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荷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麻·荷
huailu49 2016-8-18 15:17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1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鹅戏荷
热度 3 huailu49 2016-6-1 10:00
个人分类: 动物世界|2679 次阅读|6 个评论
以荷叶为中心:卡片机傻拍2015(38)
zlyang 2015-7-18 18:57
以荷叶为中心 : 卡片机傻拍 2015(38)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感谢您的指教! 只压缩,未做其它调整。 近几天陆续昨晚拍摄于南开大学马蹄湖。 (1)以荷叶为中心 1,2015-07-15 19:16 (2)以荷叶为中心 2,2015-07-15 19:17 (3)以荷叶为中心 3,2015-07-16 19:17 (4)以荷叶为中心 4,2015-07-17 19:17 (5)心向荷叶 1 (6)心向荷叶 2 (7) 心向荷叶 3 相关链接: 2015-07-16,荷花与荷叶之间:卡片机傻拍2015(3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5882.html 2015-07-08,荷花与荷叶(无奈拍摄):卡片机傻拍2015(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3841.html 2013-06-26,荷叶:济公,还是孙悟空的弟弟?:2013傻拍(3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02977.html
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荷花与荷叶之间:卡片机傻拍2015(37)
热度 2 zlyang 2015-7-16 18:45
荷花与荷叶之间 : 卡片机傻拍 2015(37)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感谢您的指教! 只压缩,未做其它调整。 朱晓刚老师的《为某君造像》,使俺想起受气的荷花,羡慕荷叶的牛气!下一博文为《以荷叶为中心》!昨晚拍摄于南开大学马蹄湖。 (1)受气的荷花1 (2)受气的荷花2 (3)受气的荷花3 (4)受气的荷花4 (5)受气的荷花5 (6)受气的荷花6 (7)无语 (8) 团结就是力量1 (9) 团结就是力量2 (10) 相关链接: 朱晓刚,2015-07-15,为某君造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89-905553.html 李学宽,2015-07-14,残缺的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4303-905255.html 2015-07-08,荷花与荷叶(无奈拍摄):卡片机傻拍2015(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3841.html
4046 次阅读|6 个评论
荷花与荷叶(无奈拍摄):卡片机傻拍2015(34)
热度 4 zlyang 2015-7-8 14:10
荷花与荷叶 ( 无奈 拍摄) : 卡片机傻拍 2015(34)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感谢您的指教! 只压缩,未做其它调整。 The Water-Lily Pond, 1899, Claude Monet http://www.nationalgallery.org.uk/paintings/claude-monet-the-water-lily-pond 莫奈 的日本桥和睡莲有多幅, 梵高 的《阿尔的吊桥》也不止一幅。 莫奈 (Claude Monet,1840 - 1926),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无奈 (Zenas Yang,**** - ????),中国最不重要的摄影家之一,印象派摄影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以下是 无奈 的摄影习作: (1) (2) (3) (4)看清楚了吗? (5) (6) (7) (8)看清楚了吗? (9) (10) 比“煮豆燃豆萁”仁慈多了。 相关链接: Claude Monet | The Water-Lily Pond | NG4240 | http://www.nationalgallery.org.uk/paintings/claude-monet-the-water-lily-pond 李学宽,2015-07-01,欧洲油画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4303-901887.html 里面第14幅。 路人@行者,2012-11-14, 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日本桥(30P) http://a4367007.blog.163.com/blog/static/531244222012101311740508/ 路人@行者,2011-02-26,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笔下的桥梁(31P) http://a4367007.blog.163.com/blog/static/531244222011126801792/ 刘旭霞,2013-06-25,多姿荷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1287-702468.html 11 穿荷叶而出 曾泳春,2015-07-08,人情淡如茶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903857.html
4034 次阅读|8 个评论
一图一字(不精选):卡片机傻拍2014(19)
热度 6 zlyang 2014-10-2 13:27
一图一字( 不精选 ): 卡片机傻拍 2014(19) 国庆节前发这样的图片,实在**。 今天贴出来,请您不要过度解读,娱乐而已! (1) (2) 惨! 相煎何急! 你不孤独: 刘旭霞,2013-06-25,小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1287-702191.html 刘旭霞,2013-06-25,多姿荷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1287-702468.html 相关链接: 庄世宇,2014-09-30,一图一字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5782-831904.html 曾泳春,2014-09-30,一图一字(精选too)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832121.html 徐晓,2014-09-30,一图一字((精选too)^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1678-832173.html
4049 次阅读|12 个评论
荷叶上岸
热度 5 huailu49 2014-9-15 15:28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12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荷塘里的色与香
cjj1650 2014-7-25 13:38
每年夏季,荷花盛开。 美丽的荷花,虽然没有玫瑰菊花的绚丽,花瓣素雅而透明,似刚出生婴儿的皮肤色,粉嫩可爱。却不知是什么神奇造就了你的样子? 迎面阵阵的荷叶清香味,让人精神气爽。却不知是什么挥发性的物质施展的魔法?
个人分类: 生活剪影|2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攀附与缠绕
热度 1 huailu49 2014-7-9 16:34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8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荷叶满池
热度 2 huailu49 2014-5-30 05:20
再过一个月,就该是荷花满池了......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1716 次阅读|4 个评论
花在变焦下的印象:2013傻拍(49)
热度 6 zlyang 2013-9-5 19:51
花在变焦下的印象:2013傻拍(49) 近日 列位摄影家老师 秋日明信片佳作连连。 真傻 本想克隆几幅,可惜木有时间吃饭、木有时间睡觉、木有晴朗的天空。 看到 马英 老师二次曝光梦幻,不禁心生嫉妒。 不会二次,还不会变焦吗! 变焦习作, 请您指教! 除了缩小外,没有其它调整。 ( 1 )荷叶 ( 2 )月季 ( 3)月季 (4 )月季 (5)月季 (6)荷花 (7)荷花
4139 次阅读|12 个评论
闭叶羞花
热度 7 boxcar 2013-8-3 17:26
个人分类: 摄影|3163 次阅读|14 个评论
荷叶:济公,还是孙悟空的弟弟?:2013傻拍(39)
热度 7 zlyang 2013-6-26 19:41
荷叶:济公,还是孙悟空的弟弟?:2013傻拍(39) 感谢您的指点! 刘旭霞《小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1287do=blogid=702191 和《多姿荷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1287do=blogid=702468 里面有 穿过荷叶的荷花 。俺多年前亲眼见过: 《2010年4月12日:科学网旧版时的好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73888.html “ 荷花还没有穿透荷叶 ”。 刚才,拍得下图: (1) (2) (3) (4) (5)
5149 次阅读|20 个评论
荷叶上的大青蛙,快来快来数一数
热度 1 sheep021 2013-6-21 12:15
荷花池,花池大,荷花池里有青蛙,快来快来数一数,一,二,六、七、八。 1、这两个叫青蛙 2、青蛙不一定是青色的,对吧 3、4、青蛙为啥要坐在荷叶上? 5、数一数,到底有几只青蛙? 6、数青蛙太累? 还是数荷花吧,呵呵。 7、 也不知道这是个神马花。花花世界,让人眼花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夏天,看虫子去
热度 5 dmtangimr 2012-8-15 00:29
我喜欢在大自然中摄影。一者,到处走,锻炼身体。二者,让自己更多关心身边,生活变得更有趣一些。三者,每支镜头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时候超越人眼,看到不一样的信息(远处,广度,分辨细节等),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例如长焦看鸟,微距看虫子,广角看风景。其次,拍照需要的专注和耐性,对我这个急性子的人来说,也算是一种锻炼吧。拍回来,和朋友们一起看,有时候还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快乐。不过,虽然玩了也四五年了,还停留在“拍清楚”的阶段,就像这个帖子里面的小虫子们(可惜我也不认识它们,哪位老师要知道,请留言)。 图一 小花,小虫 图二 一种跳得很高的小虫子,两只鼓鼓的眼睛,昆虫的眼睛和人不一样吧,不知道它看我是什么样子的。 图三 阳光下荷叶上的水珠 图四 正在吃草的大脸虫子,边吃边盯防着我 图五 傍晚经过一个水鸟栖息地,一只只白鹳(?)从各个方向飞来,回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4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这儿凉快
huailu49 2012-7-26 15:35
这儿凉快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莲花与荷叶
热度 11 shannuzuode 2012-6-5 13:01
莲花与荷叶
拍了一组莲花与荷叶,悄然成趣。 摘录北宋学者周敦颐散文《 爱莲说》与诸君共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又有《诗经 . 国风》之“泽陂”一首,说的是荷花: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本文无花有叶,P12-17或许不能完全表达“泽陂”之意境,凑趣而已。 1 濯清涟而不妖,这只莲花可是怪妖艳的。 2 中通外直乎? 3 不蔓不枝吗,蔓可是藏在水下呦! 4 亭亭净植 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 是香蕉还是帆船呢? 7 转90°看,有点象牛头啊。 8 一叶成双影,一蚌开双屏。 9 出淤泥而不染,刚刚被雨水冲洗过就更水灵了。 10 脏点是雨水惹的祸。 11 颐和园西堤草丛中拍的野果,也许就是草莓吧,不敢断定。 12 疑似人工摆放,却是天然浑成。 13 一双尖尖角,静待飞来客。 14 小荷还没露尖角,蜻蜓双双绕花飞。 15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16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17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个人分类: 花草动物|5441 次阅读|26 个评论
荷叶田田
zhengyongjun 2010-8-2 01:49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3105 次阅读|1 个评论
荷叶效应与纳米涂层
eloa 2009-4-12 20:16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3-29 20:05 (本文刊发于《百科知识》) 雨过天晴,让我们来看看叶子上的水珠吧。多数的叶子上,水珠是这个样子的。 (图片来源: http://www.flash-screen.com/ ) 有的叶子上,水珠晶莹剔透,可以滚来滚去,就象下面的荷叶。即使在上面浇一些污水,也不会在叶子上留下污痕。如果建筑物的外墙、露天的广告牌等等表面也象荷叶一样,不就可以永保清洁而免去清洗的麻烦了吗?这种具有自清洁能力的表面,在人们搞明白了出污泥而不染的原因之后,通过应用纳米技术已经实现了。 一、 从接触角谈起 为什么有的叶子上的水珠是球形,可以滚来滚去,有的叶子上却很扁,乖乖的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呢?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幅图: 一滴水在固体表面上,整个图中有三个界面。红色的是固体和水的界面,蓝色的是固体和空气的界面,黑色的是水和空气的界面。黑色的的那个界面是弯曲的,如果我们从红色黑色和蓝色交界的地方沿着黑色曲面的方向画一条线来,就叫做那个曲线在那个点的切线。在图中,就是绿色的那条线。红线和绿线之间有个夹角,我们把它叫作接触角。 如果接触角很大,是什么样子呢? 当接触角很大的时候,水珠就呈现球形,水和叶子接触的地方(相当于上面这幅图中的红线)非常小,水不会再一个地方呆着,整个水珠可以滚来滚去。 如果接触角很小,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一般的叶子上水珠的形状。扁扁的,水和叶面的边界很大(就是红线很长)。接触角很小,水珠也不能随便移动。进一步想,如果接触角非常小,比如说是零度了,会是什么情况呢?没错,没有蓝色的线了,所有的固体都被水给占了。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碗或者玻璃不太干净,比如说有油,那么就触角就会比较大,我们就能看到水珠。如果用洗涤灵把它们洗得很干净,放滴水上去,水就立刻铺开,看不到水珠了。 接触角物理原因有点抽象。我们需要从表面能的概念出发来理解:增加任何两种物质的界面,都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个量在数值上等于这两种物质构成的界面的界面张力。我们比较熟知的表面张力是空气和水的界面张力。其实不仅是空气和液体之间,空气和固体,液体和固体之间也存在着界面张力。再看看上面的图,一滴水放在固体表面制造了三种界面:黑色的空气和水的表面,红色的水和固体的界面,还有蓝色的空气和固体的界面。把各自的界面张力乘以界面面积,加起来就得到了整个体系的界面能。 具体的数学推导就不作了,我们来考虑两种极端情况。如果气固界面张力很大而液固界面张力很小,显然大自然倾向于把水滴完全铺开,(谁都喜欢干省力气的活),这就是洗干净的普通玻璃的情况。相反,如果液固界面张力很大而气固界面张力很小,大自然很倾向于让空气与固体接触而让液体一边呆着,这就是荷叶或者羽毛的情况。而中间的情况,气固和液固两个界面张力谁也没能一统天下,接触角就是双方妥协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其背后的决定因素还是大自然喜欢省力气,即整个体系的表面能最低。在具体划分的时候,空气和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也会跳出来插一杠子,所以接触角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方相互之间的界面张力来决定的。 如果我们不想让水留在固体表面,就要增大接触角。比如说,水在一般的布上接触角很小,水到了上面就把布打湿了。但是用布来做雨伞的时候,我们把一些特殊的物质涂在布上,这样布的接触角就变得很大,就不会被雨水打湿了。 我们的头发,还有许多动物,象猫啊狗啊,一下雨就被打湿了。鹅和鸭这些动物的毛就不会被打湿,往它们身上浇点水,它们一扑腾,水就掉光了。这也是因为水在我们的头发,或者猫狗毛上的接触角很小,而在鸟的羽毛上就很大。 二、 荷叶效应 人们知道接触角和表面张力已经很多很多年了,但是很长的时间内却无法作出荷叶那样的表面来。也就是说,人们找不到那么疏水的物质,可以是使接触角象荷叶表面那么大。荷叶表面,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为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人们才开始明白荷叶高度疏水的原因。下面是用电子扫描显微镜看到的荷叶表面。 荷叶表面原来非常的粗糙!左边的照片上的标度是20微米(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也就是说,荷叶表面布满了大小在几微米到十几微米之间的突起。如果把这些突起继续放大,如右边的图,每个突起上还布满了更小的突起,或者说细毛。荷叶的超强疏水性,原来不仅跟表面疏水性有关,还跟这种超微结构有关。 为什么这样的粗糙结构就能产生超强的疏水性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图: 前面说了,接触角的形成是减小整个体系总界面能的结果。对于一个疏水的固体表面来说,当表面不平有微小突起的时候,有一些空气会被关到水与固体表面之间,水与固体的接触面积会大大减小。具体的数学推导在这里就省略了,总之,科学家们可以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用数学来证明:当疏水表面上有这种微细突起的时候,固体表面的接触角会大大增加。 当接触角不是特别大的时候,象第一副图中的草叶上,水滴呈半球形,而半球形是无法滚动的。如果有了这种超微结构,象荷叶表面,接触角接近180度,水滴接近于球形。而球,可以很自如地滚动。即使叶子上有了一些脏的东西,也会进入水中被水带走。这样接触角非常大的表面(通常大于150度),就被称为超疏水表面,而一般的疏水表面只要接触角大于90度就行了。超疏水表面的特性就在于:水在上面形成球状滚动,同时带走上面的污物,这样的表面就具有了自清洁的能力。 三、 荷叶效应的应用自清洁表面 自然界里具有自清洁能力的超疏水表面,除了荷叶之外,还有芋头之类的植物以及鸟类的羽毛。这种自清洁除了保持表面的清洁,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还有特别的意义。象荷叶芋头这样的植物,即使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自清洁能力。即使有病原体到了叶面上,一下雨也就被冲走了。如果不下雨的话,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明白了荷叶效应的物化原理,科学家们就开始努力模仿这种表面。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应用研究的发明进展很迅速。现在,材料学家们可以通过表面处理产生这样的超疏水表面,也可以用疏水的微米或者纳米粒子做成涂料,来产生自清洁涂层。具体的技术这里就不介绍了,下图是一个仿荷叶表面的例子,是不是跟前面图中的荷叶表面非常相似? 下面的图是水滴在这种材料表面的形状。材料是相同的,右边是光滑的常规表面,左边是按照荷叶效应做出来的超疏水表面(仿荷叶表面)。在光滑表面上,水滴不会滚动,如果把表面倾斜,它只能滑动,不能有效地把表面上的污物带走,类似于第一张照片中草上的水滴。而仿荷叶表面上的水滴接近球形,如果把表面倾斜,它就可以滚动,从而把表面上的污物带走。 在1997, 荷叶效应这个词的英文Lotus Effect 甚至被注册成了商标。随后的几年中,基于荷叶效应的涂料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了应用。根据该公司自己提供的数字,现在已经有几十万座建筑使用了这种涂料。下图是效果图,水滴滚过的地方,脏东西被带走,留下了干燥清洁的表面。
个人分类: 其他|371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