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王祖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敬祝我的导师生日快乐
热度 7 wangdh 2015-4-15 12:25
祝导师生日快乐 (王德华) 今天是我导师王祖望先生的八十大寿。 按老规矩,去年先生的弟子们相聚在一起,为先生祝贺八十寿辰,叙旧情,感师恩。 今年想借先生生日一起聚聚。师母说,“他去年已经风光了,按照规矩,今年应该静悄悄”。我微信先生,说“让大家分享您的生日蛋糕可以吧”。先生很坚持,说“蛋糕也免了,通过微信发个生日祝福,足矣”。我说,“那就真静悄悄了?”先生也很幽默,答曰“真的静悄悄了”。 我理解先生。他是一个不愿意麻烦他人的人。我跟随先生今年整整 30 年了。三十年的师生情谊,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我一直感谢上苍能让我在求学路上遇到王先生。我很幸运,先生一步步扶持着,拉着,拖着,推着,陪伴我走到了今天。 在此,先给我的导师送上生日祝福!祝福先生健康长寿! 八十年,先生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发展和繁荣。想起了他去年在广州会议上讲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2014 年是中国动物学会成立八十周年,在广州举行的纪念会议上,特邀王先生做了中国动物学会八十年回顾的大会报告。先生满怀深情地回顾了中国动物学会八十年的发展历程,那些人,那些事。他在报告中特意讲了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他回忆了上世纪 20-30 年代,我国清末民初派出去的留学生大批学成回国,这批归国的留学生具有一种“家国情怀”。 所谓“家国情怀”, 王先生认为“是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继承和发扬”。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留学美国的一批爱国青年,立志“科学救国”。 “ ‘ 家国情怀 ’ 这种价值观的取向,在本质上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公民出于对国家价值发自内心的认可而生成的一种对国家的特殊认知和情感归属状态。属于一种值得人们珍惜、尊重的一种十分高尚的情操。 ” 一个国家,一个群体,一个时代,都是需要一种精神的。 一个人,也是如此。 相关链接: 1 、 德艺双馨,良师益友 2 、 学界传承的是精神和文化 3 、 导师的八十大寿生日感言和老友的祝福 王先生在广州会议上做中国动物学会八十年回顾的报告 (2014) 祝王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照片是在2014年的生日庆典上 ) (以上摘自王先生的报告PPT,致谢!)
个人分类: 人物风采|788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导师的八十大寿生日感言和老友的祝福
热度 15 wangdh 2014-5-1 16:55
导师的八十大寿生日感言和老友的祝福 (王德华) 为了准备导师王祖望先生的八十大寿,今年着实花费了一点心思和时间。庆典很成功,导师很高兴。我自己也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相关链接: 德艺双馨,良师益友 学界传承的是精神和文化 有很多事情让我感动。毕业的学生在国外访问的时候,还惦记着这事,在逛书店的时候,发现了专门为80寿辰设计的优美的生日贺卡,给我发来了照片,问我哪一款好。我们组专门录制了祝福视频,学生们唱着欢快喜庆的《祝寿歌》,还做了一本纪念册,作为给先生的生日礼物,题目叫《来自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的祝福》。纪念册中,除了展示研究组跟先生在一起的那些幸福的时光,毕业的和在学的很多学生还都专门写了些文字,讲述与先生接触时的感受和体会。 为了办好这次活动,我们研究组全体动员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每天都努力准备着,期盼着4月15日这一天的到来。我曾早上发现学生熬了通宵,心里有些歉意。 生日庆典那天,我特意穿了很少穿的西装。结果在发言的时候,由于过度紧张,还是忘记了把因热而临时放在椅子背上的西服穿上,就上了发言台。在跟先生合影的时候,以及下午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就刻意记住要穿上西装了。 先生在庆典上发表了生日感言。他特意准备了发言稿。他写完初稿的时候,曾发给我让我看看是否合适,我当时读过就感动了。庆典前一天,我问是否需要给他打印一份出来,先生说他又做了一些修改,不需要我打印了。我估计到现场先生会有些感慨和感动,但没有估计到先生发言的时候竟然哽咽了,好久没有恢复到常态,哽咽着念着自己的发言稿一段时间。 先生的发言的确很感人。他首先感谢天国的父母,感谢供自己上学的姐姐和妹妹,接着感谢他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学问道路上的老师们,感谢与他并肩协力的西北高原所和动物研究所的领导班子,感谢与他一起完成动物学大典的老朋友们,感谢他的学生们,最后深情地感谢他的老伴。 这里摘录先生生日感言中的部分文字: “感激生我养我的父母亲,我父亲一生从事电讯业务,在灾难深重,民族危亡之际,他拒绝为日本人服务,携儿带女从绥远 (现呼和浩特) 逃到内地,在亲戚的帮助下,先后在西安电报局和铁路部门服务。解放后一直在上海铁路局南昌分局工作。我一直很崇敬我的父亲,因为他一生很有骨气,像一个男子汉;我母亲受过私塾教育,身高不到1米5,在抗战时期,父亲在外地工作,她只身挑起抚养六个孩子的重任,白天要躲避鬼子飞机的轰炸,晚上在煤油灯下,为六个孩子缝衣补鞋。” “感谢在我上小学、中学、大学时期的老师,我今天已不能一一列出他们的姓名,但他们在特殊的年代,给予我的启蒙教育和传授的科学知识与实验技巧,让我终身受益。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位学者让我终身难忘,一位是夏武平先生;另一位是罗泽浦先生。夏先生是我进入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引路人,在文革后期(1973-1976)他带领我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国际生态学研究动向,在1975年,夏先生率先提出建立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点位站,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他和马世骏先生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科学家,可惜他晚年失明。1991年马老不幸因车祸去世,生态学界顿失一位领军人物,实在不幸;第二位是罗泽浦先生,这是一位才华四溢,学贯中西的才子, 1955年由于受到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的牵连,他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发配”到青海,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图书馆工作,文革中先蹲“牛棚”,后在食堂打杂,他是我在文革中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语老师,他教我懂得一个人如何在逆境学习、积累资料,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韧性。… …他是一位诗人,他一生最喜欢讴歌春天,1989年他写下最后一首讴歌春天的诗。” 先生特意朗读了这首诗的片段,以表达对罗先生的崇敬、感恩和怀念之情: “ 只要你心里有春天, 你便能从一棵树一片草叶, 从一只飞鸣而过的鸟, 从一个善意的微笑, 从一次真诚的握手, 从一颗无私无邪的心, 真正感受到春之暖意, 使你心里的春天和身外的春天, 水乳交融合为一体。” 也就是在朗读这几句诗的时候,先生竟一时激动而哽咽。 我也是第一次读到和听到先生感谢他的老伴:“我还要感谢我的老伴朱桂茹女士,她是独生女,在我最倒霉的时候嫁给我,风风雨雨走过了50多个年头,无论是在阳光明媚的顺利时期,或者是风雨飘摇,大祸临头的雾霾时刻,我们都能坦然面对,有了她我才渡过了这布满了沟沟坎坎的艰苦人生, 有了她的宽厚与仁慈才有这个温馨的可爱家,谢谢她带给我的幸福。” 我说过,作为学生没有资格评价自己的老师。先生的老友钟文勤先生的发言,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先生的人格和品行: “回想起1964年秋天,经华北生物所的郑宝赉先生介绍,初次认识王老师,至今巳经走过半个世纪。在这风风雨雨的五十年间,您对生态学事业的那种执着,那种严谨求实、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您对前辈科学家的敬重和细心关照;您对同行朋友的真诚,做了领导也没有丝毫改变的那种人间真情------ ,这些都巳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您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坚守着中国知识份子的良知。这让我和我的朋友们十分欽佩!您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您开创了高寒草甸小哺乳动物的能量生态学和次级生产力研究,是我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拓者之一。 几十年来,您潛心致力于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成果丰硕,为发展我国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您还担负编撰大典的重任,仍在孜孜不倦,发挥余热,让我感动。” 很幸运,我们研究组的全体成员能有机会参与和参加这个活动。有老师说这是很好的一次文化传承的机会。我在给我们组的答谢信中,我写了几句感慨: “我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感悟点什么,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领悟点什么。 这些机会不是谁都有的。王先生这样的学者,也不是你想遇到就遇到的。这就是我们的福气。我愿意与大家去分享这份福气,这份幸运。 … … 写这么多,我希望大家在当今的人情淡薄、利益至上的时代,多学学我的老师那一辈的精神和胸怀。回过头来看,那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王先生感谢父母,感谢姐妹,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学生,感谢他的老伴。当他朗读罗泽浦先生讴歌春天的诗歌时,几度哽咽。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当时他的脑海里一定是有一个影子在闪现。一个人在那样的环境下,被下放青海,还能讴歌春天,那是一种希望,还是绝望呢。罗先生后来是 中国大百科全书副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海分社社长,上海作家协会主席 ...... 我不如我的导师,我没有我的导师那样的胸怀、那样的追求。我希望大家能够从他的身上给自己长点底气,不要太世俗了,不要太现实了。幸福是算总帐的,眼光要长远一些。”
个人分类: 人物风采|21363 次阅读|28 个评论
优秀的科学家理应成为院士
热度 23 wangdh 2011-12-13 13:50
优秀的科学家理应成为院士 (王德华) 每一届的院士选举都会让学术界兴奋一阵子。这一届选举波澜更多,不单纯是兴奋了。围观的、旁观的、参与的、台上的、台下的、幕后的、陆上的、海里的 … 各路神仙,各种演讲,十分热闹。每两年一次学术界的这种刺激,在冬天里对于激发学术界的活力是很有功效的。 儿子问我有没有当院士的打算,我说没有。他不理解,无数个为什么让我回答。最后一个回答让他住了嘴:院士是个学术称号,是一种学术名誉,不是一个职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不可以作为目标追求的,跟晋升副教授、教授不同。只要有职位,有明确的条件要求,自己潜心朝着所需要的条件努力就是了,虽有早晚,但总是会晋升的。院士不同,它不是职位,即使水平到了,也不见得就能获选。院士如此,诺贝尔奖也如此。学术界任何以诺贝尔奖为科研目标设立的项目、投资、追求,都是违背科学的。当然,科学家喜欢鹤立鸡群、独辟蹊径,有些喜欢干很不科学的事情。把院士作为个人追求、把诺贝尔奖作为个人追求,是可以理解的,个体行为不能代表群体行为。 儿子很失望,说你不如你导师。我很惭愧,我比我的老师差远了,无论从威望、造诣、学术视野、胸怀、对科学和国家的贡献,都不可以相比较的。我的硕士导师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王祖望先生,我的博士导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儒泳先生,孙先生是动物生态学的院士。两位先生对中国科学的贡献,尤其是动物生态学的贡献,已经是写在了历史上的。学术上,我一直在追赶;精神境界上,我也是自叹不如,孙先生从多年的积蓄中拿出 50 多万设立助学奖励基金,王先生退休后每天忙于工作,从不提任何报酬,前些年每月还有 400 - 800 元的补贴,这几年补贴他也不要了。这样的胸怀和境界,我做不到。 我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两位本应成为院士的动物生态学家”,一位是刚过世不久的夏武平先生,一位就是依然忙碌他的《中华大典 - 动物学分卷》的王祖望先生。夏先生对于中国动物生态学、兽类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是学科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老人家德艺双馨,是学术界的楷模,理应成为院士。王先生曾有过一次机会,但在最后一轮落选,以后再也没有申报过。现在看来,王先生没有成为院士,主要还是我们学生们的责任,如果我们这些弟子能够为我们的老师发表几篇 CNS 文章,我们的老师现在也是院士了。 院士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责任。院士这个群体在学术界的地位和职责大家都应该清楚,包括局内的和局外的。院士应该成为中国学术界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学术道德的先锋和领路人,是楷模。这些职责,我们的老师们做到了,成为院士的做到了,不是院士的也做到了。孙儒泳先生、夏武平先生、王祖望先生等,是我们动物生态学界的楷模。 维护和保持院士群体的声誉和纯洁,是院士们的责任,是科学院的责任,也是学术界的责任。这个群体的各个方面对于是中国科技界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劣的方面。 不知道用什么题目好,先这么凑付着吧。 三位先生的一些剪影,见下面链接: 夏武平先生 : 以后很难 再有这样的学者了 孙儒泳先生 : 中国生态学领域的耕耘者和播种人 — 孙儒泳院士 王祖望先生 : 我老师的获奖感言
个人分类: 人物风采|11767 次阅读|39 个评论
迟到的生日祝福
wangdh 2010-4-26 00:25
迟到的生日祝福 2010 年 4 月 15 日 是我的导师王祖望先生 75 岁生日。 早就计划师兄弟妹们与老师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给先生祝寿。一则祝贺他获得首届动物研究所杰出贡献奖,再则学生们给他汇报一下这些年来的工作。先生得知后,坚决反对,调侃说他活到 80 岁是没有问题的,并坚持他摆桌宴请在京的学生们,过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 很遗憾,由于参加国际会议,缺 席了 先生的宴会。 后来 先生说生日过得很愉快,并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这实在是让我有点冒汗。 众师兄弟都同意给先生一个学生通讯录,并希望每个人写几句与先生相处印象最深的事情。我在参会前,匆匆写了几句。今天贴出来,算是对先生 75 岁大寿迟到的祝福。 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 王祖望 先生是我一生的幸运。还清晰记得刚到中科院西北高原研究所 时 先生给我和德夫师弟展望中国小型哺乳动物生态学的发展蓝图,给我们研究生讲授论文撰写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给我们做国际上的学科发展最新研究报告。也记得先生为了修改我写的第一篇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青年动物生态学工作者研讨会的论文摘要,在周末到宿舍没有找到我而在宿舍门上贴的那张留言条,还有他到我的实验室顺手在实验桌上一抹,给我看他指头上的灰尘时我的狼狈状态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体验了先生的严格和认真。当然忘不了与德夫师弟 周末到 先生家里汇报工作时的忐忑不安的心情,也忘不了先生对我们做学问和做人等各个方面的教诲和训导。更忘不了我们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做学位论文时,先生一次次到野外看望我们的情景,忘不了先生一遍遍修改我们的论文和答辩前天晚上先生听取我们的答辩试讲 。一晃二十多年了,就这样一 步步在 先生的呵护下慢慢长大。不会忘记,先生为了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从北京奔赴西宁进行周密地安排;为了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多次协调研究经费;为了我在动物研究所的业务发展,从各个方面进行支持和鼓励;直到今天仍是时刻惦记着我们研究组的发展和生理生态学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研究生继续着他那谆谆教诲和慈爱的关怀。要说先生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什么,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是他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个性和胸怀,他的正义和仁慈,他的宽容和豁达,他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和激情,他对学生的百般呵护和热心帮助。谁能想象不会汉字输入的年过 60 岁的他,硬是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通过翻阅新华字典而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法,这无疑为他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新的翅膀。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一位和蔼的导师,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全身心投入的优秀的管理者,值得爱戴,值得尊敬,值得敬佩。先生退而不休,今天还在忙于中华大典(生物学卷)的编写工作,继续关心着学界事业的发展,在他身上投射出一种责任和一种精神。生活上,先生是我(们)的榜样,事业上,先生是我(们)的楷模。 感谢众师兄弟们,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替我做了很多。 祝福 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谢谢张师弟)
个人分类: 人物风采|8736 次阅读|9 个评论
祝贺我的老师们获得首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杰出贡献奖
wangdh 2010-2-1 05:26
祝贺我的 老师们获得首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杰出贡献奖 (王德华) 刚收到学生发来的消息,是个喜讯,着实兴奋了一阵子。 ************************************** 按照《动物研究所杰出贡献奖管理办法》(动内字 20 号)文件规定的程序,经推荐人实名推荐、动物研究所杰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评审、无记名投票,评选出: 王祖望、陈大元为我所首届杰出贡献奖获奖人。 *************************************** 王祖望和陈大 元两位 先生,现都已是 70 多岁的老人了,但都退而不休。荣获研究所首届杰出贡献奖,是众望所归。 特 向两位 先生祝贺! 2009 年下半年,动物研究所领导班子决定设立动物研究所杰出贡献奖。奖项的目的是 为表彰对动物研究所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员 , 杰出贡献奖 候选人的产生采取实名推荐制,由研究员、管理及支撑部门的中层干部实名推荐产生。 我个人认为这个决定是一个善举,对于延续和发展一个研究所的文化和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在物欲横流、个人为上的今天,在以论文点数定乾坤的时代,更具有实质性意义。我十分欣赏研究所的这个决定。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会经历一个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由于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人生观念和人生目标,所以在社会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作为,自然也就会留下了不同的东西。有些东西是能够被人记住的,被记住的有善的有恶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过客,在缺乏文化传承的时代里,也很容易被遗忘。所以,我们更需要记住一些人,我们需要记住他们为我们的今天曾经付出的劳动,需要记住他们为了我们的今天所做出的贡献。 我相信,研究所还有许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记忆,我们也应该记住他(它)们。 不会忘记,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胆识。 记住我们应该记住的。 我们更要相信群众的眼力和记忆力,该记住的他们不会忘。 附:我对 王祖望 先生的实名推荐意见: 王祖望 先生自 1991 年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调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担任动物研究所所长,连任两届。他在任期间,全力进行动物研究所的改革,一心扑在动物研究所的发展和建设上,他没有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没有建立自己的研究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的动物所和科学院都处在改革动荡时期, 王祖望 先生锐意改革,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稳定队伍等各个方面,为动物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年轻人的成长方面,不拘一格,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培养和提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科学家和科技管理干部,现在很多的院所领导骨干都是他那个时期培养成长起来的。由于他的胆识、他的眼光和贡献,极大地稳定和发展了动物研究所的科技队伍,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传统学科为主的研究所,实属不易,这也使动物研究所在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时候,第一批作为试点单位进入,也是第一批被批准进入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单位之一。他建议创建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室和动物行为生态学等发展方向,在我国已经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学科优势。他的这些贡献为动物研究所的今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王祖望 先生敢为人梯,热心培养年轻人。他精心培养的研究生、博士后在全国、在动物研究所,很多都已经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王祖望 先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卸任所长职务后,曾先后担任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动物学报》主编、《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史》编写小组组长、《中国生态学名词》编辑委员会主任,现在还在继续承担国家的《中华大典生物卷 - 动物卷》等工作,可谓老骥伏枥。 总之, 王祖望 先生从人品、贡献、学识等各个方面,都完全符合动物研究所杰出贡献奖人选。我极力推荐他作为候选人。
个人分类: 人物风采|5415 次阅读|2 个评论
遥祝我的老师生日快乐
wangdh 2009-4-15 00:48
遥 祝我的 老师生日快乐 今天( 4 月 15 日 )是我的导 师王祖望 先生 74 岁生日。 祝福他老人家身体健康、生日快乐! 从 1985 年那个春天,我穿着借了同学的一套西装风尘仆仆赶到西宁去参加研究生复试,认识 王 先生至今已经 24 个年头了。回想起自己的成长,永远与老师的身影分不开。 近些年来,每年的这个日子,我们都会给 王 先生祝贺生日。刚开始的时候,他很不情愿的。记得第一次给他祝寿大概是他 60 岁生日吧。那个时候学生少,我们是到他那还不是很宽敞的家里去祝贺生日的,是晚上去的。我们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吃生日蛋糕。后来我也开始带学生了,这样毕业的学生,在学的学生,还有学生的学生,数量就多起来了。有时候就是简单聚在一起与先生共享生日蛋糕;有时候会买点水果大家一起共唱生日歌;有时候大家也趁机搓一顿,畅谈人生趣事。这样逐渐地给先生过生日成了研究组的一个传统了,大家就每年都等着聚一下,叫生日 Party 了。师生三代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确是个快乐的时刻。听着老师讲过去的事情,听老师对研究组的展望,听着老师对学生们晚辈的希望,心里也是暖融融的。 师生就是这种关系吧,没有比这种关系再纯朴的了。想想自己走过的路,就想起老师当年是如何扶着自己上路和爬坡。那些鼓励的话语,那些温暖的眼神,那些善意的提醒,那些满意的赞许,还有那些委婉的责备,都成了自己美好的回忆了。老师从来没有要求学生感恩,老师也从来没有从学生身上索取过什么。可是学生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留着当年老师耐心栽培的手香。老师逐渐年龄大了,突然发现老人的胸怀愈发宽广了。老师身上有学生享不完的养分,学不尽的风范。老师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越来越普通,也越来越高大。不再有当年的那种胆怯,不再有当年的那种陌生,有的是说不出的甜蜜,有的是享受不尽的笑声,有的是聊不完的那份情。 今年我不在国内,不能参加 王 先生的生日聚会了。 我今天依然为他唱响生日歌:祝您生日快乐! Happy Birthday to You! 亲爱的老师:生日快乐! 又:刚收到学生发过来的照片,贴几张。 (王德华 2009.4.15 ) 相关阅读: 老师,让我们为您唱响生日歌
个人分类: 人物风采|840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