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retreat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大学招助理教授的过程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7-26 15:17
文/张有学 本文介绍美国大学招教授的过程,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但主要是助理教授。以密西根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系为例。 1) 招人的第一步是系里有教授退休了或离开了,或者系里觉得有扩展的必要,因此在全系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会上讨论。有时是把全系教授拉出去开一次为期1—2天的会议(称为retreat)来讨论是否新招教授。如果招,招什么方向的教授。Retreat的方式尤其适用于讨论本系今后发展方向包括是否扩招教授以及招什么方向的教授。讨论一般很热烈,各抒己见。最后投票表决。 2) 出广告。讨论结束后,如果决定招人,就写广告并准备其它材料报学院审批。广告的用词有很多推敲,通常寄给全系教授修改。如果对学院同意有较大把握(通常是取代退休了或辞职了的教授),可能在报学院审批的同时就直接出正式广告(通常广告中要加“Pending approval”字样)。否则在学院批准以后再出广告。美国大学招助理教授都面向全世界出广告,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学者申请。 3) 接受申请。一个职位有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人申请(录取的也不一定是美国人)。有时系里讨论,会提到一些在需要招收方向的杰出人物的名字,于是可能邀请这几位学者申请。但这些受邀请的申请者也需要与其他申请者一起竞争。系主任会指定招聘委员会,通常3位有时5位教授。有一位系秘书会协助这些教授接收、整理申请人的材料(如将新寄来的推荐信与其它申请材料放在一起)。 4) 评审。招聘委员会评审申请人有3轮。评审申请人材料时,对申请人不是做绝对比较,而是看科研的速度和潜力。例如,有时虽然有发表了几十篇文章的学者申请助理教授,但这些是博士毕业后多年的学者。虽然他们的科研总产出比大部分申请者多,而且只是申请助理教授,我们也不是将他们和年青的申请者简单比较,而是将每一位申请者与学术同龄人比较。具体情况常常是将申请人与我们自己在申请人的年龄时比较。如果申请人高于我们系的平均水平,则是强的申请。否则就被刷下去了。 5) 第1轮评审。招聘委员看完所有申请人的材料(这时还没有推荐信,因此申请人需要自己会推销,但主要还是硬材料如论文与获奖)后打分,招聘委员会主席将所打分总结并平均,然后开会讨论。主要看重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但招聘委员会成员打分的标准还是可能不一致。对于非第一作者或第一作者但不是通讯作者的文章怎么看就没有一致标准。此外,有的委员可能比较看重Nature和Science的文章(但肯定没有国内那么看重);有的领域接近的委员可能已经知道某些申请者的工作在本领域的影响;有的会认真读申请者的论文再打分。如果委员们对某位申请人打的分不一致,大家就互相辩论,看谁能说服谁。讨论后刷掉约80%的申请人,选出约20%的申请人(如25人),称为Short List,这些申请人称为被short-listed。对于Short List里的申请人,委员会主席(有时是秘书代表委员会主席)会写信或发邮件,请推荐人写推荐信。 6) 第2轮评审。收到推荐信后开始第二轮评审。过程类似。推荐信会被详细阅读。先打分,然后开会讨论。通常招聘委员会邀请系主任参与第二轮评审的会议讨论。这一轮又刷下去约80%。剩下的20%(如5人)将被邀请到系里面试。 7) 面试(即第3轮评审)。进入面试的每一位候选人基本都有同等机会被聘,与第二轮排名的关系不大。面试通常1—2天。候选人要见系里的大部分教授(尤其是领域接近的教授),并做1—2个报告。候选人通常很受礼遇(大体是系里的最高和最正式的接待规格,即使候选人只是博士后也如此,没有等级观念。如我20多年前以博士后身份申请助理教授职位时通常是系主任接机,但近年似乎系主任太忙,接机较少了),包括接机和送机(送机的规格低可能意味着拿到工作的希望不大),在本系期间全程有人陪同(基本没有空余时间),住本地最好的宾馆,早中晚饮食也有人陪同(尤其是晚餐,通常是多人陪同到本地最好的餐馆)。候选人最重要的是将报告做好,并与系里的教授聊好科研:一是需要熟悉他/她们的工作;二是介绍自己的工作要清晰而且视人而定(如与领域相似的教授要介绍在什么重要环节做出了贡献,而与领域不相似的教授主要需要讲出自己的工作的一般意义);三是要会侃。例如我申请助理教授时,头几次面试时不熟悉一些面试我的教授的工作,另外我也缺乏一些侃的本事,结果失了不少分,没拿到工作。好像是第7次面试后才拿到工作。 8) 做出录用决定。面试后招聘委员会通常会请系里的教授发表意见。最后综合这些意见,招聘委员会再评一次,将候选人排名,拿到系里的全体教授会上讨论(但参与讨论的教授的职称必须等于或高于申请人申请的职称;如果是招副教授,则只有副教授和正教授参与讨论)。教授会上秘密投票:可能接受招聘委员会的排名,也可能不接受。不接受时就重新讨论。有时是觉得今年的申请人都不够强,因此决定明年再录取。或者再投票排出名次。系主任将通知排名最高者,祝贺他/她得到了offer,同时安排该学者尽快再来访一次:一是该学者有机会提出需要什么条件,如工资(招助理教授时工资基本没有商量余地,但其它职位都有较大的协商余地)、实验室需求、科研启动需要、是否有配偶需要同时找工作等;二是显示系里的强项来吸引该学者接受职位,以及表达对该学者的欢迎和支持。如果该学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接受职位,系里会讨论是否录用排名第二的学者,还是等来年再招等。(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5512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遗传系retreat (10.28-29)
wuxiyouke 2011-11-6 05:40
2011年遗传系retreat (10.28-29)
今年系里的retreat是在马萨诸塞州(MA)的Jiminy Peak举行,离New Haven 约2.5 h的车程。 11月28日清晨,博士后博士生们乘坐的校车从Phelps Gate出发了。 天气晴朗明亮。 出发前一天,楼下的保安Joe跟我幽默的开玩笑,说要是我们碰上大雪围困,打他的电话,他来救援我们。 他真是个幽默爱逗的老头儿。 当车开到MA时,同坐的Eriona 博士生轻声惊叹,snow!向窗外看去发现路旁的树覆盖上一层薄薄的霜。我正疑惑是霜还是雪时,前面出现了白雪覆盖的路面。 原来更靠北的MA昨天已经下雪了!可是今天的天气很晴朗。 约2.5 h到达目的地Jiminy Peak后,发现这里是个滑雪胜地,滑雪道上已被白雪覆盖。我们的retreat在风景区召开,不过不要误解,我们的主要目的还是retreat。 为什么用retreat 来代表这一年一度系里的盛会呢? 我问Eriona,这个词不是撤退的意思吗?她解释说是的,从我们平日工作场所撤退到这里,不过工作的主要内容还是学术。 好了,没多久就注册报道了,拿Hotel的房间钥匙了。吃中饭,紧接着就进入会场开始做报告听报告了,基本上系里的PI每个人都把自己一年来的工作简约报告一下,听众提问,如此循环,中途有休息。(遗传系20多位first faclty,20多位second faculty,2009-2011年间发表论文406篇,其中CNS级别的文章40多篇)。 直到晚上7点左右吃完晚饭,发现分子伴侣机制的Art教授(今年获得了 拉斯克奖) 给我们做报告,报告内容当然是分子伴侣的发现及作用机制。即使是外行人听了,都能感觉出是出色的工作。其中一些重要工作是中国博士后或华裔科学家做出。 晚上8:30-10:00,是第一波Poster的时间,博士后博士们将自己的poster张贴起来,在会场向感兴趣的听众们讲解。 晚10:30后,本想回去休息了,结果还有节目。是娱乐节目,自己编的搞笑Video,知识竞赛 (如孟德尔的中间的名字是什么? 达尔文乘坐的考察船的船长叫什么名字?我想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还有猜猜看(如PI们各自毕业何方高校,PI们中午在cedar街小车上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还有表演猜词,大家笑得人仰马翻。学了之外还要会逗乐。 第二天,上午报告结束后,3 点发车离开时,已下起了小雪,开始大家很兴奋,可没多久前面的交通堵塞了,Joe的玩笑应验了,我们花了8个小时终于安全到达New Haven,还好还有校车开到家。有惊无险。先生在家已着急的不行了,因为我的手机没电,在之前只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们被大雪堵在路上了。
3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人在UMN发起组织的一次Retreat活动
wangyk 2009-10-22 03:39
王 应 宽 2009-10-20 UTC-6 CST UMN, St Paul 本人在 UMN 发起组织的一次 Retreat 活动 我原本打算组织两次活动,一次是给研究组的同志们做一次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方面的讲座交流,另外组织一次联欢活动。因为有几位同志很快结束访学计划回国,当然也包括俺自己,加之大家整天搞试验做研究很累的,也希望借此活动让大家放松身心,畅叙友情。联欢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邀请大家一起聚聚,我联系了华夏中心的场所(原本租用场地和设备每小时 25 刀,但因本人是那里的志愿者和常客,负责人认为我是他们的好朋友就免费借给我了,看来美国人也讲关系 J ! ),可以唱卡拉 OK ,可以打乒乓球,爱打扑克的也没问题,但就是三四十人的团队吃饭问题我个人不好解决。关于搞写作交流,一是缘于最近与大家合作撰写论文过程中感觉很有必要进行一些交流探讨;同时,与大家一直都相处得很好,他们对我也很关照,自己十多年来积累的关于科技论文写作、评审、编辑和发表方面的经验,如果不能与大家分享,不能为他们多出文章和多出好文章做点其力所能及的工作,感觉对不住朋友们。因而发起组织这次活动也是希望表达我感恩的心! 给老板 Roger 汇报后,立即得到欢迎和支持,时间就确定在2009年10月23日下午。因为美国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很严格,不能公款吃喝是肯定的。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老板建议把两个活动合并在一起,搞成一个 Retreat 活动,上半程在系里讲座报告,下半程转移到华夏中心讨论交流(因为给官方报告的活动安排,不能出现 K 歌、打球、打牌等活动,即使打算边交流边搞点这些副业!)。其实,我对 Retreat 这个词理解的不是很好。美国佬们经常组织 Retreat 活动,我也参加过几次,大致内容就是一帮人结伴到野外如公园、湖边、风景名胜去消夏避暑、野餐、走进大自然休闲度假等,也可能有些游艺活动、教会活动等。一年一般可以组织多次,典型的就是 Summer Retreat , Autumn Retreat 和 Winter Retreat 。夏秋时节外出野餐活动尚可,冬天那么冷的,还出去 Retreat ,太冷!按照我的理解, Retreat 就是撤退, Winter Retreat 就是尽快从冰天雪地里撤退回房间了御寒取暖! 计划已经得到系里批准,我们正在积极筹备这次活动。期待周五的活动精彩和 Party 快乐尽兴! Preliminary Agenda(Oct. 23, 2009) 3:00 3:15pm: Opening remark, Roger Ruan 3:15 4:15pm: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Effective Research Papers, Dr. Wang Yingkuan, Visiting Scholar, Editors of Several Intl Scholarly Journals 4:15 5:00pm: Conducting critical review of technical manuscripts, Dr. Paul Chen 5:00 6:30pm: Dinner 6:30 9:30pm: Discussion, moderated by Roger Ruan We will start the retreat in Room 225, and move to Hospitality Center for Chinese, 1407 Cleveland Ave. N., St. Paul, MN 55108 after the presentations.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8021 次阅读|4 个评论
Doing science could be fun
sunon77 2009-4-10 04:44
Every year our group will go to a small town named Oberwiesenthal in the south Germany for a group holiday. It is a yearly opportunity for people to chat with each other and give informal talks about their own research. It is also the time to have fun: going ski, hanging around in the bar, hiking in the mountains etc. Science is not necessary to be dull and researchers do not necessarily live a dull life. Instead, it can be full of interesting stuff. You can find people reading physics book on the bus trip. people are thinking during the seminar. people are explain why bees can fly and how the fruit fly's wing can grow. People are chatting in the bar. People are playing table tennis called Chinese game, which I have never played before as a Chinese. Here you can have a glimpse what some young researchers' holiday could be. :-) or address: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3TUVQivD08/
个人分类: 写在科学边上|445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