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租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共享经济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lhqspringlet 2018-11-12 18:39
2018年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4版“经济眼”刊发本人的一篇评述性文章:共享经济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以下是该文原文: \0 共享经济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共享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一种经济新形态,呈现出四个新特征:新模式、新生态、新引擎和新挑战。   首先,开拓了产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租赁新模式。从经济学角度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本质上是一种租赁模式。共享单车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不同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租用了它的使用权。这种共享模式跟以往租赁模式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产品或者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但相比于以往租赁模式,前者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等工具,解决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赋予了使用权便捷、灵活和智能化的特点,所以很快推广开来。这种租赁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潜在的市场需求。   其次,形成了产品供给的行业新生态。目前共享产品的提供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另一类是居民或者说个体。比如,共享单车ofo和mobike,这些都是由企业来提供产品,它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相融合的“互联网+”模式。而诸如顺风车、专车,或者某网上的民宿,供给者是个体或居民,这是共享经济最大的创新和价值体现。因为它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   再次,培育了经济增长新引擎。以往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四种方式推动: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体现的是一种“增量改革”。而共享经济这种经济新常态,尤其是居民个体作为供给主体的模式,是在已有社会制度框架下,通过已有技术手段重新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禀赋进行整合和配置,使社会闲置资源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体现的是一种“存量改革”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最后,给当代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共享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新常态,是对于已有产品提供和消费观点的颠覆和变革,它会冲击原先的生产、供给和消费方式,可能会损害既有利益群体。比如,优步刚面世时对于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共享单车对于摩托车或三轮车从业人员的冲击。这些新生事物在给大部分人带来福利的同时,由于损害到另外一部分人的福利,自然会引起福利受损群体的抵制和反抗,因而带来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另外,当个体或居民作为产品供给者时,资源所有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获得更高收入,那么问题来了,是否应该对这一部分收入所得进行征税?如何进行征税?在使用共享产品当中,发生安全事故后,应该如何进行责任界定和划分?如何追责?总的来说,在促进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要尽力避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安全和谐。这需要设计合适机制进行预防或协调,是政府在当代社会治理过程中亟须应对的新挑战。   基于共享经济所呈现的新特征,未来它的发展可能表现为三化倾向:内容多样化、行业垄断化、有形之手强化。   一是租赁内容多样化。随着产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租赁新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已往的“购买—占有—消费”的观点会发生变化,租赁模式会成为产品消费的新观念。这种新消费观念无疑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形成行业发展的新业态。而在租赁消费观念下,共享经济的租赁内容会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二是可能形成平台独大、行业垄断化倾向。共享经济存在规模优势,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先进入者,会享受到这一行业的规模优势,很快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只有几家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寡头市场甚至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三是政府干预调控的有形之手会强化。对于共享经济会带来的社会治理新挑战,政府出于社会福利、公众利益和安全等各方面考虑,会强化调控职能。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0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glx/glx_jjgll/201811/t20181107_4771673.html\0 \0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采用我的匿名用户管理新算法
热度 6 kiwaho 2015-7-26 09:23
本网名博杜立智先生再一次被关小黑屋,个中原因仍是源于几个月前因匿名用户评论惹的未了是非。这已经是受害人的“第二振”,科学网这样玩下去,我强烈担心众博友心目中的博客英雄熬不到年底,就要被迫离开这个他曾经一起协力打造的科学人的心灵家园。 来、来、来,我出个馊主意: 1 、停止新的匿名用户无条件注册。 2 、已经激活的匿名用户,可以继续使用,直到三振出局,或者,表现好的则可永葆青春! 3 、科学网自己注册100 个匿名用户ID,专门用于免费出租。字母尽量编码化,或者可读化。实际数量可商榷。 4 、任何人都可以租借出租池内的匿名ID ,租期暂定一天,过期自动收回。 即便已经是实名用户,也有说话不方便的时候。暂借匿名ID 发言也无妨。 5 、租借匿名ID ,需要身份认证,已经开实名博客的承租人自动放行。并将交易事件记录在数据库中。身份认证只需第一次,之后续借 则免。 6 、同一个ID ,在不同时期可能对应不同的实名可查的个人,这需要维护好匿名ID 数据库租赁事件流水账。 7、建立一个黑名单,记录喜欢恶意乱放炮的人,租赁市场不对其开放。 8、如果被投诉,或者有明显犯规言论,租期未到,编辑部也可提前收回该ID,但该ID当日不可再租予他人。 9、优秀匿名ID承租人的奖励:久经考验的承租人(无博客帐号),1年后可以申请专有“笔名ID”,逐步放手让其成长成像biofans那样的博评人。是否开放这个豁口可以商榷。 该算法既满足了实名用户偶尔的言论不便,又照顾了那些既往守规矩的匿名用户,双轨制无缝衔接。从此,惹是生非的猜疑荡然无存—因为同一个ID只不过是个变量句柄,今天可能指向张三,明天可能就是李四。 一旦言论出格过火,一个结合ID和时间戳的SQL语句,就能核实背后人的真实身份。先前的自由匿名ID到时候成为稀缺资源,走一个少一个,因而珍惜其ID的用户必将出言慎之又慎。 无节制的匿名ID注册是时候关闭了。放任下去的话,一方面影响科学网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技术上用户库表容量无限膨胀,使得MySQL运行效率低下。既然新算法各方皆大欢喜和谐,何乐不为? 我贡献这么“好”的算法,真的是出于我对科学网的热爱!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进一步修改完善。 参考博文: 朱锦天: 《建议科学网,不再接受匿名注册,同时慎用三振出局》
3623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