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纪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又一例科研人员积劳成疾,……
slowlight 2009-7-2 17:43
:中共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关于追认汤杰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 汤杰同志生前是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上海光源国家大科学工程总经理助理和工程办主任,全身心地扑在上海光源大科学工程建设上,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工程竣工前两个月,2009年2月16日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大家,年仅43岁。 汤杰同志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他把上海光源建设当作自己所挚爱的事业执着地追求,倾注了全部心血与智慧,为建设上海光源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了十五年,并为上海光源的建成奉献了青春和年轻的生命。 汤杰同志爱岗敬业,十五年如一日,忘我地投入到上海光源工程建设上,特别是2004年底工程开工后,作为工程的总调度,一年365天,他几乎360天,不分节假日奋战在工程的建设工地上,在上海光源这个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汤杰的脚步,这个美丽而巨大的鹦鹉螺下到处都承载着汤杰的辛劳,他为上海光源工程的建成作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得了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立功竞赛优秀组织者,上海应用物理所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汤杰同志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优秀青年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反映了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和风范,是新时代我院优秀青年又一典型,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中共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决定:追认汤杰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中科院上海分院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职工开展向汤杰同志学习的活动。 各单位党组织要广泛宣传汤杰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向汤杰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汤杰同志对理想、事业的执着追求,献身事业的优秀品格;学习汤杰同志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任事的风范;学习汤杰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奉献、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与可贵精神。各单位要结合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本职,以振兴科技事业为己任,立志为祖国奉献才华,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佳绩,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持续发展,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创新贡献。 在向汤杰同志学习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怎么阻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而且思考之后,还要有所行动。 我们需要这种精神,但不能让家庭再失去亲人,大家再失去同事。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313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敬问祖宗 二、纪念曾呈奎先生百年诞辰
热度 1 xu782219 2009-6-18 07:47
一 为父母立碑。敬问祖宗 我跪在父母坟前, 刻石为父母立碑。我 肃穆默哀,慎终追远,冥思遥想,敬问祖宗。 这儿是有幸存放父母骨灰的风水宝地, 准确说这儿只存放父母一小部分骨灰, 那大部分骨灰撒在了美丽青岛的大地上。 然而,就是这存放父母小部分骨灰的宝地, 却是我们与父母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的神圣所在。 它连通着祖父母和所有祖宗的宅园── 宗族永恒的殿堂。 吾祖灵魂现在何处? 当然是在天堂。在若木祖、伯益公、颛顼帝身边, 秦皇、宋祖都在那儿。那儿盛况非常。 此时此刻,我们以无限敬畏的心敬问祖宗: 吾祖啊,平日我们怎与您老联系? 我们需要您老的指导,您老理应得到我们的敬仰。 吾祖啊,俗间人怎样才能进入天堂? 除了病死和其他意外死亡, 就再没有别的愉快些的方法? 难道去天堂必须得付出代价, 就象俗间产妇的产痛在产房? 难道必须死后才能进天堂? 就不能人间──天堂来去自由? 吾祖啊,我们共产党人要在人世间建立天堂──共产主义, 您老能否像赐予我们生一样再帮我们一把, 让全世界的人都幸福? 我们建成共产主义后,您老愿不愿意回来看看? 我们怎么迎接您老? 吾祖啊,我们为什么要来尘寰? 是游戏?是奖励?还是惩罚? 吾祖啊!吾祖! 我们敬等您垂启。 二 许宏愿 , 立壮志 , 担大任 , 创伟业 ──纪念曾呈奎先生百年诞辰 徐鸿儒 今年 6 月 18 日,是曾呈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我们用回忆曾呈奎先生的事迹来纪念这位著名的海洋科学大师。曾呈奎先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一个优秀的掌舵人,是我们国家的海洋事业一位积极的参与者、重要的开拓者、有力的推动者和热心的宣传者,世界海洋科学巨匠。曾呈奎先生是一个永远都值得我们纪念的人。 曾呈奎 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刻苦攻关、严谨治学、坚持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给我们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他为国为民、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给我们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做人的榜样。他既是中国优秀传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又是当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楷模。 一、曾呈奎先生的心路历程 曾呈奎先生从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一名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历来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曾呈奎先生出生在满清末年( 1909 ),深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一生坚守着这样的信条,但又有发展,古人是“学而优则仕”,要当官;而曾呈奎先生的“学而优”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科学救国,振兴中华。这是他的人生追求,理想所在。 曾呈奎先生出身于华侨世家,爱国是他的基本素养。祖辈的爱国传统使他成为一个坚定的、热情的爱国主义者,(祖父反抗清朝的腐朽统治,流亡国外)他少年时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列强瓜分,被人奴役,国家积贫积弱;黎民百姓累死累活地努力劳作,仍然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忧心如焚。 20 世纪初,我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民主和科学思想大量涌入。革命思想的熏陶,科学思想的启迪,曾呈奎先生认为国家之所以落后挨打,科学技术落后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他决心走科学救国之路。 科学有许多门类,他选择了农业科学。他许宏愿,要救国救民、强国富民;他立壮志,要研习农业科学,用先进的农业科学使农业增产丰收,为劳动人民造福,使国家发达、强盛。他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自担重任,并给自己取号“泽农”,以明心志,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要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他学习和研究海藻的分类和种植科学,计划用耕种海洋来富民强国。为此,(福州协和大学,抗议、罢课,被开除)他在厦门大学毕业后又去岭南大学攻读硕士, 1940 年又去美国密执安大学攻读博士, 1942 年又获该校拉克哈姆博士后奖学金,去著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进修物理海洋学和海洋化学,同时开展海藻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1943 年,他接受该研究所的委托,开展了对美国列为战略物资的琼胶原料的生产和加工方法的调查研究。此外他对褐藻胶和卡拉胶资源的加工利用也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在美国已具有了相当优越的工作和学术声誉。 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 1946 年,曾呈奎先生不惜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战争联绵不断、战火四处纷飞、贫穷落后的祖国,担任山东大学植物系主任、教授,兼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和水产系代主任。 他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大业, 1949 年青岛解放前夕,他寄希望于共产党,毅然决然地拒绝跟国民党南迁,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宁可只身一人留在青岛迎接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 1950 年曾呈奎和童弟周、张玺受国家之托,共同筹建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历史证明,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海洋科学全面、系统、规模化发展的开端。 社会主义给新中国带来了光明前程,新中国给曾呈奎先生创造了施展“泽农”报国抱负的广阔天地。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夜以继日的拼搏,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专心致力于海洋植物学的教学和海藻学的研究,他和他的合作者们调查摸清了我国海藻资源的分布和区系特点,解决了紫菜和海带栽培中的关键问题,开拓了我国的海藻化学工业,丰富和发展了光合生物进化的理论,倡导并实践了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道路,推动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在文革逆境中,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曾呈奎先生坚定信守,坚持斗争。 1968 年,他被关在所造反派自设的牢房里,睡在水泥地上,遭受到非人的折磨。许多人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曾呈奎先生却威武不屈,敢于反抗,对“棒子队”残无人道的兽行提出严正抗议,给他眼上帖膏药也不屈服。 文革中,在单位里发生几起自杀事件后,有人规劝,实际上是诱劝他自杀。他则以“思想汇报”的形式写了一篇《论自杀》的宣言:“因为我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所以我不能自杀;因为我要把我的科学知识奉献给人民,所以我不能自杀;因为我爱我的亲人和家庭,所以我不能自杀;因为我还要活着与那些不执行党的政策的人作斗争,所以我不能自杀!”铮铮铁骨,何其壮哉! 曾呈奎先生用 76 年不知疲倦的科学实践和永不停歇的宣传鼓动,开创并发展了中国海洋科学事业的许多重要领域,促成了中国海洋事业的许多重大决策,贡献突出,功勋卓著。他的光辉业绩,得到了国内外海洋学界的普遍赞誉,他的高尚人品和为国家为科学顽强拼搏的献身精神,受到了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曾呈奎先生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圆满地实现他的富民强国的宏愿,实现了他的泽农壮志,实现了他的人生追求和自我价值。 2004 年底曾呈奎先生获“ 2004 年度全国爱心捐助奖”。他累计捐助近 30 万元。临终前 6 天,他委托人捐赠 1000 元救助印度洋地区海啸灾难的灾民。他临终遗嘱:“身体有用器官捐给社会,骨灰撒向大海,图书资料捐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爱国爱民,无私奉献,死而不已!何其伟哉! 当今的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使得游戏规则的国际化、经济的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我们中国必须得要适应这种国际环境,溶入这个潮流。但是,溶入这个潮流,不是要消灭自己,而是要保住自己,发展自己,强化自己,要在国际舞台上占有相应的位置,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靠文化。文化对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和谐和有序的最大最持久的凝聚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唯一能够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不是长城,不是天然屏障,也不是武力,而是在于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优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但是,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严重流失,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摧残,造成中华文化的断层。而今,在不少的人中间,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没有信仰,不要理想。流俗的电视文化,浅薄的搞笑,逻辑错误的“脑筋急转弯”,充斥青少年的课余时间。甚至他们把猪八戒、孙悟空当成了中华文化的正宗。不少人喜欢过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不喜欢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看到和听到的文艺节目多半是浅薄的模仿,或者是无来由的怀旧,缺乏深层次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更有一些影视作品不着边际的“戏说”,胡编乱造的“宫廷戏”的泛滥,经典作品被篡改被颠覆的“改编”,随意践踏优秀的中华文化,弄得不少人人失去了历史、文化和真实的准绳。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中国代表、汉学家让-吕克.多梅纳克, 2003 年 8 月 3 日在《费加罗杂志》著文说:“中国传统文化令人迷惑,对于一个经常接触中国文化的人来说,这种文化有时会给人垂死的印象,有时又会让人感受到她的活力。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现在是什么使得中国与自身脱离?” “脱离”就是失去自我。我们不能与自身脱离!如果“脱离”了,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行动的时候就不知道是谁在说,谁在做。我们不能够眼看着在我们一代将世界上唯一还在延续的文明古国葬送。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需要接续、更新和重建,这应当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使命之一。 优秀的中国人应当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曾呈奎先生就是这样的典范。他既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又是当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楷模。依照中华文化传统,他有理想,有志向;爱祖国,爱人民;自报奋勇,自担重任;百折不挠,刚正不阿;公而忘私,死而后已。他又是极为现代的,他爱科学,爱真理;爱民族,爱人类;风尘扑扑,走遍世界;广交朋友,善接良缘,把中国的海洋科学和世界海洋科学连接起来,使中国的海藻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曾呈奎先生的科研特点 综观曾呈奎先生的科研生涯,发现有如下有几大特点: 1.选题正确,计划周密 科研工作有三难,依次为:选题目,订计划,做实验。首难是选题目,课题要有意义,经过努力还得能成功。曾呈奎先生选的课题“海带、紫菜、光合生物进化、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等都很有意义,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呈奎先生每开一个新课题,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研,然后反复论正。包括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进度和条件等,全部明确后,才能开始工作。在工作中经常总结交流经验,一般情况下每周一上午召开课题组人员会,检查上周工作,安排本周计划,使计划在执行中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 其实人生也是一场大科研活动,曾呈奎先生在人生科研中选择的课题是科学救国、富民强国,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曾呈奎先生一贯亲自看标本、做实验,亲临现场考查、采集。上世纪 30 年代,为了摸清祖国海藻的“家底”,他只身一人从海南岛、东沙岛,沿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北到山东、河北、辽宁等省沿海,进行海藻调查。 40 年代在美国进修时,他深潜到水下十几米观察石花菜的生长情况。七八十岁还带队考查西沙。九十多岁还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学术报告。 3.严格严密,一丝不苟 曾呈奎先生发现公开发表的论文数据有误,再公开发文纠正。他一直叫惯的“海带养殖、紫菜养殖、海藻养殖”,发觉不够确切之后,毅然提议改为“海带栽培、紫菜栽培、海藻栽培”。为了壳孢子中“壳”字的读音,他反复推敲,又特地请教了“老北京”,才最终确定念“ ke ”,不念“ qiao ”。 4.特立独行,自主创新 曾呈奎先生不因循,不守旧,敢于独创,他奇思妙想,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给海带局部施肥,他采用中国陶罐。别人养海带秋季采孢子,他养海带夏季采孢子;别人在海上育苗,他到实验室内低温育苗。他通过研究紫菜生活史,结合海上调查,发现了养殖紫菜孢子的来源,引发了一场紫菜养殖业的革命。 5.建立机构,落实组织 搞科研机构是最基本的条件,没有机构就没有落脚点,更无法谈工作。 1946 年,曾呈奎先生回国后,就与童第周先生共同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 1949 年 7 月, 曾呈奎先生和童第周先生在北京参加科学工作者会议时,向筹建中国科学院的竺可桢建议成立全国性海洋研究机构,得到竺可桢的全力支持。 1949 年10 月19 日 ,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中国 科学院院长和副院长。194910 月 26 日,童第周先生和曾呈奎先生联名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陶孟和和竺可桢,建议在青岛成立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接受了建议,委托童弟周、曾呈奎和张玺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此后,曾呈奎先生就在这个所一直工作到逝世。他的主要科研成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6.组成团队,群策群力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要做成大事业,必须有一批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所以曾呈奎先生在身边团结了一批人,形成团队,各个研究方向都有专门人员把守,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完成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可以说,曾呈奎先生的主要科研成果都是这个团队完成的。 7.培养人才,广种新苗 曾呈奎先生在学校教课培养学生;在单位,在工作中培养人才;带研究生,带留学生培养人才。他一生中仅 高级科研人才就培养了 100 多位 ,他们散布在全国沿海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在海藻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8.战略思维,指导整体 要推动全国、全世界的海洋事业,必须要有普适的理论指导。曾呈奎先生是一位战略科学家,在适当的时机,他都从全局出发提出战略指导意见。 当 1960 年全国海洋普查胜利结束后, 1963 年曾呈奎先生与 29 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管理国家的海洋国土和海洋事业,曾呈奎先生参与了报告的起草工作。 曾呈奎先生和一批科学家联名向山东省人们政府建议成立山东海洋技术开发中心, 1981 年该中心在青岛成立。 1981 年,曾呈奎先生向全国人大和山东省人大提交建立海洋药物研究所的议案被接纳,成立了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推动了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发展。 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当海带、紫菜和贻贝、对虾等,通过在室内培苗养殖成功后,他根据他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及时地总结了国内外海洋水产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参考了国际上大马哈鱼放流增殖的实例,全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设想和倡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海洋水产生产事业的发展。 90 年代,曾呈奎先生更进一步提出蓝色农业的理念,得到世界同行的响应。 9.著书立说,推广成果 为了及时报道和更广泛地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曾呈奎先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为生产实践奠定技术基础。曾呈奎先生一生共发表论文395篇,专著14部,都是重要的海洋科学文献,为世界同行所推崇。94岁他主编的《中国海洋志》(250万字)出版,96岁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出版( 9 卷 10 册 435 万字)出版,均获得多项奖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呈奎先生为国为民干大事业的理想和实践经验,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 曾呈奎先生虽然在 4 年前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科研硕果在,他的煌煌巨著在,他的高尚人品在,他的奉献在。我们要继承他的事业,发扬他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复兴中华伟业做出更大贡献!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纪念杰出力学家叶开沅教授
sunbohua 2009-6-11 04:35
Journal o f Mechanics and MEMS (JMM) ISSN : 0974-8407 纪念叶开沅教授专刊 ( 英文 ) 征稿邀请 叶开沅,世界著名力学家。长期从事力学教育与固体力学,在梁、板、壳的大挠度分析方面取得多项 原创性 成果。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和创办了 兰州大学 力学系。在多年的逆境艰苦条件下,仍坚持研究不辍, 为中国力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做出过巨大贡献。特别是他与老师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师生情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并感动了许多年轻学子,他们合著的《弹性力学》影响了几代学生并一直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文献。 为了表达对叶先生的纪念,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MEMS (JMM) 决定出版一期 专刊 纪念叶开沅教授,并特别聘请以下著名学者担任叶开沅教授纪念 专 刊特邀主编: 叶志明教授 上海大学副校长  zmye@staff.shu.edu.cn 刘平教授  扬州大学建工学院院长  liuping@yzu.edu.cn 孙博华教授  CPUT 力学所长、 JMM 主编 sunb @cput.ac.za 本专刊是该学报的正常一期(不是加刊),计划 2009 年底或 2010 年初出版,现开始邀请投稿。由于叶先生的广泛影响,征稿不限于其学生好友而面向国内外所有学者。 请按有关格式准备论文,截止日期 2009 年 9 月 31 日,论文可以通过网上提交(见 JMM 网页): http://www.serialspublications.com/journal_form.asp?jid=286jtype=1 ( 稿子可以直接发给特刊主编推荐,免收版面费 ) 网上投稿后请同时将论文发给 bohua.sun@gmail.com ( 投稿注明 JMM special issue dedicated to Prof. K Y Y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Blog开通了,纪念一下
dinglingling 2009-5-25 16:56
继新浪之后的博客,由于新浪博客打开比较麻烦,也因为现在实验比较忙没空上新浪,所以很久没有上,现在平时浏览网页也无非是科学网,生物谷,丁香园之类,发现科学网的博客里内容比较真实,比较喜欢看,特申请一下,以后既可以记录自己的科研方面的一些事情,速度也较快,不算是负担,但愿以后能够坚持下去。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放一朵白色的小花,在心里
yatou 2009-5-12 15:22
孩子们睡了,他们相拥在一起 母亲们睡了,怀揣着对孩子的无限牵挂与万分焦急 伟岸的生命,点燃了别人生的火焰,吹熄了自己存的希翼。 生命在这个时空点上嘎然而止 刚才是鲜活的你,此刻去向了哪里? 不敢把感情完全交给回忆, 却依然有泪水, 滴滴洒落 无声无息 愿微笑与欢歌, 温暖与关爱, 永远在另一个时空里,相伴与你 放一朵白色的小花,在我心里-----
个人分类: 诗歌|4385 次阅读|8 个评论
时间停在了那一刻
pingguo 2009-5-12 10:10
时间停在了那一刻 镜子却说 这一年仿佛飞逝去了若干年 乐观的人告诉我要乐观 我熟悉这个词 就是想不起他乐观的表情 梦停在了那一刻 真正睡着的时候他总在梦里 只要他在 我肯定醒着 坚强的人告诉我要坚强 我熟悉这个词 就是记不清他坚强的神态 唯有爱与怀念不曾停止 活着的人 生命用这两种元素构成
个人分类: 诗歌|2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5.12”,一个永远不会被忘记的日子
wangdh 2009-5-11 18:47
5.12 ,一个注定不会忘记的日子 ( 王德华 ) 2008 年的 5 月 11 日是母亲节,今年 5 月 10 日是母亲节。从去年开始,母亲节就不会让一些母亲的脸上绽开笑脸,也不会让一些儿女的心里涌起爱意,他们的脸上会是止不住的泪水,内心是永久的心痛。 5 月,是一个让人流泪的月份;5月的鲜花,从此有了些悲伤的味道。 2008 年的 5.12 ,似乎还在昨天,眨眼的功夫 2009 年的 5.12 到来了。 8 万多生灵啊,他们的灵魂已经在天堂一年了,那些牵挂亡灵的心呢,也被揪了一年了。这一天,一定会有让人心碎的哭声,一定会有不堪目睹的泪眼。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那些失去母亲的孩子,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那些失去双亲的儿女 这个时刻是没有合适的语言可以劝告他们的,唯一能让他们的心灵可以慰藉的就是喊出他们已经憋了一年的思念和心痛,那种喘不上气来的撕心裂肺的心痛,不是我们局外人所能理解的了的。 去年 5 月 12 日之后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晚上跟着荧屏上的画面流泪。那些日子,今天还是历历在目。自己在那段时间里每天写的一些博文,今天也不忍心再去读一遍。转载的那些照片,会让你的思绪不自主回到那些泪飞如雨的日子。那首《天堂的路》让多少人含着泪在传送着,那只还攥着油笔的小手,那个被尘土掩埋的书包,那些让人心碎的画面,让多少人模糊了双眼。 面对突然的天灾大难,中华儿女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灾区人民自强不屈、重建家园。一年了,人们还是依然牵挂那里的同胞,那里的孩子,那里的母亲,那里那些受伤的心灵。 天灾我们无力抗拒,我们可以预防。生命我们无力挽回,我们应学会珍惜,学会坚强。希望那里的孩子们不会再担惊受怕,希望那里人们心灵的创伤早些愈合,希望他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惜身边,希望那里的学校更加坚固,希望那里的人民更加坚强,更希望那里的父母官能更加体贴他们的人民。 希望过些年后,那揪心的泪水会由苦变甜,强颜的笑容变成发自内心的欢颜。 祝福那些活着的人们,祭奠那些冤屈的亡灵。 我们不会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 5.12 , 这个让人提起就流泪的日子。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 让我们再一次为他们鞠躬、致哀! 同时,我们还要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勇于献身的烈士们致敬! (王德华 2009.5.11 )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汶川地震|7577 次阅读|5 个评论
原来的位置
pingguo 2009-5-11 10:35
灾难过去了 她依然在原来的位置 依然在心灵的深处 夏天依然在原来的位置 没有变成春天或秋天 一滴滴泪水闪着太阳的光 爱依然在原来的位置 心灵的最敏感处依然是她 没有变成明星或网络红人 世界依然在原来的位置 没有变成地狱 也没有变成天堂
个人分类: 诗歌|23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去留
pingguo 2009-5-10 10:22
一只燕子飞过 它飞过的天空还在 翅膀扇起的微风仍在飘动 一朵玫瑰开了 凋谢在泥土如今还在 昨日的芬芳仍在空气中晃动 爱人远去 心灵在我在记忆还在 她的气息仍在身边流动 悲伤或快乐的信息 总是离去一半 留下一半 我的心也是 离去一半 留下一半
个人分类: 诗歌|26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一个年轻的诗人 — 海子
wangdh 2009-3-27 08:33
纪念一个年轻的诗人 海子 以前不知道海子,也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在他的作品受到关注的时候,我们还在苦读,那段日子里没有时间去关注文艺作品,也没有去留恋电影和电视。 差不多十几年后,每到周末喜欢抽点时间读点自己喜欢的书。有一次在书店里买了一本现代诗歌选。在那本集子里,第一次读到了海子的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知怎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那么朴实,那么美好,那么让人向往,又那么现实,那么容易。想象着海子应该是个幸福的人。可是那么容易朴实的事情,却是要从明天开始。当时疑惑的,也是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后来读了些有关他的介绍,才感叹这位年轻才子选择的归宿。我们无法感受他当时的绝望,无法感受他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那种绝望。就在他对这种朴素美好生活的绝望期待中, 20 年前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他卧在冰冷的铁轨上,去了远方。年轻的诗人走了,留下的是他绝美诗篇的哀鸣和芬芳。 我曾经将海子的这首诗推荐给我的学生们,印刷在我们研究组的通讯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拿起那一期研究组通讯,翻开第一页,望着那首诗。复杂的心情,深深的祝福。祝福年轻的诗人睡得安详,感谢他留下那温暖的诗句。 英年早逝的人,总是让人有些哀叹。在这个日子里,写几句话,纪念他。 ( 王德华 2009.3.26)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Pine Lake 的春天,王德华拍摄)
个人分类: 诗歌欣赏|8758 次阅读|4 个评论
2006-03-27 | 纪念我的导师唐焕文教授——不得不说的话
zhijieleng 2009-2-9 12:16
这篇文章发表我原来的博客上的( http://snowdrop.blog.sohu.com/ ),现搬过来。当时,是为悼念导师而开的博客。 我的导师于2006年3月23日下午去世,我们已经毕业的师兄妹千里迢迢赶回到学校悼念导师,送老师最后一程,一同缅怀与导师共同走过的岁月,几天来许多言语闷在心里,想在这里说说我们导师,也寄托一下自己的哀思。 唐老师是1936年生人,从事教育有45年,共培养硕士、博士100人,本科生我们无法计数。他是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当年由国务院批准的4名博士导师之一,与王众托院士、杨德礼导师一道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点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002年我到管理学院读博士,杨德礼老师介绍唐老师为管理学院的资深教授,但是他很平易待人,学术之争、尤其导师之间的摩擦,在他那里看不到,他和同事们的关系相处得非常好。每每上课或学术活动时,一些导师或学生问我是谁的学生,每当听说是唐老师的,都很赞叹和欣赏地说:唐老师是专心做学问的人,唐老师教出的学生都很优秀,你会很快毕业的。回顾与唐老师走过的3年时间,有许多事件一幕幕滑过,这里想说这样几件事: 老师很朴素。无论吃用老师都不讲究,经常穿一件的确凉的衬衣,我们给他买一件,他说我有的是衣服,都没穿坏呢。唯一的一次讲究是我师兄结婚当证婚人,那天我叫个出租车去等他下课,看到老师一身西装,打着领带,虽然瘦瘦的,但不失矍铄,很是惊讶,当时我还和老师开个玩笑。 老师没有铜臭味。他很讨厌学生送礼,那次大病后,大家凑钱买个微波炉,让他热饭方便些,可他很不高兴,让我们退掉,他不愿加大学生的负担,我们每次元旦去看他,买东西很费力气,一定要实用、还不能太贵。2003年他得了结肠癌,在手术后休养期间,学生们轮流照顾他,他很感动,病愈后总念叨这事。 老师最高兴的事是学生写出高档次的文章、毕业后的学生能申请到高档次的课题。老师教我们硕士和博士往往不是课题本身怎么做,而是怎样去发现最前沿的课题,根据自己的实力能做那一部分,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会疏解我们的心结,给我们讲哪个师兄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如何解决的?在我们怠惰的时候,他经常会早晨6点半左右给我们宿舍打电话,不直接批评,而是告诉我们哪位师兄妹出了什么成果、进展如何?把你放到一个竞争的位置,使你再也睡不着了,继续努力,学业上遇到困难,他会有很好的人力资源让你去请教,他这套培养方式,使我们的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即使毕业的学生他也不忘了督促。我于2005年毕业返回学校,我隔一段时间给他打电话,他也给我打过电话,让我写一本书的一章,同时也催我写自己的专著、还催我写课题的申请书,他说他毕业的学生有4位已经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支助项目了,你也要努力!写文章一定要写好,投好刊物,写完了给我看看。今年我如老师所愿写了一个基金申请,但是知道老师身体不好,没舍得劳烦老师看,让另外一位恩师审的,不知道这样做老师会不会高兴,不过听师妹讲,老师一直很放心我,觉得我不用操心,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学习,听到此,我觉得欣慰,也泪如泉涌。老师的人品很好,在这个学术浮躁的年代,一直坚持博士生、硕士生发表的学术文章中学生署名在前,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或不放,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坚持给我们讲学术上要踏实,唯恐哪个学生出现抄袭,毁了我们这个学术团体的清誉。 老师一生不辍科学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2003年得了结肠癌后,人更虚弱了,但从来没有影响教书,本科生的课一直没断,在大工网上,还有他昨天一个讲座的海报,他最近两周已经吃的很少,很虚,星期四那天,写材料从早上到下午两点,出去办事时摔了一跤,一直昏迷,抢救无效,第二天下午逝世。在大工,有的博士导师以我的导师为榜样鼓励年轻人,说唐老师70岁了还申请到了一个国家自然基金。他在最后这一个月里,指导两个毕业后的博士写了自然基金申请书,帮一个毕业后的学生写了一本教科书部分章节,督促我写书和基金申请书,还给一个在读的博士审完论文,已送出外审,也许他料到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上周他给掌门师兄交待了所有在读的硕士、博士的培养计划,以及每个人的特点,指导上要注意的事情,虽然死亡突然降临,但导师已经布置好一切,这就是一个智者、知者。 学海无涯,人生苦短,如老师一样过一辈子,也许我做不到,但我会踏踏实实地努力,会更加珍惜健康。 老师走了,对老师而言也许是个遗憾,他有许多未完成的事业和理想,但也许是一件好事,他从此再也不用每天与病痛纠缠,记得毕业前,在导师家与导师畅谈,老师坐在沙发上,我坐在他身边的地板上,以便在茶几上写那本书的纲要,当时兴致盎然地谈起我读书期间的发生的一些事,但常常声音暗哑,他曾经说:我现在走路都很吃力,虽然别人看我好好的,但我每一天过得都很艰难。这句话给我印象太深了,我清楚每当我搀扶导师时,他的臂膀是我一个女士一手能握过来的,有一句话能形容我的导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愿导师在天国里安息! 敬爱的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会努力走好导师期望的路,更珍惜健康和生命! 下面是在bbs上的一些留言 http://shop.seasky.biz/dispbbs.asp?boardid=33id=129112star=1page=1 沉痛悼念数学系唐焕文老师 刚刚听说,数学系的唐焕文老师去世了 觉得心里特别压抑 我不是数学系的学生,但是上过他的辅修课 老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他治学的态度以及那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恐怕只能用德高望重来形容 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一年前,瘦弱的他站在讲台上,用颤抖的声音给我们这一群本科生讲课。他本不必这么辛苦的 发这个贴子,只是想排遣一下抑郁的心情,让大家知道大工还有这样的好老师。希望大家帮忙,不要水它。 没想到看到这样的帖子 没想到除了数学系的还友人知道这个老师。。 我昨天已经为此默哀了一分钟 数学系四大金刚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楼主有心了。 我们数学系的都没做到 ~ 悲哀下 ~ 请允许我对唐教授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之情,他的去世是我国数学界、计算机学界和管理信息系统届的一大损失,愿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他老人家的精神永垂不朽。也请他的家人哀顺便,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 我土木的 ~~ 但听过唐老师的课 很温和慈祥的老师 怀念 ...... 发信人 :JBuilder( 好的 ), 信区 :FOREIGN_LG 标 题 : 惊闻唐焕文老师逝世 发信站 :BBS 碧海青天站 (SunMar2614:55:232006), 转信 无比悲痛 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故去了。 希望更多后来人有能力顶上去, 为了大工,为了国家。 sigh, 太难过了。 借此地发文,谁帮我转到 DUT 吧。 发信人 :bigtree(gang), 信区 :SchoGrad 标 题 : 为什么好的老师都是用自己的健康去换来么 ? 发信站 :BBS 碧海青天站 (FriMar2422:59:212006) 恩师刚刚去世 , 在我心里他永远是一个好老师 , 伟大的老师 , 看到这样的帖子 , 说实话我的心 里很难过 , 为什么会这样 , 做一个好老师 , 就得不要健康了 ? 不要家庭了 , 不要生活的乐趣 了 ? 不要 ...? 不要 ....?......... 中国造就了什么啊 ? 这张照片是博士答辩时的合影。 老师记忆力出奇的好。我们这些学生都自叹不如,比如团队里哪个人发表文章,作者排序,卷期甚至页码都记得一清二楚,学界的重要事件,学生培养过程的事情,乃至各种学术材料几乎都能准确记住,所以,他的话匣子打开,会有很多故事。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老师是极其专注才会如此,每每想起都自觉需要努力! 老师也有不好。对身体太不珍惜,对家人也是贡献不够,留下师母孤单终老多么残忍,两个相爱的人,谁先走都是自私的。记得有一次和老师聊起我的父亲,我说自从母亲去世,父亲就没人能管,每天骑摩托到处找老朋友玩,最后到底出了车祸,他很有感触地说,男人老了最怕没老伴,反过来却会好些。现在想来师母在老师心目中的重要性有多大,可现在他却无奈的走了,家里还有一个儿子没有成家立业,就中国人的传统而言,这是老师永远不能放心的事。 老师走了,对我震动很大,这几年的拼搏对身体损害很大,开夜车是常事,对儿子也是没有好好管教,经常让人想象不到,我的儿子会4科不及格,换了好多家教了,都没有效果,儿子对我逆反,也不愿让我教他,可是在这么拖下去,他真考不上好高中了。 人到中年,世事难料,如果哪一天我也象老师一样走了,我会如何安心,真的不敢想!!!!!!!! 罢罢罢!自己的事业放一放,单位没有我一样发展壮大,地球没了我一样转,可是儿子没有我确实不行。 我要管儿子学习了!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6440 次阅读|1 个评论
《测绘科学》刊载文章纪念陈述彭院士
jlpemail 2009-1-17 10:00
刚出版的2009年第一期《测绘科学》,在头条和二条位置刊载文章 纪念陈述彭院士。作者和题目如下:  廖克          《陈述彭院士对现代地图学的开拓创新与杰出贡献》 《测绘科学》编辑部    《深切缅怀陈述彭院士》
个人分类: 消息场|4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年祭雪
龚胜生 2009-1-13 21:38
一年了,这个日子不能忘记。 去年的元月13日,一个黑色的日子,武汉的第一场雪,花季的雪琴融化了。 仿佛是眨眼之间,又是一年了。前几天清理电邮,还看到雪琴在上学前给我的电邮。本来想留着,但还是删了,逝者已矣,愿她在天国安息。 我把我2009年的第一篇博文,送给天国的雪琴。去年的今天,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堂 我希望你已经进入了天堂 如果天堂里有轻松 我希望你获得了轻松 如果天堂里有爱情 我希望你不再为爱情彷徨 如果天堂里有快乐 我希望你在快乐中徜徉 如果天堂里有失望 我希望你不再有失望 如果天堂里有绝望 我希望你永远也不会绝望 如果天堂里有梦想 我希望你能实现所有的梦想 今年的今天,我为雪琴在天国周年祭,无多言,惟愿她在天国轻松快乐,把所有凡间之事已经忘却。
个人分类: 师生情谊|3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薯人生
ecosinic 2009-1-11 16:22
最近几年见到红薯的时候,师弟是我常常想起的人之一。 师弟人称武哥,我叫他红薯师弟。红薯师弟长我一岁,因为在人高马大时才混进小学,其后虽然顺利仍然晚我两届才投到导师门下。虽为师弟,其身高,臂力,其嗓门,笑声,其谈锋,搞笑等,均远在我这师兄之上。故集会之时,多以其为中心,嬉笑怒骂,尽欢而散。 记得那年我正处热恋之中,时间极少,某晚他硬拉着我去了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去看一个他认为虽然长得一般但非常有味的女孩(那时节男生可是能自由出入女生宿舍的哟)。我们闯入女孩的宿舍后,师弟使出浑身解数与心仪的女孩过招,我只负责旁观分析,偶尔插上一杠子。遗憾的是,我注意到双人照竟然都摆在那小女子的书桌之上,原来那小女子已经心有所属。此番师弟虽然无功而返,丝毫未影响他为所爱向前冲锋。 不久之后,他就告诉我,已经搞上对象。我急问是那里的资源,怎么搞到的。他大笑一气,说,某某老师说在 x 街 x 号 x 室有如花一般的四姐妹,三小妹还在上学,大姐已经工作,正在寻找婚配对象,我一听机会难得,就在那个星期天上午自己一个人找上门去了。真的不错,四个美人,而今我与大姐难舍难分。听师弟说完,我唯有敬佩.曰,想不到红薯你竟然这般厉害。红薯不厉害也就不叫红薯了,师弟连忙说。 叫师弟红薯是我和他聊天时无意中叫出来的。 我们是在科学院京外的一所研究所读研的,当时每月所得微薄,师弟还得接济家人。人高马大的师弟常常不满所里食堂的饭菜,说吃了没一会就要找东西吃。某次找吃的时候,我告诉他什么吃的都没有,红薯酒(实验用品)到有几十斤。没吃的喝酒也行。如是我们就用烧杯对喝起 48 度的红薯酒来,苦涩的红薯酒让我们聊起了红薯,忆起了当年吃红薯的种种。 和我家一样,师弟的妈妈也生了一大群孩子,但不同的是, 7 个孩子只活下 4 个来。师弟命大,每天啃着卑贱的,随时随地能生根发芽的红薯长大了,而家里那些不能啃红薯的小生命,都挥挥手,带不走一片红薯地走了。断断续续地听完他的叙述,我们举起烧杯,感谢红薯活命,更感谢红薯使我们今生还有酒喝。 师弟大口喝完杯中酒说,我不仅感谢红薯活命,还感谢她给我一身肌肉,你看我这硬硬的肌肉,象不象红薯。他人整天鱼肉,也不一定有我这样的身体。你看你,说是吃红薯长大的,骨头和麻杆一样细,给人手无缚鸡之力的感觉。师弟说着就亮出他结实胳膊又敞开胸膛,黝红的肌肉一块一块地鼓起,与红泥巴地里刚翻出来的红薯是一个颜色。你他妈的怎么吃红薯还能长得和红薯一样结实,怪事,我非常不平地说。 师弟又哈哈笑了起来,说,我爱红薯,红薯爱我,我是红薯,红薯是我。你呀,尽管红薯爱你,你不爱他,你到现在还怕他,相互之间没有爱,怎么长得好。妈的,说的也是,还满有道理的,我说。 自那以后,我就叫师弟红薯或红薯师弟了,因为这只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叫他红薯的人可能除我外没有其他人吧。 师弟修完学业就去了同城的一家研究单位,继续从事他的科学事业,也很快和他的大美人结婚,不久还生了一个女儿。为了挣更多的银子,跑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1990 年代初,我离开科学院去了南方,师弟则离开单位去了海南。两年之后,师弟又回到了原单位,一来一去,钱没捞着,倒把美人太太的工作搞没了。 2001 年夏秋之际,我从日本打电话到导师家时,导师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告诉我师弟已作古人了。想不到结实如红薯的师弟,竟然如此快地走完了一生。那段时间刚好是我选择未来人生在何处延续之时,师弟的离去让我在悲切之时对生有了新的感悟。 后来才听说师弟自海南返回后,更是多处寻钱,远在农村的父母,弟妹,身边的娇妻幼女,加上工作不顺的妻妹, N 双眼都在指望着他。故师弟一年 365 天,少有在家休息的时候。发病之时,身在西藏。那是他第 N 次进藏(进藏比其它地方能多些补助),只是是次不到三天时间,口鼻即流血不止,坚持两天,被随行人员强行送回,下得飞机直接被抬进了医院。在医院不过两周,即撒手西去。 又据说,师弟有一线活命之机,只是他自愿放弃了。那是入医院抢救之时,师弟再三趁他人不在之时,动手拔去插在身上的输液管。他人不知已经躺在床上的师弟,为何还有气力对自己下手。 只有我明白红薯师弟的想法,生为红薯不能有一点病残,带病的红薯难闻,难吃,一无是处。红薯生为活命养生之物,生既不能养生活命,死亦何妨。只是这没心没肝的红薯到死还没有想透,他这一走给世间留下多少悲伤。 好在红薯之香仍在,每使我觉得师弟之魂犹在人间,也许仍然有些不舍其妻女亲人,更或许有意告诉我他已位列仙班,造福下民,使这大街上的烤红薯变得格外香甜诱人。 生不幸为红薯,死却是可以选择的。愿师弟在九重之上能听得见我为他颂完这段红薯人生,以慰在在之念
个人分类: 日记|3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祭父三章
龚胜生 2008-11-4 22:09
祭父三章 (2006-10-27 16:42:50) 《祭父三章》是2000年7月19日我在国外梦见父亲之后所作,诗类乐府,不过表达思念之情而已。今年是父亲七十周岁生年,录此旧诗,以示纪念。 一 天道阴阳难为人,倏忽相隔十八春。 死生有命原无恨,只怨无由报父恩。 二 阴阳相隔忽重九,父恩如山难相酬。 儿忆父兮当祭酒,父思儿兮莫担忧。 三 父辞子兮何其促,大儿在学未叮嘱; 父辞子兮何其猝,大女刚嫁回家住。 子失父兮何其早,次儿十岁上华小; 子失父兮何其蚤,次女五岁尚吵闹。 如今十八年过去,儿女皆已成家主; 父亲若在将古稀,安享晚年多幸福。 大女生得两儿郎,家道殷实入小康; 大郎十八读高中,二郎初中上学堂。 大儿苦读立他乡,大学教授又漂洋; 妻贤儿慧家庭好,事业蓬勃声名扬。 二儿在家耕田土,还望父亲多保佑; 农家生活多艰辛,两儿尚小负担沉。 次女婚姻错不幸,郎婿不肖闹离婚; 女儿四岁无父爱,城市谋生也苦厄。 母亲守寡六年多,后携弟妹寄新窝; 分分合合十余年,往事不堪回首过。 父亲九泉当有知,儿女人中皆出头; 而今我禀家中事,父亲且听且进酒。
个人分类: 亲情流露|4634 次阅读|3 个评论
同学聚会商议高中毕业20年活动
shangsh 2008-3-23 08:36
今年是我们高中毕业20年。20年好象过得很快,我们就要从青年步入中年的门槛了。不少同学毕业后很少见面,或一直没有再见过面。趁着毕业20年的机会,大家一块聚聚,回顾展望一番,是不少同学的心愿。 昨天晚上,在京的高中同学一起聚会,商讨如何搞毕业20年纪念活动,初步定在8月份回高中聚会。希望到时能见到一些久违的同学。
个人分类: 家乡纪事|425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苍生布迷阵的浩然
jlpemail 2008-2-20 21:23
为苍生布迷阵的浩然 即使是嫉妒他的人,也不得不称赞他的才华以及为人。在 76 年的人生路途中,在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为当代文坛风景涂抹了浓重的一笔;即使不情愿的人,在编写当代文学史时,他也是绕不开的人物。他就是刚刚辞世的《金光大道》的作者,自传体小说《活泉》的主人公浩然。 浩然的作品可以开列长长的目录。 由于他几乎是文革中唯一没有被剥夺写作权力的作家,难免惹人不平。文革后,曾经受到一些不正常的待遇。他的才华和人品是公认的,后来依然坚持了创作,坚持了文艺绿化工程,以河北三河为基地培养了大量作者。有报道说,他把这里选定为自己的长眠地。 1987 年,在西北服役的我,曾经在某县城的书店里购买过他的长篇小说迷阵。其中有个片段,就是描写了一位作家,在农民家居住、写作并且影响了这家房东的儿子。 20 年后,我在一本小册子里得知,他曾经在我经常路过的某村庄居住过。联想起 20 年前阅读过的小说,自然可以设想,迷阵中的作家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12 年前,在发表我第一篇小说的文学期刊举办的创刊 3 周年优秀作品发奖会上,他曾经发言。那天,他穿着灰色呢子大衣。 浩然为苍生布下了众多迷阵,已经和将要研究他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的 文学 博士们,不用发愁研究资料的缺乏,愁的恐怕是不知道如何取舍。 相关报道( http://estate.chinanews.com.cn/cul/news/2008/02-20/1168859.shtml ) 浩然逝世作协主席铁凝吊唁 追悼会二十八日举行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著名作家浩然今日凌晨二时三十分,因病在此间辞世,享年七十六岁。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副主席金炳华及陈建功等人今天下午专程到家中慰问亲属。   记者今天下午来到浩然生前位于前门西大街的家中时看到,小小的客厅已经布置成一个灵堂,摆满了来自中国作协、北京作协、北京文联吊唁的花篮。桌上端放着一张蓝色背景的遗照,照片中浩然身着灰色毛衣,精神矍铄;遗照前摆放着一排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浩然全集》。他的大儿子梁红野介绍,这张照片是其父五十岁时所拍摄,当时身体挺硬朗。五年前一次严重的脑血栓让父亲卧床不起,这些年来,父亲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一直住院,这次他走我们有一定思想准备,但也还是觉得突然。梁红野说。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及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一行下午到家中慰问。铁凝表示从小就看过浩然的作品,她回忆在二000年浩然曾以北京作协主席身份亲自为她颁发了首届老舍文学奖。  北京作协今天也拟出讣告,忠诚的共产主义文艺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全委、著名作家浩然同志因病于二00八年二月二十日凌晨二时三十二分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六岁。特此讣告。   浩然本名梁金广,祖籍河北宝坻。他自幼立志文学创作,一九四九年开始写作,走自学成才的道路。浩然一九六四年调入北京作协从事专业创作,一九九七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二00三年九月后任北京作协名誉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乐土》、《活泉》、《圆梦》等,晚年在京郊及河北三河县实施文艺绿化工程,培养了一批文学爱好者。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在七十年代中期备受推崇。作家茅盾后来曾以当时中国文坛只有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来称之。   据悉,浩然的追悼会将于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时在此间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举行。(完)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2654 次阅读|1 个评论
雪飘歌词
龚胜生 2008-1-26 22:33
2008年的雪很特别,据说这将是三十年一遇的大雪;2008年的雪感觉很特别,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意境总萦回在心头,故有此歌。 荡荡悠悠 你从天国坠落 有谁知道 哪里是你的来由 跌跌撞撞 你到大地落脚 有谁知道 哪里是你的归宿 白茫茫 掩盖人世间这多的忧愁 缤纷纷 如何把生命飞舞到尽头 轻轻的飘啊 轻轻的落 管它甚虚无飘渺 管它甚海市蜃楼 飘啊飘 飘啊飘
个人分类: 师生情谊|42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纪念碑碑文
suqing1961 2007-9-27 22:15
1939年4月,抗日战争最艰苦之际,为培养抗战救国技术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中共中央决定创办自然科学院。翌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勘选延安杜甫川为校址;同年9月,建于此地的自然科学院开学,由此开创了我党高等理工教育之先河。 抗战胜利后,延安自然科学院辗转华北办学,先后易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8月迁京,与中法大学数理学部合并;1952年1月,更名北京工业学院,随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高校;1988年4月,定名北京理工大学,发展成一所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 时值学校 60周年华诞,瞻仰自然科学院旧址,抚今忆昔,无限感怀,谨立此碑,以追颂前辈创业之伟业,弘扬延安办学之传统,陶冶吾辈育人之情操,激励后人创新之精神。 2000年9月为北理工60周年校庆学校旧址立碑而作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5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