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蚁墙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蚁墙蜂登上《时代》。点赞科学网即时传播
zhuchaodong 2015-12-25 21:36
《时代》评出2015年十大新发现物种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01592 《时代》评2015十大新发现物种:长猪鼻子的老鼠 美国《时代》杂志按照惯例发布了一系列的2015年“十大”盘点,其中的一项是2015年“ 十大新发现物种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5日消息,美国《时代》杂志按照惯例发布了一系列的2015年”十大“盘点,其中的一项是2015年“十大新发现物种”,其中不乏令人惊奇的或甚为有趣的动物或植物,包括喜马拉雅山地区会走路的鱼,以及长着“猪鼻子”的老鼠等等。 1、我们的远古祖先 我们的远古祖先:南非境内发现一种新的古人类纳勒迪人 一名没有受过系统人类学训练的外行很可能会把纳勒迪人(Homo naledi)的骨骼和我们人类的骨骼相混淆。古人类学家们今年在南非一处山洞内发现了大量纳勒迪人的骨骼残骸,鉴定显示其属于15名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手有脚,还有可以抓握的手指。纳勒迪人是我们人类的远古近亲,但和其他远古近亲不同的是,纳勒迪人似乎已经产生了文化——他们会埋葬死者,而一般认为埋葬死者的行为是早期人类近亲不曾具有的行为。但尽管如此,纳勒迪人并非人类,他们在数百万年前漫步在这颗星球表面,我们还不甚了解他们和我们之间在进化上存在何种联系,进化生物学界正在为解答这一问题而努力。此次对纳勒迪人的发现为我们拼凑人类进化的完整图景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但它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对于数百万年前我们先祖的知识是多么有限。 2、真实版“小青蛙柯密特” 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地区:真实版“小青蛙柯密特” 有时候巧合真是妙不可言。这是一种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地区新发现的青蛙,它看上去和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当中的“小青蛙柯密特”惊人的相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有关这种青蛙被首次发现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便引发巨大关注。不过很不幸的是,和喜欢唱歌的小青蛙柯密特不同,这种学名叫做“Hyalinobatrachium dianae”的青蛙并不会唱歌。 3、脸谱网上发现的新物种 脸谱网上发现的新物种:Drosera magnifica 接下来是一种植物,学名叫做“Drosera magnifica”,其中的“Drosera”表示其属于一种茅膏菜属植物,该属的很多种类都能捕捉昆虫,此次发现的这一新品种也不例外;而“magnifica”则表明它体型巨大,株高可以达到5英尺(1.5米左右)。它的发现过程也颇具传奇色彩——植物学家保罗(Paulo Gonella)在浏览脸谱网页上的照片时无意间留意到并对其进行深入调查。他联系上了贴出这张照片的巴西植物爱好者,确认其为一种新物种并发表了论文。这种植物属于濒危物种,它是整个美洲地区已知第二大的肉食性植物。 4、海底“艺术家” 日本沿海:海底的河豚鱼“艺术家” 大约在20年前,科学家们注意到在日本附近海域的海床沙地上有一些非常精致的圈圈形状,直径约7英尺(约2米),他们弄不明白这些圈圈形状的成因。但就在今年,调查人员终于发现一种新品种的河豚鱼(Torquigener albomaculosus)便是这些精致圈圈背后的“艺术家”。尽管这种河豚鱼体长只有13厘米左右,但其中的雄性都是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它们会在海床沙地上处心积虑创造出精美的圆形图案花纹,作为吸引雌性的资本。而雌性河豚鱼会仔细查看雄性们精心准备的艺术品,并从中挑选自己心仪的对象,如果它欣赏某条雄性河豚鱼的作品,就会和对方交配并在伴侣为它准备的这个圈圈图案的中心产下它们的后代。 5、骨房蜂 骨房蜂 对于大部分物种来说,母亲都会为自己的子女奉献良多,而骨房蜂的母亲大概可以在这份名单上排名非常靠前。这种小动物会在自己的宝宝出生之前就早早为它们准备好漂亮的窝,里面堆满蜘蛛和蚂蚁尸体。这些蜘蛛尸体将会作为幼蜂出生后的第一顿大餐,而堆放蚂蚁尸体的目的目前科学家们还不甚了解。 6、伏地魔猴子 喜马拉雅山区东部:伏地魔猴子 还记得哈利·波特里面的伏地魔吗?在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被他奇怪的鼻子吓到?或者说,他看上去好像没有鼻子的样子很吓人?好了,来看看猴子界的伏地魔吧!这种奇怪的动物是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被发现的,它的确有鼻子,但它的鼻子看上去好像被切掉了,而且开口是朝上的。这样一来下雨天的时候雨水就会落到它们的鼻子里去,所以在下雨天,这些猴子都会把头深深埋进自己的两腿之间,否则就会不断的打喷嚏! 7、“吸血鬼”螃蟹 印尼爪哇岛海域:“吸血鬼”螃蟹 我们管这种蟹叫做“吸血鬼蟹”(vampire crabs),它们眼睛和身体的色彩相当独特。一开始,这种蟹是在新加坡的宠物商店里被人们最早注意到的,但一直没有被确认为新发现的物种。这是因为科学家们首先必须明确其原产地,随后才能开展实地野外考察并将论文进行同行评审,从而明确其新物种身份。为了做到这一点,一个德国研究小组从宠物店开始一路巡线追踪,拜访各环节中间商,一直追踪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海域并最终确认这是一种新发现物种。 8、指甲盖那么大的南美蛙类 秘鲁安第斯山区:指甲盖那么大的南美蛙类 快来看看这种可爱的南美小青蛙!它们的样子或许会和你在南美洲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地区能够看到的其他蛙类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体形可能要小一些。事实上,这种蛙类的体长只有大约7~8毫米,大概只有人的指甲盖那么大。发现这种小动物并非易事。更糟糕的是,和世界各地其他蛙类的情况相似,这种小型蛙类同样也面临着一种致命真菌的威胁,它们随时可能突然消失,就像它们突然之间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样。 9、长着“猪鼻子”的老鼠? 印尼苏拉威西岛,长着“猪鼻子”的老鼠 乍一看,这种学名为“Hyorhinomys stuempkei”的小动物相当有趣,就像是老鼠和猪的组合体——它长着大大的老鼠耳朵,长长的胡须,但同时长着一个小猪一样的塌鼻子而不是老鼠那样的尖鼻子。而如果细看它的嘴巴,就会看到长长的吸血鬼一半伸出的长牙——这可不怎么可爱!这种小动物是2013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上被发现的,但直到今年才正式被确认为一种新发现物种。 10、会“走路”的蛇头鱼 喜马拉雅山地区,会“走路”的蛇头鱼 如果有一天当你在尼泊尔境内漫步,突然发现脚边有一条鱼跟你一起走在路上,请不要惊讶。最近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新发现了一种蛇头鱼,其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长达4天以上,并且在陆地上生活期间它基本上都在“赶路”。科学家们称这种鱼可以用扭动身体的方式向前移动,可以“行走”超过400米的距离,一般来说是从一个池塘“走”到另一个附近的池塘。在水中时,这种蛇头鱼和其他同类无甚区别,同样是一种凶猛的捕食者和高效的繁殖者。(晨风)
1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Deuteragenia ossarium的中文名
zhuchaodong 2015-5-26 08:00
自2015年十大新物种发布以来,蚁墙蜂再次成为国内外科普新闻的焦点之一。 2015年一般评出去年发表的100个物种,并发布前10种名单。中国学者发表的物种数量越来越大。希望来自中国的物种继续上榜。Quentin Wheeler教授, IISE的创始人,曾经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系的系主任,对分类学有不少引领性的思路。这个“十大物种”的思路,引起了国外媒体对分类学的广泛关注。这启发我们在研究新物种的同时,关注并挖掘生物学和故事,积极与其它行业专家、公众分享。 国外媒体不涉及翻译问题,并和 Michael Staab 博士、 Michael Ohl 博士等保持联系,文字上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相较于 2014 年该物种发表之初,国内媒体这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绝大部分的媒体记者仅仅根据字面翻译,把 Bone-House Wasp 翻译成 “ 骨头屋胡蜂 ” 。在定名的时候,作者通过邮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德方专家考虑到西方 “ 万圣节 ” ,坚持 Bone-House Wasp ;我个人则认为翻译成中文,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提出蚁墙蜂。后者可以表达出用蚂蚁虫体保护蛛蜂幼虫的生物学特性。最后大家约定西方的俗名用 Bone-House Wasp ,中文用蚁墙蜂或者 蚁墙蛛蜂 。 在 2014 年发表论文以后,浙江开化新闻网的记者胡萍女士就和我取得了联系。虽然她没有生物学的背景,但是她写出的初稿,均和我进行了认真讨论,然后定稿。关于中文名,她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国内媒体大部分都用 “ 骨头屋胡峰 ” ?我的回答如下: 1 )蚁墙蜂在发表之前就约定为中文俗名; 2 )字面直译可以提及,但是要考虑到中西方习惯; 3 ) Bone-House 不是骨头屋,而是骨油炼制坊,主要要表达一种恐怖的意思; 4 ) Wasp 在英文中包括了膜翅目昆虫除蜜蜂和蚂蚁之外的其它类群,但是在中文中常见的意思却是胡蜂或者黄蜂。直译容易从科学上误导读者: Deuteragenia ossarium 是一种蛛蜂而不是胡蜂。 综上, Deuteragenia ossarium 的中文名以蚁墙蜂为宜。媒体报道科学新闻是好事,但建议尽量联系专家,对内容进行把关。这里我也给胡萍女士点个赞,希望越来越多的记者能更加深入求证,认真对待内容科学性。 Bone-house Wasp (Deuteragenia ossarium) 古田山发现的“蚁墙蜂”成为2015十大新发现物种之一 2015年5月25日 16:17   5月23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与林业学院(ESF)——全美规模最大的致力于环境研究的学院,公布了一份十大新发现物种排行榜,在开化国家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中文名为“蚁墙蜂”,学名: Deuteragenia ossarium (字面直译为:尸骨屋蛛蜂)的新物种名列其中。   据了解,2014年,科学家新发现约1.8万个物种,并从中选出十大最具特色的成员。“蚁墙蜂”因为拥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绝技而入选。早在去年,PLoS ONE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就曾经做过详细介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朝东博士是作者之一,他介绍了这种新物种的绝技。“这种雌蜂在构建巢穴时,会用土墙隔出一个个的小空格,把自己产的卵和蜘蛛的尸体一同密封在一个空格内,然后为下一个空格产卵做猎杀蜘蛛的准备。蜘蛛尸体的作用是为其后代提供营养物质。蛛蜂在雌蜂所建巢穴的最后一个空格里,它会填补进多达13只蚂蚁的尸体。蚂蚁尸体释放的化学物质能掩盖幼虫的气味,保护幼虫免遭捕食者的攻击。”   朱朝东介绍,当时他们在全国各地设置了人工芦苇巢管,来研究土著蜜蜂物种多样性和传粉功能。这项发现是他参与的一支中德国际科研合作团队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BEF-China项目——“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简称BEF-China)研究时获得的。朱朝东说,到古田山的科研人员很多,是多个学科的合作团队。不过做亚热带森林传粉昆虫多样性及其传粉功能研究项目主要来自德国弗莱堡大学、柏林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而率先发现这一新物种的是弗莱堡大学的博士Michael Staab(迈克尔 · 斯泰伯)。   其实,除了蚁墙蜂这个令中外科学家们吃惊的发现,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就是“浙江天然基因库”和珍稀野生动物王国。“我们在古田山考察期间,感觉这里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区系成份比较复杂。很多动物物种,特别是昆虫还有待发现。这次蛛蜂新物种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朝东博士在采访中指出。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作者: 胡萍   编辑: 王欣
4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蚁墙蜂(Deuteragenia ossarium)入选2015年10大新物种
zhuchaodong 2015-5-24 13:19
CLICK ON THE IMAGES ABOVE TO ACCESS SPECIES PAGES. The ESF Top 10 New Species for 2015 An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axonomists selected the top 10 from among the approximately 18,000 new species named during the previous year and released the list to coincide with the May 23 birthday of Carolus Linnaeus, the father of modern taxonomy. The 2015 Top Ten Alphabetical order by scientific name - species are not ranked Feathered Dinosaur (Anzu wyliei) Coral Plant (Balanophora coralliformis) Cartwheeling Spider (Cebrennus rechenbergi) The X-Phyla (Dendrogramma enigmatica) Bone-house Wasp (Deuteragenia ossarium) Indonesian Frog (Limnonectes larvaepartus) Walking Stick (Phryganistria tamdaoensis) Sea Slug (Phyllodesmium acanthorhinum) Bromeliad (Tillandsia religiosa) Pufferfish (Torquigener albomaculosus) ESF—America's Top Environmental College ESF At-a-Glance | Rankings Academics | Admissions Watch the Top 10 2015 video! Map view of species locations (Google Maps) Information for the media The ESF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ecies Explo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ecies Exploration is dedicated to the exploration, inventory, and classification of earth’s species,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advocacy for the important roles played by taxonomy and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and in advancing cybertaxonomy, the application of cyber and digital tools to accelerate and improved comparative morphology, descriptive taxonomy, and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IISE website The top 10 list is released each year on or about Carolus Linnaeus’ birthday on May 23 rd . Linnaeus is the “Father of Taxonomy” and his work in the mid 18 th century was the beginning point for “modern” nam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KINGDOM : ANIMALIA FAMILY : POMPILIDAE ETYMOLOGY: THE EPITHET IS FROM THE LATIN OSSARIUM , MEANING AN OSSUARY OR BONE-HOUSE. TYPE LOCALITY :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GUTI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OLOTYPE: INSECT COLLECTION,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SIZE: 7.4 TO 15.2 MM MORE INFORMATION: MICHAEL STAAB, MICHAEL OHL, CHAO-DONG ZHU, AND ALEXANDRA-MARIA KLEIN. 2014. A UNIQUE NEST-PROTECTION STRATEGY IN A NEW SPECIES OF SPIDER WASP. PLOS ONE 9(7): E101592. 2015 Species Sel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lection committee are: Dr. Antonio G. Valdecasas, chair — Museo Nacional de Ciencias Naturales, CSIC,Spain Dr. Cristina Damborenea — División Zoologia Invertebrados— Museo de La Plata, Argentina Dr. Andrew Polaszek — Natural History Museum, England Dr. Ellinor Michel — Natural History Museum, England Dr. Marcelo Rodrigues de Carvalho — 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 Brasil Prof. Aharon Oren —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Israel Dr. Alan Paton — Kew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England Dr. James A. Macklin —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Canada Dr. Zhi-Qiang Zhang — Landcare Research, New Zealand A news release is available on request.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to request an interview, please contact: Claire Dunn , SUNY-ESF Communications Quentin Wheeler , IISE Founding Director and President, SUNY-ESF What on Earth? by Quentin Wheeler and Sara Pennak What on Earth? is a compendium of the 100 coolest, weirdest, and most intriguing new species of this century a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ecies Exploration. Learn More and Purchase ESF HOME TOP10 2015 A FEMALE OF DEUTERAGENIA OSSARIUM IN ITS NATURAL ECOSYSTEM IN SOUTH EAST CHINA PHOTOGRAPH: MICHAEL STAAB Google Maps view Bone-house Wasp: Morbid Motherhood ESF Top 10 New Species of 2015 2015 Home Species Page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About the Bone-house Wasp Name : Deuteragenia ossarium How it made the Top 10 : This insect, which tops out at about a half-inch (15mm) in length, has a unique way to protect its offspring. The wasp constructs nests in hollow stems with several cells, each separated by soil walls. The wasp kills and deposits one spider in each cell to provide nourishment for her developing young. Once her egg is laid, she seals off the cell and hunts a spider for the next cell. Rather than provisioning the final or vestibule cell with a spider, she fills it with as many as 13 bodies of dead ants, thus creating a chemical barrier to the nest. This is the first animal known to take this approach to securing the front door to a nest. This species, found in Guti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eastern China, has significantly lower parasitism rates than similar cavity-nesting wasps. Camouflage is supplied by a veil of volatile chemicals emitted by the dead ants, thwarting enemies that hunt wasp larvae by scent.
318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