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法国梧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叮当
热度 4 lixuekuan 2018-4-6 11:25
法国梧桐上的小叮当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257 次阅读|8 个评论
赖在树上的枯叶
热度 6 fdc1947 2015-2-3 11:43
赖在树上的枯叶 时间已经到了五九之末,虽然仍是寒风凛冽,大杨树的枝头却像孕妇的肚子似的,一天比一天大。俗话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古人杨柳不分,这杨树的花芽,才真的是报春的使者。可是,由于它太普通了,太低贱了,一般人不大肯把这样好听的词语献给它。人们也真是势利。 学校里的大树,最多的有两种,杨树和法国梧桐。杨树有栽在路边的,也有成片栽种的,法桐则都是行道树。这些树,大多有20多米高。半个多世纪的大树,一个人是抱不过来的,要两个人合抱。学校的主要道路,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林荫道。就这样,夏天的时候,人们走在树阴下,也还总是嫌树冠不够大,树阴不够浓。人们希望在树下看不见太阳才好。 秋风起了,法国梧桐的叶子先黄了。再一场寒潮到来,大杨树的树叶仿佛在一夜之间就铺满了地。几天之内,这些树叶就基本落尽了。 这些树叶,真的好像懂得人们的心意。人们已经不需要树阴,我们需要的是阳光。天冷了,我们需要走在阳光之下,需要阳光给我们温暖。 真正到了冬天,由于树叶的落尽,林荫道上也是阳光灿烂。 夏天的时候,我们生怕树阴不够多,不够密。到了冬天,我们却希望所有挡着阳光的东西都统统消失,连树枝最好也没有。天好的时候,我总是到3号楼前面的路上来来回回地走上若干趟,那条路上的法国梧桐被剪成龙爪盆景的样子,每年都把所有的小枝条都剪得干干净净,好到来年都长出大大的树叶。这样,在冬天,那条路上将没有任何挡光的树枝。我可以在那里享受着冬天里的宝贵阳光。 可是,当人们最希望得到阳光的时候,有一些树叶,尽管早就已经枯黄,可是仍然连在树枝上,不肯飘落到地上。 每逢走到它们的阴影下面,我就想问这些叶子: “你们为什么不肯落下来? 是嫌树枝还没有给予你们足够的供给,因而还想着多得到一些营养? 还是嫌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阳光,愿意在上面多晒些太阳? 是羡慕边上的不落叶的女贞和松树,也想学它们的样? 是留恋高高在上的感觉,仍然渴求被人们抬头仰望? 是生怕掉下地来会被人踩碎,扫进那肮脏的垃圾箱?” 我也想告诉它们: “你们在树上赖着也没有什么用了, 松针和女贞叶还是绿的,而你们已经枯黄。 你们不能用阳光进行光合,树枝也不可能再给你们什么营养。 人们不需要你们的荫蔽,他们讨厌你们挡住了阳光。 俗话说,叶落归根,你们还是应当回归土壤。” 不管它们是否听得懂我的话,当春天到来之前,当树枝开始发出新芽的时候,它们总是通通要落下的。即使是今天,大多数人在它们下面也不过就是匆匆走过,不会去理会这些赖在树上的枯叶。只有我这样的闲人,才这样的胡思乱想。当然,真正倒霉的只是扫地的清洁工,每天都要扫起若干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附:刘光银先生对法国梧桐树叶枯黄而不落的科学解释是:“ 这些法桐树叶之所以没有落下,是因为秋天时叶柄基部还没产生离层就干枯了,所以风很难将其吹落。原因可能是秋天温度一直较高,却突然来一场寒流,冻干了。也可能是在路灯附近,灯光干扰了光周期信号,让树叶误以为冬天还没来临,也不会产生离层。” 本文照片上的未落叶的法桐树,确实都在有强烈光照的路灯附近。 感谢刘光银先生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5407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下雨了,淋淋雨
gediyao 2013-12-10 21:25
下雨了,很喜欢。 出去淋雨吧。 昨天晚上什么也没做,今天早上我们带着一脸的无辜和愧疚还有赖皮去跟老师讲我们的方案,还极其虔诚的说了我们新近的想法,呵呵。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非逼着去做,也确实是件难受的事情。 于是,就出去吧。 明明看着要下雨了,还穿了短袖,这脑子真是傻掉了。 衡山路,刚刚查到,原来是以前的法租界啊,很喜欢那边的建筑,那些小家独院的红房子,暗红透着深邃的赭石。暗想曾经住在这里的人家,是怎样的,现在住在这里的人又是怎样的,是否还遗存着那样的韵味。 走在这样的路上,望着很高很高的梧桐树,法国梧桐,恬静的舒适。当头发,肌肤和衣服的任意角落,触碰到从一簇一簇嫩绿的梧桐树叶丛缝隙中滴下来的雨滴,那个刹那,恍然间看着张爱玲那般的女人,穿着时新的旗袍,妖娆自信地绕过前面那个转角。 这条路上有很多酒吧,咖啡厅,形色各异。没有进去,只在外面小小地停留了一下,觉得现在的自己并不想去享受那样懒散自在的小资情调,和现在的心境不符合。淡淡地望一眼,继续往前溜达。某一天,我想带着不一样的东西,静静地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看窗外的梧桐。 这里真的很适合拍小清新的照片,还很巧合的大多数有趣味的房子外面都停着一辆自行车或是电动车。每一处吸引你的风景都值得你停下来静静地观摩细细地品味,可是还是抛不下停在外面的自行车,因为心停不下来,我们还想骑到更远的地方去。 在乌鲁木齐路边上还发现一家皮革具的小店,一走进去就绣着一股上了年岁的腐朽的木头气味,恍然间像是来到了另一个年代,手工制作的皮包,小皮鞋,还有挂在墙上那些奇怪的饰具,都狠狠地吸引着我,店主是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却有这样的收藏意趣,心里一定藏着一个厚实的梦。 这样的下雨的日子,又浅浅地在心里的石头上划了美丽的一笔。 2012-04-24 20:54 —————————— 那天在上完项目教学课后,和黎先生出去淋了半天的雨。衡山路。很美。
个人分类: 好久不见-以前的文|3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瓶子山(Hocking Hill)红叶
热度 3 xuyingxiao 2011-7-22 19:07
10月初的哥伦布就到处红叶了,家门口也是逐渐一片红,原来这里的街道大部分都是枫树。 去年10月底跟着IFI去瓶子山看红叶,这是第二次去瓶子山了。但是是第一次去看红叶。这里的红叶不像北京香山公园的叶子那么别致,反倒有点像法国梧桐的叶 子。不过前两年去香山公园时正值快要谢了的时候,所以颜色虽然一片深红却不免单调,只有一块地方惊现靓丽的色彩。瓶子山以及哥伦布街道上的红叶则以靓丽见 长,到处都非常鲜艳,呈现出红橙黄绿青多种色彩。这次去了老人洞、Conkle’s Hollow和Rock House,其中Rock House的风景最好。此外在山中转时路途的树木也是非常绚丽,比景区的风景还好,像油画一样。
个人分类: 旅游|4114 次阅读|2 个评论
行道树之王“法国梧桐”将会不“飞毛”
liuxiuqun 2009-4-25 04:12
蒋新正老师写了博文:法桐你能不能少些唠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8035 这里就讲讲 法桐飞毛的事情 1. 什么是 法 国梧桐 ? 现在正是春末时节,以后适宜,很多人都愿意走出家门吸收一点新鲜空气。可是这个时候正是行道树悬铃木 飞毛 比较厉害的时期。悬铃木属做行道树一般有三种: 一球悬铃木 Platanus occidentalis (也叫, 美国梧桐 )、三球悬铃木法桐 Platanus orientalis (也叫,法 国梧桐 )、 二球悬铃木 Platanus hispanica ( 也叫, 英国梧桐 ),是美桐与法桐的杂交种。 人们常说的 法 国梧桐,其实有时候并不一定是法国梧桐,有可能是美国梧桐或者英国梧桐。至少在武汉地区我们常见的是以英国梧桐为主的。当然也有很多的法国梧桐。没有梧桐应用的相对较少一些。 2. 法 国梧桐 为什么会飞毛 在这里我们顺应一般人常说的法国梧桐吧,它在这个时期的飞毛主要是上一年宿存聚合果的每个小果实纷纷脱落所造成的,因为这种小果实的顶端都有一束毛,这些毛带着小果实到处游荡,或者是毛自己也从小果实上脱落,到处飞舞,使得空气中有这些细毛,这种很毛被吸入呼吸系统里面,就很不舒服,使得人们打喷嚏或者流眼泪之列的事情,造成一定污染。 3. 为什么不将 法 国梧桐 换掉呢? 有的人就说了,既然这个东西这么讨厌,为什么不彻底将 法 国梧桐 换掉呢?但是人们对 法 国梧桐 有既恨又爱的情怀!恨的因为上面已经讲了,这里说说它的优点。这种树的树冠特别大,遮荫的效果特别好,可以说这种效果迄今为止,没有哪一种树能够比得上它。特别是在夏天气温很高的武汉等地区, 法 国梧桐 可以说是具有最好的遮荫效果的行道树,远比樟树、杜仲、水杉、广玉兰等其它树种的遮荫效果好。所以很难将它换掉,只不过现在有的地方,将它的种植密度降低,中间间种樟树等树种。当然它还有生长快,养护费用低的优点。 4. 怎样让法国梧桐不飞毛 园林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办法试图解决法国梧桐的飞毛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前几个方面: 第一,修剪。修剪是目前应用的最多,效果较好的一种结果法国梧桐飞毛问题的方法。肯定很多人在街上都看到很多法国梧桐都被斩首了,就是把它树干的顶部锯掉。这样做的目的是,除掉成熟的大枝条(容易开花的枝条),促使年幼的萌生枝条的生长。这样做在原理上是为了减弱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 第二,打吊针。主要是注射一些化学等试剂,抑制法国梧桐的开花和结果,这样就减少了飞毛。但是这种方面目前应用的很少,效果也不好。因为这种树一般比较高大,粗壮,少量药剂很难起到作用。再有这样做费工、费力、费钱。 第三,遗传改良培育新品种。目前通过培育三倍体(是不会结果的)和转基因的方法来使法国梧桐培育无球悬铃木。华中农业大学经过 10 几年的研究,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已经得到了一批不飞毛的法国梧桐。但是有科研成果转化到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 5. 华中农业大学的无球悬铃木培育 这里列举一下研究的成果: 发表论文: Liu G, Li Z., Bao M. Colchicine-induced chromosome doubling in Platanus acerifolia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morphology. Euphytica, 2007, DOI 10.1007/s10681-007-9406-6 (SCI) Li Z., Fang F., Liu G., Bao M. Stable Agrobacterium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London plane tree (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 Plant Cell Reports , 2007, DOI: 10.1007/s00299-006-0271-x (SCI) Liu GF, Li ZN, Bao MZ, Induction and morphological studies of polyploids in Platanus acerifolia Willad. Euphytica in press DOI: 10.1007/s11295-007-0106-0 (SCI) Li ZN, Liu GF, Fang F, Bao MZ, Timentin facilitating adventitious shoot regeneration of Platanus acerifolia Willad. As an antibiotic for suppression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2007 9(1):14-18 Liu G , Bao M. Adventitious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in vitro-cultured leaves of London plane tree ( 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 Plant Cell Reports , 2003, 21: 640-644 (SCI) Liu G , Huang J, Chen L, Bao M.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excised hypocotyls explants of 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 In Vitro Cellular Development Biology - Plant , 2002, 38: 558-563 (SCI) Li Zhi-neng, Liu Guo-feng, Fang Fang, Bao Man-zhu. Adventitious shoot regeneration of 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 facilitated by Timentin, an antibiotic for suppression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 2007, 9(1): 14-18. 李志能,黄文俊,张佳琪,包满珠,刘国锋 . 异硫氰酸胍法快速提取悬铃木组织总 RNA 的研究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7 , 25 ( 3 ): 266-269 刘国锋,包满珠,李志能 . 悬铃木遗传转化过程中选择压力的确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 26(1): 102-106 李志能,刘国锋,罗春丽,包满珠 . 悬铃木花粉生活力及贮藏力的研究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6 , 24(1): 54-57 李志能,刘国锋,包满珠 . 悬铃木种子 60 Co 辐射及其苗期生物学性状调查 . 核农学报, 2006 , 20(4): 299-302 承担过的科研课题: 刘国锋主持,悬铃木 A-E 类 MADS-box 基因的功能解析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基科学金, 2009.1-2011.12 。 28 万。 刘国锋主持,悬铃木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2006.1-2008.12. 。 27 万 包满珠 主持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无果悬铃木和枫香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科学金 2004-2006 。 21 万元 包满珠 主持 ,悬铃木无球果品系的培育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2005 - 2007 50 万元 包满珠 主持 ,转基因培育无球悬铃木 武汉市重大攻关(子项) 2000-2002 主持 50 万元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1572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