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李侠:用科学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fqng1008 2019-10-6 21:24
自党的十八大( 2012 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以来,在实践层面遭遇到的紧迫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个全新的理念能够有效运转起来?由于当下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在全球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文化把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人们连接起来,在笔者看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如此功能的文化只能是科学文化,毕竟现代世界和文明是建基于科技基础之上的。那么科学文化是如何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呢?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文化选择难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建构涉及三个问题:其一,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载体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关涉到共同体能否通过某种文化形成实质性的认同;其二,共同体内部是分层的,这种群体结构与相应的文化结构是匹配的,由此形成表层共同体、中层共同体以及深层共同体,这些人的总和构成了基于特定文化载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为了形成具有持久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从现有多种文化中选取最大文化公约数,这个人类文化公约数就是科学文化。基于此,一种全新的基于科学文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确立。 目前的误区在于,每一种文化都认为自己可以承担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担,其实非但没有实现初衷,反而还造成巨大的文化冲突。比如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凭借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声望尝试用他们的文化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果出现根深蒂固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傲慢,其他几大文化对此并不完全接受与认同,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亨廷顿所谓的文明冲突论;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旨的阿拉伯国家在整体现代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程度上的显著差距,导致群体内部原教旨主义暗流汹涌,从而出现整体理念与目标的南辕北辙现象,加之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的兴起,其文化认同度日益降低,事实上它已退出文化竞争的舞台;东亚儒家文化圈历史悠久,当下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亚洲四小龙、日本以及越南都是儒家文化圈)。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开始出现文化复古主义的思潮(以国学为代表试图恢复儒家文化的各种尝试五花八门)。问题是,儒家文化由于自身的特点,很难被其他两种主要文化高度认同,因此,以儒家文化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载体显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对比基督教新教与儒教时曾深刻指出:柏拉图的理想奠立于城邦的沃土之上,并且以人能只因精通一艺而实现自我的信念为出发点。儒家的理想与禁欲的基督教新教的职业概念之间,甚至存在着更强烈的紧张性。(而儒家认为)奠基于通才或自我完成上的儒教美德,比起因某一方面的贯通而得来的富裕,要来得崇高。这种文化范式之间差异很难达成共识,而且也阻碍的科技在中国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建构模式 由于认知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在共同体内部群体也是分层的,以科学文化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少可以依据认知难度把群体分为四个亚共同体,分别是器物共同体。这是科学文化在所有文化中具有最大公约数的部分,不论生活在什么文化圈内的人,也不管其认知程度如何,基本上所有人都是认可由科技带来的先进科技产品的,这个群体可以称为器物共同体(C1);随着认知难度的提升,一些人会喜欢促成这些器物产生的相关制度,这部分群体构成了制度共同体(C2),它的规模小于器物共同体;以类类推,会有一些人会喜欢科学世界的规范结构,从而形成规范共同体(C3);随着认知的深入,更少的一部分人(精英群体),会真切地意识到之所以会出现社会的进步,是由于科学文化内部最核心的价值观层次引领人类行为带来的结果,这部分精英会形成基于科学的价值共同体(C4)。(见图1)通过科学文化,可以最大限度上把群体内部存在认知与发展差异的各部分群体整合起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C=C1+C2+C3+C4的最大化结构。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否则任何文化都无法达到这个效果。近代科学的四百年已经充分证明科技文化在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最大限度上改善人们的命运(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各个环节),通过科学文化我们就可以绕过各种传统文化障碍,最大限度上把人类紧密地连接起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以科学文化作为粘合剂也可以最大限度上减少文化相遇时产生的冲突与阻力成本,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上降低认同障碍,毕竟以科学文化作为建构载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原有文化范式来说,这是一种冲突最小化的基于新范式的文化重构。 二、科学文化的产生与支撑条件 任何文化都不会凭空产生,那么科学文化从哪里来的呢?追本溯源,科学文化来自于漫长科技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具体来说,科学文化最初来自于以哥白尼、伽利略与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启蒙人所引发的科学革命实践,由此确立了科学文化的雏形。这种文化在近代四百年的演进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成型与完善,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与结构的新文化范式。在探讨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其一,科学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支撑条件;其二,科学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于科学文化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内部条件的产生具有偶然性,它是伴随着某些天才科学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文化种子,而这些文化种子的存活与发展则需要比较苛刻的外部条件的支撑,否则那些科学文化的种子会如昙花一现般突然涌现,然后又悄然湮灭于历史中。基于科学思想史考察,这类案例很多,几乎很多民族和地区都产生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或能工巧匠,然而,他们并没有给他们的族群带来可持续的科学文化繁荣的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但是,缺少必要的支撑条件显然是首要原因,由于杰出科学家的出现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这里暂且不谈。科学文化的产生是偶然的(没育人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伟大科学家),但科学文化存活与发展却是需要外部条件的,这是确定无疑的。为此我们给出科学文化存活的五要素框架模型: 根据图2可知,支撑科学文化存活与发展需要五项基础支撑条件,分别是:制度、经济、人才、文化、舆论,前三项被称作硬性支撑条件,后两项可称作软性支撑条件。并且在五要素之间存在耦合机制。由于各民族与区域间存在认知水平与发展程度的差异,不可能所有族群和区域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那么能够维持科学文化存活的最低基础支撑条件是什么呢?根据我们的考察,能够维系科学文化在文化竞争中存活的最低基础支撑条件必须满足2项硬性条件要素+1项软性条件要素。低于这个基础支撑条件,科学文化无法存活。以这项边界条件作为判据,可以对科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基于这个边界约束条件,最低条件下发展科学文化可以有如下六种变体: A、制度+经济+文化,B、制度+经济+舆论、(A、B型都倾向于功利主义的重商文化) C、制度+人才+文化,D、制度+人才+舆论(D、F型都属于价值理性的科学文化) E、经济+人才+文化,F、经济+人才+舆论。(C、E型都倾向于工具理性的人文文化)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创新无非是科学文化外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发展科学文化的外部基础支撑条件是:制度+经济+人才+舆论,满足三项硬性条件以及一项软性条件,从这个基础条件配置来看,在中国发展科学文化还是大有希望的。 科学文化能否健康成长还与当地文化的兼容性有关。笔者以前曾撰文指出: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实用主义;其次,从性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文化,即文化的硬核不硬,这种性质特征就为文化的改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半衰期约为1200年,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半衰期(公元1100年——至今)的末端,处于文化变革阻力比较小的阶段,正是补充新内容的大好时机,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正面临文化范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当下正是用科学文化改造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 三、科学文化的灯塔模型与文化扩散机制 人类思想史的研究早已揭示出,文化的扩散方向大体上遵循从文化高梯度向文化低梯度扩散的路径。我们可以把科学文化向外扩散的机理用灯塔模型来展示(见图3)。 我们把L0作为整个社会的平均文化梯度,其对应的科学文化高度为SC0,如果特定区域的文化梯度为L1,其对应的科学文化梯度为SC1,在此形成一个科学文化的灯塔,它辐射(扩散)的区域为SC1与SC0之间的三角形面积;如果该区域的科学文化灯塔的高度从SC1上升到SC2,那么它的辐射(扩散)的面积也将随之变大,即SC2与SC0之间的三角形面积(相应的底边长度从Q1扩展到Q2)。文化的扩散通常是由一个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的自发扩散过程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种新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过程,文化扩散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在文化扩散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信奉新文化的群体,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共同体的分层:从最表层的器物共同体、制度共同体、规范共同体再到最深层的价值共同体。这些不同认知水平的共同体承载了新文化向纵深扩散的内在动力。比如晚清末年的洋务运动,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就是为避开传统文化的深层阻力,直接从器物层次(船坚炮利)推进新文化,采取的路径就是所谓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科学文化的器物层次逐渐拓展国人对于科技的接受,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按照英国人类学家G·埃利奥特·史密斯的观点:人类文化是存在中心发源地的,然后从一点向其他地区扩散。他从对埃及木乃伊技术的考察中得出:典型的埃及防腐做法在非洲、欧洲、亚洲、澳大利亚与美洲的广泛扩散,是独具特色的埃及实践扩散事实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他得出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开路先锋的结论。虽然史密斯的唯一中心论的观点过于绝对,这已经被后来的科学社会学家默顿用证据否定掉(多重独立发现),但是,文化中心在文化扩散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否定掉的。我们有一个合理推论:新文化的水平越高(梯度越高)其扩散能力也越强。 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我国率先提出来的,因此,要使其获得全球性生命力,根据文化传播的内在机制,我们必须用科学文化先把自己国家建成文化高地,以此才能充分利用灯塔模型所揭示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全球,并带动全球逐渐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历史进程中来。成功永远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加之我国现有文化的特点以及体制的执行力,我们完全有可能率先在全世界实现基于科学文化的发展路径,而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认同度最高的文化,由此逐渐带来器物共同体的大发展,然后再到制度共同体、规范共同体以及最终价值共同体的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缓慢积累、逐渐巩固,只要有好的开始,不难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区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毕竟没有任何国家和人群可以抗拒现代科技给社会和生活带来的进步与福祉的召唤。 【博主跋】这篇小文章是假期里写本子时的一个思路,整理成小文章,这是原稿。即将刊发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12),发表时略有文字变动。感谢尚东涛教授的长期支持,多年以来,合作愉快,是为记。 来自李侠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1199977.html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巴西亚马孙大火:巴西“内政”还是全球“共政”?
baocunkuan 2019-8-27 23:12
近日,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森林大火,火情十分严峻,引起国际广泛关注。由于火灾发生地位于巴西境内,公众、媒体、国际组织甚至一些国家或政府领导人把矛头指向巴西政府,认为巴西政府懒政,并质疑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的能力和态度。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示了对此次大火的关注,将其称为一场 “国际危机”,并在推特上呼吁即将召开的 G7 会议重点讨论此次火灾,却被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回怼”,认为马克龙“插足巴西内政”。 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横跨包括巴西在内的多个南美洲国家,含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平衡意义重大。然而,自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就任以来,巴西加快开发亚马孙雨林流域,人类活动随之也明显增强。巴西国家研究院( INPE )的监测数据显示,仅 2019 年 6 月,亚马孙雨林被砍伐面积同比增加 88% ; 2019 年年初以来,巴西境内亚马孙森林的火情数量也同比增加了 83% 。对于博索纳罗回应以“亚马孙大火很正常,并非人祸”的服力也似乎就稍显薄弱。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议题,联合国会同世界各国一直非常关注,多年来也展开过不少实际行动。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对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性文件,比如 1997 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以及 2015 年的《巴黎协定》。在《巴黎协定》签署之前,全球各国最难达成一致的议题之一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供给方面。 2009 年曾达成一致的“每年由发达国家提供给发展中国家 1000 亿美元的气候变化基金”承诺,实际提供的资金与目标之间差距仍然很大。发达国家对于出钱一事闪烁其词,发展中国家继续坚持“发达国家需要对自己曾造成的历史气候影响负责”的观点,双方各执己见,难以让步。 根据一份英美大学的联合研究报告,如不采取适宜的气候变化政策,全世界所有地区,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寒冷国家还是炎热国家,经济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此次亚马孙雨林大火的控制与治理问题,究竟是巴西内政,还是全球各国的 “共政”,需要各国跳出自己国家发展与利益的圈子,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共同思考、共同发力。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无论人们来自何国、是否愿意,世界的飞速发展与融合早已将世界各国人民紧紧拉扯在一起,成为实打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论哪个国家或者地区发生问题或灾难,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甚至全球各个角落。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各国齐心协力,为了大家能够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努力。 因此,亚马孙雨林的大火,一方面关乎全球生态资源的安危与气候变化的紧张态势,另一方面其焦点或关键还是在世界各国应对此类全球环境问题上的投入或代价分担与相应利益分配的问题上。面对气候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我们刻不容缓,需要全球各国在意识上达成一致,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号召,积极协商使更多国家和地区受益的最优方案,力求在带给发达国家或地区最小的影响和压力的同时,带给全人类更好的生态环境与更小的气候变化应对负担。 此文修改后刊于2019-8-26日《环球时报》
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儒学在东西方文明交融冲突中的价值及其命运
热度 1 zhengyongjun 2019-8-22 21:54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2798 次阅读|4 个评论
【原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人的“世界观”
wangxiaog04 2019-6-9 21:20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人的“世界观” (王晓刚) (一) 新时代 需要新的 “世界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这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因为它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西方政界、学界、商界、新闻界的深刻戒备和敌意,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和争议,甚至令部分中国知识分子感到焦虑不安。 从西方社会对中国崛起的一贯态度, 我们 不难料想西方社会对 “命运共同体”的普遍排斥反应。 他们 认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挑战。这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导致了无论中国如何开诚布公,也无法说服 西方人放弃 “修昔底德陷阱” 的陈腐观念 。用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的话说: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在国际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引起了现实的、连锁的反应,让平时充满龃龉的 部分 西方国家重新像 “兄弟会”一般团结在了一起。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 场 大考,也让一部分唯恐 “友邦惊诧”的中国知识分子 惴惴不安 。 在这个意义上, 如何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并不仅仅 意味着如何把道理讲给世界听,更重要的还 是 讲给 中国知识分子自己 听 。它不仅 关系 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 崛起 ,更关系到中国 人自己如何认识 世界、看待自己。 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界过于在乎以 “国际社会”的看法,生怕“中国不高兴”惹得“西方不高兴”。因此,一部分知识分子除了给西方国家“陪着笑脸”,自觉地想西方之所想、急西方之所急,也要求中国 遵守西方的规则。 这种思维惯性,现在也影响到 他们 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判断。 对西方世界和中国知识界来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 都 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新事物。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壮阔波澜中 酝酿而生,是经过了几代 中国 人艰辛努力 取得的 辉煌成果。但是,承认中国和平崛起的事实, 他们都还没有 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这种 心理 ,也影响到了中国知识界尤其是与国际学界 “接轨”的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 如今,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积极、阳刚的大国角色之时,知识界的思维惯性却还处在 “刻舟求剑”的保守状态。这种思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 提出之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是随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而更加激烈。 讨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就是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崛起的事实、如何评估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认识论层面,就是中国如何自我认知和中国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两者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简单说,就是新时代中国的“世界观”问题。 (二) “与国际接轨”是华丽转身的历史机遇 “中美贸易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 西方主导的 “全球化” 这 两种全球性道路冲突激荡 “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但 它的影响,却牵动千千万万人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社会各界的神经。 尤其是,美国恣意贸易保护,而中国坚定改革开放,让 网友大呼中美两国 “拿错了剧本” ,也让许多知识分子无所适从。 大洋两岸,一边是 从官方到民间无不隆重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并誓言 “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海纳百川,大力扩展“朋友圈”; 而在大洋的另一边,则 逐渐走向封闭,不断 “退群”,深沟高坎,大有“自绝于世界人民”之势。这一“神反转”,让 人感慨:中国何时成了 “全球化”的旗帜?! 还记得十余年前知识界围绕要不要加入 “世贸组织”争论得不可开交,许多 知识分子批评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痛斥其 对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 残酷 剥削和压榨,并坚持反对中国 “引狼入室”“开门揖盗”, 加入以 世贸组织为代表的 不公平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他们主张 中国应实行 “贸易保护”,给 “ 弱小的民族工业 ” 以喘息之机;或坚持 “内 需主导 ” ,尽快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正义 。 如今回头来看, 这种逻辑与 今天 美国的 “保护主义”别无二致,也与当今 中国 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 “主旋律” 背道而驰 。 而这种观点,已然是一种充满 “杞人之忧”的战略误判。 或许,他们真的是出于 “为国为民”的一片好心,然而,他们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果没有给出科学准确的评估。他们不会想到,四十年后的今天,美国会指责中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最大受益者,“占了西方人的便宜”。 2014年,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做客电子科技大学时曾表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在它的前景还不是很清晰的时候,出现质疑的声音是很正常的。但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十几年的发展成绩表明,当初中央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 “ 历史证明,当初的一些质疑是没有根基的。 ” 他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点不会因为质疑者的口才和文采而发生改变。实际上,我国的经济体量大、市场大,接受冲击的能力比较强。这个缓冲作用,为中国民族工业提供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战略机遇。 (三)重塑 “全球化”需要“中国方案” 与幼稚的左派知识分子相比,自由主义者似乎更具有 “世界主义”的情怀。他们也乐于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成就的元勋自居。然而,“ 中美贸易战 ”后的冷酷现实,对他们的理论学说给予了无言的批判。 他们 一贯 将 美国 塑造为民主和自由的标杆,笃信 “ 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 ” 。 然而,在 “全球化”如火如荼的今天,美国却要“退群”了。这一釜底抽薪的反转,让自由主义者的“世界观”和精神信仰陷入了崩塌的境地。 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在 “ 中美贸易战 ”爆发之前越是“纯正”的“世界主义者”,越是在“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彻底地 举起 了 “白旗” 。他们 埋怨中国 错误地违背 “韬光养晦”的遗训、自不量力地挑战了西方的权威、不可理喻地破坏了全球的文明秩序。 他们惊呼并警告国人:盲目自大 势必招致惨痛的打击报复,甚至 再次 “ 阻断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 主张 中国 应遵守 国际规则 、扮演好在世界固有格局中的适当角色 。同时,他们 在舆论场上激烈 批评中国 的爱国主义者煽动 “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也时不时拿 “义和团”的历史故事嘲讽观众赞美“厉害了我的国” 。 他们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 “本本”出发来评价当今的中国,不愿相信中国的实力和潜力,也不敢相信通往全球化的理想之境竟然还有其他更加公正、更加可行的路径,还有更加包容、公平的“中国方案”。他们把“亚当·斯密”尊为“教父”,但当美国抛弃“亚当·斯密”的时候,他们竟然为美国的行为喝彩。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的理论并不是科学的判断,而是一种价值的选择。他们在 “中美贸易战”面前,重复着幼稚的左派知识分子同样的悲剧——他们错误地判断了中国的实力,也错误地判断了美国的实力。 所幸的是,中国并没有马上被帝国主义的 “霸凌”压垮,而且中国必须赢得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否则,这些当初举过白旗的知识分子,会把自己打扮成具有理性光环的“智者”和“先知”。 对于他们,最近已经有《让 “投降论”称为过街老鼠》《不要做美国贸易战的马前卒》《用“让不论”主导中国对美态度,是荒谬的》等评论文章进行了驳斥。我们也愿意用张维为教授的话给一个善意的提醒:“中国人,你要自信!” (四)历史站在中国这边! 面对 “中美贸易战”, 中国 政府没有退缩,它不走回头路,也不走歧路。左右摇摆,已经充分暴露出了自己的局限:左边是 “ 幼稚病 ”和“自闭症” ,而右边是 “妄想症”和“软骨病”。这是两种思想 体系,都被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啪啪打脸。 实际上,中国的现实选择是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战略,这种选择超越了由资本主义主导的 “全球化”模式,也超越了中国左右派知识分子的理论预期。 如果他们真的实事求是,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评估如下这些问题: 以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体量,到底应该走 “内需 主导 ”,还是走 更加开放的 “外需”路线?如果中国坚持 “ 独立自主 ” , 会不会最终 与西方决裂,结果如何?如果不能像一些激进主义者主张的那样 “另起炉灶”,那么,是否要像自由主义者主张的那样继续向西方“纳贡称臣”? “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可能…… 这是当前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命运抉择。当然,在这种生死关头,骄傲自大的 “速胜论”与悲观绝望的“速亡论”都会粉墨登场 ,众声喧哗,莫衷一是 。 这中复杂性和丰富性,对公众明辨是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观点交锋,早在 2018年8月 围绕 胡鞍钢的 “中国全面超越美国论” 已经得到了 委婉而淋漓的释放。 但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最终要回到一个本质的问题: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的国情? 遗憾的是,许多知识分子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科学的答案。 虽然中国已经 通过 “上合组织”“中非合作”“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决策,形成 了 和平与发展的 “国际统一战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从理念变为现实奠定坚实基础 ,但我们目前还都是历史的剧中人, “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用龙永图的话说,“ 在它的前景还不是很清晰的时候,出现质疑的声音是很正常的。 ” 但我们依然可以推测: 在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西方国家要 “阻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 把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扼杀在摇篮 里,这是不可能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选择,也中国在新时代对世界的新贡献, 它 将开辟 人类交往 “全球化”的新路径 、新模式 。 让装睡的人继续睡去吧,让不愿接受现实的人继续做梦去吧,让羡慕嫉妒恨的人继续酸去吧!轰轰烈烈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践已经拉开序幕,它比一切理论家的预言都更加铿锵有力, 历史已经站在中国这边!
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与企业的产业化模式
benlion 2019-3-28 08:49
“现代孔子”杜威(上) O 网页 (下) O 网页 - 科技孵化器的起源 O 网页 - 孵化器的起源 O 网页 ,源自于一家养鸡场 O 网页 - 美国顶级孵化器的四大发展模式 O 网页 - 美国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简析 O 网页 - 欧洲合成生物学会议 O 网页 - 近现代文明史,已经经历了三个苹果 🍎 的创造发明,在二十世纪发生的两大奇迹 - 一是以色列建立了现代农业与研究型的科技发达国家,一是美国成就了太空探险和信息与传媒 O 网页 时代。第四个苹果 🍎 是解决医疗与生物技术问题 - 尤其是在地外星球等极端环境下的人类生存策略。 美国之所以成为了世界第一,而且,将会继续如此,原因在于是集大成的文明模式 - 不仅是欧洲现代文明的延伸,而且,也融合了亚洲文明的精华 - 比如,爱默生的自立精神和詹姆士 O 网页 与杜威的实用主义 O 网页 等,并发展了企业运作模式 - 包括,媒体产业和影视产业等。 在美国的发展是形成了华尔街 - 好莱坞 - 硅谷模式,尤其是建立了爱迪生 O 网页 发明 O 网页 工厂 - 贝尔实验室 O 网页 与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化(斯坦福)大学的形态。 从郑和下西洋转换到哥伦布大航海时代,西方近现代文化发展的脉络 - 其实,就是清教徒精神的克己复礼 - 知行合一和格物致知 - 经世致用的发展模式。 然而,在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反对儒家传统文化,也就必然也反对近现代文化,乘虚而入的就必然是多神教的神秘主义文化,也就是说 - 历史虚无主义与造偶像的神秘主义,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附 - 安兰德和商业伦理之完整性 O 网页 - 改变世界的天才:乔布斯和盖茨 O 网页 - 乔布斯 O 网页 :每一件我都要做到精彩绝伦! O 网页 - 中国需要这类颠覆性创新的企业家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 或说硅谷那样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机制,更需要有求真务实和公平竞争的敬业精神。 - ( 2019 年 3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国际化社会|2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尼火山喷发影响当时气候成拿破仑战败原因:美日灾难影响世界未来
杨学祥 2018-12-22 10:47
印尼火山喷发影响当时气候成拿破仑战败原因:美日灾难影响世界未来 杨学祥 关键提示:2018-11-17 12:25:33新京报快讯(记者 谢莲)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息,北加利福尼亚一治安官表示,截止当地时间周五晚,山火遇难人数已经升至71人,另有1011人登记失踪。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事实上,近年来加州山火范围越来越大,加州5次最大的山火有4次发生在2012年以后。 http://news.sina.com.cn/c/t/2018-11-15/doc-ihnvukff5399771.s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4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2015年4月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JerryBrown)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请注意监测加州的天然气地表和地下浓度异常。它是大震发生的最可靠前兆。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加州山火拉响了灾害警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5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6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6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9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0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918.html 美日灾难影响世界未来,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相关报道 专家:印尼火山喷发影响当时气候 成拿破仑战败原因 2018-09-12 08:18来源:北京日报   拿破仑战败或因印尼火山喷发   滑铁卢战役是改写欧洲历史的一次重要事件,拿破仑战败原因一直是历史学家探究的话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近日提出一种新观点认为,远在印度尼西亚的火山喷发影响了当时的全球气候,欧洲天气变得异常恶劣,成为拿破仑落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1815年6月,拿破仑统领下的法国军队与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展开对战,最终联军取得胜利。落败后的拿破仑被流放并自此退出历史舞台。此前已有历史学家提出,当时天气条件恶劣,大量降雨、道路泥泞让法军在战场上困难重重。   帝国理工学院的马修·金格博士在新研究中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观点,并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出现较大变化有关,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印尼的火山喷发。相关论文刊登在美国《地质学》月刊上。   在滑铁卢战役开始前两个月的1815年4月10日,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那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之一。它杀死了10万人,大量灰烬蔓延到全世界,制造了一个“没有夏天的年份”。来自火山灰的微粒——特别是二氧化硫——阻挡了来自太阳的光线,令北半球进入了临时性的小冰川时期。农作物歉收,许多人在火山爆发后的一年中死于饥饿或寒冷。   据金格介绍,火山喷发出大量火山灰,这些火山灰上升到大气电离层后让电离层“短路”,而电离层影响云的形成,最终导致欧洲地区出现暴雨,恶劣的天气条件成为拿破仑战败的重要因素。   金格表示,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和火山灰带负电荷,因此气体会排斥火山灰,将后者助推到大气层中非常高的位置,这就好比磁铁与磁铁间同名磁极相排斥。“以前,地质学家认为火山灰烬被困在低层大气中。然而,我的研究表明,灰烬可以借助电荷力射入高层大气层。”金格说。   为验证这一观点,金格利用自己设计的计算模型评估了这些火山灰上升的高度,并对比了许多历史记录。他认为,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被抛升的高度超过以往许多地质学家估算的水平,能达到距地面约100公里。   金格提到,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描述了滑铁卢战役中天气条件是多么让人绝望:“不合时宜的阴云密布的天空足以导致世界的崩溃。”金格说:“现在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远在半个地球之外的坦博拉火山如何影响这场战役。”   张家伟 http://world.gmw.cn/2018-09/12/content_31122749.htm 日美灾难预测正在成为现实:究竟是谁面临消失风险? 已有 1564 次阅读 2018-2-20 15:09 日美灾难预测正在成为现实:究竟是谁面临消失风险?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13年12月23日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各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支持这一观点。究竟是谁面临消失风险?美国还是日本?就构造条件而言,日本的风险大于美国。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相关研究 日本海底火山面临爆发危险!将毁灭上亿人口只有中国能救 2018-02-18 12:21 日本/中国 据俄罗斯卫星通信社报道,日本地震专家、神户海洋探索中心教授耀西巽日前表示,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底存在一座巨型的水下活火山,这座火山如果爆发的话,将造成日本等国超过1亿人口的毁灭。 据报道,这座,名为“鬼界”的水下火山位于日本九州岛东部50公里的海底,日本科学家近期多次对其进行了水下探测,大致勾勒出这座海底火山的面目,“鬼界”火山直径约为13公里,高度为600米,内部含有40立方公里的大量岩浆,如果喷发的话,将引起强烈的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本土彻底毁灭。 据悉,除了波及日本本土外,美洲和亚洲大陆也将受到影响,但是相比之下危害要轻得多,美国地震科学家此前曾表示,日本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板块的连接处,是地震多发地域,如果爆发大规模地震的话,只有向中国等国移民才有一线生机。 据报道,“鬼界”海底火山曾在7000多年前爆发过,当时毁灭了日本九州岛的古代文明,虽然在未来百年内这座火山大面积爆发的概率只有1%,但是这只是理论预测,根据最新的检测结果,这座火山的顶部正在扩大,这表明其内部岩浆正在不断涌出,有可能一百年之内都不会爆发,但也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爆发,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http://www.sohu.com/a/223110755_600556 日本海沟地震频繁,停不下来?科学家:可能发生9级以上地震 2018年02月14日 14:58 在科学统计中,日本是全世界地震发生最多的地方,世界全部6级以上的地震,日本占的数据超过了两成。大家都知道,日本的位置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的消亡边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为危险的地方。也就是说,日本除了地震占有率高,全球十分之一的火山也是位于日本的。 日本海沟地震频繁,停不下来?科学家:可能发生9级以上地震 根据日本科学地震调查局委员称,日本的地震多,对于日本最为担忧的海沟又有了新的进展,通过数据推算,日本南部海沟在未来30年的时间内,发生超强大地震的概率提升到了80%,并且日本科学家们发出了警告,预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日本科学家表示,通过对日本周边和海底的活动断层来看,南部海沟发生8级到9级以上的超强地震概率由之前的70%上升至了80%。并且这次预测的80%概率是有史以来的首次出现。同时,北海道千岛海沟沿线海域,在未来也可能发生7.8级至8.5级大地震,这个概率与8到9级以上的超强地震一样。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平田直表示,日本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在不断的提升,如果在我们预测的时间范围内,没有发生的话,最多在过10年,也就是40年内,日本发生超强地震的概率将会调制到90%,这对日本来说一个重大的提醒,提前做好地震的防御是当前日本必须做的。 早期,美国科学家就对日本海沟问题指出过,日本的板块不仅是在向南部海沟移动,预测日本会进入到海沟内。更重要的就是日本南部还过存在大地震的发生。日本最新的研究也发现过,日本的海沟还存在泥火山,加速了海沟的运动变化。美国科学家预测的日本海沟问题真的会成为现实吗?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54166001_180b2c1f1001003gb3.html 美国科学家称:地球上恐将发生9.0级地震,最有可能在这两个国家 大凡世界 2018-02-16 11:51 最近几年来,受太阳、月球以及其它星球与地球之间引力关系的影响,各种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尤其是地震。这种状况使得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甚至是科学家们都感到紧张。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7日消息,美国地质科学家厄休拉·科克伦预测称,地球恐将会发生毁灭性的9.0级的地震,而且厄休拉还表示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是新西兰和日本。 新西兰极有可能发生9.0级地震 2016年时,新西兰凯库拉发生了7.8级大地震。在此之后,希库朗伊俯冲带就变得十分脆弱,而且目前在持续地移动。美国地质学家厄休拉·科克伦解释说,在长期休眠的地壳断层复苏之后,新西兰将会面临毁灭性的海啸和地震袭击。新西兰南岛顶部到北部盖吉斯明这条海沟极有可能发生9.0级地震或者海啸。如果这一灾难一旦发生,将在7分钟之内的顷刻间将会毁灭附近的所有建筑以及生命。 日本也极有可能再次发生9.0级地震 无独有偶,2011年日本也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破裂导致的,这次地震达到9.0级,夺去了1.6万人的生命,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是科克伦说,这样的地震还会再次发生,因为在日本东南的海底存在着处于断裂移动状态的马里亚纳海沟,边界上构造板块相互挤推形成的巨大作用力将会将日本顷刻间沉没在马里亚纳海沟。 9.0级地震是毁灭性的自然灾难 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9.0级地震是什么概念,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上述日本2011年发生的就是9.0级的地震,还有2013年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9.3级地震,足足夺走了25万人的生命,25万人就这样在一场自然灾难中死亡。看过电影《2012》的人可以想象到其中灾难来临时的情景,可以用地动山摇、天昏地暗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目前地球处于地壳活跃周期,美国科学家提醒日本和新西兰两个国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警准备来应对这些毁灭性的自然灾难。 http://sh.qihoo.com/pc/2s21roraz1f?sign=360_e39369d1 日本科学家报道美国将消失,地震已应验 A+A-2018-02-16 14:50:198049万物未解之谜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不断,而就在昨天,紧随其后的是不到24小时内就发生了两次强地震。 美国科学家担心7级或7级以上的“大地震”将来临了。目前还没有报告死亡或受伤,也没有发出海啸警报。 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地震学家Davie Galloway说,在阿拉斯加海岸发生地震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强大的余震。 他说:“余震可能会持续数天,我们可以在未来几天看到一些,特别是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大震后。 其实早在去年12月份,日本科学家就在联合国报道:美国将在两年内消失,也就是被地震所淹没。 这位日本科学家计算,太平洋上的火山连环将完全醒来。声称墨西哥已经有了一个严重的地壳活动,认为美国2018 - 2019年将是“毁灭时期”。美国将以现在的地理形式消失。 近日,美国地震学家Peggy Hellweg发话:“最后一次超大地震是在1868年。因此,可能有足够的应变能量加载到断层上,将另一场大地震。” “这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我们估计未来30年内发生的可能性约为30%。这意味着它可能发生在今天或明天!” https://item.btime.com/m_2s21tezzw3p?from=jt1p2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3852 次阅读 2013-12-23 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300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1907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2001年5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2001年的4月份再度发生了123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150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2005年1月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05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2004年年12月26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30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2005年8月30日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1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9·11”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500米,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2000米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60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64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2.5倍。   岩浆库长88.5公里,宽48.2公里,深14.5公里,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史密斯(Bob Smith)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64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法雷尔(James Farrell)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64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2000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70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世纪以来,全球大于8.5级以上地震在190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4次,在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7次,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2000-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1906年1月31日在哥伦比亚发生Ms 8.6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500-1500死亡。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Ms 8.9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1061死亡。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生Ms 8.7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300000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2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160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地震不发大旱不止 已有 1437 次阅读 2015-8-16 04:57 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地震不发大旱不止 杨学祥,杨冬红 最近有两条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 其一是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将严控淋浴喷头促节水; 其二是罕见干旱美加州水库“投球”节水。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4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2015年4月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JerryBrown)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据媒体此前报道,依据气象预测,加州连年的干旱似乎将持续下去,当局警告,加州将出现前所未见的水源短缺、森林野火威胁升高、农作物收成和农民收入锐减、更高的电费,以及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面临庞大的经济损失。 专家表示,加州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将对抗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将更将恶化的干旱。而且负面的冲击更加严重,因为科学家甚至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加州将面临超级干旱。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我在2014年1月4日指出,1月2日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2012年高温干旱和2013年极端天气,2014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年11月,美国迎来历史性暴雪,创纪录的寒潮席卷全美国,50个联邦州气温全部低于零摄氏度,就连夏威夷也结了冰,创美国38年最低气温纪录。美国东北部更是遭遇最强暴风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在受灾最严重的布法罗市称“这是历史性暴风雪”,3天降雪量逼近年均降雪量。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部分地区可能打破1.93米的单日降雪量纪录。 2012-2014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我们在2013年12月23日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2015年7月末,阿拉斯加地震连续发生:美国强震还有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韩媒: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30年内或发生大地震(组图)。 2015-04-27 13:52:48参考消息网(北京) 参考消息网4月27日报道   韩媒称,美国西部和日本也笼罩在地震的恐怖之中。尼泊尔地震之前,连续有报告称“美国和日本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因为美国西部和日本位于被称为“火山带”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区。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4月27日援引《洛杉矶时报》报道称,30年内加利福尼亚一带会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南加利福尼亚(USC)大学的詹姆斯教授研究小组在美国地震学会的年会上发表报告称,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地震带有可能发生7.7-8.1级的大地震。   研究人员以揭示地下石油的分布和流向的数据为基础,对古代加利福尼亚海岸线和现代海岸线进行了比较。发现大地震以400-2400年为周期发生,最后一次大地震发生在800年前。   考虑到这一地区最近频繁发生小规模地震,研究小组得出结论称,未来30年内这一地震带发生的地震会波及周围地震带而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 日本《每日新闻》24日报道称,隶属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在对关东地方和甲信地方的能动断层进行2年的调查后发现,找到24个有发生6.8以上地震危险的能动断层。关东地方有东京都、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甲信地方有山梨县和长野县。包括人口3000万名的大城市东京在内,这都是日本人口密集的地区。 地震委员会称,未来30年内上述断层中的任何一个以上的地方发生6.8以上地震的概率为50-60%。《每日新闻》报道称“(在现有研究中)日本首都圈在30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70%,不要执著于数字,应该加强警戒”。 http://news.163.com/15/0427/14/AO7D9LBU00014AEE.html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关注2015-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我们在2008年5月10日指出,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7年过去了,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比博文发表时多了3次,铁的事实是理论的最有力证据。证据将会继续增加。 这一观点陆续发表在《百科知识》等期刊。 参考文献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8-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7089 次阅读 2008-5-10 11:0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6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3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云称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了:改变人类命运的超级灾害链
杨学祥 2018-5-15 14:14
马云演讲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了:改变人类命运的超级灾害链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2005年发生在美国),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马云演讲: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了 马云演讲: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了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分享 4 在亚洲富豪马云看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将至,但这将是一件好事。 阿里巴巴集团开创人兼执行主席马云周二表示,互联网及其多个平台将引发一轮全球抵触。不过,这将不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反而会使中国、美国这样的国度联手抗击社会弊病。 “第三次世界大战行将打响,这场战争并不是在国与国之间展开,”马云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扮演讲时称,“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会携手抗击疾病、贫穷、气候变化,我置信这是我们的将来。” 马云称,别人生的激情就在于努力引发这样一轮抵触,而阿里寻求让电子商务全球化的任务有助于完成这一点。“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事关幻想,”他在谈到互联网将来时称。 阿里正着眼于拓展其国际影响力。马云本周将在美国展开巡回演讲,向美国企业推行阿里平台。虽然一些人以为阿里可能会将其在线买卖平台引入美国,成为亚马逊等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但另外一些人对阿里此举能否奏效仍旧持疑心态度。 不过马云强调称,阿里的商业形式和亚马逊并不同。“在美国人看来,亚马逊可能是电子商务的独一商业形式。但不是这样的,我们就不一样,”马云表示。他解释称,阿里并不采购、销售,以至托付产品,也没有任何库存或仓库。 相反,马云将阿里描绘为小型企业在全球数字市场取得胜利的一个平台,并呼吁美国公司参与进来。“我们十分尊重eBay和亚马逊,但我想我们的战略和机遇是协助美国的小型企业前往中国开展,在中国销售他们的产品。”他表示,中国的中产阶级范围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量,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马云表示,阿里的新战略将是为那些寻求拓展客户群的美国人提供尽可能多的时机,这样做反过来也会有助于阿里尝试构建一个全球帝国的努力。 “过去20年,中国不断专注于出口。我以为将来10年至20年,中国应该专注于进口。中国应该学会购置、消费以及从全球购置形形色色的商品,”马云称,“我以为,美国小型企业,美国品牌产品应该运用互联网,进军中国。” 马云在周二的演讲中完整专注于电子商务,但是他的公司还在拓展其它重要业务。阿里曾经达成了多笔买卖,将其云计算业务部署到全球,这不只对亚马逊构成了应战,对谷歌和微软来说同样也是要挟 http://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40837027/17fe75fa3001007qhn?cre=tianyimod=pcpager_fintoutiaoloc=2r=9doct=0rfunc=16tj=nonetr=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1819 次阅读 2013-12-23 10:19 | 个人分类 : 防灾信息 | 系统分类 : 海外观察 | 关键词 : 自然灾难特大地震日本沉没黄石公园超级火山 推荐到群组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宽 48.2 公里,深 14.5 公里,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 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在哥伦比亚发生 Ms 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在智利发生 Ms 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 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3923.html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已有 2902 次阅读 2016-4-25 05:48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经济危机,超级灾害,预测| 超级灾害, 预测, 经济危机, 气象灾害, 地震灾害 推荐到群组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杨冬红1,杨学祥2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长春 130026;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春 130026) 摘 要: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2004、2005、2007、2012年印尼4次8.5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级灾害链,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低温,流感,经济危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1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與地震風險共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杨学祥 2018-5-14 13:55
與地震風險共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杨学祥 5 月 12 日 ,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在成都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會議致信,希望各位代表围绕本次研讨会“与地震风险共处”的主题,踊跃参与,集思广益,为促进减灾国际合作、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地震记录显示,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 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 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 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 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 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 习近平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 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致信 发表时间: 2018-05-14 来源:新华社 字体:   新华社成都 5 月 12 日 电 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 12 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信。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国际社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   习近平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希望各位代表围绕本次研讨会“与地震风险共处”的主题,踊跃参与,集思广益,为促进减灾国际合作、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王高林 http://www.wenming.cn/djw/djw2016sy/djw2016yw/201805/t20180514_4684797.shtml 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在蓉開幕 黃明主持開幕式 尹力致辭 2018 年 05 月 13 日 10:42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在蓉開幕 5 月 12 日 ,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在成都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會議致信。 開幕式上,國務委員王勇宣讀習近平的致信並致辭。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黃明主持開幕式,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致辭。 王勇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防震減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面對防震減災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思想和本次致信要求,堅持以防為主、防災抗災救災相結合,加快實現“三個轉變”,著力構建適應地震安全需求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防震減災科學技術、業務體系、服務能力和社會治理現代化,全面提升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 王勇強調,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願與各國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建立“一帶一路”地震和海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 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 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 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 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电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热度 1 zbt92 2018-5-2 11:48
----2018-4-28 张博庭在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清华大学王院长、郝理事长、各位代表: : 非常高兴能代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参加北京市水力发电学会今天的换届大会。首先,请容许我代表全国学会对北京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支持和承办本次大会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参会的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全国水电学会和北京水电学会原来曾经是隶属关系,北京学会是由在北京地区的全国学会会员组成的地方学术组织。后来根据民政部的要求,各自都变成了独立的社团法人。由于我国重要的水电高校、科研、管理机构都坐落在北京,所以,北京市水电学会具有开展好工作的天然优势,几年来,北京水电学会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做出了一些比较突出的成绩、亮点。例如在青年人才的托举方面。据说,今天到会的就有一些来自清华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的学生会员代表。总之,我们北京水电学会工作做得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国学会再次对北京学会的成绩表示诚挚的祝贺。 当前由于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我国的水电正在经历一个低谷期。现在不少的人认为中国的水电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已经没有多少新的工程可干了,似乎水电开发已经是夕阳产业了。按照以前我国公布的技术可开发装机5亿多千瓦,现在我们已经装机3亿多了,这样一看,确实不多了。但其实不然,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披露,根据目前的勘查结果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就有3万亿千瓦时/年,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的水电年发电量才接近1.2万亿。水电的实际开发程度还不到40%,如果我们要达到发电国家平均70%到90%的水平,我们国家的水电规模至少还要再翻一番。这里跟大家说明一下,以前我们的所用的可装机容量的概念,在国际上很少有国家使用。大家基本上都是用年发电量作为水能的蕴藏量。因此,跟国际社会比较,我国的水电至少还有一倍以上的发展空间。 大家知道,在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我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口号,叫做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什么是人类文明共同体?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看法。我们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肯定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形式。中国科协今年的9月要倡议成立全球的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联盟,这也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同体。但是,我们恐怕不能否认目前全球最成熟、最公认的人类文明共同体,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十九大号召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就表明我们在履行《巴黎协定》承诺问题上,决不能开倒车。可是,要落实巴黎协定,绝不是光说说就能办到的,必须要解决好我国的能源转型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何要宣布推出巴黎协定,是因为他要废除美国限制煤电发展的《清洁电力法案》。他非常清楚如果美国2050年还不能彻底告别煤电,巴黎协定是不可能得到履行的。上个月特朗普访问了挪威之后,由于看到了挪威水电所发挥的作用,他又宣布美国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开发美国的水电,考虑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的确,一个国家的煤电和水电等可再生的发展前景如何,确实是衡量它能否落实巴黎协定的重要标志。国内外的研究机构普遍认为,要想实现联合国提出的控制温升2度,在2100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那么2050年的能源结构中至少要有5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相应的在电力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至少要占80%以上。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争取把温升控制在1.5度,在本世纪下半叶就实现净零排放的话,那么2050年的能源结构中非化石的比重至少要占80%以上。相应的在电力构成中,应该达到100%的非化石能源。 最近有媒体报道,欧洲、美国的一些能源研究机构,根据各国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技术水平,认为只要我们转型的方向正确,在2050年在全球实现百分之百的有可再生能源供电是完全可行的。研究认为,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还能比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更有优势。研究预测,2050年的全球发电结构是:100%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69%)、风电(18%)、水电(8%)、生物质能(2%),其中储能电池将覆盖31%的电力需求。 这是全球总体情况的设想,由于我们中国的水能丰富,具有天然的能源转型优势。全球的水电贡献率8%,在中国应该可以达到16-20%,相应的全球的储能电力需要31%,而我们中国则可以适当的减少到20%左右即可。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落实巴黎协定,不仅完全可能,而且比别的国家更有优势。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的水能资源相对丰富。不过,有些遗憾的是,我们国家减排的具体路线图只公布到了2030年,因此,2040、2050年的时候,我国能源结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不仅社会各界还都在预测,而且分歧还很大。目前电力、煤炭企业界从自身发展的惯性,不去考虑巴黎协定的要求,普遍认为2050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中非化石的比重要达到30%,电力机构中的煤电比重降到50%以下就可以了。按照这种模式估算,届时(2050)我国煤电的装机规模,可能要达到17亿千瓦。而一些能源研究机构认为,按照联合国2度的减排方案,中国2050 年的煤电装机只能保留有1.4亿千瓦左右。如果按照巴黎协定1.5度的方案,不仅我国2050年的煤电装机必须为零,而且还必须实现百分之百的非化石能源供电。 总之,对我们来说,水电发展不发展,发展的好不好,决不是一个行业兴衰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也可以说,巴黎协定这个当前最重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否构建好,就取决于我们水电的作用能否发挥好,因此,无论是作为水电工作者还是作为水电的行业组织,我们真是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今天在这里由于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了。今年9月的全国科技周期间,我们水电学会和咱们新换届北京水电学会已经计划在清华大学召开一次,专门探讨水电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中重要作用的科普论坛,届时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今天我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17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未来新文明
caoyuanzhiye1 2018-1-24 00:08
未来新文明 个人人身权力与法制的平衡是小平衡,开出了近代三百年的三大文明之花,身体权力与精神的大平衡,人类再上新台阶,超越三五百年以来的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一定可以期待。一切出路都在教育。每一个人智慧得以开掘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每一个人智慧得以施展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理论言说与想象一定要有,马克思主义者是乐观主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做人类创新和融合新文化的主体。爆出来的贪官都是有一句话评价:理想信念丧失,因为理论言说的不成功,所以许多人的理想信念丧失,必须要敢于探索人类的新未来愿景。四个自信是历史的机运与需要。他能 自圆其说,自神其话,自证实效,自成其体系。
个人分类: 历史|1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带一路”启迪了人类文明进阶的福音
热度 1 Babituo 2017-5-14 10:33
东方红,太阳升,世界出了一个习近平! “ 一带一路 ” 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这个声音必将被历史铭刻。为什么?因为, “ 一带一路 ” 启迪了人类文明进阶的福音。 科学研究发现,大自然的发展存在两个对立的方向:进化和蜕化。我们从未将这两个方向协调起来。因此,和平与战争总左右着我们人类的文明进步,无法停滞的经济发展与周期性的动力衰竭始终困扰着我们人类的前进的脚步,财富的聚散与资源的争夺始终是人类欲望膨胀必然带来的悖论。如何化解?答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研究还发现,大自然进化的动力来自自 组织,自组织的动力主要不是来自能量,而是能量的结构。越高级的能量,其结构的维度数越多。推动能量向更多维度上来自组织,代表进化的方向,反之代表蜕化的方向。能量向高维发展,需要新结构的发现和适当的能量来组织和推动。向高维进化需要的能量必然来自高维蜕化付出的能量,主动蜕化不是自戕,而是牺牲,是提携和贡献。如果蜕化所付出的能量不能推动另外的能量向更高维度去发展,才叫自戕。能量维度不能断层,断层意味着积木倒塌。如何防止断层?答案是立体互联。 科学研究正在发现,大自然自组织的基本功能方法有三种:搜索和定向,团结和凝聚以及互动和代谢。是这三种功能立体交融叠加,和谐运转,才产生生命和智慧。正因如此,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会才会分化出科学和教育、政治和文化以及技术和经济三大中心,他们分别体现人类社会的三种自组织功能。 科学和教育,主寻着人类文明进步更高维的发展方向,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水平; 政治和文化,主导着人类团结和凝聚的命运共同体的聚合模式,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平衡、包容和稳定的能力水平。 技术和经济,主持着人与自然、人类各团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生机和活力的能力水平。 对开的车并不一定要相撞,如果它们不是走在直线上,而是走在平面上的话。互相对立碰撞是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是直线运动的球态思维;而互相腾挪交换则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赢思维,是立体运动的圈态思维。 纵观世界三大国,中国擅长利用政治平衡推动人民团结和文化繁荣,美利坚人民擅长利用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俄罗斯人民则擅长利用科学思维来指引教育发展的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应该是中国的独台戏,而应该是中、美、俄三个国家分工协作的共舞剧,三个大国各自承担三大核心自组织功能的建设,相互交融支撑,摒弃历史意识形态差异的羁绊,必将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阶层发展。 东方红,太阳升,世界出了一个习近平! 邱嘉文 2017 年 5 月 13 日 于珠海
个人分类: 信息探索|75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理念赞- 【悠悠同学情138】
热度 1 xucq45 2017-5-7 19:54
水调歌头 赞习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 命运共同体, 人类谱新篇。 中华拓展智慧, 福祉惠人间。 一路更兼一带, 双翼翔飞环宇, 携手共行前。 好梦同床作, 杯酒聚享酣。 星河转, 生存斗, 万千年。 应知反省, 禽兽规矩霸权传。 业有专攻长短, 国有富穷强弱, 合作共赢欢。 圆我中国梦, 更助五洲繁。 (于景林)
个人分类: 悠悠同学情|16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3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度 1 杨学祥 2017-3-22 08:55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 3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杨学祥 关键提示:习近平今年 1 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称,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在演讲中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 以上。未来 5 年,中国将进口 8 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 6000 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 7500 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 7 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新华社北京 3 月 20 日 电 (记者 孙辰茜)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20 日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 2344 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我们在 2016 年 4 月 25 日 指出,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我们称之为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将重复 2008 年金融危机、 1929 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和 17-18 世纪中国明清灾害群发时期和欧洲小冰期时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唯一全球共赢的解决方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相关报道 外交部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答问 2017 年 03 月 21 日 09:05:26 来源:《陕西日报》 新华社北京 3 月 20 日 电 (记者 孙辰茜)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20 日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 2344 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联合国安理会 17 日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 2344 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决议敦促各方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提出为此加强安全保障等具体要求,这是对以往联合国及安理会决议关于“一带一路”表述的继承和发展。 华春莹说,中方愿同广大联合国会员国一道,按照安理会决议要求,积极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http://news.ifeng.com/a/20170321/50805808_0.shtml 习近平 62 次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深入阐述该理念 2015 年 05 月 18 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 5 月 18 日 电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18 日发表署名“国纪平”文章,大篇幅论述中国高层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章指出,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   这篇《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指出,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但无论怎样,我们是共同的人类,人民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同信仰、制度和民族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有序竞争,让共同利益压倒分歧对立,让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 2012 年 11 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 年 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两年多来,习近平 62 次谈到“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命运共同体的不断阐释,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文章还引用习近平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这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政治新道路;“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一棵树挡不住寒风”。这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济新前景;“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这是“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的安全新局面;“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并育而不相害”的文明新气象。   文章指出,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文章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告诉世界,“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 21 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文章说,人类命运共同体,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中国向世界宣示,“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文章强调,当经济全球化让人们利益相互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了 70 亿人走向共同发展的可能。世界经济早已走出一国垄断,成为无法割裂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找到利益支点,以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共享美好未来。 ( 完 )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5-18/7284327.shtml 安生:雪崩前夜 -- 房地产与金融大地震何时到来? 影子金融 mp 2016-10-16 10:36:12 察网专栏学者,经济学博士安生最近指出,一般来说,房地产投机往往是金融泡沫的最后一环,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存在,许多没有直接投资楼市的人,其实也间接投资了楼市。他们购买或参与的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私募,购买了由住房按揭贷款包装成的债券。房地产市场一旦崩溃,整个金融系统必然发生大地震,许多社会成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深陷其中。因为房地产投机往往资金规模大,涉及社会成员多,很难再找到足够数量的拥有足够资金的接盘者,而政府往往也实在无力印钞托盘。 由于社会顶层数量有限,总消费能力有限,所以整个社会的实际经济规模将远远低于潜在生产能力。这时,绝大多数商品滞销,大批生产能力将无法发挥出来,大量生产资料将被闲置,劳动者将失业。这样的事情,上个世纪发生过一次,史称“大萧条”。 大萧条期间,百姓没有工作就会出乱子。怎么避免大萧条,是各国政府必须做出的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对外战争 ,试图通过扩张增加本国暴力控制的地盘,为本国资本扩张创造条件。所以,上世纪 1930 年代是多事之秋。 1931 年,日本发动 918 事变。 1933 年,纳粹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扩张势力抬头。 1935 年,墨索里尼出兵埃塞俄比亚。 1936 年,德国出兵莱茵河非军事区。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 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出兵苏台德地区。 1939 年,德国出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然,走通这条路并不容易。弄不好就像军国主义日本和纳粹德国那样。毕竟,后发国家扩张,其实就是抢其他工业国的地盘,工业国之间的对决,胜负难料,注定异常残酷、凶险。 金融危机本身就是财富高度集中的产物,而经过金融危机前的投机,金融危机中的大规模破产潮,财富会进一步集中,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时,人们将才会发现,崩溃和萧条才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常态。相比之下,任何繁荣都是短暂的,都将在未来支付代价。 不仅如此,由于本国经济危机恶化,各国难免会再次考虑选择第一条路线,即武力扩张路线。那时,世界将再次进入多事之秋。希望他国倒下,本国获利,并不现实。除非像苏联那样发生来自上层的革命,否则一个工业化的核大国倒下之前,一定会使用一切手段挽救本国经济和政权,这其中就包括使用武力捍卫现有势力范围,暗中支持试图颠覆其他国家反政府势力、分裂势力、恐怖主义甚至使用武力扩张势力范围。 这种激烈的行为,必然引起激烈的对抗。核大国之间或明或暗的冲突,上升为直接热战的几率极小,却并不是零。爱因斯坦的预言,「 The next World War will be fought with stones. 」 ( 下一次世界大战将用石头来打 .) 也许将应验。如此考虑,《大空头》的最后,退休银行家本和妻子在一个大果园自给自足,并保存很多种子,也许并不是杞人忧天。 http://business.sohu.com/20161016/n470389671.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238.html 经济危机前夜:战争、房地产与金融大地震何时到来? 已有 1031 次阅读 2016-10-17 12:3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238.html 三张表预示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经济危机的 7 年周期、 55 年周期和 200 年周期。 我们在 2016 年 6 月 26 日 将表 2 中的未知事件改为欧盟解体, 2016 年 10 月 16 日 将表 2 中的欧盟解体改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战争风险的乌云正在高悬在世界的上空,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68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68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1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2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238.html 经济景气循环的波动或循环,根据其周期的长短,现在公认的有下面四种类型: 1. 基钦循环( KitchinCycle ,短期循环) 3 至 4 年周期(与地球自转 3-4 年周期对应); 2. 朱格拉循环( JuglarCycle ,中期循环,主循环) 10 至 11 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 11 年周期对应); 3. 库茨涅兹循环( KuznetsCycle ,长期循环) 20 至 22 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 22 年周期对应); 4. 康德拉切夫循环( KondratieffCycle ,长期波动) 50 至 60 年周期和吉村循环 55 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 50-70 年周期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我们在 2007 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8 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 我们在 2016 年 4 月 25 日 指出,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6887.html 全球金融危机“七年之痒”显然是基钦循环( KitchinCycle ,短期循环) 3 至 4 年周期(与地球自转 3-4 年周期对应)的公倍周期,两个周期为 6-8 年,形成一个约 7 年的整数周期。 Obridko 等( 2006 )指出,根据太阳磁场的数据分析得到过一个约 7 年的周期。李爱云( 2010 )指出,对黑子长、短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长周期存在 7.1 年、 14.2 年、 21.3 年、 28.4 年、 42.6 年的系列,短周期的时变性比长周期的更明显。对黑子周期的外部触发机制做了讨论,发现黑子周期与行星周期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太阳黑子 7 年周期的发现是对金融危机 7 年周期的有力支持。 关注经济危机客观周期。关注大国的以邻为壑嫁祸于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0938.html 三张表预示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 表 1 股市崩盘和气象灾害 年份 经济事件 气象灾害 1973 石油危机 / 股市崩盘 1972-1973 年超级厄尔尼诺 1980 美国经济衰退 1979-1980 年弱厄尔尼诺 1987 股市崩盘 1986-1987 年厄尔尼诺 1994 债市危机 1993-1995 年厄尔尼诺 ( 1997 亚洲金融风暴 1997-1998 年超级厄尔尼诺) 2001 9.11 事件 / 股市崩盘 1999-2001 年超级拉尼娜 2002 年厄尔尼诺 2008 次贷危机 / 股市崩盘 2007 年强拉尼娜, 2009 年厄尔尼诺 2015 金融危机 / 股市崩盘? 2015-2016 年超级厄尔尼诺 注:黑体字是笔者后加的,表明 3-4 年、 7 年周期同时存在。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5/13931633_0.shtml 表 2 拉马德雷和世界经济长波的对应关系 时 期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2030-205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时 期 1890-1913 1914-1944 1945-1973 1974-1995 1996-2020 2021-2050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第五下降期 关键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 91 年苏联解体 第三次世界大战? 关键时间 1913 30 年代大萧条 70 年代石油危机 2013 20 年代超级灾害链 注: 1914 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 10 年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 2013 年与 1913 年的位置相同,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如果爆发战争,也会提前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上升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52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9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6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238.html 我在 2016 年 6 月 14 日 指出,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为 3-4 年、 7 年、 10-11 年、 20-22 年、 33 年、 50-60 年、 55 年、 88 年、 200 年、 1200 年、 1800 年,其中 50-60 年、 55 年为中长期周期,与战争和政治事件同时发生(见表 2 )。人类社会必须从中汲取教训,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周期的时间越长,危机的强度越大。 全球金融危机的 3-4 年、 7 年周期、 50-60 年和 200 年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 2016-2050 年,可称之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与小冰期周期相对应(见表 3 )。 表 3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修改)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金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10-1110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元 明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165-136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明 -1644 小冰期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清 1644- 小冰期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清 -1911 小冰期 1790-1915 1770 21 世纪 2007- ? 次小冰期? 1996- ? 197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5542.html 六次经济危机,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第七次危机再次袭来了吗? 据网上资料,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上发生了 六次经济危机: 1637 年郁金香狂热(蒙德小冰期前 8 年坏天时代之中,) 在 17 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 1637 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 年南海泡沫(在蒙德小冰期后 5 年坏天时代之中) 1720 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17 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 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 1000 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 年恐慌(在道尔顿小冰期后 17 年坏天时代之中) 1837 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 1843 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 年银行危机 (在道尔顿小冰期后 87 年坏天时代之中) 1907 年 10 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1929 年大崩溃(在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下降期)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87 年黑色星期一 (在世界经济长波第四下降期) 1987 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 20% ,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 1825 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 19 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 20 世纪 , 在 1900 年危机之后 , 又发生了 1907 年、 1914 年、 1921 年、 1929 ~ 1933 年和 1937 ~ 1938 年的经济危机。 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至于战后究竟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但严格说来,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三次,即 1957 ~ 1958 年, 1973 ~ 1975 年和 1980 ~ 1982 年的经济危机,因为只有这三次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 , 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 1929 ~ 1933 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危机长达 4 年之久 , 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 44 % , 比 1913 年的水平还低 16 % , 倒退到 1908 年至 1909 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 5000 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 30 ~ 50 %。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 66 %,倒退到 1913 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 56.6 % , 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 79.4 % , 钢产量减少了 75.8 % , 汽车产量减少了 74.4 % , 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 42.7 % , 支付工资总额降低 57.7 % , 全失业人数达 1200 多万人。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 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乘机上台 , 它们相继发动了侵略战争,直至 1939 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 ~ 1933 年的危机过去以后,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 以后在生产还没有发展到明显的新高涨的情况下 , 又爆发了 1937 ~ 1938 年的经济危机 , 至 1939 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 1929 ~ 1933 年的大危机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的所谓“自动调节”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它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化到这种程度,如果不由国家去进行调节和干预,则资本主义制度将岌岌可危。于是以这次大危机为转折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重大发展。 由于 20 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的发展包含着局限性和不稳固性,盲目扩 . 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 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发生后,各国统治者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致命危机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空前的破坏性。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并给世界经济发展留下深刻的教训。 第七次危机再次袭来了吗(在世界经济长波第四下降期和 21 世纪次小冰期)?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唯一共赢的解决方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 1 月份在瑞士达沃斯论坛年会上发表讲话说 : “中国将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一贯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而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 习近平今年 1 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称,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在演讲中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 以上。未来 5 年,中国将进口 8 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 6000 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 7500 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 7 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卫报》认为,以前这种论调可能会遭到有礼貌怀疑。但如今,它受到了几乎不加任何批判的欢迎。 特朗普就任总统没几天取得的唯一功绩是,将美国的软实力资产弃如敝屣,却让中国看上去不那么令人讨厌。在特朗普当上总统前,西方国家虽然争相进入中国市场,但对北京是怀有疑惑。如今,我们要开始质疑美国了。对北京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取代美国影响力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能成功或可取的。 http://new.item.btime.com/finance/363ms6n3it78e6r3fbd3oasi7g1?from=jt2w1 原标题:安理会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方:反映国际社会共识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7-03-20 18:05   中新社北京 3 月 20 日 电 ( 梁奕 ) 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 2344 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20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有记者提问,联合国安理会 17 日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 2344 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报道称,这是安理会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 2344 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决议敦促各方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提出为此加强安全保障等具体要求,这是对以往联合国及安理会决议关于“一带一路”表述的继承和发展。 “中方愿同广大联合国会员国一道,按照安理会决议要求,积极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交流互鉴、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华春莹说。 ( 完 ) http://news.xinmin.cn/world/2017/03/20/3090780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争鸣:从"菌心说·三位一体"的角度重新认识人本身以及身体和
zcgweb 2016-2-2 06:37
学术争鸣:从 “ 菌心说 · 三位一体 ” 的角度重新认识人本身 以及身体和心理的疾病与健康问题 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 2016.02.02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物质文明得到了显著进步,然而,大量慢病的高发却令人困惑于人类的未来,是将趋于更好还是相反?通过研究,我们提出菌心说学说,不仅能够解释慢病起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且将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定位于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而不是人脑,并认为正是由于人类未能认清楚人体和菌群的平衡关系而导致了人类社会目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提出犯罪的动机源于不同菌群对于不同碳源的需求情况下在不良的认知状态下驱动犯罪的表现,认为犯罪是一种可以通过菌群调理纠正的慢病,有利于从生物学角度实现预防犯罪的目标,从而对于人体、人类以及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厘清人与菌群、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提出修身养性的生物学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认知教化以及自我管理促进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良好菌群的生长,从而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于揭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迷茫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解释,并指出菌心说学说的本质上属于哲学体系,将有望加速促进人类从众多困惑中走向新的精神文明,促进人类身心灵健康共同体的早日来临。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健康共同体;本我、自我、超我;哲学;医学;新医学;菌心说;碳源论;柔性辟谷;一带一路;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预防犯罪 从 2013 年以来,随着我们对于 “ 新医学理论、菌心说学说、碳源论观点、云医院实践 ” 等一系列概念的陆续提出、临床验证和发展完善,经历了上百次学术演讲和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社区百姓)的新医学、菌心说健康知识科普宣讲活动,加上目前已有数千人通过柔性辟谷技术受益,包括直接受益的体重生理性减轻以及间接受益的心灵和认知水平提升,总体表现在身心灵健康状态的显著改善等诸多方面。在推动这项事关身心灵健康事业的过程中,经过了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反复思考、频繁体验和缜密分析之后,终于发现需要优化甚至重新定义目前的医学观点,因为按照目前的医学研究和应用的框架体系,仍然有很多的无形的框架在持续地束缚着新的医学体系的诞生,导致从旧的医学体系(指的是当前的医学体系)向新的医学体系(指的是基于菌心说的医学体系)进行过渡的时候,容易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因此,终于下决心直接从新的医学体系的基本科学观点入手,以便于读者能够快速接触到新的医学知识和内容,在 “ 内心逐渐放下当前医学体系 ” 的心理状态下,需要开始思考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和医学实践方法,加速推动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快速进步,为减少慢病危害、提高身心(灵)健康管理水平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为了便于理解,不论读者曾经拥有或者具有多少目前的医学知识和健康信息,本文将首先直接定义新医学体系的基本逻辑框架,以便于快速从新医学、菌心说的角度理解我们的科学研究。如果若干年之后,旧医学体系退场,新医学体系亮相,那么本文也权当是吹响了医学革命的号角罢。 一、 菌心说学说的定义: 菌心说学说是笔者在长期从事生物学、医学以及心理认知等研究的基础上,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来的关于医学和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学说,认为由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尤其是胃肠道菌群组成的人体第二器官,其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重要性比人体的器官尤其是大脑更加复杂和重要,即人体共生菌群可能构成了人体的核心、中心和重心,在结构上遍布于人体胃肠道粘膜表面,在功能上构成了人体的饥饿感的信号来源,并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欲望等心理活动。菌心说认为人体大脑决定了智商,而人体共生胃肠道菌群则影响甚至决定了情商。在人体的解剖结构中,通常认为,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可称之为脑心说;而笔者则认为由胃肠道菌群所构成的系统即心脑菌脑,比大脑更加重要,因而称之为菌心说。从人体解剖结构来说,人脑来源于受精卵的发育和分化,而心脑菌脑这一微生态群落则来源于胎儿出生后,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在内的环境微生物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婴儿胃肠道并伴随终生。从疾病与健康角度而言,菌心说认为人体的慢病主要源于胃肠道菌群即心脑菌脑的异常和紊乱,通过产生代谢性毒素例如内毒素等进入体内导致慢性炎症,累及人体多个脏器而表现出不同的慢病症状;而且证明通过纠正这种菌群紊乱则可显著改善慢病症状,甚至恢复人体健康。从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菌心说可被认为是传统中医藏象学说的现代化升级版,即菌群相当于藏、而人体相当于象,从而与中医所主张的内藏紊乱则外象异常高度一致,很好地支持并升级了中医学的脏腑学说,对于慢病起源、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转归等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中医现代化即将步入现代化中医的时代。相反,长期以来,西医主要研究人体本身的健康状态以及疾病症状,而未能发现人体慢病源于菌群异常的菌心说的关键认识,从而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结果。菌心说认为,人菌平衡则健康、人菌失衡则慢病,而且认为人菌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体和菌群竞争碳源,因此,菌心说对于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医疗改革也将产生巨大影响。除此以外,菌心说认为人类的情绪情感等精神心理活动虽然与人脑的结构与功能状态高度相关,然而,这些精神心理活动甚至包括信仰、犯罪动机等与心脑菌脑密切相关,例如异食癖、同性恋、孤独症、毒品成瘾甚至犯罪等复杂社会行为与菌群失衡密切相关,而且认为这些复杂的社会行为有可能通过改变心脑菌脑而予以改变。总体而言,菌心说对于脑心说的升级,与日心说对于地心说的升级具有可比性,意味着人类对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健康等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之中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有效升级,并将对医学、哲学、法律、道德、社会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二、 作为 “ 三位一体 ” 的人体结构: 按照菌心说的定义,人体共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躯体、菌群和大脑;其中,躯体和大脑均来自于受精卵的发育,由人类基因组即 “ 第一基因组 ” 完成所有的基因编码和蛋白质过程,而菌群即 “ 第二基因组 ” 则来自于环境,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有来源于非人类基因组编码的生命系统,即微生态系统,简称为菌群。因此,从物质角度而言,人体是由人的肉体和菌群微生态两个体系构成的一个二元化的生理性对话系统。人体和环境接触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等),都遍布了菌群微生态系统。 三、 人体健康包括 “ 身心灵健康 ” 三个层次: 与上述关于人体解剖结构的 “ 三位一体 ” 特征相一致的是,人体的健康包括了三个层次,分别是 “ 躯体健康、菌群健康、大脑健康 ” 。具体地,躯体健康可以理解为人的肉体即生理层次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能够正常应对人体的各种生理需求;菌群健康指的是菌群微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没有菌群紊乱和失调等情况的出现,能够正常应对人的各种心理需求;而大脑健康则可以理解为当事人具有正常的思维决策能力,可以进行正确的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够正常应对人的各种认知判断和决策需求。 四、 先有人体、后有菌群: 就人体本身而言,当胎儿出生之后,环境中的微生物将会很快向婴儿聚集生长,并逐渐在新生儿身体内外表面富集,形成与该人体共同生长发育的体系。为了通俗起见,可以将这种情况与 “ 人 ” 字的写法类比,即先有 “ 人 ” 的一撇即人的肉体的出生,然后才有 “ 人 ” 的一捺即菌群的附着,从而形成完成的 “ 人 ” 字。换言之,只有当正常的人体附着上了正常的菌群,这个人才能够形成为具有生物意义上的人,即正常的人体是人体和菌群的良好统一体。 五、 先有菌群、后有人体: 事实上,在胎儿出生之前,菌群长期在自然界中存在。对于菌群而言,一个人体的出生,只不过相当于多了一个以人体为培养基的能源物质。换言之,从菌群的角度来看,人体只不过是一个 “ 可以食用、可以被分解、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能量)的肉体 ” 而已。当人体死亡之后,菌群将会从肠道以及其他部位开始快速分解人的肉体,将其还原,以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方式,重新回归到自然界的生态循环过程。 六、 菌群对于能量(碳源)的追求是进化的动力,其目的是复制自己的 DNA :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菌群对于能源的追求,看起来是构成生命进化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点也符合热力学原理。菌群本身是一个典型的、完美的生物化学反应系统,只要有合适的生物化学反应环境,例如充足的水分、营养物质和催化剂等,那么,菌群就会启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其目的是用来复制自己的 DNA 、繁殖自己的后代。如果有氧气存在,那么就使用有氧代谢模式;如果没有氧气存在的话,那么就使用无氧代谢模式。很多微生物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可以根据所在环境中的氧浓度选择灵活的代谢方式。菌群代谢的结果,表现在对于繁殖自身 DNA 的需求,直到将营养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进入到平衡状态(平台期)为止。这是生命体系的状态,类似的无生命体系的状态,例如试管中的 PCR 反应或者基于小麦胚芽提取物、网织红细胞提取物的无细胞生物化学反应模式,则属于无生命、但是仍然受到生物化学反应驱动的状态和模式,只不过并非代谢过程而已。因此,生命过程的本质是化学反应,尤其是生物化学反应,对于菌群和人体来说,均不例外,也就是说,生物化学反应是构成人体的基石。 七、 人体和菌群的互动构成了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三大属性: 人体和菌群的互动关系,能够从生物学角度很好地解释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所提出的 “ 本我、自我、超我 ” 理论,具体地,菌群对应于 “ 本我 ” ,通过赋予人体饥饿感,让人体产生摄食的冲动和欲望;大脑对应于 “ 自我 ” ,通过分析判断以理智的方式应对外界反应;菌群和大脑的互动对应于 “ 超我 ” ,即只有当菌群对应的情商和大脑对应的智商达到高级阶段,人体才可以超越自己。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个问题,可以根据菌心说的提法将菌群定义为 “ 心脑菌脑 ” ,即是由菌群构成的一个 “ 脑 ” 的体系,以菌群(的相互作用)为物质基础,并且构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此前,我提出的人体的数学公式是: y=a*f 1 (x)+b*f 2 (x)+a*b*f 3 (x) ,其中 a 代表自我(可以理解为 animal 的缩写), b 代表本我(可以理解为 bacteria 的缩写), a*b 代表超我,指的是自我和本我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个数学公式具有唯美的特点,即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包括以心脑菌脑为物质基础的本我、以人类大脑为物质基础的自我以及本我和自我之间良好相互作用的超我的 “ 三位一体 ” 形式的统一。 八、 人体具有强大的然而却是相对有限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强大的自愈能力,能够处理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多种致病因素,从而确保人体能够健康运行,防止健康危害和疾病的发生。然而,如果外来的致病因素频繁发生甚至过多而超过了人体的处理能力,那么,就会逐渐导致人体的自愈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慢病发生。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肿瘤,源于机体长期的慢性炎症。例如如果长期采用含量过高的碳水化合物饮食的话,那么这些碳水化合物被消化道分解之后产生的葡萄糖的反复刺激导致的高血糖冲击,就会频繁影响胰岛素的血糖控制能力,导致血糖波动、失衡乃至失控,直到形成糖尿病。因此,通过饮食调理改善健康很重要,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群是否健康,因为菌群和食物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认知决策判断则决定了健康的最终走向,例如如果不能够教育公众认识到频繁摄入碳水化合物而导致糖尿病的健康危害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的糖尿病还会持续高发。 九、 菌群是人类的天敌,具有善良性的一面: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菌群是人类的天敌,然而却是善良的天敌。如果没有菌群的话,我们就很难有饥饿感,身体得不到饥饿和需要吃饭的信号,因为饥饿感是菌群赋予人体的,这一点是 “ 菌心说 ” 的要点之一,即 “ 饥饿源于菌群 ” 。菌群是不需要去 “ 理解 ” 人体的,因为菌群的逻辑只是在需要繁殖的时候尽快找到足够的碳源。以共生在人体胃肠道粘膜表面的胃肠道菌群为例,在人类目前常用的一日三餐生活模式下,已经形成了按时按点吃饭的规律,适应了胃肠道菌群在一天之内向人体的胃肠道粘膜发起三次攻击的信号。如果我们不能够按时按点吃饭的话,菌群就会因为反复持续攻击人体产生饥饿感从而导致慢病,表现出 “ 菌群是人体的天敌 ” 的属性,直到将人体消化分解回到自然界,即表现为饿死的状态,其生物学意义是促进自然界的物质的重新循环和利用。因此,从化学角度而言,人体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人类需要学习知识,用来理解这个过程,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依附在人体的菌群重新回到自然界,寻找新的宿主继续新的生命历程。 十、 《三字经》所说的内容反映了人体和菌群的互动特征: 从人体和菌群相统一的角度来看,三字经所说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例如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富贵,性乃迁 ” 等内容,可以被理解为人体出生之后,如同白纸一张,环境中的菌群在人体开始富集并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系统。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逐渐变化,菌群也在发生变化,人体同时也在发生变化。当生活逐渐变得富裕起来之后,人们的饮食就会更加富营养化,导致菌群失衡(例如嗜肉菌群数量增多 ),反过来促进了慢病的风险,同时人的性格也在持续发生不利的变化,因为按照菌心说的观点来看,性格是以菌群(心脑菌脑)为核心、通过大脑的思维认知活动进行判断和决策,并通过神经系统指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而已。 十一、 柔性辟谷技术是一种快速纠正菌群微生态的健康生活方式: 柔性辟谷是笔者通过自身进行测试并进行科学研究、先后发现并证明饥饿源于菌群、进而提出新医学理论、菌心说学说、碳源论观点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种健康养生手段,每天一日三餐使用柔性辟谷专用饮料喂饱菌群之后即可只喝水、不吃饭、正常生活 7-14 天甚至更长时间,在实现生理性减肥瘦身之余,能够显著提升身心灵健康体验,是对于传统辟谷的科学升华,不仅具有传统辟谷养生的健康促进作用,而且通过调理改善胃肠道菌群即人类第二基因组,可以显著减少甚至消除传统辟谷的不良反应例如饥饿感、低血糖、低血压等,是一种对于男女老幼都十分有益的健康养生手段,有利于身心灵健康状态的系统改善。与传统辟谷不同的是,柔性辟谷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同,主要是通过专用的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从而减少或消除辟谷期间的饥饿感,这是因为柔性辟谷基于 “ 人体饥饿感源于胃肠道菌群繁殖时通过攻击人体胃肠道粘膜获取碳源作为营养物质 ” 这一科学原理。在柔性辟谷技术出现以前,传统辟谷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科学原理,而只是通过参与者的强烈的精神意志,通过脑肠轴来强行抑制胃肠道的饥饿感,因此在传统辟谷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高血压、胃肠道粘膜出血等异常反应导致健康风险。相关,柔性辟谷则是通过调理改善、优化胃肠道与饥饿相关的菌群,消除人体饥饿感,具有可靠的科学原理,即便参与者没有经过辟谷训练,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完成柔性辟谷实践。柔性辟谷没有严格的打坐、站桩等传统辟谷的要求,只需要在每天的一日三餐时间或者感觉到饥饿的时候,使用专用的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之后,就可以进入柔性辟谷状态,期间可以正常工作、正常上下班、正常休息,一周时间可以生理性减肥 5-10 斤,也可以连续两周时间进行柔性辟谷,可以生理性减肥 5-10 公斤。在健康改善方面,通过柔性辟谷,人们能够体验和懂得人为什么吃饭这个亘古以来的重要道理,即人体吃饭的本质是菌以食为天、而并非民以食为天。对于肥胖人群以及三高人群来说,当人体处于体重超标状态以及高血糖、高血脂等状态时,通过柔性辟谷体验,人们将会发现,和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模式类似,人体并不是需要通过一日三餐摄入热量的,而且在柔性辟谷期间,人体通过消耗自身的脂肪储备等,会自然而然地获得体重生理性下降、血糖生理性下降、高血脂生理性下降等良好健康调理效果,而且人体的自我感觉将会越来越好,包括持续获得愉悦的心理状态。在应用上,柔性辟谷不仅可以作为生理性减重、改善三高症状等的健康管理方案,而且也可作为救灾食品用于消除地震等灾害救援时由于食品短缺所带来的强烈饥饿感,以及可用于在短期进行战争等军事行动的免食品供应的后勤保障。通过柔性辟谷技术,可以让我们的躯体逐渐回归到与胃肠道菌群重新进行相互适应的状态,即在进入到为期 7-14 天的喂饱菌群、只喝水、不吃饭、不饥饿的状态之后,人体在加速完成自愈过程,而菌群也在快速自我调理,最终表现为很多慢病和亚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例如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逐渐向生理水平回归。究其原因,答案在于柔性辟谷技术可以在使用特定益生元喂饱菌群、减少或消除人体饥饿感的情况下, “ 和平地 ” 阻断了菌群对于人体的攻击,从而促进菌群系统(本我)的自身健康管理稳态化,以及人体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自我)的自身健康管理稳态化,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 “ 超我 ” 的模式让人得到一个基于良好 “ 本我 ” 以及良好 “ 自我 ” 的叠加过程,从而表现出精神愉悦和身心快乐。 十二、 柔性辟谷技术理论上有利于肿瘤患者健康改善: 最近我们的研究发现,柔性辟谷技术可以促进机体进入到生理性酮体代谢模式,即人体启动内源性脂肪产生生理性水平的酮体,这种生理性酮体代谢模式的出现,是柔性辟谷所带来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柔性辟谷期间很多人反馈思路敏捷、大脑清晰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不仅对于癫痫发作具有良好控制作用 ,同时对于延缓肿瘤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往往有缺陷,适合于使用葡萄糖进行代谢、而不适合于酮体模式进行代谢,因此酮体模式代谢不利于肿瘤细胞的繁殖,从而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饿死肿瘤细胞的效果。我们正在深入研究柔性辟谷对于肿瘤患者的健康促进作用。 十三、 菌心说可加速中医现代化过程的实现: 从基本的科学原理来看,菌心说学说可以无缝对接中医,并促进中医现代化过程的实现。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基本上可以认为,中医 “ 藏象学说 ” 在本质上和 “ 菌心说是 ” 一致的,菌群即 “ 藏 ” ,菌群共生在人体是 “ 菌群 ” 藏于人体这个 “ 象 ” 的表现,而且,中医的五脏概念即 “ 心肝脾肺肾 ” ,可以被认为是菌群在人体的五大解剖结构,可以统称为 “ 菌脏 ” ,分别定位于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部位。而中医药对于慢病的调理改善和治疗作用,本质上与促进作为菌群的 “ 藏 ” 与作为人体的 “ 象 ” 之间的良好适应密切相关,尤其是很多中药是直接通过调理改善肠道菌群发挥作用的 。换言之,菌群好则人体健康,菌群异常则人体异常。因此,菌心说可以认为是中医藏象学说、脏腑理论以人体和菌群共生为科学依据的升级版。弄清楚这一点,对于将传统中医发展为现代化中医具有根本上的突破。 十四、 “ 菌心说 ” 本质上是 “ 日心说 ”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缩影 : 470 多年前,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把人类从地心说的传统认识中进行了颠覆性升华,实际上指的是整个宇宙是以能量为推动力的一个平衡状态的表现。正是由于太阳为太阳系提供了能量,因此太阳系才能够维持平衡状态。对于地球生命系统来说,太阳通过电磁波为地球提供了能量,这些能量除了直接供给地球以外,更有相当多的能量被植物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以物质形式储存在含碳的有机物之中,并通过被动物摄入,最终以人类食物的形式进行体现,尤其是糖类、脂肪、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本质上是含有不同能量(等级)的碳源。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人体之后的消化利用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将这些碳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1g 糖或 1g 蛋白质燃烧后可以释放 4 千卡的热量, 1g 脂肪燃烧后可以释放 9 千卡的热量)。回到日心说这个主题来看,人体和菌群只不过是菌群通过人体摄入能量(碳源),将太阳能不断地实现从能量(太阳能)到物质(碳源)的转换过程而已,同时符合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的物理学原理。 十五、 生命的本质是能量(太阳)对于自身进行理解的全部过程: 此前薛定谔写过《什么是生命》( what is life ),现在看起来,我们有可能找到了部分答案,即生命,是能量(太阳)对于自身进行理解的全部过程。菌群通过人体反复重演这个过程,然而,菌群走的是 “ 本我 ” 这个底层路线,通过赋予人体饥饿感来推动人体这个肉体摄入食物,从而驱动人体自身能量代谢的运行,大脑则以 “ 自我 ” 的方式进行逻辑思维判断,最终的结果则以综合了 “ 本我 ” 和 “ 自我 ” 的 “ 超我 ” 的方式让人类去持续地思考、并能够思考明白人类存在的道理,实际上是去认识自然界,从而实现了能量对于自身进行理解的全部过程。如果没有人类这一万物之灵的话,生命世界虽然仍可以持续运行,然而,生命世界却始终无法理解自己,例如蚂蚁并不知道什么是蚂蚁、恐龙并不知道什么是恐龙;而只有人类的出现,才能够通过语言文字、人类文明理解自身以及自然界本身。因此,我们说,生命的本质上是能量通过物质形式实现对于自身进行理解的全部过程,其中也同时包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文明和人类的全部精神文明。这一问题已经逐渐把菌心说的研究指向了哲学层面。 十六、 人类身心灵三个层次生病的原因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自身: 人类为什么会生病?很显然,这是由于人类没有正确理解自身、没有正确理解自然和没有正确理解社会的结果。在菌心说出现以前,由于人类没有弄清楚饥饿源于菌群的道理,因此,导致首先在吃饭这一基本问题上无法正确地判断和进行,由于我们没有弄清楚人菌平衡的道理,即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为人体吸收营养的小肠和为菌群提供能量的大肠之间的碳源之争,从而导致了现代社会的肥胖以及糖尿病等乃至肿瘤等系列慢病问题的持续高发,表现为一系列肉体上的疾病。其次,由于我们人类没有弄清楚心理活动和欲望也是源于菌群的道理(这是菌心说的精髓之一 ),因此,导致我们在心理问题上也出现了巨大的慢病症状,表现为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绝望、吸毒、成瘾性疾病等,这是第二层次的慢病,即内心的疾病。第三,由于我们人类未能弄清楚人类可以通过良好菌群(菌脑心脑)和良好大脑之间实现良好超我的实现,所以在精神领域也存在了很多慢病,表现为社会上的犯罪乃至战争等方面。相反,当人类一旦能够通过菌心说认清楚本我、自我、超我的物质基础,并能够通过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有效干预的话,那么,人类将会很快实现跨越式进步,不仅能够摆脱身体慢病的困扰,在内心深处获得自由,减少犯罪风险,并进而减少战争,促进人类和平的快速到来。一旦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人类就能够重新认识人类社会,而且将会发现人类社会是一个十分美好的社会,并通过生命科学的技术手段,加速促进全民健康时代的快速来临,因为此时的状态,并不是向自然界的过度索取,而是对于他人身心灵健康的乐于奉献。 十七、 人类犯罪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慢病: 虽然以往并没有将犯罪认为是一种疾病,然而,从新医学、菌心说的角度来看,犯罪本质上是一种慢病,这是来自于生物学和医学角度的新的认识。按照菌心说对于人体的理解,人类的欲望和动机源于菌群,人体的肢体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完成特定的动作。犯罪的原始动机源于欲望,而既然欲望由菌群产生并通过大脑驱动执行,那么,犯罪的原因则有可能在于菌群而不是人脑。换言之,类似于持刀杀人一样,人的肉体只是这个人用来犯罪的工具,而真正导致人犯罪的因素却是他的菌群,也就是说,人自己并不会犯罪,之所以表现为犯罪,是由于他的菌群异常驱动所致。一旦这个假说得到验证,那么,目前对于犯罪的认识、量刑、罪犯的改造等,也都将面临根本上的颠覆性认识。由于柔性辟谷技术能够快速促进人体的菌群从紊乱状态回归到良好的微生态状态,那么,有理由相信,菌心说学说和柔性辟谷技术在预防犯罪方面以及促进失足人员的教育改造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毕竟,既然 “ 境由心造,念由心生 ” ,而菌心说认为 “ 内心即菌群、菌群即内心 ” ,那么,不妨可以认为 “ 境由菌造,念由菌生 ” ,即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念想,实际上是由于不同的菌群对于不同的碳源的亲和力的表现。当然,后续需要大量科学研究去证明这一点。 十八、 菌心说有利于理解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关于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学术界讨论了很多次,截止到目前的争论也很难相互说服对方。通俗地来说,宗教的根本性质包括( 1 )无条件信仰以及( 2 )所信仰的是超自然力量。的确,人类应该具有信仰,否则难以找到安身立命之本,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信仰什么?有趣的是,如果能够使用 “ 菌心说 ” 学说来阐释 “ 超自然力量 ” 的物质基础并揭示其与微生物菌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话,那么,菌心说对于宗教和科学之间,有可能会架起一道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即宗教是尚未被人类认识的 “ 科学 ” ,而科学,则是已经被人类认识的 “ 宗教 ” 。事实上,菌心说研究发现,宗教和科学都与以菌群为物质基础的本我、以大脑为物质基础的自我以及以菌群和大脑之间互动为物质基础的超我的三个层面的理解范式和深度不同有关。根据菌心说的观点来看,本质上科学和宗教有可能将会趋于统一,虽然科学更强调客观性,而宗教则强调主观性。菌心说认为,客观以人体和菌群及其相互作用为物质基础,而主观则以架构在人类基本的认知问题得到理解和解决之后的认知升华为物质基础。在进行柔性辟谷实践中,当使用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之后,人体可以在接下来的 7-14 天时间不饥饿,只喝水不吃饭,人体使用体内储存的能量(糖原和脂肪)提供能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在此期间,人们往往会思考很多很多问题,包括经常反问自己:既然我现在可以一周或两周时间暂时不需要吃饭的话,那么,我以前的吃饭是为了活着吗?即活着是为了吃饭,拟或是吃饭是为了活着?近年来,笔者经常处在这种状态,反复思考关于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思来想去,最终终于明白,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去明白和理解这些道理,并利用这些道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并促进全民健康时代的快速到来,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慷慨奉献而不是过度索取的方式会加速出现。 十九、 菌心说为道教提供了部分科学解释: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本土宗教,以 “ 道 ” 为最高信仰,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方术衍化形成。其中,道教所推崇的辟谷养生,目前看起来可以通过菌心说学说和柔性辟谷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科学解释和升华,这是因为源自道家养生中的 “ 不食五谷 ” ,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已被很多人证实是有效的,虽然有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如果将菌心说学说引入道教之中,大家能够明白饥饿源于菌群、五谷杂粮等食物的第一需求实际上是人体共生的胃肠道菌群的营养需求的话,就可容易理解辟谷这一道教养生的原理了,即通过服气辟谷、服药辟谷等方式减少菌群向人体传递饥饿感的程度和强度。柔性辟谷技术在传统的辟谷技术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升华,发现了人体饥饿感源于胃肠道菌群,而且通过给人体提供特定益生元喂饱菌群即可逐渐减少甚至消除饥饿感,形成了传统辟谷的现代化升级版即具有科学原理和科学数据支持的柔性辟谷技术 ,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升级,而且吸收了西方科学技术中关于微生物菌群的研究成果。在柔性辟谷期间,平均一周时间可以生理性降低体重 5kg ,脂肪消耗 2kg ,表现出了良好的减重效果,对于保饱受肥胖困扰的人群来说,不啻是一个良好的健康养生策略。 二十、 菌心说为佛教提供了部分科学解释: 除过道教之外,佛教对于人类思想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也具有重要作用。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旨在教育信徒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然而,我们在进行新医学和菌心说的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这一重要可能性,即除过 “ 饥饿源于菌群 ” 之外,同时发现 “ 欲望源于菌群 ” 和 “ 心理源于菌群 ” ,为通过菌心说理解佛教的部分内容有可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科学解释。菌心说认为,人的欲望有可能是通过不同种类的菌群对于不同种类的碳源的亲和力的驱动、并通过向人体胃肠道粘膜传递相应的信号而被人体大脑所感知,例如饥饿的时候对于美食的欲望,与前述以菌群为物质基础的 “ 本我 ” 向人体传递饥饿感如出一辙。至于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等方式向人体所传递的所有感觉信号,都是人体对于外在环境进行感受的通道,当人体觉察之后引起身心调节的反应,如果进行接纳的话,那么将会在人的心里即菌群的微生态状态形成一定的心理模式,并反过来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等方式促进认知过程的完善。换言之,在菌心说看来, “ 眼耳鼻舌身意 ” 等六根的交汇点应该在于以菌群为物质基础的内心,从而构成 “ 眼耳鼻舌身意心 ” 的总体状态,并反复表现出 “ 境由心造、念由心生 ” 的循环状态。在柔性辟谷期间,绝大多数人将会进入到暂时舍弃了美食诱惑的高级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饥饿感,而且更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 “ 馋劲儿 ” ,不容易为美食所动摇,表现出身心灵的显著提升,从而有利于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从烦恼中得到解脱,在思想和意识上进入到高级状态,而不为世俗生活方式所累,从而能够更好地感悟生活、智慧人生、爱护家庭、贡献社会、热爱祖国。 二十一、 人体中的 “ 三位一体 ” 分别需要不同的 “ 食物 ” : 作为本我的菌脑心脑尤其需要糖类为能源;作为自我的人脑虽然平时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然而,如果使用来自于脂肪酸分解代谢所产生的酮体(包括 β- 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等)为能源的话,则更加有利于大脑思维清晰;作为超我的菌脑人脑互动体则尤其需要以思考即 “ 意识、精神 ” 为 “ 能源 ” 。换言之,人的进化从物质进化到精神,世界的进化从物质进化到精神。一旦通过柔性辟谷等方式启用生理性酮体代谢模式,那么,大脑将会加速进化,有望创造出更多的人类精神文明。 二十二、 菌心说有利于促进身心灵健康提升: 正是由于菌心说能够从科学角度理解作为 “ 三位一体 ” 的人的新的结构,能够让我们理解生理、心理、精神之间的关系,因此,菌心说学说能够促进人类的身心灵健康一体化,系统表现在人体和菌群之间的统一性和平衡性,即人体和菌群具有良好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人体需要菌群(赋予饥饿感和心理活动),菌群也需要通过人体完成共生的过程,实现人菌共生、人菌共赢的目标。只有当我们系统地明白了这些道理,尤其是通过柔性辟谷等技术进行了深度体验之后,我们就能够很好地明白人体和菌群之间缺一不可的道理,明白我们自己在百年人生历程中的来龙去脉,会明白人的肉体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不一定需要对于肉体、美食的贪念和留恋,从而有利于达到 “ 理解自然、解释自然、升华自我、回归自然 ” 的高级精神状态,这大约就是所谓的顿悟与悟道的状态和境界罢。的确,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一辈子需要明白很多事儿,然而,现在看起来,当明白了菌心说学说等相关内容之后,人就会变得更加清明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 “ 人生烦恼皆自扰,领悟菌心自然消 ” 的说法了,能够更好地接近禅的状态,从而也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状态的出现和发展,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最终将构筑在两个人之间菌群与菌群之间的和谐关系基础之上,并有可能与爱情和婚姻密切相关。 二十三、 菌心说促进对于《道德经》的部分理解: 我们知道,《道德经》中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于菌心说的观点来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即自然规律为 “ 道 ” ,以能量为表现形式,能量为 “ 一 ” ,催生了物质,在生命领域表现为二元化的系统即菌群和人体两套遗传系统,菌群承载了人类的情商,而人脑则承载了人类的智商,菌群智商与人类智商的互动则表现为人类的精神、意志、信仰等,并在人类的内心深处形成人类对于自身以及自然界的庞杂认识,即前述菌群、人体、菌群与人体的互动即 “ 三位一体 ” ,并通过感知觉形成人类对于 “ 万物 ” 的理解。因此说,一切的万象均为身外之物,尤其是当人闭上眼睛和耳朵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能够真正 “ 看得见自己 ” 、 “ 听得见自己 ” ,才能够真正进入到自己的内心状态,而这样的内心状态,是一个真正 “ 无物 ” 、 “ 无我 ” 的状态,也是最佳的内心状态,达到 “ 物我两忘、无欲则刚 ” 的状态,只有在此时,我们也才能够体会到真正的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再因为食物的纠缠而使得我们内心(菌群)出现扰乱和波动,也不会由于外界事物的纷扰导致我们分心,从而进入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级状态,有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精神情操。 二十四、 菌心说有望揭示毅力和意志力的部分物质基础: 关于毅力和意志力的物质基础,此前很少有人去研究是否存在这样的物质基础,更没有从菌群角度进行研究,而通常主要是从认知、教育、学习角度进行研究的。然而,菌心说的研究则很清晰地指出来,人类的毅力和意志力有可能是有物质基础的,而且其物质基础看起来是人体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菌群和人体之间天然的矛盾冲突的表现。前已述及,作为本我的物质基础的菌群会无意识地持续向人体传递攻击的信号,其中最大的信号是饥饿的信号,而作为自我的物质基础的人体能否抵抗得住饥饿信号的压力,就表现在意志力和毅力的强弱和高低,总体上以超我的方式予以体现。纵观数千年来的人类历史,在菌心说学说和柔性辟谷技术出现之前,人类很难抵抗得住菌群以饥饿的方式对于人体的攻击,所以必须做到 “ 民以食为天 ” ,否则就会饥饿难耐甚至导致死亡。然而,根据菌心说学说提出来的 “ 饥饿源于菌群 ” 的道理,普通人使用柔性辟谷技术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抵抗得住菌群对于人体的攻击,从而让菌群和人体能够很快进入到和平共处的状态,人体就会显著提升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力,消除来自于食物的诱惑,对于身心灵健康状态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提示毅力和意志力有可能以菌群为物质基础合并人体认知水平互动提升的因素。事实上,我们在进行柔性辟谷技术实践中发现,对于食物的诱惑越纠结的人,其毅力和意志力越差。当顺利完成为期一周的柔性辟谷之后,毅力和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则会显著提升,能够轻松应对更加复杂的心理压力挑战。 二十五、 菌心说有望解释修身养性的物质基础: 关于人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经常需要讨论修身养性的问题,包括通过一日三省吾身、扪心自问等方式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基于菌心说的原理,我们认为,修身养性的诉求,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人通过对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言行举止等的全部约束,促进我们的肉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于良好菌群的生长,而不利于不良菌群的生长。当良好菌群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的精神修养、道德情操也就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进入到与人为善、乐于奉献、乐善好施的高级状态。进一步,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始终都是在促使内心菌群和外在环境通过人体大脑和神经系统之间的交叉对话,因此,诸如爬雪山、过草地这些异常艰苦的生活方式,也都十分有利于人体更加适应良好菌群的生长,从而反过来也有利于人体具备坚定的信仰、意志和精神,因此菌心说有望为解释以往仁人志士能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通过磨难而取得成功找到生物学基础(或线索)即菌群。相反,当通过人们努力之后,物质生活变得日益丰富,人们的营养摄入过度,导致胃肠道菌群由于富营养化而逐渐变得失衡,增加了(不良)菌群对于人体的攻击性之后,就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日益盛行,迫切需要通过菌心说原理纠正到先前的人菌平衡状态。 二十六、 菌心说有望促进心理活动的定量化分析和研究: 基于菌心说,后续我们即将推进定量心理学的研究,即人类的心理过程,有可能可以被量化为不同菌群对于不同碳源的亲和力(可以通过亲和系数 k 来表征)的叠加、并在与人体(大脑)认知水平的互动的基础上,通过人体大脑和神经系统指挥控制肢体和表情的最终表现。换言之,以前关于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脑,然而,菌心说将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从大脑转移到菌群,是一个根本上的变化,而且,有可能可以通过对于菌群 DNA 遗传系统的鉴定,有助于判断宿主(即人体)的心理情况。在拥有足够大数据的情况下,有可能能够通过数学方程组的计算,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望促进基于菌心说的定量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二十七、 菌心说有利于解释人类社会法律的努力目标: 从菌心说角度来看,事实上人类社会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本质上是为了界定人类必须服从于菌群的规则。此方面卫生医疗相关法律直接相关,因为如果菌群失衡则导致人类慢病,所以各类用于治疗慢病的方式方法手段在本质上其实都是在让人体能够与菌群进行和谐相处;反之,任何不利于人体和菌群和平共处的方式都会导致人体出现慢病,这是从人的肉体出现慢病考虑的,即当我们的卫生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够有效控制菌群对于人体的攻击甚至通过(抗生素)杀灭菌群或抑制菌群的方式攻击人体的话,最终将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慢病,即肉体上的痛苦。除过这些肉体上的慢病以外,其实关于犯罪例如杀人犯等问题,也与对于杀人犯的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甚至是因果关系。关于人定胜天的问题,现在看起来,是难以实现的,而人定顺天则是有道理的,也是可以实现的,而这个 “ 天 ” 则是能量以菌群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的,因为人体是菌群的载体,就好比菌群作为司机在驾驶着人体这个汽车。人类必须对自然界有所敬畏,而最值得、也最必须敬畏的,则是菌群,因为菌群决定了我们的饮食、吃饭动机、心理欲望来源,一旦人类逆天而行、逆菌而行的话,则会招致菌群的报复,表现为疾病不断,从身体、心理、认知水平上表现出林林总总的慢性病和急性病,例如肥胖、糖尿病、肿瘤等,而犯罪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慢病,同时也是有可能可以通过菌心说进行改善的。其它急性传染性病例如 SARS 、 MERS 等,是由于病毒对于人体的攻击所致,然而,如果当人体健康、菌群健康,那么人体的免疫力就会有效抵抗病毒的攻击的,因此,急性传染病的防控也有赖于菌群的健康,在此方面,菌心说也将会发挥持续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介绍了新医学理论、菌心说学说的研究对于人体结构的新理解、中医现代化、心理和精神以及身心灵提升等方面的新认识,有的可认为是公理,有的可认为是定理,都是值得商榷的。不论如何,上述系列命题,将会推动医学界、科学界、哲学界乃至社会领域的全新思考。在上述的医学逻辑下,我们可以重新梳理目前的医学逻辑和社会应用。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如果本文的观点即便是部分得到证实,那么,我们的研究必将为人类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出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不难看出来,菌心说的未来,必然是哲学的世界,不仅源于哲学,而且还将归宿于哲学。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相信人类是被完美地设计出来的,人类也不是为了赎罪而来到这个世界,而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赞美这个世界、回报这个世界而来的。不论如何,为人类健康共同体而努力奋斗,这是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中,通过一带一路日益迈向大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身心努力的付出。我们相信,在菌心说学说的框架下,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身心灵不健康的情况,我们就要持续不断地去努力奋斗,直到我们理想中的、唯美而又幸福至上的全人类身心灵健康时代的全面到来! 参考文献 ( 待补充完善 ) : 1. 张成岗 . 当前慢病防控困境迫切呼唤新医学和菌心说 . 科技导报 , 2015, 33(22): 106-111. 2. 黄清健,滕淑珍,高大文,董红霞,沙继斌,巩文静,李志慧,李培进,翟军,孙长青,王广舜,张成岗 ( 通讯作者 ). 灾害救援中柔性辟谷提高救援效率的应急方案 . 《灾害医学与救援 ( 电子版 ) 》 . 2015 , 4(2):81-85 3. 张成岗 . 青蒿素研发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启示 . 科技导报 . 2015, 33(20):86-89. 4. …
2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角色的转换——开放的三个阶段
热度 3 lvnaiji 2015-6-2 17:10
吕乃基 改革与开放,是当代中国30多年历程的关键词。已经有改革史的研究成果,博主也有过一篇( 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 2012-12-06 ,眼下博主已经有新的思考),不过,专注于开放历程的成果似乎不多。希望本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得以抛砖引玉。 1978 年至今的开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请进来”,前期类似西欧中世纪后的大翻译运动( 新宗教、世俗大学、大翻译运动 —— 走出中世纪(之四) ),大量译介西方的学术著作,推动80年代的思想解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第一阶段改革戛然而止;92年后的开放主要是引进项目、技术和资本,对应于改革的第二阶段。 2001 年加入WTO,开放进入第二阶段,其核心是与国际标准接轨( 以世界之刚vs中国之柔 —— WTO的科技属性 )。与此同时,中国也进入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其一,随着国外订单蜂拥而至,作为世界工厂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商品;其二,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环,承接微笑曲线的最低环节,制造加工和组装。中国的企业缺少高端产品,缺少自主创新和品牌,没有自己的标准,时时处处受制于发达国家( 孰重孰轻?比较WTO与世界工厂对改革的影响 )。 这一阶段的开放同样对改革产生深刻影响。在GDP一路攀升到世界第二之时,改革出现了诸多问题,利益集团、代际固化,以及全社会诚信缺失等,还有为GDP付出的生态和环境代价,以至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续:金融危机之 “ 危 ” 与 “ 机 ” ; 金融危机之 “ 危 ” 与 “ 机 ””—— 全球产业链与功能耦合的视角 )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51个国家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国,中国的开放进入第三阶段。 无疑,新的开放也必将深刻影响改革。 如果只是理解为输出过剩产能,那就在相当程度上是现状的延续,无助于改革,甚至延缓转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如果只是理解为资本输出和人民币国际化,那么国内得益者主要会是拥有金融资产的一方,社会一方获益甚少而加剧矛盾。 如果只是理解为中国的崛起,那就无助于改善国际环境,而趋紧的国际环境(南海)不利于改革的推进。 走出去,不仅是中国制造,而且是中国创造、品牌和标准;不仅是技术和产品,而且是金融和人民币;不仅是经济,而且是具有深厚底蕴和现代气息的文化;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 前一轮开放对改革的影响在当时并未觉察,过后却触目惊心;新的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有必要在这一阶段的一开始就未雨绸缪谋篇布局。取法乎上,站在世界和历史的高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看待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开启开放的新阶段。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260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国推崇的普世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度 4 jiasf 2015-4-23 19:34
习总参加第三次万隆亚非会议,发表 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号召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传递出了中国推崇的普世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不论是哪国人,都是地球人,都是人类的一员。地球只有一个,资源不足、环境退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须完成的共同使命。因此,国际社会应有共同利益观, 平等合作, 求同存异,互补互利,为了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树立平等的权力观,统筹协商全球治理。 不管为了什么高尚的目的,制造冲突和混乱,或运用霸权强迫、欺凌,都不是正义。 还是中华文化推崇的和谐、互让、共赢价值,更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51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