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优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北大本可以更优雅
hanlingeorge 2013-10-28 12:31
作者:尤小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17 7:54:13 近日,2013年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从香港大学文学院休学,准备通过一年复读、重新参加高考,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追求纯粹的国学”。消息经媒体披露后,港大和北大校方都作出了回应。相比之下,港大的回应明显更规范。虽然从他们的回应中不难读出无限的惋惜,但一五一十,有问必答,精确务实,又不乏对刘丁宁个人选择的尊重。 再来看北大的回应。实际上,北大的新闻发言人和中文系的领导面对媒体说了那么多,只有一句有实质内容的话,即刘丁宁“想读北大中文系,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北大不会直接录取”。可是,如果认真地想想这句回应要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模糊。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北大拒绝录取刘丁宁,也就是说,刘丁宁现在转学北大是不可能的,必须参加明年的高考,等分数达到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才予以考虑。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北大的大门并未关上,因为“不会直接录取”,还可以“间接录取”,比如签个意向书,明年通过自主招生录取;也可以搞一个能力水平综合测验,然后转入北大。 所谓“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似乎也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刘丁宁写一份正式的转学申请,盖上香港大学的公章,直接递交给北大有关部门,这算不算“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如果算,那么,北大也有可能同意刘丁宁同学的转学了? 进一步看,这句话的模棱两可之处就在于“正常的途径”和“(正常的)程序”上。因为北大的“正常的途径”和“(正常的)程序”是什么,非一般人所能知晓。北大校方不加以明确的解释,引发公众“官僚主义”的联想自然在所难免。 不用去责怪公众。现实中,对于“程序”的滥用,已经让“程序”的意义发生了变异。“程序”不再是一道门而成了一堵墙。比如我们感冒去医院,走“程序”的话,可能就要先去拍个片,证明不是肺炎;如果岁数大一点,还可能被要求去做个心电图,……结果走了一套“程序”,最后只开几片“白加黑”:白天吃白片,晚上吃黑片。这等于是绕着墙,白走了一大圈。 如果北大也这样将本身不合理的“程序”坚持到底,砌墙而不是开门,刘丁宁的前途很可能就因此耽误了。 其实,爱护一个人才或者有潜质的青年,最怕就是给他(或她)面前砌一堵又一堵墙,以“磨难”的方式提供所谓“财富”。虽然真金是不怕火炼的,但现实中,制造“磨难”的人不甚光明的心理和手段,却是不值得仿效和提倡的。 走程序有正常和例外之分,也有古板和灵活之别。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主张破坏规则,按程序进行无可厚非。但规则或程序有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即使有程序和规则,也不能以现有程序或规则而一拒了之,或内外有别,只跟当事人解释,不回应公众的诉求,特别是当这一事件成为公共事件后。 以北大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地位,“途径”不畅,就应该通而畅之,“程序”不完善,就应该完而善之。这样的探索,对北大何难之有?北大不破冰,孰来破冰? 北大历史上是有破格先例的。1916年,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凭《究元决疑论》聘任只有中学文凭的梁漱溟为讲师,传为历史佳话。就刘丁宁来说,她本身是具备令北大破格录取的条件的。在这里,状元成才率不应成为障碍。因为按照现有大学录取标准,高考成绩仍是相对比较公正的。假设当初这位考生没有被港大挖走,而是径直报考北大,北大会拒绝吗? 另外,刘丁宁进入香港大学学习才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有些大学的新生还刚刚完成军训,正式的课程教学还未开始。因此,学习上不存在跟不上的问题,生活上更不存在不适应。这时候,再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的理由绕圈子,就显得苍白而没有人情味了 特事特办需要智慧,但智慧是由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本来北大领导完全可以在这件事上表现出相当的智慧。比如组织中文系的老师集体商讨,甚至发起全校师生网上投票。 应该看到,录取刘丁宁,是只会给北大加分,不会减分的。对北大而言,这还不只是重塑形象的问题,更是一次改进和完善相关机制,推动中国大学改革进程的契机。 我们的大学需要智慧,这个智慧需要体现在各个细节之中。笔者更愿意将“智慧”表述成“优雅”。因为有时候“智慧”会被理解成一种策略,进而成为一次性的技巧,而“优雅”更多地体现在非功利性的气质上,是持续性的展现。 我们希望北大以及中国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有一种优雅的意识,并且在教学、研究和管理上,渐渐体现出一份优雅。为重新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誉和口碑,也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原标题《北大本可以更优雅》) 北大回应:发自内心欢迎但要走正常程序 北京大学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原任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已经关注到刘丁宁的情况,选择北大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至于来北大能不能求仁得仁,也要看她自己。 作为北大教师,蒋朗朗称,发自内心的对所有想考北大的学生表示欢迎,尤其是有志于中文系的同学,“那也是我自己的专业。 ” 但是他也表示,想读北大中文系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北大不会直接录取。 中文系副系主任金永兵:对于此事,金永兵老师的第一反应是 “不诧异”。他认为对于青年一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尤其在大学阶段,因为大学学习的是能力,不同于高中的应试教育,学生乐在其中最重要。在专业的选择上,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第一兴趣。 金老师表示欢迎热爱中文的同学来研究自己的 “母语”,如果刘丁宁明年幸运的顺利进入中文系,系里是很欢迎的。不过,中文系本身是没有录取学生的权利,要服从学校的统一招生。 《中国科学报》 (2013-10-17 第5版 大学周刊)
1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优雅OL精致美妆速成法
zwbyt 2013-10-9 13:27
2013-10-08  美丽说 对众多OL而言,得体大方的妆容是至关重要的,想要为你的优雅增添增光添彩吗?学着化一个属于你的优雅OL妆吧!  优雅OL妆容: Point1-珠光饰底乳+粉底液营造透明肌。 Point 2-以液状眼影净化眼周,内眼线添加立体感。 Point 3-知性又性感的丰唇要用唇线笔&唇蜜描绘。 1.基本保养动作后,先用珠光饰底乳打底,改善肤色。 2.用粉底刷上妆更均匀,将粉底液到于手背,才适量沾取刷于全脸。 3.直接以眼彩刷沾取液状眼影,涂在眼窝处,不可超过眼凹,以免看起来变泡泡眼。 4.将眼线细细一道描绘于睫毛根部,能防止眼影带来的浮肿感,眼睛才深邃。 5.选择与唇蜜颜色相同或较浅的唇线笔,将唇线稍微描绘的超过原本唇型,增添性感印象。不擦口红而改用唇蜜,直接涂在唇线以内的位置,唇中央可多涂几层,强调丰润感。 优雅的OL妆容就完成了,你学会了吗? 点击“阅读全文” 下载【美丽说APP】 能享有更多福利哦~~ ↓↓↓↓↓↓↓↓↓↓↓↓
个人分类: 生活杂类|1 次阅读|0 个评论
癌症病人的优雅与淡然
热度 2 cosismine 2013-7-28 17:26
读今天的头条,不觉伤感。三个病人,三种人生,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我们的人生,才能让我们面对死亡,优雅而淡然。我们的生命要有什么样的底蕴,才能让我们从容面对死亡,视死如归?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小说,记不清题目了,里面的主人公叫喜宝,说,第一要有爱,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就要很多很多钱,如果没有爱,也没有钱,就要有健康。 这大概是年轻姑娘在拥有健康时的呓语。因为健康于她同在,所以觉得可以忽略......而无论从什么层次上来说,健康都是第一位的。。。只是健康这个东西,只喜欢年轻人,随着岁月的流失,健康会离开我们每一个人,以不同的步伐离开。 所以,在喜宝的人生词典里,就剩下了爱和钱了。其实,钱毫无价值,不过是一张张彩印的纸张而已。关键是钱后面所体现的劳动价值和社会地位。 而只有爱,才是内在的,让心安然......只是因为爱的对象不同,我们人生意义的构建也就有所不同。据说,标准的基督徒在他的人生词典里是这么排序的:神是第一位,然后是配偶,接着是子女,然后是父母,再接着是工作。查经这么久,在我看来,圣经上所谓的神,就是爱,无限博大无限宽容的爱,所以,爱还是第一位的。 陈润哲的故事里,两位没有家庭的生命极尽所能者追逐着优雅,尽管这种优雅已经无以附丽。。好像A更虚一些,而C似乎还有些内涵,似乎是因为他的身份,景观设计的老师,因而,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还能被人尊称为老师。 而那位有子女有丈夫有家庭的B,不知为何,结局是最不堪的,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都觉得对她的生命都不屑一顾了。久病床前,没有老公,儿子还在翻看着词典......她的心境该是如何得不堪,她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还有些怎么样的总结,如果从头来过,她该如何分解她的爱,才能让人生的终点,有些悠然自得? 而我,又该如何走过我所余下的人生,如何能够无愧于别人那份小心翼翼的呵护?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31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做一个优雅的女人
热度 7 jldxwsj2000 2013-5-22 16:57
做一个优雅的 女人 王 洁 女人不一定娇艳,但必须要有内涵。交谈,让人愉悦;看着,觉得醉人;想着,令人沉迷,既使擦肩而过,也总应该让人留恋忘返,需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内在素质,应该是内在气质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这才是优雅的女人。 女人,需要有修养、需要有学识、需要温柔体贴、需要胸怀坦荡、需要善解人意。需要给人一种可靠、踏实的感觉。一个成功的女人,必须具有“知识、见识、胆识” 作为女人,没有知识是万万不能的,但知识也不是万能的。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懂得怎样运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翻阅资料就可以获得知识,根本没必要强记硬背,也无须过度的吸取,否则,只是停留流于常识丰富而已,改变不了我们的生活。比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组合起来,系统而有条理、有逻辑的信念,变成比知识更有用的见识,既使拥有了这种见识,不去运用这些理念去实践,也提升不了自己的价值。因而,必须将见识再提升为胆识,变成一种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超越自我。 “知识、见识、胆识”需要相互的转换,才能难达到最终的结果。生活中只说不做的人随处可见,她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足够的胆识去执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缩头缩脑”。其实做人处事的道理很简单,史往今来,就是那么个道理,排除外在的一些因素,主要原因还在于自己。无论在任何时代,只有稀缺的资源,才可以在竞争中获胜,现在的年代,你很难用一张文凭,来取得最初的优势,所以,别再拿知识来说事,当大家都有知识时,你必须拿出稀缺独特的本领来,只有知识也改变不了命运,但是,态度可以改变命运,韧劲、吃苦、高情商、高智商、做事具有灵活性......这些才是在同龄人中稀缺的资源,只有运用得当,才可以成为你改变命运的关键。作为现代的女人,必须放下清高,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去做事,认认真真地去完成每一个环节。要知道,现实中的竞争就是这么残酷——男女平等。作为女人必须要懂得不断地充实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但是必须记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丢失自己,必 须 谨 记 住 我 就是我。 作为女人,知识是让你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而你了解自己吗?你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你能做到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你有怎样的潜在力量?
个人分类: 文学作品|5383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钱德拉塞卡:优雅的科学独行者(ZZ)
热度 1 lanlin 2013-2-21 04:24
[转载]钱德拉塞卡:优雅的科学独行者(ZZ)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地演绎。 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黑和深灰之间,而在春秋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和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他叫钱德拉塞卡,原本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是白矮星。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年纪轻轻就将功成名就。然而,事情的发生是如此的突然。当钱德拉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它得出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多年后,钱德拉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 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的确,有多少年轻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长久保持青春活力呢?为何即使是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也同样未能始终如一?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每当他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花费10年左右,得到了“某种见解”以后才罢休——也就是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然后,他总是把研究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重新埋头研究下去,直到60多岁,钱德拉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同样以严谨和一丝不苟著称。据说他的板书和讲稿是那样整洁和优美,以致可以直接拿去印刷。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钱德拉每星期从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为只有两名学生的班级上课。而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这个班级仅有的两名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钱德拉塞卡的一生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意,并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尽管它经常因作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或许,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美感。 ——节选自《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个人分类: 分享收藏|3193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美在优雅从容
热度 2 Springiris 2013-1-29 20:07
人生,如同白驹过隙,时而会令人措手不及; 生命,待繁华落尽后,呈现的将是最写实的纹理脉络; 我们,忙忙碌碌,似乎永远都在马不停蹄追寻那远去的和未来的年轮; 追寻,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面貌,我们需要; 不过,人生不完全为了追寻而存在,我们在眺望未来的路上,不妨放缓脚步回望曾经走过的来途; 来的路上,你遇到过很多,也学会过很多,最重要的应该有所感受。 我们的一生,重要的不在于得到了多少,因为得到的终将会有那么一天不属于我们,何况这些不是最终目标; 我们的一生,重要的在于从生活中感受到了多少,从而影响了多少你能影响的人; 曾经,并不会一无是处 …… 人生的最后一刻终归都会是完美的,这一刻的完美来自曾经众多不完美的集合。 谁都知道,岁月匆匆,生命有限,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暂时无法左右; 不过,我们可以让有限的几十年,过得优雅、活得从容一些; 科学从业者,成就不能没有,但这不是生命的全部; 在你觉得身心俱疲的时候,不妨感受生活,感受来路,感受来自世间一切带着爱的事物,或许它能给你灵感; 你看到满天星斗了吗? 你听到鸟语虫鸣了吗? 你闻到花香了吗? 科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美不过优雅从容地追寻我们的梦想 ……
318 次阅读|2 个评论
优雅的学者风度
jlpemail 2013-1-11 09:42
不 是趴在论文制作的地毯上阅读, 不是在书籍的丛林里迷路; 优雅的学者, 牵着乌龟在五星酒店的花园里散步 ; 前进的频率, 不超过乌龟的四肢. 穿旗袍的服务员 介绍乌龟 血 的营养价值 优雅的学者风度 一一群乌龟环绕, 企求学者 欣赏 背上的绒毛 2013年的学者风度 就是 牵着 乌龟 在五星酒店 的花园里 散步
个人分类: 诗词场|35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理从来都不是在优雅沙龙中交流出来的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12-21 15:28
真理从来都不是在优雅沙龙中交流出来的 无执是个很高明的境界 但是对于懒汉来说 却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好借口 农民都知道好收成是需要浑身流汗换来的 矿工都知道只有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得到珍贵的矿石 宁愿用流血的生命去赎回星星点点的真理碎屑 也不幻想在淮海路上捡到真理的皮夹子
个人分类: 胡思亂想|3529 次阅读|20 个评论
本人爱妈妈系列之11-不完美妈妈的那些事
热度 3 tianjingle27 2012-8-12 16:20
事1没耐心的妈妈 小时候,因为妈妈曾经是裁缝,所以想和妈妈学用缝纫机,妈妈没耐心教,所以后来本人也不再学缝纫机了。本人也曾想学做馒头之类,妈妈也没有耐心教。所以妈妈从来没有教过本人生活的基本技能,都是本人自己闯出来的。也因为妈妈的没有耐心,使得在以后的成长中本人都很少去请教他人。因为本人害怕被拒绝。而且妈妈布置任务时总是一环扣一环, 1 还没做完,就布置 2,3,4 等,本人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方式,所以本人用拖延去对抗这种任务。本人曾经帮忙扫地、洗衣服、做饭、摘菜等,虽然都是小事,但是由于妈妈不善于委派与沟通,所以间接的导致了本人的拖延。这成了本人现在的对抗症。 (解读: 1. 妈妈是一个没有耐心的女性。 Why ?一方面是她的个性如此,另一方面是她一直在为了生存而斗争,无暇去顾及孩子的需求。 2012 年 7 月,在家待了 9 天,每次妈妈做饭时,都会主动地说起,这门菜应该怎么炒怎么炒。本人虽然听着,但是心里却在想,和您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啊。但是幸好本人没有阻止妈妈说下去,既然她愿意说,我们就好好听着呗。或许更加好的,我们要表现很有兴趣的样子,让妈妈一直说下去,尊重她的劳动与付出啊。 2.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本人的怕拒绝与拖延与妈妈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这些童年记忆已经成为了往事。 2012 年 8 月,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维和互赖理想的知识女性,本人有信心有能力去克服曾经的人与事带给本人的消极影响。此外,本人也从自我的母女情意中意识到,父母对子女的影响集中在 12 岁之前, 12 岁前,孩子真的是自个的,会受到父母的言行的影响。但是一旦进入初中,住进学校,就更多的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影响了。所以,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啊,也是这段时间的经历会成为父母与子女情缘的核心呢。) 事2不讲道理的妈妈 小时候,妈妈总是用大人的权威来压制本人,所以本人认为妈妈不讲道理。很长一段时间,本人与妈妈都是对抗状态。但本质上,是本人想获得妈妈的认可和尊重。现在,本人早已经超过了妈妈,但是毕竟妈妈曾经与本人生活了很长时间,且是在本人尚没有判断力的时候影响了本人,所以本人还在以妈妈为标准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其实,妈妈早就是过去时了。在与妈妈的关系对抗中,从听从者到反抗者到淡定到去照顾,这一系列的过程展示了妈妈的老去和本人的成熟。 (解读: 2012 年 7 月,当本人走向工作岗位时,经济独立后,精神也更加独立了。在处理母女关系时,核心是爱。怎么爱妈妈,是一个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要纠正自身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让妈妈适当地改变些呢。妈妈对本人的教育过程更多的让本人感受到科学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哈哈,从这个角度也未尝不好呢。) 事3不优雅的妈妈 妈妈是本人见到的第一个女性形象。妈妈只会在外人面前才注重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却并不在意。女性的优雅在本人幼小的内心是缺失的。所以当见到初中女老师的优雅时,本人萌生了 “ 做一名教师 ” 的愿望。但后来,本人遇到了更多的优雅的女性,本人知道自己所要过的生活并不是为了满足童年的缺失,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活着。所以,本人要打造自己的形象。 (解读: 1. 妈妈的无奈 2010 年时,妈妈说曾经她是一个多么爱干净的女孩,但是嫁人后,家里很多的事情,怎么忙都忙不过来。即使收拾整齐了,老爸也会瞬时把它弄乱。所以,在本人的印象中,家中一直都乱乱着的。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本人已经健康的从家里走出来了,本人也见到了更加宽广的世界,本人也有能力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妈妈这一代的女性,与其说是习惯不好,不如说是她们那一代背负的生活之压力太大太大了。而我们作为 80 后,必然会过得更好些。当然,这些也是父母从长年累月的泥土中挣出来的。 2. 本人对优雅的向往 2012 年 7 月,本人结束了求学生活,已经能够以自己期望的女性形象生活在这个本人喜爱的世界与喜爱的活着中了。继续加油! ) 综上,妈妈作为本人的启蒙者,给本人造成了部分缺失和坏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了本人的人生。而本人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求学来满足自我,探索自我,现在也该走到终点了。如果本人做不到,就不能指望妈妈能做到了。面对现实而生活,而不是理想主义。合乎逻辑地活着,继续加油吧!
个人分类: Respect for others|239 次阅读|4 个评论
清新优雅的石斛兰
热度 1 turongl 2012-2-27 15:18
清新优雅的石斛兰 该文主要是说说石斛兰的,但是也与蝴蝶兰进行粗略比较,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一些异同。 石斛兰与蝴蝶兰均是热带兰花的两个大家族,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和太平洋岛屿,并且均被称为洋兰;它们的根系能裸露在空气中,也能生长在腐殖质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均以花卉的美丽高雅而著称。 石斛兰在我国已被发现与应用有近 2000 年的历史,但我国应用石斛兰主要是它的药用价值。蝴蝶兰是在 1750 年被发现。 石斛兰属有 1000 多个种,我国产 76 种,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以至到河南、甘肃、陕西、安徽等地,以云南、广西、台湾等南方各省较为集中,但以泰国应用为最普遍;而蝴蝶兰属被发现有约 100 个种,以台湾产的最为著名。 石斛兰有较长的茎,叶片与竹叶相似;而蝴蝶兰的茎很短,叶片肥厚深绿。石斛兰的花相对小一些,优雅飘逸;而蝴蝶兰的花比较大,色彩也浓烈一些。 作为著名花卉,它们均培育出盆栽和切花的不同栽培种,但在热带花园或模拟温湿度较高的栽培环境中,均能进行种植。 下面这些石斛兰照片是去年 11 月参观海南兴隆的香料饮料研究所(兴隆热带植物园)时拍照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个人分类: 时花名卉|83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给自己的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热度 1 Julia87 2012-2-19 13:08
今天早晨走在去实验室的路上,突然想起了去年夏天经常在这条路上遇到的一位老人,一位长相颇好,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份优雅祥和的老人。每次遇到她,她都是裙裾翩翩,穿着不仅得体且颇有品位,带着一副眼镜,温文尔雅,真的有点蒋英风范,想必也是大家闺秀,贤妻良母吧。每一次的相遇总能让我浮想联翩,世间能有多少女子能修炼到由内而外充满智慧和优雅的境界? 仔细想想,其实自己真的挺理想主义的,把很多事情设想的过于完美,总是不屑于世俗的平凡。也许是因为年轻气傲,总有那么点不食人间烟火,苦苦寻觅一份完美时却忽略了平平淡淡的真实和快乐。 人真的是在慢慢成长的,即使几个月的时间,心智也在悄然变化,总觉的以前平衡不好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我很喜欢简单安静的生活,简单友好的人际关系,但是长久的安静和简单,生活就会失去很多乐趣,该走出去时就要走出去。 和闺蜜聊聊生活,谈谈人生,那种促膝长谈后的豁然开朗和彼此的鼓励让我觉的人生并不孤独,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和我一路同行,我们有相同的困惑相同的迷茫,因为我们仍然年轻,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很多未知的诱惑。看不进去书时,别再逼自己,别再懒的出去,到亲戚家窜窜门,他们总能给我最温暖的亲情,我可能真是太独立了,不是那种恋家的人,宁愿和同学出去玩甚至一个人无聊的待着也懒的去姑姑或小姨家,其实他们一直对我很好,回他们家就跟回自己家没什么区别,尤其是每次临走前八岁的小表弟都死死的搂着我不放还一边撒娇地嘟囔着:我喜欢我姐,我不让我姐走。每次都是连哄带骗才得以脱身,呵呵,能赢得孩子的芳心,真的是蛮有成就感滴! 对了,一会儿要给姥爷打个电话,这样他就知道你心里想着他,就会非常高兴!人老了,就会像个孩子,得学会哄他们,嘱咐下生活起居。尽管我对爸妈的感情很深,但是表达方式很含蓄,即使撒娇时也不会说什么我想你了,更别说我爱你啦什么滴,而对姥爷姥姥就比较擅长表达,每次挽着姥爷的胳膊或搂着他的脖子撒娇地说上句“煽情”的话,我总能从他脸上的微笑中读出一种幸福和知足,站在一旁的老妈就贼羡慕。其实,人是需要一种很亲密的接触的,随着年龄的成长,和父母就不会再有亲密的接触和表达, 尤其是到了姥爷姥姥已过八十的高龄,他们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很亲密的举动的,我只是想给予他们他们的儿女没能给予的,希望他们快乐。 可能生活本来就是很普通甚至有点琐碎的,只是年轻的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总是幻想着爱情的浪漫和美好却忘记了去浇灌亲情友情的花朵,也忽视了平淡生活的真实。春天已经来了,约上三五个好友,到郊外感受下春天的气息;经过一天的学习,傍晚去操场舒展舒展筋骨,看看黄昏时的夕阳,安静祥和;再去一次王府井书店,做在门前的台阶上看着人流涌动,静静地感受这份人气;去鼓楼去后海去天坛,独自穿走在那古老悠长的胡同,感受愈来愈遥远的老北京底蕴,北京,你还记得我曾写给你的《爱的诺言》?我终于明白感情也会随着时间淡远,时至今日,我可能再写不出那旦旦誓言... 春天,你好! PS.曾经的文字:《爱的诺言》 其实,这些文字早就想写,这些话早就想说,却总是因为有心境时缺条件,有条件时又找不到瞬间的灵感和细腻的心绪,于是一拖再拖,直到今日——来北京将近一个月,才写下这段日子最想说的话。 说实话,我是喜欢北京的,而且是很早很早就很喜欢。对于所爱,我认为自己有点极端,因为唯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和时尚高雅的简洁,还有科学的魅力和内涵才是我的最爱,并且我爱的是一种文化,是文化所承载的文明。其实,城市都是一样的,冰冷的建筑正是因为人们不同的生存状态铸造了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特色,从而给人不同的感受,于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上海之所以为上海。 在潍坊生活了四年多,直到今天我仍找不到一种归属感,仍记得每次或乘车或行走于潍坊的大街小巷,看着道路两旁大方简洁的建筑和着夕阳的余晖慵懒地享受着这种宁静祥和,我就会莫名的失落莫名的想家,我感觉自己就像只迷途的孤鸿或者等待涅槃的凤凰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归宿。但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喜欢潍坊的,尤其是那里还有很多我亲人般的朋友,但是她也只能是我生命的一个过客,或许是因为她还不够古老,她还不够现代,不够文明。 理想往往过于完美,现实总是有点瑕疵。话说,没有缺憾的美丽也是一种遗憾。对于北京,也是如此,最起码我这么认为。尽管如此,我仍告诉自己:这里,才是我的归宿。请原谅我如此地口出狂言,因为我知道我会在这里像那参天的古树一样努力的扎根、努力的生长,然后开花、结果,用一生绿着来成熟一个金色的梦。 因为爱,我能够包容一切,也是因为爱,我能够改变一切。在享受这个城市所带来的一切美好的同时,我也在努力地做到自己的一份坚守与承担 …….
个人分类: 生命思考|2433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薄]最优雅的女生
热度 1 liuli66 2012-1-25 22:33
i will tell u tomorrow. 明天再说
个人分类: 杂感|40 次阅读|3 个评论
坚强,乐观,优雅
热度 2 wujihua 2011-12-6 10:05
今天早上,因一点小事和老公吵,我又说起“我天天忙孩子、忙家务,还有教学,科研,什么事都得我做。。。。。”老公这样回我,你怎么天天说这个? 晚上梦中又找回了妈妈,又找回了安全温暖还有不舍,早上醒来,脸上挂满泪珠。突然间想到为什么我的生活始终那么恶性循环。困境——挣扎、奋斗、成功——新的困境。我自比一棵没人爱、暴风雨中的小草。报怨苦难的生活,抱怨冷漠的人。是不是我的想法根本上就错了????? 看到一段文字,很打动我。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很平凡无奈的,大家都是小人物,但有些人呈现出来的却是宁静美好的一面,有些人却始终是焦躁困苦的一面,你不能说是生活造成的,只能从自己找原因。你可以每年不多赚一分钱,但一定得进步。思想方面的进步。我很佩服一个女人,她原来是我的一个邻居。下岗后,摆地摊,但她却把自己收识得很体面,穿着布旗袍,涂一点淡口红,做一件普通的事也要体体面面,开开心心,不做得苦大仇深,我在看灵修方面的书,印象最深的只是一件事,吸引力法则,当一个人很放松很愉悦很美好时,吸引过来的也是这些,而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焦虑和抱怨时,吸引的也是同样的事。 我要把生活中苦难当做考验来修为我的灵魂。
22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赠友人(新诗)
jizw0704 2011-9-28 20:24
曾经 你我 都是骄傲的花 因为很多的原因 只好在这里发了芽 当你还在低头 有人已悄然把心沉下 或许这土地并不肥沃 可还是有人坚持和阳光对话 我们是注定要开放地 让自己的青春升华 而如今 又因为她 你竟失落成了一棵草吗 即便是草又怎样 一样可以青翠 一样可以优雅
个人分类: 诗情|4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谓优雅社会?
qlms 2010-8-2 16:53
何谓优雅社会?简而言之,可能就是社会上人人都用一种比较优雅的方式生活着。 何谓优雅的生活方式?据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贵族化的优雅,另外一种自然就是平民化的优雅了。 贵族式的优雅,那就是在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露优雅的气质。这种优雅,不是上几节礼仪课程就能学出来的,必须经过几代的文化积累估计才行。据说北京皇城根儿下的老百姓的土话是这么说的:三辈子学会吃饭,五辈子学会穿衣,七辈子学会看字画。 按照这个标准,估计现在国内可称之为优雅的人,少之又少了。就算在巴黎的豪门夜宴上走几个猫步,或者在天安门旁边砸钱举行个豪华婚礼可能都无法表现这种贵族式的优雅,而且有时候这种行为恰恰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让人感觉没有文化。也许我们建立新中国、与旧社会决裂,才有短短的 60 年,按照 25 年一代计算,还不到 3 代人,贵族式的优雅还需要慢慢培养。 另外一种平民化的优雅,可能要求就没有这么高了,一方面是指人的社会行为要符合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比如讲究做人信用,做事谦恭有礼,大家相互包容。另外一方面就是生活上要符合社会的基本规范,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等。事实上,有时候我们过于以成败论英雄了,所以对一个人的是否有公德,就太过宽容,有时候甚至把他们靠违反社会公德来取得的成功给美化处理了。如果连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规范都没有人愿意遵守,那么文明社会,和谐社会,优雅社会,又从何谈起呢? 参考文献:程木,《 优雅的按法律活着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7563 次阅读|15 个评论
摘自:曾经被封杀的传奇 邓丽君去世15周年纪念
ccpicasso 2010-5-7 23:03
怀念邓丽君,除了她的音乐天才外,她的女性意识同样值得一个时代来重新认知。如何建立一种尊重性别差别的男女平等,如何张扬感性、仁慈、包容的女性特征,才是这个时代重塑女性意识的关键。 对社会来说,女性的素质比男性重要,因为她们大多会成长为母亲,母亲的素质也就代表了未来的素质。 从邓丽君身上,我们能解读出优雅、从容的女性意识对于生命和生活的价值。这种女性意识意味着并不惧怕衰老,虽然青春只有一次,但对她们来说,生命永远都是青春。愿邓丽君能成为中国女性意识的教科书。 上文摘自:新浪新闻中心新观察第五期曾经被封杀的传奇邓丽君去世 15 周年纪念 http://news.sina.com.cn/z/xgcdlj/index.shtml 本博认为: 如文所说,当下让女性与男性在同样的条件下,受到同样的教育,岂不是在拿未来开玩笑么。当然,除非教育水平相当高,但是这样将付出更多的成本,而且不能保证效果,其实现在人类也不会把资本以此种方式付出,就算要付出也没有如此大的资本。 因此,对女性必须采取特种教育,诸如从前的女子学校就是一种特种教育雏形。而且,对女性的种种不公平,完全是在葬送人类的未来。文章有夸大的地方,但是并非一无是处,还是应该引起人们对女性的关注。
个人分类: 我系列之我不会评论|3248 次阅读|1 个评论
优雅的按法律活着?
machan 2009-12-5 03:07
当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只有宪法和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和权力,只有宪法和法律拥有最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现代人的社会生活,法律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准绳。那么,我们能否优雅的按法律活着?现实如何呢? 中国最近的二、三十年是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城市、乡镇的重新规划、建设是必然的事情。由此必然产生居民的拆迁问题,那么能否优雅的按照法律进行拆迁呢? 对于拆迁的执法部门以及开发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居民,绝大多数能依法拆迁,但是不排除个别漫天要价的钉子户,对于这些难啃的骨头,我们有优雅的执行法律的办法吗?我想,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完成各种开天辟地的世纪工程,相信对于个别难啃的钉子户骨头,肯定办法多的是,比如凌晨突然强制执法等等,但是让人看起来不太优雅,而且有时难免伤及无辜,有时还会被不明真相的人们误认为暴力执法。鄙人想,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是否可以公开处理这些钉子户们: 第一步,私下协商,执法单位、开发商、钉子户等私下谈判协商,协商不成进行第二步;第二步,公开谈判,可以在电视台、广播台、发布会、法庭等公开的场合,借助媒体对那些漫天要价的钉子户施以压力,对于仍然漫天要价的,进入第三步;第三步,强制公开拆除,公开具体的强制拆除时间并曝光给当事人、媒体、公众,在媒体、公众的关注下强制拆除,对于强制拆除的房主减免补偿款。这样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维护了执法者的形象,对违法漫天要价者也给予了严格的惩处,同时增加了公民的法制观念。 对于被拆迁的居民来讲,能否优雅的按照法律得到自己应该的利益呢。我想,从法律的神圣性上来讲,居民可以得到法律所允许的利益。问题是,当拆迁户个人认为自己得到的补偿太少而不能接受时,应该有权利申请上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当第二步后,拆迁户仍然不满意的,怎么办呢?法律应该保证,他还有选择优雅申诉的权利。当然,他也可以选择暴力抗法,但是面临的可能妨碍司法的刑事罪行。 上面的愚见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相关的法律条文是否足够的公正,其操作性是否非常的细化和具体。第二,执法者、开发商是否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执法,有没有照顾谁,不照顾谁之说。 当法律的执行过程透明于公众,就能最大的体现执法的公义,公众自然更信服透明的执法。正如,前一阵南京徐宝宝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引入媒体、专家等独立公开的人员,很快解决了医疗纠纷,查清了事实的真相。 当年,美国以铲除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攻打伊拉克,包括CCTV在内的各国电视台直播,美国也没有怕萨达姆跑了,也没有怕打不赢那场战争。对于强制执法的部门来讲,应该也不会惧怕因为曝光强制拆迁的时间而被拆迁的居民跑了吧,其实,跑了不就更容易拆了吗。 现实中,我们能否优雅的活着?比如, 我们能否优雅的看病?不给医院红包,也能按法律享受到医院提供的服务; 我们能否优雅的上学?不给学校红包,也能按自己的实际能力上学、分班; 我们能否优雅的办事?不给部门红包,也能只要符合法律条文,就能办事; 我们能否优雅的做官?不给领导马屁,也能按照实际的成绩水平得到晋升; 我们能否优雅的工作?不给上司马屁,也能按照单位的章程,正常的工作; 如果我们不能优雅的按照法律活着,那原因是什么?是法律条文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其实,相比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我们已经优雅了好多。可以看出, 今天生活中所有能够的优雅,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今天生活中所有不能优雅的现实,也不会永远的存在; 如果让别人对自己优雅,首先要对别人优雅; 如果相对于别人我们不够优雅,那是因为我们优雅的脚步慢别人太多; 如果期望自己后辈能优雅的活着,首先自己要能优雅的活着。 (本文是看到成都唐福珍,因拆迁而自焚的事情写的。今天看到腾讯新闻说,北大5学者建言人大审查拆迁条例 称与宪法抵触。2003年孙志刚死了,换来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最终废止。 但愿我们的法律早一天,起码最先从书面条文上表现出宪法所赋予的公义。) 只有在大众的社会生活以法律为准绳而呈现出一种平等公正的气氛时,权力的行驶才能真正服务于大众的利益、人权的保障、经济的繁荣,而政治体制才能在领导人更替时保持稳定。 罗斯.特里尔
个人分类: 法在中国|3691 次阅读|2 个评论
优雅距离我们有多远?
zhangqq 2009-4-10 14:37
优雅距离我们有多远? 1、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白面,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的三友图,成绝世佳品。 画面中的林徽因、徐志摩,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神采的剪影,定格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神骨峻。它流传在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记忆中,让人们至今羡慕、仰望,不能忘怀。 其实,那个时代,除了林徽因、徐志摩,包括鲁迅、陈独秀、胡适、陈寅恪、冰心、郭沫若、郁达夫、梁实秋等等文坛名流、学界翘楚,尽管他们所专不同,信念有异,性格更是南辕北辙,但其精神气象无不让人感到神清气朗,如光风霁月。 假如有人倡议,我们在全中国海选,再凑成一幅三友图,作为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神特写,那将会是一个什么图景? 当然,泰戈尔是伟大的印度诗人,我们无法用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诗人取代这个高鼻深目的雅利安人。海选也是无法实行的,因为这与电视剧演员的海选毕竟不同。我这样说不过是一个假设。但是,认真搜索一下中国的名流学者、教授们,我们可以试着找出几个人,与林徽因、徐志摩站在一起比试比试,例如大红大紫的明星教授于丹、余秋雨们这将会是一幅什么图呢? 在当下中国,美男靓女满大街都是,影视明星、歌坛新秀、美女作家、模特、超女、中国小姐、世界小姐、以脱一举成星的星们、以跑一举成名的名人,还有学术大师、大腕、讲坛擂主、名嘴可是,我们却难以凑成一幅朗月清风的三友图。 差别在哪里? 不是外形的漂亮,不是表面的聪明才气,甚至也不是知识和思想。真正的差别,概而言之:一为雅,一为俗。有雅,于是脱俗。缺雅,于是入俗,甚至俗不可耐。 雅,或曰优雅、雅致,是个什么东西? 不说虚的玄的,还是从林徽因说起。人们眼中的林徽因主要有两点:美丽和聪明。沈从文说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费慰梅说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卞之琳说: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费正清说林徽因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萧乾在《才女林徽因》中记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可见林徽因几乎是男人眼中的天使和菩萨。爱她的男人我们知道的有三人,或许还有无数的暗恋者。这三人中,徐志摩是最奋不顾身的追求者,梁思成是她的终身守护者,金岳霖爱得真挚、深沉,终其一生。从他对采访者的回答就可看出: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与别人)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林徽因是优雅的。优雅不仅仅是锦衣玉食、琴棋书画。早年林徽因历经繁华,她的堂姐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著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然而,另一方面,林徽因既能耐得住学术的冷寂,又能抗得住生活的艰辛。她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奔波于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之间,历经千辛万苦。抗战期间困居李庄,亲自操持柴米油盐,在几乎一贫如洗、疾病缠身的困境下,仍执意要留在祖国。李健吾闻知此情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这是真正的大雅之士! 从林徽因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优雅的品质。 没有优雅,尽管有靓丽的外貌,不过花瓶摆设;有一点知识,不过雕虫小技;有一点小才小智,不过哗众取宠。整个人生仍然逃不掉一个字:俗。 我们的时代,举世茫茫,从市井小民、商贾优伶,到军警政法、官员学者,能寻出几个风清骨峻的优雅之士?找到几个才情并茂的优雅之女? 2、 人类的进步,是从野蛮不断走向文明。社会制度的完善标志着文明的进步。除此之外,文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标志。文化与GDP有关系,但不能等同;与科技水平有关系,也不能等同;文化与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体育馆、歌剧院有关,但不能等同;与社会的教育程度有关,也不能等同。文化发展的水平有很多指标,但是,它可以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知识分子身上。 一个有序的社会,应该展示出文明的向度和层次。中国至少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建立了礼乐秩序。文明与野蛮就体现在君子和小人(野人)身上。受过教育的、代表当时文明教育成果的人是君子,因此,君子是当时社会的理想人格。孔子教学生就是以君子人格作为目标。他教学生以六艺,并说:不学《诗》,无以言,提出文质彬彬的品质标准,这是当时对于贵族子弟的最低要求,也代表着当时文明的向度。汉代以后出现的三礼,详细论述了礼的意义、价值以及具体规定。五经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必修课。完成了这些教育就达到当时的文明水准,就是那时的文化人,具备君子人格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能达到这个文明水准,不能自觉遵从礼乐秩序的,就是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奴隶、平民,即小人或野人。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十分明确,就是以君子人格作为理想的人格。当然,这里面有贵族的特权思想,有阶级差异,这都是时代的局限性。可是,这一切不能否定它的合法性。 君子人格理想的传统在中国世代相传,延续了几千年。君子与小人(野人)之分,是高尚与卑下、文明与野蛮、文化与反文化的分野。知书达礼一直是中国人对于文明的共识。斯文扫地是对于知识分子失范或某种颠覆文化价值行为的谴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坚守君子人格的最后底线。作为整个社会的价值理想,君子人格理想对于社会全体成员都是一个典范。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官僚、商人还是农民,都自觉认同而不会反对这一社会共同价值理想。于是,它构成了社会中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对于社会秩序起到制衡作用,成为社会文明的一种指挥棒。 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社会的上层,贵族、官员、士大夫、富商大贾、乡绅,从衣食住行到言谈举止,尚礼是基本要求,斯文是行为标准,因为礼义廉耻是君子人格一个门槛。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的是信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内在品德与外在言行的双馨。他们即使不敢认为自己就是君子,但绝对不以小人自居。因为,在那个社会,被公认为小人的人,不仅没有身份,也没有信誉和道德可言,基本上被排斥在文明社会的社交舞台之外。即使是刚刚摆脱穷困的暴发户,无论他先前多么低贱、落魄,也要穿起马褂、长衫,附庸风雅。还一定让子弟读书应试,获取功名,因为不读书难以达礼。当年混迹上海滩的流氓头子杜月笙,发迹之后堂皇隆重地请人修家谱,把自己说成是杜甫后裔。这种事说来荒唐可笑,其实却体现了一种文明的向度。毕竟,它比现在的暴发户在豪华餐厅胡吃海喝斗狠斗富要有文化。 正是在这种文化传统之中,中国历史上的忠臣烈士不胜枚举,杀身以成仁的壮举史不绝书。当年梁漱溟在中南海怀仁堂,当面向毛泽东、周恩来正言,他要考验一下执政党有没有雅量,考验一下主席有没有雅量,体现的就是这种君子人格的伟大精神,成为现代中国君子人格精神的绝响。 中国传统社会的君子人格理想,代表着社会的文化向度,体现了文明社会的秩序。钱穆先生曾认为,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农村文化。因为一代代乡村读书人,通过科举,走进皇城大都,成为官僚体制中的一员,而他的后代又逐渐衰落,被新的乡下读书人取代。进入国家管理中心的人才基本上来自乡村的有志青年。如果没有知书达礼、君子人格的社会价值理想的指引,中国古代社会的这种延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价值理想相异,君子人格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至少,整个社会没有这样的共识,没有体现这种文明的向度。要不要把自己培养成君子人格,不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基本问题,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因为,它基本上不影响当下每个中国人的升官发财。君子人格既不是学历,也不是技能,更不是资本,实际上没有任何好处和实际利益。按照君子人格的要求,自觉维护和遵守一些道德操守,甚至是作茧自缚,也许在社会生活中生存更加艰难。而做一个小人,则没有任何坏处,既不会丧失任何东西,而且不受任何道德约束,也许在社会生活中顺风顺水,获得很多实际利益。所谓礼义廉耻、信用仁厚、刚正不阿,这些东西都不能产生直接利益,因而人们往往弃之如敝屣。相反,只要能产生实际效用、利益,哪怕冒天下之大不违,被千夫所指,有些人也在所不惜。最简单直接的是骂人,特别是骂名人,其次是公示自己的艳照,还有的甚至挑战社会伦理底线,只要产生轰动效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人们对于耻的渐渐麻木,导致了一种反文化的社会倾向,痞子化于是应运而生。痞子化即是反文化的典型表现。当下中国,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在下意识追求痞子化。不管是无业游民、暴发户,还是歌星影星、政府官员,甚至文人学者,也迎合下流低俗,不知不觉痞子化了。我是流氓,我怕谁?就是这个倾向的总宣言。 痞子化在当下中国渐呈汹涌之势,挑战一切文明的秩序,冲击几千年的礼乐传统。在这样的景况之中,试问:国人何来优雅? 3、 君子人格理想的摧毁,根源在当代中国教育。 人最根本的东西是人格。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至少从孔子开始的中国传统教育,一直以培养君子人格为首要。所谓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是传道。这是教育最基本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我们当下的教育被人称为应试教育,升学是这种教育的最终指向,于是,分数实际上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家长和学生都把学校当成技能培训班,当成发财升官的桥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校里的品德教育只能是花拳绣腿。我们的学校因此忘记了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在今天中国的学校,一般的孩子也谈自己的理想。他们的理想无非将来成为科学家、影星、商人、经济学家、教授、部长、总理等等。这既是他们自己的理想,也是家长和老师对于他们的寄托。落实到学校生活中,这些理想都是具体的,就是上好学校,例如北大、清华、哈佛、剑桥,等等。因此,读书是为了考试,上好的学校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总之不外乎升官发财一类。因此,他们的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考试。更可悲的是,离开考试,有些学生就一无所能,甚至惶恐不安。 然而,他们没有人格理想。没有人想成为一个君子,尤其是那种穷愁潦倒、四面楚歌颜回式的君子。也没有人畏惧做一个小人,甚至羡慕那些以小人之道获得巨大的利益成功者,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更没有人要成为英雄,那似乎一点也不切实际。 一个缺少君子人格理想的社会,人格就会猥琐,唯唯诺诺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任何机构,上级就是法官,哪怕只是一个处长、科长,权威形同上帝,没有人敢对他们的错误提出异议。上下级关系于是成为主奴关系。想想当年的梁漱溟,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学校能够培养出来吗? 中国教育在人格教育上的缺失,导致受教育者和没有受教育者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因而失去了教育自身的神圣性。教育的这种失误,对于中国社会文化无序状态不仅是推波助澜,甚至是釜底抽薪,具有根本否定的效用。 有关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本人亦有其他专文,这里就毋庸赘言了。 简言之,优雅是文化品质的根本体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尺。优雅缺失,恶俗必然成为时尚。检视一下当下中国艺术界,春节晚会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搞笑逗乐、插科打诨、装疯卖傻成为主旋律,滑稽小丑变成舞台上的主角,而赵本山、小沈阳们则是观众的宠儿!从商业大片到学术讲堂,俗不可耐的东西无处不在,我们无法阻挡,无处躲避。 一个失去优雅的国度,无论它的人民多么富足有钱,珠光宝气,宝马香车,美轮美奂,却免不了总带着俗陋、野蛮的气息。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