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在导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百科词条-刘学浩学导式创新教学法【简称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倡导者 710
ljkf 2018-10-7 14:48
百科词条 - 刘学浩学导式创新教学法 【简称 学导式教学法 】 学导式倡导者 710 --- 刘学浩倡导的学在导前 先学后教 小组互学 相互启发 开发智能 展示创新 “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纵贯课堂 能者为师 培养人才 的创新教学法 【要目】 一、 产生背景 与发展 二、 基本概念 三 、 基本结构 基本方法 四 、 学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措施等) 五 、 区别 优越性 指导思想 六、 基本 目标 七 、 本质 特征 、 特点 八、 理论依据、原理 九、 应用原则 要求条件 评价体系 十 实践、效果 应用实例 十一、参考文献 ====================================== 【正文】 刘学浩学导式创新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以下简化用此同一名称】 一、 产生背景 与发展 学导式教学法 一词 最早 1982年 正式出现在我国出版物 ---见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2年03期《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 ,是 由 刘学浩为代表的 黑龙江省教育工作者从 198 0 年率先倡导 的(见 黑龙江省版权局 082005A027) ,是对启发式教学法的创新与发展。同时 ,“学导式教学法”也见于黑龙江矿业学院在全国煤炭部教育系统及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年会总结材料中【内容是数学教学“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的具体做法”,是启发式的具体实践,实质应命名为‘导学式’】。 刘学浩 先生 由 哈尔滨师范大学前身哈师专 本科毕业( 1955年7月文凭交国家教育部盖章),兼职从事成人教育。1956年起至今 长期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师大外语系苏联教育研究室负责人,哈师大比较人才学研究室主任, 比较教育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先后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如:《科学技术现代化与教学论的发展》、《教育学应当重视研究自学成才规律》; 《 “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1982年 9月在沈阳 东北三省教育学理论讨论会交流 ( 见《社会科学动态》 1983-3期 ) ; 同 年 11月在哈尔滨召开 黑龙江省成人教育大会报告; 后经学术委员会修改为 《浅谈 ‘学导式’教学法》 ( 见《成人教育》 1983-1期、《新华文摘》全文发表 在 1983-6期;解放军报 摘要刊发于 1983-11-20等) , 《 学导式教学法是毛泽东同志教学思想的合理继承与发展 》【 另见《黑龙江省高校教学研究论文集》 1983 , P.38-44(共8页)】 , 《 学导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重大突破》【 1983年7月在全国人才学理论讨论会交流, 另见《职业教育研究》 1984-2,p.45-50(共6页) ; <中国教育报>1984年10月16日 刊发学导式教学法(摘要); 后见《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5-1期 】;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启发式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1984年黑龙江省成人教育第二届年会上交流,见《成人教育论文集》(1984)。 各地、大中小学 、 解放军军训、成人教育各类学习、培训中迅速推广运用。 1984年7月下旬中国教育学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三个面向”大型学术讨论会上,中央教育科研所编印的《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动向》一书中,也反映了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学导式教学从教学思想和指导原则方面在更高层次上概括和包容了启发式教学的积极效能,同时吸取了苏联赞可夫、美国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论思想中适合我国国情的作法。 刘学浩 1984年后 陆续又发表了系列论文,请见本文参考文献,此处不再重复。 我国学术会议 最早被邀请报告学导式教学法的人是 刘学浩 ,那是在 1984 年 11 月全国高校教学理论与教材建设学术会议。该会由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在苏州大学召开。 《学导式教学文集》(黑龙江矿业学院高教研究室编)由刘学浩带到苏州大学。同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与实践过程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5 刘宏武,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源包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2005】2、 试论启发式教学应向学导式发展; 刘学浩 姜艳萍:《用学导式和谐开发经济人才》 ,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8,P.89-91(共3页) 刘俊镅 刘学浩《学导式企业人才的开发和管理》 ,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7,p.8 2006】1、 刘杰科(刘学浩)《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社会生活的创新方式 ——提交2006 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的原创性初探》 , 《经纪人 科学与教育探索》 2006-8,p.19\\13 2、 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建设 2007】刘俊镅刘学浩 , 《二论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9 Supplement 》第 9卷 (增)2007年12月: 2008】刘学浩《二论离退休人员应用学导式不断创新--创新 和谐 光彩老年学导式创新方式人才研究》 , 《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p.211--214(共4页) 2009】1、 再谈学导式教学法 。 2、 用 学导式创新 中等职业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 闫凤仪 刘俊强 哈立冬【刘学浩】 , 《孔子 “论语”与学导式--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方式》 , 《科技促进发展》 2009-8,p.174-175: 《中华儿女》 记者 国中 谢秒恩 , 《刘学浩:首创世界 “学导式”教学法第一人》 , 《龙江英杰》 2009-10 国庆专刊,p.105 2010】 刘学浩 张大生 《关于学导式创新体系理论研究新进展述评》 ,见: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黑龙江省教育厅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集》 2010-11,p.154-159(共6页): 张大生 刘学浩 , 《积极老龄化提升意志 -调节能力可以老有所为--试论用学导式创新老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金色年轮 --第四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文集》,学苑出版社,p.110--113【共4页】 2012】图书: 刘学浩 , 李国忠 ,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 : 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选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63学导式创新教学参考素材-2-15谈学导式教学 南海华庭转载415
ljkf 2015-4-20 13:16
自学并得到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学导结合、学以致用、优化智能、尝试创新、用以促学 ] 63学导式创新教学参考素材-2-15 南海华庭转载415 原文地址: 谈谈学导式教学法 作者: 周正文 谈谈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是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创新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方式、教学范式和教学法名词。学导式 1985 年列在我国教学改革主要教学法之首; 1988--1990 年连续三年召开全国学导式理论研讨会与讲习班。 1988 年被学术界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 -- 它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开发五元智能—比美国的发现法、苏联的问题法、德国的范例法、保加利亚的暗示法等 4 法有独到优势:能博采众长,可克服“我国教育的致命缺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 学导式是自学并得到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学导结合、学以致用、优化智能、尝试创新、用以促学的自学与教学的创新方式、教学范式,既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新的教学指导原则、教学论思想与理论体系。 它的基本环节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是开发学习者智能--包括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这五项元素的好方法,它把教与学的重心放在学上,真正体现学习者为主体、教者相机指导、教为学服务。 学导式或学导式教学范式对现代教学思想与理论的创新表现为: 1 、“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否定了“先教后学” 先启后发 的教学模式; 2 、“以学定教”“教服务学”否定了 “教师主宰”“教主学从”传统习惯模式; 3 、“多人异步”、“一题多解”的因材施教否定了“全班同步”“唯一答案”的整齐划一模式; 4 、教学民主的“相互启发”“能者为师”否定了“一讲到底”与“被动接受”同时共存的局面。 这样,学导式突出创新培养人才超越了“只传知识”“只求升学”的应试教学;把课堂从教者自圆其说的讲堂变成学习者可以突发奇想的学堂和演练智能感悟人生的舞台 -- 让学习者当演员 -- 熟练技能、教者作导演;大量时间由学习者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在解决现实层出不穷的矛盾中,展示和提升各自五元智能开发和人成其才的不同水平。 学导式把通常的教学升华为学教,把传统的“教学论”升华为“学教论”:这是由于适应教育改革必然趋势而从注入式到启发式进一步发展到学导式,是对传统注入式教学的彻底否定,是在启发式教学传授知识并侧重发展思维力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学导式教学真正体现出三个为主--学生、自学、讨论演练为主;充分发挥四个作用--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者的引领示范作用、学习者间的互帮互学作用、组织信息环境资源的助力作用;体现学在导前,教为学服务,教者相机指导。 进入 21 世纪现已把学导式教学应用到拓展培训及终身学习之中;正在形成涌现创新人才的学导式创新体系 --- 落实学导式工作、管理、组织、社会生活来促进人才创新;促进人人肯学中求导 --- 求得先进者、先进组织的指导、引导、领导,学导结合、用以促学、探求创新;追求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互和合、协调促进,作为做人处世把握人生基本理念的创新体系。 学导式 --- 既包含学与教的基本范式“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及其具体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原则、教学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也是 21 世纪开发五元智能、以个性全面发展体现自身价值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各行各业、各类型组织的工作、管理与社会生活的创新方式,进而升华为促进学导式学习型人才成长、促进学导式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借鉴→模仿→创新→超越”的基本模式 ; 学导式又是 21 世纪人生的基本理念、做人处世的基本心态。这样,运用学导式创新体系可为涌现创新人才创造条件、提供途径、改善育人成才环境。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特点: ( 1 )学导式充分让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凡学习者读过教材已经领悟或无师自通之处,教者不需要重复讲解,可由学习者复述或答题、演练,教者检查验收。学习者的学法不同,遇到的难点也有差别。这正是教者需要掌握,进行指导与教学的依据。 ( 2 )教者、管理者用学导式学在导前,学会因材施导、因势利导;教者的“教”由主讲转向指导,提供示范、支持,在学习者迫切需要点拨的节骨眼上加以指点,在学习者力不胜任时作出示范、提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要敏感地发现自己备课的不足或获得的新感受、来自学习者的启发。这样教学相长,不断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 3 )学导式把教者从低水平重复课本的繁琐劳动解放出来,只在学生必须由教者引导和把关的关键时刻,再充分显示唯有教者居高临下,把握全局,不容取代的重大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繁琐作业负担,给学习者独立获知、勇于尝试并在识别正误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而不受任课教者个人的认识高度、智能水平及备课设置的框框限制;在学习过程的某一阶段就有可能无师自通,甚至提出与教者不同的见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运用学导式创新方式的基本要求与条件:破除陈旧观念,保护好奇心,勤奋好学,学在导前提升五元智能:突出创新思维,施展想象力;锻炼意志调节能力、克服困难,及时求导,修炼高尚品行;学会科学方法、选准创新突破口,利用现代科技工具,掌握创新技巧。学导式作为创新方式的学,是主动、自觉、独立的自学,不是被动、机械、硬灌的学习。 它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也是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石。 学导式这种以学开路、学在导前、善于求导、和谐合作的自学与教学、工作与管理、社会生活的创新方式,也是社会活动和人生的基本理念、做人处世应有的根本态度,人人学中求导,主要是求得先进者、组织的的正确指导、引导、领导,主体和客体相互促进,主观和客观辩证促进,从而主动发现、创新,获取积极价值和效益。 学无止境,持续创新,在工作、管理或社会生活中实施学导式的基本过程(或基本结构、基本环节)是“借鉴→模仿→创新→超越”。学导式工作——在做中学,激励自我促进创新;学导式管理——律己安人在做中学促进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可建设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组织成员会自学、会求导——沟通交流,学会自我管理、系统思考、合作修养、优化品行;领导者率先垂范、带头自我超越,律己、安人,不断提高创新效能。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1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63学导式创新教学参考素材-1-15自然法的教学改革 南海华庭
ljkf 2015-4-20 11:35
63学导式创新教学参考素材-1-15 南海华庭转载415 转载者按:学导式创新教学--学在导前,先学后教,是在启发式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开发五元智能--领悟知识 熟练技能 开发智力 锻炼能力 优化品行 ,相互启发,能者为师,提升人才,包括 有主见的阅读—有主见的练习—有主见的评改 1-15 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及其行动研究 * 林秋玉 刘良华 摘要 传统教学强调分散的知识点的教学或系统的讲授。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强调学生的整体学习和自学。整体学习旨在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学习的意义,使学习成为真正的有意义学习。自学辅导教学旨在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练习和自己评改。为了实现整体学习和自学辅导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兴发教学。 关键词 自然法;整体学习;自学辅导教学;兴发教学 作者简介 林秋玉/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校长 (广州 510310)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上海 200062) 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教育难题: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有关“一堂好课”或“有效教学”的各种标准之中,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一堂好课”或“有效教学”的标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合作的行动研究小组。参与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骨干教师,由骨干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实施教学改革。然后,由骨干教师带动学校所有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推进教学改革。为了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和理解教学改革的新观念及其相关文献,课题组特邀区政府的课题管理者和大学专家参与我们的研究,组建G-U-S(U代表政府部门,U代表大学,S代表小学)合作的行动研究小组。在合作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课题管理者和大学专家负责提供有关研究方法和教学改革的建议。教师则在自己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并协商改进的办法。 一、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研究视角 我们的研究视角是“基于自然法的教学”。这里的自然法主要是指自然界所有生命的生长规则。从自然法的视角来看,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包含植物、动物和人)的生长或成长都遵循三个自然规则。 第一个自然法则是“整体生长”。小鸟总是整体地生长,而并非有步骤地先长出鸟头然后再长出鸟的眼睛;鸟在长出眼睛时也并非先长出左眼然后再长出右眼。树木的生长亦如是。树并非先长出一片树叶然后再长出另一片树叶。与之类似,好的教学总是先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知,然后再去整体地操作和体验。好的教学看重知识的整体结构和整体脉络。其背后的知识假设为:细节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的细节就像离开了身体的四肢。整体决定行为的成败。坏的教学往往看重“知识点”的学习,强调“小步子教学”和“知识点训练”。其背后的知识假设为:整体是由部分和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行为的成败。 第二个自然法则是“主动生长”。小鸟会自己主动用嘴把蛋壳啄破并冲破蛋壳。一旦脱离了它的母体之后,小鸟就会主动地寻找并占有食物。小草总是自己生长。遇到石头或者别的障碍物时,小草会主动地挣扎而顽强地活下来。与之类似,儿童原本也是主动生长的,他会像猫一样好奇,像小鸟一样追求自由,像小草一样主动挣扎。好老师总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错误,在尝试错误中逐渐学会学习。坏老师取消学生尝试错误、主动自学的权利,担心学生的自学会浪费时间,担心学生在短信时间内无法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书本知识。 第三个自然法则是“为满足欲望而生长”。所有生命的生长都以欲望或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植物的需要是足够的养料与水分,动物的需要是食物和性伙伴。人除了追求满足其食欲和爱欲等生理需求之外,还需要满足其“被承认的欲望”。正是这种为承认而斗争的运动,推动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也有人认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歇的虚荣”。这种虚荣心的情感满足推动了个人和整个人类的发展。 尼采则直接称之为“权力意志”。他认为生命的本性就是“追求权力,追求权力的增加”。所谓快乐或幸福,只是权力意志得到满足之后的副产品。“一切推动力都是权力意志”,此外没有任何别的推动力。 这样看来,好的教学就必须考虑学生的情感欲望和基本需要。好的教师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以此满足学生的“被承认的欲望”、“无休止的虚荣心”或“权力意志”。 在“主动生长”、“整体生长”和“为满足欲望而生长”这三者之间,“为满足欲望而生长”是生命成长的“自然法”的核心。也就是说,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以“为满足欲望而生长”作为教学的核心法则,以“主动生长”和“整体生长”作为辅助法则。本研究将立足于“为满足欲望而生长”的教学称为兴发教学,将立足于“主动生长”的教学称为自学(或自学辅导教学),将立足于“整体生长”的教学称为整体学习。 就学生的责任而言,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自学与整体学习。就教师的责任而言,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兴发教学。而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及其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最初考虑的是整体学习,后来才逐步转向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兴发教学。 二、整体学习:第一轮行动研究 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课程或什么样的学习是学生喜欢的?为此,我们做了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部分学生喜欢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但学生普遍更喜欢科技类的课外活动。 我们起先将研究主题确定为“科技创新”,让学生在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整体探究、整体体验。我们称之为“整体学习”(holistic learning),也称之为“做中学”(hands on)。从活动材料来看,学生喜欢的是科技活动。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学生所喜欢的其实是某种可以由自己掌控的、可以“整体学习”和“做中学”的亲身操作状态。就亲自操作的主体而言,它是动手动脚的“做中学”;就亲自操作的对象而言,它是围绕某个主题从头到尾、自始至终的“整体学习”。 (一)整体学习的原理 传统的教学过于关注“知识点”的教学,可称之为“细节教学”或“细节教育”。整体虽然由细节构成,但是,如果学习者过于关注知识点的细节,整个活动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聚集在这些细节上,我们的行为就会崩溃。” 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常常被要求去关注一些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的细节。殊不知“一位钢琴家在弹奏音乐时如果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他正在弹奏的音乐上转移到观察他正用手指弹奏的琴键上,就会发生混乱并可能不得不停止演奏。” 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学者或指导者常常不由分说地将整个“细节”条分缕析地讲授,更糟糕的情形是将这些“细节”确定为“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在“重点讲够”、“难点讲够”的教学活动中,这些原本属于“不可言传”的“细节”被引入烦琐的讲解、讨论,或者进入那些以填空、简答、名词解释、多项选择等为内容的频繁的练习或考试中。“细节”一旦被不恰当地突出为“焦点”之后,学生常常会因此而陷入“怯场”、“焦虑”等低迷的情绪状况中。“怯场毁掉了一个人的临场感,而临场感本身是可以顺利地引出一个人的词语或音符或手势动作的适当序列的。如果我们能成功地把自己的心灵引向前进,使它清晰地把握着我们的主要兴趣所在的整个活动,那么,怯场就可以消除,动作就可以恢复流畅了。” 看来,学习者的情绪问题尤其是焦虑、紧张、逃学等“怯场”行为往往与教育者对“细节”问题给予了不恰当的指导相关。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将“整体学习”及其“做中学”推广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重点关注语文整体学习、数学整体学习和外语整体学习。 (二)学科整体学习的策略 语文整体学习的重点是“示范-模仿-创作”,我们也称之为“范本教学”。具体的操作策略是:第一,范本阅读。教师从学生课本中特别挑选出某些“美文”,将这些“美文”视为可模仿的范本,同时,教师也给学生推荐课本之外的某个主题或某个作者的范本,鼓励学生和家长自己去寻找某个主题或某个作者的范本。学生由此可以在某个阶段聚焦某个主题或某个作者,可以体验同类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写作技巧,使同类文本之间发生“互文本”效应。这种范本阅读看起来与传统阅读相似,但是,范本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阅读是独立的,而范本阅读直接指向写作。范本阅读并非阅读教学,而是“示范-模仿”的写作教学的一个内在环节。阅读虽然也有独立的价值,阅读可以怡情、启智、开阔视野。按照培根的说法,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但是,范本阅读并非独立的阅读行为。范本阅读直接指向写作并通过写作来带动阅读。“示范-模仿-创作”表面上看是先阅读后写作,实际上,“示范-模仿-创作”是先写作后阅读,通过“以写带读”的途径反过来促进阅读。在“范本阅读”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也会讲解阅读理解的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以及语法知识、写作修辞等等,但是,“范本阅读”从一开始就指向“示范-模仿-创作”。第二,模仿写作。鼓励学生从“完整复述”(接近“背诵”)开始,然后由“完整复述”逐步过渡到“简述”,再由“简述”逐步过渡到“仿写”。第三,从模仿写作到自由创作。“示范-模仿-创作”并没有严格的阶段的划分。一般而言,学生的写作始于“示范-模仿”,但有良好的写作基础的学生也可以不受“示范-模仿”的限制而保持“示范-创作”的写作进展。 外语整体教学的重点同样是“示范-模仿-创作”,由传统的外语语法教学转向交际教学。而且,由传统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外语交际教学转向“听领先”教学。“听说领先”虽然也是一个出色的外语学习原则,但是,在听和说之间,仍然有一个先后的问题。本研究借鉴美国学者克拉申(Krashen, S.)提倡的“自然法”以及“浸入式”(immersion approach)外语教学的原理 ,同时借鉴我国学者强海燕等人的研究 ,明确提出“听领先”的策略。外语整体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是:第一,“先输入后输出”,先大量地“听”英语然后再逐步“说”英语。让学生的“输入”(听)远远大于输出(说)。第二,承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有类似母语学习那样的“沉默期”(silence period)(婴儿学习母语的沉默期一般为一年左右),允许学生有“沉默”的权利。承认和允许“沉默”意味着“听”外语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只需要让学生大量地听外语而不必急于让学生说外语,教师和家长不必逼迫学生听了之后立刻做相关的练习或作业。尽可能让学生“习得”而不是“学习”,尽可能让学生感觉自己在“欣赏”外语电影或外语录像而忘记自己在“学习”英语。及时的练习或强迫的作业虽然可以强化学生记住外语单词或增强阅读理解的效果,但频繁的练习将严重降低学生“习得”和“体验”的效应。第三,给学生和家长推荐适合“视听”的外语录像或外语电影。虽然我们提出“听领先”的外语教学口号,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录音磁带”只适合学生对照课本偶尔听之,不适合让学生长期耳濡目染。为了实现“浸入”的效果,我们给学生和家长重点推荐《迪斯尼神奇英语》、《成长的烦恼》、《走遍美国》等英语录像。 数学整体学习的重点是“超前学习”。虽然语文和外语学习也需要自学,但自学数学比自学语文和自学外语更重要更紧迫。数学学习与语文学习(以及外语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所面对的语文课本是“一袋土豆”,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从中取出一个完整的“土豆”。学生即便开小差或者因某种原因(比如生病)辍学几周或几个月,他返校后依然可以“听懂”语文老师的讲课。他甚至可以追上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数学课本是“一架楼梯”。学生如果连续几次没有听懂数学老师的讲课,他将无法顺利地“爬楼梯”并由此而感到绝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开小差或因某种原因辍学几周或几个月,他将无法“听懂”数学老师的讲课,他很难追上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如果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数学老师学习数学,学生就一直处于随时掉队的危险之中。数学教师当然采用不断提醒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的办法来减少“掉队”现象,但是,对于那些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恰恰无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因此,避免“掉队”的唯一办法是“超前学习”。只有“超前学习”才能让学生站在数学的高处回头再来学习比较简单的比较初级的数学。虽然所有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某种“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但数学尤其需要学生通过“超前学习”的方式来实现“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整体学习效应。与母语和外语一样,数学也是一门语言,但是,数学语言有特殊的复杂的人工语法,它更需要学生“超前学习”,然后再回头再来学习和巩固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以此获得数学的整体感和掌控感。只有那些超前学习的学生才能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还原为有“来龙去脉”的数学,以此实现德国数学家克莱因(Klein, F.)所倡导的“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意识。在克莱因看来,“有许多初等数学的现象只有在非初等的理论结构内才能深刻地理解。” 让学生自学数学看似比较困难。其实,与自学语文和自学外语相比,学生自学数学倒是比较容易。原因在于,数学课本编制的特色之一是“例题思维”:例题是练习题的原型。练习题是例题的变式。学生理解了例题之后,就能够模仿例题去解答练习题。由此,我们重点强化数学整体学习的三个步骤:一是例题的阅读理解。把数学阅读视为数学学习的关键步骤,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阅读例题);二是练习的强化训练与反馈矫正,让学生通过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来获得强化,并通过及时的评改和矫正来使学生获得反馈。三是自由解题。自由解题意味着让学生超越数学课本所圈定的数学题而进入“课外”的、个人感兴趣的数学解题。 (三)整体学习的反思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整体学习及其做中学在两个方面显示了它的效果:一是学生创作了一系列科技作品。这些科技作品在区级、市级、省级和全国范围内的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等不同程度的认可。二是教师开始将科技探究活动所蕴含的整体教学及其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引入各个学科教学。语文教学开始尝试“示范-模仿-创作”;外语教学开始转向“听领先”教学;数学学习开始重视“例题-练习-解题”并鼓励学生适度的“超前学习”。 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在整体学习的过程中普遍缺乏自学的方法和激情。与之相应,教师也缺乏指导学生自学的意识和技巧。 为此,课题组开始重点关注两个策略:一是教师学习和讨论有关“学生自学”的策略。二是教师学习和讨论如何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的激情的技巧。这两者一起构成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重点。 三、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兴发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重点是教师推动学生自学,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及时的辅导。我们一度将课题研究的主题词确定为“和乐教学”。所谓“和”,主要指“和而不同”。这里的“和”虽有“和谐”的含量,但我们更看重“和而不同”的中国古训所隐含的“个性差异”以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步子和学习进度这个方向。所谓“乐”,主要指“自得其乐”。这里的“乐”虽有“快乐”的含义,但我们更看重“自得其乐”所隐含的“学生自学,教师辅导”这个教学变革的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在“和乐教学”基础上直接提出“学生有主见的自学”与教师的兴发教学。 (一)学生自学作为整体学习的前提条件 表面上看,整体教学就是教师在讲课时将分散的知识点重新安放在整体脉络或整体结构之中。实际上,无论教师的讲课多么有整体感,这种整体的讲述依然很难在学生那里建立整体效应。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有真实的整体感,教师需要允许学生亲自操作和亲自探究,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亲自探究中获得心领神会的整体体验。在亲自操作和亲自探究中,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主动而整体地“建构”自己的个人知识和个人技能。这种整体学习不仅是对传统的“分散教学”及其“知识点教学”的拨乱与反正,而且是对传统的“系统讲授”的不信任。教师的整体讲授或系统讲授虽然比分散教学和知识点的教学进了一步,但它仍然是支离教学而不让学生获得整体的意义。学生之所以喜欢操作类的探究活动,也正因为学生在亲自操作亲自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整体的操控感和游戏感并由此而不知疲倦地全心投入。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系统讲授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某项技能,这种“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丧失技能学习的兴趣。仅仅让学生“听讲”终究不能让学生获得整体学习的真实体验。教师可以偶尔为学生提供系统或整体的讲授,但教师的讲授不能代替学生本人的亲自操作和亲自探究。 总体而言,所有的学习都必须经过学生本人的亲自操作、亲自探究。不仅技能学习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亲自探究,知识学习也同样需要亲自操作和亲自探究。表面看来,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主要是知识学习而不是技能学习,但是,我们坚持,所有知识学习的秘密隐藏在技能学习之中,而所有技能学习的秘密隐藏在亲自操作之中。 亲自操作之所以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某些知识和技能是可教的,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具有可学性而几乎不具有可教性。不仅知识和技能是不可教的,甚至连方法也是不可教的。“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虽是一条不错的教育隐喻,却也暗藏了某种教育隐患。隐患的根源在于知识的“隐性”(不可言传性)之维。知识原本就有可言传的部分,也有不可言传的部分;有可教的部分,也有不可教的部分。这样看来,“授人以鱼”固然简单保守,“授人以渔”也依然将教学视为“授”与“被授”的事务。如果说“授人以渔”是有效的策略,那么这条策略也只是在“由人以渔”的意义上才具有某种合理性。“由人以渔”意味着将自由选择的机会重新转让给学习者,意味着把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习者。善教者教人整体地亲自感知,让学习者在整体亲历中“心领神会”。“由人以渔”可能使教育或学习免于“细节学习”的灾难。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放手让学生“亲历”知识,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亲自探究的过程中整体地体验“问题”并附带地拥有“细节”知识。有效的教育或指导并不勉强地将“细节”知识单独地提出来言说、讨论,以免使学生徒增知识“怯场”的苦恼。 (二)学生自学的策略 我们重点学习了三个有关“自学辅导教学”的改革经验。一是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二是黎世法的“异步教学”;三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经由这三个改革经验,我们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自学辅导教学的策略。 卢仲衡一度将自己的教学改革称为“程序教学”,后来直接称之为“自学辅导教学”。“自学辅导教学”的教学程序为“启→读→练→知→结”。(1)“启”即“教师启发”。每节课开始时,教师可用几分钟时间规定学习进度,出示阅读提纲或由学生自己概括段落大意,对疑难处略作“启发”。(2)“读”就是学生“阅读”课文。(3)“练”即学生自己做“练习”。(4)“知”即“学生当时知道结果”。以一节课45分钟计算,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己做练习、自己核对答案的时间大约占30~35分钟,教师只负责巡视课堂,尽量让学生保持“读—练—知”的自学状态,三个环节自然交替。尊重学生学习差异,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对于优生,教师可介绍他们看更多的数学参考书。教师重点帮助那些差生,使其能适应自学。(5)“结”即“小结”。下课前10分钟,教师按提纲提问,集体交替地纠错做小结。“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自学时间,并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学的“课本、练习本和答案本”(也称“三本教学”)。 黎世法将自己的教学改革称为“异步教学”。“异步教学”的主要教学程序是“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1)“自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自学参考提纲。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并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自。(2)“启发”是当学生通过自学仍无法解决时,教师提供某种“启发”和指导。(3)“复习”是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系统化、概括化,以便为接下来的“作业”做准备。(4)“作业”是学生做练习。(5)“改错”学生自己核对答案,改正作业错误。学生在自改中如果发生了困难,可请教同座位的同学,或下位请教别的同学,或请教老师。(6)“小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和整理所学的知识。总之,黎世法主持的“异步教学”实验的主要特色在于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并推进“学生自学”。 可见,“自学辅导教学”和“异步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阅读—练习—评改练习”。但是,“阅读—练习—评改练习”主要适应于简单的知识学习而很难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们重点参照了新课程所探索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改革经验。新课程同样提倡“自主学习”,但新课程同时强调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一定呈现为自主学习,但自主学习并非一定呈现为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意味着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验证自己的假设。也就是说,探究学习有三个核心环节。一是问题,围绕某个主题提出一个可疑的问题。二是假设,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某个可能的解题的方案;三是验证,寻找证据并验证假设。除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也提倡“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并非普遍的学习方式。大量的学习往往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只在学生个体学习遇到困难时,合作学习才被呼唤入场。合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辅助策略。 借鉴已有的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将“自学辅导教学及其兴发教学”作为第二轮行动研究的主题词。具体的操作程序呈现为三个核心的学习环节:一是有主见的阅读;二是有主见的练习;三是有主见的评改。教师的责任主要在于组织教学,并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学生提供辅导或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各个学科的自学辅导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形式,但其核心程序是“有主见的阅读—有主见的练习—有主见的评改”三个环节。 我们所追求的自学辅导教学及其兴发教学有三个关键特征:第一,它在任何时候都强调“自己阅读,自己做练习,自己评改”的自学精神。它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相呼应,但它将“自主学习”具体落实为“自学辅导教学”;第二,它在任何时候都强调“主题学习”,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探究。它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相呼应,但它将“探究学习”进一步转化为重视学生整体探究和整体操作的“整体学习”。第三,当学生在任何时候遇到困难时都可以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帮助和支持。它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相呼应,但它将合作学习进一步转化为“兴发教学”。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主要在于兴起和引发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自学的自信和激情而并不在于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提供现成的答案。 也就是说,我们所追求的自学辅导教学及其兴发教学是对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做了两个调整和转换:一是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分别转换为自学辅导教学、整体教学和兴发教学;二是将“兴发教学”视为教师的主要责任以及教学的核心精神,而将自学(或自学辅导教学)和整体学习视为学生的主要责任以及学习的两个重要途径。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老师和学生普遍接受了整体学习以及自学辅导教学的策略之后,我们接下来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推进学生自学?教师如何让学生愿意自学?或者说,教师如何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的动力和激情? 针对学生自学的动力和激情问题,我们借鉴中国古典教学的经验,将这种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的教学状态称为“兴发教学”或“礼乐教学”(在本课题研究中,“礼乐教学”和“兴发教学”几乎是可以互换的概念)。 在接下来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有关“礼乐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兴发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重点学习了张祥龙的《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张祥龙详细讨论了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向以及“礼乐教学”的技艺。为此,我们将后续研究的主题词确定为“礼乐教学”以及相关的“兴发教学”。有关“礼乐教学”及其“兴发教学”的详细解释我们已有另文讨论。 *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礼乐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12B04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叙事的行动研究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批准号:13JJD880016)的研究成果之一。 有关自然生命的“整体生长”和“主动生长”的更多讨论,详见: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99-121. 详见: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 .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4-125. 详见: 霍布斯.利维坦 .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62-71,92-93. 详见: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下卷) .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32. 波兰尼.个人知识 .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84. 波兰尼.个人知识 .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83. 波兰尼.个人知识 .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84. 刘良华.整体教学视野中的学科教学变革 .湖北教育,2013(6). Krashen, S.(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gman Inc .pp.16 -19 . 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 .比较教育研究,2000(4):38-41. 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J].陈昌平,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55. 卢仲衡,等.怎样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教育研究,1982(11).卢仲衡.自学辅导心理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黎世法.异步教学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97-129. 张祥龙.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刘良华.论“兴发教学” .上海教育科研,2014(3) .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Nature-law Based Instruction Reform Lin Qiu-ying1, Liu Liang-hua2 (1 Chi-gang Primary School, Guangzhou, 510300; 2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scattered knowledge or systematic instruction. The nature-law based instruction turns to students' holistic learning and supervised study. Holistic learning is to build a meaningful learning system by way of hands on and evoke the students’ inquiry interesting and passion. Supervised study is to let students read, practice and evaluate themselves. To implement change of holistic learning and supervised study, the teacher needs to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evoking instruction. Keywords: natural law, holistic learning, supervised study, evoking instruction 资料来源:林秋玉,刘良华:《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及其行动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2期。 分享: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63学导式创新教学参考素材-1-15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 南海华庭
ljkf 2015-4-20 11:26
63学导式创新教学参考素材-1-15 南海华庭转载415 转载者按:学导式创新教学--学在导前,先学后教,是在启发式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开发五元智能--领悟知识 熟练技能 开发智力 锻炼能力 优化品行 ,相互启发,能者为师,提升人才,包括 有主见的阅读—有主见的练习—有主见的评改 1-15 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及其行动研究 * 林秋玉 刘良华 摘要 传统教学强调分散的知识点的教学或系统的讲授。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强调学生的整体学习和自学。整体学习旨在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学习的意义,使学习成为真正的有意义学习。自学辅导教学旨在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练习和自己评改。为了实现整体学习和自学辅导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兴发教学。 关键词 自然法;整体学习;自学辅导教学;兴发教学 作者简介 林秋玉/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校长 (广州 510310)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上海 200062) 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教育难题: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有关“一堂好课”或“有效教学”的各种标准之中,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一堂好课”或“有效教学”的标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合作的行动研究小组。参与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骨干教师,由骨干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实施教学改革。然后,由骨干教师带动学校所有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推进教学改革。为了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和理解教学改革的新观念及其相关文献,课题组特邀区政府的课题管理者和大学专家参与我们的研究,组建G-U-S(U代表政府部门,U代表大学,S代表小学)合作的行动研究小组。在合作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课题管理者和大学专家负责提供有关研究方法和教学改革的建议。教师则在自己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并协商改进的办法。 一、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研究视角 我们的研究视角是“基于自然法的教学”。这里的自然法主要是指自然界所有生命的生长规则。从自然法的视角来看,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包含植物、动物和人)的生长或成长都遵循三个自然规则。 第一个自然法则是“整体生长”。小鸟总是整体地生长,而并非有步骤地先长出鸟头然后再长出鸟的眼睛;鸟在长出眼睛时也并非先长出左眼然后再长出右眼。树木的生长亦如是。树并非先长出一片树叶然后再长出另一片树叶。与之类似,好的教学总是先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知,然后再去整体地操作和体验。好的教学看重知识的整体结构和整体脉络。其背后的知识假设为:细节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的细节就像离开了身体的四肢。整体决定行为的成败。坏的教学往往看重“知识点”的学习,强调“小步子教学”和“知识点训练”。其背后的知识假设为:整体是由部分和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行为的成败。 第二个自然法则是“主动生长”。小鸟会自己主动用嘴把蛋壳啄破并冲破蛋壳。一旦脱离了它的母体之后,小鸟就会主动地寻找并占有食物。小草总是自己生长。遇到石头或者别的障碍物时,小草会主动地挣扎而顽强地活下来。与之类似,儿童原本也是主动生长的,他会像猫一样好奇,像小鸟一样追求自由,像小草一样主动挣扎。好老师总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错误,在尝试错误中逐渐学会学习。坏老师取消学生尝试错误、主动自学的权利,担心学生的自学会浪费时间,担心学生在短信时间内无法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书本知识。 第三个自然法则是“为满足欲望而生长”。所有生命的生长都以欲望或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植物的需要是足够的养料与水分,动物的需要是食物和性伙伴。人除了追求满足其食欲和爱欲等生理需求之外,还需要满足其“被承认的欲望”。正是这种为承认而斗争的运动,推动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也有人认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歇的虚荣”。这种虚荣心的情感满足推动了个人和整个人类的发展。 尼采则直接称之为“权力意志”。他认为生命的本性就是“追求权力,追求权力的增加”。所谓快乐或幸福,只是权力意志得到满足之后的副产品。“一切推动力都是权力意志”,此外没有任何别的推动力。 这样看来,好的教学就必须考虑学生的情感欲望和基本需要。好的教师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以此满足学生的“被承认的欲望”、“无休止的虚荣心”或“权力意志”。 在“主动生长”、“整体生长”和“为满足欲望而生长”这三者之间,“为满足欲望而生长”是生命成长的“自然法”的核心。也就是说,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以“为满足欲望而生长”作为教学的核心法则,以“主动生长”和“整体生长”作为辅助法则。本研究将立足于“为满足欲望而生长”的教学称为兴发教学,将立足于“主动生长”的教学称为自学(或自学辅导教学),将立足于“整体生长”的教学称为整体学习。 就学生的责任而言,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自学与整体学习。就教师的责任而言,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兴发教学。而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及其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最初考虑的是整体学习,后来才逐步转向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兴发教学。 二、整体学习:第一轮行动研究 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课程或什么样的学习是学生喜欢的?为此,我们做了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部分学生喜欢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但学生普遍更喜欢科技类的课外活动。 我们起先将研究主题确定为“科技创新”,让学生在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整体探究、整体体验。我们称之为“整体学习”(holistic learning),也称之为“做中学”(hands on)。从活动材料来看,学生喜欢的是科技活动。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学生所喜欢的其实是某种可以由自己掌控的、可以“整体学习”和“做中学”的亲身操作状态。就亲自操作的主体而言,它是动手动脚的“做中学”;就亲自操作的对象而言,它是围绕某个主题从头到尾、自始至终的“整体学习”。 (一)整体学习的原理 传统的教学过于关注“知识点”的教学,可称之为“细节教学”或“细节教育”。整体虽然由细节构成,但是,如果学习者过于关注知识点的细节,整个活动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聚集在这些细节上,我们的行为就会崩溃。” 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常常被要求去关注一些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的细节。殊不知“一位钢琴家在弹奏音乐时如果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他正在弹奏的音乐上转移到观察他正用手指弹奏的琴键上,就会发生混乱并可能不得不停止演奏。” 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学者或指导者常常不由分说地将整个“细节”条分缕析地讲授,更糟糕的情形是将这些“细节”确定为“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在“重点讲够”、“难点讲够”的教学活动中,这些原本属于“不可言传”的“细节”被引入烦琐的讲解、讨论,或者进入那些以填空、简答、名词解释、多项选择等为内容的频繁的练习或考试中。“细节”一旦被不恰当地突出为“焦点”之后,学生常常会因此而陷入“怯场”、“焦虑”等低迷的情绪状况中。“怯场毁掉了一个人的临场感,而临场感本身是可以顺利地引出一个人的词语或音符或手势动作的适当序列的。如果我们能成功地把自己的心灵引向前进,使它清晰地把握着我们的主要兴趣所在的整个活动,那么,怯场就可以消除,动作就可以恢复流畅了。” 看来,学习者的情绪问题尤其是焦虑、紧张、逃学等“怯场”行为往往与教育者对“细节”问题给予了不恰当的指导相关。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将“整体学习”及其“做中学”推广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重点关注语文整体学习、数学整体学习和外语整体学习。 (二)学科整体学习的策略 语文整体学习的重点是“示范-模仿-创作”,我们也称之为“范本教学”。具体的操作策略是:第一,范本阅读。教师从学生课本中特别挑选出某些“美文”,将这些“美文”视为可模仿的范本,同时,教师也给学生推荐课本之外的某个主题或某个作者的范本,鼓励学生和家长自己去寻找某个主题或某个作者的范本。学生由此可以在某个阶段聚焦某个主题或某个作者,可以体验同类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写作技巧,使同类文本之间发生“互文本”效应。这种范本阅读看起来与传统阅读相似,但是,范本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阅读是独立的,而范本阅读直接指向写作。范本阅读并非阅读教学,而是“示范-模仿”的写作教学的一个内在环节。阅读虽然也有独立的价值,阅读可以怡情、启智、开阔视野。按照培根的说法,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但是,范本阅读并非独立的阅读行为。范本阅读直接指向写作并通过写作来带动阅读。“示范-模仿-创作”表面上看是先阅读后写作,实际上,“示范-模仿-创作”是先写作后阅读,通过“以写带读”的途径反过来促进阅读。在“范本阅读”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也会讲解阅读理解的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以及语法知识、写作修辞等等,但是,“范本阅读”从一开始就指向“示范-模仿-创作”。第二,模仿写作。鼓励学生从“完整复述”(接近“背诵”)开始,然后由“完整复述”逐步过渡到“简述”,再由“简述”逐步过渡到“仿写”。第三,从模仿写作到自由创作。“示范-模仿-创作”并没有严格的阶段的划分。一般而言,学生的写作始于“示范-模仿”,但有良好的写作基础的学生也可以不受“示范-模仿”的限制而保持“示范-创作”的写作进展。 外语整体教学的重点同样是“示范-模仿-创作”,由传统的外语语法教学转向交际教学。而且,由传统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外语交际教学转向“听领先”教学。“听说领先”虽然也是一个出色的外语学习原则,但是,在听和说之间,仍然有一个先后的问题。本研究借鉴美国学者克拉申(Krashen, S.)提倡的“自然法”以及“浸入式”(immersion approach)外语教学的原理 ,同时借鉴我国学者强海燕等人的研究 ,明确提出“听领先”的策略。外语整体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是:第一,“先输入后输出”,先大量地“听”英语然后再逐步“说”英语。让学生的“输入”(听)远远大于输出(说)。第二,承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有类似母语学习那样的“沉默期”(silence period)(婴儿学习母语的沉默期一般为一年左右),允许学生有“沉默”的权利。承认和允许“沉默”意味着“听”外语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只需要让学生大量地听外语而不必急于让学生说外语,教师和家长不必逼迫学生听了之后立刻做相关的练习或作业。尽可能让学生“习得”而不是“学习”,尽可能让学生感觉自己在“欣赏”外语电影或外语录像而忘记自己在“学习”英语。及时的练习或强迫的作业虽然可以强化学生记住外语单词或增强阅读理解的效果,但频繁的练习将严重降低学生“习得”和“体验”的效应。第三,给学生和家长推荐适合“视听”的外语录像或外语电影。虽然我们提出“听领先”的外语教学口号,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录音磁带”只适合学生对照课本偶尔听之,不适合让学生长期耳濡目染。为了实现“浸入”的效果,我们给学生和家长重点推荐《迪斯尼神奇英语》、《成长的烦恼》、《走遍美国》等英语录像。 数学整体学习的重点是“超前学习”。虽然语文和外语学习也需要自学,但自学数学比自学语文和自学外语更重要更紧迫。数学学习与语文学习(以及外语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所面对的语文课本是“一袋土豆”,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从中取出一个完整的“土豆”。学生即便开小差或者因某种原因(比如生病)辍学几周或几个月,他返校后依然可以“听懂”语文老师的讲课。他甚至可以追上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数学课本是“一架楼梯”。学生如果连续几次没有听懂数学老师的讲课,他将无法顺利地“爬楼梯”并由此而感到绝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开小差或因某种原因辍学几周或几个月,他将无法“听懂”数学老师的讲课,他很难追上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如果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数学老师学习数学,学生就一直处于随时掉队的危险之中。数学教师当然采用不断提醒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的办法来减少“掉队”现象,但是,对于那些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恰恰无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因此,避免“掉队”的唯一办法是“超前学习”。只有“超前学习”才能让学生站在数学的高处回头再来学习比较简单的比较初级的数学。虽然所有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某种“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但数学尤其需要学生通过“超前学习”的方式来实现“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整体学习效应。与母语和外语一样,数学也是一门语言,但是,数学语言有特殊的复杂的人工语法,它更需要学生“超前学习”,然后再回头再来学习和巩固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以此获得数学的整体感和掌控感。只有那些超前学习的学生才能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还原为有“来龙去脉”的数学,以此实现德国数学家克莱因(Klein, F.)所倡导的“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意识。在克莱因看来,“有许多初等数学的现象只有在非初等的理论结构内才能深刻地理解。” 让学生自学数学看似比较困难。其实,与自学语文和自学外语相比,学生自学数学倒是比较容易。原因在于,数学课本编制的特色之一是“例题思维”:例题是练习题的原型。练习题是例题的变式。学生理解了例题之后,就能够模仿例题去解答练习题。由此,我们重点强化数学整体学习的三个步骤:一是例题的阅读理解。把数学阅读视为数学学习的关键步骤,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阅读例题);二是练习的强化训练与反馈矫正,让学生通过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来获得强化,并通过及时的评改和矫正来使学生获得反馈。三是自由解题。自由解题意味着让学生超越数学课本所圈定的数学题而进入“课外”的、个人感兴趣的数学解题。 (三)整体学习的反思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整体学习及其做中学在两个方面显示了它的效果:一是学生创作了一系列科技作品。这些科技作品在区级、市级、省级和全国范围内的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等不同程度的认可。二是教师开始将科技探究活动所蕴含的整体教学及其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引入各个学科教学。语文教学开始尝试“示范-模仿-创作”;外语教学开始转向“听领先”教学;数学学习开始重视“例题-练习-解题”并鼓励学生适度的“超前学习”。 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在整体学习的过程中普遍缺乏自学的方法和激情。与之相应,教师也缺乏指导学生自学的意识和技巧。 为此,课题组开始重点关注两个策略:一是教师学习和讨论有关“学生自学”的策略。二是教师学习和讨论如何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的激情的技巧。这两者一起构成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重点。 三、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兴发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重点是教师推动学生自学,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及时的辅导。我们一度将课题研究的主题词确定为“和乐教学”。所谓“和”,主要指“和而不同”。这里的“和”虽有“和谐”的含量,但我们更看重“和而不同”的中国古训所隐含的“个性差异”以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步子和学习进度这个方向。所谓“乐”,主要指“自得其乐”。这里的“乐”虽有“快乐”的含义,但我们更看重“自得其乐”所隐含的“学生自学,教师辅导”这个教学变革的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在“和乐教学”基础上直接提出“学生有主见的自学”与教师的兴发教学。 (一)学生自学作为整体学习的前提条件 表面上看,整体教学就是教师在讲课时将分散的知识点重新安放在整体脉络或整体结构之中。实际上,无论教师的讲课多么有整体感,这种整体的讲述依然很难在学生那里建立整体效应。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有真实的整体感,教师需要允许学生亲自操作和亲自探究,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亲自探究中获得心领神会的整体体验。在亲自操作和亲自探究中,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主动而整体地“建构”自己的个人知识和个人技能。这种整体学习不仅是对传统的“分散教学”及其“知识点教学”的拨乱与反正,而且是对传统的“系统讲授”的不信任。教师的整体讲授或系统讲授虽然比分散教学和知识点的教学进了一步,但它仍然是支离教学而不让学生获得整体的意义。学生之所以喜欢操作类的探究活动,也正因为学生在亲自操作亲自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整体的操控感和游戏感并由此而不知疲倦地全心投入。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系统讲授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某项技能,这种“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丧失技能学习的兴趣。仅仅让学生“听讲”终究不能让学生获得整体学习的真实体验。教师可以偶尔为学生提供系统或整体的讲授,但教师的讲授不能代替学生本人的亲自操作和亲自探究。 总体而言,所有的学习都必须经过学生本人的亲自操作、亲自探究。不仅技能学习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亲自探究,知识学习也同样需要亲自操作和亲自探究。表面看来,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主要是知识学习而不是技能学习,但是,我们坚持,所有知识学习的秘密隐藏在技能学习之中,而所有技能学习的秘密隐藏在亲自操作之中。 亲自操作之所以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某些知识和技能是可教的,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具有可学性而几乎不具有可教性。不仅知识和技能是不可教的,甚至连方法也是不可教的。“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虽是一条不错的教育隐喻,却也暗藏了某种教育隐患。隐患的根源在于知识的“隐性”(不可言传性)之维。知识原本就有可言传的部分,也有不可言传的部分;有可教的部分,也有不可教的部分。这样看来,“授人以鱼”固然简单保守,“授人以渔”也依然将教学视为“授”与“被授”的事务。如果说“授人以渔”是有效的策略,那么这条策略也只是在“由人以渔”的意义上才具有某种合理性。“由人以渔”意味着将自由选择的机会重新转让给学习者,意味着把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习者。善教者教人整体地亲自感知,让学习者在整体亲历中“心领神会”。“由人以渔”可能使教育或学习免于“细节学习”的灾难。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放手让学生“亲历”知识,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亲自探究的过程中整体地体验“问题”并附带地拥有“细节”知识。有效的教育或指导并不勉强地将“细节”知识单独地提出来言说、讨论,以免使学生徒增知识“怯场”的苦恼。 (二)学生自学的策略 我们重点学习了三个有关“自学辅导教学”的改革经验。一是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二是黎世法的“异步教学”;三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经由这三个改革经验,我们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自学辅导教学的策略。 卢仲衡一度将自己的教学改革称为“程序教学”,后来直接称之为“自学辅导教学”。“自学辅导教学”的教学程序为“启→读→练→知→结”。(1)“启”即“教师启发”。每节课开始时,教师可用几分钟时间规定学习进度,出示阅读提纲或由学生自己概括段落大意,对疑难处略作“启发”。(2)“读”就是学生“阅读”课文。(3)“练”即学生自己做“练习”。(4)“知”即“学生当时知道结果”。以一节课45分钟计算,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己做练习、自己核对答案的时间大约占30~35分钟,教师只负责巡视课堂,尽量让学生保持“读—练—知”的自学状态,三个环节自然交替。尊重学生学习差异,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对于优生,教师可介绍他们看更多的数学参考书。教师重点帮助那些差生,使其能适应自学。(5)“结”即“小结”。下课前10分钟,教师按提纲提问,集体交替地纠错做小结。“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自学时间,并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学的“课本、练习本和答案本”(也称“三本教学”)。 黎世法将自己的教学改革称为“异步教学”。“异步教学”的主要教学程序是“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1)“自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自学参考提纲。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并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自。(2)“启发”是当学生通过自学仍无法解决时,教师提供某种“启发”和指导。(3)“复习”是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系统化、概括化,以便为接下来的“作业”做准备。(4)“作业”是学生做练习。(5)“改错”学生自己核对答案,改正作业错误。学生在自改中如果发生了困难,可请教同座位的同学,或下位请教别的同学,或请教老师。(6)“小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和整理所学的知识。总之,黎世法主持的“异步教学”实验的主要特色在于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并推进“学生自学”。 可见,“自学辅导教学”和“异步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阅读—练习—评改练习”。但是,“阅读—练习—评改练习”主要适应于简单的知识学习而很难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们重点参照了新课程所探索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改革经验。新课程同样提倡“自主学习”,但新课程同时强调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一定呈现为自主学习,但自主学习并非一定呈现为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意味着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验证自己的假设。也就是说,探究学习有三个核心环节。一是问题,围绕某个主题提出一个可疑的问题。二是假设,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某个可能的解题的方案;三是验证,寻找证据并验证假设。除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也提倡“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并非普遍的学习方式。大量的学习往往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只在学生个体学习遇到困难时,合作学习才被呼唤入场。合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辅助策略。 借鉴已有的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将“自学辅导教学及其兴发教学”作为第二轮行动研究的主题词。具体的操作程序呈现为三个核心的学习环节:一是有主见的阅读;二是有主见的练习;三是有主见的评改。教师的责任主要在于组织教学,并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学生提供辅导或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各个学科的自学辅导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形式,但其核心程序是“有主见的阅读—有主见的练习—有主见的评改”三个环节。 我们所追求的自学辅导教学及其兴发教学有三个关键特征:第一,它在任何时候都强调“自己阅读,自己做练习,自己评改”的自学精神。它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相呼应,但它将“自主学习”具体落实为“自学辅导教学”;第二,它在任何时候都强调“主题学习”,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探究。它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相呼应,但它将“探究学习”进一步转化为重视学生整体探究和整体操作的“整体学习”。第三,当学生在任何时候遇到困难时都可以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帮助和支持。它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相呼应,但它将合作学习进一步转化为“兴发教学”。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主要在于兴起和引发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自学的自信和激情而并不在于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提供现成的答案。 也就是说,我们所追求的自学辅导教学及其兴发教学是对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做了两个调整和转换:一是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分别转换为自学辅导教学、整体教学和兴发教学;二是将“兴发教学”视为教师的主要责任以及教学的核心精神,而将自学(或自学辅导教学)和整体学习视为学生的主要责任以及学习的两个重要途径。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老师和学生普遍接受了整体学习以及自学辅导教学的策略之后,我们接下来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推进学生自学?教师如何让学生愿意自学?或者说,教师如何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的动力和激情? 针对学生自学的动力和激情问题,我们借鉴中国古典教学的经验,将这种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的教学状态称为“兴发教学”或“礼乐教学”(在本课题研究中,“礼乐教学”和“兴发教学”几乎是可以互换的概念)。 在接下来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有关“礼乐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兴发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重点学习了张祥龙的《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张祥龙详细讨论了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向以及“礼乐教学”的技艺。为此,我们将后续研究的主题词确定为“礼乐教学”以及相关的“兴发教学”。有关“礼乐教学”及其“兴发教学”的详细解释我们已有另文讨论。 *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礼乐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12B04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叙事的行动研究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批准号:13JJD880016)的研究成果之一。 有关自然生命的“整体生长”和“主动生长”的更多讨论,详见: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99-121. 详见: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 .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4-125. 详见: 霍布斯.利维坦 .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62-71,92-93. 详见: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下卷) .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32. 波兰尼.个人知识 .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84. 波兰尼.个人知识 .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83. 波兰尼.个人知识 .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84. 刘良华.整体教学视野中的学科教学变革 .湖北教育,2013(6). Krashen, S.(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gman Inc .pp.16 -19 . 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 .比较教育研究,2000(4):38-41. 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J].陈昌平,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55. 卢仲衡,等.怎样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教育研究,1982(11).卢仲衡.自学辅导心理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黎世法.异步教学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97-129. 张祥龙.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刘良华.论“兴发教学” .上海教育科研,2014(3) .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Nature-law Based Instruction Reform Lin Qiu-ying1, Liu Liang-hua2 (1 Chi-gang Primary School, Guangzhou, 510300; 2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scattered knowledge or systematic instruction. The nature-law based instruction turns to students' holistic learning and supervised study. Holistic learning is to build a meaningful learning system by way of hands on and evoke the students’ inquiry interesting and passion. Supervised study is to let students read, practice and evaluate themselves. To implement change of holistic learning and supervised study, the teacher needs to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evoking instruction. Keywords: natural law, holistic learning, supervised study, evoking instruction 资料来源:林秋玉,刘良华:《立足于自然法的教学改革及其行动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2期。 分享: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1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导式创新教学也可从慕课说起[刘学浩5914]
ljkf 2014-9-5 10:14
学导式创新教学也可从慕课说起 新学期伊始,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李宏伟向全体教职工推荐了两篇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基础教育接轨“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革命》《“翻转课堂”的实质与路径》,供广大教师研读,以期引发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体悟,进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什么是“慕课”,这种教学方式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何不同,它又如何形成“翻转课堂”的效果?    从慕课说起   真正实现先学后教的改革   “慕课”是课堂教学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一次新革命,它已从美国来到中国,来到我们身边;它已从高校的课堂,走进基础教育视野,它将改变教学模式,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李宏伟对“慕课”的定位,一下激发了记者的兴趣。   “‘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市教育局将其视为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升级版,基础教育也正面临着如何真正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性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李校长告诉记者,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完成,而慕课这种方式却将课堂“翻转”过来——知识传授是学生通过导学案和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完成。   首先,学生通过微课、微视频在网上学习,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上完成。慕课这种教育方式来源于美国,尤其是在大学里广泛采用的,因为大学里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比较高,到中国之后,慕课就得到了延伸,走进了基础教育。这种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的“翻转”,是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据了解,所谓“慕课”(MOOC)的概念分解为:“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可以提供给数以万计的学生进行学习;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都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本学期,新海高中将更加深入广泛尝试慕课这种教学方式。之前,该校将部分学科制作微课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在课前学习,如凭借该校省生物课程基地的优势来打造生物课程的微课。本学期,将把这种方式推广到所有学科。   李校长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省教育厅还将在全省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微课竞赛。这是一个面向全省的面广量大的活动,要从校级竞赛、市级竞赛,最终到省级竞赛,在全省范围内掀起慕课的风暴。该校目前正在整合资源,通过深入研究,把知识的重点、难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制作,展现慕课的特点。在此项工作中,该校提出了“先人一步、高人一筹、位居一流”的目标和要求。    打开电脑来学习   数字化学习风暴   据美国培训与文献学会统计,过去十年间知识总量翻了一番,而预计再翻一番的时间将缩短至一年半。可以供学习的内容以指数倍的速度增长,人类已经进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专家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要在有限的学校学习时间里用原有的学习方式来掌握今天的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则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有着信息储存量大、信息形式多样化、搜索使用信息极为方便等优势,学生很容易就能在网上查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开展电子网络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学生用着电脑、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课堂教学,我国也不断开展试点和实验项目。   记者在网上搜索“慕课”,跳出了若干个慕课网站,记者在其中一家慕课网上看到,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文学、教育、工科、经济、电脑、流行文化……虽然针对中小学学生课程的还比较少,但微课的数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往的一些网络课程大多都是将老师上课的内容拍摄并记录下来,而慕课则仅仅是一段或多段4、5分钟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前的学习目标等内容了解课程大致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在这样一家慕课网上,有学术视频近10万部,学生既可以学习自己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进行更大范围的学习。    促成师生角色转变   课堂发生了翻转   记者从新海高级中学学术部主任孙运利处了解到,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为“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老师不仅提供了微课视频,还可以在线为学生进行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证实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翻转课堂”的时间带来了师生角色转变,教师变成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在教学中,要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它们要进行微课程设计;要为学生进行学习课程设计;要根据学习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组织技巧,让学生变成了主动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及同学求助,无错误积累,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   近年来,我市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从“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又经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李宏伟校长认为,慕课的引入,翻转课堂的推进必将使我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老师要能够制作微课,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要形成知识的内化,对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要求也比以往更高,对教师的理念也更为重视。   “慕课进入中国后,影响到中国的基础教育,这将对缓解盲目有偿家教产生积极的作用,它甚至将引发全民学习方式的变革。”李校长表示。    慕课   学生喜爱并期待   在新海高级中学,就慕课这一话题,记者采访该校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小海表示,上学期,已经在校园网上看到了生物学科的“慕课”,尤其是对重点问题的讲解,可以反复地看,直到理解为止。“对于这些问题,平常都是请教老师或同学,有时的确是弄懂了,但有时也是一知半解,有了慕课,我可以随时看,反复地学,既能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又能温故知新。”   学生晓涵表示,高中教育指向是高考,如果能将各学科的知识点、必考点和历年的高考真题,作为慕课的内容,让同学们有针对性、有自主性地选择学习,必将提升学习效率,受到广泛欢迎。“我们非常期待这样的慕课,哪怕有些课程是收费的,只要我们需要,也是在合理的收费范围内,我们都愿意学。”   该校高一学生小丽表示,自己在寒假里看了多节慕课,“我在网上寻找自己喜爱的内容,有的和高中学习课程有关的,更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很多是国际著名高校的课程,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太简单、太直观、也太有效了,在电脑前,就可以学到各种知识。”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1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学浩:我的10年 [3714]
ljkf 2014-7-4 07:39
我的10年 刘学浩 2004年我在共青团中央《中华儿女》黑龙江记者站作高级记者,采写出版《龙江青年英杰》时,发现我80年代倡导的学导式创新教学法得到各地大中小学广泛应用---于是写了《我70岁上网发现大有可为》--电脑和互联网能方便我施展所长。 稍后为方便携带,我在广西旅游又在北海市苏宁电器超市买了小笔记本电脑。 在领导和学友们的支持、协助下,我加入哈尔滨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组,上网设电子邮箱、建网页《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先后发表: 蒋亦元和他的助手们、 开智 工程的领头雁、生命铸利剑 奋力斩瘟神--于维汉与克山病防治研究五十年 等 数十篇 作品;又 陆续发表: 见证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 ; 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 ;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系列讲座、学导式--开发智能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出席了2005 -5“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表《 学导式双语教学促进智能开发与人才培养 》。 2005-10出席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老有所乐 发挥专长 提倡学导式人才开发与管理》收入论文集。 2006年 写出: 6月= 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社会生活的创新方式 -―提交2006 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的原创性初探 ; 9月=试论启发式教学应向学导式发展,在人民大会堂获首届中国人文创新成果特等奖;《 开发人才智能的学导式研究 》 入刊《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中新出版社 );12月:创新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促进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建设及 离退休人员应用学导式不断创新 ( 获 省老年学学 会优秀 论文 特等奖),此文提出: 离退休人员活到老、学到老,运用学导式--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这个创新方式:模仿→借鉴→创新→超越。把自学作为生活乐趣:每人可从身边事学起-做起:首先保持健康的身体、自强不息的心态;同时丰富生活内容,力所能及地继续发扬个人爱好和专长。这样,离退休人员就会在老有所为、所学、所用、所乐、所养中去不断创新,作出创新性劳动成果给后人留下记忆- 并 作为学导式老年人才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而 延年益寿 -- 知足 、 长乐, 品味 幸福。 学导式是主观和客观、认知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创新方式。学导式的学:主要是自学,主观努力、求知求能。 学导式的导,主要是求得客观的恰当的导:“三人行,必有我师”;争取党政、社会组织的领导、指导;也要学会自导:把所学、反思用到实践去验证、检验;总结、深化、利导、自悟。 2009年中国教育学刊第8期 封底刊发学导式教学法简介和我倡议并主持召开的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会(1988-8)照片--有23个省市、党政军院校、大中小学的代表出席。2010年出席人民大会堂中华百业时代英模人物座谈表彰会后 获 第十四届 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2011年联合申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学导式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 及学导式创新体系纲要等 57篇 收入专著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选(上,2012出版)。 我首倡的学导式--首先是培养人才的创新方式 ,也 是各行各业 组织管理中 提升工作绩效的学 习 、 教学 、工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 中 涌现创新人才的 学导式 创新体系 : 1 人人都应学在导前、学中求导、相互启发、开发智能、展现创新、 充实人生。 求学者 要 主动提问、思考、发现 , 不断深化; 可 展现学导式10条开放性本质特征 : 1】开发智能--能 适应现代化未来世界的需要, 给 学习者 提供‘学材’ 及 必要条件 ,培养创新 人才 。 2】 自学为主 、 发挥主体地位的能动性 、 自觉性、创造性 。 3】 学在导前,充分利用已知因素和潜力领会‘学材’ -- 探索、尝试 ;教者先熟悉学情。 4】 教者变教为导 -- 变‘ 灌输 ’为‘ 引导 ’ , 从 学习者 实际出发, 以学定教, 恰当引导、诱导、因材施导,因势利导 ,在求学者力不胜任时作示范、指点迷津,彻底扬弃注入式。 5】求学者 学导结合,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能者为师, 导为学服务,学和导 和谐 ,及时反馈; 是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6】过程简明-- 突出 “ 自学→解疑 ( 含小组 讨论) →精讲→演练(含展示、反馈-- 展演智能、感悟人生 ) ” 。 7】 多人异步, 学导式组织形式以小组互助为主, 个体和群体结合, 各得其所。 8】 多法互补,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 与 学方法,力求实效 。 9】 方式灵活,类型多样,适应性强,覆盖面广 。 1 0 】 及时评价, 讲求 效益 ; 博采众长,体系开放 。 2 学导式的目标是开发五元智能,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智能=素质 ,五元智能含 :1】 领悟知识 ; 2】 熟练技能 ; 3】 开发 智力 五 要素 :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 4】 锻炼能力七要素 : 自学-探索,表达-表演、体力-操作、社交-管理、革新-创造、情感-审美、意志-调节能力 ; 5】 优化品行 六 要素 : 目标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 品位、学导业绩。 2012年哈师大校友总会会刊中《1952级俄语专业校友毕业56年再回校2011年又聚会》:是我用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金宴请了大家。 2014年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参评论文《用学导式 提升五元智能 ,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 校长队伍 》将在京西宾馆获奖. 显然,这10年来我不用电脑和互联网就无法取得上述成果。
个人分类: 个人简介|2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学浩首倡开发人才智能的学导式教学法百科词条-应充实完善
ljkf 2014-2-27 09:59
25 刘学浩首倡开发人才智能学导式教学法为百科词条供稿214 学导式教学法 ---应充实完善如下: 【从学导式创新方式到学导式创新体系---请随后另见相关词条】 学导式 教学法 是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变教为导、开发智能、展示创新、提升价值、充实人生的自学并得到指导的学习与教学的学教创新方式。 学导式 教学法 原创者1982年对学导式教学法的定义是:‘自学并得到教师指导的‘学导式’教学法,在多种教育体系中,都有广泛的用武之地’。它以学生为主体主动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并得到教师示范督导,相互启发、开发智能、展示创新、充实人生;教师也学在导前,先熟悉学情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学生能及时反馈、当堂达标,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能及早培养出会自学、肯创新的学导式学习型人才。学导式作为高效创新的教学范式的理论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优先选择,得到各地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灵活运用。 1 、 学导式的 产生背景 涌现创新人才的 学导式教学法 ,初始曾概括为: 学生以自学为主并得到教师恰当指导的学导式教学法 (可简称学导式教学或学导式) 最早是 由黑龙江省教育工作者从1982年率先倡导 (《 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 见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2年03期 ;《 “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 1982年 东北三省教育学理论讨论会交流 ,见 《社会科学动态》1983-3期;黑龙江省成人教育学会首届年会大会报告;《 浅谈‘学导式’教学法》,1982年 黑龙江省成人教育学会首届年会大会报告,见《成人教育》 1983-1期、《新华文摘》全文发表,见1983-6期;解放军报1983-11-20等 ) , 在大中小学成人教育中迅速推广。 哈尔滨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教师刘学浩在多年教学实践与国内外比较教学论研究的基础上, 1982年 率先倡导不仅掌握知识更要开发智能、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师生都“学在导前,学中求导、相互启发、创新成才的学导式。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浅谈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重大突破》、《学导式教学法是毛泽东同志教学法思想的合理继承与发展》、《学导式教学法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创新》、《教学最优化与智能开发》、《改革教学法要有利于学生智能各项要素的普遍开发》、《外语教学开发智能的学导式教学法》、《青少年智力开发》 (专著) 、《一种新的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述评》、《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学导式教学理论》、 《 学导式教学简介 》、 《人才智能开发》A.B.C. 学导式教学文萃 三卷、 《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师外语专业实践课的应用 》、《 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会(1988—8,太阳岛)论文及手稿主要论点综述 》、 《学导式教学法理论在 国情概况 教学中的运用 》、 《 高师实行学导 式 教学 强化教学管理初探 》、 《启发式教学应向学导式发展》、 《 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促进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建设 》、《 学导式教学与洋思中学的成功实践 》、《 学导式教学与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实践 》、《 用学导式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 学导式创新方式在跨文化沟通课程教学的实践特色 》、《 实行学导式创新教育 用奖励性评价求学者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 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局限性同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广泛适用性的比较 》、 《改变高考指挥棒 实行学导式创新教育》、 《'五元智能'理论同'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 用学导式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 《再谈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双语教学促进五元智能开发》、 《 学导式教学法续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 》、《 实行学导式创新教育,加速创新型人才成长---对‘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 学导式创新高效课堂10条 》、 《以人为本应以人的五元智能开发为本》 、《 2011年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导式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专著) 等等。 学导式在1988年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 中 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1988--1990年连续三年 在哈尔滨、荆门、秦皇岛等地 召开了来自各地各级各类各科教学人员的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学导式教学理论全国研讨会。 近30年来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 。 以自学为主并得到教师恰当指导的学导式教学法 ,是对注入式的彻底否定, 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 并不断创新 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 是 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 好 方法 。 1-1、学导式是对注入式的彻底否定 注入式教学法不顾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水平与理解力,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注入式教学法习惯于以“教师中心论”为指导思想,主要从传授知识出发进行教学,以“教”为出发点,以“教”为重心,是为“教”服务的。这种教学法实质上仅仅是“教”法,必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独立钻研交流思想的机会。所以,这种教学法必然带有划一性、机械性和强迫性,总是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毛泽东同志1964年仍然大声疾呼:“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你们的教学就是灌” ,他反对“满堂灌”“抱着走”,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注入式教学法 是 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 很可惜,直到目前,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仍然有很多教师还是从上课讲到下课,把知识嚼烂喂给学生:学生已经懂的东西,教师还讲;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还不放手,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课堂时间都是教师在“自我表现”“自圆其说”。 1-2、 学导式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 要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我国中小学教学一直把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启发式教学总是在教师为中心的前提下,使学生一直处于“不启不发”甚至“启而不发”的被动地位。   至今仍然可以看到:由于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的局限,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一定是学生面临的真正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书本上都已存在。这种重复的无效劳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 提问质疑 和练习 技能 的机会,出现了讲与练脱节、师生脱节、课内外脱节的现象。往往学生课内没听懂、旧知识未消化,新知识又压下来;课外作业多、负担重,迫使学生加班加点,搞疲劳战术,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仅是学生的痛苦,也是教育的悲哀。 2、学导式的 基本概念 涌现创新人才的 学导式教学法 ,初始曾定义为: 学生自学并得到教师恰当指导的学导式教学法 --- 提倡学生自学、教师的指导贯穿其中 。 学导式的基本概念 现已发展概括为 :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先学后教、开发智能、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展现创新、 提升价值、充实人生 、 涌现人才;是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或借鉴→模仿→创新→超越、能者为师、涌现人才的创新方式; 教师也学在导前,先熟悉学情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学生能及时反馈、当堂达标,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能及早培养出会自学、肯创新的学导式学习型人才。学导式作为高效创新的教学范式的理论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优先选择,得到各地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灵活运用。 学导式的目标是开发五元智能: 基本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智能=素质--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智力5要素、锻炼能力七要素(自学-探索,表达-表演、体力-操作、社交-管理、革新-创造、情感-审美、意志-调节能力)、优化品行 六 要素(目标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 品位、学导业绩 );可在每个人的自由活动中不断展现、提升人生价值。 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 。 学导式又蕴涵着做人处事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相互促进,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理念、是涌现创新型人才---自觉运用这一创新方式的学导式学习型人才=学导式人才、进而建设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和学导式学习型社会的创新体系【请另见相关词条】--学导式是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 学导式教学 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 指导示范 精讲为辅;学生主动学在前,教师 相应导 在后,而且要精讲,抓住精华,讲得精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着重讲清学生理解不透的重点,自攻不破的难点,解决问题的要点。 它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发展各自的智能 并突出创新 ,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 ,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 ,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 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各得其所。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有人说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 这个定义是导学式教学法,而不是学导式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是学导式教学法的初始形态 ,导学式再前进一步就是学导式。 学导式教学法 同时也体现一种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 五元智能 ,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3、学导式广泛的优越性与普遍的实用性和用武之地 3-1、广泛的优越性 当前实行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而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范式因其独到的教学理念 、 先进的教学模式 、 创新的 开发 学生 智能 --包含能力与品行的 培养方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大中小学、成人教育等各类学习、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日渐突出,学导式教学法的时代性、先进性、创造性等优势日益显现,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的要求,成为新课改需求下具有现实意义的实用性教学法创新体系. 学导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学导式使师生形成了多方向探讨、多层次交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入式不能这样作,启发式也难作到这一点,因为它们的立足点在“教”上,尚未转移到“学”上。这是它同注入式、甚至同启发式根本不同的质变。学导式已把这种合情合理的要求,贯串在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的“ 自学→解疑(讨论)→精讲→演练 ”这四个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中。 学导式以学生勤奋好学、主动发展为本,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在自学中增强自信心 ; 依靠自学的手段去独立获取知识、养成独立分析、勤于思考的习惯, 锻炼自学 - 探索能力、 革新 - 创造能力, 把内在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动力量,充分展现主体的能动、独立、探究的创新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对职业技术教育 等等各级各类教育教学 培养人才是大有裨益的 。 这样,学生自觉成长为能跨文化沟通的、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持续贡献力量。 3-2 普遍的实用性和用武之地 学导式突出学生学、教师导的思想,即“学导思想”。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模式,即为“学导式教学模式”;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方法,正是“学导法” 。 学导式不仅适用于中小学,也适用于职业教育、高等学校、干部学校和成人教育。 学导式 与 注入式、甚至同启发式根本不同的质变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最后达到不教自学的境界。同时,需要逐步完善配套的工作:变教学大纲、教案为自学大纲、学案,变教材为学材——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定出自学方案、变课本为开放型 、 自学型,变“教参”为“学参”——变成学生的自学参考资料;努力改善自学条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在课堂教学中交互作用、相互促进。这样,学导式教学法必将取得人才培养与开发的良好效果。 当前 学导式成为教学范式,不局限某个具体的实验,而是对多种教学实验、大量教学实践中‘共同语言’和教学程序上共同遵守的“大致框架”的本质概括,成为有影响力、感召力,能吸引一批拥护者形成富有实力的学导式教学范式。 学导式同时在各级各类各科教学中又有多样化的的各种变式-- 根据学科教学任务、 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和学生自学能力等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的 变 式 , 为教师展示各自的创新和风格提供了广阔空间。 4 学导式的基本 特点 4- 1 、学导式 学在导前 -- 先学后导,问题先行 。 学生主动学在前, 让学生“学”在前面,积极进行“ 自学→解疑(讨论)→精讲→演练 ”,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知、已会、已能”去主动获取“未知、未能”。 教师讲在后 。 4-2、学导式 教 学 与学习 的 重 心 放在‘学’上 , 是一种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 与 学 , 学生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 学习的唯一 切实 的定义 是自学 。自学,不言而喻当然是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自学时精神振奋,因为他们要自己阅读教材,必须先进行自学并自己思考。这应该成为教学常规,违反这条常规,也就违反了常情。 事实上,从小学算起,学生独立自学的潜力是很大的,有不少自学成才的人,开始自学时仅有初中甚至小学水平。他们在校外能如此,在校内的学生当然更能这样,何况又有教师指导和各种有利条件。 变 教师的 “讲”堂为 学导式学生的 “学”堂。 这是对传统习惯的以教师为中心 重教轻学 同步教学和学生被动依赖的注入式满堂灌的彻底否定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启发而 不启不发 乃至 启而不发 的 启发与注入并存 的重大突破 。 4-3、 学导式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精讲为辅 。 自学为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学习和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在前面发现疑难,积极思考,养成自学习惯,教师则相机给予必要的点拨;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 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根据学生遇到的难点有分析地加以引导或辅导 。 教师的讲解变成针对学生的疑点和难点的精讲 -- 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精讲或演示,对特殊性问题给予个别辅导 ; 抓住精华,讲得精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着重讲清学生理解不透的重点,自攻不破的难点,解决问题的要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法。 5、学导式的 本质特征 学导式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表现为: 5-1、 以培养‘三个面向’的人才为目的,给学生提供各项必要条件及‘学材’; 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把发展自学-探索能力作为开发 五元 智能 :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 并形成优化的智能结构的突破口; 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上要形成学生相应年段优化的 五元 智能结构(包括五个层次:1、知识结构;2、技能结构;3、智力结构;4、能力结构;5、品格结构) , 教师要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从发展能力 --提升五元智能 出发传授知识, 引导学生领悟 知识 锻炼 能力 、优化品行 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展 。 学导式教学法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适应当前“知识激增”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时代要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能。 学导式 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  学导式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运用知识,还要会动手、动脑,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逻辑数学技能、空间成像视听技能、人际沟通技能、自我认识技能等心智技能与绘画制图技能、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等操作技能。   学导式锻炼能力,广义的会做事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学—探索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革新—创造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七项要素及其各自的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等有机统一的表现。学导式锻炼的能力是智力结合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不同活动方式、水平、层次的能动的现实行为。   学导式优化品行 -- 6项要素:目标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品位、学导业绩 ,包括实践表现的品质和人生价值取向、思想意识、态度习惯等个人品行德性。 5-2、学导式 自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 ;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 充分考虑安排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要落实到全班每个学生 , 增加其课堂上获得学习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感知、观察和思考 问题 , 每人都 处于一种能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的主体意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 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也把学好这门课的责任交给了他们。 使学生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努力达到培养目标; 5-3、学导式 学在导前,使学生充分利用已知因素和潜力去领会‘学材’,去探索、尝试;教师的‘导’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法要根据学法而定; 学导式把“学”摆在先头,突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学习和质疑、一题多解标新立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完全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地探索未知,同时得到教师恰到好处的诱导启发,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人人充满自信,变课堂为尽情展示自己学习潜能和个性的舞台,绝不满足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要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且优化品行,使智能各项元素获得普遍发展。 5-4、学导式 教师变‘灌’为‘导’,恰当引导、诱导、因材施导,因势利导; 强调以学定教、学在导前,学中求导,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凡是读了教材可以领悟或无师自通之处,教师就不需重复讲解,可由学生复述或答题、演练,而由教师检查验收;只有在学生力不胜任时,才由教师提示、点拨、演示、精讲。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为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发展体能,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5-5、 学导式 学导结合,师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导为学服务,学和导统一 ,学生自学 有 教师的指导贯穿其中 , 学导 与 教学相长 , 及时反馈,力求实效;以导助学,学可促导 ,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完全能够一题多解。所以,学导式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5-6、学导式过程简明-- 课堂整个 教学 过程“ 自学→解疑 (讨论) →精讲→演练 ” 逐步 由学生 主动 掌握,教师只相机引导 --- 学生自学,特别是能得到教师指导的自学,强化了学生与教材的直接联系。 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预习、解疑、演练、作业 5-7、 学导式 多人异步, “自学 → 解疑 → 精讲 → 演练”活动 中 个体和群体相结合,横向联系相互讨论的形式,多人异步,这完全适用于学生基本独立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完全可能超出教师备课的范围, 学生各尽其力,各得其所,把全班同步同小组互学和个人自学合理组合; 5-8、 学导式 多法互补,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学导式教学基本结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中发挥出整体效果大于各局部功能之和的 功效 ; 5-9、 学导式 方式灵活,类型多样,适应性强,覆盖面广 。 学导式教学的具体类型目前国内已达20余种,并可用于函授、自学考试教育等多种教学形式。‘导学式’则是学导式的初始形态 。 5- 10、 学导式 及时评价,注重效益 、 博采众长,体系开放,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改革中竞争创新,不断优化。 5-11、 学导式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法, 作为 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又是 同时也体现一种教学组织模式 ,适用于 各级各类 各科教学的指导思想 --运用六大理念: 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全面-效益观、智能-学导观、管理-优化观来指导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包括党校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包括军事、体育训练)、继续教育等教学-教育过程。 5-12、学导式是突出创新的创新方式与创新体系, 是在启发式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改革 。 6、 学导式高效课堂10条切实可行 学导式--突出以学为先、学在导前、开发智能、创新超越的人生理念,作为创新学习、教学、工作、管理、社会生活的创新体系,把各行各业的以人为本具体化为以开发人的五元智能为本,比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和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内涵更简洁明确、更便于实践操作、广泛运用。 6- 1、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的核心: 核心:展示五元智能、体验欢快人生。 展示五元智能,即: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 体验欢快人生: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活思维、尝试成功、释放潜能、体验自学的欢喜、合作的快乐,师生幸福--都有知识积累,又有心灵沟通、提升五元智能:升华情感与人生价值。 6- 2、 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的一个中心与根本: 以学生为中心 -- 探求成才; 学校-教师支持学生成才为根本,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让学生自立自强“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体验自学、合作的快乐,效果就能好起来! 6- 3、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的两个基本点: 1) 自学探究 -- 先学后教、学中求导,学生能独学、会质疑--主动愿学、乐学、会学; 课前可利用“学导案”预习、细读学材,能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明确困惑难点;在教师精讲和同学展示时能有针对性地重点解疑。 2)相互启发(能者为师、 教师引导分组 编写学导案,对学、群学) 学生逐渐学会先学后教--上前台,学做‘小老师’、学会‘精讲。 6- 4、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的四个关键词组与四个支撑: 四个关键词组:1)学在导前、2)展演智能、3)变教为导、4)感悟人生 1)学在导前: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 -- “先学后‘教’ -- 体现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权、自主性,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性,放手学生自己跑着走。 2)展演智能 : 课堂是展演智能: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 -- 激扬才华的芳草地。 3)变教为导 : 教学要教学生会学--提升五元智能。 教师以身示范,引导学生会学,作自觉提升五元智能的示范者。 4) 感悟人生:学生的讨论展演,轻松活跃,或坐或站,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争取当堂达标、 体验成功--课堂演练变成学生放逐梦想的舞台。 4个支撑: 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积极利用教育教学资源 (1)教材要加工成利于自学的学材——包含师生可分工编写“学导案”(要明确:学习目标、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让学生补充或修改、适合学生预习。 (2)师生民主平等,关系融洽,追求有趣有效,共同成长; 及时表扬鼓励支持学生敢于发表与书本和老师不同的见解,激发学习兴趣,形成乐学气氛-- 课堂要展现出学生的话语权、对知识的解释权、对问题的质疑权、对自我以及同伴的评价权等。 (3)小组交流、合作互学。学优、学困等各类学生能自愿结合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展示,积极性高 ,专注快乐。 (4)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获取现代网络技术支持。小坡度、小步子、快节奏。 总之,要利用活页夹、双色笔等多种手段实现展示交流,利用纠错本等落实纠错,及时点拨提升,实现开放拓展。 6- 5、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三学(肯学、想学、会学)和五到(眼到 耳到、口到、想到、手到),获取: 1)对课本得到自己的认识、感悟、观点 2)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3)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 4)结合事例用板演、绘图、艺术形式、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分析,表述,表达感受感悟; 达到 轻负担、低耗时、高效益--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情感审美能力与意志调节能力等)、优化品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 6、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的基本模式与流程是: 自学(预习)→解疑(交流)→精讲(展示)→演练(测评) 1) 自学:预习、明确目标任务 争取50%以上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以上的问题 2)→解疑:交流、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交流,组内组织“小展示”,再让70%以上的学生掌握70%以上的问题,形成各自初步的知识结构 3)→精讲:展示、拔高 ,师生互动 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教师可适时“点睛”一语道破、点拨要害。 4)→演练:完成作业、熟练技能、全面掌握、 反馈巩固、达标测评。(实行检查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 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要有总结、反思、当堂达标,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 6- 7、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对课堂组织形式--学习小组、班集体与课堂气氛的要求 1)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小组组长可作“教师助理”。一间教室可分N个小组: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组内演练“小展示”由组长负责,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 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 合作学习:人人踊跃 ,自告奋勇-- 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参与表现自我。 2)个人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敢问,敢说,敢利用黑板,敢下桌讨论,展示、分析、表达,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揭示本质、规律。 3)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 力争及时 纠正差错。 4)班内“大展示”由教师负责 组织挑选 ---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学生人人关注、积极参与;活动人次多,密度大;课堂效率高要看效果好,达标率高。 课堂气氛:自主、平等、尊重、合作、和谐、民主、温暖。和谐、民主;学生积极主动,争先恐后 -- 拓展、挖掘、开发智能 (着重视能力与品行培养) ,紧张活泼。 6- 8、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对教师、教学领导的要求 1) 教师要做学习者、促进者、 引导者、发展者。 学习者:教师更要学在导前---上课也是“上学”,与学生一起“同学”,实现教学相长,教书也是“进修”。 促进者: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引导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的引导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要善于“激发”学生 -- “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实现学生能力差异的互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 发展者: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要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人、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的五元智能水平的发展者,共同体验人生的幸福。 教师在高效课堂中实现职业幸福的常规途径: 及时反馈、反思—实践—总结、揪住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研究“小课题”, 不断提炼、拓展和升华知识与技能, 力争当堂达标,这样持之以恒,力行数年,必有所成。 2)教学领导带头示范:领导班子成员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校长要“清心”、“正气”、“洗脑”。 及时点评(巧用能人——能者为师、恰当示范)。 6- 9、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的管理 1)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学导案的编制(即教师“备课” --个人 主备—年级组主备—个备—课后备)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及智能生成的过程; 2) 学科、年级、班组分别组织听评课; 3)立足高效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教师的观念 和教学技能的转变; 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 、自学技能 的转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 -开发智能 是自己的事。 6- 10、学导式课堂高效能学教的评价与终极目标 评价要 5 看: 1)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学生作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2)看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会学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会学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3) 三看学生的“学”: 一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二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 是100%还是小于100%参与。 三看学生展现五元智能的质量,如: 词、句、符号、公式的知识是否正确;板演书写的技能整齐工整;语言表达能力是否通顺,情感是否投入;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精神是否饱满,等等。 4 )四看教师:一看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看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看是否体现了 五元智能的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等; 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5) 五看 评课: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学导式模式,是否使用学导案上课,是否充分调动、使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2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精力不集中或假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终极目标: 体验人生价值(不只是落实“三维”目标,不仅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进群体发展(全班各得其所地受到培养)。 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不仅是“学习能力”而是五元智能--要能: 1)领悟知识 ---消化、理解,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2)熟练技能(心智技能(语言技能、逻辑-数学技能、空间成像视听技能、人际沟通技能、自我认识技能等)和操作技能(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 绘画制图技能等--包含听说读写综合技能 ) (2)熟练技能: 技能 可 分两类-- 心智技能(即:语言技能、逻辑-数学技能、空间成像视听技能、人际沟通技能、自我认识技能等)和操作技能(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如绘画制图技能、又如——听说读写等综合表达技能)。 3)开发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4)锻炼能力---7项基本实践能力:自学--探索能力 、 表达--表演能力 、 健体--操作能力 、 社交--管理能力 、 革新--创造能力 、 情感--审美能力 、 意志--调节能力 其中,如: (2)表达--表演能力(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 黑 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声情并茂,动人 、 自信;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5)优化品行——6项要素(目标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品位、学导业绩)。 【完 24214】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1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昆明学院学导式创新模式的尝试
ljkf 2010-9-16 07:35
昆明学院 学导式创新模式 的 尝试 ---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为例 王丽萍张大生 引言 学导式教学倡导学在导前,凡是学生能看、能写、能练的尽量让学生做, 教师先针对 学情充分备课; 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得到教师示范指导的自学和互学 ; 突出 由 学生主动进行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提升五元智能 ,教学相长,能者为师 。 学导式突出学生以自学为主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已知去主动获取未知 ; 变教师的'讲'堂为大学生的'学'堂,充分扶植和积极利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独立阅读探究教材,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 给发展独立自学-探索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时间空间。它突出学生 自 学教师 引 导的思想即 学导思想 , 体现 学导思想 的各类教学方法,正是 学导法 , 体现 学导思想 的各类教学模式,即为学导式 。 因而,学导式 包括 适用于 大 中小学各科教学的指导思想 及其 具体方法。学导式教学的精神实质是:把学摆在先头,突出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学在导前、 尝试探究, 真正把自学和质疑、 把 一题多解标新立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使他们精神振奋,发挥潜能, 提升 五元智能素质 , 快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这样, 能 有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 在 小学偏重听话、中学偏重应试、大学生普遍不会自学、缺少创新能力的局面 , 完全符合 当 代 世界 教学改革的趋势。 一、学导式创新体系教学模式 在 昆明学院 的运 用 思路 昆明学院汉语言文学 应用 学导式创新体系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是:1、以学为本,开放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个性发展。即以学为主: 课堂的 关键 在大学生的学而不在教师的讲,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大学生学。学导式 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直接从教材获知,掌握学法、形成学力,教师只相机引导。凡是大学生读了教材可以领悟或无师自通之处,教师就不需重复讲解;可由学生复述或答题、演练,而由教师检查验收;只是在学生力不胜任时,才由教师提示、点拨、演示、精讲。这是对教师满堂灌、注入式的彻底否定。2、学习内容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延伸,拓展、演绎、提升,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大学生采集和运用多种信息,各种感悟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 迸发 出来。课 内外 通过各种活动朗诵、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形式展现;大学生多人异步,一题多解,提出的问题能超出教师备课的范围,师生可相互启发, 学导式 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 3 、教学进度 快节奏: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生生互动, 在自觉开发五元智能 理论 : 即 领悟 学科 知识;熟练语 言 等技能;开发智力五要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锻炼能力七要素--自学探究、表达表演、健体操作、社交管理、 创造 创新、情感审美、意志调节等能力;优化品行五要素--理想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品格 的 指导下, 课堂富有弹性,根据 学生 表现灵活调整 ---绝不仅仅讲授知识,更要 提升五元智能 : 课上大部分时间是大学生的 自 学和小组活动 , 大学生不能展示之处,正是教师要指导的重点。 二、大学生 学导式 创新 体系教学 模式流程设计 学导式 创新 体系教学 模式 突出 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展示反馈 活动 ,由 学生主动进行 并求得教师的示范演示指导。 1、 首先充分自学 :预习、制订自学计划 ( 阅读 教材 或看演示、发现难点,明确目标、 写笔记) ;教师 变 教材为学材,指导研读、探究;主要任务是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导入课题,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目标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挖掘教材、体验思想内涵,做预习笔记,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 2 、 在自学基础上解疑 小组 互学 :独自并前后座互相质疑、进行组内展示、合作探讨、交流答疑 , 让学习小组及小组长的作用最大化 , 将每个学习目标的问题分解下去,形成个人或小组的答案。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和帮助学困生。 3 、 精讲展示提升:学生分组展示和 精讲 ,由各小组代表 、 优秀学生精讲所领悟的学习要领、 在 全班展示完成的不同任务,解疑答案。每人不超过3分钟;互不重复 。 展示 用 大、小黑板 与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 , 尽可能通过实物投影 、 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 ;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也是对 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 , 体会 加 深。既学到知识、加 快 理解与记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表演及写作能力。教师总结 性 精讲要少而精,对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加宽 , 解题技能技巧进行归纳总结。重在引路--理清重点、难点的思路 , 指导自学方法和技能技巧 , 对大学生或学习小组的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独到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 这样使 课堂容量加大,教学进度加快。 4、 演练实践 -- 展示、反馈:演练是学导式教学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多渠道、多样化、多层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优化智能--提升自学-探索能力和革新-创造能力、提高品行的重要环节。包括 课内外 复习、完成基本练习,巩固双基、作业、尝试练习 、 展示提升 ; 各 小 组穿插巩固 -- 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兵强兵 -- 不让一名弱者掉队 , 如,较弱大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艺---在同组或异组,结成若干对子,让弱生吸取营养,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梳理知识系统并形成能力 ; 实际运用、达标测评 -- 回归性检测预设的学习目标、改错、自结反思、自测可2-3人相互出题、批改 ;测 试用书面 和 口试 , 让学生考出兴趣。 课外 拓展训练:学生台上表演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朗诵、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教师侧重验收---用试卷、纸条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批改、总结、评定 , 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掌握动态 , 因材施 导 --针对 学生的差异,鼓励每个学生 , 及时分析、总结经验 , 着重辅导学困生。 三、学导式 创新 体系教学 模式开发大学生五元智能素质,培养创新型 人才 五元智能包括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是人才学对人的素质更加具体而又简洁的学术概括。学导式使大学生得到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的指引,主动积极地探索未知,同时得到教师恰到好处的相应指导,人人充满自信地变课堂为尽情展示自己潜能和个性的舞台,主动 提升 自己 的智能素质 。 昆明学院汉语言文学教学注重育人教书。首先教会大学生的应该是做事做人。课堂 教 学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生发情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全体大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存状态、生命价值。 下面从开发五元智能在我专业的相关规划设计,略加说明: 1.自觉地主动领悟知识(含经验) 昆明学院汉语言文学教学全力搭建好两个重要平台:一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平台,二是班级展示的平台 , 实现了知识的问题化 --- 老师的学案 、 预习研究 、 展示 和 反馈的 内容都用问 题 呈现 。 2. 熟练技能:技能分两类---心智技能(包括语言、逻辑-数学、空间成像视听、人际沟通、自我认识 等 技能)和操作技能(包括绘画制图、身体运动与 动手 操作等技能) , 尤其注重大学生 快速 做题的技能训练 。 3. 开发智力 五要素 。如:思维力--突出思维感悟等。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思维活跃,如,学习《现代汉语》,除了课本中的教学参考方案, 同 学们居然先后陆续设计出了20多种辅助教案。 4. 锻炼能力 七要素 : 1) 自学--探 究 能力:大学生在课堂上能愉快求知,学以致用;每一节课后做成果记录,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 2) 表达--表演能力:大学生参与,表现、忘我的表演,激情地朗读、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可笑的小品,以各种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如:兵教兵改作文,放手让小组成员相互修改,有眉批、横批,还有详细的阅读感受;组长再修改,老师审阅。无形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3) 健体 -操作能力:注重身心保健、熟悉电脑操作等。4) 社交--管理能力: 大家都能先自学,以此来加强大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交叉学习;实行兵帮兵,在促进互相学习的同时加强班集体的团队精神, 避免有人 掉队。 5) 革新--创造能力:大学生在高度自主、充分展示的创造性学习环境中,常常有新的学习目标生成,养 成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敢标新立异。追求一题多解 。 6) 情感--审美能力:大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内心情感,表现喜怒哀乐。他们对课堂的感受是深刻的、是享受的。 7) 意志--调节能力: 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大学生课堂表现 力 求做到: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 5. 优化品行五要素: 1) 目标信念: 在学习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 2) 精神气概:养 成 合作精神 等 。 3) 美德修养: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课堂上,有的同学还抢着回答自己为什么错了,提醒同学们今后别再犯类似错误,走同样弯路。 4) 行为习惯: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听,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说,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读,铿锵有力,有滋有味;写,字体工整,快捷潇洒;演,角色投入,体验深刻。小到书写、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大到日常行为,对大学生专人指导,合理培养。 5) 个性人格:注重个性化的学习风格, 各自 不同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天性 、 灵性自由发挥。 总之,学导式为提升大学生素质 -- 五元智能各项 要 素,提供广阔的天地,促进大学生普遍发展 、 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完全激发和释放出来。昆明学院汉语言文学教学为完成 培养 目标,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不限制、不压抑大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投身 在 学习中。 【本文经学导式创新体系首倡者刘学浩教授审定,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王丽萍1:(1969--)女副教授昆明学院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 张大生2(1958--)男医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国际礼仪与跨文化沟通研究所所长 【4024字】 【参考文献】 1学导式教学法创新体系骨干培训简介,中国教育学刊2009-8期封底 2张大生刘学浩再谈学导式教学法,中国教育学刊2009-8期p63--65 3 崔其升谢金国 走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年05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学浩---首倡学导式创新体系
ljkf 2009-6-19 11:15
刘学浩 --- 首倡学导式创新体系 学导式被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全国 30 省市自治区大中小学、成人教育等各类学习、各级培训以及各行各业工作、管理与社会生活得到广泛应用 --- 是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培训人才、优化智能、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或借鉴模仿创新超越、教学相长、能者为师的创新方式;又是做人处事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相互促进、实现圆满人生的基本理念;目标是开发五元智能: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优化品行,成为自觉运用学导式创新方式建设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和学导式学习型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学导式创新方式是博采众长的开放体系,获 1984 、 1988 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国家级相关多个奖项;自 1982 年首倡,已见诸新华文摘、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详见 2006 年版《中国当代思想经典》及《试论启发式教学应向学导式发展》、《学导式创新体系理论要点》等。 欢迎指导、应用、推广--愿在您的实践中持续充实和完善!!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谈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组织)[第1稿,10-509]
ljkf 2009-4-10 10:17
浅谈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组织)[第1稿,10-509] --学导式组织的人才开发与管理 刘学厚 摘要:凡是能用学习开路并求得恰当指导、从而解决前进路上的一切难题并且能不断优化的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各级各类的各种组织,便是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组织)。 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1、以学为本,学导结合;2、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力提升自身的智能;3、努力学会自我管理、自主管理;4、团体、班组团队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 5、组织成员坚持全员学习; 6、组织领导者(先知先行者)都肯于以身作则;7、组织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 运用学导式的指导思想:包括六大观念并构成为有机综合的统一体: 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全面-效益观;智能-学导观;管理-优化观。 学导式组织中的学习型人才即学导式人才的必备素质--智能结构:学导式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形成优化的包括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五个层次的智能结构及其规律性联系并和谐发展,追求人才智能开发最优化 学导式组织和谐开发企业经济人才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2、主动自主; 3、集体修养;4、双赢互利;5、竞争创新;6、无限优化。 企业里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特点: 表现在下列方面-- 1、管理目标;2、管理思想;3、管理组织;4、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5、管理内容;6、管理策略; 7、管理职能; 8、管理手段;9、管理对象。突出的是企业员工的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我管理。 关键词: 学在导前 学导式人才 学导式组织 学导式人才开发与管理 学导式社会 前言 近20年来,人类的活动领域与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世界各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竞争与交流日益深化;生产领域无限扩大,新商品、新服务推陈出新的速度惊人--人类要驾驭它们,仅靠人才的个体学习能力已经远远不够用了,必须靠有组织的人才集体-各领域里的基本单位、团队、班组的群体的学习合力,并且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化的竞争中取胜。于是,学导式学习型组织便应运而生了。 那么,这里什么是我们所说的学习、人才、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呢? 何谓学习?是人在生活中感知(观察)思考未知的新事物-新知识,进而解疑、消化吸收新知识、用身体器官(包括四肢、心智)演练习得新技能的行为。 何谓人才?是那些用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作出某种贡献的智能人士。 何谓学习型人才?是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并能用自己的劳动不断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矛盾、创造社会价值满足人们精神或物质等方面合理的需求的智能人士。 何谓学导式人才?是学习型人才中以自学为主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个人与集体--团队、组织合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辩证统一;能够充分发展自我-提升自身的智能,不断优化智能结构、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智能人士。 何谓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组织)?简言之,这个组织能培养学导式人才并由学导式人才充分发挥组织的能动作用。 一、什么是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组织)?[学导式组织的定义]: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各级各类的各种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教育教学、科研院所;经济实体、军队、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社区、家庭等等)凡是能用学习开路并求得恰当指导、从而解决前进路上的一切难题并且能不断优化的组织,便是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组织)。 具体说来,凡是组织成员会学习,能以学为立身之本,学在导前,学导结合;各个成员肯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学-探索能力和革新-创造能力因而能自觉提升组织成员们整体的智能结构即人才素质水平、充分的自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健全组织自身结构、能熟练地创造、获取、传递知识、技能并依据新的知识、见解修正组织行为即自身行为方式,以应对客观变化并高效、有序、运作协调、持续完善,不断获得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的组织,便是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即学导式组织。 二、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组织成员都肯于以学为本,学导结合;2、组织成员都肯于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力提升自身的智能;3、组织成员都肯于不断努力学会自我管理、自主管理;4、组织成员的集体-即团体、班组团队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5、组织成员坚持全员学习(如: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各层级的人员都要不断进步; 6、组织领导者(先知先行者)都肯于以身作则; 7、组织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 1、组织成员都肯于以学为本,学导结合:自学为主,并求得恰当指导,肯于全程学习--组织成员的学习贯彻到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主动自主地深入学习、不断学习、注重提高学习效率并成为人生的基本态度。 2、组织成员都肯于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力提升自身的智能:既学会又会学,不断探索-创新,都逐步成长为有创造精神的个体;学会系统思考,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能够不断理清个人的真实愿望,促进人们不断发现自己如何造成目前的处境并应如何加以改变、用整体-系统观对待组织的发展,同时改变自己,实现自我超越。 3、组织成员都肯于不断努力学会自我管理、自主管理:边干边学,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求得指导自行解决(自导、互导或他导,组织实施、检查效果、评估总结),明确了个人的愿景并努力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远景而终身学习;按共同的目标管理和度量自己的表现,自我完善,活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4、组织成员的集体-即团体、班组团队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能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团体学习、合作学习和群体智能(组织智能)的开发;组织成员互学互助,组织成员都肯于坚持和加强集体修养、及时沟通情况、交流心得,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组织成员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能考虑长远、形成共同愿景,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增强了组织快速应变的能力,不断创造未来、日新月异,组织的目标都是通过集体-即团体的直接或间接的共同努力来达到的。 5、组织成员坚持全员学习(如: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各层级的人员都要不断进步;[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将自己的职能及时整合,与组织步调一致]组织成员各自均有创造性,又能合作互助,相互配合,竞争创新,从而达到个人与组织的不断改进、实现组织的目标;[体现目标管理],不断增强和提升无限优化的组织整体竞争力。 6、组织领导者(先知先行者)都肯于以身作则:做群众(部属)的表率、正确导向的引导者、示范者、勤勉的服务员(例如: 带头管理好时间--最有效地利用时间,才能管理好其他事情;带头终身学习-系统化的学习)。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鼓励其他人以领导者为榜样,不要坐等领导人来解答问题,也都要学在导前,大家都要做到:愿意持续学习,而且乐于考虑学习; 领导者要具有以辅导员或导师的行动促进他人学习的能力;经常提出挑战性的、难以作答的问题,或刺激智力好奇心等办法来鼓励学习;要使学习制度化--制定发展计划,用合适的奖励、委托训练、建立学习资料中心、乃至公司大学等办法,培育爱学习的文化习惯;鼓励成员积极参加专业团体,形成从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转向为组织储存知识和经验的机制,创造一个有效的影响过程; 7、组织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保证领导与被领导、各个层级及时沟通,充分了解彼此意图,吸收对方智慧营养,并可确保组织自身的完善持久,个人与组织相得益彰,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创造力。(例如:企业组织自身不断健全组织结构:领导班子的结构,搭配得合理;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从决策到执行的层次级别以不多过2-4层为宜。) 三、 运用学导式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学导式的指导思想包括六大观念并构成为有机综合的统一体: 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全面-效益观;智能-学导观;管理-优化观-- 这些也正是学导式组织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的灵魂,成为组织成员的共识、共同的信念,从而形成组织的学习机制和促进与保障机制--对每个成员的行动起重要的制约和支配作用。 -1 宏观-战略观:运用学导式应当高瞻远瞩[21世纪的文盲,是没有自学-探索能力的人],处在日新月异快速变化既满足当前的现实需要,又预测未来的演变趋势--哪个国家的人们开拓创新的整体素质高,就有可能首先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要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教育、教学、对人才开发的要求;学导式不仅仅掌握知识、技能,更要造就能适应现代化未来世界需要的积极进取的创新型人才;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既追求远大而崇高的目标,又要联系实际,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战略重点。 -2 整体-系统观:学导式这一最优化工作方式,也是由各个部分(要素)[并分成相应的层次--如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及其辅助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可以形成具有新质的系统。学导式包含教与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检查与评定等组成部分;学导式能促进整体改革,要合理操作、协调配合。[同时,组织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个细胞,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各自的共性] -3 动态-发展观: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从学习开始、到学习进程中、到学习结束时,对学习活动的指导,逐渐由显转隐、由强转弱,--(教)导是为了不(教)导-目的在于创造条件,让求学者能完全独立工作。学习者的发展也有渐进和飞跃,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学习与求学、教育与教学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进程不是笔直的,会有曲折;需要逐步推进、逐步完善。 -4 全面-效益观:学导式要使学习者的智能(包括体质、劳动技能、审美修养、品德以及德、智、体、美、劳诸育的要求)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品德修养)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管理的有效性。 [组织成员尽心尽力,自动自发] -5 智能-学导观:学导式开发人才、形成优化的智能结构(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的诸要素并相互促进,都溶化在智能结构里五个子结构之中);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管理的彻底性-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开发智能;学习者先要有心理准备--要不断提高自觉性(深刻领会学习的目的任务、具有自觉积极的学习热情、采用适当的机智灵活的学习方法与形式)、主观能动性(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生动活泼的学习作风)好好规划学习时间;从感知,到理解、判断、记忆;由易到难,从一般到特殊[学习与工作结合--边学习,边工作--准备、计划、推行];教(导)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广义的导--包括运用这里指明的指导思想的自我指导、他导: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引导、辅导、诱导... ] 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循循善诱(激发学习动机、启发、诱导、指导性讲解与训练,不断提升使大多数求学者跳起来能达到的高度)、以身作则(治学态度、待人接物、道德风范等);学和导相辅相成。 -6 管理-优化观:在指导者(师)与求学者的双向活动中,求学者(学生)居主体地位(主动性和积极性理应得到充分发挥);指导者(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要增强指导者(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调动施教的积极性;关怀每个求学者(学生)及其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不断提高指导者(教师)的学识、思想品德和教学修养;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同时,不断完善组织学习的促进与保障的驱动机制 实行民主管理--形成各项要素的最佳结构;教学过程要合理组织有效控制,及时反馈、调节、评价结果,实现良性循环。[组织形成为整体互动思考、互相理解、协调合作、相互学习的群体,,生发出巨大而持久的创造力,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局限。同时,不断自我超越、改善智能结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及系统思考。组织成员的家庭生活的丰富与事业的充实工作保持平衡、相得益彰:组织承诺支持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员工也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尽力;进入没有管理的管理的最高境界] 四、学导式组织中的学习型人才即学导式人才的必备素质--智能结构是什么? 学导式人才有何特征? 学导式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具有能持久学习的学习力,能比对手学得更快、更好;同时,学会善用人力资本,提高智能效率。这种学习力也是一种独特的竞争力,它能帮助其主体在急速变化、不稳定的、风险增加的环境中,开拓创新,不断获得竞争优势; 学导式人才,是创新型人才--本质上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人,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学业有成、事业有为者的必备素质--形成优化的包括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五个层次的智能结构及其规律性联系并和谐发展,追求人才智能开发最优化: -1 知识结构:包括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当代科学成就的总和,主要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别。掌握系统的(新旧知识和各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有条理、有重点、有关键)科学知识;理解与巩固结合、抽象与直观结合、系统与循序渐进结合、并能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2 技能结构: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身体器官多次应用各种具体知识的外部表现(例如:外语的说、读、听、写、译等项技能;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技能,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会劳动的技能技巧 需要持续积累与熟练。 -3 智力结构:主要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处理外界信息的方式、水平、层次的不同表现;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五项要素: 注意力:引起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观察力:感觉、知觉,接受外界信息; 记忆力:先理解,后记忆、复现(可在精神放松、无意识的状态中激发出超强记忆); 思维力: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发展思维力--思维是从问题引起的,要抓住疑难点、关键点或含蓄处,进行领会、理解、判断、推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地思维和认识的方法;锻炼创造性思维、系统思考;思维创新,克服思维定势障碍(例如: 系统地解决问题:科学地收集数据,系统地发现问题出生的原因,把握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高杠杆解--能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观察、分析时,避免简单、随意、盲目、片面,力求透过表象揭示深层原因和各种可能的结果。) 想象力:主要是形象思维;锻炼快速联想,浮想联翩;(例如:塑造整体图像...) 总之,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上述智力要素的功能,加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智力水平。 -4 能力结构:主要是智力同知识、技能结合解决实践问题的不同的活动方式及其水平、层次的不同表现,有--自学-探索能力、革新-创造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7项要素及其各自的深、广、精、强、敏、效度等等的有机统一。 自学-探索能力:会粗读、细读、精读;努力提高阅读与书写速度、会写作;会观察事实、范例、亲身感受;凭借实物、图像正确理解、概括要点;在具体情境中收集信息、抓住问题全貌、掌握范型;会利用图书馆、在实验室工作;会独立获取知识,形成自我检查的自学习惯;能为了明天的要求而做好准备-能适应变化、竞争,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欲望。 革新-创造能力:包括运用科学原理、提出探索性问题、进行推理假设探讨验证;动口、动手、动脑,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善于综合、能动地迁移、进行研究和创造,掌握创造性运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构成新思想、新观念、创造新事物并能不断超越自我' 表达-表演能力:善于表述、模仿、扮演角色;模拟、交流,鉴赏(例如: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喜爱动物、喜爱表演的天性,在讲读结束后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分角色演读,他们会兴奋不已;这样就可以做到以读激情、语言传情、入情悟义、知情合一。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健体-操作能力:自觉地不断增强身体素质;会动脑又动手操作、实际应用、独立制作实物。 社交-管理能力:团结、互助、能适应集体生活、会组织社会活动(例如:制作规划、活动的调整和控制、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有能力让比你优秀的人为你工作,并创造出勃勃生机),能自我管理。 情感-审美能力:进行道德情操体验;创造妙趣横生、乃至离奇的情绪体验的愉快情境来培养。 意志-调节能力:包括积极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 (例如: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自卑、胆怯、怠惰;--鼓励个人愿景-发自内心的意愿、需求和追求;建立共同愿景,我愿中有你,你愿中有我--归属一个重要使命) 总之,能力结构诸要素与智力结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谐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要将智能开发-能力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备课时,就应仔细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确定要注意哪些能力的培养。如语文课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表达-表演能力,数学课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和思维力的灵活性;各种专业课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健体-操作能力等。教师在确定培养何种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组织教学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学生还可以根据本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文化科技活动、各种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从中锻炼能力、开发智能。 -5 品格结构: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上述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及其要素的质与量和各项结构关系在个体身上不同的品质差异;二是个性人格修养(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仰、价值取向、态度、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追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品德等)言行表现的不同品质差异,等等(例如:价值取向的表现之一,是要能借鉴和吸纳世界的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抵制和改造腐朽、落后文化 ,积极有效地进行文化创新) 。 五、学导式组织和谐开发企业经济人才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哪些? 1、 以人为本:用学导式和谐开发[经济]人才,就要确认人才是组织[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把人的智能及内在潜力作为组织[企业]源远流长的最富有活力的能动性资源,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并转化为现实成果,从而升值、增值,推动组织[企业](经济)发展。要重视组织[企业]中的所有成员,重视每一个人的存在和价值,不分身份、等级,均看作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2、主动自主: 每人都能运用学导式主动开发自己的智能,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及其集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持续高涨,并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学会理清并加深认识个人的正确愿望。集中精力,养成耐心学习如何提升个人的智能水平的习惯-采取正确的行动并用新的、良好的习惯的方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其中,提升思维力的系统思考力:要系统思考如何不断地自我超越、改善思维定势、积极参与集体学习、能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 3、 集体修养:员工在班组-团队集体中,随时随地交流学习心得、沟通思想、感情;通过集体学习,快速学会新知识、学会集体思考、系统思考和分析共同的问题;掌握合作的技能;学会追求共同的理想、愿望、愿景[我们所要创造的是什么?是被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向往、渴望的愿望和景象。建立共同愿景包含了4个要素:愿景、价值观、目的和使命、目标。对未来远景的真心渴望是内在动力];形成团队集体的思维、情感、意志与行动;通过集体努力,使组织[企业]快速而稳定地不断发展[一个人再有能力,脱离了集体、组织[团队],都不可能成功;一个人要想发挥出最大的才干,也必须溶于集体、组织[团队]。 4、双赢互利:组织[企业]领导层和员工、上下利益一致,以组织[企业]企业为家;员工把组织[企业]作为个人生活和一生事业的依托。 5、竞争创新:[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学习力的竞争;创新力是唯一不能被复制的资源]学导式充分借鉴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追求人才智能开发的不断完善;人人公平、合理地平等竞争;人人勇于创新和超越;既自我超越,又追求团队(班组)的集体超越。 6、无限优化:不断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不同层次的人才开发,设计不同的方案;同时,及时、准确地进行激励、奖励。 六、企业里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特点: 在下列问题上,学导式组织有自己的管理特点: 1、管理目标:从靠数量、质量;求效益,利润,进入了靠快变创新求效益;以学导式人才的智能为本; 进入21世纪,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智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它任凭你权力再大、武力再强也掠夺不到。获取知识、技能、提升智能水平唯有学习、演练、实践。 2、管理思想:从以制度加控制企图使人勤奋工作,但人们创造性受抑制,到强调基层为主-管理重心下移,强调学习加激励,使人更聪明地工作,不断创新,自我超越。 3、管理组织:从用权利进行多级控制,到以员工的共同愿景为基础,提高团队学习能力,形成扁平化的有弹性的学习型组织。 4、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从单向服从、被动、等待、低效、低质,到强调上下互动、被管理者也积极思考,主动、创造,你推动我,我推动你,高效、高质,共同进步。 5、管理内容:从人的行动和工作的标准化,到以增强员工和团队的学习力为主,使员工的劳动体现出生命的意义,提高团队群体的智商和创造力。 6、管理策略:从强调量多质好的刚性策略,到以学习为驱动,采用快变取胜的柔性策略。 7、管理职能:从以管为主,到强调沟通与合作。 8、管理手段:从把人们的技能用计算机放大-仅把人的左脑延伸,到把人们的智能也放大-同时延伸人的右脑,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时代。 9、 管理对象:从大量的重复简单性劳动的体力型的员工,到大量的创造性的、智能型的员工、劳动者。 总之,企业里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的管理要突出的是企业员工的人本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我管理。 [本文收入《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P.245~254,标题误用成《老有所乐,发挥专长,提倡推广学导式人才开发与管理》] 附:对王志耘教授讲演《注意力经济时代的领导力--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2005-7-17 哈尔滨]的质疑 [请见另页] 主要参考文献: 连玉明主编,《学习型人才》(连玉明主编《学习型社会》书系之一)中国时代 经济出版社,2003.1 连玉明.学习型社会[],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刘茂才主编,《人才学词典》,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12 刘学浩,《人才学与经济工作》(《新时期经济工作手册》),北京:能源出版 社,1986.12 刘学浩.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综述[]成人教育,1989(3);89-4 教育学 刘学浩.实行学导式教学,强化教学管理初探[]高等师范教育研究,90-4 刘学浩.学导式概论[2000][],互联网: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 http://ljkf.blog.edu.cn 刘学浩.学导式知识产权公告(2005-4)[],同上 刘学浩 姜艳萍. 用学导式和谐开发经济人才,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8) 孙健.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邢传,沈坚.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报告[]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张平华编著《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