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突破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酒喝多了拿不到诺奖
热度 24 caojun 2015-12-6 03:27
日本高能所( KEK )新任所长山内正则带代表团来高能所进行年度合作会谈。宴请时我问 KEK 管外事的一位女士:听说你们上任所长铃木厚人( Atsuto SUZUKI )有次喝醉酒了,躺在停车场地上睡到天亮才被人发现,有这事吗?这位女士正在犹豫能不能妄议中央,旁边一位教授说:好多次!还走路自己撞伤了头,幸好没出大事。 刚刚卸任 KEK 所长的铃木厚人,因领导 KamLAND 实验而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KamLAND 用反应堆中微子验证了太阳中微子振荡,同时解决了参数简并问题,确立了太阳中微子的大角混合 + 物质效应解。 铃木厚人 十年前,著名中微子理论家、东京大学科维理 IPMU 所长村山齐( Hitoshi Murayama )预言麦克唐纳、户塚洋二、铃木厚人会因中微子振荡得诺奖。户塚洋二 2008 年去世,一生强势,却英年早逝,没什么好说的,但 铃木厚人却换成了梶田隆章 。是诺奖委员会眼光独特,还是村山齐有失偏颇? 铃木厚人在突破奖的获奖感言中说:“利用这个机会,我要诚挚地感谢小柴昌俊, 2002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1982 年他邀请我加入东京大学神冈实验组,开始了我的研究生涯。 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来研制 20 英寸光电倍增管,改进神冈实验的中微子探测灵敏度,设计与建造神冈与超级神冈实验。 这些经验让我建议并推动了一个新的实验,叫 KamLAND ,替换神冈探测器,并优化以探测反中微子。我感谢神冈、超级神冈、 KamLAND 的同事鼓舞我投身中微子研究。我也感谢当地居民支持和容纳神冈的三代中微子项目”。 细细读来,便有滋味。因 KamLAND 而获奖,感言讲的大多是神冈的功劳, KamLAND 本身反而轻描淡写。 粒子物理实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探测器的设计与建造。与神冈实验同时代的美国 IMB 实验,由雷因斯(因 1956 年发现中微子而获 1995 年诺奖)领导,也探测到了超新星中微子,但神冈实验得以升级成超级神冈,而 IMB 则就此散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会做 20 英寸光电倍增管,因此实验成本大大低于只会做 5 英寸管的美国。 20 英寸管正是铃木厚人研制出来的。日本滨松是唯一批量生产过 20 英寸管的公司,后来打垮了欧洲的竞争者 Photonics 和 ET ,基本上垄断了光电倍增管市场。诺贝尔奖网站上有一张照片,就是小柴昌俊抱着 20 英寸光电倍增管。 左:诺奖网站上小柴昌俊抱着20英寸光电倍增管的照片。右:另一张。 高能所联合北方夜视、西安光机所等单位,为江门中微子实验研制的基于微通道板的新型高量子效率20英寸光电倍增管 梶田隆章与两位导师小柴昌俊、户塚洋二一起在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反常,十年后利用超级神冈的数据,敲定了大气中微子振荡。从这条逻辑上看,诺奖发给他是有道理的。但从对实验的不可替代贡献上看,很难说大于铃木,后者后来成为了日本高能物理的掌门人。 KamLAND 发现反应堆中微子振荡,证实太阳中微子振荡模式,与同年直接证实太阳中微子振荡的 SNO 实验相比,贡献也差不了太多。村山齐觉得诺奖应发他而不是梶田,也是有道理的。 其实,有不同看法的诺贝尔奖不少。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南部阳一郎、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小林和益川的贡献是CKM矩阵导致的CP破坏。意大利人卡比波(C)最先提出夸克存在混合,用卡比波角来表达混合程度。小林(K)和益川(M)将卡比波的两代混合推广到三代,混合矩阵称为CKM矩阵,跟中微子振荡的混合一样。然后K和M拿了奖,C在旁边看着。 卡比波很失落, 意大利人很愤怒,说日本人偷走了意大利人的奖。 当然,CP破坏现象只有在三代的情况下才出现,能意识到出来了新东西,就不是简单推广。 铃木厚人大概是这次诺奖公布后最失落的人。
个人分类: 物理八卦|36330 次阅读|40 个评论
基础物理学、生命科学、数学突破奖
热度 7 caojun 2015-11-9 02:36
2012 年 7 月 31 日,尤里 - 米尔纳基金会宣布成立基础物理学奖基金会,设立两类奖, 基础物理学奖 给该领域变革性的进步, 新地平线物理奖 给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同时宣布首次授予 9 位“创始”获奖者,每人奖金 300 万美元。由他们组成评奖委员会,选择未来的获奖者,新的获奖者也将加入评奖委员会。相较于诺贝尔奖的稳重、迟缓,基础物理学奖可授予理论尚未被数据支持的物理学家。 尤里 - 米尔纳是俄罗斯著名投资人,俄罗斯互联网投资公司 DST Global CEO 、数码天空公司 CEO 。他投的公司中已经出现了两家千亿美元级的巨头(阿里巴巴和 Facebook ),和五六家百亿级的(京东、 Twitter 、小米、滴滴打车、 Airbnb 和 Snapchat )。 九位基础物理学奖创始获奖者为 Nima Arkani-Hamed , AlanGuth , Alexei Kitaev , MaximKontsevich , AndreiLinde , Juan Maldacena , NathanSeiberg , AshokeSen , Edward Witten ,基本上都是弦论、场论、暴涨宇宙学的理论物理学家。 创始之后的首次评选,首先选出 3 位“ 物理前沿奖 ”,作为 2013 年基础物理学奖候选者,未获基础物理学奖的前沿奖得主将获得 30 万美元奖金,并自动成为以后 5 年的基础物理学奖候选者。 2013 年 3 月,基础物理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 Alexander Polyakov 。前沿奖授予 1 ) Charles Kane , LaurensMolenkamp 和 张首晟 ; 2 ) AlexanderPolyakov ; 3 ) Joseph Polchinski 。同时颁发了两个 基础物理学特别奖 ,各奖 300 万美元,分别授予霍金和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领导团队,包括 Peter Jenni, Fabiola Gianotti (ATLAS), Michel Della Negra, TejinderSingh Virdee, Guido Tonelli, Joe Incandela (CMS) and Lyn Evans (LHC) 。 2013 年 2 月 20 日,成立 生命科学突破奖 ,首次授予 11 人,每人 300 万美元奖金。获奖者将成为评奖委员会成员,新的获奖者也将加入委员会。生命科学奖基金会由谷歌创始人谢尔盖 - 布林和(前?)夫人安妮 - 沃西基,脸书创始人马克 - 扎克伯克和夫人普莉希拉 - 陈,尤里 - 米尔纳赞助 , 苹果公司董事会主席亚瑟 - 莱文森担任基金会主席,沃西基,扎克伯克,米尔纳担任理事,每年奖励 5 个,每个 300 万美元。 生命科学突破奖的“创始”获奖者包括 Cornelia I. Bargmann , David Botstein , Lewis C.Cantley , HansClevers , NapoleoneFerrara , Titia deLange , Eric S. Lander , CharlesL. Sawyers , BertVogelstein , RobertA. Weinberg , ShinyaYamanaka 。 2013 年 12 月基础物理学奖和生命科学突破奖统称 突破奖 , 马云和夫人张瑛 加入赞助人行列。 2014 年度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由 Michael B. Green 和 John H.Schwarz 分享,前沿奖授予 1 ) Joseph Polchinski ; 2 ) Michael B. Green 和 John H.Schwarz ; 3 ) Andrew Strominger 和 CumrunVafa 。 生命科学突破奖授予 6 人: JamesAllison , MahlonDeLong , MichaelHall , Robert Langer , RichardLifton , AlexanderVarshavsky 。 在这次授奖会上,扎克伯格和米尔纳新成立 数学突破奖 。 2014 年 6 月,首批数学突破奖授予 Simon Donaldson , MaximKontsevich , JacobLurie , 陶喆轩 , Richard Taylor ,每人奖金 300 万美元。 2014 年 11 月, 2015 年度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 300 万美元由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 Saul Perlmutter , Brian P.Schmidt , AdamRiess 以及他们领导的 51 人团队分享。生命科学突破奖授予 C. David Allis, Victor Ambros, Alim Louis Benabid, Gary Ruvkun,Jennifer A. Doudna 和 EmmanuelleCharpentier 。加上 6 月宣布的 5 位数学奖,总奖金达 3600 万美元。 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 2015 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3 人)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给最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而不是长期以来认为的减慢 Citation: For the most unexpected discovery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universe is accelerating, rather than slowing as had been long assumed.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 给最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而不是长期以来认为的减慢 Citation: For the most unexpected discovery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universe is accelerating, rather than slowing as had been long assumed.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给最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而不是长期以来认为的减慢 Citation: For the most unexpected discovery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universe is accelerating, rather than slowing as had been long assumed. 2014 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2 人) 英国剑桥大学 在量子引力和力的统一开创新的方向 Citation: For opening new perspectives on quantum gravity and theunification of forces.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在量子引力和力的统一开创新的方向 Citation: For opening new perspectives on quantum gravity and theunification of forces. 2013 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1 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给他的众多场论和弦论发现,包括共形自举,磁单极,瞬子,禁闭 / 退禁闭,非临界维下弦的量子化,规范 / 弦对偶,等等。过去几十年他的思想主宰了这些领域 Citation: For his many discoveries in field theory and string theoryincluding the conformal bootstrap, magnetic monopoles, instantons,confinement/de-confinement, the quantization of strings in non-criticaldimensions, gauge/string duality and many others. His ideas have dominated thescene in these field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2012 年基础物理学奖创始成员( 9 人)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粒子物理突出问题的原创方法,包括建议额外维理论,希格斯玻色子新理论,超对称的新认识,暗物质理论,以及对规范理论散射振幅新数学结构的考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提出暴涨宇宙学,以及宇宙早期因量子涨落导致宇宙密度浇落的理论贡献,和他正在进行的在永恒膨胀的时空中定义几率的问题。 Citation: For the invention of inflationary cosmology, and for his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smological densityfluctuations arising from quantum fluctuations in the early universe, and forhis ongoing work on the problem of defining probabilities in eternallyinflating spacetimes.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采用任意子和不成对马约拉那模式的拓扑量子相位,实现可靠的量子记忆和容错量子计算的理论思想 Citation: For the theoretical idea of implementing robust quantum memoriesand fault-tolerant quantum computation using topological quantum phases withanyons and unpaired Majorana modes. 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 他的无数的贡献,将现代理论物理和数学富有成果的交互提高到新的高度,包括发展同源镜像对称,以及 wall-crossing 现象研究 Citation: For numerous contributions which have taken the fruitfulinteraction between modern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to new heights,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mological mirror symmetry, and the study ofwall-crossing phenomena. 美国斯坦福大学 发展暴涨宇宙学,包括新暴涨理论,永恒混沌暴涨,暴涨多重宇宙理论,以及发展弦论中的真空稳定机制 Ci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lationary cosmology, including thetheory of new inflation, eternal chaotic inflation and the theory ofinflationary multiverse, and for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vacuumstabilization mechanisms in string theory.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规范 / 引力对偶,将时空中的引力物理与时空边界的量子场论联系起来。该对应显示黑洞与量子物理是兼容的,解决了黑洞信息悖论。它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研究强耦合量子系统,有助于深入了解从高温核物质到高温超导体等一系列问题。 Citation: For the gauge/gravity duality, relating gravitational physics in aspacetime and quantum field theory on the boundary of the spacetime. Thiscorrespondence demonstrates that black holes and quantum mechanics arecompatible, resolving the black hole information paradox. It also provides auseful tool for the study of strongly coupled quantum systems, giving insightsinto a range of problems from high temperature nuclear matter to high 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s.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对我们理解量子场论和弦论的重要贡献。他对超对称量子场论的精确分析,导致关于它们动力学的深刻认识,在物理和数学上有基础性的应用 Citation: For major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quantum fieldtheory and string theory. His exact analysis of supersymmetric quantum fieldtheories led to new and deep insights about their dynamics, with fundamentalapplications in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印度哈里希-钱德拉研究所 发现了在一些超弦理论和规范理论中强-弱对偶的惊人证据,为证明所有弦论都是同一基本弦论的不同极限开创了道路 Citation: For uncovering striking evidence of strong-weak duality in certainsupersymmetric string theories and gauge theories, opening the path to therealization that all string theories are different limits of the sameunderlying theory.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多个对物理学的贡献,例如拓扑学在物理中的新应用,非微扰对偶对称,弦论导出的粒子物理模型,暗物质探测,粒子散射振幅的扭摆弦方法,以及量子场论在数学上的大量的应用 Citation: For contributions to physics spanning topics such as newapplications of topology to physics, non perturbative duality symmetries,models of particle physics derived from string theory, dark matter detection,and the twistor-string approach to particle scattering amplitudes, as well asnumerous applications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to mathematics.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13869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