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智能机器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建议中国航天科技公司考虑2022年中国载人空间站上使用智能机器人(AI Robot)
fcsun 2020-5-6 20:04
今天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为2020年建成的中国载人空间站拉开序幕。 在此认真建议中国航天科技公司,为航天空间站上进行的准备工作应该包括 智能机器人(AI Robot)! 因为载人空间站载有宇航员,并非以研究人类在空间生存和生活为目的,主要是为了操作有关设备仪器。而以前美国和俄罗斯的的空间站建立当时,还没有智能机器人设备,近年这门学科技术已获得显著发展,和已经有很多成果。2022年空间站应该至少带上一名智能机器人,而且“它”只需要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提供能量就能工作(而且还可以由地面站遥控进行),不像宇航员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活用品才能生存和工作。所以空间站用智能机器人操作是大势所趋的方向,希望我国能在空间站上首先使用智能机器人领先于世界! 因此积极建议中国航天科技公司主要领导,包括党组书记吴燕生,总经理袁洁,及科技院士中负责空间站设计和准备的院士考虑我的建议!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要通知!仿生和康复机器人的特刊将于5月29日截止投稿
Hindawi 2020-4-29 10:58
Biologically Inspired and Rehabilitation Robotics 2020 2020仿生和康复机器人技术 客座主编 :石立伟(Liwei Shi),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京 智能机器人将很快在我们的家庭、医院、办公室和户外等各种场景中服务。开发此类智能自主机器人的一个关键途径是从生物系统的行为演示中汲取灵感。事实上,许多新的应用领域最近受到机器人社区的极大关注,包括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结合了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了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这不仅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康复机器人的技术将通过机器人研究人员、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合作取得进展。 这期特刊旨在整理提交的论文,重点关注从生物系统到智能机器人的进化转型的理论和技术挑战,以及人类辅助康复机器人的建模、设计、分析、实施和治疗测试方面的最新进展。 Applied Bionics and Biomechanics 的特刊将于5 月29日截止投稿 ,请不要错过投稿机会! 欢迎涉及以下领域的原创研究和综述论文投稿: 机器人技术、移动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 仿生学、仿生机器人、爬壁机器人、蛇形机器人和步行机器人 生物医学和康复工程以及医疗机器人 自动化、控制系统、模拟技术和控制应用程序 传感器设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无线传感器网络 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 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技术、纳机电系统(NEMS)以及微系统/纳米系统 多机器人系统和分布式机器人技术 所有被接受的论文,均将根据 创作共用许可证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出版。 任何人均可免费获取您的论文,您将保留该论文的完整版权,这将确保您的研究永远归属在您的名下。为此,所有经同行评审后被接受准备出版的论文,均应缴纳一次性文章处理费(APC)。 由查尔斯沃思集团(Charlesworth Group)统筹翻译。 点击链接,即日提交您的论文。 阅读原文
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 连载
泰山 2017-10-27 11:28
洛兰跟着史泰龙沿着巷道前行,这时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挡住了他们的前行方向, “ 二水先生,这是我们的老总洛兰先生,你放行吧。 ” 洛兰问道: “ 这人谁? ” 史泰龙道: “ 二水是我派来管理这个珠宝库的。 ” 洛兰点点头,心想: “ 这人倒是有点大学教授的气度。 ” 史泰龙立刻猜到了洛兰的心思,道: “ 这个二水是按照一个大学中文老师要求定做的,中文水平不错。 ” 洛兰点点头。 前方是一道金属门,史泰龙一打开门,里面 是个巨大的洞穴,摆放了 三个大木箱,史泰龙将一个木箱打开,洛兰看到的满满的全是金色的金币,西班牙,英国,法国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金币,史泰龙打开第二个木箱,木箱内是闪烁着奇幻绚丽的光彩的奇珍异宝,以及国王,皇后的皇冠,硕大的紫色的珍珠项链,宝石戒指,甚至有一双镶嵌了 百十颗 钻石的女士高跟鞋,洛兰拿起来,端详了一会,爱不释手 : “ 真是一双公主的鞋子。 ” 他 命令史泰龙将鞋子装起来。史泰龙顺从的取来一个手袋将鞋子装好。 洛兰道: “ 回头你将这些箱子带回本格斯总部,另外二水在这儿不需要了,我那儿缺一个图书管理员,你带他来吧。 ” 史泰龙道: “ 好的,先生。 ” 洛兰提着装了钻石高跟鞋,说: “ 走,去办公室看看。 ” 洛兰在企鹅岛有个完整设施的办公场地,当然也在冰层下数百米处,不过没有本格斯礁石下的总部舒适。 洛兰坐在这个稍稍简陋的办公室里,史泰龙为他端来一杯企鹅岛冰水。 洛兰感到劳累,想休息一会儿,就打开电视,一边看,一边打盹, 洛兰过去看过一些有关十七世纪海盗在南极洞穴中藏宝的故事,以为一定是后世的的臆猜,但是现在看来这是真的,那么这个洞穴一定还有个另外的出口,洛兰打算一会儿再回去看看究竟这个洞穴通向哪里? 突然他想起那个遇难的小女孩,罗丽丝,就打开本格斯总部监视视频栏,本格斯总部,办公室,自己的卧室都没有罗丽丝,只见小爱站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于是直接问道: “ 罗丽丝呢 ? ” 小爱那边的视频也出现了洛兰的影像,小爱对着洛兰的脸答道: “ 她和杨立峰出去挖菜了,坐渔夫出去的,已经一天了。 ” 洛兰道: “ 你和他们联系了没有? ” 小爱道: “ 联系不上,不知道什么原因。 ” 洛兰道: “ 我来联系。 ” 他打开搜寻频道,把渔夫的名字和芯片编码 SS204 输入,一会儿仪器开始鸣叫,洛兰知道这是搜寻不到的讯号。这下麻烦了,他继续重新启动搜寻,还是没有。 洛兰睡不着了,将搜寻仪调到自动挡。 这是史泰龙进来,洛兰道: “ 渔夫失踪了,我们马上回去。 ” 史泰龙道: “ 好的,先生。 ” 洛兰道: “ 你让那个二水也跟着,把那三个箱子也带着。 ” 史泰龙道: “ 好的,先生。 ” 这时搜寻仪突然发出急迫的鸣叫,绿灯不断的闪烁,机内有个声音: “ 发现渔夫,发现渔夫。 ” 这时搜寻仪的自动应答系统,洛兰问: “ 在什么位置? ”“ 南纬 3 6 ° 4 ′、西经 15 3 ° 4 2 ′ 的深海中,大约水下八千英尺。 ” ,洛兰道: “ 很好,我们马上过去。 ” 第二天,他们在离本格斯礁石的海面上发现了漂浮的渔夫,洛兰启动国王号对接装置和渔夫对接,这项技术原先用于太空站和太空运输船的对接,但是人们很快就将这项技术用在了潜水艇的对接,这样两艘潜水艇的对接就能大大扩展了潜水艇的功用。 可惜的是当洛兰进入渔夫,看到的只是两具一动不动的尸体,很明显,罗丽丝和杨立峰都是缺氧而死,好在死的时间不是太长,尸体的体温下降的不多。身体还是柔软的。或许还有救,洛兰对史泰龙道,我们快回去。 第五十八章 据说到 2097 年,全世界有二十万名因为各种疾病,车祸死亡的人的遗体被安置在各地地下深达百米的冷库中,等待复活。 人脑是由 延髓 、脑桥、中脑、小脑、间脑和端脑等 6 个部分组成,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脑干。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因此脑干功能受损会直接导致呼吸功能停止。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而神经细胞则不同: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功能不可逆的丧失。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氧气供应,而逐渐丧失功能。 “脑死亡”概念首先产生于 法国 。 1959 年,法国学者 P. Mollaret 和 M. Goulon 在第 23 届国际神经学会上首次提出“昏迷过度”的概念,同时报道了存在这种病理状态的 23 个病例,并开始使用“脑死亡”一词。他们的报告提示:凡是被诊断为“昏迷过度”的病人,苏醒可能性几乎为零。医学界接受并认可了该提法。这种认识开始了。 此后,关于这种“昏迷过度”的研究重点是如何确定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和排除“脑死亡样状态”,同时提出在确诊脑死亡之前,必须排除深低温和药物过量的影响。从 1966 年开始法国即确定了“脑死亡”为死亡标志。 标志 1966 年美国提出脑死亡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在 1968 年在第 22 届世界医学大会上,美国哈佛医学院脑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提出了“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作为新的死亡标准,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脑死亡诊断标准: 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 24 小时或 72 小时内反复测试,多次检查,结果无变化,即可宣告死亡。 2099 年,国际生物再生技术杂志登载了一篇加罗克教授的一篇文章 “ 死亡 脑细胞再生技术 ” ,该文介绍了他们通过多年对鲨鱼,章鱼的研究,从鲨鱼,章鱼体内提取的细胞 DNA 发现了鲨鱼,章鱼细胞的再生能力,经过对小白鼠,兔子的死亡脑细胞复活实验,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 从此脑死亡不再是人死亡的重要标志,过去的几百年内,全世界都是按照西医制定的标准,当人的脑细胞被确认死亡后,就足以判定该病人生命已经结束,但是加罗克教授的团队发现在人的脑细胞死亡后 48 小时内如果加以抢救的话,人是有可能复活的。其原因是这时候人的脑细胞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也就是假死亡,只要有一种能够使其恢复的技术或者药品,这个人是可能苏醒的。 两年后,上海智慧生物技术公司宣布他们已经开发了一种能够使得死亡脑细胞再生或者复活技术,很快这项成果就将应用于人类,对一些因为各种事故,车祸,飞机失事而导致脑死亡的遇难者,采用该项技术假如能够成功,将是解决人类寿命限制在百年的重大突破。 这种生物细胞再生液 ASD346 是由本格斯公司投资,上海智慧生物技术公司研制尚未投放市场,目前只在小范围人群中应用,洛兰的药品库中正好有这种药品。 洛兰年轻时就对章鱼,鲨鱼这些海洋生物的器官再生能力感到好奇,这是他把大力投资这项技术的动因。 洛兰命令史泰龙将杨立峰和罗丽丝运回总部,这两个人早在一天前就已经停止了呼吸,身体在慢慢僵硬,洛兰决定用人类在 2 10 6 年发明的生物恢复液注射,这种药液被称为人类在 21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俗称 “ 起死回生 ” 药,洛兰将这种药液购置后,还没有用过,不知道是不是真能使死人复活。 洛兰的大药库里有两张智能全息生命体征诊疗床,病人只要躺在床上,床的生命体征仪立刻自动进行检测,几秒钟内人体的所有体征参数就显示在生命体征仪器上。这张床的神奇还配备了智能手,能够像护士那样对病人输液,打针,医生可以在医用电脑视频上对病人进行手术,当然这种手术也是床上配备的医用手进行。 当洛兰指挥史泰龙将罗丽丝和杨立峰放到床上,床的智能检测仪立刻开始工作,洛兰紧张的看着床边的仪器视频,一会儿,绿灯闪烁,各种基本参数显示,病人脉搏 0 ,脑电波为一条直线,病人体温五度,无呼气功能,血压 ,舒张压 0 , 收缩压 0 ,病人已经死亡,死亡时间为 18 小时前。接着检测仪显示,现在可以做输液 ASD346 准备。洛兰点击了确认。 床边伸出了一个纤细的机械臂,看起来就像人的手臂,这手臂很快就找到罗丽丝和杨立峰的胳膊上的静脉血管,床边一侧的仪器柜缓缓出现一个输液针头,机械臂灵巧的抓住输液针头,刺入两人的血管内。 第五十九章 洛兰观察了输液一个多小时,几乎从全息治疗仪视频上看不到看不到有任何药液进入人体,两人的体温却在慢慢升高,已经达到摄氏 18.5 度,两人依旧一动不动。 洛兰吩咐小爱继续观察,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史泰龙在办公室等着他。 三个巨大的珍宝箱放在洛兰的办公室的一侧,洛兰很想再次打开这三个木箱仔细看看,可是这时史泰龙正有要事汇报。 北大西洋 冰岛附近水下 的爱德曼火山即将爆发,处于火山的边缘的本格斯水下隧道挖掘已经能够探测到水温在升高,这条隧道已经快要联通北极和太平洋,而这里的黄金矿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地,一旦将这里的黄金挖掘出来,本格斯的财富就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 洛兰挥挥手,说: “ 看我们运气吧,史泰龙,等着吧。 ” 输液已经三天,两人的体温几乎同时达到了摄氏三十度,可是他们的身体依然僵硬的一动不动,然而洛兰却充满了信心,他觉得这两个人一定能够活过来,这几天他他一直在吃小爱做的毫无滋味的饭,几乎要气疯了,他让史泰龙快些到机器人仓库里查找有没有搜罗来的机器人厨师。 洛兰有个巨大的机器人仓库,他命令史泰龙将那些在全世界攞来的机器人分类放到仓库中,按照这些机器人的特点分配给他们工作。 史泰龙在仓库里发现了艾米和小妹,这两个机器人相貌清秀,洛兰一定喜欢,不过艾米只会弹钢琴,她是应客户要求为参加全球人和机器人钢琴大赛而制作的,而小妹似乎只会打杂,做些秘书工作还可以,不过史泰龙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给小妹安装了大厨师软件,这样小妹一下子就学会了各种中西餐的制作。 洛兰听了史泰龙有关厨师的汇报,非常高兴,立刻让艾米和小妹过来,一看到这两个机器人姑娘,洛兰很是中意,他先让小妹做点儿午餐过来,他已经是几天没有吃到像样的饭菜,如今是饥肠辘辘。 小妹很快就笑嘻嘻的端来了洛兰的饭菜,并且很有礼貌的说: “ 先生,请用餐。祝你用餐愉快 ” 这句话也是软件里特有的。让洛兰瞠目结舌的是小妹的面包烤糊了,烤牛排成了一块焦炭,洛兰大为恼火,立刻喊来了史泰龙,史泰龙诚惶诚恐,立刻检查了小妹的系统,由于小妹来到这里时间很长了,她被一直关在仓库里,系统一直没有升级,再加上刚才安装的大厨师软件根本就是个过时软件,软件带了一个 ADG 病毒,史泰龙花了很长时间才删去了这个病毒,然后让小妹再做一份烤羊排过来,这次小妹做的马马虎虎,洛兰脸上露出笑容。 一周过去,罗丽丝和杨立峰的体温已经升至 35 度左右,这是一个人是否能够复活的临界点,然而两人仍然是僵尸一般,洛兰对此有足够的信心,他不断地站在罗丽丝和杨立峰的床头观察,等待奇迹的出现 。 一个月过去了,这两具僵尸还是毫无反应,洛兰几乎打算放弃了,但是看看他们的体温,已经接近三十六点五度,洛兰自我安慰道: “ 那就再等几天。 ” 一天早晨,洛兰意外发现监视仪上罗丽丝的心率曲线有了一些变化,平均每分钟脉搏达到 10 次,血压也有了一些变化,从 0 变到 10-15 ,洛兰趴在罗丽丝的胸部仔细听了听,好像罗丽丝的心脏在缓慢的有间隙的轻微跳动,洛兰这下大为兴奋,立刻去看看杨立峰,杨立峰似乎动静比罗丽丝还更大一些。 洛兰命令小爱加强监视,一旦有新的情况立刻报告。 洛兰吃过早餐,突然想到艾米,他还没有想好艾米该做些什么,艾米是个钢琴家,那么久让艾米为罗丽丝和杨立峰弹几首钢琴曲。 年轻时洛兰曾经一度迷上了钢琴,如今在他的仓库里放了几台早期德国施坦威钢琴,音质还不错。这事儿让二水来办。 二水立刻找来几个机器人搬运工,这几个家伙将一台九英尺的施坦威搬到洛兰的办公室,洛兰板着脸说: “ 不是搬到我的办公室,是搬到诊疗室。 ” 接着洛兰来到诊疗室,命令艾米在钢琴上试音,洛兰问艾米能够弹什么曲子,艾米得意的说: “ 只要我的软件中有,我都能弹。 ” 本来机器人无所谓什么得意,这里只是夸张。洛兰说: “ 很好,你就先弹肖邦的,然后海顿,贝多芬,你喜欢什么就弹什么,但是节奏要放慢,假如这两个人在你的弹奏中醒过来,你就立了头功,我会给你奖励的。 ” 可是艾米只是个机器人,她没有人类的那种虚荣心,不需要什么奖励,能够弹什么曲子都是程序规定好的。 洛兰说完,回到办公室,一会儿,隔壁,他的临时诊疗室响起了肖邦的夜曲 NO11OP37 ,洛兰很满意,这首肖邦最著名的曲子感动的让洛兰要流泪,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到钢琴的声音了,疯狂的发财梦,全世界所有的大洋下的财富都是自己的,他想挖多少就是多少,最重要的是他不需要雇佣人类,他的工人,都是任劳任怨的机器人,不要睡觉,不要吃饭,不会因为家人、老婆孩子而分心,他们不会谈情说爱,不会因失恋而耽误工作。 洛兰正在享受这美妙的钢琴曲,曲子换成了李斯特的爱之梦,太好了,洛兰得意的想: “ 也许我去看看,这两个人是不是有些反应。 ” 第六十章 很多年以来,洛兰都不再和人类直接打交道,凡是涉及涉外事务都交给机器人去办,但是此时的洛兰非常想和某个人交流一下,可是在洛兰的帝国里只有罗丽丝和杨立峰,那些机器人不能和自己交流感情,这是洛兰最痛苦的,虽然这些机器人很听话,但是机器人理解自己一个微笑,撇一下嘴是什么意思吗。 钢琴放在两张全息诊疗床的五十米处,九英尺的施坦威发挥它的最美的声音,虽然声音大了点,可是对这两个死过去的人也不算啥。 洛兰走过去,仔细了看罗丽丝的反应,今天罗丽丝的脸庞似乎有了些光泽,洛兰惊喜的发现罗丽丝的耳朵动了动,好像对钢琴曲有了些反应。 突然,小爱换了钢琴曲,贝多芬的 “ 英雄交响曲 ” ,罗丽丝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让洛兰吓了一跳,洛兰走过去,对罗丽丝说: “ 哎,罗丽丝你醒了,真好啊。 ” 罗丽丝的眼睛直勾勾的,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洛兰大声说: “ 罗丽丝,你好吗? ” 罗丽丝一动不动,洛兰突然想到也许罗丽丝过去学过英雄交响曲,所以她对这首曲子有反应,既然有了反应,说不定就是她复生的可能性,他走过去看看杨立峰,杨立峰还是一动不动,毫无生气,洛兰想大概杨立峰是没得救了。 一直等到小艾的英雄弹完,罗丽丝颓然倒下,又成了一具毫无知觉的死人,洛兰难过极了,他走过去拉着罗丽丝的手说: “ 孩子快醒来,你看我们这里多好。 ” 可是罗丽丝的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洛兰的信心一下又没了。 洛兰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视,电视上上海东方凤凰台正报道新闻, “ 我们的搜寻船只在发现 DS208 飞机残骸 的附近小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 29 具遇难者的尸体,据查证这都是该架飞机上的旅客,其中十四人为女性,包括两个未成年儿童,令人感到蹊跷的是这些遇难者的尸首好像是被人安放在这个山洞里,并裹上了白色的布,经过搜寻船员三天的在周围的搜寻,这个荒岛根本找不到任何有人生存的痕迹,这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至于其余的遇难者,他们的遗体尚没有发现,估计已经被海水带走,或沉在海底,搜寻工作将继续进行,但是发现幸存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 看到这里,洛兰笑了,看来人类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本格斯王国。 洛兰想到刚才罗丽丝突然坐起来的举动,猜想罗丽丝过去一定学过钢琴,对一些古典钢琴名曲很熟悉,所以才会听到英雄交响曲时有所反应,而杨立峰不会,因为他就是一个厨师,两人的素质不一样啊。 这时,隔壁传来苏曼的小夜曲,轻柔的钢琴曲让洛兰如痴如醉,他走到罗丽丝的床边,吃惊的发现罗丽丝的眼睛睁开了,这让洛兰大喜过望, “ 哎,罗丽丝小姐,认得我吗?,我是洛兰,那个外国大胡子老头。 ” 罗丽丝略带迷茫的眼睛盯住了洛兰看,仿佛根本认不得,洛兰叹了口气,让小爱过来,给罗丽丝喂点儿水,但是此刻洛兰内心还是感到很愉悦,看来这孩子死不了啦,再去看看杨立峰。 没想到,杨立峰的眼睛也睁开了,同样也是很迷惘,对洛兰的问话一点儿反应没有,洛兰招手让一个小护士机器人过来照料杨立峰。 洛兰很满意,剩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他回到办公室,倒在沙发上昏昏欲睡,他突然想到他的森林里去打猎,在本格斯暗礁的附近,水深三千米处有个方圆在数万平方公里的洋底高原,洛兰经常驾驶着他的国王号去那儿打猎,那里是海洋深水动植物最丰富的地域,洛兰常在那儿 搜寻海洋洋底那些从未在人类眼中出现的珍奇动植物,并把它们带回来,进行研究,偶尔也会烹调它们。品尝这些古怪精灵看看是不是有毒,反正自己也快死了,不怕。 三天后,罗丽丝和杨立峰已经可以扶着床下地了,洛兰试图和他们交流,可是只有在洛兰喊他们名字时有点反应,其他,洛兰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茫然。 然而毕竟是年轻人,一周过去,两人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智力也在逐步恢复中,洛兰开始训练他们说话,教他们翻阅书籍,他们反应还是很迟钝,只有在打开电视时,他们显得饶有兴趣,能够一动不动看三四个小时。 洛兰决定带他们去打猎,于是一天领着他们上了自己的国王号,来到洋底高原,洛兰发现只要有奇异的动植物,立刻让国王号深处手臂捕捉,这两个年轻人默默的坐在国王号的椅子上毫无反应,这让洛兰懊丧不已。 突然游过来一条巨大的章鱼,章鱼的长长的触手一下抓住了国王号,洛兰明显看到了罗丽丝的眼睛突然一闪,显示出一丝恐惧,洛兰心想 “ 好,这下有反应了 ” , 国王号 发出一道强光,章鱼的触手迅速的收了回去,溜走了。 国王号在鳞次栉比的岩石中穿行,周围有些奇形怪状的 巨大的 蠕虫、甲壳类、蛤、海参 ,不时有巨型的 柔鱼、鮟鱇、巨喉鱼 游过来,面对国王号,他们毫无恐惧,但是只要国王号射出一道强光,立刻逃之夭夭。洛兰启动国王号捕捉了一些 蛤、海参 ,小柔鱼,深海大虾。
个人分类: 读书余味|2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哲理层面对智能机器人的若干推想
热度 1 zhongmaoch 2017-9-5 07:00
从哲理层面对智能机器人的若干推想 钟茂初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引起人们的担忧。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就业机会?是否会发展到危害人类甚至消灭人类的地步?引起了各种各样的讨论。 本博从一般逻辑出发对此问题作以下推想。 其一,独立系统的智能机器人,只是“白痴天才”。 如, AlphaGo 之类的机器人,是系统是独立,可以并不依赖外在信息交换而工作。这一类的机器人,只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水平,但在其他方面基本上是“白痴”。这一类的机器人,并不会对人类整体构成危害。 其二,依赖外在平台信息交换的机器人,可受制于“断电断网”之类的手段 ,在可预见的时空中,人类有可控手段。 其三,机器人之间并非是“机器人共同体”。 人们最为担心的是,机器人联合起来消灭人类。这一担忧的基础是:机器人具有共同理念。而现实情形是, 只要人类个体的价值理念是多样化的, 那么,人类个体所设计制造的机器人就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基础,也就很难形成统一行动的“共同体”。 其四,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就业机会,少于制造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 。犹如 乔治埃斯库 - 罗根《熵的定律和经济过程》(哈佛大学出版社, 1971 )指出的那样: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技术往往是传统能源的寄生虫,太阳能电池终其一生所能捕获的太阳能,还不够用来制造它本身 。可类似地推想:机器人所取代的人类就业机会,远不如制造它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其实,人们最担心的是“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而根本不再需要人类的参与。本博认为,那只是推论至无限的结果。至少在可预见的时空里,人类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27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走近图书馆智能机器人
热度 1 libseeker 2017-5-14 05:58
图谋按: 关于图书馆智能机器人,是圕人堂近期的一个热点话题。图谋根据近期信息,组织成一篇文字,在科学网圕人堂专题发布,以便更好地走近图书馆智能机器人。 1 沈奎林.聊聊图书馆智能机器人. http://url.cn/49PUPfx 2017年5月18日智慧图书馆二期(智能机器人)发布会将在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召开。主创团队成员之一,南京大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部沈奎林老师5月13日在“图情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图博档公共服务机器人、图书馆盘点机器人的科普图文,深度解读,深度美文。 2 参考文献:(1)沈奎林,邵波,陈力军,单国锋. 基于超高频RFID的图书盘点机器人的设计和实现 . 图书馆学研究,2016,(07):24-28. 摘要: 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RFID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当中。RFID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在图书盘点等方面并没带来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南京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合作,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研制开发了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超高频RFID的图书盘点机器人的设计和实现_沈奎林.pdf (2)倪劼. RFID图书盘点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 . 新世纪图书馆,2017,(02):69-72+81. 摘要: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RFID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论文探讨了使用RFID设备进行图书盘点的关键技术。使用该设备将大幅降低图书馆员在图书盘点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RFID图书盘点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_倪劼.pdf 3 视频资源:南京大学图书馆盘点机器人 https://v.qq.com/x/page/l03723wrhfm.html?ptag=qqbrowser 2017年2月6日,龚俊发布,图书馆智能机器人(第2代)工作场景视频。 4 图书馆智能机器人(第3代) 图片 图片来源: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uj59iazcd9III0niaqia0iciaQjloZhm5EFbkuYIGoVH39PPGj4UmY0kK1F5JSfOKMic3v2IJw2RDCXJE87nyY96kSia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个人分类: 圕人堂|141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幻] [变形金刚大合集(2014)][720p][美国][主演:马克·沃尔伯
lcj2212916 2016-9-4 15:07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是 派拉蒙影业 、 中国电影频道 以及家赋公司联合制作的一部机器人科幻电影,由 迈克尔·贝 导演,伊伦克鲁格编剧, 马克·沃尔伯格 、 妮可拉·佩尔茨 、 史坦利·图齐 、 杰克·莱诺 、 李冰冰 等人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擎天柱帮助人类赶走霸天虎的英勇故事,2014年6月22日,被选为 上海国际电影节 闭幕影片,6月27日在中国及北美同步上映,该片在中国以3D/IMAX 3D格式公映,拿下了19.79亿元人民币,成为2014年的中国内地票房排行榜冠军,也以10.87亿美元问鼎2014年全球 电影票房 。 那一场轰动全人类的“芝加哥决战”的四年后,智能机器人汽车人与霸天虎已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存活下来的人类也在大战之后开始了新生。凯德·耶格尔 ( 马克·沃尔伯格 饰) 虽然失去了爱人,却有心爱的女儿特莎·耶格尔 ( 妮可拉·佩尔茨 饰) 相伴。但愈发成熟的爱女却和老爸越来越难相处,甚至背着老爸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而多年来执着于“旧货”的凯德,竟无意中“收留”了沉睡中的擎天柱。随着邪恶势力的再次临近,人类和他们曾经的盟友汽车人的平静日子终于再次被打破,而这一次不可避免的大战,显然比以往来得更加凶猛,霸天虎,以及来自古老的变形金刚阵营的威胁,正大踏步向着这颗渺小的星球逼近。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变形金刚”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34518.html
1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幻] [变形金刚1-4合集全][720p][美国][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lcj2212916 2016-7-2 18:35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是 派拉蒙影业 、 中国电影频道 以及家赋公司联合制作的一部机器人科幻电影,由 迈克尔·贝 导演,伊伦克鲁格编剧, 马克·沃尔伯格 、 妮可拉·佩尔茨 、 史坦利·图齐 、 杰克·莱诺 、 李冰冰 等人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擎天柱帮助人类赶走霸天虎的英勇故事,2014年6月22日,被选为 上海国际电影节 闭幕影片,6月27日在中国及北美同步上映,该片在中国以3D/IMAX 3D格式公映,拿下了19.79亿元人民币,成为2014年的中国内地票房排行榜冠军,也以10.87亿美元问鼎2014年全球 电影票房 。 那一场轰动全人类的“芝加哥决战”的四年后,智能机器人汽车人与霸天虎已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存活下来的人类也在大战之后开始了新生。凯德·耶格尔 ( 马克·沃尔伯格 饰) 虽然失去了爱人,却有心爱的女儿特莎·耶格尔 ( 妮可拉·佩尔茨 饰) 相伴。但愈发成熟的爱女却和老爸越来越难相处,甚至背着老爸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而多年来执着于“旧货”的凯德,竟无意中“收留”了沉睡中的擎天柱。随着邪恶势力的再次临近,人类和他们曾经的盟友汽车人的平静日子终于再次被打破,而这一次不可避免的大战,显然比以往来得更加凶猛,霸天虎,以及来自古老的变形金刚阵营的威胁,正大踏步向着这颗渺小的星球逼近。 合集下载地址:(关注微信“时尚军事”,回复“变形金刚”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095862.html
1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航王田苗教授: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热点与趋势(精华版)
ailiyakong 2016-2-28 09:05
王田苗教授针对 智能机器人研究的热点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着重关注哪些应用领域 。进行了深入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1)机器人技术是 长期刚性 的,因为它是我们智能制造的基础; (2) 机器人交互技术 会是当前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最关键技术; (3) 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必须结合起来 ,包括航空航天、码头、食品、电子等,中国还很有机会; (4)机器人前沿技术研究的热点, 视觉、人机交互、运动控制、无人系统、定位技术等 ; (5) RT是什么?就是机器人技术我们称为载体或者称为躯干 ; (6) 谷歌Atlas新型的走向实用的仿人 还有一段时间需要努力奋斗。 提示: 关注微信公众号(RoboSpeak),并回复“ 第一讲干货 ”,可下载 王田苗教授的演讲PPT 和 现场课堂笔记 。
1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民族 – 睡狮醒了吗?
benlion 2015-1-27 18:02
从郑和下西洋到哥伦布大航海,就是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转折点,我国,几乎是经历了几百年国际科学和技术舞台下的观众,而今,从大航海到宇宙探索,人类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可能 5 百年周期的历史时期。 大量历史资料和文献,表明欧洲近现代研究与吸纳了中国哲学、数学、技术和艺术乃至体制等,从而转型到了科学与工业文明,其中,包括,“儒释道”和墨家、兵家等,无疑,轴心时代的古典文化,尤其犹太 - 基督教的“儒释道”诠释是个体化信仰的发展方向;因而,我的探索与思考重心将回到科学和技术等领域。近现代科学开启于天文学和医学革命,而今,系统医药学的研究和宇宙物理学的探索,又将导向未来文明的发展起点。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的目标,就是使得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等新药,能够进入常规化和规模化,这是药物发现方面。相对应于生物制药, 1994 年我在北京只是用基因片段组装一个全基因, 2006 年美国加州已经使得青蒿素,能够采用合成生物学的细胞工厂规模化制造, 2010 年文特尔建立原核生物的第一个人造生命, 2014 年美国已经能够合成真核生物的第一条染色体,可见,我国已经落后世界多远?而在 90 年代中国与世界几乎是在同一个起点。 然而,印象最深的是: 2009 年我们 7 家引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基金申请却一家也没有给,而是给了 2 家有规模型的企业,也就是:如同,造林时,把该给苗木的肥料,全给了将要砍伐的大树木。 20 世纪 80-90 年代,中国科学与哲学界是探讨系统科学、系统哲学和自组织理论、非平衡热力学和中国哲学与科学的热潮时期,我也深受分形几何学影响,并引用了 Mandelbrot (芒德勃罗)的著作, Mandelbrot 与我都特别喜欢 Thompson (汤普森)的《论生长与形式》,其中,引用了 1910 年 S.Leduc 化学合成生物形态( form )的合成生物学概念, 80 年代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又用于软件合成等领域, 2000 年 E.Kool 等重新提出为人工碱基和 XDNA 的合成, 2003 年 T.Knight 提出生物砖块( bio-brick )概念和 2005 年 D.Endy 阐述为人工生物系统的工程生物学和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 2007 年 S.Benner 论述为人工生物学。中国传统文化,我在儿童时期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套箱的套箱,镜子中的镜子,万花筒,一种圆圈内套圆圈的绘画工具,以及晶体生长的有限聚集模型、数学方程的迭代等,都是一类分形几何学现象,可能这是喜欢的原因。 20 世纪 R.Rosen 等发展了数学生物学, 70 年代是国际系统科学发展很快的年代,而到 80 年代纳米生物学,而后计算生物学都发展了起来,在 2003 年,我与英国的大学计算机系科学家讨论过:用数学模型和进化计算、自然计算等模拟生物分子进化过程,而在这之前很多年,国际上就已经是迅速发展的领域。近代科学范式,建立在自然哲学、数学方法和实验技术,以及试验模型的工程设计等基础上,而到 20 世纪,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等,走向了技术集成和学科综合的复杂生物系统研究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因而,从图灵、诺依曼计算机模型和图式形成的点格式元胞自动机,到有内在分子元件设计和模块合成的细胞计算机和神经元网络,将可能使得机器人技术实现自组装、自复制、自学习、自适应和自进化的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制造。 从印刷技术到 IT 技术,而后,航天飞行器和智能计算机的发展,如果,仍然不深化科技和产业体制改革,可想而知,舞台下的观众,未来将会是什么? - (创新型社会) -
个人分类: 201415|1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灵与机器智能进化
benlion 2015-1-21 15:31
人类与机器的区别,在于心灵与机体的关系、繁殖与学习能力。 图灵,采取不考虑机器内在的知觉、思维和情感,而是采用设计内在操作程序使得外在行为的表观上,具备与人类相同的特征,从而,可以表现出智能的能力。 2010年,在美国加州的国际纳米技术与博览会,我提出的机器人设计3原则: 1)能够反馈能量的消耗自动补充能源; 2)能够操作机器人的加工与生产装配线; 3)能够修改设计图纸和调试程序设计等,只要能够在表现的外观上,可以具备自我修复、制造的行为模式,就可能导致自我繁殖与进化的特征。 阿西莫夫提出的是机器人伦理3原则 - 其实,不仅,人的世界,而且,机器的世界,都必须具有逻辑、伦理和审美的哲学思考。 -(未来: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有机体)-
个人分类: creat|2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第二届应用机电与智能机器人国际会议ICAMAR2014
qinghello 2014-5-14 15:25
2014 年第二届应用机电与智能机器人国际会议 ( ICAMAR2014 ) 2014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echatronics and Android Robotics ( ICAMAR2014 ) 2014.8.15-16 中国 青岛 2014 年 第二届 应用机电与智能机器人国际会议将于 2014 年 8 月 15-16 日在中国青岛市隆重召开。此次国际会议旨在为应用机电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次交流科研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机会,从而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会议主题包括制造技术与加工、机电工程与自动机电一体化、人形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的应用、应用力学和其他相关主题。热忱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大会 ICAMAR2014 国际会议所有收录的文章都将出版在 Trans Tech Publication 出版社旗下的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 AMM 期刊将会被 Elsevier, Scoups and Ei Compendex (CPX),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SA) , Chemical Abstracts (CA) , Google and Google Scholar, ISI (ISTP) ,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s(IEE) 收录 .2nd ICAMAR2014 国际会议已经进入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官方会议列表 http://www.scientific.net/conference-110 会议主题 应用力学 制造技术与加工 机电工程与自动机电一体化 人形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的应用 其他相关主题 重要日期 论文截稿日期: 2014 年7月25日 录用截止日期:投稿后两周内 注册截止日期: 2014 年7月30日 会议召开日期: 2014 年8月15-16日 论文投稿 邮箱投稿:cfp@ttp-icamar.org Easychair 投稿: https://www.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icamar2014 ( 优先投稿方式) 注: 两种方式请勿重复投稿!!! 注册费用 学生作者: RMB 2400 非学生作者: RMB 2600 第一作者投稿二篇以上: 第二篇RMB 2000 超页费:超出4页每页另加RMB 300 联系方式 邮箱: cfp@ttp-icamar.org 电话:+86-24 8395 8169-810 国老师 +86-24 8395 8379-814 吴老师 QQ : 1494341544 更多详情请关注 http://www.ttp-icamar.org/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共享|1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智能机器人:中国能否赶超
hewu 2013-7-26 11:12
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规模化研发明显不够—— 智能机器人:中国能否赶超(走进科技新时代⑦)   “机器人为中国足球圆梦世界杯!”   获得国外媒体如此赞誉的,是前不久中国代表队在荷兰第十七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斩金夺银的优异表现:在有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支队伍激烈角逐的本届比赛中,中国代表队获得四项冠军、一项亚军。   “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中国RoboCup委员会主席陈小平教授认为,中国在世界机器人版图上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比赛并不能说明一切。在机器人进入智能时代后,后发的中国能否赶超发达国家? 研发机器人的终极目标不是战胜人类,而是服务人类   自1939年西屋电气公司展出其家用机器人之后,其性能不断提高,进一步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机器人能否战胜真人?   怀着这样的雄心壮志,RoboCup国际联盟于1996年宣告成立,并于次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了首届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最初的任务,是机器人足球队到2050年能战胜人类的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   从1997年首届杯赛开始,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每年举办一次,目前比赛项目陆续扩展为三大系列——机器人足球、救援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比赛的名称,也从2003年起改为“机器人世界杯”。   据陈小平介绍,机器人比赛是涉及机器人学、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通讯、视觉与传感、精密机械和仿生材料等诸多领域的高技术对抗,是一个国家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综合实力的体现。   2000年,中国科大蓝鹰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进入机器人世界杯的研究团队,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四届杯赛仿真组比赛。2007年科大蓝鹰在第十一届世界杯上获得二金一银,总成绩排位世界第一。   今年6月,在荷兰举行的第十七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中国代表队斩获颇丰:中国科大“蓝鹰”机器人在仿真2D组以不败战绩再度夺冠,该校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佳”获得亚军;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则分别在小型组、3D组、中型组中夺冠。   面对这样的佳绩,陈小平头脑清醒:战胜人类世界杯冠军队已不是机器人研究的终极目标,目前世界各国开始大力研发智能机器人,以服务人类造福人类。 机器人进入智能时代,中国研究水平快速提升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陆续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发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Shakey。 什么是智能机器人? 据陈小平介绍,机器人可分为传统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两类。传统机器人是具有执行程序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机器人,只能在规定的环境中重复执行相对简单的规定动作。目前国际上已经大规模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大多属于此类。 “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未知的、变化的和难以预测的,因此需要具备感觉、行动和思考三个要素,即能感知识别环境状态,具有学习能力,能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和规划,从而对外界作出适应性反应。”陈小平说,相比传统机器人“吃苦耐劳”、“力大无穷”等品质而言,“智能”是更令人向往的能力。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在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占有明显优势,许多国际一流大学和著名企业都是机器人世界杯上的常客。近年来,中国高校、研究机构也纷纷进入机器人研究领域,研究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在本届机器人世界杯上,服务机器人组共有21支参赛队,科大“可佳”由于受到网络通讯原因的影响而痛失夺冠良机,但在包括“室内清洁”、“酒吧服务”和“超市购物”等在内的共9项主体技术测试中获得总分第一。这是历史上第一支美国、德国、日本之外的团队在服务机器人主体测试中排位第一,标志着我国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介绍,科大“可佳”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义理解,即机器人能理解包括英语、汉语在内的一些自然语言句子,从而与用户建立起直接的关系,能通过人机交互来理解用户指令和需求;二是环境建模,即机器人能够观察、识别外在环境并对环境进行分析和判断;三是自动规划,即机器人的行为不局限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是通过自主规划来确定行动步骤;四是学习能力,即机器人通过多种学习手段获取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其性能。 经过多年的研发,中国科大机器人团队已经在上述四种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发中取得重要进展。今年6月,联想集团发布消息,将与中国科大联手研发“生产线机器人”,此举将有力地推动机器人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但在规模化研发和应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小平说,金融危机后,美欧澳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路径,实施制造业振兴计划。在此背景下,中国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地位面临新的挑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王田苗教授表示,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及新技术突破等背景下,机器人市场需求愈发强劲,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更是如此。 有数据表明,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则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由于我国机器人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低,机器人成本和定价高,机器人性能不够稳定,如此巨大的市场却并不主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为此,王田苗建议国家应在高端制造领域长期投入,实现部件国产化、自主化,大幅降低成本和定价,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时代的到来。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在国外企业占据垄断地位的格局下,我国机器人传统发展模式的空间较小,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竞争力。 “智能机器人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是未来新兴产业的支撑点。”陈小平认为,面对小批量、多品种和客户定制等新的生产模式,以及中国大批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传统机器人已经难以胜任。因此,在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同时,促进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是我国在机器人领域中赶超国际水平的最佳选择和必经之路。 据介绍,我国一些有较强实力的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开展机器人硬件及核心部件,如电机和减速器的研发。“但中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要有所突破,还须另辟蹊径,比如找到不依赖传统工业基础的硬件生产路径。”陈小平认为,相比而言,我国机器人软件研发水平与国际差距相对小一些,但在规模化研发和应用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加强协同创新和系统集成相当重要。”陈小平举例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智能机器人,其独特的技术路线最初并不被多数人看好,但在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的资助下,已在四足机器人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正在动员全国力量做软件,这种软件集成大量技术,可控制机器人在复杂真实环境中完成挑战性任务,一旦取得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机器人战略格局。而国内的风气倾向于高认同、低风险和各自为战,不被多数人看好的构想往往得不到有效支持,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更是缺乏必要衔接,即使不同研究团队在各自方向上取得局部突破,也会因为缺乏协同和集成,很难取得以点带面全面突破的效应。 “因此,智能机器人要想取得突破,不仅要从硬件上加快突破,还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协同创新和系统集成。”陈小平认为,只有这样,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机器人大事记 192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科幻小说中创造出Robot(机器人)这个词。 1939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 1954年 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 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68年 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发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Shakey。 1978年 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工业机器人技术完全成熟。 1999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 (AIBO),娱乐机器人迈进普通家庭。 2002年 丹麦iRobot公司推出吸尘机器人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家用机器人。 2006年 微软公司推出Robotics Studio,机器人模块化、平台统一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8年 世界首例机器人切除脑瘤手术成功。 《人民日报》2013年07月26日 20 版 作者 蒋家平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7/26/nw.D110000renmrb_20130726_1-20.htm ​
2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种新型的智能机器人—可拓机器人
anley 2012-12-21 16:43
一种新型的智能机器人—可拓机器人 黄庆成 , 洪炳馆 , 蔡则苏 , 朴松昊 (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黑龙江哈尔滨 ) 摘要 为提高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对环境的认知程度 , 更好地完成作业任务 , 将可拓学理论和成果应用于智能机器人领域从而提出了可拓机器人的概念 可拓机器人用基元理论表达环境模型与先验知识 , 采用基元的可拓方法解决认知环境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 用菱形思维方法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认知环境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智能机器人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川 , 对智能机器人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但人工智能在环境感知与理解方面却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 . 当前对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 , 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处理环境信息 , 采用数学分析、概率匹配或强化学习等方法认知环境 . 这个过程与人类的思维过程存在的最大差异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环境信息后 , 需要通过大量的、丰富的先验知识解决环境信息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 , 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认识并理解环境 . 可拓学理论和应用成果与计算机结合 , 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但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 , 本文采用可拓学的理论成果来解决智能机器人的环境认知问题 . 1 可拓机器人的概念 智能移动机器人通常由感知、决策、控制及运动系统组成 , 其中环境感知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环境感知包括环境信息的获取和机器人对环境的理解 ( 认知 ) , 智能机器人对环境的认知程度是机器人能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 . 可拓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的一种 , 它用基元理论表达先验知识和环境模型 , 根据基元的可拓性用可拓工程方法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认知环境 , 以提高机器人对环境的认知程度虽然可拓学 研究的对象是矛盾问题 , 但是可拓机器人只是运用可拓学对矛盾问题的求解方法处理感知 ( 认知 ) 或决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 可拓机器人与其它智能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可拓机器人引人了可拓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机器人对作业环境的认知和决策问题 . 可拓机器人研究的目的是要开发一个利用已有的先验知识能够仿照人类思维方式认知环境并在工作环境中高效完成任务的智能机器人系统 . 从认知理论与方法出发 , 运用可拓学的理论基础模仿人类选择性关注机制下的心理活动与智能行为 , 将对自然环境的感受与理解从片面的、离散 的、被动的感知层次提高到全局的、关联的、主动性的认知层次上 . 因此 , 全面深人分析智能机器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 , 以实现灵活、稳定、可靠的智能机器人认知系统 , 基于可拓学理论建立适合于复杂未知环境下的环境认知理论与应用基础框架 , 研究环境认知过程和机理是可拓机器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2 可拓机器人研究的内容 可拓学以基元为逻辑细胞的知识表示体系 , 能够简洁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事和物 , 还可以描 述命题和知识 , 从而描述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 . 利用基元的可拓性可以研究信息和知识的可拓性 , 为数据和知识提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 可拓学研究处理矛盾问题的策略生成方法 , 而菱形思维方法是对人类高级智能活动有效的形式化描述 , 这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 . 为此 , 要开发可拓机器人需要研究以下内容 : l) 建立可拓机器人的体系结构通常机器人的传感系统由视觉系统、激光测距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里程计和电子罗盘等组成 . 但可拓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系统应根据环境建模和知识表达方式的特殊需要 , 研究确定所需采用传感器的类型和数量 . 而决策、控制及运动系统可以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 , 适当加以改进以满足可拓机器人的要求 . 2) 研究基于可拓学理论的先验知识表达方法和环境建模方法 . 可拓学用物元、事元作为描述物体、事件的基本单元 , 并且可以用维物元和 n 维事元表达物、事具有的多个特征 , 命题和推理句也可以用基元表示和拓展 . 利用可拓模型 , 可以简洁地描述信息和知识 , 为人工智能提供一种简洁规范的知识表示方法 . 基元理论研究事物和关系的可拓性 . 信息和知识用基元表示以后 , 可以利用基元的可拓性 , 开拓出新的信息和知识 , 为人工智能的策略生成技术提供依据 , 为信息开发和知识挖掘提供理论和方法 . 但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与客观世界中实物的信息存在较大的差异 , 因此 , 如何用可拓学的基元理论描述传感器获取的客观世界中的信息和知识是机器人模仿人类认知环境的关键所在 . 3 ) 研究可拓机器人中知识的可拓方法 . 在可拓学中 , 解决矛盾问题的工具是可拓变换 . 变换和可拓推理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核心 . 可拓推理包括拓展推理、共扼推理和传导推理 , 它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推理技术 , 也为问题求解提供了新的方法 . 把可拓变换和可拓推理的思想引人到信息和知识处理领域 , 可拓机器人就可以解决认知环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 . 4 ) 研究可拓机器人的环境认知方法 . 为了形象而直观地表现思维过程 , 可拓学对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 , 赋予思维过程以数学化的内容 , 但经典数学严格的二值逻辑使它在思维领域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 而可拓学却可以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形式化工具 . 因此 , 在已有先验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可拓变换和可拓推理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 形成客观环境存在事物的初步概念 . 然后可拓机器人需要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筛选 , 利用图 1 所示的菱形思维方法进行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 , 直到解决矛盾 , 最后完全理解和确定环境中事物 . 3 可拓机器人研究的关键问题 l) 建立可拓机器人的概念和体系结构 . 要研究可拓机器人的环境认知问题 , 需要一个理想的可拓机器人试验研究平台 , 它不同于一般的智能机器人 , 因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研究相应的概念模型和专门的体系结构 . 2) 由于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与客观世界中实物的信息存在较大的差异 , 因此 , 需要解决用可拓学中基元理论描述传感器信息所带来的特殊问题 , 在此基础上提出先验知识表达和环境建模的有效方法 . 3) 由于先验知识和环境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以及在表达上的不完整性和知识表达的有限性 , 需要解决用可拓方法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环境的事物不匹配 , 甚至出现矛盾的问题 . 4 ) 机器人决策的自然条件与人类的大脑存在很大差异 , 要让机器人按照人类的思维方式认知环境是十分困难的 , 因此 , 需要解决可拓机器人的环境认知方法问题 , 最大限度地减小可拓机器人与人类思维结果的差异 .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可拓机器人的概念 , 是对智能机器人概念的发展 , 对智能机器人环境认知技术的一个突破和改进 . 提出智能机器人按照人类思维方式认知复杂未知客观环境的思想 , 对提高机器人作业能力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 在可拓学基元理论的基础上 , 提出对传感信息进行表达的新方法 , 可成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建模方法 . 将可拓学成果应用于智能机器人系统中 , 丰富和发展了可拓学的成果 , 扩大了可拓学的应用领域 . 参考文献 : ( 略 ) (原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38 卷第7 期2006年7月)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可见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 􀀁 􀀁 􀀂 􀀁 􀀁 􀀁 􀀁 􀀁 􀀁
个人分类: 可拓学专题讨论|1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IEEE智能机器人与系统(IROS 2010)国际会议预报
wanyuehua 2009-12-20 08:42
2010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2010) 会议网址: http://www.iros2010.org.tw/about.php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0年2月28日,论文录用通知:2010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中国台湾台北,2010年10月18日2010年10月22日 该会议由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Society 、 Robotics Society of Japan 主办,基本是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论文集由IEEE出版,每届会议均选择优秀论文到SCI、EI收录期刊出版, 该 会议论文均被EI、ISTP收录。 2008 年的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会议被EI、ISTP收录686篇,其中日本195篇,美国108篇,法国74篇,德国66篇,韩国37篇,意大利30篇,中国29篇(其中台湾地区6篇),加拿大26篇,瑞士25篇,英国21篇,澳大利亚15篇,瑞典12篇,葡萄牙9篇,荷兰8篇,伊朗、希腊各6篇等。 会议主题: * Evolutionary Robotics *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 Medical/ Surgical Robots * Search and Rescue Robots * Biorobotics * Humanoid Robotics * Autonomous Vehicles * Entertainment Robots * Rehabilitation Robotics * Micro/Nano Robotics * Underwater Robots * Service Robotics
个人分类: 国际会议预报|10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运动对仿生力学的启示
zdwang 2009-4-13 06:48
动物运动对仿生力学的启示
王 振 东 动物和其它生物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拥有经过亿万年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优化的器官和组织,能巧妙地通过运动,主动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为了生存,动物在运动中发展了不同的运动本领,以提高其生命效力和生活质量。动物的运动大体可分为游泳、行走、奔跑、跳跃、爬行、飞行等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运动,动物既要向前行进,又要适应地心吸力的作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在有些情况下,尚须发展附着的能力,例如壁虎在竖立的墙壁上行走。 本文将漫谈动物的运动,及对仿生力学的—些启示。思考这一话题,至少可对以下几方面有益: ⑴ 利用动物运动的力学机理,为民用或军用的目的,考虑如何改进现有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或设计制造新型的仿生高效机械设备和工具。 ⑵ 模仿动物行走、奔跑、跳跃、游泳、飞行、爬行的特点,设计、制造相应有不同特色和应用范围的智能机器人(亦分别可称为智能行走器、智能机器鱼、智能潜行器、智能爬行器、智能飞行器等),既可在地球上某些特殊环境下使用,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又可以为到月球、火星等别的星体上探测、研究时使用。 ⑶ 在競技体育运动上,根据动物行走、奔跑、跳跃、游泳的特点,吸取其奥秘,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以做到“更高、更快、更强”。 1.游泳 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学者现在普遍认为,生命是起源于水中的。水生动物适应水中的环境,其运动形式以游泳为主。水是水生动物运动的媒质,其质量比空气重得多。水生动物要受到水的浮力,其在水中的运动阻力亦要比在空气中大。己进化了几亿年的水生动物,其游泳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粗略可分为摆动法、划动法、水翼法、喷射法等。 ⑴ 摆动法,是指鱼利用鳍的波浪式摆动来游泳。多数鱼类有较大的尾鳍,以尾鳍摆动产生向前的推力。如体长约18cm的鳟鱼摆动尾鳍2次,可从静止状态达到平均游泳速度1.33m/s 。但也有的尾鳍很小,体形细长、有易弯曲的脊推骨,如鳗鱼在游泳时身体前部保持直而不弯,后部则左右弯曲摆动。还有很多鱼类也靠摆动背鳍、胸鳍和腹鳍来游泳;当要提高速度时,便把胸鳍贴着身体,用尾鳍摆动来辅助背鳍和腹鳍的运动。 ⑵ 划动法,是指动物利用胸鳍、腿、鞭毛或纤毛划水游泳。蛙的幼体蝌蚪是靠尾部的摆动游泳的,长成蛙后便依靠后肢的划动游泳了。龙虱、水龟虫等鞘翅类和划蝽、仰泳蝽、田鳌等半翅类昆虫,其身体不能弯曲,靠扁形的后腿划游。衣滴虫用两根鞭毛划水(见水生昆虫的划动法游泳示意图);草履虫是长着纤毛的细胞原生动物,纤毛长约10m,相距约2m,像是—艘由5000具浆划动的潜艇。在水面游泳的鼓虫,后腿划动每秒钟达50一60次,可前进达100cm,而且能分泌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油类,故行动迅速。鸟类中有游禽,包括鸭、鹅、鸳鸯等靠腿的划动游泳,其趾间有蹼,当腿向后伸时蹼就展开,以增加对水的推力;而收腿时,蹼又褶缩,以减少对水的阻力。 (a) 衣滴虫用两根鞭毛划水(虚线与数字表明鞭毛的位置,箭头表明移动的方向) (b) 甲虫后肢向后滑动时游泳毛张开,向前回复时毛丛闭合。 ⑶ 水翼法,是指动物使用其流线型运动器官游泳。以水翼法游泳的,多是体形较大的水生动物,如企鹅、海豚、鲸鱼、海龟、金枪鱼等。它们除了有流线型的体型外,还有流线型的运动器官。试验表明,体长1.9m的海豚游泳速度可达21.0m/s 。 ⑷ 喷射法,是指动物用其器官喷水以产生推力游泳。乌賊与章鱼的呼吸鳃位于套腔中,在头下方后端的腹面有—漏斗状构造和裂口。水可通达裂?进入套腔以供呼吸;套腔肌肉又可收缩,将水迅速挤出,以产生推力(见章鱼和水母的喷射法游泳示意图)。体长0.2m的章鱼,由静止状态收缩—次,在水中推进的速度可达2.1m/s 。还有扇贝,利用闭壳肌舒展收缩来开合两壳,将水从套膜腔挤出去而实现游泳。 工程技术专家希望通过对水生动物游泳力学原理的了解,获得启示,以改进现有民用或军用船舰,设计制造新型高效船舰,设计制造智能机器鱼、潜行机器人。目前人们对鱼类游泳的研究与模仿均还很不够,例如船用螺旋桨的流体推进效率还未超过40﹪ ,而鱼游的相应效率可达80﹪以上。鱼游的高机动性、稳定性,低噪声等指标,更为潜艇所望尘莫及。 参考文献[2]曾介绍国内外鱼类游动推进机制的研究情况,以及美、日对智能机器鱼的研制情况。研制机器鱼,除模拟鱼游动的局部功能外,其主要应用目的是军事侦察、海洋考察、寻找污染源头等用途。 在競技体育运动方面,也希望借鉴、模仿水生动物的游泳,以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夺取更多的金牌,为国争光。据了解,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有很成功的例子: 2001年在世界蹼泳10个项目的比赛中,俄罗斯队夺得8枚金牌,中国队仅获1枚金牌,远远落后于俄。为改变落后的情况,武汉体育学院等单位在北京大学力学系陈耀松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蹼泳的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制了蹼泳板运动仿真模拟设备,一方面进行蹼泳板的非定常数值模拟,另一方面参考数值模拟结果,在循环水槽中对不同类型的蹼泳板,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实验。依据这些结果,在蹼泳板的选材、设计和制作上,针对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运动技术不断完善,使运动水平有了喜人的突破。在2002年9月举行的第11屆蹼泳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队打破了1项世界纪录,夺得13枚金牌和8枚银牌,仅用了l年时间就战胜了俄罗斯队。 2.飞行 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模仿乌在空中飞行,制造由人工支配的翼,冒险地进行飞行实验。屈原在《离骚》诗中曾描述了空中飞行,想象自己像鸟一样展翅飞翔,又期望驾云雾腾空。达.芬奇自30岁起用了20余年时间,认真研究鸟类的飞行,完成了《论鸟的飞行》研究手稿,论述了鸟的飞行原理。美国的莱特兄弟仔细观察和分析鸽子的飞行,于1903年12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人类第一架有动力、可操纵的载人飞机的飞行试验。以后的100年,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飞机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并已向太空延伸,进入到航天时代。 动物界能飞行得最好的是鸟类和昆虫。当然也有例外,哺乳动物的蝙蝠,也是善于飞行的。航空100年来,人对鸟类作了不少研究和模仿,制造了各类定翼飞行器和旋翼飞行器,但实际上对鸟类和昆虫飞行原理的了解均还较浮浅,尤其是对昆虫研究和模仿得还相当少。 昆虫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类群,现己定名的昆虫已达七、八十万种,还有数倍于此的昆虫尚未能鉴定、命名。昆虫主要在陆地生活,分布很广,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飞行。昆虫的翅与鸟类的翅不同,它们不是由前肢演化而来,而是由体节的背板向两侧扩展变成的。昆虫的翅生长在胸部。除蚊、绳等双翅类的昆虫外,昆虫—般都有两对翅,生在中胸和后胸,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昆虫翅基部都有小骨片和胸部相连(见昆虫翅基部的关节构造图),这为翅具备各种活动能力创造了条件,也是翅脉起始的地方。有很多昆虫在停止时,把翅叠起来贴在背部,起飞时马上将翅展开,扑击飞行,如甲虫、椿象等。也有不能叠翅的昆虫,如蜻蜓、蜉蝣等的翅只能平伸,不能折叠。 昆虫飞行时,翅的运动包括上下拍击和前后倾折两种基本动作。翅的上下拍击,主要依靠背腹肌和背纵肌的交替收缩所造成(见胸部肌肉交替收缩造成翅的上下拍动图)。与翅基相连的前上侧肌、后上侧肌的交替收缩,分别拉动翅基的前上侧片和后上侧片,使翅面作前后倾斜活动。翅下拍时,其前缘向下方切入空气;翅上举时,其前缘向上方切入空气。这样,翅上下拍击一次,翅便沿自身的纵轴扭动一次。昆虫不前进而拍动翅膀时,翅尖成“8”字运动;前进拍动翅膀时,翅尖便造成—系列的开环运动。(见 昆虫飞行时翅尖的移动路线图) 总的来讲,昆虫的飞行是翅的拍击造成的。翅的拍击要有足够的频率和幅度,翅拍击造成的气流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可分成向前的推力,促成虫体前进,和向上的升力,以抵消虫体的重力,使虫体能漂浮在空气中。翅的拍击和转动,将空气推向后方和下方,使昆虫能在空中漂浮前进。有些昆虫能改变翅拍击的斜度、幅度或频率,以便在飞行中转弯、倒退或停在空中。 昆虫的体形大小对飞行活动很有影响。蚜小蜂是—种体形微小的昆虫,翅长仅0.5mm。用高速摄影可知,其翅振频率为240次/秒。蚜小蜂飞行时,其左右双翅在每次上升到顶时,拍合后再行分离,并以翅前沿最早分离(见蚜小蜂飞行时翅的动作图)。蚜小蜂这种振翅方式,在翅的周围产生了非定常涡旋,其力量足以举起蚜小蜂的体重。据了解,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对昆虫的飞行机理进行研究,较细致地研究昆虫翅膀拍动过程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现也已有人在研究蚜小蜂振翅所产生非定常涡的机理,但至今尚还未能完全揭示其飞行奥秘。 蝙蝠是哺乳动物,它的前肢演化成为皮上有毛的翅膀。在滑翔时,它通过调节超前缘的迎角,降低高度而前进。在振翅飞行时,它依靠翅的上下扑击克服曳力而前进、上升。蝙蝠有机动性很强的慢飞动作,对其在空中捕食飞虫十分有利。对于蝙蝠,人们对其飞行原理的研究也还不够。 鸟类是人类最早注视并模仿的飞行对象,鸟类也是振翅飞行的,鸟翅是由脊椎动物的前肢演化而成的,鸟翅长着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组成了鸟类的主要飞行器官。鸟类在飞行时,可变动双翅的面积和形状,及与躯体的相对位置,促成飞行时的机动性、以及起飞或停歇。可是人类航空100年模仿的结果,却只是各类定翼飞行器和旋翼飞行器,其飞行原理仍与鸟类的飞行原理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3][4]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昆虫飞行机理的情况,以及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智能微型飞行器的情况。 通过以上对动物飞行情况的讨论,容易看出需要挑选几种飞行本领卓越、用现行空气动力学知识尚解释不清的昆虫(如蚜小蜂)、鸟类以及蝙蝠,进行深入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探寻其飞行机理的奥秘,以供改善现有的飞行器、设计制造新型仿生高效飞行器、设计制造智能微型飞行器时参考。 3.行走、跳跃与爬行 人和鸟类都以双腿行走,行走时其体重由双腿交替负担。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当举起一腿时,重心便落在其余三腿所组成的三角形之内。昆虫是六足动物,有很多种类的昆虫善于行走,如蜚蠊、瓢虫、步行虫、椿象等。美洲蜚蠊在25℃温度下,l秒钟最快可行走130㎝。昆虫行走时,一般均以—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为—组,使身体重心处于另一组由另三足形成的三角形中,前进时二组交替进行。 很多昆虫善于跳跃,有些鸟类和兽类也能跳跃。袋鼠、袋猴以跳跃代步,较为特殊。蝗虫、蚱蜢、蟋蟀、跳蚤等昆虫的后足特别发达,当其后足的腿节和腓节由褶折状态突然伸直时,就产生了跳跃的动作(见蚤起跳时后肢的动作图)。一只重3克的蝗虫双腿能产生初速为3.4m/s的力量跳离地面,跳跃的角度常为60度;一只5龄的蝗虫可跳30㎝高,70㎝远。跳蚤跳跃最高15cm,最远30cm。如果将几种动物的跳跃能力和其身体长度作比较,青蛙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跳蚤可达200倍,而体形较大的袋鼠却只有5倍。 在人类举行的运动会中,跑和跳是传统的田径比赛项目。人跳高时的四肢动作与动物颇有相似之处,但起跳前有一助跑过程,以获得重心上升的冲力,成绩优良的运动员可越过2m高的横杆。跳运是利用一腿的力量,将身体重心向上、向前推进。优秀运动员可跳7m以上。人跳远时,身体在空中移动的轨迹与青蛙的跳跃颇相似,都须有一定的高度使身体离地面的时间较长。若重心提高的时间达1秒时,距离将可达9m之远。是否可设想,将跳跃时,一跳离跳点较远的动物(如青蛙)的高速摄影图像,用计算机与某競技运动员的跳远动作进行比较分析,以调整其动作,提高其运动成绩。 在爬行类动物中,首先容易想到的是蛇。蛇的最大特点是脊椎数目多,常达160颗以上,最多的可到400颗以上。蛇是依靠身体不同部分的弯曲,获得支撑物反作用所产生的力量前进的。蛇可以在十分狭窄的地方爬行(如进入鼠穴捕食),其身体一部分弯曲,形成的波浪向后移动,使整个身体得以前进。蛇爬行的许多活动自如的特点,是由于其躯体演化成长形、而无四肢所造成的。由此我们不妨可以设想,研究和模仿蛇的动作,设计制造出智能运动蛇,以达到某种特殊应用的目的。 和蛇相反的是多足爬行动物,如蜈蚣、马陆、蚰蜒等。它们的身体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躯干由许多具有步足的体节组成。体节最少为11节,最多的上百节。蜈蚣的足活动时,每足向后一推的时间比向前一扒的时间长,而且足推动时使驱干产生一个波动,从而向前进。腹足类软体动物,如蜗牛、螺蛳、蛞喻等,是用块状的足,附在固体上爬行。可通过玻璃板来观察蜗牛的爬行,若在足上预先滴一小滴墨水,可清楚看到蜗牛足的运动是由肌肉伸长和缩短的波形活动形成的。这些软体动物爬行都不快,如蜗牛的爬行速度只约为2.5mm/s 。 如果将昆虫作为超级英雄,蟑螂也许是其中最令人惊奇的一个。有些蟑螂每秒钟的行走距离达到其体长的50倍(很少有人能在一秒钟内走过自身体长的5至6倍),也有一些蟑螂在逃逸的时候,遇到高低不平的表面和比自身要高的障碍物时不必降低速度。科学家曾经制造出6条腿的机器人,主要是因为这种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但是其移动速度从来未达到蟑螂的速度。蟑螂的逃逸技能非比寻常。其体型使其速度和稳定性达到最大化,能很快地将身体挤进窄缝中。对蟑螂移动方式与技能的详细研究,会为机器人仿生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综上所述,观察与研究动物的运动机理,模仿它们来制造各种有用的工具和设备,提高人类的競技运动水平,既是很有趣的事情,又是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应当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钦俊德,动物的运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2.童秉纲,鱼类波状游动的推进机制,力学与实践,2000,22(3):69一74 3.崔尔杰,生物运动仿生力学与智能微型飞行器,力学与实践,2004,26(2):1一8 4.孙茂,昆虫是怎样飞行的,力学与实践,2004,26(1):80一83 5.武际可,人类飞起来前后,力学与实践,2003,25(6):76一80 6.李艳平、戴念祖,漫话中国古代的飞行,力学与实践,2004,26(3):90—92 7.李成智,飞机百年发展与空气动力学,力学与实践,2003,25(6):1—13
个人分类: 力学趣谈|14747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