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山西医学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拜访王昌敬教授
热度 2 zdqiao 2017-8-29 08:11
我们读本科和研究生时,山西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教过我们课的几个老先生中,可能是张文忠教授最先因心脏病离开了我们,然后就是最年轻的殷润华老师因癌症,于 1994 年去世,之后是肖霭祥教授、田庆云教授相继离世。现在就剩下路应连教授和王昌敬教授了。 调到上海工作以后,只要回太原,总会去看望一下我的导师路应连教授以及王昌敬教授。记得最后一次去王老师家拜年,曹老师(曹连吉,给我上解剖学的老师,王老师的丈夫)问我交大在上海的什么区,离上海中学远不远。原来王老师的父亲曾经是上海中学的校长。王老师也是上海中学的毕业生。大约 5 、 6 年前,路老师告诉我,曹老师不在了,王老师被女儿接去北京了,后来又听说去了养老院。 前段时间在西北出差,路过一些寺庙,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给同行的晓君院长讲了一段我年轻时候的故事。从山西省五寨县沿着山里流出的河水,向芦芽山进发。河两旁植被茂密,气候宜人。我第一次去那里的时候,是和我导师路应连教授采集白蛉标本。这里的生态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当时我们就想今后一定再来一趟。大约是 1987 年,路老师、王老师和我一行三人利用暑假,又来到了芦芽山林场,在这里我们大约住了 3 周。每天早晨,喝着小米发酵后的酸稀饭,吃着土豆、莜面蒸的拨烂子。然后就带上几个馒头和咸菜上山了……。 图 1 、芦芽山顶(同学女儿张嘉薇摄影) 结束的前一天,县防疫站的老师说,我们应该去看看芦芽山顶的风光。记得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几个边采标本,边往山上爬。路上能看到文革中被拆毁的庙宇遗址,有人用石头摆放了佛龛,依稀能看到祭拜的痕迹。在我们前方,有十几个游客。遇到这些祭扫的地方,他们就会贡献一些祭品。路过的时候,我看见有小石头下压着几毛钱,周围也没有人,我顺手就揣到了兜里。一路上一共检了将近 2 元钱。回去的路上,我很开心地告诉王老师,明天我们在火车上有瓜子吃了。她问我为啥,我就把我偷揣了祭拜的钱的事情告诉了王老师。王老师对我说,你个捣蛋鬼,这样的钱买的东西,我可不吃。 晚上,林场的领导为我们饯行。食堂多炒了几个菜,还有白酒和几瓶过期的啤酒。大家蹲在食堂前的空地上,王老师和路老师代表我们向林场的领导和食堂的师傅表示了感谢。第二天早晨,我吃过了早饭,还不见王老师出来。就去她住的房间,门窗大开着,里面没有人。疑惑间,王老师回来了。她问我闻到了什么?我说没有呀!她开玩笑地说,昨晚她又吐又泄的。肯定是我拿了不该拿的钱,神在惩罚她。我辩解到,假如惩罚应该是惩罚我呀。王老师说,谁让我是你老师了,没有管好你。后来我想,那天我们三个人中,就王老师喝了啤酒。 我们回到太原以后,整理好标本,有些苍蝇可能是新种。两位老师就派我到上海昆虫研究所,找范滋德先生帮忙鉴定。临走的时候,王老师还特地告诉我,她小女儿清华本科毕业后,推荐到同济读研究生。她有一个照相机,假如我需要的话,我可以去找她小女儿借。当时的照相机是奢侈品,不知为什么,我就把胶卷给搅住了。我去寄生虫病研究所,找到金长发老师,他帮我把胶卷退了出来,试了试,还能用。寒假过后,王老师问我是否知道把照相机弄坏了?我说是。但是当时找金老师给修了一下,能用,我才还回去的。并不是有意不告诉他们。现在想起来,当时确实应该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一下。 今年四月初,回太原的时候,又遇到了路老师。再次谈起了王老师。路老师说,王老师还在北京。我辗转找到她小女儿的电话,知道了她现在住的地方。上周,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终于又见到了慈祥的王老师。 让我诧异的是,王老师已经记不得我了。她首先问我怎么认识她的?还问我现在教研室的几个老先生都有谁不在了。她还问我和乔健天教授有什么关系?其实乔健天教授有几个女儿,我不过碰巧也姓乔罢了。等我讲完我们在一起的故事以后,她似乎又记起了我是谁了。 九年前,王老师先是因为眩晕住进了神经内科,结果检查下来,心脏的问题更严重,有 3 条血管都堵住了。在太原,她的学生们不敢冒险给她放支架,转院到北京以后,心脏的问题才得到了解决。当时,曹老师也身体不好,不能来北京相伴。王老师只好一个人在养老院安养。后来,摔了一跤,股骨颈骨折,所幸手术后恢复顺利。这之后,女儿又把她接回家中,专门请了护工阿姨,住家照顾。王老师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记忆力和视力都不行了。虽然知道有糖尿病,但是王老师一直不愿意用胰岛素。她认为,她的血糖问题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解决。我臆测,王老师一辈子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现在由于医疗保险在太原,假如开始使用胰岛素的话,得回太原住院才能调整好胰岛素的用量。但她不愿意给子女们再增加负担。但愿今年年底,社保卡可以异地开通并使用,这样像王老师这样的跟随子女在异地的老人们,就会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王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牙已经全部掉光了,牙槽骨萎缩得假牙也不能再装,好在女儿孝顺,每顿饭将各种食物打成糊状。王老师说,她现在吃啥都一样,反正也闻不出味道了。 图 2 、在王昌敬教授小女儿家 在我们的聊天过程中,王老师一再强调,不想给大家添麻烦了。反而是她的小女儿一再鼓励她,近期目标是再活两年,先争取 90 岁,远期目标是 100 岁。 我们企盼着,并祝愿王老师健康快乐!
6284 次阅读|4 个评论
永远的山医七七人
热度 2 zdqiao 2015-9-7 10:21
几个星期前,我在西藏旅游,看见大家在转发一个调侃微信群的段子,随手就建议志强谱一个曲子。几个同学在一起说,是不是谱成山西梆子的调儿,用山西方言唱。大家还说让谁用五台话、谁用晋南话朗诵。突然我就想是不是能够自己写个词,然后我们自己再谱曲呢?我又在群里建议大家填词,并再建议志强等同学帮忙谱曲。很快就有同学回应说,小乔你应该写歌词呀!我说,我不会唱歌,况且对平仄押韵等很少涉猎,哪里知道歌词是怎么写的呢!但大家依然说让我写。 在几个同学的鼓动下,我走在拉萨的大街上,仔细想了想,应该有什么内容。我很快回了一个帖子,说,我们的群歌一定要体现我们七七级这个主题。分为层意思,第一是我们从哪里来,其次是我们在大学期间然后刻苦努力,第三是我们工作怎么勤奋,取得了哪些成就,最后就是我们的期望,特别是孩子们都很出色,他们将来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大家说好。回到上海后,抽空我就起草了一个东东,共四段。先私下发给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很快,殊响大哥就回信给改成了三段。魏伟说,我们还是要立意高一些,为了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大家也在努力呀。我说,主要考虑到有很多同学已经入了其他国籍,他们会不会不开心呢?魏伟说,没事,还是留在国内的同学多,国外的同学也都是爱国的,他们不会像你一样小肚鸡肠的。 在此基础上,老孔大哥又几乎重写了一遍。我很吃惊,大家的文学素养咋都这么高。殊响大哥很喜欢古诗词,出口成章还可以理解,退休后在屋顶天天种菜的孔大哥竟然文学水平也很高。在我的询问下,才知道,孔大哥当兵的时候在文工团干过。嘿,这牛皮不是吹的。看到孔大哥的版本,作曲家志强就建议是不是能够让每一行的字数相等了,这样好谱曲。在孔大哥的版本下,我们班的美女伟华把歌词改成了每段四行,每行十二个字。这就基本形成了最后的格式。我又把伟华的这个版本分别发送了十几个同学,大家都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卫生系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光写医疗呀!人民健康也有我们预防医学的功劳呀!根据这些意见,我又重新整理归纳好,加上了一句歌颂预防疾病医生的歌词。再交给殊响大哥进行文字上的最后润色。 在这个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老班长康树芬又发动大家写歌词。并有同学建议,根据已有的、大家熟悉歌编词,这样容易唱,也免得编曲子了。远在美国的梁静同学写了七七级颂歌,子屏同学起草了七七级:历史的印章,王晶晶写了三十年后再相会,宇同兄、文宁兄、川梅、康树芬等等都有作品问世。有个的周六上午,康树芬告诉我说,改编一下七律长征,让迺成演唱。迺成唱出来字正腔圆,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经过反复推敲,最后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图1、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改编的歌词 大家从中可以看出,克军字写得好,她医生当惯了,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让大家都非常感动。克军的歌声也很美,迺成说,这就和高中生唱的一样。同时,高岩妹妹忍着养了 13 年爱犬辞世的悲伤,认真配曲并多次演唱了七七级:历史的印章。还有很多同学根据各自的喜爱,也把自己写的词,或其他同学写的词加以改编,并演唱后传到了我们的群里。 大家听听高岩妹妹值班以后唱的,和专业歌手有什么两样! http://www.tlkg.com.cn/ugcp/info.kg?enid=b7a5fe7e263217e3a1ce5ff38cda6558 这项活动开始的时候,国内群和国外群只有 40 来个人,这项活动开始以后,很多过去不联系的同学都有了消息,大家在群里诉说着离别后相逢的喜悦,很快人数就超过了 100 人,后来的同学不得不将自己的银行信息告诉微信,方能取得入群的许可。孙丽同学默默地将每个人的信息做成了名片,并给全年级 16 个班的毕业照加上了名字,让大家可以回忆当年毕业时的场景。这些都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点赞。 我原以为,只有在群的同学才会关注我们的这个活动,谁想,汪慈大哥入群的见面礼竟然是莫斯科有我的爱。他的男低音演唱,让我热泪盈眶。老范一进来就写了长诗回忆我们大学五年的风风雨雨。更有意思的是孙丽同学将几个同学伉俪编成了歌词,让大家演唱。 最近,克军姐将我们班同学上学时和现在的照片收集起来,配上音,放在了群里。大家还在摸索怎么能将背景音乐加上我们的字幕,再自己演唱,背景换成同学的靓影。 我们期待着有一天,志强能真正地给我们的歌曲谱好曲子,大家学会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同一个时刻,唱响我们山医七七人的歌!
383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