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欧洲3次思想运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李约瑟-钱学森问题 – 结论是教育学
热度 2 benlion 2015-9-27 10:38
做听话的孩子和好学生的观点,需要历史学家考证起源于何时或朝代,比较常见于中国;但是,因材施教,盲信书而不如没有书,则是发展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教育传统。 德国卢安克到中国支教的资料,值得好好一读,如何研究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如何的教育是开发智力的教育。 当前社会,发现存在2个对立的观点或2个权威,一个是唯孔子之言是听,一个是唯鲁迅之言是从,这是2个极端,却有一个内在的一致,听从,却不是自己思考与分析。 在西方社会,做人是来自宗教,也在于读书与讨论中的领悟,做事则是按科学方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前者主要来自教堂,后者很少依赖导师。 教堂里的探讨,实验室主动与导师讨论,这已经超过了传授,这是个不同教育模式或方式,当然这是不同导师和不同实验室的风格或个性,也有主动或依赖 2 类型学生,也可属于不同的个性。 个体之间的竞争力和社会之间的竞争力,其实,也就是不同个性或不同模式的竞争力。 古代中国有大量有关人才和教育的论述,人才有很多类型,故需因材施教,一类是名师出高徒,主要是传承,一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类是无师自通的独立开拓型人才等。 也就是说,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尊师爱友和合作精神,都是自小就开始的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却不是等到大学乃至大学之后,那就已经晚了。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分析,却可惊讶发现,叛逆与规矩是来自同一个时代的2个对立传统。 而好的教育,则是人文精神的个体尊重和科学方法的客观精神。 我个人的教育,经历了3个不同模式的影响,1)儿童和少年时代主要来自外公和外婆,中学老师基本来自中科院和著名大学的回乡(特殊年代)老师,其实,这个师资力量可能都强过了2)我的大学时代,而大学的教育模式,却又不同于3)海外的独立研究型教育或讨论模式;然而,1)的模式与3)的模式更接近。 经历数年有关李约瑟-钱学森问题的探讨,涉及到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化与体制、方法与模式等;然而,终究所有这一切源自于教育。欧洲近现代文明建立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基础上,而这3次思想运动的核心就是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 科学上,有个著名理论,叫观察渗透理论。 因为,思维定势,观点已形成,如,过去的记忆型教育记名人名言,就是已有观点,读经典和传统文化是观察。 其实,传统东方、现代西方的教育,读经典在于讨论中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记住书本里的语句。 当前社会,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反传统和反权威教育,很多人都会本能反对传统文化;原因,就是一个印记教育模式,其实,就是树立或固定化一个新的权威和新的传统,这个传统和权威在思维里定势了,就会做出本能立即的言行反应。 然而,创新型社会的教育模式,则是启迪思考、尊重个体和鼓励辩论或讨论的教育模式。 新的观点和新的思维,以及科学创造和技术创新为何艰难,就是因为人都会按固定的思维和观点,做出习惯和本能的反应和不加思考而抗拒。 - (27/09/2015网络日记,评论整理)-
个人分类: 中国社会|231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