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不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希望] 不要“自相残杀”,不要“骨肉相残”
热度 4 zlyang 2020-10-17 14:44
不要“自相残杀”,不要“骨肉相残” 以害人开始? 以害己告终? 既然 自杀,往往是他杀; 并且 他杀,往往是自杀, 所以 不要“自相残杀”, 不要“骨肉相残”! 家和万事兴!聚同存异。 推荐阅读: 科学网,2014-12-12,三大创新定律告诉我们的真相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295069.shtm 第二定律——阻力定律。其内容是: 若是创新,必有阻力,而且阻力的大小与创新程度成正比。 创新程度越高 ,说明你的思想越是超出人们的认识水平, 越是对旧的思想体系和利益格局具有毁灭效应 ,因此 会遭到更加猛烈的打压 。如果要立志创新,就要准备被冷落,被欺侮,被打压。 相关链接: 2020-10-15, 自杀,往往是他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4476.html 2020-10-16, 他杀,往往是自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4590.html 2020-10-01,谁是原创的敌人?谁是原创的朋友?这个问题是原创的首要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2865.html 2020-08-21, “同行评议”扼杀原创的权威观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7293.html “同行评议”,其实“评”的“审稿专家”的人心 2020-08-12, “新华网”聘用制危害科技原创定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6066.html 2018-09-29,最恐惧:把谬误当成真理 最恐惧的是, 把谬误当成真理 。进而 真诚地捍卫谬误 ,真诚地仇恨真理。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 ——————— ——————— ——————— ———————— 抄袭 黄秀清,2020-10-17,玩虚:科学的最高境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80705-1254700.html PS的照片 怕黄教授不让看。
2536 次阅读|9 个评论
基金评审:还真的不要“同行评审”!
热度 5 zlyang 2020-1-9 16:11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基金 评审:还真的 不要 “同行 评审 ”! 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 “科研经费主管部门采纳平均分配方案会有很大的阻力。阻力主要来源于当前科研经费分配方案的受益者,他们或是获得了更多的经费,或是在同行评议中掌握投票权。” 《Enago英论阁,2020-01-08,申请科研项目如乐透中签?不如随机筛选?》, 阅读与感慨。 一、阅读摘录: (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高层说得中肯:获得奖助就像中乐透,却没有乐透盲选省时省力公平的好处。 (2)自2015年开始,新西兰的科学技术创新国家科学挑战赛(SfTI fund)及健康研究委员会(New Zealand Health Council)施行盲选,后者的高级研究资金经理指出,水平最高和最低的申请件很容易分出来,评审委员的时间都花在整理中间程度的项目排序上,不如将排序时间省下来。 (3)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Volkswagen Foundation)自2017年开始实验部分盲选,部分申请依然透过同侪审查筛选,其他则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件中抽出得奖者,基金会表示,盲选排除了长久以来困扰学术界的偏见影响,更扩大了中选项目的多元性。 (4)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在2019年也开始在青年科学家的评选上尝试盲选方法。 国家要保障最“具有创造知识可能性”的项目得到发展机会。 科学知识进展在21世纪达到空前的快速, 目前适合的审查人越来越难求, 成为同侪审查制度的重大限制。 二、什么是“真创新” 真创新 ,就是给人类带来 前所未闻 的“ 新知识 ”。 因此, 真创新 , 没有同行!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同行,更没有小同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0437.html 以《相对论》为例,就是除了爱因斯坦自己之外,别人都看不大懂啊!! 一个记者问天文学家爱丁顿:“听说全世界总共只有三个人能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您是其中之一,是不是这样?”爱丁顿一时沉默了,正当记者以为爱丁顿要反驳的时候,没想到爱丁顿说:“我正在想另外两个人是谁?” ——《汪洁著. 时间的形状 相对论史话 . 2011,第4页》。 三、 国家要保障最“具有创造知识可能性”的项目得到发展机会! 善良的人们, 为了人类的明天 , 革“ 同行评议 ”的命 吧! 推荐阅读: Enago英论阁,2020-01-08,申请科研项目如乐透中签?不如随机筛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387-1213386.html 李江,2017-12-19, 如果科研经费改为平均分配......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0437.html Vaesen, K., Katzav, J. (2017). How much wouldeach researcher receive if competitive government research funding weredistributed equally among researchers?. PloS one, 12(9), e0183967.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83967 近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同行评议制度表示不满。 同行评议花销巨大,评议结果极不稳定, 张章,中国科学报,2017-04-18,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Scheffer和Bollen表示,目前经费竞争日益激烈,对青年学者尤为如此,而 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 ,因为一些科学家得到大量经费,而一些人什么也没有。 Jop de VriezeApr. With this new system, scientists never have to write a grant application again. [EB/OL], 13, 2017 , 3:00 PM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4/new-system-scientists-never-have-write-grant-application-again 周健,2016-09-11,科学面临的七大问题及出路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002186.html 问题四:同行评议出现了故障 同行评议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出版前淘汰垃圾研究。然而,调查中受访者们表示,这个机制发生了故障。大量的研究和系统评论表明,同行评议并不能可靠地防止劣质研究被出版。 科学网,2013-09-25,隐秘与主观盛行 谁来评议“同行评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9/283081.shtm 李江,2017-12-19, 如果科研经费改为平均分配 ......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0437.html Vaesen, K., Katzav, J. (2017). How much wouldeach researcher receive if competitive government research funding weredistributed equally among researchers?. PloS one, 12(9), e0183967.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83967 近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同行评议制度表示不满。同行评议花销巨大,评议结果极不稳定, 这么看来, 荷兰、美国和英国 如果采用平均分配科研经费的方案,这些国家的科研仍然会继续前进,科学家不会因为缺少经费而无法开展研究活动。 参考资料: 汪洁.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12. 中国科学院,2005-04-18,从全世界只有12人懂相对论说起 http://www.cas.cn/zt/kjzt/wln/05jj/200504/t20050418_1709318.shtml 在相对论创立之初,正如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所说,全世界只有12个人能懂相对论。 往事不堪回首: 2019-05-10, 基金评审:可以不要“同行评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78271.html 2019-06-09, 科技成果依赖于研究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3968.html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 居里夫人文选 》有感(下篇) http://cfi.crsp.org.cn/ScienceCommunication/SciRationality/032Q1201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1452.html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热忱无私的学者,全部身心埋头于一项伟大的研究,可是一生都受到物质条件的掣肘,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该会留下多么大的遗恨啊!这个国家有她最优秀的儿女,是她最大的一笔财富, 然而他们的天赋、才能和勇气竟然遭到荒废 ,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惜。” “ 无论什么职位都自己去谋取,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情啊。我实在不习惯这种做法,它会使人道德败坏。 ” 相关链接: 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 ,《科技中国》,2019年第十一期pp.34-36,日期:2019-11-19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879.html 2017-06-18,Zenas 公理:2017年继续领跑世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1527.html 2019-12-18, Zenas 公理:2017年《Nature》主编的表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0560.html 2020-01-07, Zenas 公理: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本庶佑 Tasuku Honjo 的表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230.html 2020-01-04,青椒出路:抱大腿!做热点!千万别学爱因斯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2865.html 2019-10-09, 同行评议缺点和消极作用的报道(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1265.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20-01-08, 1970年以后人类数学、物理学的停滞不前:“同行评议”的直接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380.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477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基金评审:可以不要“同行评审”
热度 7 zlyang 2019-5-10 20:29
基金评审:可以不要“同行评审” 根源是 Zenas 公理 。 邱晨辉,中国青年报,2014-10-21,《丁肇中:一生最重要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02.shtm?id=305802 丁肇中 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 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 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 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近年的一些定量实证研究: (1) 张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4/18 9:22:08 《荷兰试 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Scheffer和Bollen表示,目前经费竞争日益激烈,对青年学者尤为如此,而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因为一些科学家得到大量经费,而一些人什么也没有。 Jop de VriezeApr. With this new system, scientists never have to write a grant application again. [EB/OL], 13, 2017 , 3:00 PM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4/new-system-scientists-never-have-write-grant-application-again (2) 李江,2017-12-19, 如果科研经费改为平均分配 ......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0437.html Vaesen, K., Katzav, J. (2017). How much wouldeach researcher receive if competitive government research funding weredistributed equally among researchers?. PloS one, 12(9), e0183967.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83967 近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同行评议制度表示不满。同行评议花销巨大,评议结果极不稳定, (3) 黄晓磊,2012-12-12, 基金资助不鼓励创新 如何改进资助模式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883-642050.html Joshua M. Nicholson John P. A. Ioannidis. Conform and be funded .Nature volume 492, pages 34–36 (06 December 2012)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92/n7427/full/492034a.html Too many US authors of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influential papers in the life sciences do not receive NIH funding, contend Joshua M. Nicholson and John P. A. Ioannidis. (4) 华春雷,2019-02-14, 《 自 然》发文揭开大科学背后的沉重真相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10327-1162214.html 论文分析了60年来的(1954年-2014年)的6500多万篇的论文/专利/软件等,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研究结论: 大型科研团队更多地在比较成熟的前沿领域做后续的成长性的工作, 而独立科学家或小型团队则往往更专注于还不成熟的前沿领域和真正的巅覆性创新. 他们的统计发现, 团队规模与影响力呈正相关性,但与颠覆性创新呈反相关性. 但是令人深思的事实是, 那些科学领域中的不知名的独立学者或小团队, 却在科学和技术的最前沿的天际线上在拓荒和耕作. 他们在选择研究课题上, 往往更重视真正的难题和最尖端性问题, 因此, 他们才真正承担了科学前沿区的最大的风险性, 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工作, 才k维持了科学的后驱力, 维持了科学的生命力. 但是, 他们却往往得不到舆论的关注, 没有记者的注意, 无法被聚光灯照射, 在资金上也往往更困难. 这就是该论文所揭示的当今科学界原始森林中的沉重的生态真相. Wu, Lingfei; Wang, Dashun; Evans, James A.Large teams develop and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NATURE 卷: 566 期: 7744 页: 378-+ 出版年: FEB 21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41-9 作者分析了2004到2014十年间的研究论文,发现当小团队在获得主要政府机构基金资助的时候,其产出的颠覆性与大团队无异! 无论团队大小,当其研究获得资助时,产出的论文颠覆性都在垫底的三分之一! http://mini.eastday.com/a/190214075334335.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皮埃尔•居里:“ 无论什么职位都自己去谋取,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情啊。我实在不习惯这种做法,它会使人道德败坏。 ” French physicists Pierre and Marie Curie with their daughter Irene. https://cdn.britannica.com/90/130290-050-E6CA5486.jpg
个人分类: 科学 - 艺术 - 社会|3994 次阅读|43 个评论
2019元旦献词:不要自毁长城,不要自取灭亡
热度 7 zlyang 2019-1-1 12:10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 毛泽东,1949年 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 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 , 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 创新能力、质量、贡献 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 潜心研究 和 创新 的评价制度。 ——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28/c_1122901308.htm 2019元旦献词: 不要自毁长城,不要自取灭亡 Karl Marx: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science, and only those who do not dread the fatiguing climb of its steep paths have a chance of gaining its luminous summits. (Preface to the French edition). Friedrich Engels: Just as Darwin discovered the law of evolution in organic nature, so Marx discovered the law of evolution in human history; he discovered the simple fact, hitherto concealed by an overgrowth of idealogy , that mankind must first of all eat and drink, have shelter and clothing, before it can pursue politics, science, religion, art etc.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推荐阅读: (1)吕洪波,2018-12-31,高校钟点工式定量管理机制下我的感悟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40-1154583.html (2)武夷山,2019-01-01,应约谈对2019年科技创新的展望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54680.html (3)2015-12-23, 孙小淳老师《 苏联专家谈中国的“科学文化”》的真实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476.html 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体力的也好,脑力的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原则乃是不需要证明的定理。 最低限度所必需的几个月时间一直缩短到3-5天这类神奇的数字。 (4)文双春,2018-07-31,看这点就可判断一所大学能否“一流”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一流科学家的共同体会是,一流研究需要时间(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而且需要的是大块连续时间(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科研不像搬砖,搬一块少一块,所以搬一阵歇一阵没关系。科研首先要有新想法,而好不容易冒出来的新想法,从申请项目,到开展研究,直至撰写论文,都需要大把时间。新想法往往娇贵而脆弱,每次打断都像一阵吹翻一屋子卡片的风。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中断片刻后重新专注于一项任务需要约23分钟。如果中断时间更长,一个想法可能就随风而去了。打个比方说,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即使烧到99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前功尽弃。 (5)李江,2017-12-19,如果科研经费改为平均分配......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0437.html 同行评议花销巨大,评议结果极不稳定 (6)张章,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04-18,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 相关链接: 2018-01-01 , 2018 元旦献词:科技教育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92529.html 2017-01-01 , 2017 元旦献词:人类已经进入自我毁灭的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24662.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链接!
个人分类: 科学 - 艺术 - 社会|228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千万不要“诺奖基金之三:基金的评审与经费预算”
热度 5 zlyang 2018-10-20 13:57
Zenas 公理的一般形式: ( 1 )科技发展,具有独立于人类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 2 )同行评审,是用“旧知识”去评“新知识”,从而具有阻碍创新的天然特性。 ( 3 )大量的历史经验表明: 新领域大多由拿小钱或不拿钱的人开创 , 钱堆不出创新。 法国大 数学家庞 加莱( Jules Henri Poincaré,1854-04-29 ~ 1912-07-17 ) “要想预见数学的未来,正确的方法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 千万不要“诺奖基金之三: 基金的评审与经费预算” 纯洁善良的 陈德旺 博主进一步说: 《诺奖基金之三:基金的评审与经费预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1378.html 俺进一步以为:千万不要!! 【把基金委相关学科(与诺奖有关的学科)的优青、杰青、重点和重大项目取消,】 感觉不太合适。 这些项目里面,有不少是面对我国发展重要需求的,尽管它们不是为了诺贝尔奖。 诺奖基金(钱)本身不会犯错,但是,人会犯错。 酒不醉人人自醉, 花不迷人人自迷。 奇迹年的牛顿、爱因斯坦,在操场破木棚里提炼镭时期的居里夫妇,“诺奖基金”假如发给他们的话,一定会促进人类进步。 然而,真实的历史却是: (1) “奇迹年”这个拉丁语词 ( annus mirabilis )原本就是用来称呼牛顿的 1666 年的,后来也被用来称呼爱因斯坦的 1905 年。 施 塔赫尔( John Stachel )比较了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奇迹年”的多项异同,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却完全没有被注意到,这个共同点也是经常被后来的科学家们有意无意忽略的,那就是—— 牛顿和爱因斯坦创造奇迹时,都没有用过一分钱的“科研经费”! 其实, 牛顿、爱因斯坦“奇迹年”的直接原因: 没有“同行评议” 。 (2) 居里夫人后来在接受美国女权杂志记者麦隆内夫人采访时,回顾自己科研之路的艰辛:“我们(指居里夫妇)差不多花了四年时间才取得了在化学方面所要求的那些科学证据,证明了镭确实是一种新元素。 如果我有足够的研究条件,做这同样的事情也许只需要一年。 ” 诺奖基金(钱)本身不会犯错,人会犯错。 核心还是“评议”(同行评审)。 同行专家,用已知的旧知识,来衡量未知的新知识。结果只有一个:阻碍真正的创新。 所以,丁肇中说: “ 经验,至少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专家,更没有意义。 ”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自然存在。 先进的科学真理,几乎必然在少数人手里。 所以,《论语》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①,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②,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孔子说:“未必可以。 不如是全乡中的好人都喜欢他,坏人都讨厌他。 ” “为天才留空间, 为中才立规矩, 为庸才找出路”! 不做汪精卫,不学阿 Q ! “钱穆制度陷阱”,好像在科技评审里已经出现了。 丁肇中说: 科学,只有推翻了旧理论,才能不断向前走。 曾经,在丁肇中实验的某一领域,专家们给出了 200 余种理论。有人问他哪个是对的,该怎么办?他回答:“不怎么办,继续做实验。”他说,“经验,至少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专家,更没有意义。 ” 所以我做实验的第一个结论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我之前什么实验也没做过,这是我的第一个实验。 另外两个队伍都是有名的科学家,结果都是错的。 这个实验不受世界上所有物理学家的欢迎。理论物理学家都相信只有三种夸克。原因很简单,因为三种夸克已经可以解释所有当时已知的物理现象;而实验物理学家认为,没有人能做出这样 困难的实验。所以 这个实验几乎被世界上所有的实验室所拒绝。 1970 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接受了我的实验。 我做实验的第二点体会是: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 我做实验已经多于五十年了,每一个实验都受到大量的人反对,可是我“ 容忍”别人错误的判断。 相关链接: 科学网, 2014-10-21 ,丁肇中:一生最重要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02.shtm 现场有中科院青年教师问:“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怎么办?” “那就对了!”这个答案让在场不少人听起来有些意外,丁肇中解释道,如果实验与理论相同,那将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科学,只有推翻了旧理论,才能不断向前走。 曾经,在丁肇中实验的某一领域,专家们给出了 200 余种理论。有人问他哪个是对的,该怎么办?他回答:“不怎么办,继续做实验。”他说,“经验,至少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专家 ,更没有意义。” 凤凰网, 2018-07-08 ,丁肇中:中国科学家有成绩就升官 是误入歧途 http://news.ifeng.com/a/20180708/59056030_0.shtml 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发展是推翻现有的知 识。所以受到别人的反对是很好的事情。 周雁翎, 2015-10-23 ,“三无”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99505-930372.html 江晓原, 2009-12-28 ,爱因斯坦:曾经的超级“民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f2bc80100gyz0.html 2018-03-14, 牛顿、爱因斯坦“奇迹年”的直接原因:没有“同行评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03814.html 2018-10-16, 人类科技教育(状态)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1161.html 本组博文链接: 陈德旺, 2018-10-17 ,诺奖基金之三:基金的评审与经费预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1378.html 陈德旺, 2018-10-14 ,诺奖基金之二:应该如何设?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798.html 2018-10-15, 千万不要“诺奖基金之二:应该如何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0972.html 陈德旺, 2018-10-12 ,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已经刻不容缓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471.html 2018-10-12 ,千万不要“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0485.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11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千万不要“诺奖基金之二:应该如何设?”
热度 6 zlyang 2018-10-15 17:40
千万不要“诺奖基金之二:应该如何设?” 纯洁善良的 陈德旺 博主继续说: 《诺奖基金之二:应该如何设?》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798.html 俺继续以为:千万不要!! 包括丁肇中先生在内的多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都说: 诺贝尔奖不是科研的目的;为拿诺贝尔奖而工作是非常 危险 的。 “你要做伟大的工作就必须有一颗纯洁的心。你只能想数学。其他一切都属于人类的弱点。”尽管人们会把佩雷尔曼拒绝接受菲尔兹奖视为一种傲慢, Gromov 说,他的原则值得钦佩。“理想的科学家除科学之外不关心其他的事情。他希望生活在那样理想的境界。虽然他做不到,但他希望那样。” 1990 年 7 月 29 日的《纽约时报》上出现了一则匿名公告: “公告坚决主张文化和商业之间要保持道义上的距离,并且代表凡高对人们提出严厉的劝告:‘艺术的价值与金钱毫不相干’”(见《凡高的历程》) 推荐阅读: 半月谈, 2018-09-29 , 创新找不着钱,伪创新到处骗钱? http://www.banyuetan.org/dyp/detail/20180929/1000200033134991538184899973529362_1.html 半月谈, 2018-06-26 , “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教授自曝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乱象 http://www.banyuetan.org/dyp/detail/20180626/1000200033134991529974398423860952_1.html 人民网, 2011-04-25 ,人民日报科技杂谈: 钱堆不出创新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4471963.html 真傻以为,中国大陆要想诺贝尔奖: (1)研究人员,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研究人员,加强学习本学科的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纵横扩展知识)。以提高科学判断力和预见力。 缺少科学判断力和预见力,就不能完成重大科研。 牛顿:没有大胆猜测,就没有重大发现。 “No great discovery was ever made without a bold guess,” Sir Isaac Newton. (2)社会,主要是爱真理、爱科学,公平、正义。 弄清楚“义”、“利”之间的关系,使得真科学家能够安心潜心研究。 “为天才留空间, 为中才立规矩, 为庸才找出路”! 不做汪精卫,不学阿 Q ! (3)Zenas公理说: 同行评议,是阻碍人类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基金(钱)不会阻碍进步,但同行评审会。 因为, 同行评审 的实质:用已知的 旧知识 ,来 强迫 未知的 新知识 。 假如设立“诺奖基金”,则将来真正得奖的科学家,基本上不会获得该基金: 还是因为“同行评议”。 国家基金委早有“高技术探索项目”,就是类似的基金。为什么后来取消了? 已经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有的基金断顿,有的为经费跑马拉松,有的因为没有钱关闭实验室 。 建议阅读: (1)李明阳, 2018-10-15 , 规划但不能计划 ——小议面向诺奖的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140881.html (2)冯大诚, 2018-10-14 ,不 废除“记工分” ,只能继续羡慕别人拿诺奖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140712.html 相关链接: 陈德旺, 2018-10-14 ,诺奖基金之二:应该如何设?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798.html 陈德旺, 2018-10-12 ,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已经刻不容缓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471.html 2018-10-12 ,千万不要“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0485.html 汪涛, 2017-10-13 ,诺贝尔奖是一门空前伟大的生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63057-1080637.html 2018-10-05 ,诺贝尔科学奖与“钱学森之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9027.html 2012-10-12 ,恐怖与恐惧的 pure scientist ( 纯粹的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21707.html 2010-03-21,Grigori Perelman: Millennium Prize of 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与天才的心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04994.html 2010-03-09 ,科技与钱:想起了 van Gogh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0125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10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千万不要“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
热度 16 zlyang 2018-10-12 19:15
千万不要“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 纯洁善良的陈德旺博主说: 《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已经刻不容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471.html 俺以为:千万不要!! 网传一个故事( 求证真伪 ):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3fd5c4547f00ecde972d90b381a721b.html 当英国女王参观格林尼治天文台,得知天文台长、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德莱( James Bradley,1693-03 ~ 1762-07-13 )的薪金级别很低时,极为诧异,表示一定要提高他的薪金。 布拉德莱甚是不安,他深知凛然的高贵,往往经不起世俗的蚕食和销蚀,他恳请女王千万别这样做,说: “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将不再是天文学家了。” 日本,先做出了一批诺奖结果;之后, 政府才制定得奖计划。 而不是反过来。 2001 年 3 月,日本内阁制定、通过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了一项数量目标: 今后日本应在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国际级科学奖的获奖数量上与欧洲主要国家保持同等水平,力争在未来 50 年里使本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到 30 人。 拿诺贝尔科学奖,主要靠人品。 “ 钱穆制度陷阱 ”,好像在科技评审里已经出现了。 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同行评审越严,人类科技发展越慢!! 同行评审的实质:用已知的旧知识,来阻碍未知的新知识。 权威资料: 半月谈, 2018-09-29 , 创新找不着钱,伪创新到处骗钱? http://www.banyuetan.org/dyp/detail/20180929/1000200033134991538184899973529362_1.html   当前,在科技创新领域,不少伪创新项目“胆子大”“会吆喝”,颇受资本追捧,快速圈钱;而一些埋头苦干的创新者,由于“酒香也怕巷子深”,往往筹钱不易,苦苦挣扎。 人民网, 2011-04-25 ,人民日报科技杂谈: 钱堆不出创新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4471963.html 张辉, 2011-04-25 ,人民日报,第 020 :科技视野,钱堆不出创新   诚然,没有钱许多事情办不成,但是光靠钱,却堆不出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科学史上的很多实践证明,钱并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我国“两弹一星”的科学奇迹,是在国家经济极其贫弱时创造的;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科学家的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诞生的;美国和德国为率先研制喷气引擎展开竞争,经费缺乏的德国却另辟蹊径获得成功…… 相关链接: 陈德旺, 2018-10-12 ,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已经刻不容缓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471.html 赵明, 2018-10-03 ,日本 18 年里 18 人拿了诺贝尔奖,是否真的可怕?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1138658.html 2 、 18 人的获奖工作有 17 人是在上世纪最后 30 年完成的。只有生理学或医学奖 得主山中伸弥的工作是 2005 年左右完成的。 3 、日本经济正是在上世纪后三十年是最繁荣时期,科技的发展也是最好最快时期。而诺奖颁奖一般都是有 20 年左右的延迟期。 王元丰, 2018-10-11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离诺贝尔奖很远?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1140169.html 文双春, 2016-05-12 ,新领域大多由拿小钱或不拿钱的人开创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976652.html 文双春, 2016-08-19 ,基金挂了只因没创新或评委不懂?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997348.html 越是小同行越不认可其他同行的创新,这样的事情在论文投稿中更常见。 2017-06-18 ,《 Zenas 公理: 2017 年继续领跑世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1527.html 里面列举了大量的洋人的实证研究,如: ( 1 ) 2015 年 1 月 13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 证明: 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 2 ) 2016 年 7 月 26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Peer review and competition in the Art Exhibition Game 都证实同行评审系统导致好的研究不能发表。 科学网, 2014-10-21 ,丁肇中:一生最重要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02.shtm 凤凰网, 2018-07-08 ,丁肇中:中国科学家有成绩就升官 是误入歧途 http://news.ifeng.com/a/20180708/59056030_0.shtml 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发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所以受到别人的反对是很好的事情。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612 次阅读|49 个评论
造人 不要 造神
fengroad 2016-5-24 21:12
科学网有两个帖子:“韩春雨”的另一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8242-979412.html 媒体报道称韩春雨成名前每年经费仅3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5/346832.shtm, 确实和很多大牛比,韩的经费不多,但是在河北科技大学,韩是生工院第一个国家基金,也有200多万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 2009ZX08002-005B 抗蚜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任务一抗蚜目的基因克隆及高效、特异转化体系的构建、改造及遗传转化 200 万元。这在韩的简历写的很清楚的( http://sgxy.web.hebust.edu.cn/szdw/szdw1/%E9%9F%A9%E6%98%A5%E9%9B%A8.htm),为什么又出来一个年均3w? 我的感觉是媒体恨不得韩没有经费,就0经费做出来 诺奖级成果,甚至把家里的钱都拿来做科研 ! 也就是正整天连草都不吃,结果挤出了牛奶! 媒体一定要客观,没有必要过度渲染,把一个好好的人造成一个神,让普通的人看不见摸不着,还是好好的讲好人的故事,这样更有现实意义,影响意义和正面作用。
3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不要用力过猛
热度 6 gaoshannankai 2015-2-6 09:51
今年科学网最流行的词语搞不好就是 用力过猛 了 莫某院士 用力过猛 获得了某个一等奖,招致全民反对; 网上的老师们批判一等奖 用力过猛 ,被大量删帖; 某某领导反对西化分化中国 用力过猛 ,遭到知识分子围攻; 某某银行分赃不均 用力过猛 ,遭到媒体爆料; 台湾民航 用力过猛 ,导致大量死伤 ; 网络实名制管理 用力过猛 ,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 反腐败(特别是科技领域 )能不能 用力过猛 ,群众热切期盼; 新一轮的改革能不能 用力过猛 ,让大多数老百姓受益; 鼓励创新能不能 用力过猛, 经济结构必须调整 ; 交通、建筑和食品安全能不能 用力过猛, 老百姓可以安稳过年 ; 央行降准不要 用力过猛 ,会不会加速资本外逃? 房价跌势不要 用力过猛 ,崩溃了大家都没好处; 新年到了,各位老师 应酬聚餐不要 用力过猛 ,小心脂肪肝 ; 加班写基金论文不要 用力过猛 ,注意休息好 ; 今年还有多少 用力过猛 ,还有多少 用力不够猛 大家可以跟帖补充
2060 次阅读|7 个评论
博客吵架还是不要人身攻击
热度 1 outcrop 2013-7-6 13:21
最近科学网好像出现了几次骂人的事,难道天热了容易烦躁? 大千世界,观点不同很正常,但讨论最好就事论事;太扯远了,甚至各种辱骂和人身攻击,就有失斯文了。 道理虽然很简单,不过做到很难。 面对不逊的评论,我有时候也忍不住出言不逊的回击;但还是尽量对事不对人。 曹博士的诉苦博文,还是隐藏了吧,没必要激化矛盾。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276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必迷恋【世外高人】
热度 8 outcrop 2013-1-24 08:34
最近好像又流行挖游客的底,哈哈~我也很欣赏其中的几位,但没觉得那么神秘或抬高他们。 游客博友们身份上的神秘感,很可能给他们加分不少。 匿名游客之所以经常能显得真知灼见,一方面因为其本身的学问和见识;另一方面也可能针对博文主题,有后发的优势。 但匿名游客一旦开博、写博,放在阳光下大家一起晒;可能和一些开博的朋友也差不多——这里要表达的意思的,很多开博的老师同学的见识学问也很好,但不容易给人认同感。 所以我经常认为,没什么世外高人,高人们都在世间,都在世间世俗的活着; 因为很多东西,不入世,根本就无法存在,包括思想。 我们喜欢挖掘世外高人,也许喜欢的是那种感觉,未必是高人本身——也许他们只是某某博主的一个马甲。 人的心理有时候很奇怪。 不过既然选择了游客,我们还是尊重游客的选择吧 ,没必要挖太多;留一点想象的空间,也许更快乐。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4333 次阅读|22 个评论
希望美国当政者们不要弄巧成拙。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7-27 10:43
希望美国当政者们不要弄巧成拙。 近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对中国成立三沙市说三道四,称这是中国的“单边行动”,“如果继续这样做,将非常令人担忧”。 美国曾一再表示,在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上“不持立场”也不“选边站”,但对成立三沙市这一明确属于中国主权范畴内的正常举动大惊小怪,对越南、菲律宾等国近期的一系列挑衅言行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选没选边,路人皆知。 具体表明:美国在插手中国与相关国家海洋主权争端方面又有新动作。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竟然爆出两个猛料: 一是公开声称美国将 12 架“鱼鹰”运输机部署冲绳“既是美国的战略需要 , 也是日本的安保需要”,因为中国“在海洋进出问题上过于显眼”; 二是明确表示“经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确认”,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 , 若钓鱼岛发生紧急事态 , 美国会与日本共同应对。 如若属实,这将是美国插手中国核心利益的又一场危险游戏。 美国曾一再强调,希望在海洋主权争端问题上各国尊重国际法及相关规则,但却公然将美日同盟之间的双边安保条约置于国际准则之上,公然在钓鱼岛问题上给日本以军事担保,并且在日本政客连番上演“购岛”闹剧的敏感时刻不断往冲绳派送先进战机,其中用心,不言自明。 美国曾一再声称,愿意同中方一道,共同寻求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在亚太地区的良性互动,但所作所为,实在显得言行不一、言不由衷。 曾几何时,美国对华政策犯过“意识形态综合征”,即言必乱用它那变色的,所谓 人权、自由、民主、价值观,几近走火入魔。 结果如何呢? 中国在保持自身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基础上实现了经济腾飞和国家富强,实际相形对比,已令美国对华的意识形态攻势也成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今天,美国在涉华海洋主权争端问题上似乎又在走火入魔,表现在: 妄图利用相关国家同中国的矛盾加大在亚太的军事投入,无视中国的主权核心利益,连番在重大敏感问题上火上浇油,甚至自鸣得意偷着乐,以为通过插手海洋问题施展了美国的拳脚、拴住了中国的手脚。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近日发表题为《论巧实力的艺术》长文,详尽论述了奥巴马政府如何聪明伶俐,运用“巧实力”实现“大战略”,自鸣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但如果奥巴马政府真的将上述危险、错误的小动作视作“巧实力”,那恐怕迟早会重蹈小布什政府当年的覆辙。 想当年,小布什误把各国支持美国的反恐,当作美国可以为所欲为的筹码,最终走上超越反恐、深陷中东的不归路,究其根本,在于丢掉了美国一贯讲求的所谓“战略平衡”。 今天,奥巴马政府似乎也有将有些国家对其插手海洋争端的欢迎转化为做更大战略文章的冲动,那就是在处理同中国以及同其他国家关系时恣意失去平衡,想同中国展开战略较量。 这种无视国际正义,违反客观规律的危险、错误做法,其结果,很可能使从中东沙漠抽身的美国再度陷入南海、东海的汪洋。因为,包括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战略家们在内的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美国要想真正在亚太生下根落下脚,最终离不开同中国的有效合作。 以中国为敌的亚太政策终究会短命或夭折,这既是时代条件的客观规律使然,也是中美之间的利益和利害关系所决定的。但愿欲谙“巧实力”之道的美国当政者们多一些大智慧,少一些小聪明,不要弄巧成拙。
个人分类: 其它|1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是不要过度消费刘洋
热度 21 outcrop 2012-6-18 10:20
中国第一个女航天员上天了,人间又多了一道美食:刘洋。 这时候,最美女教师似乎已经失去了关注;因为新的消费品又出现了。 每每出现有关注度的人或者事,那么这个人或者这件事,就转化成了一种消费品;精神上的。 刚刚消费完最美女教师,又来开始消费刘洋了。 消费之后,不知道还会剩下一些什么? 最美女教师现在怎么样了?杨利伟现在怎么样了?地沟油现在什么情况了?……反正我觉得已经没他们相关的声音了。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4243 次阅读|46 个评论
钓鱼岛,咱不要了,行不?
热度 12 wangxh 2012-1-4 21:38
钓鱼岛,咱不要了,行不?
钓鱼岛,又出事儿了! 鬼子又上去了, 外 交部发言人又提出严正交涉与 抗议 了。 这种事儿已经发生1000N次了,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 干脆,咱不跟日本鬼子呕气了, 反正我们也没打算要这个小破岛 ! 小破岛才17万平方公里,天天给领导添堵,要它何用?
个人分类: 社会|3976 次阅读|18 个评论
给女儿的临别赠言:“二要”、“二不要”
热度 25 wangxh 2011-6-30 12:09
女儿大学毕业了,马上又去了美国留学。 毕业和出国都需要老父嘱咐几句,所以俺就送了 “两 要 ” 和 “ 两不要 ” : 一开始 不要 只顾拼命学习, 要 锻炼好身体为主。【俺一直觉得女儿身体不是很矫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无论做什么事, 不要 动辄来狠的, 要 先补缺陷后发力。【女儿做事属于拼命三郎型,我与她的争执或意见相左绝大多数是 让她休息 ——中学时就是这样,作业写不完,我让她睡觉,她绝对“抗命不遵” 】 我想,好好锻炼身体、做事不要太猛,也许对许多学生适用的。
个人分类: 心之悟|5966 次阅读|49 个评论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依赖
malidan 2009-4-18 18:15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依赖 早上起来,兰儿对我说:老妈我会滑冰了。我只当她说着好玩,虽然昨晚她跟小姨与表妹去中心广场。但没听小姨说带她们去学滑冰什么的。更何况兰儿向来怕生,胆小的。午饭时跟小姨说起此事,她说真的,兰儿不用人扶都敢自己自由的飞来飞去了,跌倒了也不像表妹要人拉,她是轻轻的蹲下一样自己能轻快的站起来。   人没有了依赖,就能快速成长吧。六岁的兰儿自己去老家小镇住了10天,与表兄弟姐妹飙玩了10天,回来就变了个人似的。自己敢出去买炒冰吃了,晚饭后争着与表妹一起帮倒客厅与厨房的垃圾。吃东西问我要不要吃,小姨给的二块巧克力也要留一块给我吃。想想去年去了好多天学游泳都不敢正式下水游,想来原因就是我这老妈在场之故,于是琢磨着谁去游泳了也叫她一起跟去,我不作陪了。说不定她也像学滑冰一样不当回事般的玩玩就会了。不然像姐姐,三岁就学游泳,现在不要救生圈还是游不了几米,真下大江大海就是旱鸭子一只了。而其间我每次都保驾护航的,这该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了。   今晚叫小姨再带一次她与表妹去学滑冰,就算是毕业可出师了。 这不,她回来了。我问她:今晚跌过跤没有?一次都没有。那么多人,你不怕撞到别人?不会。那别人不会撞到你?不会。别人要撞我,我一转弯,就飞走了!看着她手舞足蹈的样子,我不觉乐了。表妹也会了?她还会跌跤,有时还要阿姨(表妹妈妈)扶。心中暗喜:好在我不跟去作陪学!   对了,就如姐姐以前上小学一年级时见邻居的小朋友学骑自行车,也闹着要学,但由于她从小多病多灾比同龄小孩要长的矮小,都没坐鞍高,车跌了都没力气拉起来。我不同意她学,不理她。她就天天晚饭后,自己拉车出去,跟别人拉来拉去的,心想让她知难而退好了,管她跌倒了也好,听得她求别的小朋友帮她把跌倒的车拉起来也装没听见。不想这样一周下来,她居然会骑自行车了,三脚架的骑,脚不着脚踏的也照去不误,看的我心一惊一惊的。下禁令:只准在小区的街道过过瘾,发现骑到别的地方去,打断脚!   后见邻居亲戚家一个秋季期就要上初一的男孩学骑自行车,差不多一个家族的大人都出动。要捆上一个木棒在车后座,还要大人左扶右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学了差不多20日,还不大敢自己来。看着觉很好笑。   所以我一向是,女儿要学什么,自己决定,我只管交学费,如要陪读(特指要我接送什么的),就别学,能自己去学的就去。也不管学的如何,只要她喜欢,她敢自己去就一切恩准,要我陪太子读书的,一切没的商量。连学都不敢自己去,学来又做什么?!    没有了大人作胆,没有了家长作依赖,一切得自己动手动脚动脑。人的求生好表现本性与吃苦耐劳精神就得以有充分施展的机会了。   后记:本文写于 2007-07-30 08:28。谢发兄与祖兄的厚爱,把小女的涂抹作为摇篮圈的广告图。近来由于太忙,没有闲心写新博文,只好拿点旧的来注注水(不过本博主是偶尔为之的,请放心:):)。管理员相当于班主任,所以对这职我深知甜头,就只好推辞了,原因已与发兄说明,谢发兄理解。因此,对各圈圈主与管理员除了敬重,还是敬重!
个人分类: 成长点滴|284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