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项目申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辽宁2012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试点项目申报
tangminqian 2012-7-26 14:52
辽宁省教育厅 动态信息 通知公告 http://www.lnen.cn/secpage.htm?actionType=viewjspid=16875 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度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 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省内有关普通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的实施,探索建立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根据辽宁省教育厅等六厅局联合印发的《“十二五”期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辽教发 162 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 2012 年度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工作,探索并实践学校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投资举办多种形式二级学院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二、基本要求 1 .研究与实践目标明确; 2 .研究与实践思路清晰; 3 .研究与实践方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4 .预期效果显著,示范、辐射作用强; 5. 研究与实践周期一般为 2 年。 三、申报条件与数量 1. 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 2. 高校应具有优良的工科教育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工科教育基础较好,主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3. 企业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应在同类企业中规模领先、技术水平先进;应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企业文化,良好的教育培训基础、社会声誉和社会责任感。 4. 经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承担首批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不包括民办院校)每校 1 个。 四、申报材料 1. 学校正式推荐公文,纸质一式 1 份; 2 .辽宁省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申请表(附件),纸质一式 15 份,并附电子版。 五、申报时间与联系方式 请各校于 6 月 8 日前将纸质申报材料邮寄至辽宁省教育厅高教处,邮寄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 46-1 号;邮编: 110032 。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gjc86896698@163.com 。 联系人: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王 娟、李黎、张越; 联系电话: 024-86896698 、 86906109 。 附件: 辽宁省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申请表 附件:校企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申请表.doc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1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还要努力
chenxlong 2012-7-6 17:42
国家科技计划2013年备选项目申报视频答辩安排 http://www.cncbd.org.cn/web/NoticeDetail.aspx?id=1711
1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3年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long17 2012-6-29 01:55
[转载]2013年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申 报 要 求 一、在撰写申报书时要详细阅读《指南》和与科学基金相关的规定、管理办法等文件,认真填写相关内容,避免因为不了解科学基金的有关规定而不能通过初审的现象。 二、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撰写申报书;避免在申报书中出现夸大、不真实和不准确的内容;所附资料要真实、有效,相关性要强;如有合作单位,要在纸质申报书上加盖合作单位公章;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一定要在纸质申报书上签字,不得代签;大力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三、申报项目要具有源头创新思想,选题应有较强的科学性,要结合现有特色和基础,凝练研究内容,抓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要明确、深入,防止“大”而“空”的倾向;以应用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应用背景要论述清楚;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四、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申请人须具备以下基本资格: 1、申请人应有良好的科研诚信度,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有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基本工作条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申请项目的研究; 2、申请人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正式受聘于项目申报单位,每年在申报单位工作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 3、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是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7周岁; 4、 省青年科技研究 基金项目的申请人应具有 硕士以上学位 (工作单位在高等院校或医疗机构的 申请人须具有博士学位 ),限在申报年度的1月1日不超过35周岁,并且未曾获得该类项目的资助。所有青年基金申报项目须有两名不参与申请项目研究,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以青年为主; 5、申请人必须有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并附有与申报项目相关的研究证明资料(近5年的)。高等院校或医疗机构的申请人必须附以第一作者身份(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被SCI、EI(期刊库)、CSCD(核心库)收录的科技论文等证明资料。 这是今年山西省的要求,其实有疑问的一点: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有哪些地方的硕士可以申请?他们有的申请吗?这要说明硕士无用论吗?还是山西博士多的去了? 评审的不公开、不透明,资格的要求玩笑化。资助的形式化、回扣的隐形化。不经要问:你在做什么? 历年的规矩,拿到国家青年基金的送省基金,今年你该如何做?国家基金如你还是不如你?
2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通知
tangminqian 2012-6-4 14:42
河南社科规划网 社科规划-工作通知 http://www.hnpopss.gov.cn/tongzhi/t20120507_1853554.html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通知 ) 豫社规办 1 号 关于做好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院校、党校,驻豫军事院校,省直有关单位: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下称《课题指南》)经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批准,即日起正式发布,申报工作同时开始。现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推出有理论深度、有创新价值、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全省工作大局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要着眼于推进理论创新,着眼于解决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着眼于推动新兴学科建设和优长学科发展。基础理论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应用对策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和预见性。 三、本年度《课题指南》条目共分三大类,第一类: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中原经济区专题研究。第二类: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7个学科条目。此类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申请人可在相关范围和方向下自行拟定题目。第三类: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体育学、艺术学、教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9个学科,不设具体研究条目 ,申报者可结合自身的研究优势和学术积累,自由选题申报。 四、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范围涉及16个学科, 所有学科的申报都要按照我办公布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 。跨学科的项目要按照“尽量靠近”的原则,选择为主的学科进行申报。 五、本年度社科规划项目,分为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两个类别,全部为资助项目,平均资助额度为1—3万元。申请人应根据需要提出适当的资助经费,并按照《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 六、项目申请条件: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如不具备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包括项目组成员)年龄均不得超过39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 七、申请省社科规划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其他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申请。项目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三个以上(含三个)项目的申请。在研(申报截止日期前未获批准结项)的国家、省社科规划项目负责人不得申请新项目。被中止项目研究、撤项的项目负责人(自撤项之日起二年内)不得申请新项目。 八、申请人要按照《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的要求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项目负责人申报资格。 九、本年度基础研究项目完成时限一般为2-3年,应用对策研究根据研究问题的时效性确定。研究起始时间自9月1日起,申报者需据此考虑自己的项目设计。 十、本年度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继续采取通讯初评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办法。通讯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会议评审依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终评办法》进行。 十一、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对申请人申报项目的政治方向、科研水平和能力、申报资格和填表技术严格把关,对申请书填写的内容,特别是对选题论证的可行性、项目组的研究实力等进行认真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 十二、项目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课题指南》、《代码表》、《申请书》、《论证活页》等)可从河南社科规划网(网址: www.hnpopss.gov.cn )下载。 申报者要按照我办新修订的《申请书》和《活页》规范填写,特别注意要把 《通讯评审意见表》附在 《活页》 第一页上。 《申请书》和《论证活页》一律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并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省社科规划办公室。 十三、申报工作由单位统一组织,我办一般不受理个人申报。 十四、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打印报表和材料的汇总报送工作,报送我办的材料包括: 1. 审查合格的申请书一式4份,包括1份原件和3份复备印件。 单独1份申请书夹活页交由我办备用,其余3份申请书采用“1夹5”方式叠放,即将3份活页和2份申请书叠放在一起,然后夹在另1份《申请书》中缝装订处,以免损坏封面页。 不要把活页分别夹在每份申请书内。 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清单》。 十五、受理申报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8日。逾期我办不予受理。 十六、省社科规划办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8号,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公室,邮政编码:450003,联系电话:0371-65901684 65905573。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2 年5月7日 资料下载: ·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申请书 2012-05-16 17:17:28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投标申请书 2012-05-16 16:57:25 ·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2012-05-07 17:28:27 ·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 2012-05-11 07:34:17 ·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活页 2012-05-07 17:26:25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4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稀里糊涂申请项目——好多事我都不明白呢!
热度 1 cynankai 2012-5-24 09:46
最近在写一个科技项目的“开题报告书”算是立项的过程。 科研经费一栏怎么填? 申请拨款,填多少? 自筹,填多少? 有比例吗?有限制吗?根据课题本身情况报,还是根据科技项目来源钱多多报,钱少少报。 对于有经验的人可能很容易,可是这是俺第一次操刀。 最后申请拨款10万,自筹100万(含90万工程应用设备投资)。也就是说用于科研总计20万元。 因为只是立项过程,还没有开始,我也不知道实际费用。只是粗算,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年可节约能源成本72万元,那么拿出20万元做研究经费应该不算过分。
个人分类: 稀里糊涂申项目|34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2年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申报与考核
zguangbin 2012-4-9 09:02
各学院、所: 根据校研发〔 2011 〕 5 、 6 号文件(《博士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为做好 2012 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申报与考核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申请条件 1. 申请对象主要面向取得学籍一年之后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并能保证从批准立项到毕业,有一年以上的学位论文研究时间。 2. 要求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已在 SCI 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之和 4.0 以上,且其中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不低于 2.0 。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已在 SSCI 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 1 篇,或在学校认定的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 2 篇。要求硕士研究生已在学校认定的重要核心期刊及以上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 1 篇。所提交论文要求已正式发表,并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以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和通讯作者单位。 二、 申报、考核日程 2012 年 4 月 15 日之前:符合立项要求的申请人,从研究生处网页“下载中心”下载、填写《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资助申请书》或《四川农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资助申请书》,并将纸质(一式六份)和电子版交至所在学院、所教学办,由各学院、所审核汇总后报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成都校区交由研究生管理中心 1-105 办公室) 2012 年 4 月 16 日- 2012 年 5 月 10 日:研究生处初审;组织校外专家对通过初审的申请材料进行通讯评议;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采取答辩形式,对申请立项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课题研究情况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进行考评。 2012 年 5 月下旬:研究生处根据立项申请和专家考评结果提出 2012 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培育资助计划,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2012 年 7 月初:最终确定资助名单和资助金额。 三、 资助办法 自 2012 年 9 月起实施资助,资助方式按照校研发〔 2011 〕 5 、 6 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研究生处 二 O 一二 年四月五日 自: http://yan.sicau.edu.cn/xwzx/xwxx.asp?id=3268
个人分类: 川农研究生政策|24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胆质疑今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所有项目申报成员组成可信度
热度 49 yuhailiang 2012-3-24 20:29
大胆质疑今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所有项目申报成员组成可信度 —— 从某项目申报成员入手 2012 年 3 月 24 日匆评 经过将近20多小时的飞机,我回国了,再一次住在了清华大学。感触很多,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还是祖国好呀。开网第一件事,还是和在国外一样,来科学网,关注中国科技界的重要发展事项。 2012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又开始角逐,初选名单已经在网上公示。 国家科技奖励、 973 、 863 项目,被称为科技部三“忽悠”,被人们质疑 N 多年了。很多科技工作者目前正在推动这些少数人张罗的东东,予以取消,换而建立一些面向大众、公平的基金资助平台。说实话,个人认为, 中国需要的不是去奖励一些“过去式”的“打包项目”,而是,挖掘、奖励一些能够在未来给祖国经济文化带来益处的“潜力”项目 。也不是去资助一群所谓的大“科学家”张罗出来的 973 、 863 项目,而是资助一些潜在的如“微软”、“苹果”类似的新兴经济和产业。当然,这些事情,不是小小一个我能评价的。只是很多人都这样讨论,我在这里大胆地写成了文字。 虽然国家科技奖励是应该取消,但的确还是没有取消。既然没有取消,作为科技工作者还是要去看看的。我很不小心点开了科学网上关于科技奖励的连接奖项,也很不小心的进入了我所在的领域。随便点开一个,居然发现这个项目居然是我了解的。因此,看了一下里面的申报人名单,天呀,怎么是这样的,这样的不靠谱。因此,在这个不靠谱项目的基础上,胆大地提出这个论据:今年科技进步奖可能存在的很不靠谱的申报名单。不知道只是我看的这个项目,还是其它项目也是一样的。 这个项目原是某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发展项目,项目历时有 10 来年。由于实验室内部矛盾,实验室于 2009 年更换了主任。也就是说,实验室原主任(其中 1997~2004 年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了 1997~2009 年期间的所有事项。而现主任只是负责了 2009 年 ~2012 年的一些事项。但是,在名单中,没有原主任的名字,而有现主任的名字。而且,里面堂而皇之写着: 作为 ****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对 ** 研发创新平台项目的立项、技术方案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应用承担领导、组织和协调责任,同时,在 *****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50% 以上,对项目的第 2 项主要科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以下是从申报奖励网站摘录的所有推广情况的时间,分别为: 1 、 1997-1999 , 2008-2009 2 、 2001-2003 3 、 2003-2004 , 2005-2007 4 、 2007-2008 5 、 2007-2009 6 、 2007-2009 7 、 2003-2005 8 、 2007-2008 9 、 2009-2011. 列出的发明专利分别为:(五项和原主任有关,一项和现主任有关) 1 、 2003 2 、 2010 3 、 2009 4 、 2007 5 、 2007 6 、 2007 7 、 2008 8 、 2008 9 、 2005 从他们所有列举的项目推广时间可以看出,其中 1997-2011 年间,其中,绝大部分在 2003 年 ~2009 年之间。只有第 9 项为 2009-2011 。这个项目是否和现主任有关系,还有得怀疑。而令人更加怀疑的就是,实验室原主任( 2003~2009 )的贡献都被谁占用了?他是不是不应该也写: 作为 ****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对 ** 研发创新平台项目的立项、技术方案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应用承担领导、组织和协调责任,同时,在 ***** 。 据我所知,原主任和该项目第一申请人于 2009 年发生大矛盾。在这里,我大胆呼吁,科技部有责任认真调查此类情况,不针对这个项目,而是所有项目。 当然,必须在这里申明,我查看的这个项目和本人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又一次如饶先生,眼中容不下沙子,希望国家科技界早日成为一片“干净”的土壤。
15190 次阅读|92 个评论
要向70多岁的老先生学习
热度 2 郑玉峰 2012-2-4 12:10
本周的工作中,一次和Z院士讨论项目申报,老先生讲解ppt,不时地说他在阅读文献中的思考体会如何如何,很是有深度,感受到他是亲自在看文献;另一次到D院士办公室,看到堆得到处都是的资料,尤其是打印出来的逐篇装订的文献,一摞一摞的,显然不是让学生给弄的。对于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学习精神肃然起敬,要好好学习,我相信他们是在快乐科研,而不是被科研所累。
31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于做好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tangminqian 2011-12-13 11:00
中国共产党新闻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首页》信息》 通知公告 http://www.npopss-cn.gov.cn/GB/219469/16580308.html 关于做好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央党校科研部,教育部社科司,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度课题指南》和《申报公告》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已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发布。现将做好申报工作的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努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二、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础理论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应用对策研究要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三、课题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重点项目和 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青年项目申请人(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周岁(1973年2月25日后出生),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课题参加者或推荐人 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 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四、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五、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申请书。跨学科课题要以“尽量靠近”原则选择为主的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 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六、《课题指南》条目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申请人要 自行设计具体题目 ,没有 明确的研究对象或问题指向 的申请一般不予受理。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 鼓励根据个人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 。申报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   七、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实行 限额申报 ,限额指标及操作说明另行下达。 各地社科规划办和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要组织权威专家学者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申报材料统一进行 初筛 ,一般采取 会议审核 方式,不能按单位分配申报指标。初筛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科学和单位回避的原则,以提高申报质量和层次为中心,既保护申请人的科研积极性,又适当控制申报规模,特别是要 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初筛合格者予以上报。凡 往年申报同类课题通讯初评入围者可不经过初筛程序 直接上报。   八、申报课题的平均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25万元, 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5万元 。申请人应根据需要提出适当的资助经费,并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   九、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 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三年 左右,也可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延长;应用对策研究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时效性确定。   十、申报课题的 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以结项证书标注日期为准)负责人不能申请新项目。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 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国家级科技计划 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如违规申报,所在单位将被通报批评。   十一、申报课题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要求如实填写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十二、申报课题全部实行 同行专家通讯初评 ,初评采用 活页匿名 方式,活页 论证字数不超过四千字 ,要按规定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十三、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研究成果须 先鉴定后出版 ,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经批准同意出版的成果须报送全国社科规划办两套样书。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课题,须在《申请书》中注明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报告)的关系,申请鉴定结项时提交学位论文(报告)原件。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公开发表成果或接受媒体采访时,若涉及政治敏感问题事前须征得我办同意。成果鉴定为优秀或被登载《成果要报》或入围《成果文库》的项目负责人、信誉良好的鉴定专家和通讯评审专家,申请新项目时将享受一定的倾斜政策。   十四、项目申报材料(包括《课题指南》、《申请书》、《活页》、《代码表》等)从我办网站“项目申报”栏下载,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须 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 ,经所在 单位审查盖章 后,报 送各地社科规划办 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十五、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单位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   十六、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七、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单位要按规定做好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和申请书汇总报送等工作。数据录入须采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系统》(2010年版),不录入“参加者”、“推荐人”、“课题设计论证”三项内容。报送我办的材料包括: 申请书一式5份 , 活页夹在申请书内 ;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系统》汇总的申请书“数据表”数据(即xmsbsj.dbf文件);用管理系统打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清单》和《各学科分类申报数量汇总统计表》。   十八、课题申报时间为 2011年12月12日至2012年2月25日 。各省(区、市、兵团)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2012年2月29日前将汇总的申请书“数据表”数据发至我办电子邮箱,并确保电子数据和申请书“数据表”一致;3月5日前将申请书和统计表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史尚元 王周谊   联系电话:010-63098272   电子邮箱:npopss@vip.163.com   网站地址:http://www.npopss-cn.gov.cn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1年12月12日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中国共产党新闻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通知公告 http://www.npopss-cn.gov.cn/GB/219469/16575773.html 一、 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努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二、 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础理论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应用对策研究要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三、 课题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青年项目申请人(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周岁(1973年2月25日后出生),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课题参加者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四、 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五、 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申请书。跨学科课题要以“尽量靠近”原则选择为主的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六、 《课题指南》条目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申请人要自行设计具体题目,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或问题指向的申请一般不予受理。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根据个人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申报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    七、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和操作说明另行下达。各地社科规划办和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要努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规模、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八、 申报课题的平均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2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5万元。申请人应根据需要提出适当的资助经费,并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    九、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三年左右,也可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延长;应用对策研究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时效性确定。    十、 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以结项证书标注日期为准)负责人不能申请新项目。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十一、 申报课题须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要求如实填写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十二、 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四千字,要按规定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十三、 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课题,须在《申请书》中注明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报告)的关系,申请鉴定结项时提交学位论文(报告)原件。    十四、 项目申报材料从我办网站“项目申报”栏下载,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各地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十五、 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单位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    十六、 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七、 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单位要按规定做好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和申请书汇总报送等工作。    十八、 课题申报时间为 2011年12月12日至2012年2月25日 。各省(区、市、兵团)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2012年2月29日前将汇总的申请书“数据表”数据发至我办电子邮箱(npopss@vip.163.com),并确保电子数据和申请书“数据表”一致;3月5日前将申请书和统计表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1年12月10日 相关材料下载: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 马克思主义·科社 党史·党建 哲学 理论经济 应用经济 政治学 社会学 法学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考古学 民族问题研究 宗教学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语言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人口学 统计学 体育学 管理学   管理学 1. 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研究 2.21 世纪管理理论重要进展研究 3. 比较管理理论与跨文化管理实践研究 4. 基于优秀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5. 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 6. 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研究 7. 特色文化城市的国际比较研究 8. 组织管理理论创新研究 9. 文化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10. 企业理论发展与创新研究 11. 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2. 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13. 国外文化创新成果典型案例研究 14. 商务诚信建设研究 15. 中国古代商业思想研究 16. 管理活动中主客体互动行为的复杂性研究 17.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管理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 18. 中国管理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司治理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 20. 中国跨国公司成长问题研究 2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推进机制研究 22. 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县级文化设施建设研究 23. 中国企业战略转型理论与实践研究 24. 国有企业跨国投资与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25. 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问题研究 26. 企业供应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7. 企业知识资本理论问题研究 28. 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研究 29. 企业投资者保护与财务控制研究 30. 企业劳动关系与管理民主化问题研究 31. 快速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研究 32. 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研究 33. 我国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途径研究 34. 国际化环境下会计准则建设问题研究 35.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研究 36. 中国企业从模仿性到自主性创新转型路径研究 37. 信息化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 38.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探索研究 39. 中国居民幸福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 40.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平台问题研究 41. 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与问题研究 4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43. 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对策研究 44. 建立多元化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研究 45.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研究 46. 电子政务效率问题研究 47. 我国学校制度改革与学校管理问题研究 4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绩效评价系统与数据库研究 49.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的科研组织管理问题研究 50. 科研管理中课题制相关问题研究 51. 我国医院制度改革与医院管理问题研究 52. 我国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53. 主要发达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54.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研究 55. 世界各国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比较研究 56. 减灾防灾能力建设研究 57. 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研究 58. 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 59. 国防人力资源配置理论及应用问题研究 60. 中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及相关研究 61.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标准体系及政策保障研究 62.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研究 63.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64.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机制完善与宏观经济调控手段选择研究 65. 国际金融危机前景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应对策略研究 66. 财政体制改革滞后风险分析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建议研究 67. 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研究 68.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研究 69.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研究 70.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与市场秩序规范问题研究 71.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7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7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74. 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问题研究 75.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76.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体制机制研究 77.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78. 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与铁路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79. 我国民间借贷相关问题研究 80.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研究 81. 通货膨胀与预期管理问题研究 82. 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83. 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84. 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政策研究 85. 物联网服务新业态研究 86. 我国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87.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及融资模式研究 88. 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89. 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90.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91. 气候框架公约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 92. 中国国有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93.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规制问题研究 94.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95. 进城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96. 道家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化研究 97.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98.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子化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课题论证》活页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2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terahertz 2011-12-7 13:44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消息 ,201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公布: (一)国家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 (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三)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产业竞争; (四)知识产权与科技评价体系融合问题研究; (五)知识产权促进政、产、学、研、用合作问题研究;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构建及运作模式研究; (七)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模式及实施研究; (八)专利资本市场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九)涉外知识产权转让、转移相关问题研究; (十)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十一) 基于产业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支撑体系研究; (十二)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监管与规制; (十三)企业知识产权财务核算问题研究; (十四)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的实施状况评估与制度完善研究; (十五)知识产权帮扶政策体系及体制机制研究; (十六) 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十七)全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现状及模式研究; (十八) 知识产权市场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构建相关问题研究; (十九)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实务问题研究; (二十)主要国家(地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其它各年度的申报指南将陆续整理。 2011年度申报内容: (一)面向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研究;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三)中国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量化评价体系研究;   (四)低碳技术创新、转移、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研究;   (五)中国优势技术走出国门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六)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和商业化模式研究;   (七)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及政策研究;   (八)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调查及相关政策研究;   (九)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政策研究;   (十)专利信息推广模式及服务机制研究;   (十一)中小企业聚集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   (十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研究;   (十三)专业化知识产权经营和管理人才及其培养机制研究;   (十四)我国专利申请量增长影响因素研究;   (十五)专利代理援助相关问题研究;   (十六)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研究。 2010年度申报内容: (一)重点项目 1 .知识产权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融合问题研究 2 .知识产权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调查研究 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状况调查研究 4 .国家财政资助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与产业化问题研究 5 .资助专利申请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一般项目 1 .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 2 .技术转移中知识产权策略研究 3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研究 4 .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5 .外观设计制度单独立法研究 6 .专利强制许可的实证研究 7 .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8 .知识产权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9 .我国专利费用性质及其管理制度研究 10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管理研究 2009年度申报 内容: (一)基础类研究 要求:该类项目应注重知识产权理论研究,总结和运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学术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针对相关方面关注的核心问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1 .地方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 研究提出对地方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形成地方知识产权竞争力报告。 2 .知识产权(专利)滥用的反垄断规制办法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研究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专利)滥用反垄断规制办法,细化滥用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范围、内容和标准,为制定可操作的反垄断法和专利法配套法规规章提供依据。 3 .港、澳、台地区专利制度史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进一步理清港、澳、台地区专利制度发展历史,进一步丰富对我国专利制度史的研究。 (二)调查类项目 要求:该类项目应以若干个方面的情况或系列典型案例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调查、统计、分析为研究基础,依据调查所得数据信息分析归纳出主要结果、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1 . 2009 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查研究 2009 年度中国软件盗版情况,建立与我国软件盗版实际情况相符的理论体系、调查方法和计算模型并加以验证,引导社会各界重视并正确认识软件盗版率问题。 2 .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状况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摸清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知识产权基本状况,完善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知识产权制度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3 .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状况及相关政策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通过选取一系列反映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结构的指标来描述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的结构情况,并进一步研究知识产权相关市场的界定,知识产权的市场支配力问题,对各种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竞争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国内市场上知识产权行使行为中存在的阻碍竞争的情况进行案例研究。 4. 行业专利状况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行业专利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行业在专利工作方面的实际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所具备的工作基础等,并提出行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建议。 5 .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典型做法及经验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对知识产权方面成绩显著的国内企业进行调查和总结,为国内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三)应用类项目 要求:该类项目应注重分析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具体数据、指标、典型案例等实证研究分析为基础,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必要性和具体对策建议。 1 .知识产权制度与产业振兴的互动关系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针对国务院发布的产业振兴规划,调研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产业振兴中的作用,分析研究产业振兴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并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层面提出支撑产业振兴规划的政策建议。研究可选择某一个具体产业。 2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出现的新动向,我国的企业应如何更好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 3 .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运用瓶颈问题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运用状况,分析长期以来制约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运用的根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4 .标准中专利池的政府监管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国内外标准中专利池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政府如何推动标准中专利池的构建与运作,以及政府如何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5 .地方性专利法规特色比较与创新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地方出台的与专利相关的法规进行总结和对比,对具有创新性并产生良好实际效果的法规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其他地方出台类似法规提供借鉴和参考。 6 .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和争端解决机制,分析国外相关规定和做法,总结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成功解决知识产权争端的经验,为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7 .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制、机制与运行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的体制、机制以及运行模式,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8 .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国内外对专利等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的政策、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从法律、政策、金融、中介服务等角度,研究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的主要环节,探讨各相关方的利益驱动、风险规避、操作方式等,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相关措施。 9 .我国企业赴境外参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我国企业赴境外参展中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方案 10 .山寨文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从知识产权文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角度,研究山寨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http://www.sipo.gov.cn/tz/gz/201110/t20111010_622925.html
个人分类: 基金项目|5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caity2008 2011-9-15 16:15
关于 2012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社科司函 21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根据工作安排, 2012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定于今年 9 月开始。现将 2012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下简称“一般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及资助额度    2012 年度一般项目分为:( 1 )规划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 9 万元;( 2 )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 7 万元;( 3 )自筹经费项目,经费由申请者从校外有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自筹,自筹经费不低于 7 万元;( 4 )专项任务项目,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项,具体申报条件和办法另发通知。   为支持西部和边疆地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本次项目继续设立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不单独组织申报,申报条件与评审具体事项与一般项目相同。   本次项目(不含专项任务项目,下同)不设申报指南,申请者应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自行拟定研究课题。   申请者应认真查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有关管理办法及以往有关立项资料,切实提高申报质量,避免重复申报。   二、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 年公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本次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包括:( 1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2 )哲学;( 3 )逻辑学;( 4 )宗教学;( 5 )语言学;( 6 )中国文学;( 7 )外国文学;( 8 )艺术学;( 9 )历史学;( 10 )考古学;( 11 )经济学;( 12 )管理学;( 13 )政治学;( 14 )法学;( 15 )社会学;( 16 )民族学;( 17 )新闻学与传播学;( 18 )图书情报文献学;( 19 )教育学;( 20 )心理学;( 21 )统计学;( 22 )港澳台问题研究;( 23 )国际问题研究;( 24 )交叉学科 / 综合研究。   三、申报条件    1 .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    2 .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 .申请者除符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 1 )规划基金项目申请者,应为具有高级职称(含副高)的在编在岗教师;   ( 2 )青年基金项目申请者,应为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师,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 1972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 3 )自筹经费项目申请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栏。    4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 1 )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 2 )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 2009 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 3 )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等各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以上项目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四、申报办法和申报程序   地方院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以教育司(局)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具体申报办法和程序如下:    1 .本次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启用 2012 年新版本,以前版本无效。    2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www.sinoss.net )(以下简称社科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3 . 9 月 8 日开始受理项目网上申报。申请者可登录社科网申报系统下载《申请评审书》,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及《申请评审书》填表要求用计算机填写、打印《申请评审书》,并通过申报系统上传申请书的电子文档。    4 . 2011 年已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 2011 年的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并及时核对单位信息,尤其是重新核实本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等信息;未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请于 9 月 20 日前登录申报系统,登记单位信息、设定登录密码,打印“开通账号申请表”并加盖管理部门公章,传真至 010-58803011 、 58809876 。待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申报系统进行操作。   有关项目申报系统及技术问题请咨询社科网。联系电话: 010-62510667 ,手机: 13366596901 、 13366596902 ,电子信箱: xmsb2012@sinoss.net 。    5 .本次项目网络申报截止日期为 10 月 10 日,申报单位须在此之前对本单位所申报的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认,并于 10 月 15 日前报送以下纸质材料:   ( 1 )在线打印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一览表》(以下简称《申报一览表》) 1 份并加盖公章。( 2 )《申请评审书》纸质件 1 份( A4 纸打印,左侧装订)并加盖公章。为方便审核,《申请评审书》的编排顺序须与《申报一览表》的打印顺序一致。( 3 )本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并加盖公章(如拨款账户有变更,须及时通知下列联系人)。   寄送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 19 号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 C 区 1001 室,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邮编 100875 。联系人:白晓,范明宇,联系电话: 010-58802707 , 58805145 ;传真: 010-58803011 , 58809876 ;电子信箱: moesk@bnu.edu.cn 。   请各申报单位严格按照上述时间完成申报工作,逾期不予受理。   五、其他要求    1 .各申报单位网上提交的《申请评审书》和签字盖章的纸质件数量与内容要确保一致,否则不予受理。各单位邮寄的纸质《申请评审书》要按照《申报一览表》顺序排序,以便核对。    2 .本次项目评审采取匿名方式。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申请评审书》 B 表中不得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否则作废。    3 .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4 .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处联系人:段洪波   联系电话: 010-66096625 , 66097563   电子信箱: dhb@moe.edu.cn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六日
个人分类: 项目|0 个评论
[转载]关于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tangminqian 2011-9-11 14:07
http://www.sinoss.net/2011/0908/36006.html 教 育 部 司 局 函 件 教社科司函 215号 关于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根据工作安排,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定于今年9月开始。现将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下简称“一般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及资助额度   2012年度一般项目分为:(1) 规划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9万元 ;(2)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7万元;(3) 自筹经费项目,经费由申请者从校外有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自筹,自筹经费不低于7万元 ;(4)专项任务项目,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项,具体申报条件和办法另发通知。   为支持西部和边疆地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本次项目继续设立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不单独组织申报,申报条件与评审具体事项与一般项目相同。   本次项目(不含专项任务项目,下同) 不设申报指南 ,申请者应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自行拟定研究课题。   申请者应认真查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有关管理办法及以往有关立项资料,切实提高申报质量,避免重复申报。    二、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公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本次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2)哲学;(3)逻辑学;(4)宗教学;(5)语言学;(6)中国文学;(7)外国文学;(8)艺术学;(9)历史学;(10)考古学;(11)经济学;(12)管理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民族学;(17)新闻学与传播学;(18)图书情报文献学 ;(19)教育学 ;(20)心理学;(21)统计学;(22)港澳台问题研究;(23)国际问题研究;(2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三、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申请者除符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规划基金项目申请者,应为具有 高级职称(含副高)的在编在岗 教师;   (2)青年基金项目申请者,应为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师,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自筹经费项目申请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 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 等证明材料复印件,同时 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栏 。   4.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9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等各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以上项目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四、申报办法和申报程序   地方院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以教育司(局)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具体申报办法和程序如下:   1.本次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 《申请评审书》)启用2012年新版本 ,以前版本无效。   2.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www.sinoss.net )(以下简称社科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 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 。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3. 9月8日开始受理项目网上申报 。申请者可登录社科网申报系统下载《申请评审书》,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及《申请评审书》填表要求用计算机填写、打印《申请评审书》,并通过申报系统上传申请书的电子文档。   4.2011年已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2011年的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并及时核对单位信息,尤其是重新核实本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等信息;未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请于9月20日前登录申报系统,登记单位信息、设定登录密码,打印“开通账号申请表”并加盖管理部门公章,传真至010-58803011、58809876。待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申报系统进行操作。   有关项目申报系统及技术问题请咨询社科网。联系电话:010-62510667,手机:13366596901、13366596902,电子信箱: xmsb2012@sinoss.net 。   5.本次项目 网络申报截止日期为10月10日 ,申报单位须在此之前对本单位所申报的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认,并于 10月15日前报送以下纸质材料 :   (1)在线打印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一览表》(以下简称 《申报一览表》)1份并加盖公章 。(2) 《申请评审书》纸质件1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并加盖公章 。为方便审核,《申请评审书》的编排顺序须与《申报一览表》的打印顺序一致。(3)本 单位计划内财务拨款账户并加盖公章 (如拨款账户有变更,须及时通知下列联系人)。   寄送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C区1001室,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邮编100875。联系人:白晓,范明宇,联系电话:010-58802707,58805145;传真:010-58803011,58809876;电子信箱: moesk@bnu.edu.cn 。   请各申报单位严格按照上述时间完成申报工作,逾期不予受理。    五、其他要求   1.各申报单位网上提交的《申请评审书》和签字盖章的纸质件数量与内容要确保一致,否则不予受理。各单位邮寄的纸质《申请评审书》要按照《申报一览表》顺序排序,以便核对。   2.本次项目评审采取匿名方式。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申请评审书》 B表中不得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 ,否则作废。   3.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4.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处联系人:段洪波   联系电话:010-66096625,66097563   电子信箱: dhb@moe.edu.cn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二0一一年九月六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 http://xm.sinoss.net/sinoss/business/login.jsp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申请书下载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 网址 首页 - http://xm.sinoss.net/sinoss/business/applyDownload.html ) 申请书下载安装 软件名称 文件类型 文件大小 更新时间 链接 规划、青年、自筹经费项目电子申请书(2012版) 自解压文件 0.99 MB 2011-09-01 下载 !-- 专项任务项目电子申请书(2012版) 自解压文件 0.99 MB 2011-09-01 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电子申请书(2011版) 自解压文件 0.99 MB 2011-07-04 下载 -- !-- 注:申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项 请下载上表中的“专项任务项目电子申请书(2011版)”申请书软件。 --   对用户系统的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简体中文版、Windows XP简体中文版、Windows 2003简体中文版、Windows Vista简体中文版、Windows7简体中文版      文字处理软件: Word2000、WordXP、Word2003、Word2007、Word2010   注意事项:   申请书安装后,在安装目录下有 2012年规划青年自筹经费项目申请书.doc(或2012年专项任务项目申请书.doc)、base.dat、msxml3.dll、简要操作说明.doc共四个文件。 请注意,电子申请书(2012年规划青年自筹经费项目申请书.doc或2012年专项任务项目申请书.doc)必须与其它三个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下方可正常填写。   使用电子申请书时,必须打开Word的宏功能,操作方法请参看申请书使用说明或查看安装目录下的文档:简要操作说明.doc。   如果申请书已经安装成功,下次启用时请直接打开WORD文件进行填写,不需要重新安装;   如果在同一目录下重新安装会覆盖您已经填写的申请书内容。   修复申请书:   如果发生已填写申请书文件无法成功进行“检查填报内容并保护文档”或部分内容无法填入等异常情况,请您将异常情况的说明连同该申请书电子版一起发到以下电子邮箱:xmsb2012@sinoss.net      联系电话:(010)62510667。 重要提示: 2012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的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不含专项任务项目)网上申报截止日期为 2011年10月10日 ,由于采用申报单位统一申报的方式,请各申请人遵照 各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规定的 时间及时上报。 已开通帐号的科研管理部门以原帐号密码(可通过“忘记密码?”链接找回密码)登陆(请务必修改相关联系信息,便于联系),未开通的请按照相关流程在10月1日前开通。 2009、2010年、2011年已在线申报过项目的个人用户以原帐号密码(可通过“忘记密码?”链接找回密码)登陆,同一mail地址不能重复注册。 敬请仔细阅读一般项目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个人填报申请书流程 1、点击页面左侧“申请书下载”,下载申请书软件;(注意区分规划、青年、自筹经费项目和专项任务项目申请书) 2、双击下载的文件安装到指定文件夹; 3、双击该文件夹中的“2012年项目申请书.doc”文档,按提示填写内容; 4、完成“检查填报内容并保护文档”后,保存文档,打印申请书并签字,将打印稿交学校科研处;如果您使用非默认安装模式安装的Word 2003,可能在打印时会出现“隐含模块编译错误”的提示信息,遇此情况,请用典型安装模式重新安装Word 2003,再进行打印即可; 5、网上上传申请书电子版(只上传该文件夹中的word申请书文件)或者将该电子文档上交学校科研处。 个人上传申请书文件流程: (个人只能上传规划、青年、自筹经费项目申请书,专项任务项目申请书由学校科研处统一上传) 1、点击左侧“登录系统”栏中的“注册”按钮进行注册(注:本系统采用Email作为帐号,红色星号栏必须填写),必须实名注册,并保证姓名与项目申请书中的项目负责人完全一致; 2、注册成功后回到系统首页登录; 3、在项目申报页面中点击“上传申请书”按钮选择已填写好的申请书word文件,并点击“打开”(请务必保证上传的电子文档与纸质申请书一致); 4、上传成功后会显示申请书的状态提示和基本信息内容。(初始状态为:“未审核”,随着学校科研处和省市管理部门的审核操作,状态会相应变化,学校审核通过后,申请人将不能修改申请书)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开通帐号流程: 1、以帐号:学校代码(5位),密码:123456 登录系统; 2、登记单位信息,设定登录密码,打印“开通帐号申请书”,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章,传真至010-58803011或010-58809876; 3、申报系统管理员审核传真后开通学校帐号,联系电话:01058802707; 4、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以自己设定的登录密码登陆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 首页 - 个人申报流程 1,个人规划青年自筹经费申报流程: 2,个人专项任务项目申报流程: 一般项目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 网址 http://xm.sinoss.net/sinoss/business/notifyView.jsp?notifyId=3 1、2012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申报、评审周期安排是怎样的? ——经与财务部门协商,今后项目下达立项、拨款时间都提前至年初。2012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定于今年9月启动评审,10月10日结束网上申报,10-12月进行评审,明年年初下达立项和拨款。 2、一般项目面向哪些学校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中国教育统计网( www.stats.edu.cn )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可以申报 (高校名单详见 http://www.stats.edu.cn/rjgx/dm/普通高校代码.htm 和 http://www.stats.edu.cn/rjgx/dm/mbgx.htm ) 。上述高校系统外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但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 3、一般项目是否实行限额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 不实行限额申报 ,但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 4、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西藏、新疆项目面向哪些省市普通高等学校?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广西十个省(区、市)的普通高等学校。新疆、西藏项目专门资助新疆与西藏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 5、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如何申报?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不单独组织申报,申请评审书、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其他一般项目相同,只是在评审结果中单独划线,面向西部和边疆地区、新疆西藏地区高校择优确定。西部和边疆地区、新疆、西藏地区高校教师在申报时,统一按照《关于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申报办法申报。 6、申报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能否作为负责人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 ——可以申报。但在教育部一般项目批准立项前获得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视为在研项目,将取消教育部立项资格。 7、项目申请者是否可以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再申报项目? ——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8、项目批准立项后是否可以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或调整课题组成员? ——可以。变更后的项目管理单位必须是高等学校,变更申请必须由新旧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同意并签章。申请人须登陆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www.sinoss.net )下载《重大事项变更申请》,向高校社科管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转入新工作单位。课题组成员调整按照以上程序办理。 9、副教授/副研究员及其他系列副高级职称可以申报规划项目吗? ——可以。高级职称包括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 10、需要同时拥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才可以申报青年基金项目吗? ——不需要。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凡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无论是否具有博士学位,均可申报青年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没有年龄及专业技术职务限制。 11、博士后能否申报一般项目? ——所在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出具同意申报并承诺进行管理的证明,可以申报。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高校者,经双方学校同意可变更项目管理单位。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非高校的则项目不能转出,由原申报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与监督责任。 12、在内地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是否可以申报? ——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该教师在编在岗的人事证明,发传真至010-58803011,经审核同意后可以申报。如果申请人没有身份证,请学校社科(科研)处联系系统管理员索要专门的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 13、项目申报的学科门类与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是否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本项目申报学科门类以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基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作了部分调整,共分为24个学科门类。 其中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逻辑学”是国标中的“哲学”二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别是国标中“文学”的两部分;“心理学”不包括国标中的“医学心理学”二级学科;“国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为国标之外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而专门设立的申报门类。 1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如何填报学科范围? ——要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三级学科。以自然科学为主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15、体育学在本次申报时,应该选择哪个学科? ——体育学中涉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等可按相同或相近的学科申报,如涉及体育经济问题的按经济学申报,涉及体育教育问题的按教育学申报等。 16、《申请评审书》中研究类别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与发展三类,如何理解实验与发展?是否等同于综合研究或其他研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项目研究类型的分类标准,项目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实验与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个别学科的特定领域如艺术学的乐器方向等外,一般来说没有对应的实验发展活动。 综上,在研究类别的选择上应结合项目主攻方向进行确定,原则上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7、一般项目资助经费多少?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根据2012年《申报通知》规定,规划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9万元,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7万元。申请者应按照资助的最高限额并结合实际需求填报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是否合理是评审的重要内容,不切实际的预算将影响专家评审结果。 18、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中是否包含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 ——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中不包含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 19、最终成果形式为专著的,需要先鉴定再出版吗?申请结项时,是否可以拿尚未正式出版的书稿或出版社合同结项? ——最终成果形式为专著的,如果已经出版,并标注“教育部社科研究XX基金项目”,即可以结项。如果是尚未正式出版的书稿,必须有出版社合同或者经过五位专家鉴定结项。 20、申报自筹经费项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栏。 校内资助的项目不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 。申报 自筹经费项目的到帐科研经费不得低于7万元。 21、一般项目研究周期是多长时间? ——项目自批准之日起, 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 ,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1-2年。申请延期一次最多不得超过1年,一个项目申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2次。申请延期者须填写《变更申请表》,经依托学校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备案。 22、《申请评审书》B表“资料准备情况”应如何表述?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表述。一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概括式表述;二用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式表述。 23、《申请评审书》B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承担课题的名称? ——为保证评审专家能够充分了解申请课题的研究基础,同时保证评审的公正,《申请评审书》 B表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的课题名称 ,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24、项目申报通知有关内容与项目管理办法不一致时以哪个为准? ——基于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为更好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管理办法的部分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以项目申报通知规定为准。项目申报通知未涉及内容,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25、《申请评审书》A表:申请者承担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是否包括作为项目参与者参加的研究项目? ——不包括,应填写申请者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26、教育部在审核各高校申请的项目时重点审核哪些内容? ——重点审核以下内容:(1)申请者所在学校是否是申报范围内规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纸质《申请评审书》封面是否加盖申请者所在学校公章、封底是否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章及申请者本人签字。(3)填报的项目类别、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其他申请书内容是否齐全、正确。(4)申请者本人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包括申报规划基金项目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否符合规定,申报青年基金项目的年龄是否超龄,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是否有到款证明,申请者是否有在研的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5)申请者是否同时申报2个及以上项目,课题组成员是否同时参加2个(不含)以上项目。(6)上报的纸质《申请评审书》与网上上传的电子版是否一致。(7)《申请评审书》B表是否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 以上内容审核后将在网上公示,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将一律予以撤销。 27、各类专项任务项目通知什么时候下发? ——拟于9月下旬下发通知,请关注教育部社科司网页( www.moe.edu.cn )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www.sinoss.net )。 28、项目申请、中检、重大事项变更、鉴定、结项的受理单位及电话? ——受理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管理咨询服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C区1001室,邮编100875。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一般项目申报受理:白晓,联系电话:010-58802707; 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刘杰,联系电话:010-58802730; 项目中检、鉴定结项:范明宇,联系电话:010-58805145; 传真:010-58803011,010-58809876; 电子信箱: moesk@bnu.edu.cn 。 网络申报常见技术问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 网址 http://xm.sinoss.net/sinoss/business/notifyView.jsp?notifyId=2 1、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超过5M怎么办? 直接与社科网联系,以附件形式发送电子邮件到: xmsb2012@sinoss.net 。 2、发现学校管理部门信息被错误初始化怎么办? 联系系统管理员010-58802707,重置数据后正确初始化,进行开通帐号操作。 3、word申请表无法正常使用怎么办? 首先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学校科研处相关负责人寻求帮助,或直接联系社科网:电话:62510667,E-mail: xmsb2012@sinoss.net 。 4、申请书电子文档网上上传碰到问题怎么办? 在确认word文档“检查并保护”通过的情况下,将电子文档和纸质打印稿一起交学校科研处,由于文档被密码保护,科研处代为上传不会对文档产生任何改变。 5、忘记申请书保护密码怎么办? 发送到 xmsb2012@sinoss.net 。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找回密码”。 6、如何避免破坏文档结构,导致无法“检查与保护”文档? 填写过程中,第6、7、8、9页中项目论证的几个部分最好在其它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分别拷贝到申请书相应的表格中,请不要修改申请书word表格结构(表格中可以插入新的表格,但不能在表格外添加新的表格),以免破坏脚本程序,最终造成无法“检查填报内容并保护文档”。 7、打印时出现“隐含模块编译错误”的提示信息,怎么办? 如果您使用非默认安装模式安装的Word 2003,可能在打印时遇此情况,请用典型安装模式重新安装Word 2003,再进行打印即可。 教育部科研项目管理相关规章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 首页 管理 项目管理 管理规章 网址 http://www.sinoss.net/2008/0918/9617.html )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 首页 管理 项目管理 管理规章 网址 http://www.sinoss.net/2008/0918/9602.html )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3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项目申报记
charles08 2011-8-12 17:02
8月10日看到评审结果公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有4457项通过评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一般项目83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36项、青年基金项目47项。本人首次申报,重在参与,未能高中,不悲不喜,有所思有所悟。 我这些年对科研项目格外关注。一是自认为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因为已实际参与完成若干项目;二是有一点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基础,且需要趁热打铁;三是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愈来愈重要,今非昔比,眼下学术出版费用愈来愈高,以往可以“以文养文”,如今“入不敷出”;四是科研项目有助于负重拼博,加压争先,与时俱进。关注过程中,也注意到于己不利的若干现实。比如若干项目申报门槛(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提高,不少还有限项申报约束;人文社科类项目资助力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较大,其余项目资助力度较少,有的是“便士”项目(资助力度很小),甚至有的零资助(名誉项目);“学院”派(校名含“学院”)的学校资助率较低(2011年,笔者留意的一所二本学校:国家社科基金获批一项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为该校校长,也是该校唯一一项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零立项。)。 我认为今年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本人可以申报青年基金项目。去年有数位熟悉的朋友获立项于我也是一个鼓舞。因而格外重视,精心挑选团队,认真填写表格。申报过程中,得到了3位成功人士(往年该项目成功申报者)的鼎力相助。总体来说,对申报书比较满意,立项概率为50%。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进度较去年快,3月7日发申报通知,8月9日就公示结果了。笔者留意了一下结果,今年立项项目特点是:特别重视文献学项目,情报学类项目立项较多;侧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类研究立项少。文献学方面的研究项目,属于传统的研究,需要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且能坐冷板凳。就当前来说期刊资源相对更为紧张(发文难),而且读者相对偏少,笔者认为时下文献学项目确实值得优先支持。 学术需要积累,尤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尽可能的实现长效积累。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以上博文转自: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474041from=space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1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部项目申报记
热度 5 libseeker 2011-8-11 09:15
8月10日看到评审结果公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有4457项通过评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一般项目83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36项、青年基金项目47项。本人首次申报,重在参与,未能高中,不悲不喜,有所思有所悟。 我这些年对科研项目格外关注。一是自认为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因为已实际参与完成若干项目;二是有一点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基础,且需要趁热打铁;三是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愈来愈重要,今非昔比,眼下学术出版费用愈来愈高,以往可以“以文养文”,如今“入不敷出”;四是科研项目有助于负重拼博,加压争先,与时俱进。关注过程中,也注意到于己不利的若干现实。比如若干项目申报门槛(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提高,不少还有限项申报约束;人文社科类项目资助力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较大,其余项目资助力度较少,有的是“便士”项目(资助力度很小),甚至有的零资助(名誉项目);“学院”派(校名含“学院”)的学校资助率较低(2011年,笔者留意的一所二本学校:国家社科基金获批一项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为该校校长,也是该校唯一一项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零立项。)。 我认为今年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本人可以申报青年基金项目。去年有数位熟悉的朋友获立项于我也是一个鼓舞。因而格外重视,精心挑选团队,认真填写表格。申报过程中,得到了3位成功人士(往年该项目成功申报者)的鼎力相助。总体来说,对申报书比较满意,立项概率为50%。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进度较去年快,3月7日发申报通知,8月9日就公示结果了。笔者留意了一下结果,今年立项项目特点是:特别重视文献学项目,情报学类项目立项较多;侧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类研究立项少。文献学方面的研究项目,属于传统的研究,需要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且能坐冷板凳。就当前来说期刊资源相对更为紧张(发文难),而且读者相对偏少,笔者认为时下文献学项目确实值得优先支持。 学术需要积累,尤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尽可能的实现长效积累。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8792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2011年 NSFC 项目申报建议
xucq45 2011-1-2 09:34
推荐一篇申报基金必读的博文(转载) 基金申请 2010-11-28 12:55:34 阅读 470 评论 12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今天上午,在浏览科学网无意中发现一篇毛培宏老师撰写的博文《2011年 NSFC 项目申报建议》。这篇佳作几乎全面回答了申报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应注意的问题,很有见地,含金量高,对课题申请者会有很大帮助,故特向我的学生们、同道们和朋友们推荐,并把它收藏在我的博客-枫叶红( http://blog.163.com/xucq45@126/ )。 一个月前,我曾在枫叶红转载毛培宏教授撰写博文,大家反响很大,好评如潮(见上)。在和毛培宏老师的通信中得知,该文又做了补充和修改,故特在本人博客中转载,希望对大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所帮助。 2011年 NSFC 项目申报建议 2011年国家 自然 科学基金(NSFC)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申报建议(含同行专家的评议要点),仅供参考。 2011年NSFC项目申报建议 2011年NSFC项目指南 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zn/2011xmzn/index.html 2011年NSFC项目申请书 http://www.nsfc.gov.cn/nsfc/cen/00/download.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7733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452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要轻易公开项目申报内容和专家评审意见
xupeiyang 2010-8-31 14:03
无论你的科研项目申报是否中标,都不应该将项目研究内容和专家评审意见或建议轻易地公布在博客或论坛等公共场合,与同行交流时也应特别注意科研保密。我发现在科学网博客上公开了不少重要的科研情报呢。 我在十多年的科技查新中经常碰到有的研究人员缺乏科研保密意识和交流经验,将本人和课题组的研究课题内容和科研思路无意中被泄露。科研人员的科学意识和信息意识也包括具有很强的科研保密意识,从事科研活动还要时刻防备间谍和竞争对手就在你身边呢,科研泄密事件中外并不少见。 你的科研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今年申请失败,可能下年度修改完善后继续申请呢,或申请别的科研基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9662 科学学术的道路在哪里?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315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大校长助理造假”背后的潜规则
张显峰 2010-5-17 14:29
国家精品课程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我不晓得,本也不关心。只是眼下报纸在热卖一则新闻,说是南京大学的校长助理周宪教授因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而卷入了欺世盗名的漩涡。 举报者讲述的故事当然足够引人,情节、主题、人物关系,与时下不断上演的学术不端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于是,一个肆意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的学霸形象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好在报道此事的记者下了一番工夫,采回来的信息也基本顾及了当事各方。要说周宪教授是被冤枉了,肯定说不过去,但要把这欺世盗名的罪加在周宪一人身上,实在是抬举一个教授了,即便他还兼着个校长助理的衔儿。 通过报道,我们基本可以简单还原这个事件的过程:文学院开了一个会,确定要申报国家精品课程,但要申报的这门课的主持教授已经调离南京大学,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周宪,因为大家认为周宪在学界名气大,他做主持获得立项的几率更大。从这个过程,看不出周教授有什么夺人之美的妄举。至于后来为什么会移花接木,把前任的功劳都记在了从没教过这门课的周教授头上,报道里说,那是以全院之力组成的材料炮制班子的杰作。 如果记者的调查靠得住,我还真想替周教授喊声冤。他无疑是替想赚取某种声望的单位,和想借此攫取政绩的领导背了黑锅。可资佐证的是南京大学数位知情人士的推断:这门课程是文学院非常优秀的课程,文学院希望能把国家精品课程拿回来,这也涉及整个学科的荣誉。 至于此中周教授本人有没有不良动机,这不好妄断,也并不十分重要。你想想,既然这事关系整个学科、学院乃至学校的声誉,既然学院想倚重周教授的声望增加胜率,周教授顾全大局、勇敢担纲想来不会有错,学院极尽集成之能事归功于一人也理所当然。假使把整个逻辑关系倒个个儿,周教授想贪天之功,一人摆平整个学院,恐怕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吧! 我敢断言,类似的故事也许此刻还正在上演;涉及整个 XX 荣誉的逻辑,在眼下的学术圈几乎通用。它以一种貌似合理无私的客观存在,以集体利益的道德美名,让一些不够坚定的学者从容就范。 周 教授理应为他的轻率和浮躁埋单,他因此失去了竞选副校长的资格,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惩罚。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不是因为种种利益纠葛而被举报,这事也许永远以一种正当的形态尘封在一些人的荣誉史中。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位教授说周宪是个悲剧,他是为整个恶劣的环境埋单。这恶劣的环境是什么呢?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学术评审,还是行政权力魅影下的学术软骨,或者其他? 现在,周教授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但那些将他推向欺世盗名漩涡的始作俑者呢? 他们的安然无恙,让人不安。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12147 次阅读|16 个评论
郁闷的科技查新——兼谈其必要性和准确性?
scaukzcai 2009-4-6 12:09
科技查新的定义是:由具备一定信息资源基础与相应查新咨询资质人员的查新站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等途径,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的方法,为评价科研成果、科研立项等的新颖性提供文献查证结果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最近申报某科研课题,规定必须进行科技查新(从 2007 年就要求)。刚好这段时间各个查新机构业务量大增(大多与项目申报和立项有关),要找一个很困难。联系了好几个单位都说没有时间,最后总算联系了一个查新机构。查新员说由于时间太紧,要我按照他们以前的查新报告格式让我也对国内外的文献数据库搜索一遍,列出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到时两边查询的结果综合起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我比较郁闷的是,最后拿到的查新报告,查新就改了几个字,绝大部分还是我做的那部分内容。结果是,自己给自己出查新报告。(据我了解类似我这的情况还有不少,特别是在查新业务多的时候) 因此对查新提出疑问,查新到底有多大的什么用,查新的准确性如何? ( 1 )查新的作用?难道评审人对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不了解,还要依靠查新机构提供的信息。 ( 2 )查新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查新人员毕竟只是某个专业出身,要面临不同的多个学科,而且许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都很狭窄,他们难道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从浩瀚的文献中找出与委托方要求的内容,这样科学性和准确性就要打折扣。一般查新报告都是:检索了 50 多篇(或更多)的文献,从中列出 10 多篇相关文献,列出摘要,并分析与查新主题的关系,再判断委托课题的新颖性。 ( 3 )查新本应该申请人本身自己的问题,如果你都不查资料、不看文献,就提出课题或申报课题,你还怎么去搞科学呢,那就比较容易出现重复研究。 ( 4 )查新费用:国内外查新,从 800-2400 元不等,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来说,如果最后课题没有申请到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这也养活了不少机构和人员。 以上疑问和感想,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个人分类: 学术感悟|9040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