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红池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淡淡人生亦有痕》 观光游览篇(27)
duzhanchi 2018-9-12 11:29
4.5. 改革时代(12) (一)京外(10) 一九九一年 7月上旬,在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站工作期间,游览 达来诺尔湖 。该湖位于克什克腾旗西北部,蒙古语意为肩胛骨形的湖,有“ 草原明珠 ”之称。其水源来自公格尔音郭勒、查木罕郭勒等河流;属于苏打型半咸水湖,海拔1226米,平均水深7.5米,最深处达13米。湖周景观多种多样,草原、湿地、山地、丘陵、沙地齐全。湖西边,金色边墙绵延不断,如金龙狂舞。边墙下,有一古城址,为应昌府(鲁王城)遗址;湖东边,贡格尔草原碧绿如毯,其上有达里火山群屹立。极目遥望,青山碧水、蓝天白云,渺无人烟。近看,湖水湛蓝清澈,候鸟飞翔,雀跃争鸣,群鱼遨游,时隐时现。景色绚丽多彩、犹如人间瑶池,令人流连。 之后,来到噶松山,参观 微波站 。 8 月 ,赴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站,途经锡林浩特市,游览贝子庙。 贝子庙 名为崇善寺,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位于锡林浩特市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藏传佛教圣地,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建筑风格为黄教传统结构,雕刻精细美观。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有七座大殿,五座活佛殿,五座佛塔。典藏文物数量庞大,种类极多,有铜佛、木佛、雕塑、泥塑、图画等达数千尊。庙前为广场,有讲经台。 一九九二年 3-4 月 和 9月 ,先后2次前往红池坝,参加“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区》专题,顺路游览了四川万县的西山公园钟楼、巫溪县的红池坝、扎鹿盘、长江三峡、奉节县的白帝城。 3月14日,与黄文秀、梁飙、李继由、孙庆国、钟华平、王淑强一起,第一次前往红池坝,开展《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区》专题研究。 15日,来到位于长江北岸的宜昌,转乘江轮, 第四次游览长江三峡 。翌日到达位于长江西岸的 万县 市区,住地区畜牧局招待所。招待所西临 太白岩公园 ,林木葱郁,风景秀丽 。会后,前往位于长江边的 西山公园 钟楼 一游。该钟楼建于1930年,高约50米,12层,造型精美,雄伟壮观;四层装有四个巨型时钟,报时鸣声可响彻全城,为万县的标志性建筑,亦是长江沿岸一大景观。 18日,东北行,过长江,经云阳,沿着 汤溪河 北上,至江口。再顺 弯滩河 继续北上,进入巫溪县境内,至尖山后转为东行,沿途,山路崎岖险峻,森林茂密葱郁,经文峰,来到 巫溪县 城所在地-城厢镇。 23日,离巫溪,经凤凰,至文峰,转为西北行,翻越公路最高点2060米, 第二次来到红池坝 ,海拔约1800米。 4月4日,来到 扎鹿盘 ,为一凹地,中间平坦,全为草地。四周,三面峭壁,高达百米;一面开口,犹如大门。据传,东汉刘秀争天下时,曾屯兵与此。 6日,离红池坝,经万县、 重庆 、西安,10日到达 临潼 。 4 月 ,来到陕西省 临潼 县,住中科院临潼休养所,参加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站年会。会后,先在临潼、后赴西安顺路参观游览。 12日,再次在临潼 华清池 游览、沐浴。汤池的名称,与“文革”期间来此时已全然不同,有 海棠汤(原 贵妃池 ) 、 莲花汤、 九龙汤、 太子汤、 尚食汤等 。 古建宜春殿、飞霜殿、沉香殿、晨旭亭、晚霞亭、望湖楼、飞霞阁、九龙桥等;面貌亦焕然一新。而后,来到临潼县东,参观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封山建园,开创了皇帝建陵先列。兵马俑1974年面世,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陪葬坑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坑底部铺青砖,四周用立木封堵,放入陶俑、陶马,用夯土填实,形成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陶俑有:车兵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御手俑,陶马有:车马、鞍马。造型浑厚洗练,神态威武,栩栩如生,富有艺术魅力,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13日,来到西安,再次参观 大雁塔 和 半坡村 ,并游览了钟楼、碑林、西安植物园、阿房宫遗址。 钟楼 ,位于市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初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高36米,基座正方形,用青砖砌筑,四面有券门,楼体为木质结构,重檐复屋四角攒尖顶。 碑林 ,位于三学街,建于北宋元祐年间,用于保存《十三经》碑石。有六个陈列室,六个游廊和一个碑亭,共展出碑石墓志一千多块,自汉迄清,荟萃历代名家手笔,是我国一座 书法艺术宝库 。真草隶篆、琳琅满目,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蔡京、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书法名家的手迹。碑文内容广泛,保存有各种史料,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 西安植物园 ,位于西安市大雁塔旁,是中科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植物园。设有本草园、木兰园、郁金香园、花卉区、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区、芳香植物区、植物分类区、油料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温室等。 阿房宫遗址 ,位于市西郊阿房村一带。始建于秦朝始皇帝,秦二世继续修建,规模宏大;楚项羽入关,将其付之一炬。现存一个大土台基和一个长方形台地。前者称“始皇上天台”,后者称“郿坞岭”。 14日,回到北京。 7 月末 ,内蒙古草原站司机金玉峰开车,与宋炳煜、廖仰南一起,经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到二连,转火车,到呼和浩特,住市政府招待所。8月1日,独自游览五塔寺和席力图召。 五塔寺 ,原名慈灯寺。坐落于 旧城东南部, 五塔寺东街。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 进入山门,两侧有四大天王,院内系挂的条条经幡,在微风中飘动,格外醒目;正中为三世佛殿。进入二院,正中是金刚萨埵殿。进入三院有南方宝生佛殿。之后,便是五塔,称为 金刚座舍利宝塔 ,高约16米。 是该寺建成后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建筑。 其 造型,匀称、优美、庄严,为巨大的雕刻艺术品。塔下,葬有舍利。塔 基为 须弥座,其上为金刚座,再上为五座玲珑小塔。 塔身用琉璃砖砌成,上面刻有金刚经经文及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 姿态各异, 刻工精巧,玲珑秀丽。寺内 最珍贵的,是 紧靠北墙的蒙文 天文图石刻,直径约1.5米,用蒙文标注,是 我国唯一用少数民族文字标记的天文图 ,乃稀世珍宝。 席力图召 ,汉名延寿寺,位于旧城东兴旺巷。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 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寺庙 ,建筑宏伟,风格独特,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庙宇五进,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牌楼、山门、御碑亭、菩提过殿、大经堂、大佛殿。西侧有鼓楼、美岱庙、古佛殿、观音殿、护法殿、度母殿、活佛府邸;东侧有钟楼、长寿塔、乃春庙遗址、喇嘛住所。 大经堂 和 大佛殿 ,为藏式结构,艺术高超,朱门彩绘,玻璃砖瓦,鎏金殿顶,绚丽夺目,富丽堂皇,是本召最为精美的建筑。 古佛殿 是席力图召最早的建筑。殿前侧立有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 长寿塔 ,俗称白塔,为白石砌筑, 覆钵式喇嘛塔, 高15米,造型优美,典雅庄重;塔上有图案花纹与六字真言,是 内蒙古最高的喇嘛塔 。 9 月 10日,与李继由、孙庆国、钟华平一起,乘火车离京, 第三次前往红池坝 ,开展《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区》专题研究。 11日,到达宜昌,转乘江轮, 第五次游览长江三峡 ,来到 奉节县 城所在地-永安镇, 12日,清晨,前往 白帝城 。远观,在长江北岸,有座 秀丽孤岭,三面环水,一面倚山,峰巅绿树丛之中,有一片亭台楼阁,即为闻名中华的白帝城。乘车东行8公里,来到山脚下,拾级而上,攀登数百级石阶,路经一座城门, 上有院长郭沫若所书“白帝城”三个大字。 到达山顶,进入 白帝庙 。庭院内有两个水池,池中有巨龙、白鹤,欲意飞舞升空,造型生动。其后,随众参观了 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文物陈列室、诗史堂、碑林、望江楼等。碑林上刻有篆、草、隶、楷、行各种字体,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从庙向南瞭望,两岸山高壁峭,江水湍急,滔滔涌过 夔门 ,奔腾东流而去,景观极为壮丽。难怪历代诗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黄庭坚、刘禹锡、范成大等,均慕名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庙向北观望,草堂河蜿蜒缓缓流入长江,河边榕树,密集繁茂,景致优雅,美不可言。参观后始知,白帝城其实名不副实。 白帝城之名,始于西汉末年,系“ 蜀王”公孙述自称白帝时,所建之都城,后毁于战火。当地人为纪念这位“白帝”,又在此修建庙宇,供奉白帝像,称为白帝庙。至明朝,公孙述的塑像被刘备、诸葛亮替代,但名称未改,遂成了名实不符、没有白帝的白帝城。 出白帝城,上车赶赴红池坝,大家游兴未尽,一路谈论“三国”,议论纷纷。特别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全篇引发无穷联想,怀古思今,感慨不已。 13日,来到红池坝,阴雨连绵,连续一周,无法测定, 无聊至极。 站在 住所二楼,面对群山峻岭,眼观群峰漫舞,云缠雾绕;耳听雨声、风声、雷声;谈笑,戏耍,歌唱,呼叫,苦中作乐,别有一番风趣。 22日,从红池坝西北行,赶往西流溪。该地海拔2000余米,山坡森林茂密葱郁,山间草地一片黄绿,河水流向自东而西,时明时暗,水质优良,清澈见底。在不远处的小溪中,发现有一种身体扁平的鱼类。当地干部说,这是 娃娃鱼 ,体型较小,是其幼仔,学名称为大鲵,为两栖动物,叫声似婴儿哭泣,虽然十分珍贵,受到国家保护,但外形并不美丽。 10月11日,来到巫溪县城,参观 宁河玉器厂 。 12日,与李继由、孙庆国一道,经万县,到重庆。 16日回到北京。
个人分类: 观光游览|1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22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duzhanchi 2018-8-14 15:27
home.php?mod=attachmentfilename=id=238858 题记 :本文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 参加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区》专题,负责《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生物循 环特征及其持续利用》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一直无暇撰写成文。现以研究报告形式,作为博文发布, 供同行参阅。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22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杜占池 钟华平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植物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化学元素的需求有所不同,所处环境条件亦在变化,所以 其元素含量水平在不断变动,这反映了植物对元素的吸收能力,是其 生物学特性之一。为此,我们在我国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以 人工草地的重要建群植物种红三叶为材料,进行了这项研究,以便为此类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条件和方法 1.1. 自然条件 研究地点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地区,海拔高度约1800m。该地区气候温凉湿润,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7.2 0 C,年降水量2024.7mm,年相对湿度84%,年日照时数1224.3小时。土壤母质以石灰岩和砂岩为主。土壤为山地黄棕壤,pH值约5.7,田间持水量通常约35%。 1.2. 材料与方法 实验地设在山间盆地。人工草地为2年生,以建群种红三叶( Trifolium pratense )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鸭茅( Dactylis glomerata )。在生长期内,采集红三叶样品7次,依次为苗期(4月初)、分枝期(5月初)、现蕾期(5月下旬)、开花期(6月中旬、结实初期(6月底)、结实中期(7月下旬)和结实末期(8月下旬)。 每次采样后,地上部除去杂质;地下部用水反复冲洗干净,之后在65℃下烘干,粉碎;带回化学实验室进行分析,方法分别为:全N用高氯酸—硫酸硝化法,Mo用极谱催化波法;其他20种元素,即常量营养元素N、Ca、P、K、Mg,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B、Mo,有益元素Na、Sr、Ni、V、Co,其他元素Al、Ba、Ti、Cr、Li、Pb,均用ICP发射光谱法。元素含量单位用g/kg或mg/kg表示。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上部22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2.1.1. 地上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图1的结果显示,在生长期内,红三叶地上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类型有所不同。N、P、K均呈 ∪状单谷型,其最小值均出现在开花期;其最大值,N、P出现在苗期,K出现在结实末期。Ca呈∧状单峰型,其最大值出现在开花期,最小值出现在苗期。Mg呈M状双峰型,有2个小峰值,分别出现在分枝期和结实初期,最小值出现于结实末期。这5种元素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见表1。从中可见,其平均值,以N、Ca较高,K、Mg较低;其变异系数,以Ca最大,约50%,以Mg最小,仅6%。 图1.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上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横坐标的数字表示(下同):1.苗期,2.分枝期, 3 现蕾期,4.开花期,5.结实初期,6.结实中期,7.结实末期 表1.红三叶地上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量值及其变异系数 N Ca K P Mg 最大值(g/kg) 59.3 55.8 3.70 20.3 3.38 最小值(g/kg) 25.5 12.1 2.12 10.5 2.81 平均值(g/kg) 34.3 30.0 2.77 13.8 3.01 变异系数(%) 30.7 49.7 18.2 21.8 6.1 2.1.2. 地上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图2的曲线表明,在生长期内,红三叶地上部6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动类型各异。Zn呈 ∪状单谷型 ,B呈M状 双峰型 ,Fe呈 突降-平稳型 ,Mo呈 平稳-突升型, Cu 呈 и状变动型 ,Mn为 波状变动 型 。其最大值,Fe、Mn、Cu、Zn均出现于苗期,B出现于结实中期,Mo出现于结实末期;其最小值,B出现于苗期,Mo出现于分枝,Fe、Mn、Zn均出现于开花期,Cu出现于结实初期。 由表2可见,生长期间,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以Fe为最高,达640mg/kg;以Mo最低,仅0.137mg/kg。其变异系数,以Mo最大,达185%,B较小,约20%。 图 2.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上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表2.红三叶地上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量值及其变异系数 Fe Mn Cu Zn B Mo 最大值(mg/kg) 3216 143 36.9 61.4 23.7 0.758 最小值(mg/kg) 141 47.9 11.0 27.9 12.3 0.0314 平均值(mg/kg) 640 73.6 16.6 37.7 17.5 0.137 变异系数(%) 165 39.9 50.8 27.5 19.9 185 2.1.3. 地上部有益元素含量的变化 如图3所示, 红三叶地上部5种有益养元素含量的变动类型如下:Na呈 ∪状 单谷型,Ni、Co呈 W 状双谷型 ,V呈 突降-平稳型 ,Sr呈 波状变动 型。其最高值,Na、Ni、V、Co皆见于苗期,Sr见于结实初期;最低值,Sr为苗期,Na、Ni为开花期,V、Co为结实初期。 由表3可以看出,其含量的平均值,以Na最高,为100mg/kg;以Co最低,为0.446mg/kg。其变异系数,以Co较大,为96%,其中以Sr最小,约13%。 图 3.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上部有益元素含量的变化 表3.红三叶地上部有益元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量值及其变异系数 Na Sr Ni V Co 最大值(mg/kg) 190 50.4 9.54 6.00 1.40 最小值(mg/kg) 5.55 32.1 3.41 0.887 0.038 平均值(mg/kg) 100 42.9 5.55 1.94 0.446 变异系数(%) 45.5 13.2 33.4 86.7 96.0 2.1.4. 地上部其他元素含量的变化 图4表明,在生长期内, 红三叶地上部6种其他元素含量的动态类型:Pb为 W 状双谷型, Al 、Ti、Li呈 突降-平稳型, Ba 为 и状变动型, Cr 为 波状变动型。其最高值,Pb见于结实末期,其余5种Al、Ti、Cr、Li、Ba均见于苗期; 最低值,Pb、Ba、Ti依次出现于分枝期、现蕾期和开花期,Al、Li出现于结实中期,Cr出现于结实末期。 表4的数据显示,其含量的平均值,以Al最大,为586mg/g;以Li最小,仅0.672mg/kg。其变异系数相差悬殊,Al高达181%,Ba仅11.4%。 图 4.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上部其他元素含量的变化 表4.红三叶地上部其他元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量值及其变异系数 Al Ba Ti Cr Li Pb 最大值(mg/kg) 3182 43.3 35.5 7.68 3.32 1.99 最小值(mg/kg) 90.4 32.8 1.20 0.482 0.030 0.071 平均值(mg/kg) 586 38.3 7.11 5.30 0.672 1.40 变异系数(%) 181 11.4 164 41.3 162 102 2.2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下部22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2.2.1. 地下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图5为红三叶地下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动类型: P 为∪状单谷型, N 为 и状变动型,K、Mg为N状变动型,Ca为波状变动型。其最大值,Ca在苗期,N在结实初期,P、K、Mg均为结实末期; 最小值,Mg为苗期,N、Ca、P为分枝期,K为开花期。 从表5可以看出,其含量平均值,以Ca最高,约8g/kg;以P最低,为2.3g/kg。其变异系数,均小于22%。 图5.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下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表5.红三叶地下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量值及其变异系数 N Ca P K Mg 最大值(g/kg) 3.00 9.54 3.06 7.71 3.67 最小值(g/kg) 1.93 6.68 1.48 4.25 2.36 平均值(g/kg) 2.38 8.02 2.30 5.23 2.84 变异系数(%) 13.1 10.7 20.3 21.5 13.8 2.2.2. 地下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如图6所示,在生长期内,红三叶地下部微量元素的动态类型,Mo呈 渐升型, Zn 呈 и状变动型, Fe 、Mn、Cu、B均呈 波状变动 型。其最大值,Fe、Mn、Cu、Zn均出现于苗期,B、Mo出现于结实末期; 最小值,Fe、Mn在分枝期,Zn、Mo在开花期,B在结实初期,Cu在结实末期。 表6的数据表明,其含量平均值,以Ca最高,达2522mg/kg,以Mo最低,仅0.037mg/kg。其变异系数,以Zn稍高,约63%;以Cu最低,为9.5%。 图 6.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下部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表6.红三叶地下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量值及其变异系数 Fe Mn Cu Zn B Mo 最大值(mg/kg) 4373 205 30.8 118 15.4 0.0440 最小值(mg/kg) 1988 97.6 20.2 27.1 9.4 0.0327 平均值(mg/kg) 2522 146 23.7 49.4 12.4 0.0366 变异系数(%) 31.9 22.6 13.4 63.3 16.8 9.5 2.2.3. 地下部有益元素含量的变化 图7的曲线表明,红三叶地下部5种有益元素,Na的变动类型呈 N 状变动型,最高值出现于结实末期;其余4种元素Sr、Ni、V、Co均呈波状变动型,最高值均出现于苗期; 最小值,Na为苗期,Ni、V为分枝期,Co为开花期,Sr为结实中期。 表7显示,其含量平均值,以Na最高,为685mg/kg;以Co最低,为1.69mg/kg。其变异系数,以Na稍高,约38%;以Ni较低,为10.6%。 图 7.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下部有益元素含量的变化 表7.红三叶地下部有益元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量值及其变异系数 Na Sr Ni V Co 最大值(mg/kg) 1182 51.0 10.0 8.78 2.39 最小值(mg/kg) 272 32.5 6.88 3.90 1.33 平均值(mg/kg) 685 39.5 8.36 5.07 1.69 变异系数(%) 37.9 13.7 10.6 31.0 21.1 2.2.4. 地下部其他元素含量的变化 图8显示, 红三叶地下部其他元素的变动类型,Pb呈 N 状变动型,最高值出现于结实末期; Al 、Ti、Cr、Li 均呈波状变动型, Ba 呈 W 双谷型 ,它们的 最高值 均出现于苗期; 最低值,Pb在苗期,Ba、Ti、Li在分枝期,Al、Cr分别在结实中和末期。 表8指出,其含量平均值,以Al最大,高达3026mg/kg;Pb最小,仅1.66mg/kg。其变异系数,以Pb较高,为70.2%;以Ba较低,为19.6%。 图 8. 不同生长时期红三叶地下部其他元素含量的变化 表8.红三叶地下部其他元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量值及其变异系数 Al Ba Ti Cr Li Pb 最大值(mg/kg) 5611 68.0 47.1 9.36 4.35 3.78 最小值(mg/kg) 2182 39.7 18.7 2.21 1.59 0.547 平均值(mg/kg) 3026 49.8 26.2 6.88 2.23 1.66 变异系数(%) 36.8 19.6 34.8 31.4 40.6 70.2 2.3. 不同生长时期 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23种化学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地上部与地下部元素含量的比值,反映了元素的分配状况。比值大于1,表明茎叶含量较高;比值小于1,则根系含量较高。 2.3.1. 地上部与地下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从图9可看出,在生长期内,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动类型,N为 ∪状 单谷型,Ca、P为M状双峰型,Mg为и状变动型,K为波状变动型。其最大值,N、Mg出现于苗期,P出现于分枝期,K出现于现蕾期,Ca出现于开花期; 最小值,Ca、K、Mg分别在苗期、分枝期和结实末期,N、P在结实初期。 由表9可见,其含量比值的平均值,以Ca最高,为7.34;以Mg最低,为1.20。其变异系数,以Ca较高,为52.5%;以K较低,为9.5%。 图9.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表9.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常量营养元素含量的比值及其变异系数 N Ca P K Mg 最大值 2.32 7.34 1.60 3.03 1.20 最小值 0.930 1.27 1.01 2.27 0.767 平均值 1.46 3.85 1.23 2.64 1.08 变异系数(%) 29.8 52.5 17.9 9.5 13.8 2.3.2. 地上部与地下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图10表明,地上部与地下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的动态类型,Fe、Mn、Cu均呈 ∪ 状单谷型,其最大值 均出现于苗期; B 呈M状双峰型,Zn呈N状变动型,Mo呈平稳-突升型;其最高值, B 出现于结实中期,Zn、Mo出现于结实末期; 最低值,Mo在分枝期,Mn、B在开花期,Fe、Cu、Zn在结实初期。 表10显示, 其含量比值的平均值,以Mo最高,为3.27;以Fe最低,为0.191。其变异系数,以Mo最高,达174%;以Mn较低,约20%。 图 10. 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表10.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比值及其变异系数 Fe Mn Cu Zn B Mo 最大值 0.735 0.700 1.20 1.21 2.38 17.2 最小值 0.057 0.389 0.458 0.495 0.994 0.900 平均值 0.191 0.496 0.679 0.912 1.48 3.27 变异系数(%) 118.8 20.3 33.7 31.0 32.9 174.1 2.3.3. 地上部与地下部有益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由图11可见,地上部与地下部有益元素含量比值的动态类型,V、Co呈 ∪ 状单谷型,Ni呈W状双谷型,Sr呈M状双峰型,Na呈突降-平稳型。其最大值,Na、Ni、V、Co 均出现于苗期,Sr出现于分枝期 ; 最小值,Sr在苗期,Na、Ni在开花期,V、Co在结实初期。 表11显示, 其含量比值的平均值,以Sr最高,为1.11;以Na最低,为0.199。其变异系数,以Na最高,达103%;以Sr较低,约19%。 图 11. 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有益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表11.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有益元素含量的比值及其变异系数 Na Sr Ni V Co 最大值 0.696 1.28 0.954 0.683 0.587 最小值 0.069 0.629 0.443 0.186 0.024 平均值 0.199 1.11 0.653 0.342 0.234 变异系数(%) 102.9 18.9 23.9 44.6 73.1 2.3.4. 地上部与地下部其他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如图12所示,地上部与地下部其他元素含量比值的动态类型, Al 、Ti呈∪状单谷型,Li、Pb呈W状双谷型,其最大值皆 均出现于苗期; Ba 呈M状双峰型,Cr呈и状变动型,其最高值均 出现于结实中 期; 最低值,Ti在分枝期,Al、Pb在结实初期,Li在结实中期,Ba、Cr在结实末期。 表12显示, 其含量比值的平均值,以Pb最高,为0.943;以Al最低,为0.135。其变异系数,以Al最高,达133.8%;以Ba较低,约20%。 图 12. 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其他元素含量比值的变化 表12.红三叶地上部与地下部其他元素含量的比值及其变异系数 Al Ba Ti Cr Li Pb 最大值 0.567 1.03 0.754 0.939 0.764 3.64 最小值 0.029 0.560 0.052 0.218 0.018 0.092 平均值 0.135 0.794 0.203 0.716 0.217 0.943 变异系数(%) 133.8 20.4 115.1 31.2 107.4 122.4 3. 结语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红三叶在生长期内,无论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各化学元素的动态变化类型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10种: ∧状单峰型、∪状单谷型、 M 状双峰型、W状双谷型、N状变动型、и状变动型、波状变动型、突降-平稳型、平稳-突升型、渐升型。且其量值与 变化幅度均有显著差别。 其中,地上部以 ∪状单谷型和 突降-平稳型为多,各有5种元素;地下部以波状变动型最多,有13种元素。 地上部与地下部比值以 ∪状 单谷型和M状双峰型较多,分别有8和5种。其含量最高值,地上部、地下部以及地上部与地下部比值均以出现在苗期者最多,分别有15、14和13种元素。地上部与地下部含量比值平均大于1的有8种元素,小于1的有14种元素,其中比值最高的是Ca,最低的是Al。 其变异系数,地上部最小的是Mg,最大的是Mo;地下部最小的是Mo,最大的是Pb;地上部与地下部比值,最小的是K,最大的是Mo。 3.1. 红三叶地上部: 变动类型:∧状单峰型有Ca;∪状单谷型有 N 、P、K、Zn、Na;M状 双峰型有Mg、 B ; W 状双谷型有 Ni 、Co、Pb; и状变动型有 Cu 、Ba; 波状变动型有 Mn 、Sr、Cr; 突降-平稳型有 Fe 、V、Al、Ti、Li; 平稳-突升型有 Mo 。 最高值出现时期:苗期有N、P、 Fe 、Mn、Cu、Zn、Na、Ni、V、Co、 Al 、Ti、Cr、Li、Ba;开花期有Ca;结实初期有Mg、 Sr ;结实中期有B; 结实末期有K、 Mo 、 Pb 。 最低值出现时期: 苗期有Ca、B、Sr,分枝期有Mo、Pb,现蕾期有Ba,开花期有N、P、K、Fe、Mn、Zn、Na、Ni、Ti,结实初期有Cu、V、Co,结实中期Al、Li, 结实末期有Mg、Cr。 变异系数: 10% 者有Mg;10-25%者有K、Sr、B、Ba;25-50%者有N、Ca、P、Mn、Zn、Na、Ni、Cr;50-100%者有:Cu、V、Co;100-150者有Pb;150-200%者:Fe、Mo、Ti、Li、Mo。 3.2. 红三叶地下部: 变动类型: ∪状 单谷型有P;W双谷型有 Ba ; и状变动型有 N 、 Zn ; N 状变动型有K、Mg、 Na 、Pb; 波状变动型有Ca、 Fe 、Mn、Cu、B、 Sr 、Ni、V、Co、 Al 、Ti、Cr、Li; 渐升型有 Mo 。 最高值出现时期: 苗期有Ca、 Fe 、Mn、Cu、Zn、 Sr 、Ni、V、Co、 Al 、Ti、Cr、Li、Ba; 结实初期有N;结实末有P、K、Mg、 B 、Mo、Na、 Pb 。 最低值出现时期: 苗期有Mg、Na、Pb,分枝期有N、Ca、P、Fe、Mn、Ni、V、Ba、Ti、Li,开花期有K、Zn、Mo、Co,结实初期有B,结实中期有Sr、Al,有结实末期:Cu、Cr。 变异系数: 10% 者有Mo;10-25%者有Ca、N、Mg、P、K、Mn、Cu、B、Sr、Ni、Co、Ba: 25-50% 者有Fe、Na、V、Al、Ti、Cr、Li;50-100%者有Zn、Pb。 3.3.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比值 变动类型: ∪状 单谷型有 N 、Fe、Mn、Cu、V、Co、 Al 、Ti;M状双峰型有Ca、P、B、Sr、Ba;W状双谷型有Ni、Li、Pb;и状变动型有Mg、Cr;N状变动型有Zn;波状变动型有K;平稳-突升型有Mo;突降-平稳型有Na。 最高值出现时期: 苗期有N、Mg、 Fe 、Mn、Cu、 Na 、Ni、V、Co、Al、Ti、Li、Pb、分枝期有P、 Sr ; 现蕾期有K;开花期有Ca; 结实中期有B、Ba、Cr;结实末期有Zn、Mo。 最低值出现时期: 苗期有Ca、Sr,分枝期有K、Mo、Ti,开花期有Mn、B、Na、Ni、Ti,结实初期有N、P、Zn、Fe、Cu、V、Co、Al、Pb,结实中期有Li,结实末期有Mg、Ba、Cr。 比值1.0者有N、P、K、Ca、Mg、B、Mo、Sr;1.0者有Fe、Mn、Cu、Zn、Na、Ni、V、Co、Al、Ba、Ti、Cr、Li、Pb。 变异系数: 10% 者有K;10-25%者有P、Mg、Mn、Cu、Zn、B、Sr;25-50%者有N、Ni、V、Ba、Cr;50-100%者有Ca、Co;100-150者有Fe、Na、Al、Ti、Li、Pb;150-200%者有Mo。
个人分类: 植物化学元素生态|2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川渝情愫(4)
热度 2 duzhanchi 2015-1-5 09:17
题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次前往四川省巫溪县,先后参加“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期间,8次赴山区红池坝定位研究,5次过大宁河小三峡,10次经万里长江三峡,既体验过寂寞寒湿的工作环境,也饱览了壮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川渝定位研究记述 1991 年初,中科院综考会接到通知,承担“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区》专题。这个专题,是“七五”攻关的继续,其下所设课题,除了原有者之外,新增加了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循环、光能利用、刈割演替规律、产草量与气候的关系等应用基础研究。准备工作从3月份开始,大约进行了一年,内容包括:制定计划,草拟研究方案和测定内容、设计和印制野外记录表、定购仪器设备、搜集资料、阅读文献、进行课题论证、确定课题成员、签订相关合同、联系植物热值和固氮活性测定事宜等。为完成这一任务,7-8月份,我与钟华平到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站,向元素化学生态学家黄德华和陈佐忠,专门学习地下生物量、凋落物和分解速率的研究方法。 1992-1995 年,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定位研究。专题负责人为综考会的黄文秀、刘玉红和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的张家盛,参加成员有樊江文、王淑强、孙庆国、钟华平、梁飙、李继由、徐六康、王善敏、杜占池,以及四川省、地、县畜牧部门的肖飙、袁昌定、李兆芳、贾本初等。此间,我先后8次赴巫溪红池坝,10次经长江三峡,5次过大宁河小三峡,在饱尝工作艰辛和寂寞的同时,亦饱览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苦乐之极致,至今铭记在心,终生难忘,下面摘要记述。 我与钟华平承担 《人工草地群落结构以及营养元素循环与光能利用研究》。这项课题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目的是为提高红三叶草地光能利用率,确定其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最佳割草期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具体方案。按照计划,研究内容主要有:(1)红三叶和鸭茅群落初级生产力研究;(2)红三叶和鸭茅群落化学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特征;(3)红三叶群落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包括吸收量、存留量、输出量、自然和人为归还量及归还率;(4)施肥和刈割对红三叶群落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5)红三叶草地群落结构、光辐射分布及其光能利用效率。 观测内容有: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植物地下部分层生物量;植物地上部分层生物量,包括:活体、立枯物和凋落物;叶片和根系的分解速率;叶面积指数;植物地上部含水量和比叶重;植物地下部容积;植物地上部、地下部、土壤、岩石、群落淋溶水、雨水、化肥等样品的采集及其化学元素含量测定,包括: 大量营养元素-N、P、K、Ca、Mg、S ; 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B、Mo;有益元素-Na、Co、V、Ni 、Sr;其他元素-Pb、Al、Cr、Ba、Nb、Ti、Li、 Ce、La、Y、Cd等,以及植物的全氮、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灰分。环境因子包括:降水量;气温;土壤持水量、含水量及其容重;太阳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群落内部的光强分布等。 实验均采用常规方法:生物量用样方-收获法测定;地下部用土坑法取样,凋落物用固定样方收集;生物量用天平称重;分解速率用网袋法测定;群落叶面积指数用干重系数法测定;固氮量用差异法测定;根系容重用体积-重量法测定;土壤容重用土壤环刀测定;植物和土壤含水量用烘干称重法;光强用照度计测定,总辐射和有效辐射分别用 总辐射表 与 分光辐射仪 测定; 雨水和群落淋溶水用玻璃瓶收集。 1992 年3月14日, 乘火车离京, 第一次前往红池坝 ,研究工作由此开始。15日来到位于长江北岸的宜昌, 转乘江轮,16日到达位于长江西岸的万县,住地区畜牧局招待所。招待所西临 太白岩公园,林木葱郁,风景秀丽 。 17 日,召开红池坝试验区专题组全体会议。会上,负责人通报了该项目的来龙去脉、任务要求和攻关指标。而后,11个课题组进行了交流和协调。会后,前往位于长江边的西山公园 钟楼一游。该钟楼建于 1930 年,高约 50 米, 12 层,造型精美,雄伟壮观;四层装有四个巨型时钟,报时鸣声可响彻全城,为万县的标志性建筑,亦是长江沿岸一大景观。 18 日,离万县,东北行,过长江,经云阳,沿着汤溪河北上,到江口午餐。下午,顺弯滩河继续北上,进入巫溪县境内,到尖山后转为东行,经文峰,来到巫溪县城,住县招待所。沿途,山路崎岖险峻,森林茂密葱郁,最低和最高海拔分别为160米和1200米,行程虽仅237公里,却耗时8小时之久。在县城停留数日,到气象站、畜牧局收集资料,参观巫溪工艺厂。 23 日,离巫溪,经凤凰,至文峰转为西北行,翻越公路最高点2060米,来到海拔约1800米的试验区红池坝,住经济开发区招待所。晚间,与开发区有关人员座谈。该地1952年开办公安农场,1956年改为县干部农场,后又转成畜牧场。现经营方针为“以牧为主,林药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建有羊圈、化验室、配种站等。“七五”期间,北羊南养成功。药材主要为贝母、 党参、当归、黄连、大黄等 。 “八五”期间,计划 新建人工草地3000亩,改造老人工草地2000亩,2亩地养一只羊,2000只羊草畜配套,每只羊产毛量2.5-3.0公斤。 24 日,考察红池坝,山坡上的天然草地呈黄绿色,人工草地呈绿色,红三叶和鸭茅已有5厘米之高。是夜,阴云密布,雪花纷飞。 25 日开始,为试验地播种做准备工作,并与开发区一起研究救灾事宜。此间的准备工作有:查看水源,丈量土地,测定牧草种子发芽率,确定播种量,分门别类称量种子,规划试验小区布局。小区分为 牧草引种试验小区、红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群落,以及红三叶群落、鸭茅群落、红三叶与鸭茅混播群落。 4 月4日,在当地农民协助下,试验地翻耕完毕,再经平整、搂耙、去杂、打埂做堰、播种, 建植了赖以开展研究的基地-用于试验的人工草地。 期间, 到扎鹿盘考察;该处为一凹地,中间平坦,全为草地,由于放牧过度,鼠害比较严重;四周,三面峭壁,高达百米;一面开口,犹如大门。据传,东汉刘秀争天下时,曾屯兵与此。 5 日,从开发区招待所搬到专为课题组准备的木质老楼居住。向有关同事交代遗留工作。 6 日,独自离红池坝,经万县、重庆、西安,10日到达临潼,参加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站年会。会后,经西安,14日回到北京。 1992 年9月10日, 与李继由、孙庆国、钟华平一起,乘火车离京, 第二次前往红池坝 。 11 日到达宜昌,转乘江轮,过三峡,来到奉节县城,住县第二招待所。 12 日,清晨,前往白帝城。远观,在长江北岸,有座秀丽孤岭,三面环水,一面倚山,峰巅绿树丛之中,有一片亭台楼阁,即为闻名中华的白帝城。我们乘车东行8公里,来到山脚下,拾级而上,攀登数百级石阶,路经一座城门,上有院长郭沫若所书“白帝城”三个大字。到达山顶,进入白帝庙。庭院内有两个水池,池中有巨龙、白鹤,欲意飞舞升空,造型生动。其后,随众参观了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文物陈列室、诗史堂、 碑林、 望江楼 等。碑林上刻有篆、草、隶、楷、行各种字体,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从庙向南瞭望, 两岸山高 壁峭 ,江水 湍急, 滔滔涌过夔门,奔腾东流而去,景观极为壮丽。难怪历代诗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黄庭坚、刘禹锡、范成大等,均慕名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庙向北观望,草堂河蜿蜒缓缓流入长江,河边榕树,密集繁茂,景致优雅,美不可言。参观后始知,白帝城其实名不副实。白帝城之名,始于西汉末年,系“ 蜀王”公孙述自称白帝时,所建之都城,后毁于战火。当地人为纪念这位“白帝”,又在此修建庙宇,供奉白帝像,称为白帝庙。至明朝,公孙述的塑像被刘备、诸葛亮替代,但名称未改,遂成了名实不符、没有白帝的白帝城。 出白帝城,上车赶赴红池坝,大家游兴未尽,一路谈论“三国”,议论纷纷。特别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全篇引发无穷联想,怀古思今,感慨不已。 下午到达红池坝,开始下雨。 此时,红池坝试验区已被纳入中国生态系研究统网络, 木质招牌“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已挂楼前。 13 日,迫不及待,冒雨前往试验地观察,但见牧草长势良好,这才悬心落地。其后连续一周,阴雨连绵,无法测定。 这里,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雨天又无法登山、散步,除了看书、工作,没有任何娱乐,无聊至极。好在住所的二楼,有一个可供活动的走廊。我们站在此处,眼观群峰漫舞,云缠雾绕;耳听雨声、风声、雷声;我们时而谈笑、戏耍,时而歌唱、呼叫,以此苦中作乐,别有一番风趣。 我与老李、小孙等分别承担不同课题。为了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我们联手通力合作, 制定了协作方案, 将需要测定的项目列出日程,依次进行测定。这样,既可缩短每项测定时间,又能提高测定效率与精度。 18 日下午,雨停,阴天,抓紧时间开测。但后来淫雨不时光顾,20-21日、24-27日、10月1-5日,均为雨日。到8日为止的一个月内,只有7天为阴,3天多云。时不我待,冒雨测定。 其中,最为费力、费时、费事、费心的是挖根、洗根、分根和挑根。22日,无雨, 车载45袋土样,西北行,赶往西流溪。该地 海拔2000余米,山坡森林茂密葱郁,山间草地一片黄绿,河水流向自东而西,时明时暗,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我们将土袋放入 河中,水冲、脚踩、手搓,尽管 山水冰冷,刺骨钻心,但说说笑笑,没有多久就粗洗完毕。在不远处的小溪中,发现有一种身体扁平的鱼类。当地干部说,这是娃娃鱼,体型较小,是其 幼仔 ,学名称为大鲵,为两栖动物,叫声似婴儿哭泣,虽然十分珍贵,受到国家保护,但外形并不美丽。 继外业之后,便是室内工作,分检、烘干、称重、粉碎。这里,供电很不稳定,有时一停几天,有时时有时无。我们只能适应现状,有电时连续工作,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无电时白天补觉,蒙头大睡。 10 月10日,上午到试验地,布置分解速率测定样品,200袋。下午,与同事一道,离红池坝,到巫溪县城,住建行招待所。11日,参观宁河玉器厂,晚上与县长、书记共进晚餐。12日,离巫溪,经万县,到重庆,住万县驻渝办事处。16日回到北京。 1993 年3月9日 ,与同事一起,背着测定辐射的仪器离京, 第三次前往红池坝 。 10 日,到达陕西省安康,课题组成员接站,立即开车出发,南行,经平利、镇坪,进入四川巫溪县境内,过易溪,沿大宁河南下,至白鹿,进入荆竹峡。江中流水湍急,两岸悬岩峭壁,满山竹木苍翠,山间小道曲曲,奇景险秀,绮丽如画。晚10:30到达巫溪县城,住县招待所桃园宾馆。 12 日,离县城,前往红池坝。途中 ,路面雪厚,缓缓行车,至2100m时,遭遇山体崩塌,无法继续前进。下车除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未能搬开山石,尽皆筋疲力尽。无奈之下,李局长前去山中,找到一户人家,开来一辆拖拉机;不一会儿,便将石头和积雪铲除。欣喜之余,才发现此时此地如此之美,远观绿装素裹,分外娇媚,近看冰凌满枝,千姿百态。我们顿时精神倍增,疲惫全消,上车继续前进。下午到达红池坝,是夜风雨大作。 这里,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全年平均日照率为28%,其中3月份仅19%;淫雨连绵,为其常态。低温多雨少光,空气异常潮湿。衣服洗过之后,往往一周不干;即使已觉晾干,穿在身上仍感湿凉,很不自在。 这一年3月,平均气温1.8 ℃,极端最低气温仅-9.4℃, 空气相对湿度高达88%。我们所住的二层木制小楼,破旧透风,既无暖气,也无火炉,室内阴冷,被窝冰凉。为了抵御寒冷,买了电褥,但供电很不正常,往往难以发挥效用。清晨,脸盆之水屡屡结冰,湿寒交加,倍受熬煎。某日,晚间闲聊,一位年轻同事问我:“老杜啊!如果你现在有100万,还会来这儿蹲点吗?”,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说实在话,尽管已过天命之年,尽管已经工作30年,我还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一路走来,尽管并不富裕,但衣食无忧,尽管没有什么成就,但也说得过去,所以,从未想过拥有百万之巨,也从未想过丢弃专业。条件虽苦,但亦有乐;生活知足,工作顺利,谋生与事业,为己与利民,似乎已经合二而一,融为一体。一如囊昔,随惯性而进,足矣! 这一年,按照计划,研究三类 人工草地群落的地上与地下部生产力、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动态,整个生长期需要测定9次。 时间长,工作量大, 我与小钟商定轮流来此。 3 月13日-4月6日之间, 在牧草返青前和 苗期,分别进行了 第一次和 第二次 测定。 此外,还布置了红三叶固氮量试验和 凋落物收集样地 ; 采集了叶片分解过程中的样品;从气象站取回了冬半年雨水。在这 25 天中,有14天下雨、降雪。为了不误时机, 测定工作只能在雨雪间歇或小雨中进行。 期间,3月16-20日连续五天降雪,漫山遍野,白雪茫茫,恰似“ 山舞银蛇”,犹如“原驱蜡象”,一派北国风光,格外妖娆动人。我们冒雪安装好太阳辐射仪,21日开始测定总辐射和有效辐射。28日夜间,再次下雪,清晨草地变为雪被,中午全部溶化。30日,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大晴天。抓紧时间,照度与辐射同步测定,每小时读数一次;其后连续4天,或晴,或阴,或多云,继续上述测定,以便从中找出不同天气状况下,辐射与照度的相关性。 测定之余,没有任何娱乐,无所事事,实在无聊,炊事员鼓动我们耍耍川牌;边玩边学,蛮有趣味,以此消遣,打发时间。 8 日,离红池坝,前往安徽黄山,参加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站年会。 4 月22日返回, 第四次来到红池坝 , 继续完成苗期测定,包括:洗根、去杂、分检,烘干,称重。 29 日下午,与同事一起去天子城、银厂坪、西流溪一游。沿途山岭连绵,缓丘起伏, 瀑布溪流纵横, 草地碧野万顷 , 满山森林茂密,杜鹃花开似锦 。 林中 , 松萝飘逸如纱,藤木攀援缠绕 。 5 月5日,开始第三次测定,红三叶处于分枝期。测定内容一如既往。 13 日,小钟到站,交接工作,第四至八次,即 现蕾期、开花期、结实初期、中期和末期皆由他组织测定。 15 日,独自离红池坝,从巫溪乘船,经大宁河小三峡、长江三峡,到宜昌转乘火车,19日回到京。 1993 年9月14日 , 与同事结伴离京, 第五次前往红池坝 。本欲途径湖北武当山时,下车一游。谁知天公不作美,行至六里坪,正下大雨,只好临时改变计划,到安康下车。转乘汽车,前去巫溪。因雨所致,有时长途汽车停运,只好走走停停,直到18日才到达 红池坝。19-20日,小到中雨,收集雨水分析样品。21-25日,进行第九次测定,红三叶处在枯萎期,内容照旧。此外,测定了固氮试验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采集了植物和复合化肥的化学分析样品;从气象站取回夏半年雨水样品;设计并布置了明年的施肥试验。 26 日,独自离红池坝,经巫溪、大宁河小三峡、巫山、长江三峡、宜昌,30日,恰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 1994 年5月10 ,偕同同事离京, 第六次前往红池坝 。途径宜昌、长江三峡、奉节,14日到红池坝。 这一年的主要试验项目有:(1)施肥对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结构及其元素含量、积累量的影响;(2)根系分解速率试验;(3)红三叶群落、白三叶群落和无芒雀麦群落内光辐射分布与光能利用率研究。并收集了群落内部淋溶水样品;测定了茎和穗的投影面积;红三叶含水量日变化。 据当地干部说,此地有个“夏冰洞”,十分奇特,夏天结冰,冬天溶化无冰。我们觉得 十分稀奇, 有悖常理,一直想去看看,探个究竟。6月18日,天气晴好,我们利用测定间歇, 慕名前往 。这是一个石灰岩 喀斯特溶洞,呈漏斗型,洞口不大,深约30多米,从洞口到洞底为斜坡状。海拔约2200米。果不其然,洞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冰柱,底部冰层较厚,溶水滴滴答答。据观察,不像初结之冰。 气象学家李继由对传闻提出异议,认为冰是冬天所结,只是至今尚未化完而已。不过,尚需观察和测定数据证实。 6 月23日,与同事搭伴离红池坝,到巫溪县,购小三峡船票,是夜大雨。次日,大宁河水位超过禁航线,退票,改乘汽车,到奉节,换乘船,经三峡,到宜昌,再换乘火车,到郑州下车,乘汽车到登封县,住县委招待所。28-29日,登嵩山,游中岳庙、嵩岳寺、嵩阳书院、少林寺。30日回到北京。 1994 年9月4 ,与同事一起离京, 第七次前往红池坝 。到六里坪下车,游武当山后,再次乘火车到达安康,转长途汽车,经镇坪、巫溪,9日到达红池坝。此间,正好 新西兰土地 保护研究所的三位专家-D.M.莱斯利、W. 哈维斯 和 L. 桑德 斯来到巫溪,进行 三峡库区土地持续利用和保护考察, 当晚与其座谈。其后数日,在站人员陪同新西兰专家,先后参观红池坝人工草地试验地,考察西流溪、天子城、 银厂坪 等地的天然草地、凤凰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梯田以及白果林场。 白果林场位于巫溪县东部双阳乡,紧邻湖北神农架西缘。该地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小溪清澈,空气清新,森林茂密,种类繁多,其中尤以俗称白果的银杏树常见,还有幸看到了俗称鸽子树的珙桐 。这二种树,在植物分类学上虽相距甚远,前者属裸子植物,后者属被子植物,但均为孑遗植物,是第四纪 冰川运动后幸存的“活化石”。 时过数月,气象学家李继由一直没有忘记夏冰洞。为了探讨其中奥秘,他委托气象观测员,对夏冰洞的冰柱变化,及其内外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动态观测。 14 日,定位站负责人等众,陪同新西兰专家离巫溪,游大昌、小三峡、三峡,经宜昌,回北京;独我未去,返回红池坝,进行测定。后来听说,新西兰专家对我未陪同到京不太理解,询问陪同人员:杜教授是否对他们有意见。其实,这是误解。当时,我有研究任务在身,岂能舍本求末? 15 日-10月2日完成如下测定:(1)施肥试验地上与地下部分层生物量;(2)固氮试验地上和地下生物量;(3)1993年试验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4)采集根系分解样品;(5)观察根瘤菌数量;(6)到西流溪、扎鹿盘和放牧试验三地,采集再生草、土壤、岩石等化学分析样品;(7)抄录1994年5-9月气象资料。同时,代同事观察刈割演替试验和牧草、花卉引种试验。 期间,9月20日为中秋节。节日前后,炊事员和管理员下山回家过节,站上别无他人,只得自己热点剩饭凑合。测定之余,独自一人,无人聊天,无事可干,寂寞难耐,心绪缭乱。 10 月3日,独自离红池坝,经巫溪、大宁河小三峡、巫山、长江三峡、宜昌,7日回到北京。 1995 年4月25日 ,与同事结伴,乘火车离京, 第八次前往红池坝 。到重庆,参观罗汉寺。该寺坐落在闹市,周边高楼林立,人群 熙来攘往,喧嚣浮躁,红尘滚滚 。寺内 青烟袅袅,晨钟暮鼓,宁静无为 。 繁华都市与青灯古佛对比鲜明,反差巨大。入内,依次参观 古佛岩、天王殿、弥勒殿、罗汉堂、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禅堂等。据介绍,原罗汉塑像在“文革”中已毁,现在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后重塑的新像。 28 日,从重庆乘船,二等舱,室内只有我与同事二人,没想到小偷居然能从窗户将我的外衣偷走。沿途依次在丰都、万县、忠县停靠,再次游名山,逛万县街道;参观忠县石宝寨。石宝寨建在长江北岸玉印山。该山为一 孤峰,四周陡峭,建筑 依山面水, 错落有致 , 由寨门、天子殿、玉皇殿、王母殿组成,木质结构;高50余米,共12层,其中下部9层为古代建筑 。在此 眺望,江水滔滔,碧空船影,美景无限。之后上船,继续顺水而下, 到巫山,住县招待所。 5 月1日,乘船沿大宁河逆水北上,出 滴翠峡后,不久转向西行,来 到大昌古镇。该镇 始建于晋, 东、西、南三面各有一座城门。我从河边登石阶而上,来到南门。门前,有一对石狮把守,旁边有株老槐树,枝繁叶茂,树龄约达数百年,根系爬满拱门石缝。古镇小巧玲珑,青石铺路,主街长度只有二、三百米,临街老房翘角飞檐,古 风浓郁 。午餐后,坐船继续前进。近期未雨,水量小,河水浅,不料船被搁置,无法行驶;乘客只得脱鞋下水,推船自救,行出浅滩。下午到达巫溪,住桃园宾馆。在县城停留1日。 3 日,先到文峰,与区公所商谈定位站盖房建站之事,先后到东街和西街二处,实地勘查,选择建房地址。而后,来到红池坝,立即到试验地查看生长状况。其后一个月,进行了如下植物群落地上与地下部生物量测定:1993年试验地 ; 1994年施肥试验;红三叶不同利用时期试验;刈割演替试验地。此外,采集了数种牧草化学分析样品;观察了引种牧草与花卉的生育期;草拟了“九五”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与此同时,利用观测空隙,继续整理、统计、分析1992-1994年测定数据,陆续撰写出6篇论文初稿:《红三叶人工草地土壤-植被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研究》、《四川省红池坝地区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土壤与建群植物营养元素积累特征的研究》、《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常量营养元素生物积累动态研究》、《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生物量和叶面积时空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不同利用期对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积累特征的影响》和《施肥对红三叶割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其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5 月29日-6月1日,到巫溪县城,校对论文打印稿。此间,项目组成员先后到站,以迎接“八五”攻关项目专家检查组的到来。 18 日,由 农业部顾问、总项目负责人 黄文惠与苏加楷、韩建国组成的专家检查组来到红池坝。当晚,进行座谈,黄文秀、刘玉红、杜占池、李继由、樊江文、梁飙分别介绍课题执行情况。19-20日,陪同专家组参观牧草试验地、放牧试验地,考察西流溪、 荆竹坝,与巫 溪县政府有关领导座谈。专家组认为,红池坝草地丰富,草种优良,产量很高;“八五”期间的研究比“七五”广而深,课题队伍强大,老中青结合,做出了重大贡献;红池坝的最大优势是畜牧业,应以畜牧业为主,亦可同时搞旅游、药材和蔬菜等。 6 月21日,与专家组成员一道,离巫溪,经奉节、长江三峡、宜昌,23日回到北京。为期四年的野外工作就此结束。 工作虽已结束,但在红池坝的日日夜夜,科研与赏景似乎融为一体,紧张工作之余,饱览当地的奇峰、怪石、险崖、幽谷、幻云、迷雾、奥洞、夏冰、瀚林、飞鸟、碧草、群羊、秀池、丽溪,绚丽多彩的风光,久久萦绕于心,难以忘怀。 当年10月,《 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专题验收委员会,受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委托,组织验收。委员会由9人组成,主任委员为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史德宽,副主任委员为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的韩高举。验收意见写到:经过攻关研究,建立了人工草地综合管理体系,绵羊划区轮牧模式,以及适合北亚热带中高山地区条件的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筛选出7个返青早、枯黄晚、青草期长、品质优良的牧草品种,完成了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积累动态和生物循环、草地花卉和中草药栽培等11项研究任务,建立了实验基地和数据库各一个,撰写论文42篇。专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技术方案正确,文件资料齐全,数据可靠,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技术经济指标和考核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在此前后, 李继由收到了红池坝气象员对夏冰洞的观测资料。观测从1994年10月5日开始,到1995年7月中旬为止。结果表明,夏冰洞内的冰柱,11月开始形成,而后逐渐集聚,增长增多,至翌年4月达到最多,最大冰柱长度和直径分别可达5米和1米;其后,5月开始逐渐融化,但到气温最高的6-8月尚未化完,故此表观呈现为“夏冰洞”;洞内之冰,直到10月份才全部化完。与之相应,所测气象资料表明,洞内气温,11月至翌年4月均低于0℃,最低值出现在2月,为-4.6℃,此间具备结冰条件;5月至翌年10月,均高于0℃,不具备结冰条件。由此得出结论:冰,是冬半年结的,而不是夏半年。因此,这个“夏冰洞”,不是夏天结冰、冬天无冰之洞,而是冬天结冰,夏天留有残冰之洞。 但是,这个“夏冰洞”确实其有独特之处:(1)全年各月的气温,洞内均低于洞外,其中夏季差异更大,如以2月初和7月中旬比较,洞内比洞外分别低3℃和17℃;(2)气温的年变化,洞内明显小于洞外,如将年内最高与最低气温比较,洞内仅相差8℃,而洞外却相差21℃;(3)大气相对湿度,洞内明显高于洞外。洞内全年大都为100%,最低时亦高达93%,洞外通常在80-90%之间,最低时不到60%。由此可见,该洞冬半年空气湿度极大,在气温低于0℃的条件下,必然大量结冰;夏半年气温虽在0℃以上,但最高未过3℃,且空气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所以蒸发速率很低,蒸发量很小,故此冰柱融化很慢,以至到了盛夏仍然留有残冰。洞内这种特殊状态的形成,除与当地气候有关外,还与其地质、地貌条件密切相关;只要有关专家前去调查,谜底必能彻底揭开。 由于新任务上马,这项工作的总结,只能断断续续进行。多年之后,我与钟华平承担的上述课题陆续公开发表论文30篇。这些研究结果,为确定红三叶人工草地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最佳割草期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具体方案。但是,这四年,研究范围尚局限于人工草地无机环境、生产者与分解者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仅仅是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开始。依据计划,准备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草地植物群落-消费者之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但由于种种难以言说的原因,“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未能在红池坝地区连续实施,研究就此中断,对此至今感到遗憾。因为资料检索表明,至今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牧草元素含量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层面;就连单项研究,如:光能利用、元素积累、元素循环和元素在分解中的释放等,也为数不多。 时隔二年之后 ,樊江文申请到一个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草地群落退化演替的植物竞争关系和稳定性调控》;研究时间为1998-2000年;参加人员有:杜占池、黄文秀、梁飙、钟华平、裴晓菲;试验地点在巫溪县文峰镇-“ 中科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大院内,海拔780米。 1988 年5月,樊江文和裴晓菲赴站, 按照设计定植栽培牧草,建立试验地。试验选用三种人工牧草-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及五种野生植物-白羊草、白茅、剪股颖、绣线菊、地榆,设置水分和肥力2种胁迫因子,刈割高度和刈割频度2种干扰因子,以此研究在不同压力和干扰条件下植物的竞争关系,探讨人工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和维持稳定性的调控机制,为其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1999 年,樊江文到英国学习、工作,由我和梁飚测定。我先后于6月和10月两次到站测定,为期分别11天和15天。再次途径宜昌、长江三峡、奉节、巫溪,往返四次。测定均采用常规方法,即刈割-烘干-称重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处理极多,需要细心与耐心。2000年,樊江文回国,由他负责组织测定。后经总结,樊、钟二人执笔,撰写发表相关论文6篇,圆满完成任务。 时过境迁,红池坝旅游业日益发展。绵羊发展前景如何?分歧依然,难以定论。不过,从全球看,绵羊在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数量较多,黄牛在降水量大于600毫米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带较为集中。而红池坝,年平均降雨量高达2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4%,显然不大适合发展绵羊。这大概是多年来引种到该地的绵羊疾病较多,死亡率较高,数量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所以,目前多养些牛,控制绵羊数量,更为现实。至于将来,不好预料。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也许有朝一日,育出一种绵羊新品种,能够适应潮湿气候,现在谁能说得准呢! 搜索 复制
个人分类: 科考科研笔记|5316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