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胡克定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具体计算一下就更清楚啦(附: 整数相乘及数据拟合)
热度 2 youmingqing 2019-3-19 12:31
给研究生讲《岩石力学》,当然要先复习弹性力学。说到胡克定律,即力与变形成正比,比例系数是刚度; 又说, 不同的构件刚度不同;设想以不同长度、不同截面的杆件进行试验,容易知道“单位长度的变形与单位面积的受力成正比,比例系数是杨氏模量” 继而逐段显示 • Thomas Young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asticity that came to be known as Young's modulus, denoted as E , in 1807 , and further described it in his Course of Lectures on Natural Philosophy and the Mechanical Arts . • However, the first use of the concept of Young's modulus in experiments was by Giordano Riccati in 1782 – predating Young by 25 years. • Furthermore, the idea can be traced back to a paper by Leonhard Euler published in 1727 , some 80 years before Thomas Young. 略作解说后覆盖 Thomas Young ( 1773.06.13 ~ 1829.05.10 )的画像,在其下方切入文本框“ Hooke’s Law: 1676~1678 ”。我说, 从胡克的刚度到杨的模量花去了 120 年;利用杆件的假想试验,不是很容易知道吗?没有难度啊。假想试验,伽利略 (1564-1642) 就知道,说轻重物体下降速度相同。伽利略比我大 400 岁,他过世时胡克也就 7 、 8 岁。 伽利略没有在比萨斜塔做试验,做了也不会有可信的结果。如果你一手抓一个木球,一手抓一个铅球,从这窗口同时丢下去,或许木球先着地呢。真有人用许多大学生做试验摄像。铅球有木球的十倍重,抓着总是费劲,松开也就会有些迟钝。倘若慢了 0.05 秒,会有什么结果,算一下就知道了。 最后介绍有限元方法。 从最小作用原理说起,说明了光线折射定律等价于 Fermat 的光行最速原理。 又说, 最初认为光线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值为常数 ,而不是正弦比为常数。 试验数据确实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 具体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因为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在课堂上计算,当然也是希望听者能够自己计算。现在把计算结果贴在下面,并在图中略作说明。 附1: 张老师 博文“ 野蛮计算 ” 介绍了 116 年前 F. N. Cole 用三年的星期天完成的整数分解;并给出了一个多小时完成的 2^67 的计算。上课前向研究生介绍了这篇博文,说“做事就得像 Cole 这样,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的活儿”,也说了自己如何做这样的乘法。 张老师用时主要在“ 十位数的 2^32 自乘以得到 2^64 ”。我觉得如此相乘需要进行繁琐的加法,耗费时间且容易出错。 进行多次乘8 的运算似乎反而容易。 大数乘以71,只能进行如下的竖式计算;不过,若乘以72,则可分解为乘以8、再乘以9。 因 2^10=1,024 =10^3+A,而 (2^10)^2= 10^6+2A(10^3)+A^2= 1,048,576 =10^6+B ,那是一眼可以看出;于是 2^60= (10^6+B)^3=10^18+3B(10^12)+3B^2(10^6)+B^3 ; 注意到 B= 48*(10^3+12) 计算不难; 最后乘以 8 、乘以 8 、乘以 2 ,可得 2^67 。 附录2: 若试验条件与结果是离散的数据,通常需要寻找合适的公式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圆柱型岩石试样的轴向压缩强度 σ S 随侧向的围压 σ 2 = σ 3 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强度准则。 笔者 2008 年提出含有 3 个待定参数的指数型公式 y = a – b exp(– cx ) 拟合试验数据;去年又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拟合公式,得到了有趣的结果。对于岩石力学性质的准确理解源于拟合方式的准确选用。下面以两组岩石的强度数据略作说明。 You M . True-triaxial strength criteria for rock. Inter J Rock Mech Min Sci,2009,46(1):115–127. 尤明庆 . 基于指数准则在莫尔空间对岩石剪切强度的研究 . 力学学报 , 2019, 51(2): 607-619 上图给出了以“ 偏差绝对值之和 ”及“ 偏差平方值之和 ”最小的两种拟合结果。通常都是用后者( 图中红线 ),有时也称为 最小二乘法 ;若用直线拟合则称为线性回归。 不过,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众多,有时可能出现奇异数据。如以“ 偏差平方值之和 ”最小拟合,拟合曲线( 图中红线 )就要迁就奇异数据,不使其产生过大偏差;而以 “偏差绝对值之和”最小拟合(图中黑线) ,那么拟合曲线会尽可能靠近多数数据,而使个别异常数据有较大偏差。 另一方面,若删除个别异常数据重新拟合,两种拟合所得结果几乎与图中黑线相同。这也表明以“ 偏差绝对值之和 ” 最小的拟合结果正确地展示了岩石的强度特性。 You M . Inter J Rock Mech Min Sci , 2012, 54: 114–124, and 2011, 48: 852–863 笔者觉得,不宜将公式变形之后进行线性回归,尽管某些书中称之为计算技巧。岩石强度的相关问题烦请参阅上列拙稿,下面仅以示例略作说明。 两次试验各得到8组数据,在图中标出。预测公式 y = sqrt( Q + mx ) 可以表示试验条件 x 与结果 y 之间的关系;因为数学上的困难,将公式转换为 y 2 = mx + Q 而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参数 m 和 Q 后,绘出图中红色和蓝色曲线。 不过,如直接以拟合偏差绝对值之和 最小为目标搜索参数,得到 m = 10和 Q = 1,拟合曲线通过7个点,仅 x = 1 处有约6% 偏差。 上面的数据固然是认为设定的,但将公式变形之后最小二乘法,所得拟合结果可能掩盖某些试验现象:单个数据的误差会对整体结论产生影响。 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个人分类: 教学|5587 次阅读|7 个评论
“胡克”和“列文胡克”,两位历史牛人!
热度 2 gjcnefu 2015-1-29 12:41
初中的时候,植物学老师告诉我们,胡克(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现。实际上,他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而真正首先观察到活细胞的,是列文胡克。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两位牛人: 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又译胡克,1635年7月18日-1703年3月3日),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的英文:cell,即由他命名。中文翻译后即称为细胞。胡克一生涉猎广泛,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胡克在仪器的制造和改进方面的特长,早在其作为玻意耳(自然哲学家,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人)的助手时就显露出来。由于胡克和玻意耳对英国皇家学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人们称颂他们:“如果说玻意耳是皇家学会幕后的灵魂,那么胡克提供学会的就是双眼和双手了。”因此,胡克因其兴趣广泛、贡献重要而被某些科学史家称为“伦敦的莱奥纳多(达芬奇)”。 胡克热爱科学事业,并为此奉献了一生。他研究的面十分广泛,如建筑、化石、气象等,他都有所涉猎和贡献。但作为科学家的素养,胡克还缺少熟练雄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功力作为进行研究和思维的武器,这样便不容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透彻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这也是胡克与牛顿、惠更斯相比的逊色之处。 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安东尼·范·莱文胡克。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改进了显微镜以及微生物学的建立。他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排名第四,高于第五伟大的伊拉斯谟(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 他通过手工自制的显微镜,首先观察并描述单细胞生物,他当时将这些生物称为“animalcules”。此外,他也是最早纪录观察肌纤维、细菌、精虫、微血管中血流的科学家。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在他的一生当中磨制了超过500个镜片,并制造了400种以上的显微镜,其中有9种至今仍有人使用。 胡克的生平十分传奇。胡克初中毕业后,做了镇政府的一个看门人。他年轻力壮、精力旺盛,工作又相当清闲,所以不得不另外找点活来打发多余的精力。他选择了磨镜片,这个活又费时又费工,足够他打发时间了。他磨呀磨呀,一直磨了60年。他的锲而不舍使他的技术渐渐超过了专业磨镜师。他磨出的镜片,放大倍数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时代。这么高的放大倍数能干什么呢?他无聊地把镜片贴到眼睛上:啊!他顿时倒吸了一口气——一个惊人的微生物世界出现了! 所以,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并得到了英国女王的接见。 两位划时代的伟人,自然科学领域的巨人,通过坚韧不舍的追求,精心的设计,细致的观察,做出了惊人的发现,大大地推动了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朋友们,我们又多了两个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http://zh.wikipedia.org/wiki/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http://zh.wikipedia.org/wiki/罗伯特·胡克 http://baike.haosou.com/doc/1159118.html http://baike.haosou.com/doc/5727366.html http://baike.haosou.com/doc/1377177.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http://wenda.haosou.com/q/1362761144062132?src=130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230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