进而认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口号不给力。 其实,怀疑“先富后富论”的人看到了太多黑暗的一面,而没看到更光明的一面,一方面,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2010年慈善捐款过10亿、陈光标发慈善现金上千万,近日,更爆出一个高强,自费2500万为35户父老乡亲修别墅、发展生态产业。 一味的打击和怀疑这些“先富们”的善意最终只能毁了我们“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毁了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这是爱中国、爱中华民族的人所不愿看到的、更不愿意做的,只有敌对分子、对我国抱有成见的人和组织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抹黑他们,抹黑这种“先富带后富”的行动,因为,他们乐于看到这一切、看到稳定的中国发生动乱。只要加以鼓励、加以引导、加以宣传、加以包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先富们”站出来带动“后富们”,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重庆亿万富翁修别墅群赠送35户乡邻 255701 来源: http://news.163.com/11/0426/01/72HGFH6100014AED.html#from=relevant 17岁初中毕业 去河北当搬运工 昨天,父亲高传忠讲述了儿子高强的经历 高强,1972年出生,家中五兄妹,他排行老四,17岁初中毕业后就去了河北省石家庄打工。这个农村娃文化不高,但力气大,在石家庄大郭村火车站当搬运工扛包,那时一个月只能挣8元钱。 当了3年搬运工,高强想到了学厨师,学了半月没钱缴学费便辍学。高传忠回忆,高强没有灰心,在出租房里拿起炒锅练翻菜,端起米筛学摇锅。后来,高强去一家饭馆应聘。老板问他要多少工资,高强说:“别先谈钱,你先看我手艺如何再说。”就这样,高强凭借自学的厨艺留在了饭馆。这家饭馆来往的顾客多是做工程的,见高强精明能干有闯劲,就介绍他到装修队做工。干了3年厨师,高强就跳槽了。 当包工头亏了本 朋友帮他站起来 “朋友帮了他。”高传忠说,干了一段时间装修队小工,朋友见他有头脑,讲诚信,就让他包工程。打工仔当包工头,高强想都不敢想,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回家向村里乡亲借了3万元钱开始包工。 高传忠说,高强第一个工地亏了100万元,他觉得这辈子再也爬不起来了,打算回家种地。朋友们安慰他,不要怕失败,再借钱给他继续做,再亏了这些钱就不要了。在朋友的鼓励下,高强再次创业,这一次赚了200多万元,他终于翻了身。做装修,搞建筑,事业越做越大。2008年,高强成立河北瑞盛房地产开发公司,真正涉足房地产。 “人不要忘本,更要懂得感恩。”高传忠说,他经常教导儿子不要忘记自己当过搬运工,要记得自己的今天多亏了朋友的帮助。 发家不忘穷乡亲 春节串门受触动 高传忠说,高强每年春节都要回家拜望左邻右舍。 2009年大年三十,高强在父亲的带领下,分别拜望组里70岁以上的老人和因病困难的邻居。那天,父子俩走访了8家人,每走一家就了解一家的困难,帮忙出点子找门路,最后送上500元红包。 高传忠说,回家后高强就找他商量为村民修房子的事。他没同意,“儿子最初借钱包工程,有的邻居有钱也打埋伏,高强当搬运时那么困难,邻居去了他那里,他包吃包住还给车费,对方回到老家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高传忠说,他起初觉得为村民修房子不值得,何况为35家人修房子花的不是小钱,儿子挣钱也不容易。 去年2月,回到河北的高强又打电话跟父亲商量这事。高传忠终于想通了,他觉得这是好事,应该支持儿子。 高传忠说,过年本应是农民吃得最好、穿得最暖,住得最舒适的时候,而那次走访让高强亲眼目睹了村民的困难。儿子吃过苦,现在富裕了,他觉得大家的日子也应该一起好起来。 这个亿万富翁很低调 媒体多次采访遭拒绝 石堰镇人大主席韩志书说,兴庄村的强农园新居动工启动以来,高强除了希望政府在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方面帮助协调外,没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 “这个亿万富翁很低调!”韩志书说,去年11月7日强农园奠基仪式,高强要求不请记者做报道,不请区级领导,只要求镇领导做个见证;今年上半年,当地媒体听说高强回到老家,找到高强想采访,他还是拒绝了。韩志书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如果高强在家,这次你们采访,可能一样会被拒绝。” “典型的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石堰镇党委书记杨通胜说,高强不但为35户村民捐建别墅,还要捐1000万元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房屋产权归入住者所有,产业收入他也不收分文,经济上零回报,他是真正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心想回报家乡。 韩志书说,高强的善举也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新思路,强农园只占地12亩,35户居民宅基地有60多亩可以复耕,大大节约了耕地。他的举动还会带动更多外出发展的人员关心家乡建设。 新闻面对面 希望这样做: 能带动更多的人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辗转联系上河北的高强,就捐资2000万元建别墅、发展产业展开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是什么让你决定做这些事? 高强(以下简称“高”):送钱只能帮助一时,不能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困境。 记:捐建别墅能根本改变? 高:很多家庭耗尽多年积蓄修建房屋,我捐建别墅就能解决他们多年的问题。当然住进了别墅,还得有钱过日子,所以还要帮助发展产业。 记:你这2000万元是投资还是捐资呢? 高:最终可能要花2500万元,但都是捐资,别墅产权归村民,产业收益归村民,我不会有一分的收益,也不会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 记:你这2500万投资其它领域收益应该很可观。 高:人一辈子找不完的钱,我也没多少钱,儿子才15岁,也没考虑给他留下多少财富,只希望这样做能带动更多人关心家乡发展。 记:下一步有何打算? 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记:怎么解决? 高:在家乡投资建厂,引导村民当地就业,就会有更多时间关心孩子。 编后: 富不忘本 “儿子吃过苦,现在富裕了,他觉得大家的日子也应该一起好起来。”高强父亲一句朴实的话,却蕴涵了一种高尚品质反哺社会。 谁帮过我,我就回报谁,其他人则与我无关。为35户村民无偿修别墅的高强,超越了这种狭隘,不管是给过他帮助的,还是没有帮助过他的,甚至是曾经对他袖手旁观的,他全部给予无私帮助。 其实,很多人都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反哺社会。非典期间,就曾有一位非典康复者自愿捐出500毫升血浆,成功救活了一位怀孕3个月的重症非典孕妇。 反哺社会,应成为一种自觉,在社会帮助下先富起来的人们,更是应当富不忘本。 54岁光棍王国成: “有了别墅,再找个媳妇” 兴庄村5组村民王国成,54岁,单身,父母去世20多年了,一直住二老留下的木板房。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是解放前修的,木板已开始腐烂,用蔑荚和稀泥补上的窟窿开始掉泥块,屋里除了一张床和几个小凳子,再没有其它值钱的家具。 “就因这房子,介绍的媳妇吹了。”王国成说,年轻时,有人给他介绍过好几个对象,结果人家到家里一看就告吹,后来再也没人为他说亲。 王国成回忆,前年除夕,家里没肉吃,一个人又冷又饿,蜷缩在被窝里眼泪直打转。后来,高强父子俩送来500元红包,还说要给他修房子帮他娶媳妇。王国成说,当时只当是句玩笑话。 王国成说,如今,他去看了自己即将入住的新房,104平方米,有客厅、餐厅、厨房和卫生间,还有两间卧室。 虽然自己已年过半百,但王国成坚信,有了房子,媳妇也会有的。王国成说,高强改变了他的命运,出于感激,他要去工地义务当小工,搬砖块、运钢筋。高强却告诉他,活可以干,工钱按60元一天照付。 71岁孤老吴世绍: “他不救我,我早就死了” “他不救我,我早就死了。”长寿区石堰镇兴庄村5组村民、71岁的吴世绍说,他没有儿女,老伴也去世了。2009年大年三十晚10点过,吴大爷冠心病发作,痛得要命,急需送长寿区医院抢救。 侄子打了四五个电话包车,都说大年三十拿再多钱也不跑,都要陪家人过除夕。怎么办?看着床上被痛得死去活来的叔叔,侄子很快想到回家过年的高强。一个电话打过去,高强不在家里在石堰场上,但回话马上赶回来。 吴大爷回忆,高强深夜开车将他送到长寿区医院,不但没收车费,临走时还倒给了他500元钱治病。 “他知恩图报。”高强创业之初,5组村民高雪峰曾借给他1万多元钱,结果8个月后就还给了他。高雪峰说,现在高强一回家总要成千上万的给他钱,更别说找他借钱了,“当年借给高强的钱,拿回来的翻了好几番。” 重庆晚报记者 彭瑜 实习记者 刘露瑶 文 重庆晚报记者 史宗伟 摄
个人分类: 和谐世界研究院|2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5000倍价值定义的诚信
Flyingriver 2011-4-21 13:52
  台湾一名60多岁的妇人20日独自到彰化火车站,交付一张面额65000元新台币的银行本票补交50年前的车票。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4月21日电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对不起,50年前,我来不及买票就上车,心里一直很不安!”台湾一名60多岁的妇人20日独自到彰化火车站,交付一张面额65000元(新台币,下同)的银行本票,放下悬在心中50年的大石头。   彰化站长李庆金说,妇人50年前从彰化搭火车到新竹,来不及补当时的13元车票,昨天她偿还的支票面额,是当时票价的5000倍。   李庆金说,这名妇人穿着讲究,先透过银行通知表示将送本票到车站;下午3点半左右,这名妇人果真到总务室交付本票,承办人杨淑惠点收时,看到面额是65000元,吓了一大跳,赶快叫同事们帮忙处理;妇人没多说话,匆匆离去。   李庆金透过管道了解,这名妇人50年前某天节日搭火车到新竹,因为彰化及新竹车站都挤满人,时间又很赶,她来不及买票、补票,50年来心里一直感到不安。这名妇人表示,当时她是学生,不是故意要逃票,这件事放在心里,总觉过意不去,最近正好有一笔钱进来,就赶紧到火车站“补票”。   李庆金说,彰化到新竹约100公里,50年前的票价约13元,妇人补票金额是当时票价的5000倍,是他在铁路局服务40年来,金额最高、年代最久远的补票案例,妇人的情操值得肯定;以现在普通车票价,100公里的票价大约110元,妇人付出的补票金额也高达590倍。   杨淑惠告诉妇人:“补票不需要这么多钱!”她回答:“没关系,我能力可以,就收下吧!”依台湾铁路部门规定,逃票是罚票价的五成,妇人当时“逃票”的13元计算,就算过了50年,连票价加罚额,只要缴19.5元。   李庆金说,妇人交付的本票由于金额太高,不能以补票报缴,只得依营业外款项缴公库。 转自: http://news.sohu.com/20110421/n306211872.shtml media_span_url('http://www.chinanews.com/tw/2011/04-21/2988702.shtml')
1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有点烦心事
热度 6 yanhuasanman 2011-4-18 16:18
我们学校刚经历过复试,我有三个同学调剂来了!本来是很高兴的事情,好像一切都很平静而且很自然地过度,然后大家心里似乎也都很高兴,结果出来了都是公费!大家终于露出了笑容可以放松的吃一顿饭了! 高兴的倒了火车站,当天两个人也都收到了录取通知!有个人的特殊情况给招生办的老师打了电话,说不晚,可以等会确定!谁知道第二天了,录取都贴出来了,还是没有发网上录取通知。这样的事情似乎很蹊跷,也很独特,更加不可思议,当时征求了招办的同意,可怎么后来的结局很是难堪,也很伤心与失望,社会唯一有点净土的地方怎么到了这种程度,不可以理解,更加也不可思议!你都已经公示了,还能出尔反尔,这样子有意思吗?对你来说,学生谁都可以,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子又是一年呀,一年的时间真的就这样子被你浪费了,你心里就这样子会心安理得的过去了,不知道夜里的梦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与世无争也许是最好的,可历来社会最活跃的都是学生,往往受到伤害最大的也是学生,学生就是悲哀的结局,就是不能再悲剧的角色。似乎谁都可以草菅,似乎谁都可以践踏,没有了申诉的权利,没有了公平可言的机会!这样子有意思吗?你和杀人犯有区别吗?无形的刽子手,杀人不见血,真的很无情,更加残酷无比! 我欲高呼向天笑,谁知维语闹心烦!
个人分类: 无言申诉|2741 次阅读|11 个评论
西昌自在游
热度 1 zouxl1113 2011-4-4 20:57
今年才4月,俺就去了好多地方玩,不容易啊。香港澳门、西昌、武汉。其实这些地方除了西昌景色宜人外,主要还是因为玩的心情好,所以觉得到处都好玩。嘻嘻。说说西昌吧,那个地方山清水秀,真的美。这次主要目的是邛海和螺髻山。因为很多注意点在网上查不到或者总有错,所以写写我的行程。 我是坐的火车,很便宜,成都-西昌票价是149吧,但是从西昌回来的火车票太难买了,找了朋友,竟然买了一张免票,哈哈,节约不少。到了火车站做12路,去汽车站找酒店(网上推荐在那边住,说是交通方便,也确实如此,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到了汽车站发现,如果你挑剔住宿,那么周围没有什么选择的(后来发现有一家,在汽车站对面,环境不错,但名字忘记了),我和老公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终于在花园路找到一家凤凰大酒店,比较新,168豪华单间,性价比不错哦。 休息一下,便去了邛海,这里提示一下,去邛海一定要坐106环线车(汽车站就有),想在哪个景点下就下,看完景点又重新付钱坐车到下一个景点,邛海沿边景色非常没,给人宁静清爽的感觉,值得下站去的景点是邛海公园,小渔村(没有景色,却有独特的烧烤可以吃哈),月亮湾,观海湾。这些地方景色都不错。建议的路线:坐106,邛海公园下,玩后坐船去小渔村(10元),吃了烧烤出来,坐111路(记得不是很清楚,但那里只有一路公车,一定要坐)到大路口换106,一定要坐哈(或者三轮车2元一人),小渔村到106站有4公里哦,我和老公就是听了一个路人说不远,甩起火腿就开走,一走走了近一个小时,幸好沿途有田园景色,猪啊牛啊马啊,一堆堆,让我们没觉得非常累。走上106,分别在月亮湾、观海湾下车,月亮湾适合下午3-4点去,点上一杯清茶,看着湾内静静的湖,那个美哉!最后,坐106回市区,休息!晚上在酒店附近吃了一家冕宁小丁饭店,菜很不错,比较精致,也便宜。 第二天,去螺髻山。螺髻山真的很值得去哦。汽车站坐车,20分钟滚动发车,随去随走哈。到螺髻镇下车,然后坐面包车(5元一人或20元一车,记下司机号码,下山他可以来接哦)上山到售票处,160左右的门票,140的索道。很冷哦,我是穿了棉衣又租大衣(20元,在山下租的,如果在镇上就觉得冷,那么就赶紧租),重重叠叠也还是冷哈。缆车要坐40分钟,但是沿途冰雪覆盖,银装素裹,云雾缭绕,那个美哉!不知不觉到了缆车站,下车要走好长一段路,但是路边白雪皑皑,栈桥小路,别有一番韵味,3000米以上海拔,有高原反应的要小心哦,因为大概要走半个小时,路上碰到不少人吐啊,头痛啊,又返回去,什么都没有见到。最惊人的美出现了-黑龙潭,一上山拐个小弯,豁然开朗,静静的湖面,白雪覆盖的略带沧桑的山,湖边枯黄的草映衬,干枯的枝丫,有种震撼的美,却是我的照相机无法记录下来!沿途可以玩雪,心情自然放松,不过小心陷倒雪里噢噢,嘻嘻哈哈,竟不觉在高原行走,可惜,因为下雪,上冰川的路封了,无法上去再看奇迹。下山后,到路口那家酒店吃了罗非鱼,什么作料都没有放,一点酸菜煮鱼汤,蘸上干辣椒面,喝点自酿的梅子酒(正宗啊),那个舒服、温暖。然后直接在路边招手停车回城。晚上吃的传说中的火盆烧烤,一般般,真的一般般,需要自己烤,又麻烦又不好掌握火候。 好了,先写到这里,啰嗦一堆,没有文采,见谅!还有,在网上好些人问,西昌去攀枝花的汽车,很多哦,40分钟一班,不是网上说的那么少啊,而且都是高速,据说不到3个小时就能到哈。
个人分类: 悠闲生活|33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刘志军 刘志祥 丁书苗的三角关系
冯用军 2011-3-29 22:26
刘志军胞弟刘志祥被曝已由死缓改为有期 2011年02月18日 23:4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何勇 早在刘志军同父异母的胞弟、原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志祥因腐败被查时,已经有种种线索指向刘志军,但刘志军只是有惊无险,在质疑声中依然稳坐铁道部的第一把交椅。 未受胞弟案牵连 1953年和1956年,刘志军和刘志祥兄弟俩先后出生在湖北鄂州一个小村庄。兄弟俩都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先后担任铁路枢纽武汉铁路局局长和副局长,又都分别在铁路部门任上落马。 2006年3月16,曾先后担任汉口火车站站长、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的刘志祥,因涉嫌故意伤害、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审,后被判死缓。 让人意外的是,刘志祥的案子并没有牵扯到刘志军。刘志祥在2002年任汉口火车站站长期间,因为与汉口火车站招待所承包商高铁柱(殁年42岁)转租一事发生纠纷,后刘志祥得知高铁柱准备与他人一起到有关部门举报其违法犯罪问题,便指使无业人员彭支红去“修理”高铁柱。彭支红邀约并指使冯立海(已判刑)殴打高铁柱。2002年12月8日,冯立海又邀约他人携带弹簧刀、铁管等凶器窜入高铁柱的租住处,对其进行殴打,高铁柱被刺破右股动静脉,致其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此外,刘志祥在担任汉口火车站站长和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期间贪污、受贿高达3000多万元。 据长年举报刘志祥的原湖北 汽车 工业总公司退休职工汪汉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事实上在高铁柱命案中,高铁柱在被殴打致死后,仅仅是以刑事罪追究了凶手彭支红等人的责任,而背后指使者刘志祥并没有被究查出来。” 汪汉林从1973年起就开始在单位从事接待和票务工作,对车站如何跟票贩子勾结倒票非常清楚。因为熟知刘志祥的腐败问题,他从2001年12月起,先后六上郑州、三上北京向中央和省20多个有关部门反映刘志祥的问题。但一直到2004年,有关部门都没有对刘志祥进行侦查,期间刘志祥雇凶杀人不但没有被追究,反而升官至武汉铁路局副局长。 2004年,时任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的尚武认为高铁柱案有冤情,才开始对刘志祥展开调查。经过一年的侦查,在掌握了刘志祥大量的证据以及贪腐线索后,2005年1月5日,刘志祥才被抓了起来。 “造福”家乡 在刘志祥案发时有相关人士猜测,刘志军是湖北人,在其任铁道部部长期间对湖北铁路交通建设支持力度巨大,这多少左右了湖北方面对刘志祥案件的公正判决。到底刘志军在刘志祥案件中起到多大作用我们无从知晓,但一个微妙的变化是,在刘志军任铁道部部长期间,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的铁路建设得到一个极快的提升。 2009年3月18日,郑州铁路局一分为二,原先隶属于郑州铁路局的武汉铁路分局改制成为与郑州铁路局并行的铁路局。升格后的武汉铁路局,不仅扩大了职能,还将原郑州铁路局下属的襄樊铁路分局划拨进去,同时又将南昌铁路局400多公里铁路划归武汉铁路局调度。这次调整后,武汉成为与北京、郑州、上海并列的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中心。 2004年11月26日,铁道部与湖北省签署了一份《铁道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这个纪要,可谓是刘志军送给家乡人民的一份厚礼,随后一些重要铁路建设项目在湖北展开。仅2009年,湖北省境内在建的铁路项目达22项,建设总投资1600亿元,在武汉市就形成了武汉、汉口、武昌三站鼎立的铁路客运中心格局。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刘志祥2005年羁押期间,铁道部拿出200亿元专项建设资金来加强湖北地区的铁路系统建设。这其中一部分用来扩建武昌和汉口两个老火车站,一部分用来建设武广高铁武汉火车站,还有一部分用来修建武汉到合肥的武合客运专线。其中,建设武 汉高 铁武汉站花了13亿元,改造武昌站花了10亿元,汉口站改造花了13亿元,而剩余的钱则花到了建设武合客运专线湖北境内150公里上去了。 有相关人士指出,也正是这200亿元左右了湖北方面对这个案件的公正审理,但这200亿元是国务院下拨的铁路建设专用资金,并不是刘志军个人的。但刘志军顺水推舟的做法至少在他弟弟案件的判决中起了一定作用,最终本应该判死刑的刘志祥只被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了个死缓。 记者向武汉铁路局和湖北有关部门求证了这一说法,但截至发稿未获得证实。 鉴于铁道部上述的做法,郑州铁路局内部当时对刘志军意见很大。据郑州铁路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称,河南驻马店和信阳车务段以前也是郑州铁路局的,但在郑州铁路局一分为二后,驻马店和信阳都划拨给武汉铁路局了。当年,驻马店方面想建设一条煤运专线,找到河南有关方面,但河南方面的反馈是:“既然你们划拨给武汉铁路局了,就找武汉铁路局要钱去。”最后,驻马店的煤运专线也就不了了之。 汪汉林认为,武汉铁路局从郑州铁路局划拨出去虽然有湖北省的努力,但跟刘志军的关系也很大。 据汪汉林透露,他在2002年举报刘志祥过程中,曾先后找到郑州铁路局检察院、郑州铁路局监察处,有关人士告诉他,“你很正义,但这个问题最好还是不要碰了”。而那时,刘志军正面临升迁,当时他刚刚参加了中组部中青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升迁在即。 一位武汉铁路局相关人士反映,在刘志祥领导下的汉口火车站完全是家长式的管理,典型的一言堂,铁路职工私下都称汉口站为“刘家大湾”。 刘志军的能量 记者辗转联系上一位当年湖北省公安厅当时查刘志祥案专案组的成员,该成员透露,“当时办这个案子的时候难度很大,同时也牵扯到我们公安内部,由于种种原因,案子没有继续追踪。” 汪汉林认为,在刘志祥案中,刘志军通过他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地施展了非常大的影响。 据汪汉林称,后来在审理的刘志祥案中,刘志祥的家属与高铁柱的家属达成庭外调解,刘志祥的家属给了高铁柱的家属80万元。 武汉铁路局职工向记者反映,事实上,刘志祥先被判死缓后,还没到几年迅速从死缓改为无期,再从无期改为有期。2009年4月间,刘志祥从最先羁押他的襄樊襄北农场改到条件更好的武汉大军山监狱自办的玻璃厂。而在玻璃厂期间,刘志祥也就是种种花草,在监狱中还能享受到五菜一汤的待遇。在牢里,刘志祥甚至还能使用手机,通过他以前担任武汉铁路局副局长的关系为别人介绍铁路工程。“实质上,这些都是继续利用他跟刘志军的兄弟关系。”该职工说。 武铁洪山住宅小区是武汉铁路局的一处家属区,据在这里居住的部分武铁职工反映,今年春节期间,刘志祥还在武汉某医院保外就医,期间家属区还有部分铁路职工去给他送礼。2月12日,刘志军案发后,有关部门立即对刘志祥重新收监。 刘志军结过两次婚,第一任妻子是时任武汉铁路分局领导黄某的侄女。刘志军初中毕业后先是武昌段的一个养路工,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特受黄某的赏识,先后被黄某提拔并送到长沙进修学习。回来后,提拔刘志军当了团委书记。之后,依靠这层关系,刘志军完成了自己官场上的原始积累,仕途一路顺风。在升任为武汉铁路分局局长后,又辗转郑州、广州、沈阳铁路局任职,2002年在沈阳铁路局局长任上调到铁道部任副部长,后官至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 资料 目前,铁道部主要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甲控物资设备目录》、《铁路工程招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货物招标投标办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以及《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等规定,铁路招标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六步: 招标人公开发布“招标公告”。公告须载明招标人信息;招标货物的名称、数量、技术规格、资金来源;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评标的标准和方法等。 资格预审,即在招标前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后审,即在开标后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此后,便是投标人投标。投标人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投标有效期最短不少于20日。 开标。即在有投标人出席的情况下,招标人当众宣布投标人的名称、投标价格。 评标。按照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由评标委员会,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评价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投标人。评标是招标投标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评标能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决定了整个招标投标是否公平和公正;评标的质量,决定了能否从众多投标竞争者中选出最能满足招标项目要求的中标者。 定标,在评标委员会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后,招标人一般应当在15日内确定中标人,但最迟30个工作日。一般应确定在评标中“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2011-03-10 18:13:40 《三联生活周刊》 ◎ 王鸿谅 2011-03-07   2011年的春运还没有结束,58岁的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的仕途已经终结。关于他的新闻,2月8日还在阜阳火车站视察指导春运工作,2月12日就定格为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和“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历任8年铁道部部长的刘志军,成为继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之后,又一个在任期内落马的正部级官员。更早一点,2006年,他的弟弟,原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志祥已经因为故意伤害、贪污、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数罪并罚,判处死缓。   仕途:正部和正处 google_ad_client = "pub-7146298249870528"; google_ad_slot = "5881119442"; google_ad_width = 300; google_ad_height = 250;   电动三轮摩托车是湖北鄂州华容县城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当地人叫“麻木”,从县城汽车站到牌坊村刘金湾,这种能容纳10个人的“麻木”大概要走20分钟,这里是刘志军的老家。村村通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刘家门口——两栋暗红色两层小楼,在周围素色民居的映衬下一目了然。敲门无人应答,门窗紧闭,窗帘拉得严实。村民刘田(化名)指着屋顶说:“这房子20多年了,1989年盖的,去年才重新装修了一下,外面的瓷砖是新贴的,瓦还是旧的。”   刘金湾是个寻常村落,村民忙时务农、闲时打工。2月19日,大批劳动力年后已陆续返回务工地,村里安静得近乎冷清。刘志军被免职和接受调查的新闻,在这里是个凝重而尴尬的话题,一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农民,靠实力打拼成正部级官员的奋斗史,才是村里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刘田跟刘志军、刘志祥兄弟年纪相仿,他向本刊记者回忆说:“刘志军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自己也是农民,70年代铁路招工,他才进了铁路系统,就是个普通工人。”“他是个好官啊,怎么也会出事,想不通。”刘田的感叹得到围拢来的村民一致附和。他们的感慨依据在于:“刘志军当了那么大的官也没有一点官架子,对人很和气。”他们不把刘氏兄弟混为一谈,“刘志祥是刘志祥,他犯了罪跟哥哥没关系”。他们清晰地回忆起同一个细节:“每次刘志军回来,都只让车送他到刘金湾那个牌子的路口,剩下的路都自己走进来,碰到老乡,一路打招呼,拉家常,好得很。”   这条几里长的进村路两旁都是庄稼地,1972年,17岁的刘志军从这里离开村庄,成为武昌工务段的一名养路工。“最早是在新店车站。”刘田说。武汉铁路局历史上经过多次撤并和重建,级别在局和分局之间转换,1963年撤销成为分局后,1971年再次成立铁路局,紧接着就是大规模兴建铁路,招收修路工人,刘志军赶上了这个契机。与刘志军兄弟相识多年的知情人方路(化名)向本刊记者回忆,刘志军崭露头角,靠的是“勤奋好学,字写得好”,“得到了时任武汉铁路局副局长黄从全的欣赏,不仅提拔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先是调到江汉货运站当团委书记,提拔成铁路局团委书记后出去进修,一路往上走。”   刘志军的公开简历可做印证。从1981到1984年,他先后在华东交大基础课干部学习班和西南交大运输管理专业连续进修,再也不是初中都没毕业的农民工。1983年武汉铁路局再次被撤销,成为郑州铁路局管辖下的武汉铁路分局。1984年刘志军学习结束后,马上成为武汉铁路分局江岸车站站长,3年里一路被提拔到分局党委书记,调任广州铁路局1年后,重回武汉担任武汉铁路分局局长,时年35岁。3年后再调任郑州铁路局副局长。刘志军在郑州局的任期只有1年——1991年9月至1992年8月,之后突然离开铁路系统,调任湖北省国防工办党组书记。这个突兀转变的背后另有隐情,知情人方路说:“刘志军在郑州局很窝囊,那里很排外,他被排挤得一气之下离开铁路系统,那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关系圈,级别远高于他的岳父。”这次不得已的调动,“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刘志军的级别,一下子从副厅级升到了正厅级”。5个月后,刘志军再次得到机会,以正厅级身份重回铁路系统,担任沈阳铁路局局长。接下来,他的仕途进入快车道,1994年11月,成为铁道部运输调度总长,1996年中央党校中青干部培训班结业后,升为铁道部副部长。2003年,升任铁道部部长的刘志军只有50岁。 相比之下,弟弟刘志祥差得很远。2005年被捕的刘志祥只是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正处级。刘志军生于1953年,刘志祥是1956年,两兄弟年纪只相差三岁,官位隔了四级。“刘志祥也是通过招工进入铁路系统的。”知情人方路20多年前就与刘志祥相识,他回忆说:“80年代初,刘志祥有机会去武汉铁路局的武汉司机学校上学,跟刘志军关系重大。”毕业后,刘志祥分配到了武南机务段,后来调到武北车站做人事室主任、纪委书记。方路说:“那是武汉当时效益最好的车站。”1992年,刘志军已经是郑州铁路局副局长,而刘志祥刚刚调任汉口火车站副站长。曾经在汉口站任职的李军(化名)对本刊记者回忆说:“当时汉口站有4个副站长,分管票务客运、行车运转、多种经营和后勤,最好的当然是票务。90年代初的客票就是一票难求,比较差的是后勤,很辛苦,多种经营那时候也没做起来,跟后勤的地位差不多。1992年,刘志祥从武北站调进来做副站长,分管的是后勤。”1996年,刘志军升任铁道部副部长,刘志祥则调任武东车站党委书记,1997年重回汉口火车站,成为站长。方路说:“当时汉口站有好几个副站长,他想按部就班地升职很麻烦,领导把他调去武东站,就是解决级别问题。”   刘志祥在汉口火车站当了5年站长,2002年3月才升任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他的仕途也到此为止,他于2005年被捕,2006年4月经宜昌市中院一审,因故意伤害、贪污、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数罪并罚,判处死缓。这实在像命运的两极,同样的50岁,哥哥刘志军荣升正部,而弟弟刘志祥成为死缓囚犯。   命案:失控的欲望   “刘志祥家里藏的现金就有3000多万元,很多钱都长了霉,办案干警都惊呆了。湖北省公安厅重案处请银行派来了8名点钞员,带了6部点钞机,清点了2天都没点完,还点坏了一部点钞机。”时隔6年,举报人汪汉林向本刊记者说起抓捕刘志祥的细节依旧激动。他是当年专案组的重要线人,从2003年11月开始参与对刘志祥的调查,直至2005年1月5日收网抓捕。 google_ad_client = "pub-7146298249870528"; google_ad_slot = "5881119442"; google_ad_width = 300; google_ad_height = 250;   今年66岁的汪汉林是退伍军人,曾经是北京军区军乐团的长号手,1967年在河北演出受伤后退伍,1973年从一冶建设公司调到原湖北汽车工业公司,“那时候就开始负责做票务,一直到现在”。汪汉林说,他对刘志祥的怀疑,也是从车票开始。“做票是个圈子,人际关系很重要,肯定是要跟车站拉关系,多走动的。以前车票虽然紧张,但还是能买到的,但1997年4月刘志祥当了站长以后,汉口站的车票格外难买,紧俏车票的附加手续费最高炒到了80块,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票,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汪汉林与汉口站的许多人相熟,他了解到的情况是:“刘志祥跟武汉电视台搞票务的后勤人员何坚关系好,何坚在单位办公室的电脑,跟汉口站的票务系统是联网的,可以直接出票,紧俏车票只有何坚那里能出票,附加手续费水涨船高,得到的钱刘志祥也有分成。”汪汉林觉得,刘志祥完全破坏了既有的游戏规则,“从何坚那儿卖出的票每张都加收了手续费,从5元至50元不等,一般卧铺票加收20元,黄金周和春运期间一律每张加收30元,票源紧俏时,手续费高达50元。我们这些做二手票务的,也要加一点价才能出手,票价自然就越来越高”。已经做了30多年票务的汪汉林说得很坦白:“我卖的票也会加价,但我凭良心,不会乱加,我们这个职业,合理合情但不合法,只要火车的运力达不到需求,车票就永远紧张,高价票、票贩子将长期与铁路公安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死结。为什么我这么大年纪还做票,因为我想写一部中篇纪实小说,就叫《贪官、警察与票贩》。”   汪汉林的举报从2001年12月开始,“第一次是去郑州,到郑州铁路局检察院去举报,接下来的5年,六上郑州,两次进京,三到宜昌”。他的举报也引起了刘志祥的注意。“2002年8月31日,刘志祥派了辆小车把我接到火车站贵宾厅,从晚上20点15分开始谈,谈了4个小时。3天后,我就被6个人拿棍子打了一顿,装着举报材料的包也被抢走。”汪汉林说,“我后来才知道,是高铁柱不小心把我暴露了。”高铁柱是湖北汉川人,1997年1月承包了汉口火车站招待所,签下了8年的合约,贷款28万元进行装修,可是汉口火车站单方面废除合同,当年10月31日强行收回旅馆。高铁柱和妻子邓以华到法院起诉,赢了官司,虽然法院判决汉口火车站赔偿20万元,高铁柱却一分钱也没拿到,站长刘志祥根本不搭理他的追讨。高铁柱得知汪汉林在上访后,找汪汉林要了举报材料,再次去找刘志祥,希望能造成新的威慑,结果适得其反。继汪汉林被打之后,2002年12月8日,高铁柱在家中遭4人袭击受伤,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行凶者冯立海次日落网,供出了花钱请他的主使者,经常在火车站承接工程的包工头彭支红。汪汉林对本刊记者回忆说:“但彭支红并没有供出刘志祥,线索到这里就断了。我和高铁柱被打的案子是一起判的,冯立海死缓,彭支红无期,高铁柱的妻子邓以华只拿到了3万块的赔偿。我没有要求赔偿,我不是为了钱,是不甘心,我要的是真相和公道。判了以后,我让邓以华把高铁柱的遗体冷冻起来不要火化,2003年7月开始领着她上访。”通过战友关系,汪汉林把上访信送到了多个关键部门。从倒票到命案,2003年11月,汪汉林终于等来了回应。“湖北省公安厅专案组的人跟我秘密联系,收集刘志祥违法的证据。”   专案组的调查进行了1年,刘志祥被捕后承认了自己是高铁柱命案的幕后主使人,汪汉林说:“他跟办案人员交代,他的本意并不是杀人,只是想找人打掉高铁柱一个胯子,把他打回汉川去,没想到下手重了,事情搞大了。”随着调查的进行,汪汉林也了解到,刘志祥涉嫌多起故意伤害。“他手下集中了一群有求于他的不三不四的人,谁惹到他,就会挨打。这些人还敢公然冲进车站办公室去打人,谁敢拦就会被穿小鞋,调去不好的部门。”这些都令汪汉林愤怒,“这种人跟流氓有什么区别?”   财源:站长的权力   刘志祥成为汉口火车站站长之后,方路说他渐渐疏远了与他的来往。“以前欣赏他是个性情中人,讲义气,后来感觉他变了,有了很多不好的习气。他的一个好朋友,也是武汉铁路系统的,私下早就说过,‘刘志祥这样搞下去肯定会出事,一出事就是掉脑袋的大事’。” google_ad_client = "pub-7146298249870528"; google_ad_slot = "5881119442"; google_ad_width = 300; google_ad_height = 250;   武汉媒体圈的一位资深记者提供了两个观察细节,一个关于哥哥刘志军:“他当武汉铁路分局局长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关于春运的负面报道,是我坐车回家的亲身体验,那时候跑铁路新闻,关注的重点就是服务。见报后,刘志军主动联系我,开了一瓶茅台酒,我跟他两个人对饮,他想知道我为什么写这个稿子,是不是有人想搞他,知道是我的个人体验后就放心了,他给我的感觉,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另一个关于弟弟刘志祥:“他当汉口站站长的时候,我手下的一个记者采访回来后很愤怒,说在一个汉口站多名干部和记者在场的饭局上,刘志祥毫不掩饰他跟女下属的暧昧关系,还当众以食物做了令人难以启齿的低级**比喻,其他人听了也没反应。”   “铁路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特殊系统。”这位资深记者回忆,“穿制服、列队、敬礼这些部队化的仪式,铁路上全都有。80年代末我最开始接触采访铁路的时候对此很惊讶,专门问过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就是半军事化管理’。半军事化的一个特点就是,‘领导和员工的上下级关系非常分明,令行禁止,在一个火车站里,站长就是绝对权威’。”在汉口站拥有了绝对权威的刘志祥,曾经是《人民日报》上的正面典型,题为《百年老站新站长》的报道称赞他改革干部考核标准、搞活营销、减员增效,让汉口站扭转亏损重现生机。2006年的审判,揭开的是光环下刘志祥的另一面。   根据宜昌中院的一审判决书,对刘志祥追缴的非法所得共计4000多万元。这些钱来自1995至2004年间,能说明来源的非法所得有两种:一是以“无条”和“白条”领款方式侵吞汉口站的“小金库”,二是利用职权收受工程建筑商、车票代售点负责人和所属工作人员等的款物。此外还有1000多万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与刘志祥同期受审的还有两个人,时任汉口站副站长潘莉和财务科科长耿小菊,罪名都是贪污。潘莉案在三峡坝区法院审理,认定的贪污款项是66.8万元,刑期8年;耿小菊案在宜昌中院审理,认定的贪污款项800多万元,判处无期徒刑。三个人的涉案金额,超过5000多万元。   “潘莉是刘志祥的情妇。”举报人汪汉林告诉本刊记者,“刘志祥把她从播音员一路提升成了副站长,汉口站的人背后都讽刺潘莉是‘坐着直升机升上去的’。耿小菊是汉口站多年的财务科科长,曾经阻挠过武汉市检察院反贪局查账,被刘志祥大肆表扬。”根据耿小菊的判决书,“刘志祥的供述证实,1997年4月他任汉口火车站站长后,要求车站将第三产业的收入上缴到车站财务科,要耿小菊单独立账,由他一支笔管理。这就是车站的内部账(即小金库)。该账的收入和支出只有他和耿小菊二人知道”。同样根据判决书,耿小菊供述,汉口站的“小金库”包括以下来源:“客运车间上交的休闲候车厅和旅客便捷车的收入,票务车间上交的代办点售票服务费的收入,综合车间上交的门面和售货商亭的租金收入。行包车间是承包经营独立核算,也向车站上交收入。2002年3月,车站将新欣服务公司的账目也收到财务科统一管理。”在刘志祥任站长期间,“共计5500余万元为‘小金库’的收入”。 火车站的“小金库”并不是刘志祥任期内的特有产物,耿小菊的判决书中明确提到,她在侦查阶段及庭审中供述:“刘志祥调任之前询问其‘小金库’的情况,她担心如果完全不留钱,不好向新站长交待,即隐瞒了38万美元和65万元人民币,向刘报告称只剩21万美元和10万欧元。”方路对铁路系统有深入的了解,他分析:“刘志祥的财源,主要还在于基建工程,每年铁路上那么多的工程,比起来,倒票都不算什么。部长的弟弟,谁会不给面子呢?”   结局:殊途同归   刘志祥案的一审于2006年3月16日在宜昌中院开庭,判决4月30日下达。虽然有高铁柱的命案和4000多万元的涉案金额,“犯罪金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恶劣,后果极其严重”,刘志祥还是以“具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为由,判处死缓,得以保命,刘志祥没有上诉。   高铁柱的妻子邓以华在宣判前,拿到了一笔高达80万元的赔偿费,然后再也不跟汪汉林联系了。汪汉林说:“这笔钱不是刘志祥出的,是武汉铁路局出的,我很清楚。我后来到邓以华的河南老家把她找了出来,跟她说,做人要讲良心。这个案子当年已经了结了,要不是我会写材料,会上访,哪里翻得过来?我为了这个案子,当年最苦的时候,是借钱去上访的。她一个人带着孩子也不容易,但是,做人还是要讲良心吧。” google_ad_client = "pub-7146298249870528"; google_ad_slot = "5881119442"; google_ad_width = 300; google_ad_height = 250;   长达5年的举报里,汪汉林说他遭遇多次恐吓,妻子实在受不了刺激跟他离婚。“我能理解,那样的日子没法过。”但他没有因此放弃,他说:“越是这样,越把我的脾气激出来了,我这个人也很执著。”2006年12月,汪汉林终于拿到了湖北省公安厅10万元的举报奖励,“还债就用去了5万元”。现在,汪汉林再婚后有了新生活,妻子不愿意他再出来接受采访,可他还是无所畏惧。他拿出另一叠举报材料说:“其实刘志军落马,我一点也不奇怪。2005年,刘志祥的案子,已经牵扯到刘志军,2006年我就给中央有关领导写过一封举报信,说了刘志军的问题。”在这封举报信里,汪汉林言之凿凿地提到了两个人,“蔡贤辉和高君”,“他们是刘志祥每年派到北京,成捆给刘志军送钱的人,两个人都被湖北省纪委调查过。蔡贤辉是汉口火车站新欣服务公司的经理,因为利益分赃不均跟刘志祥闹翻了,被刘志祥带着人开车追杀过,‘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被警方刑侦人员布控在云南中缅边境抓获。蔡贤辉被调查3个月后放出来的第三天,在家里猝死”。本刊记者从当年的一位专案组成员那里确认了汪汉林的说法,这位老警察说:“当年抓到蔡贤辉和高君之后,的确是有线索指向了刘志军,但是情况很复杂,没有查下去。后来湖北省政法委专门就有关情况往上面写了报告。那个死缓判决,公安其实也不满意,那也没办法。”   刘志祥出事后,洪山广场的铁路小区有人放鞭炮庆祝,不过也仅此而已。时隔6年,刘志军也落马后,本刊记者辗转找到多名曾经与刘志祥共事过的武汉铁路系统的干部,他们依旧无一例外地拒绝了采访,匿名也不行。连一名被刘志祥找人殴打过的人,也淡然地说:“跟他不熟,不了解。”   从整个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看,在刘志军的任期内,武汉铁路系统是受益方。2005年3月18日,铁道部进行撤消铁路分局、减少管理层次的改革,由原来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改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撤消了10个铁路局下属的41个铁路分局,原有的15个铁路局拓展为18个,其中,郑州铁路局被一分为三,成为郑州、武汉、西安三个铁路局。武汉再次摆脱铁路分局的历史,成为武汉铁路局。中国的第一条“高铁”也落户武汉,线路确定为从武汉到广州,武昌站和汉口站的大规模改建,也是实实在在的工程。   有获益方,自然也有受损方,关于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争议,始终存在。但争议也好,刘志祥的“死缓”也好,甚至刘志军当下的落马,并没有迅速影响家乡人对刘志军的评价。在一名鄂州籍的官员眼里,这是刘志军多年经营的结果,他说:“鄂州籍的官员,如果去北京拜会刘志军,他都会邀请到家里做客,走的时候,还会送同样的小礼物,一个包和一盒茶叶。”   服刑近6年后,刘志祥已经从“死缓”变成“无期”,继而减刑为15年。汪汉林还获得消息,2009年4月,刘志祥已经从最初服刑的襄北农场转到了武汉大军山玻璃厂,他得到消息还包括“刘志祥在监狱里每天五菜一汤,可以打手机,还可以批条子帮人联系工程”。汪汉林因此决定准备新的上访材料,他说:“我要知道,刘志祥现在到底关在哪里,减刑的依据是什么?”不过,他还并不清楚,2011年春节,刘志祥是以保外就医的名义,在监狱外度过的。2月12日刘志军被免职接受调查之后,刘志祥也被重新收监。■   (应各位采访对象的要求,除举报人汪汉林外,文中均使用化名)
个人分类: WCGI世界廉政研究院|3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回校
zhangbanglei 2011-2-27 18:16
是的,关于回校,我是不是要写点东西了。 在十九号下午三点和老弟一起坐上去菏泽的汽车,四点多到了国花汽车站,然后和老弟打车去了火车站,把包寄存好,带老弟去KFC吃了顿,之后又在银座买了些路上吃的,老弟是晚上九点半的去潍坊的火车,而我要中转烟台,由于我的车是要在临时候车室候车,八点多点便和老弟分手了,当时看了下老弟,感觉他懂事多了,也希望这几年在外的求学生活能真正把他锻炼的能经受住未来所给予的一切,第二天早晨九点多到了烟台,之后去港口买了船票,然后把包寄存了,去火车站去附近的大润发去买了早饭和路上吃的,又去附近的肯德基休息了下,十一点半多上的船,里面很是闷热,基本上睡了一路。经过一路的颠簸,于二十号八点左右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爬到了宿舍,到了宿舍吃了买的盖浇饭,和宿舍他们几个胡侃一通,就收拾我那一个月不动的床位,一通的收拾,一路的劳累,让我很舒坦而又不踏实的睡了一晚,就怕在家都很少那么早起来,第一天去实验室都会迟到。 写上述这一段是几天前了,一些平铺直叙的内容不想在接着陈述,想继续写点开学后的生活的,就从昨天早晨写吧! 昨天六点半左右就醒了,呆在床上到七点多点起来,和实验室一哥们就来实验室,去学府吃了早饭,期间那哥们接到了老板的电话说要开会,通知了其他人,走到机械楼拐角的时候碰到了老板,等到八点半的时候人差不多来全了,开始开会,又是一些很老套的东西,没什么意义的陈述,一个人絮叨的表演。发现自己过年后心里很平静了,对于当前的一些事看的很淡了,在这剩余的一年多里,只想时间快些过去,说句实话,开学我是极其不想回学校的,我是多么的想自己是去工作地而非学校,照说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可自己始终找不到定位,只感觉自己只是一台机械,我感觉那天的会只为了说一个结论,今年这半年很忙,你们假期和周六周末就不用休息了,这些东西都很简单,你们一两个就能做完吧!其实现在写出来这些心里很平静了,不像先前的愤世疾俗,总感觉着我们上研究生也不是卖身,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一点时间吧!就拿现在坐在实验室来说吧,今天一整天只看程序、修改程序,迷茫的连自己要学些什么都不知道,一个学机械的人以后吃饭的家伙还是本科学的那点,autocad不用,ug/proe/catia/sw不用,matlab不用,ansys不用,就连一些有关机械基础的一些知识都用不到,说是做的计算机图形学与机械交叉,可是现在所做的项目里面牵涉到的是工业工程、矿山、信息工程,做这些东西都有个了解的过程,自己以前都没接触过,而且做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并没什么好处,想想学机械专业的学生进入公司、研究所竟然连工程图或一些机床型号都看不明白,还指望什么。 有时候人太功利了不好,必须实际点,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才能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其实一个实验室的发展也是,照说我们实验室学院也是提出发展目标的,可是两年来实验室一篇论文没发,一个国家项目没申请下来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吧!有时候钱确实是个好东西,人家也常说没有那金刚钻怎敢揽哪瓷器活,干企业项目挣钱也行,但也要结合实际不能是个项目都接手,做一个砸一个,就是不砸,也不会落下多好的名声,从长远来看,就算当前能挣点钱,这财源也有断的那天,坏名声都出去了,而自己从没意识到,确确实实感觉着整体呆在这个环境中特别压抑,每天都开导自己,不就剩下一年多的时间了嘛,时间会很快过去的,可是整天的压抑让自己无心做更多的事情,想当年自己充满着报复,这三年一定不要留下什么遗憾,但就现在来看,这三年我所经历的会让我真正成长起来,思想也会变得更现实,以前许多理想化的目标都将不复存在,我的人生好像停滞在这里,每天机械重复的做着没有多少意义的工作。 过年期间自己也想了很多,首先是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和开导下,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不会再因为这些颓废或者伤害到自己什么;还有的就是必须学一些有用的知识,把丢掉的一些在空余的时间补充上,人不是机械,不能永不停止的工作,其实就算是机械也需要一些外力或者经受磨损需要润滑,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我明白,大多数人明白,某些人明白而他们不会把同情的心用到你身上,所以,自己体谅自己,保重身体,能偷懒就绝不忙碌,学自己的,做自己的,当然这些都是在干好安排的工作的基础上;工作永远是做不完的,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以后拼搏奋斗的生活珍惜些自己的身体、斗志抑或叫精力吧! 来到学校才几天就打了三次篮球了,好在在家打了很多,感觉身体适量运动下之后精力还是很充沛的,不会像以前那样因为生活的压抑而去拼命地运动了,现在运动只是我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手段,可以呼吸下实验室外的空气,可以暂时享受下自由的环境,可是今天下午又有点不给力,脸上有点小擦伤,右面刚好,左面就来了,呵呵,不过也就伤了角质层,没大问题,不像上次,都伤到真皮组织了,以后还是小心点,最近打算去买个护目镜了,不过那比较拉风,我可不敢带,所以一直犹豫、犹豫,想还是工作以后买吧,现在破相就破吧,反正也不怎么注意形象的,以后工作了就不同了。 关于工作,其实我是很乐观的,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这个过程中你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未来你能做什么,有没有那个气度和能力去承担责任和压力。我现在其实在技术抑或知识上没有多大进步,但感觉着在心态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也是我最最需要的,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那种喜怒于形的人,但是现在我慢慢做到了。经常给自己弟弟或者一些其他同学说该怎么怎么,其实一到自己真做的时候真的很难,有时候还是少做生活的旁观者,多去经历一些过程还是有益的,就像现在,环境不给力,自己要做的给力。说是说到工作,可是又在闲扯,说句实话,特别想去南方,去江浙,去除了上海、杭州两个城市的其他江浙的城市。真正的是想换个大的人文环境,我很喜欢南方人那种超前的意识和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当然这都离不开那种从小做起,锲而不舍的精神意志。同时也很喜欢南方的那种生活,当然离不开风景和美食,呵呵。为了理想,努力吧!只要人活着,始终都不要放弃,当然死了你不放弃也没办法了,毕竟斗志带不进棺材里去,呵呵,不过死亡是在将要死亡之时最佳的休息方式,而非厌世所应采取的极端手段。 关于爱情,对爱情的追求仍在继续,我不想给自己一个结局,只想给自己一个过程,一个能陪伴到死亡之时的过程,周围几个哥们的父母都开始发愁了,而我也感觉自己老大不小,不过这不是着急就能解决的,更不能说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就能解决的事情,准备最好的自己,为了那个为我正在准备女人,呵呵,说的有点直白,但是在爱情面前,直白点还是好的,要占据绝对的主动权,男子汉大丈夫,不要扭扭捏捏的,难怪报道说现在男人女人气越来越浓了,就像这个社会只是从生理上分别性别似的,可想社会既然有了男人和女人之分,必然是从各个方面区分的。 关于未来,还有许多考虑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偶尔未雨绸缪好,但总是未雨绸缪并不好呢! 好好地,准备最好的自己,努力。
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火车票限售理论很扯淡
shawnshen 2011-2-19 12:06
网友发帖称想坐普速列车从上海去南京,但无论是在火车票代售点,还是在火车站自动售票处以及人工售票处,普速列车的票均被告知“没有”,临时列车的票也买不到。上海铁路局有关人士表示,火车票的限售是根据列车长短途的运能而定,沪宁普列并没有全部限售,在长途运能充足、短途运能吃紧的情况下,长途车也会打开限售区段,建议可以在开车前一段时间买票。(据2月18日《重庆晨报》) 通过限售短途普速火车票,人为制造票源短缺,逼迫乘客只能选择高铁。这种“被高铁”的情况,在高铁开始正式运行之后,就已经在各地上演了。只是以前铁路部门还遮遮掩掩,不承认有过限售行为,时下却不再顾忌,并且搬出一套“限售理论”,声称是要“优先照顾长途旅客的需求”。 这套“限售理论”,听上去冠冕堂皇,貌似在维护乘客利益,实际上很扯淡。人有三六九等,火车乘客也各自不同,都是按照自己的收入情况、路途远近、轻重缓急来确定行程,然后选择买哪种火车票,这样才是正常的市场。可是,铁路部门却利用垄断资源的优势,人为设置限售区段,制造购票阻碍,让乘客只能在“长途普速、短途高铁”之间选择,实际上是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单从路途目的地来讲,长途和短途之间没有并冲突。即便短途乘客购买到长途车次的车票,也只是暂时地占用空间,不影响长途旅客。再者火车乘客的流动性很大,每个站都有人上下,长途和短途的乘客数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不能从始发地就确定具体数量。何况,火车本来就是在按区段分配车票,加上又是全国联网销售,车票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超出一定的承载比例,就要按照相关规定来决定是否停售。 因此,在既有规定基础之上,又来弄个限售区段,无疑是画蛇添足,增加乘客的购票成本和不便。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当以人为本,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通过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来争夺客户资源。铁路部门却反其道而行之,凭借着垄断地位坐享暴利,还给客户制造麻烦,实则是在削弱自身的竞争力。一旦超过了临界点,必然要遭到乘客的反对和唾弃。 高铁本身是个好东西,代表着科技进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高铁时代的到来,并未让广大消费者感到欣喜,从中获益的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乘客面对高票价、少选择,只有望而生畏,充满怨忿之情。高铁本该是在现有铁路资源之上的补充,新选择意味着新机会,让乘客自主抉择,而不是走向“被高铁”之路。如此被动式发展,并不能使社会效益最大化,反而因大幅提高乘客的出行成本,降低了社会的总体效益,降低了消费者的幸福感。 高铁在运行这么长的时间后,应该何去何从,才能发挥最佳作用,也需要认真探讨下了。
个人分类: 政经关注|2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3)火车站站台上的安全线由来
热度 3 After50 2011-2-8 08:06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3)火车站站台上的安全线由来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 3 ) 火车站站台上的安全线由来 绝大多数安全规程和安全标志都是由血的代价换来的,火车站站台上的“安全线”的由来也是如此,它是由 100 多年前在俄国发生的一起血的教训换来的!可到了现在有些人还不知道站台“安全线”的意义,还未能注意到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时要站在“安全线”之外。 火车站站台距离边缘有 1 米处的“安全线”可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线”,它来自发生于百年前的一场悲剧。 那是在 1905 年严寒的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线上的鄂洛多克车站却热闹非凡,鼓乐喧天。沃尔伦斯基站长和全站的 37 名员工穿着节日的盛装,手持鲜艳的花束,精神抖擞地列队站在站台上,迎候沙皇尼古拉二世派来视察的钦差大臣。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钦差大臣的专列在远处出现了。它并没有像沃尔伦斯基站长原先想象地那样缓缓进站,慢慢停靠,而是如同一匹狂奔怒吼的“野马”直冲进站。刹那间,在站台上迎候的员工好像背后被人狠狠地猛一推,不由自主地向前倒了下去。站在铁道两边的两排人形成的“人巷”顷刻倒塌了——被推倒在铁路上, 34 人当即丧命, 4 人受重伤造成终生残疾。 这场惨案既非违章行驶引起,也不是人为破坏造成的。由于当时大家对空气动力学了解的水平所限,难以解释清楚。后来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才弄清楚引发惨案的原因。原来列车在快速通过时,会带动空气在列车的纵向方向流动,从而在列车表面附近的空间形成局部负压(负压的大小与车速等因素有关),当人站在很接近列车的地方,就会受到一种朝向列车的推力。上述惨案就是由于这种力致使站在铁道两边形成的“人巷”倒塌,悲剧发生。 从那以后,人们为了安全,所有车站站台上都画了一条醒目的“安全线”,警示乘客候车时不可越过,以确保人身安全。 博主认为,在上面描述的惨案中,作用力能够达到把“人巷”推倒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作用力的大小与列车的结构、形状、车速、人的位置、人的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许多情况下列车走过产生的负压并不是很大,因此也使有些人认识不到这种危险性。不管怎么样,越过站台安全线总是很危险的!不是吗,现在也偶尔发生过有人掉到铁道上被列车撞死的案例。 对于地铁设计,十多年前北京地铁候车站的站台和铁轨之间都还是敞开的,这样候车旅客如果越过安全线和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危险。现在新修建的地铁站台与铁轨之间都有隔离墙。当列车到达停止在预定的位置后,车门才能打开,隔离墙的门也同时打开,乘客就可以走出车厢。之后,只有当乘客进入车厢时,所有车门密闭和隔离墙的门都关闭之后,列车才能开动。这样就实现了联动开启和闭锁,达到了本质安全。大家更常用的电梯设计和运行也是这样的。 事故可成为安全之母,但我们不能总是没有预见性依靠前车之鉴来吸取经验教训,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老犯同样的错误!更绝对不允许N次犯相同的低级错误!
个人分类: 安全科普|8678 次阅读|3 个评论
陈伟伟“裸奔”求票成功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22 22:05
陈伟伟“裸奔”之后收到了火车站送来的五张火车票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3792760.html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56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夜不关的手机
zhudingju 2011-1-20 10:18
一夜不关的手机 朱定局 2011-1-20 昨天听说老家附近地震了,且在地震带上,赶紧打电话回家,得知一切安好,一颗心才放下。我平时不太爱用手机,晚上睡觉前一定会关上,昨晚没有关,是因为担心,一夜也没有睡安稳,只是间间断断地睡。我让父母出来避避,他们说家里没人照看,另外还有一些饭局,再说下大雪,去火车站也不方便,总之是不太想出来过年。真的很着急!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到了一票难求的时候—建议铁道部部长亲自购票体验一下
热度 1 dingng2357 2011-1-19 18:40
学生早晨3点去火车站买票,刚放票的车票也买不到。 所以就一直有人怀疑有内鬼。我也怀疑有。 同时我建议,让铁道部上至部长大人、下至所有手里有点权力的一般工作人员,体验一下亲自购票的难度(一定要买到票为止)。这之后票是否好买点?
3301 次阅读|1 个评论
宝岛环视(二十四)——捡点珍珠
jlxt33 2010-9-6 17:11
沿着东海岸继续北上的路上,在到达目的地野柳地质公园之前,有些意外的收获,就当做捡到的珍珠吧。 第一颗小珍珠是个小港口苏澳港 这是用午餐的一个地方,看到边上的几艘旧船,一路上看了整个港口。 苏澳港位于宜兰 平原南侧山地边缘的苏澳湾内,三面环山,湾口向东南方敞开,左右各有一弧形小半岛将港湾合抱,北为北方澳,南为南方澳,有如螃蟹的两只大螯,遥相对山地。丁字形的港湾内渔船辐辏,桅樯林立。每当夜幕降临,渔舟唱晚,星火点点,令人陶醉。 这里名声大噪的是南方澳中的南天宫,1989年从福建湄洲岛迎回数十尊妈祖像。1995年这里又花一年时间重建5000多两的纯金妈祖,吸引了对妈祖有虔诚信仰的民众前往参拜。 第二颗小珍珠是一个小火车站东澳车站 我们在台湾一直都乘坐同一辆大巴,没有乘坐或参观火车的经历。在台北时介绍过台北车站,也是火车站。 来东澳车站,并不为乘火车,那是为什么呢?请您猜猜,或者可以结合下面照片中的内容推断。 东澳是台湾宜兰县的境内的一个小镇,东澳火车站是一个小了不能再小的火车站,放在我们大陆只能算是一个四等小站。 但这里确是个电气化的车站哦。 站前没有广场,不过倒是有一个飞鱼标志,身上写着东澳,这里是原住民聚居地,好像是阿美族(有点记不太清楚了)。车站两侧花坛上竖着两个牌子,上面写着同样的内容:借用厕所游客严谨携带入垃圾进入车站丢弃。 一进去就是连在一起的售票厅、候车室和检票进站口,面积不大也就100来平方,有几把共候车用的椅子。 当时里面既没有一个人候车,也没有一个工作人员,不过有两台自主售票机,乘客可以通过刷卡自己购票。 这个柱子上的张贴的东东挺有意思,有三张禁烟提示,其实,这个小站外10米范围内都是禁烟区。 上面还有一张海报上画着黑红两只手,那只红色的手正在作出拒绝黑色的手的表示,告诉我们什么呢?且看下面的文字:禁止性骚扰。有意思吧? 猜到我们到这个小站的原因了吗? 第三颗小珍珠是一条很长的隧道雪山隧道 雪山隧道是连接宜兰县和台北县的一条公路隧道,是亚洲第二长的隧道(12.9公里),仅次于山西西康高速公路上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18.2公里),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地理条件复杂,被称为施工难度最高的公路隧道。于2006年6月16日开通,工期13年,平均一年修一公里。也创造了很多纪录,比如一号竖井达512米 车速太快,没拍到隧道口的标志,从网上找一张留做纪念,自己拍的太闪了,还是当做留念吧。 第四颗小珍珠是一路上的田园风光 第五颗小珍珠是经过了一个歌声中的地方基隆 基隆是台湾北部的著名的港口,张暴默的歌声让我怎么也忘不了基隆港。但是这次没有游览只是经过,在车上拍了几张照片。 这张挺有意思的,是基隆消防局,楼上是防灾教育馆。 导游说,基隆原名鸡笼,就像高雄等地一样,台湾的地名很多跟动物有关。后来光绪元年设置基隆厅,因应了基地昌隆之意改名为基隆。 第六颗小珍珠是一个小问题这些灯的作用 在快要到达野柳公园的海边,停泊着一些这样密密麻麻地挂着很多灯的船,当时就想着一定要拍下来让大伙猜猜看。没想到居然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还是请各位猜猜吧。 猜谜过后,就去游览野柳地质公园了。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2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距离市区最远的火车站
tarimriver 2010-8-29 23:39
一般来说,飞机场都位于一个城市的郊区,但也不至于远到近百公里。火车站多位于城市的边缘,不过没有哪个城市的火车站与城市不连在一起的。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城市,她的飞机场距离市区10多公里,而火车站距离市区50多公里接近60公里,这个城市就是新疆的博乐市。 博乐市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首府,位于新疆的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博乐人口25万左右,国土面积却达8000多平方公里。博乐市地虽偏僻,但交通位置满重要的,她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最西边的一个桥头堡,即一年有200多天吹着6、7级大风的阿拉山口。阿拉山口往东去第一个火车站就是博乐站,但博乐站距离博乐市远距阿拉山口火车站近,才30公里。 2010年7月10日博乐飞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开始了现代化交通,飞机场距离市区不远。 为什么出现火车站比飞机场还远呢?是为了省钱还是地质条件不允许?距司机介绍,当初修铁路时,建设者也想距离博乐市近些,以造福博乐各族人民,但当官的要价太高,人家不敢用距离市区近处的地皮,用不起,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世界奇观。 这是博乐市区繁华地段,对口支援使她生机勃勃。 这是人们从候车室出来等火车,由于这个地方距离阿拉山口较近,风经常吹,人们都在避风处等待。 我们是做了近一个小时的车才从市区感到这里的(路不是非常好)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6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火车站,小姐姐……
jinzhi 2009-4-3 23:33
 火车站,小姐姐     没有人可以伴哭,没有人可在一起回忆          阿赫玛托娃                 1989年3月下旬,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最早把这一消息传给我的是老木,当时他在文联大楼的文艺报上班,我在他们楼下的诗刊社上班。老木一贯风风火火的,遇到这事更显得火急火燎,他匆匆来到我的办公室,劈头盖脑地告诉了我这一噩耗后,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他的人影已不见了大概去筹备追悼会或其它什么活动去了。       而我楞在那里!怎么会呢?不可能吧?就在大半个月前,海子还来过这里,一如既往地和我在一起谈诗,我们甚至还一起上楼去文联出版公司买书。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迹象!唯一的迹象是他在同我的谈话中,谈到了他春节回老家安庆期间的一个发现:黑暗不是从别处,是在傍晚从麦地里升起来的!       但在当时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这个发现,直到后来我在他的遗作《黑夜的献诗》中读到这样的令我颤栗不已的诗句: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也许正是在那一刹那,我才如梦初醒般地理解了海子的死。我知道了一个写出如此诗篇的人必死无疑,因为他已径直抵达到生与死的黑暗本原,因为他竟敢用一种神示的语言歌唱,因为他已创造了一种可以让他去死的死!       然而,我却不愿轻易说出这一切。海子的壮烈的死,在我看来,也使一切的言说显得苍白。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推却了陈东东的约稿,他将在《倾向》第2期出一个纪念专辑;而在更早,不知怎的,我甚至没有去参加海子的追悼会。我知道我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理解这不可理喻的一切。我在内心里如此执拗,就是不愿相信海子及后来骆一禾的死正如我不敢相信那一年在北京所发生的一切一样!       那是在4月初,海子死后还不到一周。我在家里闷着,但又坐立不安。我似乎也隐隐感到了一禾所说的雷霆(他在整理海子遗作期间写下的诗:今年的雷霆不会把我们放过),但又不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雷声。就在这种茫茫然中,我一再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诗人多多,想骑车去新街口附近他的家去(那时北京的普通家庭中还很少有电话),想告诉他这一消息,想和他在一起谈论,或者干脆在一起沉默在沉默中默默分担这像雷霆和乌云一样笼罩着我们的一切!       是的,在那时我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多多。我们认识的时间不长,但相互间却有一种难得的默契。他经常一个人到我家来,一谈就谈到很晚(当时的《天涯》杂志准备出一个多多诗歌专辑,他还特意请我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但这个专辑后来因故未出,我们的稿子也全被弄丢了)。可以说我热爱多多,不仅喜爱他的诗,还赞赏他的人本身从他那里我感到的是作为一个诗人最优异的品质。说来话长,在那时的北京诗人圈子里,虽然对多多的诗歌天才早有公论,然而对他的人,许多人却敬而远之他的傲气,他的暴烈和偏激,让许多人都受不了。传说有一次他和一个老朋友发火时,在人家的阳台上掂起一把自行车说扔就扔了下去。然而很怪,对他的这种脾性,我却能理解。一次在一个聚会上,多多一来神就亮起了他的男高音歌喉,接着还念了一句曼杰斯塔姆的诗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然后傲气十足地说瞧瞧人家的诗,这才叫诗人!哪里像咱们中国的这些土鳖!可以说在那一刻,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多多!       当然,多多的生活中还有着另一面,那就是独自面对命运的黑暗并与它痛苦搏斗的一面。记得有一次在我家,当他看到我的刚过五岁的叫他多多叔叔的儿子(顺便说一句,多多特别喜欢孩子,在他临出国前还不忘要我选一幅他的画送给我的爱画画的儿子),颇动情地问我家新你知道吗,我也曾有个女儿我当然知道,因为多多这个笔名就是他的早夭的小女儿的名字!但我一直没有问及此事,怕触及到他的隐痛和创伤,也不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纪念?还是为了让死亡在他那里活着?)我所知道的是,他一直在以内在的暴力抵御着外在的暴力。可以说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顶着死亡和暴力写作的诗人。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多多。他自己一直为死亡所纠缠,他的性格那样暴烈,他在孤独和痛苦中承受的又是那么多,我怎能把这样的消息传递给他?!       我就这样压下了去找多多的念头。但是,我没有骑车到多多那里,他却到我这里来了!时间是4月初的一个深晚。那时我和我的家人住在西单白庙胡同的一个有着三重院落的大杂院里。夜里11点左右,我听到屋外一个熟悉的叫我的声音,开门一看,正是多多!他在院子里那棵黑乎乎的大枣树下放好自行车,然后像地下党人似的紧张而神秘地走进屋来,还没有坐下,就这样问家新,我听说海子自杀的事了!是不是因为我呵?声调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惶惑和不安,我心里一震,嘴上一面赶紧说不,不,一面安顿他坐下,并赶紧找杯子沏茶。       我当然明白多多说的是什么。他指的是头年在我家举行的幸存者活动。幸存者是80年代后期由芒克、唐晓渡等人发起的一个北京诗人的俱乐部,多多和我都是它的首批成员(虽然多多和我都对幸存者这个名字有异议),海子是后来才加入进来的。那一次,轮到在我家举行活动,去了二三十人,屋子里挤得满满的,根本没有那么多地方坐,人们只好站着或靠着;屋子里唯一的单身沙发,人们留给了多多,多多当仁不让地在那里坐了下来,并点起烟,一付大师的派头。那么,怎么开始?像往常那样侃诗?静默了二三分钟,也没有人挑头,那就念诗吧,有人提议。这一次,海子自告奋勇地打头。他先念了一首,没什么反响,我再念一首吧,接着念了一首新写的比较长的和草原有关的诗。这一首节奏更为缓慢,在我的印象中,只能算是海子的中等水平的诗(我想我还是比较了解海子的诗的)。这之后,依然没有什么反响。气氛有点尴尬。这时,多多说话了:海子,你是不是故意要让我们打磕睡呢?就是这句话,使多多后来深深地内疚不安。但了解八十年代诗歌圈子的人知道,那时的人们就是这样在一起谈诗的,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矜持和顾虑。多多这样一说,气氛有点活跃起来。在我的印象中,人们七嘴八舌地提了一些意见,但并没有像后来所传说的那样把海子的诗贬得一无是处。人们也并不是有眼不识天才。如果当时海子念的是像《黑夜的献诗》这样的诗,我想说不定多多会一下子站起来拥抱住这位兄弟(这是多多对他所认同的诗人爱用的称呼)的!多多就是这样一种性情。我了解他对诗的那种动物般的敏锐直觉,更知道他对诗的那种赤子般的热爱(这里仅举一例:多多出国前一直在中国农民报编副刊,一次他很激动地对我谈到一个农村作者寄来的诗稿《我是田野的儿子》:写得好哇,就跟我写的一样!***,我也是田野的儿子呵!)海子可能在当时受到刺激,但我想他并不会因此而对多多和其他诗人有什么看法,或改变他一直对多多所抱的崇敬之情。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和海子的自杀联系起来,我更是不能同意。那晚人散后,因太晚不能赶回昌平,海子就住在我家。一同留下的还有另一个朋友,他们一人睡在长沙发上,一人睡在折叠床上。我记得在睡前我们又谈了一会儿,海子是有点怏怏不乐,但我想他是在想他自己的诗。他并没有说任何人的不好。他不是那种人。在这方面,他永远单纯得就像一个孩子。       话再回到4月初那天晚上。多多在屋子里坐下后,我关了大灯,开了书桌上的台灯。我的妻子和孩子已在里屋睡了,只有我们俩在外屋低声聊着。夜色的深邃和宁静并不能使人平静。我们都被海子的死深深地震撼了,家新,今年一定有大事发生,你等着吧,一定有大事发生!多多在谈这一切的时候,就像大地震前的小动物一样躁动不安(后来发生的一切才使我理解了他那惊人的预感)。一会儿,话题又回到海子的死上。这一次,多多不解地、若有所思地问我:家新,你说怪不怪,这两天我翻海子的诗,他写过死亡,写到过火车站、小姐姐哎,我也写过这些呀!我这样写过:小姐姐向火车站走来而我抑制着内心的颤栗听着。后来我曾想从海子和多多的诗中找到有关的诗篇,但又作罢,还有必要去找吗?死亡一直就在那里!在童年的铁锈斑斑的火车站上,在小姐姐那贫困而清澈的眼睛里,更在我们自身生命中那不可理喻的冲动里是到了让死亡来造就一位诗人的时候了。如果在那黑夜的深处有一匹布罗茨基所说的黑马,是到了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的时候了。想到这里,尤其是想到近年来我自己也曾经历的那种几乎要越界的精神危机,我这样对多多说:海子是替我们去死的!       一时间多多无语,我亦无语,在十多年前的那个愈来愈深重的夜里。       二个月后,多多去了英国。当我闻知这个消息后,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四、五个月后,西川在到我家的路上、在西单路口碰到一个人,他对那个人说他梦到了海子和一禾,他们一起要他到他们那里去。待他到我家后,我大吃一惊:数月不见,西川一下子变苍老了,配上那付他穿了多年的浮士德式的破旧的蓝色长工作衫,像是刚从地狱里出来似的!     三年后,当我在伦敦的乌云翻滚的天空下再次见到多多后,我更是不敢相信:多多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而在这之后的第二年春天,也即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仿佛是从寒冬的门口出来,当我经过北京西北郊一片荒废的园林,当我看到一群燕子飞来,在潮润的草地上盘旋并欢快地鸣叫时(是在那里寻找蠕动的小虫子吧),我不由自主的站住了。这就是梦幻般的春天吗?是的,然而生命的复苏却使一种巨大的荒凉感重又涌上了我的喉咙在那一刻,我想起了我们曾经历的苦难青春,想起那曾笼罩住我们不放的死亡,想到我们生命中的暴力和荒凉我想起这一切,流下了眼泪。于是回来后我写下了一首诗:          车站,这废弃的     被出让给空旷的,仍留着一缕     火车远去的气息     车轮移动,铁轨渐渐生锈          但是死亡曾在这儿碰撞     生命太渴望了,以至于一列车厢     与另一列之间     在呼喊一场剧烈的枪战          这就如同一个时代,动词们     相继开走,它卸下的名词     一堆堆生锈,而形容词     是在铁轨间疯长的野草            就这样,我写下了我的哀悼和纪念。现在,当我回想这一切时,已是2001年7月14日。昨夜彻夜的狂欢似乎仍未平息,连我也受到感染。我衷心为这个国家祝福,更为广场上那些因申奥成功而狂欢的青年祝福是的,七年后的中国将属于他们,七年后的他们正是登上所谓历史舞台并大展身手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苦难这个词,为什么不狂欢呢。但同时,就在我这样想时,我更深切地感到了一种寂寞。的确,一切全变了,这已是一个和十多年前甚至三四年前都不一样的时代。然而苦难并没有变为一种记忆,因为没有人记忆。于是,恰恰就在电视中传来的举国狂欢中,我感到一切正离我远去。我再次想起了海子死亡已使舞者和那最后的舞蹈化为一体,使他永远定格在永恒的25岁;想起了多多他现在仍乔居在欧洲的某一个国家,带着一头白发,眺望那已看不见的黑暗田野;想起了新街口马相胡同、前门西河沿街、西单白庙胡同这些我曾居住过的、现在恐怕已逐一从新版北京市区地图上消失的地名。是的,一切已不存在或将不存在,一切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化为一支挽歌。唯有不灭的记忆仍留在心中,唯有那不灭的记忆仍在寻找着流离失所的人们。想到这里,我再一次找出多多的近作《四合院》,它写得是多么好呵。我读着它,惊叹于诗人语言天才的再度迸发,同时,又禁不住泪流满面为一位游子的家国之思,为那撞开过几代家门的橡实,为那些在神话的庇护下顶着杏花互编发辫的姐妹,也为那一阵阵为我们所熟悉的扣错衣襟的冷是的,无尽的文化乡愁、多少年的爱与恨、一种刻骨的生命之忆,这一切,找到了一个名叫多多的诗人,            把晚年的父亲轻轻抱上膝头       朝向先人朝晨洗面的方向       胡同里磨刀人的吆喝声传来            张望,又一次提高了围墙            除了久久凝望这些令人颤栗的诗句并梦呓般的重复它外,我还能说什么呢。是的,在这里,在这个寂静的远离市区的燕山脚下的乡村院落里,当我遥想多年前的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当我怀念着那些光辉的生者和死者,我只能这样喃喃自语地重复说:张望,又一次提高了围墙!                 王家新 2001年7月,北京昌平上苑
个人分类: 散文杂记|3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