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理解、爱心和责任,搭起国际教育桥梁
uestc2014xiaoyu 2019-4-9 14:15
理解、爱心和责任,搭起国际教育桥梁 ——有感国际留学生的“三全育人”工作 本人担任国际留学生课程《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有五个年头了,授课人数超过400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留学生的深入交流和课堂互动,让我对国际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新时代国际化教育的到来,对研究生的“三全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生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授课者或者导师需要给学生更多人生和职业规划的引导,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这个形势下,延伸到国际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上,有更多需要我们思考和探讨。如何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传道受业解惑,给予他们国际化的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大家在中国学有所成,思有所依。这里面最最需要的是为师者的理解、爱心和责任! 图片来源:电子科大国际留学生文化节 我们多数国际留学生来自第三世界国家,他们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宗教信仰情况复杂,生活习惯多种多样。他们对于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是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的,却又感觉茫然和担心,不知如何融入。这时候我们每一位课程担任者或者导师,都是国际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和“布道者”,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气神。国际留学生担心我们对他们有所“歧视”或者“区别对待”,所以,我们需要主动打开心扉,给予他们理解和关爱,同时告诉他们中国的“方圆”和中国的“规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融入中国,才能融入中国的教育体系,并良性的传递中国文化,不至于有很多误解。 图片来源:课程《 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中期分享留念 我记得有位留学生刚到国内,上我课的第二次就请假了,给我留言说是“由于经济紧张,需要找兼职,不能每节课都来……”我就主动给他电话沟通,了解了一下实际情况,发现由于他肤色的原因,找兼职又不好找,就在苦闷和不断的面试。我就和他分析了一下他自身的条件、优势以及未来的打算,同时指出,如果他学好本身的课程和知识,是可以参与到课题组的,这样每个月也有一定的补助,加上他的奖学金,生活是问题不大。另外,最重要的是学业又能保证,不至于本末倒置。后来他听了我的建议,开始苦练基本功,很快加入我的课题组,做的还不错,半年不到就发表了1篇文章。为他高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简言之,对于国际留学生的“三全育人”工作,大家都还在路上。我只是庆幸自己已经开始有所感悟,并且在不断优化和改进,希望能不负青春、不负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个人分类: 研途师说|13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尺讲台的内涵(一)
热度 4 uestc2014xiaoyu 2015-12-31 10:19
本周是 2015-2016 学年,电子科技大学秋季学期的第十个教学周。 时间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慢慢流逝!转眼间我职业生涯中,第一门正式授课课程《 Data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也马上走向尾声。在回顾课程的点滴之间,在审视试卷的片刻之际,我真的是感慨万千! 这份感慨让我情不自禁的思考:何谓三尺讲台?何谓站好这三尺讲台?何谓传道授业解惑?何谓为人师表?…… 这门 DADM 课程,是我今年 5 月份接到的授课意向选择。通过与团队负责人商量,以及研究生管理科的李老师交流,我欣然而笃定的选择了这门课程。首先,课程的内容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与我现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一致,正好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作用。其次,本门课程是全英文授课,面向对象是国际留学生、博士生、研究生,这对于我曾在国外留学两年半,有很好的语言基础,是一个进一步的夯实与提升。当然,除了这两点有利的分析之外,还有很大的挑战和压力。挑战性在于,本门课程要想上好,绝非易事!原因有三,一,因为它的内容十分系统,牵扯到较多的数学知识,像我这样的青年博士老师,只有几年的博士研究沉淀是不够的。其二,课时数相对较少,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组织课堂内容,让同学们既能由浅入深,又能学有所得,是一个不好把握的度。第三,面向对象层次高低不同,有研究生,有博士生,有的同学基本上已经对机器学习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但是有的同学却对数据分析还是零基础,这时知识点的深浅就不好展示。而压力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全英文授课,对于国际留学生而言反而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本土的学生,尤其是听力不太好的同学,其实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所以课上如何让每一个同学,或者说让尽可能多的同学,适应我的口音,适应我的语速,都是需要慢慢磨合和探索的。 关于这个三尺讲台的内涵,要说的内容实在是丰富,只言片语总是难以将心中的种种情绪展现出来。今天暂且说一说,第一次授课我领悟到的自身教学成长历程的六个阶段吧。 第一个阶段:关注形式与反馈,反而会“卡带”、恍惚。 拼命关注学生的反映,放在技巧上和课堂的氛围上,而忽略了内涵,所谓的“比葫芦画瓢”。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整个人关注点完全放在了大家的反应上,恍惚的瞬间竟然有了一种忘记衔接的顺畅。当我介绍课程是基于大数据背景而进一步展现数据之美的时候,我心中却提前给大家设定了种种的反映,或热烈,或激动,或好奇。然而,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和反映,完全是无法提前预设的,所以有时心中难免觉得“排练”不畅。第一次课接近尾声的时候,其实自己开始有点像在做讲座的感觉了,只有煽动性,却忽略了知识传授本应如春雨润物。所以,下课后自己十分耗神,然而还觉得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更加对于讲授内容不是十分肯定了。尤其是 Boring 课后的一句话更加让我深思“比较散,不像上课,像表演!”这话虽然不中听,确是实言!别的同学或许顾及情面,或者其他总是会说赞誉之词,但是 Boring 不会。 Thank you so much , Boring ! 第二阶段:专注内容,形散而神不散。 第二次,我就总结第一次上课的感受、不足和心得,决定把形式和大家的反应先作为客观事物来看待,把要讲的东西始终熟念于心!所以第二次课上在讲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息息相关,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数据科学的处理流程的时候,自己心里十分胸有成竹。不再会出现“卡带”的情形。有时为了旁征博引,让自己的授课内容始终沿着自己的备课主线来进行,学着眼神的普适而无物。有时为了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在讲解的内容上,可以培养自己的几个小习惯,比如:走下讲台偶尔俯瞰自己的话筒,或者目视教室正后方等等。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但是问题来了,当自己如此做时,课堂的互动效果就下降了,因为为了专注与内容不敢插曲太多,不敢太多与学生互动。或许还是修行不够。 第三阶段:注重课堂流畅效果,舍本逐末,死记硬背。 经历了第二阶段的几次授课之后,自己开始想着课堂流程的效果。因为第二阶段的练习,让我开始专注于讲的内容,但是仅仅是基础知识的讲授,难免枯燥乏味。加之有时各个点的衔接上还是会出现小节点。所以,我就开始思考如何提高课堂的流畅性问题。我当时好像是太心急了,异或没有纵观全局,竟然想到每页 PPT 都做笔记,把 PPT 对应的 Notes 硬背下来。一来二去,上课的时候,虽然讲述内容的时候十分流畅和流利,却被束缚住了手脚。现在想来,有点“矫枉过正”了!:) 第四阶段:抓住核心,适当延伸,张驰适度。 事物的发展,似乎总是要经历这样的或保守、或冒进的种种冲突与对撞之后,才会找到自己的最优曲线。所以经历了过于发散与过于保守的两个极端之后,我似乎找到点上课的感觉了。到了第四个阶段,我做好 PPT 之后,首先彻底理解,搞懂每个知识点,以及适当的外延知识,这里面包括一些最新的学术进展,一些有趣的算法故事,甚至可以配上一些有没的数学图片。总之,自己开始尝试在课堂上适当灵活发挥的感觉了。加油!在进步哦 ~ 第五阶段:由点及面,每节课力求完整。 说到这一点,可能是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内容庞杂,前后关联性不算很大,各个关键知识点几乎都可以自成一个小的方向,故而在课程设计上就不能每个点都拉太长。而应该每个知识点以 Lecture 的形式展现,这样大家先掌握一颗颗的“珍珠”,后面再以实际案例来作为主线,将其串联起来。比如,常用的聚类算法、回归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分类算法等,他们就好比一颗颗的珍珠,而一个计算广告的定点投放和推送案例就可以作为一条线。 具体到授课上,首先,我盘算和构思好每堂课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知识的系统化,不断的掌握每个细节,最后根据自己要讲的东西来制作 PPT ,而不是做好了 PPT 再来准备。 第六个阶段:学会首尾呼应,真正的行云流水。 这里之所以把这个感受总结为我的第六个阶段,源于最后给大家的总结课。我发现十个周看似时间很短,但是对于大家的记忆力而言也还是一种挑战。众多的知识点,如果不及时复习,可能一个周左右就会忘记,更不要提 10 个周的时间了。所以,在总结课上,当我如数家珍给大家复习时,看到的是大家的迫切期待,看到的是突然间的融会贯通。不是说孩子们懒,有个师傅提纲挈领的给大家串联,总是美好的事情。他们不致于茫然,不致于忘记某颗珠子。:) 这最后一个阶段,我这学期,第一次授课只是偶尔间感受到了这种良好的感觉,不过这将是我第二次开这门课的一个目标。加油哦 ~ 2015.11.6 晚 ———————————————————————————————————————————— 晓瑜后记—— 自 11 月份授课完毕,一直生病中,所以博文久未更新,望所有的朋友谅解。 不过,现在身体在康复中,也请勿念 ~ 这两个月也是感悟颇多,自己接下来会一一慢慢整理上来。 今天是 2015 年的最后一天,年年岁岁有今朝,岁岁今朝均不同! 祝愿每一位同学、朋友、师长、亲人,新年新气象!一切都好!
个人分类: 三尺讲台|24156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