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信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信所发布2016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热度 3 zhpd55 2016-10-20 17:07
中信所发布 2016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诸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2016年10月12日发布了2016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共计38页,包含了2000余种期刊,其中英文期刊90余种,中文期刊近1960种,更多信息详见附件。 2016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pdf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研究|199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SCI= Stupid Chinese Idea i鸿遍野
冯用军 2016-7-17 00:03
即使木有了SCI,或者SCI已死,中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还会弄出替代的BCI、YCI、XCI,把原本复杂系统的科研质量评价简单化、数字化、一刀切化,就像女人的罩杯,这不国内还有CSSCI嘛 所以,SCI易主(商业化),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欢喜有人忧,但中国科技人员苦逼的快乐生活还会继续,该骗的骗、该假的假、拜科学教、唯SCI主义,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咱们人多、钱多... 中国,i鸿遍野,木有科学探索无禁区的制度安排,木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允许试错失败的机制,木有终身教职和自由的探索精神,科技人员不能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怎么能去解放全人类,去哪儿原始创新?
个人分类: Science Journal|1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君一席话 读君一本书
热度 5 Liweigang 2014-4-28 08:49
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算是古汉文宏观量化,感性描述的范例吧。笔者在想,与智者朋友谈完一席话后,余味未尽,再看他一本新著,受益匪浅,但如何像古人那样进一步量化表达这种体验? 4月中旬,回国参加《中国网络科学论坛》,随后应科学网博主武夷山副所长的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这也是我和武老师的二次结缘。以往大家都在科学网写博客,经常在虚拟世界沟通交流。网友间的共同爱好和志向,让我们走到一起,那种真诚交往,畅说欲言的感觉,油然而生。 到中信所访问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科研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平性。目前,这在国内科技教育界是个热门话题,关系到每个科技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深化改革。中信所作为国家科技部科技政策制定和执行监督的信息支撑机构,对此议题格外关注。同时,中巴都参与金砖四国组织,两国间的交往有着很多相同性和互补性,这方面的交流也是十分有益的。尽管本人研究领域不是科研管理,但多年参与一线教学科研等活动,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和项目开发等涉及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等议题上,还是能和中信所的同仁们对上话的。 在和武老师、乔晓东总工和段黎萍老师等交流时,我们听说,中国不同科研管理部门安排的重大科技项目最终会审时,同一批外地专家应邀频频到京出差,苦不堪言。对此问题的解决,巴西是有成功经验的。例如笔者多年参与联邦科技部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CNPq)和教育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委员会(CAPES)的国际合作项目会审,以往都是到了这家去那家,起码要折腾两个星期。但2013年标书会审时,两个部委间预先协调,决定同时在一个地点对两家的基金项目进行会审,这样既省去会审专家宝贵时间,又为管理部门节减不少费用,一举几得,各方共赢。 回到巴西后,武老师还专门来邮件提到一事:不久前,科技部王志刚书记作报告,也谈到不同科研计划的评审会都可能请到同样的专家,搞得他们疲于奔命。可见,我们的交流中涉及的很多内容,尤其是巴西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宏观及微观科研管理的思路与实践,对于中国科技管理部门都有借鉴意义。 其实这次回国之前,已从科学网得知武夷山老师的一本大作付梓面世,盼睹为快。果然,这本《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成为本次往返家乡和回巴西路程中的良伴益友。 这本书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地平线未来丛书”中的一辑,丛书的初衷是“为思想打开一扇窗,领略先在与未来交接的地平线!”武老师的立意与前瞻显然让读者眼睛一亮,真正体现出作者思想活跃,对涉及社会民生和科技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独到看法具有跨界性、超前性和挑战性。全书共分四部分,“他山之石”、“发展漫谈”、“科学教育与未来”、以及“未来学家如是说”。 因为我们交谈中涉及较多的是科技政策与发展,所以本书的第二部分自然成为阅读重点。在这部分的开篇之作“科技政策如何促进社会平等”一文中,武老师以减少社会不平等为己任,从强化科技政策的角度来讨论如何优化社会发展,别具只眼。“从加州电动汽车推广受挫说起”一文介绍了美国相关人员如何应用动态战略规划(DSP)对新技术开发项目或大型工程项目进行分析,避免决策失误。在本人看来,采用同样或类似的方法对国内电动车辆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家乡是内地的一个中等城市,这次回家探亲看到了市政建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可喜景象,但也注意到一些新问题。例如,在家乡的大街小巷,电动摩托、电动汽车触目皆是。这种绿色交通工具的优点是价格低廉,老少皆宜。两万余人民币就可买上一辆,大部分家庭都买得起,以至这类产品迅速占居市场。目前情况是,这种电动车辆无需牌照,司机无需驾照,必然带来新的、无序的交通隐患。在城市高速扩张导致的众多问题中,这一新病症的影响程度难以评估。现在,当地政府甚至中央相关部门对此隐患似乎并无感觉,采取放任自流态度。细读武老师的相关文章,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尽快产生解决病症的良药妙方。 “政策制定中的学科冲突”,是一个会在科技资源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大问题。武老师早在1996年就引进国外的相关先进理念,结合国内科技发展情况,提出了科学的决策观。这也正是我们双方下一步拟合作开展的科技资源管理改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本文集收入的大部分文章,都涉及到某个具体问题。武老师作为情报研究人员,具有特殊的职业敏感性,他常常先是引介国外解决类似问题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然后结合国内具体情况,提出独到的看法和对策建议。 笔者十分欣赏这样的写作风格,还有一点体会是,未来并不遥远,“过去”倏忽走向的“未来”就是今天,而今天正在向未来迅速突进。武老师的书不仅能给未来学学者和科技人员带来学术滋养,也可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管理者的参考资料。从这本书里能吸收的营养不仅是未来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对新时代的新问题方面的新认识和新思路。 与君一席话后再读君一本书,相互了解更加全面了,为今后的友好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武夷山 《 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 》,湖北科技出版社,20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75180.html
个人分类: 社交网络|658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博士后招收简章
ningbi 2014-3-14 17:08
http://www.istic.ac.cn/EducationDetail.aspx?ArticleID=9565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博士后招收简章 发布时间: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是 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 。定位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并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成立50多年来,中信所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拥有了一支国内外有影响的优秀专家队伍,造就了众多的情报学专家,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和课题众多、涉及面广,经费充足,研究成果丰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政策及信息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与服务。中信所也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成员单位,负责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的建设,科技信息资源丰富。中信所建设的“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是我国图书情报行业内唯一的国家工程中心,设立的ISTIC-汤森路透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ISTIC-ELSEVIER期刊评价研究中心、ISTIC-MI联合中心等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展现了中信所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力。 中信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 具有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的国内首家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0年本站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评为 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我所自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后以来,已累计招收70名博士后入站,已出站博士后34名,在站博士后人员36人。目前,本站累计招收博士后人数在本学科领域和业内排名第一、在站博士后人数排名第一。近几年来,本站共有26名博士后先后获得28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在本学科领域排名第一。 中信所2014年拟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知识计量评价与学术关系网络”等23个研究岗位的博士后,欢迎符合招收条件的 具有各类学科背景 的博士人员报名申请入站。 一、招收条件 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2.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 3. 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4. 能够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须提供现工作单位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二、招收信息 部门 拟招人数 招收条件 (包括知识背景、全职/在职等要求) 拟招博士后岗位名称 岗位编号 研究方向及内容 合作 导师 信 息 资 源 中 心 1 人 具备计算机、图书情报档案、新闻出版、管理学等相关领域专业背景,或理工科专业领域科研能力。 全职/在职均可,优先招收全职博士后。 知识计量评价与学术关系网络 B2014-01 知识链接与知识评价: 基于引文的知识链接系统研究;引文关联及知识评价研究;大型术语服务体系及规范文档建设。 曾建勋 B2014-02 学术关系网络构建: 学术关系网络挖掘与可视化;数字资源聚合、语义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构建。 2 人 具备计算机、图书情报档案、新闻出版、管理学等相关领域专业背景,或理工科专业领域科研能力。 全职/在职均可,优先招收全职博士后。 科技报告制度 B2014-03 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研究: 研究科研项目的信息流,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政府科技信息公开制度和政府信息再利用。数字科研档案管理。 曾建勋 周 杰 2 人 具备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专业背景。 全职/在职均可,优先招收全职博士后。 知识管理与数字科研环境 B2014-04 信息资源分析与管理: 基于海量信息的数据挖掘分析;基于日志分析的用户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的配置、整合与服务;数字科研环境;大型信息资源系统建设与服务研究。 赵 捷 曾建勋 1 人 具备计算机、情报学、图书馆学、计算语言学或理工科领域相关专业背景。 全职/在职均可,优先招收全职博士后。 知识组织与 知识服务 B2014-05 知识组织体系与术语服务研究: 信息组织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元数据标准规范研究;分类法、叙词表、本体等知识组织体系构建及其映射、转化与知识服务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下叙词表的编制模式与应用方法研究。 常 春 战 略 研 究 中 心 1 人 具备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政策领域常用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全职 。 科技政策与管理 B2014-06 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科技政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创新监测与评价研究,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等。 赵志耘 程如烟 乌云其其格 3 人 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相关学术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在科技、法律、管理、经济、数据/文本挖掘及分析等方面具有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全职。 重点领域分析 B2014-07 重点领域分析 :围绕国家中长期规划与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域的分析研究工作,包括该领域相关科技政策的最新进展或前沿技术热点、难点与发展趋势跟踪研究。 赵志耘 张 旭 陈颖健 刘 娅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 1 人 具备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有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或自然语言处理基础者优先。 全职。 自然语言处理及软件研究 B2014-08 多层次语义标注研究: 研究面向专业领域科技文献的深度语义分析技术,实现从语言到语义、通用知识到领域知识的多维度拓展,进而促进领域知识建设与内容分析技术的互动式增长。 刘耀 B2014-09 自然语言机器学习、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词法处理、句法处理、语义处理等。 2 人 具备知识组织系统、知识工程、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和研究经验,有一定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背景。 全职。 具备数据挖掘、文本挖掘、专利信息分析与处理、管理科学、计算机系统管理与开发等领域的知识积累和研究经验,有专利相关研究项目经验者优先。 在职。 知识工程技术 B2014-10 中西文知识组织系统辅助构建理论与工具研究 :研究知识组织系统辅助构建与服务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性能极限、应用前景或技术实现。 乔晓东 朱礼军 B2014-11 大规模语义计算及大数据软件工具研发 :研究语义标注平台以及移动问答系统。 非结构化数据挖掘、语言处理 :各种数据挖掘技术(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结构化数据挖掘)在语义分析和信息抽取方面的应用研究。 B2014-12 创新知识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移动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系统、企业知识问答系统、技术机会发现系统研发。 B2014-13 专利信息分析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知识专利深度加工处理的知识资源建设方法与技术、专利文本挖掘技术与专利信息融合分析技术。 1 人 具备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信息处理或图书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经验,参与过相应领域的省部级以上级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分析与研究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协同研究能力。 全职。 数字图书馆技术 B2014-14 数字图书馆技术与应用: 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及建设工作,结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在海量科技文献信息环境下,进行智能检索,科技信息的云服务平台研究及建设。展开大型信息服务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安全规划。 张志平 1 人 具备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信息处理或数字出版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参与过数字出版相关省部级科研项目者优先。要求具有系统设计并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具有一定的科研管理能力。 全职。 科技文献动态数字出版技术研究 B2014-15 科技文献动态数字出版 关键技术研究 吴广印 资 源 共 享 促 进 中 心 1 人 具备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全职。 信息资源管理 B2014-16 科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与服务 :开展面向组织需求的信息资源管理架构研究,探索多维、多源信息资源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利用理论、技术及其应用,加强对政府和创新主体的决策信息支持。 贺德方 彭 洁 1 人 具备科技管理、、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全职/在职均可 ,优先招收全职博士后。 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管理 B2014-17 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信息分析、公开与保护等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 贺德方 彭 洁 情 报 方 法 研 究 中 心 2 人 有情报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背景(获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等学科博士学位)。 全职。 科学评价方法研究 B2014-18 情报理论方法研究: 利用知识管理与情报技术领域的理论、方法、工具开展情报方法与算法研究;开展大数据时代情报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探索情报方法与多来源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参与相关的国际、国内交流工作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武夷山 科学计量学研究 B2014-19 学术文献评价研究: 主要从事学术文献影响力指标设计与分析,开发微观文献计量学指标数据库系统,探讨如何挖掘文献中蕴藏的完整信息,并较准确地评价隐性贡献;研究引文分布规律及非英语国家期刊发展问题。 2 人 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新闻出版、管理学、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类相关专业学习背景(获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学科博士学位)。 全职。 科学计量学应用研究 B2014-20 科学评价理论应用研究: 主要从事基于海量科技文献的科技评价研究、人才评价研究、期刊与图书评价研究;国内外科技评价相关理论研究,学术论文著录行为模式和信息揭示研究等。 潘云涛 1 人 有情报学、战略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类相关专业学习背景,或具有工学专业基础的经济管理知识背景(获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学科博士学位),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全职/在职均可,优先招收全职博士后 。 竞争情报研究 B2014-21 竞争情报与竞争战略: 主要从事竞争情报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竞争情报服务模式与机制和企业竞争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郑彦宁 B2014-22 技术竞争情报研究 :主要从事技术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开展大数据时代技术情报分析范式以及技术竞争情报挖掘方法与技术研究。 1 人 有情报学、战略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类相关专业学习背景,或具有工学专业基础的经济管理知识背景(获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学科博士学位),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全职/在职均可,优先招收全职博士后 。 竞争情报研究 B2014-23 产业竞争分析与发展战略: 主要从事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产业竞争情报服务方法、产业对标分析、产业竞争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陈 峰 三、招收流程 1 .提出申请 申请者按要求填写《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 》(见附件),并发送至 dpt@istic.ac.cn ,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申请 — 本人姓名(招收部门名称)。 2 .初审 本站将根据《申请表》对申请者进行初审,通知初审合格者与合作导师沟通,确定参加面试人选。 3 .通过初审者参加面试前应提交以下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企业单独招收)一式六份(在中国博士后网站 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 通过“博士后进出站”全国博士后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填报相关内容并打印); (2)本学科两位博士生导师推荐信,一式两份(其中一位必须是本人博士生导师); (3)博士入学以来科研成果清单及主要证明材料(含博士论文摘要); (4)拟选课题研究思路(3000-5000字); (5)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学校学位办出具的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有关证明材料原件; (6)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正反两面); (7)培养单位鉴定表; (8)如申请者为再次进站者,需提交以前在站经历、评价材料和博士后证书; (9)如申请者为留学归国应届博士,还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 4 .面试 本站将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面试,择优录取。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四、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路15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100038 网址: http://www.istic.ac.cn 联系人: 谷老师、刘老师 咨询电话:(010)58882046/2052/2338 传真:(010)58882080 电子邮件: dpt@istic.ac.cn 五、附件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
个人分类: 文献情报|1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中信所复试考试内容(回忆)
lucheng918 2013-3-16 22:58
以下内容个人根据回忆撰写,各位上线的学弟学妹酌情考虑,按需复习,提前祝复试成功! 复试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 综合能力考试: 类似于公务员申论的考题,给出很长的一份报告,挑出有用信息,或者总结归纳观点,个人感觉考察情报定位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去年的考题是关于基因的一篇文章好像,记不太清了,反正是高科技的,今年应该也是诸如此类,毕竟是科技信息研究所。 对于此门考试,个人感觉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丝毫不涉及专业知识,因此不必太担心,抽时间做做公务员申论的题就行。 2. 听力考试: 一份六级水平的听力题目,如果六级过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没过就要回去好好把六级听力题目找出来认真练习了。这个如果做不好还是很有差距的。 英语听力不好的这个需要好好练习。 3. 综合面试: 首先声明,此项考试近乎不涉及专业知识,因此不必担心。但是,有值得描述的履历还是很受老师喜欢的。包括实习经历,工作经历,大学获奖经历,以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你就赢了。 去年的考题是:你在大学的难忘的经历,为什么选择中信所,还有临场阐释对“唯能力论”“唯学历论”两个名词的解释。 时间好像是 15 分钟,感觉分分钟就结束的样子。因此,大家要抓紧时间表现自己的能力与才华。 这个环节是赢得老师好感的时候,大家应该抓紧时间扩展点知识面,总结下自己的取得的成就,尽力表现。 4. 英语口语考试 :不出意外是咱们备受尊敬的武夷山副所长给面试。武所的英语是相当厉害的,但是不会出太为难人的问题。 去年的考题是:首先自我介绍,然后给了两个谚语,二选一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个:只要有信念,梦想就会成真。第二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原文都是英文的哦。 我当时选择了第一个问题回答,引用了《勇敢的心》里华莱士的例子,并结合自己考研的经历,来证明有信仰就会成功。个人感觉说的挺成功的,这得益于我准备自我介绍时准备“喜欢看什么电影”这个问题的灵感,这对不擅长英语的我是很骄傲的一件事情。因此,大家不必太担心不会说,你可以从准备自我介绍扩展很多东西,还有网上很多什么老师复试爱问的问题此类,找一些背诵一下,面试时灵活调用。 这个环节应该注意不要紧张,口语大家都不好,但是你能把自己准备的说出来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当你走出口语考试的机房时,复试就结束了,就等着体检回家等好消息吧。 总的来讲,中信所在情报学界是个相当不错的读研单位,希望大家好好准备复试,将来大家一定会有机会一起去看玉渊潭公园美丽的樱花节、感受帝都的各路美景雅致…… 2013 年 3 月 16 日 路路成功
个人分类: 考试|2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STADS) 试用体验
rbwxy197301 2010-8-15 15:43
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是面向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技信息挖掘、分析,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的工具。利用该工具,用户只需输入关注内容、轻点鼠标,即可轻松了解所关注主题的研究状况、学科领域专家与研究机构、科研项目课题成果与进展、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统计与分析,并获得相关分析报告,为科技创新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 ( 资料来源http://stads.wanfangdata.com.cn/product.htm ) 在《情报学报》封底发现了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下载了网站提供的软件。由于是试用,因此很多功能并无法体验。我主要试用了系统提供的创新报告功能。分别选择了安徽财经大学、叶继元教授、知识图谱和G3作为检索对象进行了试用。 从系统响应的速度看,大概十分钟左右可以得到一个对象的创新报告。可能是由于检索对象的问题,创新报告中的有些内容是空白,没有相应内容。可能由于数据源的问题,一些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系统提供的学科导航是按中图法为标准,在我输入G3时,系统返回的结果是: 分类号: G359   类 名: 世界各国情报事业   分类号: G359.3   类 名: G359.3/.7 各国   备 注: 依世界地区表分, 再仿G359.2分.   分类号: G359.29   类 名: 情报事业史   备 注: 依中时代表分。   分类号: G359.27   类 名: 地方情报事业   备 注: 依中国地区表分.   分类号: G359.26   类 名: 对外情报工作交流   分类号: G359.25   类 名: 情报工作的协调和合作、情报网   分类号: G359.229   类 名: 情报学会   分类号: G359.226   类 名: 情报工作会议   分类号: G359.224   类 名: 基层情报机构   分类号: G359.223   类 名: 专业情报机构 不清楚造成上面原因是数据不全,还是我试用的问题。另外系统只提供到二级类目,如果能够再细一些,可能结果更能满足用户需求。还有就是下面返回的这个结果中,人物名称有本刊评论员,这样的数据结果略显粗糙。 表3.3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及数量 序号 人物名称 数量 1 李斌 89 2 胡沛泉 78 3 王元荪 68 4 佚名 61 5 张琪玉 58 6 本刊评论员 47 7 黄敏 41 8 王霞 38 9 孙英兰 30 10 曾惠平 25 瑕不掩瑜,这个系统的思路非常好,可以为很多工作节省非常多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广泛的利用范围和价值。希望在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再加强。有兴趣大家可以试用。 http://stads.wanfangdata.com.cn/index.htm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6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报告通知:走向Web3.0: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timy 2009-8-28 16:06
转发一下 : 题 目 :走向Web3.0: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报告人 :黄智生博士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计算机系 时 间 :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下午2:00 地 点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五层548会议室 (北京海淀区复兴路15号中央电视台西门) 黄智生博士简历 :博士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研究所。目前担任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计算机系高级研究员、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语义Web的逻辑基础、智能多媒体技术、智能Agent的形式化理论与实现、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逻辑以及行为推理等。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个人主页: http://www.cs.vu.nl/~huang/ 报告提纲 :万维网(WWW)的技术发展和普及在短短的数十年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深刻地改变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也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巨大的信息和知识财富。万维网(WWW)的技术方式经历了从Web1.0发展到Web2.0,正在处于走向众说纷纭而令人向往的Web3.0的过程中。本报告将分析Web3.0的应用前景以及它同语义网(The Semantic Web)与本体技术的联系,并通过介绍欧盟第七研究框架中大型语义网LarKC课题(Large Knowledge Collider,大型知识对撞机)的研究内容,详细介绍海量语义处理与推理技术。本报告并将通过介绍一系列语义产品和应用系统,展现Web3.0丰富多彩的技术前景。 欢迎所内外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 学术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个人分类: 同行交流|4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读研到工作的这几年
lycee 2009-4-26 19:19
我刚来中信所的时候,曾经拜访过老所长梁战平,我说我想做数据挖掘。梁老师说做这方向,数据来源是个关键,他的一个学生在中国电信工作,对电信上近百万的数据做了分析,论文做得很好。我心想自己一个应届本科生刚来北京,上哪能找到一个地方给我上百万的数据呢?大家说武夷山老师是业内的知名学者,当时我对他的领域并不熟悉,但还是大着胆子去拜访他。武老师虽然不太爱说话,却也没有什么架子,谈了一次,便同意收我做学生。 中信所是两年的课程,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做论文。从第一年的暑假时起,我就开始拼命找实习和兼职,一年内做了一份比较长期的实习,两、三份兼职,白天上班,晚上做论文。导师给我列的书单,我读了一些,也还算应付得过去,但离用到百分之百的心血还差很远。记忆中的那段日子非常匆忙,有些浮躁。 于是匆匆忙忙的,我就毕业了,也找到了工作。回想当时的我,一味地担心找不到工作,却从没有想过为什么可能找不到工作。做了很多实习,这对于实践固然是好的,可是忽视了对学业的思考与探索--而这正是读研的核心之所在,也正是你与别人的不同、你的价值体现之所在。我很后悔没有多花些心思去读读书单上的书,多思考其中的问题然后缠着所里的老师给我一些指点--如果你是工作了才遇到这些问题,对不起,这些专家们已经不在你身边,也没有义务再给你指点些什么了(当然一般老师都会帮忙,不过人家还有在读的学生要指导呀)。 我想我这篇文,大概是想写给师弟师妹们看的。可能也会有人如当时的我一般,自卑、焦急、浮躁,其实大可不必,用一颗平和开朗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就好了,然后按部就班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吃该吃的苦,读该读的书,生活纵有万般不平,可是浮躁又有何益?中国有句古话:因地制宜。想一想自己的母校优势何所在,自己的专业优势何所在,把抱怨和担心的时间用在汲取这些优势上,即使将来转业,你在新的团队里也是有自己特色的。
个人分类: 关于学术|593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