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淋巴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淋巴结活检”有讲究!
热度 1 yangjundr 2018-1-4 22:58
“ 淋巴 结 活检 ” 有讲究! 杨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患者或家属可自我触及的 疾病体征 ,其发病年龄涵盖所有年龄阶段 , 相当数量患者以此为主述就诊 。 但是, 由于淋巴结病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加之 宣传 不当 和患者、家属的过度 过度 关注,使得淋巴结活检存在明显的过度检查和不当检查的问题 。 经常会有 大量患者 因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接受了不必要的淋巴结活检。 而与此同时,由于临床专科医生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导致的淋巴结活检取材、固定不当使得这一问题犹显复杂。 因此,本文仅就 浅表肿大淋巴结活检相关专业和科普知识以及临床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提供相关的处理原则,以供参考。 1 、浅表淋巴结肿大急不得 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皮下结节)及时就诊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因繁杂,涉及从急、慢性非特异性或特异性炎症、反应性增生到淋巴瘤、淋巴组织增殖性病变及转移癌等各种类型病变。 尽管, 淋巴瘤和其它恶性肿瘤 、转移癌的 发病率的上升 。但是,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各有其特点,且 绝大多数浅表淋巴结肿大仍以非特异性 急 / 慢性 炎症、反应性增生 和 特异性感染为主。其中, 以 头颈部器官的非特异性感染(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引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为常见。而且,这种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多出现于发育期的少年儿童 ,并常常会 持续时间较长(数周甚至数月之久),这也是 儿童期 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的表现。因而 ,大多浅表淋巴结肿大大多会多一段时间自行恢复正常,并不需要特殊处理。 要知道,淋巴结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安全检查站,不必要的淋巴结活检会对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浅表淋巴结肿大,毋需过份着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2 、症状、体征很重要 正常淋巴结具有特有的皮质(淋巴滤泡、滤泡间区)和髓质结构,而判断、鉴别正常组织结构的改建方式和程度 是 淋巴结活检 病理学诊断的 主要 依据 。虽然 引起浅表淋巴结肿大的 病 因很多, 但 不同疾病引起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机制和病理形态学改变 各不相同 。 例如: (1) 急性炎症以急性炎细胞浸润、坏死、增生为主, 大多可依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 并不需活检,即便活检,选择简单易行的细针穿刺方式就可诊断 。 (2) 淋巴结引流区组织器官的急性、慢性炎症也常常会引起引流淋巴结的肿大, 质韧如鼻尖, 大多需要数周数月时间方可恢复,且以少年儿童为主,并有感染病史,活检价值不大; (3) 结核等特异性病原体感染引起 皮下 质韧 无痛性淋巴结 肿大或融合,且以年轻患者为主,细针穿刺虽可诊断,粗针穿刺活检能够确诊。 (4) 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以年长者为主,多有恶性肿瘤病史,查体可见淋巴结肿大、融合,硬如额头。细针穿刺活检大多可以定性,如果与细胞蜡块技术相结合能对一些病例进行分型诊断和分子靶标检测,而粗针穿刺可替代完整淋巴结手术活检等创伤性检查,实现转移癌的分子分型诊断和分子靶标检测。 (5) 淋巴瘤和淋巴增殖性病变多引起多个、多部位单个或融合性淋巴结肿大,此类患者尽可能采用完整淋巴结手术活检,细针穿刺和粗针穿刺活检常常难以确诊,而且穿刺引起的继发性改变甚至会对后续诊断造成不良影响。 3 、浅表淋巴结活检有讲究 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的重要方法,甚至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细针穿刺活检、粗针穿刺活检、完整淋巴结切除活检三种。不同方法各具优缺点、适应症及取材固定方法。而临床实践中因为活检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样本不能诊断、漏、误诊时有发生,轻则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还难以明确诊断,还需再次活检;重则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感甚至医疗纠纷。 那么,浅表淋巴结活检方法到底应该 怎么选 ?这 还真有讲究 : 首先,接诊医师应注重问诊、查体,收集详细病史、临床体征、非创伤性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年龄、性别做出初步诊断和必要的鉴别诊断。这个时候,患者及家属的耐心、包容、信任将十分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整个的就诊过程,往往由于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或者类似于 “如果不是这个病怎么办”?“耽误了怎么办”?等过度怀疑的问题常常会让很多接诊医生给出一个炎症?结核?肿瘤?淋巴瘤?式的包含所有可能性的、貌似无比正确的宏观诊断。不可讳言,这名患者很可能会遇到多度检查的风险。 其次,要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不同活检取材方法的优缺点、适应症及检查目的合理选择,具体来说 : ( 1 )细针穿刺活检 细针穿刺活检属于细胞病理学诊断取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痛苦小、费用低的特点。大多 1 小时内就可获得病理诊断报告。但是,由于该取材方法难以获得完整的组织结构,且只能进行一次性制片、染色,难以进行相关分子靶标的检测。因此,诊断难度大、难以明确分型,主要用于拟诊肿瘤(主要是转移癌)和急、慢性炎症性病变的定性和鉴别诊断。近年来,由于细胞蜡块制备技术的普及和完善,将细针穿刺活检方法获取样本制备成细胞蜡块已能实现对多种实体肿瘤的明确分型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相关分子靶标的检测,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粗针穿刺活检的效果。尽管如此,该方法 不适于淋巴瘤和淋巴组织 增值性 病变的诊断 。 ( 2 ) 粗针 穿刺 活检 粗针穿刺活检属于微创检查,虽然费用较高、操作较复杂,却能获得组织样本从而 能对大多数疾病的做出明确诊断 ,还能进行各类分子靶标的检测。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 传统手术 切除 活检 取材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存在样本太少或缺乏有诊断价值成分而不能诊断的风险。该方法可适用除淋巴瘤和淋巴增殖性病变之外的几乎所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活检诊断。 ( 3 )浅表淋巴结手术切除活检 正常形态结构是否存在是诊断淋巴结 病变 的形态学基础。其中,淋巴瘤和淋巴增殖性病变的病理诊断 对于淋巴结的完整性具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所以,尽管细针穿刺活检和 粗针穿刺活检 技术 的 广泛应用, 浅表淋巴结手术 切除 活检的应用大幅 下降。但是,对拟诊淋巴瘤和淋巴增殖性性病变的患者, 浅表淋巴结手术 切除 活检 仍是最受推荐的首选活检取材方法,在患者难以耐受手术的情况下方可选择粗针穿刺活检方式取材。 由于 淋巴结结构是否完整是诊断淋巴瘤及淋巴增殖性病变的形态学基础。 尽管病变淋巴结脆性增加,易于破损。但是,在手术活检 取材过程中 ,仍需尽可能保持 淋巴结结构 的 完整性 。 此外, 当有多个淋巴结肿大时, 应优先选择 颈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次之(因常见脂肪组织浸润),尽可能避免 选择 腹股沟淋巴结 , 因为此处淋巴结受 易受 会阴、肛门及下肢慢性炎症 出现 慢性炎症和明显纤维化 改变而对诊断造成严重影响, 影响易干扰正确诊断。如果仅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则 应 检查有无盆腔淋巴结肿大 和相关病史,以确认是否活检的必要性 。 如有必要取材,应尽可能选择 最大的淋巴结活检。 虽然, 浅表 较小的 淋巴结 易于 活检,但往往 可能 只显示非特异性的增生,而 较大、 较深部位的淋巴结 才具 有诊断性特征。 4 )淋巴结活检样本不适于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 所有淋巴结病变,尤其是拟诊淋巴瘤和淋巴增殖性病变的 肿大 淋巴结 不 适于快速 冷冻切片 病理 诊断 。这不仅在于 淋巴瘤的诊断 本身就 需综合组织形态 学 、 细胞遗传学、基因遗传学结果的分子诊断,更由于冷冻过程对于组织样本的 造成的生物物理性 破坏会直接影响 IHC 、 FISH 、 RT-PCR 等后续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故应尽量 避免 图一时快捷或迫于患者及家属的压力而采用 不必要的 快速冷冻检病理诊断。而对于需经 开胸或 开腹等手术切取的深部 等淋巴结 ,采用 冷冻切片检查 的目的 则仅限于 确定 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 而 并非 用于 获得具体的 病理 诊断。 4 、活检样本固定要规范 无论那种活检方法取材,对于活检样本的规范化固定是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子靶标检测的基础。 ( 1 )细针穿刺活检样本的涂片和固定 及时均匀涂片和湿固定是诊断的前提,切忌用力挤压、反复涂抹和研磨。常用固定液为 10% 福尔马林或 95% 酒精(可含少许冰醋酸)。近年来,直接将细针穿刺样本制备成细胞蜡块,让这一技术焕发了新的生机,尤其是对转移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2 )粗针穿刺活检样本的处理和固定 保持粗针穿刺活检样本的完整性尤其重要。具体操作中,应先将粗针穿刺组织条从空心针中缓慢推出至非脂溶性且透水性良好的载体(推荐原生棉擦镜纸等)上,进行适当包裹后放入底部平整的标本瓶内加足量 (完全淹没样本, 4 ~ 10 倍体积) 的 10% 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4 ~6 h 以上再进行处理,包埋时每个蜡块内只包埋一条组织。操作全程均应尽可能保持组织条的完整性,切勿弯曲反折。 ( 3 ) 完整淋巴结手术切除 活检样本的 处理和 固定 完整淋巴结手术切除活检是淋巴瘤及淋巴增殖性病变诊断的首选取材方式。除淋巴结结构的完整性之外,淋巴结的良好固定也是淋巴瘤诊断和分子分型的基础。由于淋巴结具有较厚的纤维包膜,因此,应先沿最大面将淋巴结剖开,再浸入足量的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充分固定( 12 ~ 24 h )。 总之,虽然都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但不同疾病引起的淋巴结重大的病变性质差异甚大。因此,首先应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查体并结合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活检,对于确需进行淋巴结活检者应结合淋巴结肿大的 病因、年龄、质地 、拟诊病变类型 采用 适宜的活检取材方式。同时,对于任何一种活检取材样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固定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最大的挑战并非来自于待诊淋巴结病变的复杂性,而更多是来自不适宜的取材方式、人为组织结构破坏和不规范的固定方法和 组织处理流程 。
个人分类: 科普|20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长春碱类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
CZC 2017-5-21 11:01
长春碱类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 1 长春碱类药物概况 长春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 Catharanthusro seus ( L. ) G. Don. 的全草, 可用于止血、 止痛、 清洗伤口, 治疗坏血病和控制糖尿病。 20世纪 50年代, Beer等[1]和 Johnson等[2]分别从长春花中提取并发现了长春花碱(Vinblastine, VLB)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 其对 P1534小鼠白血病的疗效显著。此后, 长春碱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自证实此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 已从长春花分离出70多种生物碱, 并人工半合成 40余种类似物。其中, 抗肿瘤活性较好, 现已正式应用于临床的有 VLB、 VCR、 长春地辛(Vindesin, VDS)及长春瑞滨 (Vinorelbine, NVB)。VLB在国外主要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国内由于没有VLB上市, 故常用VCR或VDS进行替代。 VCR适用于淋巴瘤、 白血病等肿瘤, 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案中的常用化疗药物, 应用于包括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边缘区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以及T细胞淋巴瘤等。 半合成的 VDS, 其作用特性与 VLB和 VCR相似,适用于淋巴瘤、 白血病等肿瘤, 由于其骨髓和神经毒性介于 VLB和 VCR之间, 可用于霍奇金淋巴瘤方案中替代 VLB, 也适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患者。也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 乳腺癌等实体瘤 [3-4]。NVB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 乳腺癌等实体瘤, 也可见于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二线方案。 2 淋巴瘤治疗中常用的长春碱类化疗方案 2.1 霍奇金淋巴瘤 (HL) 2.1.1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一线化疗方案可选择 ABVD 方案(多柔比星+博来霉素+VLB+达卡巴嗪)、 CHOP 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VCR+泼尼松)、 CVP方案(环磷酰胺+VCR+泼尼松)、EPOCH方案(依托泊苷+VCR+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 等±利妥昔单抗。 2.1.2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初治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包括 ABVD 方案、 增量或常规剂量的 BEACOPP方案(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VCR+博来霉素+泼尼松+丙卡巴嗪); Stanford V 方案(多柔比星+VLB+氮芥+VCR+博来霉素+依托泊苷+泼尼松)目前较少应用于临床。复发难治的患者二线治疗方案中, 长春碱类药物应用较少, 主要包括 GVD方案(吉西他滨+NVB+脂质体多柔比星)。 2.2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2.2.1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 初始治疗常采用 R-CHOP/CHOP 方案。近年法国成人淋巴瘤协作组(GELA)多项研究[5-6]对 R-ACVBP 方案(利妥昔单抗+多柔比星+VDS+环磷酰胺+博来霉素+泼尼松)同 R-CHOP 方案进行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中高危DLBCL患者使用 R-ACVBP方案临床疗效更高, 预后更优, 但同时骨髓抑制作用也更大, 同 R-CHOP方案相比, 需要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进行预防和处理。这一结论也被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在 DLBCL 相关治疗指南中收录 [7-8]。 2.2.2 滤泡性淋巴瘤(FL) 对于 FL, 可选择的含长春碱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包括 R-CHOP/CHOP 方案和R-CVP/CVP方案等。 2.2.3 边缘区淋巴瘤 (MZL) 对于边缘区淋巴瘤, 部分患者可参照 FL 的治疗, 即可选择 R-CHOP/CHOP方案和R-CVP/CVP方案等。 2.2.4 套细胞淋巴瘤(MCL) 可选择的含长春碱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包括 CVP方案、 CHOP及 R-CHOP方案、 改良 R-HyperCVAD 方案(环磷酰胺+VCR+多柔比星+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阿糖胞苷) 等。 2.2.5 伯基特淋巴瘤 (BL) 以化疗为主, 但 CHOP方案疗效不理想, 可选择的方案包括含 VCR的 EPOCH方案、 HyperCVAD 方案、 DA- EPOCH 方案、 CALGB9251方案、 CODOX-M方案、 CODOX-M/IVAC方案等。 2.2.6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LBL ) LBL 患者应采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 包括预治疗、 诱导治疗、 早期巩固强化治疗以及强化治疗。诱导治疗一般采用 VDCLP 方案 ( VCR 或 VDS+ 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 + 环磷酰胺 + 左旋门冬酰 胺酶 + 泼尼松)。 在 T 细胞白血病 / 淋巴瘤( T-ALL/LBL )的治疗方 案中, 应用 VCR 与 VDS 的交替联合方案, 包括 VCAPAMP- VECP [ VCR 、环 磷 酰 胺 、阿 霉 素 和 泼 尼 松 ( VCAP )、 阿霉素、 雷莫司汀和泼尼松 ( AMP ), 与 VDS 、 依托泊苷、 卡铂和泼尼松( VECP )], 及 CHOP 继以联 合方案(依托泊苷、 VDS 、 雷莫司汀、 米托蒽醌及 GCSF ) 等。 2.2.7 外周 T 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 PTCL-NOS ) 一线方案包括 CHOP-21 天方案、 CHOP-14 天方案、 CHOEP 方案, 剂量调整的 EPOCH 方案和 HyperCVAD 等, 含有吉西他滨和依托泊苷的方案也作为一线方 案应用, 由于不包括生物碱类药物, 故本共识未做详 细介绍。 2.2.8 结外 NK/T 细胞淋巴瘤, 鼻型 除 Smile 方案和 GemOx 方案已有循证医学证据外, LOP 方案(左旋门 冬酰胺酶、 VCR 、 地塞米松)在治疗复发、 难治鼻型结 外 NK/T 细胞淋巴瘤也曾取得较好疗效。 此外, 近年有日本研究组对老年复发难治 NHL 患者( ≥85 岁)研究, 认为 VDS+ 地塞米松方案( VDS+ Dexa )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 9 ] 。 不同的长春碱类药物有何特 点, 选择依据, 以及是否可以交替用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 长春碱类药物药理药动学比较 长春碱类药物的结构相似, 由碳-碳 桥连接两个 复杂的多环系统构成。多年的研究表明, 此类药物 在微管蛋白二聚体上有共同的结合位点, 通过与微 管蛋白的结合来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药物与微管蛋 白二聚体的结合抑制微管聚合, 不能形成纺锤体而 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 静脉注射长春碱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通常使用 开方的三室模型 (表 1 ), VCR 、 VLB 、 VDS 、 NVB 代谢的 初始相和中间相的 T1/2 基本相似, 但终末相 T1/2 有 显著差异(分别为 85 、 24 、 24 和 40 h ) [ 10 ] 。 VCR 的 T1/2 最长, 全身清除慢, 导致其最大耐受剂量低于其它几 种药物。 VLB 与 VCR 有交叉拮抗作用, 与 VDS 是否呈交 叉拮抗尚无定论, 但 VDS 对 VLB 或 VCR 治疗后复发 的患者仍有较好疗效。法国一项研究显示在 VCR 治 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中, 仍有 47% 的病例对 VDS 有 反应 [ 11 ] 。美国儿童癌症研究组进行了 VDS 和 VCR 的 交叉耐药性比较研究, 分别观察 VDS 与泼尼松 + 左旋 门冬酰胺酶( L-Asp )联合后的交叉耐药情况, 证实两 者并无交叉耐药 [ 12 ] 。 1981 ~ 2000 年, 德国柏林 - 法兰 克福 - 蒙斯特( Berlin-Frankfurt-Münster )急性淋巴细 胞性白血病研究协作组( ALL- BFM )在 BFM- 81 、 BFM-95 相继 5 个临床试验中, 共纳入了来自德国、 奥 地利和瑞士 82 个中心的 6 609 名 ALL 患儿。研究组 根据风险分级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化疗药物的急性 和长期的不良反应, 使 10 年无事件生存率 ( EFS ) 和总 体 生 存 率( OS )从 65 % 和 77 % 提 高 到 78 % 和 85 % [ 13 ] 。对高危( HR )患儿进行强化巩固治疗, 使用 VDS 和 VCR 交替联合其他药物的化疗方案, 明显改 善了预后 [ 14 ] 。一项对 105 例儿童 ALL 的研究表明, VDS 与 VCR 近期和远期疗效相当, 但 VDS 较 VCR 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 持续缓解期 TRM 低, 且能减少住院 成本,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5 ] 。 裸鼠移植人体肿瘤实验结果表明, VLB、 VCR和 VDS 均对淋巴瘤敏感, VCR 和 VDS 对急性白血病敏 感(表 2 ) [ 16 ] 。这一结果与临床情况基本一致。一项 对 280 例初治 NHL 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含 VCR 的 CHOP 方案和含 VDS 的 CHVP 方案治疗有效率分别 为 73.13% 和 72.32% , 临床获益率分别为 91.88% 和 90.18% [ 17 ] 。另一项比较 VDS 、 VCR 分别与吡喃阿霉 素( THP )组成的 CTVP 和 CTOP 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 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 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 77.4% 和 74.1% ( P >0.05 ), 疾 病控制率分别为 95.7% 和 91.4% ( P >0.05 ) [ 18 ] 。该研究 表明, 在 CHOP 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 VCR 和 VDS 的疗效相似。这与 VDS 的临床研究结果一 致 [ 19 ]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 DA-EPOCH 方案中 VDS 和 VCR 的疗效是否相似, 目前还缺乏相关报道。 4 长春碱类药物毒性比较 急性毒性实验显示, 静脉注射小鼠与大鼠的半数 致死量 ( LD50 ), 在 VDS 、 VCR 与 VLB 分别为, 小鼠 6.3 、 2.1 和 10 mg/kg 以及大鼠 2.0 、 1.0 和 2.9 mg/kg [ 20-21 ] , 说明 VDS 毒性明显较 VCR 低, 而又较 VLB 高。 应用长春碱类药物后, 多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 下降, 长春碱类药物对骨髓抑制的毒性大小依次为 VLB>VDS>VCR , 注射前应检查白细胞数; 对红细胞、 血小板影响较小。长春碱类药物另一主要不良反应 是神经毒性, 其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大小依次为 VCR> VDS>VLB , 神经毒性包括如失眠、 头晕、 暂时性精神 抑制、 感觉异常、 深部腱反射降低或消失, 也有患者 用药后可有食欲轻度下降及其他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便秘等)。 此外, 长春碱类药物对静脉有一定的刺激性, 如皮下漏出, 可引起局部坏死, 因此静脉注射时需要注意避免药物外渗。 5 长春碱类药物的神经毒性 长春碱类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作为主要 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在抗肿瘤治疗中日益受到重 视, 发生率超过 40% [ 22 ] 。长春碱类药物神经系统的毒 性大小依次为 VCR>VDS>VLB 。 周围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神经毒性表现, 包括 腱反射减弱 / 消失和肢端感觉异常, 分别从跟腱反射 减弱及指尖感觉异常开始 [ 23 ] 。最常见的是手指和脚 趾的感觉异常, 有多个临床报道, 患者使用 VCR 后, 出现手部下垂、 形似鸡爪的症状, 严重者出现下肢无 力、 垂足、 下肢瘫痪。部分患者用药时出现肌肉疼 痛 [ 23 ] 。其次为颅神经损伤, 通常累及动眼神经、 外展 神经、 三叉神经、 面神经、 听神经等, 出现眼睑下垂、 复视、 畏光、 下颌痛、 面瘫、 耳鸣, 声嘶, 迷走神经很少 累及 [ 23-25 ] 。约 30 %以上病例可发生自主神经损伤, 表 现为腹痛、 便秘、 排尿障碍, 严重者发展为麻痹性肠 梗阻等 [ 23 , 26-27 ] 。多发生在用药后 6 ~ 8 周, 个体差异也 可发生在给药几天内 [ 26 ] 。停药后, 神经毒性不良反 应多持续较长时间后逐渐消失, 小部分仍持续存在。 有多种因素可影响 VCR 的神经毒性, 如原有进 行性腓肠肌萎缩、 I 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变、 急性 感染性多神经炎等均可能在低剂量 VCR 时发展为严 重扩散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变; 原合并糖尿病、 酒精营 养性神经病变、 肝功能障碍或与异烟肼、 L- 门冬酰胺 酶、 依托泊苷等合用也可能影响 VCR 的神经毒性。 日本曾报道 1 例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综合征 ( CMT ), 1A 型的 11 岁 ALL 患儿用 VCR 治疗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出现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患儿治疗前 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但在 VCR 最后一次给药后 3 周 出现笨拙步态和手指肌肉无力, 四肢腱反射消失, 足 下垂。随后的巩固治疗虽然不包含 VCR , 但症状仍 迅速恶化导致最后无法行走, 不能独坐。电生理研 究显示平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 M 波振幅显著下 降。诊断认为 VCR 是严重神经病变的原因, 于是改 用 VDS 3 mg/m 2 。 VCR 最后一次给药后 1 个月, 患儿 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开始恢复。 VDS 共给药 27 次, 总剂量为 91.5 mg , VCR 最后一次给药后 9 个月, 并且在 VDS 用药期间, 患者可以重新行走, 上肢肌力 恢复, 而患儿的 ALL 治疗后 41 个月仍为持续缓解 状态 [ 27 ] 。 关于长春碱类药物的神经毒性机制, 通常认为 主要与 VCR 和微管蛋白二聚体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 力有关。由于长春碱类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作 用于神经元细胞可导致形成次晶杂合体, 干扰轴索 神经化学信号的传输。不同神经细胞长春碱类药物 的摄取能力不同。 Iqbal 等 [ 28 ] 证实, 猫肠系膜神经节 对三种药物的摄取能力为 VCR>VDS>VLB , 与三者的 神经毒性大小相一致。荷兰学者用大蜗牛 “静水椎 实螺” 的中枢神经研究不同长春碱类药物的神经毒 性, 结果发现, 等摩尔浓度( 0.15 mM )的 VCR 诱导生 成神经元细胞次晶杂合体数量多于 VDS , VDS 多于 VLB 。神经元细胞暴露于这些药物 2h 后生成的次晶 杂合体数量 VCR : VDS : VLB=5 : 2 : 1 , 而等毒性浓度的 VCR 、 VDS 、 VLB 诱导生成次晶体数量相当。此外, 长 春碱类药物处理后的神经细胞内有脂滴和溶酶体生 成。 VCR 处理后产生的脂滴是 VDS 或 VLB 的 5 倍。 VDS 和 VLB 使溶酶体的表面积增加约 1.3 倍, 而 VCR 使之增加约 3 倍 [ 29 ] 。 6 长春碱类药物神经毒性的防治 长春碱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神经毒性时 应及时停药, 对各类神经病变引起的临床症状进行 对症治疗, 并使用神经保护类药物对神经细胞进行 保护。如后续还需要长春碱类药物治疗, 应酌情减 量, 或使用神经毒性较低的 VDS 替代。 6.1 周围神经损伤与颅神经损伤的防治 通常在治疗后几周出现, 也可能在第 1 次使用后 发生, 停药后改善, 最长需要数个月。往往患者的主 诉重而客观检查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一般建议 发生损伤后给予神经保护类药物, 如 B 族维生素、 谷 氨酸、 谷胱甘肽、 神经营养因子等, 用以减轻神经损 伤, 也可预防性给药。 针对部分患者会出现的神经疼痛, 有动物研究 证实抗癫痫药乙琥胺可阻断T型钙离子通道, 对于 VCR 引起的神经痛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 30 ] 。另一种 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也有动物研究证实对于 VCR 导 致的神经痛能产生较好的镇痛作用 [ 31 ] 。但以上结果 尚缺乏临床报道。 如患者发生神经损伤后, 需要后续治疗, 可以考 虑药物减量或更改方案。 6.2 自主神经损伤的防治 长春碱类药物, 特别是 VCR 使用后, 约 1/3 患者 会出现自主神经损伤的症状。多发生在用药后 6~8 周, 个体差异也可发生在给药几天内, 临床表现为腹 胀、 腹痛、 便秘、 尿潴留、 体位性低血压, 个别患者出 现麻痹性肠梗阻 (发生率 1% ~ 2% ) [ 32 ] 。 针对这类神经损伤, 应进行对症治疗, 并配合神 经营养药物。有效的对症治疗包括禁食和胃肠减 压、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静脉营养支持、 乳果糖通 便、 导泄灌肠等。部分患者发生肠麻痹时正好处在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合并不同程度的白细胞降低, 加 之肠麻痹后, 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 极易发生感染甚 至败血症, 因此给予预防性的抗感染治疗十分必 要。对于腹胀明显的患者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肠麻痹 的预防, 应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 6.3 神经保护类药物 针对长春碱类药物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 目前 少有特效对症药物, 多为经验性用药和探索性临床 研究。 6.3.1 B 族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 B1 、 B6 、 B12/ 甲钴胺 和叶酸。 B 族维生素具有保护和防止神经脱髓鞘改 变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 防治长春碱类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的药 物。但临床疗效有一定局限性。 6.3.2 氨磷汀 氨磷汀是 FDA 批准上市的第 1 个泛 细胞保护剂。氨磷汀能选择性地保护正常组织, 而 不影响化疗的抗肿瘤作用 [ 33 ] 。这种选择性保护主要 由于正常组织对氨磷汀有相对迅速的摄取和缓慢的 代谢, 而瘤组织则有缓慢的摄取, 导致正常组织器官 有较高浓度的氨磷汀, 可以达到保护正常组织免受 化疗的细胞毒性影响而不影响疗效 [ 34 ] 。临床有大量 氨磷汀对铂类药物引起的神经损伤的研究, 证实其 可以改善化疗引起的神经损伤且不影响化疗效 果 [ 35-37 ] , 但在长春碱类药物中的研究较少。 6.3.3 谷氨酸 一项 94 例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和一 项 87 例患者的对照研究分别证实, 每日口服 1.5g 谷 氨酸, 与安慰剂组比有助于减轻长春碱类药物引起 的神经毒性症状和减少发生率 [ 38-39 ] 。另有多项研究 表明, 谷氨酸对于儿童患者没有神经保护作用 [ 40-41 ] 。 6.3.4 谷胱甘肽 黄瑞霞等 [ 42 ] 对 100 例 CHOP 或 RCHOP 方案化疗的 DLBCL 患者进行随机研究, 证实谷 胱甘肽对含 VCR 方案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 预防作用, 同时不影响化疗疗效。但国外的同类研 究较少。 此外, 还有一些关于神经营养因子和中医药方 面的研究。 在长春碱类药物的使用中, 应注意: 使用前注意 询问患者病史和药物联用情况, 具有加重神经毒性 因素的患者, 注意减量使用或者使用 VDS 替代。治 疗过程中, 做好患者沟通, 并关注患者神经毒性症 状, 使用 VCR 2 ~ 3 周后, 需要监测患者膝跳反射和指 端感觉异常反应。虽然大部分神经毒性症状在停药 后可逐渐消失, 但部分患者会持续存在, 造成不可逆 损伤, 使神经元发生退化。如出现神经毒性反应, 应 使用神经保护剂, 较严重的患者, VCR 减量使用或者 使用 VDS 替代, 如以上措施无效, 需立即停药。尤其 应注意避免误行鞘内注射。 6.4 血浆置换 可快速清除血液中 VCR 。 7 结语 近十几年来, 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已 跻身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长春碱类药物在各类 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在临床中应注意不 同长春碱类药物药理毒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以便 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 神经损伤是长春碱类药物的主要毒性之一, 涉 及周围神经损伤和自主神经损伤, 毒性表现多样且 广泛, 在长春碱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一 旦出现需及时应对, 给予神经保护、 药物替代等措施。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3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16版)
CZC 2017-2-13 13:12
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16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已逐步居于各类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前10位。18F一2-氟-2-脱氧-D-葡萄糖(FDG)PET显像已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随访。2007年美国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对国际工作组(IWG)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1999年版)进行了修订,在淋巴瘤疗 效评价的标准中融人了免疫组织化学(IHC)、流式细胞术以及18F-FDG PET显像。修订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被推荐用于霍奇金淋巴瘤(H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他分类中的应用尚需进行验证。 二、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临床应用推荐 为了规范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临床应用指南。相关应用推荐见表l。 三、建议说明 1.淋巴瘤的诊断和最初分期。 淋巴瘤患者初治方案的确定依据包括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治疗前是否伴有危险因素以及准确的疾病分期等。18F-FDGPET及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的初始分期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常规的CT显像。研究显示,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分期中的作用高于18F-FDG PET及增强CT显像。目前,18F-FDG PET显像是HL以及多数侵袭性NHL治疗前评估的一部分,尤其是针对HL和DLBCL(强力推荐),对其他组织学类型的部分患者也有助于诊治。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前18F-FDG PET显像可检测出部分常规显像未显示的病灶,改变了15%~20%患者的临床分期,并且8%患者的治疗方案随之改变。18F—FDG PET显像可以代替HL及部分DLBCL的骨髓活组织检查。参照18F—FDG PET显像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分期时,应持谨慎态度,结节病、感染以及炎性反应等许多良性疾病均能导致PET结果的假阳性。在已确定病灶之外发现PET阳性部位,或者当18F-FDG PET阳性病灶部位与淋巴瘤常见临床表现不一致时,建议再追加临床或病理评估。 2.淋巴瘤中期再次分期和治疗反应评估。 18 F-FDG PET及18 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的再分期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治疗反应评估。但在选择PET显像进行复查时要注意,对治疗基础显像为阳性的患者才考虑应用。基础显像为阴性时一般不推荐。与单独使用全剂量诊断CT或PET显像相比,PET/CT显像在疾病分期和再分期过程中有明确优势。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16年第2版)指出,HL化疗2周期或4周期后PET/CT比其他检查有更好的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价值,建议对中期PET显像 结果以Deauville标准进行评分,不同Deauville评分的患者推荐不同的临床处理方案。对于DLBC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基本同意推荐进行中期PET检查。但如果将PET显像结果直接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更改,推荐对残余病灶再次行活组织检查以确认阳性结果。对于完整疗程的治疗,如果中期再分期显示缓解,则完成全部计划疗程。尽管已明确或同意中期PET对HL、DLBC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具有预测预后价值.但使用中期PET的时机尚未完全明确。对于其他类型NHL。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在中期评估时.基于PET显像改变治疗方案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 3.淋巴瘤治疗结束时的再次分期、疗效评估。 一般推荐应用于出现以下情况的患者:治疗结束前PET显像出现阳性结果,中期再分期中肿瘤FDG摄取有改变、或者FDG活性恢复正常但仍有较大病灶残留。由于PET已被列入疗效评价标准,需要进行基线检查,以实现治疗后监测的最佳解释。治疗结束后再分期的最佳时机仍不明确.专家组推荐化疗结束后等待6~8周、放疗结束后等待8~12周.再行PET检查。18F—FDG PET以及18F-FDG PET/CT显像是淋巴瘤治疗结束后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尤其是 HL和DLBCL患者,可以鉴别残存肿块为纤维化或仍有存活肿瘤组织。 4.淋巴瘤的复发监测。 研究发现18F-FDG/PET有助于检出复发的病灶,但是,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PET可作为复发后监测的常规显像.一般使用CT检查作为常规显像。当有HL、侵袭性或中间亚型NHL病史的患者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常规显像方法发现有明确或可疑的复发时,推荐进行18F-FDG PET显像。治疗后病情缓解患者复发时.尤其是转化为侵袭性更强的类型时,可以使用18F-FDG PET/CT评估。某些CT图像上持续存在的病灶也可使用PET显像明确是否是淋巴瘤病灶。 5.滤泡性淋巴瘤、蕈样肉芽/Sezary综合征可疑转化的评估。 PET虽然不能代替组织学检查,但有助于确定滤泡性淋巴瘤隐匿的病变部位或是否有组织学转化,18F-FDG PET影像中如出现标准摄取值(SUV)较前升高,应怀疑惰性淋巴瘤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应在PET引导下进行最佳部位的活组织检查.进行组织学确认。 6.淋巴瘤的预后评价。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在HL、NHL中DLBCL、部分惰性淋巴瘤等患者中具有评价预后的作用,PET结果和PFS与总生存 期(OS)结局相关,PET阴性患者的PFS与0s较PET阳性患者长。Meta分析发现,对于HL,大部分研究显示在2个疗程化疗后PET/CT显像预测价值高,能够准确判断预后;而对于DLBCL,不能明确证实PET/CT显像能够有效进行预后评价,需要将治疗方案和显像条件标准化。 7.淋巴瘤干细胞移植前评估。 干细胞移植能为部分淋巴瘤患者尤其是复发及难治型淋巴瘤提供治疗手段。研究指出,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前18F-FDG摄取增高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危险和不良预后,选择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需慎重。文献报道干细胞移植前18F—FDG PET显像阴性组的PFS与Os高于阳性组,这与干细胞移植后显像结果一致,其中HL的结果较好,而针对NHL患者的结果尚有不足。这些研究包含的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析方法与显像时间、PET阳性患者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不利于直接比较,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6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血液学年会见闻
qianggong 2015-12-12 07:11
· 检测 NK 细胞 killing activity 用 chromium-51release assay ( Ohio Stat Univ ) · AML : 克隆数越多预后越差; NPM1 突变可作为预后指标( Yale ) · B 细胞发育与 VDJ 重排: HPC- LPC - D/J 重排 - Pro-B - V/DJ 重排 -Pre-B - 轻链重排 - Naïve B (t-gen) · 相比于 ABC-DLBCL , GNA13 通路变异在 GCB-DLBCL 中更显著, P2RY8,GNA13 和 ARHGEF1 都有显著差异 · 斯坦福大学研究组开发的 CAPP-Seq 可用于检测外周血 ctDNA ,通过数学建模甚至可以估算克隆大小;数学模型包含淋巴瘤细胞生长速度(分裂速度 – 死亡速度)和 ctDNA 增长速度( ctDNA 生成 – ctDNA 降解) · 对 2000 病例调查显示, MyeloidNeoplasm 中有高频 DDX41 突变,且在亚洲人群中频率更好(亚洲: 4.1% ;高加索: 1.5% ) · Mir-155 靶基因: CEBP-beta, SOCS, SHIP-1, Jarid2,PU.1 · MYD88 和 CD79B 激活突变可作为 ABC-DLBCL 对 ibrutinib 抗性的预后指标( Abstract#2759 ) · Flow cytometry 结果显示 PTCL-NOS 全部为 CD8 阴性,其中一半为 CD4 阳性; AITL 中 83% 为 CD4+CD8- , 11% 为 CD4-CD8+ , 6% 双阴性(是否是诊断问题?) · 来自 Pharmacyclics LLC 的 Ibrutinib 治疗病人靶向测序分析( Abstract#2642 )调查了 cooperativemutated genes , ABC-DLBCL 中比较显著的有 CD79B/MYD88, BCL6/MYD88,CCND3/CD79B, CCND3/CDKN2B, CCDN3/MYD88, CD79B/NOTCH1, BCL6/CD79B, CDKN2B/MYD88,CDKN2A/CDKN2B, BCL6/MLL2, CDKN2A/PIM1 · 调查 8334 正常人基因组作为对照,以解决 DLBCL 缺少 normal 的问题(假阳性率每 Mb 基因组区域 3 个)( Dana-Farber ) · STAT6 在滤泡性淋巴瘤( FL )突变率为 13% ,其中 D419 为其热点; D419 突变可提高 CD23 转录水平 · GATA-3 、 T-bet 和 Ki-67 表达水平可作为 PTCL-NOS 分类指标( #3889 ) · DLBCL 的 stroma cell 中可见 clonal 的 T 细胞受体 · 剪切体包含多个因子,这些因子的突变常常是互斥的 (mutuallyexclusive) ( Yoshida et al, Nature, 2011, 478:64-9 ) · 用 ATAC-seq 研究 enhancer 貌似不错,只需要很少的细胞数
个人分类: 内功|4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蔬果—饮食中的抗癌因子
热度 21 何裕民 2015-7-31 16:53
学会多食果蔬 大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增加植物性食物在膳食中的比例,特别是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可以很好地防治富贵病,包括各种因为富营养而滋生的癌症,可阻断其发生,延缓其发展。故蔬果被称为抗癌因子。 对200多项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后证实: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可预防人类多种癌症。通常摄入蔬菜和水果量大的人群,远较摄入量低的人群癌症发生率要低,甚至低50%左右。 美国的《肿瘤流行病学生物标记和预防》杂志曾公布了一项令烟民们振奋的研究结果:在食谱中增加多种蔬菜和水果可降低患鳞状细胞肺癌的风险(肺鳞癌80%因吸烟所致),故对吸烟者效果更为明显。 2007年,有学者对蔬果食品对预防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进行观察。在试验期,被观察的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等患者都给予一定量的蔬菜、红薯、杂米粥和各种水果,发现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有研究者就荤、素膳食与消化系统癌症的关系,在两个典型膳食人群中做了近20年的回顾性流行学调查,发现蔬果组的胃肠肿瘤患病率明显低于荤食组。 六大营养素外的丰富保健成分 或许很多人会疑惑:蔬果里到底是哪些成分发挥了防癌抗癌作用呢?可以说,蔬果是人类营养大宝库,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成分,不仅含有目前人们研究已证实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特别是水分、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而且还含有很多植物化学物质,如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甙、多酚、单萜类和植物雌激素等。这些物质虽属于非营养素成分,但对健康却具有多方面益处,如抗癌、抗微生物、抗氧化、免疫调节和降低胆固醇等。而且,这些有益成分是动物性食物中不存在的。 种类繁多,各显神通 现代研究证实,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癌、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血栓、免疫调节和调节血糖等多种作用。多酚中的类黄酮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的外层及整粒的谷物中,如莴苣的绿叶中多酚的含量就特别高。新鲜蔬菜中的多酚含量可高达0.1%,而且随着蔬菜的成熟而增高。 硫化物(包含所有存在于大蒜和其他球根状植物中的有机硫化物)同样具有多重保健功能,如抗癌、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血栓、免疫调节、抑制炎症过程、调节血糖和促进消化等多种作用。 大蒜集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氧化形式的蒜素,蒜素中的基本物质是蒜苷。当大蒜类植物的结构受损时,蒜苷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形成蒜素。新鲜大蒜中蒜素的含量可高达4克/公斤。后者的保健功效突出且广泛,包括抗氧化、抗癌等等。 有研究发现:植物固醇与皂角苷都能使结肠细胞增生消失。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大豆中的皂角苷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延缓人上皮癌细胞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可以说,植物化学物与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一样,都是蔬菜和水果中发挥抗癌作用的重要成分,且以目前的研究能力及水平,人类还很难区分蔬菜和水果中每一种成分在降低疾病危险性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 维生素片,代替不了蔬果 很多人也深知蔬果的保健作用,但限于工作繁忙,饮食调理失当,更加上认知偏差,迷信科技,往往造成蔬果摄入不足。只是寄希望于通过吃大量的合成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品,以补充蔬果膳食不足。因此,常见有人吃着五颜六色的各种维生素补充品。 但维生素片可以代替蔬菜和水果吗?答案是绝对否定的! 营养必须考虑整体,而非单一,大多数的维生素人体是无法合成的,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且合成维生素与存在于蔬果中的,并非一回事(很多宣传只是厂商的推广噱头);各种维生素营养品也不能取代完整的食物来提供营养。 更有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大量摄取合成类维生素营养品,不但没有益处,甚至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的伤害。 所以,多吃天然的蔬菜和水果,才是你合理搭配膳食的明智之选!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481 次阅读|21 个评论
从做最好的自己,到生活在闲暇随性中
热度 26 何裕民 2015-6-12 16:22
李开复是科技达人,创业名人,一本《做最好的自己》走红天下,被视为年轻才俊的精神导师,影响巨大。 一年半前,因确诊为4期淋巴瘤,需接受系统治疗而偃旗息鼓了。最近,李开复又复出了,且轻松地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回忆起自己这段彻底改变的经历:每周至少3、4小时的运动,漫步、爬爬山;和96岁的母亲吃饭;为女儿申请大学、一起策划摄影展,……一切都生活在闲暇随性中。 他说:“刚开始对大家表现出来的乐观、淡定,其实是装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我在医院检查时,看到肚子里像小鸡蛋一样的肿瘤都是亮着的感觉。” 这段时间,他也读了不少书:关于健康、养生、癌症医疗及宗教。些书,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经历了癌症磨难后,他对生活有了更透彻的感悟,看世界的角度也变了。他强调说:原来,生病是一种礼物。促使他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第一、再忙再累也不能让身体垮了。 第二、当生命很快要结束时,才会发现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说:“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和朋友,以前虽然号称自己是个好老师、好爸爸、好丈夫,其实都没做到,现在会对这些方面更加敏感及努力”。 第三、避免太过于功利。 他总结说:“我以前的人生,概括起来基本上就是我的书名:最大影响力、世界因我而不同、做最好的自己。要有最大影响力就需要帮助最聪明的人、最可能成功的人,以结果导向评估一切。但生病后,我发现不应该用原来的眼光来看世界。” 他说,病中的日子对他最大的触动之一,是避免什么事情都太过于功利,生病让人真正意识得到众生平等。 他阐述的趣事更有醒世意义,与上面的故事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生病静养中,他到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闻到桂花很香;主人说,以前也是这样啊!他又发现,主人家里好漂亮啊!主人说,以前也是这样啊!接着,他又注意到外面院子里放着的躺椅不错,很想躺一躺;主人说一直都是这样啊!李开复问:“你家不是刚装修过?”主人一脸疑惑:“没有啊,你来过我家好多次,你怎么会这样说?”李开复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多次去他家,因为“满脑子里都只是工作,对那些美好的东西根本视而不见。” 其实,他朋友家一直没变。是李开复自己变了。现在,他终于静心宁息,有闲暇心思,故可以闻到桂花香,观察到周遭生活的情趣及美景了。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笔者有位患友和李开复情况如出一辙。他也是台湾人,姓郑,38岁时(1996年)拖儿带女到大陆来创业发展。也许是环境不同,也许是当时创业氛围不像今天这么宽松,也许是因他太拼命工作,四个多月就发现腹痛,一检查,恶性淋巴瘤,胃肠型的、已属4期。1997年初,接受我的中医药治疗,最初三四年间,他来我处求诊很勤快,几乎两三个星期一次。现已整整18年了,一年只来一两次了,因为已完全康复,且康复得很好,他的事业也红红火火。过去我每次劝他别太累了,别给自己施压了。现在已不需要了,他调整得很好。他夫人也成了我的老朋友。她告诉我说:“老郑现在悠悠闲闲的,既经营着企业,又享受着生活,一家生活得乐滋滋的,很好!”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490 次阅读|28 个评论
卵巢癌等,大中医小化疗更好
热度 26 何裕民 2014-11-20 16:24
临床上,有许多癌症属于像牛皮糖一样难缠的病症,例如,像是卵巢癌、淋巴瘤、部分乳腺癌患者等。对于这些病症,开始用用化疗药,似乎效果不错,但不久就指标上升;再用,有时还会有效,但终究看不到头。我遇见最多的一位卵巢癌患者,用了63次化疗;最多的一位北京来的乳腺癌患者,用了110次化疗。怎么办?有没有个结束,化疗医生往往会对他们说,活着就要化疗,但可能吗?化疗即便是巧克力,也不能这样啊!因此,他们往往特别纠结。 几年前,笔者第一次和某位西医专家合作,治疗一位难治性的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西医结合,效果不错。当时,我们的思路就是平素以中医药控制为主,实在不行,短期补充几次化疗。居然,这位年轻的患者活了下来,活得不错,现在已经临床痊愈了。 西医化疗医生对我们的合作总结出一些经验:把它称之为“大中医、小化疗”疗法。就是平时,以中医治疗稳定病情为主,实在不行,短期内补做几次化疗见好就收;然后,一直以中医治疗为主,稳定和巩固病情。 从此以后,我们对很多缠绵而难治的肿瘤患者,常以这个思路为主体,获得了不错的疗效,特别是对一些很黏糊、病程十分缠绵的卵巢癌患者,这类患者往往病程很长,化疗数十次,脸色苍白,基础状态很差;不化疗,指标就上升;一化疗,全身情况更糟糕……可以说,真的是不化疗,等死!再化疗,找死!对此,我们摸索出经验“大中医、小化疗”。给他们明确建议:平时以中医为主,培其本,固其根,提高其体力;必要时,短期用两三次化疗,控制控制!就用这套方法,在很多类似的病人身上取得了成功。 有位山东济南的病人,是卵巢癌患者,苍白的脸,很虚弱,她自己在医院里工作了很多年,已经化疗40多次,血象已经上不来了!本医院主任还是要她再化疗,告诉她,只有化疗一条路了,她问化疗到哪天是尽头,主任犹豫了半天,说:到不能化疗为止……!她又追问:是不是死了!主任点点头,走了!她知道自己这条路再走下去,无需多长时间,一定是死于化疗的。走投无路,在众多亲属陪同下,2011年6月来上海找我。十分虚弱的她,跟我说,她绝对不想再化疗了……!我建议她学学于春霞、曹咏梅等同病种的患者,我的博客上都有她们的故事。说以后绝对不需要再化疗了,我还不敢如此断定,但“大中医、小化疗”是你唯一的出路,不妨先安心养病,中医调整为主;要不要再化疗,见机行事,以后再说。两年多过去了,盆腔里肿块没见长,指标也没有升降;现在,三年过去了,盆腔里肿块没变化,指标开始慢慢地下降,从2011年的3000多(CA125),降至了2013年年底的1800多,2014年6月的700多……,当然,没有用化疗,因为似乎不需要,单纯用中医药,就把肿瘤控制住了,而且,全身情况不错! 这也是另一种治疗方法。虽不能急速起效,但煲汤一样,慢慢地起效了!因此,对缠绵难治的肿瘤,中西医不妨携手,以中医培本为主,必要时西医插插手,也就是我们归纳的“大中医、小化疗”。 笔者有个安徽合肥的患者,叫曹咏梅,2010年5月因腹水初诊为腹膜炎而住院,后经检查,确诊是卵巢癌,6月1号手术;接下来就是痛苦化放疗,但治疗还在进行中,却因为咳嗽12月,确诊转移到肺部,后又发现骨转移。显然,化疗效果并不好,当时,她体质也差到了极点。鉴此,笔者建议不妨先停止化疗放疗,仅配合保护骨头的针剂-唑来膦酸,其他就以中医药为主,坚持治疗。把化疗等列为实在不行时的备选方案。奇迹发生了,她在中医药治疗后,不久,血象改善了,癌症指标稳定并逐步正常了,现在都已在正常范围内了,肺部骨头的转移灶也很稳定,并缩小和趋于淡化(骨转移控制的迹象),再也没有出现其他方面头痛的事情。现在,她生龙活虎,一切都好,她也乐于帮助患友,故主动地把她的自己康复经历原原本本地挂在了我的新浪博客上,以激励患友。 于春霞则是这方面的典型,她的故事,我们下一节会涉及。 因此,对像卵巢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牛皮糖类缠绵而难治的肿瘤,不妨以大中医,小化疗的思路应对之,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
3948 次阅读|26 个评论
巯嘌呤类药物增加炎症性肠病患者淋巴瘤风险
leiqc 2014-7-16 22:18
已有研究表明,巯基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会增加淋巴瘤风险。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胃肠病学研究中心的Lichtenstein教授等对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炎病性肠病是否增加淋巴瘤风险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健康人群相比,使用巯嘌呤类药物会增加炎症性肠病患者罹患淋巴留的风险。文章最近发表于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MEDLINE、EMBASE和 Cochrane 数据库进行相关搜索,搜索主题词为6-巯基嘌呤+淋巴瘤,6-MP+淋巴瘤,巯嘌呤类药物+淋巴瘤,硫唑嘌呤+癌症+炎症性肠病,硫唑嘌呤+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淋巴增生+硫唑嘌呤。Poisson统计模型数据的异质性使用异质性检验。 符合纳入标准的18项研究中共包括了4383例患者。研究发现,使用巯嘌呤类药物的炎病性肠病患者罹患淋巴瘤的总标准化发病率为4.49%。8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其标准化发病率为2.43%;10项巯嘌呤类药物相关的研究显示,其标准化发病率为9.16%。 8个人群研究的数据显示,正在服用巯嘌呤类药物的炎病性肠病患者罹患淋巴瘤的风险增加,男女患者淋巴瘤风险均增加,且男性风险比女性高。曾经用药的患者淋巴瘤风险没有明显增加。连续使用巯嘌呤类药物1年以上者的淋巴瘤风险显著增加。 服用巯嘌呤类药物且年龄小于30岁的患者淋巴瘤相对风险最高,大于50岁的患者绝对风险最高。年轻男性患者的风险最高。 上述结果提示,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淋巴瘤风险较低,但服用巯嘌呤类药物的会增加其淋巴瘤风险,即使停药后其风险仍在增加。因此,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应该权衡利弊。 详情请见: http://gi.dxy.cn/article/80475
个人分类: 消化普外|1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霍真的活出了奇迹!
热度 12 张三火 2014-6-5 21:08
那天,阿霍过生日。他给我留言说:“师父,我三十一岁了!” 我看到,直感觉眼睛发热,要落泪!当时忙着,没回复他,只是心中祝福着!欣慰啊! 这孩子2004年夏天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瘤,至今整整十年光景。 今晚在群里说起来: 阿霍那天过生日了,呵呵,后来才看见。不过,我还是感到欣慰!能活这么多年,还当上医学编辑,呵呵,知足啊,感恩! 20:42:57 张焱 2014/6/5 20:42:57 这孩子活着就是奇迹啊!其实,人,都是这样,在天地间还能生存着,实属不易。尤其现在空气污染了,水也不清了,土壤植被环境破坏了,食品不安全了,人心变坏了,东西不真了,压力变大了,时间变紧了,疾病变多了,人,还能活着好好的,真是奇迹啊!必需感恩!! 20:46:15 医学编辑霍洪涛 2014/6/5 20:46:15 现在不光活着,淋巴瘤也已经基本消失了! 张焱 2014/6/5 20:47:49 天啊!大喜! 20:48:16 医学编辑霍洪涛 2014/6/5 20:48:16 现在就剩下一个淋巴结了,不过心包积液还是有,而且已经有了心衰。 20:51:43 张焱 2014/6/5 20:51:43 这周我出诊,给你开点药,做成水丸,慢慢吃。 无论如何,这孩子的命现在是安全的!一种心安的感觉!十年间,真怕啊!怕他哪天突然离开,再也见不到他说:“师父……” 无论如何,年轻的他还好好的自食其力的活着! 无限感恩中…… 相关链接: 1、阿霍的书出版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503-249752.html 2、学生阿霍打来电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503-209264.html 3、明后两天阿霍要补考十七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ff308010099e0.html
个人分类: 教与学|4517 次阅读|22 个评论
淋巴瘤最新研究进展
xupeiyang 2013-9-8 07:26
NEJM:西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纵隔B细胞淋巴瘤可避免放疗 http://www.bioon.com/biology/biomed/559880.shtml 上海交大科研成果有望造福淋巴瘤和 白血病 等患者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549409.shtml Nature:medicine:研究发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机制 http://www.bioon.com/biology/biomed/549191.shtml JBC:发现淋巴管发育的一个关键基因 http://www.bioon.com/biology/genetics/543797.shtml Cell.Stem.Cell: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构建出癌症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 http://www.bioon.com/biology/cell/539422.shtml Cancer Discovery:Everolimus 可用于治疗Myc驱动的淋巴瘤 http://www.bioon.com/biology/biomed/538662.shtml Nat.Genet:伯基特淋巴瘤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基因突变遗传图谱 http://edtr.bioon.com/Admin2013mgr/Admin_Index.asp Blood:利用免疫系统阻止淋巴癌复发 http://edtr.bioon.com/Admin2013mgr/Admin_Index.asp Blood:减少能量摄入能够提高淋巴瘤治疗效果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80387 Cancer Dis:“重新编程”难治性淋巴瘤诱导其对化疗的响应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9835 EMBO Journal:小RNA或诱发淋巴瘤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9184 Cell Reports:新药快速安全清除淋巴瘤细胞蛋白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8498 Cancer Res:科学家发现肠道细菌可引发机体患淋巴瘤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6758 J Nucl Med.:研究称放射免疫疗法安全有效的治疗淋巴瘤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6309 N Engl J Med.:临床二期试验表明Ibrutinib 对慢性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两种疾病有效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3923 Cell Reports:细胞重编程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6429 Nat Immunol.:科学家发现只针对影响急性淋巴癌中关键蛋白的方法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0869 MCB:对淋巴瘤相关遗传突变进行分类 制定出癌症个体化疗法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7496 J Experi Med: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代谢或可抵御病毒和肿瘤的发生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7263 Cancer Cell: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或抵御皮肤癌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531423.shtml Blood:开发出治疗淋巴瘤的新型疗法 http://edtr.bioon.com/Admin2013mgr/Admin_Index.asp FEBS.Lett.:AID表达的失调与淋巴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http://edtr.bioon.com/Admin2013mgr/Admin_Index.asp PLoS ONE:开发出一种基于RNA干扰的药物有望治疗套细胞淋巴瘤 http://www.bioon.com/biology/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1215 JAMA:新技术应用于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 http://www.bioon.com/biology/biomed/529763.shtml Nature:揭示抗原非依赖型的细胞信号引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制 http://www.bioon.com/biology/Immunology/528031.shtml Blood:美完成T细胞淋巴瘤基因组分析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527975.shtml Cell:揭示抑制淋巴瘤发展的关键蛋白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527415.shtml Cancer Res: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新靶点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526556.shtml Cancer Dis:JAK3基因突变为淋巴瘤潜在治疗靶标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525520.shtml Cancer Cell: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协同性化疗新进展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525241.shtml 用于淋巴癌治疗的药物研发最新动态汇总 http://www.bioon.com/industry/drug/581500.shtml 早期淋巴瘤有什么症状 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581476.shtml Nat Immunol.:科学家发现只针对影响急性淋巴癌中关键蛋白的方法 http://www.bioon.com/t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0869 Blood:利用免疫系统阻止淋巴癌复发 http://www.bioon.com/biology/cancer/531581.shtml 淋巴癌中意压力下的中青年 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581475.shtml 惊!染发熬夜导致淋巴癌 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581473.shtml 早期淋巴瘤有什么症状 2013-9-6 11:33:0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淋巴癌临床早期症状不痛不痒、隐匿不易察觉,很多患者会将发烧等症状与感冒病症混淆。因此,除了淋巴结肿大外,有三种常见并发症要特别注意——发热:体温长期徘徊在38℃~39℃之间,有持续高热,也有间歇低热,少数... 方舟子发布微博解读滤泡性淋巴瘤治疗 2013-9-6 11:18:38 著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其腾讯微博上称:“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生是因为14号和18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导致bcl-2基因过度表达,大量生产bcl-2蛋白质。bcl-2蛋白质的功能是防止细胞凋亡,它的过量生产导致细胞无法凋亡,成为不死的细胞,也就是癌细胞。... Ceptaris首次获得FDA批准抗淋巴瘤化疗药物 2013-8-30 20:36:48 2013年8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Ceptaris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一种注射用化疗药物获得FDA批准通过。这种药物可以直接通过皮下注射药物mechlorethamine以治疗阿利贝尔氏病(T 细胞淋巴瘤的一... Blood:减少能量摄入能够提高淋巴瘤治疗效果 2013-8-24 14:10:28 在癌症治疗的特定时期减少能量摄入会提高治疗效果... Cancer Dis:“重新编程”难治性淋巴瘤诱导其对化疗的响应 2013-8-18 12:13:12 2013年8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根据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研究揭示:对化疗耐药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s)可以重新被“编程”,响应药物阿扎胞苷的治疗。 初始... EMBO Journal:小RNA或诱发淋巴瘤 2013-8-11 22:35:23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组小RNA过表达能够引起淋巴瘤... FDA授予卫材淋巴瘤药物E7777孤儿药地位 2013-8-10 16:26:51 FDA已授予卫材实验性化合物E7777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孤儿药地位。... Cell Reports:新药快速安全清除淋巴瘤细胞蛋白 2013-8-4 0:55:22 科学家通过小鼠模型发现一种药物能够在五次使用后就能完全清除人类淋巴瘤... Cancer Res:科学家发现肠道细菌可引发机体患淋巴瘤 2013-7-16 22:21:46 生活在肠道的特定类型的细菌或许是引发机体淋巴瘤的罪魁祸首,淋巴瘤是一种白血细胞癌症。... J Nucl Med.:研究称放射免疫疗法安全有效的治疗淋巴瘤 2013-7-11 19:05:59 科学家发现采用177Lu-DOTA-rituximab作为放射免疫药物具有高的肿瘤反应,而且该方法采用的放射性比现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低,具有安全性。 ... N Engl J Med.:临床二期试验表明Ibrutinib 对慢性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两种疾病有效 2013-6-20 13:11:19 两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新药ibrutinib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两种疾病... 来自 生物谷 Bioon.com | 2013.09.06 生物谷首页 | 科研 | 医药 | 生物产业 | 趋势 | 人物活动 | 生物制药 | 转化医学 | 专题 李开复为何会患淋巴癌?淋巴癌有救吗?怎么治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癌症在所有人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需要做好防癌的准备。5日晚,创新工场董事长 (全文阅读) » 用于淋巴癌治疗的药物研发最新动态汇总 治疗淋巴癌的药物有哪些?最近有那些新药研发出来? (全文阅读) » 淋巴癌最新研究进展荟萃 淋巴癌是什么癌症,李开复为何会患淋巴癌?淋巴癌有救吗?怎么治?我们该怎么预防? (全文阅读) » 【Bioon视点】:饶院长的这些年...... 从上任到卸任这六年来,饶毅为北大生科院做了哪些贡献?发表了哪些学术论著?给中国的学术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思考? (全文阅读) » 葛兰素史克回应:“千万公关费”是业务问题,你怎么看 葛兰素史克公司公关部负责人方芳表示这都是公司的业务问题,一概不发表评论 (全文阅读) » 中药含毒风波续 英国计划明年起禁售中成药 洋中药大量返销 英国药管局表示计划从明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 (全文阅读) »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加大投资计划:2013至2016年间将有24亿欧元的专款用于产能扩张 记者9月5日在德国蒙海姆拜耳作物科学召开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拜耳作物正朝着将年度销售额在2013 (全文阅读) » 2022年丙型肝炎市场将达到155亿美元 Datamonitor Healthcare发布报告,未来9年,丙型肝炎市场预计将增长230%,并在 (全文阅读) » 中央财政51亿支持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5日说,为充分发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带动作用,推动 (全文阅读) » 基金密集调研医药公司 关注新药研发 华夏、交银施罗德、国泰、嘉实等基金公司密集调研了科伦药业、乐普医药、翰宇药业等公司 (全文阅读) » 日本大冢耗资近9亿美元收购Astex制药 日本大冢制药同意耗资近9亿美元收购美国抗癌药物制造商Astex制药,以加强研发管线。 (全文阅读) » Nature:科学家发现或可预测卵巢癌风险的新基因 2013年9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来,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们发现小鼠体内一种基因可以 (全文阅读) » 卫计委回应社会抚养费质疑:全部上缴国库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9月4日表示,社会抚养费全部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 (全文阅读) » 2014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将增至503亿美元 据美国医药咨询公司FS预测,2014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增至503亿美元,其中,分子诊断的表 (全文阅读) » 科学家发现与肿瘤生长相关的蛋白质,曾经以为能够抑制肿瘤生长 本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的封面文章揭示:一种曾经认为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的蛋白质,实际上是最初肿瘤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 (全文阅读)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现将2013年度拟立项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9月4日-9月11日 (全文阅读) » FDA授予武田vedolizumab BLA优先审查资格 FDA已授予武田实验性单抗药vedolizumab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生物 (全文阅读) » 学习一门新语言会改变大脑发育 世界上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会讲一种语言。如果他们同时或是在发育早期学习两种以上 (全文阅读) » 生化武器沙林到底有多“毒” 近日,叙利亚政府是否在8月运用了生化武器沙林成为焦点。沙林是一种常用军用毒剂,因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 (全文阅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历年统计资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年统计资料下载 (全文阅读)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3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开复患淋巴瘤   因淋巴瘤辞世的名人
xupeiyang 2013-9-7 07:57
今天是2013年9月7日星期六,周末愉快!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此时节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而得名,白露起天气开始转凉,尤其是夜间。 今天,北京继续晴空,最高气温为29℃。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 爵士慢摇版【we can't stop】~~短短两天youtube竟有300万点击!!不一样的感觉,一样的好听!!听着听着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起来~~ 唱不如听 http://t.itc.cn/m9tJ9 霍英东是淋巴瘤,活了20多年。 罗京也是淋巴瘤,但治死了。 【李开复微博自曝患淋巴癌 知情人称正治疗】 9月6日一早,他本人在微博上自曝确实患了淋巴癌。不过,作为一代人的励志楷模,李开复依旧乐观,并表示自己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http://t.itc.cn/mrKNX NHK 纪录片《挑战癌症的生死之谜》 http://t.itc.cn/6S4Yb 患淋巴癌离世的名人 罗京 ,央视主持人 陆英姿 ,上海《快乐大转盘》女主持英子 李钰 , 《情深深雨蒙蒙》方瑜扮演者 阿桑 , 台湾知名歌手 林振强 ,香港知名填词人 张亚林 ,前国奥队球员 淋巴癌盯上年轻人 http://toutiao.baike.com/article-1281823.html 李开复患淋巴瘤 盘点那些因淋巴癌辞世的名人(图) 2013年09月07日 07:39 来源:扬子晚报 李开复 那些因淋巴癌辞世的名人 霍英东 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因患淋巴癌于2006年10月28日逝世,享年84岁。 霍英东于1983年查出患有淋巴癌。 罗京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于2009年6月5日逝世。死于淋巴癌扩散。 李钰 2009年3月14日,在《情深深雨濛濛》中饰演方瑜的女演员李钰因患淋巴癌病逝。 阿桑 2009年4月6日,台湾歌手阿桑因癌症去世。去世两年前查出患有淋巴癌。 前天晚上,52岁的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通过微博证实自己确实患有淋巴瘤(即淋巴癌)。由于正值9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前夕,李开复患病的消息尤为引人关注。 从2009年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的去世,到青年演员李钰、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香港著名作词人林振强的逝世,现在,淋巴瘤再一次以如此残忍的方式闯入人们的视线。而昨日,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淋巴瘤在江苏年轻人中发病率逐渐增高,这和压力大、免疫力降低有关...... 淋巴癌(恶性淋巴瘤)常识 发病率 全球平均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人。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人数近2万,淋巴瘤的威胁正在迅速显现。 类型 在亚洲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氏病,大约为9:1,由于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所以一般谈到淋巴瘤就是指非霍奇金淋巴瘤。 我国情况 在我国,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高发年龄为45至60岁。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发病年龄高峰前移到20至40岁的中青年群体,平均死亡年龄低于45岁。 扬子晚报追访 A多位名人被淋巴瘤夺命,是绝症吗? 淋巴瘤是种什么癌症? 这不是一种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 淋巴癌和淋巴瘤(医学多采用此说法)是同义词。 大家对淋巴细胞都不陌生。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它们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的细胞。但在长期抵抗病毒、细菌和肿瘤的过程中,淋巴细胞也会发生量变或是质变。当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时即称为淋巴瘤。 “很多人会有种误解,认为淋巴瘤是一种疾病,实际上,淋巴瘤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范磊主任医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一般来说,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光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就有超过70种不同类型。总体来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程度要比霍奇金淋巴瘤高一些。 淋巴瘤都是“杀人魔”? 不是,约1/3的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 著名《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在《情深深雨濛濛》里扮演方瑜的演员李钰、以《滚蛋吧!肿瘤君》感动了众多网友的漫画家熊顿……这些年,不少名人都因为淋巴瘤离开了人世。那么,淋巴瘤都是十恶不赦的“杀人魔”吗? 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陈锦飞主任医师说,淋巴瘤好治与否,主要还是由淋巴瘤的分型来决定的。有些淋巴瘤是惰性的,进展非常慢,患者甚至不需要治疗就能带瘤生存很长时间;有些比较凶险的,就需要积极治疗了。 该院肿瘤科魏晓为医生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目前约1/3的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 B年轻人,可知淋巴瘤在“窥探”你? 江苏淋巴瘤病人有多少? “鸭梨山大”的年轻人易得,发病率在10万分之10到20 范磊主任医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目前医学上对淋巴瘤的发病机理并没有完全明确,但是淋巴瘤的发病还有一些特点:患者中年轻人的比例要比其他肿瘤多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压力太大,长期疲劳“作战”、免疫力降低导致的。 如今血液科病房有些患者才二三十岁。而这些年轻人一旦患上淋巴瘤,又以侵袭性的居多,更加凶险。 “从临床上来看,淋巴瘤可以说是最近10年全球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范磊说,从临床上估计,江苏淋巴瘤的发病率预计在10万分之10到20之间。 IT行业是淋巴瘤高危行业? 不是,电脑辐射影响很小;但化学家、干洗工、美容师等易得 在李开复微博微博上公开自己得了淋巴瘤,网上就有种声音觉得这是否和李开复从事的IT行业有关。 范磊说,一些回顾性的研究发现,有一些行业确实患淋巴瘤的风险要高一些。主要是接触杀虫剂以及除莠剂24-二氯苯氧乙酸的人群,比如化学家、干洗工人、印刷工人、木工、美容师等职业人群。 至于IT行业,范磊认为并不是主要因素。“虽然物理射线和淋巴瘤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报道,但可能性并不是太大。”范磊说,像李开复,真正从事IT的时间并不长,更多的时候是从事管理的工作。他的健康问题更需要重视的是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的问题。 C怎样发现这个“恶魔”的最先征兆? 淋巴瘤凶险,那怎么才能及早发现呢?有时候我们会摸到耳后、或是颈部有略微肿大的淋巴结,这种情况要紧吗? 魏晓为医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不少淋巴瘤患者发现病情,都是最先无意间摸到皮肤浅表的淋巴结,这种淋巴结质地比较坚硬,没有痛感,但会进行性增大。而且不断增多,不会消失。淋巴瘤患者还会有一些肿瘤相关的高代谢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低热、乏力、消瘦等。当同时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了。 但我们有时会在耳后或是下巴处摸到肿大的淋巴结,特别是在感冒或是劳累时。这些肿大的淋巴结一般都是炎症引起的,病情稍重的查明病灶进行抗感染治疗就可以治愈,病情轻的甚至会自行消失,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 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309/07/t20130907_24722391.shtml 据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的统计,2000年至2009年这十年间,浙江省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为7.12/10万,居新发癌症构成的第9位,占全部癌症新发病例的2.62%。 其中,男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8.55/10万和5.65/10万,男女发病率之比值为1.5。 从发病年龄来看,50岁之前的发病率比较低,50岁以后的发病率开始快速上升,并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中,70-74岁的发病率最高,达28.13/10万。李开复出生于1961年,今年52岁,正好处于发病率上升的年龄。 对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原因,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有:病毒因素,目前认为,EB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都可能诱发恶性淋巴瘤;免疫异常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经常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染发剂等化学物质,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恶性淋巴瘤 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在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每年至少超过25000例,而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11/10万~18/10万,略高于各类白血病的总和。在美国每年至少发现新病例3万以上。我国恶性淋巴瘤的死亡率为1.5/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位数的第11~13位,与白血病相仿。而且,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具有一些特点: ① 发病和死亡率较高的中部沿海地区; ② 发病年龄曲线高峰在40岁左右,没有欧美国家的双峰曲线,而与日本相似呈一单峰; ③ 何杰金氏病所占的比例低于欧美国家,但有增高趋向; ④ 在 非何杰金淋巴瘤 中滤泡型所占比例很低,弥漫型占绝大多数; ⑤ 近十年的资料表明我国的T细胞淋巴瘤占34%,与日本相近,远多于欧美国家 。 http://www.baike.com/wiki/%E6%B7%8B%E5%B7%B4%E7%98%A4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344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学术会议救了外婆的命-谈大剂量维生素C的抗癌作用
热度 9 lxchencn 2012-6-20 12:03
学术会议能够救命,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确实发生了,而且是真实的案例,且听我慢慢说来: 2011.9去西安参加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的第一次学术会议,第四军医大学的海春旭教授的一席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在回顾活性氧及抗氧化治疗历程的时候提到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癌症的故事,而且还说到有美国的教授夫妇两人都是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癌症的受益者,但报道以来也备受争议。在我以前的博客里面就写过药物的超大剂量疗效的问题提到维生素C和呋塞米的事例,当然感兴趣的也不会很多。 到了2011年的11月外婆确证患了乳腺恶性淋巴瘤,面对85岁高龄最后还是艰难的选择了手术治疗,过了几个月舒服的日子,今年4月份还不到半年,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肿瘤复发,一家人束手无策,再手术、放疗、化疗都是难以承受的选择,最后我的建议试试大剂量维生素C,死马当成活马医了,权当没有办法的办法,多活以天赚一天,好在表弟是乡村医生,在家里治疗,不住院,每天5-10克维生素C滴注,10天后复发的淋巴瘤肿块全部消退了,效果完全出乎意料,这样我不得不相信了大剂量维生素C抗癌的效果,而且费用超便宜,使用方便,疗效满意,长期疗效还不清楚,是否还会复发也不知道,至少现在有效了,当然,推广效果如何不敢保证,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即使能够再治好一个病人也是值得试试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就是我的一个学术会议救了外婆一命的故事。 对于其中原理更是不清楚,简单的查了一下来龙去脉,上世纪70年代,获得2次诺贝尔奖美国科学家鲍林(Linus Pauling)就发表用维C帮助治疗癌症的论文,这种设想颇具争议,没过多久有人发表了否定该内容的论文,因此,这个治疗方法没有被推广,这些研究是基于口服维C。2005年,美国NIH发表了有关大剂量点滴维生素C来杀死癌细胞的机理,从那以后,这个治疗方法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NIH发表的论文显示抗氧化物质的维生素C对癌细胞诱导强氧化作用并杀死它,而对正常细胞不产生任何伤害。此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的研究,则采取注射维C的方法,以加大其在人体内的浓度。 研究人员向实验用小鼠植入三种癌细胞--卵巢癌、胰腺癌和恶性脑瘤。结果发现,接受高剂量维C注射的小鼠癌细胞增长速度,是未接受注射的小鼠的一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系统和肾病研究中心的Mark Levine是此项研究的带头人,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最重要的发现是,维C作为药物,对于治疗癌症是有些效果的。”   研究人员认为,体内维C增加,可以产生过氧化氢来对抗癌细胞。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Levine称,“过氧化氢会导致一些癌细胞死亡,同时似乎并不杀害正常细胞。至于为什麽如此,我们也不得而知。” 有人报道说点滴维生素C(10-15g/日)和维生素K3(0.1-0.2g/日),连续20天,治疗肺癌有效,不妨一试。
37878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一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中药制剂获发明专利
热度 4 Wuyishan 2012-3-26 15:29
一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中药制剂获发明专利 (科技日报,2012,3,26) 本报讯 (记者乔地)一种抗癌作用独特的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中药制剂,前不久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专利发明人、郑州许氏消癌康复研究所所长许宗宽研究员介绍,这个专利成果的功能为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杀伤癌细胞的活力,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 恶性淋巴瘤发病率高,早期不易被发现。临床所见大部分为中晚期,手术和化疗的局限性,无法解决癌浸润和转移。用中药有效抗癌,有着独特的优势。 许宗宽等人认为,癌症多由情志,内伤于忧怒;起居不节,用力过度致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凝滞,著而不去,而积成,久之结成顽岩之疾——癌。 他们依照“结者散之、坚者削之”的治则,采用8味中药,将其中3味中药原料研成中药粉,与另外5味中药原料提取的浓缩液相混合,制成药丸。这8味中药,分别担当起3个方面的功能,即:扶正固本;祛瘀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新。 这一成果,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所繁育场提供的小白鼠药理实验中证明,对所用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杀伤活性,对正常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减弱;抑瘤率与剂量正相关,重复性较好。按照WTO标准进行的临床应用疗效评定,在中晚期癌症中,在不适合放疗、化疗的情况下,该研究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或解除其病痛,有效延长其生存期。 许宗宽等人此前还获得了“治疗细胞学分类腺癌的中药”等3项有关中医药治疗癌症的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本文即将发稿时,许宗宽因此还收到了第六届中国发明家论坛及第七届发明创业奖颁奖典礼邀请函。
个人分类: 中医国粹|3556 次阅读|7 个评论
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癌症文献分析报告 1911 - 2011年
xupeiyang 2011-4-8 13:27
研究揭示砒霜治疗白血病机制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481030121416049.shtm 三氧化二砷是传统中药砒霜中的主要成分。上世纪70年代,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和血液科的医生创造性地将三氧化二砷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的患者,之后又拓展到经维甲酸治疗复发的M3型病例上,其完全缓解率突破90%以上。在此临床报告的基础上,上海陈竺、王振义等学者首次从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揭示了三氧化二砷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理。此后,全世界的学者开始将三氧化二砷引入肝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学成果。 From an old remedy to a magic bullet: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rsenic in fighting leukemia http://bloodjournal.hematologylibrary.org/content/early/2011/03/21/blood-2010-11-283598.short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2?WEB1mOWEB10O00d000j10020001000h00100090000 Arsenic and cancer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Humans 2,930 ‍ Arsenicals 1,457 ‍ Oxides 1,341 ‍ Arsenic 1,225 ‍ Neoplasms 1,057 ‍ Animals 937 ‍ Leukemia 891 ‍ Patients 889 ‍ Antineoplastic Agents 874 ‍ Apoptosis 782 ‍ Leukemia, Promyelocytic, Acute 753 ‍ Adult 739 ‍ Carcinogens 737 ‍ Granulocyte Precursor Cells 727 ‍ apoptosis 709 ‍ Middle Aged 706 ‍ Proteins 656 ‍ Cell Line 608 ‍ Aged 550 ‍ Skin Neoplasms 536 信息分析报告: Arsenic and cancer.docx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4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氢气预防小鼠辐射诱导的淋巴瘤
热度 2 孙学军 2011-4-2 05:54
严格意义上,本研究不能算正式论文,是一个letter。虽然研究的内容非常简单,但鉴于当前的状况,仍有一定价值。 Hydrogen Protects Mice from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n BALB/c mice Luqian Zhao 1# , Chuanfeng Zhou 1# , Jian Zhang 2# , Fu Gao 1 , Bailong Li 1 , Yunhai Chuai 1 , Cong Liu 1 , Jianming Cai 1 1.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Medicin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gyin Road, Shanghai 200433, PR China. 2. Department of Surgery, Changzheng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gyin Road, 200433, Shanghai, PR China. #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Zhao L, Zhou C, Zhang J, Gao F, Li B, Chuai Y, Liu C, Cai J. Hydrogen Protects Mice from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n BALB/c mice. Int J Biol Sci 2011; 7:297-300. Available from http://www.biolsci.org/v07p0297.htm Abstract Ionizing radiation (IR) is a well-known carcinogen,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s not well known. Moreover, an easy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protect mice from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s still unknown. Hydrogen, or H 2 , is seldom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agent in medical usage, especially as a therapeutic gas. Here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H 2 protects mice from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n BALB/c mice. Keywords : Ionizing radiation, thymic lymphoma Introduction Top 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Results and Discussion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Ionizing radiation (IR) is a well-known carcinogen for various human tissues and a complete carcinogen that is able to both initiate and promote tumor progression . The mechanism for this promot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but studies of mouse thymic lymphomas provide some hints . Indeed, studies of radiation-induced mouse thymic lymphomas, one of the classic models in radiation carcinogenesis, demonstrated that multi-steps and many factors, like Ras, Pten and Fas, were involved in radiation-induced carcinogenesis .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ERK1/2, STAT3 and SHP-2 are also involved in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formation in BALB/c mice . However, an easy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protect mice from 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s still not well known . Hydrogen (H 2 ), the most abundant chemical element in the universe (constituting approximately 75% of the universe's elemental mass), is seldom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agent in medical usage, especially as a therapeutic gas. However, many recent studies by our lab and other labs provided evidence that H 2 gas has powerful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ffects for many diseases . Ohsawa et al. found that molecular H 2 could selectively reduce cytotoxic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uch as hydroxyl radicals in vitro and exert therapeutic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a 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 in vivo . Since hydroxyl is very strong oxidants that react indiscriminately with nucleic acids, lipids and proteins resulting in DNA fragmentation, lipid peroxidation and protein inactivation, they are also the main mediators of radiation damage . We hypothesized and showed by experimental studies that H 2 treatment could protect cultured cells and mice from radiation damage . In those studies, we used a single high dose model to find that H 2 is a novel protective gas on radiation induced injuries. Importantly, those previous studies also showed that H 2 -rich saline/water is safe, easy to administer and cost-effective .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split dose 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 model in BALB/c mice to test the potential role of H 2 on radiation induced carcinogenesis in a method very similar to our previously studies . Material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model was described by many groups and our previous studies . In detail, male wild-type BALB/c mice, 5-6 weeks of age, were purchased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Shanghai, China) and A 60 Co irradiator was introduced for total-body ionizing irradiation as described in our previous work . Four weekly sub-lethal doses of 1.75 Gy gamma-ray irradiation were delivered to 5-6 week old BALB/c mice at a dose rate of 0.58Gy/min as described previously . Only two group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H 2 -rich saline group (H 2 (+) group) or normal saline control (H 2 (-) group) as described previously . Themice from these two groups were intraperitonealy injected with H 2 -rich saline (H 2 (+) group) or normal saline (H 2 (-) group) 5 minutes before each irradiation respectively as we described detailed in our previous work .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op 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Results and Discussion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We found that H 2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urvival rate of mice 30 weeks' after split dose radiation (Figure 1 A, P0.05).This datum is consistent with our previous studies that H 2 treatment could protect cultured cells and mice from radiation damage . Figure 1 Hydrogen treatment protected BALB/c mice from 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 Four weekly sub-lethal doses of 1.75 Gy gamma-ray irradiation were delivered to 4 week old BALB/c mice at a dose rate of 0.58Gy/min as described previously . These mice were intraperitonealy injected with either H 2 -rich saline (H 2 group, H 2 (+)) or normal saline (Control group, H 2 (-)) 5 minutes before each irradiation as described previously . Panel A; Survival curve analysis of control and H 2 treated mice after split irradiation (N=40). Panel B; tumor incidence at 20 weeks post last irradiation was analyzed by histological study (N=20, 3 repeats). Panel C; Mean latent Period was calculated (N=20, 3 repeats). (Click on the image to enlarge.) Figure 2 H 2 pre-treatment reduced split radiation- induced ROS levels. BALB/c mice, 5-6 weeks of age, were subjected with IR (IR group) or without IR (Non-IR group). IR protocol was the four weekly sub-lethal doses of 1.75 Gy gamma-ray irradiation at a dose rate of 0.58Gy/min . These mice were also intraperitonealy injected with H 2 -rich saline (H 2 (+) group) or with normal saline (H 2 (-) group) 5 minutes before each irradiation respectively as w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our previous work . Then 4 hours after the last irradiation, PBMC and serum from these mice were prepared and the ROS levels were measured with our published methods (N=6, 3 repeats). Panel A: PBMC from BALB/c mice, with or without IR, with or without H 2 , 4 hours after last IR were prepared and subjected to FACS assay to detect the DCFH-DA ROS level. MFI: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N=6, 3 repeats). Panel B-D; Serum from BALB/c mice, with or without IR, with or without H 2 , 4 hours after last IR were prepared and subjected to ELISA assay for detection of SOD, GSH and MDA level with or our published method . B: SOD; C: GSH; D: MDA; (N=6, 3 repeats). (Click on the image to enlarge.) However, the 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 rate in the H 2 (+)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Figure 1 B P0.05) and H 2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atency of lymphoma development after the split dose irradiation (Figure 1 C). These data indicated that H2 protects mice from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n BALB/c mic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IR on biological tissues can be mediated via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free radicals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the ROS system have been found to pla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ction of cancers .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role of ROS in H 2 induced protection of radiation induced carcinogenesis, we used different methods to detect changes in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ROS levels in H 2 treated mice and control mice 4h after the last irradiation . Intracellular ROS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from irradiated and control mice were assessed using FACS analysis with DCFH-DA (2′7′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 which converts to highly fluorescent DCF in the presence of intracellular ROS. As shown in Figure 2 A, ROS levels were much lower in the irradiated H 2 group than in the irradiated control mice. Similar results were also found for ROS levels in extracellular serum. Serum SOD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total GSH (Glutathione) concentrations at 4h after the last irradiation in the H 2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MDA (Malondialdehy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H 2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Figure 2 B, 2 C and 2 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 2 pre-treated groups showed an increased antioxidant status, consistent with our previous studies that showed that H2 could reduce radiation-induced free radical damage to DNA . Radiation therapy is now a routine treatment for certain types of cancer and over 20 percent of cancer patients will require radiation therapy during the treatments of their disease . Radiation itself can induce many types of cancers, especially leukemia and lymphomas, but few simple protective methods have been found.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may be the first report describing treatment with H 2 , which reduced the risk of radiation-induced carcinogenesis in the BALB/c mouse model. While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H 2 treatment on radiation carcinogenesis needs further study, this work provides some novel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H 2 in radiation therapy. Since it is safe, easy to administer and cost-effective, it could not only protect against radiation induced death , but also attenuate the rate of radiation induced carcinogenesis.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our data indicates that H 2 protects mice from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n BALB/c mice. Acknowledgements We thank Dr. Cindy Savage and Trip Barthel M.A for help editing of the manuscript.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gran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1070761 and No.81072241) and by the grants fro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ghai, China (No. 11ZR1446400 and No.09ZR1439400). Conflict of Interests None. References Top 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Results and Discussion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1. Little JB. Radiation carcinogenesis . Carcinogenesis. 2000; 21 :397-404 2. Potworowski EF, Gagnon F, Beauchemin C, St Pierre Y. Dendritic cells prevent 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 . Leukemia. 1996; 10 :1639-1647 3. Shin SC, Kang YM, Kim HS. Life span and thymic lymphoma incidence in high- and low-dose-rate irradiated AKR/J mice and commonly expressed genes . Radiat Res. 2010; 174 :341-346 4. Villa-Morales M, Santos J, Fernandez-Piqueras J. Functional Fas (Cd95/Apo-1) promoter polymorphisms in inbred mouse strains exhibiting different susceptibility to gamma-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 . Oncogene. 2006; 25 :2022-2029 5. Santos J, Montagutelli X, Acevedo A, Lopez P, Vaquero C. et al . A new locus for resistance to gamma-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dentified using inter-specific consomic and inter-specific 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s of mice . Oncogene. 2002; 21 :6680-6683 6. Humblet C, Defresne MP, Greimers R, Rongy AM, Boniver J. Further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radiation induced thymic lymphoma prevention by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C57BL mice . Leukemia. 1989; 3 :813-818 7. Utsuyama M, Hirokawa K. Radiation-induced-thymic lymphoma occurs in young, but not in old mice . Exp Mol Pathol. 2003; 74 :319-325 8. Siegler R, Harrell W, Rich MA. Pathogenesis of 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 in mice . J Natl Cancer Inst. 1966; 37 :105-121 9. Fu Z, Huang D, Cai J, Chen Q, Han L. et al . Expression changes of ERK1/2, STAT3 and SHP-2 in bone marrow cells from gamma-ray induced leukemia mice . J Radiat Res (Tokyo). 2006; 47 :121-130 10. Pogribny I, Koturbash I, Tryndyak V, Hudson D, Stevenson SM. et al . Fractionated low-dose radiation exposure leads to accumulation of DNA damage and profound alterations in DNA and histone methylation in the murine thymus . Mol Cancer Res. 2005; 3 :553-561 11. Ohsawa I, Ishikawa M, Takahashi K, Watanabe M, Nishimaki K. et al . Hydrogen acts as a therapeutic antioxidant by selectively reducing cytotoxic oxygen radicals . Nat Med. 2007; 13 :688-694 12. Liu C, Cui J, Sun Q, Cai J. Hydrogen therapy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specific novel treatment for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 Med Hypotheses. 2010; 74 :145-146 13. Qian L, Cao F, Cui J, Huang Y, Zhou X. et al . Radioprotective effect of hydrogen in cultured cells and mice . Free Radic Res. 2010; 44 :275-282 14. Qian L, Cao F, Cui J, Wang Y, Huang Y. et al . The potential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gen in irradiated mice . J Radiat Res (Tokyo). 2010; 51 :741-747 15. Liu C, Lin J, Zhao L, Yang Y, Gao F. et al . Gamma-ray Irradiation Impairs Dendritic Cell Migration to CCL19 by Down-regulation of CCR7 and Induction of Cell Apoptosis . Int J Biol Sci. 2011; 7 :168-179 16. Barcellos-Hoff MH, Park C, Wright EG. Radiation and the microenvironment - tumorigenesis and therapy . Nat Rev Cancer. 2005; 5 :867-875 17. Tannenbaum B, Mofunanya T, Schoenfeld AR. DNA damage repair is unaffected by mimicked heterozygous levels of BRCA2 in HT-29 cells . Int J Biol Sci. 2007; 3 :402-407 Author contact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ming Cai Cong Liu. Address: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Medicin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800, Xiangyin Road 200433, Shanghai; P.R. China Fax: +86-21-81871150. E-mail: caijianming882003 @163.com victorliu20102020 @smmu.edu.cn.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5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紧急呼吁:联合国原子能核查小组赶快派员,及时彻底封掉事故堆
fush1314 2011-3-13 19:41
老朽以为:核反应堆事故防止的关键一是赶紧撤掉所有的核燃料棒,二加石墨吸收多余的中子,三在不可能进一步链式反应后,用钢筋水泥倒上去,封死掉不可再利用的反应堆。可惜的是,一般的老板都想挽救它,想它可能会有利用价值。结果是一旦真发展到了不能再修复时,它已经不能再封掉了,最终成了‘切尔诺贝里’一样的后果。我们这里正有个女老师在医院里,脑子内部发现有四个淋巴瘤。据她丈夫说:是出国当访问学者去莫斯科去坏的。莫斯科下过黑雨,牛吃了有放射性污染的草,人吃了这样的牛奶。她当时听说牛奶不能喝了。过了许多年,问题出来了。 现在的世界,变得如此脆弱。生态环境,就是如此恶化。如今眼目下,没有见到国际上呼吁要求紧急完全关闭、封死出问题的反应堆。科学家们干什么去了?不是有联合国的什么原子能核查小组吗?他们为什么不啃声?问题不仅是当地人,风和云雨能把核污染带给周遍国家和地区。 我其实不是真正懂得核反应堆的,只不过看得到这类事故可能发展的危险性。这里,只能呼吁相关的科学家及时采取措施。而不是简单告诉大家,没危险、没问题。千万别等事故失控了,再去预后。万万拜托!
2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淋巴瘤与CSF1R的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0-6-3 14:57
文献分析结果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1mOWEB10O00d000j10020001000h001000900001 CSF1R and lymphoma 121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author Kita, K Chiba, Japan Senior author (46 last author) URL to this profile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Chib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Japan. statistics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1993 12 1996 9 1995 8 1994 7 1991 7 2007 6 2006 6 2004 6 2002 6 2003 5 2000 5 1999 5 1992 5 2008 4 2005 4 2001 4 1997 4 1990 4 1989 4 2010 3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39 Japan 27 Germany 11 Italy 10 France 7 Canada 4 China 4 Australia 3 India 2 Denmark 2 Netherlands 2 United Kingdom 2 Greece 1 Switzerland 1 Turkey 1 Moldova 1 Israel 1 Poland 1 Taiwan 1 1 2 3 4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Tsu 5 Philadelphia 5 Houston 4 Tianjin 3 Sapporo 3 Kyoto 3 Rome 3 Berlin 2 Heidelberg 2 Varanasi 2 San Antonio 2 Freiburg 2 Paris 2 Seattle 2 Memphis 2 Toronto 2 Suita 2 Copenhagen 2 Marseilles 2 Frederick 2 1 2 3 4 1 2 3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Blood 32 Cancer Res 10 Leukemia 7 Leukemia Res 6 Leukemia Lymphoma 6 Exp Hematol 5 Int J Hematol 4 Clin Cancer Res 2 J Immunol 2 Stem Cells 2 J Invest Dermatol 2 Oncogene 2 J Cell Physiol 2 Jpn J Cancer Res 2 Nat Med 1 Immunology 1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 Am J Reprod Immunol 1 Cancer Biother Radio 1 Cancer Sci 1 1 2 3 1 2 3 ... 78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103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90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89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74 Lymphoma 68 Patients 61 Leukemia 56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45 T-Lymphocytes 45 Macrophages 44 Cell Line 42 Neoplasms 41 Genes 40 antigen binding 40 Cytokines 39 Tumor Cells, Cultured 37 Proteins 36 Granulocytes 36 Animals 36 B-Lymphocytes 34 1 2 3 ... 78 1 2 3 ... 38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Kita K 6 Miwa H 4 Drexler H 4 Shirakawa S 4 Nakase K 3 Nishii K 3 Quentmeier H 3 Estrov Z 3 Takaku F 3 Gupta V 2 Tsutani H 2 Gazitt Y 2 Hu Z 2 Wu K 2 Zheng G 2 Li G 2 Ueda Y 2 Takahashi T 2 Suzuki T 2 Hara J 2 1 2 3 ... 38 最新研究进展 Nat Med. 2010 May;16(5):571-9, 1p following 579. Epub 2010 May 2. Derepression of an endogenous long terminal repeat activates the CSF1R proto-oncogene in human lymphoma. Lamprecht B , Walter K , Kreher S , Kumar R , Hummel M , Lenze D , Kchert K , Bouhlel MA , Richter J , Soler E , Stadhouders R , Jhrens K , Wurster KD , Callen DF , Harte MF , Giefing M , Barlow R , Stein H , Anagnostopoulos I , Janz M , Cockerill PN , Siebert R , Drken B , Bonifer C , Mathas S . Publication Types, Secondary Source ID, Grant Support Publication Type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econdary Source ID: GEO/GSE20115 Grant Support: Cancer Research UK/United Kingdom LinkOut - more resources Full Text Sources: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Swets Information Services Other Literature Sources: Evaluations and comments from leading biologists - Faculty of 1000 Biology Evaluations and comments from leading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 Faculty of 1000 Medicine Libraries: LinkOut Holdings Related citations 相关文献 Long terminal repeats are used as alternative promoters for the endothelin B receptor and apolipoprotein C-I genes in humans. J Biol Chem. 2001 Jan 19; 276(3):1896-903. Epub 2000 Oct 27. Feline leukemia virus long terminal repeat activates collagenase IV gene expression through AP-1. J Virol. 1999 Jun; 73(6):4931-40. Transcrip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retroviral 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s): mechanism of 5' LTR suppression and 3' LTR promoter activation of c-myc in avian B-cell lymphomas. J Virol. 1992 Aug; 66(8):4814-23. Review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 (csf1r) gene during hematopoiesis. Front Biosci. 2008 Jan 1; 13:549-60. Epub 2008 Jan 1. Review Pathobiology of NPM-ALK and variant fusion genes in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nd other lymphomas. Leukemia. 2000 Sep; 14(9):1533-59. See reviews... | See all... Review (3) 相关综述 3篇 2.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 (csf1r) gene during hematopoiesis. Bonifer C, Hume DA. Front Biosci . 2008 Jan 1;13:549-60. Review. PMID: 17981568 Related citations 3. Pathobiology of NPM-ALK and variant fusion genes in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nd other lymphomas. Drexler HG, Gignac SM, von Wasielewski R, Werner M, Dirks WG. Leukemia . 2000 Sep;14(9):1533-59. Review. PMID: 10994999 Related citations 4. Endogenous retroviral LTRs as promoters for human genes: a critical assessment. Cohen CJ, Lock WM, Mager DL. Gene . 2009 Dec 15;448(2):105-14. Epub 2009 Jul 3. Review. PMID: 19577618 Related citations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1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恶性淋巴瘤到底有多“恶”?
热度 1 eloa 2009-6-15 19:44
李清晨 发表于 2009-06-15 13:22 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的英年早逝,令许多熟悉且喜欢他的观众十分伤心。从确诊到去世不到10个月,这个结果快得让人难以接受。悲痛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淋巴瘤究竟能恶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在积极合理治疗的情况下,罗京连一年都没能扛得过? 自1832年英国的病理学家霍奇金(Hodgkin)报道7例淋巴瘤至今,人们对其研究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但其病因仍未彻底阐明,可能与电离辐射、遗传因素和某些病毒有关。因此,我们不要相信那些故作高深煞有介事的所谓 预防策略,面对淋巴瘤,现在的人类只能打遭遇战,没法像预防某些传染病似的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御。但即使是打遭遇战,最大限度地了解敌手,仍是我们取胜的必要前提。哪怕是管中窥豹似的了解也好过被打时的懵懂无知。 在我国淋巴瘤相对少见,但是近年来,年新发病例却在逐年上升,年死亡人数超过2万。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在男性中排名第9位,在女性为第10位。高发年龄为40岁~50岁,平均死亡年龄小于50岁。 在病理学上恶性淋巴瘤可以分成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根据细胞大小、形态和分布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分成不同类型。须知,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各不相同,而同一病理类型的淋巴瘤则有相对接近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如果笼统地问淋巴瘤究竟恶到什么程度,实难一言以蔽之。 罗京所罹患的淋巴瘤属于NHL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中国最常见的病理亚型(亚型,即次一级的分类),约占全部NHL的40%左右,属于中度危险级别的一类淋巴瘤。在最新的淋巴瘤WHO2008病理学新分类中DLBCL已经被认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类型包括十多种亚型,每种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又有不同。我们可以认为DLBCL这一病理类型还属于研究得较为深入的一种。 为降伏这一顽疾,各国的医生学者都在进行着坚苦卓绝的努力。但最初由于各个临床试验和肿瘤中心所采用的淋巴瘤评价标准不同,在很多相关因素方面均有不同的定义,没有一致的疗效评价标准,缺乏统一的临床试验终点,使得各临床试验的结果难以比较。夸张一点说,百家争鸣,变成了鸡同鸭讲自说自话,严重影响了其有效率的评估。 1999年,由专门从事NHL研究的临床医生、放射影像专家和病理专家组成的一个国际工作组,制定了淋巴瘤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指南。该指南很快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新药认证机构的广泛认可,并在大量新药的审批中得到应用。其后,德国淋巴瘤协作组织发起淋巴瘤国际性的统一项目以产生一致认可的共识,达成了修订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新标准,并正式发表于2007年2月10日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新指南又进一步推动了NHL的研究。在治疗方面由于更为合理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应用,已使DLBCL由不可治愈性疾病变为潜在可治愈疾病。对于早期发现的病例,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 我们在新闻中能够看到罗京的一些同事认为他得淋巴瘤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积劳成疾,而实际上并无任何学者在病因学说上做出过这样的阐释,活在当下,有几人不是在重重的压力之下过生活呢?大家总是倾向于相信简单而直接的解释,可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当然,罗京的英年早逝的确与其对健康状况的忽视有关。纵使我们确实无法做出病因学上的有效预防,但如果能够在疾病的早期及时发现,也许治疗结果就不是今天的情况了。罗京虽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了疾病,但发现时已非早期,数据表明临床分期Ⅲ~Ⅳ的病例,5年生存率还不到30%。 解放军307医院移植科主任陈虎对罗京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最终仍因肿瘤而去世深感惋惜。而实际上干细胞移植基础上的化疗只是在5年生存概率上显著高于常规的化疗组(55%VS37% ),具体到每一个病人上,其预后情况仍难以估计。 而淋巴瘤中的另一个大家族HL的预后则要好的多,对于第I、II期的HL,5年生存率可达98%,在经典的教科书中HL已经被列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必要前提仍是早期发现合理治疗。HL的到了第IV期病例其5年生存率就只有31.9%了。 在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有上工治未病的提法,这实际上是今日疾病预防的概念。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病因层面的预防,防止致癌因素侵入人体,这叫做一级预防。但从已知的致癌因素来看,它们几乎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要完全防止致癌因素侵入人体几无可能,更不必说像淋巴瘤这类致癌因素远未搞清楚的肿瘤了。退而求其次,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早期发现,争取治愈,最大程度地减轻肿瘤对人体的戕害。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呢? 由于所有的淋巴瘤在临床上均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推荐一个简单的自测办法就是扪诊摸。因为多数淋巴瘤患者先在浅表淋巴结发病,如颈部、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这些部位都很容易摸到。通常,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且可以排除明显诱发淋巴结增大的原因(比如炎症)而外,就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排除淋巴肿瘤的可能性。另外HL还有一个特有的临床表现,就是饮酒后引起淋巴结疼痛。当淋巴瘤的病人出现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时,往往提示淋巴瘤已经进入晚期阶段或病变已呈弥散状态。 最后,我不得不提醒读者,淋巴瘤只有早期发现且规范治疗才有机会长期存活,而对于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我国来说,规范治疗并不是哪家医院都能做得到。只有大型综合医院的肿瘤科或者正规肿瘤医院才可能有这个技术实力。 注解 1、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霍奇金(Hodgkin)报道了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肿瘤,而将其提出为一种独特的肿瘤并正式命名为Hodgkin淋巴瘤的却是1865年的英国内科医生Wilks。 2、关于肿瘤的命名:我们平时所谓的癌症,其实是各种恶性肿瘤的统称。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由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良性肿瘤通常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但叫某某瘤的却不都是良性,比如淋巴瘤,在临床上往往省去恶性二字,并不意味着是良性。 3、关于5年生存率:医学界为了统计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大部分患者预后比较明确的情况作为统计指标,这就是医生常说的五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病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各种肿瘤规范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 4、有关坚苦卓绝和艰苦卓绝:这不是个科学问题,是个咬文嚼字的问题。站方最初认为我写错别字,我据理力争,打掉了站方的嚣张气焰。鉴于松鼠会的编辑都可能犯的错误,想必很多读者也不清楚二者的区别,在此做下澄清,如果明年高考出这道题,千万记得帮着炒作呀! 坚苦卓绝 jiānkǔ-zhuju 意志坚强刻苦,世所罕见,无与伦比 艰苦卓绝 jiānkǔ-zhuōju 形容十分艰苦,极不平凡,艰苦卓绝的斗争 因此,当用于上文的情况是,我认为前者比较合适;如果是两个匪帮为了争夺政权而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比如28年吧),那就用后者好了。 (已发表于 南都周刊324期 拒绝不付稿酬的商业性盗用)
个人分类: 健康|224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1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