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东南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拉尼娜导致东南亚暴雨洪灾泛滥
maokebiao 2011-11-24 10:12
来源: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静报道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10月15日监测显示,泰国中南部、柬埔寨南部和越南南部出现大范围洪涝,洪涝明水体面积均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偏低,进入“拉尼娜”状态,是东南亚部分地区暴雨洪灾泛滥的主要原因。   “拉尼娜是东南亚部分地区暴雨洪灾泛滥的主要原因。”国家气候中心任福民告诉记者,通常在拉尼娜状态,热带太平洋西部及其附近地区降水易偏多。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持续异常偏冷,西部海温持续偏高的现象。   他解释说,通常拉尼娜发生时热带太平洋西部海温偏高,使得海洋供给大气的水汽增加,对流增强,降雨增多,在而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正好位于太平洋西侧。受拉尼娜状态的影响,9月底至10月初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加强也直接加剧了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强降水。   任福民介绍,今年东南亚持续强降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夏季风撤退过程中,大气环流出现了明显异常。源自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增强,也加剧了东南亚的持续强降雨。   拉尼娜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不仅东南亚部分地区,我国部分地区降水也异常偏多,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暴雨洪涝和次生地质灾害,嘉陵江、汉江和陕西渭河等江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秋汛明显。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在东南亚暴雨不断的同时,我国华西、华南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局部地区的降水达到了极端事件标准,甚至突破历史极值。9月上中旬,西北东部、黄淮西部及四川东北部等地降水量普遍偏多5成至两倍,陕西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偏多两倍以上;甘陕晋豫鲁川平均降水量为近48年来同期最多,其中陕西省平均降水量219.9毫米,是常年同期的3倍。   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依然任重而道远。我国气象部门将加强气候监测预测,及时提供预报预警,做到早知道、早防范、早解决。   作者:张静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1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口老龄化拖世界经济后腿
xuxiaxx 2011-10-26 09:31
【《日本经济新闻》10月24日报道】题:悄悄逼近的全球 老龄化 问题 世界经济正在直面 人口 的老龄化问题。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目前的1.3倍,但在这之前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就会增加两倍。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人口老龄化正在迅速逼近。由于劳动力不足和社会保障费用的上升,人口老龄化甚至有可能动摇正在高速成长的亚洲经济基础。 本月31日 全球 人口将突破70亿。据联合国推算,今后40年间全球人口将膨胀至93亿。 重要的是,全球人口的年龄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青年人口的增长率 放缓 ,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惊人。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将达到现在的3倍,也就是15亿人。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老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到2055年将达到29%,超过社会相对成熟的欧洲。 那么人口变动到底会给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亚洲开发银行估计,最近30年人口增加给全球人均 GDP 带来了1%的增长率。这是因为消费市场的扩大和与其相应的投资支撑了经济成长。但人口增速放缓和老龄化趋势加剧却在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到2030年,中国和泰国的人均GDP每年将为此付出0.8%的损失,韩国的损失更大,将达到1.4%。 在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税收减少,社会保障费用的不断扩大压迫着政府财政。目前日本的社会保障费用达到了28.7万亿日元(2011年度预算)占到政策经费的53%。从人口老龄化率上看,中国目前的状况相当于日本的上世纪70年代,印度相当于日本的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说,中印两国养老金和医疗负担给财政造成压力的时候还远未到来。联合国人口基金东京事务所的池上清子所长说,(世界各国)应该活用日本的经验,采取增加老年人就业,完善养老金和医疗制度等方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来源:新华网
1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侵略文化与自律文化之间的争斗
daodezhenjing 2011-10-17 08:41
西方文明的本质就是征服,它的立足点就是性本恶,你不征服别人,别人就会征服你,侵略成了他们的本性。像新大陆的发现,征服印弟安人,东南亚,八国联军入侵,到现在想用文化征服中国。 东方文明的本质就是自律,它的立足点就是性本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可怜的中国经常被外国人征服。如中国的元朝和清朝都是被少数民族征服,而且在历史上,中国一直被弹丸之地的小国侵略,即使是在现在。 面对西方人侵略的本性,我们应该怎么办?是象以往那样处处约束自己,一步步后退,让西方人灭掉中国的文化,灭掉中国的民族,还是以欺人之道还之欺人之深,打怕打痛他们?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对,真正的方法就是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发展的环境相和谐,该侵略的时候就侵略,该自律的时候就自律。象现在这样一步步后退,就会被敌人灭掉。 中国之所以产生自律文化,原因就在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它认为,事物之所以走向灭亡,其根本就在于不约束人的本性,无限地扩张,毕竟人的力量与大环境的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你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遭到大环境力量的惩罚,以致你走向反面。但中国人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环境的变化,自然规律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与发展的环境相和谐,环境发展了,你不扩张,那就是愚昧,你超越了环境发展的速度而不懂得自律,那就是无知。 今天的世界,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人类对自然的侵略已经到了极限,如果再不懂得自律,大自然将给予人类最无情的惩罚,这早已是不证自明的事实了。毕竟科技再发达,都无法让人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让人到外星上生存,破坏了地球,就给人类自己挖下了坟墓。在这个混乱的今天,我们人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文明呢?是迷信西方科学,向外星球侵略的西方文明,还是约束自己,与发展的环境相和谐的东方文明,我想答案大家心里都有数。 今天的中国,也到了非改不可能地步了,过分的自律带来的就是中国民族的灭亡,当然,我们并不想要侵略,中国也没有这样的历史,现在要做的最正确一件事就是与发展的环境相和谐,这才是东方文明的根本。不要看发达国家张牙舞爪,他们再大也大不过地球,他们再大也大不过人民,向自然侵略,自然就会给他们迎头痛击,向别的国家侵略,就会受到人民的唾弃。国际环境是发展的,顺应这个大环境,以自我为主,就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把握不住国际环境发展的潮流,盲目而动,就会使国家走向动荡。这就是大自然规律。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风洪灾重创东南亚多国经济:2011年灾害频发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0-13 10:11
台风洪灾重创东南亚多国经济:2011年灾害频发 杨学祥 2011年初低温暴雪席卷北半球,日本3月11日的9级特大地震,中国干旱和洪涝交替,东南亚台风和洪灾肆虐。2011年是严重灾害年的预测得到证实。 附件: 综述:台风洪灾重创东南亚多国经济 2011年10月12日 17:13:3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马尼拉10月12日电(记者赵洁民)台风“纳沙”、“尼格”及其引发的洪灾重创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诸国,使这些已经遭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的亚洲新兴经济体雪上加霜,面临经济下行风险。 菲律宾全国减灾管理委员会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这两次台风已造成102人死亡,39人失踪,数万人因洪水还未消退仍无法返回家园,暂住在避难所。由于台风横扫吕宋岛北部的多个农业大省,造成农业和财产损失高达150亿比索(约合3.44亿美元)。 洪灾给柬埔寨造成的人员伤亡更为惨重。据公开数据,截至10日,柬全国共有207人死于因洪水引发的灾害,其中半数以上为儿童。全国24个省市中有19个省市发生洪灾,受灾人口约120万人,预计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6亿美元。 泰国77个府中有58个一度被洪水淹没,其中25个府至今仍然灾情严重。洪灾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261人。泰国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预计,洪灾带来的损失约600亿泰铢(约合19亿美元),相当于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 “纳沙”使越南广宁省300间房屋倒塌、11艘船只沉没、1700公顷即将收获的农田遭淹没。另外,发生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洪灾已造成24人死亡,6万栋房屋被淹没,6900公顷水稻绝收,洪灾造成的损失约4400万美元。 受此影响,国际评级机构纷纷调低对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亚行把菲律宾经济增长率从先前预测的5%降至4.7%;汇丰银行则把对菲律宾今年的经济预测从5.2%调低为4.3%;花旗银行对菲经济预测从3.9%降为3.7%。而菲律宾政府此前把今年经济增长指标确定为7%至8%。近日,阿基诺政府的经济团队正研究将菲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分别降到4.4%至5.4%与5%至6%。 此外,亚行将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下调至4%,同时将泰国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先前预测的4.8%下调至4.5%;将越南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6.1%下调至5.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越南今年经济增速将减缓至6.25%。 当前,这些亚洲新兴经济体还面临经济发展中的其他风险,如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所带来的对该地区进口需求的下降、通货膨胀、美欧债务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外资大量流入威胁金融稳定等。 菲律宾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菲8月份出口额降至4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1%,这是菲律宾出口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下滑,也是近两年来出现的最大月度出口跌幅。占菲律宾总出口半壁江山的电子产品出口额8月份同比骤降30.6%,仅为20.7亿美元,是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两位数降幅,主要原因是全球电子产品需求萎缩,以及日本地震出现的电子元件供应缺乏。菲出口商联合会近日表示,今年出口增长无法达到此前预计的10%的增长目标,预计仅能达到5%。 与此同时,东南亚主要经济体今年以来的通胀率也平均达到4%至5%左右。菲律宾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自今年5月起连续3个月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泰国8月份通胀率同比增长4.29%,创近35个月来新高;印度7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近10%;越南7月份数据更是达到22.16%,8月份升至23%,成为亚洲通胀率最高的国家。 今年的洪灾不仅阻碍了这些东南亚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还有可能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据报道,泰国大约100万公顷稻田已经被毁,约占总面积的10%。越南是仅次于泰国的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是越南南部的鱼米之乡,稻米产量占全国一半。越南在这次洪灾中有6900公顷稻田被毁。 泰国著名智库机构泰华农民研究中心认为,这次洪灾将改变2011年底到2012年初世界稻米贸易价格。该中心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年中世界稻米价格将继续高企,此后的走势将取决于明年年中前进入市场的泰国和越南多季稻产量。 ( 编辑:张轶群 王萌萌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12/c_122149620.htm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水稻测序后的遗传意义
syfox 2011-9-21 19:43
基因组所合作研究揭开两种家养水稻起源进化“篇章” 2011-06-13 | 作者: 【关闭】 6月9日,在最新一期发表的开放刊物PLOS Genetics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吴仲义研究员和中山大学施苏华教授的合作研究及其发表文章 《水稻基因组两种进化历史:驯化基因的角色》 (Two Evolutionary Histories in the Genome of Rice: the Roles of Domestication Genes),揭开了两种家养稻起源进化的重要篇章。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养着超过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在我国及周边很多亚洲国家,水稻是关乎国家民生大计的重要命脉。而目前,家养稻共分为粳稻和籼稻两种品系。粳稻主要生长分布于中国北部、日本、韩国等高纬度地区。而籼稻主要生长分布在中国南部、东南亚、印度等低纬度地区。水稻是人类从打猎采集的生活状态转到农业栽种的过程中,被人类驯化培育的重要植物物种。两种家养水稻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进化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两种家养稻是独立起源的。它们分别由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在不同地点驯化而成。而另有学者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两种家养稻是一次起源的,它们的存在只是驯化后物种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的结果。两派学者各持证据,一直以来未有定论。 利用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基因组所及中山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水稻全基因组绝大多数基因都支持了其独立起源的历史,两种家养稻似乎都是从野生群体里独立培育出来的。然而,当研究人员分析那些受过人工选择的重要基因区段时却发现,两种家养稻的基因及其类似很多重要的农业经济性状看起来是一次起源的。 研究者认为,当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性状在一种家养稻中出现时,古代育种专家就通过杂交,把相对应的基因区段,“借鉴“或”拷贝”到另外一个物种里,从而使得另外一个品种也具备了人们所想要的表型(例如,种子不容易落粒等)。古代人们的这种相互“克隆”和“盗版”,勾画了人类重要农业经济性状基因的演化历程。该研究结果,在支持学界的两种理论的同时,也统一了上述两种假说。 原文链接: http://www.plosgenetics.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gen.1002100 外媒报道: ScienceDaily: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6/110609173712.htm E Science news: http://esciencenews.com/articles/2011/06/09/early.agricultural.piracy.informs.domestication.rice 基因组所“小内含子进化机制研究”获新进展相关论文在《PLoS ONE》杂志发表 2011-03-25 | 作者: !--|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军研究员的指导下,该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王大鹏通过对人类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两种DNA组分特殊效应在人类基因组中的存在,使该研究组延续十几年的小内含子基本功能和进化机制研究获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PLoS ONE》杂志发表,并且被GenomeWeb网站推荐为每日精选(Daily Scan)。   内含子是真核基因组的重要和必需组成部分,并且它在mRNA的加工、选择性剪接和核外运输等过程中发挥着精确且复杂的作用。在基因组进化研究中,尽管内含子并没有像编码区域一样受到足够的重视,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内含子和它们的序列受到潜在功能相关的自然选择作用。   此次博士生王大鹏等的发现:出现在长度范围为88-124nt上的小内含子的删除/插入比值要高于50-86nt;另外,出现在GC含量(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比例)小于65%的小内含子上的删除/插入比值要高于GC含量大于65%的。进一步发现这两种效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区分但是并不能完全独立存在。这可能是因为一些GC富集的小内含子在长度上受到较弱的纯化选择,而在GC含量方面受到了较强的正选择。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人类群体中,小内含子的长度和GC含量都受到某种自然选择(适应性选择或者负选择)的作用而保持在最适值附近。这些结果为“突变力”模型提供了证据:偏离最适合长度值的小内含子更容易发生插入删除突变。区别于在果蝇中发现的“选择力”模型,揭示了脊椎动物这一分支中小内含子的进化动力学特性,强调了小内含子的潜在的功能重要性,为后续的各物种小内含子功能研究的实验和生物信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请参见: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17945 图:插入删除数目和比值 《科学时报》: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时代来临 2010-11-05 | 作者: !--|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水稻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该研究报道了中国水稻地方品种的全基因组的遗传多态性和单倍体型图谱,并对籼稻品种的14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定了这些农艺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位点,对水稻的遗传学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 论文一经发表,便迅速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许多人称之为作物遗传学研究中里程碑式的工作。 《自然—遗传学》副主编Pamela Colosimo介绍,这篇论文从编辑部到同行专家评议都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她在该杂志遇到的发表最为顺利的一篇论文。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也对研究团队的成果表达了高度赞赏。 功不可没的GWAS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简称GWAS)是一种用来寻找基因变异与表型之间关系的遗传学方法,最近几年在人类医学遗传学领域中发展迅速。 以常见人类遗传疾病的GWAS为例,研究者首先要选取一个较大的人群样本,考察哪些是患者,然后提取他们的DNA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基因分型,最终从成千上万个分子标记中找出与该表型相关的基因。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经对数百种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精神疾病等)进行了GWAS分析,确定了大批疾病易感区域和相关基因,发现了一些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这些发现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药物设计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GWAS虽然高效并且前景广阔,但却少不了前期大量的平台性工作。以人类GWAS为例,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科学家又花了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 project)。他们对全球三大人种(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中的数百个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获得了一份人类基因组中常见变异位点的详细图谱。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又从中选取出覆盖全基因组的代表性的分子标记位点,开发出高通量的基因芯片,对数百万个常见的变异位点进行了批量检测。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人类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才变成了一条常规的技术路线。 从人到水稻的跨越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作物。中国是水稻种植大国,稻区辽阔,南至海南省,北至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在中国也有着长达几千年的栽培历史。 如此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形成了大量的水稻地方品种。这些品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农艺性状。阐明这些地方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改良水稻品质以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都非常重要。 对水稻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国际上通常都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但是对于多基因控制的重要农艺性状,还没有非常有效的研究手段。 那么能否借鉴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大获成功的GWAS方法呢?国际上许多同行对此表示质疑,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在自交的水稻材料上很难实现。 但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韩斌和他的研究团队却认为,如果GWAS方法在水稻中也能够实现,将对高效挖掘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资源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他们还是决定试一试。 与人类的GWAS类似,水稻的GWAS同样需要搭建一个前期的平台。 研究团队挑选了栽培稻两大亚种(粳稻和籼稻)的500余份地方品种,测定了它们的全基因组序列,从而构建出一张高密度的水稻单体型图谱。 在这张图谱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籼稻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GWAS分析。这些性状包括水稻株型、产量、籽粒品质和生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通过遗传学分析,这些农艺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位点得以确定。这些发现为水稻遗传学研究和水稻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是水稻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与人类GWAS不同的是,这份水稻GWAS的平台工作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份永久性的资源,这些具备详细基因型图谱的水稻地方品种可供人们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针对不同农艺性状进行多次考察。将来,人们还可通过有选择性地两两杂交获得需要的后代组合,供水稻遗传学实验及育种工作使用。 该研究还首次成功开发出大样本、低丰度的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分型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对每个样品只进行低覆盖率的测序,获得部分信息,而后借助这些信息,通过不同样品、不同基因组区域间复杂的关系,相互借鉴,最终把丢失的信息重新找回来。该方法大大节省了科学投入,而最终获得的图谱质量却丝毫不差。 这种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方法加上水稻相对较小的基因组,使得500多份水稻的测序成本仅相当于人类基因组中一个人的高倍测序。以这种方式鉴定基因组变异,构建单倍体图谱用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世界上还属首次。 《自然—遗传学》专门同期配发了Richard M Clark的一篇评论文章,称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时代终于来临了。Clark是全球知名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家,在德国马普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了拟南芥单体型图谱的构建,目前在美国犹他州大学参与拟南芥的1001基因组计划。 在这篇评论中,Clark展望道:“将来在水稻以及更多其他的物种中,这种低覆盖率、大样本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遗传变异的高效发掘,前景极好。”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韩斌研究员课题组,通过与中国水稻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对517份中国水稻地方品种材料进行测序,构建了高密度的水稻单体型图谱(HapMap),并对籼稻品种的14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定了这些农艺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位点。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24日以全文形式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doi:10.1038/ng.695)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作物。水稻的株型(包括分蘖数,株高等),产量(包括小穗数,籽粒大小,千粒重等),籽粒品质(糊化温度,淀粉含量等)和一些生理特征(包括抗逆性,抽穗期,落粒性等)都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农艺性状,克隆并研究调控这些农艺性状的基因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良水稻品质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地方品种是已经适应了特定的农艺-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我国幅员辽阔,水稻地方品种繁多,它们都有适应特定生产条件的独特的农艺性状。阐明地方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通过测定517个水稻地方品种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利用新的数据-归类的方法构建高密度的单体型图谱,鉴定了约360万个SNP位点。利用373个籼稻品种群体对14个农艺性状进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研究,这些性状包括水稻株型,产量,籽粒品质和生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通过连锁分析鉴定的位点可解释约36%的表型变异,其中有6个位点的峰值信号与之前鉴定的农艺性状基因紧密连锁。本研究为水稻遗传学研究和水稻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并且证实了结合第二代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的研究方法是对传统的通过双亲杂交来分析复杂性状的方法的强有力的互为补充的研究策略。
3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人起源之争
kejidaobao 2011-8-9 10:20
本刊记者/李 娜 现代人类起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话题。最近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刊登的一篇名为“直立人可能与现代人没有共享过生活环境”的报道,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人类起源的关注。其实,现代人起源的争议已经长达数十年。 “近期出自非洲说”VS“多地区进化假说” 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统一: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人类起源与现代人起源并非同一概念,人类起源指的是古猿在何时何地变成人;而现代人的起源则指的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最新阶段——晚期智人(即最接近现代类型人的古人类)何时何地出现。 据《科学时报》2010年5月21日报道,1984年,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和两位国外古人类学家提出了现代人的多地区进化假说:现代类型的古人类起源于东亚、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的古人类,并不是仅限于非洲,各个地区的古人类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基因交流。 但1987年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介入现代人起源的研究领域,形势突变。分子生物学抽样研究了当今人类的DNA,“以今推古”提出,大约2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型人类,先是在非洲繁衍,然后在大约13万年前开始走出非洲,在亚洲和欧洲全面替代了“土著”人种,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至今广为人知的“近期出自非洲说”。 这两种观点显然是完全对立的。“近期出自非洲说”在国内很快得到普及,和“多地区进化假说”的争议也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争议形成以来,尤其是开始的前十年,“多地区进化假说”处境艰难。 认识在“斗争”中不断向前推进 两种学说的支持者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搜寻新的证据以支持各自观点,对问题的认识在彼此的“斗争”中也不断向前推进。 “斗争”聚焦于基因是否存在交流。1988年,为了回应“近期出自非洲说”,吴新智在《人类学学报》上发表论文,提出了基因交流的具体证据。他指出中国的古人类化石中,广东曲江马坝出土的头骨的眼眶呈圆形,其外侧下缘是锐的;广西柳江和四川资阳以及云南丽江出土的头骨的枕骨上都有一个椭圆形的发髻状隆起。这些结构在中国所有其他化石上都没有发现过,但却是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典型特征。因此,他推测马坝、柳江、资阳、丽江头骨上这些特殊的性状是欧洲尼安德特人基因向东流的结果。 但国外一些学者却提出非洲黑人也有发髻状隆起,他们和尼安德特人的头骨都是狭长的,主张头骨狭长引发发髻状隆起。 1998年起,几篇分析研究中国人基因的论文陆续发表于一些知名杂志,一致主张当代中国人都是约6万年前从非洲移民过来的后代,这些移民完全取代了原来生活在中国的化石人类。 1999年,德国遗传学家根据对尼安德特人DNA的分析,指出尼安德特人不可能与现代人发生杂交,得到广泛认同,这令“多地区进化假说”处境更加尴尬。 不过,2010年5月出现了重要转机。Science发表长篇论文证实,尼安德特人与现代型人类的祖先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研究者从尼安德特人的骨骼中提取DNA,分别与一个中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以及两个非洲人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尼安德特人分别与中国人、法国人的祖先存在基因交流。这也是分子生物学在现代人类起源问题上一次观念的“质变”。 中国人起源于哪里? 现代人起源的纷争在中国人起源问题上具有一致表现。2001年,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等人发表研究论文指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 金力教授等是通过人类基因中的Y染色体的遗传特性来研究人类起源的。他们利用了3个古老的Y染色体上的SNP作为研究重点,即M89、M130和YAP,它们都是在M168突变型的基础上产生的3个突变类型。金力认为,M168是人类在非洲时产生的突变型,其原始型只出现在东非人群,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都带有M168的突变型,所以M168是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的最直接证据。他们从中国各地找了近1万例男性随机样本做实验,研究发现所有样本中M89、M130和YAP均只发生了3种突变,这和非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基因分型结果是一致的。除非有新的突变样本出现,才能说明中国人不一定都起源于非洲,所以金力教授等支持近期起源非洲假说。 而支持“多地区进化假说”者也有多种证据。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所处年代颇具连续性,所以被认为是中国古人类一脉相承发展的证据。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等通过测量和遗骨埋在一起的矿物中的宇生核素的衰变情况,测定了距今三四十万年到四五百万年前地质事件的年代,研究结果与现代中国人起源于本土古人类的观点形成呼应。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许汉奎认为,著名的“南京猿人”骨化石证明了中国古人类存在连续进化,为“多地区进化假说”提供了证据。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和邢松博士分别通过中国古代人使用的石器类型和中国人的铲形门牙为中国人起源于本土提供了证据。 双方各持己见,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议短期仍难有定论。不过科学家们已经能更加淡定地看待争议,吴智新院士最近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人类进化的过程是相当错综复杂的,现在所能了解的只是一鳞半爪……发现和研究更多的人类化石,分析更多的基因,进行更多更合理的交互验证,历史真相才会越来越明了。”■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5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东南亚发现新种红眼蝮蛇:通体翠绿眼睛似宝石
热度 1 jxhzs85 2011-3-30 11:43
http://tech.sina.com.cn/geo/animals/news/2011-03-30/0929713.shtml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1999年至2003年,科学家曾在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搜寻绿蝮蛇踪迹,而后在实验室对捕获的标本进行分析,通过身体特征确定它们是否是新物种。在东南亚,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种蛇类,被称之为“红眼绿蝮蛇”。但由于只能根据一些标本加以了解,他们对这种蛇知之甚少。    1.红眼蝮蛇 红眼蝮蛇(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   一幅未标明日期的照片,一条蛇缠绕在树枝上。这是在东南亚新发现的一种蛇类,名为“红眼绿蝮蛇”(学名“Cryptelytrops rubeus”)。红眼绿蝮蛇主要分布在胡志明市附近的森林以及越南南部、柬埔寨Langbian高原东部低矮的丘陵地区。   研究论文合著者、英国班戈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安尼塔·马尔霍特拉表示:“我们只能从一些标本身上了解这一物种,世界上见过这种蛇的人并不多。说老实话,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马尔霍特拉和同事同样发现了与红眼绿蝮蛇非常类似的蛇,长着令人吃惊的黄眼睛,被称之为“豆蔻山绿蝮蛇”。在1月23日出版的《动物分类学》杂志上,科学家对这两种蛇进行了描述。    2.外出就餐 外出就餐(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   一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青蛙可能体型太大,让红眼绿蝮蛇难以下咽,在这幅照片拍摄后不久,它便选择放弃。现在还不清楚这条红眼绿蝮蛇到底是因为受闪光灯影响还是因为青蛙体型太大无法吞下而选择放弃。   科学家表示,这种新发现的蛇喜欢吃什么食物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研究论文合著者马尔霍特拉说:“我们很难获得有关这种蛇食物偏好的信息。蛇的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中只含有少量极难消化的东西,例如哺乳动物的毛发、鳞片以及爬行动物的爪子。青蛙很容易消化,最后什么也不会留下。”    3.与叶子融为一体 与叶子融为一体(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   照片于2000年5月在越南丛林拍摄,一条红眼绿蝮蛇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绝对是一个伪装高手。这种蛇生活在树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拥有很强的消化能力,经常吃的滚瓜肚圆,这成为它们向高处行进的一个障碍。   但研究论文合著者马尔霍特拉表示,这种新发现的蛇也会在地面上生活,并且经常在地面上觅食。“它们通常在溪流附近出没,因此有人认为青蛙是它们的一个主要食物。我们知道其他与其存在血缘关系的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它们应该拥有非常相似的生态学特征。”   4.眼睛好似宝石 眼睛好似宝石(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   照片于2000年5月在越南南部的Cat Tien国家公园拍摄,一条红眼绿蝮蛇抬起头,盯着照相机镜头。马尔霍特拉指出,这家公园生活着新发现的红眼绿蝮蛇,在面临较大压力的森林地区,它们的栖息地面积很小。   现在还不清楚红眼绿蝮蛇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其他栖息地,因此现在还无法将这种蛇列为濒危物种。马尔霍特拉和同事希望它们不会沦为罕见动物收藏者的牺牲品。她说:“红眼绿蝮蛇可能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它们是非常美丽的动物。”(孝文)
516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下一次9级特大地震在哪里的一个回答:寻找地震空区
热度 8 杨学祥 2011-3-14 05:34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勘察加、美国阿拉斯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近似为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 日本是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但在表1中,日本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 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级地震发生在日本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 日本等待东海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今后至少会有同样长的相对平安的岁月。 离1923年关东大地震已经88年过去了,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150多年过去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说得好:日本人终于放心了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级地震的空白,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外,近百年的9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 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在表1中,9级特大地震没有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先例,但 中国内陆存在存在发生8.5级大地震的风险 。 图1 下一次日本的巨大地震是在关东还是东海地区?(引自 付碧宏 ) 日本强震致死近800人 政府修订地震级数 2011年03月13日 13:08:3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3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日本各地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东北部海域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至少已造成795人死亡。   报道还说,警方在重灾区宫城县东松岛市新发现200多具遗体。此前,警方在仙台已发现200多具遗体。这些被发现的遗体尚未计入上述统计数字内。   此外,宫城县南三陆町约1万人下落不明,岩手县大槌町也有1万人不知去向,还有一些地方的居民因信息不畅无法确定是否安全,搜救人员正在寻找他们的下落。    日本气象厅当天将此次东北部海域地震的震级由里氏8.8级修订为里氏9级。 气象厅还说,11日强震以来,日本共发生至少168次里氏5级以上的余震,今后此类余震将持续至少1个月。此外,气象厅当天解除了针对青森、岩手、宫城、福岛四县的海啸警报。   日本政府13日说,内阁会议12日通过政令,将此次地震定为特大灾害。首相菅直人当天上午在紧急灾害对策本部会议上表示,要尽最大努力救助处于孤立状态的灾民,尤其要确保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居民的安全。菅直人当天还下令将参加灾区救援的自卫队人数由5万人增加到10万人。   福岛县政府宣布,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范围内有22人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据报道,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附近约21万名居民已开始避难。   11日强震和海啸发生后,日本东北地区设立了2100多个避难设施,至少有39万人避难。现在,避难设施普遍存在缺乏取暖煤油、防寒衣服及食品等问题。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当天宣布,受强震影响,电力公司发电站接连停止发电,电力供应大幅减少。该公司决定从14日开始按地域逐次停电3小时,这一措施将至少持续一周。这是日本战后首次实行轮流停电措施。   截至13日8时,岩手、宫城等7个县共有208万户停电。   日本外务省13日宣布,截至当天上午9时,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及5个国际机构表示准备派救援队参加日本地震灾区的救援活动。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3/c_121181897.htm 特大地震的时空特征: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 已有 2644 次阅读 2008-9-15 20:37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关键词:地震,时空特征,太平洋地震带,周期,顺时针旋转 科技日报波恩1999年12月27日电 记者顾钢报道:据德国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透露,该中心最近绘制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搜集了地球最近500年来的地震数据,并结合地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绘制出了这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这张彩色分布图根据不同地区地震风险的强弱分成4个等级、8种颜色。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风险最高是在欧亚接壤的土耳其、伊朗和我国西部一带;日本列岛、台湾、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西海岸、墨西哥、秘鲁、智利一带,地震风险最低的是俄罗斯、非洲大陆、加拿大和巴西。1999年土耳其、希腊、台湾等一连串地震表明,尽管地球的年龄已到中年,但还是非常活跃,未来地震还将是威胁人类的最难预测的自然灾害 。 我们在2007年9月7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中国测定为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紧接着发生了苏门答腊8.5级和智利8.1级两次强震。回顾全球20世纪以来8.5级以上强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性:准60年的强震周期 。 表1 全球20世纪以来8.5级以上八大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00年以前有4次;从1900年算起,2次) 第5名、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第8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次) 第8名、(并列)印尼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印尼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7次) 第7名、 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 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第4名、(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3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第1名、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第8名、(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第2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第6名、(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0次) 无8.5级以上大震。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次) 第4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级,发生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第6名、(并列)印尼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从表1中可以看到,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22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5-10厘米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1950年到1965年短短16年内发生了7次8.5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5个月 。 两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过程表明,强震主要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20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之后,2004年和2005年连续发生两次8.5级以上地震,近13年是最高的强震风险期 。 2007年9月7日的研究结论是: 在2007-2030年内,将要发生5次左右的8.5级以上地震。我们列出的8个名单中约有一半可能发生。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中国西部也是地震高发区域。我们必须增强抗震防灾意识,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临震预报难度较大,但中长期地震预报在世界范围内从未间断。必须加强中国地震风险区域的研究 。 现在看来,2007年9月7日的研究结论对中国的强震预防是非常有意义的。遗憾的是,我们只注意了强震的时间规律,忽略了强震的空间规律。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使空间规律更加明显:印尼——中国西部——俄罗斯东部——美国——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印尼——(中国?)。整体规律是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当然,中间也夹杂两地之间的反复震荡(见表1)。9级特大地震也符合这一规律。如果这一空间特征规律成立,那么,下一个8.5级以上强震将在中国发生。国外的一项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 我们在2007年9月14日指出,地震发生并没有一条固定的路线,但是,地应力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可能具有区域性传递的特征。重走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路线,对未来全球的地震趋势可能有参考意义 。 我们在2007年7月21日指出,中国强震约有20-30年准周期,其中,中国强震幕持续时间为11-17年,平静幕持续时间为8-11年。1991~2002年为第五强震幕, 按一般规律,中国第六强震幕将在2010年开始。 全球强震高发期与中国强震幕重合时期是中国强震最强烈的爆发时期。在1966-1976年重合期,中国7级以上地震11年共发生22次,平均每年两次。在1946-1957年重合期的12年中共发生23次,平均每年近2次。2010年至2020年可能发生类似情况。在1958-1965年平静期的8年中7级以上地震共发生6次,平均每年不到1次。2002-2009年平静期的8年中,7级以上地震在2006年前只发生了1次。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共4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强震。 所以,2007-2009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1次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极大 。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0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在2004-2005年已发生2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8.7级地震拉开了2004-2030年的强震序幕 。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 2008-2018年大约要发生3次9级特大地震,下一次9级地震大约在2009-2010年 。 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导致南亚地区地震频繁发生。留给中国8.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以上研究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参考文献 1. 顾钢。德绘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1999/12/29 10:31 科技日报。 http://tech.sina.com.cn/news/ology/1999-12-29/14416.shtml 2. 杨学祥.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修改稿). 2007-9-7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84.htm 3. 杨学祥,杨冬红. 关注环太平洋强震准60年周期. 2005-6-1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455 4. Media Relations。中国2008年5月的地震之后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 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08-09/whoi-m2e091108.php 5. 杨学祥. 中国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国外媒体强震传闻来自何处?发表于2008-9-14 4:31:4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86 6. 杨冬红,杨学祥. 重走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路线. 2007-9-1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800.htm 7. 杨学祥,杨冬红.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修改稿). 2007-7-2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envir.online.sh.cn/forum/2007/200711642.htm 8.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发表于2008-5-10 11:08:23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09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3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平VS黎笋
热度 5 iwesun 2011-2-18 20:35
小平VS黎笋 高手过招,只在意念之间。 中越之战,单纯上讲,中国没占便宜。 大结局: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似乎是你赢了。 而且中国还有个双保险,波尔布特+西哈努克。 其实,就算是双保险,中国也未能占什么便宜。 洪森这个滑头做大,其实可以说是越南赢了。 红色中国 在东南亚的影响是彻底丧失了,谁也不再真的拿你当回事儿了。 反倒是越南的地区影响力,日趋稳固。 但小平同志绝非黎笋一类地仙可比。 其实,根本也没把这当回事儿。 前方激战正酣,其实小平同志一点都不关心战况,一城一地,一枪一弹,一人一马,你们自己玩去吧。 他根本不关心,他只关心资本主义到底是如何搞法。 投名状,也就是摆个姿态而已。 黎笋同学其实也算的很准,真正理解小平的还只有黎笋同学。 小平同志落难,其实他俩也是惺惺相惜,小平同学得意,要从他身上给你,他也真的只有配合的份。 黎笋同学也是命苦。 小平的一石N鸟的大戏,黎笋同学也只能好好配合。 小平同志高就高在掩人耳目的搞了一场修正主义的革命,投名状都写了,美国佬的大门打开了,国内的保守派也只得乖乖的跟着走了。 你不走,就无路可走了。 你喊啥都拦不住了。 而且,从大面上还是以左派的面目出现,继承毛的反苏压越的基本路线,你根本就挑不出任何毛病。 小平同学,用一个黎笋,绕过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这个弱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黎笋同学真是有点怨,隔代亲的的大规律,到他这儿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硬着头皮也得上。 和美国佬死磕了十几年,也只能是继续死磕下去。 最没想到的就是苏联老大哥,散伙散的太快了点。 黎笋同学,死的时候,不能不感慨: 庙太小啊,老大啊,你再给我10年,我还你个世界。 既生瑜,何生亮? 其实,这个世界,既不需要瑜,也不需要亮,胡搞即可。 美国佬,就是不停的胡搞。 中国最后一个神仙,小平归去了。 再往后,大家就可以胡搞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62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什么我国会流行卡拉ok?
热度 2 seawan 2011-2-18 12:31
这个问题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各位高人,能给个解释吗? 从网上找到一个解释: 《卡拉OK热透日本中国东南亚 为何在美国不流行?》 结论是: “美国人平日里的娱乐内容丰富多彩,他们最喜欢的是探险,是行动,比如运动啊,旅游啊,跳舞啊,坐在那里听别人没完没了的唱歌,我想他们宁可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或者打开电视,看场四季不断的篮球,网球,高尔夫球或橄榄球大赛去了。” 有道理吗? 还有一个,与此结论类似的的文章: 宣泄室和卡拉OK为什么在美国不流行 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是不健康,卡拉OK这是我们的一个治疗方式。。。让我们神经正常些? 那么,我看见“歌厅”什么的就反感,又是什么神经呢?还是因为我五音不全的原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疫苗简介:乙脑疫苗
fs007 2011-1-13 07:23
寻正 『 返回疫苗专辑主页面 』 日本B型脑炎,在中国简称乙脑,其它地方简称日本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日本脑炎在东南亚及远东地区广为流行,在1924年日本大流行时,引起4000多人的死亡,病死率高达60%以上,日本把美国拖入太平洋战争后日本脑炎令美国军方大为头痛,把研发相关疫苗作为重要任务,但还是日本首先开发出了JE-VAX,成为国际通用疫苗,中国在90年代使用新一代细胞培养灭活疫苗,1998年改为减毒活疫苗,相对比JE-VAX更便宜(成本只有1/6),但由于使用了地鼠肾细胞(PHK)作为培养载体,不为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发达国家认可,但中国的减毒活疫苗由于成本低,免疫效果不比JE-VAX差甚至更强,不良反应更少,已为临近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及朝鲜等国采用。不过近年来中国某些地区也逐渐弃用减毒活疫苗而采用灭活疫苗。 中国在2008年共报告发生2975例日本脑炎,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内陆的重庆、四川、云南、与贵州一带,发生率为百万分之7-10,病死率全国平均5%。在中国的免疫计划中,乙脑属于省级地方项目,只在高发地区才强制或者推荐接种。日本脑炎疫苗预防效果50-80%,故而需要多次接种。 鼠脑疫苗的短期不良反应可以高达30%,主要是发热、不适、皮疹、易燥、呕吐、腹泄等,此外可能发生严重的荨麻疹、水肿、呼吸困难、甚至弥散性脑脊髓炎,估计发生几率万分之1左右。与鼠脑疫苗相比,新一代疫苗严重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即使是短期轻微副作用也甚少,不少研究认为低于1%或者更少。 中国建议在8月龄接种两次灭活疫苗(间隔7-10天),或者一次减毒疫苗,然后在1岁半到2岁期间加强接种一次,6岁时再接种一次。台湾采用的是15月龄接种第一次,两周后接种第二次,2岁3个月接种第三次。 日本脑炎主要由蚊子传播,人类宿主是一过性的,家畜与家禽构成病毒库,其流行特征表明疫苗在阻止其流行与传播上不占主要作用,卫生条件改善与居住环境的改善起主要作用。日本脑炎疫苗的风险与成本针对城区居民超过其效益,城区居民不推荐接种,非流行区域不推荐接种,农村及流行地区有限推荐。 『 返回疫苗专辑主页面 』
个人分类: 疫苗专辑|4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东南亚干旱:“无声”的灾难令人窒息
杨学祥 2010-4-8 11:56
东南亚:无声的灾难令人窒息   灾难无国界。正当中国西南抗旱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近邻东南亚的旱情也同样成为当地政府着手应付的头等灾情。   从去年开始,东南亚各国就深受厄尔尼诺现象之苦,自今年以来,高温和干旱使得该地区的干旱加剧,许多国家出现历史罕见旱情。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及越南的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多年来湄公河的河水平静地滋润着这里的土地,也被看作是东南亚国家的母亲河。但是,由于去年雨季提前结束,加上雨季降雨量锐减,湄公河的水位急剧下降,某些河段的水位不足一米。   泰国:泰国内政部防灾减灾局的最新报告显示,全国76个府中有36个府遭遇严重旱情,包括北部13个府,东北部6个府,中部9个府,西部4个府,南部4个府,超过40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这场干旱预计会给近2万公顷农田造成损失。   菲律宾:菲律宾自去年11月以来,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该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公告说,持续干旱已经影响到菲律宾的23个省。截至3月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干旱已给菲律宾农业造成112亿比索(约合2.45亿美元)损失,一些地方生活供水困难,目前干旱形势还在继续。菲律宾大气地球和物理管理局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持续到6月,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气温可能飙升到40度。   新加坡:新加坡今年2月出现罕见的35摄氏度高温,创下自1869年以来最干旱月份的纪录,整个月的降雨量仅有6.3厘米。   越南:全球第二大稻米生产国越南自去年以来降水量大减,旱灾程度可谓百年一遇。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每年的3月,即便是在越南最为干旱的年份,当红河的水位最低的时候,首都河内那些熟练的船手都可以轻松驾驶着平底船往来穿梭于商业河道。但是今年,伴随着一场罕见的全国性干旱,红河的水位也创下了历史最低,繁忙的商业河道失去了往日的熙熙攘攘,靠水灌溉土地的农民和那些船长一样心急如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河水中裸露出的大片沙洲。一名59岁的河内老农对《时代周刊》的记者说,这几天再没有雨,春播的那些种子就都完了。红河目前的水位只有0.68米,这创下了自190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由于农业在东南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专家普遍对旱情给予高度重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提出警告,气候变化对东南亚经济的损害比其他国家大,使该地区缺水情况恶化,威胁粮食安全,增加健康风险。IMF还认为,气候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是长期的,国际社会如果不对东南亚伸出援手,90年后,即2100年,该地区每年可能减少相当于6%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全球平均缩减数字的两倍多。 本报记者 李妍 2010-4-7 9:04:00 http://ibdaily.mofcom.gov.cn/showbkf.asp?id=100032952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尼已成东南亚第三大C802导弹用户
冯用军 2009-4-21 17:41
来源: http://war.news.163.com/09/0421/11/57E0PC2J00011MTO.html 核心提示:美国合众国际社4月17日刊发题为中国用导弹讨好印尼的文章,称印尼已成为C-802导弹和QW-1地对空导弹在东南亚的第三大客户。 印尼海军导弹艇发射C802反舰导弹 印尼海军正在填装C802反舰导弹 环球时报4月21日报道 美国合众国际社4月17日刊发题为中国用导弹讨好印尼的文章,称印尼已成为C-802导弹和QW-1地对空导弹在东南亚的第三大客户。 美媒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印度尼西亚的有效外交,近年来它一直在为此努力。近年来,中国采取了大量措施,通过两国间的高层政治互访来与印尼建立信任关系。 文章提到,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2.4亿。除了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储备之外,在外交上争取印尼是中国与该地区其他国家接触的关键。 美媒猜测说,在武器装备和技术方面,印尼已成为中国制造的C-802导弹和QW-1地对空导弹在东南亚的第三大客户,仅次于泰国和缅甸。印尼空军是东盟中最先从中国购买QW-3地对空导弹的。 文章提到,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因人权问题而限制对印尼的武器销售。在1999到2006年间,美国因印尼对东帝汶的军事行动而采取了全面的武器禁运。印尼因此寻求向他国购买军备。现在,虽然美国已经解除了禁运,但印尼仍然对美国怀有戒心。因此,印尼空军转而向俄中购买武器装备。 更多精彩点击环球网 http://mil.huanqiu.com/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启超)
个人分类: Politics Review|2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