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蚂蚁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蚂蚁

相关日志

[转载]王澍:我站在蚂蚁这一边
热度 2 Wuyishan 2012-8-9 21:43
王澍:我站在蚂蚁这一边    2012 年2 月27 日,建筑师王澍在洛杉矶和朋友喝了一个晚上的酒,昏昏沉沉倒头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11 点。一觉醒来,他发现手机都被一个消息撑爆了,无数人向他求证:“你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这是真的?假的?”当时王澍正准备去加州大学演讲。普利兹克奖的主办方凯悦基金会后来告诉他,本来打算在他登上讲台前当众宣布,给他一个惊喜。没想到这个消息提前在中文网站上泄露了。   连王澍自己刚获知消息时也不太相信。“中国建筑师一直认为自己跟国际上的建筑潮流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建筑师无非苦恼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和国际潮流的差距,第二就是中国有自己文化传承的建筑,但做不出来。”这两个问题乍听是相互矛盾的,一是要抓住世界建筑的前沿思潮,另一个是保留自己的“土性”。而随着王澍的获奖,这两个问题至少有了解答的线索。评委致词中写道:“中国当今城市化进程正引发了一场建筑应该基于传统还是面向未来的讨论,而王澍的作品能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历史背景、却永不过时的世界性建筑。”   王澍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集中在苏杭一带,每年都要去好几次苏州园林,说自己“首先是文人,业余才是建筑师”。他酷爱穿黑衣,说话温文轻柔,但常常爆出一些对中国城市和建筑的毒辣批评。在“文革”中长大,改革开放中成年,当他回顾自己的经历时,王澍又有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无论是退隐还是回归,他的人生总在自己的驾驭之中。 “这是王澍画的,谁都不许破坏”   小时候的王澍很孤独,因为没有人陪他玩,他从两岁开始就喜欢画画。大了一点,王澍每年都要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北京,父母把他交给乘务员,乘务员又安排他到座位上,然后小王澍就得独自一人面对四天四夜的路程。一路上,从大山、黄河、草原到城市,小孩就在座位上发呆、看风景、或者拿着小本子画画。   北京是母亲的娘家。他在北京胡同里也喜欢画,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小火车、还有房子。王澍还记得,他9 岁重返胡同时,街坊的大妈都说保留着他的涂鸦,“她们说:这是王澍画的,谁都不许破坏”。   童年时,王澍在乌鲁木齐有两个住处,一个在市区的苏联式三层小砖楼,一个是郊外的土坯房,再加上北京的胡同,童年的王澍比大部分的孩子混过更多的社区。他说,那个时候社区邻里都很亲厚,一到夏天,胡同里大爷们敞着怀侃大山,就像自家客厅一样。从胡同口走出去,就是护城河,那里耸立着刚建成的立交桥和公寓。王澍常常在电视上看到这两个建筑,作为北京现代化的代表不断出现在央视的节目里。那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在安宁的胡同之外,一场城市发展的追逐赛已经上演,而且会以那样的强度席卷中国。   中国城市发展就在拆和建之间奔走,人与人的交往也由此改变。长大后的王澍曾经做过一个高层建筑,在每五六户之间设立一个庭院,让这些住户有个侃大山聊八卦、孩子疯玩的空间,后来房子卖出去了,王澍回访的时候却发现大部分的院子都荒废了,其中一个院子变成某家人的客厅,一个孩子在安静地做功课。 “连不及格的,也认为自己会成为大师”   王澍说,从上小学开始,他就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评价说,这个孩子清高。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儿,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他喜欢画画和看书,想着长大后要不做个画家,要不就做个战士。   等到上大学要做抉择的时候,父母却坚决反对他去学习艺术。在父母的眼里,艺校出来的人没饭吃。王澍也不争,他朝父母扔下一句:如果理工科能画画他就念。本来只是任性的推托,没想到父母真的找到了一个可以画画的专业,叫做建筑系。   建筑师是干吗的?当时别说王澍不知道,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知道。“中国的建筑学是在1927 年开始的,一直是一个小范围的学科。因为中国没有所谓的‘建筑师’,只有工匠,建筑师能设计的建筑是少量的。到了文化大革命,因为建筑学牵扯了人文的东西,所以在当时被视为反动专业,被取消后纳入了土木结构专业。这就更加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这个专业的不了解。”   建筑系在1977 年恢复,王澍上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是1981 年,不只是建筑系,“文革”结束大学复课,社会正处于一个如饥似渴的青春期氛围。王澍说,当时的校长是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韩,曾经在欧洲游学六七年,辗转四五间学校, 没拿学位就回来了,钱钟韩曾经跟王澍说,“别迷信老师,要自学。如果你用功地连读三天书,就能发现老师根本没备课,直接问几个问题就能让老师下不来台”。   于是到了大二,王澍就开始翘课。他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当时很多学生到了图书馆门口都不敢进,偌大的图书馆是空的,王澍就窝在里面看中西哲学、艺术论,看得昏天黑地。回想起那个时候,王澍说:“刚刚改革开放,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心情想要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当时有一个口号叫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求知的渴望,类似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时的那种状态。我的同学多多少少都有点进入这种状态里,所以大家都管我们班叫‘大师班’。连经常不及格的学生都强烈地认为自己是未来的大师,他坚信分数低是老师评错了。” “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们”   王澍在学校时就做了第一个项目,辅助老师在南京做一个18 层高的旅馆。“造房子的时候,一般人们的意识都是要把整个地皮占满,甚至连马路边儿上的地也要占上。但是,我在这个楼前面做了一个向市民开放的小广场,这等于是把自己的一块地供大家使用。   因为总是和主流背道而驰,王澍每次的建筑方案都要遭遇激烈的讨论。1989 年,他接到毕业后第一个独立设计的项目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王澍的设计是“把固定的建筑形态进行拆解,并把它变成一个开放的,像碎片段一样的作品”。王澍说,当时县委开会讨论到夜里12 点,一直争论不断,后来副市长用马克思哲学的三条定理来解释这个作品,大家终于不言语了,这个方案险险通过。   毕业后王澍进入浙江美院,本来想做建筑教育一类的事情,但发现艺术界对建筑一无所知。为了混口饭吃,他在浙江美院下属的公司上班。二十七八岁正当成家立业的关口,他和小四届的学妹陆文宇结婚了,生活静好。不过王澍总觉得不自由,另一个他又在那里观望着,目光冷洌。熬了几年他跟领导说,“下个月我不领工资了,你们也别管我”。 1992 年“南巡讲话”后,王澍正好在深圳呆了三个月,人们都很激动,扬言大把挣钱的机会到了。而王澍冷眼旁观,对同学说,“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们,我们还是回杭州吧”。他说,业主都很有钱,他们不会听从于建筑师,像他们这样有坚持的建筑师更是挣不到钱。   在接下来的黄金十年,王澍认识的那些建筑师们都成了巨富,而他自己却过起了文士的归隐生活,在西湖边晃荡、喝茶看书、访问朋友。他只接一些旧房子改造的项目,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改造浙江美院一个日本侵略时代的老房子,用作第一届西湖国际艺术节的会场。王澍的奇思妙想是在老房子里套了一个缩小了一米的新房子,房子里造房子,里面是中国传统院落的感觉。一开始美院院长看得莫名其妙,主张要拆掉,后来想到花了那么多钱了,姑且先放着。王澍说,“艺术节来了很多外国人,他们很惊讶中国也有这样的设计。那一届作品卖得超乎意料的好,院长很高兴,因为最后只花了想象中一半的钱”。   “建筑改造是很多建筑师非常不喜欢做的,因为非常麻烦,需要尊重和体会这些老房子,把新的东西和老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每做一个新建筑都有点像是在做老建筑改造。” 八个不能住的房子   在晃晃荡荡的几年里,王澍开始懂得欣赏苏州园林。他发现园林其实解决了建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建筑就是房子,但好的建筑必须和环境水乳交融,而苏州园林更进一步,风景和房子的界限完全被打破了。   这是一个积累、放松,然后顿悟的过程。在那个时候,他们家终于分到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王澍开始着手装修,他把墙壁拆了,做了一个一室无厅的空间,在里面造了个园林。“‘小中见大,大中见小’,这是园林的八字真言。比如,我做了一个很大的像亭子一样的东西放在这个小房子中,很多人反对,把那么大的一个东西放进去,不就显得房间更没空间感了吗?可是在做完之后,这个二室一厅的小房子比原先看起来更大一些。”   他还做了八个木头灯具,说是灯具,其实更像是房子模型。“那八个灯具,人是住不进去的,但是心灵是可以住进去的。”这个作品就是他提交给自己的论文,关节打通了,他想明白自己要什么。中国建筑业持续火爆,一批海外念书的建筑师归来,1997 年,王澍和妻子陆文宇做了家公司,叫“业余工作室”。   “你看看现在中国城市的状态,如果这就是专业建筑学的后果,那我宁愿搞业余。”王澍这么解释业余的由来。“业余”只有10 个人左右,每年只接一个项目。至今王澍还是用铅笔画设计图,而妻子陆文宇则负责一切落实、监管、跟甲方谈判等粗活累活。   陆文宇毕业后就在设计院里工作,主持过大项目,她传授了王澍很多经验,让他看似不能过的“红线”里面藏着多少机会。“比如我之前做过的一栋楼,三层,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楼梯,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成立的。其实这个楼像山峦一样高低起伏,所以里面所有的走道都是坡形的,并不需要楼梯。但是国家消防安全规定,有一个遇火疏散的时间问题,一定要加楼梯。最终我还是加了两道楼梯,不过楼梯是隐藏起来的,不用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它。事实上,我这栋楼是非常安全的,有各种逃生途径,比一般的楼要自由得多。” “中国城市,丢失了城市”   “业余”一年只有一个活儿,所以挑选业主很严格。他们也很少接高楼的项目,王澍说:“建高楼是属于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我希望这个行为能不用就不用。很多人都认为高楼等于现代化,其实出国看看就知道,只有郊区才有高楼、大马路。中国城市发展了30 年,结果把城市丢了,生生变成了欧美郊区。”   那么,属于中国的建筑应该是怎样的呢?王澍从传统手工艺里找到一些线索。他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建筑师,只有手工匠人,因此“业余”其实是呼应了这样的传统。他的几个项目都有大量的手工操作留给工人。他记得有一次工人砌墙,做来做去都不对,其中一个忽然灵机一动问,是不是按照他们给家里盖房子的方法做?王澍赶紧说,对对,就是这样。   “都说中国农民工技术差,可是你要知道,中国的农民工但凡上点儿年纪的都有非常好的技术,因为他们在乡下都是自己动手造房子。如果不用他们的手艺而是让他们去操纵机器,他们就会笨手笨脚。”   手工的代价就是慢和规模小。对于小,王澍浑不在意。“在中国,我们要做现代城市和现代建筑。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北京的胡同基本上就是蚂蚁,不值一提。而我更喜欢站在蚂蚁这一边。”   2011 年,王澍获得了法国建筑学院金奖。这条消息没人关注,因为这个奖在中国没有知名度,而实际上许多建筑大师都是获得普利兹克奖才获得这个法国奖项。2012 年,普利兹克奖终于找到了王澍,舆论大哗。   普利兹克奖在中国一直跟地标建筑和现代性画上等号,这个奖本身是因为许多获奖建筑师在中国接下了庞大的项目,才获得这么多的关注。鸟巢、央视新台址、广州大剧院,每一个都彰显了规模和体量,王澍的作品在他们之间显得非常小。   但这丝毫没有妨碍奖项的名利效应。获奖之后,项目邀约骤然增加,王澍现在考虑的是,要不要扩展工作室规模,从一年一个活儿增加到两个活儿?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2012年第23期)
个人分类: 换一个角度|3951 次阅读|3 个评论
蚂蚁们在干什么?
热度 3 flly 2012-8-9 16:12
蚂蚁们在干什么?
喜欢虫子的人,走路都是低着头的。——老婆语 我出去总是喜欢低头,不是为了捡钱,而且为了看到好玩的虫子。 走路的时候也不看路,而且看路的两遍的枝条,为的是找到好玩的虫子 在我翻过路上的一块大石头的时候,我在一棵栓皮栎上面看到了这几只蚂蚁 这些蚂蚁在干什么呢? 树上很多白色的东西,蚂蚁们在围着 大口的咬 分头咬 我把白色的粉末去掉了,蚂蚁又来了 不过它们吃的还是白色的东西 咨询了几个人,有人解释说,那个是介壳虫,分泌了蜜。蚂蚁们在吃呢。嘿嘿,大概是吧
个人分类: 其他昆虫|438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只蚂蚁去掉头后还能活5天
liuximing 2012-6-27 08:14
有哪种动物去头后还能活更长的时间?有知道的吗?
个人分类: 科普世界|4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蚂蚁搬家
热度 6 liuxuxia126 2012-6-10 14:56
今天租的房子到期,和房东约好了今天办交接。 因为我们一直住到8号,9号答辩一天,我没有空。而俺家的车又是俺的专车,那个老公啊,懒得学开车,所以每次都要俺做司机。我做光做司机还不行,还得做他的管家,俩男人啥东西找不到,就只管向我要。 所以,搬家这个事,还非得俺老人家亲力亲为,别人帮不了多大忙。 3年前是一点点将租住的房子打扮起来,弄成家的样子。锅碗瓢盆,衣服鞋袜,床上用品,少啥拿啥。儿子的房间没有书桌,逛了2天终于在居然之家买到一件简单实用的书桌书架,花了1400元。 说好了,哥哥考完试就将书桌送给侄女雅欣,其他的东西一概搬回来。 大约在半个月前,就一点点一滴滴开始挪动了。前2年半是一点一点往这里搬,这半年是一点一点往家搬。 八九床棉被,垫被,没吃完的米面,自己买的小物件,一样也舍不得丢。干脆先拉回来放在地下室,慢慢清理。 倒不是这些东西多有用处,其实少了他们日子还是一样的。很多东西基本是为了儿子又重新添置的,也舍不得。回忆。 上午一个人清理东西时,坐在沙发上发呆很久很久。看着渐渐空荡荡的房子,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其实也没有特别伤心的事,如果真有的话,就是老公的堂兄,哪一科也许在火化炉里。好无助,好想抱着一个人,痛哭一场。 中午雅欣的妈妈派人来拉那个书桌书架,我通知房东来交接。算水费,天然气费,和物业费,最后几天的房租。看起来房东很满意:他们干干净净交给我的房子,我也干干净净还给了他们。 感谢房东将房子租给我们,这三年,让儿子依然有在家的感觉。 最后将微波炉搬下4楼,带回家,姑妈说这个旧的她要了。我原来打算留给房东的,后来想,既然姑妈要,我还是拉回家给她留着,什么时候回河南给她带回去好了。 最后望一眼这个儿子读书三年的地方,悄悄地说一声:我走了。 我走了,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很亮,也很靓。 挥一挥手,和过去告别,开始新的生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3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蚂蚁和猪笼草的故事
热度 3 gaojianguo 2012-5-13 16:06
蚂蚁和猪笼草的故事
二齿猪笼草( Nepenthes bicalcarata )与弓背蚁( Camponotus schmitzi )的共生关系由来受到大家的关注,但对这种共生关系中双方获益的定量研究却很少。近日,法国科学家 Vincent Bazile 等人 发现,二齿猪笼草与弓背蚁在这种共生关系中都有所获益,如有蚂蚁寄居的二齿猪笼草相比于没有蚂蚁的植株有更大的总的叶面积和较高的含氮量,这些保证了猪笼草的快速生长,有的猪笼草可以长至 20m 的高度。而蚂蚁除了获得蜜源等碳水化合物,也会帮忙分解掉入捕虫笼中的昆虫,从而获得必需的蛋白质。他们的研究论文 “A Carnivorous Plant Fed by Its Ant Symbiont: A Unique Multi-Faceted Nutritional Mutualism” 发表在了 PLoS ONE 上。 他们使用了形态学、化学、同位素分析和光谱技术等研究了猪笼草与蚂蚁共生的机理,如对蚂蚁和猪笼草 δ 15 N 差异的分析中发现,有蚂蚁寄居的猪笼草明显地比没有蚂蚁寄居的猪笼草有更高的 δ 15 N 值,说明蚂蚁改变了猪笼草利用和吸收氮的方式,蚂蚁的排泄物对叶片氮含量的贡献高达 42% ,甚至是 76%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容易受到氮养分限制的环境中有蚂蚁寄居的猪笼草照样可以很好的生长。那么,蚂蚁是如何确保猪笼草顺利生长的呢? 他们发现,蚂蚁 1 )降低了瓶状叶消亡的概率; 2 )增强了猪笼草抗病虫害的能力,特别是减少了一种象鼻虫的啃食; 3 )增强了捕获昆虫的能力,如蚂蚁会打捞掉入捕虫笼内较大的昆虫,防止其它昆虫不能很好的浸入消化液。蚂蚁游进猪笼草的消化液中,难道不怕自己被消化掉吗?事实上,蚂蚁还真能被这种消化液消化,如死的蚂蚁也是猪笼草的氮源之一。由于二齿猪笼草的消化液的 pH 值较高,所以对活的蚂蚁是不伤害的。现在的问题是,二齿猪笼草好像不是一个很成功的食虫植物了,如它没有其它猪笼草在捕虫笼内侧具有的光滑蜡质层;它的消化液 pH 偏高,以至于半个月也无法分解昆虫;由于消化液的酸度太弱,一些消化的关键酶几乎失活。但这就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试想,如果二齿猪笼草没有这些 “ 缺陷 ” ,弓背蚁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 这篇文章我认为有三个值得学习的亮点,一是使用了 15 N 同位素分析方法,计算出了蚂蚁在猪笼草氮代谢中的贡献份额;二是使用光谱技术分析和比较了不同蚂蚁寄居的猪笼草叶片受到养分胁迫的程度;三是作者在讨论中深刻分析这种共生关系的进化意义,认为这是寄生系统中的共演化现象( coevolution )。 二齿猪笼草,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445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神奇的组织共生:猪笼草用蚂蚁军团充当第二个胃
crossludo 2012-5-13 02:17
神奇的组织共生:猪笼草植物用蚂蚁军团充当第二个胃 日前,科学家印尼婆罗洲发现一种奇特猪笼草植物,它们可以吞食体形较大的昆虫,利用一支栖息的蚂蚁军团来消化昆虫残骸,充当这种植物的第二个胃组织。 腾讯科技讯 (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有时人们进食时会有残渣从口中掉落,日前,科学家在印尼婆罗洲发现一种奇特的猪笼草具有聪明的方式能够处理,当它吞食一个体积过大的苍蝇,或者更大的猎物时,它将依靠一支蚂蚁军团充当自己的第二个胃组织,来帮助它消化食物残渣。 这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默契合作关系非常奇特,没有蚂蚁咀嚼食物残渣以及排泄粪便,猪笼草就会逐渐枯萎,甚至死亡。 转播到腾讯微博 Nepenthes Bicalcarata猪笼草与蚂蚁军团互利互惠,利用蚂蚁作为它们的第二个胃组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蚂蚁们可以消化猪笼草未消化的昆虫残骸,并向植物提供氮 猪笼草植物具有较大、光滑的边缘,能够让昆虫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捕杀,当昆虫栖息在猪笼草上时,由于该植物边缘光滑,没有立足点,昆虫很容易滑入液体池,溺死并等待植物的消化。 目前科学家发现的二齿猪笼草(Nepenthes Bicalcarata)具有较少的光滑边缘,是唯一使用蚂蚁帮助消化的植物。一种叫做Camponotus shcmitzi的蚂蚁栖息在该猪笼草底部的肿大卷须,并一直在这里栖息,它们喜欢从猪笼草边缘滴下的花蜜。 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的文森特-巴兹勒(Vincent Bazile)曾研究过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发现猪笼草如何没有蚂蚁军团的帮助,将处于虚弱的健康状态。 他甚至还发现其他一些变量,例如:如果猪笼草的叶片较小时,该植物就会变得较为虚弱,这是因为它们无法汲取一定数量的营养。 事实上,巴兹勒发现这些蚂蚁通过吞食和排泄昆虫残骸,能够非常容易地帮助植物消化它们所需要的氮,这些蚂蚁能够有效地成为它们的第二个胃组织。 在此之前,科学家并未发现这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其他科学家置疑是否蚂蚁对猪笼草提供保护,认为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微妙,可以忽略不计。其他科学家怀疑是否这些蚂蚁会“推搡”昆虫进入猪笼草的液体池,但显然一些体形过大的昆虫是无法实现的。 巴兹勒估计称,猪笼草42%的氮供给来自于数以千计蚂蚁排泄的动物残骸,而拥有较大蚂蚁军团的猪笼草76%的氮供给依赖于蚂蚁。
个人分类: 遗传进化|2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摄影师拍摄小蚂蚁头顶巨大果实的精彩画面(图)
热度 1 crossludo 2012-5-12 20:09
摄影师拍摄小蚂蚁头顶巨大果实的精彩画面 (图) 40岁的摄影师EkoAdiyanto拍摄了小蚂蚁搬运东西犹如玩杂耍的精彩画面。这些力大无穷的小蚂蚁头顶巨大的种子果实,在树枝上小心翼翼的搬运,不仅平衡能力极佳,还时不时玩起了杂耍“叠罗汉”,让人看的瞠目结舌。
个人分类: 趣味科技|36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微距拍蚂蚁搬运种子场景
热度 2 cranelover 2012-5-9 15:41
http://tech.sina.com.cn/d/2012-05-09/07267080758.shtml    展示其强大的力量:小蚂蚁们通过将巨大的种子高高举在头上在合欢树上搬运并完美地保持平衡来展现它们强大的力量。    来自西爪哇岛的摄影师Eko Adiyanto是这些令人惊奇照片的作者,他用一套特制的装置来尽可能地靠近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小生物。    摄影师Eko表示,拍摄出来的结果相当令人惊奇,特别是那些红色蚂蚁在镜头前用人眼无法看到的方式表演杂耍的时候。 这些精彩瞬间还包括它们如何杂耍般地保持钻石队形相互钩着附着于一颗细小的植物上。 齐心协力:两只蚂蚁共同搬运一颗种子。 现年40岁的摄影师Eko用一种特殊的微距摄影技术来靠近抓拍这些神奇的生物。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来自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岛的摄影师Eko Adiyanto用他独特的微距摄影技术拍摄了一组极为精细地记录蚂蚁搬运种子的照片,用肉眼看不到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小蚂蚁们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力量与平衡性。   很少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蚂蚁记录在相片上来展示它们令人汗颜的力量与平衡性。这些梦幻的微距摄影照片甚至可以清晰地展现每一只蚂蚁的细节动作,就好像蚂蚁们在镜头前表演一样。这些令人称奇的画面不仅记录了小蚂蚁们是怎样将巨大的合欢树种子高高举在头上保持平衡,还展现了它们如何杂耍般地保持钻石队形相互钩着附着于一颗细小的植物上。   来自西爪哇的摄影师Eko Adiyanto是这些令人惊奇照片的作者,他用一套特制的装置来尽可能地靠近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小生物。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它们甚至可以在将食物搬运回巢穴的过程中做出一些“反重力”的行为。   两年40岁的摄影师Eko Adiyanto使用了一套特殊的微距摄影技术去拍摄这些神奇的生物。他介绍说:“这些蚂蚁实在是太小了,能用这种方式看到它们细小的身体里面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在我的房子周围分布着许多的小昆虫,它们非常有趣,我喜欢用微距摄影来寻找到更多关于它们生活习性的东西。“   摄影师Eko Adiyanto表示,拍摄出来的结果相当令人惊奇,特别是那些红色蚂蚁在镜头前用人眼无法看到的方式表演杂耍的时候。 “拍摄过程实在是艰难,但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却是相当值得。当我成功捕捉到一些令人激动的瞬间的时候,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会感到相当满足。”他说,要用这种角度来拍摄这些小的几乎看不见的蚂蚁只能通过这种特殊的微距摄影方式,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性与人性,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这种红色的小蚂蚁群居在蚁巢中,在它们的社会中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如工蚁或者蚁后。蚁巢对于它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它们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保护蚁巢。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11000种蚂蚁,但是人们最常见最普遍的便是这种红色蚂蚁。(彬彬)
257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微距拍蚂蚁搬运种子场景:力量惊人似杂耍(组图)
热度 1 xuyingxiao 2012-5-9 15:00
文章来源: 科技世界   展示其强大的力量:小蚂蚁们通过将巨大的种子高高举在头上在合欢树上搬运并完美地保持平衡来展现它们强大的力量。   来自西爪哇岛的摄影师Eko Adiyanto是这些令人惊奇照片的作者,他用一套特制的装置来尽可能地靠近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小生物。   摄影师Eko表示,拍摄出来的结果相当令人惊奇,特别是那些红色蚂蚁在镜头前用人眼无法看到的方式表演杂耍的时候。 这些精彩瞬间还包括它们如何杂耍般地保持钻石队形相互钩着附着于一颗细小的植物上。 齐心协力:两只蚂蚁共同搬运一颗种子。 现年40岁的摄影师Eko用一种特殊的微距摄影技术来靠近抓拍这些神奇的生物。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来自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岛的摄影师Eko Adiyanto用他独特的微距摄影技术拍摄了一组极为精细地记录蚂蚁搬运种子的照片,用肉眼看不到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小蚂蚁们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力量与平衡性。 很少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蚂蚁记录在相片上来展示它们令人汗颜的力量与平衡性。这些梦幻的微距摄影照片甚至可以清晰地展现每一只蚂蚁的细节动作,就 好像蚂蚁们在镜头前表演一样。这些令人称奇的画面不仅记录了小蚂蚁们是怎样将巨大的合欢树种子高高举在头上保持平衡,还展现了它们如何杂耍般地保持钻石队 形相互钩着附着于一颗细小的植物上。 来自西爪哇的摄影师Eko Adiyanto是这些令人惊奇照片的作者,他用一套特制的装置来尽可能地靠近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小生物。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它们甚至可以在将食物搬运回巢**的过程中做出一些“反重力”的行为。 两年40岁的摄影师Eko Adiyanto使用了一套特殊的微距摄影技术去拍摄这些神奇的生物。他介绍说:“这些蚂蚁实在是太小了,能用这种方式看到它们细小的身体里面竟然蕴藏着 如此巨大的力量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在我的房子周围分布着许多的小昆虫,它们非常有趣,我喜欢用微距摄影来寻找到更多关于它们生活习性的东西。“ 摄影师Eko Adiyanto表示,拍摄出来的结果相当令人惊奇,特别是那些红色蚂蚁在镜头前用人眼无法看到的方式表演杂耍的时候。 “拍摄过程实在是艰难,但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却是相当值得。当我成功捕捉到一些令人激动的瞬间的时候,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会感到相当满足。”他说,要用这种 角度来拍摄这些小的几乎看不见的蚂蚁只能通过这种特殊的微距摄影方式,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性与人性,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这种红色的小蚂蚁群居在蚁巢中,在它们的社会中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如工蚁或者蚁后。蚁巢对于它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它们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保护蚁巢。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11000种蚂蚁,但是人们最常见最普遍的便是这种红色蚂蚁。
个人分类: 生活|1781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果爱会说话
yjg611020112 2012-4-11 23:21
如果爱会说话, 我何苦如此挣扎, 注定了陌路的结局, 彷徨而又无力, 一个人的战役, 我连宣战都没有勇气, 在你的世界里, 蚂蚁都超过我的百分比; 没了我, 你还是你, 没了你, 思念焚我残躯; 狮子座的骄傲, 受不起单恋的纠结, 一辈子, 伤一次足矣。
3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