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经济数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的GDP数据有假?
热度 3 wengjuyang 2015-9-19 02:39
《华尔街日报》2015年9月15日发表了作者杰弗里·斯帕肖特(JeffreySparshott)的文章,题目为:“对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美国经济学家们是怎么想的? 只有傻瓜才会相信”。 文章称,最近华尔街日报问卷调查了64个经济学家。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没有达标。但是,真实数据究竟差了多远呢?对问题“你认为中国的GDP统计数据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状态?”,以下是文章列出了的回答。我把它们都一个不落地全翻译了。 我第一反应是:这些评论是歧视中国吧? 但想起中国大跃进时代的捏造数据,以“响应党的号召”。想起在中国逼论文数的高压环境下,最近41篇来自中国大陆的论文被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撤下。想起中国两年多来党的权力在法律之上的、以反腐为名的权力斗争(请看我的博客《 和张维为教授商榷:美国的“三流总统” 》)。想起罗辑思维的《权力之下无真相》。 我不敢再往下想。还是等解密的年代到来吧。 以下是那篇《华尔街日报》报道列出的全部评论。 “官方的数据是捏造出来的,以适合政府官方的口径。”-史蒂夫·士丹利,阿默斯特皮尔庞特证券 “有个笑话说,他们所有的统计数据的78.352%是捏造出来的”-BernardBaumohl,经济展望集团 “真的有人相信他们吗?”-Joel纳罗夫,纳罗夫经济顾问公司 “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他们的数据。”-Rajeev·达万,佐治亚州立大学 “任何政府这么严重地干预市场就一定会影响/操纵官方统计数据。”-Sean斯奈思,中佛罗里达大学 “精确测量很难,尤其是在那里。”-Lou克兰德尔,莱特森ICAP “大约夸大了GDP2至3个百分点 。” - LLEN西奈,决策经济学 “他们对服务经济的了解比我们少。”- 黛安Swonk,Mesirow金融 “GDP是个数据收集和测量过程。因此,与其说是政治的或故意的错误,还不如说收集信息和解释所获得的信息的复杂性,其中可能包含相当大的噪音。”- 纳撒尼尔·卡普,BBVA “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是非常不可靠的。其GDP数据往往低估了上升和下降,以掩盖真实的波动性。”- 托马斯·斯威夫特,美国化学理事会 “他们纯粹捏造。连修改数据都不用做。”- 大卫·舒尔曼,安德森管理学院 “统计数据远非完美,但确实反映了总体趋势。”- 林恩·里瑟,点丘陵拿撒勒大学 “他们可能夸大了当前经济的健康程度。”- Bhagavatula的拉姆,组合投资公司
1505 次阅读|5 个评论
国家统计局保密数据连续4年早泄
冯用军 2011-4-20 15:02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经济数据,在14日晚上,凤凰卫视就已公布相关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得到了印证。数据“泄密”,似乎不是第一次。 盛来运表示,国家统计局也一直高度重视发布前数据的保密工作,为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进一步缩小了涉密数据的人员和范围。特别是近两年,国家统计局建立和进一步规范了统计信息的发布制度,正在研究进一步完善发布制度问题,改进的方向是进一步缩短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数据被早泄的风险。 早泄事件 ●在2010年6月11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5月份经济数据之前,《新京报》记者在路透中文网6月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三位消息人士透露,在当日召开的某券商会议上,一位关键部门的中国政府官员透露,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 ●2009年7月16日,《京华时报》《中华工商时报》等媒体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准确报道了中国二季度和上半年GDP增长数据。这些报道均表示,数据来源于前一日在北京召开的“2009政府采购与企业发展机遇座谈会”。 ●2008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然而,在8日和15日,路透社在其中文网站刊登文章发布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统计局当天公布的数据丝毫不差。
个人分类: WNII世界国家指数研究院|1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乡的发展(1)
slonethu 2011-4-18 14:19
我的家乡是沂蒙山区的沂南县,在沂山之南、蒙山之东,区内有沂河、汶河和蒙河。家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以穷山恶水流传于世(当然俺是不承认出刁民的),现在则打起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圣地”的地方品牌。每年都是不定期地回家一次,也见证着家乡的变化,但始终都是云里雾里的感觉。偶然地,有机会与一帮专家实地走访了一番,参观了种植园和几家工业企业,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对家乡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颇有感慨。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46%”,与江浙一带比较,显然这一数字还是弱小的多!即使在山东省内,也是后进之列。然而,撇开经济数据,看看实物数据:年加工肉鸭3.8亿只;全国黄瓜第一县;蔬菜种植面积6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8万亩(超过寿光);电动(自行)车形成200万辆产能。毫无疑问,这些数据更加真实的反映了家乡的经济地位和产业状况。 改革开放来,家乡的某些企业也曾经辉煌一时,例如玻璃厂、声乐鞋、华日摩托等,但现在这些企业都销声匿迹了。对于工业产业的发展,家乡人提起来也都是“怒其不争”。然而,最近5年尤其近年,情况大有改观。例如,家乡流传的一句话“一个声乐倒下,万千企业起来”,家乡目前有大大小小上千家鞋帽厂或作坊,形成了典型的自发式的产业集群;再如,家乡早先引进了青岛的澳柯玛,生产电动自行车,目前已经有绿源、格伦特等整车厂,配套企业在50家左右,可以生产除电源外的所有零部件。 就产业类型而言,家乡有两大类产业,一类是依托本土优势资源形成的本地化产业,如蔬菜、养殖及其下游加工产业,再如鞋帽和建材产业;另一类是外来引进产业,如电动车产业。(待续)
个人分类: 产业观察|3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统计数据的泄密和向科技期刊学习
热度 2 jiahepeng 2011-4-17 07:31
中新社报道, 国家统计局 15 日 公布的经济数据在 14 日晚上,已有媒体公布相关数据。对于媒体提前泄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统计局严厉谴责任何泄露还在保密期数据的行为,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外,同样的事情在 1 月份和去年 6 月份也出现过,消息在发布会之前被泄露。 对于该媒体的泄密行为,盛来运表示,国家统计局严厉谴责任何泄露还在保密期数据的行为,我们相信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看到这条消息我在想,与其被动地保密,是否有可能在经济信息领域也建立一种类似科技新闻的限时禁发 (Embargo) 制度呢? 在西方,国际科技界和科技期刊界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与媒体沟通的做法和体系:它由编辑约稿、作者撰写新闻稿、记者注册、新闻稿的限时禁发制度等组成,在重要的国际期刊中重要的科学论文制作成新闻稿的比例最高,《科学》杂志每一期都有一多半的论文被制作成新闻稿。 除了制作新闻稿之外,包括《科学》、《自然》和《柳叶刀》等都有本期导读,其阅读难度与大众传媒的科学专刊相近 ( 如纽约时报的科学周刊)这些专业刊物的新闻报道内容与大众传媒最大的不同不在于难度和报道方式上而是在于其报道对象更多是科学界关心的内容。 在发布新闻稿时,重要论文的新闻稿可能会提前一周发布,注册记者可以提前看到将要发表的论文新闻稿 ( 有时候也包括论文全文),但是他们只能消化这些内容或者提前采访,却在要求的时间(通常是论文正是发表时间)之前不能发表,这被称作限时禁发制度。 在国外,包括《科学》等在内的科技期刊一般是把即将发表的重要论文的相关科学家的联系方式也会告知记者,以方便采访。 但是记者必须是注册记者,并且只有进入到有密码保护的新闻网站上才能看到这个新闻稿和论文全文。如果记者违反规定被发现,他们就可能永远失去通过该站点获得提前发布新闻稿的机会。 通过多年的运行,这套制度运转得很好。总有个别违反规矩的人,部分这些人还以促进公众利益(及早知道重大发现)来为自己辩护,但是总体而言,这一制度运转得很好。因为对于媒体(网站、日报)而言,当一条新闻注定要与其他人同时见报,在形式上没有独家而言的话,内容的独家、风格的独家、视角的独家和深度的独家就成了大家主要竞争的地方。 如果是经济数据的发布,当然也同样存在抢新闻的情况。如果媒体实现都对数据有所了解并可以展开深入解读,并且都知道这个最后发布的时间,那么谁做得好,主要在于谁的内容和深度,在那种情况下,也许大家更加推崇的就不是谁先披露,而是谁披露地更好。 当然,经济数据与科学论文不同,会带来巨大利益,所以一旦提前披露甚至是自己从中牟利,那么应该接受的是刑事惩罚。同时,也要进行制度设计,防止记者们在采访中把数据透露给被采访的经济学家。 也许诸如 CPI 那样的数字太重大了而不适合公布,但是这种通过提前为媒体提供新闻来促进媒体专业化能力建设和契约精神形成的工作,除了科学新闻外,也应该在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有所体现。遵守这样的规矩,也是媒体同仁们公民精神的体现。 (作者为科学媒介中心主任、《科学新闻》杂志前总编辑、世界科学记者联盟理事)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42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贼喊捉贼----读统计局严厉谴责国民经济数据泄密有感
qlms 2010-6-11 17:15
5 月份的 国民经济数据 公布了。结果当然是和几天前路透社发布的预测惊人的 完全一致 ! 新闻发布会上,终于有好事者忍不住 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为什么每次统计局公布数据之前都会有泄密现象 ? 对此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 国家统计局已经注意到了,这次数据发布前有关媒体提前报道了一些数据,首先,国家统计局非常谴责这种提前泄露还在保密期的数据的行为。国家统计局也正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这件事情。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点:第一,国家统计局从统计调查到数据发布,是严格按照统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的,严格执行保密规定,这一点是一贯的,而且是坚定不移的。第二,这件事情肯定会引起我们更加注意加强数据发布方面的一些管理。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要按照法律法规来办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新华社) 看完这段新闻,我一下子糊涂了。 这个数据泄密,到底是谁泄的呢?下面做个简单的分析吧。 首先,这个人应该是知道数据,才能去泄密吧。我个人估计,在发布之前,知道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经济数据的人,应该是少数人,就算加上统计局的上级,分管的副总理和总理,估计也不超过 100 个人。所以,泄密的人,应该是这 100 个人的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只要认真追查起来,难度不会很大。 第二,盛运来说: 国家统计局非常谴责提前泄露还处在保密期的数据的行为。 这个泄密,难道不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泄密的吗?所以这里说谴责,有点贼喊捉贼的感觉!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道歉,表示严查,一查到底,不论涉及到谁泄密,最后都按照法律规定来处置。 第三,盛来云表示加强数据发布方面的一些管理。这样的表态,是否避重就轻?前几天泄密的时候,已经引起虚拟经济市场的剧烈波动了,这可是几千亿的市场交易,谁对此负责呢? 第四,盛云龙号召大家按照法规来办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段太让人费解了,就算我不守法,我也没有本事去泄露全国的经济数据啊。 最后,附一段中国青年报的评论: 无意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是某些政府机关人员出卖了经济数据,但屡次的数据泄密,着实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民间流行着各种的猜测,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或许是有人经不住诱惑,出卖了经济情报。提前泄露国家数据的人或单位,显然已经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他们必须为数据泄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家经济运行数据关系着国计民生,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在中国逐渐崛起的今天,经济、军事、技术数据都有可能成为国外机构研究和获取的对象。多次数据泄密已经为我们敲响了信息安全防范的警钟,只有作好了数据信息安全防范,严厉打击泄密者,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健康而顺利地运行和发展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464 次阅读|3 个评论
阿里巴巴卫哲:中国经济将呈U字反转
drqian 2009-4-18 18:04
2009年4月17日-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 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阿里巴巴CEO卫哲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阿里巴巴CEO 卫哲 优秀伟大的企业应关注危机后应干什么,卫哲指出,全世界担心的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大家都担心的第二轮金融海啸不会到来,中国会进入U型恢复,亚洲的外向型经济将得到内需的平衡。阿里巴巴因此将坚持立足中国、优先亚洲、最后辐射全球的策略。 记得2007年底,阿里巴巴在2007年底就发出了冬天来领的预警,当时没人相信,应者寥寥。现在看来不得不佩服阿里巴巴的前瞻性。正如CEO卫哲所自豪 的,阿里巴巴的可以提供预测数据要比海关出口的正式数据早3-6个月,通过这次金融海啸我们也看到了阿里巴巴的从容与自信。比起那些牛皮吹破的经济学家和 智囊饭团来说,我认为阿里巴巴更值得我们信赖。那么,为什么不让阿里巴巴的数据为我们中国的决策层服务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