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阿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文学执信与生态保存--阿来访谈录
Wuyishan 2013-5-29 13:50
文学执信与生态保存 ――阿来访谈录 (博主节选自《中国图书评论》 2013 年第 3 期) ( http://www.xzbu.com/7/view-4040021.htm ) 阿来:我经常借一些宗教上的词来表达,比如分别心,执信也是宗教的词。坚持一种信念吧,或者是拥有一种信念,宗教这种坚持的东西是不对的,都是自然拥有的。张承志也常在他的文章中写一个类似的词,但他的词是用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叫举义。一个意思,意思就是,今天中国文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有非常多的从事文学的人,我们并不相信文学的价值和地位。同样,从事文化工作,只是工作的人,我们只是在这儿觉得可以谋生,可以获得利益,我们不相信这种工作本身的价值和力量。那么这个时候导致中国文学可以吸收很多先进的文学观念,流行的文学手法,我们可以取得这种那种的成功,但是我们肯定缺乏文学最需要的一个东西,就是真挚、情感、理念,所以我自己觉得,我在文学上有点进展,你说我可能是死脑筋,我做这个工作是我相信的。   为什么向民间学习呢。好多年以前在清华的一个讲座,我们去了三个人,余华、莫言和我。后来我做个讲座《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跟拉美文学有关。拉美文学呢,大家一谈就谈魔幻现实主义。其实拉美文学还有很多主义,比如说前年得奖的略萨叫做结构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产生了好多一流的作家。比如说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鲁尔福过去是写鲁迅式的白描式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棒,有一个中文译本叫做《燃烧的平原》。但后来他突然改变创作风格,写了一部中篇小说叫做《佩德罗·巴拉莫》,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创始之作。他写一个人去了一个村子,其实这个村子早就在军阀混战和瘟疫中死绝了。他在这个村子里遇到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鬼魂。他是用这种现实来控诉拉美五六十年代的军事独裁。魔幻现实主义是从他开始创造的。它(魔幻现实主义)是一个突然兴起的拉美的文学流派,不然不能叫做拉丁美洲爆炸文学。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讨论问题时,都来不及去考察魔幻现实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总体面貌,就凭一个《百年孤独》就匆忙地给这个流派作研究,下定义。我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但是我觉得,我都读过他们很多东西。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魔幻现实主义怎么来的?为什么胡安·鲁尔福、古巴的卡本提尔这些南美作家突然创造出来这么一种文学?其实这个文学跟法国有关。当时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全世界的文艺青年,搞美术的、搞音乐的、搞文学的,年轻时代没有成名都要跑到巴黎去,接受最新的文学观念。这个时候在巴黎,美术家们跟文学家们共同发起一个流派,叫做超现实主义。毕加索一生变了三次风格,最后一次就是变成超现实主义。那个时候有一个美术家,也是一个大的美学理论家叫布勒东,就写了几条超现实主义文学宣言。作品都还没有,就先写宣言,先写理论提纲。然后在法国就出现了一些很有名的诗人,比如说艾吕雅,比如说阿波吕莱尔。当时也有一帮第三世界的文艺青年在那儿,他们就把这样的观念带回西班牙。那个时候拉丁美洲的文学跟他们的宗主国西班牙的文学很相像,他们还在写骑士小说。但是大家写得都是每况愈下,写成套子了。他们觉得这样不行,我们要搞艺术革命。他们就想到了布勒东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做“自动写作”。   “自动写作”是什么?这个时候有弗洛伊德心理学支撑,是说我们要把下意识打开。我们现在写作都是在理性的层面上,在意识的层面上,我们要用潜意识写作,这些作家还实验了很多方法。喝酒、跟妓女鬼混、抽鸦片、吸大麻,觉得自己进入到一种致幻的状态,然后才能达到“自动写作”,这个“自动写作”很难。   拉丁美洲的作家们一回去,他们突然发现一点儿都不难,为什么?他们发现了印第安的神话这个资源宝库。印第安文化这个时候早就被西班牙文化消灭得差不多了。但是他们突然发现印第安的神话传说,天上地下,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以。巴黎那些人费了那么大劲都没有达到。(对他们来说)这个不是最容易吗?所以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书面文学的源头,来自于巴黎;一个是民间。这个给我很大启发。就是说,最现代的文学观念,居然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可以跟最原始的文化当中一些元素吻合。后来我在巴黎去看毕加索的博物馆,也发现这个问题。他最大的转型时期,在超现实主义之前,就是他看了非洲的雕塑之后。巴黎有个小博物馆,专门陈列他的哪些作品受了哪些非洲雕塑的影响,把那些非洲雕塑也收集过来,把他的最有名的现代的画作也陈列起来。这个就不止是在文学界发生,在美术界,造型艺术上,这样的美学形式,它也发生了。这不很有意思吗?   我想我们也有大量的民间文学。当时我去做过一个演讲,这个演讲全称题目叫做《文学表达的民间之美》,就是说我们要重视民间。我们也经常在一起讨论,不久莫言就写出了《檀香刑》,《檀香刑》的语调是模仿山东的一种地方戏的“猫腔”。也就是说,文学发展到一个坎儿上总有些人要预示到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在看拉美文学,不是批评界说的,莫言就是魔幻现实主义那么简单。魔幻现实主义你追溯它,一个是考察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面貌,第二个追求它的源起,而且追求它的源起最有意思。这就使我们得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把最现代的现代艺术跟最原始最本朴的民间艺术结合起来,你会发现他们居然是可以结合的。而且这个在毕加索的创作实践里头有非常成功的例证。当然,更不要说马尔克斯他们这一帮人。为什么胡安·鲁尔夫创造魔幻现实主义,一上来写一个鬼的村庄?印第安神话当中神鬼的故事多的是。   中国也有很多神鬼故事,明清小说里头有大量的鬼故事,典型的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当中那么多神怪故事。更不要说《聊斋志异》。但是今天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文学当中这种传统消失了?这样美好的文学资源没有得到利用。现在一看到中国小说里头有一点怪的东西,比如《尘埃落定》、莫言的小说,什么都是魔幻现实主义,没有那么简单。如果看一部小说我们就会写另外一种小说,那就太简单了,文学不是这样子的。文学现象的考察也不是这么简单一以贯之。   白浩:阿来老师你的《成都物候记》现在出了没有?那个应该是当做散文来读呢,还是别的什么题材? 阿来:是这样,因为我自己还有一个小的爱好,我觉得除了人文之外,我自己有点儿科学兴趣。比如说生态环保,大家都能讲。但是我都疑心他们说假话,因为身边的花草树木他们不认识 10 种以上。我自己在青藏高原上行走,一直在拍青藏高原上植物的照片,我也在做一些植物学跟文化之间互通的小研究。这个也有榜样,犹太作家纳博科夫,《科学美国人》上面还经常发表他关于蝴蝶分类学的论文。这完全是他个人的兴趣。我也对青藏高原的植物有个特殊的兴趣,我拍了好多照片,写了好多文章。但是我没有发表过一幅照片,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这是我的自娱自乐。我有很多科学界植物学家朋友,他们问我说你爱好这个干什么?我说现在我们人人都趋利,原来我想文学不趋利,但是我也承认它也是有利益的。如果我要假装说一点儿利益没有,也太假了。所以我说我得有一个跟利益无关的,非现实的爱好,我就一直在学习植物学。但是前年医生禁止我上高原,我身体出毛病了。但是我看见漂亮的花草树木,有瘾了。我就在成都的公园、植物园逛一逛,写了一个非高原的成都的草木记。其实当时没想出书,因为青藏高原的我都在保密,但是这个我随手就贴在我的新浪博客上。后来有出版社看到,就说我们把它串起来出一本书吧。所以一本散文集就出版了,几个月卖了 7 万册。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 http://www.xzbu.com/7/view-4040021.htm
个人分类: 换一个角度|2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坝阿来:《狩猎》
fengzhigu123 2010-5-25 20:49
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一股香气慢慢升起,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就在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香气就来自那一个个菌体!我们就用它们充作早餐了。在菌伞里面撒上盐,烤熟,丢进嘴里。   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我就赌昨晚那只麝香。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看到雨水很快加深了他军衣后背的颜色,他就从树林中消失了。我一边采食那些不断生出的蘑菇,一边想,当以后我们分手,我已经忘了中尉面容的时候,还会记住那被雨水打湿的背影。   你别吃了,别吃了。秦克明盯着那些仍然快快乐乐生长不息的圆圆的白色的东西,我梦见的就是它们。他的脸上显出惊恐的神情,它们就像梦中出现的一模一样。而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叫声。   一声,两声,又突然中止。叫声悲哀而又凄凉。蘑菇们因为我停止采食,来得及撑开菌伞,慢慢有了将要变得硕大无朋的样子。那羊子似的叫声又从雨中传来,并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獐子被雨水完全淋湿了。这是一只正在哺乳期的母獐,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它的叫声焦灼而又凄凉,它的眼中甚至露出了狼的光芒。这时,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把它放在地上,可它已经不能站立了。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我采下一片蘑菇,送到它嘴边,它竟也慢慢咀嚼起来。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脸上肌肉绷得紧紧的,眼里泪水就要流下来了。接着他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没有打死它。我赶紧点点头,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   不远处传来半自动步枪清脆的点射声。这是银巴的特别嗜好。首先惊动猎物,使它们迅疾奔逃,然后用漂亮的姿势连续射击,直到射中猎物。奔跑中的猎物被射中时,不是立即倒地,而会更加猛力地跃起,比跳高选手更优美地在空中画出一个漂亮的弧形,落地时就爽快地断气了。银巴说他这不是炫耀枪法,而是喜欢猎物的这种死法。呆立不动时被击中的猎物总有时间有一点力气用于最后的挣扎,让猎手在一瞬间有负罪之感。   最后一声枪响在山谷中激起的回音也消失了。   他打中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   他遇见一只狼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说:每人到手二三百块了吧。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   呆立一阵,他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   喂完,他又采来一把嫩草放在小獐的嘴边,说:我为你爸爸报了仇了。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   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   咩两个伙伴说:不枉是写歌的人,学野物叫也这么好听。而我写的什么歌呢?冒牌的、矫饰的藏族民歌。现在团里又有了一个摇滚歌手。这个前高中生,刚刚劳教释放,劳教期间参加了一个什么新生艺术团。现在我又要专门为他谱写摇滚歌词了。其实,我不太明白什么是民歌,什么是摇滚。但实实在在,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串歌词:   我不是羊,不是羊,虽然对苍天我俩叫声相仿。   我会长出长长的牙齿,姿势优美,飞奔跳跃,我是一只雄獐,通身散发无比的异香。   风流过我,阳光流过我,啊,我在远远的翠绿山冈。   如果有一个好作曲家配曲,这首歌可以由迈克尔。杰克逊或是麦当娜演唱。我抑制不住又咩咩地叫了起来。现在,是小獐子跟着我叫了起来。   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   笑什么!我害怕母獐子来了我会开枪打它!笑话,我们不是来打猎的吗?说话间,母獐就来了。这只孩子被生擒,丈夫被狼吃掉的母獐。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这时,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并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你真的打死了一只狼?真的。我去把狼皮剥来我们就回家吧。狼皮做个褥子,我老婆有风湿病。这个季节的狼皮不好。掉毛。秦克明摸一摸小獐子的头就走了。银巴张张嘴,冲着他的背影想说点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说。   我们弄灭了篝火,收拾好东西。银巴从我口袋里掏出一个瓶子,装进麝香,用木塞塞好,又用打火机把蜡融化,封住瓶口。奇异的香气就渐渐淡薄并消失了。   然后,两人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秦克明剥了狼皮回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獐子,我们不会杀死你的孩子,除非它已离开了,长成了一只真正的雄獐,它的肚脐眼散发异香,变成了值价的宝贝。我在心里向躲在附近的担惊受怕的母獐默诵猎人千百年来遵循的准则。同时在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于神经质了。   远处传来一声惊叫打断了我的遐想。   银巴和我立即提枪向发出叫声的地方飞奔而去。   叫声是秦克明发出的。   他就那样仰面朝天和狼躺在一起。狼的肚子已被他划开了,露出绿莹莹的一大堆肠子,腥臭无比。秦克明的肚子上也有一片猩红的血迹。原来,狼中了枪后,没有彻底断气,当他用刀挑开狼肚的时候,那家伙用最后的力气弹动后腿。就有那么碰巧,锋利的狼爪哧拉一下就划破了他的肚皮。   现在,他做出宗教图画中那种被天谴、遭受苦难的人的那种样子,和狼躺在一起,像是一对难兄难弟。血从狼的五道爪痕中慢慢洇出。狼死了,他活着,在一片略带甘甜的血腥味中享受阳光的爱抚。他躺在那里,又像是一个沉迷于自己小小过失,充分享受那么一丁点负罪感的敏感的孩子。
个人分类: 转载天地|2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阅读我的胡言乱语
fengzhigu123 2010-5-25 19:04
昨天晚上的时候偶尔的看到了一篇文章,是清华大学肖鹰教授的博客《肖鹰谈当下中国文坛怪象:写手无行,评家无德》。文章有一个小标题是阿来写的是民俗电视文学贾平凹代表乡土文学的颓败,而阿来和贾平凹先生则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当代作家。这引起我极大地好奇。      文中说:文学不是不可以写民族性、地域性,但是,应该从中呈现出深刻的生活品质和人生的美来。我想这句我是极大认同的,文字是一种对美好的极度执着,如此看来,我们的网络文学很大程度上对于美的追求感是不够的。      阿来先生文字的感觉我一直是非常喜欢的,我喜欢他把我带到了一个遐想的维度,喜欢他说这另一个地域维度讲述的一个个唯美故事。      文中说: 我看过他的《尘埃落定》,写得很华丽,不过,我想说,真正的文学不能以华丽为标准。阿来并没有写出真正的藏族文化,而仅仅是把藏族文化以奇观异景的方式呈现出来了而已,以玩赏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他写出来的与其说是文学,倒不如说是旅游招贴,因为当中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这样的文本是电视式的,是电视文学。真正的文学应该要面对媒体文化的挑战,作家写出来的应该是只有文学才可以表述的东西。目前,有很多作家都在效仿阿来,用做古董的方式贩卖文化。 。对于华丽这个词,我感觉肖鹰教授说到了心坎上,然而不知为什么自己就是喜欢这种华丽,感觉他仿佛是在另一个时空有人在对着你说话。确实,我一直都是很喜欢那种华丽、温情感觉的。      但一本小说,如何才能反映出文化的深层内涵呢?我想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看做反映的,但这样做或许高度并不够,然而如何处理文字才能使文字的文化内涵更浓,在这样的文字里头又不能一味的引导读者。      但无论如何,每个作家本身都会有自己写作的喜好的,而一旦作者开始职业化的时候,其文字的内心诉求感必然会降低,这可能会影响其文字的真实感,有些为文字而文字了。      至于贾平凹先生,对于这个几乎可以说用我的方言写作的作家,文中如是说:      比如贾平凹的《秦腔》,从表述方面来说,他的语言表达很圆熟,但是,我从中看不到一个站在中国文学高峰上的巨著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和内涵。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琐碎的、低迷的、阴暗的、甚至猥亵的写作趣味。作家在对现实的苦难和困厄进行揭示的时候,心中应该怀着真挚的大爱,应该带着对社会、人生的悲悯和祝福的情怀。如果把《秦腔》这样的作品推崇为中国文学(小说)的高峰之作,既是很可笑的事,更是很可悲的事。《废都》在1993年出版时,遭遇到批评界、尤其是中青年批评家的普遍抨击,这是对的;其后被查禁,也是对的。因为这部书,不仅语言和结构仿旧,而且思想和旨趣酸腐,其中那种旧式没落文人的自以为是和淫逸幻觉,是完全违背我们现时代的人文精神的。现在,《废都》不仅被解禁,而且个别当年狂批《废都》的新锐批评家现在摇身一变,变脸成为飙捧《废都》的权威干将。在这狂与飙的大转换之间,是这些批评家换了大脑,还是我们的文学标准、乃至于基本的是非观出现了问题呢?还有莫言的《檀香刑》,以把玩和炫耀酷刑奇观为能事,我听到多位批评家告诉我,《檀香刑》的文字了得,是为数不多真正能留下来的当代中国文学。为什么要留下这样的文字呢?要向未来的读者表明我们当下的文学是 受虐臆想狂的文学吧?我认为,《废都》和《檀香刑》这样的作品被批评家追捧,只能表明在当下批评界,文学标准和个人标准都瓦解了,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确实在整体上颓败了。      我想从主旨上讲上面的评价并不过分,贾先生的文字是很有感觉的,但内容上格调或许并不太高吧。      但我想对于我们这种并不是专业文学评论的读者来说,似乎并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读书就是找一种感觉,当这本书和你心绪中某种喜好和情愫吻合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品。但我想我们会一直去期待美好而完美的文学作品,呼唤好的作品。      文中提到了汪曾祺的短篇、古华的小说《芙蓉镇》、迟子建的几个短篇,他们是肖鹰教授喜欢的,我想是值得找来一看的,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初级的读者大概欣赏的品味也就是从读这种有生活充满热爱和具有精致的情怀的作家的作品中逐步建立的。   
个人分类: 书生观点|29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听阿来讲座,思考通识教育
tongkinghim 2009-4-11 23:15
平日从不关心学校广播站的广播,今天确被重复的广播内容吸引,原因是著名作家阿来莅临暨南园讲学,平日对作家极不敏感,但最近对未来的思考让我感触颇多,心血来潮,去听了阿来的讲座。 阿来 ,当代中年 作家 , 藏族 ,1959年出生于 四川 西北部 阿坝 藏区的 马尔康 县,俗称四土,即四个 土司 统辖之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 成都 《 科幻世界 》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目前已经辞职,全心创作新书《格桑王》。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摘自百度百科) 去听阿来讲座不仅仅是神经质的心血来潮,还因为最近的实习,让我接触到了通识教育这样一个概念。临近毕业,找到工作去实习,内容为通识教育数据资源的建立,于是对通识教育有了相当的了解。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   以往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等等。这类定义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如:给20岁-25岁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的思想的教育类型。这类定义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听阿来的讲学,似乎正当了许多,虽然讲座的题目为《汉语,多元共建的公共空间》,与我这个生物专业的人来说相去甚远,虽然阿来的演讲似乎没有逻辑,但是讲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奥,倒是互动中有些听众的提问让我摸不到头脑,因为阿来作为被提问者都不能回答,似乎提问偏离了讲座内容本身。 虽说讲座内容是关于文化的问题,但是阿来知识渊博,不乏幽默的讲解还是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 不仅仅是暨南园,中国的高校都需要这样的文化氛围,各高校也正在为塑造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做着努力,在目前来看,组织讲座还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高校内对通识教育的宣传还缺乏力度,像我这样无知的人还有很多,接下来的路还有很远。我想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