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众事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期待科学网在公众事件中发挥更大引导作用
热度 2 cgh 2016-7-13 23:27
期待科学网在公众事件中发挥更大引导作用 科学网首先是属于媒体,科学网宗旨有道是:“ 科学网集中海内外华人科学家的集体智慧,为构建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为学科交叉、探索前沿提供平台”。 引导科学网群体为国家献计献策应该是基本功能,既有舆论引导功能又不同一般新闻媒体。 科学网一直强调科学普及的使命。科学普及的根基正是广大老百姓,涉及广大老百姓生活和公共利益的公众事件,使进行科普的最前沿阵地。 科学网在过去就一些科学性较强的话题设立了 很好的专题 ,引导网友积极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引导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讨论平台,使老百姓了解更多事实,并有可能看到这些事实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影响。比如雾霾专题。 最近的长江中下游洪灾和南海仲裁,是两大公众事件。很遗憾,科学网似乎非常淡定。很显然,还有很多是可以普及和讨论的。比如涉及洪灾方面的减灾知识,成灾方面的气象、气候变化、地质、地理和工程知识,涉及南海方面的历史研究、法理、司法过程等。很遗憾的是,在涉及科学性知识方面,科学网在这两个公众事件中没有发挥优势,甚至比不过一般的新闻媒体。 当然涉及这两个话题的博文还是有的,比如 岳中琦教授的博客 谈到一些工程地质问题, 陈安 大专家的一个评述。 可能科学网的精英们认为事情太远,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缺少投身公众的热情。一方面,现在的中国科学家进行科学工作的事业目标性很强,有些为了自身生存,有些为了高深科学目标,还缺少为普通百姓生存免费科学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涉及公众事件可能对科学家有一定的风险,明哲保身,这可能对科学网也是相似的挑战。比如南海话题。 但是,问题多,并不代表就不可以有所作为,希望科学网根据公众事件设立相关的讨论专题,邀请科学网相关的博主就这些话题的某些方面发表博文。我相信,科学网上关于洪灾的地质、地理、遥感、工程、气象、气候等方面的博主至少每个方向都是一打以上,而科学网上也不缺少南海相关历史研究、国际法理研究等方面的博主。 期待期待科学网在公众事件中发挥更大引导作用,呼吁科学工作者多参与公众事件相关的科学问题讨论。
个人分类: 杂谈|319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