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一辈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学生逃课-板子应该打在学生身上
热度 16 lxchencn 2012-11-11 21:00
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老师不成课,没有学生不成堂,老师讲的好,学生好学,何来逃课之忧?老师讲的不好,学生逃课,自然要指责老师,这是学生、家长、社会最容易做出的反应,但老师讲的好与不好,其实学生逃课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最头痛的事务了,指责学生似乎难以形成共识,可是不管什么理由,大学生逃课的板子应该打在学生身上,很多人一定会反对,但请听我道来: 1.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挤过独木桥来到大学,大学提供了专业教育,学习是大学的事?学习是老师的事?学习是辅导员的事?学习还是自己的事情,大学只是为你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而已,不想学习而逃课,来大学干什么?老师讲的好学多点,老师讲的不好,学少点,借此也可以比较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也许有一天学生成为老师,可以做反面教材,吸取教训,你可以讲的更好。课堂讲的不好,你何不与老师交流发现老师优秀的另一面而学习之呢?也许他是你最好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甚至就是你未来的硕导、博导。除了有声的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有各种学习的机会,图书馆自学,网络资源的自学,方方面面的学者讲座,何不学之?要学的东西多多,何来逃课之思?只有自己自动主动学习,任何人也替代不了你学习。 2.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考大学,考好大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不要以没有兴趣拒绝学习,很多情况下学习后才会发生兴趣的,越学越有兴趣,越钻研越有兴趣,即使真没有兴趣,技多不压身,学点总比不学好,不去上课,学什么?现在即使是毕业班的学生有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对什么学科专业感兴趣,因此,早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责无旁贷的。 3.自学是一辈子的事情:老师教学生总是一时的事情,即使教的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教你一辈子,教的再多的东西也不可能教你能够用够一辈子的东西,等学生毕业了,其实真正用到的可能只有在校学到的知识的20%,还有许多只是必须在实践中学甚至只能自己摸索,没有老师教你了,你还埋怨谁没有上好课吗?你还逃课吗?加强自学能力,不管老师课上的好还是不好。与其将来才开始自学,不如在大学里面就着力培养自学能力吧。 4.交流互动:曾几何时争先恐后围在老师身边问问题的场景越来越鲜见了,师生交流互动很欠缺了,一些老师整班上课也许不让学生满意,但个别交流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学习体会,而且也显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与学生的交流中老师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关注点,也可以促进老师的备课和讲解,特别是老师询问同学问题的时候更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响应,没有学生响应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反过来也会促进老师积极的教学,学生的冷淡漠然岂不让老师的讲课积极性扫的一干二净? 5.不要逼迫,但不可放任:大学生首先是成人了,大学也要承认学生是成人,成人应该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是自己的自由,不学也是自己的自由,争取毕业是自己的自由,达不到毕业要求学校有不然学生毕业的自由,学生要承担自由的权利和由此带来的后果和成果,大学要监督学生的学业,但不可以强迫甚至替学生选择和决定,即使是逃课这样的于师于生都不乐于见到的事情。 6.拒绝功利性学习:学生常常会把课程与就业考研找工作待遇联系起来,甚至与将来月薪联系起来,没有直接利益的课程就觉得索然无味,没有直接功利的章节就不想去听,甚至只有在考试辅导答疑才能见到这些学生,如此功利又岂能学到永久的本领呢?如此功利的学生又怎么能够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呢? 7.拜无字师无言师:大学有开口的老师,还有无字的老师,还有沉默的老师,古老的校园,幽静的书山,老旧的校舍,逝去的学者雕像,发黄的图书馆的藏书,传承久远的令人尊敬的学者,有多少故事的研究大楼,都在无字无言的叙述和谆谆教导,你逃出了有声的课堂,可是你逃得了哪无言的课堂吗? 逃课者,请回到课堂!
7443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一辈子,能和父母呆多久?
热度 1 lgb2008 2011-7-11 21:54
亲情至深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我们也以为我们对亲人很在意了,但把爱真正地落到细节上,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对父母 —— 网上有一道题,计算工作后的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许多人都认为自己很孝顺,但做了这道计算题后,不少人都哭了。对爱人 —— 你每天是否注意对方穿什么出门,是否换了新发型?你有没有发现,忙于生活的时候,你最爱的人,也许变成了你最熟视无睹的人 …… 前阵子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是请你做一道计算题:你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有网友针对自己的情况算了一下,大意是毕业了在外地工作,一年就春节回家一次,在 7 天的休假时间里,除来回两天在旅途中度过,剩下的实际还有 5 天时间。这 5 天里,大概有 3 天出门和同学朋友聚会、应酬。其余的除了吃饭、睡觉和上街购物外,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大约只有 20 小时。其父母今年都 55 岁,如果他们都能活到 85 岁,那么在剩余的 30 年时间里,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 600 小时,也就是 25 天。许多人都认为自己很孝顺,但做了这道计算题后,不少人都哭了。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也算了一下自己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 结婚时买房子,我特意选了一个离父母家很近的小区,之间的距离走过去也就十几分钟而已。除了双休日,平时因工作关系,我都要先送孩子到父母家,顺便吃好饭再去上班。若按一天和父母相处两小时计算,一周是 10 小时,那么一年是 521 小时。我父母现在都 63 岁了,如上天也眷顾我父母都活到 85 岁,那么接下来的 22 年里,我还能和父母相处一年零三个月。这个答案的前提是,就算孩子以后上中学、大学、工作,或者我退休了,我依然每天去父母家和他们相处两小时。这样一想,不禁也黯然泪下。总以为自己从小到大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但当父母老了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在他们身边的时间竟然也少得可怜。 我们真忙得连看一下父母的时间都没有吗?记得以前电视上有个公益广告:一位老人忙碌半天为儿女做了一桌菜,可她却接二连三地接到儿女的电话,不是这忙就是那忙,都说没空回家吃饭,最后只剩下老人一脸的苦笑与无奈。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也像老人的儿女一样,常为朋友间的一顿聚餐、一次唱歌,甚至一个牌局而推说自己很忙呢? 人老了容易寂寞,夫妻俩都健在的话,还可以相互照顾,就是偶尔拌拌嘴也是一种生活乐趣。但一些失去老伴的独居老人,家里冷冷清清的,精神非常苦闷,他们就更需要儿女的嘘寒问暖了。近几年,媒体上时有独居老人去世多日才被儿女发现的报道,看到后内心总感到非常沉重,这样的事例在我身边就发生过一起。年迈的父亲和儿子同住在一个小区,前后只隔了几幢房子而已。平时老人看起来身体还行,不是在小区花园里晒晒太阳,就是到老年活动室里打牌喝茶。开公司的儿子以为父亲身体没啥问题,生活也很充实,就只顾着打理自己的生意了。直到某天早上有人对他说好几天没见到他父亲了,这才急着赶到父亲家去。当打开门后,发现老人倒在屋里因急病已去世好几天了。儿子本想等手头的订单交货后,就陪父亲去港澳散心,可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做梦都没想到,住在身边的父亲竟这样孤独地离开自己。虽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了。 《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长大,其间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如今父母老了,最需要儿女的关心与陪伴,常回家看看吧,别让我们的父母感到孤独。这辈子,我们能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真的是屈指可数的。 http://bjwb.bjd.com.cn/html/2011-02/23/content_371861.htm
309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张纸一辈子
jlxt33 2010-3-25 13:02
【前言】前段时间,整理电脑,看到一个小文件,打开来,不知何时保存的几句话。粘贴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感觉不加些评论,似乎单薄,可展开又实属不易,今日看到鲍海飞老师的 哪片纸刻录着你? ,故将此文发出来,以为和。 ===================================== 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 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 婚姻一张纸,折磨一辈子; 做官一张纸,斗争一辈子; 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 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 看病一张纸,痛苦一辈子; 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淡化这些纸,明白一辈子; 忘了这些纸,快乐一辈子;
个人分类: 瞅瞅生活|3788 次阅读|7 个评论
毛泽东为啥一辈子不穿防弹服?
lih65 2009-9-11 21:33
  日前,看了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毛泽东为啥一辈子不穿防弹服?》的文章,笔者抚今追昔,缅怀先辈,浮想联翩,感慨颇多。   文革期间,毛主席的老战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非常担心主席的安全。有一年国庆节,主席吃完饭,兴致很高,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到天安门看放礼花去!车开到纪念碑东南角的礼花燃放点,主席就下来了,参加晚会群众围上主席,高呼毛主席万岁!把当时陪同主席的六七个工作人员也给挤散了。后来叶剑英担心毛泽东的安全,跟汪东兴说:我们为了毛主席的安全,要给毛主席做一套防弹服。汪东兴说:叶帅,你还不知道毛主席的脾气,我劝你还是别做。叶剑英说:不,我们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一定要做。你的任务就是我做好以后,送到毛主席那去。不久,汪东兴抱着做好的防弹服到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住处,主席正在书房里看书,见汪东兴抱着个什么东西,就问:你今天又送什么东西来了?汪东兴说:受叶帅之命,为了主席的安全,给你送一套防弹服。主席把书放下,很严肃地说:你们是怕人民群众,你们拿去穿,我毛泽东不穿。坏人想搞我搞不了,人民是不会搞我的。 网友:萃岚 2009年09月04日09:26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路人,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最相信群众,最依靠群众,最尊重群众,最信任群众。1943年,中央书记处决定由杨家岭迁至枣园。当时枣园有十几户人家。保卫部门考虑到中央首长的安全,建议当地老百姓迁移。毛泽东听后很不以为然。他厉色道:你们要让老百姓迁走,我就不搬去。哪有共产党怕群众的道理。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党中央机关和当地群众水乳相融,鱼水情深。当地农户牧羊时,就从毛泽东的窑洞顶上穿过。毛泽东在饭后茶余,时常找陕北老汉聊天。无独有偶,1952年毛泽东在河南郑州邙山视察黄河,走到一个老农家里,老农十分激动,用粗瓷碗盛了一碗水,给毛主席解渴。警卫员为了毛主席的安全试图阻止,毛主席却一把将警卫员推开,把那碗水一饮而尽。   其实,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这样,周总理和老百姓同乘公共汽车;朱德做人只见公仆不见官;少奇同志把掏粪工奉为座上宾;邓小平的观点是领导就是服务、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这些都在人民群众中传为佳话。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渐渐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人民公仆蜕变为人民主任,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把干部和群众原来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格格不入的油水关系。有的官员则害怕群众,群众向他们反映问题,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敷衍搪塞,甚至闻过则怒,动辄问罪,让人痛惜不已。   墨子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愿各级领导从毛泽东不穿防弹服的故事中受到感召!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371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这一辈子
entropy 2009-4-12 10:14
网上找到的,看见了收藏在这里,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 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 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 婚姻一张纸,折磨一辈子; 做官一张纸,斗争一 辈子; 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 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 看病一张纸,痛苦一辈子; 悼词一张纸, 了结一辈子; 淡化这些纸,明白一辈子; 忘了这些纸,快乐一辈子! 这周是世界好友周,如果你愿意, 请把这条信息发给你所有的好朋友。 也包括我看有多少人会回发给你。
2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