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联网审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weisman 2015-12-9 12:1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 2015年12月08日 20:20:04 来源: 新华社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8/c_1117398486_2.htm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根据《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行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对重点部门、单位要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1个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坚持问题导向,对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及领导干部要加大审计频次,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通过审计全覆盖发现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总结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二、对公共资金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公共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公共资金沉淀等情况,公共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等情况,公共资金管理、使用部门和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以及职责履行情况,以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根据公共资金的重要性、规模和管理分配权限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坚持以公共资金运行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为主线,将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草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等相结合,对涉及的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监督,加大对资金管理分配使用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   三、对国有资产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含金融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等管理、使用和运营的境内外国有资产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运营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国有资产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国有资产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绩效。根据国有资产的规模、管理状况以及管理主体的战略地位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将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或其他专项审计的内容。   四、对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土地、矿藏、水域、森林、草原、海域等国有自然资源,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国有无形资产,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资源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国有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国有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相关资金的征收、管理、分配和使用情况,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国有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以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有资源的稀缺性、战略性和分布情况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加大对资源富集和毁损严重地区的审计力度,对重点国有资源进行专项审计,将国有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五、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党委(党组、党工委)和行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1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主要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执行情况及效果,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本人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等,以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根据领导干部的岗位性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管理资金资产资源规模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审计周期。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涉外审计等相结合,实现项目统筹安排、协同实施。   六、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   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加大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避免重复审计,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审计对象数据库,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既要突出年度审计重点,又要保证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全覆盖。整合各层级审计资源,开展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全面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作用。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体系,明确各项审计应遵循的具体标准和程序,提高审计的规范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揭示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级审计机关、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审计成果和信息及时共享,提高审计监督成效。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力量,除涉密项目外,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可以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   七、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 ,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修订或废止。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数据定期报送制度,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对获取的数据资料严格保密。适应大数据审计需要,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 实施联网审计 。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全文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为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完善审计制度有关重大问题提出如下框架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宪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的职责任务和履职特点,着眼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好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研究提出审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严格执行重要审计情况报告制度,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健全审计干部培养和管理机制,合理配置审计力量。   ——坚持依法有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审计工作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破解改革难题,依法有序推进。重大改革措施需要取得法律授权的,按法律程序实施。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影响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推进审计制度完善。   ——坚持统筹推进。充分考虑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到整体谋划、分类设计、分步实施,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确保各项措施相互衔接、协调推进。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审计全覆盖。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状况,明确审计重点,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提高审计能力和效率。   (二)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围绕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和独立性,强化全国审计工作统筹。加强审计机关干部管理,任免省级审计机关正职,须事先征得审计署党组同意;任免省级审计机关副职,须事先征求审计署党组的意见。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省级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要报审计署备案。上级审计机关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统筹组织本地区审计机关力量,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审计机关的重大事项和审计结果必须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同时抄报同级党委和政府。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   (三)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2015年选择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等7省市开展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试点地区省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管干部、统一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本地区审计试点工作的领导。市地级审计机关正职由省级党委(党委组织部)管理,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可以委托市地级党委管理。完善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制度,省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本地区审计机关的机构编制,省级审计机关协助开展相关工作,地方审计人员由省级统一招录。改进经费和资产管理制度,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预算、资产由省级有关部门统一管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委托市地、县有关部门管理。地方审计机关的各项经费标准由各地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结合实际确定,确保不低于现有水平。建立健全审计业务管理制度,试点地区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由省级审计机关统一管理,统筹组织本地区审计机关力量,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   (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根据审计职业特点,建立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确保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公务员法和审计职业特点,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分类招录,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可以实行聘任制。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审计职业保障机制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五)加强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审计精神,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管理审计队伍,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审计工作纪律,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六)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关不得超越职责权限、超越自身能力、违反法定程序开展审计,不参与各类与审计法定职责无关的、可能影响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工作。健全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制度。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修订或废止。对拒不接受审计监督,阻挠、干扰和不配合审计工作,或威胁恐吓、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要依纪依法查处。审计机关要进一步优化审计工作机制,充分听取有关主管部门和审计对象的意见,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维护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   (七)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建立健全审计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公安、检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或其他事项,审计机关要依法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和单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核实查处,并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查处结果,不得推诿、塞责。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研究,及时清理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则,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规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要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督促和检查,推动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严格追责问责。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把督促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与审查监督政府、部门预算决算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机制。审计机关要依法依规公告审计结果,被审计单位要公告整改结果。   (八)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各级党委、人大、政府要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督促审计机关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探索建立对审计机关的外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外部审计由同级党委和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负责组织。完善聘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审计员制度。审计机关要坚持阳光法则,加大公开透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实施。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完善审计制度的重大意义,加强工作统筹,形成合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贯彻落实。   (二)有序部署推进。审计署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关于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密切配合,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有关工作的领导,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的落实意见和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三)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完善审计制度的需要,在充分总结试点及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推动修订完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健全相关配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于法有据,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关制度设计,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1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二版)---PPT(第9章)
weisman 2012-10-3 20:56
第9章 联网审计.pdf 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目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3329do=blogquickforward=1id=613262
个人分类: 教学交流|2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审计研究》)
热度 2 weisman 2012-6-28 17:17
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审计研究》)
云计算是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问题, 尽管国内外已有较多的关于持续审计和联网审计方面的研究,但尚缺少关于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方面的研究。本文 针对目前实施联网审计的现状以及云计算技术自身的优缺点,首先阐述了研究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的重要意义。然后, 从被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都使用云平台这三种情况出发,研究了云计算环境下适合我国联网审计特点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 。最后,从基于云平台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的视角、基于云平台选择的视角、基于云平台服务的视角这三个方面出发, 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下实施联网审计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 。研究结果为今后云计算环境下实施联网审计提供了参考。 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pdf
4207 次阅读|3 个评论
《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
weisman 2012-4-15 14:26
《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
《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国际上关于持续审计的研究,针对目前我国开展联网审计的现状及特点,运用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研究联网审计问题,探索面向“审计科学与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全书共10章,在内容上首先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持续审计的研究,以及我国的联网审计与持续审计的关系;然后分析了我国面向数据的联网审计的原理,研究了联网审计的风险控制问题,探讨了联网审计环境下面临的多数据源集成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联网审计环境下的审计证据获取方法;最后研究了在实施联网审计项目之前,如何分析其可行性,以及对于已实施的联网审计项目如何进行绩效评价。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审计、会计、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各有关专业的教材,可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特别是审计硕士)两个层次的读者使用,也可供审计专业人士、审计科技工作者参考。
4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联网审计可行性分析
weisman 2009-4-14 10:42
一、引 言 持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CA)是目前审计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持续审计得到学术界,审计人员,以及软件开发人员的关注。这使得持续审计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联网审计也是持续审计的一种方式。开展联网审计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成本、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某一单位实施联网审计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联网审计的可行性主要包括:(1)技术可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施联网审计在技术上已不是问题,目前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多种实现联网审计的方法,且一些方法已被应用于实践之中 。(2)法律可行性。在实施联网审计时,需要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这就要求实施联网审计时,必须在所有法律许可的界限内进行。(3)操作可行性。联网审计是审计模式上的转变,实施联网审计的单位需要考虑本单位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要能够进行恰当的工作程序转变、充分的人员再培训,来实现联网审计的可行操作。(4)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是考虑实施联网审计的效益是否大于其实施成本。对于一个被审计单位,如果收益太低,则实施联网审计便不具有任何意义。目前,一些文献研究了联网审计的技术可行性,但很少文献研究联网审计的经济可行性。 传统的审计监督有成本,联网审计同样也存在成本管理的问题。因此,加强审计成本管理非常重要。但由于审计成本意识非常淡薄,目前在大部分审计项目中,审计成本预算管理基本上是个空白,对于联网审计的成本问题更是没有考虑。Alles等人指出:之所以目前对持续审计的需求不高,主要是其实施成本太高 。本文基于我国联网审计的实施现状,及其技术实现原理,通过研究实施联网审计的成本及效益,从经济上分析联网审计的可行性,从而为实施联网审计提供决策依据。 二、我国联网审计的原理 为了便于分析联网审计的成本和效益,首先分析一下目前我国实施的联网审计,其原理如图 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联网审计在技术实现上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 1)数据采集。要实现联网审计,必须研究如何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目前,联网审计数据采集的实现是通过在被审计单位数据服务器端放置一台称之为数据采集前置机的服务器,通过在数据采集前置机上安装数据采集软件,从而完成联网审计的数据采集工作; ( 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主要用来把采集来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单位中去,以供审计分析使用; ( 3)数据存储。对于采集到的电子数据,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存储, 武海平 等人就研究了针对联网审计的海量数据存贮方式 ; ( 4)数据处理。这一阶段主要是采用相关审计软件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发现审计线索。 三、实施联网审计的成本效益分析 根据对联网审计原理的分析,为了确定对某一被审计单位是否需要实施联网审计,需要分析其实施成本及收益。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如果某一项目的投入大于它的产出,那么这个项目是不经济,不值得去做的。同理,对某一单位实施联网审计时,如果实施成本远大于其收益,那么就没有必要实施联网审计。 成本效益分析 的过程分为三步:确定成本,确定效益,以及成本和效益的比较,本节首先分析联网审计的成本和效益。 (一)联网审计的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计算联网审计的成本,可将其分成一次性成本和经常性成本两部分。一次性成本是指联网审计系统开发和执行的初始投资。针对目前我国联网审计的实施方法,其一次性成本主要包括: ( 1)硬件成本。硬件成本指购买用于实现联网审计系统的硬件费用,这些硬件包括: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服务器、外围设备(如磁盘驱动器、磁盘,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等),以及网络设备(如网桥、路由器、网关、交换机、调制解调器、集线器、无线电通讯媒体以及其他涉及数据的物理传输设备等)。 ( 2)软件成本。软件成本指为实施联网审计所购买的软件的费用,这些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不含随硬件附送的软件)、网络控制软件,以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如联网审计数据采集软件、联网审计数据分析软件、联网审计管理软件等)。 ( 3)人员培训费用。为了使审计人员能够胜任联网审计环境下的审计任务,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的费用。 ( 4)场地成本。场地成本主要包括实施联网审计时数据采集端和数据存储端的机房改建(如增加空调或结构改变)等相关费用。 经常性成本是指在联网审计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反复出现的运行和维护成本。针对我国目前联网审计的实现方法,其经常性成本主要包括: ( 1)人员成本。人员成本主要是指联网审计环境下相关审计人员的工资等费用。 ( 2)硬件维护成本。硬件维护成本主要是指对联网审计相关硬件系统,如数据采集前置机的升级(增加内存)、海量数据存储系统扩充,以及对计算机和外围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费用。 ( 3)软件维护成本。软件维护成本主要是指操作系统、网络控制软件,以及自行开发的联网审计相关软件的升级与调试费用。 ( 4)耗材成本。耗材成本主要是指和联网审计相关的日常消费费用,如打印机色带、墨盒、硒鼓、打印纸、磁盘磁带,以及一般的办公室用品等。 ( 5)风险控制费用。联网审计的风险控制费用 主要是指用来制定、维护和实施 BCP (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业务持续计划)所需的费用。联网审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时灾难性的事故是无法预防或规避的,这些灾难造成的系统停顿也将给审计工作的进行带来重大影响。如果有对意外事件的详细规划,就可能避免灾难和系统停顿的全面影响,而BCP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案。用于BCP的费用,如每天备份系统软件、应用程序、电子数据,以及非现场存储和将备份介质(磁带机、磁盘、光盘)转换到安全地点的费用等。 ( 6)其它费用,如网络通信费等。 (二)联网审计的效益分析 实施联网审计的成本比较容易计算,但其效益的评估就比较困难,为了便于分析联网审计的效益,可以从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联网审计的有形效益是指可以用财务指标进行计量的效益。联网审计的有形效益主要包括: ( 1)降低人员成本。非联网审计环境下,用于审计人员的日常成本主要包括:①审计人员的日常工资和福利;②办公场所费用;③审计人员的培训费用;④为审计人员购买用于审计工作的软硬件设备的费用。实施联网审计后,需要的相应审计人员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审计人员相应的成本。 ( 2)减少审计成本。对于异地审计项目的审计,主要费用一般包括:①外勤经费,如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差旅费等;②加班补贴;③其他费用。其总费用根据审计人员数和审计天数来计算。而实施联网审计能有效地减少异地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本。 ( 3)实施联网审计可以节省审计单位的人力和物力,可使审计单位把这些资源投入到其它工作中去,从而增加了其它方面的效益。 联网审计的无形效益是指不容易统计,难以用财务指标核算的效益。无形效益主要包括: ( 1)采用联网审计之后,节省了审计的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传统审计模式下,由于审计对象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仅凭一次审计就把全部问题都查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采用联网审计,则可以把数据采集来之后,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对被审计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可以全面发现审计线索。 ( 2)实施联网审计能有效消除七种审计浪费。传统的审计模式具有七种审计浪费 ,即:过度审计、等待、时间延迟、审计过程自身的无效率、审计过程的不连续、过多的审阅过程、误差,而实施联网审计能有效消除这七种审计浪费。 ( 3)联网审计的一个重要无形效益就是它的社会效应,其中包括对审计单位形象的提升和对社会的价值增加,从长远上为审计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另外,联网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威慑作用也会产生重要的无形效益。 ( 4)实施联网审计提高了审计的频率,从而提高了审计报告的价值,降低了审计风险。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报告需在事件发生几个月后才能生成,而实施联网审计后,审计报告可以实时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审计报告的价值,降低了审计风险。 ( 5)实施联网审计可以有效地调度审计资源的使用。传统审计模式下,如果对一个项目投入的审计力量过多,则可能会出现窝工,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如果审计力量投入不足,则一些重大问题可能会查不出来,审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采用联网审计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联网审计环境下,对于采集来的电子数据,可根据审计进展情况,调集各个地方的力量,通过网络,协同作战。 尽管联网审计的无形效益很重要,但由于难以进行精确地度量,无形效益有时会被夸大或贬低,这会对实施联网审计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一些难以用财务核算体系计量的效益,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如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等进行多目标分析。 四、实施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在实施联网审计时,通过对确定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可以判断该联网审计项目是否可行。常用的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其过程分别分析如下。 ( 1)净现值法。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 Method,NPV)就是在联网审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将效益现值减去成本现值,净现值为正的表示该联网审计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假设 NPV表示净现值,当NPV>0时,表示该联网审计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当NPV0时,表示该联网审计项目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对于同一个联网审计项目的不同实施方案,应该选择净现值最大的实施方案。 ( 2)回收期法。回收期法(Payback Method)是收支平衡分析的一种变形。当总成本与总效益相等时,就达到了收支平衡点,在分析联网审计项目的可行性时,可把回收期法应用于其中。 联网审计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使得信息系统的有效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实施联网审计时,回收速度通常是决定性因素。相对于无形效益的其他考虑因素,通常要优先考虑回收期限的长短。假设某一联网审计系统的预期有效寿命为 ,为联网审计系统的回收期,如果: 则表示该联网审计项目可行,且 和的差额越大,越是可行。对于同一个联网审计项目的不同实施方案,应该选择回收期最小的实施方案。 五、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不足 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实施联网审计时确定所产生的收益是否(或多大程度上)超过其成本,这种方法常常用于估计商业投资预期的财务价值。把成本效益分析这种方法应用于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分析之中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联网审计也是一种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成本及收益的评估方法要比传统建设项目复杂得多,联网审计的成本和效益相对于传统的资本项目更不易确定并量化,主要表现为:(1)联网审计系统效益评估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2)联网审计系统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3)联网审计系统的效益具有长期效应,而且还存在很多隐性效益;(4)联网审计系统的技术含量高,而目前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却缺乏严格的监理机制,因此又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尽管把成本效益分析这种方法应用于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分析之中存在一些不足,但由于其简单易行,在没有明显更好的选择的情况,忽略其局限性,可行性研究加上成本效益分析,是分析某一联网审计项目是否可行的有效工具。 六、总结与建议 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成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联网审计的实施方法,分析了联网审计的成本和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把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应用于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分析之中,减少了联网审计实施的风险,从而为实施联网审计提供了决策依据。尽管实施联网审计时,分析其成本和 效益 比较困难,特别是无形效益,但对于实施联网审计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本文的分析,为了提高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在实施联网审计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联网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政府审计,实施联网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应属于经常接受审计的重点单位,这样实施联网审计才比较有价值;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实施联网审计。②为了减少联网审计的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比较完善,能保证通过联网审计系统采集到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③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应比较高,使用的财务等软件比较规范,保证具备联网审计的基本条件。④在保证网络传输安全的条件下,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应比较容易进行联网,且联网成本较低。 (2)在联网审计系统的开发上,应使开发的联网审计相关软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从而降低联网审计的实施成本。例如,通过研究如何设计通用的审计数据采集接口(如基于XBRL),或可重构的数据采集系统,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3)根据被审计对象的情况,在本文所分析的联网审计方法不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其它合适的联网审计方法,如对于ERP系统的审计,可采用其系统内置的审计模块来完成相应的联网审计。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4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