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睡眠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睡眠

相关日志

肠道微生物组如何影响运动能力,所谓的“精英肠道微生物组”真的存在吗?
niuneat 2020-8-4 10:50
本文由谷禾健康整理编译自:VIOME TEAM, 2020 Gut Microbiome Health and Cellular Health are the Keys to Optimizing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How Athletic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by your Gut Microbiome, Cellular, and Mitochondrial Health.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您可以模仿最优秀的运动员的微生物组和细胞健康状况,从而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也就是说可以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每个人身上都充满了微生物,而运动员身上的微生物可以为他们的比赛提供优势。 这要从肠道微生物组开始说起。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数万亿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它们生活在人体的多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称为微生物组。 对于运动员来说,肠道微生物在他们的表现和恢复速度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负责帮助我们的身体分解碳水化合物,纤维,蛋白质,调节能量 。这些微生物影响身体的炎症反应,压力适应力,神经功能,甚至影响精神力量,所有这些对于运动都很重要 。 设想如果你的细胞健康状况不佳或不佳,这可能意味着您的细胞功能无法有效发挥,能量产生低下或细胞由于氧化应激,炎症或环境毒素而处于应激状态。 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处理围绕能量调节和运动恢复的大量数据的能力使研究人员探索了以下问题: “微生物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下一位伟大的运动员吗?” “将来,我们能否从精英运动员身上收获微生物,并将高性能的微生物能力传递给其他人?” “食物和营养会通过在细胞乃至线粒体水平上积极影响他们的身体,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恢复能力,增强免疫力以帮助他们训练和比赛吗?” “基于性能的益生菌和益生菌会被广泛使用吗?” 尽管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但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会带来许多可能性。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精英肠道菌群” 运动表现,恢复能力,甚至运动员从事的运动类型都与特定的微生物有关。现在,这些发现促使研究人员寻找增加肠道中有益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方法,以获得更好的运动能力和更快的恢复能力。 在一项研究中,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波士顿马拉松比赛训练的运动员的肠道微生物样本中取样。研究人员在马拉松比赛后再次对参与者进行了测试,发现人体分解乳酸所需的一种细菌数量激增。这些科学家认为,这种特定细菌的增加是对体内乳酸水平升高的一种反应,因为它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 他们的发现引出了一个问题:这种细菌将来是否可以用于降低体内乳酸水平并可能加快恢复时间? 在另一项研究中,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将赛艇运动员的肠道微生物组与超级马拉松运动员进行了比较,发现其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特定的运动可能会促进特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 这些研究的发现,不仅使公司寻求创造基于性能的益生菌和益生菌,更是促使一些科学家们相信,将来他们将能够挖掘精英运动员的微生物组来帮助他人。 微生物组影响运动表现的九种方式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微生物组是如何准确地影响运动能力?以下是微生物组影响运动表现的九种方式: 01 减 少 炎 症 肠道微生物组在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升高或降低炎症水平。炎症会干扰运动表现,减慢恢复速度,并且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 肠道微生物组失衡或营养不良与炎性疾病相关(我们前面的文章有阐述过:炎症性肠病中宿主与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因此保持健康的微生物组有助于减少全身炎症至关重要 。 此外,现在可以更容易地看到人体细胞的炎症水平,这可能是由肠道微生物群和环境因素(病原体、压力、运动等)共同触发的。 02 提 高 能 量 水 平 当肠道微生物组保持平衡和健康时,它可以帮助提高能量水平,并且线粒体可以调节和产生细胞能量,因此,对人体和微生物健康都至关重要。通过以下方式,可以转化为更好的性能: 通过更好的乳酸分解来减轻疲劳 控制氧化还原功能,可以延迟疲劳症状 增加ATP水平,你的分子能量 调节新陈代谢 向线粒体提供必需的代谢产物–细胞的动力源 调节能量的收集,存储和消耗 03 增 强 精 神 力 量 这个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其实我们的肠道微生物会沿着迷走神经与大脑对话。肠道微生物在心理健康状况中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失衡,则可能导致精神疾病。肠道失衡或营养不良甚至与焦虑和抑郁有关(我们前面的文章有阐述过:深度解读 | 肠道菌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肠脑轴是塑造精神力量中看不见的手,对于那些承受不起压力的职业运动员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 04 塑 造 理 想 的 身 体 成 分 肠道微生物组有助于身体更有效地运转。平衡的肠道会影响以下方面,因此通常更容易健康: 身体成分 白色与棕色脂肪 膳食对血糖的反应 05 强 健 骨 骼 微生物组通过激素和免疫系统调节帮助建立骨骼质量和强度。均衡的肠道菌群也可以增加钙和镁的矿物质吸收。在运动相关的创伤中,功能正常的微生物组可以加速骨骼愈合 。 06 帮 助 营 养 吸 收 和 使 用 平衡的微生物组对于更好地吸收和使用营养至关重要。如果您的肠道微生物组有炎症且不平衡,则微生物是为了努力存活下来,而不是提取必需的维生素,蛋白质和酶。 此外,肠道菌群还通过将消化道无法加工的食物转化为生存所需的营养来提供营养 。为了使运动员在巅峰时期表现出色,他们需要拥有蓬勃发展的肠道微生物群。 07 提 升 水 合 状 态 肠道微生物组与运动过程中适当的水分调节有关,这意味着人体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水。另外,肠内膜的完整性是适当水合作用的关键因素,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也有助于维持水分 。 08 改 善 睡 眠 肠道微生物组失衡(功能失调)与睡眠质量差和认知灵活性降低有关,因为肠道微生物组控制着各种激素(例如皮质醇,5-羟色胺和GABA)的水平,所有这些激素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微生物群还影响褪黑素的产生,这对于适当的睡眠-觉醒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 高质量的睡眠、良好的肠道健康、能量水平和表现都存在于一个强化循环中,这些循环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拖累你。运动员知道他们需要适当的睡眠才能表现良好。但是,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促进睡眠神经递质的药是在自己的肠道内产生的。 09 抗 氧 化 防 御 系 统 人体内有一个强大的系统,称为抗氧化防御系统,即氧化还原信号,它使用抗氧化酶使您保持健康。运动员需要这套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始终保持出色的表现并保持比赛的最高水准。 健康的氧化还原状态与均衡的肠道微生物组有关。这个肠道微生物组调节的抗氧化酶系统 : 防止运动引起的组织损伤 防止剧烈运动引起的氧化损伤 与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有关 减轻身体疲劳 改善运动表现 通常,密集和持续的运动训练以及高水平的竞争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能超过典型人体的能力。这使运动员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更有可能累积有害的炎症。 肠道微生物组学和人类细胞科学的未来是性能科学的未来 健康饮食(多样性饮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你可以通过饮食把你的运动表现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支持属于你独特的微生物群和身体的饮食。 谷禾健康肠道菌群健康检测服务结合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您了解健康的独特需求以及独特的食物并补充建议。帮助您微调肠道微生物组的功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有害代谢物的产生并最大化有益代谢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Blaser MJ. The microbiome revolution. J Clin Invest. 2014;124(10):4162-4165. doi:10.1172/JCI78366 2. Christopher Bergland Does Gut Microbiome Influence Mindset and Mental Toughness?Harvard researchers link specific gut microbiota with peak athletic performance. 2017 3. Torrice M. A Conversation with Jonathan Scheiman. ACS Cent Sci. 2017;3(10):1057-1058. doi:10.1021/acscentsci.7b00470 4. Monda V, Villano I, Messina A, et al. Exercise Modifies the Gut Microbiota with Positive Health Effect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7;2017:3831972. doi:10.1155/2017/3831972 5. Endurance exercise and gut microbiota: A review.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NúriaMachabDolorsFuster-Botellaa June 2017, Pages 179-197 6. Clemente JC, Manasson J, Scher JU.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 2018 BMJ ;360:j5145 7. Pessione E. Lactic acid bacteria contribution to gut microbiota complexity: lights and shadow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12;2:86. Published 2012 Jun 22. doi:10.3389/fcimb.2012.00086 8. Neish AS. Redox signaling mediated by the gut microbiota. Free Radic Res. 2013;47(11):950-957. doi:10.3109/10715762.2013.833331 9. Clark A, Mach N.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itochondria during Exercise. Front Physiol. 2017;8:319. Published 2017 May 19. doi:10.3389/fphys.2017.00319 10. Davis CD. The Gut Microbiome and Its Role in Obesity. Nutr Today. 2016;51(4):167-174. doi:10.1097/NT.0000000000000167 11. Xu X, Jia X, Mo L, et al. Intestinal microbiota: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Bone Res. 2017;5:17046. Published 2017 Oct 4. doi:10.1038/boneres.2017.46 12. Krajmalnik-Brown R, Ilhan ZE, Kang DW, DiBaise JK. Effects of gut microbes on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energy regulation. Nutr Clin Pract. 2012;27(2):201-214. doi:10.1177/0884533611436116 13. Colgan SP. Swimming through the gut: implications of fluid transport on the microbiome. Dig Dis Sci. 2013;58(3):602-603. doi:10.1007/s10620-013-2575-3 14. Galland L. The gut microbiome and the brain. J Med Food. 2014;17(12):1261-1272. doi:10.1089/jmf.2014.7000 15. Anderson JR, Carroll I, Azcarate-Peril MA, et al.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gut microbiota, sleep,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Sleep Med. 2017;38:104-107. doi:10.1016/j.sleep.2017.07.018 16. Neish AS. Redox signaling mediated by the gut microbiota. Free Radic Res. 2013;47(11):950-957. doi:10.3109/10715762.2013.833331
17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丁俊贵:睡眠的生理机制
fqng1008 2020-7-22 10:32
一、巴甫洛夫学说 睡眠机制,是 И . П .巴甫洛夫观察到狗在不强化的条件反射实验中会自然入睡,于是提出内抑制过程扩散到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便产生睡眠的学说。但以后的实验研究未能提供更明确的支持论据。 1949 年意大利的 G .莫鲁齐和美国的 H . W .马古恩发现中脑的上行网状激舌系统是产生大脑觉醒状态的重要结构,随之有人设想,睡眠仅是觉醒活动暂时中断的结果,而疲劳则是引起中断的重要原因,这种认为睡眠为被动过程的看法,和切断中脑或切断感觉神经传入纤维所造成的睡眠状态的实验结果相吻合。长期积累的神经生理学实验资料表明,局部电刺激动物下丘脑或脑干的一些结构均可引起睡眠,以后人们发现异相睡眠中机体处于激动状态,说明睡眠是一个主动活动过程,并提出存在 “ 睡眠中枢 ” 的观点。从 60 年代起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莫鲁齐等提出脑干尾段存在睡眠中枢的假说。他们认为延髓和脑桥内存在上行抑制系统,这一系统的活动可以导致睡眠。此系统一方面接受来自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传入冲动,另一方面又受到前脑梨状区皮层、扣带回和视前区等结构的下行控制。与此同时, M .儒韦提出关于觉醒 - 睡眠周期的单胺学说。他认为从蓝斑前部发出的上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维持大脑皮层觉醒态电活动,加上乙酰胆碱能系统的活动,才能完成注意、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而黑质 - 纹状体环路的多巴胺能系统,则维持觉醒的行为表现,至于睡眠过程,则由中缝核群前段发出的上行 5- 羟色胺能系统维持慢波睡眠,而其中段核群一旦触发蓝斑区域细胞活动后,后者的上行冲动激活大脑皮层电活动,使之出现快频低幅波,同时,其下行冲动则抑制脊髓运动系统,从而形成异相睡眠。应当指出,这两种假说并无根本分歧。因为他们争论的仅是和睡眠有关的脑结构的部位。当今许多工作正是沿这两种设想向纵深发展。从 70 年代起,莫尼埃和 J . R .帕彭海默分别从入睡的兔和羊脑内提取出多肽物质,将它注入另一只动物脑室内,可诱导 δ 波,酷似慢波睡眠。这一发现为睡眠机制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 二、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睡眠是由中枢内发生了一个主动过程而造成的,中枢内存在着产生睡眠的中枢,在脑干尾端存在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称之为上行抑制系统),并与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由于中枢神经递质研究的进展,已把睡眠的发生机制与不同的中枢递质系统功能联系了起来。慢波睡眠可能与脑干内 5- 羟色递质系统有关,异相睡眠可能与脑干内 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睡眠是经过长期进化的动物后天获得的一种生理功能。这种生理现象,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对它的解释也众说纷纭,大体上有血液中毒学说、睡眠中枢学说、网状系统上传阻断学说和自律神经系统学说,而最近研究表明,引起睡眠的内源性化学物质有 22 种,其中有一种叫做 ASP5-a-DSIP 的物质,具有调节 “ 24 小时节律 ” 的编程效应。 近年来神经生理研究表明:脑干蓝斑核和中缝核是产生和维持睡眠的特异中枢。蓝斑核头部向上发出纤维至大脑皮层,与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一起维持醒觉;中缝核头部向上发出的纤维与 “ 无快眼运动 ”( NREM ) 睡眠的产生和维持有关。蓝斑核和中缝核尾部都参与 “ 快眼运动 ”( REM ) 睡眠过程。去甲肾上腺素 ( NE ) 与 5- 羟色胺 ( 5-HT ) 是维持睡眠和醒觉状态起决定作用的一对介质。当脑内 NE 含量不变或增高时,降低 5-HT 的含量可引起失眠;当脑内 5-HT 含量正常或增高时,降低 NE 含量则引起嗜睡。 在近些年来对睡眠中枢的探索中,以色列海法市医学院睡眠中心,通过扫描发现脑蓝斑核还是主管睡眠时做梦的神经中枢;美国科学家发现,大鼠的大脑中有一个主管睡眠的 “ 开关 ” ,是位于大脑深处的微小细胞核团,此即大鼠睡眠中枢;意大利研究者,通过对家族性失眠病例的研究,在病理上发现有丘脑退化现象,推断人也应该有睡眠中枢。而科学家们通过神经细胞的电生理实验,初步认为,在眼后侧脑的前部存在控制睡眠的睡眠中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沃特曼和他的助手们,发现了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有致眠作用;同时他们还发现,儿童夜间血液中褪黑素含量是 300 ,成人只有 100 ,而老年人最高不过是 40 ,以此解释儿童睡眠多于老年。 三、中医学认识 祖国医学对于睡眠的产生机理是基于阴阳学说的原理而认识的,其主要有阴阳学说、卫气运行学说和神主学说三种观点。 1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睡眠和醒觉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的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说: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中医有关睡眠的理论,离不开阴阳学说的统摄。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具有日节律,人体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日节律。《素问 · 金匮真言论》说: “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 天地阴阳的盛衰消长,致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人与自然相应,故人体的阳气亦随之有消长出入的日节律运动。平旦,人体阳气随外界阳气的生发由里外出,人起床活动;中午,人体阳气最盛;黄昏,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就上床休息。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灵枢 · 口问》篇说: “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 阴主静,阳主动;阳气衰,阴气盛,则发生睡眠;阳气盛,阴气衰,人即醒觉。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醒觉的机制,是由人体阳气出入运动来决定的。 2 . 卫气运营学说 卫气来源于水谷精气,营运不休,属人体阳气的范畴。《灵枢 · 营卫生会》篇说: “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 卫气运行的规律是:白天运行于阳经之外二十五周,夜间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二十五周。平旦时,卫气出于目,循足太阳经、手太阳经、足少阳经、手少阳经、足阳明经、手阳明经之外运行,再从手阳明经入掌中,足阳明经入足心,行阴分至目,为一周;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如《灵枢 · 卫气》篇说: “ 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 以肾、心、肺、肝、脾五行相克的顺序周行。白天卫气行于阳,人体阳气盛于外,温煦周身,卫外而为固,人寤而活动;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卧寐休息。卫气通过阴阳跷脉,来司目的闭睁。由于卫气昼夜运行的规律,使人体出现寤与寐的不同生理活动。 3 . 神主学说 睡眠的神主学说认为,睡眠和醒觉由神的活动来主宰。正如张景岳所说: “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 中医所说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枢 · 本神》篇说: “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 神随先天之精而生,孕育于父母,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分藏于五脏,主宰于心。《灵枢 ·邪客 》篇说: “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 心主神明,统摄协调五脏,主持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具有重要的地位,神充则身强壮,神衰则身虚弱。神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随自然界阴阳消长而变化。白天属阳,阳主动,故神营运于外,人寤而活动;夜晚属阴,阴主静,故神归其舍,内藏于五脏,人卧而寐则休息。《血证论》说: “ 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 ” 又说: “ 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 ” 神安静守舍则能寐,若神不能安其舍,游荡飞扬,则会出现不寐、多梦、梦游、梦语等病症。 中医睡眠的三个学说,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中医睡眠的理论体系。睡眠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睡眠理论的总纲领,揭示了睡眠与醒觉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学说则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形式。现代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睡眠物质三大学说,随着脑科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各学说还不断蕴蓄证据,与时俱新。 《黄帝内经》的三种学说虽与现代研究未尽合拍,但别具意蕴,能裨实用,并有三个特点: 一是,认识到睡眠 - 觉醒时序与大自然的昼夜交替的统一性,人体营卫之气昼夜循行五十周,至夜营卫都会于阴,营卫相会时人入睡,叫做 “ 合阴 ” 。五十营为日周期,是人体生命节律之一。 二是,指出失眠发生机制的多元性,可从不同脏腑论治睡眠障碍。以失眠为例,在卫气行于五脏六腑之时,不论哪一环节,只要发生卫气 “ 不得入于阴则气虚,故目不瞑矣。 ” 还明确指出: “ 夫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 以此,五脏六腑之阴虚以及营气不足都可以导致失眠。 三是,在 2000 多年前就把睡眠和体质、免疫功能联系在一起,《灵 枢 ·大 惑论》指出,睡眠还与肠胃的大小和体质有关,说肠胃大者多卧,肠胃小者少眠,痰湿偏盛体质者因气机不畅而多寐,阳气偏盛体质因气机流畅,卫气留于阳也,久而睡眠少。饶可相契的是,近年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在结肠壁的巨细胞中,发现了引发睡眠的睡眠因子 —— 胞壁酸,它既能促进睡眠,又有免疫功能。 当进食后,胞壁酸分泌增多而有睡意,同时还可以解释患流感和麻疹病人嗜睡的原因,此系胞壁酸分泌增加,睡眠也随之增加,吞噬细胞活跃,免疫功能和肝解毒功能增强,体内代谢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睡眠有益机体生长。《黄帝内经》不仅把睡眠归于有免疫功能的卫气,更用营卫循环的机理奠定了睡眠理论。 众所周知,睡眠是由人脑控制着。人脑有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干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脑干是呼吸、心跳等中枢的所在地。现代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主管睡眠的睡眠中枢可能在脑干尾端。动物实验观察到,在脑桥中部断离脑干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觉醒活动,使动物处于觉醒状态而很少睡眠。如果用低频率电刺激来刺激脑干尾端,可引起同步化脑电波和睡眠。苏联生理学家认为,睡眠就是睡眠中枢兴奋而使其他脑神经细胞抑制扩散和加深的结果。兴奋和抑制是神经细胞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它们既相互对立,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和转化,在白天大脑皮层兴奋时,睡眠中枢处于被抑制状态,人就没有睡意,当大脑皮层兴奋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被逐渐消耗时,大脑皮层则从兴奋转向抑制,而处于抑制状态的睡眠中枢则转为兴奋状态,并且扩散到大脑皮层以下较深的部位,表现为睡眠。睡眠时人身一切器官处于低能代谢状态,并吸收各种营养以补充白天的消耗和不足。可见,睡眠既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导致衰竭的一种保护反应,又是一个补充营养的好机会。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3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食物消化,避免损害和改善肠道健康的建议(科学支持)
niuneat 2020-6-18 10:46
谷禾健康 随着多年来科技的发展与生活脚步的加快,各种慢性疾病开始困扰着我们,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我们都希望一直能保持健康,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本文将从食物消化的过程开始,详细讲述如何改善健康。 消化食物过程以及需要多长时间 通常,食物需要 24到72个小时 才能通过消化道。确切的时间取决于所吃食物的数量和类型。 首先,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速度相对较快。在6到8个小时内,食物通过了胃,小肠和大肠。胃排空(2至5小时),小肠转运(2至6小时),结肠转运(10至59小时)和整个肠道转运(10至73小时)。 消化率还取决于你吃的 食物类型 。 · 肉和鱼可能需要长达2天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化 。它们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是复杂的分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在身体内被分解。 · 纤维含量高的 水果和蔬菜 可在 不到一天的时间内 消化 。这些高纤维食物通常可以帮助你的消化道更有效地运转。 · 消化最快的是加工过的含糖垃圾食品 ,例如糖果。身体会在几个小时内排出,很快你就又感觉到饿了。 消化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消化是人体分解食物并吸收人体所需的营养的过程。剩下的就是废物,身体会清除掉。 消化系统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口、食管、胃、小肠、大肠。 口 腔 咀嚼时,口腔中的腺体会分泌唾液。这种消化液含有分解食物淀粉的酶,咀嚼是为了将食物弄成一种糊状的团状物,或者更容易吞咽的丸状物。 食 道 吞咽时,食物会向下移动到食道。食道是连接嘴和胃的管道。食管下括约肌下端的肌肉门打开,食物就会进入胃中。 胃 胃中的酸会进一步破坏食物,然后产生混合着胃液和部分消化的食物,称为食糜。这种混合物继续下去,进入小肠。 小 肠 在小肠中,胰脏和肝脏会贡献自己的消化液。胰液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胆囊中的胆汁可溶解脂肪。维生素,其他营养物质和水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剩余的未消化部分接着往下,进入大肠。 大 肠 大肠从食物中吸收所有剩余的水分和剩余的营养。其余部分变成固体废物,称为粪便。直肠会储存大便,直到要排便为止。 正常的大便每周3次至每天3次。尽管每个人的肠道都是不同的,但是健康的肠道通常会有一定的规律。食物通常需要24到72个小时才能通过消化道。直到六到八个小时后,食物才到达大肠(结肠),然后开始要上厕所。 如果一直没有感觉,可能是便秘。便秘有很多原因,从脱水或低纤维到甲状腺等各种问题,但最好的选择是 首先检查饮食和肠道状况 。确保你已经喝了足够的水,并在饮食中加入了各种水果和蔬菜,保持肠道状况良好。 我们的肠道负责让我们的身体维持正常工作状态。当我们吃的食物被分解时,肠道会吸收支持我们身体功能的营养物质-从产生能量到荷尔蒙平衡,从皮肤健康到心理健康,甚至消除毒素和废物。 此外,关于免疫系统的70%在肠道中,因此确保我们的消化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于解决我们的许多身体疾病至关重要。 为了使食物在消化系统中顺畅流动并防止腹泻和便秘等问题,可以进行以下选择: 01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都是纤维的丰富来源。纤维有助于食物更轻松,更彻底地通过消化系统。 02 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 研究已经表明红肉产生与心脏病有关的化学物质。加工食品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内壁发炎,而胃肠道内壁正是吸收食物的主要位置。你的肠胃可能无法识别你吃进去的可消化食物,更有可能将高果糖玉米糖浆或人造成分等食物识别为“攻击者”,从而引起炎症反应。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在抵抗这些食物,就好像是感染一样。 因此尽可能食用更多的绿色食品,例如绿色水果,蔬菜和未加工的肉类,可以降低对身体造成的压力。 03 坚持运动 身体运动也会带动消化道运动。饭后散散步可以防止气体和腹胀。运动还可以控制体重,从而降低罹患某些癌症和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的风险。 04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与肥胖有关,肥胖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05 适当解压 过度的压力会加剧消化系统疾病,例如烧心和肠易激综合症。诸如冥想和瑜伽等缓解压力的技术可以帮助您放松心情。 06 尽量避免引起过敏 我国在2011年4月发布了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其中增加了食品中可能含有致敏物质时的推荐标示要求。在推荐标示内容部分,特别对致敏物质做了标示的详细规定。对食品及其制品中选用了某些可能导致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配料,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例如上世纪80年代, 欧美有不少人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主食面包过敏。就在于肠胃对面筋蛋白质中的醇溶谷蛋白的过敏反应。于是欧美兴起了轻/无麸质食品。 注:麸质(Gluten)是存在于多种谷物中的一种谷蛋白,亦称面筋蛋白,对中国人来说,就是俗称的“面筋”,它是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谷物中的精华物质,具有弹性,能给面食带来“劲道”的口感。 人类的肠道内有超过100万亿种细菌,被称为“肠道菌群”。拥有健康的肠道菌群对于你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破坏肠道菌群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 有意思的是,许多饮食,生活方式和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包括不良的睡眠质量,饮酒和缺乏运动,都可能会损害肠道细菌。 做什么会损害肠道菌群 1 饮食不均衡 由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各种各样的整体食物组成的饮食会导致肠道菌群更加多样化。实际上, 仅改变几天的饮食习惯就可以改变肠道菌群 。这是因为您吃的食物提供了有助于细菌生长的营养。富含全食物的饮食可以为肠道提供多种营养,帮助促进各种细菌的生长,从而导致肠道菌群更加多样化。 通常丰富多样的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健康的。 肠道菌群缺乏多样性,不利于从感染或抗生素等有害影响中的恢复 。 不幸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多样性饮食已经丧失。据报道,全球75%的粮食供应仅来自12种植物和5种动物。有意思的是,研究表明,生活在非洲和南美农村地区的人的肠道菌群要比生活在美国和欧洲的人更为丰富。他们的饮食通常不受西方饮食的影响,富含纤维和多种植物蛋白。 2 饮食缺乏益生元 益生元可以在通过上消化道时不被消化,却能被肠道菌群发酵,可 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和活动 。许多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都含有益生元。饮食中缺乏它们可能对您的整体消化健康有害。 益生元含量高的食物包括: 小扁豆,鹰嘴豆和豆类;燕麦;香蕉;菊芋;芦笋;大蒜;韭菜;洋葱;坚果类 一项针对30位肥胖女性的研究发现,每天服用益生菌补充剂三个月可以促进有益菌例如双歧杆菌生长。 益生元纤维补充剂还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这些脂肪酸是结肠细胞的主要营养来源。它们可以被吸收到您的血液中,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和消化系统的健康,减少炎症并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此外,富含益生元纤维的食物可能会降低胰岛素和胆固醇水平。 3 饮酒过多 一般来说,饮酒会对肠道细菌产生有害影响。但是,适量食用时,红酒中的多酚含量可能对肠道细菌具有保护作用。酒精会上瘾,大量饮酒会对身体和精神产生有害影响。在肠道健康方面,长期饮酒会引起严重的问题,包括营养不良。 一项研究检查了41名酗酒者的肠道菌群,并将其与10名几乎不喝酒的健康个体进行了比较。酗酒者肠道菌群失调占27%,但在任何健康个体中都没有。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酒精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在20天内,每天喝272毫升的红酒,272毫升的脱醇红酒(一种酒精含量极低的葡萄酒)或100毫升杜松子酒(一种烈酒)。 其中杜松子酒减少了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而红酒实际上增加了已知可促进肠道健康的细菌数量,减少了梭菌等有害菌的数量。 适量饮用红酒对肠道细菌的有益作用似乎是由于其多酚含量的缘故。多酚可以逃避消化,并被肠道细菌分解的植物化合物。它们还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并改善胆固醇水平。 4 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和疾病的重要药物,例如尿路感染等。它们通过杀死细菌或防止细菌繁殖而起作用,并在过去80年中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但是,抗生素的缺点之一是它们同时影响好细菌和坏细菌。实际上,即使是单一抗生素治疗也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 短期改变 抗生素通常会导致有益细菌(例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短期减少,并会暂时增加有害细菌(如梭菌)。 长期改变 但是,抗生素也会导致肠道菌群的长期改变。服完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后,大多数细菌会在1-4周后返回,但它们的数量通常不会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一项研究发现,单剂量抗生素减少了拟杆菌的丰度,并增加了耐药菌株的数量。这些影响可能会持续两年。 尤其是在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某些个体长期破坏生态系统,这在我们之前的文章里面也有详细阐述。 Thiemann S, et al , 2016 5 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 体育活动被简单地定义为身体燃烧能量的任何运动。散步,园艺,游泳和骑自行车都是体育锻炼的例子。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可以带来许多健康益处,包括减肥,解压和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等。 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也可能会改变肠道细菌,改善肠道健康。较多的锻炼与更多的丁酸以及丁酸产生菌有关(丁酸是一种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的短链脂肪酸)。这在我们之前短链脂肪酸的文章中也有详细阐述。 一项研究发现,与体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相比,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的肠道菌群更加多样化,细菌种类增加了一倍。此外,运动员的Akkermansia含量较高,该细菌被证明在代谢健康和预防肥胖中起重要作用。 女性群体中也有类似的报道。一项研究比较了19名经常体育锻炼女性的肠道菌群和21名不常体育锻炼女性的肠道菌群。经常体育锻炼的女性有很多促进健康的细菌,包括双歧杆菌和阿克曼菌属等,这表明经常体育锻炼,即便是在低强度到中等强度,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也是有益的。 6 抽烟 吸烟会对体内几乎所有器官产生有害影响。戒烟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从而改善肠道健康,这种情况会在九周后发生。 烟草烟雾由数千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70种会导致癌症。吸烟会对人体几乎所有器官造成伤害,并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肺癌的风险。 吸烟也是引起炎症性肠病的最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之一,这种疾病的特征是持续的消化道炎症。此外,吸烟者罹患克罗恩氏病(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高两倍。在一项研究中,戒烟增加了肠道菌群多样性,这是健康肠道的标志。 7 睡眠不足 保证良好的睡眠对整体健康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肥胖和心脏病。睡眠是如此重要,你的身体拥有自己的昼夜节律。这是一个24小时的内部时钟,会影响您的大脑,身体和激素。它可以使您保持警觉和清醒,但也可以告诉您何时应该入睡。 肠道也遵循日常的昼夜节律。由于缺乏睡眠,或者倒班,或者在深夜进食都会干扰生物钟,可能会对肠道菌群产生有害影响。 2016年的一项研究首次探讨了短期睡眠剥夺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该研究比较了九名男性中两晚睡眠不足(每晚约4小时)与正常睡眠时间两晚(8.5小时)的影响。睡眠不足两天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细微变化,并增加了与体重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脂肪代谢有关的细菌数量。然而,睡眠剥夺对肠道细菌的影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摘要:身体有一个称为昼夜节律的24小时内部时钟。睡眠不足会破坏昼夜节律,这似乎对肠道细菌有有害影响。 8 压力过大 压力过大会增加有害细菌(如梭菌)和减少有益细菌(如乳酸菌),过度应激会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肠道菌群分布。 我们说健康不仅仅是饮食,体育锻炼和充足的睡眠,还需要适当解压。高压力水平也会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 在肠道中,应激会增加敏感性,减少血液流量并改变肠道细菌。对小鼠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压力(例如隔离,拥挤和热应激)可以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并改变肠道状况。小鼠在压力暴露下也会影响菌群构成,导致梭状芽胞杆菌等潜在有害菌增加,而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等细菌的有益菌减少。 一项针对人体的研究探讨了压力对23名大学生的肠道细菌组成的影响。在学期开始时和学期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期末考试带来的高压力导致包括乳酸杆菌在内的有益菌的减少。有关压力与肠道菌群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新,目前对人类的研究还很有限。 如何改善肠道健康 健康的肠道菌群富含有益菌,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肠道健康。饮食健康,多样化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减轻压力的程度,都是改善肠道菌群的好方法。 以下是有关如何改善肠道菌群的一些技巧: 肠道菌群检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肠道菌群,处于自己独特的平衡中。不同的食物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我们所有人。也许令你感到不适的食物会使别人充满活力和健康,对你有效的药物对别人无效。 通过肠道菌群检测,可以更科学准确了解自己的肠道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营养计划以满足自身需求。人们会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个性化的方式以维持健康。 多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 多吃富含益生元纤维的食物,例如豆类,洋葱,芦笋,燕麦,香蕉等。 食用更多的益生菌 益生菌可能会增加健康的肠道细菌数量。发酵食品,例如酸奶,泡菜,干酪、酒酿、酱油、食醋等都是极好的来源。当然也可以服用益生菌补充剂。 留出充足的睡眠时间 要改善睡眠质量,傍晚之后请尽量不碰咖啡因,尽可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睡觉,并进行有条理的睡眠,以便于每天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 减轻压力 定期运动,冥想和深呼吸运动可能有助于减轻压力水平。如果您经常感到压力很大,苦不堪言,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则需考虑去看心理医生。 吃富含多酚的食物 优质食物包括蓝莓,红酒,黑巧克力和绿茶。多酚的消化效率不高,通常会进入结肠,在结肠中被细菌消化。 保证均衡饮食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营养科学的文章指出,营养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这包括41种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包括 14种已知的维生素 (维生素A,B-1,B-2,B-6,B-12,C,D,E,K,生物素,胆碱,叶酸,烟酸和泛酸)和 16种必需矿物质 (钙,氯,铬,钴,铜,碘,铁,锰,镁,钼,磷,钾,硒,钠,硫和锌),以及1 1种其他物质 ,这些物质目前尚未归类为维生素,但应该归为维生素,包括两种类型的omega-3脂肪酸和9个氨基酸。 而大多数营养素都藏在我们日常的食物中,我们可以尽可能选择多种类的食物来加以均衡。这些营养素一旦缺乏,就会对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结 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疾病的预防开始逐渐成为医学上的重要环节,从预防做起能更多地免受疾病之苦。最后,希望大家从饮食的点滴开始,调整生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健康状态。 【主要参考文献】 Archer SN, Oster H. How sleep and wakefulness influence circadian rhythmicity: effects of insufficient and mistimed sleep on the animal and human transcriptome.J Sleep Res. 2015;24(5):476‐493. doi:10.1111/jsr.12307 Aschoff J, Wever R. Human circadian rhythms: a multioscillatory system.Fed Proc. 1976;35(12):. Ayas NT, White DP, Manson JE,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leep dur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Arch Intern Med. 2003;163(2):205‐209. doi:10.1001/archinte.163.2.205 Bermon S, Petriz B, Kajėnienė A, Prestes J, Castell L, Franco OL. The microbiota: an exercise immunology perspective.Exerc Immunol Rev. 2015;21:70‐79. Cardona F, Andrés-Lacueva C, Tulipani S, Tinahones FJ, Queipo-Ortuño MI. Benefits of polyphenols on gut microbiota and implications in human health. J Nutr Biochem. 2013;24(8):1415‐1422. doi:10.1016/j.jnutbio.2013.05.001 Claesson MJ, Jeffery IB, Conde S, et al.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correlates with diet and health in the elderly. Nature. 2012;488(7410):178‐184. doi:10.1038/nature11319 Clarke SF, Murphy EF, O'Sullivan O, et al. Exercise and associated dietary extremes impact on gut microbial diversity.Gut. 2014;63(12):1913‐1920. doi:10.1136/gutjnl-2013-306541 Clemente JC, Pehrsson EC, Blaser MJ, et al. The microbiome of uncontacted Amerindians. Sci Adv. 2015;1(3):e1500183. doi:10.1126/sciadv.1500183 Corrao G, Rubbiati L, Bagnardi V, Zambon A, Poikolainen K. Alcohol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meta-analysis. Addiction. 2000;95(10):1505‐1523. doi:10.1046/j.1360-0443.2000.951015056.x Daisy Coyle, APD. 8 Surprising Things That Harm Your Gut Bacteria. healthy.net David LA, Maurice CF, Carmody RN, et al. Diet rapidly and reproducibly alters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Nature. 2014;505(7484):559‐563. doi:10.1038/nature12820 De Filippo C, Cavalieri D, Di Paola M, et al. Impact of diet in shaping gut microbiota revealed by a comparative study in children from Europe and rural Africa.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107(33):14691‐14696. doi:10.1073/pnas.1005963107 De La Cochetière MF, Durand T, Lepage P, Bourreille A, Galmiche JP, Doré J. Resilience of the dominant human fecal microbiota upon short-course antibiotic challenge. J Clin Microbiol. 2005;43(11):5588‐5592. doi:10.1128/JCM.43.11.5588-5592.2005 De Palma G, Blennerhassett P, Lu J, et al. Microbiota and host determinants of behavioural phenotype in maternally separated mice.Nat Commun. 2015;6:7735. Published 2015 Jul 28. doi:10.1038/ncomms8735 Dethlefsen L, Huse S, Sogin ML, Relman DA. The pervasive effects of an antibiotic on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as revealed by deep 16S rRNA sequencing.PLoS Biol. 2008;6(11):e280. doi:10.1371/journal.pbio.0060280 Dethlefsen L, Relman DA. Incomplete recovery and individualized responses of the human distal gut microbiota to repeated antibiotic perturb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108 Suppl 1(Suppl 1):4554‐4561. doi:10.1073/pnas.1000087107 Dewulf EM, Cani PD, Claus SP, et al. Insight into the prebiotic concept: lessons from an exploratory, double blind intervention study with inulin-type fructans in obese women. Gut. 2013;62(8):1112‐1121. doi:10.1136/gutjnl-2012-303304 Ensari I, Sandroff BM, Motl RW. Effects of Single Bouts of Walking Exercise and Yoga on Acute Mood Symptoms in People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Int J MS Care. 2016;18(1):1‐8. doi:10.7224/1537-2073.2014-104 Gangwisch JE, Malaspina D, Boden-Albala B, Heymsfield SB. Inadequate sleep as a risk factor for obesity: analyses of the NHANES I.Sleep. 2005;28(10):1289‐1296. doi:10.1093/sleep/28.10.1289 Gibson GR, Beatty ER, Wang X, Cummings JH. Selective stimulation of bifidobacteria in the human colon by oligofructose and inulin. Gastroenterology. 1995;108(4):975‐982. doi:10.1016/0016-5085(95)90192-2 Gim MN, Choi JH. The effects of weekly exercise time on VO2max and resting metabolic rate in normal adults.J Phys Ther Sci. 2016;28(4):1359‐1363. doi:10.1589/jpts.28.1359 Heiman ML, Greenway FL. A healthy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is dependent on dietary diversity. Mol Metab. 2016;5(5):317‐320. Published 2016 Mar 5. doi:10.1016/j.molmet.2016.02.005 Jernberg C, Löfmark S, Edlund C, Jansson JK. Long-term ecological impacts of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on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ta . ISME J. 2007;1(1):56‐66. doi:10.1038/ismej.2007.3 Jumpertz R, Le DS, Turnbaugh PJ, et al. Energy-balance studies reveal associations between gut microbes, caloric load,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in humans.Am J Clin Nutr. 2011;94(1):58‐65. doi:10.3945/ajcn.110.0101 Konturek PC, Brzozowski T, Konturek SJ. Stress and the gut: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consequences, diagnostic approach and treatment options.J Physiol Pharmacol. 2011;62(6):591‐599. Lee YY, Erdogan A, Rao SS. How to assess regional and whole gut transit time with wireless motility capsule.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4;20(2):265‐270. doi:10.5056/jnm.2014.20.2.265 Leonel AJ, Alvarez-Leite JI. Butyrate: implications for intestinal function.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12;15(5):474‐479. doi:10.1097/MCO.0b013e32835665fa Liang X, Bushman FD, FitzGerald GA. Rhythmicity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s regulated by gender and the host circadian clock.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112(33):10479‐10484. doi:10.1073/pnas.1501305112 Lozupone CA, Stombaugh JI, Gordon JI, Jansson JK, Knight R. Diversity, stability and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Nature. 2012;489(7415):220‐230. doi:10.1038/nature11550 Macfarlane GT, Steed H, Macfarlane S. Bacterial metabolism and health-related effects of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and other prebiotics. J Appl Microbiol. 2008;104(2):305‐344. doi:10.1111/j.1365-2672.2007.03520.x Meyer JD, Koltyn KF, Stegner AJ, Kim JS, Cook DB. Influence of Exercise Intensity for Improving Depressed Mood in Depression: A Dose-Response Study. Behav Ther. 2016;47(4):527‐537. doi:10.1016/j.beth.2016.04.003 Parnell JA, Reimer RA. Prebiotic fiber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improves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Gut Microbes. 2012;3(1):29‐34. doi:10.4161/gmic.19246 Pinder RM, Sandler M. Alcohol, wine and mental health: focus on dementia and stroke. J Psychopharmacol. 2004;18(4):449‐456. doi:10.1177/0269881104047272 Plovier H, Everard A, Druart C, et al. A purified membrane protein from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or the pasteurized bacterium improves metabolism in obese and diabetic mice.Nat Med. 2017;23(1):107‐113. doi:10.1038/nm.4236 Queipo-Ortuño MI, Boto-Ordóñez M, Murri M, et al. Influence of red wine polyphenols and ethanol on the gut microbiota ecology and biochemical biomarkers. Am J Clin Nutr. 2012;95(6):1323‐1334.doi:10.3945/ajcn.111.027847 Ríos-Covián D, Ruas-Madiedo P, Margolles A, Gueimonde M, de Los Reyes-Gavilán CG, Salazar N. Intestinal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and their Link with Diet and Human Health. Front Microbiol. 2016;7:185. Published 2016 Feb 17. doi:10.3389/fmicb.2016.00185 Ruairi Robertson,PhD. 10 Ways to Improve Your Gut Bacteria, Based on Science. healthy.net Slavin J. Fiber and prebiotics: mechanisms and health benefits. Nutrients. 2013;5(4):1417‐1435. Published 2013 Apr 22. doi:10.3390/nu5041417 Sonnenburg ED, Smits SA, Tikhonov M, Higginbottom SK, Wingreen NS, Sonnenburg JL. Diet-induced extinc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und over generations. Nature. 2016;529(7585):212‐215. doi:10.1038/nature16504 Sullivan A, Edlund C, Nord CE.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o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human microflora. Lancet Infect Dis. 2001;1(2):101‐114. doi:10.1016/S1473-3099(01)00066-4 Thaiss CA, Zeevi D, Levy M, et al. Transkingdom control of microbiota diurnal oscillations promotes metabolic homeostasis.Cell. 2014;159(3):514‐529. doi:10.1016/j.cell.2014.09.048 Vulevic J, Juric A, Tzortzis G, Gibson GR. A mixture of trans-galactooligosaccharides reduces marke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odulates the fecal microbiota and immune function of overweight adults. J Nutr. 2013;143(3):324‐331. doi:10.3945/jn.112.166132
2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7诺奖与生物钟 ------人眼新问〔12〕人眼与生物钟是什么关系?
dsm9393 2020-6-10 17:25
2017诺奖与生物钟 ------ 人眼新问〔 12 〕人眼与生物钟是什么关系? 都世民 (Du Shimin)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什么是生物钟?生物钟是系统机制还是分子机制?诺贝尔奖为什么颁给生物钟分子机制?生物钟搞清楚了吗?笔者提出一些疑问,对此先做简要讨论 。 关键词:生物钟 ,睡眠, 人眼 , 诺贝尔奖,分子机制 。 The 2017 Nobel Prize and the Biological clock -- Human Eye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eyes and biological clock? Du Shimin Abstract: What is the biological clock?Is the biological clock a systemic or molecular mechanism? Why the Nobel Prize for biological clock molecular mechanism? Is the biological clock clear? I put forward some questions, to do a brief discussion. Keywords: biological clock, sleep, human eyes, Nobel Prize, molecular mechanism. 一. 引言 201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给了三位美国生物学家: 遗传学家 杰弗里 ·霍尔( Jeffrey C. Hall ), 分子生物学家 迈克尔 ·罗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 )以及迈克尔 ·杨( Michael W. Young )。奖励他们在 发现控制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上做出的重要贡献。[ 1-4 ] 文[ 1 ]指出 : 揭示生物钟的分子构成和运行机理对我们了解生命、生命的演化和生命的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治疗由于生物节律失常造成的人类疾病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对生物钟行为的机理研究 , 也首次建立了行为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克隆了第一个行为基因,为行为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物质的周期性运动就是钟,生命物质的周期性运动就是生物钟。这种说法对吗?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的季节,也是周期性的 ,宇宙是有宇宙 钟 吗?地球自转一周是重复的,地球 钟存在吗?我们的整个生命都在钟的掌控之中吗 ? 生物钟是人类的工具,还是他控制人体这个小宇宙? 现代科技探索,都注重于微观层面,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方面更是如此,知名教授饶毅和施一公,他们的文章和演讲,最后都是以诺贝尔奖观点,来说明他们要说的问题,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奖就等于在某个方面的盖棺定论,诺贝尔奖是不是科技探索的引导方向呢?我们是注重系统机制还是分子机制?或者说是两种机制都要去研究,不能注重某一个方面,忽略另一个方面。我们研究生物钟,从分子机制方面的探索,获得了诺贝尔奖,肯定了生物钟基因的存在,但是从睡眠的角度去研究生物钟,这是分子机制还是系统机制呢?[ 5 ]如果从人的眼睛去研究生物钟,又会做出什么样的结果? 二 . 什么是生物钟? 生物钟 ( biological clock ) 又称 生理 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 无形的 “ 时钟 ” ,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 内在 节律 性 ,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1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周期性运动就是钟,生命物质的周期性运动就是生物钟。生物,也是一种物质,只不过是一种 “生”物,是能一物生一物的有“生”命的物质。生物钟,因此也就是万千自然物质钟的一种,也叫生物节律或生物韵律,是指不同生物体内各种随时间变化而做周期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活动。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人的血压、体温、体力、情绪等生理指标的律动,植物花的开闭和叶片的光合作用等,都是随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变化律动。生物的节律性运动和生物钟应该是普遍的生命现象。[ 2 ] 上面的两种说法,是有不同的,生物钟是对于生命科学普遍存在,那么植物也包括在内,植物有大脑吗?没有 。是分子机制吧,还是系统机制呢? 对于生物现象的许多机理研究都是在大鼠、小鼠和果蝇这三种动物模型中展开的,它们也同样被用来研究生物钟的机理。这些小的动物作为模式,能说明人的生物钟的机理也是完全一样吗?然而,研究睡眠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种动物作为模型,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其结论一样吗?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机制 。 生物钟是受大脑的 下丘脑 视交叉上核 (简称 SCN )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 SCN 所在的那片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我们有 昼夜节律 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 1 ] 《科普中国》编辑审查的这个生物钟词条, 在文字上存在着矛盾,我们人体是由什么控制?是生物钟控制人体 , 还是电脑或心控制人体?生物钟是受大脑的 下丘脑 视交叉上核 (简称 SCN )控制,却又认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内在 节律 性 是由生物钟控制,笔者认为这种叙述是矛盾的,缺少根据,无论是在文字的逻辑上和科学根据上都是不足的 。生命体的活动是系统性的,电脑的 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系统性的,生物钟是无形的,是分子机制,这种机制与系统机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能够直接等同吗?不行! 生物钟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1 ] 生物钟的几个基本特征:[ 2 ] ·生物钟是内源的、自主的、不依赖于环境变化的生物节律。 · 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周期不是精确的 24 小时,而是接近于 24 小时。 ·生物钟具有温度补偿的性能,能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稳定。 · 光照不是产生节律的原因 ,但能够调节和重置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相并使其同步。 上面所说的结论,与人的实际情况是有差别的,文献[ 5 ]指出 :婴儿在三个月以内,生物钟是混乱的,到 11 个月才逐渐清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生物钟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这是矛盾的。如果从生物钟基因的角度,那是不是婴儿时期的生物钟基因没有长成功?而到了 11 个月才成熟,可是到了老的时候,生物钟是在变化的,老人是早睡早起,是基因突变吗?不清楚! 三 . 十问生物钟 综上所述,无论是生物学业内专家,还是《科普中国》的词条,对生物钟的各种解释,是有矛盾的,诺贝尔奖为什么颁给与生物钟有关的研究?是因为分子机制吗?还是因为确立的基因,这就能代表生物钟搞清楚了吗?我们要不要研究生物钟的系统机制,把生物钟的 “ 无形 ” 变为 “ 有形 ” ,给出他的系统框架,为此笔者提出以下 10 个问题: 1 . 生物钟是先天,还是后天形成? 生物钟是内源的、自主的、不依赖于环境变化的生物节律 ,这种说法是表明生物钟是先天的吗? 2 . 生物钟是有形钟还是无形钟?生物钟在什么地方?是在周期基因里吗?还是在 视神经交叉的上面 ?这些说法为什么相互矛盾? 3. 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的 昼夜节律 是怎么形成? 4. 植物人为什么没有生物钟?是因为基因突变吗?有什么证据? 5. 隔离实验为什么只控制外界的时间信息?而光仍然存在 . 6. 盲人与正常人的生物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眼睛还是因为基因,怎么解释? 7. 没有大脑的人有生物钟吗?生物钟是由大脑控制吗? 8. 隔离实验要不要进行电磁波屏蔽?受试者受到电击的原因是什么? 9. 隔离实验表明体温与睡眠紧密相关,为什么 37 天后却突然改变?是基因突变吗? 10. 隔离实验获得的测量参数中,脑电波有什么变化? 11. 生物钟是分子机制还是系统机制?生物钟的表现是宏观系统的感觉,可是研究者却追求分子机制,这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 . 人的眼睛与生物钟是什么关系? 1 盲人的生物钟与正常人为什么不同? 2 研究睡眠时为什么要去观察眼动?睡眠与生物钟有关,那么眼动也应该与生物钟有关 . 3 生物钟与人的年龄有关系,而人的年龄与视力也有关系,那么生物钟与人的视力是什么关系呢? 4 生物钟到底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在基因里, 盲人 有没有生物钟的基因?植物人有没有? 5 生物钟为什么与第 3 只眼有关?天目开的人,生物钟与天目未开的人一样不一样 ? 6 如果生物钟与人的眼睛有关, 隔离实验设计应该考虑对眼睛限制,获取更多的数据 . 7 睡眠时做梦,为什么眼球会快速移动?是大脑控制吗?有什么根据? 8 人在睡梦中,视觉感官在工作吗?为什么人闭着眼睛?快速眼动是什么通道控制?是视觉通道还是昼夜节律通道? 9 快速眼动睡眠与非快速眼动睡眠差别,用大脑未关闭来解释有些不充分,因为无大脑的人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大脑不可能控制,又该是什么来控制? 10 人为什么会闭着眼睛睡眠?是为大脑清除垃圾吗?如果用脑电波的幅度来解释,没有大脑的人又该怎么解释? 11 人体内有几个生物钟 ? 生物钟分级的说法根据是什么?主钟、子生物钟与孙生物钟是依据什么分类?人的睡眠时间、警觉性、眼动、短期记忆、大脑激素、褪黑激素的分泌,这些因素的周期节律由哪一种生物钟控制?能分得清楚吗? 笔者为什么讨论 生物钟 ?因为生物钟与人的眼睛有关,也与光有关,这分子机制能否在这里体现?如果能从这里体现 , 盲人的复明,能否通过基因解决?生物的昼夜节律与人的视觉通道是分开的吗?第 3 只眼是什么通道?能用离子通道解释吗?不能够!会不会有电磁波通道的存在?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1 ] 生物钟 ,百度百科词条, 本词条由 “ 科普中国 ” 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https://baike.baidu.com/item/ 生物钟 /439601 ) [ 2 ] 2017 诺贝尔生物与医学奖:生物钟的故事 ,( https://www.jianshu.com/p/1f20f690beb2 ) [ 3 ] 生物钟 —— 2017 年的诺贝尔奖 , 本文来自俞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6037-1079191.html  [ 4 ]张田勘 ,揭开生物节律的奥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来源: 北京日报 , 2017/10/11 9:31:19 。 [ 5 ] 斯蒂芬 · 斯托加茨, “同步”,[ 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年 4 月。 [ 6 ] 都世民, “多学科论眼”,中国知网 CNKI 大诚编客网页, 2019-03-08 , http://z.bianke.cnki.net/collection/2035310 。
个人分类: 小宇宙探索|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也睡眠吗?
热度 5 wangdh 2020-5-16 10:32
动物也睡眠吗? 王德华 动物也睡眠吗?答案是肯定的。所有的动物都睡眠吗?这个问题就不能确定了。我们人类每天都需要睡眠,睡眠占了一生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对于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睡眠是由于动物大脑的功能活动而引起的生理性活动降低,给予适当刺激后就可完全苏醒的一种状态,是身体对周围环境失去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过程,通常的行为表现是躺卧、静止和闭眼等。 科学家在对人类睡眠的研究中,根据睡眠时的生理活动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类型。快速眼动睡眠时,脑电图表现为去同步化波,全身肌肉松驰,并伴有做梦现象,而非快速眼动睡眠时,脑电图表现为同步化慢波,并伴随肌肉张力下降和意识活动减弱等。由于哺乳动物还有冬眠和休眠等行为,所以判断动物的睡眠的标准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动物可以迅速转入清醒状态,脑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特点。睡眠的可逆性这个特征可以把睡眠与昏迷状态区分开来。睡眠时对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这个特征可以把睡眠与清醒时的静止状态区分开来。 一些学者认为睡眠是动物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本能行为,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睡眠行为。遗憾的是学术界至今只有很少数的动物物种被研究过睡眠行为,被研究的物种中有些物种的“睡眠”并不符合睡眠的电生理学的特征,如昆虫中的果蝇,尽管研究发现其具有反应迟钝等符合睡眠定义的行为学特征,但在昆虫中并没有发现有快速眼动睡眠的确切证据。在鱼类中也发现有类似睡眠的行为表现,但学者们发现珊瑚礁的硬骨鱼类在白天和晚上都连续活动,称为“睡眠游泳”,似乎不存在睡眠现象。两栖类的牛蛙是夜行性的物种,其在静止时的敏感性比活动时的敏感性还高,被学者描述为是不睡眠的物种。牛蛙的这种不睡眠行为,主要是提高警戒性,避免被捕食。在爬行动物中,有研究发现具有快速眼动睡眠的行为,也有些研究并没有发现这种行为。由于缺乏充足的证据,一些学者不倾向于认为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具有真正的睡眠行为。 鸟类具有类似哺乳动物的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但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比多数哺乳动物要短。现在关于睡眠的信息大多来自于对哺乳动物的研究。 哺乳动物的睡眠时间因物种而异,一般在 4-19 个小时不等,快速眼动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 10-50% 。 如鸭嘴兽的每天的总睡眠时间是 14 小时,其中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是 7 小时。相应地,蝙蝠分别是 19 小时和 3 小时,狒狒分别是 9.5 小时和 1 小时,大鼠分别是 13 小时和 2.5 小时,猫分别是 12.5 小时和 3 小时,马分别是 3 小时和 0.5 小时,长颈鹿分别是 4.5 小时和 0.5 小时,家兔是 8 小时和 1 小时,人类分别是 8 小时和 2 小时。企鹅的睡眠时间是 11 个小时,鸽子是 11 个小时。大多数动物的睡眠是间断性睡眠,睡眠期间会有觉醒。 动物睡眠的姿势也各不相同,陆地生活的哺乳动物睡眠时一般是侧卧或俯卧姿势,海獭可在浮游在水面上的支撑物上仰卧睡眠,大象、马和长颈鹿等是站立睡眠,蝙蝠是头朝下倒挂着睡眠。草食类动物因担心天敌袭击,总是保持警觉的姿势睡眠,睡眠时间较短。食肉类很少被其它物种袭击,所以可以舒适放松的姿势安心睡大觉。有些鸟类睡眠时会缩起一条腿,只用一条腿支撑身体。猫头鹰在树洞内睡眠,睡眠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有意思的是海豚等鲸类的睡眠,它们在游泳的时候睡眠。这类动物的睡眠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类型,是单半球睡眠。它们在睡眠时也能维持正常的呼吸,主要是依靠其大脑两个半球交替睡眠的能力。 关于动物睡眠的功能,学术界有一些解释。一种说法认为睡眠是为了恢复觉醒活动时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动物睡眠是为了节省能量,因为睡眠与体温调节有关。如澳大利亚的树袋熊,睡眠时间可以长达 18-23 个小时,主要取食营养含量较低的桉树叶,能量代谢率较低,但树袋熊具有很长的消化道,食物在消化道内滞留的时间很长,可以得到充分消化。睡眠也被认为是一种强制性的休息行为。有证据表明大鼠如果剥夺睡眠,会导致其死亡。 有学者认为,睡眠的功能因物种而异,对于一些物种而言,节省能量对其生存是最重要的,但对于另一些物种来说,保护自己以免被其它物种捕食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些物种,可能更需要珍惜时间。 总之,人们对动物(包括人类自身)睡眠的认识还很有限,还需要在更多动物类群更多物种中开展研究,以获得更多更全面地信息。 (本文将发表在《科学画报》上,发表时将有删减。)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15706 次阅读|13 个评论
香味新说——玫瑰味与记忆
zhpd55 2020-2-4 11:10
香味新说——玫瑰味与记忆 诸平 图 1 实验条件图示 香味学:一门时髦的科学 香味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或者日用品中的香味会对人产生诱惑力。糕点、糖果、饮料、香皂、化妆品等商品,因为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招人喜爱。 一个人能接受一万多种气味 。它们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心情。茉莉、玫瑰、石竹的香味,比一杯浓咖啡更能唤醒大脑的细胞;如果教室里充满薄荷的香味,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或者通过考试。香味能改变肌肉的力量、呼吸的节奏和脉搏的快慢,同时影响视力和听力。例如麝香促进新陈代谢,如果有人中暑晕倒,将少许麝香吹入鼻孔,能收到开窍醒脑的功效;而薄荷油、玫瑰油、柠檬油则相反,会延慢新陈代谢。难闻的气味加快加深呼吸,而香兰素、玫瑰油、 柠檬油 则有相反的作用。还有闻甘菊或老鹳草的气味,血压会上升;而闻香子兰、蜜蜂花、缬草的气味能使血压下降。白杨和山楂味能加强心脏收缩。而且近代科学证明,香味能够杀死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预防感冒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等功效。 香味对身体有益 ,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香味,可以改变血压和其他生理反应,其功能完全可以与降压药和解除精神压力的放松法相媲美。在国外也有人将苹果香之类的小瓶放在办公桌上,不时嗅它几下,即可使精神为之一振,工作效率大增。 生物学家还研究出香味的许多新作用。比如用一种特别的香味来减轻工厂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紧张与忧虑 ; 在监狱中施放好闻的香味,可减少犯人相互斗殴和使用暴力 ; 在课本中加上清新的香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经临床试验证实,有 15 种鲜花的香气对心血管疾病、 哮喘 、高血压、肝硬化、失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有显著辅助疗效。这是由于花卉的芳香油分子对不少疾病有镇静、止痛、平喘、催眠的特殊功能。英国还出现了一批专业的 香气治疗师 ,利用香气帮助人们消除精神不适。在婴幼儿睡房里用点茉莉花香,会使孩子安静地入睡 ; 在大人睡房用点玫瑰花香,可使人心情愉悦 ; 薰衣草香气,则令人睡得安稳 ; 在浴室使用菊花香味,能消除人的疲劳等。 因此可以说,香味学已经成为一门时髦的学科,而且是一个最有前途的领域。虽然说用 香味治病即芳香开窍是一门科学 ,但是,要认识到单纯香味产生的效果非常有限,更别说香味能治某种大病了。为了取得明显的疗效,医生会将香味同声音、反射疗法、催眠等手段结合起来。 玫瑰味:改善睡眠中的学习 睡眠时轻松学习是许多人的梦想。德国的科学家的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过程不是没有可能。 据德国 弗莱堡大学 ( University of Freiburg ) 2020 年 1 月 31 日提供的 消息 ,该大学的科学家以及心理和精神健康前沿领域研究所 ( Institute for Frontier Areas of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 IGPP ) 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 玫瑰的气味能够改善睡眠中的学习 。 睡眠实验室研究首次证明了气味在学习和睡眠期间对学习成功的支持作用。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弗莱堡心理与精神健康前沿领域研究所( IGPP )和弗莱堡大学生物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外也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这种效果。在这项研究中,在校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英语词汇 - 在学习期间和夜间都带有和不带有气味棒,然后对其记忆英语单词情况进行比较。该研究结果于 2020 年 1 月 27 日在开放获取 (Open Access) 杂志《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 )上发表—— Franziska Neumann , Vitus Oberhauser , Jürgen Kornmeier . How odor cues help to optimize learning during sleep in a real life-setting . Scientific Reports , 2020,Volume10, Articlenumber:1227. DOI: 10.1038/s41598-020-57613-7 . Published:27 January 2020 . 2020-57613-7.pdf 总部位于德国弗莱堡的 IGPP 感知与认知研究小组负责人,科学家,此项研究的负责人 Jürgen Kornmeier 博士说: “ 我们证明了香料在 日常生活中 的支持作用是非常可靠的,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 ” 参与此项研究的还有德国弗赖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系的研究人员。 学习和睡觉时玫瑰味的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第一作者兼学生导师 Franziska Neumann 对来自德国南部一所学校的两个六年级的 54 名学生进行了多项分组实验。 测试 小组的年轻参与者被要求在学习英语 词汇的 同时,将玫瑰香熏香放在家里的桌子上,晚上放在床旁的床头柜上。在另一个实验中,他们还在英语测试期间在学校进行词汇测试时,将香棒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将结果与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不使用香棒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具体实验条件见图 1 所示。 Franziska Neumann 说: “ 如果在学习和睡眠阶段都使用香棒,学生的学习成功率将显著提高约 30 %。 ” 结果还表明,在词汇测试期间额外使用香棒可促进记忆。不同条件下的归一化差错率( Normalized Error Rate )见图 2 所示。 图 2 不同条件下的归一化差错率比较 不同条件下的归一化差错率平均值比较见表 1. 表 1 不同条件下的归一化差错率平均值( ±SD )比较 分组 对照 N LT LS LST 实验组 0.33(0.17) 0.32(0.12) 0.25(0.16) 0.18(0.11) 对照组 0.32 ( 0.15 ) 0.34 ( 0.16 ) 0.36 ( 0.19 ) 0.35 ( 0.16 ) 结果适合日常使用 Jürgen Kornmeier 博士说: “ 除了开创性的初步研究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发现,那就是当香水整夜出现时,它也能起作用。 ”“ 这使此发现适合日常使用。 ” 以前的研究已经假定,该香精仅在特别敏感的睡眠阶段才需要存在。但是,由于需要在睡眠实验室中通过脑电图( EEG )来轻松地测量大脑活动以确定该睡眠阶段,因此该发现不适合日常使用。 Jürgen Kornmeier 博士说: “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使睡眠期间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还有谁会认为我们的鼻子可以大大帮助他们学习呢? ”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或者相关报道。 Sleep linked to language skills in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bstract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4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为啥要睡觉,现在终有答案
jackiekeyi 2019-5-5 15:49
睡眠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问题之一,现在终有解释了。 我们都需要睡觉,但为什么呢? (照片:维基共享) 人类平均每人要花费26年时光在睡眠中度过。斑马鱼花费时间更多,为什么?令人好奇的是,睡眠问题为什么会成为生物学重大谜团之一。 众多生物学家们相信,睡眠对保持大脑或神经系统健康特别重要。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精神障碍,如记忆损失、幻觉甚至狂躁。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最近发表一篇研究报告,着重论述睡眠不足如何影响大脑。长时期睡不好觉,大脑就没时间修复神经元DNA白天工作积累的损伤。 这种状况可从斑马鱼研究得到答案。斑马鱼是透明的,这对研究有帮助。用显微镜可观察到它的DNA和蛋白。研究人员发现,鱼清醒状态时断裂DNA链聚集在一起,染色体不活跃;睡眠状态DNA链自行修复,染色体活跃。该项研究表明,动物,也包括人类,自行修复单一神经细胞必须通过睡眠。 斑马鱼不是唯一研究睡眠问题对象。科学家们2017年对老鼠剥夺睡眠研究惊讶发现,睡眠不足会伤害大脑 据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报导 :2017年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损坏大脑。 大脑细胞会过度消费而受损。短时间睡眠不足仍可修复——清除潜在有害碎片细胞,重建神经系统,保护健康大脑神经连接。但长期睡眠不足,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Marc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的Michele Bellesi认为,有可能诱发慢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其它神经疾病风险。 大脑在睡眠中修剪 威斯康星大学( 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研究取得突破性发现,对为啥睡眠问题找到更多答案。简言之,人们通过睡觉整理记忆,忘却痛苦。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报道 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Giulio Tononi的研究团队于2016年7月发表的论文论证了为啥要睡眠问题。Tononi研究团队根据小鼠睡眠前后取出的大脑切片研究发现,睡眠后细胞取样切片神经突触或神经元连接减少了18%。换句话说,睡眠时大脑神经元连接被修剪或削弱。 根据 2017年2月一项研究 ,将大脑缩小视为好事虽不客观,但次日大脑有更多空间去记忆。科学警报( Science Alert )报导称,研究人员认为睡眠能“修剪”我们记忆,微调清醒状态学到知识。睡眠能让大脑快速接受新事物,建立自己新记忆。 “睡眠能为我们学习支付费用。”Tononi解释道。 我们一夜不睡为啥难于集中思想学习新知识呢?该项理论作出了回答。其原因是大脑容量已达到上限,所以说;它需要修剪。 该理论也与以前研究结果一致。例如,EEG记录所显示,人脑电响应特性一天开始时低于结束时。这表明连接性可能较差。 如果Tononi研究让你害怕睡眠会修剪大脑,那就错了。他的研究同时还发现,大脑修剪过程中保护了某些突触,保持其稳健可靠功能。这个修剪区域就是存储重要记忆的地方。 “重要事情必须记牢。”Tononi安慰道。 睡眠问题关系到所有人,可见其重要性。大脑如何对待它,也许是明日要解开的谜团。
个人分类: 医疗与健康|3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买个吊床,睡个好觉
热度 1 smallland 2019-2-4 16:06
婴儿在温柔晃动的摇篮里更容易入睡;抱着,也是不断摇晃效果好。成人也差不多,坐车就容易入睡,当然太颠了不行,轻微晃荡才行。有研究说,吊床的摇晃效果有利于睡眠和记忆。其实不用研究,猜也能猜到。 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可能像现在的黑猩猩一样,在树上睡觉。坚固的大树叉上不行,少数食肉动物能爬上去。黑猩猩睡觉,喜欢高高的树冠,找来坚韧的木条,做一个稳稳的床,一晚睡上八九个小时。 人类的祖先必然适应了轻微摇晃的床,这样的床大型食肉者上不来,轻微摇晃着才有安全感。安全了,自然睡的好,对巨大的脑袋的发育,对睡眠,都有好处。还有研究说,睡眠好,对记忆有好处;睡眠时人能无意识地反刍清醒时零碎记忆的东西,反刍后才会强化。 睡个好觉,或许在早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545 次阅读|2 个评论
贪睡赖床诱发疾病,睡眠太多会致人早死
jackiekeyi 2018-10-1 15:30
贪睡赖床诱发疾病 , 睡眠太多会致人早死 常炯 大家知道,睡眠太少就会生病,但很少人知道睡得太多同样危害身体。美国一位电视记者问到这个问题,他说他倒班工作”回家睡觉了10个小时,是否真的会缩短寿命?“《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作出了回答:一天睡眠9小时的人比睡眠8小时死得早, 睡眠10小时的人早死概率30%, 睡眠11小时增加到50%。这是该杂志最近发表的对300多万人荟萃分析研究报告上的数据。 难道睡眠必须控制在7-8小时”时间窗“内?否则睡得太多就有生命风险? 睡眠时间长诱发疾病 * 中风 美国研究人员长达7年半调查发现,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人中风危险要增加70%,睡眠时间是增大中风危险的独立 因素 。老年人血液黏稠度比较高,如果睡眠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血液黏稠度增加就容易诱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 睡眠时间太长也会诱发糖尿病 。 睡眠时间超过 8 小时 , 患糖尿病的风险则会增加 3 倍多 。 * 呼吸道 、 心脏 和 消化疾病 贪睡与爱睡懒觉的人 容易感冒。研究表明, 卧室 中 早晨 空气 含有大量 细菌 、 病毒 、 二氧化碳 和尘埃。那些长期关门闭户的贪睡者,最容易出现感冒、 咳嗽 等症状。睡眠过多会破坏心脏休息和运动的 规律 ,心脏收缩乏力,稍一活动就心跳心慌。睡眠过多还破坏定时进餐,胃肠发生 饥饿 性蠕动,打乱了胃液分泌规律,影响消化功能。 * 越睡越懒 , 智力下降 大部分人错误认为,消除疲劳就应该多睡觉。睡眠时间过长的人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甚至智力下降。睡懒觉使中枢长期处于 亢奋状态 ,神经中枢受到长时间抑制,活动功能变得缓慢,终日昏昏沉沉 ,精神萎靡不振。 持久地过多睡眠会破坏昼夜节律,导致炎症增加,免疫能力下降。周末补觉也不是最佳选择,而应构建健康睡眠模式,养成有规律、持久的健康睡眠健习惯。 疾病导致长时间睡眠 患病常常需要睡得更久,通过睡眠恢复和调养身体。睡眠持续时间长的人通常是罹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服用了镇静剂药(包括几百万人服用抗高血压处方药)的人也是如此;慢性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和狼疮患者如同青少年罹患注意力缺陷症一样,睡过了又想睡;罹患抑郁症病人(人数逐渐上升),特别年青人总瘫睡在床上;双相障碍情感疾病患者,有可能只睡2个小时,也可能整天不起床。在睡眠障碍患者中,嗜睡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造成长时间睡眠原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呼吸气流减少和心与肺同步性出现紊乱。学校上课或上班工作时不自主地打瞌睡也是嗜睡症状。 那些被称为“睡眠过度”即睡眠过多的失眠者,很少引起人们重视。他们睡眠效果不好,卧床时间长,总认为自己没睡够,赖在舒适床垫上不起身。问题是,这种思维与处理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医治失眠最常用方法之一就是限制睡眠,树立卧床时间等于睡眠时间观点:从短而有效睡眠开始,练就良好睡眠能力,改变自己睡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调整生物时钟,不少人的生物时钟遭受过多睡眠意愿极大破坏。 罹患肥胖症的人往往是睡眠过多另一群体。美国大约有1.7亿成年人超重,肥胖是过多睡眠重要因素。几乎罹患任何一种炎症疾病的人睡眠时间都较长, 肥胖人的身体显示出炎症增加迹象。 不过持续短睡眠也会因瘦素( leptin ) 和饥饿激素( ghrelin) 的增加导致食欲大增而肥胖。 总的来说 , 睡眠时间过长往往与急 、 慢性疾病有关 , 并非是学校 、 上班和家庭压力所致 。 有些人睡眠时间确实太长 。 睡眠如同食物 不必惊奇,任何一种疾病或情绪压力都可能导致长时间睡眠。睡眠如同食物,人们通过睡眠缓解疲劳,重生和修复身体内部器官和细胞,包括DNA、蛋白质和记忆。重建的细胞组织,有些可直接看到或感受到,如脸部皮肤和肌肉力量。 对多数人来说 , 当前睡眠最佳时长 7 小时最有利健康 。 有些人睡得少 , 有遗传基因原因 。 无论是帕勃罗还是毕加索或其他技术大咖 , 或者功能性轻度躁狂症患者 , 他们只睡 3-4 个小时 。然而 , 我们大多数人都要睡更长时间 。 临床指导手册建议 , 成年人一般每天睡眠最好 7-8 小时 。 睡到这个时间 , 人就有充沛精力和健康气色 。 青少年可以多睡 2 个小时 , 有利健康成长和充沛学习精力 。 许多小孩和成年人都没得到所要求睡眠 , 刷屏 、 拍照 、 痴迷电子游戏 , 热衷享受 “ 敲击出 ” 的酒精睡帽 , 事后兴奋得没法入睡 。 一个人没睡够自然就想再睡 ; 一个人肚子饿了就想吃东西 。 反复睡意拉长了睡眠时间 。 持续长时间睡眠诱发疾病 , 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症状之一 。 睡眠本身虽不会直接致人死地 , 但良好睡眠是能力效益 、 健康身体和自我形象 ( 你时刻能感受到 ) 重要因素 。
个人分类: 医疗与健康|3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再依赖日出日落,我们还要遵循一天24小时的作息吗?
热度 7 beckzl 2018-2-4 21:33
  关于作息规律的争议有太多太多了。   为什么一日要食三餐?不吃早餐真的不健康吗?对倒时差的和上夜班的人而言,早餐又如何定义?   为什么长辈总是强调要早睡早起?22点睡7点起与0点睡9点起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那些不分昼夜的劳动者也需要遵循日出而起日落而息规律吗?   所谓的按时作息是顺应人类天性还是只是文化强加的结果?   在科学史上,关于作息的研究有很多,其中不乏脑洞大开的惊世之作。    如果说把人扔进昼夜不分冷暖不变的山洞里去,将一天强行改为28小时,能够行得通吗?    又或者把一天缩短成21小时,把一周拆成8天,这样的生活会不会更有效率?    ____________   克莱特曼是世界公认第一位系统研究睡眠的专家,被称作“现代睡眠之父”。   他是REM(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者,也因此提出了睡眠的不同阶段。 克莱特曼   在功成名就之前,他就对睡眠有非常多与众不同的猜想。   例如睡多少合适、长期不睡会发生什么以及何时入睡何时醒来的问题。   但想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就必须先找到衡量睡眠的标准。   以睁开眼睛证明清醒还说得过去,但闭上眼睛可就不能代表睡着了,毕竟装睡的人是永远都叫不醒的。   在此十年前,脑电波图的诞生为许多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让研究者非常容易判断出睡眠和觉醒之间的转换。   并且,那个年代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了人的体温在一天当中的周期性规律。   睡眠时体温开始下降,直到醒来后才开始逐渐升高,周而复始。   也正是这两个趁手兵器的出现,才让克莱特曼有机会脑洞大开。   当时43岁的克莱特曼已经以自己的身体为实验材料做过相当多关于睡眠的实验了。   他曾经强制剥夺自己的睡眠长达180个小时*(约一周),企图将每天24小时的作息规律调整为48小时。   最终克莱特曼尝试了一周“白天39小时,晚上9小时”的生活,但实验并没有成功。   *注:目前睡眠剥夺的世界纪录长达40天,即968个小时。 克莱特曼   类似的,他的学生也尝试将每天缩短成12小时,24小时里睡两次。   这位学生顽强地坚持了33天,但仍旧没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作息。   也许这两个失败的实验都太过激进,又或者实验环境受到了不确定的干扰。   克莱特曼又开始规划一个更加严谨更加可行的实验。    他准备了两个新的方案,分别将一天压缩成21个小时和延长为28小时。   这样正好能把一周的时间划分成8天和6天,不仅幅度变小更容易适应,也不会对实验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   起初实验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克莱特曼每隔一段时间就测量一次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实验人员的体温。   如果参与实验的人员体温变化周期符合新的作息规律,则说明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作息。   反之,如果仍保持则原来24小时为一个周期的规律则不能称作已经适应了新作息。   实验很快结束了,最终的结果有些不太明朗。   有一位学生到实验结束时体温变化周期已经与新的作息周期吻合。   可是克莱特曼本人的体温周期稳如泰山,还遵循着原来24小时的规律。   但这次的实验也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比如雷打不动的日出日落、白天与黑夜间的气温变化等等。   为了排除正常生活中的各种干扰,克莱特曼选择在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穴再次实验。   猛犸洞穴是世界上已知最长的洞穴,已探明的部分长达600公里。   那里常年保持12摄氏度的气温,也没有见到太阳的可能性。   可以说克莱特曼尽力排除了所有的干扰因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克莱特曼和学生理查德找到了洞穴中一个宽20米,高8米的洞窟。   他们在那架设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洗漱台以及两张床。   本以为一切已经完美就绪,直到老鼠的驾临他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幼稚。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床用铁架架在半空中,架子的支脚还要用铁桶当城墙来防老鼠。   在这一次的山洞实验当中,两人遵循每日28小时,一周6日的作息。   每一天还有详细的规划,其中9小时用来睡觉,10小时用来工作,剩余的时间可以干除睡觉外的任何事。   他们在清醒的时候每2小时就测一次体温,睡眠时则每4个小时测一次(两人的睡眠时间错开,相互测量)。    两人躲进暗无天日,深幽可怖的猛犸洞穴,一去就是32天。   1938年7月6日是两人与外界约定好的重出江湖之日。   接送的专车载着两人返程,车一停下就围了上来,十分关切地询问两个看起来像个野人的家伙。   次年,克莱特曼出版了这次实验的专著《睡眠与失眠》,书中详细记录了实验最终的结果。    在那32天里,理查德仅仅花了一周的时间就适应了28小时的作息,体温变化与新作息相吻合。    而比理查德年长20岁的克莱特曼本人却仍旧没有进展,无论如何强迫自己都无法适应。    他的体温变化规律还是倾向于保持24小时一天的作息。   似乎人体的内部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生物钟在运转,即便没有任何外部环境变化作为参照它也依旧精准。   克莱特曼因为这个实验为人熟知,后来成为了“现代睡眠研究之父”,但还有更多难题等待解决。    人的规律作息可能难以被更改,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如果不主动更改,它就会非常精准可靠呢?   24年之后,一位地质学家偶然的经历又带给了我们新的认识。 米歇尔·希夫尔   米歇尔·希夫尔当年只有23岁,对冷战期的太空竞赛和军武竞赛兴趣浓厚。   他不止一次设想过在长途星际旅行时或居住在辐射避难所中的生活场景。   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希夫尔经过良好的训练,常常深入洞穴勘察。   洞穴内的生活像极了他所好奇的那种生活方式。   因此他总有意无意地在进入洞穴后让自己忘记时间,尽量不让外界的因素干扰。 米歇尔·希夫尔   在1962年7月16日,希夫尔发现了一个没有阳光射入的漆黑洞穴。   起初他打算在洞穴中逗留约两周的时间,但他很快就发现两周的时间太短,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研究。   在这2个月时间里,他扔掉了手表,像个野兽一样累了睡饿了吃。   以睡眠来推算日期,一次睡眠就记一天。   希夫尔本子上记录的天数越来越多,很快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离开的那一天,根据记录上的记下的36天推算,应该是8月20日。   然而,此时真实的日期已经是9月14日了,希夫尔自己记录时间足足比现实少了25天!   这个结果非常出乎当事人的意料,正常人的生理周期难道不是应该遵循24小时一循环的吗?   这个巨大的疑问困扰了希夫尔整整10年之久,他决定进行一次超长时间的洞穴隔离实验。   他选择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处底下洞穴开始他超过6个月的噩梦实验。   一开始希夫尔的作息十分规律,大约保持在24小时30分钟左右。   他在笔记中写道:我的睡眠是完美的!身体会自己选择何时入睡与进食。   之后的几个星期希夫尔的昼夜周期渐渐延长至26个小时,还算得上比较稳定。   但从第六周开始,事情就变的有些失控了。   真实时间的第37天,对洞穴里的希夫尔而言是第30天。   这一天他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天”,然后一觉睡了15个小时。   这惊鸿一觉似乎打开了什么切换开关,希夫尔的作息开始出现巨幅波动。   虽然大多数时候依旧是26小时左右,可偶尔会出现长达36小时甚至48小时以上。   更令人觉得费解的是,希夫尔在经历这样漫长的日子时完全没有察觉。   他甚至觉得48小时的一天过起来就像普通的一天,丝毫不会觉得漫长。   但混乱的作息也让希夫尔在漫长而无聊的洞穴隔离生活中变得越发崩溃。   他开始感到极度的空虚,想尽快逃离这个吞噬灵魂的洞穴。   在79天的时候他打电话给同事乞求退出,却被告知连一半的时间都没撑到。   挫败感让他感到窒息,一度想要以自杀了解,最后因为挂念父母而作罢。    最终他在这个地底洞穴中生活了长达205天之久。   希夫尔为科学的献身又再度带来的新的观点: 固有的规律作息即使在没有干扰的隔离的环境下也会逐渐崩坏。   实验过后,希夫尔的笔记被赞助方NASA详细研究,这些发现可能对士兵、潜艇兵和宇航员带来极大的帮助。   想要搞清楚人的作息规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难度恐怕不亚于登陆火星。   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研究又给了我们新的希望。   三位生物学家对果蝇体内控制生物钟的节律基因发现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这一基因证实了果蝇体内确实存在真实的生物钟,如果抑制这个基因,果蝇的作息将会变得混乱不堪。   可哺乳动物的生物钟调节机制会更加复杂,有太多因素会影响作息周期的规律性。   它有时候温顺乖巧,有时候又狂躁不堪,无力驯服它的我们只能畏畏缩缩患得患失地口口相传: “早睡早起规律的生活更才健康。”   *参考资料 Nathaniel Kleitman. Wikipedia, 2017.10.10. Joshua Foer, Michel Siffre. Caveman: An Interview with Michel Siffre. Cabinet (2008) Issue 30: The Underground Summer. Siegel, J.M. A tribute to Nathaniel Kleitman.Dept. Psychiatry and 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CLA and Neurobiol. Res. (151A3), VA GLAHCS, North Hills, CA 91343.   Kleitman, father of sleep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ronicle, Sept. 23, 1999,Vol. 19 No. 1. Michel Siffre.Wikipedia, 2018.1.28. Stuart Jeffries.The history of sleep science.2011.12.01.
8769 次阅读|7 个评论
家有龙凤,睡的可好? ——少年儿童睡眠质量现状调查
yangjundr 2018-1-4 22:47
腾讯问卷: 家有龙凤,睡的可好? ——少年儿童睡眠质量现状调查 (请点击如下 “腾讯问卷 ” 连接,本人确保链接和网址安全) https://wj.qq.com/s/1743007/8a94 家有龙凤,睡的可好? 足够的睡眠时间对于人体健康,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一生的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学业任务和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抵占了小孩正常的睡眠时间。小孩睡眠时间不足成为一个所有家长普遍关心的公共话题。 那么,您家的孩子睡眠时间够吗?想不想了解一下同龄孩子普遍的睡眠状况呢?敬请参加这个无需登录、无需注册、无需填写任何个人隐私信息且无任何商业目的的社会调查问卷吧! 声明: 1、本社会调查是由西安初级中学初中学生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无任何商业目的,也未得到任何商业机构的资助,与任何机构和商业团体和个人业务利益冲突,其结果也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2、填写本社会调查无需登录、无需注册、无需填写如任何个人隐私信息 3、本社会调查问卷不收集任何个人信息,调查结果将向社会公开,如您能在本问卷第18题中留下可用的联系方式(Email或QQ号或微信号)。我们将会在问卷结束后将完整的调查报告电子版通过预留的联系方式(Email或QQ号或微信号)发送、分享给每一位参与者。 4、我们将确保不泄露每一位参与者预留的各种联系方式(Email或QQ号或微信号)和任何私密信息。 (请点击一下 “腾讯问卷 ” 连接,本人确保链接和网址安全) https://wj.qq.com/s/1743007/8a94
个人分类: 科普|3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的不能叫醒正在梦游的人吗?
beckzl 2017-10-16 21:49
  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这样一个传说: 千万不要尝试叫醒正在梦游的人,一旦叫醒非死即疯!   虽然这个说法的来源无从考究,但它却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让几乎所有人都对它深信不疑。   在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中,甚至在给孩子玩的益智游戏里都有所体现。   例如陪伴许多人度过童年的精美小游戏《梦游先生》,其核心就是通过场景的互动防止主角被吵醒,否则将会失去一条生命。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传说的存在,梦游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件非常神秘且可怕的现象。   每当它发生,人们总是以一种避之不及的畏惧态度看待。   又因为梦游总发生在深夜,不易被发现,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梦游奇闻。   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位女子发现自己莫名增重,20年来惊讶地胖了127斤。   严重的肥胖一直困扰着她,不管是求医问药还是自己控制饮食都没有效果。   最终一位睡眠专家指出可能是梦游暴食症惹的祸。   当这位女子看见自己梦游疯狂进食的记录视频时,才相信了这个疯狂地解释。   录像显示,这位可怜的女子一个晚上去了8次厨房,吃下了超过2000卡路里的食物。   另一位同样也是来自美国的妇女更进一步,她每晚10点睡下后两个小时便会进入梦游状态。   她离开卧室来到隔壁房间,打开电脑连接上网络,登陆了自己的邮箱发出了3封邮件。   邮件虽然大小写混乱,语法和措辞有些奇怪,但内容却逻辑清晰可读。   其中一封是邀请朋友到家做客:“明天来,把这里的烂摊子收拾干净。晚餐畅饮,下午4时。带葡萄酒和鱼子酱来就成。”   很多时候梦游者表现出的状态和能力很难让人相信他们真的还在睡梦之中。   甚至令人怀疑梦游中表现出的才是最真实的人格。   因此有不少牵涉梦游的刑事案件也成为了多年来争执不休的焦点。    至今为止最著名的要数1987年发生在加拿大的一起凶杀案。 帕克斯离开法庭   23岁的帕克斯因为欠下高额的赌债而被迫挪用公款偿还,可没想到事情败露,最终丢了工作。   举步维艰的生活让他压力骤增,案发当晚他向妻子坦白了债务问题,他们计划向妻子的父母求助。   帕克斯疲惫不堪,坐在沙发上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却发现了自己手上近乎见骨的刀伤和大量血迹。   他觉得自己可能伤害了他人,立即就驾车到警局自首,但他本人却想不起任何经过。   经过调查取证,警方发现帕克斯在晚上驱车25公里来到妻子的父母家用小刀捅死了岳母,重伤了岳父。   然而,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睡眠专家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帕克斯当时处于梦游状态。    陪审团受到专家意见的影响,结合帕克斯此前的梦游记录以及遗传,且帕克斯与被害人关系和睦并无明显的杀人动机,最终判其无罪。   此案件是历史上少有能以梦游成功辩护的案例,自然也饱受非议。   舆论认为梦游纯属诡辩,有了这个先例,将来会有更多的凶手以梦游脱罪。    假装梦游可能吗?真正的梦游又是否能办到驱车上门杀人这样复杂的事情呢?   现代研究认为,梦游者在睡眠时,脑部某些区域发生了不正常的活跃现象。   通常是负责控制运动以及空间知觉的区域处于兴奋。 梦游时脑部部分区域血流量增加   他们在梦游时双眼睁开,不仅能自由行走还能习惯性地做出一些常见的行为。   但此时,他们脑部负责推理和判断的区域依旧处于休眠状态。    这直接导致患者在梦游时无法对发生的事进行判断,会体现在许多细节上。    包括无法识别人脸,对疼痛等刺激毫无反应,自言自语但又无法与人交流。   例如患上梦游暴食症的那位美国女子,她就曾在梦游中多次弄伤自己,还磕掉了一颗牙齿。   一些传统的观点认为,梦游就像字面上理解的那样,在梦境中游走。   以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解释的话,梦代表的是潜意识的欲望,而梦游的人则是想满足这些欲望。   这种观点的影响颇大,导致人们认为梦游者在现实的所作所为同样也出现在梦境当中。    但事实并非如此,梦游并不做梦。   现代医学证实了人的睡眠遵循某种固定的规律,从入睡到清醒分为两大阶段: 快速动眼睡眠期与非快速动眼睡眠期。   两者交替一次约为90-100分钟,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一次正常的睡眠由4-5个睡眠周期组成。 睡眠周期的五个阶段,阶段一为快速动眼睡眠期   一般认为,连贯的故事性梦境发生在快速动眼睡眠期,此时大脑的活跃程度接近清醒,也较容易对梦境产生记忆。   而梦游则发生在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当中最为熟睡的阶段,约持续30到40分钟。   这一阶段的睡眠非常深沉,不容易被唤醒也较少出现连贯的梦境。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梦游者都对自己半夜做出的怪异举动没有任何记忆。   英文中用 “sleepwalking” 来表示梦游也显得比中文更为贴切。   梦游的成因到目前也未有定论,但一般认为与遗传和过度劳累等相关。   儿童梦游的发生率也高于成年人,因此也有观点认为梦游与大脑发育有关联。    在医学上梦游症与说梦话、鬼压床、磨牙一样属于睡眠行为障碍的一种,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现象。   至于那个最让人关心的“千万不能叫醒梦游者”的传说,当然也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为了保护梦游者,防止他们在梦游时做出诸如跳楼撞墙这样伤害自己的举动,美国国家睡眠委员会建议叫醒他们。    被叫醒的梦游者并不会惊吓过度口吐白沫而亡,只会和所有在熟睡中被叫醒的正常人一样,感到迷惑不解。   我是谁?我在哪?谁把我弄醒了!   此时被唤醒的梦游者有可能表现出应激的暴力倾向,不排除攻击他人的可能。   因此美国国家睡眠委员会给出了专业建议, 在远处用超大分贝的尖锐噪音唤醒梦游者 。   这样才能保证唤醒者的人身安全,反倒不用太担心梦游者突然醒来后出现意外。    这种粗暴的厌恶疗法甚至能让某些梦游者不再发作。   当然,如果没有把握叫醒梦游者,又或者梦游者的行为较为温和,最好的方式还是将其引导回床上。   对于每晚在固定时间梦游的患者,还可以采取提前叫醒的方式阻止。   除了这几种方法外,当然还要及时解决梦游者的心理问题。   不能叫醒梦游者的谣言也许并非出于无知,而恰恰是想利用梦游的神秘为他们的伪装铺路。   始作俑者伪装成梦游者在人们无知的掩护下得以为所欲为。   若真如此,那弗洛伊德“满足潜意识的欲望”的理论兴许无比正确。    梦游,也可能是某些人梦想中的游戏。    *参考资料   何荆贵,张熙,王鲁宁. 睡眠行为障碍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01):17-19.   MATT SONIAK. Why Aren't You Supposed to Wake a Sleepwalker? Mental Floss. 2013.2.25.   Claudia Hammond. Is it dangerous to wake a sleepwalker? BBC future. 2012.2.22.   唐玲荣,莫文斌,李珺. 梦游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 中国科技信息,2011,(10):220.
38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眠生化原理——子弹仍然在飞——只是越飞越近
热度 4 yindazhong 2017-7-28 11:39
睡眠生化原理——子弹仍然在飞——只是越飞越近 2000 年,俺在Medical Hypothesis 发表文章:“Is carbonyl detoxification an important anti-aging process during sleep”。开辟了睡眠抗衰老的跨学科全新研究领域。 2009 年7月,俺在科学网摆下擂台 : 人为什么要睡觉——科学摆擂台 。 2013 年3月,俺在科学网发表了博文: 睡眠 与衰老在哪里拥抱? 进一步点明了睡眠是日复一日的返老还童! 2013 年10月,俺又在科学网发表了博文: 感谢纽约科学家初步证实了俺的 睡眠 “排毒”抗衰老假说。 最近,又看到了生物谷的文章: 当你睡觉时,你的大脑在“排毒” – 觉得文章不错,就此转载在此,留下科学脚印。不过睡觉原理远非该文所述的“下水道”机理那么简单!睡眠生化正如我2000年文章中强调指出的那样,主要是羰基毒化(carbonylation)的逆反应——decarbonylation! 呜呼!睡眠生化原理的子弹仍然在飞,只不过已经越飞越近! 亲爱的,你慢慢飞…… 当你睡觉时,你的大脑在“排毒” 作者:环球科学 麦肯·内德高等 来源:环球科学 麦肯·内德高等 2016-7-8 13:56:38 下载生物谷资讯App 就像城市中的排污系统一样,大脑中也存在着一套用于清除有毒废物的特殊系统。在我们睡觉时,这套系统就会开始工作。 人脑的重量仅有3磅(1.36千克)左右,约为平均成人体重的2%。然而,这个器官却消耗了人体20%~25%的能量。在这过程中,大脑会产生大量可能有毒的垃圾蛋白和其他生物废物。成人的大脑每天需要清除7克垃圾蛋白,并用全新的蛋白替换。这个数字意味着大脑每个月会产生半磅(约227克)废物,一年内就能产生3磅垃圾,和大脑总质量相当。 人体一定存在某种机制可以将这些废物清除掉,否则大脑无法正常运行。很难想象大脑这样一个可以产生思维、指挥行动的精密器官会没有高效的排污系统。可是直到不久前,大脑的“下水道系统”都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大脑细胞到底如何处理自身的废物,能处理到何种程度,以及这些废物是否会被转运出神经系统再进行处理。科学家也不知道,为什么大脑并没有进化出把废物传送到肝脏的系统。毕竟肝脏就像是垃圾处理和回收厂一样,专门负责清理身体内的废物。 大约5年前,我们开始尝试弄清楚大脑清除蛋白和其他废物的机制。我们还研究了这类机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认知障碍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认为废物处理机制受影响时,会诱发这类神经疾病,因为此时大脑中的废物蛋白得不到及时清理,会在细胞周围累积。 我们之所以对这个想法产生兴趣,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大脑细胞中确实会出现有害的蛋白质团块或聚集物,而且往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而且我们还知道,这类聚集物会干扰大脑中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传导,继而给大脑带来不可弥补的损伤。事实上,科学家可以在动物身上人为制造过量蛋白聚集物,让它们产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其他由衰老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病理现象。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清除大脑蛋白和其他废物的系统,并认识到该系统在动物睡眠时最活跃。实际上,大脑需要把可能有毒性的废物清除掉,正好解释了为何动物需要睡觉,甚至把生命中1/3的时间都置于非清醒状态下。 我们希望,搞清楚这套系统失灵时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将帮助我们研发出新一代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诊断 技术和治疗方法。 胶质淋巴系统 在身体的大部分区域,组织产生的蛋白废物会由淋巴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的液体运输网络进行清理。载有废物的液体会经由这个网络,在细胞之间流动。这些液体将废物收集到小管道中,再汇入大管道,最终进入血管。该管道结构也为免疫系统提供了通路,因为对抗感染的白细胞所在的聚集点——淋巴结一般位于管道网络的关键节点。 不过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淋巴系统并不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主流观点一致认为,大脑内的废物清理由大脑自身负责。我们的研究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大脑血管周围的空隙叫做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这些空隙像甜甜圈一样(doughnut-shaped,即中空的环状)包裹在血管周围。血管周围间隙的内壁由血管细胞(大部分是内皮细胞和光滑的肌肉细胞)的表面组成,但外壁则是大脑和脊髓特有的,由一种叫做星形胶质细胞的特殊细胞延展出的分支形成。 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支持细胞(support cell),可以为复杂的神经元网络提供各种功能,以帮助信号在大脑内传导。星形胶质细胞的延展部分——星形胶质细胞终足(end feet)会缠覆在大脑和脊髓中的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周围。然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和血管之间的隧道状空隙内几乎空无一物,因而形成了一条高速公路,令液体得以在大脑内快速运输。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血管周围间隙的存在,但直到2012年才发现其特殊的功能。30年前,当时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帕特里夏·格雷迪(Patricia Grady)首次对血管周围间隙内的液体流进行了描述,但直到很久以后,科学家才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格雷迪在研究中记录到,当向狗或猫的脑脊液中注入大蛋白后,可以在血管周围间隙内发现这些蛋白。当时其他研究组无法重现格雷迪的发现,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该发现的意义,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就此停滞。 几年前,当我们开始研究大脑的排污系统时,我们把精力集中于前人发现的一个水通道。这个水通道由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4)构成,嵌在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事实上,此处水通道的密集度甚至可以和肾脏相比,要知道肾脏的主要职责就是运输水分。 水通道的数量如此之多,而且它们的位置还恰好面向了血管壁,这让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与血管周围间隙边界相邻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并没有这些水通道,这就更有趣了。这表明血管里的液体没法直接流入大脑组织,而是必须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星形胶质细胞,然后才能接触大脑组织。 于是我们猜想,血管周围间隙很可能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淋巴系统的角色。它会不会是脑脊液的通道呢?动脉搏动似乎可以驱动脑脊液在动脉周围间隙内流动。接下来脑脊液可以通过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进入星形胶质细胞,然后进入大脑组织,最后离开星形胶质细胞,沿着静脉周围间隙流动,清理大脑产生的废物并带离大脑。 我和实验室的其他成员——杰夫·艾利夫(Jeff Iliff)以及拉希德·迪恩(RashidDeane)一起,开始验证这个假设。我们对脑脊液进行化学染色,然后利用可以观测到活体大脑组织深处的显微镜技术,成功地直接观察到了脑脊液在血管搏动的驱动下进入动脉周围间隙的过程。脑脊液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入口,进入了大脑组织,这之后液体离开了星形胶质细胞,同时带走大脑中的废弃蛋白。 脑脊液通过大脑中小静脉周围间隙离开大脑。小静脉不断汇聚为大静脉,直通向颈部。废液继而进入正常的淋巴系统,从此被纳入正常的血循环。和来自其他器官的废液一起,这些液体最终会被肾脏过滤或是被肝脏处理掉。 研究刚开始时,我们根本没想到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竟如此重要,居然会是大脑内的淋巴系统中的关键角色。我们又在转基因鼠上进行了试验,进一步确认了我们的结论。试验中用到的小鼠的基因经过修改,其体内不会表达构成水通道所需的水通道蛋白-4。在这些小鼠体内,脑脊液进入星形胶质细胞的速率下降了60%,使得脑内液体的运输显着减慢。 至此,我们找到了大脑清除废物时“排污系统”的完整通路。我们将这个发现命名为“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system)。这个名字结合了“胶质细胞”(一类脑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就属于该类)和“淋巴系统”,反映了我们所发现的胶质细胞的新功能。 当意识到胶质淋巴系统的重要功能后,我们立即想到,神经退行性疾病往往会导致某些蛋白在脑内积聚,那么这些蛋白在正常大脑中是否会和一般的细胞废物一起被胶质淋巴系统清理掉呢?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上。 之前有科学家认为,在正常情况下,β-淀粉样蛋白是由脑细胞自身的降解或循环过程清理掉的。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β-淀粉样蛋白会在细胞间积聚成淀粉样蛋白斑块,可能导致了疾病产生。我们发现在健康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会被胶质淋巴系统清理。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病(Lewy body disease)和多系统萎缩症(multisystem atrophy)中出现的突触核蛋白(synuclein),也会被胶质淋巴系统清除。假如胶质淋巴系统没有正常工作的话,这些蛋白就可能会累积至不正常的水平。 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共有的一个症状,为我们提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有睡眠障碍,这个症状的出现要比痴呆症状早很多。睡眠对健康十分关键。随着人年纪增大,其睡眠时间往往更短更零散,睡眠质量也会下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患有睡眠障碍的中年人25年后出现意识衰退症状的几率更高。 即使是正常人,在被强制要求不能睡眠后也会出现类似于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典型症状——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弱、疲劳、易怒、情绪波动大。极度缺乏睡眠可能使人精神恍惚、产生幻觉,还可能会导致癫痫性发作甚至死亡。确实有试验观察到,动物被禁止睡眠长达数天就可能死亡。而人类并不比动物强到哪去。一些家族 遗传 的严重失眠症会导致病人的睡眠逐渐减少,一步步迈向死亡,从被 诊断 出来到最后死亡的整个过程通常不到18个月。 结合这些事实,我们猜测伴随痴呆症出现的睡眠障碍可能不仅仅是疾病的副作用,反倒很可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假如胶质淋巴系统在动物睡眠时清理废物的效率高于在动物清醒时,那么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可能会进一步使病情恶化。因为我们之前的试验都是在麻醉的小鼠上做的,我们猜测之前观察到的脑脊液快速流动的现象可能在清醒动物身上不会出现。大脑在正常运作时有其他需求,这可能会限制胶质淋巴系统的工作效率。 为了测试这个想法,内德高实验室的谢璐璐(Lulu Xie)和康泓轶(Hongyi Kang)训练小鼠学会保持不动,同时用显微镜对其脑部进行观测。我们用一项叫做双光子成像(two-photon microscopy)的新技术,拍摄到了染色后的脑脊液图像。然后,我们比较了清醒和睡眠状态下,小鼠脑脊液在胶质淋巴系统内的运动过程。 因为成像时无创无痛,小鼠通常会保持安静,有时候小鼠甚至会在试验时睡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成像,比较同一只小鼠在睡眠和清醒时某个脑区的脑脊液流向。 结果我们发现,胶质淋巴系统内的脑脊液在小鼠清醒时明显较少。当睡眠或是麻醉开始后不久,脑脊液的流动就显着增加。在与美国纽约大学的查尔斯·尼科尔森(Charles Nicholson)合作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脑细胞之间的间隙在小鼠睡眠时增大了60%以上,这正是脑脊液去向静脉周围间隙时的必经之路。我们现在认为,在小鼠睡眠时,脑细胞之间的空隙会扩大,从而增加了胶质淋巴系统中液体的流量,有助于脑脊液更高效地清除大脑内的废物。 我们的研究同时揭示了脑脊液的流速是如何被控制的。一种叫做降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神经递质可以调节脑细胞间隙大小,从而控制胶质淋巴系统的流量。降肾上腺素的水平在小鼠清醒时增高,睡眠时降低。我们在试验中观察到,降肾上腺素水平会在动物睡眠时瞬间降低,这可能是胶质淋巴系统流量增加的原因。 移除大脑内的废物 在证明了睡眠期间脑细胞间隙大小的扩张收缩,对脑功能和排污效率都很重要后,我们推测,缺少睡眠可能会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小鼠试验显示,胶质淋巴系统确实在动物睡眠期间移除了大量β-淀粉样蛋白——清理速度是动物清醒时的两倍。而另一方面,缺少水通道蛋白-4的转基因鼠的胶质淋巴系统会受到显着影响,和普通小鼠相比,它们清理废物的速度下降了40%。 胶质淋巴系统可以高效地清理掉β-淀粉样蛋白,这个发现对传统观点产生了冲击。科学家之前普遍认为,细胞产生的废物是在细胞内部由自身分解掉的(通过泛素化和自噬进行降解),但我们的发现表明,大脑会将很大一部分废物冲刷出脑系统,然后再进行降解。这些试验似乎确认了大脑的排污系统会在动物睡眠时,通过胶质淋巴系统把包括β-淀粉样蛋白在内的废物蛋白转运出去。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戴维·M·霍尔茨曼(David M.Holtzman)团队的工作也支持了这个观点。他们发现,动物清醒时脑细胞间隙内的β-淀粉样蛋白的浓度要比睡眠时更高。而且当转基因鼠(可以比正常小鼠累积更多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睡眠减少后,它们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斑块会更快地形成。 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都还停留在实验室内。制药公司还没开始考虑用胶质淋巴液冲刷大脑,从而用物理方法移除淀粉样蛋白和其他有毒蛋白,来治疗痴呆病症。但或许他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单在美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就要花费近2 260亿美元,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虽然很多阿尔茨海默病的 临床试验 正在进行,但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有显着疗效,所以对胶质淋巴系统开展研究或许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我们可以找到某种调节胶质淋巴系统的药物,增加病人睡眠时的脑脊液流速,对大脑进行有效地“清洗”。治疗常压脑积水(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的一种疗法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思路。 常压脑积水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神经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体,是由于过量脑脊液累积在大脑中的空穴——脑室中导致的痴呆病症。使用一种叫做腰椎穿刺的手段,可以将脑脊液抽出,从而显着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人们一直不太清楚这种疗法的原理。我们的研究似乎说明,通过恢复脑脊液在胶质淋巴系统中的流动,可以使病人的认知能力得以恢复。 尽管新药一时半会还不能面世,但是关于胶质淋巴系统的知识,给科学家提供了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全新思路。 美国石溪大学医学院的海伦妮·本维尼斯特(HeleneBenveniste)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可以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胶质淋巴系统的活动进行成像和测量。这意味着可以用胶质淋巴系统的测试结果预测疾病程度,如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痴呆症以及常压脑积水。甚至还可以用来预测大脑受伤的病人的恢复能力。目前关于胶质淋巴系统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都是它移除大脑内废物的能力,但其实对该系统的进一步研究还可能揭示大脑工作的基本原理,这仍是一块处女地。 有趣的是,胶质淋巴系统内的液体的作用,或许并不仅仅是移除废物,这些液体还可能为大脑组织运输营养或是其他东西。最新研究表明,胶质淋巴通道可以给神经元输送葡萄糖,以提供能量。现在,科学家正在进一步探索,白质(神经元轴突外部的鞘,就像电缆外层的绝缘层一样)是否也依赖着胶质淋巴系统,靠其运输来的营养和其他物质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这些研究很可能会揭示胶质淋巴系统在大脑的日常运转中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功能。 ( 生物谷 Bioon.com)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711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小闪:谁“偷”了你的睡眠?
fqng1008 2017-4-15 08:55
新研究表明,老年人的 睡眠 问题与脑容量减少有关。 由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大型横断面成像研究发现,较长睡眠时间和白天嗜睡分别与内嗅皮质体积和灰质体积减少有关。此外,在一个大量多相试样老年人群体中,夜间睡眠持续时间与左嗅量有关。 这项研究包括年龄大于65岁的501名参与者(女性占71%)。睡眠问题利用12项医学成果研究睡眠量表进行评估,评估睡眠障碍、打鼾、睡眠呼吸急促或头痛、睡眠充足以及嗜睡。评分0-6,评分越高表示睡眠功能障碍越严重。研究人员还进行了T-加权MRI来获得局部脑容积。线性回归模型被用来研究睡眠问题和脑体积之间的关联性,每个睡眠问题作为因变量。 结果表明,左嗅量降低与睡眠时间较长相关( P =0.003)。此外,皮质( P =0.011)和灰质( P =0.010)减少与白天嗜睡增加相关。研究者发现,排除老年痴呆症参与者( n =62),白天嗜睡和大脑皮质和灰质体积之间的关联性更强(分别为 P =0.008, P =0.009)。 虽然这项研究并不特别新颖,但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 首先,大样本量和研究重点针对的是老年人是独特的,使研究对文献做了重要贡献。尽管一些研究显示睡眠质量差与脑体积变小有关,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脑额叶。 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与内嗅皮质体积减少有关,但是相关的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大脑区域也是重要的。这表明睡眠质量差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延长和白天嗜睡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标志。 目前尚不清楚睡眠不佳是脑萎缩的原因还是结果。可能是睡眠不足引起大脑的变化,但肯定会还会是其他方面的,大脑损伤可能导致睡眠改变。 有一种流行观念,老年人睡眠质量差是正常的。其实,在没有合并症的情况下,老年人每晚应该有7小时的高质量的睡眠。 医生需要筛查老年患者的睡眠问题,如果检测到问题,采取措施来解决睡眠问题。医生需要找出这个问题的原因,而不只是利用药物治疗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可能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如药物副作用、呼吸暂停、抑郁以及其他问题。关键是要找出引起睡眠问题的原因,打破老年人睡眠不好的误区。 参考文献地址: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62195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对“贪”的辨析
xuhf 2017-4-14 21:36
……虽然自私才是万恶之源,但贪心也让自己堕入万劫不复。其实为什么有贪?也是由于人有思维,看见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想去得到它,拥有它。这些细微的欲望,平时如果不是修行人,……,根本不觉得是犯错误,都认为非常的正常。 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拥有这些东西,只是不能过多,过多就成为贪。因为人生活在红尘当中,当然需要这些物质来帮助自己,让自己能够好好地生活,不可能说什么都不需要。只是说修行人不能有贪求之心,多余出来的东西就属于贪。 那怎么去界定自己是不是贪心这个问题。也就是基本上能供应自己平时生活所需。包括睡眠也一样,每个人每天需要休息七到八小时就足矣,超出了这样的时间就属于贪睡。吃饭也如此,本来一天老祖宗就定为每日三餐,吃多、吃少是每一个人的肉身载体的需求。如果三餐外再额外去不断地吸取你们那些人世间的垃圾食物,所谓你们说的“补什么营养”,没有这样的必要。只要人没有太多的妄念,一天三餐足矣。适当地吃一些蔬菜水果,也就是帮助自己这个肉身载体消化,其实也是一个净化的过程。 只要不超量,不以追求这些美味为标准,就不算过分,不算贪心。 说到这里,也可以讲讲你们人世间的保健品。我相信你们在座的各位,每一个人都犯过这样的毛病与错误的想法。如果保健品能保住你们健康长寿,那你们还是有自我的存在。本身这个肉身载体,就是服务你们自己成长的一个载体罢了。现在的人犯的错误就是让自己去服务这个载体。 这样告诉你们,分析给你们听,你们就应该清楚有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你们一直都有修行,都非常清静,我相信你们不需要任何保健品也照样生活得很好。因为已经知道肉身载体不是自己的,为什么花那么大的财力与精力养这个色身,而不是多花一些时间来修正自己,达到清静无为的状态,超越自我。如果你们每个人都达到这样的境界,比你们人世间的保健品强百倍! …… 至于为什么你们认为的,你们爱吃这些人间的美味界定为贪吃。其实只要是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包括我们。但是看你们以怎样的态度去判定是不是贪。我相信,一个正常的人不会去喜欢一些与自己不能达成共振的一些食物,因为频率不同,就非常排斥。 为什么你们现在对这些你们感兴趣的食物就想去吃?那就证明你们有这样的需求,需要这样的养分。如果你们真正不需要,你们也不觉得它好在哪里,也就是它跟你们也有共同的频率。只要你们不过于奢求,一天能满足自己正常的饮食起居就足矣,不需要暴饮暴食,额外增加自己肉身载体的负担。这样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到自己的智慧,也就是灵性的提升。 其实,老祖宗传下来的饮食起居是有一定的道理,早睡早起,有益于这个肉身载体,包括灵性的成长。晚上的时候早点睡觉,早上早一点起床,对你们每一天的精神非常重要! 只是现在的世人已经迷惑颠倒,把这些生物钟,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已经被这些网络,等于也是妖魔鬼怪祸害得差不多。不管是肉身载体还是内心深处,都被妖魔鬼怪全部地侵占,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等于妖魔鬼怪残害了我们这些子孙后代,残害得已经面目全非,没有多少人是正常人,有正常人的生活。 ……先改变自己,改变周围,才能去改变这个污浊的世界。
个人分类: 天书|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睡觉可以清除不好的记忆
热度 1 hongkuan15 2017-3-15 09:21
关于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多年来,科学家提出了很多想法。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节约能量的方法。其他人提出,睡眠为大脑提供了清除细胞废物的机会。还有一些人认为,睡眠只是迫使动物静静地躺下来,让它们可以躲过捕食者。 近期,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为另一个观念提供了证据: 我们睡觉是为了忘记每天所学到的一些东西。 为了学习,我们必须增加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或者叫突触。这些连接使神经元能够快速有效地在彼此之间发送信号。我们就是在这些网络之中存储新的记忆。 2003 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生物学家朱利奥·托诺尼 (Giulio Tononi) 和基娅拉·奇雷利 (Chiara Cirelli) 提出,突触在白天生长得非常激烈,令大脑电路变得“嘈杂”。当我们睡觉时, 大脑得以减少连接,这样真正的信号才可以超过噪声。 在此之后的几年里,托诺尼博士和奇雷利博士与其他研究者发现了大量间接证据,支持这一所谓的突触自稳态假说。 比如,事实证明,神经元可以修剪它们的突触——至少是在实验室里。在对神经元丛进行实验室实验时,科学家给它们一种药物,刺激它们生长额外的突触。之后,神经元削减了一些生长。 其他证据来自大脑释放的电波。在深度睡眠期间,电波减慢。 托诺尼博士和奇雷利博士认为,这种变化是由突触缩小带来的。 四年前,托诺尼博士和奇雷利博士得以通过观察突触本身来检验他们的理论。他们获得了一种用于脑组织的切片机,用它从小鼠的大脑上得到超薄切片。 该实验室的助理科学家路易莎·德·维沃 (Luisa de Vivo) 对这些从小鼠大脑取出的组织进行了精心研究,一些小鼠是醒着的,其他一些处于睡眠状态。她和同事们确定了 6920 个突触的大小和形状。 他们发现, 睡眠小鼠脑中的突触比清醒小鼠的突触小 18% 。“整体而言,那个巨大的变化颇为惊人,”托诺尼博士说。 第二项研究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格雷厄姆·H·迪林 (Graham H. Diering) 领导。迪林博士和同事们通过研究小鼠脑中的蛋白质来探索突触自稳态假说。“我真的是从这种细节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的,”迪林博士说。 在一个实验中,迪林博士和同事们创建了一个小窗口,通过它可以窥看小鼠的大脑。然后,他和同事们在小鼠大脑内添加了一种化学物质,能够点亮脑突触上的表面蛋白。 透过窗口,他们发现, 在睡眠期间突触表面蛋白的数量下降。 如果突触缩小,这种下降就应该会出现。 迪林博士和同事们随后开始寻找这种变化的分子触发因素。他们发现,在突触内,有数百种蛋白质在夜间增加或减少。但有一种名为 Homer1A 的蛋白质格外突出。 在对神经元进行的早期实验室实验中,Homer1A 被证明在突触减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迪林博士想知道它是否在睡眠中也很重要。 为了发现这一点,他和同事研究了经基因工程改造、不能制造 Homer1A 蛋白的小鼠。这些小鼠可以像普通小鼠一样睡觉,但是它们的突触不像在普通小鼠中那样改变其蛋白质。 迪林博士的研究表明, 困倦引发神经元制造 Homer1A,并将其运送到突触。 当睡眠开始时,Homer1A 也打开了它的修剪机制。 为了观察这种修剪机制如何影响学习,科学家对普通小鼠进行了记忆测试。他们把这些动物放在一个房间里,如果它们走到地板的某一部分,就会受到轻微的电击。 当天晚上 ,科学家将一种化学物质注入若干小鼠的脑中。在实验室中,这种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可以阻止神经元减少其突触。 第二天 ,科学家把所有小鼠都放回之前所在的房间。两组小鼠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动不动, 恐惧地回忆起电击的记忆 。 但当研究人员把老鼠放入不同的房间,他们看到了很大的区别。普通组的老鼠好奇地到处嗅着。另一边,在睡眠期间被阻止减少大脑突触的小鼠 再次一动不动。 迪林博士认为, 受注射的小鼠不能把记忆缩小到它们遭受电击的特定房间范围内。没有夜间的修剪,它们的记忆最后变得模糊。 在他们自己的实验中,托诺尼博士和同事们发现,修剪并不是针对每个神经元。1/ 5 的突触没有改变。有可能这些突触之中编码了已经良好地建立起来、且不应被修改的记忆。 “你可以用一种聪明的方式来忘记,”托诺尼博士说。 其他研究者警告说,新的发现并不能为突触自稳态假说提供决定性的证据。 华盛顿州立大学斯波坎分校的睡眠问题研究者马科斯·G·弗兰克 (Marcos G. Frank) 说,很难判断大脑夜间的变化是由睡眠还是生物钟引起的。“这是该领域的一个普遍问题,”他说。 俄亥俄睡眠医学研究所 (Ohio Sleep Medicine Institute) 的马库斯·H·施密特 (Markus H. Schmidt) 说,虽然大脑可能在睡眠期间修剪突触,但他质疑这一点是否是睡眠存在的主要原因。 “这项工作很好,”他谈起这项新研究时说,“但问题是,这是睡眠的功能之一,还是它的主要功能?” 不仅大脑,许多器官在睡眠时的功能似乎都不一样,施密特博士指出。比如 肠道似乎就会产生许多新的细胞。 托诺尼博士说,新的发现可以促使人们审视目前的睡眠药物在大脑中发挥什么作用。虽然它们可以让人们感到困意,但它们也可能干扰形成记忆所需的突触修剪。 “你可能其实是在损害自己,”托诺尼博士说。 在将来,睡眠药物或许可以精确瞄准参与睡眠的分子,确保突触得到适当的修剪。 “一旦你知道一点基本事实层面发生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思路,”托诺尼博士说。 原文检索: Luisa De Vivo, Michele Bellesi, William Marshall, Eric A. Bushong, Mark H. Ellisman, Giulio Tononi, Chiara Cirelli. Ultrastructural evidence for synaptic scaling across the wake/sleep cycle. Science, 2017 DOI: 10.1126/science.aah5982 Graham H. Diering, Raja S. Nirujogi, Richard H. Roth, Paul F. Worley, Akhilesh Pandey, Richard L. Huganir. Homer1a drives homeostatic scaling-down of excitatory synapses during sleep. Science, 2017 DOI: 10.1126/science.aai8355 原题:Science:人为什么需要睡眠? 本文转自:Bio360
16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衰老研究揭示深层生命密码,提示大脑功能奥秘 ——疲劳与睡眠的
热度 1 yindazhong 2016-9-26 09:54
衰老研究揭示深层生命密码,提示大脑功能奥秘 ——疲劳与睡眠的生化机理 什么都不说了,看下面的网页: http://benthamscience.com/journal/abstracts.php?journalID=ctmcarticleID=133965 近来好多人来函索要全文,在此再次奉上 全文如下: The essential mechanisms of aging, What have we learnt in ten years.pdf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2883 次阅读|2 个评论
负离子对健康有益(修改稿2016-05-29)
热度 2 zhpd55 2016-5-27 18:14
负离子对健康有益 诸平 辑 Research review: Health Benefits of Negative Ions Air ionization is known fordecades, as 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ions and air quality: the morenegative ions in the air, the less polluting particles. In urban environment,and especially inside buildings, negative ions are missing. To assess thenocivity of this lack of negative ions, scientists have studied the influenceof air ionization on our physiology. Here are some picks from their researchresults. 负离子的积极作用 Negative ions have positive effects · Pathogens removal (清除病原菌) · Particles removal (消降尘粒) · Action on asthma and respiratory disorders (对哮喘和呼吸障碍有作用) · Action on blood oxygenation and pressure, heart rate (对血液氧化、血压及心率有作用) · Action on sleep (助睡眠) · Action on headaches (有助于缓解头痛) · No risk exposing oneself to high quantities of negative airions (暴露于高剂量空气负离子环境之中毫无风险) Pathogens removal (清除病原菌) Negative Air Ions help kill airborne bacteria Reduction in viability of bacteria in the presence of negative air ions And the absence of either ozone or positive air ions. The survival fractions shown are the mean of 5 replicates. Fletcher et al. BMC Microbiology 2007 7 :32 doi:10.1186/1471-2180-7-32 来自《自然》( Nature )的研究成果:空气负离子的杀菌作用 Article in Nature analyzingbactericidal effect of negative air ion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281/n5730/abs/281400a0.html · 来自于威利网络图书馆的相关研究:高剂量空气负离子对浮游菌具有有效的抗菌活性 High amounts ofnegative air ions have an efficie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n airbornebacteria: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365-2672.2009.04359.x/full#b20 · 来自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 )的相关研究:应用负离子化预防肺结核传播 Using negativeionization to prevent tuberculosis transmission: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56548/pdf/pmed.1000043.pdf · 来自 NCBI 的相关研究:挥发性精油和空气负离子的抗微生物作用 Antimicrobian action of essentialoil vapours and negative air ion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850191 · 来自斯普林格的相关研究:英国医院采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消除不动杆菌属抗药性细菌 Acinetobacter(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removed from a British hospital using negativeair ionisers: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134-005-0002-8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3228#.VIOycVfF_yA · 芬兰医院通过空气负离子化除菌 Bacteria removal by negative air ionisation inFinnish hospital: http://www.info-systel.com/jbreton/effects_of_ionization_on_aerosols.en.html Particles removal ( 消尘作用 ) · 捷克畜牧生产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空气负离子化作用能够使牛棚内 PM10 降低 70%~75% 。 Negativeair ionization enables to decrease PM10 to 70-75% in a stable: http://www.agriculturejournals.cz/publicFiles/52302.pdf · 采用空气离子化作用消除生物气溶胶 Bioaerosol removalusing air ionization: http://www.info-systel.com/jbreton/effect_of_air_ions.en.htm Action on asthma and respiratory disorders ( 负离子对哮喘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 · Strong medication decrease (roughly -50%) on a set of 30patients suffering bronchial asthma, after a 17 months period of high densitynegative air ions treatment (Th. Le Cossec, doctorate thesis, Université de BretagneOccidentale): http://www.ionisation.be/Effets_benefiques_de_l_ionisation_negative_de_l_air_Revue_de_70_publications_scientifiques_Mars_2011.pdf · “Negative ions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epithelialcells of the nasal mucosa, accelerate mucosa cilia movement of the bronchus,improve alveolar ventilation,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oxygen saturation in theblood. Clinical results show, after inhalation of negative ions concentrate inhigh doses during 30 minutes, a 20% increase of the oxygen absorption, and anincrease of carbon dioxide of 14 5% emission. This normalize-ation of lungfunction may help asthmatic patients.” http://www.baike.com/wiki/%E8%B4%9F%E7%A6%BB%E5%AD%90%E7%A9%BA%E6%B0%94%E5%87%80%E5%8C%96%E5%99%A8 · “Russian research conducted at the Institute of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Biophysic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nPushchino, Russia, found that exposure to negative ions increased levels of theprotective antioxidant enzym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in mammalianerythrocytes.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d that the primary physiochemicalmechanism of beneficial biological action of negative air ions is suggested tobe related to the stimula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by micromolarconcentrations of H2O2 (hydrogen peroxide).” (Jim English)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237652 Blood oxygenation and pressure, heart rate (对血液氧化和血压及心率的作用) · Exposure to negative air ions significantlyreduces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observed on rat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188611 · “Cardiovascular system: negative ions allowcoronary expansion and increase coronary blood flow, improve the cardiacfunction by adjusting heart rate and speed of blood flow, relieve angina andallow normalization of blood pressure.” 来自维基百科的相关介绍 :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 空气维生素 , 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雷雨过后,空气的负离子增多,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而在空调房间,因空气中负离子经过一系列空调净化处理和漫长通风管道后几乎全部消失,人们在其中长期停留会感到胸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下降,被称之为“ 空调综合症 ”。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负离子对人体 7 个系统,近 30 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负离子在医学界更是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空气负离子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如果我们每天吸入适量的负离子,持之以恒,对健康大有裨益:使人精力旺盛,消除疲劳和倦怠,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消除神经衰弱。降低疾病发病率,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在负离子作用下,可使骨骼的兴奋性增加,运动时值降低,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特别是对一些需迅速反应的项目,如短跑、游泳等。 补充生态负氧离子可以改善身体 亚健康 状态。医学研究证明,人体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人体的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正相关的关系。高浓度生态负氧离子的空气对于调理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十分重要。生态负氧离子透过血脑屏障被人体吸收利用后会会调整身体内的酸碱失衡及氧化还原失衡,恢复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状态,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空气负离子具有极佳的净化除尘效果,能够强效清除PM2.5、雾霾等空气污染,分解甲醛等装修污染,呵护身体健康。 治疗疾病 1 .呼吸系统:负离子能促进鼻腔黏膜柱状上皮细胞形成,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加速,促进水肿消退,改善肺泡的换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临床结果表明,吸入具有治疗浓度的负离子30分钟后,肺吸收氧气增加20%,排出二氧化碳增加14.5%,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促使哮喘患者等的肺功能及肺泡分泌功能恢复正常。 2.神经系统:负离子能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使兴奋和抑郁过程于平衡。通过调解人体脑垂体的内啡肽和干扰素的水平,起到镇静、镇痛作用。可以减轻血液中血管紧张,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间的平衡; 3.心血管系统:负离子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功能,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 4.消化系统;负离子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和吸收,对结肠炎、痢疾及习惯性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内分泌系统:能通过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功能,如提高性腺功能和改善甲状腺功能等; 6.代谢系统:促进机体氧化还原过程,能激活体内酶系统,促进体内合成和储存维生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中乳酸含量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7.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机体抗菌能力; 8.血液系统:负离子能进入血液直接影响血液中带电离子的组成和分布,促使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钙的增加,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 9.运动系统:负离子可以加强骨压电极化现象,促使有用的骨增殖,无用的骨溶解消失,对骨进行生理需要的正常改造,使病理性骨力线得以恢复,并增加骨细胞代谢功能,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10.皮肤及五官科疾病:负离子对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有良好作用,继而使皮下组织的酸碱度向碱性方面转化。 http://www.baike.com/wiki/%E8%B4%9F%E7%A6%BB%E5%AD%90%E7%A9%BA%E6%B0%94%E5%87%80%E5%8C%96%E5%99%A8 Sleep ( 负离子对睡眠的作用 ) ·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PubMed 数据库的相关报道,英国利物浦体育与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结果显示,负离子可以显著改善体温、心率、呼吸作用,特别是在休息期间。 “Britishresearchers at the Centre for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s in Liverpool exposedmale subjects to negative ions and measure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cludingbody temperatur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ion, while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Negative ions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all physiological states,particularly during rest.” (Jim English)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8064146 · 来自斯普林格的研究结果:空气离子化作用对老鼠清醒和睡眠阶段的影响。 Effects of air ionization onwaking and sleeping phases in rats: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BF02188943 · 来自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空气负离子有助于改善失眠。 Report of various research worksobtaining insomnia reduction with negative air ions (JM. Olivereau, UniversityParis VI): http://www.persee.fr/web/revues/home/prescript/article/psy_0003-5033_1976_num_76_1_28137 Headaches (负离子对头痛的影响) · JM. Olivereau (University Paris VI) reportsvarious research works obtaining headaches reduction with negative air ions: http://www.persee.fr/web/revues/home/prescript/article/psy_0003-5033_1976_num_76_1_28137 · Hawkins (University of Surrey, England) ran adouble-blinded experiment with negative air ionisers on a set of 106 subjects;headaches complaints decreased by 50% with negative air ioniser: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2494481800266 No risk exposing oneself to high quantities of negative airions ( 暴露于高剂量空气负离子环境之中毫无风险 ) · A.P. Krueg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No oneas yet has found that the negative air ions concentrations produced by anyproperly constructed commercial generator may be harmful.” · Many scientific studies experiment exposure to high levelof negative ions density (10K/cm3 and beyond), without reporting anyside-effect. Do you want toknow more?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如下链接 If you want to dive deeper into the airionization topic, we advise you the following readings which are as manyattempt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findings regarding negative airions and the way they benefit human physiology: Superoxyde Dismutase (SOD) suggested as theprimary physicochemical mechanism for beneficial biological action of negativeair ion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237652 Review (dated) by JM. Oliveau of negativeair ionization impacts on psychophysiology, and discussion of its variousaspects whose root cause might be serotonin regulation by negative air ions http://www.persee.fr/web/revues/home/prescript/article/psy_0003-5033_1976_num_76_1_28137 Review of 70 scientific studies on negativeair ionization - J.-L. Guilmot http://www.teqoya.com/user-info/Effets_benefiques_de_l_ionisation_negative_de_l_air_Revue_de_70_publications_scientifiques_Mars_2011.pdf Review of air quality aspects and a visionof some research outcomes http://nutritionreview.org/2013/04/positive-health-benefits-negative-ions/ http://www.eatprayflying.com/how-can-negative-ions-help-with-hypertension-cardiovascular-and-lung-diseases/ http://www.kiflow.com/info/ions.html http://www.negativeiongenerators.com/negativeions.html http://nazdorovie.in.ua/en/science-medicine/negativeion http://nutritionreview.org/2013/04/positive-health-benefits-negative-ions/ http://www.lightair.com/source.php/1373603/Negative%20ions%20are%20Positive_3.pdf http://www.teqoya.com/blog/research-review-health-benefits-of-negative-ions/ http://nutritionreview.org/2013/04/positive-health-benefits-negative-ions/ The Positive Health Benefits of Negative Ions 近绿者寿: 亲近自然更健康,远离自然会遭殃。 The closer we are to Nature, the healthier we are. The further away from her we get, the more diseases we have - Father Sebastian Kneipp, a famous naturopath (1846). http://www.iriswellbeing.com http://www.respirasalt.com/uploads/Halotherapy_for_Dermatology.pdf ; 洞穴疗法(speleotherapy)/盐雾疗法(Halotherapy) 其本质上还是负离子作用的结果。 In 1966 at a hospital in Jerusalem, doctors performed a series of tests on thirty eight infants between two and twelve months old. All suffered from respiratory problems. The research reported that negative ions without any other treatment seem to cure attacks of asthma and bronchitis more quickly than drugs. They also observed that there were no adverse side effects frequently found when treating such children with drugs. Halotherapy, Dry Saline Aerosol Therapy has be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Speleotherapy - underground natural healing rock salt chambers. The beneficial health effects of the microclimate of salt mines have been known for centuries. Even before they were first described in a book published by a Polish physician Feliks Boczkowski in 1843. Since then, the practice of bringing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down to the salt mines for healing spread throughout Europe, and it has become a standard feature of Spa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the 1980s Eastern European scientists began to build Halotherapy chambers that re-created in clinics and other above ground facilities the microclimate of salt mines. These Halo chambers have floors and walls lined with rock salt. Patients sit in the Halo chamber (salt therapy room) for 45 minutes per session while music and aesthetical, natural environment creates a relaxed mood that promotes healing. Salt covering of Halotherapy chamber surfaces is performed chiefly to deliver negative ion environment (like water falls, pine forests, ocean and sea shores). Another major reason is to deliver an aesthetic function for stress reduction, which is a powerful psychological effect contributing to healing. Is it necessary to use Dry Saline Generator (Halogenerator) in a salt therapy room which surfaces are covered with salt? Concentration of 3-5 mg of particles of minerals per cubic meter, with breathable particles of 1-5 micrometers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creating right healing Halotherapy environment. This factor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experts and is very well known.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is concentration of minerals has a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therapeutic action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Saline therapy, natural remedy for respiratory,dermatology and cosmetology problems. byRichard Zagrobelnyin Health / Wellness (submitted 2009-06-09) 其他自然疗法汇编 The Natural Remedies Encyclopedia (共计956页); A Complete Handbook of Nature Cure - Arvind Gupta (共计265页); Natural First Aid Remedies - Brighter Day Natural Foods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4730 次阅读|4 个评论
059祝君好梦
ggjjhh 2016-2-2 07:44
祝君好梦 高金华 编译 “睡眠好吗?”这一问题对很多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偶尔的转辗反侧不必大惊小怪,但长期睡眠不足会带来严重后果,包括精力不济、难以专心和烦躁不安;不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甚至能够影响人的性格。 人们的生活习惯即人的所思所为可能会引起许多睡眠问题。这里介绍一些人们容易忽略的干扰睡眠的因素和提高睡眠质量的七个方法。 1、制定一份睡眠时间表 人体的生物钟需要指令。美国切斯特菲尔德市睡眠医疗研究中心负责人詹姆斯·沃尔什指出:“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周末也不例外,是形成良好睡眠模式的最重要的步骤,因为在早晨有规律地拉开窗帘就是在设置大脑中的定时器。”沃尔什解释说,大脑的这种曝光将确定醒来的时间,到了晚上它就会转换为困倦的时间。 通过出去散步或在阳光充足的窗户旁吃早餐,你可以在早晨更明确地标定“体内时钟”的起点。 2、限定卧室活动的范围 美国心理学家、《医治失眠》一书作者查尔斯·莫林认为,在卧室里看电视、安排明天的日程、与配偶探讨问题等等都是与失眠相关的活动。虽然他也承认,这些活动也可能帮助个别人松弛下来,产生睡意。但他强调,如果你的睡眠不好,就应该“把卧室仅仅用于睡觉和性生活。” 3、走出导致失眠的误区 有的人发现自己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还没睡着时,就开始担心自己要失眠了,甚至开始为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烦恼,想睡好觉的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自寻烦恼的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实质上等于从一天之中切出了30分钟的“忧虑时间”。不如干脆坐起来,写出我们关心的事情,制定一份活动计划。当我们躺下后,如果麻烦事又在脑海中浮现,我们就能够对自己说:“我已经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同样,如果你因失眠而缺觉,也不要简单地早上床。美国纽约市“睡/醒紊乱治疗中心”主任迈克尔·索派认为,这种睡眠不足正是睡得多但睡不好所造成的恶果。相反,要通过晚就寝(真正瞌睡了再上床)、早起床来减少睡觉时间。索派主任说,“你将会感到睡得很充分,因此也就不会再为失眠而发愁。” 4、调节体温有助于睡眠 在人体的生物节律中,体温的微小升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说来,在体温周期的冷却阶段人们感到困倦。正常体温曲线的高峰和低槽决定于白天和夜晚。但是,如果你体内的“温度开关”遵循它自 的时间表,你的睡眠就可能出现紊乱。 控制体温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体育锻炼。就寝之前持续20分钟或五个小时以上的锻炼会有助于睡眠。然而,在就寝之前轻松活泼地锻炼两到三个小时,却可能使你失眠。 5、避免咖啡因影响睡眠 沃尔什医生的研究表明,喝三杯咖啡所吸收的咖啡因八个小时后仍然具有刺激作用。“有些人对咖啡因的敏感性要比别人强,”沃尔什说。咖啡因对一些人的影响要比他们的自我感受大得多。有人说上床之前喝点咖啡能睡得好,“而实验证明,他们的睡眠实际上并不象他们所说的那么好。” 还应当记住,其它包含咖啡因的物质──巧克力、可乐和茶也能导致睡眠不良。 6、不要在睡觉之前喝酒 在英语世界有人把酒戏称为“睡帽”。也许喝酒能帮助一些人入睡,但它在体内代谢时会释放一种天然兴奋剂,这种物质会破坏他们后半夜的睡眠。喝酒越多,这种破坏作用就越严重。 7、屏蔽噪音以利于睡眠 有些人似乎已经适应低沉而有节奏的噪音,还有人甚至对来自马路和机场的响亮而杂乱的噪音也习以为常。其实,这些噪音对睡眠的影响要比人们的自我感受大得多。举例来说,尽管有人说他们已经适应在机场附近生活,但与那些居住在安静街区的人们进行对比研究,就会发现他们夜里醒来的次数很频繁而熟睡的时间很短暂。 如果你难以摆脱外界的噪音,可以想办法减弱它的音量。挂毯和帷幔都有助于隔音。然而,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有益的噪声──单调的低分贝的声音,它能覆盖外来的噪音。当你很想睡个好觉时,夏天可以开电扇,冬天可以把收音机调谐到没有电台但有均匀噪声的位置,或者干脆花点钱买一个特殊设计的噪声催眠器。 总之,睡眠问题并非是离开药物就难以医治的问题。反思自己的习惯、做些适当调整、坚持有效的方法,你就能安然入睡。睡得香甜、精力充沛,有助于你梦想成真!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1997年第5期第25~28页。 原载:《大家健康》1998年第9期第34~35页。(编辑:李峰)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不着可能与饮食有关
热度 1 zhpd55 2016-1-21 11:19
睡不着可能与饮食有关 诸平 FXQuadro /Shutterstock 汤姆·菲尔波特 ( Tom Philpot )2016年1月20日就 饮食与睡眠问题进行了论述 。作者认为糟糕的食物会导致睡眠不佳。 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当你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 , 如果你会打瞌睡 , 请不要责怪作者的散文风格。你昨晚很有可能没有睡够 , 或者也许你只是睡的不好。据美国 疾病 防 控中心 ( Centers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的统计结果,有 5000 万到 7000 万美国成年人的睡眠有问题,具体表现为失眠( insomnia )、呼吸暂停( apnea ) , 或嗜睡症( narcolepsy )。这种陷入困境的睡眠状态 , 反过来会使 车祸 到阿尔茨海默氏症( Alzheimer's )的风险增加。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University )研究人员的一项新 研究 指出,造成你夜晚不安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你的饮食。研究团队挑选了 26 名体重正常的成年人进行了控制食品养生疗法的四天实验:每天吃高膳食纤维、低饱和脂肪再添加糖类食物。第五天 , 他们称之为饮食 “ 混战 ” 的一天 , 让参与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每天晚上 , 都要对参与者进行睡眠时间和质量监控,观测夜间醒来的次数以及他们 “ 慢波睡眠 ( slow-wave sleep ) ” 的时间,慢波睡眠是最佳恢复性的睡眠阶段。 低膳食纤维和高饱和脂肪含量会降低睡眠质量 , 而高水平的糖会导致醒来更多一些。虽然在实验中总打盹的时间并没有改变 , 但是更多的人睡眠质量下降 , 他们将全天的业余时间都花费在消化少膳食纤维、重脂肪和高含糖的食物上。低膳食纤维和高饱和脂肪含量与慢波睡眠更少有显著性关联 , 而且高水平的糖类会导致醒来的次数更多些。此研究对象控制饮食组比自我选择组的入睡时间更快了,控制饮食组平均入睡时间 17 分钟,自我选择组的平均入睡时间为 29 分钟。 对一般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 , 他们往往有一种令人可怕的饮食即缺少蔬果( fruits and vegetables ),充满 超 级加工过的废物以及 过量的糖 ( chock-full of ultra-processed crap and excess sugar )。哥伦比亚大学的此研究并没有猜测为什么这些饮食选择与睡眠混乱有瓜葛 , 但科学饮食与身体健康生长有关,而且与肠道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有关,我们的消化道存在有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也会 影响大脑 工作 ( affect brain processes )。膳食纤维本质上为这些重要生物提供了食源 , 如果饮食中膳食纤维太少,有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会 减少生物群落 的 多样性 ( reduce biome diversity )。 与此同时 , 高糖饮食似乎以 改变肠道生物群 落 的方式 ,显示出 促进肥胖 ( alter thegut biome in ways that seem to promote obesity )。然而 , 肠道生物群落和睡眠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很少。有研究表明 , 睡眠不足会干扰荷尔蒙,当我们感到饱满时会告诉我们 , 这意味着糟糕的睡眠会导致糟糕的饮食选择。即便如此 , 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研究,对于睡眠与饮食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转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长期经历睡眠不好的人更容易忍受与饮食相关条件如肥胖和糖尿病。先前的研究表明 , 睡眠不足会影响 激素 , 当我们吃饱 时会 告诉我们 ( interferes with the hormones that tell us when we're full ),即糟糕的睡眠会导致糟糕的饮食选择。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以打乱睡眠。所以,我们特别是家长更有理由带领孩子避开超市的薯片和饼干通道。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 Marie-Pierre St-Onge 在新闻发布( press release )会上直言:“发现饮食可以影响睡眠,对健康的影响寓意极大 , 鉴于睡眠作用,应该增强对识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展的认识 ,” 重视科学合理饮食习惯 , 对于健康和睡眠都有益处。 更多信息请浏览: http://www.motherjones.com/tom-philpott/2016/01/bad-food-bad-sleep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358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该出声时别发声
热度 11 ncepuztf 2016-1-21 00:05
上周一天晚上 10:00 多,我的手机忽然响起。 一个班上的研究生,声音很急。 他说:老师,我要换宿舍! 我说:你别急,慢慢说! 他说:和我同宿舍的同学 ** ,每天晚上打呼噜,我实在受不了了! 我想了想,说:你应该这样做。第一,和打呼噜的同学打个招呼,让他控制自己不要打呼噜或让你先睡着他再睡。或许他改变下睡姿就可以改变。第二,你宿舍其他同学什么反映?如果他们也有意见,那搬出去的应该是他。第三,你要是搬出去,也得有地方搬啊。 他说:老师,我没和他说,这都 3 个多月了,天天如此,我觉得说了也没用,他一躺下就能睡着,我戴上耳塞都挡不住。宿舍其他同学睡得晚,他们经常打游戏,我每天睡眠不好,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知道有别的专业有宿舍是 3 个人,我和楼管阿姨说了,她说只要他们同意我搬过去就成,但我得和您说一声! 我说:要是他们中也有人打呼噜呢? 他沉默一会儿,说:但是我现在实在受不了了! 我一看很难商量,就说:那你就和人家说说,能搬就搬过去吧! 放下电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遇到这种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上次因自己打呼噜学生半夜逃走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愧疚不已。自己也曾出差在火车上、宾馆中遇到打呼噜的猛人,因时间短或自己太困就没有受太多影响,要是天天这样,我也受不了呢! 要说: 同志们啊,不该出声时千万别发声啊!
个人分类: 生活|2956 次阅读|25 个评论
睡眠延老
热度 1 zjzhaokeqin 2015-11-22 09:09
睡眠延老 赵克勤/文 读杨国力 科学网博文 《“长生不老”的西红柿是怎么炼成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9863-936340.html ,悟如下 既生之, 难不老; 蔬果保鲜启示: 睡眠可以延老。
个人分类: 诗类|1399 次阅读|2 个评论
习惯决定命运——生物钟在生活中的应用
medjaden 2015-6-5 10:44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您是否难以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给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您也许会感慨命运的不公,但静坐下来您又会发现,每个人现在的命运是由自己过去的习惯决定的,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生物钟的作用。 生物钟,又叫生物节律,是生物个体为了适应地球昼夜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外在表现为以一天24小时为周期反复进行的行为活动,如吃饭、睡觉等;内在则表现为各种生理活动和代谢反应的周期性变化,心率快慢、激素分泌甚至基因表达调控等都存在这种节律现象。 作为高等智慧生物的人类,虽然不能任意控制内在的生物节律变化,但对于外在的行为活动却可以人为控制,而这种外在的行为活动可以反过来影响内在生物钟的形成,一旦内在生物钟形成之后,它又会进一步促进相应的行为活动,最终形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惯。这就是为什么习惯早起的人总会自觉地早醒,而没有养成早起习惯的人总会认为早起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作为生物钟的核心部件,REV-ERB蛋白已经成为生物钟领域的研究热点。Burris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对小鼠使用靶向REV-ERB蛋白的合成药物可以减少小鼠的睡眠时间并缓解焦虑症状,这项发现可能会促进治疗睡眠障碍和焦虑症的新药物的研发1。 除了对睡眠的调节,REV-ERB蛋白还被证实参与了广泛的生理活动,包括身体代谢、发育以及免疫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瞄准如何研发靶向REV-ERB蛋白的药物来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2。 另外,生物钟相关研究还发现,生物钟的中心节律转录抑制因子hPer2能够与肿瘤抑制因子hp53形成稳定的复合体,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恶意增殖,但当外界环境压力如睡眠周期紊乱导致hPer2蛋白功能异常后,会引起内在生物钟的紊乱和肿瘤细胞的恶化进而引发癌症3。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天生的生物钟差异可能很小,但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便养成了不同的习惯,而习惯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生物钟的好坏,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基础;极差的习惯会导致人体内的生物钟发生故障,从而产生决定命运的后果。所以,要想形成良好的生物钟,就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顺应四季变换和昼夜交替的外界环境,这样才有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 最后,引用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作为结尾:“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不是拥有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事物,而是让自己周围尽量多的事物顺其自然”。 投稿人:川 参考文献: 1. Banerjee, S. et al. 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 of themammalian clock regulates sleep architecture and emotional behaviour. Nat Commun5, 5759 (2014). 2. Kojetin, D.J. Burris, T.P. REV-ERB and ROR nuclear receptors as drug targets. Nat Rev Drug Discov13, 197-216 (2014). 3. Gotoh, T. et al. The circadian factor Period 2modulates p53 stability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n unstressed cells. Mol Biol Cell25, 3081-93 (2014).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美捷登观点|5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专心睡眠:当我们的思维停不下来的时候
bionion 2015-5-4 10:37
作者︱ Andrea Ayres-Deets 译者 ︳沈持盈 我的睡眠时间表是这样的: 8:30: 准备上床睡觉 9:00: 上床 9:30: 希望自己入睡 9:55: 确定自己要入睡 10:00:我的天啊,你还没睡?你为什么不睡?你知道自己不睡觉时将发生些什么。好吧,只想着睡觉吧。我的意思是,等一下,别再想睡觉这件事啦!甚至连这个词也别去想。 10:05:一切都毁了,全毁了。 12:30:有人在用真空吸尘器打扫卫生吗?我确定有人在这么做。我一定要把他们找到,拽出来痛打一顿。 1:00: *无声的愤怒,直至睡意袭来* 我生活中的许多时光都充斥着我对于无法适时入睡的恐惧。我计算了我所需的睡眠时间并精确到了分钟。每晚我躺在床上等待着那些执着的想法从脑袋中涌出。我曾经认为困扰我夜间休息的那无尽的思维洪流仅仅是我所独有。但是我大错特错了。 如果你无法在晚上关掉你的思维阀门,你不是一个人。据估计,有3,000-4,000万美国人都患有睡眠障碍,另有2,000万人患有偶发性失眠。糟糕的是,疾病控制中心认为这是一种关乎公众健康的传染病。要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夜间无法停止思考,首先我们应该弄懂我们身体中管理睡眠的机制。 直至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才相信,睡眠完全是一个被动过程。现在,科学家认为身体的觉醒和睡眠模式是一种双进程模型(two-process model)。分为S进程:在夜间提升我们的睡眠渴望,抑制我们的觉醒中枢。以及C进程:在白天让我们保持清醒。这种双进程模式也被昼夜节律 (circadian rhythm)所影响。 昼夜节律是身体的时钟,管理着我们的活动和行为。昼夜节律由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所控制,视交叉上核是大脑的一部分,被称为昼夜节律起搏器。早晨的光线让视交叉上核知道“嘿,该起床了,重新再开始这一过程吧”。随着日落,视交叉上核给我们的身体发出信号,让身体平静下来,准备睡觉。 日光有助于调节我们的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如果被破坏,将会阻止我们在夜间入睡,让我们在白天感到极度疲惫。这种破坏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夜班)倒班工人患心脏疾病、消化紊乱以及情绪和精神疾病的风险更高,这些都与他们的睡眠问题相关。夜班期间,车间事故的数量和严重性也会有所上升。 好吧,虽然我们理解了睡眠的运行过程,但是当我们上床睡觉以后,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呢? 睡眠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这两种睡眠对于处于恢复过程中的身体来说都十分必要。睡眠也有五个阶段,整个过程需要90-120分钟。在一种理想的情况下,睡眠看起来是这样的: 处于睡眠周期中的大脑 我们无法关掉思维的阀门,是因为我们无法将第一阶段的α脑波转化成第二阶段的θ脑波。那些患有严重睡眠障碍的人通常在入睡后就立刻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当我们开始入睡时,我们的大脑会非常放松,但是这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我们的大脑会重新排列并评估白天的事务,促进新的记忆形成,清空记忆碎片。 正如任何曾经尝试过的人都会告诉我的那样,关掉思维阀门说来容易做来难。你没有魔法开关,按下去就能入睡,但是有一些有助于你让脑袋静一静的小诀窍。 1.给自己降温 千万别真把脑袋塞到一大块冰里 每天晚上,我们身体的入睡都包含体温降低这一过程。如果你处在一个非常热的屋子中,这会扰乱你身体内部的睡眠过程。用稍微技术化一点的语言来说,当睡眠时,你大脑中额叶皮质的新陈代谢也需要放慢速度。失眠症患者的额叶皮质代谢水平更高,这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入睡的能力。身体丧失了夜间调节体温的能力,因此寻找到一种正确的平衡(模式)十分重要。 2.购买红光灯 褪黑素是一种对于睡眠十分重要的激素。图片改编自《新科学家》 你知道我们的电视、电脑和手机发出的光稍稍有些偏 蓝色吗?那种看似平静的蓝光其实会剥夺你的睡眠。短波蓝光会抑制睡眠所需激素——褪黑素的产生。置身在蓝光之中甚至能够让我们不再遵守昼夜节律。如果全部购买红光灯对你来说有点极端,那么就至少在你睡前两小时降低你所使用的灯光量吧。 3.用左侧鼻孔呼吸 虽然可能看上去很怪异,但是这样呼吸的确能够让你平静下来 在瑜伽中,这被称为“纳地净化调息”(nadi shodhana)或者“鼻孔交换呼吸法”。堵住你的右侧鼻孔,练习用左侧鼻孔呼吸十次。据说这种用左侧鼻孔进行的呼吸练习能够放松你的交感神经系统。仅仅集中精力呼吸就能够帮助你忘记其他的杂事。 4.早晨出门转转 当谈论到睡眠时,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嗯,至少白天如此。 晒晒太阳——尤其是刚醒来的时候——能够让我们的昼夜节律自我重置。最好的晒太阳时机是上午6:00至8:30之间。为了获取最大的好处,你至少应该每天晒半小时太阳。日光抑制了褪黑素的合成,而褪黑素会让你感到疲倦。白天的疲倦会让你在夜晚丧失这种感受,而在夜晚,我们才最需要疲倦的感觉。 5.形象化你的睡眠 如果你觉得你能做到,那么你就有可能做到。 你是风中的一片叶,观察一下你是如何飞舞到睡眠大陆上的。 形象化能将我们的注意力从带有情绪内容的想法中转移出来。专家说,将睡眠同实在的事物联系起来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你消除一些在每晚入睡过程中产生的焦虑。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者近来发现,一种简单的行为,即相信自己的睡眠时间比实际睡眠时间多,足够给予你的大脑一些积极的睡眠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常实用的睡眠小妙招,但是它们都是基于同一个原理变化而来。让思维和身体为睡眠做准备,就要减少我们思维中的情绪内容,尽可能多地消除外部刺激。你绝对有必要发掘各种各样的睡眠方法,进行各种各样的睡眠练习。这么做能帮助你理解那些妨碍你拥有一个平静思维的桎梏。 睡眠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发生于你躺在床上的时刻。我们的身体一天到晚都在为睡眠做准备。它实际上有助于我将睡眠想象成为一个不间断发生的过程,而不是一件应该会发生的事情。这让我减轻了一些压力。我的身体其实就是这样构造的。相信并倾听我们身体的自然过程,的确有助于我找到一种更好的入睡方法。
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睡眠对记忆更重要
热度 1 redtree 2015-4-29 08:40
睡眠对记忆更重要 作者:盛夏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4/28 11:18:56 图片来源:搜狐科学 想要通过考试吗?通宵达旦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请放下咖啡,去睡觉。 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代斯大学的专家认为,负责将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的记忆神经元,在人们睡觉时工作效率最高。 科学家早就知道睡眠、记忆和学习是密切相关的。大多数动物,从苍蝇到人类,在睡眠不足时,都会出现记忆问题。 研究显示,在将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即记忆巩固过程中,睡眠是非常关键的。但这一过程如何进行仍是一个谜题。 问题是促进睡眠的机制是否也负责巩固记忆?或这两个过程是共同工作的?换句话说,就是睡眠时的记忆巩固,是因为大脑很安静,允许记忆神经元开始工作,还是因为记忆神经元会让我们睡着? 布兰代斯大学的两位研究生,保拉·海恩斯和贝瑟尼·克里斯特曼认为,答案是后者。她们集中研究了背内侧配对神经元,即果蝇的记忆整合器。 她们第一次注意到,当神经元被激活,果蝇会睡得更多。而在不被激活时,果蝇就会“嗡嗡”地叫。这些记忆整合器让果蝇睡着,在它们开始将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的时候。 海恩斯和克里斯特曼说,这一切都发生于苍蝇大脑中被称为蘑菇体的区域,它和人类大脑的海马区相似,是我们储存记忆的地方。苍蝇的蘑菇体区域,负责记忆和学习,同时也是唤醒记忆和学习的区域。 克里斯特曼说:“这就好像蘑菇体在说‘嘿,保持清醒,来学这个’。然后,过了一会儿,数据处理神经元开始发信号压制这一区域,就像在说‘你需要睡眠,如果你想在之后想起这些的话’。” 理解睡眠和记忆如何联系,能帮助科学家解开人类大脑的秘密。克里斯特曼表示,了解睡眠和记忆在果蝇大脑内的重叠,能让研究人员缩小对人类大脑的搜索。最终,它能帮助我们在出现问题时,即在失眠或出现记忆障碍的情况下,找到睡眠或记忆如何被其影响 。(盛夏) 《中国科学报》 (2015-04-28 第7版 生物)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88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中医眼中的健康长寿之道
jack79 2015-4-18 13:25
一、养成每天坚持“头凉、脚热、七分饱”的生活习惯; 二、”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在保持充足睡眠时间的前提下,主动利用中医针灸来延长自己的深度睡眠时间,通过提升睡眠质量来强化睡眠机制对人体的“排毒”、“自愈”等积极医学效果,实现利用睡眠治病及抗衰的效果; 三、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讲,人一辈子呼吸次数是有限的。一旦消耗没了,生命就到了尽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气数已尽 ”。因此, 学会主动控制呼吸节奏,减慢呼吸节奏,让身心长时间处于一种深度放松状态,就等同于在延长你自己的寿命。这也是中医气功防治疾病和抵抗衰老的奥秘所在。 最后, 从秦始皇的长生不老药,到现代医学的端粒酶,人类一直在寻找可以延长寿命的万能药物。当然,这种要求是合理的。只是,在人类科技尚未达到能够改造一切自然规律的水平时,寄希望自己,寄希望挖掘人体自愈本能的最大潜力,才是合理的健康和抗衰老选择。 其它文章: 中医治疗弱视 中医治疗斜视 中医治疗散光 中医治疗远视 中医治疗近视
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胥引·睡眠
热度 1 kongmoon 2014-11-20 08:38
华胥仙境,一枕南柯,寝中自醉。 毕世浮生,三分命在床憩睡。 丘脑玉漏天成,渐暮更思寐。 阖眼身弛,怎闻窗外繁沸。 脑电追踪,快慢波、起伏轮绘。 慢波酣榻,不题黄粱富贵。 睛转快波催梦,欲搅浑秋水。 惊醒庄周,人蝶相忘称谓。   睡眠占了一个人生命的三分之一,但科学界至目前还没有对睡眠进行一个严格的定义。现代医学界则普遍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目的是为恢复精力而作出合适的休息,由专责睡眠及觉醒的中枢神经管理。在睡眠时人脑并没有停止工作,只是换了模式,使身体可以更有效储存所需的能量,并对精神和体力作出补充。睡眠亦是最好的休息方法,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和补充体力,亦可提高工作能力。   睡眠是一种由生物钟控制的节律行为,哺乳动物的中央昼夜生物钟存在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区域,到了一定的时间,例如晚上,生物钟就会启动睡眠行为,让人打哈欠,昏昏欲睡。睡眠的时候人与周围的接触停止,自觉意识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处在睡眠状态的人肌肉放松,神经反射减弱,体温下降,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胃肠道的蠕动也明显减弱。失眠也许和这一区域失调有关,安眠药往往作用于这里。   目前对睡眠研究的最深入的是睡眠的两个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人刚入睡的时候,脑电图与清醒时对比,呈现出同步化的慢波,此时各种感觉功能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退、自主神经功能普遍下降,但胃液分泌和发汗功能增强,生长素分泌明显增多,基本没有梦,即使有,醒后也记不起来。慢波睡眠有利于促进生长和恢复体力。   慢波睡眠持续一个多小时后,脑电图又呈现出与清醒时侯相似的波形,频率较快,此时眼球快速转动,梦多,四肢肌肉临时性“瘫痪”。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个时期也叫快速动眼睡眠,或快波睡眠。如果这个时候被唤醒,很多梦都将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脑海间。   一个完整的睡眠,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交替出现,如果在慢波睡眠被唤醒,几乎不会有梦的记忆,身体有一种很累的感觉,站不稳,闭上眼就能睡;如果在快波睡眠阶段被唤醒,就像庄周一样,醒过来一点不累,回味翩翩蝶梦的同时,还引发了“究竟是蝴蝶变成了我,还是我变成了蝴蝶”的哲学思考。
个人分类: 生物|3021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在睡眠当中有无意识?
zhifeichen 2014-10-2 06:48
在上一篇博文登出时,好几个读者都提出了睡眠当中的意识问题,因此促使我为此专作一篇文章,谈一谈本人的看法。我认为:人在睡眠过程中有不停顿的大脑活动,并会产生心理活动,但是,这些并不是意识活动。正常人的意识活动只存在于清醒之时,一旦睡去,其大脑活动就丧失了意识所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 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意识活动里的基本特征,再来分析睡眠过程中所记录到的事实。在这里,我们只谈正常的人群,不谈各种病症,也不谈其对机体的影响,以免模糊了讨论的主题。 意识活动有很多特征,其中以下几个显著特征比较基本: a) 从神经系统的层面上看,意识活动的核心表征是一个“主题神经信息群 - 注意神经信息群 - 丘脑调制神经信息群”双向三角触发的神经网络的动态活 动, 这种同时相互触发的结构有效地保证了三者的持续兴 奋。上升到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解释, 意识活动的核心就是对当前主题的关注并在此主题之下对相关外部或内部对象的注意 。 b )当前意识的内容由当前主题所决定,而当前主题是由主题竞争机制形成的,在竞争中胜出的主题独享注意资源,并控制注意资源在感觉通道、运动通道、工作记忆以及显性记忆提取过程中的分配。 c )在意识活动中,思维是通过想象和自求因果对心理概念的内部操作而形成新的心理概念的过程。 d )意识活动能够产生动机,动机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一类内部神经心理过程,其特征是与意识活动相关的神经信息群最终向运动控制神经中枢的触发。 当一个正常人从清醒进入睡眠、梦境,到再苏醒的过程中,大体上要经历非快速眼动( NREM )睡眠和快速眼动( REM )睡眠两种阶段。睡眠的开始是由清醒进入 NREM 睡眠,这里还可以细分为四个睡眠期,从第 1 期到第 4 期睡眠由浅入深,表现为唤醒阈限不断提高 ,也就是越来越难感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这说明注意资源同感觉通道之间越来越隔离,失去了对外界环境的注意能力,暗示着主题驾驭注意的机制不再工作。 fMRI 扫描研究发现,深睡期默认网络的前额叶皮层区域兴奋明显降低并有解耦合现象 ,而 前额叶皮层 是 主题神经信息群兴奋的场所,因而支持了主题消失的判断,意味着意识活动的丧失。 随后进入 REM 睡眠阶段,尽管这一阶段中有快速眼动,并且 EEG 波形类似于清醒时,但是身体大部分肌肉都松弛,甚至比 NREM 睡眠时还难被唤醒 。这一阶段也是报告有梦的阶段,这与 EEG 波形的的记录大体相符。我们可以看出,做梦时的心理活动与清醒时的意识活动相比有两个显著的基本区别:一是对外界注意的能力丧失,与环境信息相关的主题无法参与主题竞争,或者此时根本就没有当前主题;二是正常的睡者不能产生动机,即与此心理活动相关的神经信息不能向运动控制神经中枢触发。凭此两点,我推断做梦不是一种意识活动。 苏醒的规律并不明确,从 NREM 睡眠阶段和 REM 睡眠阶段都可以苏醒,与睡眠环境有很大关系。 那么,做梦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最有名的解释当然属于佛洛伊德,那一本《梦的解析》风靡世界,让他的潜意识和性本能的理论获得了数以亿计的读者。但是,很多很多的科学家(也许是大多数)却不认可这个理论。由于实际梦境的不可重复,目前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所发现的事实还不足支持一个对梦的准确描述。因此,本人在这里就胡乱做些猜测,供大家一笑。 我猜:构成梦的要素与思维的三要素 基本相同,即想象、自求因果和心理概念。但是,由于没有主题的驾驭,梦的进程不像思维的进程那样有目的,好像是内部注意信息群的漫游;又因为没有外界信息作为参照,梦里的内容错误要多得多,显得荒诞陆离;可是,其中的心理概念多来自于清醒时形成的记忆,所以梦的内容与现实经历还是有联系的,至于这个联系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像佛洛伊德解释的那样?暂时就不猜了 …… (笑) 参考阅读: 陈志飞,《心理定律论——人类本性的科学还原》,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12 月。 en.wikipedia.org/wiki/Sleep Horovitz,S. G., Braun, A. R., Carr, W. S., Picchioni, D., Balkin, T. J., Fukunaga, M., Duyn, J. H. (2009). Decoupling of the brain's default mode network during deep sleep. Proceedings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106 (27),11376–11381.
个人分类: 心理杂谈|7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觉那些事儿
热度 6 xiazhi397288 2014-9-7 00:25
睡觉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一些人整天醉生梦死,一些人终日睡眼惺忪。一些人觉得人生如梦,一些人觉得,梦才是人生。 自然界中可不乏睡觉好手,如人们所常见的松鼠和猫,可谓是动物界的睡神。他们每天除了慵懒的信庭慢步晃悠那么几下子外,其它的大部分时间(据说每天有十三四小时),可都在慵懒的趴下,犯着迷糊呵! 要论起来,那生活在澳洲的萌娃考拉,才是睡觉之最。他们每天有多达二十二小时睡在桉树上。而剩余的两小时清醒时间,也只是不情愿的打着哈欠,揉着迷离的眼眶,吃、吃、吃。这种活法,也未免太惬意了吧~~用不用这么潇洒? 这些都只是“禽兽们”看似美好的生存方式。他们吃吃睡睡,偶尔卖个萌,就可前程无忧,我们人类可比不了。大部分人,还是得拼尽全力,为生活打拼,不是么。所以,打起精神,对面惨淡的现实,加油加油再加油,才是最真真切切的现实。 说起来吧,还真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周遭的某些人。他们每天精力十足,俨然一个永动机,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当我醒着的时候,他们坚挺的醒着;当我睡下的时候,他们却依旧昂扬的醒着。面对少睡,我们欲哭无泪,可他们却是精力充沛。这,不公平! 那,为什么他们能有此等神力,可以整天生龙活虎、生气勃勃,而大多常人人则老是睡不够呢?此外,精力岂是说有就有的?一上班就瞌睡,一下班就精神,一上学就飘渺,一下课就劲道好像才是更为赤裸的现实呢!难道,只是因为懒,定力不强么?这,不科学! 基因有话说 睡眠时间的长短,决定因素是多样的。简单说来,可分为生理和心理原因,主要受遗传、节律、激素、心情以及周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人如果睡不够,是会有起床气,并伴随着脾气暴躁、心绪烦闷,办事能力下降等。但有研究发现,人群中的百分之一到三的人是天生的少眠者。他们只睡很少的四五个小时,即能精神抖擞、神气十足的工作。所谓“夜猫子”,可是自娘胎里就带出来的优势哦! 听及于此,想必爱睡觉的人们可以这样自我安慰了:不是我想故意赖床的,是基因让我这么做的! 其实,早在2001年,遗传学家付英慧等人就曾发现,一个叫作Per2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家族性睡眠期提前综合征(familial advanced sleep-phase syndrome,FASPS)。有这种症状的人很容易早睡,然后凌晨的时候却又不自觉的醒来。 2005 年的时候,《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也有强调,睡眠的确是跟基因密切相关的。他们发现,在果蝇体体内的X染色体上有一种“摇摆基因”。当此基因发生突变时,睡眠时间将大幅度的削减。究其机理,他们则认为,是因为此基因能影响神经细胞中钾离子的传输,通过改变神经元的兴奋程度,从而影响到生物的睡眠状态。 由美国加州大学发表在2009年8月《科学》杂志上的另一篇文章,也对睡眠相关的基因,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声称找到了首个可调节人类睡眠时间的基因,并称之为Dec2。当它发生替换突变时,会导致人的睡眠时间显著的减少。他们还选取果蝇和小鼠来进行验证,最后发现,转入此基因的小鼠少睡了1小时,果蝇相对其它果蝇少睡约2小时。 而在此后的2011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人员在在《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新发现的一种名为“ABCC9”的基因。此基因存在于20%的欧洲人中,它能使人的睡眠时间变长。通过对果蝇中类似基因的研究,他们还发现,当阻断此基因的时候,夜间睡眠时间将会被有效的缩短。 截至2012年,欧洲和美国已开展了多项大型的睡眠研究项目,并发现了诸多睡眠相关基因,如:会导致人们难以入睡的AFH(after hours)基因,易让人早睡早醒的Edo(early doors)基因,让人难以长时间持续睡眠的Sci(for short circuit)基因。 睡吧,睡吧!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需品。英国睡眠研究专家Derk-Jan Dijk曾发表报告声称,睡眠不足会改变人体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多种疾病。去年2月份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的一项研究旋即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在缺觉状态下血细胞中有444个基因活性受到抑制,267个基因活性提高。而在今年年初同样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的另一篇文章,则再次佐证了这一说法。他们发现,作息不规律会损伤人体的一千多个基因。 但,睡多久才算够呢?这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热衷的探索话题。其实说来,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受年龄、性别、地域发育阶段、季节、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认为成年人最佳的睡眠时间为每天7-9小时,太长过太短都不好。长期缺乏睡眠或睡眠不足,其隐患是巨大的:不仅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还会使得身体紊乱,各器官的运转不畅、失衡。 那,缺少的睡眠能补回来吗?这个,我只能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那种在熬夜后疯狂补觉,试图将缺少的睡眠补回来的种种尝试,其实是徒劳的。今年年初《神经科学》上的一个研究,就通过对老鼠进行研究,发现长期缺乏睡眠会引起大脑细胞的永久性损伤--受试鼠脑干部分可是丧失了25%的脑细胞呢。 有传言称,睡眠少的人智商通常会比较高。这个,可也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称,智商较高的人,一般而言,拥有的兴奋性神经物质也较多。他们思维活跃,灵感随时涌现,兴奋状态时间长,相应的,需要的睡眠时间就比较短。当然,睡眠少的人,一般而言拥有着更为多的时间,可供学业事业而打拼。所以,如果说他们是那种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毫不为过。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睡的多少大部分是由基因来决定的,但是我们完全寄希望于基因突变这种不可控的小概率事件是不靠谱的。想要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安排合理的膳食做晚餐,睡前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应该更加有效。 ------------------------------------------------------------------------------------------ “别人问我为何喜欢熬夜,我通常会答道:静谧的黑夜,带给我灵感。把我置身于如诗般的书海,可以更好的倾听世界。。。其实,粉饰的词藻之下,掩盖不住的,却是这般尴尬而残酷的现实境遇:寂寞骚年,孤枕难眠。。。” -------------------------------------------------------------------------------------------- 《 屋顶 》 曲:周杰伦 词:周杰伦 演唱:周杰伦、温岚 半夜睡不着觉 把心情哼成歌 只好到屋顶找 另一个梦境…
747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大脑“脏东西”引发疾病 闭上眼睛一起“洗洗脑”(转载)
whitesun 2013-11-5 23:55
 摘自:新华网 来源:新京报   睡眠,或许是最好的清洗大脑的工具。去年,科学家发现了大脑里的分子“垃圾处理系统”。日前,一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称,大脑在处于睡眠状态时,这一“回收系统”最为活跃。换句话说,睡眠状态下,大脑处于最佳的“自我清洗”、“自我排毒”的状态。   大脑有条“下水道”   人体大部分“垃圾处理”是由淋巴系统来运作的。淋巴会清理身体组织里破损、误置的分子、病原体等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将之输送到血液。在这里,肝脏会对其分解,最终排泄出身体。   大脑却不太一样。对精细的大脑组织进行调节的,是被称为“脑血管障壁”的机制,这是一种血管和脑之间有选择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的“屏障”。淋巴虽然可以在全身各处大展身手,却被阻止在大脑之外,无法对大脑进行“清洗”工作。   大脑是怎么进行“垃圾处理”的?之前,科学家发现,分子废物是在个体细胞之间被分解和回收的。去年,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在老鼠实验中发现,其大脑同样存在一个“下水管道”。大脑内有一个过去没有发现的管道网络,可以将大脑不需要的细胞外液和其他物质排出。这一机制和身体其他部分的淋巴机制有点类似,因此,科学家将之称为“类淋巴系统”。   清理管道可关可开   这一研究开始后,科学家还想继续寻找大脑的“下水道”之谜。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内德加特说,当液体在细胞之间流动时,需要大量能量。科学家就设想,大脑也许没法一边处理信息,一边“大扫除”。因此,科学家决定研究在睡眠状态下,这一清洗机制的活跃程度是否会不同。   研究结果发现,实验鼠处于睡眠或麻醉状态时,大脑中的“垃圾处理”系统要比醒着时活跃得多,冲走废弃物的脑脊髓液大量增加,流动性大得多。研究者认为,这种液体之所以会增加,可能因为实验鼠睡眠时,神经胶质细胞发生收缩,使得类淋巴管道和血管之间的空间增加了60%,让更多的液体可以在大脑中流动。实验鼠醒来后,这些细胞又开始变大,细胞之间的空间缩小,管网中用以冲走“脏东西”的液体又重新变得稀疏。   大脑“脏东西”引发疾病   这一研究由美国国家神经失调和中风研究所资助,最终目的是希望寻找一些疾病的根源。此次研究中,科学家进一步发现了老年痴呆症的一些新的秘密。   此前研究所知,一种介于肽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淀粉样蛋白和老年痴呆关系密切,会在老年痴呆患者大脑中集聚,形成疾病。此次研究发现,睡眠时淀粉样蛋白被冲走的速度大增。   很多神经性疾病,如老年痴呆、中风和痴呆等,都和睡眠失调有着密切关系。这个研究能够帮着解开这些疾病之谜。内德加特说,研究显示,睡眠不足时,大脑废物会聚集起来,最终损害大脑。内德加特将这些因大脑“垃圾”累积导致的大脑疾病称为“脏脑”疾病。   华盛顿大学脑神经科学家和老年痴呆症研究者大卫·霍尔兹曼表示,这个研究相当重要。通常人们很少会想到睡眠周期和神经退化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这个研究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哪怕是睡觉,都可能会在今后带来一定问题。”   在内德加特看来,睡眠时被冲走的废物蛋白质是对大脑细胞有害的“垃圾”,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人们前一夜没睡好时,总会思维不清晰,而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睡眠,甚至会导致动物或人的死亡。新的研究还可以引发社会层面的思考,“这可以引发很多夜班工作者关于换班制的讨论。如果你睡眠不足,可能就会引发疾病。”   清洗大脑是唯一功能?   目前,内德加特等人所做的研究辨别出了实验鼠在入睡时的“洗脑”状态。接下来,科学家可以将之扩展到其他生物上。   也有科学家认为,这个研究不一定意味着睡眠的唯一功能就是“清洗”。英国萨里大学睡眠科学家德克·戴克说,单一功能并不能以一概全,“睡眠可能有很多功能,就像到了周末,可以购物、社交,也可以大扫除一样。”   萨里大学另一名睡眠专家拉夫里奥·索玛表示,“清洗”并不一定是睡眠目的的全部,“睡眠和所有一切相关:新陈代谢、生理状态、消化,所有一切。”她希望能看到实验证明,缺乏睡眠的人群的确有大脑中废物聚集的现象,而睡眠则可以消减这些废物。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2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意识有损健康?
热度 5 geltern 2013-10-23 20:06
在《Science》最新一期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双光子显微镜测定在睡眠、麻醉、觉醒状态下脑脊液的流速时发现,睡眠过程中清除β淀粉样蛋白等有毒物质的速率要比觉醒状态下多两倍【1】。这一观察结果初步证实了,睡眠过程是清理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毒”过程。 这个在人们意料之中的结果却引发一个思考。按照逻辑推理,从发育初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成熟,需要更长的生理性睡眠时间来清除代谢废物和修复细胞损伤。可是,为什么事实却恰恰相反呢【下图】?要知道,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重大疾病,甚至衰老均被认为和细胞损伤积累有关【2】。 特别提示: 由于缺乏对睡眠机制的了解,绝大多数人都会混淆病理性睡眠和生理性睡眠的概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 人在不同时期所需睡眠不同,过多或者过少都损伤健康 ”这个传统观点是片面的。 不可否认,多项睡眠剥夺试验证实,缺乏睡眠会损伤免疫系统、肠胃功能、认知功能等生理机能。然而,“ 过多睡眠损伤健康 ”这个观点往往来自于嗜睡症这种病理性睡眠的表现,而不是生理性睡眠的延长。例如:嗜睡症患者和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都长达十多个小时。但是,嗜睡症患者醒来后却往往主诉为,感觉依然疲倦,体力及脑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 同样是睡眠,为什么结果却大不相同呢? 原因在于,从1950年Demen等人通过脑电、眼电、肌电观察到,一个完整的、有效的睡眠机制是由REMS和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或者慢波睡眠)周期交替所构成【下图】。 新生儿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睡眠过程中,REMS时间要占据50%以上。嗜睡症患者的睡眠过程中,NREMS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REMS仅有几十分钟,甚至于零(多见于老人)。 另外,把睡眠机制当作一种逻辑加法的达芬奇睡眠(又称多相睡眠),也是一种在不了解睡眠机制前提下的主观想象而已。 好了,话归正题。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文中开始的问题,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 现代医学发现,精神压力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及白发增长等早衰现象,对人类健康造成长期伤害。相反,心态平和有助于抵抗癌症等重大疾病,甚至延缓衰老的形成。可如果刨根问底的话,到底什么是精神压力?什么是心态平和呢?任何一个心理学家都无法作出具体解释。原因在于,无论是精神压力,还是心态平和,均是大脑主观意识的不同表现,在客观生理上却并没有任何不同。 这不由得让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即: 并非是精神压力(或者过分脑力使用)有损健康,而是记忆、思维等大脑意识形成本身就是以损伤健康、形成衰老为代价的。只不过,精神压力加速了这一损伤机制,导致免疫系统过早被破坏、白发增生等衰老现象过早形成。 我们知道,记忆、思维等大脑意识形成及强化主要依赖于,通过视觉、听觉、体感等各个感官系统从外界环境持续获取大量经验或者信号,并在大脑皮质神经网络形成特定的神经回路及相应的功能区。 由于这一过程主要在觉醒状态下进行,这意味着,每日觉醒时间必然越来越多,而每日生理性睡眠时间则越来越少。也就是说,记忆、思维等大脑意识形成及强化,一方面有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智能生物能够快速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剥夺了每日生理性睡眠时间,消弱机体对一些不可避免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例如:对β淀粉样蛋白等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导致细胞损伤的不断积累,增大了患有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重大疾病的风险。 从更实际的生活角度说,无论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的中医理念,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健康建议 “Get adequate sleep,都表明了睡眠对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可问题是,为什么至今全世界有三分之一成人存在失眠现象且得不到有效治疗呢?李开复被认为是因为熬夜而导致患有癌症。难道,真的是因为工作忙得多到逼的他不能睡觉吗?在更多的时候,导致入睡困难、失眠、熬夜的根源并非来自外界因素,而更多是来自于我们自身... 我们有理由相信,睡眠机制失控很可能是导致衰老形成的主因之一,而剥夺我们睡眠、损伤我们健康的幕后黑手正是人类适应外界环境的最强大优势功能,即:大脑意识功能。 存在就是合理。生物学研究逐渐发现,许多过去被认为是不好的现象,其实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例如:发烧、过敏【3】等生理现象分别具有正面和负面效应,表面上的负面效应的内在机制可能是一种正面效应,肿瘤、衰老这些看似罪大恶极的现象也许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4】。 同样,大脑意识功能也会存在两面性,例如:一方面有助于高级智能生物适应外界环境的快速变化;另一方面却对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产生损伤效应。 只是,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或者探索... 【1】Sleep Drives Metabolite Clearance from the Adult Brain,Science,2013,342:373-377。 【2】The Hallmarks of Aging. Cell,2013,153:1194-1217 【3】Why That Bee Sting Might Be Good for You,Science News, http://news.sciencemag.org/biology/2013/10/why-bee-sting-might-be-good-you 【4】孙学军教授博文。
574 次阅读|5 个评论
RSI技术延长生理性睡眠实现防治多种疾病的探讨
热度 5 geltern 2013-10-19 15:23
作者 韩津 临床发现: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发现通过RSI技术( 快速眼动睡眠强制技术 ,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Impose ), 将成熟期、衰老期的睡眠模式( REMS时间占每日总睡眠的2%-14% ),转变为发育期的睡眠模式( REMS时间占每日总睡眠的50% ) ,实现 延长患者的生理性睡眠后, 会对弱视、耳聪、消化不良、身材矮小、睡眠障碍及老年痴呆症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为什么主动延长每日REM睡眠时间能够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产生治疗效果呢?其具体机制是什么呢?在进一步分析中,我发现这种治疗效果和延长REM睡眠会强化脑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 具体机制: 我们知道,作为由几百亿神经元构成的复杂组织,脑在日常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损伤,( 提示:损伤不可避免的 根源在于,一些生理机制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例如:氧化应激等,就好象摩擦力的两面性一样,既是物体运动的基础,也是造成物体耗损的根源。 ) 一、功能性损伤,例如:神经探戈等神经联接异常; 二、分子性损伤,例如:β淀粉样蛋白等有毒物质。 为了防止这两种损伤形成积累,影响脑的整体运行,相应的脑保护机制是不可缺少的, 一、“功能融合(或者补偿)机制”,一种神经元可塑性在功能层次的表现【1】。这一机制的意义在于,可以迅速屏蔽受损的神经联接,并利用正常的神经回路及组织给予替代或者补偿。从某种角度说,“拆东墙补西墙”是一种非常高效率的自我修复机制。 二、“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一种类似于管中管的并行系统,内圈管道输送血液,外围管道输送脑脊液。其中,脑脊液快速流经脑组织,能够清除多余的蛋白和有毒物质,然后沿脊柱向下转移到淋巴系统,废物最终进入肝脏中被分解 。 可以说,两种脑保护机制的相互结合,能够迅速修复几乎所有的功能性及分子性损伤,维持损伤和修复之间的平衡,保证了脑整体功能的正常运行。可是,这两种脑自我保护和睡眠机制及我的临床发现存在什么关系呢? 一、多项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β淀粉样蛋白 的积累很可能是形成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因之一。如何清除 如何脑内多余蛋白及其它有毒物质将是预防和治疗AD的关键所在。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研究人员发表在《Science》的一项Report 显示,睡眠是一种清除脑内β淀粉样蛋白等多余蛋白质和生化垃圾的加速器。 以上相关研究从理论上支持了我的临床发现,即:延长每日生理性睡眠时间能够大幅度强化脑内类淋巴系统清除多余蛋白质及其它有毒物质的能力,并在临床上表现为对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二、从Karni、Sagi等人在1994年发表首篇相关文章【4】至今,很多心理学研究均证实,睡眠机制和记忆巩固及强化有关。大多数心理学家相信,记忆、思维等意识反映的是一种大脑皮质神经网络整体功能。也就是说,根据大脑分区理论,记忆巩固及强化也意味着脑功能的整体强化。除了记忆以外,我们应该找到更为具体的生理依据,例如:睡眠机制能够增强视觉功能、听觉功能、体感功能等感官功能。 进一步说,Frank,Issa等人的研究证实,睡眠机制能够强化视皮质功能发育的可塑性 【5】 。这一研究结果从理论上支持了我的临床发现,即:延长生理性睡眠能够快速提升视觉功能,并在临床上表现为对弱视( 一种视觉功能低下的发育性疾病 )的治愈效果。 另外,由于我同样在临床上观察到,延长生理性睡眠对耳聪( 一种听觉功能低下的发育性疾病) 也产生了治愈效果。这一观察从临床研究上逆向地证实了相关理论的客观性,即:睡眠机制能够强化整个大脑皮质神经网络功能。 结论: 从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的中医理念,到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的健康建议“Get adequate sleep( 保持充足睡眠 )”,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睡眠机制对增强免疫系统及防治疾病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现代医学对睡眠机制了解依然匮乏,尚不清楚该如何主动利用睡眠机制去防治疾病和维护健康。例如: “ 人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睡眠不同,睡多睡少均对身体无益 ”就是 一个片面的观点。 虽然多项以大鼠为模型的睡眠剥夺实验证实,睡眠缺乏会损伤免疫功能、认知功能、代谢功能等生理机能,并没有任何一项临床试验证实,延长生理性睡眠同样会损伤机体。 相反,“睡眠过多会有损健康” 这个观点来自于嗜睡症这种病理性睡眠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而并非是正常的生理性睡眠 。 缺乏相关了解的人们往往会混淆病理性睡眠和生理性睡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得出了片面观点。 如今,我的临床发现及观察显示, 通过RSI技术延长每日REM睡眠时间是一种主动地、合理地利用睡眠机制的方式。 因为这一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强化“功能融合(或者补偿)机制”和“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这两种脑自我保护机制,实现对多种的疾病产生了相应临床治疗效果的医疗技术。 最后,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睡眠-觉醒节律”是一种联接“脑、体”之间的途径 ,对免疫功能、认知功能、代谢功能等多种生理机能起着开、关的调节作用 【下图】 。因此, 如何主动地、合理地使用这个开关键,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调节效果,不仅是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也是探索大脑奥秘的重要切入点... 参考文献: 【1】Dynamic neuroplasticity after Human prefront cortex damage. Neuron,2010, 68:401-408 【2】Garbage truck of the brain.Science,2013,340(6140):1529-1530 【3】Sleep Drives Metabolite Clearance from the Adult Brain,Science,2013,342:373-377。 【4]Wher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n texture discrimination:Evidence for primary visual cortex plastic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1994,88:4966-4970。 【5】 Sleep enhances plasticity in the developing visual cotex,Neuron 30:275-287,2001
735 次阅读|7 个评论
感谢纽约科学家初步证实了俺的睡眠“排毒”抗衰老假说
热度 19 yindazhong 2013-10-19 11:24
感谢纽约科学家初步证实了俺的睡眠“排毒”抗衰老假说 2013 年10月18日,《科学》杂志报道了由两个中国名字,Xie和Kang为共同第一作者的关于睡眠过程中大脑对代谢废物清除速度加快的研究(详情见文后上传原文)。 研究发现,“在睡眠过程中,神经活动减弱,血压变低,细胞体积变小,这样细胞间隙的代谢废物, 如与老年痴呆症相关的 β - 淀粉样蛋白等垃圾成分, 更容易被清洗出来进入脑脊液中”。 《科学》杂志对此专门发布了新闻分析和新闻透视。 正如孙学军老师相关的博文所介绍: “从生物化学角度,这是第一次证明睡眠是大脑清除有毒物质的加速器,这才是睡眠功能的分子解释”…… 关于睡眠的机理,我曾经归纳总结了不少现有的假说,也提出了自己的假说(参见 2002- 睡眠研究的科学前沿.pdf ) 。我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睡眠的一个重要功能应该是能够有效地清除能量代谢过程导致的多种生物垃圾“毒素”。这个理念现在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在十五年前却是天方夜谭似的“胡说八道”。因为这个假说跨越了生命科学太多的领域,穿越了生命奥秘的千年时空——因为在新世纪,新千年以前,人类有关睡眠的大脑神经科学研究尤在襁褓之中——,我根据自己对于衰老过程的共同生化机制的解读首次提出了“睡眠是日复一日的返老还童”!其实我自己当时也是:直觉多于证据,联想多于事实,尚没有想清楚可以用什么样的“云雾暗室实验”来证实这个“完成衰老睡眠两大学科云端超链接”的想入非非——“蜃楼如何连天宫”? 回想1997 年,我顶着生活中的巨大艰辛和变故,呕心沥血写成了“清除羰基毒素也许是重要的睡眠抗衰老机理”。当时可以说是如获至宝,甚至可谓欣喜若狂(参见文后日记图片),但连投了好几个杂志都被拒稿,主要理由是实验证据不足,后来投到Linus Pauling 主编的《Medical Hypothesis》,被这位当时已届90高龄的化学泰斗一眼看中,文章才终于得以问世。文章“ Is carbonyl detoxification an important anti-aging process during sleep ?.pdf ”在2000年跨世纪之际艰难发表。可文章发表之后,罔顾天下,孑然一身,真有些让我充满了“涕泪不知笑是哭,仗剑英雄孤独魂”的沧桑感。 打那以后,我又多次对社会大众和相关科学界发出天问,给出提示,试图挑起科学探讨,碰出思想火花。甚至几年前,还在科学网摆下擂台,美名其曰: 人为什么要睡觉——科学摆擂台 。 可除了网上赵华等知音的高山流水之声外,专业学界的反馈却悄无声息, 石沉大海 。苦苦写成的“睡眠抗衰老生化机理”跨学科研究课题也屡屡碰壁,折戟沉沙 …… 昨天,《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纽约大学和罗切斯特大学13位学者的这篇 “ 睡眠可以清除大脑有害毒素 ” 的文章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科学又往前走了一大步,这里有我十几年前的原创思想在闪光。而且,清除羰基应激毒素比清除某一、两种垃圾蛋白( β-淀粉样蛋白等 )更加直指生化毒素的本质——某些生化功能团导致的自发生化反应是导致各种生物毒素在生物体内“每天起难,逐年蓄积“的核心原因。更重要的是,我的睡眠抗衰老生化还包括了清除“与蛋白质已处于半结合状态的毒素”的生化原理——例如,有效地减低类似“糖化血红蛋白”那样的早期可逆的“半羰基毒化蛋白类物质”的生化排毒机理。 呜呼,天下不识而吾不怒,有科学网可以诉,足矣! ———————————————————————— 以下给出《科学》杂志原文,以及国内的相关报道: Science-2013-Xie-373-7 睡眠清除生物毒素 研究突破.pdf    睡眠可以清除大脑有害毒素 对那些闹不清楚为什么睡一夜好觉会让我们能更好思维的科学家来说他们现在终于摸清点门道了。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发生在就寝时间的独特的大脑变化可清除在白日积聚的有害毒素。   当人类的睡眠被剥夺时,除了其它的行为方面的问题之外,他们还会表现出进行决策的问题和学习障碍。有一点很清楚的是人们为了要能每日正常的运作并保持健康就必须要休息,但是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睡眠可诱导恢复性的效果。 Lulu Xie 及其同事应用一种叫做离子导入的技术来研究睡眠及清醒小鼠脑中的液体流动。具体地说,他们观察的是组织间隙 —— 即脑细胞间的空白区域 —— 内的液体流动。   流经这些空间的液体很像一辆水中的垃圾车,在流经过程中可清除有毒代谢物 —— 即清醒时进行日常作业中的脑细胞分泌的降解产物。 Xie 及其同事显示,在睡眠(或被麻醉的)小鼠脑中的组织间隙比那些在清醒时小鼠脑中的组织间隙要大 60% ;睡眠小鼠的脑子有着更好的清除废物的能力。这类废物之一是 β- 淀粉样蛋白 —— 这是一个与阿尔茨海默氏病有关的蛋白;研究人员用荧光标记物来标记 β- 淀粉样蛋白并观察到,在睡眠小鼠中, β- 淀粉样蛋白流出脑子的速度会快 2 倍。   确实, Xie 及其同事报告,在小鼠清醒态流出脑子的废物只是在其睡眠时的 5% 。他们的研究帮助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脑子在我们得到足够睡眠后会有更好的表现。而且,正如 Suzana Herculana-Houzel 在一篇《观点栏目》中所提出的,这一工作可被用来更好地定义那些于日间在脑中积累的会增加发生癫痫或偏头痛风险的废物。 —————————————————————————————————————— 再下面我把当年的日记翻了出来供大家消遣。敬请注意:瑞典的夏天晚上10点多也还属于白天! 2014 年1月4日又见类似研究进展: 由李侠先生科学网博文 : 研究称睡眠缺乏对大脑损伤类似遭打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do=blogid=755621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8267 次阅读|74 个评论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第二天食物购买欲望增加
热度 4 WileyChina 2013-9-16 17:40
在肥胖协会( The Obesity Society )官方杂志 Obesity 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称, 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你第二天在超市购买更多的食物。 睡眠不足同样会引起第二 天早上 血液中饥饿素 (一种增加饥饿感荷尔蒙)含量升高,然而,饥饿素和购买食物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这表明有另外的诱因,如冲动决策,导致增加购买的行为。瑞典科学家对睡眠不足是否会改变一个人的食物购买选择感到好奇。 “我们假设睡眠不足会对饥饿感和个人理智决策产生影响,从而促进购物和食物购买——因为睡眠不足会令人的饥饿感增加,同时导致个人的自制力和理智决策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冲动的购买行为”,文章第一作者、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 Colin Chapman 说。 Chapman 、 Christian Benedict 博士和他们的同事将 14 个体重适中的男子分为睡眠不足和睡眠充足两组,并给每人 50 美元预算,告诉他们尽量购买 40 个商品,包括 20 种高热量食物和 20 种低热量食物。试验者采购的高热量食物的价格将被用来估计睡眠不足是否影响了食物购买的灵活性。在开始任务之前,参与者每人吃了一份标准的早餐以减少饥饿对购买食物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相对而言,睡眠不足的参与者明显购买了更多的高热量和高份量的食物。研究人员同样测试了饥饿素的水平,发现经历睡眠不足的人血液中的饥饿素浓度会明显升高,不过这种升高和购买食物的行为并没有直接联系。 “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性且有力的证据,说明需要控制卡路里摄入和体重增加的患者应该保持健康、规律的睡眠。” Chapman 说。 后续还需研究睡眠不足导致食物购买行为改变的现象,是否在少量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也存在。此外,因为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冲动或不理智购买,所以我们还需要探索睡眠不足对一般性购买行为的影响。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3692 次阅读|6 个评论
警惕《下半夜的中国人》
热度 3 guoweihehe 2013-8-18 11:32
《新周刊》第 392 期《下半夜的中国人》是个关于睡眠的专辑。睡眠是个社会问题。 但是其中的一些观点,很可疑。 像《睡眠目的论》中: http://www.neweekly.com.cn/newsview.php?id=4871 “几乎 90% 的人都梦到过被追杀,或找厕所。为什么?被追杀,有关系的可能是你的肾。找厕所,跟儿时画地图也许一个原因,膀胱的问题。 最好的睡眠,是一夜无梦。 ” 1 、这个统计数据是哪里来的? 2 、梦是睡眠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对于睡眠作用的实现也得到很多科学研究支持。无梦的睡眠,怎么会是最好的睡眠呢?标准是什么呢? 采访嘉宾是正安睡眠研究中心创办人梁冬,梁另一个更著名的身份是“冬吴相对论”的主持人,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栏目的。但是这个访谈中的很多观点,说明梁先生的科学素养很一般。 冬吴相对论 : //dongwu.21cbr.com/ 梁冬准备闲下来时写本书,专说失眠, “ 至少一百多种原因 ” 。 ——呵呵,搞睡眠研究的人,有福了 ;搞睡眠保健的人,万福了。 由此看来,睡眠问题确实是个社会问题,是个需要科学传播的社会问题。 前段时间写过《《深睡眠》,伪书吧?》,看来睡眠保健领域也是乱象丛生,一地鸡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685do=blogid=712628
个人分类: 睡眠那些事|3423 次阅读|14 个评论
你睡的好吗?
热度 14 张三火 2013-7-31 11:45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系列讲座(七)——如何维护睡眠健康 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 焱 一、健康睡眠的标准 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u 健康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调整和恢复,消除疲劳。 u 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u 提高睡眠质量,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保障。 二、关于睡眠时间 1. 每天要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 2. 一般成年人应该在 6-9 个小时。 3. 睡眠最佳时段:晚上 10-11 点睡觉,早上 6-7 点起床。 4. 合理睡眠有利于人体维持一个较稳定的生物节律,有益于身心健康。 正常睡眠时间(因人而异) 年龄段 适宜睡眠时间 新生儿 20-22 小时 2 月婴儿 18-20 小时 1 岁 15 小时 2 岁 14 小时 3-4 岁 13 小时 5-7 岁 12 小时 8-12 岁 10 小时 13-18 岁 9 小时 成人壮年 7-8 小时 60-70 岁 5.5-7 小时 《黄帝内经灵枢经•卫气失常》说:“五十以上为老,二十以上为壮,十八以上为少,六岁以上为小。”年龄时段不同,睡眠时间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 睡眠是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27% 的人有睡眠不良问题。 据称,中国人约半数左右的人有睡眠问题。 三、世界睡眠日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组织主办了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 2001 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 3 月 21 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唤起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2003 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 2013 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 关注睡眠,关爱心脏 ”。 四、《黄帝内经》维护健康睡眠的原则——起居有常 是指生活作息要有一定的规律,即起居调摄。起居,指作息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根据人体生命节律,顺时调整作息和睡眠的时间。 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古经典,看看《黄帝内经》对于睡眠的认识: “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素问•生气通天论》) 指出人体阳气与自然界阳气在一日之中是同步节律。日出阳气渐生,则起床活动,外出劳作;日落阳气虚衰,则停止劳作,减少外出活动,以免损伤阳气,感受外邪。经常违背天人相应规律,体内阳气调节功能失常,自然生命节律失调,困倦疲乏而虚弱单薄——体弱多病。 “ 阳气尽而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 (《黄帝内经灵枢经•口问》) 即白昼过后夜晚降临则睡,夜晚过后白昼开始则醒。白天人体阳气旺盛,功能活跃,是安排工作、学习、室外活动的最佳时间;夜晚人体阳气相对较虚,生理功能活动相对低下,要室内休闲,睡眠休息。顺时安排起居作息时间,形成有节律的睡眠习惯,是维护健康的必要保证。 “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 《黄帝内经灵枢经•营卫生会》)说明 营卫调节运行与睡眠密切相关。营气运行在经脉之中,卫气运行在经脉之外。营气按照十二经脉阴阳相接的流注顺序,循环往复,周行不止。卫气按照昼行于阳经二十五周,夜行于阴经二十五周的规律运行。 什么是五十而复大会?当营气与卫气在体内运行五十周后便在半夜子时会合于手太阴肺经。半夜子时( 23-1 )是一天当中阴气最盛的时段,营气和卫气都运行到阴经并相遇,此时人们应处于睡眠状态,即“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熬夜的人,尽量不要超过子时再去睡觉。过凌晨 1 点不睡,营气与卫气不能“合阴”,人会感觉到心慌、烦躁、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安等,第二天还会困倦、疲惫,精神不振。 “ 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 ( 《黄帝内经灵枢经•营卫生会》 ) 说明营卫调和是健康睡眠的保障 ,年轻力壮的人气血旺盛,肌肉滑润,气道畅通。营卫之气运行正常,表现为:在白天,精力充沛;到夜晚,睡眠安稳。营卫调和,睡眠健康。 营卫失调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经常作息时间混乱,甚至黑白颠倒。最终势必影响到人体营卫运行规律与昼夜调节的生物节律,导致营卫运行失常而引发各种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睡眠不足等。会出现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摶,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老年人气血虚衰,肌肉干枯,气道涩滞,五脏功能紊乱。营卫虚弱,运行失调。表现出:在白天,无精打采;到夜晚,失眠不安。治疗以补益气血,调和营卫,疗效显著。 五、睡眠异常有哪些? (一)不寐(少于 4 小时或睡眠浅、不安者) 1 、虚证: 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 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 2 、实证: 肝郁化火——加味逍遥丸; 痰热内扰——礞石滚痰丸;朱砂安神丸。 (二)嗜睡(多于 9 小时或睡不醒者) 气血不足——归脾丸;八珍丸。 脾虚湿困——参苓白术散; 肾精亏虚——河车大造丸。 嗜睡是一种病理性的倦睡,可被唤醒,但一旦刺激移去后又迅速入睡。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应引起重视。嗜睡症( narcolepsy )是一种生理障碍,通常发生在 15-30 岁的年龄段,难诊难治。 六、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哪些? 1 、导致精神抑郁:引发抑郁症。 2 、加速皮肤衰老:黑眼圈,加速早衰。 3 、增加死亡风险:使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加倍。 4 、引发慢性疾病:心脏疾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肥胖。 5 、令人健忘愚钝:引发记忆力减退、痴呆。 6 、影响判断力:缺乏明智,影响合理的判断。 7 、容易引发事故:疲劳驾驶、加班工作引发安全事故等。 结语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决不过度熬夜。 顺应四时昼夜节律,适当调整睡眠时间。 排除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注重睡眠质量。 及时治疗睡眠障碍等疾病。 健康睡眠是调理出来的,不是贪睡睡出来的。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678 次阅读|46 个评论
睡眠好,纔是真的好!
LEOLAND 2013-6-12 13:13
曲津華 第一, 睡眠的好處非常多; 第二,睡眠是最好的休息; 第三, 睡眠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 第四, 睡眠好,說明身心兩方面都健康,又對身心的健康產生反作用,促進機體和心理更加健康; 第五, 睡眠指數與幸福指數成正相關——睡得越好,越幸福; 第六, 在幸福度的考核指標中,睡眠應該佔有最大的權重; ​ 第七,睡眠好,說明沒有什麼憂愁、疑慮和擔心,所謂“半夜敲門心不驚”,心理健康。 總之,睡得好纔是真的好!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消失的脑电波 (杨倍昌教授 台湾)
热度 1 guoweihehe 2013-4-7 08:16
消失的脑电波 一、何谓脑电波 人身上都有磁场,思考时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产生 “ 脑电波 ” ,通过能量守恒,我们思考的约用力,形成的电波也就越强。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如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英文细胞( cell )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 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 “ 微小的发电站 ”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 。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脑电波图是利用高灵敏度生物信号放大器将神经细胞自发产生的电活动接收、放大后,描记出来的连续曲线。 目前人类的脑波以频带区分主要分为五种,有 delta 波 (1-4 Hz) 、 theta 波 (4-7 Hz) 、 alpha 波 (8-12 Hz) 、 beta 波 (13-30 Hz) 、 gamma 波 ( 30-200 Hz) 。不同的脑波有不同的功能以及脑区分布,有些功能或脑区包含两种以上脑波。脑波的功能、分布脑区以及最先发现者以及年代,请参见下表。 脑波 最早发现的研究 迄今目前研究发现 发现者 发现脑区 脑区 功能 Delta 波 (1-4 Hz) Walter, W. Dovey, VJ, 1936. 大脑肿瘤 (cerebral tumour) 视丘 (thalamus) 、颞叶 (temporal cortex) 、海马回 (hippocampus) 、额叶 (frontal cortex) 深沉睡眠 (deep sleep) 、同理心 (empathy) 、潜意识 (unconscious mind) Theta 波 (4-7 Hz) Walter, W. Dovey, VJ, 1944. 下皮质肿瘤 (sub-cortical tumour) 海马回、前额叶 (prefrontal cortex) 、感觉皮质 (sensory cortex) 记忆 (memory) 、突触可塑性 (synaptic plasticity) 、由上而下的控制 (top-down control) 、长距离同步震荡 (long-range synchronization) Alpha 波 (8-12 Hz) Berger, H., 1929 枕叶 (occipital cortex) 视丘、海马回、脑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 、感觉皮质、运动皮质 (motor cortex) 抑制 (inhibition) 、注意力 (attention) 、意识 (consciousness) ,由上而下的控制、长距离同步震荡 Beta 波 (13-30 Hz) Berger, H., 1931 主要运动区 (primary motor cortex) 所有皮质结构、视丘底核 (subthalamic nucleus) 、海马回、基底神经节 (basal ganglia) 、嗅球 感觉门控 (sensory gating) 、注意力、知觉 (perception) 、运动控制 (motor control) 、长距离同步震荡 Gamma 波 (30-200 Hz) Adrian, E.D., 1942 哺乳类的嗅球 (olfactory bulb) 所有大脑结构 (all brain structures) 、视网膜 (retina) 、嗅球 知觉、注意力、运动控制、记忆、意识、突触可塑性、运动控制 二、脑电波的发展历史 自 1875 年,英国利物浦的生理学教授 Richard Carton 经由动物大脑皮质记录到与呼吸或心跳无关的脑电波,当时他的实验是以兔子、猫和猴子为研究对象。此电波与呼吸或心跳无关,是一种脑部的生理变化,随着动物受麻醉或缺氧而破坏,且动物在死亡后消失。后来他又发现刺激动物的身体能使脑波发生变化,他利用这种变化来研究身体之部位与大脑皮质区的关系,并探讨大脑皮质区的功能,成为后来神经诊断学中诱发电位( evoked potential )发展的基础。他注意到当灰质的任何一部份处于功能活动 态时,其电 通常会呈现出负的变化。并于当时发表了 “ 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 ” 论文。也因此 Richard Caton ( 1842~1926 )被认为是第一位研究脑电活动的人。 50 多年后,直至 1929 年德国精神科医师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在人类头皮上首次发现一种电位变化,并明确地描述人脑电活动而命名为脑电波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俗称脑波)。他一开始为 解释 机能的生物学基础,在 1924 开始研究人 脑电活动,并于 1929 发表 在德国期刊上,这是首次公开文献记载人类的脑波记录。 他把 两 根白 金 针 状 电极通过头部外伤患者的颅骨缺损部位插入大脑皮层,成功地记录出有规则的电活动。他意识到颅骨缺损时并 不 一定能获得 良 好的脑波记录,接着证实,这种电活动 不 需要把电极插入脑内,透过安置于头皮上的电极也同样可以记录到。他首先把正常人在安静、闭眼时主要出现于顶、枕部的 10 Hz ,振幅 50μV 左右之有规则的波命名为 α 波,还发现当受试者在睁眼视物时, α 波将消失并出现 18 ~ 20 Hz 、 20 ~ 30μV 的波,他把这种快波称为 β 波。 Hans Berger 把这样的脑电活动总称为脑电图( EEG ),后人尊称他为〝脑电图之父〞。到了 1935 年, Frederic Gibbs 等人发现在癫痫症状发作时会产生不同的脑波讯号,自此整个脑波的相关研究才逐渐被重视。此后脑波开始逐渐被应用在医学的领域。从字义上来看 electro - electrical -电的; encephalo - brain -大脑的; gram(ma) - picture -图像。所指的就是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 EEG 现今在临床上的应用其实已经非常广泛,它据有经济、安全、方便的特性,可以用于筛检病患,以及昏迷、中风、癫痫、脑炎、和其他脑疾病病人的追踪检查。 三、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医生的秘密实验 在那个年代,对意识的研究基本上还属于哲学讨论的范围,远没成为像物理那样系统的 “ 科学 ” 。人们可以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推导物理定律,却不知道观测什么来找到意识的机制。当时的生理学家已经发现大脑的主要元件是神经细胞,但它们和人的感觉、运动、情绪、思想等等有什么关系,一点线索也没有。解剖学家们虽然可以打开一个脑袋告诉你哪里是什么结构,却不得不承认意识纯粹是活人的游戏。你我都有各自的心理活动,可我们如何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呢?或者先退一步,我们如何知道我们 “ 可以 ” 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呢?也难怪有些哲学家坚持说意识根本不是由身体产生的了。 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虽然也和同时代的人一样充满迷惑,但他显然认为意识不是脱离身体而存在的。在耶拿大学( University ofJena )当讲师的时候,他就做过一系列的尝试性实验。他记录过人的心跳,脑血管血流量,甚至试过改变温度来观察这些怎么影响人的心理变化。这一系列尝试全进了死胡同。后来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的兴趣转移到了大脑的电流上。虽然二十几年后人们确定了电信号就是神经系统传递资讯的主要方式,可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选择这个方向却是因为一个非科学的理由:他相信心灵感应的存在。他甚至猜想这种感应是类似电报的东西,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互相传播。 时隔二十几年,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当上了心理诊所的主任。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诊所接收到一大批脑部外伤的病人。而这些病人其中一些颅骨受损,头皮下只有一层薄薄的组织覆盖着大脑。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于是就开始邀请自愿参与实验的病人,使用的只是当时最普通的弦线电流计,灵敏度一般进行测量。 在诊所里,他是一个相当严格的主任,照章办事,行事谨慎,同事们都觉得他不大好接近。他们都不知道,实际上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对行政管理和经营诊所并不热衷,他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人如何产生意识。主任的身份让他对这种实验有所顾虑,因为身负着许多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如果工作因此受到影响,也就更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了。所以这一系列实验都是秘密地摸索着进行的。也因当时身为诊所主任的身分必须保守秘密,不能大张旗鼓地动用经费添置仪器,只能运用粗略的测量。 1924 年 7 月的这个夏夜也不例外,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医生打开电流计以后摒住了呼吸。十几秒钟过去,纸带上出现了一条清晰的曲线!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医生终于找到了大脑中的电流! 四、消失的五十年 Richard Carton 研究 人类 的脑电流 时 ,没找到什么可靠的结论, 主要是因为那个时代电子检测仪器灵敏度的问题,能从头皮上测到的电流实在太微弱了,一直无法做出满意的脑波纪录。 再者,当时的时代背景,虽然在动物大脑测到电流,但对于动物有没有意识都还具有许多的争议。想要了解人类的脑部电波,对人做实验又不能打开脑袋来插上电极,所以一直到 汉斯伯格( Hans Berger ) 遇到在战争中颅骨受伤的士兵,才能少了头骨的阻挡,顺利找到了大脑的电流。 参考文献 Adrian, E. (1942). Olfactory reactions in the brain of the hedgehog. TheJournal of Physiology, 100(4), 459. Adrian, E. D., Matthews, B. H. C. (1934). The Berger rhythm:potential changes from the occipital lobes in man. Brain, 57(4), 355. Berger, H. (1929). Ueber das Electrocephalogramm des Menschen. ArchPsychiatr Nervenkr, 87, 527–570. 刘育芳 (2005) 人脑 - 电脑界面系统临床实验流程之分析研究 于国立台南大学 简建兴 (2005) 视觉化工具于脑讯号分析之研究 于中央大学
个人分类: 睡眠那些事|5181 次阅读|2 个评论
睡眠与衰老在哪里拥抱?!
热度 6 yindazhong 2013-3-19 18:13
年复一年的世界睡眠日又要到了( 3.21 )。今天检索我的“睡眠抗衰老文献”,无意中发现我在 2000 年发表的文章( Iscarbonyldetoxificationanimportantanti-agingprocessduringsleep ? MedicalHypotheses.2000,54:519-522 )被收入了“ Anti-agingScienceAward ”网页: http://longevity-science.org/antiaging.html 真正琢磨科学问题的科学家伙或科技伯乐可到“清远山中”找俺侃一侃大山。—— 立马能变成当今生命科学前沿的大课题! 哈 睡眠和衰老紧密相关这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越来越明白的常识。然而在十多年前这还是个无人问津的话题。天花乱坠的上百个衰老学说竟然没有一个把睡眠生化机理包容其中。 于是,我在 1997 年老夫聊发少年狂,发了一回癫,写了这么一篇“衰老 - 睡眠生化大合唱”,至今还未被科学同行们追上——孤独啊!凄凉啊! 好玩! …… Iscarbonyldetoxificationanimportantanti-agingprocessduringsleep.pdf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4383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当睡眠离开身体......
热度 2 clhaaa 2013-3-17 12:30
身为职场达人,不免会因赶项目而加班熬夜;难得朋友聚会,拒绝不了通宵K歌到天明;而当项目完成,唱high过后,你突然醒悟:天呐,我弄丢了我的睡眠! 当睡眠离开身体,在上下眼皮未能亲密接触的24、48和72小时内,身体究竟会发生哪些微妙的变化? 当睡眠离开身体24小时 大脑 24小时不睡觉后,头晕、头痛、眼花是很常见的症状。并且,加班熬夜时的效率似乎没有白天工作的高,这是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的体会。的确如此,欧洲的《睡眠研究杂志》上曾发表过这样一项研究:当科学家用先进的功能核磁成像系统对17名缺觉一天的正常人做脑部扫描时,发现分管思维和注意力的脑区活跃程度非常明显地下降了8% ,这意味着当睡眠离开身体24小时后,大脑的功能、思维的速度将大打折扣。想通宵一夜搞定公司的任务?你要花费比在白天做这项工作更多的时间! 内分泌系统——消失的瘦素 不仅仅只有大脑需要睡眠,身体的其他部分也需要在睡眠中得到调整和休息。即便只有24小时的睡眠离开时间,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相当程度的紊乱。此时,能够告诉大脑“我已经吃饱了”的激素——瘦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会下降,同时,饥饿素的水平增高,熬夜的你不仅耐不住漫漫长夜的寂寞,更耐不住食欲的暴涨,而且此时你会更有可能吃低营养高热量的食物。饥饿的呼唤不仅让你之前数月的减肥努力化为乌有,也将埋下更多的肥胖隐患。 胃肠道 睡眠和饮食这两种活动通过身体内复杂的激素网络相互影响,当睡眠出现紊乱,消化系统必然也会产生一连串问题。熬夜1天过后,你会感到明显的恶心,有时甚至会呕吐,这种不适可以看作是身体给你的警告和反抗。 眼睛 24小时不睡,两只熊猫眼是最可怕的见证。一天未阖眼使得眼部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此时眼部血流较平时缓慢,血管内一些代谢产物的堆积,导致血管呈现青紫色,加之眼睛周围的皮肤细薄柔嫩,容易暴露出皮肤下覆盖的血管的模样,产生明显的黑眼圈。同时,由于血液回流不畅,下坠的眼袋和布满血丝的眼球也是常常发生的噩梦,这种情况即使再好的化妆品也终无回天之力。 免疫系统 你或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缺觉的人很容易生病。的确,剥夺了睡眠的人体免疫力会降低,这种发现已经得到了多种研究的证实:来自德国吕贝克大学的研究者们,为19名健康成人接种了甲肝疫苗后,其中一半人保持平日正常的睡眠时间,而另一半人则坚持24小时不睡,之后分别测定他们体内甲肝病毒抗体的浓度,发现有规律睡眠组的人中,体内的疫苗抗体的浓度是缺觉24小时组浓度的2倍,另一项用流感疫苗进行的研究也是类似的结果。剥夺睡眠使得体内的卫士——白细胞的功能会大打折扣,最终导致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身体? 1、若要将缺觉24小时带来的身体负担统统扫光,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好好补上一大觉了。补觉的总时间最好在10小时以上,外加接下来一个充足的午觉,身体就能恢复到熬夜前的状态。 2、咖啡、茶等这些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能增加脑部神经元的兴奋性,常常是熬夜人士之必备,但切忌贪多,否则不仅使胃肠道更受刺激,咖啡因的效力会使大脑的功能运转适得其反。 3、做一组身体拉伸动作加上几个深呼吸,可以增加脑部的供氧量,从一定程度上补偿身体的疲劳和困倦,程度以让身体稍稍感觉清醒为好,不需要做得太累,否则身体的反抗信号会来得更快些。 4、熬夜容易大量消耗体内的水分,一定要记得补充适量的饮水哦亲!充足的水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将因熬夜产生的体内废物及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适时补充水分也可以使血液不至于过度粘稠,导致形成血栓的风险。亲,是时候为自己倒杯水了! 当睡眠离开身体48小时 大脑 如同一台运行了很多程序的电脑,48小时连续工作仍未休眠的大脑运转速度将直线下降,不仅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而且注意力会变得难以集中。更糟糕的是,此时记忆力也有了明显的下降,你开始记不清1分钟前看过的那个文件放在何处,抑或是久久想不起一个重要会议的时间。而此时此刻,你要比往常更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在开车或从事其他重要工作的话,那可是件相当要命的事情。剥夺睡眠48小时后,身体状态如同酗酒后血液酒精浓度达0.16%的情况,而这样的酒精浓度是绝对禁止开车上路的! 内分泌系统——熬夜hold不住体重 持续2天的熬夜会破坏体内动态调节的平衡,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一项对全美共计一万四千名青年人的研究表明,每天的睡眠时间减少一小时,体内的胆固醇水平便增加17% 。尽管短期的睡眠剥夺不会造成健康的长远危害,但若缺觉成为生活习惯,则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等的健康隐患。 睡眠不足还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对身体施加影响,缺觉48小时后,交感系统会愈加活跃,导致压力激素水平不降反升,产生的后果是血压的增高;同时,这也抑制了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缺少了它后,体内的血糖会随之上升。长期以往,你将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压。 胃肠道 缺觉48小时后,肚子可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难受,有时还会出现反酸,这是因为在缺觉的压力之下,胃酸的分泌明显地增多,胃不好的人这时可更要注意了,缺觉很可能使旧病复发,诱发更严重的胃溃疡后果。 免疫系统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缺觉2天后,体内的炎症因子会升高,这些炎症因子是身体压力的指标 。困得不行压力山大,看来是有原因的! 皮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也很容易受到睡眠的影响。48小时失去睡眠导致体内各系统的紊乱会破坏皮肤胶原蛋白的产生,不仅使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更容易出现皱纹、痘痘爆发等皮肤烦恼。爱美的你,想想不睡觉带来的可怕代价吧!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身体? 1、想要消除2天不睡给身体的破坏性影响,没有什么比舒舒服服睡上一大觉更值得拥有了。你需要留给身体至少1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便身体重启自我修复过程。除此之外要注意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最好也要恢复规律的睡眠时间,以避免这短期的不眠为身体带来的长久危害。 2、全谷物饼干及全谷物面包这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为大脑补充因夜间额外运转所消耗的能量,对于你这样的超级夜猫来说,用它们做夜宵是个不错的选择。而若熬夜还吃薯片、薯条、方便面这种油炸类高热量的食物的话,则会加剧体重的增长,同时更会使人昏昏欲睡,对拯救身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长久熬夜中插播一段小憩时间,即使没有补觉的效果那么立竿见影,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熬夜对身体器官的损害。但为了不使自己一下睡过头误了考试或者没赶上截止日期,一定要订好闹钟,让小憩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我们的睡眠有两种状态,分别是浅睡眠和深睡眠,身体总是先从浅睡眠开始,逐渐进入深睡眠。而一旦从深睡眠醒来,身体会感到困倦难抑。所以我们要控制好小憩的时间,在进入深睡眠之前就唤醒身体,尽管醒了后仍会感到一阵阵的困意,但工作效率肯定比睡之前的要提高很多。 睡眠离开身体72小时 大脑 缺乏睡眠72小时后,体内产生大量的压力激素,它会导致大脑合成新细胞的能力严重下降。这时,大脑这台混乱的机器运行速度已经奇慢无比,你会变得语无伦次,计算能力、记忆力都显著下降,这时的你甚至会出现幻觉,性格也会大变,你开始变得神经质,脾气暴躁,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你已经不再是平日那个温婉有仪的淑女形象了。不仅如此,你的精神也已接近崩溃的边缘。最刺激的是,若果真坚持到3天不睡,这将是一趟精神病的体验之旅。 未老先衰的内分泌系统 脑中有个名叫垂体的不起眼的小器官,它掌管着身体其他内分泌器官的功能调节,是内分泌系统的头领,垂体的功能颇受睡眠的影响。连续72小时不睡之后,体内控制外界压力、调节消化、免疫、情绪、性功能和能量消耗的内分泌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将会如同混乱的仪表盘,生长激素不升反降,糖皮质激素则反常地升高 ,这会导致身体器官发生一系列的紊乱,此种改变类似于老年人体内的所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内分泌功能开始“未老先衰”了。 胃肠道 缺乏睡眠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源,很容易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因为胃表面的黏膜最易受到压力的刺激。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们用大鼠作为试验对象,研究发现,当大鼠被剥夺睡眠7天后,胃部的血流减少了15%,相应地,它们的胃黏膜也有了30-50%的损伤 ,反映到人身上则说明,缺乏睡眠的确容易导致胃黏膜的损害,这意味着:缺乏睡眠的人更容易患上消化性溃疡病。 心脏 尽管睡眠时心脏仍需要工作,缺乏睡眠对心脏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对大规模人群做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对于那些因工作需要而不得不值夜班的人群来说,他/她们得心脏病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久醒不睡导致的体内炎症因子增加,久而久之使得供养心脏的血管内壁变得粗糙、产生斑块,正如一个常年失修的水管道,这常常是冠心病的萌芽。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身体? 1、不消说,现在唯一的重量级后援就是赶紧睡上一大觉吧!把失去的睡眠都补回来,你就能完全恢复,而且基本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2、要想睡个安稳觉,更好更快地到达梦境的彼岸,在睡之前6小时需要避免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以及一些可能含有咖啡因的药物,诸如一些止痛药、减肥药、利尿药、感冒药等,在需要服药前可以查看药物说明书,看看是否有可能干扰睡眠的咖啡因成分。 3、同时,睡前4-6小时内也要避免饮酒以及吃高热量或者辣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压力和负担,也会扰乱你的好梦。 不睡觉的吉尼斯纪录 或许你认为上述种种不睡觉的极端情况纯属天方夜谭,然而世界上也不乏挑战身体极限的尝试者。圣地亚哥的一位17岁高中生兰迪•加德纳在1963年进行了一次近似疯狂的尝试——跟睡眠say goodbye!两天后,兰迪开始觉得恶心,而且很难记住一些小事,甚至很难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的朋友们还发现他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第四天的时候,他觉得非常乏力,甚至开始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太真实。第七天的时候,他开始浑身颤抖,说话也变得条理不清,他的脑电图也不在是正常的节律波。在最后一天晚上,他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显著下降,甚至殴打了一个要好的朋友。最终在11天,264小时后,他打破了最长不睡觉的世界纪录,最终睡觉了。 在15小时的睡眠后,之前身体的一切不适都消失了,清醒23小时后,他又再次睡了10.5小时,正常睡眠后的一个星期里,他之前古怪的行为也逐渐恢复了正常。兰迪•加德纳勇敢的尝试之后,并未留下任何后遗症。(from Blueblueli 《享受一枕黄粱梦》 ) 可能你觉得上述种种不睡觉的极端情况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仅仅将其作为笑谈。然而美国威斯康星州医学院的Chiara Cirelli博士研究发现,大鼠在连续五天内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后,脑子里发生的变化等同于熬上几个通宵的效果 。所以,不要以为这些健康隐患不会发生在晚睡的你的身上, 每天晚睡上几个小时,你照样hold不住健康! 参考文献 Neural basis of alertnes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mpairments during sleepiness. I. Effects of 24 h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waking human regional brain activity.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112352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450802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614855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32857/?tool=pubmed Can poor sleep affect skin integrity? – Kahan V – Med Hypotheses – 01-DEC-2010; 75(6): 535-7 (MEDLINE is the source for the citation and abstract of this record ) http://www.webmd.com/sleep-disorders/slideshow-sleep-foods http://www.davemanuel.com/2008/01/04/how-to-successfully-stay-up-all-night-aka-pulling-an-all-nighter/ http://www.medscape.org/viewarticle/50282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862606 http://psychcentral.com/news/2010/08/11/similar-effects-from-chronic-and-acute-sleep-deprivation/16660.html
12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脑损伤有性别差异
zhongruiy 2013-2-20 22:25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研究报告称,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女性脑部所受损伤大于男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比了10名新确诊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未接受治疗的女性、20名存在同样情况的男性及50名健康男女的大脑状况。他们发现,女性患者的大脑白质受损更多,其受影响的部位主要是大脑前部的扣带束和前扣带皮层。这些大脑区域主要负责作决定和情绪调控,这些女性患者也因此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和焦虑症状。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美国《睡眠》杂志12月刊上。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目前还不能确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大脑损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下一步计划是揭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大脑发生变化的时间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过程中气道反复阻塞导致不断出现呼吸暂停,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打鼾。症状发作时,患者血液中的氧分下降,最终导致体内细胞受损,如不接受治疗,最终可能导致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等严重健康问题。(来源:新华社 任海军) Sex Differences in White Matter Alterations Accompany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renchunxiao 添加于 2013-2-19 15:40:27 28次阅读 | 0次推荐 | 0个评论 Study Objectives: Female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show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ymptoms from males,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sex-related variations in neural injury occurring with the dis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male- or female-specific brain injury is present in OSA, we assessed influences of sex on white matter changes in the condition. Design: Two-group factorial. Setting: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Patients or Participants: 80 subjects total, with newly diagnosed, untreated OSA groups of 10 female (age mean ± SE: 52.6 ± 2.4 years, AHI 22.5 ± 4.1 events/h) and 20 male (age 48.9 ± 1.7, AHI 25.5 ± 2.9) patients, and 20 female (age 50.3 ± 1.7) and 30 male (age 49.2 ± 1.4)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Interventions: None.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Brain fiber integrity was assessed with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a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erived measure. Sleep quality, daytime sleepines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assessed with questionnaires. We identified regions of differing injury in male versus female OSA patients by assessing brain regions with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of OSA and sex on FA. Areas of sex-specific, OSA-related FA reductions appeared in females relative to males, including in the bilateral cingulum bundle adjacent to the mid hippocampus, right stria terminalis near the amygdala, prefrontal and posterior-parietal white matter, corpus callosum, and left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Females with OSA showed higher daytime sleepin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evels, and reduced sleep quality. Conclusions: Sex differences in white matter structural integrity appeared in OSA patients, with females more affected than males. These female-specific structural changes may contribute to or derive from neuro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ymptom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Macey PM; Kumar R; Yan-Go FL; Woo MA; Harper RM. Sex differences in white matter alterations accompany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LEEP 2012;35(12):1603-1613.
个人分类: 认知障碍|1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眠四象解!
热度 1 jsnjjlj 2013-1-4 10:00
关于睡眠的重要性,《马王堆房中术文 ·十问·文挚与齐威王论补养之道》中有这样的记载:“ 挚见齐威王,威王问道焉,曰:“寡人闻子大夫之博于道也,寡人已宗庙之祠,不暇其听,欲闻道之要者,二、三言而止。”文挚答曰:“臣为道三百编,而卧最为首。” 这段话是齐威王向当时的名医文挚请教养生之道,而文挚则告诉他说,在所有的养生方法当中,正确的睡眠是最重要的。 就睡眠活动本身, 《 灵枢 》曰:“ 天有昼夜,人有卧起, ......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所以,睡眠本质上是一个人体内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而阴阳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则是 太阳、少阴、太阴、少阳。而从“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从这段描述中不难看出:从天人相应的角度看,最佳的睡眠时间应该是太阴。而就一天而言,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中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其中 鸡鸣至平旦,为少阳; 平旦至日中,为太阳; 日中至黄昏,为少阴; 合夜至鸡鸣,为太阴。不过,这而其中的时间划分相对宽泛,如果我们想再精确一些,以十二时辰划分,则 子、 卯、 午、酉是这一时空体系中的四个最能代表四象的时间节点。换而言之,就夜晚安寝,至少要在 子时前。按 《黄帝内经》的说法,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是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的时刻。 所以睡眠最好不要晚于子时。而卯时则是阴消阳长适合起床劳作的时间段。若卯时赖床或者接着睡回笼觉,则有可能天阳犯身阴,一天昏昏沉沉。午时则是 人体经气“合阳”的时候,小睡有利于养阳,所以午觉在午时(11点—13点)睡半小时即可,这样精神最好。 不过,子时前入睡,卯时起床,午时小睡 只是一个基本模式。要根据人的年龄、体质、性别而有所区别。 但总的来说,睡眠可以看作是生命四象迁衍过程中一个继往开来的环节,对于人类而言,他直接决定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式生长过程的质量。
个人分类: 中医|41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有长眠”之经济性的无聊通式
热度 2 espero 2012-12-30 19:07
关于“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有长眠”之经济性的无聊通式 好几年前,我在某个“奋斗万岁”派(或曰“生而为赢”派)的签名档里看到一句“箴言”——“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有长眠”,颇感不爽,随手回了一句“生前若不睡足,长眠提前到来”嘲之。今天从首图回来,突感困乏,手头活计没做,天色未暗而赖在床上似睡不睡之际,突然想起此“箴言”,继而萌生了稍微对其进行一小点理性探索的想法。虽然我知道以我的初等数学水平不可能得出什么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但强烈的犯贱感还是促使我拿起了一张空白的废纸,开始写写画画,思考“奋斗万岁”派需要把自己因劳累而发生的折寿幅度控制在多少年以下才能真正通过每天少睡而为自己赢得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时间。以下为废纸上的内容(鉴于数学禀赋极其一般,我所设的变量都非常简单,无法考虑职业特点、工作效率、庶务耗时、休闲需求等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的变量),稍加整理录入如下: —————— 设普通人和“奋斗万岁”派开始奋斗的年龄均为 s 岁; 普通人每天睡眠 h ( h ≈ 8 )小时,其自然死亡年龄为 d 岁; “奋斗万岁”派每天少睡 v 小时,即每天只睡 h - v 小时,并因过劳而早死 k 年( d - k > s )。 则正常人共工作( d - s )× 365 ×( 24 - h )小时, “奋斗万岁”派共工作( d - k - s )× 365 ×( 24 - h + v )小时。 若“奋斗万岁”派确实赢得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工作时间,则意味着①式成立: ( d - k - s )× 365 ×( 24 - h + v )>( d - s )× 365 ×( 24 - h )……① 即 ( d - k - s )( 24 - h + v )>( d - s )( 24 - h ) 展开有 24d - dh + dv - 24k + kh - kv - 24s + sh - sv > 24d - dh - 24s + sh 两侧消项得 dv - 24k + kh - kv - sv > 0 ……② 至此,不妨代入常见数字试看之: 令 s = 18 , d = 70 , h = 8 , v = 3 ,则由②式算出 k < 8.21 —————— 也就是说,“奋斗万岁”派必须保证自己荣入长眠时的年龄至少 62 岁,才能切实通过少睡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资源用于工作。遗憾的是,过劳的折寿程度究竟有多大的概率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目前我不知道,而且个人具体情况殊异,恐连一个靠谱的统计结果都很难做出。 不过又突然在百度上发现,有人指出“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有长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说的。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萧红大概确实是亏了——不熟悉萧红寿数的网友请自己去百度她吧。
581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与睡眠相关的痛性勃起
杜江平 2012-6-28 06:47
概述 这是一种少见病,目前Pubmed检索到的文献不足40篇。其特征为患者在睡眠时特别是快速动眼睡眠时反复出现阴茎痛性勃起,醒后疼痛消失,二性生活及手淫时无痛性勃起,多伴有夜间觉醒、焦虑及易怒。目前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一些假说包括:睡眠期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下丘脑前部的损伤或刺激、不完全的脊髓病变、神经传导和内皮功能局部障碍、坐骨海绵体肌和球海绵体肌的神精控制失调、导致活动性增强。 勃起功能 特征:1在睡眠时反复出现阴茎痛性勃起,醒后疼痛消失,性生活时无痛性勃起。2评分及NPT均可以提示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3多为中老年患者。4合并高血脂及睾酮水平降低。5多导睡眠监测联合NPT有助于诊断。 治疗 采用药物抑制勃起、抑制快速动眼睡眠及松弛盆底肌肉。具体药物包括:氯氮平、巴氯芬、氯硝西浮和西尼必利。通过LHRH降低睾酮,影响动眼睡眠期间勃起的频度及硬度,降低性欲。推荐:巴氯芬(本身用于痉挛的)睡前40mg可以完全缓解并保持正常勃起功能。多数抗抑郁药物无效。
6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睡眠的方法
hongkuan15 2012-6-12 13:06
三、睡眠的方法   交通规则——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说,23点至凌晨3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如果你每晚22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23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   21:00—23:00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21:00(亥时)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期。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鬼魅不侵”,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觉要尽量早睡,睡得晚,伤了少阳之气,必然第二天是疲倦无力,要关上窗户,不开空调、电扇,保护阳气。   肝胆在下焦,如果胃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寝睡不安,一个是胃寒,如果这个人胃阳本来就不足,过多的喝绿茶,就会出现胃寒,胃寒的时候人是睡不好觉的,或者吃带泥沙之物过多,胃隐隐作寒,肯定是睡不好;   再一个是胃热,就是热气往上走,嘴里喘的都是热气,像这种情况也睡不好觉;再一个是胃燥,口干舌燥,胃里感觉到燥;   还有一个就是胃厚,气味的味,胃厚,这种情况就是吃了这种厚腻的味道,有人吃海鲜、吃鱼、吃炖鸡,味道好鲜美,吃多了,美味不可多用,这些东西在里面要稀释它,不稀释它,它在里面味太厚了,所以这个也睡不好觉;   再一个腹涨,腹是涨鼓鼓的,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再一个是胃气太虚,冒冷汗,这也睡不好觉,这些原因都可能形成胃不宁,胃不宁就睡不好。   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睡眠法因人而异,下面介绍3种做法:   1、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2、仰卧,自然呼吸,感觉呼吸像春风,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如还未醒着,再从头做。   3、入睡快的人可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5点至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早晨7点到9点人体胃经最旺,9点到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三天早起,一天工”。   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锻炼,因为早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地下道的漳气、浊气正往上走(尤其是城市),这些气对人体损伤是很严重的。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   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 应注意:   (一)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千万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三)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四)如在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凡有心脏病者切宜注意,每日于此二时注意,则元气日强,无心跳腹泄或小便频速之病。   (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迟。居北方宜防寒气,如在粤桂等省,早起防山岚瘴气中病。食后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1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Sleeping problems among Chinese heroin-dependent individuals
liaoyanhui 2012-6-1 23:24
Sleeping problems among Chinese heroin-dependent individuals.pdf Sleeping problems among Chinese heroin-dependent individuals 海洛因成瘾者的睡眠质量
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药学人的情书(转)
热度 1 markchang 2012-5-18 14:41
你是难以戒断的吗啡,而我心甘情愿地拒绝了美沙酮(用于戒毒)。 因为你,我开始对别的美女/帅哥免疫耐受。自从遇见你,我的枕边多了地西泮(商品名安定,镇静催眠)。多希望我的睡眠时相只有快动眼(短波)睡眠,因为这样早上醒来我会依然记得那些关乎你的梦境…… 第一次牵起你的手,是注射了琥珀酰胆碱(肌松药)的感觉,即使溴新斯的明也无法解救…… 每次约会的时候我都随身带着普萘洛尔或是普鲁卡因胺,因为看见你我会心律失常,脉象紊乱…… 见不到你的时候,我需要服用乙琥胺才能正常上课,因为我会癫痫小发作(失神,发呆)。 每次你赌气不理我的时候,我不得不去六院开异烟肼(抗抑郁)。 室友们都催我去买左旋多巴(治疗老年痴呆),因为自从遇见你我的智商就降到了零。 你是一个心脏靶向制剂,长效,缓释(某些时候会出现突释,比如情人节什么的),药效长达一辈子…… 答应我,永远不要离开,因为如果你走了,不管是单硝酸异山梨酯还是硝苯地平(抗心绞痛)都无济于事……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 ... owner=46530891 ,本转载旨在广为传播
21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郑人买履:我的睡眠,机器做主
热度 8 lionbin 2012-5-10 20:39
新郑人买履:我的睡眠,机器做主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 新智能闹钟能监测脑电波 在浅睡眠时候唤醒 》 。话说有一种闹钟,能在最理想的时间唤醒你。不知道最理想的唤醒时间是否有根据,但卖一个产品首先卖概念,这是商家惯用的伎俩。“据销售智能闹钟的公司称,这种闹钟可以监测你的睡眠,在你处于浅睡阶段时轻柔地唤醒你,从而减轻醒来后昏昏沉沉的感觉。”据说类似的产品至少在2005年左右就面市了,但当时它们价格高昂,用法也很复杂,买的人并不多。现在方便了,有一个iPhone的应用称为Sleep Cycle,售价99美分。程序开发者称,该应用用一个算法分析人的睡眠模式,让iPhone“在你睡眠最浅的阶段”把你唤醒。不过,新闻中也说明了这大多设备“都没有经过临床试验,证明用户在使用智能闹钟功能后能变得更加警觉和清醒。”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新闻有何感受,我是觉得有点儿不靠谱的。有些睡眠专家对这种闹钟能否让人醒来时更清醒也表示怀疑,他们强调晚上睡个好觉才是关键。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睡眠专家迈尔•克里格(Meir Kryger)说,“我不确定这样一种机器对我有没有帮助,而且现在肯定没有科学文献能证明这种产品值得推荐。”他说,就算这种产品真的能减轻昏昏沉沉的感觉,其效果可能也只能在你醒后维持15或20分钟,至多能维持一到两个小时。 我一直理解的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是睡前减少兴奋剂的摄入,保持好的睡眠环境和维持自身的生物节律(生物钟)。什么时候起床由我做主,现在好了,有了安装Sleep Cycle的iPhone,我们的睡眠就可以由机器说了算了。难道机器更知道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是不是新时代的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现代社会,新的仪器层出不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徒生许多烦恼,就着这个话题再扯远点儿。现在有些医生,只看病,不看人;只相信机器检查的数据,不听病人主诉。有的医生,对所有的病人都一视同仁,来了就开出一堆单子先去检查,拿到检查结果,直接在电脑上开药,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动嘴,也无需与病人进行丝毫接触,真是省时省力呀!其实,我觉得如果可以这样看病的话,连医生也可以省掉,因为医生现在所做的事儿,全部是可以靠电脑来代劳的。据新闻《 过度依赖高尖仪器 一些医生只看病不看人激医患矛盾 》 报道:曾有个病人肚子不舒服,著名外科专家裘法祖院士仔细地对患者腹部进行触摸检查,病人顿时感觉好多了,居然情不自禁地哭了——他去过6家医院看过10多位医生,可是,没有一人愿意为他触摸检查。医生对先进设备的盲目崇拜与滥用,致使本来可以通过经验判断就可以处理的疾病,逐渐发展到需要靠CT、磁共振等先进仪器检查诊断的地步。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4959 次阅读|18 个评论
睡眠快速眼动 (Rapid Eye Movement during Sleep)
fcsun 2012-4-14 16:16
睡眠快速眼动(REM)的信息处理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Rapid Eye Movement in Sleep 一. 睡眠快速眼动简介: 健康人在正常睡眠期间会间歇地出现一种快速急剧的眼球运动,称为快速眼动( rapid eye movement , REM ),每晚约出现 3~4 次,一次持续期为几分至 50 分钟,累计共约 2 小时左右,在时间上与“梦”同步发生,且在 REM 时期脑血供应量明显增加。这一方面提示了在睡眠期间人脑并非处于静止休息状态,而是周期地进行着高强度的神经信息处理活动;另一方面也揭示“梦”并非睡眠中的偶发现象,而是一种正常睡眠过程中必然的生理现象 。 在上世纪50年代,Aserinsky 和 Kleitman 首 先 以详尽的实验记录报导了睡眠中快速 REM 眼动现象 的 规律以及与梦的关系, 这是人们第 一次对睡眠及梦以客观记录眼球运动方法进行的实验研究,突破了以往凭主诉回忆、或用“自我”“本我”之类 所谓心理分析来对梦睡眠的猜测的 局限性,研究结果于 1953 年 首次 发表在 Science 后,就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兴趣, 在该文发表 50 周年的 2003 年 ,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还全文重刊了原文 , 说明它在梦睡眠研究中重要作用, 也表明 睡眠快速眼动至今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种交叉学科中受到关注,急待深入研究 。 二. 睡眠 快速眼动 REM 的“反向学习机制”(Reverse Learning Mechanism)猜想: 人在正常睡眠中皆发生间歇性快速眼动 REM 并与梦同步 , 这种 REM 在脑信息处理中究竟起何作用?这吸引了 DNA 基因发现者 Crick 及其同事用大脑神经网络的“反向学习”假设来解释其脑信息处理 :认为大脑皮层正如 Hopfield 人工神经网络中描述的平行处理式联想记忆网络 ,能对一组模式样本输入通过学习改变权重系数来更新神经元的突触连接,然后在新信息模式输入时,网络由突触权重求和运算再经非线性 激励函 数后,自动导致 汉明 距离 (Hamming distance) 最近的神经元呈现激活状态,也即得到联想结果(也称作“吸引子”, Attractor ); Crick 假设:大脑的成长或生活经验的学习过程所塑造的神经元突触联接都难免会有联接错误,形成错误的寄生吸引子模式( parasitic attractor modes ) , 它们会导致脑产生奇异联想( bizarre asso ciation )、或顽固地产生同一联想状态的强迫观念( obsession )、或因不当反馈信号 使 在无输入信息下造成幻觉( hallucination ), 睡眠中发生快速眼动( REM )活动正是脑在睡眠中以“反向学习”来消除这些产生这些寄生模式的神经突触联接错误。趁大脑睡眠状态下处于与外界的输入输出皆被阻断 ,从脑桥 - 膝状体 - 枕叶发出 PGO 波( Ponto-Geniculo-Occipital wave )随机信号来励神经网络系统,产生快速眼动 REM ,同时促成梦境中各种非现实的幻觉出现 , 使其中错误寄生模式都被激发出来,再经“反向学习”在神经突触联接中校正消除。 Crick 认为这种“反向学习机制”虽然目前还不易用实验来验证,但比其它的假设都更合理。 三. 对“反向学习机制”的质疑,以及其它机制探讨: 1. “反向学习机制” 假设本身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幼婴儿 每天睡眠中 的 快速 眼动 REM 时间累计多达 8 小时以上,为青年期每晚 快速眼动期 REM (约两小时)的 4 倍 ,但如何解释婴儿脑部神经网络联接的错误比成年 时 大如此之多?尤其是幼婴视知觉经历很少甚至尚未睁眼,其大脑如何 界定 正常经验知觉与视幻觉? 虽然脑研究也报导了人类发育过程从胎儿直到青春期,都是大脑皮层神经突触密度逐步减少,但那是由基因控制的发育过程,连先天盲人都如此,更不易用反向学习机制解释;还有 ,实验表明,某些神经抑制药物能完全阻止发生 REM 睡眠,但 这种停止执行“反向学习 ” 并未导致出现精神异常。因此该理论并未能满意解决睡眠快速眼动 REM 机制问题。 2. 脑内记忆信息转换假设: 实验证明,仅仅剥夺实验受试者的快速眼动 REM 睡眠,保留其它时段睡眠不受影响,则受试者第二天精神正常但学习能力受到很大的损害 ,表明快速眼动 REM 睡眠对人的记忆功能有很大作用。早期曾经有 Newman 等人受到计算机工作原理启发 , 提出人的快速眼动 REM 睡眠作用相当于计算机在运算后清除无用的 暂存信 息记忆 ,但 Crick 等对这不赞同,认为计算机不同于脑神经网络的平行计算而加以否定 。其实,从控制论观点来比较大脑与计算机记忆还是有其借鉴意义,睡眠 REM 眼动实验数据就揭示了梦境当时仅进入短时记忆,在梦后立即觉醒回 忆复述,梦才能进入长期记忆不被遗忘; 睡眠 REM 眼动可能正是参与了记忆信息转换作用。当然,这假设还得由实验或计算神经科学的脑模型研究来设法检验。 3 . “睡眠 REM 眼动”与“梦”需区分: 至今不少有关文献提及睡眠中的 REM 眼动总是与“发生梦境”(俗称“做梦”)等同起来,实际上两者的关系正是急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阐明的问题。因为至今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仅仅是证明睡眠 REM 与出现梦境在时间上有很强的相关性(也有文献报道了有少量的非快速眼动期间“梦”的事例),究竟这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或者是伴随关系?但决不是全同关系。“梦”是人在睡眠中没有感觉输入信号刺激下发生的无意识(也有称之为半意识)特殊状态的精神( mental )或心智( mind )现象 ;睡眠中的快速眼动 REM 是眼球在脑部有关核团控制下进行的具体的器官运动;人在白天清醒状态下的眼动是视觉目标诱发的随意或非随意地( voluntarily or involuntarily )眼球运动,以实现有效地采集和处理视觉信息,清醒状态下人的眼动包括有微小幅度的注视眼动( fixation )、改变眼球注视位置的 Saccade 眼动、和对运动目标速度跟踪的 smooth pursuit 眼动等三种基本形式,正常人每天会不自觉地进行着数十万次的眼动,直至入睡才基本停止 ;但在睡眠中既无视觉刺激输入,也无大脑皮层的清醒意识活动,这 REM 眼动是如何诱发出来的?它是与白天的眼动经历有关的回放( replay ) ? 还是由梦境中的幻视觉景象所引发 saccade 眼动 ? 在脑内信息处理中起何作用 ?都是需要探索研究的问题。深入研究睡眠及睡眠 REM 眼动信息处理机制不仅有其理论意义,而且将对老年痴呆症及精神分裂症(皆与 REM 睡眠有密切关联)等神经 疾病 及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大价值,对人工智能和仿生计算机设计创新也可能具有借鉴意义。 四. 睡眠REM眼动研究一些方法难点: 1 . 基于动物模型的困难 至今有大量文章是基于大鼠等动物实验结果,用来推测人睡眠 REM 眼动机制及控制模型,甚至得出开关控制机制 , 其结果值得商榷。因为低等哺乳动物与人存在很大差异,即使与人类最接近的类人猿黑猩猩的脑结构及思维特点与人还有很大差别 , 未见有实验证明牠们睡眠模式与人完全一样,更 未有客观实验证实牠们具 有和人一样“做梦”的“ mind ”现象。只有对人志愿受试者进行 实验 研究才能获得准确结论; 或由计算神经科学脑模型研究设法仿真研究 。 2 . fMRI 脑成像设备研究睡眠 REM 与清醒状态下脑成像不同,必须实验方法上重新设计。 3. 探讨睡眠 REM 过程中眼动位置与梦境的关系,不能袭用普通 EEG 脑电记录眼动信号,必须采用长时程低漂移宽带眼动信号记录设备,或使用红外视频记录及图像处理测得眼睑下的眼球位置信息。 总之: 睡眠 REM 信息处理机制研究,是首次涉及探索人在睡眠中的“意识”或“心智”现象问题,会受到“占梦”,“解梦”,“造梦”,“盗梦”等影视商业宣传的非科学思维干扰,或被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中 含糊表述的无所不能又是无法实验证伪的非科学思路的误导,必须在科学可实验证伪性( Falsifiability ) 原则下,克服实验设计及测量上困难进行严谨研究,才可能逐步揭开睡眠 REM 眼动脑信息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Aserinsky E, Kleitman N. Regularly occurring periods of eye motility, and concomitant phenomena, during sleep. Science , 1953, 118:273-274. also in: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3, 15(4): 454-455 . Crick F, Mitchison G. The function of dream sleep. Nature , 1983, 304 (7) :111-114. Hopfield, J. J. 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abiliti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9(8), 2554–2558 (1982). Yoo S, et al. A deficit in the ability to form new human memories without sleep. Nature Neuroscience, 2007, 10(3):385-392 Newman E A, Evans C R. Huaman dream processing as analogous to computer program clearance, Nature, 1965, 206(5):534-535 . Crick F.and Mitchison G. REM sleep and neural net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1995, 69 (1): 147-155 唐宯威 . 梦的本质 . 长春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05 孙复川 , 李峙 , 陈凌育 , 赵信珍 , 王存国 . “ 睡眠快速眼动 (REM) 与视觉信息处理关系探索 : I . 睡眠中快速眼动 (REM) 的 Saccade-Like 分析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Vol.34, Suppl. 2, p.12, 2007 孙复川 , 眼运动控制特性与精神疾病 , 全国研究生 2009 暑期班讲座 信息科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 上海大学 2009/6/2 4 McCarley R W. Mechanisms and models of REM sleep control. Arch. Ital. Biol. 2004, 142(3):429–467. Saper, C. B., et al.,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 Nature. 2005, 437:1257–1263 Lu J, et al. A putative flip–flop switch for control of REM sleep. Nature, 2006, 441(3):589-594. Popper K R.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London:Loutledge,2002. 撰稿人: 孙复川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个人分类: 人学,Mind,梦|17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就像毒品---写完看完此文,不熬夜了
热度 10 DNAgene 2012-4-12 23:17
糖尿病表面特征就是血糖浓度过高、尿糖浓度高。 糖尿病深一层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是身体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负责促进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胰岛素分泌量不足会导致葡萄糖不能有效地被组织器官吸收,以致其在血液中大量滞留。体内各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收到了胰岛素信号,但是它们消极怠工,少吸收葡萄糖,结果也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 糖尿病再深一个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不敏感呢?有些人可能是先天的遗传基因出了问题。胰岛素基因表达某个环节故障,或者细胞感受胰岛素并做出反应的一系列过程中某一环节出了故障。这种先天性的糖尿病患者只能暂时靠药物缓解,寄希望于基因治疗技术快一点成熟普及。 另外一些糖尿病患者就不是遗传基因的问题,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这里说的不良不是从道德角度看的不良习惯,而是从纯生理角度)。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上夜班常熬夜的人代谢紊乱、糖尿病等很多疾病发病率高。2007年 世界卫生组织竟然把上夜班看作是一种可能的致癌因素 。 那熬夜、生活紊乱是怎样引起糖尿病的呢?最近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内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而破坏生活节律则直接导致胰岛素分泌量降低。睡眠不足和作息紊乱的影响很大,只要几个星期就可以大幅度改变血糖浓度。 现代社会,人类受到很多疾病困扰,人们怀疑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或者污染引起的呢,还是过去人类也有这么多病,只不过过去没有检测手段落后没发现呢?从糖尿病的这些研究结果看,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可能确实是一些疾病高发的原因。追求健康的生活,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最好尽量接近自然状态,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少从糖尿病看, 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就像毒品 一样,表面舒服,对身体伤害很深。 补充:今天出版的Science上也绍了该研究结果 CIRCADIAN RHYTHMS: Sleep Study Suggests Triggers for Diabetes and Obesity 2012.04.13 参考文献 Cristina Luiggi, The Dark Side of Working Nights . The scientist. April 11, 2012,
个人分类: 生物学|709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其实戒烟并非难事
热度 10 ljry8044 2012-4-11 13:36
摘要 如果能充分运用好持续数十年的多项科研成果,戒烟并非难事,而且,还是一举多得的美差事。 研究表明,戒烟可以促进健康,反过来,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进一步促进戒烟活动,运动好、睡眠好,将会极大地提高戒烟的成功率。换而言之,当你觉得戒烟特难时,根源很有可能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上。 注意结交生活方式健康的朋友,也会提高成功戒烟的概率。 研究还表明,教育在戒烟中也起了显著作用,所以,科学网诸烟友看着办吧,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我们科研人员的尊严,请努力戒烟吧。 运动 2007 年 2 月,《预防》杂志发表了有氧运动能戒除烟瘾的消息。其实,已有很多研究都表明有氧运动可帮助吸烟者戒除烟瘾,并且没有副作用。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的流行病学家调查了 5000 多名经常跑步的人,发现 85% 的人不吸烟。 通过对 4000 多名男性跑步者的研究,发现超过 70% 的吸烟者从他们开始跑步时起就陆续戒烟了。年限越长,放弃吸烟的人越多。   尼古丁(烟碱)替代是戒除烟瘾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加入运动计划,结果会更好。 2006 年 10 月,奥地利的研究者对 68 名吸烟者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研究。所有人都进行尼古丁替代治疗,其中一半的人加入运动计划。尼古丁治疗效果很好, 50% 的吸烟者通过单纯尼古丁替代治疗后成功戒烟;加入运动计划那组效果更好, 80% 的人戒烟成功,即使那些没有彻底戒烟的人,吸烟量也大大减少,而且这组人其他几项关于呼吸健康测试的得分也相对较高。 烟瘾是尼古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尼古丁的一系列戒断症状如烦躁不安、头昏、头痛、咳嗽、多汗、肌肉刺痛等,使得许多吸烟者放弃了戒烟。有氧运动(如跑步或游泳)能使身体释放一种类似于鸦片的物质,在神经化学上称之为内啡肽。内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可与尼古丁竞争结合受体,使人产生欣快感,消除紧张情绪,抑制烟瘾发作。另外,有氧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加机体氧的供应,提高血氧分压,加快由于吸烟引起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结合物的解离,减轻机体的中毒症状。 除了跑步之外,运动方式也可以选择跳绳、游泳、爬山等,但还是以有氧运动之王——慢跑为最佳。对于上瘾者来说,烟瘾和酒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戒烟、戒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因为尼古丁或酒精不会在体内长期贮存,而是有其代谢周期,运动戒烟一旦半途而废,必将前功尽弃。 不过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的就是,即使是简单的快走,同样可以起到一定戒烟效果, 一项研究显示,只需短短 5 分钟的快走,就能帮助吸烟者戒掉烟瘾。 研究成果已发表于 2007 年国际医学杂志《瘾》上,作者指出,例如散步等适量运动能有效减轻吸烟者尼古丁摄入症的强度。 研究人员要求试验者为自己当时对香烟的需求做一下评析鉴定。这些运动完的人都纷纷表示渴求不那么明显了。伦敦大学学院健康心理学教授罗伯特·韦斯特医生说:”运动的魔力令人惊奇。他们发现运动的效果相当于吸入了一些尼古丁。”但是韦斯特也提请人们注意,运动的这种奇效能持续多久依然不得而知。 睡眠 据美国“ MSNBC ”网最新报道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喜欢熬夜的人 ( “夜猫子” ) 比喜欢早起的人 ( “百灵鸟” ) 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对 1958 年出生的 23000 多对芬兰双胞胎进行了长达 30 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该研究成果正好与上述有关运动戒烟的研究成果相合。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睡眠,避免熬夜,而有氧运动则能促进深度睡眠,能使人像小孩子一样甜美酣睡,譬如,我一朋友表示: 伴随着运动,自己的睡眠也正常了,也许运动之后睡得香甜是每个运动减肥的人都会有的感觉,但是这对我的意义很大,因为我的失眠很严重,经常到夜里两三点脑子里还在高速运转,自从运动之后,我的失眠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入睡。 另有研究表明,如果睡眠不好,则会导致精神涣散,运动质量低下,会本能地拒绝运动,还容易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运动伤痛,最终运动不下去。 因此,戒烟之关键在于劳逸结合,酣畅地运动好,舒服惬意地睡好,逐渐将生活调整至最佳健康状态,戒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社交关系  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包括配偶,兄弟姐妹和朋友的直接社交关系还是间接的社交都会对戒烟有很大的影响。这个研究发现,戒烟会引发多米诺效应:一旦有一个人戒烟了,他或者她周围的人也相应地戒烟了。 这项研究是发表在 2010 年 5 月 22 号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该研究持续了 30 多年,研究对象包括 53,228 个家庭以及他们的社会关系(平均每个研究对象衍生出了 10.4 个社交圈子里的人)。 研究表明,亲密的社交圈子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戒烟的执行。例如,当夫妻中一人戒烟,另一个人 67% 也会戒烟。在兄弟姐妹中,如果有一个人戒烟,那其他人 25% 上也会戒烟。在朋友中,如果有一个人戒烟,那他或者她朋友 36% 上会开始戒烟 。  研究人员福勒博士说,层叠的间接关系也会影响戒烟。因社交朋友的朋友( 2 级层面)的影响成为吸烟者的风险高 29% ,因社交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3 级层面)的影响成为吸烟者的风险高 11% 。他接着表示:“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你的亲人或者朋友会影响你,而且你朋友的朋友甚至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会影响你。”“住在几百里之外的人可能会和住在隔壁的朋友一样影响你戒烟。”。福勒博士把这种现象比做多米诺效应。当有一个人开始戒烟,就会影响下一个,然后在影响下下一个…… 教育在戒烟中也起了显著的作用。如果研究对象至少接受过一年大学教育,而且他或者她身边有人戒了烟,他或者她吸烟的风险就降低了 57% 。福勒博士强调:“受过教育的人不仅仅更有影响力,而且也更容易接受身边同等人的影响。” 他补充说受过教育的人能更好的表达他们的想法,也更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所以,对广大试图戒烟的朋友来说,注意调整自己的交际圈,多结交生活方式健康的朋友会大有裨益! 参考资料(请不要嘲笑,我是外网,下载一篇期刊论文还常得求助在科研机构的好友 ): 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control/quitting/20086/2008616161231_307859.shtml http://news.sina.com.cn/s/h/2007-03-21/101912574081.s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GB/14740/21471/5370430.html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0/11-17/2662390.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5772 次阅读|31 个评论
生理活动二——出体
热度 1 zhangqifeng0504 2012-2-13 22:11
出体,简单地说就是灵魂出窍,感觉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肉体,在自己的肉体之外活动。     当人们在死亡边缘挣扎时,会发生濒死经验,很多时灵魂出窍是频死经验的其中一部份。当濒死者昏迷时,他们会感觉到自己脱离了自己的肉体飘起,然后是见到自己的身体以及抢救自己的医务人员。很多时在他们回复知觉後,都能够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形。但那个时候,濒死者其实已被断定失去知觉,甚至脑部活动停止,但他们就是能够准确地说出在他昏迷失去知觉期间所发生的事情。   有些人练习冥想,气功,瑜珈等精神修练时,也会发生灵魂出窍现象。他们可以在出窍时去到遥远处看到那裏发生的事情。   这个现象有时候也会自然地发生,据欧美方面的统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人记得自己曾经在睡眠时有过灵魂出窍的经验。   这个现象多数是在睡眠的时候发生,出窍者多数会先发生鬼压床现象,然後才会经历灵魂出窍。   睡眠中的灵魂出窍是由于肉体比精神疲倦,所以肉体比精神更快地入睡,这个时候便是发生 鬼压床 的时候,即是头脑清醒而身体入睡。当肉体完全入睡之後,那个人的意识便有可能离开肉体活动了。   和普通发梦不同的是,灵魂出窍的人是完全清醒的,他可以清晰地思考,和清醒时一样接收外界的讯息,自由地控制自己的任何行动,而且行动会比清醒时更为方便。因为灵魂出窍後没有了肉体的限制,很多平时做不到的事情,都可以在灵魂出窍时做到。举例来说,你可以在出窍後飞,也可以穿墙过壁。      资料显示,出体现象是人类意识状态的一种。没啥大不了的,所以没必要为此惊慌或者惶恐。 Ref: 百度知道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3684 次阅读|4 个评论
睡眠可保护记忆,失眠时思维很清晰
热度 11 lionbin 2012-1-21 12:08
睡眠可保护记忆,失眠时思维很清晰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与我相同的体会,头一天晚上发生的最后一件事儿,或者入眠前想到的事儿,第二天早上一醒来,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件事儿,甚至可以接着思考,似乎并不会因为一夜长眠而有所中断。偶尔有所失眠的时候,也最容易接着头天晚上的事儿继续展开思考,而且有时候思考的内容非常流畅和完整,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至少当时在失眠时思考的时候是有这个感觉的,而醒来后,许多内容反而忘记了,当你白天想用电脑记录下来的时候,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回忆不出来了,颇感懊恼;第二天如果继续失眠,甚至会再次想到同样的问题,但这种记忆可能仍然维持不到白天坐到电脑面前的时候。实话说,我在工作中的许多想法,比如课题申请书,稿件论文等,甚至包括现在的许多博文就是在失眠状态下打的腹稿,但写出来的东西远远没有腹稿精彩。 我一直比较纳闷,为什么白天的灵感反而不如失眠的时候?为什么头一天晚上的情绪会影响到第二天早上?这是否是我个人独特的行为特征?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安慰他人的时候,会说:“没有关系,睡一觉就忘记了,开始新的一天”。这话甚至我也用过来安慰别人,但我自己却没有这个体会,睡一觉,不仅不会忘记,有时候反而更清晰。所以,我尽量保证头一天晚上做一些快乐的事儿,不让闷闷不乐带进梦乡,除非困得不行了。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 美科学家发现睡眠能保留痛苦记忆,越睡越痛苦》 ,才知道这可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至少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也消除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 【新闻摘要】: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科学家发现,睡眠通常能够保留痛苦记忆,越睡让人感觉越糟糕。这与科学家以前对睡眠的认知不同,此前他们认为睡眠可以令大脑放松。但研究显示,睡眠不仅可以保护记忆,似乎也能保留对某些事件的情绪反应。研究人员要求106名男女志愿者观看电脑上的图片。一些是包括暴力、战争、车祸等消极图片,另一些则是中性图片。随后研究人员评估这些志愿者的情绪回应,并给予1到9的相应评分。这些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人晚上看第一遍图片,睡过一觉后第二天早上看第二遍。而另外一组人则早上看一遍,晚上再看第二遍。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睡觉的人对图片的情绪反应更强烈,而一直保持清醒的第二组人反应要轻许多。 看大家对这则新闻的反应,有人表示赞同,并给予了解释,认为此实验结果符合一般记忆学原理,睡觉的人无后摄抑制,故记忆更牢,反应也更强烈。但有人称之为“搞笑的结论”,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故难于认同这种结论。 但是,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上述实验的确有值得诟病的地方。这个实验首先必须排除人在早上和晚上对痛苦的感受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那么之后的情绪反应就可能是这种差异所带来的,而与睡眠无关。如果要改进这个实验的话,应该分成四组,两组人白天睡觉,两组人夜间睡觉;不同时间睡觉组各取一组在睡觉前后观看图片,另外的保持在清醒状态下观看图片,之后再判定他们的情绪反应。此外,最好还安排两组空白对照组:什么图片也不看,只是安排不同时间睡觉。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更为可靠一些。其实我们的许多学生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似乎也会犯类似的错误,举这个例子,希望对有些研究生有借鉴作用。 总之,我从自己的体会,相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对其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并给予了改进措施。如果有人利用这个研究结论能开发出一个能在睡眠中学习和记忆的好方法,那将是非常好的主意。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6590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男生更易成为夜猫子!!!
jackiehu 2011-10-24 22:22
近日,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年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男女拥有不同的睡眠方式,这种差异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解答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女性为何比男性更长寿等。 女人比男人睡得多。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病学及临床医学教授丹尼尔·比斯说,就平均睡眠时间来说,女性更长,所以她们看起来更健康。但女性也更倾向于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抱怨难以入睡且睡不够。相比之下,男性夜晚醒来的次数更多,这可能是因为男性打鼾的比例较高。 女性入睡更快。一项针对健康年轻人的小型研究显示,女性入睡平均需要9.3分钟,男性需要23.2分钟。 夜猫子多是男人。由于生物钟的区别,夜猫子中男性更多。愿意早睡早起的人群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对夜猫子来说,睡前减弱光线、清晨增加亮度有助于调整睡眠周期,周末补觉只能加重睡眠紊乱。 女人更怕被吵醒。如女性的睡眠不连贯,她们对睡眠中断后果的感受更明显。 女人更能应付缺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亚历山德罗斯·弗贡查斯的研究显示,缺觉后,女性的恢复力好于男性。这可能是因为她们的深度睡眠时间更长、质量更高。 女人更容易失眠。虽然睡眠质量高,但女性患上失眠的可能性比男性高50%左右。有研究者称,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困扰,这些都可能导致失眠。 和伴侣同床,睡得少却幸福。与伴侣同床共眠时,人们中途醒来的次数会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间减少,但睡眠满意度却更高。匹兹堡大学助理教授温迪·特罗克赛尔说,“爱人在旁边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弥补了睡眠质量变差的不足。” 文章来源: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0/20111021100850137.htm
个人分类: 生活 健康|1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恶又无奈的过度竞争:美国中学摧残少年健康
热度 12 liwei999 2011-10-9 20:23
据统计, 美国中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 非常严重。 现在的高中制度是摧残少年健康的制度。我们卷入其中,非常无奈。为了考学,硬是要高中生比赛谁上的大学课程AP多,有的甚至上了十多门。这是非常坏的榜样。 学校大多7点半上学,孩子很多是午夜之后才入睡,如果遇到大的project 或者考试,此前的一周压力更大,睡眠更少。这样下去,大人都受不了,何况正在长身体的孩子。 为了考学,为了所谓常春藤,亚裔孩子往往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自己的娱乐(极端功利化的所谓“才艺”不算,多数时候它是摧残的延长),没有周末,也没有寒暑假,所有的空档都被没完没了的目标填满,这些目标,除了学业,还要志愿工作,还要领导能力,还要才艺,还要能想到的可以让入学官入眼的五花八门。最可恨的是,即便做完了这一切,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因为所谓全面考察考生能力得名校标准,实际上是无法度量和瞄准的。无法瞄准,那就只有无休止的自我加压。 亚裔社区的名校情结和偏执,推波助澜。其结果不是给亚裔孩子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而是加大了自我竞争的力度,因为亚裔考生群体太“优异”了,各校不得不采取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来平衡生源,而这种“歧视”是合法的。我们必须对孩子说:你不是总体很优秀么?不行,你不是与其他族裔考生在竞争,你必须在同族裔背景的竞争中出类拔萃。于是,无限加码加压。不仅孩子本人,家长之间,升学机构之间,也都是如此。竞争,还是竞争。高考指挥棒,在美国发挥得比祖国更加威猛。 说到底是过度竞争的现状和意识,从职场往下渗透到教育上。高校选拔学生,其实无所谓多学一点,少学一点,但是他们要选拔在激烈竞争中survive甚至能应对自如的佼佼者。为此,需要陪绑的。为此不惜牺牲大多数。这个制度是为极少数天才设计的,牵累的却是大多数。 其实,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人已经不少,否则也不会有 Race to Nowhere 纪录片的出现及其影响。但从意识到行动,到最终的改变,往往需要很多时间,我们的孩子是不能得益了。 如果高中禁止AP课程的开设,或者名校标准中不考虑AP的课程,或者最多允许少数几门AP作为录取的考量,情形就会改变。这样的规定虽然使得极少数超级天才吃不饱,却保障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吃不饱的尖子学生终究有别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过剩精力。 再如,如果学校延迟一个小时开课,每天取消一个课时,也会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现在不是教育经费缺乏么?干脆缩短学时、学制好了,乐观其成。人的一生很长,学完博士在岗位上也还才刚刚起步,有什么必要提早10年来牺牲孩子的健康,灌输那些“知识”? 剥夺孩子充足睡眠的代价太大,对孩子对社会都不利。睡眠不足与少年堕落(吸毒)、犯罪、患病(包括忧郁症)、自杀,都是正相关。不能不引起重视。 有人说,孩子磨练一下有好处,将来上大学、到社会上就会适应一些。这样说,当然不无道理,因为美国社会本身就是竞争过度的社会。但是,磨练有个度,现在是太超过了。要是按照这个逻辑,磨练应该从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好在美国的小学比国内强,还没有受到过度竞争的影响,因此至少小学对孩子是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是,进入初中就开始有高考的恶劣影响了。 【相关】 【泥沙龙笔记:说在高考发榜时】 《 高考应该多样化、市场化 》 高考快结束了吧?端午节的高考一叹 有感于美国高中生当下的 college 申请 season 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 可恶又无奈的过度竞争:美国中学摧残少年健康 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美国的高中是炼狱 草根纪录片《 Race to nowhere 》
个人分类: 留学资讯|540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关于“闭目养神”和“闭眼睡觉”
热度 1 Runchiqian 2011-9-17 18:09
关于“闭目养神”和“闭眼睡觉” ——谢张焱老师对此问题的中医解释 曾向张 焱 老师请教过一个问题 :为何要闭眼睡觉?眼皮像个人体功能开关,显然不是仅仅为了闭目养神和睡觉吧?其中有无大学问呢?好期待您能就此问题发篇科普读物。 张老师从中医的角度给出了很好的一种分析和解释(详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id=486743 )。张老师解释的第三部分 有一句话:“ 这道门一关 (指闭上眼睛,笔者注) ,全身的运动机能就处于休止状态,由此进入睡眠状态。 ”这句话是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 ,尽管中医还未能用所谓的严格的科学逻辑去论证之。 我的问题有两个角度:一是人为什么要闭眼睡觉;二是 为什么闭上眼就能睡觉 。角度一是个生理问题,从生理学的角度或许有其他的解释; 张老师 的解释是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分析的。角度二,个人认为是个更大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闭上眼,人的生理活跃度会立刻下降(进入调整休憩状态),不管是不是进入睡眠状态,这才有所谓“闭目”即可“养神”一说,至于进入睡眠状态,则是深层次的“闭目养神”了。 为什么闭上眼睛后会迅速出现这样一种生理状态的调整?中医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种解释,至于是不是就是终极真理,自然可以商榷。科学研究允许争论。同时,我倒非常希望看到那些对中医解释嗤之以鼻的学人们,能用所谓现代科学的理论去分析之、解释之。愚以为,这个问题,跟印大中教授所提的那个问题一样,也是诺奖级别的问题。 科学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从来就不能穷尽所有的可能,因为科学仅仅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阶段性结论,它无穷尽地接近真理,但并不是真理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哪种结论更接近真理,哪种结论就“更科学”。拿出一个反例就去否定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其实是眼光狭隘的标志,并不影响结论的科学性和普遍性。当然,反例的存在,也 激励研究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研究对象,从而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人闭上眼睛即可闭目养神或者进入睡眠状态,其生理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如果闭上研究不能养神或者不能入睡或者入睡所需的时间太长,则一定是人的健康出现了问题,要么是精神上,要么是生理上,总之,这些问题影响了人的睡眠这一生理现象的正常运转状态,所以就需要对“养神”或睡眠问题进行人为干预了。干预的过程,即使医疗的过程。这本是个生理问题,如果通过恰当的手段,较好地调整了生理状态,人就康复了。因此, 正常生理状态的恢复,是真正痊愈的标志;如果生理状态没有得到恢复,而是靠药物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使人强制进入“睡眠”状态,而事实上的生理状态并未恢复正常,这种结果,并不是真正的治愈,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状态,是现象,而非真相。 相反,如果这种强制性的抑制状态长期存在(如长期服用安眠药),必定对正常生理机制产生损害,从而导致正常生理机制的恢复期变长,恢复起来难度更大。当然,不可否认,当正常生理机制的损害并不严重时,通过强制改变生理状态,使肌体得以休息和调整,从而通过天然生理机制的自我调整而实现“康复”。哪一种治疗逻辑更好,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 闭着眼睡觉的生理机制,一定是个大课题,信不信当然由您。 向张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是出于两点考虑: 一是自己作为远离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普通人,希望能得到一种科学的解释,而这类解释工作应该由这个领域的高人去做,我称之为“科普”。科普类的东西,容易让人感到“学术性”不强,所以,道中高人往往不屑于去做,未得道者想做又做不好,道外中人做了基本也是白做,谁会信呢?所以,特别期望各个不同领域的高人们能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多做点科普工作,这也是学界中人对芸芸众生所做的大贡献。 二是对于这类司空见惯的问题,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往往不屑一顾,因为太普通太习以为常了。我倒认为,越是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往往越是难以弄清楚的大问题。以为简单者,是因为没深入进去。从事研究工作,似乎不该忽视身边的那些常见的“小问题”,否则容易错过“大机会”。 此外,有一点感触:越是那些轻易否定别人的人,往往是对否定的结论不甚了解的人。每当听到很多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遂问之“你读过马克思的书吗”。回答往往是“没有”,再加上一句“在中国谁在学校没学过马克思主义呢”。这是个典型现象:否定一个人或一种理论,但自己却从未深入研究过这个人或者这个结论。否定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否定出个所以然来,就不容易了。轻易下结论,在缺乏研究的前提下,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一种研究上的轻浮作风,是要不得的。
117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为什么要闭眼睡觉
热度 31 张三火 2011-9-15 21:07
博友 Runchiqian 给我留言:张老师,请教个幼稚的问题:为何要闭眼睡觉?眼皮像个人体功能开关,显然不是仅仅为了闭目养神和睡觉吧?其中有无大学问呢?好期待您能就此问题发篇科普读物。 博主回复(2011-9-11 13:20) : 呵呵,这可是个大题目!应该涉及人体藏府、经络和精气神、气机升降出入、昼夜节律等诸多方面吧,可能还有道家养生理论的指导。我要准备一下,才能回答这个“幼稚的问题”。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个题目。不知应该如何讲解,才能说明问题,才能让大家明白一些中医的理念。现就我所掌握的中医知识简要说明一下吧。 1、肝开窍于目:中医认为,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头面部的五官七窍密切相连,肝开窍于目,提出“肝受血而能视”,即肝主藏血,肝血充足,眼睛才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若用眼过度则会“久视伤血”,说明肝血是眼睛视觉器官的物质基础,消耗过多就会影响到视力。当人睡觉的时候,“人卧则血归于肝”,全身的血液就会储藏于肝中,流注到眼睛的气血就会有所减少,所以,躺着休息或睡觉时都要闭上眼睛。由此来看,闭目不仅能养神,也能起到养肝血而保护视力的作用。 2、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的经脉都上连于目,称为目系。《内经》中称眼睛为命门,即生命之门。尤其是五脏所藏的精气都要向上濡养双目才能视觉、视力正常,目光有神,眼睛明亮。如果其中之一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眼睛的功能,如肺气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肝血不足就会出现眼睛干涩、痒痛、夜盲;心血不足就会出现视物模糊、目光暗淡、面色苍白;脾虚则营养不良,容易视力疲劳、看书易困倦、易出眼袋、嗜卧多睡;肾虚则瞳仁浑浊、视力下减、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等。所以,眼睛的功能正常与否,与五脏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 3、上下眼睑为肉轮:正因为五脏与眼睛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中医将其发展成为“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的理论基础。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上下眼睑为肉轮,《内经》中称为“肌肉之精为约束”,即主管眼睛闭合上下眼睑被视为肌肉之精,起着约束眼睛、保护眼球的作用。脾主肌肉,当人疲倦欲睡之时,全身的肌肉都松弛无力,眼睑也一样,变得睁不开眼睛,只想闭眼睡觉了。这道门一关,全身的运动机能就处于休止状态,由此进入睡眠状态。如果脾虚严重的人,就会睡不醒,睁不开眼。我见过一个男性病人,50多岁,来看病时两眼闭着,眼皮很长很长,他需要用手把眼皮剥开来看人。重症肌无力的人也会如此。但这个人不是重症肌无力,他只是眼皮睁不开,身体其它肌肉功能都正常。辨证分析,这人是属于长期情志不遂导致的肝郁脾虚,治疗用疏肝健脾的方法,选用龙胆泻肝汤合补中益气丸加减,服药一周后复诊时,效果显著,已经不用以手扒眼看人了,用力能睁开一条缝儿。这是我的老师肖永林教授治疗的患者,当时我们几个年轻教师都在场,惊叹不已!后又调整三周,眼看着病人的眼皮越来越小,不像以前那么松弛多少层眼了。 4、昼精夜瞑:人体中有营卫之气的运行,营血运动于经脉之中,营养全身各部,无处不到;卫气敷布于经脉之外,温煦保护机体,像雾露一样均匀弥漫无所不在。营卫之气昼夜在人体内循环运行,每昼夜要运行五十周,并在半夜子时营卫相会在手太阴肺经。卫气的运行是昼行于阳经二十五周,夜行于阴经二十五周,所以当卫气运行到阳经的时候,人就会从睡眠中醒来,卫气从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出来开始运行于三阳经,所以当人在天亮时自然醒来首先要睁开眼睛,卫气就从睛明穴出来敷布于全身,由此全身运动功能恢复,起来活动;当在阳经行二十五周后,已经到了夜晚,卫气从足心的涌泉穴进入肾经,沿着肾经、心经、肺经、肝经、脾经、再肾经这样的次序运行二十五周,此时,人体在表的卫气就像太阳落山一样已经入行于阴经,人应该休息在室内或进入睡眠状态,在半夜子时,卫气行于阴经,营气也行于阴经,此时是一日之中阴气最盛的时候,“万民皆卧”,这就叫做“合阴”,如果没有进入睡眠状态,就无法实现合阴。合阴,可以使卫气得到营血的物质供给,使卫气及时得到能量补充。这种营卫运行机制是人体内的一种昼夜节律,随着昼夜变化而保持着节律。如果营卫的运行正常,人就会昼精而夜瞑,即白天精神充沛,夜晚睡眠安好;如果营卫运行失调,人就会表现出昼不精而夜不瞑,即白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夜晚睡眠不安或失眠。有许多顽固性的失眠就是属于这种原因导致的,所以正确的治疗需要调和营卫。这种失眠吃多少安眠药、养心安神的药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在临床上,还有睡着露睛的,多见于小儿,也是脾虚的表现。还有的人,睁眼睡觉,多于肝火盛有关。当人生气时,就会怒目圆睁的,呵呵。 说了这么多,不知是否讲清楚了。真的有些难度哦! 个人水平有限,粗浅不当之处,敬请原谅!但请不要以此为由来攻击中医!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10397 次阅读|75 个评论
再也不敢晚上喝茶了
热度 11 cutefay 2011-7-1 17:39
我对茶和咖啡非常敏感,只要是下午5点之后多喝几口茶,晚上肯定会很久都睡不着,没有一次例外。但我知道喝茶对身体有好处,还是有意识地让自己每天喝点茶,不过一般是上午和下午早些时候喝。 有些常喝茶的人跟我说,刚开始喝茶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兴奋作用晚上睡不着,但喝习惯了就好了。似乎他们这个说法对我不起作用,都好几年了,依然如此。不过,如果我困极了,再多的茶和咖啡对我也不起作用。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作业很多,有一次写作业写到晚上10点多,实在很困,喝了一杯咖啡。结果不知不觉睡着了,睡到凌晨4点起来接着写作业。(回想起高中的生活,真是一生中最累的时候,一个月就放半天假,每天5点多起床去学校上早自习,晚上9点半回到家里。唉,山东的考生就是如此命苦啊!) 昨晚我们课题组开讨论班开到晚上10点,讨论班的时候有学生帮我倒了一杯茶,我很渴,就一口喝下去了。结果晚上很困,但就是睡不着。后来心想:既然睡不着,那就集中精力想点事情吧!于是就在想过几天作报告的ppt该如何做的问题,可是发现喝了茶之后的状态是那种难以集中精力其思考一件事情的,好像思维特别发散。后来索性什么也不想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175 次阅读|24 个评论
【成长花絮:Save Africa】
热度 1 liwei999 2011-6-30 14:04
Save Africa 的故事是从刷牙用水开始的。 人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晚 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是夜猫子的通病,甜甜也不例外。 平时上学的日子,每天早上7点就要起床,对于甜甜是太难了。总是叫了又叫,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不起来,甚至没时间刷牙,多睡一分钟也是好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就给她刷牙,一方面可以让她在半迷糊状态睡一会儿算一会儿,另一方面利用刷牙和漱口的动作让孩子慢慢从深度睡眠逐渐进入起床状态,有个过渡。有人说,这么大的孩子还让家长刷牙,太宠惯了。你要是看到孩子起床那个难劲儿,看到课业负担剥夺了孩子的起码的睡眠时间,就不会这么说了。 我比较懒,给孩子刷牙图方便,就用瓶装水给她漱口。一直都是这样的。大概一周前,刷完牙正要给孩子漱口,甜甜半睡半醒,一跃而起,突然跟我说: Save Africa. We cannot use the bottle water for teeth rinsing any more. Do you know how badly Africa needs food and clean water? 从此,我只管刷牙,不管漱口。她对世界的同情心和意志力战胜了夜猫子贪睡的本能。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25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太晚睡觉绝对等于自杀,不信你看看?
热度 5 dongzg101 2011-5-21 18:06
太晚睡觉绝对等于自杀,不信你看看? 任何试图更改生物钟的行为,都将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后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一、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 二、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三、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Medicine,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五、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六、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手、脚、身体各个穴位所对应的内脏 (图) 下面这几张图显示了,咱们的手、脚、身体各个穴位所对应的内脏。按摩的时候,对准穴位下力,才能对我们身体有益。 如图所示,比如我们的脚趾分别代表了我们眼睛和耳朵,而整个脚底就相当于人体身体的主干。 下面是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按摩一下吧。 拉拉耳朵养护全身器官 肾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   一、提拉耳垂法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二、手摩耳轮法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三、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四、搓弹双耳法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之功效。   五、双手拉耳法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六、双手掩耳法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曰击“天鼓”。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七、全耳按摩法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八、双手扫耳法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以上八法,可根据各人所需选择,或单项或几项配合进行,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简单易学的强肾健体保健法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   肾阴虚者,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   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   中医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因此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不错的锻炼项目。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保健方法,您可以试试。   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处按摩30~50次。丹田乃人之真气、真精凝聚之所,为人体生命之本。此法常用之,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强肾固本的目的,有利于延年益寿。   发“吹”音 “吹”与肾相应,肾属水,故有滋养肾水的功效。反复做6~9遍。   另外,心脏对应的是“呵”音,肝脏对应的是“嘘”的音,脾对应的是“呼”的音,肺对应的是“斯”的音,三焦对应的是“唏”的音。发音的时间长一些,次数多一些。   健脾通胃肠气的保健方法:   双手重叠,顺时针绕肚脐揉腹,以通为主,可促进胃肠气通畅,逆时针绕肚脐揉腹,则以补为主,可起到健脾作用,便秘患者,多顺时针揉,脾虚者,则加逆时针揉,每次300~500下,每天1~2次。 人体的十大最佳时间 ⒈刷牙的最佳时间   饭后3分钟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口腔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使牙齿受到损害。   ⒉饮茶的最佳时间   饮茶养生的最佳时间是用餐1小时后。不少人喜欢饭后马上饮热茶,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结合成不溶性的铁盐,干扰人体对铁的吸收,时间一长可诱发贫血。   ⒊喝牛奶的最佳时间   因牛奶含有丰富的钙,中老年人睡觉前饮用,可补偿夜间血钙的低落状态而保护骨骼。同时,牛奶有催眠作用。   ⒋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饭前1小时。因为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后再吃熟食,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   ⒌晒太阳的最佳时间   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此时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   统的抗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⒍美容的最佳时间   皮肤的新陈代谢在24点至次日凌晨6点最为旺盛,因此晚上睡前使用化妆品进行美容护肤效果最佳,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和保护皮肤健康的功效   ⒎散步的最佳时间   饭后45分钟至60分钟,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最大,最有利于减肥。如果在饭后两小时后再散步,效果会更好。   ⒏洗澡的最佳时间   每天晚上睡觉前来一个温水浴(35℃~45℃),能使全身的肌肉、关节松弛,血液循环加快,帮助你安然入睡。   ⒐睡眠的最佳时间   午睡最好从13点开始,这时人体感觉已下降,很容易入睡。晚上则以22点至23点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睡时间在24点至次日凌晨3点,而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进入深睡状态。   ⒑锻炼的最佳时间   傍晚锻炼最为有益。原因是:人类的体力发挥或身体的适应能力,均以下午或接近黄昏时分为最佳。此时,人的味觉、视觉、听觉等感觉最敏 感,全身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律与血压都较平稳 ,最适宜锻炼。 中医养生保健六大身体部位 一、背部的保健特区   中医 养生 专家指出,后背正中的脊柱是人体督脉的所经之地,脊柱两旁的太阳膀胱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甚为密切,经常予以激发疏通,有益于气息运动,血脉流通,滋养全身器官。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患了感冒或中暑后,“擦背”和“刮痧”等就是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好办法。   二、腋窝的保健特区   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就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这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能使各器官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获得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部都受益匪浅。   三、脚部的保健特区   人的脚底穴位很多,约有70多个,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神经未梢,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均有相关,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的保健的重要。经常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热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的功效。除了经常运动,保持脚部血液畅通、关节灵活外,还要注意冬天别冻着,夏天别捂着,脚上生了“鸡眼”、“脚垫”等,亦不可小视,要及时清除。 四、前胸的保健特区   经科学家 研究 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故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100~200次,就能刺激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五、脊柱的保健特区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人老首先是脊柱先老。脊柱是人体两条直行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经常按摩脊柱,可促进经络的疏通,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日本一家杂志报道,锻炼脊柱可防治100多种疾病。脊柱是人体的中心轴,如能常做太极旋转,会产生很强的生物电能,给脏腑和全身输送,补充能量,而且使人对病毒的侵袭有很强的免疫力,即使对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也有防治作用。   六、脐部的保健特区   肚脐又名气舍,是真气的贮存之处,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作用。中医常用药物敷贴或针灸、热熨肚脐治病,如用珍珠粉、丹参粉调敷该穴,能治失眠;用砂仁、枳实敷之,可治消化不良;用檀香、细辛粉调酒敷之,可缓解心绞痛。经常按摩肚脐,尚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1367 次阅读|9 个评论
【陈氏微博】最近脾气暴躁,估计和睡眠不足有关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5-11 06:40
   最近好几个事情上出现发急的现象了,唉,可以怪修养,也可以怪睡眠不足。    总是12点多睡觉,7点左右醒来。    我这人以前的老经验就是,一旦睡眠不足,就啥都不对。    昨天睡了一个午觉,感觉好多了,希望以后能多睡会。    当然,也得修身养性。
个人分类: 我的生活|40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睡出的免疫力?
songshuhui 2011-4-27 12:53
赵承渊 发表于 2011-04-19 12:05 作者:赵承渊 失眠症的朋友常常千方百计为求一次高质量的睡眠而不可得,然而现实中,睡眠却往往成为最容易被我们普通人牺牲掉的生理活动。加班工作、加班学习、一本好书、一部好剧,甚至欧冠的一场比赛都会让一个人不眠不休。毕竟睡觉所花的时间未免太长,拿出一些来做别的事岂不痛快? 然而一时的痛快却时常带来麻烦:很多人都有熬夜过后头痛流涕、咳嗽发烧的感冒经历。对此,医生们的解释通常是由于缺乏睡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 或细菌乘虚而入所造成;同时人们还发现,在遭受流感或轻度感染时,人们有主动寻求睡眠的倾向。如此看来,睡眠对于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这种 “睡出来的免疫力”是否确有其事呢? 多年以来,“剥夺睡眠”对于人体的影响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缺乏睡眠的人会有注意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记忆缺失和非自愿地进入睡眠等神经精 神改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是一张相互联结并相互影响的大网,那么睡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必然会在免疫系统之上有所反映。为了证实以上 假说,人们开展了很多研究,动物实验理所当然地首当其冲。1995年,Toth总结了在那之前进行的若干动物实验,动物模型证实感染性疾病的确伴随着睡眠 的改变——事实上,嗜睡与发热或厌食一样可以看作身体应对感染性疾病的一个方面,睡眠改变与感染通过某些免疫机制相互联系在一起。今年3月,一项新的有关 睡眠剥夺的动物实验结果揭晓了:研究者发现,经过72小时异相睡眠剥夺的小鼠外周血和骨髓的总细胞数均减少了,其中骨髓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目的减少与外周 血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的减少平行,睡眠剥夺还会诱发低淋巴细胞血症,这一结果表明睡眠对造血微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证实了动物睡眠与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 不过,动物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我们无法知道动物实验观察到的免疫改变是否是种属特异性的,也难以确定这些改变究竟是剥夺睡眠造成的 还是由于实验人员剥夺睡眠所采用的方法本身造成的。剥夺睡眠究竟对人类会有何种影响,只有实验对象为人类本身时才最有说服力——毕竟只有人类才能在实验中 自愿地放弃睡眠。不过针对人的实验也有局限:受到伦理学限制,人类的睡眠剥夺时间不会像动物实验那样长达数周或数月(动物实验表明这往往会导致死亡);另 外,长时间的睡眠剥夺造成的神经行为缺陷很可能无法通过睡眠补偿而逆转,这无疑也会大大限制实验的时间。上世纪60年代,在人类身上进行完全睡眠剥夺 (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实验的最长时间达到了205小时,在此后很少有实验能达到如此程度,研究TSD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时间多数限制在 40-77小时以内。 上世纪若干针对人类的TSD实验结果各家报告不一:有些实验发现淋巴细胞在TSD后增强活化,而另一些研究则没有观察到类似现象;一些研究发现 TSD后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增加,而另一些研究却观察到相反的结果;更多的实验则发现TSD前后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变化,T细胞的某些亚型 在TSD前后数目有所消长。近期的研究发现,短期睡眠剥夺(24小时内)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都有明显增长,体内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 等及补体C3, C4水平均有明显升高,提示体液免疫功能有所增强。不过从临床意义的角度来看,这些结果暂无法就TSD对人体免疫功能有多大影响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判断。 对于我们而言,更感兴趣的其实是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影响。毕竟很少有人会几天几夜完全不睡觉,更常见的情况则是长期(积年累月)由于工作或其他原 因造成的睡眠缺乏。就在前几天,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而夺去她生命的却只是通常不致命的病毒性脑膜炎。这也让不少人对长期睡眠不足与免 疫功能的关系产生了疑问。 其实科学家们对部分睡眠剥夺(Partial sleep deprivation,PSD)也做了相关研究。1994年Irwin等在对23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了后半夜(3点-7点)的PSD后发现,受试者的自 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下降了;后来又有学者对前半夜(23点-3点)PSD进行了研究,结果与Irwin类似,NK细胞活性同样下降,与此同 时,IL-2(白细胞介素2)及其诱导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活性也下降了。NK细胞在体内主要参与抗肿瘤,抗病毒等过程,分泌细胞因子 并诱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效应,NK细胞活性下降可能提示PSD会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足够睡眠的确可能导 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不过这一改变仍不足以让我们在临床层面作出确定结论。 所以,到目前为止,严格地说关于“缺乏睡眠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以至于使得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增加”的说法仍处于假说阶段。尽管动物实验和某些人类实验结 果分析支持如上推论,但尚未得到确凿的证实。不过,缺乏睡眠对人体其他方面的影响已经比较清楚了,例如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和代谢改变、炎症反 应增强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等等。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充足而规律的睡眠还是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Janet M. Mullington, Monika Haack,Maria Toth, et al. Cardiovascular, Inflammatory, and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Sleep Deprivation.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09;51:294-302 Hui Liu, Ge ge Wang, Gui hong Luan, etal. Effects of sleep and sleep deprivation on blood cell count and hemostasisparameters in healthy humans.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09) 28:46–49 Liu Hui, Fang Hua, Hou Diandong, etal. Effects of sleep and sleep deprivation on immunoglobulins and complement inhumans.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07;21:308–310 David F. Dirges, Steven D. Douglas,Steffi Hamamm, et al.Sleep deprivation and human immune function. Advances inNeuroimmunology 1995;5: 97-110 53 您也可能喜欢: 从单基因糖尿病的故事看科普的意义 晚上一杯奶,有个好睡眠? 当科普的科幻尝起来是文学的 电视科普----想说爱你不容易 对绵羊来说,免疫力低也有优势 无觅
个人分类: 健康|1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晚上一杯奶,有个好睡眠?
songshuhui 2011-3-28 21:58
游识猷 发表于 2011-03-21 14:52 传说牛奶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产生疲倦欲睡的化合物L-色氨酸(tryptophan)。L-色氨酸是大脑合成五羟色胺的主要原料,而五羟色胺能使大脑思维活动暂时受到抑制,从而使人想睡眠。因此晚上喝牛奶好,有利于人们的休息和睡眠。真的吗? 色氨酸是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必须氨基酸之一。作为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饮品,牛奶中确实含有L-色氨酸,而L-色氨酸也确实可用于制造诱发睡眠的 荷尔蒙5-羟色胺(serotonin)与褪黑激素(melatonin)。这可能也是这条流言广为人知的原因——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除了牛奶,肉类中也广泛含有色氨酸,而一小份食物中含有的色氨酸总量一般并不足以让身体激素水平发生波动。 为了保护我们脆弱的大脑,脑部的毛细血管结构阻止了许多血液中的化合物进入脑组织,这就是所谓血脑屏障。任何要起安眠作用的物质首先必须能穿过血脑 屏障才能抵达脑部。,但牛奶中不止富含色氨酸,也富含其他氨基酸。而2003年,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论文称,食用牛奶这类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反而降低了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比起牛奶,不如吃些饼干。碳水化合物会刺激胰岛素的合成,而胰岛素可以帮助除了色氨酸以外的其他氨基酸从血液进入肌肉组织,留下的色氨酸无需与其他 氨基酸竞争那些穿过血脑屏障的通道,因此进入大脑的色氨酸增多,人变得昏昏欲睡。此外,大吃一顿后往往有些犯困的另一个原因是,进食使得血液流向消化道, 大脑供血减少,产生疲乏和困倦感。但液体食物显然不如固体食物更有显著的这种效果。如果你用一大碗夜宵取代牛奶,你也许会更易入眠(但也更易体会到什么叫 “马无夜草不肥”)… 空腹服用色氨酸也能确保足够催眠的色氨酸进入大脑,美国曾有单独的L-色氨酸食物补剂(每日剂量约1000-2000毫克)出售来治疗失眠、抑郁等 问题,但FDA在1989年紧急召回正在销售流通的这种补剂,因为研究发现这种补剂有可能造成了嗜酸细胞增多性肌痛综合征,这种疾病症状包括高烧,皮疹, 虚弱,呼吸急促,那几年中这个疾病影响了1500人,夺去了37条生命。这个疾病具体与L-色氨酸食物补剂的关联至今尚无定论,也有人怀疑是生产过程中的 污染所致。 至于牛奶的热度是否有助于入睡。确实有研究证明皮肤温度上升则入睡速率加快。但大部分时候,一杯到胃肠道里的牛奶并不足以让你的皮肤温暖几分。一个热水浴会有效得多。 总而言之,牛奶可催眠主要是心理上的安慰剂效应。如果你继续对这点坚信不疑,那么牛奶或许真对你的失眠有效。 本文删节版已发表于 果壳网 谣言粉碎机 您也可能喜欢: 好好睡~ 科学版“黄粱一梦” 让我睡个好觉 睡眠是什么 爱哭?怪你的5-羟色胺去 无觅
个人分类: 健康|1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谈:世界睡眠日前夜
热度 1 jjsun123 2011-3-22 20:06
周日下午从所里回到研究生院预备周一的上课,晚上在宿舍完成一点数学作业,就感觉有点冷,赶紧就打开了空调,以为一会就会热起来。结果吹到身上的风是凉,持续的凉! 10 点多上床睡觉,钻在被窝那是冷啊,蜷缩成了一只刺猬,顿时就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老鼠被猫扔在外被冻僵的一集,后来骚轻的猫又将老鼠捉进来剥去落在老鼠身上的雪花,不是化敌为友了,貌似是猫真的饿了!愈是冷,愈是无法入眠,隔壁不知那个房间装有单独空调,持续的工作的声音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更加吵闹,难道是嫉妒吗?也不知熬到凌晨几点才迷迷糊糊睡着了。 周一早晨去中关村教学楼上课,才赫然看见门口贴着“关于统一停暖的通知”!校车上听广播才知道今天是世界睡眠日,顺便和一个师兄聊天他说自己屋子也冷,看来世界睡眠日前夜挨冻的人不少啊!回来顺便看 2011 年第 6 期《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我们需要多少睡眠”,荷兰某作家写的。认为人生命中的第三个 7 年,每天需要 8 小时睡眠时间,而第四个 7 年 (21~28 岁 ) 每天需要 6 ~ 8 小时睡眠!我觉得这纯粹是在扯淡,除非你的睡眠质量真的很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3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多少人被失眠折磨?
wangxh 2011-1-14 16:03
刚才看了王丽君的博文《 当睡眠成为一种折磨 》,俺非常理解她的苦恼。所以留下了评论:俺也一直被睡眠困扰。年青时跟你一样,总是很担心、自己折磨自己,现在年纪老了,慢慢不在乎了。别人说放松根本没有用的!至今没有找到好办法,不过建议你去与医生聊一聊。 昨晚就是一例,同屋的人要回家了,一个大老爷们,絮絮叨叨的,烦死我了,但又不好意思说什么。好不容易12点半消停了,我们俩准备睡觉,不到5分钟,那家伙开始打呼噜,俺还没有酝酿出一点儿睡意呢!俺赶紧开始听bed-time reading (网上下载的英文名著MP3),估计听了2个多小时。用耳机听英语MP3是高频声音,根本掩盖不住低频的鼾声穿透力极强。后来也不知道俺睡没睡着,反正今儿早4点半起床这家伙就起床了,虽然他极力蹑手蹑脚地,但俺抗干扰能力极差,即使没敢动也已经醒来。那位说了,他走了正好补点儿觉啊。老兄啊,俺天生命贱,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与能力,早上醒来是无法再次入眠的。 这呼噜已经折磨了我半年,搞的同屋另外一位搬出。俺是天一亮就忘记折磨了。还好,下学期不来了,当然也就不受呼噜的折磨了。
个人分类: 心之悟|37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当睡眠成为一种折磨
ivy2080 2011-1-13 21:09
昨晚十一点半到床上酝酿睡眠,半小时后,丝毫没有困意。打开MP5设置半小时关机,听起世界杯专辑,平时有的听不懂得词,当时听懂了,半小时过去了,大脑是平静了许多,但仍然没有困意,又延长半小时,关机时头脑如刚睡醒时的轻松。此时,想起来韩老师指出我理解的bootstrap有误,难道真的是我没有注意读细节,理解错误么?不对啊,几篇文献都是这样的;若选择双指数分布,应该如何编程?明天我要将甜同学电脑借上,好好做笔记,理一下思路---舍友说起了梦话,哦,我还没睡?看了下表,已经两点四十,这可不行,继续听世界杯,直到没有电。模糊的感觉到疲惫,不愿再思考论文的事了,脑子一直不停歇,我应该换个什么QQ签名呢?不,这个“上帝关上了---”的签名对现在的我依然很有启发,而且其中有我的创意,加了coldly和slowly两个副词,显然我的那扇窗还没有完全打开呢;那过年的时候给大家发个什么春节短信呢?一定是读起来要有节奏感,简单,有趣的---终于什么都不愿再想了,头重得很,默念“请让我睡着觉,请让我睡着觉---”不知道多少遍了,却还是睡不下,这已经是第三个晚上如此了,禁不住留下了眼泪,怎么睡眠对我已经成了一种折磨?想来自己读研一年半来,第一学期每晚跑步促睡眠,第二和三学期每周爬山促睡眠,现在,每天走路去省图看书,加之周末爬山促睡眠,下一步我又该怎么办?我怎么了?压力太大么?不得不承认是这样的。从管理转统计专业且能写两篇文章,马上又写一篇会议论文,不是每天看电影能做得到的。现在,我的目标也很清楚,那就是再写四篇课程作业论文,十一月份考GRE,并准备数理统计博士入学考试,相信对我至关重要的这14个月,不会睡得很踏实的,但我也相信,研究生生活这样过是不会后悔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99 次阅读|7 个评论
保证充足的睡眠才有良好的生长发育
xupeiyang 2010-12-31 12:22
  保证充足的睡眠,民间有睡一睡,长一长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 小学生应该保证10小时的睡 眠;中学生应该保证9小时的睡眠;大、中专学生应该保证8小时的睡眠,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睡好觉,养身体
censambao 2010-11-16 19:04
熬夜是很正常的事,但经常熬夜对身体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转载过来,或许对经常熬夜的同行们会有所帮助。    睡觉的诀窍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肾上)的力量融合,所谓 水火既济 ,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想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不过失眠的人都挨过十二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快天亮睡着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头昏脑,因此你会感觉失眠、睡眠不足,实际上是你没有经验。 睡眠与养生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 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21点钟准时睡觉。   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 与太阳对着干 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垮。这是客观真理。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二、睡眠与疾病   现代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形成 四大病 :水果病、冰箱病、电视电脑病、熬夜病。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时(23:00 1:00),其实23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0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23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肝经最旺,丑时(1:00 3:00)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4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40% 60%的肝硬化。聪明的人是应该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聪明的人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    垃圾睡眠给肝脏带来多大伤害?   肝主疏泄,过子时不睡,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头晕,眼红,眼痛,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也可引起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证状。   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则出现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肝主筋,其华在爪,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血不足,就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痉挛抽搐,易造成灰指甲,缺钙,髌骨软化,癫痫病,骨质疏松等症。   肝与心,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心颤等症状,严重的形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肝与脾,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胃不和,由于肝助脾胃消化,由于肝气太虚不能助脾胃消化,使人脾胃消化功能不好,表现为舌苔厚,长期以来会造成中气塌陷。   肝与肺,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证状,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肝与肾,过子时不睡觉,肝虚导致肾亏,由于肝肾同源,容易造成生殖系统疾病、不育、骨病、牙病、脱发、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    三、睡眠的方法   交通规则 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说,23点至凌晨3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 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 。如果你每晚22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23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   21:00 23:00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21:00(亥时)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期。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 鬼魅不侵 ,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觉要尽量早睡,睡得晚,伤了少阳之气,必然第二天是疲倦无力,要关上窗户,不开空调、电扇,保护阳气。   肝胆在下焦,如果胃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寝睡不安,一个是胃寒,如果这个人胃阳本来就不足,过多的喝绿茶,就会出现胃寒,胃寒的时候人是睡不好觉的,或者吃带泥沙之物过多,胃隐隐作寒,肯定是睡不好;   再一个是胃热,就是热气往上走,嘴里喘的都是热气,像这种情况也睡不好觉;再一个是胃燥,口干舌燥,胃里感觉到燥;   还有一个就是胃厚,气味的味,胃厚,这种情况就是吃了这种厚腻的味道,有人吃海鲜、吃鱼、吃炖鸡,味道好鲜美,吃多了,美味不可多用,这些东西在里面要稀释它,不稀释它,它在里面味太厚了,所以这个也睡不好觉;   再一个腹涨,腹是涨鼓鼓的,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再一个是胃气太虚,冒冷汗,这也睡不好觉,这些原因都可能形成胃不宁,胃不宁就睡不好。   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睡眠法因人而异,下面介绍3种做法:   1、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2、仰卧,自然呼吸,感觉呼吸像春风,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如还未醒着,再从头做。   3、入睡快的人可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3点 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5点至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早晨7点到9点人体胃经最旺,9点到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 三天早起,一天工 。   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锻炼,因为早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地下道的漳气、浊气正往上走(尤其是城市),这些气对人体损伤是很严重的。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   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   睡眠中不可忽视的疾病警告   应注意:   (一)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千万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三)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四)如在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凡有心脏病者切宜注意,每日于此二时注意,则元气日强,无心跳腹泄或小便频速之病。   (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迟。居北方宜防寒气,如在粤桂等省,早起防山岚瘴气中病。食后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转载地址: http://user.qzone.qq.com/174235863/blog/1289871904
个人分类: 他文共赏|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已婚和未婚
TsinghuaNCC 2010-11-13 00:47
今天实在困了,索性花几分钟写点东西,然后睡觉,明天起床继续我的调研报告。这三天加起来的睡眠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我都为自己的身体担心,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是我需要的生活吗?我再次回到东大,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我已经有两段时间是这样的状态了,现在才开学3个月而已。 突然想到了一些人和事情,发现结婚和不结婚有很大区别。结婚了的人,不用再花费时间处对象,不用考虑周末是否陪对象之类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其他很多事情;没有结婚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有对象,一种是没有对象。对于没有对象的,生活十分自由,如果精力充沛,除了学业之外可以做很多工作,例如学生组织工作或者兼职;对于有对象的,生活十分紧张,如果继续参与学生组织的工作并且科研繁忙,那将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还要面临各种约会的安排并且可能失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从时间利用角度来说,结婚后的人和没有对象的人时间上面可能会更充裕,尤其是异地的夫妻,只要保证每天通电话即可,不用担心其他时间的不充足。 我们学生组织里面虽然互相共勉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它就会有。但是大家往往忽视了下一个结果,就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当然,这要看你的科研和其他工作的任务量。如果是一个科研相对轻松,其他组织工作相对轻松的人,并且没有结婚处对象之类的事情,挤时间这个概念应用于生活中会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更紧凑;如果是一个科研繁重,其他组织工作还十分繁重,并且还有处对象结婚之类的事情要考虑,那么挤时间必须以大量牺牲自己的身体状态和休息时间为代价。 年轻的时候身体是很好,我们热情饱满,但是谁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就要奋斗到以牺牲身体为代价了?没有。答案是,自找的。我们需要的是充实的生活,而不是以牺牲自身的身体状态为代价的紧张生活。可能会有人说,高度忙碌紧张的生活很好啊,说明处理好了各种关系,相信能说出这样话语的人没有真正把科研、感情、组织工作三种状态交织,也就是说在他处对象的时候没有遇到繁重的科研或者组织工作,在他遇到繁重科研和组织工作的时候已经不必为感情方面的事情费精力。 年轻的朋友,权衡利弊,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身体的状态,在这个前提下开展科研、组织工作和感情工作吧。如果不能的话,必须舍弃部分。如果你已经结婚或者完成繁重的科研,恭喜你,已经脱离了以身体为代价的阶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莫道君晚睡,更有晚睡人
xupeiyang 2010-10-30 23:34
现代的各种媒体上不断的宣传在22点到23点睡觉是最好的,原因是:晚上12点到3点,是人的深度睡眠期,只要这三个小时睡好了,保证一天有精神,如果错过了,会对身体产生很不好的影响。而从入睡到进入深度睡眠一般要30-60分钟,所以,晚上10:00-10:30睡觉最好。 默认的生物钟的睡眠时间,就是在睡后的6-8小时苏醒;而什么时候睡觉并不是最重要的。并且只要您睡觉了,那些睡后会发生的生理活动还是会照样进行的,或者说:只要您的睡眠时间足够了,无论您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睡觉的,都不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而作息时间,只是一个习惯而已,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当然,一个新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一般是3-6天,所以这种习惯的交替最好不要太频繁。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82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物理学朋友的运动体会
热度 1 ljry8044 2010-10-26 09:07
首先,运动之所以促进学习、工作的道理非常简单: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使人最大程度地保持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的年轻、健康状态(年轻10年~20年的研究成果都有),这极利于从事高质、高效、解难的进取性学习或者开创性工作,从而促进学习或者事业更上一层楼,所以,诺贝尔奖等伟大成就基本是年轻时取得。 有关运动促进学习的技巧参见: 健身金律一——如何使运动与学习、工作相促进 大体来说,如果缺乏了运动,虽然你只有30岁,但精力和反应速度等很有可能不及常锻炼身体的40岁的人, 未老先衰,可若能运动好,则又能回到30岁时应有的生理顶峰活跃状态,从而能极大地提升人生价值意义。 科学网上一物理学朋友的切身体会就验证了上述观念: 运动,让我重返年轻时的健康、聪明状态! 我从来不喜欢运动,但是今年年初,我觉得我精力精神状况 严重恶化了,什么也不想做,昏昏沉沉。 睡眠很不好,有一次连续20小时没睡觉,然后去爬了一次山,上上下下共计约5个小时,我就是当去了次公园,结果发现那空气还挺好。回来后,睡了15个小时,可能因为之前一天都没睡觉,我睡醒之后发现精神状况好很多,心情感觉好像好了很多 我觉得太奇怪了。。。。。 之后我觉得 我应该多运动运动,运动确实让我觉得有些精力了 我一般会在山上四个小时来回走15里 平均三天一次运动 已经运动半年了 因为我已经知道了,也相信 运动让人更有效率,更精力 以前不很在意这些 我相信应该有很多人还没发现这点呢 还没有发现运动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我其实觉得运动10次之后就发现有些状态不一样了( 博主点评 :其实,如果强度再高一些,状态改变会更快一些) 专家早就知道:运动让人更有效率、精力和活力 可是普通人是很少知道的 大半年前我就不知道 之前已经连续几年睡眠短, 看书时间很长,可后来意志彻底垮了 效率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且厌倦学东西 而且,有些东西虽容易也看不懂 再后来,我也没有持久的精力 遇到困难常就绕不过去 理解不了 很恐怖 这一耽搁就几年 直到半年多前,我发现运动后会好转 我发现我好像变的好一点了 好多年啊 我现在喜欢在山间徒步,感觉很好,神清气爽,精神倍增,而且,集中力也有所提高。 运动了近两个月,疲劳状况就明显改善 精神状况改善得最快,大概就一个月 睡眠较慢,三个月后 才明显改善 集中力改善的最慢,虽运动有助于改善集中力,但也只有集中精力学习时,集中力才会真正改观,这是一个变得更加聪明的过程。 记忆力也有所恢复,不过我觉得应缘于集中力提高的缘故 之前集中力不好,没理解深刻,容易遗忘。 由此可见: 当你发觉记忆力衰退时,不要轻言“老了”,很有可能是集中力下降导致理解不透彻之故。 当你觉得精力不济,集中力不够时,或许是衰老之故,谁也无法避免,但更有可能是缺少锻炼之故,人为地将自己推向未老先衰的境地。可惜的是只有少数人能意识到,并调整过来,更多地则在温水煮蛙中早衰,但也不完全如此,很多人上了一定年纪体质严重衰退时,也会加强锻炼,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所以,早晨在马路边总能见到锻炼的老年人。 缺少运动还会降低睡眠质量,同样使人精神涣散,未老先衰。 坚持运动,未必就能变得更加聪明、年轻,因为还得在精力旺盛、活力增强之际抓紧时间从事高难的学习或者工作,得顺势利用好运动的优势,以更加年轻的健康方式生活,否则,只会感到浮躁、空虚和无聊。可若缺乏运动,必定会早衰! 运动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高难的进取性学习和开创性工作中。因此,如果学习或者工作难度不够大,人们往往会觉得运动无关紧要甚至会起反作用,比如我,以前看电视连续剧时,可以不分昼夜,根本不觉得运动和高质量的睡眠有什么价值意义,知道开始工作或者学习时,才发觉身体机能严重衰退了,而后恢复锻炼,调整睡眠。
个人分类: 修身畅谈|5369 次阅读|4 个评论
睡眠与自发性脑节律研究的信息分析与基因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0-8-24 14:41
http://www.bioon.com/biology/biox/450567.shtml CurrentBiology: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想睡就睡?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h9k5yuo900yfI30I5xI0 sleep and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57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author statistics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10 4 2006 4 1996 4 1979 4 2009 3 2008 3 2007 3 1995 3 2002 2 2000 2 1999 2 1998 2 1997 2 1994 2 1993 2 1988 2 1980 2 1978 2 1977 2 2005 1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Canada 17 USA 8 Netherlands 5 Italy 3 Spain 2 Russia 2 Morocco 1 Japan 1 New Zealand 1 Germany 1 Uruguay 1 Argentina 1 Sweden 1 Poland 1 Hungary 1 1 2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Quebec City 13 Bethesda 2 Zwolle 2 Amsterdam 2 Verona 2 Boston 1 Vancouver 1 Ttouan 1 Sapporo 1 Barcelona 1 New York 1 Saint Petersburg 1 Charlottetown 1 Hamilton, New Zealand 1 Pullman 1 Los Angeles 1 Nijmegen 1 Mnster 1 Montevideo 1 Buenos Aires 1 1 2 1 2 3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Neurosci 7 Neuroscience 3 Arch Ital Biol 3 J Pharmacol Exp Ther 2 Neurosci Behav Physiol 2 Neurosci Biobehav R 2 Psychopharmacology 2 Rev Electroencephalogr Neurophysiol Clin 2 Eeg Emg Z Elektroenzephalogr Elektromyogr Verwandte Geb 2 Curr Biol 1 Neuroimage 1 J Neurosci Res 1 Eur J Neurosci 1 Epilepsy Behav 1 Sleep Med Rev 1 Neuropsychopharmacol 1 Phys Rev E Stat Nonlin Soft Matter Phys 1 Am J Physiol-reg I 1 Neurobiol Aging 1 Rev Neurologia 1 1 2 3 1 2 3 ... 26 Top Terms Publications Animals 44 Electroencephalography 32 Sleep 32 Humans 29 Neurons 26 Circadian Rhythm 20 Periodicity 18 Cerebral Cortex 17 Brain 17 Wakefulness 13 Thalamus 13 Cats 13 Rats 12 Biological Clocks 12 intracellular 12 Patients 10 Sleep Stages 10 Nerve Net 9 Action Potentials 9 circadian rhythm 9 1 2 3 ... 26 1 2 3 ... 8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Steriade M 12 Kristensson K 4 Bentivoglio M 4 Peng Z 3 Contreras D 3 Amzica F 3 Grassi Zucconi G 3 Kaps L 2 Timofeev I 2 Rougeul A 2 Bouyer J 2 Dedet L 2 Meier-Koll V 2 Meier-Koll A 2 Hall U 2 Hellwig U 2 Kott G 2 Murphy T 1 Mohajerani M 1 McVea D 1 1 2 3 ... 8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edit_b.cgi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query: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C-query: sleep The B-list contains title words and phrases (terms) that appeared in both the A and the C literature. 57 articles appeared in both literatures and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ing the B-list but can be viewed here .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are saved under id # 16591 and can be accessed from the start page after you leave this session. There are 138 terms on the current B-list ( 45 are predicted to be relevant), which is shown ranked according to predicted relevance. The list can be further trimmed down using the filters listed in the left margin.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ppears to b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 and BC literatures for specific B-terms, please select one or more B-terms and then click the button to view the corresponding AB and BC literatures. Use Ctrl to select multiple B-terms. job id # 16591 started Tue Aug 24 03:02:42 2010 Max_citations: 50000 Stoplist: /var/www/html/arrowsmith_uic/data/stopwords_pubmed Ngram_max: 3 16591 Search ARROWSMITH A A_query_raw: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Tue Aug 24 03:02:54 2010 A query =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started Tue Aug 24 03:02:54 2010 A query resulted in 359 titles 16591 Search ARROWSMITH C C_query_raw: sleep Tue Aug 24 03:03:13 2010 C: sleep 105852 A: pubmed_query_A 359 AC: (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 AND ( sleep ) 57 C query = sleep started Tue Aug 24 03:03:14 2010 C query resulted in 50000 titles A AND C query resulted in 57 titles 1792 B-terms ready on Tue Aug 24 03:05:56 2010 Viewed B-terms Tue Aug 24 03:06:42 2010 Sem_filter: Genes Molecular Sequences, and Gene Protein Names 138 B-terms left after filter executed Tue Aug 24 03:08:48 2010 B-list on Tue Aug 24 03:09:46 2010 1 clock gene 2 per1 3 5-ht7 4 meg 5 c fos 6 spike wave 7 ca1 8 gabaa 9 neurotrophin 10 gaba a 11 pten 12 scn 13 immediate early gene 14 task-3 15 oscillator 16 neuropeptide 17 fos 18 spike 19 epilepsy 20 ca3 21 locomotor activity 22 n acetyltransferase 23 clock 24 theta 25 sigh 26 gaba 27 calbindin 28 junb 29 circadian rhythm 30 rest 31 transcription factor 32 npy 33 glutamate receptor 34 ttx 35 alzheimer disease 36 alpha gene 37 lh 38 neuropeptide y 39 histidine decarboxylase 40 dark 41 hz 42 lobe 43 calcium channel 44 pup 45 potassium channel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show_sentences.cgi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B literature B-term BC literature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clock gene sleep 1: Morphine withdrawal produces circadian rhythm alterations of clock gene s in mesolimbic brain areas 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rats.2009 Add to clipboard 2: Circadian rhythms in behavior and clock gene expressions in the brain of mice lacking histidine decarboxylase.2004 Add to clipboard 3: Periodic absence of nursing mothers phase-shifts circadian rhythms of clock gene s in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of rat pups.2003 Add to clipboard 4: Behavioural rhythm splitting in the CS mouse is related to clock gene expression outside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2001 Add to clipboard 1: Expression of clock gene s Per1 and Bmal1 in total leukocytes in health and Parkinson's disease.2010 Add to clipboard 2: CLOCK gene variants associate with sleep duration in two independent populations.2010 Add to clipboard 3: The clock gene PER2 and sleep problems: Association with alcohol consumption among Swedish adolescents.2010 Add to clipboard 4: Associations of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ethanol consumption with messenger RNA expression of clock gene s in healthy men.2010 Add to clipboard 5: Circadian clock gene s: Non-circadian roles in sleep , addiction,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2010 Add to clipboard 6: 3111T/C clock gene polymorphism is not associated with sleep disturbances in untreated depressed patients.2010 Add to clipboard 7: Circadian clocks: gene s, sleep , and cognition.2010 Add to clipboard 8: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nd period 1 (PER1) clock gene products in different sleep stages of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2010 Add to clipboard 9: Cones are required for normal temporal responses to light of phase shifts and clock gene expression.2010 Add to clipboard 10: Clock gene s at the heart of depression.2010 Add to clipboard 11: Circadian rhythms and clock gene s in psychotic disorders.2010 Add to clipboard 12: The role of mPer2 clock gene in glucocorticoid and feeding rhythms.2009 Add to clipboard 13: Circadian clock gene s and sleep homeostasis.2009 Add to clipboard 14: Clock gene s and metabolic disease.2009 Add to clipboard 15: Melatonin, circadian rhythms, and the clock gene s in bipolar disorder.2009 Add to clipboard 16: Clock gene s beyond the clock: CLOCK genotype biases neural correlates of moral valence decision in depressed patients.2008 Add to clipboard 17: A polymorphism at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the CLOCK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adult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2008 Add to clipboard 18: Clock gen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2008 Add to clipboard 19: Modulatory effects of 5-fluorouracil on the rhythmic expression of circadian clock gene s: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chemotherapy-induced circadian rhythm disturbances.2008 Add to clipboard 20: Interferon-gamma alters electrical activity and clock gene expression in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neurons.2008 Add to clipboard 21: Circadian abnormalities, molecular clock gene s and chronobiological treatments in depression.2008 Add to clipboard 22: Genetic diversity patterns at the human clock gene period 2 are suggestive of population-specific positive selection.2008 Add to clipboard 23: Sleep apnoea: time to consider clock gene s.2008 Add to clipboard 24: Sleep deprivation effects on circadian clock gene express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parallel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differences among mouse strains.2008 Add to clipboard 25: Genetic differences in human circadian clock gene s among worldwide populations.2008 Add to clipboard 26: A length polymorphism in the circadian clock gene Per3 influences age at onset of bipolar disorder.2008 Add to clipboard 27: Phenotypic effects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human clock gene s on circadian and sleep parameters.2008 Add to clipboard 28: Association of Per1 and Npas2 with autistic disorder: support for the clock gene s/social timing hypothesis.2007 Add to clipboard 29: Circadian rhythms in the CNS and peripheral clock disorders: human sleep disorders and clock gene s.2007 Add to clipboard 30: From circadian clock gene expression to pathologies.2007 Add to clipboard 31: Clock gene expression in the rat retina: effects of lighting conditions and photoreceptor degeneration.2007 Add to clipboard 32: 2007 Add to clipboard 33: TNF-alpha suppresses the expression of clock gene s by interfering with E-box-mediated transcription.2007 Add to clipboard 34: From circadian rhythms to clock gene s in depression.2007 Add to clipboard 35: A non-circadian role for clock-gene s in sleep homeostasis: a strain comparison.2007 Add to clipboard 36: The role of circadian clock gene s in mental disorders.2007 Add to clipboard 37: Circadian rhythms of melatonin, cortisol, and clock gene expression during simulated night shift work.2007 Add to clipboard 38: Expression of clock gene 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throughout the sleep /wake and circadian cycles.2007 Add to clipboard 39: The possible interplay of synaptic and clock gene 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07 Add to clipboard 40: Pineal clock gene oscillation is disturb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due to functional disconnection from themaster clock.2006 Add to clipboard 41: Altered expression of circadian clock gene , mPer1, in mouse brain and kidney under morphine dependence and withdrawal.2006 Add to clipboard 42: Daily coordination of cancer growth and circadian clock gene expression.2005 Add to clipboard 43: Insomnia improvement during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and CLOCK gene polymorphism.2005 Add to clipboard 44: Daily expression of clock gene s in whole blood cells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a patient with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2005 Add to clipboard 45: Two new rare variants in the circadian ;clockgene may influence sleep pattern.2005 Add to clipboard 46: Clock gene polymorphisms and narcolepsy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HLA-DQB1*0602 patients.2005 Add to clipboard 47: Deletion of the mammalian circadian clock gene BMAL1/Mop3 alters baseline sleep architecture and the response to sleep deprivation.2005 Add to clipboard 48: A length polymorphism in the circadian clock gene Per3 is linked to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and extreme diurnal preference.2003 Add to clipboard 49: Genetic dissection of psychopathological symptoms: insomnia in mood disorders and CLOCK gene polymorphism.2003 Add to clipboard 50: Clocks, gene s and sleep .2003 Add to clipboard 51: Mutation screening of the human Clock gene in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2002 Add to clipboard 52: Social timing, clock gene s and autism: a new hypothesis.2002 Add to clipboard 53: Human clock gene s.2002 Add to clipboard 54: The 3111 Clock gene polymorphism is not associated with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icity in phenotypically characterized human subjects.2002 Add to clipboard 55: The discovery of circadian clock gene s and the use of similar strategies to discover unknown genes underlying complex behaviors and brain disorders.2001 Add to clipboard 56: Molecular clock gene s in man and lower animals: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circadian abnormalities in depression.2000 Add to clipboard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3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fqng1008 2010-7-30 09:17
三年前,区政协组织到河源扶贫义诊,与戴兄同居一室。半夜醒来,戴兄鼾声大作,不时却突然间断,似乎呼吸停止了一般,好久(大约1分多钟)才又慢慢恢复,很不规则。如此几个往返,我叫醒了他,告知其可能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他不以为意,说夫人早已知晓。 去年在澳洲,与柯兄一路相伴,他的鼾声不多且极细小。但是他说我可能存在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确,我自中年以来鼾声加大增多,说明气道不畅,极有可能存在这一毛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怎么回事?我网上搜寻后得知: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好发于肥胖、老年人。这种病理状态不仅有睡眠打鼾和日间极度嗜睡,还由于低通气或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中止超过10秒以上,每小时呼吸暂停加低通气5次以上,或每晚7小时呼吸暂停加呼吸低通气达30次以上)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可导致心肺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并发症,甚至发生猝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直接发病机制是上气道的狭窄和阻塞,包括鼻中隔弯曲、 息肉 、鼻甲肥大、扁桃体肥大、扁桃体增生、软腭过长、腭弓低平、下颌弓狭窄、下颌后缩畸形、小颌畸形、颞下颌关节强直,尤其是两侧关节强直继发的小颌畸形,舌体肥大、巨舌症,舌骨后移等。此外,肥胖、上气道组织黏液性水肿,以及口咽或下咽部 肿瘤 等也均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用多导睡眠图仪检查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中颏舌肌肌电活动下降,睡眠时咽肌活动突然消失,造成气道上部狭窄,甚至突然闭塞。由于呼吸暂停,使肺泡血气交换障碍,造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由此诱发一系列全身症状,严重者血氧饱和度常在50%以下,动脉氧分压仅在3.73kPa(28mmHg)以下,这些可导致患者在睡眠中猝死。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除戒烟酒,肥胖者减肥和控制饮食外,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2类。非手术治疗包括:(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是目前治疗OSAHS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它犹如一个上气道的空气扩张器,可以防止吸气时软组织的被动塌陷,并刺激颏舌肌的机械感受器,使气道张力增加,但一般患者难以长期坚持);(2)各种矫治器(睡眠时戴用专用矫治器可以抬高软腭,牵引舌主动或被动向前,以及下颌前移,达到扩大口咽及下咽部,改善呼吸的目的,但对重症患者无效);(3)吸氧以及各种药物治疗(如神经呼吸刺激剂 安宫黄体酮 等)。 手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基本方法,目的在于减轻和消除气道阻塞,防止气道软组织塌陷。选择何种手术方法要根据气道阻塞部位、严重程度、是否有病态肥胖及全身情况来决定。常用的手术方法有:(1)扁桃体、 腺样体 切除术;(2)鼻腔手术,用于鼻中隔弯曲、鼻息肉或鼻甲肥大引起鼻气道阻塞者;(3)舌成形术,由舌体肥大、巨舌症、舌根后移、舌根扁桃体增大者,可行舌成形术;(4)腭垂、腭、咽成形术,切除腭垂过长的软腭后缘和松弛的咽侧壁黏膜,将咽侧壁黏膜向前拉紧缝合,以达到缓解软腭和口咽水平气道阻塞的目的;(5)气管造口术,是一种永久性气管切开术,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终生繁琐护理、感染、语言能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困难等,目前已极少采用;(6)正颌外科,治疗因颌骨畸形造成的口咽和下咽部气道阻塞,包括下颌前徙术、颏前徙术、颏部前徙、 舌骨 下肌群切断悬吊术、双颌前徙、颏前徙和舌骨前徙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约为2%~4%,男女发病比率为6.3:1左右,常见于40~70岁的肥胖者,65岁以上患病率可达20%~40%。儿童期由于 扁桃体 和腺样体肥大,也是此综合征的高发年龄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易并发心律失常、 高血压 、甚至呼吸衰竭或 猝死 。有人估计全世界每天有3000人死于本病。Thorpy对269例患者随诊,7年内死亡43例,占16%,其中71%死于心血管疾病。据报道未治疗的患者,5年病死率为11%~13%,呼吸暂停指数>20者,8年死亡率为37%,而呼吸暂停指数<20者,死亡率仅4%。Partinen回顾分析198例患者,仅做减肥治疗的127人,5年死亡率达11%,71例气管切开者无1例死亡。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35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太晚睡觉等于自杀(献给年轻人)
jizw0704 2010-7-2 09:58
一定要看看,以后不熬夜了! 沉重的话题: 一个97级的名校高才生,毕业后进微软的,上月死了,只不过25岁的黄金年龄,珍视自己的生命吧,大家。对自己好一点。   对了,又听到一个悲伤的消息。广告界的好青年,又挂了一人了。此人是联旭的,是业务还是设计我也搞不清楚,。前几天在连续加班后的某晚, 回家睡觉后第二天就叫不醒,挂了。   奇的是,约二个月前,也是联旭的一位女生业务,也是这样,不过她是离职后第二天,还是第几天,睡一觉就起不来了。医生说是猝死,推测是过劳。   总之,这些天九点联旭就全部关灯,大家都不加班了。大家要好好保重身体呢。   那两名.............发生迹象:原本一向身体健康,时常运动(打篮球)但在近日连续熬夜数晚,经过数日后,突然第二天起床会觉得很疲劳!一闭眼就想睡觉!(跟前一日熬夜的感觉不同),而且会腰酸背痛,但一到晚上精神又好起来!   别以为这是小事!根据中医的看法,是因过劳而造成体内器官阴阳失调,就是体内器官起内讧,互相打架,最后造成器官衰竭而死,所以希望你不是下一个! 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 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早上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 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 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只希望看过的你能多为自己为家人着想,能尽量早点睡 ------- 手、脚、身体各个穴位所对应的内脏 (图) 下面这几张图显示了,咱们的手、脚、身体各个穴位所对应的内脏。按摩的时候,对准穴位下力,才能对我们身体有益。 如图所示,比如我们的脚趾分别代表了我们眼睛和耳朵,而整个脚底就相当于人体身体的主干。 下面是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按摩一下吧。 拉拉耳朵养护全身器官 肾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一、提拉耳垂法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二、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三、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四、搓弹双耳法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之功效。    五、双手拉耳法 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六、双手掩耳法 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曰击天鼓。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七、全耳按摩法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八、双手扫耳法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以上八法,可根据各人所需选择,或单项或几项配合进行,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简单易学的强肾健体保健法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 肾阴虚者,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 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    中医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因此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不错的锻炼项目。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保健方法,您可以试试。   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处按摩30~50次。丹田乃人之真气、真精凝聚之所,为人体生命之本。此法常用之,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强肾固本的目的,有利于延年益寿。   发吹音 吹与肾相应,肾属水,故有滋养肾水的功效。反复做6~9遍。    另外,心脏对应的是呵音,肝脏对应的是嘘的音,脾对应的是呼的音,肺对应的是斯的音,三焦对应的是唏的音。发音的时间长一些,次数多一些。    健脾通胃肠气的保健方法:双手重叠,顺时针绕肚脐揉腹,以通为主,可促进胃肠气通畅,逆时针绕肚脐揉腹,则以补为主,可起到健脾作用,便秘患者,多顺时针揉,脾虚者,则加逆时针揉,每次300~500下,每天1~2次。 祝福朋友们都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转载网址: http://user.qzone.qq.com/2817123/blog/1250394583 吉宗威
个人分类: 历程|237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看世界杯?你熬夜吗?睡觉的时间有学问
lightw626 2010-6-22 10:49
熬夜人必看! 熬夜是很正常的事,但经常熬夜对身体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转载过来,或许对经常熬夜的同行们会有所帮助。   睡觉的诀窍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 ( 肾上 ) 的力量融合,所谓 水火既济 ,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想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不过失眠的人都挨过十二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快天亮睡着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头昏脑,因此你会感觉失眠、睡眠不足,实际上是你没有经验。 睡眠与养生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 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 21 点到凌晨 5 点为有效睡眠时间。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 5 点到晚上 21 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 21 点到凌晨 5 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 21 点钟准时睡觉。   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 与太阳对着干 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垮。这是客观真理。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二、睡眠与疾病   现代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形成 四大病 :水果病、冰箱病、电视电脑病、熬夜病。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时( 23 : 001 : 00 ),其实 23 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 0 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 23 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 50% 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肝经最旺,丑时( 1 : 003 : 00 )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 4 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 40%60% 的肝硬化。聪明的人是应该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聪明的人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   垃圾睡眠给肝脏带来多大伤害?   肝主疏泄,过子时不睡,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头晕,眼红,眼痛,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也可引起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证状。   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则出现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肝主筋,其华在爪,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血不足,就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痉挛抽搐,易造成灰指甲,缺钙,髌骨软化,癫痫病,骨质疏松等症。   肝与心,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心颤等症状,严重的形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肝与脾,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胃不和,由于肝助脾胃消化,由于肝气太虚不能助脾胃消化,使人脾胃消化功能不好,表现为舌苔厚,长期以来会造成中气塌陷。   肝与肺,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证状,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肝与肾,过子时不睡觉,肝虚导致肾亏,由于肝肾同源,容易造成生殖系统疾病、不育、骨病、牙病、脱发、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   三、睡眠的方法   交通规则 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说, 23 点至凌晨 3 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 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 。如果你每晚 22 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 23 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 1 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    21 : 0023 : 00 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 21 : 00 (亥时)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起。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 鬼魅不侵 ,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觉要尽量早睡,睡得晚,伤了少阳之气,必然第二天是疲倦无力,要关上窗户,不开空调、电扇,保护阳气。   肝胆在下焦,如果胃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寝睡不安,一个是胃寒,如果这个人胃阳本来就不足,过多的喝绿茶,就会出现胃寒,胃寒的时候人是睡不好觉的,或者吃带泥沙之物过多,胃隐隐作寒,肯定是睡不好;   再一个是胃热,就是热气往上走,嘴里喘的都是热气,像这种情况也睡不好觉 ; 再一个是胃燥,口干舌燥,胃里感觉到燥;   还有一个就是胃厚,气味的味,胃厚,这种情况就是吃了这种厚腻的味道,有人吃海鲜、吃鱼、吃炖鸡,味道好鲜美,吃多了,美味不可多用,这些东西在里面要稀释它,不稀释它,它在里面味太厚了,所以这个也睡不好觉;   再一个腹涨,腹是涨鼓鼓的,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也睡不着 ; 再一个是胃气太虚,冒冷汗,这也睡不好觉,这些原因都可能形成胃不宁,胃不宁就睡不好。   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睡眠法因人而异,下面介绍 3 种做法:    1 、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2 、仰卧,自然呼吸,感觉呼吸像春风,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如还未醒着,再从头做。    3 、入睡快的人可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 6 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 5 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 3 点 5 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 5 点至 7 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 早晨 7 点到 9 点人体胃经最旺, 9 点到 11 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 三天早起,一天工 。   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锻炼,因为早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地下道的漳气、浊气正往上走 ( 尤其是城市 ) ,这些气对人体损伤是很严重的。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   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    睡眠中不可忽视的疾病警告,应注意:   (一)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千万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三)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四)如在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凡有心脏病者切宜注意,每日于此二时注意,则元气日强,无心跳腹泄或小便频速之病。   (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迟。居北方宜防寒气,如在粤桂等省,早起防山岚瘴气中病。食后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个人分类: 转载|20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熬夜的危害
Alisa 2010-6-2 16:05
※ 不规律的睡眠及压力,会影响内分泌代谢不完全,造成皮肤水分流失,容易导致皱纹出现、皮肤暗淡、长暗疮、黑眼圈加重等,尤其是上完妆后情况会更糟,妆很难化均匀。在一连串的熬夜之后,如果觉得脸紧紧的、痒痒的,有脱屑现象,还可能会患脂漏性皮炎。 ※ 从健康的角度讲,熬夜的害处多多。因为人若经常熬夜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等都会找上你。 ※ 如果长期熬夜,更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过度劳累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比如发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等,严重的就会导致全身的应激状态、感染疾病的几率相应提高。疲劳症状强烈的人比一般人患上呼吸、消化系统、循环器官等各种感染症的机会也增加许多。 睡眠专家认为: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不足,不但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体内环境失调。美国的免疫学家在对睡眠和人体免疫做了一系列研究后认为,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有充足睡眠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上升,而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内免疫力的主力军。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才去睡觉。只有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才能维持睡眠中枢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所以,年轻人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让自然节律被打乱,陷入恶性循环。
个人分类: 健康赠言|2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眠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xupeiyang 2010-5-8 19:38
2007年8月18日 以睡眠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12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专业领域的23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加剧使得生活节奏加快,同时由于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睡眠日益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奢侈品, 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各类睡眠问题的患病比例已经高达38.2%,2006年对全国六城市的调查显示,过去一年间都市人的睡眠问题已达60%,因此被称为是悄然扩展的流行病,从社会学或是自然科学角度分别探讨如何解决睡眠问题,已成为当前时势之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09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学睡眠六则
estudy 2010-5-7 22:13
第一则 睡五分钟等于六钟头的方法 根据中医学,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肾上)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想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不过失眠的人都挨过十二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快天亮睡着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头昏脑,因此你会感觉失眠、睡眠不足,实际上是你没有经验。 第二则 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21点钟准时睡觉。 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垮。这是客观真理。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第三则 睡眠与疾病 现代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形成“四大病”:水果病、冰箱病、电视电脑病、熬夜病。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时(23:00-1:00),其实23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0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23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肝经最旺,丑时(1:00-3:00)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4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40%-60%的肝硬化。聪明的人是应该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聪明的人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 第四则 垃圾睡眠给肝脏的伤害 肝主疏泄,过子时不睡,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头晕,眼红,眼痛,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也可引起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证状。 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则出现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肝主筋,其华在爪,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血不足,就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痉挛抽搐,易造成灰指甲,缺钙,髌骨软化,癫痫病,骨质疏松等症。 肝与心,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心颤等症状,严重的形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肝与脾,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胃不和,由于肝助脾胃消化,由于肝气太虚不能助脾胃消化,使人脾胃消化功能不好,表现为舌苔厚,长期以来会造成中气塌陷。 肝与肺,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证状,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肝与肾,过子时不睡觉,肝虚导致肾亏,由于肝肾同源,容易造成生殖系统疾病、不育、骨病、牙病、脱发、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 第五则 睡眠的方法 交通规则——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说,23点至凌晨3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如果你每晚22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23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 21:00-23:00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21:00(亥时)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期。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鬼魅不侵”,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觉要尽量早睡,睡得晚,伤了少阳之气,必然第二天是疲倦无力,要关上窗户,不开空调、电扇,保护阳气。 肝胆在下焦,如果胃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寝睡不安,一个是胃寒,如果这个人胃阳本来就不足,过多的喝绿茶,就会出现胃寒,胃寒的时候人是睡不好觉的,或者吃带泥沙之物过多,胃隐隐作寒,肯定是睡不好;再一个是胃热,就是热气往上走,嘴里喘的都是热气,像这种情况也睡不好觉;再一个是胃燥,口干舌燥,胃里感觉到燥;还有一个就是胃厚,气味的味,胃厚,这种情况就是吃了这种厚腻的味道,有人吃海鲜、吃鱼、吃炖鸡,味道好鲜美,吃多了,美味不可多用,这些东西在里面要稀释它,不稀释它,它在里面味太厚了,所以这个也睡不好觉; 再一个腹涨,腹是涨鼓鼓的,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再一个是胃气太虚,冒冷汗,这也睡不好觉,这些原因都可能形成胃不宁,胃不宁就睡不好。 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睡眠法因人而异,下面介绍3种做法: 1、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2、仰卧,自然呼吸,感觉呼吸像春风,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如还未醒着,再从头做。 3、入睡快的人可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5点至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早晨7点到9点人体胃经最旺,9点到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三天早起,一天工”。 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锻炼,因为早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地下道的漳气、浊气正往上走(尤其是城市),这些气对人体损伤是很严重的。 第六则 养身三大事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 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 睡眠中不可忽视的疾病警告 1、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千万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2、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3、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4、如在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凡有心脏病者切宜注意,每日于此二时注意,则元气日强,无心跳腹泄或小便频速之病。 5、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迟。居北方宜防寒气,如在粤桂等省,早起防山岚瘴气中病。食后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个人分类: 博览札记|1842 次阅读|1 个评论
睡眠二问
lillianhall 2010-4-27 15:50
一问:早睡早起精神好? 当长辈们一再强调他们早睡早起的好处时,很显然,年轻一代错乱的工作时间表已经无法与过去相比,因此他们直接被列为亚健康人群。 如果您也是其中一位,现在的一项研究成果也许能让您摆脱整天忧虑健康状况而惶惶不能终日的生活。 研究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在清晨思维最为敏捷,而另外一些人则在傍晚的时候变得最有效率? 研究者: Christina Schmidt 及其在比利时和瑞士的同僚 实验方法: 研究人员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来对早起者和夜猫子的脑部活动进行监控。 这些人在连续两个夜晚呆在一个睡眠实验室中,并周期性地从事一项需要保持持续注意力的作业。 研究结果: 一般来说,夜猫子在他们发生脑疲劳之前,其清醒的时间会比早起者长。 在清醒 10 个小时之后,与夜猫子相比,早起者的与注意力有关系的脑部区域的活动性会有所下降。 早起者还更容易感到困乏,并容易使作业操作变得更慢。 这些脑区域包括生物主时钟的所在地。 该区域的活动会降低实验自愿者清醒的时间(即 睡眠压力 增加了),提示早起者和夜猫子之间的行为差异至少有一部份与控制睡眠压力和生理节奏有关的脑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关。 现在报告说,我们的思维敏捷程度及思想集中的能力受到了我们已经醒了多久以及当时在一天中所处的时间的双重影响,因为我们的生物钟节奏是根据日 - 夜周期运作的。 总结:从这项研究,我们不难理解,忙碌的人们虽然满脸倦容却依旧乐此不疲地做一只夜猫子,这不单单是因为工作压力促使他们选择利用休息时间完善工作,也因为人体的生物钟让夜晚忙碌的人们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集中的注意力。 二问:长期睡眠不足可以补救? 如果上面一项研究结果让夜猫子暗自窃喜,并认为以后可以随意预支自己的睡眠,那么,很抱歉,下面一项研究让您失望了。 研究问题: 短期熬夜和长期熬夜的后果一样吗? 研究者: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医师丹尼尔 科恩和同事们 实验方法: 研究人员选取 9 名青年进入测试组作为测试对象,另选 8 名青年进入控制组作为参照。测试对象按照研究人员设定的时间表作息,即 33 小时保持清醒,之后 10 小时睡觉,相当于每 24 小时休息 5.6 小时,如此循环持续 3 周;控制组人员作息时间正常。同时,测试对象还要定期完成相应测试,以便研究人员观察并记录他们的注意力情况和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 : 睡眠持续缺失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短期睡眠不足可以通过补眠恢复,但长期缺乏睡眠的影响难以消除。 如果测试在研究对象睡醒后 2 小时进行,则两组人表现情况相当。这意味着 补觉 的确有作用。但是,如果测试选在研究对象已经清醒 33 个小时后进行,受试者的表现就会变差,而且随着试验深入越来越差。研究人员说,此时测试者已经 睡眠债 缠身,之前欠的觉都一股脑 找上门来 。如果平时睡眠不足、利用周末补觉,醒来后可能会觉得精神饱满,但下次再熬夜,表现就会开始退步。 总结: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睡眠如青春一般,经不起透支。如果您无法改变做夜猫子的生活,那么,请注意,出来混的,迟早要还,和上帝讨时间,等于是提早你和他见面的日期而已。 资料来源: 生物谷 Bioon.com
个人分类: 科普专题|5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321,睡大觉(外一篇)
yindazhong 2010-3-21 19:01
今天是第10个 “ 世界睡眠日 ” 。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当年在农村插队常说“没钱打肉吃,睡觉养精神”。现在改职业,研究生命科学了,睡眠机理也成了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 睡眠不足可导致人体机能发生紊乱。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健康人能忍受饥饿长达3个星期之久,但只要缺觉3昼夜,人就会变得坐立不安、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甚至出现错觉和幻觉,以致难以坚持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 记得十年前把衰老和睡眠生化作了一个大胆的链接,在大化学家鲍林创办主编的《 Medical Hypothesis 》发表了一篇‘天方夜谭’文章 : “去羰基应激是否就是睡眠过程重要的抗衰老生化 ? ( Is carbonyl detoxification an important anti-aging process during sleep?(原文附在本文末尾) )”。一晃十年过去了,衰老之谜已成过去,睡眠之谜应该走上前台。 下面先附上一篇相关的论文,供科学家伙(陈安专利词汇)们一起来烤烤火,做做白日梦如何? 睡眠生化机制初探 何志恒,印大中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衰老生化实验室, 中国湖南长沙 410081 ) 摘要: 关于睡眠机制的研究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运用细胞电生理学来研究睡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于种种技术上的困难,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临床和医学范围,例如嗜睡症、抑郁症等。虽说睡眠的节律性较易理解,但作为其本质——睡眠的基因和分子水平的自动平衡调节仍是一个迷。细胞因子( IL - 1 和 TNF α )对睡眠的诱导作用已显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睡眠的可能性。到目前为止,关于睡眠的功能已有不少理论和假说,但人类对睡眠的生化机制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词: 觉醒;快波睡眠;睡眠机制;慢波睡眠 The Elementary Studies of Biochemical Mechanisms of Sleep HE Zhi-Heng, YIN Da-Zhong ( Laboratory of Aging Biochemistry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 Changsha 410081 , Hunan , China ) Abstract: Sleep research is an old discipline. Over the past century, mu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has been achieved, e.g., through the cellular electro - physiology. Due to some unsolvabl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sleep researchers are more focused on clinical aspects of sleep problems, such as narcolepsy, depression and so on. Although the circadian component of sleeping comparatively has been well understood, the homeostatic component - the true essence of sleep - remains a mystery. The induction of cell factors ( IL - 1 and TNF α ) to sleep has shown the possibility to understand sleep in molecular level. So far,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theories and hypotheses, but humans ’ knowledge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leep are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Key words : awakening; rapid eye-movement sleep (REM); sleep mechanisms; slow wave sleep (SWS) 自古以来,睡眠占据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生命 1/3 左右的时间,是生命过程的一大奥秘。由于睡眠研究涉及面宽,难度大,诸多领域的科学家都在不断进行探索。 1949 年Moruzzi和Magoun揭示了觉醒状态的维持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作用有关,该发现标志着关于睡眠的神经科学研究的兴起 。随着 1953 年电生理研究对快动眼睡眠( REM )的发现,睡眠神经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 1 细胞电生理学研究与快波及慢波睡眠 电生理学从细胞水平上把睡眠和觉醒成功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运用离子通道和基电流( elementary currents )假说成功解释了睡眠脑电图( EEG )的形成机制。加拿大学者 Steriade 的研究表明:小于 1Hz 的低频振动协调着各种睡眠节率,如:慢波( 1-4Hz )、纺锤波( 8-13Hz ),和高频波( 40Hz ) 。 REM 是由Jouvet 40 年前发现的 ,它由脑干中心引发,并与边缘区域(如:杏仁核,扣带回前部)的显著激活作用有关。Maquet 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处于工作状态下活跃的大脑区域在 REM 状态下又被激活。该结果与Wilson和McNaughton 对大鼠的 SWS 研究结果有类似之处。然而睡眠过程中再激活的特征有待进一步解释,因为被训练过的大鼠在觉醒的安静状态下也能出现再激活现象 。关于代表深睡状态的慢波睡眠和睡眠中的异相期和梦境等已有许多专门论述,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作赘叙。 美国学者McCormick 详细研究了在以上振动频率下的离子电导率和它们受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调节情况。通过研究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组胺和谷氨酸代谢亲和受体(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的作用,尤其是 1,4,5- 三磷酸肌醇的生成而实现了睡眠的细胞电生理研究。很可能谷氨酸代谢受体也具有激活管理大脑皮层Ⅳ的肾皮质神经元的功能,这样就构成了“下行激动系统” 。 对于产生 REM 的脑干神经中枢群的研究也很成功。该研究还在下丘脑和前脑基底部进行了成功的重复,该区域是控制和协调慢波睡眠( SWS )和 REM 的神经元集中部位。美国学者McCarley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在长期的觉醒状态下,腺苷在前脑基底部积累,并通过其受体将腺苷定位于神经元中 。日本的Osamu Hayaishi 的研究同样指出腺苷在调节睡眠和觉醒中起关键作用,虽说该作用对于前列腺 D2 来说是下游的。但必须指出还有许多矛盾的地方,希望能从所涉及的各类细胞来解释,包括它们的(神经)输入与输出以及调节其活动的化学物质。 本人利用 KT88 - AV2000 数字视频脑电地形图监测了人在正常状态下由觉醒致深度睡眠的不同阶段,枕部的 EEG 呈现特征性改变。随着睡眠的加深, EEG 表现为频率逐渐变慢、振幅加大, δ波所在比例逐渐增多。( Figure1 - 5. ) 2 睡眠的昼夜节律和自动平衡 在不同的研究水平,对于区分组成睡眠的两个基本要素:平衡和节律的理论和实验是认识睡眠要素的重要进步 。睡醒平衡,或称之为睡醒稳态,是指处于觉醒的时间越长,所需睡眠的时间就越长;节律则与每日睡眠的习惯性时间的改变有关。这两个要素在人类身上可运用强加的去同步化实验来分离。 睡眠的节律性要素较易理解,其功能就是根据日夜交替来调整人体处于一系列的行为状态中,其作用机制最终将通过基因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了解清楚。例如:运用双光子显微技术,美国的Gillette 研究表明谷氨酸和乙酰胆碱通过作用于细胞的 Ca2+ 库,引起 Ca2+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释放而引起明显的上交叉核节律钟(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circadian clock )的变化。 作为睡眠的自动平衡调节至今仍然是一个迷。许多研究表明该要素可从 EEG 的慢波睡眠的时间长短和总量上得以表现(Borbély )。例如:慢波睡眠在睡眠剥夺之后的增加。在处于冬眠,甚至是一般麻痹状态下也可出现 SWS 增强的现象,这非常有趣并且暗示睡眠能进行活跃的身体修复过程,而此过程在低温代谢状态下是不能进行的。然而,由于对影响睡眠的局部调节因素──生长因子、细胞素和其它分子正在研究之中,所以该修复过程的本质还不清楚 。尽管如此,可自动平衡这个因素似乎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它存在于被研究过的所有哺乳类和鸟类中。有证据表明果蝇也同样具有类似的睡眠状态,在长期的睡眠中其感知阈增大;若被剥夺睡眠达 12h 之久,则显示出睡眠反弹,即受试对象长期被剥夺 REM 的情况下,一旦得以宁静地睡眠,就使 REM 增加而得到补偿。现在对大鼠和果蝇在睡眠周期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的分析正在一步步揭示与行为状态有关的许多体内分子的作用。 3 睡眠和细胞因子 已报道的睡眠因子包括单胺类和多肽类因子等。细胞因子诱导睡眠的研究目前主要在生化和神经元水平上进行。例如白细胞介素( IL )、干扰素( IFN )、集落刺激因子( CSF )、肿瘤坏死因子 (TNF) 、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羰基毒素等,他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也发现细胞因子与睡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动物实验中, IL - 1 注射后数分钟,即可引起 SWS 的增加; IL - 1 β无论是直接注射到脑还是静脉注射,均可引起 SWS 持续时间和幅度的增加。有研究发现 IL - 1 的效应依赖于其运用的剂量和时间的长短,小剂量 IL - 1 β促进 SWS ,而大剂量 IL - 1 β则抑制 SWS 。 同样发现 TNF α无论是脑室注射还是静脉注射,均使 SWS 增加;因此, TNF α对睡眠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大多数实验均证实:睡眠剥夺后,其血浆 IL - 1 和 TNF α样物质升高,从而促进睡眠,达到维持机体平衡的目的;如表达量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会损伤机体免疫功能。 人体的睡眠研究表明,剥夺睡眠后尿液中氧化和糖基化代谢产物会大幅度增高,说明缺少睡眠造成的生物垃圾产物的蓄集和生理平衡的打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在兴起。 4 临床研究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大量的工作集中在对于睡眠的临床研究。在对狗进行了长期地研究后,美国科学家 Mignot 正在进行与嗜睡症有关基因的筛选。该症状的特点是患者在觉醒状态下突然进入 REM 。法国巴黎的Adrien 和美国的 Gillin 报道了睡眠和抑郁症之间的有趣联系 。这是一个复杂的研究,似乎完全的睡眠或选择性的 REM 剥夺可减轻抑郁症,若患者再一次睡眠,则又可出现抑郁症。但相反的是,一些抗抑郁剂,特别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消除 REM 达几个月,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后果。 我国临床部分的研究偏重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治两方面。前者包括各种中西药物,推拿,按摩,针灸和生物反馈等 ,后者着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sleep apnea syndrome , SAS )的诊断和治疗 。 5 睡眠的意义 为什么睡眠对人类如此重要?现代科学一般认为,在睡眠过程中,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了修复整理,营养补充,能量储存。因此有人用三个“ R ”( Repairing, Restoration, Regeneration )来描述这个过程。 19 世纪 20 年代的后半期曾有人进行过人的断眠实验,有三个青年人坚持断眠了 90 个小时,结果虽然他们的感觉、反应的敏捷度、运动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都变得迟钝。其中一个人,在断睡第二个晚上出现了幻视,体温下降等异常状况。还有些科学家发现与发育密切相关的“生长激素”在夜间比白天分泌得多(哈达等, 1966 年)。最近又进一步确认了生长激素分泌旺盛的时期是在 SWS 阶段(高桥等, 1968 年) 。然而,睡眠过程到底如何驱除疲劳,恢复脑力和体力,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现代科学对于神经和大脑的睡眠生化过程了解得还很肤浅。 在诸多假说中,一些假说认为睡眠在某种程度上与学习和记忆有关。在睡眠的纺锤波和慢波阶段,伴随着突发性放电,该现象虽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直接证明,但由于大量 Ca2+ 流入神经元而造成电生理改变的可能性是有的。英国的Berridge 提出了他个人的观点,认为内质网是神经元内的神经元。内质网是一个延伸到细胞各个角落(包括神经元的树突和棘突)的连续的网状结构。该结构既可通过其上的电压和受体门控通道,使 Ca2+ 进入其中,成为 Ca2+ 库;又可作为瞬间 Ca2+ 流的源泉导致反馈现象,包括 Ca2+ 波。这种 Ca2+ 的释放是一种信号机制,能有效的调节神经的兴奋性和基因表达对环境的可塑性、适应性。因此,很容易想到在 SWS 期间, Ca2+ 流入能诱导基因表达,从而产生长期的适应性变化。 然而,虽然在睡眠中可能存在其他调控机制以保持体内平衡。但有证据表明,正常的与睡醒平衡(睡醒可塑性)有关的基因表达是在觉醒期间被诱导的,并非睡眠期间。例如:在觉醒期间, CREB 的磷酸化,以及其它转录因子和一些早期表达基因的水平都很高,而睡眠期间则很低。近年来,一种早期表达基因, Arc ( activity-regulated cytoskeletal ),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 Arc 选择性的出现于被激活的突触中,而且这种现象仅出现在觉醒期间而非睡眠期间(Tononi)。事实上,不论睡眠是否对于可塑性重要,但运用觉醒和睡眠之间的比较可了解可塑性变化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调控相关。对于在睡眠期间各种与可塑性标示物水平低的原因目前认为是在睡眠期间特定的神经调节系统处于休止状态,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而不是血清素激活系统) 。目前一些实验室(Borbély,Krueger,Tononi )正在进行相关地研究 。最近Siegel 用一种原始的单孔类动物 ── 针鼹所作实验的结果还显示了一种复合的睡眠前兆现象 。 刘同想等人的研究表明 :长期睡眠较差的老年人老年环、老年斑、脱牙数得分、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慢性胃炎、糖尿病患病率及血清过氧化脂质( LPO )明显偏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明显偏底,提示睡眠质量差对老人健康有害,并可加速衰老。最近美国芝家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人如果一段时间睡眠不足,身体会出现衰老症状,严重者会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提示衰老过程与睡眠有密切的相关性。 印大中 教授最近( 2000 年) 根据衰老生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睡眠过程的神经元膜的去毒化假说,认为觉醒过程中种种生化副反应(如氧化和糖基化)造成的垃圾堆积造成了神经系统的“疲劳”。指出睡眠过程的单胺复原(去羰基毒化)可能是重要的睡眠生化机理或者就是日复一日的“返老还童”过程。 睡眠到底是生物体的局部现象还是总体的现象?单个神经元能睡眠吗?神经元会感到累吗?其原因是什么?睡眠到底能提供什么益处,致使大脑如此地依赖于睡眠?睡眠能否促进突触生长或重塑? SWS 和 REM 具有相同作用 ? 或者互补作用 ? 或者根本毫无相互作用? 这些都是当前睡眠研究的疑点和兴趣点。 6 展望未来 总而言之,“人为什么要睡觉?”从分子水平上来讲,现代科学对于这样一个似乎简单的问题不是“不甚清楚”,而是“甚不清楚”。 目前,与睡眠科学相关的大脑神经生物学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的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睡眠的奥秘正在被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逐步解开。 7 致谢: 衷心感谢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湖南师大衰老生化室的印大中教授,李国林、李莉、刘希彬等研究生以及本科生李莉、张志坚等同学。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 Moruzzi G, Magoun H W. Magoun: Brain stem reticular form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EEG . Electroencephalog Clin Neurophysiol, 1949, 1: 455-473. Aserinky E, Kleitman N. Regularly occurring periods of eye motility, and concomitant phenomena, during sleep . Science, 1953, 118: 273-274. Destsexhe A, Contreras D, Steriade M. Spatio- temporal analysis of local field potentials and unit discharges in cat cerebral cortex during natural wake and sleep states . J. Neurosci, 1999, 19 (11): 4595-4608. Jouvet M, Michel F, Courjon J. Sur un stade d'activite electrique cerebralerapide au cours du sommeil physiologique . CR Soc Biol, 1959, 153: 1024-1028. Kudrimoti H S, Barnes C A, Mcnaughton B L. Reactivation of hippocampal cell assemblies: effects of behavioral state, experience, and EEG dynamics . J Neurosci, 1999, 19(10): 4090 – 4101. Mccormick D A, Bal T. Sleep and arousal: thalamocotical mechanisms . Annu Rev Neurosci, 1997, 20: 185-215. Porkka-Heiskanen T, et al. Adenosine: a mediator of the sleep-inducing effects of prolonged wakefulness . Science, 1997, 276(5316): 1265-1268. Borbély A A. A two process model of sleep regulation . Hum Neurobiol, 1982, 1(3): 195-204. Krueger J M, Obal F JR, Fang J. Humoral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sleep: cytokines and GHRH . J Sleep Res, 1999, 8 (Suppl.1) : 53-59. 黄蓉,黄席珍 . 睡眠与细胞因子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HUANG Rong, HUANG Xi-Zhen. Sleep and cell factors . Chinese J Geriatrics) 2002 , 21 ( 1 ): 7 - 8. Gillin J C, Sitaram N, Wehr T, et al. Jr: Sleep and affective illness . In Post R M, and Ballenger J (eds.), Neurobiology of Mood Disorders, Williams and Wilkin Co., Baltimore, 1984, 157-189. 张远惠 . 失眠的诊断及治疗 . 中国第二届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ZHANG Yuan-Hui.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 Proceedings of Second Chinese Conference of Sleep). 1996.22 - 23. 黄席珍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新近几点认识 . 中国第二届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HUANG Xi-Zhen. Some new points in understanding sleep apnea syndrome . Proceedings of Second Chinese Conference of Sleep). 1996.39 - 41. 松本醇治 . 睡眠是什么——探索睡眠与梦的世界 . 王建平,毕晓白译 . 北京:科学出版社 .(Tibetan Yogas. WANG Jian-Ping, BI Xiao-Bai Translated. What is Sleep —— Exploring the World of Sleep and Dream . Science Press, Beijing) 1998. Cirelli C, Pompeiano M, Tononi G. Neuronal gene expression in the waking state: A role for the locus coeruleus . Science, 1996, 274: 1211-1215. Siegel J M, Manger P, Nienhuis R, et a l. Monotre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REM sleep . Phil Trans of the Royal Soc, 1998, 353: 1147-1157. 刘同想,孔素平 . 睡眠质量与疾病及衰老关系的研究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LIU Tong-Xiang, KONG Su-Ping.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sleep quality, diseases and aging . Chi Behav Med Sci ) 1994 , 3 ( 3 ): 134-135. YIN Da-Zhong. Is carbonyl detoxification an important anti-aging process during sleep? . Med Hypoth, 2000, 54(4): 519-522. 以下链接给出{18}原文: Is carbonyl detoxification an important anti-aging process during sleep?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545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高效睡眼密笈-睡五分钟等于六钟头
brbaba 2010-2-22 19:41
  熬夜是很正常的事,但经常熬夜对身体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转载过来,或许对经常熬夜的同行们会有所帮助。   睡觉的诀窍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肾上)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想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不过失眠的人都挨过十二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快天亮睡着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头昏脑,因此你会感觉失眠、睡眠不足,实际上是你没有经验。      睡眠与养生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21点钟准时睡觉。   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垮。这是客观真理。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二、睡眠与疾病   现代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形成四大病:水果病、冰箱病、电视电脑病、熬夜病。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时(23:001:00),其实23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0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23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肝经最旺,丑时(1:003:00)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4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40%60%的肝硬化。聪明的人是应该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聪明的人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   垃圾睡眠给肝脏带来多大伤害?   肝主疏泄,过子时不睡,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头晕,眼红,眼痛,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也可引起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证状。   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则出现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肝主筋,其华在爪,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血不足,就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痉挛抽搐,易造成灰指甲,缺钙,髌骨软化,癫痫病,骨质疏松等症。   肝与心,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心颤等症状,严重的形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肝与脾,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胃不和,由于肝助脾胃消化,由于肝气太虚不能助脾胃消化,使人脾胃消化功能不好,表现为舌苔厚,长期以来会造成中气塌陷。   肝与肺,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证状,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肝与肾,过子时不睡觉,肝虚导致肾亏,由于肝肾同源,容易造成生殖系统疾病、不育、骨病、牙病、脱发、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   三、睡眠的方法   交通规则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说,23点至凌晨3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如果你每晚22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23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   21:0023:00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21:00(亥时)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期。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鬼魅不侵,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觉要尽量早睡,睡得晚,伤了少阳之气,必然第二天是疲倦无力,要关上窗户,不开空调、电扇,保护阳气。   肝胆在下焦,如果胃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寝睡不安,一个是胃寒,如果这个人胃阳本来就不足,过多的喝绿茶,就会出现胃寒,胃寒的时候人是睡不好觉的,或者吃带泥沙之物过多,胃隐隐作寒,肯定是睡不好;   再一个是胃热,就是热气往上走,嘴里喘的都是热气,像这种情况也睡不好觉;再一个是胃燥,口干舌燥,胃里感觉到燥;   还有一个就是胃厚,气味的味,胃厚,这种情况就是吃了这种厚腻的味道,有人吃海鲜、吃鱼、吃炖鸡,味道好鲜美,吃多了,美味不可多用,这些东西在里面要稀释它,不稀释它,它在里面味太厚了,所以这个也睡不好觉;   再一个腹涨,腹是涨鼓鼓的,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再一个是胃气太虚,冒冷汗,这也睡不好觉,这些原因都可能形成胃不宁,胃不宁就睡不好。   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睡眠法因人而异,下面介绍3种做法:   1、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2、仰卧,自然呼吸,感觉呼吸像春风,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如还未醒着,再从头做。   3、入睡快的人可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5点至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早晨7点到9点人体胃经最旺,9点到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三天早起,一天工。   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锻炼,因为早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地下道的漳气、浊气正往上走(尤其是城市),这些气对人体损伤是很严重的。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   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   睡眠中不可忽视的疾病警告   应注意:   (一)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千万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三)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四)如在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凡有心脏病者切宜注意,每日于此二时注意,则元气日强,无心跳腹泄或小便频速之病。   (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迟。居北方宜防寒气,如在粤桂等省,早起防山岚瘴气中病。食后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转)
个人分类: 科研保健|1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研究发现长期缺乏睡眠会导致肥胖
xupeiyang 2010-2-7 11:39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7日10:20 新浪健康 充足睡眠会使人保持身材,而长期缺乏睡眠会导致肥胖。   新浪健康讯 据英国《泰晤士报》2月6日报道,近期一些研究显示,缺乏睡眠同某些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存在关联。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一致认为,缺乏睡眠会使人变得肥胖。其中的奥秘在于,调节新陈代谢的荷尔蒙同睡眠多少息息相关。   在夜间,肾脏过滤功能和肠活动减弱。没有证据表明,睡觉前进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只不过会让人在第二天早晨有饱腹感。尽管一些饮食专家表示,在入睡前进食碳水化合物食物会让人增重,但是由于夜间人的新陈代谢减缓,因此这种担忧也是多余的。   不过,调节新陈代谢和饥饿感的荷尔蒙却和睡眠有很大关系。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发现,睡眠会使胃促生长素保持在低水平,这一激素会影响我们对饥饿的感知。与此同时,睡眠还能使瘦素保持在高水平。瘦素的功能是抑制身体对更多食物的需求。   通俗地说,充足睡眠会使人保持身材,而长期缺乏睡眠会导致肥胖。有实验表明,限制睡眠会使身体感觉饥饿,每天都缺少900卡路里的热量。(林筱)
个人分类: 肥胖减肥|1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SLEEPING IS NEVER TIME WASTING
LEOLAND 2010-1-25 13:02
曲津華 英語界有個說法,叫做 NEVER SAY NEVER,雖然忘記了是在哪個電影中聽到的,但其勸告人們說話不要太極端的意思,於我,卻NEVER會忘記了。 這里用到NEVER這個極端詞,自感絕對恰當,因為這里說的是睡眠,因為這里所說的睡眠有百利而無一害。 中國有個很老的處世哲學叫中庸,是說什么事情都要有個度。為了支持這個理論,人們也讓過猶不及這個說法進入了常用度非常高的成語之列。據說近代名人閻錫山就是個篤信中庸的人,以致其可以幾十年如一日地八面玲瓏,周旋於蔣和毛之間,二人都對其愛恨兼備,卻也不好辦人家。老先生后來被蔣帶去了臺灣,待遇還是相當地不錯,并安樂終老于寶島,可見這個老海歸卻把老祖宗傳下來的中庸玩得已至爐火純青的境界。 面對睡眠,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多多益善,不玩中庸。雖說對睡眠贊之有百利而無一害,話說得有點滿,實乃強調之意。睡眠的好處早被各種科普書科普文章反復地覆蓋、耕耘了不知多少次,也應該早已深入人心了。這里話說的滿了一點,卻也是有科學依據的,那就是人體有被叫做自適應的自動調節機制睡眠夠了會自動醒來。對正常人來說,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特殊情況下,眼睛也有一閉不睜的,不在此論。 搞科學的人,搞事業的人,都有比較急迫的時候。這種境況下,人們往往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減少睡眠。對智商約等于100的人來說,效率的提高談何容易?所以大多數凡人就都不由自主地奉獻出寶貴的睡眠了。即使知道這不太好,也就在某種力量(大多都離不開名利二字)的驅使下而為之了。可憐的睡眠,天賦的睡眠(說其是一種人權也不為過),就這樣地被侵犯,被褫奪,被糟蹋,被侮辱兼被損害著。 除了主動失眠的人,還有一個被動失眠的龐大群體。比較來說,主動失眠人士還持有自己的睡眠權,還可以隨時調配睡眠的時間安排,享受睡眠的美妙和滿足;而被動失眠者們則很讓人同情。 細分起來,除了相當大量的主觀被動性失眠的人,還有極少量的客觀被動性失眠的人。前者屬于患者,后者則是在承受以不睡眠為刑罰手段帶來的巨大悲痛。失眠癥患者終日都在祈盼能睡個好覺,其中的辛苦、痛苦,我等外人即使能從文學描寫中意會一些,卻無法真切體驗,只好深表同情吧。其實更可憐的還是擁有睡眠權卻無法行使的人,那可真叫苦。不是多次從媒體中看到被禁止睡眠而屈服于暴力淫威的事例嗎?這一招數確實厲害。可以說,不讓睡覺可以摧毀一切意志堅強的人,哪怕TA有鋼鐵般的意志。 實在忍不住了,還要重復一下睡眠的好處:有利于保健,有利于長壽,有利于美顏,有利于節能,有利于減碳,有利于。從另外角度看,多睡眠不僅有利于個人的強壯,也有利于家族的繁盛。這倒不是睡眠要跟食色二欲爭功,確實如此吧。 统计数据显示,失眠人不在少数,至少你在周边的朋友中就不难发现。对这些为失眠而痛苦并力求早日脱离苦海的可怜人,我们在同情之余也要珍惜自己的睡眠幸福感現代人當以睡到自然醒為榮,以能早睡而迟上床為恥。總之,多睡有益健康,少睡早日滅亡。 是為感悟,惜稍晚矣。 2010-01-24
个人分类: 闲读偶得|2485 次阅读|3 个评论
睡眠与老年痴呆研究进展信息分析
xupeiyang 2009-11-26 10:21
http://www.sciencenet.cn/htmlpaper/20091126957548977930.shtm 改善睡眠或可缓解老年痴呆 研究发现,食欲素与睡眠清醒周期能够影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 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的积聚被认为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当大脑组织液(ISF)中的A肽增加到一定水平,便形成了淀粉样蛋白斑块。美国科学家如今发现,食欲素通过调节睡眠清醒周期,从而影响了大脑组织液中的A水平。 美国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的David M. Holtzman和同事通过微量透析测定了大脑组织液中的A在野生小鼠,以及作为阿尔茨海默氏症模型的转基因小鼠大脑海马状突起中的水平。大脑组织液中的A水平的一种日变化在清醒期间具有较高水平,在睡眠中具有较低水平在这两种小鼠以及健康的人类中都有发现,这意味着它源自一种正常的调节过程。在转基因小鼠中,其水平与清醒的时间总量有关。 家鼠在持续的光线下并不会消除睡眠清醒周期,或是A水平的波动。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相对于光周期的正常强度而言,被剥夺了睡眠的受试小鼠增加了大脑组织液中A的水平,而随着动物的睡眠,A水平则立即减少。这些发现表明,大脑组织液中的A水平的调节与睡眠清醒周期紧密相关,而非是否暴露在光线或黑暗中。 至于食欲素是睡眠和失眠的一种主要调节因素,科学家研究了这种神经肽是否也在调节大脑组织液中的A的日变化。在光周期开始的6个小时中(这时A浓度通常很低,并且小鼠处于睡眠当中)向脑室内注射食欲素增加了大脑组织液中的A水平和失眠效果。相反地,通过微量透析在24小时中持续施用一种食欲素受体对抗剂,则减少了失眠以及全部的大脑组织液中的A水平,同时消除了每日的A波动。在除去这种对抗剂后,昼夜节律立即得到了恢复。总而言之,这些发现表明,食欲素信号调节了大脑组织液中的A水平。 睡眠清醒周期调节A水平的发现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慢性睡眠剥夺是否能够导致A在大脑中的积聚。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被剥夺睡眠的对照组相比,在转基因小鼠中,睡眠剥夺造成了更大的A蛋白斑块沉积。更为重要的是,食欲素受体对抗剂的施用减少了蛋白斑块在几个大脑区域中的形成。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表明,食欲素信号和睡眠清醒行为调节了可溶A在大脑组织液中的水平,并且操纵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够影响A蛋白斑块在阿尔茨海默氏症小鼠模型中的形成。有趣的是,睡眠紊乱在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中很常见。未来的研究将因此而调查在有可能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个体中改善睡眠模式或操控食欲素水平,是否能够减缓淀粉样蛋白斑块和最终的老年痴呆的形成。(来源:科学时报 群芳)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sci;326/5955/1005?maxtoshow=HITS=10hits=10RESULTFORMAT=fulltext=David+M.+Holtzmansearchid=1FIRSTINDEX=0resourcetype=HWCIT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Science Express on 24 September 2009 Science 13 November 2009: Vol. 326. no. 5955, pp. 1005 - 1007 DOI: 10.1126/science.1180962 Prev | Table of Contents | Next Reports Amyloid- Dynamics Are Regulated by Orexin and the Sleep-Wake Cycle Jae-Eun Kang, 1 Miranda M. Lim, 1 Randall J. Bateman, 1 ,2 ,3 James J. Lee, 1 Liam P. Smyth, 1 John R. Cirrito, 1 ,2 Nobuhiro Fujiki, 4 Seiji Nishino, 4 David M. Holtzman 1 ,2 ,3 ,5 ,* Amyloid- (A) accumulation in the 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 is a hallmark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 factors regulating this process are only partly understood. A aggregation is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process that is likely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brain interstitial fluid (ISF) levels of A. Using in vivo microdialysis in mice, we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ISF A correlated with wakefulness. The amount of ISF A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acute sleep deprivation and during orexin infusion, but decreased with infusion of a dual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 Chronic sleep restri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a dual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 decreased, A plaque formation in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transgenic mice. Thus, the sleep-wake cycle and orexi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1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 63110, USA. 2 Hope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 63110, USA. 3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Center,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 63110, USA. 4 Sleep and Circadian Neurobiology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Palo Alto, CA 94304, USA. 5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 63110, USA.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lec1p0ml1u71I6xI1I00f01000j10040001rl Alzheimer Disease and sleep Sleep Disorders 299 of 531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erm: Sleep Disorders Description: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disturbances of usual sleep patterns or behaviors. Sleep disorder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categories: DYSSOMNIAS (i.e.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insomnia or hypersomnia), PARASOMNIAS (abnormal sleep behaviors), and sleep disorders secondary to medical 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From Thorpy, Sleep Disorders Medicine, 1994, p187) Synonyms: Short Sleeper Syndromes, Sleep Related Neurogenic Tachypnea, Sleep-Related Neurogenic Tachypnea, Subwakefullness Syndrome, Subwakefullness Syndromes, Short Sleeper Syndrome, Long Sleeper Syndromes, Sleep-Related Neurogenic Tachypneas, Long Sleeper Syndrome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5 29 2008 28 2006 26 2004 25 1999 20 2003 18 2009 16 2007 16 2001 15 2002 12 1998 12 2000 11 1997 9 1996 9 1988 7 1990 6 1995 5 1993 5 1989 5 1987 5 1 2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132 Japan 15 United Kingdom 14 France 13 Italy 11 Canada 10 Switzerland 10 Netherlands 8 Germany 8 Spain 7 Norway 6 Argentina 4 Australia 3 Ireland 3 Brazil 2 Taiwan 2 Sweden 2 Thailand 1 Hungary 1 South Korea 1 1 2 1 2 3 ... 7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San Diego 14 Seattle 13 Pittsburgh 8 Baltimore 6 Newcastle upon Tyne 6 Stanford 6 Amsterdam 5 Aioi 5 New York 4 San Francisco 4 Los Angeles 4 Bergen 4 Berne 4 Washington 4 Palo Alto 4 Buenos Aires 4 Toronto 3 Rochester, MN, USA 3 Montpellier 3 St. Louis 3 1 2 3 ... 7 1 2 3 ... 8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Sleep 12 J Am Geriatr Soc 10 Am J Geriat Psychiat 10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9 Int Psychogeriatr 8 Neurology 8 J Geriatr Psych Neur 8 J Sleep Res 7 Alz Dis Assoc Dis 6 Clin Geriatr Med 5 Drug Aging 5 Neurobiol Aging 5 Psychiat Clin Neuros 5 Am J Psychiat 5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4 Sleep Med 4 Geriatrics 3 Rev Med Suisse 3 Am J Alzheimers Dis Other Demen 3 Exp Gerontol 3 1 2 3 ... 8 1 2 3 ... 64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295 Alzheimer Disease 291 Aged 223 Patients 188 Sleep Disorders 176 Dementia 152 Aged, 80 and over 95 Middle Aged 83 Depression 74 Circadian Rhythm 65 Caregivers 63 Sleep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Disorders 62 Adult 52 Sleep Apnea Syndromes 49 Sleep, REM 49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47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47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43 Cognition Disorders 43 Diagnosis 43 1 2 3 ... 64 1 2 3 ... 47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Ancoli-Israel S 12 Vitiello M 11 Reynolds C 9 Hoch C 9 McCurry S 8 Teri L 8 Bliwise D 7 Logsdon R 7 Van Someren E 6 Yesavage J 6 Corey-Bloom J 5 Gibbons L 5 Boeve B 5 Kaufer D 5 Lopez O 5 Cardinali D 5 Volicer L 5 Kupfer D 5 Houck P 5 Von Knel R 4
个人分类: 老年健康|2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眠不足影响信息整合能力研究动态与信息分析
xupeiyang 2009-11-24 20:53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1/225444.shtm 美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易导致决断失误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足易导致决断失误。对于那些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来说,睡眠不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期刊《睡眠》上报告说,他们选取了49名军校学员,要求这些人分别在睡眠充足及不足的情况下完成所谓的信息整合型任务,即凭借对已有信息的整合分析迅速作出相应决断。 结果发现,睡眠不足会降低人的信息整合能力,从而导致决断失误。当被调查对象睡眠不足时,他们完成信息整合任务的准确性会比正常情况下降低2.4%,而睡眠很充足时,准确性会比正常情况下提高4.3%。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托德马多斯说,当士兵在特定情形下需要快速作出决断时,准确而迅速地进行信息整合至关重要。除士兵外,消防队员、警察等压力大、风险高的从业人员也同样需要良好的快速决断能力。因此研究者认为,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行业提高工作效率。 更多阅读 《睡眠》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journalsleep.org/ViewAbstract.aspx?pid=27617 SLEEP DEPRIVATION 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Information-Integration Categorization Performance W. Todd Maddox, PhD 1,2 ; Brian D. Glass, MA 1 ; Sasha M. Wolosin, BS 1 ; Zachary R. Savarie 3 ; Christopher Bowen 3 ; Michael D. Matthews, PhD 3 ; David M. Schnyer, PhD 1,2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2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3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West Point, NY Background: Sleep depriv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facing individuals in many critical societal roles. One of the most ubiquitous tasks facing individuals is categorization. Sleep deprivation is known to affect rule-based categorization in the classic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ask, but, to date, information-integration categorization has not been examined. Study Objectives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information-integration category learning. Design :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n information-integration categorization task twice, separated by a 24-hour period, with or without sleep between testing sessions. Participants : Twenty-one West Point cadets participated in the sleep-deprivation group and 28 West Point cadets participated in a control group.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 Sleep deprivation led to an overall performance deficit during the second testing sessionthat is, whereas participants allowed to sleep showed a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ncrease during the second testing session, Sleepless participants showed a small (but nonsignificant) performance decline during the second testing session. Model-based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a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sleep-deprivation effect was the poor second-session performance of a subgroup of sleep-deprived participants who shifted from optimal information-integration strategies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session to less-optimal rule-based strategies at the start of the second session. Sleep-deprived participants who used information-integration strategies in both sessions showed no drop in performance in the second session, mirroring the behavior of control participants. Conclusions :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neural systems underlying information-integration strategies are not strongly affected by sleep deprivation but, rather, that the use of an information-integration strategy in a task may require active inhibition of rule-based strategies, with this inhibitory process being vulnerable to the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Keywords : Category learning, procedural learning, striatum, sleep consolidation, sleep deprivation Citation: Maddox WT; Glass BD; Wolosin SM; Savarie ZR; Bowen C; Matthews MD; Schnyer DM. The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information-integration categorization performance. SLEEP 2009;32(11):1439-1448.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cdj4aq866g41I39I1I00f01000j10040001rl Sleep Deprivation AND sleep consolidation Learning 77 of 112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erm: Learning Description: Relatively permanent change in behavior that is the result of past experience or practice. The concept includes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Synonyms: Phenomenography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9 10 2008 9 2006 7 2007 6 2004 6 2003 5 2001 5 2000 5 2005 4 2002 4 1984 4 1994 2 1975 2 1999 1 1997 1 1996 1 1992 1 1986 1 1979 1 1978 1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20 Germany 10 Belgium 9 Switzerland 4 United Kingdom 4 China 3 Canada 3 France 3 Italy 2 Japan 2 Israel 2 Brazil 1 Singapore 1 Norway 1 Netherlands 1 1 2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Lige 9 Lbeck 6 Zrich 4 Boston 4 Philadelphia 3 Berkeley 2 L'Aquila 2 Caen 2 Hengyang 1 Kingston, Canada 1 Shanghai 1 St. Louis 1 Munich 1 So Paulo 1 Singapur 1 Washington 1 Aioi 1 Bergen 1 Berlin 1 New Orleans 1 1 2 1 2 3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Physiol Behav 5 J Neurosci 4 Science 4 Neurobiol Learn Mem 4 Learn Memory 3 Trends Neurosci 3 Neurosci Lett 2 Brain Res Bull 2 Chronobiol Int 2 Sleep 2 Neuron 2 Plos One 2 Biol Psychiat 2 J Sleep Res 2 Brain Res 2 Neurosci Biobehav R 2 Zh Vyssh Nerv Deyat+ 2 Biol Psychol 2 Dokl Akad Nauk Sssr 2 Behav Neurosci 1 1 2 3 1 2 3 ... 26 Top Terms Publications Sleep Deprivation 71 Memory 55 Humans 55 Sleep 46 Animals 43 learning 40 Sleep, REM 36 Learning 28 regulation of circadian sleep/wake cycle, REM sleep 23 Adult 23 Brain 21 learning or memory 19 Methods 18 Hippocampus 17 Eye Movements 15 Wakefulness 14 Rats 14 Neurons 14 Plastics 14 Time Factors 12 1 2 3 ... 26 1 2 3 ... 13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Maquet P 6 Born J 5 Peigneux P 5 Tobler I 4 Dang Vu T 3 Desseilles M 3 Stickgold R 3 Oniani T 3 Albouy G 2 Boly M 2 Balteau E 2 Rauchs G 2 Degueldre C 2 Luxen A 2 Gais S 2 Palchykova S 2 Meerlo P 2 Walker M 2 Eustache F 2 Rauchs G 2 1 2 3 ... 13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武学天才健身长寿之道
ljry8044 2009-10-25 10:45
确切地说,本文所介绍的并不是健身、防病之道,而是成功、幸福的发展和延续之道。事实上,也只有成功、幸福发展和延续下来,才能真正地健康长寿,也必然会健康长寿。 如果仅想为了健康、长寿而生存,反倒难得其道。事实上也是如此,到了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各种成人病患者随处可见,可是,又有几人不想将这些疾病治愈?只是,仅从防病、治病的角度没法从根本上将那些防不胜防的成人病给防治住,得关注心脏、得关注大脑神经、得关注血管、得关注肠胃、得关注肝脾,得关注关节、得关注腰颈锥、得关注我们的肺,可谁关注得了这么多,就算天天关注神经、或者腰颈锥等某个器官,也未必就能将其关注好,比如抑郁症患者,能治愈的也总是只有那么少数一部分,再看看那些腰颈锥疾病患者,又有多少得以痊愈的? 非常糟糕的是,由于总也解决不了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则开始怀疑人类的进化除了问题,因为人类是所有的动物中唯一难以活过自然寿限(青春期的4~5倍,大概100~120岁)的。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姿势由水平变成直立后,诸多生理结构的改变为人类难以长寿的根本原因。比如,古人类直立后,开始倾向于用浅显的胸呼吸,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容易得病(实际情况是:将学习工作或者行走调整至和谐状态时,我们自然会本能地加深呼吸)。再比如,古人类直立后,心脏往大脑输送血压的工作要比其它爬行动物费力得多,下肢的血液回流也费力得多,因此,人类的心血管系统也极易得病(研究数据却表明,多从事快走之类的锻炼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心血管疾病)。 而伟大的传统武学家早就指出,并非人类进化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是生活不和谐所致。 1、人类多病痛之根因 让我们看武学天才孙禄堂的精彩论述吧: 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 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敝,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致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 以上两段极为科学、精妙地指出:人类不得健康、长寿的一大根本原因在于直觉本能导致的种种弊端所致。 其中,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指出: 人类是为动静、开合(武学家将动静、开合、刚柔、快慢、劳逸等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变化称之为阴阳)等节奏性变化而生存进化的,而且人类本来就具备促使身体动静、开合变化发展的能量(即所谓的浑然之元气)。 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但为物欲所敝,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致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指出: 受节能省力的直觉本能的影响,人类常常倾向于采用手足等局部环节或器官来完成各种运动动作,从事工作、学习等各种生活,从而导致相应的局部环节得不到应有的保养,容易在过劳中早衰,而其它环节则不得应有的锻炼而变得虚弱早衰。而且,由于缺少其它环节的协同发力,局部性运动时又难以将体能充分释放出去,难以在运动完毕后安静下来休息好,甚至睡觉的时候身体还承受着压力。这非常糟糕,既锻炼不好,也放松不好,白天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工作,晚上难以彻底放松下来休息睡眠,并恶性循环下去,从而导致的阴阳不合。并且导致身体的不同部位分别往过劳而衰(阳尽生阴或者阳极必阴)和过衰早亡(阴极必死或阴极必敝)方向发展,很多人对此无可奈何,对各种成人病防不胜防,无法避免早衰早亡的命运。 其中,内不知修,外不知养里的内、外与传统武学里的内劲、外劲中的内、外一个意思,读者不必深究。大体来说,洗衣服时不知道协调肩胯等发力,只知道以手臂发力,就是内(肩胯等)不知修,外(手臂)不知养的一种情况,其弊端已经在之前第五章详细分析过了。 至此,可能会有读者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上述一些问题也在近来被科学家所发现和证实。比如,研究人员发现,缺少锻炼者更容易衰老,常锻炼者往往能拥有更加年轻的细胞,爱运动者过早死亡的概率比其他人小70%。研究人员还发现,过劳也会催人老,很多田径、足球等其它极限运动员往往年纪轻轻就疾病缠身,一些人甚至高强度运动中猝死。不过,这些建立在一堆调研数字上的研究发现不够系统科学化,难以对广大群体产生直接指导作用。而武学家建立起来的一套阴阳理论不仅系统科学,而且还极为实用,就是为切实指导生活服务的,相当地精妙。 2、健康长寿根本之道 我们已经知道,要想健康长寿实在不容易,既要让全身各器官受到均衡锻炼,还不能使任一器官过劳,还得休息好,睡好,这实在太难了。不过,本书还是在前两章给出了科学的锻炼方法,就是通过幸福地追求和谐境界来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再介绍一些以孙禄堂为首的传统武学家给出的健身长寿之道,确切地说应该是成功、幸福的发展、延续之道。孙所推荐的这种健身、长寿之道极为科学合理,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近一个世纪前的武学家所完善的理论,而且,孙所推荐的这种健身、长寿之道必将成为今后全人类健身、长寿的终极之道。 孙所推荐的健身长寿之道就是要追求中和的生活境界,本人所推崇的和谐理念就是源于中和而得。不过更多地从便于读者理解的角度来阐述的,但不及孙禄堂阐述得系统科学,要想更加系统的从根本上理解,读者还是学习一下孙禄堂的原著。 1) 健身长寿的根本之道 孙指出,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敝是现代人不得健康长寿的一大根本原因。因此,孙禄堂等武学家又指出,要想健康长寿,就得阴阳平衡,得阴而阳,阳而阴,循环反复下去,也就是说要劳逸结合,动静平衡,要做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注意,武学家要求全身心的动和全身心的静,要求一动无一不动,一静无一不静,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後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一肢动百骸皆随;一屈,统身皆屈;一伸,统身皆伸,开则俱开,合则俱合。这样才能消除动不起来,静不下去的阴阳不合的弊端,才能在运动时享受淋漓酣畅地释放能量的亢奋快感,也才能在运动完毕后彻底安静下来享受舒服惬意的安逸生活。如果不能全身心地运动好或者休息好,必然会导致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敝。 而能量流转才是发生动静、快慢等运动变化(阴阳转化)的根本因素,因此,孙禄堂又指出通过一气运阴阳来使生活健康、持久运转下去。 孙禄堂又指出可通过拳术十三势之作用来研求一气伸缩之道,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来研求控制和运用能量(一气)的技术。 这样,就建立了一套非常科学的健身理念: 练习拳术十三势研求一气伸缩之道进而能一气运阴阳进而使生命在阴阳转化(凡快慢、动静等所有生活的运动变化都属阴阳变化)中循环往复下去,从而避免阴阳不合,阳极而阴,阴极而死的弊端。 注意,孙禄堂在此指出,练习拳术十三势(太极拳)之作用远不仅在于能健身(尽管练习太极拳确实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而且,目前绝大多数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通过太极拳运动本身来获取健身效果),更在于能研求一气伸缩之道,从而能将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所有的生活都像太极拳一样变成极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锻炼,而且,还不会使自己过劳,从而能延年益寿。否则,光把太极拳练好了,其它生活却总处在阴阳不合,阳极而阴之中,还是难以避免阴极而死的遭遇,而且,如果其它生活不协调,太极拳也未必就能练好。总之,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才是太极拳运动的根本健身价值所在。 孙禄堂在此极为科学、精辟地指出,最佳健身、养生之道不是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而是使自己整个身心在正常生活中得到均衡的科学锻炼。 对大多数几乎没有运动的现代人来说,从事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固然可以使很多日常动不起来的环节受到锻炼,从而能防止其过衰得病,延年益寿,但是,这些均不是最佳的根本健身之道。最直接的证明就是,科研人员发现,走路快捷的老年人往往是更加健康、长寿的,走路缓慢的老年人更易死亡,走路少的老年人也更易得病死亡。因此,一些科研人员建议通过行走速度而不是篮球、足球等其它运动技能来预测老年人寿命。因此,将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走路,洗衣等正常生活全部变成有益身心健康的均衡锻炼,努力去享受这些锻炼,从而坚持坚持下去,这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之道。 2) 太极拳健身之道 孙禄堂还指出,练习形意拳、八卦掌同样可以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养气练神,并指出,其创编的《形意拳学》、《八卦拳学》的宗旨就是纯养正气。不过,很多人还是更偏向于练习太极拳。那么,太极拳的独特健身特征又是什么呢? 我们看孙禄堂对其编辑的《太极拳学》(人们习惯将其称为孙式太极拳)的说明: 是编拳术不尚血气,纯任自然,不能伤其后天之力,专以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为主。 是编讲究为修身而作。凡我同胞,无论何界,男女老幼,皆可习之。身体过懦者,可以使之强,过刚者,可以使之柔。或有身体极弱及有劳伤病症者,或因其它拳术,非血气之力不能练习者,亦均可以练之。将气质驯至中和,气固而神自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 孙禄堂指出,练习太极拳(健身太极拳)应在纯任自然,不能伤后天之力情况下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也即化后天之气为先天中和之气),将气质驯至中和,从而能一气运阴阳,延年益寿。 孙禄堂又极为精辟地指出了养生太极拳的最佳练法和独特的健身价值意义所在: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克服直觉本能导致的生活不和谐的种种弊端,将生活调整至和谐状态。 孙指出应以日常行走、洗衣、炒菜等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节奏练习养生太极拳,使身体受到均衡锻炼,并且,顺理成章地将练太极拳时的和谐(中和)状态迁移至日常生活中去,使生活变得和谐起来,自然健康长寿。 这种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的锻炼方式不伤身,不像在从事足球、篮球运动时那样易在初始锻炼时遭受腰酸背痛之苦,而且最容易将正常生活调整至和谐状态,要想将足球、篮球等全身运动的技巧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可要难得多,而且,也未必可行。 正因为此,研究人员发现,太极拳运动几乎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身体各器官均有极高的锻炼价值,而且几乎对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各病症均有一定防治效果,被全世界公认为人为创编运动运动中的一大最佳运动。 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现代人练习或传授练习太极拳时并未明白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的道理,统统按照年老体衰的老年人的生活节奏习练,使得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老年群体身上。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老年人居然在习练极为柔缓的简化太极拳时出现了膝盖伤痛的事情,追究原因后才发现,这些老年人在习练太极拳时未能做到纯任自然,不伤后天之力,常常过度压低拳架,使膝关节受伤。 另外,在本书上篇已经讲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跌跤导致了大量的老年人伤亡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众多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一大致命杀手。 于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拨款拨款数千万(数据可能有问题,所查不同资料出现了矛盾,待验证)研究防 跌跤的方法,结果发现,很多体育锻炼都可以增强老年人的防跌跤能力,但是,太极拳防跌跤的效果最好。于是,美国卫生国家研究院有拨款 65万美元,支持爱默蕾大学医学院把关于太极拳防止老年跌跤的功能课题列入科研项目。经过数年研究,体操运动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太极拳的优越性之一是它运动的整体性。 其实,太极拳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其整体性,更在于其流畅性。要想在快速的机动变化中保持平衡,流畅性更关键,孙禄堂早已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这一点了。孙禄堂指出,太极拳的优越性就是中和,用现代语言讲就是整体流畅性。 孙禄堂还非常清楚地指出,练习太极拳的根本价值就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将气质化至中和,使日常行走等生活达到中和状态,这样自然能在行走等正常生活中控制好整个身体平稳、流畅地移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摔跤问题。 可怜的美国人,花费了高达数千万的研究经费,动用多家研究单位,历经多年时间,才得出了一个片面的而且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结论。而孙禄堂早将全面系统并且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写入到《孙禄堂武学录》中去了。其实,不知道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固然不可取,光知道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而全盘否定了自己国家的优良传统更不可取,尤其是放弃了融合了无数数中国传统军人的鲜血和合传统文化精华而成的传统武学更是不能再愚蠢的事情了。 3) 武学家的休息、睡眠之道 在上述介绍的孙禄堂武学家所完善的健身理论里,已经包含了科学的休息、睡眠的道理了。不过,考虑到太多人不会休息和睡眠,我们在此将在此强调一下武学家的休息和睡眠思想。 我们知道,缺少了放松、休息不行,身体很容易在过劳的压力中阳极而阴,从而阴极而死。不过,放松、休息过多也不行,这并不会使人恢复活力,反倒会使人越发疲乏无力,变得懒散起来。 而睡眠就是最好的放松和休息,睡好同样非常重要,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利身体健康,都会增大死亡的风险,比如,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死亡率高出正常人的80%。 那么,如何才能睡得恰到好处呢?专家们众说纷纭,提出的建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大都很难产生实质性的参考意义。而且,我也没见到哪个专家在谈自己改善睡眠的实质性的做法。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放松和睡眠呢?孙禄堂已经在其武学录中告诉我们了。孙指出,生命得在阴阳转换(动静、开合等的运动变化)中延续下去,实现阴阳转换的本质因素就是一气(能量流转),因此,生命的延续过程就是一气运阴阳的过程。因此,生命不能没有运动,必须伴随着能量的流转,运动停止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故而,孙禄堂等传统武学家又强调休息、睡眠时应静中求动,以使生命在运动中循环往复下去。而不会使身体无限制地安静下去,那只会走向衰亡。 下面,我们还是借助一下行走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一下武学家对休息睡眠的精妙解释吧。我们知道,就行走来说,放松主要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使身体得到节奏性的休息,从而使行走能持续进行下去。 缺少了必要的放松,即使是站立都能很快将人累倒。试着以立正的军姿站立不动,不要15分钟,我们就十有八九会难受得坚持不下去。高中、大学军训时,就从没发现过一人在动态的刻苦训练中累倒过,但是在站军姿时,却常会被旁边同学昏厥时怦然倒地的声音吓一跳。 第二、可以将能量存储起来,使之得到更加高效地利用。 从前腿着地至垂直单支撑瞬间,身体重心都在支撑腿后方,支撑腿只会对身体做负功,导致能量被浪费,蹬地越有力,浪费越多。而高质量的放松工作则能很好地将能量转化为身体各环节的弹性势能存储起来,做到合则气聚丹田,并能在垂直单支撑过后将其释放出来重新被利用,做到开则气贯四梢,不使其遭浪费。 而我们的休息或者睡眠就像行走过程中的放松一样,是为了能在亢奋后舒服、惬意地安静下来,使整个生活都变成享受,不使自己累坏、累垮,是为了将体能更好地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再能被释放出来高效利用,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并使美好的生活持久下去。 但是,身体肌肉虽有弹性,却不像弹簧那样可以在静止时将能量给储存住。所以,行走时须注意动作的放松,但是却又不能松懈,一旦松懈下来后,就会导致体能被浪费,降缓行走速度。因此,行走时得放松,但又须做到松而不懈。 同样,休息或者睡眠也是如此。休息得过多或者睡得过久会使储存起来的能量被慢慢消耗掉。因此,不少期望通过更多的休息或者睡眠来恢复身体状态的人发现,过多的休息或者睡眠不但无助于恢复活力,反而会导致越发乏力的后果,还会导致接下来几天的工作或者学习等生活受影响。这既无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健康长寿,断不可取。 因此,孙禄堂指出,休息或睡眠时不能无动静,仍得含此一气,并要注意静极而动。显然,孙禄堂对休息和睡眠的认识是非常科学的,认为休息和睡眠也是能量流转的运动过程,是使身体逐渐放松能量得到积蓄后又逐渐恢复活力的过程,身体具备了活力后,则应顺势亢奋起来去享受生活,而不要刻意补休或者补睡。 孙禄堂对休息和睡眠的整体认知水平几乎足以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相关专家汗颜,到目前为止,国内相关的健身专家基本上还在不切实际地胡乱提建议,告诉人们一天得睡几个小时好,告诉人们应该以什么姿势睡觉而不知道睡眠是与活动量与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的。说实在的,再没有比忽视自身情况以规定姿势规定时间睡觉更愚蠢的事了,而我们现在太多的浮躁的专家们就喜欢做这种事情,还常常去误导其它人。
3815 次阅读|1 个评论
您家的宝贝睡饱了吗?
famingkuang 2009-9-28 08:04
我家的小发发上过一个学期的小学(一年级上级),那时的他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得起床,晚上为了完成作业,往往过了十点才得睡觉,有时他妈妈要是认真点,偶尔十一二点钟才得睡觉,也是常有的事。 现在小发发不去学校了,晚上九点钟睡觉,一觉要睡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才醒。一觉自然醒的感觉应该很爽吧? 我不知道这样下去会对小发发产生什么样深远的影响。我只是明白,现在的学校教育真的不是我的孩子想要的教育。 轻声的问一声:您家的宝贝睡饱了吗? 小时候的小发发睡姿美不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98 次阅读|17 个评论
科学版“黄粱一梦”
songshuhui 2009-8-27 19:47
圆儿 发表于 2009-08-25 15:37 梦黄粱一梦 唐人传奇小说中, 有一篇《枕中记》,大意是说,青年卢生,旅途中住在一家客店里,同道人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已穷困的境遇。吕翁便取出一个枕头,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饭(黄色的小米饭)。卢生枕着这个枕头躺下,不 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在梦里,他娶了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宰相,后来又 受封为燕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结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 真是子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梦一结束, 他也就醒来了。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粱黄饭还没有熟呢。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这就是成语黄粱一梦的由来。 这只是一个传奇故事,但你并不会觉得太惊奇,因为很可能你也有过类似的梦境。每个人都做过梦, 可梦是什么? 一种预言, 一种暗示, 还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为何有时候人做梦比真实过的快,好像受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效应一样?有的梦像演电视剧一样会跳过一段时间,所以短短的几个小时好像过了好几天一样。人脑里什么样的机制能造成这种现象呢? 梦是什么? 这还要从梦本身说起。从中国古代的周公解梦,到外国现代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古往今来, 梦一直充满了神秘. 人为什么会做梦? 梦是不是生活的影子? 不光是人, 动物会不会做梦呢? 它们梦里有些什么? 几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Matthew A. Wilson(马修?威尔逊)实验小组宣布,他们搞明白了他实验中的几只老鼠在睡觉时做什么梦。Wilson实验小组把微小的电级插入老鼠脑中的主要负责 学习记忆的海马区域。 然后, 他们训练这几只实验鼠在一个圆形的轨道上转圈,并让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周期性地停下来。 老鼠奔跑时, 插在脑子里的电极就能够监测它们脑中几十个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 然后就到了老鼠睡觉的时候了。 我们知道, 当动物进入梦乡的时候, 有时眼睛会快速的运动。于是在老鼠眼动睡眠状态中时,Wilson发现那些老鼠清醒的时候观测到的活跃的神经细胞也开始活动了。 虽然细胞活动频率和清醒时并不完全相同, 但是细胞活动的时间次序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所以Wilson教授断定, 老鼠正在梦见醒着时在圆形轨道上跑圈的经历。 甚至在一些实验中, 他能够讲出做梦的老鼠在梦里跑到了轨道上的什么地方! Wilson对他的发现解释在科学界还有些争议,但是大部分科学家已经认同了梦就是大脑内神经细胞的活动反应的观点。 黄粱一梦 后来,有科学家们抱着对梦里面时间概念的变化的好奇心,做了个实验研究梦的时序问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McNaughton教授实验小组的研究员用小鼠做实验,先让小鼠在一片游乐园有次序的玩50分钟,然后让它们去睡觉。在此同时,实验者观测mPFC(内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他们发现,小鼠玩的过程中皮层的活动在睡觉的时候重复了一遍,更神奇的是,重复的很快,像回放快镜头一样,能快6-7倍。也就是说,小鼠做梦的时候,脑子里回放了一遍它们在游乐园玩的时候的情景,但是速度要比它们真正玩的时候快很多!这个结果发表在了2007年11月的《科学》杂志上。对于这个发现,科学家们的解释不一。有的认为睡眠过程中细胞的快速回放是因为这个时序才是神经细胞的自然状态,而日常生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神经细胞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有的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意见,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睡觉的时候生物钟信号无法进入做梦的区域而造成的。究竟这种黄粱一梦的特性有何功用,看来还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得出。 你可能觉得奇怪,我们做梦大多数内容古怪离奇,和平常生活完全不是一回事,怎么能单纯的用重复白天的记忆解释呢?关于梦的光怪陆离,科学家也没有给 出一个定论。有EEG实验表明,做梦的时候左脑的活动相对右脑低很多。而我们知道,左脑是负责逻辑语言的,而右脑更具有想象力,所以这样的结果就可能导致梦里超脱逻辑,很有创意。但是为什么要如此,至今还没有人能说清楚。 小贴士:我们需要梦 生理学家曾经尝试剥夺动物的睡眠,结果几天后动物就死于非命了,大脑解剖中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损伤。如果普通人连续几天不睡觉,记忆损伤会非常严重。实验表明,动物的学习和记忆很可能是把日常生活分成很多小份,然后分别储存记忆,而睡眠和梦恰恰起了巩固记忆这些小份的作用! 大自然赋予人睡眠的能力,看来一部分是让睡眠帮助大脑整理信息的。睡觉和做梦竟然成了学习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真让人匪夷所思。睡觉和做梦并不是耽误时间的坏事,而那些熬夜苦读的书生违背了自然的规律,丧失了自然赋予的巩固学习记忆的好机会,可能真有点儿得不偿失。 文字科学编辑:姬十三 图片出处:图一是 这里 图二是 这里 图三是 这里
个人分类: 心理|1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太多或太少都容易患糖尿病
xupeiyang 2009-8-11 13:49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9-06/10/content_11516843.htm 每晚睡眠少于5个小时或多于9个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纽约州立大学下城医学中心的科研人员收集了29818名参与2005年全美健康调查的人的相关数据。被调查者来自50个州,年龄介于18岁至85岁之间,其中85%为白人,15%为黑人。   研究人员在对相关数据分析后指出,糖尿病在黑人和白人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2%和8%,而肥胖症(BMI指数大于30)在这两个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2%和38%。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好好睡~
eloa 2009-7-10 22:11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7-09 6:28 译者:xyz,一个已经远离专业数载的小公务员,信息安全专业硕士,从小生活在上海,因为今年三月在上海多伦美术馆的活动第一次走进松鼠会,并成为志愿者在签到处收发了无数份问卷调查(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我~),很高兴能够通过这个组织结识到更多的朋友。本文的原文见 这里 。 导言 :不久以前,新加坡歌手许美静承认患上抑郁症的消息曾令很多歌迷唏嘘不已,然而翻开娱乐新闻的版面,有关明星患抑郁症的报导总是不绝于耳,似乎这类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健康生活的潜在杀手,然而很少会有人想到这些困扰或许会与我们的睡眠状况休戚相关,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国外专家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吧。 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否会令我们精神错乱?请看EmmaYoung的报导。 精神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睡眠质量低下的情况。对此,人们长久以来将之视为精神疾病所造成的后果。然而,现在这一观点可能将被彻底推翻。新的研究发现低下的睡眠质量恰恰可能是导致精神疾病的罪魁祸首,而这当中甚至包括了那些仅仅因为睡眠导致行为表现异常而被医生误诊的情况。由此带给我们正反两方面的启示,一方面,积极的睡眠疗法将可能会对精神病人的康复起到辅助甚至是关键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这也令人震惊地表明,对于现在大量包括儿童在内的服药人群而言,药物治疗对于其康复非但可能收效甚微,甚至可能起着负面作用。 缺少REM睡眠可能会对我们处理情绪的方式造成损害,从而导致精神疾病。 然而,现在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精神病案例是这种情况。这是很可怕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精神病学家MattWalker说:被诊断为患有精神问题的人中,究竟有多少实际上只是睡眠问题?是3%、5%还是50%?,你不认为我们的社会对这个比例心中有数是至关重要的么?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是,睡眠障碍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会导致精神问题。在睡眠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的几年间,他们仅仅为了解决这个最基本的疑问,就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事实上,医生们很早以前便已经注意到:不规律的睡眠同他们所研究的精神异常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他们发现,抑郁症成年患者在熟睡时感到呼吸困难的数量,比一般正常人多五倍;有大约25%至50%的注意力缺陷伴多动症(ADHD)患儿同时为睡眠问题所困扰,而这个比例在正常儿童中仅占7%。 然而,直到不久以前,将睡眠问题看作是精神疾病的症状而非原因的观点还一直根深蒂固,以致无人质疑。正如哈佛大学睡眠研究专家RobertStickgold所言:人们很自然地认为抑郁症或狂躁症患者必然会表现出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却从来没有试着想过从反面来研究它们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他表示,即便是偶尔出现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其结论也常被大大地忽视。 例如,1987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PatriciaChang及其团队曾对1053名男性医学院毕业生进行了平均长达34年的跟踪研究。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有101人曾被临床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其中有13人自杀。研究显示,在这些人中,有失眠状况的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是其他人的2倍。由此,该团队谨慎地结论说,失眠是其他更严重疾病的风险标尺。倒是Stickgold的观点更为大胆,他认为该研究数据表明才失眠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先兆。 看到PatriciaChang的研究成果,再加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某些睡眠问题确实能够引发同某些精神疾病相似的症状,Stickgold已经不是唯一被说服的人。 2006年,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PaulPeppard及其团队对抑郁症和睡眠呼吸紊乱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睡眠呼吸紊乱(SDB)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患者睡眠时出现暂时的呼吸停止,其原因是气管收缩或堵塞导致含氧量急剧下降,并造成患者的暂时性苏醒。课题小组随机选取了800名男性和600名女性在职人员,对他们进行了SDB和抑郁症的评估。根据SDB由轻到重的程度,研究人员将症状分为四个等级,结果发现,SDB等级每增加一级比如从极微到轻微,该级别患抑郁症人群的比率几乎增加了一倍(参见内科医学,第16卷,第1709页)。同时,由于对于SDB的病理原因十分清楚,它是由气管壁过厚,或者舌或扁桃体体积相对于气管口过大等物理原因所造成的,因此SDB不可能是由抑郁症引起的。这次研究恰恰证明了睡眠紊乱可能导致抑郁症。 事实上,宾州匹兹堡大学睡眠和生物钟研究小组的课题带头人DanielBuysse的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患者在服用了用于治疗睡眠问题的药物(如镇静剂等)后,其情绪异常也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虽然Buysse并没有给出属于此类抑郁症患者的确切比例,但是他由此进一步认为,一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是由失眠引起的。 不良睡眠理论可能也将帮助我们解释一些与其他精神疾病相关的典型行为的产生。例如,根据去年五月发表的一篇综述称,有大量的证据证明睡眠不佳会引发双相型精神障碍患者的狂躁发作。(参见美国精神病学期刊第165卷,830页)。Stickgold甚至认为睡眠不足还会引致一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症状,如不能熟练掌握操作机器等重复性工作。Stickgold的团队发现,对于此类需要机械技巧的工作,健康人很快就能有所提高,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却无法办到。他们指出:我们确定了同睡眠特异相关的一种过程学习的缺陷。(参见生物精神病学,DOI:10.1016/j.bps.2004.09.012)。因此,理论上来讲,改善睡眠质量将有助于这一类症状的缓解。 感到情绪波动?小睡一会儿吧 当你发现你的工作关系在一天之中逐渐恶化的时候,尝试着打个盹吧。在一项尚未公布的研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attWalker及其团队向参加实验的人们展示了象征喜、怒、哀、乐等情感的不同面部表情的图片,并要求他们评判这些表情的情绪化程度。试验在中午和下午6点分别进行,在后一次试验中,参与人员明显对于愤怒和恐惧的表情更为敏感。 然而,在志愿者午间进行了90分钟REM睡眠的情况下,上述的这种区别却没有发生。而且,经过午睡的志愿者们更易于接受象征喜悦的面部表情。Walker由此得出结论认为REM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更新不断激化的情绪反应。他表示: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将情绪的罗盘指向好的方向。 睡眠不足紊乱症 因睡眠不足引起的行为障碍问题也可能常常地被误诊为注意力缺陷紊乱症(ADD)或注意力缺陷伴多动症(ADHD)。2005年,马赛诸塞州Marlborough睡眠问题中心主任CliffordRisk在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的年会上公布了他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他研究的34名患有睡眠窒息症的成年患者中,有16人伴有中度或重度的注意力缺乏。而通过针对窒息的治疗,60%患者的注意力得到了改善由此至少说明,在研究的人群中睡眠窒息症是注意力障碍的病因。 类似地,肯塔基州路易斯威尔大学DavidGozal及其同事在对83名ADHD患儿进行分析后发现,有四分之一的轻度患儿同时患有睡眠窒息症,而这个比例在重度患儿和健康儿童中为5%。他们由此得出结论,SDB会引发一些同轻度ADHD相似的行为,这很容易导致误诊,并延误诊断和真正有效的治疗(参见2007年儿科杂志,第111卷,第544页)。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那些通过接受扁桃体和淋巴组织摘除手术来治疗打鼾和睡眠窒息症的儿童中,手术前被诊断为ADHD的比率高达四分之一,这一数字在正常儿童中仅为7.4%。而术后一年的观察发现,这其中一半的儿童已没有ADHD的症状(参见耳喉鼻学头部及颈部治疗,第133卷,974页)。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妇幼医院研究睡眠与ADHD之间关系的MarkKohler担心,一些正在接受利他林等药物治疗的儿童,实际上或许只是患有睡眠障碍症-而这一真正病因却受到了忽视。 那么睡眠问题究竟是如何引起行为或精神问题的呢?这其中的某些联系是明显的。例如,每一个家长都知道当孩子感到疲劳时,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动而非困倦。睡眠障碍会造成同压力有关的激素指数的突然增高,从而导致白天的情绪紧张,这正是许多精神失常的一项表现。更为重要的是,睡眠障碍可能会从根本上影响大脑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并影响到大脑对情绪刺激做出准确反应(另见插入段落)。 众所周知,夜间睡眠不足往往会导致第二天人非常敏感易怒,但究其原因却未必清楚,Walker及其同事们的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的症结所在。实验中,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正常睡眠人群,另一组则是已经35小时没有睡眠。研究人员分别向他们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的内容会变得越来越令人烦躁。结果显示,缺少睡眠的这组人员比正常休息人员的大脑杏仁核活动增加了60%,而杏仁核恰恰被认为是大脑最先对情绪产生反应的区域。更进一步的扫描研究发现,缺乏睡眠的人,其杏仁核区域无法与前额叶之间进行正常的通讯,而后者正是用于向大脑控制情绪的部分发出安抚信号的器官。我们有高度发达的前额叶,它的作用正如一个情绪的制动器,正是由于其对情绪的控制作用,才能够使我们在听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不至于火冒三丈,Walker介绍说。他认为,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的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通讯的缺失,可能造成人们表现出一些精神疾病方面的症状。他进而补充道:有相当数量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都是由于前额叶活动受阻所引起的。现在也已有一些初步证据,证明ADHD及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也与此有关。 另一组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睡眠特别是伴有梦境的快速眼球运动性睡眠(REM)能够帮助大脑进行记忆处理。而这个过程一旦受到破坏,人就可能患上PTSD之类的精神疾病。 2008年8月,Stickgold及其团队撰文指出,当他们向人们呈示激发感情的图片,或那些描述景观的中性图片,在一天的过程中,人们会对看到的这些景观逐渐淡忘。经过一晚上的睡眠,人们通常只能回忆起那些激发其情绪的图片来,在这些情况下,受试的记忆一直保持明晰,或变得更加深刻(心理科学,第19卷,第781页)。Walker指出,当回忆往昔时,占据在记忆中的多是那些曾经为之激起过某些感情的事情。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激烈的情绪如同标记了重要事情的红色标志旗。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你回想起那些事情的时候,你并没有重新体验当时的那些发自肺腑的情绪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脑在保留了关于某事记忆的同时,却丢弃了关于它的内在情绪。Stickgold和Walker都相信,这一记忆丢弃的处理机制恰恰发生在REM睡眠过程中。 他们指出,在REM期间,大脑对血清素及降肾上腺素的分泌将会中断。降肾上腺素是一种与压力、害怕以及畏惧有关的神经化学物质;这些反应在人体内被肾上腺素继续执行。血清素则控制着人的愤怒和攻击性情绪。Walker介绍说:在REM过程中,人体就如一间奇妙的生物剧场,上演着数日来的种种经历,令你宛若身临其境,却不会分泌刺激性的生物化学物质。由此,虽然梦的内容可能很牵动情绪,但其最终可以帮助将记忆中关于情绪化的部分渐渐抹去。 而对于PTSD患者而言,他们睡眠过程血清素及降肾上腺素的分泌失去了该有的抑制,因此在睡眠过程中,那些不愉快事件的情绪细节都会被完全清晰地回忆起来。Walker认为,虽然还不确定这一现象的原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很多PTSD患者醒来以后血清素及降肾上腺素的指标都比正常人高。这可能表明,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不能像在正常REM中那样被有效中断,从而不能使记忆中那些情绪化的内容被遗忘掉。 很明显,要想搞清楚睡眠干扰究竟如何引发精神疾病症状,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还需解释许多不符合我们推理的事实,例如为何抗抑郁症药物在降低REM的同时又疗效显著。另外很多抑郁症患者表示,他们在通宵不眠后反而心情愉悦,这同样还是一个迷。 然而,至少当谈及睡眠障碍对于精神问题的影响方式及程度,Walker表示:我们正在接近真理。五年前无论科学家或是普通人都还对此毫无察觉。而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对此提出问题,这就说明,总有一天我们必能找到答案。 什么才是真正的睡眠? 当有人说他们感到半睡的时候,他们的感受可能是真实的。传统睡眠模型认为,在睡眠中人体有一个贯穿全身的控制中心,它负责在该打瞌睡的时候向整个大脑传递信号。然而在去年,位于铂尔曼的华盛顿州立大学的James Krueger指出,大脑中的某些区域是独立进入睡眠的,而只有当大脑中足够多的区域从清醒转入休眠时,人体才会进入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睡眠状态(《自然综述神经科学》,第9卷,第910页)。 他和他的同事们相信,睡眠是由于一个个独立的皮层柱工作疲劳而引发的皮层柱是一些神经元聚合,被认为是大脑最基本的处理单元。中枢调节机制只是在稍后才将要进入休息的状态确定下来罢了。 这一观点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睡眠异常。如梦游症,患者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处理事情;又如睡后迟惰,表现为在刚醒来后的半个多小时里,人还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 Krueger表示:设想一下在大脑中存在这样一种状态,即在有一部分是处于清醒状态的同时,还有一部分是处于睡眠状态,上述现象便很容易得到解释。 尽管这一观点迄今还没有完全被其他睡眠研究专家所接受,Krueger相信关于睡眠理论的反思已经开始。在我看来教科书将被重写。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的曙光——3+X 理论!
热度 2 yindazhong 2009-7-3 11:23
中医的曙光告天下书! 笔者在破解衰老之谜之后(巴黎世界老年学大会几天后将有重大新闻),举一反三,看见了睡眠疲劳的生化本质,看见了西医发展的瓶颈,也看见了中医的未来,以及中医的问题所在。知道中医发展的关键,在于 理论要突破 !近年来总算初步完成了中医理论三部曲的开拓(其中两部已正式发表),不经意也顺便看见了经络的生物学本质(简况见后一篇博客文摘),自称为中医理论的 3+X 体系。通过了 3+X 科学考核,中医将从此实现跨越,光芒四射,名正言顺,登堂入室,进入现代科学的高等学府,中医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笔者将在不久后逐渐登出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中医理论三部曲。以飨天下! 关于笔者论衰老的系统资料可参阅笔者在《博客中国》的旧作,第一篇: 漫谈衰老(1)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8180 次阅读|13 个评论
[Dr.You第33期]读者来信:机器人会不会梦见电子羊?
eloa 2009-6-8 19:53
Dr.Who 发表于 2009-06-08 0:36 第三十三期问题:关于睡觉和做梦的问题 (查看详情,请点击群博右边栏的Dr.YOU专辑) 啊哈,这一期大丰收~!Dr.Who收到了好几封关于做梦的来信。Yunfeng Zheng同学将清醒的状态比喻成城市里的交通灯;青儿同学的来信有图有真相,很好很强大;雪同学带领我们回顾了不少《蜡笔小新》的剧情;thoulove同学投递来了一个对话体的科幻故事;潮汐同学和ye-yd同学也带来了自己的见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Yunfeng Zheng 睡,是一个状态,这个状态下,你的大脑处于广泛的抑制:听觉、视觉、触觉、运动控制,总之,你不能控制自己了,很迟钝。 甲:看来,这个状态很危险啊。一直醒着行不行啊,这样就不会有危险了,为什么要睡呢? 乙:不行啊,我少睡两个小时都不行,第二天累得很,脑子不转。 甲:是啊,我也一样。可是,为什么呢?美好人生,至少三分之一都被浪费了哦 乙: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清醒的时候,积累了短时记忆,睡眠把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科学家最近发现,睡眠帮助腾空大脑,利于新的学习。(参考Science,doi:10.1126/science.1166657,Jeffrey M. Donlea,Paul J. Shaw, Use-Dependent Plasticity in Clock Neurons Regulates Sleep Need in Drosophila) (想像一下,白天,你的大脑从外界吸收了大量的信息,储存在一个地方,就好像人们把信投到了家门口的邮筒里了;到了黄昏,邮递员把邮筒里的信集中起来送到邮局,邮局的分拣中心把这些信件分拣归类到不同的邮包里发往各个城市,最后,某个小区物业把收到的信件放进每家的信箱里。长时记忆形成了。) 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的过程,是在广泛抑制下的对码、激活、修正、再存储。对码区需要短暂解除抑制。 梦,是一个无意识的意识过程,确切地说,是一个不受控的意识过程。一方面,在对码区解除抑制的状态下苏醒过来,相关内容串联起来成为梦境,另一方面,让梦想变成现实、美梦成真等等成语又说明,大多数的梦都是脱离现实的,离奇、荒诞、不合逻辑、异想天开。 让我们看看什么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下了班,你的一个好朋友找你喝酒,你们聊起了你和他各自的初恋,他说:她的美,完全就是西施,可惜,99朵玫瑰也最终没有把她留下,说着、喝着,他醉了。 晚上,躺到床上的你慢慢睡着了,隐隐约约:一个人,慢慢走近你,走近你,原来是你初恋的她,手里一束玫瑰花,送给你,你高高兴兴地接了,然后,看她转头走开,你跟在后面追,追啊追,你的朋友在喝酒,就着油炸臭豆腐下酒,你确信他已经醉了,卖臭豆腐的摊主是个美女,可是,她怎么不是你的她呢?你,找不到你的她,很着急,很着急,醒了! (一般来说,记忆的抽屉里,玫瑰花和油炸臭豆腐是分开存放的,除非你的爱情火花是油炸臭豆腐点燃的。上边这个梦,则是因为读过鲁迅《故乡》的你,短时记忆西施转换成为长时记忆的过程中,与豆腐西施对码,然后脱抑制激活了你喜欢吃的油炸臭豆腐,从而形成了怪异的梦境。) 开场白到此结束- 非睡的生理状态是清醒(病理状态可能就不是),清醒是一个兴奋与抑制交替的过程,好比城市交通,无数个路口都有红绿灯在交替,让各种感觉和内在思维都变得有序。绿灯是兴奋性突触,红灯是抑制性突触。 红灯很重要,让兴奋性信息准确传递,让你的思维合乎常理,符合逻辑,所以,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在这里是不被允许的,白日梦休矣。 青儿 在探讨睡眠与做梦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睡眠的基本知识。 1. 首先是睡眠成分,和它们的判断标准。 区别清醒与睡眠的标准是肌电,入睡后肌肉松弛,记录不到肌电,这点是很好判断的。 哺乳类动物有两种睡眠成分:非快动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与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两者之间的判断标准是头皮或硬脑膜外脑电成分分析。 NREM(非快动眼睡眠)有四个时相:stageⅠ-Ⅳ,其睡眠程度逐渐加深;REM(快动眼睡眠)是最深度的睡眠。 上图展示NREM睡眠四个时相不同的脑电波形,其实四个睡相之间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随着入睡程度加深,脑电逐渐趋向大波幅,低频率。 stageⅠ:睡眠和清醒的转换时段,在低电压EEG基础上混杂有alpha和theta波,后二者在清醒脑电中经常见到。 在这个阶段,人的身体放松,呼吸和心率开始变慢,大脑变得放松,思维开始漫游,这 种感觉真的不错。可以把第一个阶段看成是通往睡眠之门。 (from moly) stageⅡ:出现spindle和K-complex波。是实验中判断入睡与否的指标。 在这个阶段,人仍然是清醒的。事实上,在睡眠实验中,大多数人在第二阶段被叫醒后 会说:我还醒着呢。(from moly) stageⅢ:spindle和delta(20-50赫兹)混杂EEG波形。 stageⅣ:脑电以delta波为主,间或有spindle。 在Ⅲ、Ⅳ阶段,就是深度睡眠了。进入深度睡眠后,人的血压,呼吸和心率都达了一天中的最低点。血管开始膨胀,白天存储在器官里的血液开始流向肌肉组织,滋养和修复它们。(from moly) 上图显示清醒和REM睡眠时相脑电特征:两者之间没有很大区别,都以theta波为主。 第五阶段也许是最有趣的阶段,但是科学家仍然不清楚这个阶段究竟有什么用。第五阶段也被称为快速眼动阶段,或简称为REM。在20 世纪50 年代,科学家Nathaniel Kleitman 发现:当人在处于这个阶段时,眼睛向各个方向快速的移动,故由此而得名。这个哥们还发现,当人在这个阶段被弄醒后,他们称都正在做梦。因此,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梦境睡眠。通常认为,人做梦的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这个阶段。(from moly) 2. 让我们了解一下正常年轻人睡眠特征,注意,是年轻人,人老了,睡眠的特征也改变了。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夜间睡眠时间大约持续八小时,如图所示,一夜之间有4-5个NREM/REM睡眠循环周期,每次持续大约70-90分钟。 入睡初期以NREM stageⅢ、stageⅣ为主,又称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生理功能是补充体力,moly提到过,此时期血管开始膨胀,白天存储在器官里的血液开始流向肌肉组织,滋养和修复它们。 如果慢波睡眠缺失,个体容易感觉到疲乏,成人年龄超过40岁,基本上记录不到stageⅣ睡眠了,所以很多老年人抱怨睡眠质量不高,易醒,睡眠时间短,醒后疲乏等等,与慢波睡眠缺乏有关。 临床上经常用到的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安定)及其它药物,虽助眠,但其延长的是stageⅠ、stageⅡ睡眠,服药者即使睡眠时间增长,但睡眠质量不高,与慢波睡眠缺乏有关,我的姥姥经常抱怨,服用安定后,越睡越累,是有生理学基础的,如果有种药物特定延长慢波睡眠,那就是人类的福音了。且不说各类睡眠障碍患者,军方一定会拿去用于快速恢复士兵体力,增强其战斗力。 REM睡眠以做梦、眼珠转动,肌张力消失为特征。REM期大脑活动不亚于清醒时刻,有EEG为证,其具体特征有PGO波,这是一始自脑桥,顺序弥漫于丘脑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层的相电位,我们知道外侧膝状体与听觉信息处理有关,枕叶皮层与视觉信息处理有关,PGO波用神经电生理学揭示了我们绘声绘色的梦境。REM其它特征如前庭细胞兴奋眼球肌神经元(眼珠转动的原因),桥脑网状结构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出现肌无力现象。实验中记录到REM期肌电电位最低,这个也很好解释, REM期脑活动不亚于清醒时,如果不对运动系统加以抑制,那么不免手舞之足蹈之,也就是梦游了。 有人认为,REM睡眠与智力增长有关。不过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说法各一,难成定论。 3. 睡眠、意识与脑功能 通常我们讲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这内中神经机制涉及感觉信息的三级传递通路。首先,外周感受器接受刺激,将信息传递给脊髓二级神经元,后者再传递到丘脑,丘脑将信息整合后,递呈给大脑,我们就感受到周遭世界了。 外周感受器遍布全身,如听觉细胞,味觉细胞,触觉细胞,视网膜细胞等等等等,它们采集最原始、最粗糙的信息,而丘脑功能类似于国务院大臣,他们负责挑选最精要的信息报告给最高总督,大脑。 我们讲讲清醒与睡眠时的脑的感知功能。 如果将脑比作一位端坐高堂的皇帝,那么丘脑就是一扇门,它的开闭决定了外周信息是否能传达到脑,而决定门闩开合的,又是脑内另一套机关睡眠觉醒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很简单,就是两个力士角力,它们是腹外侧视前区和脑干的上行激活系统,前者负责关门,门一关,我们就睡着了;后者负责开门,门一开,我们就看到花花世界了。 4. 为什么睡眠中就没有意识了? 其实,说睡眠中没有意识,单指NREM睡眠没有意识,既不能感知外界信息,大脑活动也基本停滞。 上图是脑血流MRI成像图,与清醒时相比,NREM期大脑活动弥漫性降低(红色和黄色显示区域)。 REM睡眠期,脑活动虽有所降低,但不至于像NREM期那么明显,打比方说,皇帝处理完政事,夜间回宫,大门一闭,笙瑟喧嚣,虽然不理民间疾苦,可是皇帝自己的小日子是过的悠哉游哉。这时候最好将控制系统隔断,不然皇帝一句醉言,惹世间多少情仇。神经系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们抑制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你梦中就是上九天揽月,身子骨也得老老实实的趴在床上。那些没发育好的神经系统,就按捺不住躁动的运动系统,于是梦游了。 5. 动物做梦吗? 就人类而言,REM睡眠对应于做梦,因为我们会口述梦境。动物不会说话,我们真的不知道它们有没有做梦。但是很多动物有REM睡眠。 不过这个谜团也许很快就能解答,日本科学家Yukiyasu Kamitani 于2008年发表在《神经元》的实验,帮助我们直视大脑活动。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受试者展示一系列简单几何图片,同时用MRI记录其大脑活动。研究人员借助软件解码记录到的脑信号(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我无力解释,大家理解一下),在不知道图片内容的前提下,研究人员能够解析出受试者看到了什么。 (呃。本来这里有个视频,但是现在我们没法向大家展示抱歉抱歉。Dr.Who) 所以,我们很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实验大鼠在梦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有没有宗教,它们心中的上帝是什么模样! 6. 梦中灵感是怎么回儿事? 如果我懂比较多哲学知识,也许能将这个问题解释的深入一些,希望学哲学的同学能跟进补充一些资料。 大脑处在永恒的运动中,即使没有外源和内源信息的传入。大多数的大脑活动产自于内,外来信息对这个强大的自组织系统只能产生轻微的干扰,虽然这些信息对大脑适应外界环境帮助很大。脑功能活动越高级、缜密,依赖于外界信息的因素就越少。如思考复杂问题时需要屏气凝神。 上面的解释偏重大脑的自立功能,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大脑无论如何没多大功能,比如狼孩智力低下。 但是我们可以将两者合一,Llinas和Pare在199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REM睡眠和清醒时脑活动程度并无多大差别,两者之惟一的差别在于大脑在清醒期接受了外界信息输入。照此说来,负责信息传递的丘脑应该在清醒期功能大幅增强。研究结果显示,清醒期丘脑只有很小一部分神经元有活动。他们认为,意识是脑的自发活动,依赖于组织神经元的天然特性,外界信息并不能起决定作用。由此,我想到一句话: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惟尔心动。 上面左图显示视觉信息由眼睛传入视皮层所涉及的神经通路,右图显示脑内各结构之间的联系。现在有一说法,认为大脑是一个复合体(complex),不仅解剖结构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就是基本的构成单位神经元,其功能也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因其信息处理系统不是线形,此复合体功能具有足够的弹性,却也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正如这边的蝴蝶掀起翅膀,可能在大洋彼岸扬起海啸,也可能就此湮没,悄然无声。 当脑内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海啸,我们就认为这是灵光一闪。发生在清醒时刻,我们习以为常,发生在睡眠时刻,我们就感觉匪夷所思,将之神化、崇拜。其实,从上面论点看来,大脑的活动永不停息,不论是清醒还是REM睡眠,不论有没有外界信息输入。毕竟,对于大脑这个浩如烟海的信息处理器而言,一时的外界刺激只能用比特计吧! 雪 首先,我是一个门外汉~吼吼^_^如果我写的不咋地,对付看吧,我觉得虽然松果都好吃,但也有被嗑烂的那种松果吧!我就是把松果都嗑烂的那只松鼠。如果给松鼠会的同志们各自分工的话,我想我不是那个嗑开松果的小松鼠,我是那个吃松果的小松鼠。的确是这样的啊!我已经看了许多日子,但从来没写过。 黑土大爷一边冲着Dr.Who竖大拇指一边说,小样儿~听说你郁闷了小互,你心眼太多,怪不得睡觉总做梦。 想知道为什么睡着了才能做梦,只要知道做梦的原因就行了,我们会发现做梦的原因都有相同点,就是先要睡着。黑土大爷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心事太多的人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晚上做许多梦。Dr.Who同学长大了,心事儿多了,于是总做梦。 好了,下面切入主题 记得《蜡笔小新》有一集是这样的,小新做梦,梦见到了海滩,海滩有许许多多比基尼女郎。这时,小新很想尿尿,同时比基尼女郎招手呼唤小新:小新!快来玩呀!小新扭捏着说,我想尿尿。眼睛四处扫厕所,比基尼女郎善解人意地说,小新,尿到海里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就看到小新跑到海里,忽然脸上现出很舒服的表情,周围蓝蓝的海水变成了黄布拉吉绿布拉吉的颜色。(黄布拉吉绿布拉吉是东北方言的音译,意思就是不黄不绿的颜色)果然尿出来就好舒服啦~小新刚说完就醒过来了,啊!天哪,小新醒来一看,哪有啥子海滩,尿褥子上了! 小新到厨房接了一杯水,把水浇到妈妈屁股位置的裤子上,再把妈妈翻到自己的褥子上,接着喃喃自语,美亚,你怎么又尿床了。然后小新就睡到妈妈的褥子上。 (~ o ~)~zZ 小新又梦见了海滩,海滩有许许多多比基尼女郎。这时,小新很想尿尿,同时比基尼女郎招手呼唤小新:小新!快来玩呀!小新扭捏着说,我想尿尿。眼睛四处扫厕所,比基尼女郎善解人意地说,小新,尿到海里就可以了~小新想到这是假的,尿在海里就会尿褥子了,于是拒绝了比基尼女郎的提议,比基尼女郎又说:小新!那有厕所,尿到厕所里就可以了。果然,海滩上突然出现了一间厕所,小新急急忙忙地跑过去,过了一会儿走了出来,还是那句话果然尿出来就好舒服啦~小新刚说完就醒过来了,啊!天哪,小新醒来一看,那有啥子海滩,尿褥子上了! 小新到厨房接了一杯水,把水浇到爸爸屁股位置的裤子上,再把爸爸翻到妈妈的褥子上,接着喃喃自语,爸爸,你怎么也尿床了。然后小新就睡到爸爸的褥子上。 (~ o ~)~zZ 小新又梦见了海滩,海滩有许许多多比基尼女郎。这时,小新很想尿尿,同时比基尼女郎招手呼唤小新:小新!快来玩呀!小新扭捏着说,我想尿尿。眼睛四处扫厕所,比基尼女郎善解人意地说,小新,尿到海里就可以了~小新想到这是假的,尿在海里就会尿褥子了,于是拒绝了比基尼女郎的提议,比基尼女郎又说:小新!那有厕所,尿到厕所里就可以了。果然,海滩上突然出现了一间厕所,小新想,我不受骗,那是假的厕所,我不去。于是小新找到妈妈,美亚,我要尿尿。妈妈狠狠砸了一下小新的头,小新脑袋上长出一个包子,妈妈磨牙道,不许叫我美亚,那边有厕所,到厕所去尿,快点回来!小新这下想,我可知道那个厕所是假的,我不想去是妈妈你让我去的,那我就去尿吧!小新跑进厕所,过了一会跑了出来,依旧是那句果然尿出来就好舒服啦~小新刚说完就醒过来了,啊!天哪,小新醒来一看,那有啥子海滩,尿褥子上了! 小新苦恼的看着他画出的地图,跑到小白的家,把小白抱到爸爸的褥子上,然后又是一杯水浇到小白身上小新就睡到了小白的房子里 醒来以后.. (咬手绢~)你们都看过这集的,人家作文一直都不及格,不要再让我写这集了,不然我得上进成啥松鼠了,我这都飚老多字了~ 作为一只松鼠,我们都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思维习惯,当看完这集时我们不由得探讨起《蜡笔小新》里蕴含的背景知识我常常看了一会电视节目就突然对我妈说,妈!你快听,这个背景音乐是不是XXX? 一、做梦的原因 我们先分析一下小新做梦的原因,戴维.福克斯曾经归纳出做梦的原因,我们做梦时梦到的事情多数是自己所关心的事情,如考试、爱情等,另外一些情况,如有的人在睡眠中口渴了,肚子饿了,或有尿意等,他们所梦见的也基本上都与这些事情有关。小新做梦的原因是他有了尿意,但也可能不是,有同学就会问了,会不会是小新没有尿,大脑在做梦的时候发出了有尿的错误信号才使小新尿尿呢?我觉得这个设想不太现实,如果没有尿在肚肚装着,想尿也尿不出来呀! 二、和第一个原因不一样的做梦的原因(没错,你相信作者没有打错字,这第二个还是做梦的原因) 有时候我会做梦,做很稀奇古怪的,比如说一会儿变成一个被困进城堡的公主,一会儿又变成在海上航行同时和海盗打仗的勇士,而这个勇士在海上航行的目的是救出困进城堡的公主,也就是说在梦里,谁困住了我?而我在救我自己。英国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埃文斯提出的,他认为,梦就如同将电脑的终端取下之后,重新对程序进编制,然后加以检点,因此,睡眠就是切断了外界信号的输入,运动系统也静息了这样一种状态。在此基础上,梦再对大脑的程序进行检验,然后在重新编制,并加以润色,以此来训练大脑能把近期的信号应用于将来的事态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A日你看到了一个城堡的图片或者关于公主的故事,然后又在B日看到了大海,或者勇士救公主的故事等等,晚上睡觉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87于是就做了这样的梦 三、和第二个原因不一样的做梦的原因 还是说《蜡笔小新》吧!我是动漫控~吼吼~记得有一集美亚让小新叫醒爸爸,小新让小白舔爸爸的脸,同时,爸爸在梦中梦到心仪的女下属在勾引爸爸,(说白了就是性幻想之类的,我们这噶管这个叫做梦搞破鞋~)那个大美人用舌头舔爸爸的脸,爸爸胡乱的擦脸上的口水,一边纠结地笑着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了。过了一会儿,爸爸醒了,发现脸上果然有液体,惊觉着可能是真的。扭头一看是小白小新!叫你不要让小白舔我的脸了!小新一边抱着小白一边跑,嚷道,妈妈!爸爸被我叫醒了! 从这一集我们可以看出,爸爸做梦的原因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四、由拼音字母组合合成的总结 我是一个爱好科学的正在上学的初三的学生(我们这个地区是四年制,明年上初四可能就很难有时间享受爱好了,所以我寻思着怎么着也要解答一次Dr.Who出的BT题,哪怕说的乱七八糟、遭人唾弃)我才刚刚学化学和物理就发现了科学松鼠会这个网站,我非常庆幸我很早的发现了这个有许多没壳的松果的地方,本来我是对化学和物理兴趣很一般的人,但因为总看科学松鼠会的文章对化学和物理非常感兴趣,我的化学和物理成绩不是拔尖的,可我真的非常对化学和物理感兴趣,我想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科学松鼠会出了一本书,我本来是想买的,可是我们这个地区没有卖的(我在书店逛得时候深感科普与大众的距离就如同象牙塔和十字街头的距离,畅销书许许多多,科普、历史类的书极少,内容硬的书又特贵)唯一一个不用动脑子的支持松鼠会的方法都断了,所以我寻思给Dr.Who捧个人场我就不亏心白看文了,俗话说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碰个人场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最后,请叫我爱好科普聪明美丽善良可爱比白雪公主灰姑娘蒙娜丽莎朱莉等等大美人都爱松鼠会的左璐同学!囧~我感觉我有自恋狂的潜质 祝松鼠会蓬勃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克里克将哺乳动物具有较大的新皮质和睡眠见于哺乳类和鸟类这两种情况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从心皮质中含有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结合部有兴奋性这两点来看,可以认为大脑皮质是由若干个兴奋单位或者说兴奋要素而组成。神经之间的连接有三个特征:第一是辐散传入;第二是强度完整;第三是聚合。 兴奋信号就进入了这样一个网壮结构的局部,作为这一部分的处理特征,只要有信号输入,就有与之相应的适度的信号输出。当有与若干突触有关的信号输入的时候,就会有相互关联的信号输出。 因此,若问把他们异常的精神状态与这种电子计算机模型联系起来之后将会有以下几种关系:(1)当突触的连接过多或不顺的时候,就会产生空想;(2)不论输入什么信号,相同的回路都会兴奋(强迫观念);(3)尽管是一般不会引起反应的不适当的刺激也会发生反应(幻觉)。 克里克认为,电子计算机出错可以把浅路截断进行检查,但是人脑就不同了,只能在异相睡眠的时候,才能对浅路进行检查。在异相睡眠的时候,大脑正在被正常的输入和输出所隔离,而且正受到来自脑干的非特异性刺激,而且这种刺激很活跃,这就是所谓的无意识的梦。PS:我不知道这段有没有用,我看了好几遍整个资料硬是没看懂,最后模模糊糊觉得这段用一句话概括很精辟做梦的原因可能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thoulove 这是一个或许浪漫的故事。 夏天的夜晚真的很美!她站在大桥上,眺望着这穿流不息的车流,车的灯光闪烁着,像星星的眼睛在眨啊眨。因为下雨,今天没有星星,月亮也像害羞似的藏在了乌云后面,车渐渐的少了,四周很安静,一个小伙子像幽灵一样来到了她的身边,微微一笑:你好。很晚了,不害怕吗,早点回家睡觉去吧。 她断定:这小子可能是个好心肠的傻瓜,旁边站着美女,居然赶她走,太傻了,于是说:我有个麻烦,就是晚上睡不着,睡着了也是老做梦,看你这样好心,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他想了几秒,说,你是在问,为什么只有睡着了才会真正地做梦吗? 她看着他疑惑的样子,点头说,是的,假如我知道了睡着了会做梦的原因, 我就可以避免这个原因,然后我就可以只是睡觉而不做梦,这样我的睡眠质量就可以变好,我非常讨厌做梦,可是梦总是事先没有预约的到来,每次做梦后醒来,总是很累。 他说:要想了解睡着了会做梦的原因, 首先要了解梦是什么?它是否会令人感觉欢乐? 她说,有时,当我不做噩梦的时候是的,可是当我做噩梦的时候,它会令人感觉痛苦。 他问,那么,你喜欢梦吗? 她说,看情况了,有时候我在梦中完成了我梦寐以求的梦想,那时候我就很喜欢这个梦,而有时候,在梦中我遭遇了可怕的情景,我就很讨厌这个梦。 他接着问,梦是一种感觉吗? 她说,是啊,在梦中,我可以看,可以听,可以笑,也可以哭。 他问:梦是一种人造的东西吗? 她说,不是,人造的东西大多可以想开就开,想关就关,但是梦无法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在我做噩梦的时候,我在梦中哭着,喊着,可就是无法醒来,那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他问:但是,如果他不是你造的东西,你又如何能感觉到他呢? 她想了想,说,是啊,可能是我造的东西吧。 他继续问道:梦有没有牙齿? 她听到这个问题,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说,你这是什么傻问题,梦怎么可能有牙齿? 他说,我曾经梦到被一个张着一个长满牙齿的嘴的怪兽追,后来醒来想,梦或许也有牙齿吧,不然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怪兽,张牙舞爪的追我呢? 她的脸上出现了一个露出牙齿的微笑,说,那我也问个傻问题好了,没有梦的指引,你会迷路吗? 他说,不会,正相反,如果我在森林迷路了,我累的睡着了,然后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像你一样的美女告诉我怎么走才可以走出这个森林,然后我醒来,按照美女说的走,结果就是更加迷路。 她问,梦能提供保护作用吗? 他说,不能。 她说,你错了,梦能提供保护作用,记得那次,我家里漏雨,雨把被子弄的很冰凉,于是我做了一个光脚在河水里走的梦,于是就冻醒了,可见梦能提供保护作用。 他问:梦是否是自然产生的? 她回答:是的,我睡着了,然后梦就自然的产生了。 他问:梦是否有很多不同种类? 她回答:是的,噩梦,快乐的梦,奇幻的梦,等等。 他问:梦会在晚上醒来吗? 她回答:是的.有时候会在太过于强烈的梦中惊醒。 他问:梦可以储存信息吗? 她说:有时可以的,记得那次我在睡觉前看了一本小说,然后小说的情节以梦的形式出现了,醒来后感觉小说的情节记得很清楚,可见梦可以帮助人储存信息。 他问:你会在公众场所讲述你的梦吗? 她回答:不会,顶多和朋友聊聊,不会在公众场所讲述。 他问:你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梦吗? 她回答:没有,我只在睡着的时候见过梦。 他接着问:梦有危险性吗? 她说:那要看情况,假如你梦见自己在梦中做了坏事,而不告诉其他人,就没有危险,如果你说了,或许会很危险吧。 他问:梦会很烦人吗? 她说:那要看情况,曾经我好几天做同样的梦,真是够烦人的。 他说,经过这样的问答式讨论,我们依稀了解了一些梦的特征,现在,我们或许可以给梦一个清晰的定义了。现代汉语词典给梦的定义是: 梦: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 那么,你觉得,这个定义不清晰在哪呢? 她说,或许是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了吧,先定义松树是会长出松果的树,又定义松果是松树长出的果实。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我们既不清楚睡眠是什么,也不清楚大脑皮质是什么,而且这个定义无法帮助我们达到无梦的优质睡眠。 他说,是的,所以现在我们要把梦的定义先放下,看看睡眠的一些特征。不过为了避免循环定义的错误,我们以一个观察入睡的人的角度来讨论,刚才我们以一个做梦的人的角度来讨论的,好吗? 她说,好的。 他问:睡眠时会流汗吗? 她回答:会的,有时候做噩梦的时候会惊醒,然后发现自己流了一身汗。 他问:睡眠时会发出声音吗? 她回答:有些人睡眠时会说梦话,发出奇怪的声音。 他问:你是否可以控制睡眠? 她回答:是的,可以,我可以决定10:00睡觉,也可以决定11:00睡觉。 他问:睡眠有生命吗? 她回答:没有,大多数有生命的东西都很难被控制,比如,小猫小狗,你叫它趴下,他可能会跑起来,既然可以控制睡眠,所以睡眠没有生命。 他继续问:睡眠是否很值钱? 她回答:不值钱,在不睡觉的时候,你可以做成千上万件事情,那些事情的成功后就可以赚钱。而在睡眠的时候,你除了可以做梦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不值钱。 他问:睡眠的数量是否很多? 她说:不是,一点也不多,你今天会睡眠,明天也会睡眠,每天都会睡眠,但是睡眠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 他问:睡眠能提供保护作用吗? 她回答:不能,当你睡着了,很多周围的情况就都不能清楚的知道了,别人可以很容易伤害你的,想起来就让人觉得害怕。 他诡异的笑了笑,说,讨论到这里,我想可以回答为什么睡着了会做梦? 这个问题了。 她说,我也有点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希望达成的梦想,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当人遭遇挫折,就会在梦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做梦的方式给自己希望,让自己不那么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他说,是啊,还好宇宙有梦这个东西,不然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无趣,没有希望。 她说,既然现在我们已经讨论出一个简单的问题的答案,我们已经得出结论说,梦是个好东西,可以带给人希望,那么为什么只有睡着了才会真正地做梦? 他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的困难,既然梦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想多要一些好东西,所以何不在醒着的时候也做梦呢? 她说,是啊,为什么呢? 他提醒他说,你忘记了,那就是还有噩梦。 她恍然大悟,说,对啊,问谁有那个能耐只做好梦不做噩梦呢,生活中也是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梦中也是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将来会不会发明一种仪器,把所有的噩梦过滤掉,让人只做好梦呢? 他说,好的,让我们假设未来的某天,这种仪器发明了出来,那么这个仪器之后的未来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她说,首先是很多人买了这个仪器,因为只有好梦,所以他们醒来后都会很开心。 他打断了她说,然后呢,他们沉迷于做梦,每个人都在一天的24个小时中用越来越多的时间来做梦,然后没有人来在现实世界中工作,世界一片混乱。 她说,没有那么差吧,我们设想有个天才继续发明,发明了醒着的时候也可以做梦的仪器,真的应该感谢他,现在人们可以24小时都做梦,边做梦边工作,每个人都那么快乐,世界一片和平。 他无奈的摇了摇头,说,要怎么说你才明白 她第一次打断他说,算了吧,我们是达不成共识的,我会用我一生的时间来发明这两个仪器,我们是不合适的,我们分手吧,你也可以用你一生的时间来阻止我。 他看着她的眼睛,她同样看着他的眼睛。一分钟过去了,他了解到她是认真的,说,我不会阻止你的。 他和她分开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没有再见面。一转眼,一千年过去了,她终于发明出了那两个仪器,而他,早已忘记了那个一千年的约定。 潮汐 为什么只有睡着了才会真正的做梦? 这真是个令人着迷的问题。相信会有不少精彩的答案。遍历睡眠研究史,对于睡眠和梦的研究都有不少,不过关于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很清晰的回答。因为自从1953年阿塞林斯基和克莱特曼发现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并发现在此睡眠阶段醒来,往往会清楚并详细的描述正在做的梦,从而把REM睡眠和做梦联系起来,使研究人员能够清楚的知道做梦的时间以来,睡着了和做梦的关系就已经被确定了。更多的经历被放在了睡眠和梦上,而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罕有关注。 为什么睡着了才会做梦,我有一些疯狂的想法想要和大家分享,有趣的是,这也是从梦里得来的。 在你的生活中,你的意识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相当深刻的变化:当你决定结束一天的时候,你会听任自己任由睡眠摆布当你睡觉的时候,你肯定会做梦。这和我们通常的认知不太一样。大部分人会说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做过梦了。但实际情况是,你每天都在做梦,只是在你醒来的时候,你已经不记得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无意识下做的梦,并且在无意识中就已经将它们遗忘了。 这跟我将要提出的想法有很大的关系,最初我就是从这里着手的-无意识。当睡眠的时候,人不会特意的关注某些事情,并有意识的调动起某项功能以便完成或思考这项事情。很有意思的是,我是在无意识的梦中才清楚的知道这其中的差别的。当时我在梦中认为自己已经清醒了,于是试图睁开眼睛。但发现怎么也睁不开。在一段短暂的挣扎后,我才真正的清醒过来并了解到自己刚才是在梦中。梦境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同现实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其中的一切指令都是大脑在无意识中发出的,身体似乎并不太听话。 然后很有意思的是,我突然想到了为什么清醒的时候不会做梦。因为我们是有意识的。而有意识的行为都带有目的性,明确或不明确。于是我们的注意力,感知等等都会为了完成目的而运作,集中于少数的细节。从而得到现实的情报。而在梦中,最不清楚的恰恰是细节,也就是所谓的焦点。在我个人的梦境经历中,有着认识到那是一张桌子,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他的颜色,材质,样式等的情况。在大多数对梦境的描述中,对于细节的描述往往并不丰富。而同现实中另一点重要的不同是,在现实中对于焦点的关注。会使人对于一些其他的细节视而不见。但实际上。这全部的材料都已经在脑中有着全息的情报包括关注到的和没关注到的。在梦中出现的东西似乎更加以这种全息的形象出现。我们会说梦到了一匹马,而在现实中我们会说我看到了一匹黑马,或一匹小马等。在梦中,情报似乎以一种更加令人着迷的方式被加工。它们被整体化,具现化,或被升华,抽象。整个过程就象创作一副令人着迷的艺术品。而这一切在清醒时是不可想象的。 还有一个想法是做梦到底是什么?解释有无数种。但一个共识是做梦的材料来自于现实。从朱夫特发现梦境总是与他一天前或一星期前的经历有关以来,这种状况被不断证实。比如经历战争的人会做关于战争的梦等等。关于这些我有一个疯狂的想法,与其说我们在做梦,不如说我们是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重新构造一段我们在清醒的时候所不能甚至是不可能经历的历程。它会在无意识中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担忧,期望,恐惧的和喜爱的,操心的好想要回忆起的东西,构建一个梦境世界。然后开始全息的构造情报,将清醒时无法意识到的特点可能等以最本质的形象呈现出来,并联系其他情报,从而试图让我们体会一种不可能存在的经验。我们可能会从这种经验中取得十分宝贵的东西。但是梦并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它并不负责判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判断是不可能的,这很有意思),而只是展示出由它所联系和构造出来的东西。它常常是无逻辑的,跳跃的,抽象的,后印象的。人类的梦,很可能是长久的进化带来的一种危机处理机制。一种即使在睡梦中也能获得经验的方法。这应该与人类早期短暂的寿命不无关系。而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显然在晚上入睡的时候做这件事情划算的多。 我感觉自己说了一堆疯话,哈哈。不过真的很好玩。 ye-yd 梦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我觉得梦是人对于信息的一种延续处理的机制。 古人说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觉得这解释的很好。 梦的产生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对于一个未知的事物我们是绝对不会做出关于它实际存在的梦。也许有人说我没见过外星人,我也做过和外星人想关的梦。对,你是没见过外星人,但是并不代表你没对外星人下过定义。像一个对于ET完全没了解的人,他做外星人的梦就不会想到ET,他顶多是把自己看过的各类物种重新组合而已。 能做的梦都是自己理解范围的,能够下定义的东西。同样是一个词-黑洞,一个科学家做出的梦就会有黑色的洞和宇宙中的黑洞两种选择;而小学生他对于这个词就不会出现宇宙中的黑洞,因为他对于这个词没有下定义,梦里自然无法出来。当然如果你跟他解释黑洞是什么,有什么特性,使他对于黑洞有个自己理解的范围,那么以后做梦对于黑洞多了一个选择,至于能不能做就要看几率问题了,有定义并不等于一定做那个梦,只是多个选择,就像经常考试的人做梦见考试总比那些不经常考试的人多。只有在自己的定义下,自己的梦才会有出现,同样是梦中出现的龙,东方人梦见东方龙基本上是飞黄腾达,西方人梦见西方龙就考虑最近厄运连连。 那么梦是怎么来的呢,有了定义就有梦吗?我理解是梦是人对于信息的一种延续处理的机制。一个能做梦是睡觉前思考没有结束,大脑依然在处理问题,那么睡觉后就会延续的思考下去作为梦的体现。梦的内容与睡前思考有很大的联系,早些年外国有过例子: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先让实验对象玩俄罗斯方块,然后了解他们在梦中见到的景象;共有二十七人参加研究,当中十人是俄罗斯方块的专家,十二人是新手,另有五名健忘症患者;结果发现十七人在睡梦中见到游戏中的方块,包括三名健忘者在内。处理信息并不会是单一的,复杂的结构紧密的联系导致我们大脑里在做梦时,会把以前的记忆也加之联系起来,使之更具有效率。像我们高二化学学到苯,当时凯库勒之所以能够发现环状结构进而推出凯库勒结构式出来,并不是说他无缘无故就做出了这个梦,本身凯库勒已经对于苯的特性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再者他那时正在为苯而焦头烂额,思考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情况,即使他当时没有做梦也能够在以后推出凯库勒式出来。做梦只是依旧在思考的一部分,可以说那些睡梦里得到所谓的灵感只是平常积累的知识的一次集中处理体现而已,就像我们给一个小学生一张高考试卷叫他做梦出答案那时不可能的。 平常的梦与睡前看的东西也有联系,我们都知道我们睡前看鬼片,那么做梦就很有可能梦见刚才的鬼片;我们睡前看某些很黄很暴力的东西,那么春天就很快到了因为睡前看的刺激了,导致睡觉了对这还念念不忘,睡觉了自然会把这残留的记忆和自己本身的理解发扬光大。连续的思考让梦境内容不会无中生有,可以说我们的梦只是我们思考的体现,对于信息处理的延续。 好吧,上课睡觉我相信作为学生都是必备的技能,尤其是上某些枯燥的又没多大兴趣的课更是睡意倦浓。在上课睡觉和在宿舍睡觉是两个环境,可以说上课睡觉里我们梦见课堂的几率大得多,因为我们处于的环境在睡觉时无时无刻地影响我们的梦,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声音都作为外界的信息传入进来,那么梦就会倾向于课堂方向。就像是在做数学题,不断添加外在条件使之限定区间越来越小,可以说如果睡觉时得到外在信息影响足够大的话,那就能够得到梦境范围。 有的人做梦会有延续,但是更多的人梦醒了不会延续的,也就是说就是终结了。我觉得梦能否延续和当时醒来的清醒程度有关,清醒程度高的话那做的梦一旦醒来就几乎不会连续下去,相反继续做回原来的梦的几率很大。我们经常在醒来时,会感觉到梦的存在,但是随着记忆的追究和时间流逝会觉得越来越模糊的,那是自己本身在不断否定它的存在,我们一边回忆梦是在下意识已经认为那是假的,在现实和梦境冲突成了一个对立的矛盾,而出于是假的那就没必要去记忆的前提,自然不会有清晰的存在。能连续做下去的梦都是残留较强的记 忆且未被自己下意识去删除而去引导而成的,自己本身也做过连续的梦,在做梦中被打断如果不是很清醒(比如早上闹钟响起,被吵醒在迷糊中把闹钟关了就继续睡~),而且那个梦还记得那么接着睡会再次进入原来的梦,虽然觉得有些离谱,但是确实发生过身上。我相信不少人有过睡觉前开过闹钟可醒来后闹钟被关闭了,完全不记得什么关的,印象中好像是醒来关的,但是不确定,进而怀疑昨晚有没开过。我说过梦是人体处理外界信息的一种延续的机制,人在所思所想并不会一下子中断,反过来我们可以理解成梦在处理中醒来那只是暂停,梦里梦外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对我们大脑来说信息是唯一的,至于是怎么来是无关紧要的。那么只要自己没有做出停止的倾向,那么就会继续做下去,在理性未复苏的情况下,感性意识沿着本能继续延续上一层面的事。当然清醒程度和醒来时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做噩梦醒来后大脑收到的刺激会比做美梦收到的刺激大得多,刺激大的往往能够使理性意识很快复苏,训练有素的军人比普通人更容易觉察到外来刺激醒来,同样的一个逻辑严密的侦探往往比思维跳跃的画家清醒得快。 高中生物书上提出过人体是个精密的仪器,它不会无缘无故变出一个毫无作用的功能出来。在睡觉时身体各类活动迹象都会减缓,这是人体自动调节体内能量的结果,在没必要的浪费下最少的能量支持着身体正常运行。做梦中也是如此,睡觉中做梦,如果在梦里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么就会有着另外的一种情况,这个情况我碰见过,我同学也碰见过,那是很诡异的存在,自己虽然能感觉到周围的变化,但是却无法让自己去动起来。不管你是多么用力去想身体动一下,都是无功而返。就像是身体不是自己的那样,原本轻灵的做动作此时如同被一座大山压住周转不灵、僵直。通俗点的说法是说碰上了鬼压身或者灵魂出窍,我想植物人的感觉形容或者更好点。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回复控制了身体。 我想这是大脑自己保护的一种功能,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大脑无法分辨出这是梦里的动作还是清醒后指令,在梦里我们认为是清醒,想动,可是大脑控制动作的那部分拒绝执行,对于无法确定的指令判断为梦里的动作信息,选择不执行,随着时间延长意识恢复,我们才能真正获回行动权。这把之理解成如同电脑中休眠待机那样,需要准备时间回复。当然如果大脑没有判断或者判断失误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出现很诡异的一面,睡觉过程里身体动了起来,梦游也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小时候的踢被子也可以理解成梦里动作在瞬间被大脑误判为真实动作。 一般来说经常做梦不好,你老是超负荷使用大脑,多梦也是一种病;而一直不做梦,只能说明你对于联系不够紧密,大脑活跃度不高,最大的遗憾是你损失一种人生的美好享受。好了,为了提高做美梦的几率,你可以有意识睡觉前多看一些你喜欢的书,你喜欢的电影,让其在梦里重演。哦,你梦太多呀,那你别胡思乱想太多了,你想太多导致的,实在控制不了想的话,那你去运动发泄你那丰裕的精力,当你一身疲惫睡觉时没梦的几率会变大的。你说白日梦呀,那个先去讨论什么样才叫睡觉先囧~ 完结。 Dr.Who说 :有人说所谓的睡眠不过是那些储存了我们意识的机器的停机维护时间有人说睡眠是我们将短期记忆收集整理成长期记忆的必要过程有人希望如同海豚那样能够两个大脑半球轮流睡觉还有人开发出了可以让人两天内只睡四小时的药物 对于我来说,睡眠和做梦都是很享受的过程就是有那么一点点点点长了而已。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2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穿袜子睡觉----捏手掌心快速降压
麦立强 2009-6-8 11:44
医学专家称穿袜子睡觉可提高睡眠质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10:35 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徐尤佳   美国《预防》刊文,其中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海伦伯格斯博士提出脱掉袜子睡觉,会降低脚部的温度,对促进睡眠不利。在脱衣上床后,刚开始体温肯定是会有所降低,如果这时穿着袜子,可以使双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快速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明明睡前被子是盖得好好的,可半夜总是被冻醒,发现双脚在外面已是冰凉。即使在夏天,夏被或者毛巾被也总是不能保证双脚的 安全,双脚发凉是经常的事而且遇到闷热天气,整晚都开空调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保证双脚的温度,和睡眠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美国专家的建议,和我们中医对脚的保健认识,是相同的。脚部汇集全身的经络,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是很多人习惯的促进睡眠的做法。   如果有双袜子能一直给你双脚站岗,即使你睡眠中蹬了被子,也不会那么容易感觉到双脚冰凉了。当然,穿了一整天的袜子,您就别再劳驾它继续跟着您睡觉了,不然它的味道也足以破坏这个美国专家的研究结果。穿一双柔肤舒适透气感好的袜子,也许真可以帮助我们美美的睡上一觉。   链接:常失眠做做准备活动   洗完脚后,仰卧床上,举起双脚用劲地相互摩擦,脚部感到温热就可以了,还要用手的劳宫穴和脚的涌泉穴按摩刺激,心肾相交,利于睡眠并提高睡眠质量。(徐玲艳) 高血压患者按捏手掌心可快速降压(含做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10:26 家庭保健报   上下班的途中或是乘车、散步时,高血压患者随时都有发病的可能。如果在没有降压药的情况下,可迅速按捏自己的手掌心,血压即可有所下降。   具体方法很简单:先从右手开始,用左手拇指用力按压右手掌心,并从掌心一直按捏到指尖,五个手指均按捏一遍;然后,按此法按捏左手掌心。两手分别做完约需10分钟时间。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
个人分类: 健康保健|372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三种有助睡眠的食物
jijianlin 2009-5-8 11:23
紧张的生活节奏,好的睡眠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营养专家总结的有助睡眠的三种食物: 现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想睡个好觉都是挺难的事情,美国的营养学家总结出了三种助睡眠的饮食方法。   色氨酸食物降低兴奋度   代表食物:小米粥色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生成5羟色胺,它能够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度,产生一定的困倦感。   同时,5羟色胺在人体内进一步可转化生成褪黑素,褪黑素被证实有确切的镇静和诱发睡眠作用。   小米在所有谷物中含色氨酸最为丰富,晚餐主食中加些小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有利于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此外,南瓜子仁、腐竹、豆腐皮、虾米、紫菜、黑芝麻等蔬菜中的色氨酸含量也非常高。   此外,色氨酸会借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饮食组合(即先吃碳水化合物、后吃蛋白质的进食顺序)顺利进入大脑中,给你一个安稳的睡眠。因此,睡前不妨搭配着吃点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蜂蜜全麦吐司或水果,这个方法对多数人都有效,它既有像安眠药的安眠效果,却没有安眠药依赖的副作用,不会让人上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茱蒂丝渥特曼博士认为。   维生素B族的食物消烦躁   代表食物:全麦食品B族维生素相互间有协同作用,能调节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全麦食品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它具有消除烦躁不安、促进睡眠的作用。燕麦、大麦、糙米、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等都属于全麦食品。   钙和镁的食物放松神经   代表食物:牛奶、核桃研究发现,钙镁并用可成为天然的放松剂和镇定剂。   钙含量丰富的牛奶被公认为助眠佳品。坚果类食物中镁含量较多,在临床上,核桃常被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这些食物同时食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全麦面包可能会干扰牛奶中钙质的吸收食用,这两种建议间隔食用。适当的饮食虽然对睡眠有效,但个体千差万别,如果睡眠质量很差,应及早就医。 CDLF 、 CQB 、 CQB-F 、 CQG 、 CQB-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3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感受时间消失说起
ricefrog 2009-3-15 12:21
时间会消失吗?曾有人说时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过也是一天,不过也是一天,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anything is possible, impossible is nothing, just do it(以上为广告词)的时代里,时间消失,也的确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不,昨天我就体味了一把时间消失。 平常,我是不会午休的,这似乎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我似乎是一个睡眠不多的人,一天7小时似乎足够,这是小时贪玩,大时被压迫学习,以后再大以后习惯的过程。曾经还给朋友们说过,白天我睡不着,睡着了就会头疼。可是昨天一件奇异的事发生了。 说实话,最近是比较累的,每天的睡眠最多7小时,有几天是连续的6个多一点,因此在上个周四,周五的晚上我都刻意地多休息了一下,周五更是从晚上一点睡到早上10到,我想这样该休息过来了吧。可是昨天下午吃完饭回来,坐在椅子上我就觉得有些犯困,于是似往前一趴,竟然睡着了。 一觉醒来,一看表,8点多了,吓一跳。再一看身边的同学什么都是自己做自己事,跟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于是我也没太在意。可是后面看书做事时,似乎把这睡眠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就过滤了,突然想起来给朋友打电话时,一看表都10点多了,幸好朋友周末也没有休息太早,可我还一直以为是早打了呢。 也许真的是白天睡觉不适应吧,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到晚上回去前都觉得这一晚上过得不可思议的快,真像是时间机器调快了2小时一般。 时间会消失么?其实用理性的思考来讲,怎么我都不会相信的,可是它却实在的发生了,我想这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吧。有时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不管我们怎么样它都真实的发生着该发生的一切,又真实的让所有幻想仅仅存在于头脑中的成为幻想,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又能真实的感受到一切,可是它却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很久以来就在想这个问题。特别是看过美丽心灵以后。也许一件事情,我们以为它发生了,但是大家都不相信或者都没有感觉到,那它就没有发生,或者别人会以为你有病,但是这件事一旦被别人也感受到,你就恢复自由了,就正常了。恩很奇妙的事。。。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3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易感冒
jiangbaoguo 2009-1-14 13:27
新华网北京1月13日专电美国研究人员12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每天睡眠不足7个小时的人罹患感冒的风险是睡眠不少于8小时的人的近3倍。 这项研究首次表明,即使是轻微睡眠紊乱也会影响人体对感冒病毒的反应。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让153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接触感冒病毒后在一家饭店内禁闭5天。期满之后,研究人员对照、研究他们接触病毒前的睡眠情况、接触病毒后出现的感冒症状和血液中的抗体数量。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新出版的美国《内科学文献》月刊上。 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出现打喷嚏、喉咙痛等感冒症状的几率是睡眠不少于8小时的人的2.94倍。 研究人员说,睡眠质量低可能影响细胞激素或组胺,从而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研究人员谢尔登科恩说:这项研究再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抽出时间保障夜间睡眠的理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最大的乐趣
dewyeyed 2008-11-29 13:28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吃的下,睡的着。 不是通常意义的一天有三餐,晚上能躺下,而是真正沉浸于吃饭与睡眠中的乐趣。 因为不需要做实验,于是把所有的热情和细致都用在了做菜上;因为有朋友们捧场,所以努力自我提高与提高别人。 于是,两个月以来,我的火候+搭配与小梅花的刀工+清洁技术一起日臻完美。 于是,整个楼道与小组成员,都渐渐发现并欣赏我的菜谱搭配天份。 于是,小梅花的清洁技术帮了实验很大的忙,也帮了自信心很大的忙。 周末的时候,做菜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件,从早到晚的忙碌只为齐齐坐下来的争先恐后。 平常的时候,做菜是生活中最精彩的调剂,手忙脚乱的紧张更添凡常上班之后的悠闲。 而关于睡眠呢。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中午睡,晚上睡,早上清醒的起来,很是潇洒。 可是,随着报告的紧赶细修,随着小说的惊心动魄,曾几何时,入睡成了一种奢望。 那段时间,翻来覆去的听深夜广播节目和手机上储存的音乐,循环往复地思考明天的午餐。 那个时候,搜索了心里所有的小角落,希望发现没有解开的结或者怨念,希望找到唯一的原因。 可是,总是找不到,总是睡不着,总是越困越累却越清醒越郁闷。 不禁地想,是不是寿命将要结束了,这才格外地清醒与宁静? 被师姐嘲笑,小小年纪,企图看穿生死,是一种年少轻狂。 被同学安慰,常常失眠,一定是有什么解决不了,是一种坚定。 被自己劝解,曾经如此,得到意外收获,一定还是能好的吧。 现在,经过一整个晚上的恬然睡眠,与中午的但愿长睡不复醒,觉得生命的花瓣终于舒展,心里的皱褶终于抚平。 好菜好饭好睡眠,这就是我所珍惜的人生最大乐趣。 吃的下,睡得着,夫复何求?
个人分类: 晴窗朝露心奉茶|4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我睡个好觉
songshuhui 2008-9-3 15:11
段玉 发表于2008-05-6 星期二 11:33 分类: 医学 | | 如果你从事脑力劳动,如果你是一个工作狂,如果你是一个求知强迫症患者,那么往下看吧。 1, 睡觉为了啥?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傻,你会说:当然是因为困了所以才睡觉的。那么什么叫困呢?其实就是身体需要休息。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在我们醒着的时候一直处于活跃的兴奋状态,机器都不可能永动,化学大分子构成的细胞更需要喘口气。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主要通过体力劳作来实现,人们对发达肌肉组织的青睐一直从那时延续到今天。 科学的发展让学而优则任从力拔山兮气盖世手中接过了改造自然的接力棒。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们需要更多的依赖自己的脑力而不是体力来维系自己的独立生活。说白了,那颅腔中的小小核心决定着城市中新的劳动关系和劳动等级。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海纳百川的小宇宙呵(此处删抒情描写 800 字)这宇宙的宙斯就是我们的大脑丰富记忆的载体,快速反应的指挥中心。 早期的体力改造自然时期,我们睡眠是为了让劳作一天的肌群们得到充分的休息。现在的脑力改造自然时期,我们睡眠更主要的是为了让辛苦一日的脑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因为身体的主宰改朝换代了,那么现在提出与时俱进的改良政策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所以现在睡觉为了啥?主要是为了休息脑子,休息神经系统。当然,前提你是一个脑力劳动者。 2, 怎么睡啊? 我不想听什么科学依据,也没那么多时间。已经看了你这么长的啰嗦了,现在你快点让我睡个好觉吧! 1) 在白天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晒太阳太阳会给你睡眠的力量,即使你不是希瑞。 2) 清晨(刚起来)时做适量运动一日之计在于晨 3) 傍晚(别在睡前 3 小时内)做适量运动好状态要保持 4) 中午小睡,不超过 45 分钟小睡让你重装上阵 3, 为什么这么睡啊? 如果你也认为睡眠时间长就是休息的好,那么我应该首先提醒你修正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更应该在乎的是睡眠的总量假如睡眠时间长短是横坐标,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提醒你注意睡眠纵坐标的发展,也就是睡眠质量的高低。而这两者的所构造的面积才应该是我们真正的睡眠总量。无疑,时间和质量的博弈之间,每个人都期望着鱼与熊掌兼得那就是:睡眠时间尽量少(我还想多看一部电影再睡呢)。睡眠质量尽量好(睡得像死狗一样)。想找到让你的梦想照进现实的科学依据吗? Kacper M. Postawski 写了一本书叫做《 powerful sleep 》(《强大的睡眠》),文字流畅内容简单。有更强大的爱好者 Jude 做了翻译版,你可以 下载 来看一看( 点此下载 )。有问题可以问: www. powerfulsleep.com 。祝你睡个好觉。 标签: 电子书 , 睡眠 , 翻译
个人分类: 医学|1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眠是什么
songshuhui 2008-9-3 12:21
fisher 发表于2008-05-9 星期五 17:52 分类: 医学 , 生物 | | 人类生命的三分之一左右时间是在睡眠状态。睡眠时我们的身体和思想对外界的刺激不再有反应,而大脑却不时的活跃一下,带给我们梦境。如此明显而庞大的一个生理现象提出了一个问题:睡眠是什么,为什么睡觉,为什么做梦。 睡眠是什么?梦是什么? 科学的定义是:一个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的状态,这个状态可以比较容易的被逆转(醒来)。所以昏迷不是睡眠。 我们对睡眠的感觉是一觉睡到醒或一觉到天亮,但是睡眠实际上是由若干个 90 分钟左右的循环组成的。每个循环中,大脑有时候休息,有时候兴奋(还兴奋?答案请往下看)。而我们多数的梦境都产生在大脑兴奋的时候。 做梦的时候,大脑兴奋的活动着,大部分大脑区域的活动量甚至比醒的时候还强。做梦时的大脑消耗的营养量比清醒着做微积分题时消耗的还要高。支配我们身体肌肉的那些脑神经也非常兴奋,它们想让我们的身体跳舞,但是身体却很冷静。因为在做梦的过程中,大脑的命令被拦截,身体完全不动,甚至连翻身也没有。有梦睡眠在每个周期中大概占 1/4 ,在整体的睡眠时间中也大概占 1/4 。 睡眠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休息一会,兴奋一会,完成一个大概 90 分钟的周期,然后开始下一个周期。读到这里,读者如果被允许和自己的大脑对话,他们多半会说,这么宝贵的睡眠时间,你不好好休息,那么活跃干什么!至此,牵扯到了下面两个问题,为什么睡觉,为什么做梦。 睡觉为了什么?做梦为了什么? 关于睡觉为了什么,做梦为了什么,在科学研究领域,没有人真正知道,也没有让所有人信服的解释。正是因为这样,睡眠和梦吸引了很多的注意力,有很多假设和争论,但是没有定论。有个笑话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睡眠的功能是战胜疲倦。 也许我们根本不需要睡觉? 看来不是,因为所有的脊椎动物都睡觉,很多无脊椎动物也被观察到有睡眠现象。如果睡眠不重要,应该很容易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丢掉。连小小的果蝇也睡觉。连水里的海豚也睡觉。等等,海豚?必须经常换气的海豚?它们睡着了就危险了阿!大家不要担心,因为海豚睡觉是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轮流来的,左边睡,右边休息,右边睡,左边休息。加起来每天也能达到 7 小时左右。这么复杂也要睡,可见睡眠多么重要。 对于睡眠的作用一个显而易见的假设是让大脑休息。之所以不是为了让身体休息,是因为身体的休息其实不用睡觉,静静地躺着就可以,还有其他研究结果表明睡觉主要是为了大脑。很对阿,为什么没有被科学界接受呢?因为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具体的大脑生理功能是在睡觉过程中被修复,或者恢复了的,也没有找到任何大脑中的有毒物质是在睡觉时候被清除了的。 另外一个理论在我看来更像一个笑话。说的是,睡眠可以让我们躲避危险。比如如果一个小兔子在黑天乱跑很容易被抓住吃掉一样。天黑了那就别瞎跑了,睡眠于是出现了,还可以节省能量,多好! 如果不让动物睡觉,会导致某些动物的死亡,但是人类如果不睡觉到目前为止看来不会导致死亡。 目前最长的连续不睡觉的人 Randy Gardner, 1963 年时坚持 11 天没有睡觉,在结束 11 天的煎熬后,他用了一周左右就又恢复了正常。虽然不会死亡, 但是会出现易怒,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更重要的是,在困的时候保持清醒真的很难! 做梦是为了什么?答案依然是不知道。假设也有几个,都没有被科学界公认。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让人做梦在一个人开始做梦时就打断,但是让他进行非梦境睡眠这个人会有情绪上的变化,并且会非常渴望睡眠,在被允许自由睡眠时,会很快进入梦境睡眠并且持续比一般时间更长的梦境睡眠。前面提到睡眠有好几个 90 分钟左右的周期组成,每个周期都有一部分时间在做梦,但是通常人只能记住最后一个周期的梦境。有人可能说,我梦境中伟大的思想就这么被遗忘了。不要担心,梦境时,虽然大脑很多区域很活跃,但是掌管逻辑思维的前脑却不活跃,这也是为什么梦境不是那么有逻辑。又有人说,我伟大的艺术素材就这么被遗忘了。也许吧,但是能有机会进入自己的艺术世界,不也不错么? 控制睡眠? 人需要多少睡眠?没有定论。基本上因人而异。而人类情绪对自己生理功能的控制和调整能力又使得睡眠的需要有时可以被心情影响。 是不是在一个周期的时候醒来可以更容易清醒?并没有科学研究表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但是聪明的商家已经抢了先机。他们制造了一种手表,它可以探测到手臂的运动。因为做梦的时候全身一动不动,所以很有可能这个手表是在一个睡眠周期的结束时把你唤醒。同时,它记录的数据可以告诉你很多睡眠的信息。 与此相比,自己把闹钟定在一个半小时的整数倍似乎来得更划算。你也许会问,科学吗?但是科学更多的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这是我们知道的,你来为自己作决定。 标签: 睡眠 , 神经科学
个人分类: 医学|1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