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疆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画卷般的天然牧场——新疆南山景区
热度 5 yaoweijian 2015-6-11 08:18
6月3日,我们自驾南山牧场一日游。 南山天然风景区距离乌鲁木齐市区60多公里,位于北天山支脉喀拉乌成山北麓的山区,属于山岳、森林草原结构型的的天然牧场,也是避暑、疗养、游览的天然风景区。风景区的主要景点集中分布在前山带多余纵向平行沟谷中,有西白杨沟、甘沟菊花台、东白杨沟、水西沟照壁山、庙儿沟、大西沟和鹰之沟等风景名胜地(全国冬季滑雪馆就建在这里)。我们此行主要游览鹰之沟风景区(此景区因雄鹰多而得名)。 从乌鲁木齐乘车前往约一小时路程,沿途可看到喀拉乌成山耀眼的雪峰、蜿蜒深邃悠长的峡谷、淙淙流淌的冰川雪泉、连天续岭的苍翠云杉、平坦开阔的绿色平台,尤其是掩映在翠杉丛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别墅群和星散在茵茵草坪上的哈萨克毡房,把游区点缀得生气盎然。景区内,哈萨克人为你准备了马匹,信马由缰,观光赏景,好不悠然。到哈萨克人住的毡房,他们还会热情地请你吃烤全羊,喝微咸可口的奶茶。 这里雪峰插云,冰川晶莹,群山蜿蜒,危崖耸立,峡谷深邃,林草葱郁,溪瀑淙淙,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避暑疗养与游览胜地。 下午14:30分,我们开车离开景区,前往板房沟乡的农家乐品美食。近17时,我们返回乌市。
2967 次阅读|5 个评论
新疆巩宁城城墙遗址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6-10 09:10
6月1日中午,我同新疆农业大学的学生2人来的校园一宿舍区的侧门外吃午饭,第二次(第一次是2012年6月26日)见到了巩宁城城墙遗址标牌,由于我独自一人细细看来。   巩宁城城墙遗址位于乌鲁木齐市沙衣巴克区南昌路42号。遗址现残存西墙和南墙二段,总长1779米,夯筑而成,残高4米左右,基厚6米左右。每隔100米筑一个马面,现存7个,在二段城墙相夹的西南角建有实心角楼一座。原存西城门和南城门,现西城门被拆,仅存南门。门为瓮城门,呈半圆形,设左右对称边门,南北长48米,东西长36米。据记载,巩宁城建于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取意“巩固安宁”。 1864年(清同治三年)巩宁城毁于起义战火。 然而,在新疆农业大学一侧近数百米长巩宁城城墙遗址(俗称满城),变成了一截截“大土堆”,城墙遗址周围垃圾、堆积物遍地,遗址的保护情况令人堪忧。
4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乌鲁木齐的清晨
热度 6 yaoweijian 2015-6-9 08:58
应新疆农业大学的邀请,我于2015年5月29日乘上了西去的飞机。到达后,住宿于农大旁边的翼龙大酒店。 可能是换了新环境的原因,30日凌晨3时左右就醒来了,看着窗外远处高架桥上的灯光,我拿出手机,透过窗帘拍了起来。早上再次醒来的时候,窗外已是阳光灿烂,一时之间还没回过神来......,哈哈,今天就已经醒在乌鲁木齐阳光晃眼的早晨了。
3133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疆天山天池一日游
热度 3 yaoweijian 2015-3-5 09:43
天山天池处于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的山腰,距乌鲁木齐约110公里,平面海拔1928米,素为有名的游览胜地。1982年,它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风景名胜区。 天山天池风景区以高山湖泊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古称“瑶池”,据说神话中西王母宴群仙的蟠桃盛会便设在此处。“天池”一名来自清代,取“天镜,神池”之意,极言此地风光之美。 7月17日,我和新疆农业大学的两位研究生一起参加了天山天池一日游的活动,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旅行社费用:130元/人---往返路费、门票费和午餐费;旅游景点费用:220元/人---区间车费、民族村考察费和游艇费;共计350元/人) 西王母祖庙(瑶池宫)位于天山天池的东岸,博格达峰的西北方向,海拔2000米左右,它是新疆最古老海拔最高的道观之一。传说王母娘娘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故称之为西王母祖庙。西王母祖庙距今近800年的历史,期间曾几建几毁,最后一次毁于1933年的战乱。 1999年经国家宗教部门批准,在阜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由乌鲁木齐市道成实业公司在原址上开始重新修建西王母祖庙,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于2000年7月16日落成。落成后由台湾著名道教大师周月英女士率百余名弟子在此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安神大典。重建后的西王母祖庙比原址有所扩大,是个庭院式的结构,并增加了东西两个配殿,后又修建了钟楼和鼓楼,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庙内共设3个殿:大殿(正殿)供奉的两尊西王母神像,其中一尊为汉白玉雕刻而成,重达6吨3,由河南南阳的王群僧居士所捐,另一尊为千年紫檀木雕刻而成全身镶嵌0.5毫米金泊,由台湾运抵天池。东配殿供奉的观世音菩萨,西配殿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整个庙宇错落有致,气势恢弘,庄严肃穆,令人心神向往。 天山天池景区添增了一些游客体验民族风情,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生活的游览区域。精心筹划准备下,整合新增 8 项哈萨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手工刺绣、奶制品制作、打毛擀毡等,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体验的乐趣 。
4021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疆--伊犁河
热度 2 yaoweijian 2015-3-4 08:51
伊犁河 是一条著名的国际内陆河。它的主源特克斯河发源于天山西部的汗腾格里山 , 流经新疆的伊犁地区后向西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 , 全长 1500 多公里。 伊犁河年径流量超过 166 亿立方米 , 约占新疆所有河流径流总量的五分之一 , 其中四分之三的水量流出国外。伊犁河是新疆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伊犁河谷呈喇叭状向西展开 , 大西洋气流能长驱直入 , 所以降水丰沛。河谷里青山绿水 , 绿草如茵 , 阡陌相连 , 果园遍地 , 有 “ 塞外江南 ” 的美称。 伊犁河中、下游河段水流平稳 , 部分河段可通航汽轮。在中、哈两国交界处 , 河道宽达 80 多平米 , 河床宽阔 , 多汊流、沙洲、岛屿 , 河谷林木茂盛 , 河漫滩草地宽广 , 风景旖旎。 伊犁河大桥: 1959 年,伊宁市城南处河道修建了一座大侨, 1975 年重建,桥型是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沿河开辟了千余亩河滨公园,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佳胜景点。 艰难路程: 伊犁河上的三道河边防站:
39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疆--果子沟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3-3 09:20
果子沟 风景秀丽,景观奇异,历来被视为新疆的名胜之地,素有伊犁 “ 第一景 ” 之美称。它纵贯北天山,是 312 国道乌鲁木齐 —— 伊犁公路的必经通道,也是伊犁的天然门户。果子沟全长 28 公里,沿着乌 ─ 伊公路的大致走向,就是新疆古丝绸之路的北道。松树头,是果子沟的绝顶之处,北下直达赛里木湖畔,南下直入果子沟峡谷。赛里木湖,亦称三台海子,与果子沟唇齿相依,亦为新疆名胜之一。由松树头南下二台林场,山路盘旋崎岖,一落幽谷,是果子沟的险峻之处。落谷傍山,有一高山瀑布凌空奔泻而下,状如白练悬空,壮观异常。二台,是由清代军台、驿站得名。 果子沟给游人带来想象,也带来美的享受,她将为更多的想往伊犁的海内外游客带来美的升华。
2356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疆--赛里木湖
yaoweijian 2015-3-2 08:55
赛里木湖 位于新疆博乐市境内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蒙语称 “ 赛里木卓尔 ” ,意为 “ 山脊梁上的湖 ” 。赛里木湖风景区是以塞里木湖为中心,包括湖周围风光旖旎的山地森林和湖滨草原,组成一个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湖泊东西长 20 公里,南北宽 30 公里,面积 454 平方公里,最大水深 86 米,湖略呈卵圆形,湖南海拔 2073 米,蓄水量 210 亿平方米。赛里木湖水面坦荡,碧绿清澈,四周群山巍峨,幽林绣草。湖面黄鸭群集,水鸟啾鸣,天鹅掠水,鱼翔浅底,充满盎然生机,四周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松柏苍翠墨绿,湖滨碧草繁花,毡房星点,马嘶羊咩,风景如诗如画。湖周有乌孙墓、岩画、石刻分布。   赛里木湖长期以来流传着湖怪、湖心风洞,旋涡与海底磁场等传说。这里还有国家级的节庆活动 —— 赛里木湖那达慕大会,每年 7 月底、 8 月初,当地的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牧民,都要在这里举行。
2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交河故城
热度 3 yaoweijian 2015-2-28 09:01
交河故城,当地人称“雅尔和图”,意为“崖儿城”。《汉书 · 西域传 》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城下,故号交河。”由此可见,作为车师前王国都城的交河故城,起码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代在西域的戌已校尉,起初就驻在这里,当时的名将班超、班勇都曾到过交河。公元5世纪时,这里是高昌王国的郡治,唐代安西都护府也曾一度建此。后经西辽、元,直至15世纪才被废弃。交河故城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正在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余千米,被雅尔乃孜沟围绕的江心土岗上,江心孤岛呈柳叶状,长约1650米,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崖岸如削,高达30多米,形成天然壁垒。古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以崖为凭不筑城墙。全城长1000米,城内以南北长300米、宽10米的大道为轴线分为三个建筑区域,房屋房屋院宇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大道北部为寺院区;东侧建筑稀疏,为官署和住宅所在地;东北部建筑较密集,是居民区;大道西侧和古城南部是手工业作坊区。交河故城建筑遗址保存完好,大多一半在地下,系挖掘而成;一半在地上为夯土筑成。大部分建筑遗址,都有烈火焚烧的痕迹。据考古学家考证,交河故城乃是毁于一场大火。交河大佛寺、交河官署、陶窑、舍利塔群以及东城门等遗址可作为古城参观游览的重点。近年在交河故城又发现挖掘出了贵族墓地,古水井和金佛等重要古迹。城西还发现了完整的旧石器遗址。交河故城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历史纪念碑,是珍贵的古代文化殿堂。
3394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疆--火焰山
热度 3 yaoweijian 2015-2-27 09:50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 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葡萄沟、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在这些沟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   《西游记》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文字显系夸张,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不是凭空臆造的。
3107 次阅读|3 个评论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2-16 08:55
吐鲁番被称为“火洲”的地方,这里的葡萄沟盛产各种优质葡萄,它就是被人们称为“葡萄之乡”。吐鲁番古称高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明代起称吐鲁番。这里生活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俄罗斯等24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71%。吐鲁番旅游业因葡萄而兴盛,当地政府专门修建了葡萄一条街,有许多葡萄长廊供游人游览和采摘葡萄。入园后随便吃,出园时将采摘的葡萄称斤、付钱。 吐鲁番的葡萄沟坐落于吐鲁番市东北,隶属于吐鲁番市吐鲁番县城东北15公里的葡萄乡,距城市中心10公里,海拔300米。葡萄沟系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0.6-2.0公里,沟谷狭长平缓。沟谷西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犹如屏蟑。沟内,溪流环绕,水质纯净。溪流两侧,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白杨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 说起吐鲁番的葡萄沟,当然吐鲁番的葡萄最负盛名。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犁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据《史记·大宛列使》和《汉书·西域使》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并将其引人内地。《明史·西域使》说此地有桃李枣瓜葫芦之属,而葡萄最多,《西域闻见录》记载吐鲁番土产麦、谷、胡麻,而甜瓜、西瓜、葡萄种类最多,无不佳妙,甲于西域。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382)号的出土文献》中,曾发现有任命管理浇葡萄的官方文件《攻曹条任行水行官文书》。文中提到较多的官吏专管灌溉葡萄用水,反映了当时种植葡萄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又从出土的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6年)民间记事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农家栽培葡萄的面积和风蚀对葡萄的危害。古墓的殉葬品中还出现较多的葡萄果穗、葡萄干、葡萄种子和葡萄枝条。 此建筑为葡萄的储存风干屋,加工葡萄干的地方。
3076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疆绝妙的生命之泉“坎儿井”
热度 4 yaoweijian 2015-2-15 10:21
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旱的吐鲁番,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达1200多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它是我国各族人民指挥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倘若到吐鲁番旅游,在你乘坐的汽车临近吐鲁番县城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风季时尘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水渠常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井愈浅,间距愈短,约有10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连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坎儿井的历史源远流长。汉代在今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的创造,称“井渠法”。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条件的坎儿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覆勘垦地,途径吐鲁番县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粮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3694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疆乌伦古湖
yaoweijian 2015-2-13 10:26
乌伦古湖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断陷湖。维语称噶勒扎尔巴什湖,又称布伦托海、大海子,是乌伦古河的归宿地。湖面高程468米。湖形似三角形,南北宽约30千米,东西长35千米,湖水面积827平方千米。乌伦古河先流入吉力湖,经西北流出,再经8千米的库依戈河汇入乌伦古湖。湖水矿化度由河道入口处向西逐渐增高到2.7克/升,有咸味。1969年凿通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之间的分水岭,修建了引额济湖渠道工程,每年可引1.85亿立方米水量注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以产五道黑、红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斜齿鳊、东方真鳊等著称。湖滨地带是水草丰茂的牧场。
2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喀纳斯的图瓦人家
热度 2 yaoweijian 2015-2-12 08:54
去一趟新疆喀纳斯着实不易,若与图瓦人家擦肩而过,那真是件憾事。 喀纳斯的图瓦人只有2000多人,以放牧和狩猎为生。居住的房子低矮简陋,像星星般散落在青青的草原上。小木屋是以原木垒砌的,下部方正,上为尖顶结构,四周用木板圈成木栅栏,栅栏中间用松针和苔藓密封。不过,它冬暖夏凉,很适合这里多雨雪、湿气重的环境。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图瓦人赶着牛羊去牧场放牧,住的是蒙古包。等到深秋时分,他们又赶着膘肥体壮的牲畜下山,住进木屋度过漫长的冬季。 柏油马路的修通和高压电的输入,改变了图瓦人桃花源般的生活,他们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摩托车、电饭煲、电视机、移动电话。是喜还是忧?我曾问过一位正在门口劈柴的妇女,可她只用一句半生不熟的听不懂打发我,但屋里的姐妹俩还是听懂了我的话,打开了虚掩的门,露出两个红扑扑的小脸蛋。我晃了晃相机,想给她俩照个像留个影。不想,她俩害羞地闪进家里,轻轻地关上了房门……事后想想,自己也算个文化人,怎会有如此俗不可耐的举止?她俩还是学生,纯真的童心是经不起世俗的污染的! 看我一脸尴尬,导游解释说,图瓦人还不善于用汉语交谈,因为他们对外交流大多使用哈萨克语,对内则用图瓦语――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稀有语种。他们没有文字,很少有历史遗存;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他们建立了蒙古文学校。特别是喀纳斯景区的开发,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拨一拨游客在给图瓦人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也扰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他们发觉自己听不懂汉语,是多么的苦不堪言。于是,各村村校都开设了汉语教学,但书面语还是蒙古文。我到过的喀纳斯村校有1-6年级学生70名,教师17名,采用蒙古语、汉语教学,课程全都按国民教育大纲设置。可惜是周末,人去校空,惟有鲜艳的国旗在高高的旗杆上猎猎作响。 尽管语言交流有些困难,但图瓦人崇尚礼仪,凡是远方来的客人,不论相识与否,都会热情相待。有间木屋的门口挂着图瓦家访的招牌,我们轻轻地推门进去,坐在炕头的主人胡图拜立即起身相迎,并让侄儿别克给我们张罗茶水。 木屋有门没窗,空间不大,摆设也很简陋。高高的炕头铺着红红的地毯,上头有一张摆满奶制品、油炸面食和糖果的长条桌,而用来装点四壁的饰品除了正中那个硕大的山羊头外,其余都是平日穿的民族服装。我们盘腿坐定,静静地听导游说:大家可以随意品尝桌子上的糖果糕点。那杯冒着热气的水是奶茶,用来润喉。另外一杯是奶酒,要等会再喝。 图瓦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索儿、冬布拉、也速琴是他们主要的3种民族乐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图拜是村里3个老艺人之一,先用冬布拉和也速琴演奏了《美丽的喀纳斯波浪》和《黑走马》。那呜呜咽咽的曲调虽说是平生头一回听到,似懂非懂,但从老人满是笑意的脸上,我猜想乐曲的主题必定是欢快和幸福的。而那支索儿,据说有天籁之音的美誉,是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它比拇指略粗,长有两尺多,有3个孔,和竹箫有些像,但比竹箫轻多了。胡图拜把宽厚的嘴唇对准索儿的上端吹气,随着手指的跳动,那悠扬的乐音时而低回哀婉,如泣如诉;时而清脆欢快,像小溪淙淙;时而激昂慷慨,似骏马飞奔。等一曲终了,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过索儿细细把玩,却弄不清是何种材料制作。胡图拜指着笛管,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这是芒达勒西(一种苇科植物)的茎秆,制作时掏空内心,再钻3个圆孔就成了。我知道,这事儿说说容易,其实是一项绝活。今天,假如不是身临其境,谁能想象那深沉舒缓、悠扬婉转的美妙乐音就是通过这3个圆孔发出来的呢? 像胡图拜这样的图瓦家访,喀纳斯有5处。无论是外貌还是处事,别克都有些老成了,其实他才21岁。他读的是新疆大学汉语专业,是图瓦人中惟一的大学生,去年毕业后回到村里专门从事图瓦家访的导游。那天,他为我们清唱了一曲图瓦人的《祝酒歌》,又教我们用奶酒祭天地祭祖宗。之后,我们相互碰杯,芬芳的奶酒顿时带着图瓦人的甜美祝福流入每个人的心田。 图瓦人信奉喇嘛教。关于他们的来历,就像喀纳斯湖的湖怪一样,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图瓦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允许和外族通婚,而本族结亲则要间隔7代。以往,青年男女的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如今,自由恋爱,婚后搬进新建的小木屋中独立生活。他们也实行计划生育,间隔3年可生一胎,最多可生3胎。但是,别克告诉我,即便是这样宽松的计生政策,图瓦人的人口增长率也不快。追问原由,他说:他们的平均寿命才45岁左右,叔叔胡图拜今年61岁,在当地已算高寿了。而据2005年的官方统计,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达72.27岁(男性70.65岁,女性74.09岁)。 喀纳斯是被联合国专家认定为最后一块人间净土的地方,自然环境当然无可挑剔为什么图瓦人的寿命不长?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不难破解,不至于成为围绕喀纳斯湖的第7个难解之谜吧?
4511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喀纳斯湖
yaoweijian 2015-2-11 10:49
这是我第二次来喀纳斯湖了,第一次是2007年的8月参加全国性会议来到新疆。 “喀纳斯”原名为喀纳斯是蒙古语,有两种翻译解释:一说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一说是“峡谷中的湖”。 喀纳斯湖诞生距今约20万年前后,它形如弯月,长约24公里,平均宽度约2公里。平均水深90米,最深可达184米,是中国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泊,以其“湖怪”、“云海佛光”、“变色湖”的未解之谜而蜚声中外。元代成吉思汗的军帅耶律楚材远征途经喀纳斯湖,被这壮丽的景色深深打动,吟诗道:“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 喀纳斯湖是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精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森林密布、草场繁茂,湖面碧波荡漾,山与湖相互映衬,碧水蓝天、青山白云、雪岭草甸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面海拔1375米,湖形如弯月,南北长24.5公里,平均宽1.9公里,平均水深90米,最深处达188.4米,面积45.73平方公里,是天池的11倍,蓄水量40亿立方米,为我国深水湖之一。湖水来自奎屯峰、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喀纳斯河流域的降水,湖水清洁无污染。湖东岸为弯月的内侧,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基岩平台,使湖岸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湾。每一道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其中第一道湾的基岩平台,为一个巨大的羊背石,上面有两处岩画,好似一只卧羊,昂首观湖,临湖生长一棵西伯利亚雪松,在翘首迎接客人的到来;二道湾是湖水最深的地方,也是传说中的“湖怪”经常出没之地;三道湾有一处天然的观湖台;四道湾有一个美丽的湖心岛,小岛是一整块浮出水面的巨石,上面树木葱郁;五道湾湖畔有一座喜鹊山;转过六道湾就到了湖的尽头,壮丽的雪山下,“枯木长堤” 的奇景展现在眼前。三道湾为一神秘的观湖台,每当夕阳西下时,站在此平台上,了望湖西岸的观湖亭,好似一个伟人屹立于湖畔,在运筹和勾画祖国未来的腾飞蓝图,因此也称此山为“伟人山”。在湖西边海拔2030米的山顶上建有一凉亭,名为“观鱼亭”,据说它是为了观看喀纳斯湖特有的大红鱼而修建的,站在此亭上可以看到喀纳斯湖的三道湾,是观赏喀纳斯湖的好地方。观鱼亭有一千多级台阶,登上那里大约要用1小时20分钟。也可选择骑马上山。
3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哈巴河的白桦林
yaoweijian 2015-2-10 09:03
白桦林 位 于哈巴河齐巴尔乡境内,白桦林长约28公里,宽约1.5公里,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天然生长的白桦林 带。地处出山口后的哈巴河两岸及分散成数支流交汇而成的宽浅河漫滩上,哈巴河白的桦林树高20——40米,极具观赏价值,亭亭玉立的白色树干远看高洁脱俗,近观质朴高贵。这里一年四季游人不绝,春夏两季林中绿草如茵,野花点缀,蜂飞蝶舞,秋风送爽,桦叶染黄泛红,林中铺赤黄色的落叶,与银白的树干,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俨然一幅欧洲风格的油画,引来众多的摄影师、画家在此捕促美的瞬间;冬季银雕玉琢的白色世界又成为人们踏雪寻幽的好去处。 白桦树,学名叫疣枝,是欧亚大陆温带古老的小叶型阔叶树种。它的种子可随水漂流,遇到湿润的土地便扎根成长了。哈巴河在流到县城郊外的库勒拜乡的时候,由于这里是平坦的原野,河水变得弯弯曲曲,缓缓流荡,有的地段干脆就分道扬叉,在森林里迂回穿梭,白桦的种子飘落在河面上,河水又把它们撒布在原野上,再滋润它们发芽成长。千百年来,在离县城只有6公里的库勒拜乡,竟然形成了一块长28公里,宽1.5公里,面积上万亩的天然白桦森林,这么大的原始白桦森林,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
3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哈巴河- 中国西北最美的生态边城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2-9 09:53
2012年8 月7日中午我们离开北屯,坐公共汽车转下个采样点“哈巴河”。 哈巴河县位于阿尔泰山南麓,新疆最西北边缘。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东、南与布尔津县、吉木乃县为邻。全县总面积8166平方公里,人口8万余人,辖五乡一镇109个行政村,18个民族,其中:以哈萨克族为主体,占全县总人口的60.3%。 哈巴河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县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阿黑吐别克口岸,与哈萨克斯坦的城镇隔河相望。随着新疆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中俄直达运输走廊”建设项目的实施,阿黑吐别克、喀纳斯两个口岸都将在近年内开通,为加快地缘优势转化、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新疆哈巴河将从以往的“口袋底”一跃而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因此哈巴河有一个十分响亮的称号——“中国西北第一县”。哈巴河是孕育着童话故事的一个小县城,此地森林茂密 、雨雪充沛,是边疆荒漠中的绿色天堂。 哈巴河也是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在哈巴河县境内交汇后继续向西流去,流进哈萨克斯坦。
27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游新疆的五彩滩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2-6 09:47
从北屯-布尔津必须路过五彩滩。几年的时间里五彩滩没有什么变化。 五彩滩地貌特殊,长期干燥地带,盛行大风,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变异出许多陡峭隆岗和宽浅的沟槽,维族称之为 “ 雅丹 ” ,长久以来 “ 雅丹 ” 一词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故此称之为: “ 雅丹地貌 ” ,五彩滩成为同类地貌的典型代表。 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岸有绿洲、沙漠,北岸是悬崖地形,山势起伏,颜色多变,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地貌神奇,色彩艳丽,五彩滩因而得名。 群峰如林,雄风大气,刚柔十足,造型奇艳,风尘不染,超凡不俗,别具一格,绿水青山,弯弯河滩,碧波荡漾,桦林茂盛 —— 迷人的五彩滩。
24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布尔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的“鸡尾”
热度 4 yaoweijian 2015-2-5 09:14
布尔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中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国界线长218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东北部毗邻蒙古国,东邻阿勒泰市,西邻哈巴河县,南与吉木乃县和福海县相连。境内有哈萨克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 21个民族 。 每次开车去阿勒泰地区,都要路过布尔津这个美丽、卫生的城市,在这里吃中午饭。
3465 次阅读|5 个评论
新疆北屯经典之旅——德仁山(平顶山)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2-4 09:13
2012年7月27日下午,我们一行七人离开乌鲁木齐,乘上北去的火车来到新市--北屯市(12个小时),这也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屯市原名北屯镇,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北屯市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522.12平方公里,是阿勒泰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也是全地区的地理中心,北屯将是未来连接欧亚大陆具有国际性交通枢纽和起到桥头堡作用的城市。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将达10万人以上,最终城市建设人口将达到40万人以上。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新建的第四座城市。北屯建市指挥部成立于2007年4月18日。北屯市被定位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独具特色的宜居生态旅游城市和典型的园林城市”;阿勒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屯素称“鸡鸣闻四国”,是通往俄罗斯、哈萨克、蒙古等地的交通要道,距离红山咀、塔克什肯、吉木乃三个边贸口岸都很近。北屯是新疆最北部地区的几何中心,是多条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的交汇点,是通往国家级天然旅游景区喀纳斯的必经之路。 我们在北屯工作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几次登上小山,感受过去、现在和北屯的未来。 北屯不大,依着额尔齐斯河南岸向东西铺展开来。站在小城南面的小山丘成吉思汗点将台上,在额尔齐斯河河谷连片绿荫的掩映中,美丽的军垦新城一览无余。 成吉思汗点将台,俗称平顶山,又名德仁山。说是山,其实和北屯城区的相对落差也就50米左右。山顶地平如毡,早先在此游牧的蒙古人便叫这片土地为“多尔布尔津”,蒙古语的意思就是“像毡子一样的平地”。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6次西征,多尔布尔津都是蒙古军队的休整之处。正因为成吉思汗在此休兵点将,平顶山有了一个更有蕴含的名字——成吉思汗点将台。 点将台上,建有平顶山植物园。山上两座小亭,一东一西,俯瞰北屯。天高云淡,清风拂面,极目远眺,额河谷道,军垦新城,浓荫遮日,草原连天。西边的小亭,叫将军亭,是为纪念北屯最早的建设者,新疆兵团原副政委张仲翰将军而命名的。 1953年,新疆军区农十师成立。1958年,张仲翰将军来农十师视察工作。在点将台上,也就是今天将军亭的位置,张仲翰指定山下这片杂树丛生的河谷作为十师的师部所在地。他还取“中国最北面的一支屯垦部队”的意思,命名这里叫北屯。 1959年5月,140多名军垦战士进驻多尔布尔津。战士们在点将台下搭起帐篷,住进地窝子,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拉开了建设北屯的序幕。师部办公室、医院、学校、厂房,一座座建筑物拔地而起,茫茫荒原终于有了城市的影子。10月,多尔布尔津正式改名为北屯。11月1日,十师师部迁驻北屯。1966年,北屯被标入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继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奎屯之后,共和国又增加了一颗熠熠闪亮的军垦新星,2011年12月28日国家正式批准成立北屯市。
85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疆乌鲁木齐“巩宁城城墙遗址”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2-3 08:47
2012年7月26日8点50离开武汉,乘上了去新疆的飞机,中午13时许到达新疆首府。次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乌鲁木齐红山之塔的时候,天空湛蓝,空气中透着一丝清爽,让人感觉怡然且舒适。我在乌市街头随机采撷了几个“清晨街景”。 26日晚上,同新疆农业大学的师生一行10余人来的校园一宿舍区的侧门外吃烧烤,无意中见到了巩宁城城墙遗址标牌,由于天色渐黑,故没有仔细观看。次日清晨,我独自一人从回此地细细看来。   巩宁城城墙遗址位于乌鲁木齐市沙衣巴克区南昌路42号。遗址现残存西墙和南墙二段,总长1779米,夯筑而成,残高4米左右,基厚6米左右。每隔100米筑一个马面,现存7个,在二段城墙相夹的西南角建有实心角楼一座。原存西城门和南城门,现西城门被拆,仅存南门。门为瓮城门,呈半圆形,设左右对称边门,南北长48米,东西长36米。据记载,巩宁城建于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取意“巩固安宁”。 1864年(清同治三年)巩宁城毁于起义战火。 然而,在新疆农业大学一侧外的近数百米长巩宁城城墙遗址(俗称满城),变成了一截截“大土堆”,城墙遗址周围垃圾、堆积物遍地,遗址的保护情况令人堪忧。
531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