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农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不用哪些化学物质
蒋高明 2018-1-24 20:04
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不用哪些化学物质 蒋高明 在工作和科研活动中,有人经常问我:“你们搞的六不用,都是哪六不用?” 六不用是“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激素与转基因种子” 的笼统提法,其实细数起来,弘毅六不用模式不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可能愈万种。对于这些具体不用的化学物质尤其是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我们分类介绍如下: 一、 不用农药(杀虫剂) 狭义的农药是指杀虫剂和杀菌剂,广义的农药还包括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等,这里我们理解的农药为狭义的杀虫剂。第一次绿色革命以来,人类到底制造多少种农药种类,很多文献都无法统计清楚,有人估计有 3万 多种,其中中国农药登记在册的有 9700种 。之所以种类繁多,首先是因为人们不断发明新农药,其次在原药基础上不断排列组合,创造更多的农药。这些农药,理论上讲,只要使用都可能进入食物链。在食品样品检测中,不可能对那么多农药种类进行逐一检测。国内一般进行的食品农药残留商业检测,有 191 项和 292 种项目区别。下面就以191种农药残留为例,看看这些农药都是什么(黑体者为除草剂,其余以杀虫剂和杀菌剂为主): 邻苯基苯酚、乙酰甲胺磷、啶虫脒、 乙草胺 、涕灭威、涕灭砜威、涕灭威亚砜、 莠去津 、保棉磷、嘧菌酯、苯霜灵和精苯霜灵、噁虫威、乙丁氟灵、丙硫克百威、解草嗪、苄嘧磺隆、联苯菊酯、啶酰菌胺、溴螨酯、乙嘧酚磺酸酯、噻嗪酮、丁草胺、丁酮威、硫线磷、克菌丹、甲萘威、多菌灵、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灭幼脲、氯丹、虫螨腈、毒虫畏、氯苯胺灵、毒死蜱、甲基毒死蜱 、烯草酮 、噻虫胺、氰草津、环氟菌胺、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霜脲氰、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嘧菌环胺、灭蝇胺、o,p'-滴滴滴、p,p'-滴滴滴、o,p'-滴滴伊、p,p'-滴滴伊、o,p'-滴滴涕、p,p'-滴滴涕、溴氰菊酯和四溴菊酯、二嗪磷、苯氟磺胺、敌敌畏、氯硝胺、三氯杀螨醇、乙霉威、苯醚甲环唑、乐果、烯酰吗啉、烯唑醇、敌瘟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硫丹(β)、硫丹硫酸酯、硫丹(α)、乙硫苯威、乙硫磷、灭线磷、醚菊酯、乙嘧硫磷、噁唑菌酮、氯苯嘧啶醇、环酰菌胺、杀螟硫磷、仲丁威、苯氧威、甲氰菊酯、丁苯吗啉、唑螨酯、倍硫磷、氰戊菊酯、S-氰戊菊酯、氟虫腈、吡氟禾草灵和精、氟氰戊菊酯、氟虫脲、氟硅唑、氟胺氰菊酯、呋线威、六六六、庚烯磷、噻螨酮、抑霉唑、吡虫啉、茚虫威、异菌脲、缬霉威、水胺硫磷、异柳磷、甲基异柳磷、异丙威、稻瘟灵、异丙隆、醚菌酯、利谷隆、马拉硫磷、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苯嗪草酮、甲胺磷、杀扑磷、甲硫威、灭多威、甲氧虫酰肼、 异丙甲草胺 和精-异丙 EURL、 甲草胺 、速灭磷、久效磷 (mg/kg)、腈菌唑、敌草胺、烟嘧磺隆、酞菌酯、氧乐果、 噁草酮 、噁霜灵、亚砜磷、多效唑、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戊菌唑、二甲戊灵、氯菊酯、稻丰散、甲拌磷、甲拌磷砜、甲拌磷亚砜、伏杀硫磷、亚胺硫磷、磷胺、辛硫磷、抗蚜威、嘧啶磷、甲基嘧啶磷、咪鲜胺、腐霉利、丙溴磷、猛杀威、 扑草净 、霜霉威、炔螨特、苯胺灵、丙环唑 、残杀威、炔苯酰草胺、吡蚜酮、吡菌磷、哒螨灵、哒嗪硫磷、嘧霉胺、喹硫磷、五氯硝基苯、喹禾灵和精、砜嘧磺隆、八氯二丙醚、西玛津、多杀霉素、螺环菌胺、戊唑醇、虫酰肼、杀虫畏、三氯杀螨砜、噻菌灵、噻虫啉、噻虫嗪、噻吩磺隆、硫双威、久效威砜、久效威亚砜 、甲基立枯磷、甲苯氟磺胺、三唑酮、三唑醇、醚苯磺隆、三唑磷、敌百虫、氟菌唑、氟乐灵 、氟胺磺隆、蚜灭磷、乙烯菌核利。 以上191项中,以杀虫剂和杀菌剂为主的农药,在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中是严禁使用的,送检样品除受周边环境外均应达到“零检出”的严格要求,不能低于欧盟有机标准。 二、不用除草剂 三氯醋酸、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盖草能、氟乐灵、西玛津、果尔、草甘膦、除草醚、莠去津、百草枯、均三氮苯类、扑草净、取代脲类、除草剂一号、苯氧乙酸类、2甲4氯、2,4-D丁酯、吡啶类、盖草能、二硝基苯胺类、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精喹禾灵、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异恶草松、氟乐灵、草除灵、酰胺类、拉索、五氯酚钠、硼砂、氯酸钾、硫酸铜、砒酸盐等 50多种 市售除草剂,在“六不用”农业模式下是不能使用的,也不应当检出。 三、不用化肥 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中养分供应,全部使用来自植物的光合产物或次生衍生物,即动物与人类排泄物、植物掉落物、微生物菌肥等,不使用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B、Mn、Mo、Zn、Cu、Fe等微量元素肥料等 50多种 。 四、不用地膜 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地膜包括:有色地膜、反光膜、除草膜、光降解膜、耐老化长寿膜、切口膜低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超薄地膜等 20余种。 地膜使用所产生的塑化剂,如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或DnO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DC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对苯二甲酸酯类、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等 30多种 ,在弘毅六不用模式生产的食物中不存在,因为弘毅农业模式拒绝使用农膜。 五、不使用人工合成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吲哚乙酸为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激素。除赤霉素外,大部分激素能够人工合成。人工合成激素至少包括2,4-D(2,4-二氯苯酚代乙酚)、多胺,水杨酸类,茉莉酸(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吲哚乙酸、整形素(形态素)、 生长抑制剂、b9:(必久,b995,阿拉)、矮壮素(ccc) (三西,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青鲜素(抑芽丹)、氯吡苯脲(膨大剂)等约 20种 。 类固醇衍生物、非甾体雌激素、己烯雌酚、己烷雌酚、炔雌醇、炔雌醚、促进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等至少10种动物类激素,不能在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 六、不使用转基因种子 即使不考虑转基因食品中引起的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转基因食物中至少含有Bt毒蛋白和草甘膦等 2种 非食物成分,因此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拒绝使用转基因种子。 七、重金属不能超标 铜、铅、锌、镍、钴、锑、钒、汞、镉、铬、汞、铜、砷、锰、铁等约 20种 ,因源头停止了农药、化肥与合成饲料使用,堵住了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人工通道。即使如此,弘毅六不用农场土壤、水体中本底的重金属不能超过国家的有机农业标准。 八、不含抗生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成长的物质。自第一代抗生素出现以来,抗生素种类已达到 1000种 之多。在工厂化动物养殖过程中,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甲氧青霉素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氯霉素、甲砜霉素、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齐红霉素(阿奇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布丁、环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抗生素,可能会污染食物链。弘毅农业模式采取自由动物放养模式,除极少数治疗使用外,上述抗生素不能出现在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中的肉、蛋、奶、鱼、海产等动物类食物中。 九、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10000种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 2400多种 。弘毅六不用模式生产的初级农产品,进一步加工成食品过程中,严格不使用下述化学添加剂: ① 防腐剂 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脱氢醋酸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乳酸链球菌素、双乙酸钠、克霉灵、保果灵、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30多种。 ③ 着色剂 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5种 。 ④ 增稠剂和稳定剂 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所添加的物种。该类食品添加剂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⑤ 膨松剂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酸钾铝(明矾)、复合膨松剂等4种。 ⑥ 甜味剂 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鲜糖醇、甜菊糖甙、甘草素、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乙酰磺胺酸钾、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称阿力甜)、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甜蜜素等30多种。 ⑦ 酸味剂 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10种 添加剂。 ⑧ 增味剂 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甘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L-丙氨酸。谷氨酸钠(即味精)等9种。 ⑨ 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⑩ 漂白剂 硫磺、二氧化硫等。 (11)护色剂 硝酸盐(钠或钾)或亚硝酸盐等。 (12)酶制剂 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拟内孢酶、果胶酶等。 (13) 香精,化学合成香料等多种。 卫生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在分次分批公布的 151种 食品非法添加剂,没有机会出现在弘毅六不用食物中,因为我们源头不添加: 吊白块(腐竹、粉丝、面粉)(非法添加对象,下同)、苏丹红(辣椒粉、辣椒酱、鸡蛋、鸭蛋)、王金黄(块黄)、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美术绿、碱性嫩黄、工业用甲醛(白菜运输)、工业用火碱(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生鲜乳)、一氧化碳、硫化钠味精、工业硫磺(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工业染料(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罂粟壳、革皮水解物、溴酸钾(面粉)、β-内酰胺酶、富马酸二甲酯、废弃食用油脂(地沟油)、工业用矿物油(陈化大米)、工业明胶(冰淇淋、肉皮冻等)、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敌敌畏(火腿、鱼干、咸鱼等)、毛发水酱油、工业用乙酸(食醋勾兑)、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喂养或加工牛羊肉及肝脏)、硝基呋喃类药物(猪肉、禽肉、动物性水产品)、玉米赤霉醇(牛羊肉及肝脏、牛奶、抗生素残渣猪肉、镇静剂猪肉)、荧光增白物质(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工业氯化镁(木耳)、磷化铝(木耳、馅料原料漂白剂焙烤食品)、酸性橙Ⅱ(黄鱼、鲍汁、腌卤肉制品、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等)、氯霉素(水产品、肉制品、猪肠衣、蜂蜜、喹诺酮类麻辣烫类)、水玻璃(面制品)、孔雀石绿(鱼类)、乌洛托品(腐竹、米线等)、五氯酚钠(河蟹)、喹乙醇(水产养殖饲料)、碱性黄(大黄鱼)、磺胺二甲嘧啶(叉烧肉类)、敌百虫(腌制食品)等。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弘毅六不用采取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准,下述 37种 食物添加剂即使合法使用但也不能出现弘毅六不用加工食物中: ①亚铁氰化钾;② 4-己基间苯二酚;③ 硫磺;④ 硫酸铝钾;⑤ 硫酸铝铵;⑥ 赤藓红;⑦ 赤藓红铝色锭;⑧ 新红;⑨ 新红铝色锭;⑩ 二氧化钛;(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加氨生产);(12)硫酸钠(钾;(13)亚硝酸钠(钾);(14)司盘80;(15)司盘40 (16)司盘20;(17)吐温80;(18)吐温20;(19)吐温40;20)过氧化苯甲酰;(21)溴酸钾;(22)苯甲酸;(23)苯甲酸钠;(24)乙氧基喹;(25)仲丁胺;26)桂醛;(27)噻苯咪唑;(28)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29)乙萘酚;(30)联苯醚;(31)2-苯基苯酚钠盐;(32)4-苯基苯酚;(33)戊二醛;(34)新洁尔灭;(35)2、4—二氯苯氧乙酸;(36)糖精钠;(37)环乙基氨基磺酸钠。 卫生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以下天然的原料禁用:八角莲、土青木春、山莨菪、川鸟、广防已、马桑叶、长春花、石蒜、朱砂、红豆杉、红茴香、洋地黄、蟾酥等 59种 ,同样与不能在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中使用。 从以上粗略的介绍来看,普通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可能面临高达 11432种 化学物质(除重金属外,绝大多数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污染,这些物质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人工合成激素、抗生素、转基因导致的非食物成分;在弘毅弘毅模式除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盐、酱油、酒、醋、油等天然或自然发酵的物质外,理论上告别了上述愈万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污染,实践中经过“零农残”(即未检出或极少数检出但远低于欧盟要求的含量标准)严格检验,因此按照弘毅六不用农业模式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安全放心的好食品,是严格按照国内外有机标准的得以实现的真正有机食品,故而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在食品形势严峻的今天,采取六不用模式种养殖的难度和压力是巨大的。即使如此,我们不忘初心,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将上述一万多种化学物质尽快从人类食物链中剔除出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消费者觉醒的那一天,也就是中国人告别食物链污染的那一天,也是人类告别重大疾病年轻化、低龄化的那一天。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事实教育了农民:大蒜覆盖地膜或能叫停
热度 5 蒋高明 2016-6-5 21:50
事实教育了农民:大蒜覆盖地膜或能叫停 蒋高明 最近,弘毅生态农场的有机大蒜收获了,虽然没有达到普通大蒜产量,但在严格“六不用”前提下收获,产量也表现不俗。 为了试验“六不用” ( 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种子 ) 大蒜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受欢迎的程度,我们安排某农户种植一亩的有机大蒜。他们虽然答应下来,但由于担心产量下降,还是折半种植了,一半用传统的办法种植,一半按我们的“六不用”标准种植。到了栽植时,他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剩下半亩承诺用有机种植的一半还是覆盖了地膜。这样,严格符合我们要求的仅种植了 2.7 分地。然而,收获以来,事实让农民大吃一惊,辛辛苦苦用了地膜以后,其产量尚不如不覆盖地膜的有机大蒜。采取“六不用”方法生产的大蒜产量为 3054 斤 / 亩 ( 鲜重 ) ,而覆盖地膜后为 2500 斤 / 亩 ( 鲜重 ) 。在“六不用”有机种植模式下,覆盖地膜完全是多此一举了。 还有比“多此一举”更糟糕的,有机肥 + 地膜覆盖反而降产。另一户农民,也采取了有机肥种植办法,但事先没有给我们打招呼,自己做了尝试。农民可以接受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等,但由于种植惯性问题,还是覆盖了农膜——他们简单地认为,盖一层地膜总比不盖地膜容易抗寒冷的动态,大蒜与小麦一样,在北方是越冬的作物。该农户其产量表现更差, 8 分地仅收获了 1000 多斤干蒜,合鲜蒜产量 1563.5 斤 / 亩。 为什么有机种植模式下,覆盖地膜大蒜产量反而下降呢?这是因为:第一,施加到耕地里的大量有机肥(以牛粪为主,亩施 5 吨以上),在耕作层(气温回升后尤其明显)里还会发热,这是微生物发酵的结果。如果再覆盖了地膜,在天热时发酵的热量无法散失,反而伤苗。第二,覆盖地膜加上地下使用的除草剂和农药,在高温环境下,实际上是一种逆境,即对植物根系有害,大蒜容易生病,突出表现在出现“胖蒜”(即仅长蒜皮,不形成鳞茎),而“六不用”种植模式不会形成胖蒜,因为土壤是健康的。第三,地膜虽能够保一定的湿度,但春季的小雨因农膜阻碍不容易被土壤吸收,不覆盖地膜加上适当的人工除草松土,可以利用微雨或小雨,即普通种植的不抗旱,有机种植的大蒜是抗旱的。第四,有机种植模式下,大蒜至收获时秧苗依然是绿色的,后劲足,可以延长 10 天收获,产量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由于农场严格规定“六不用”,覆盖地膜显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仅对 2.7 分地的大蒜进行了回收。由于资本作局,“算你狠”发威,今年普通大蒜价格偏高。我们在此基础上付给农民的还要高 1.5-2 倍左右。明年普通大蒜降低后,我们依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且不受大蒜贩子盘剥。通过市场作用,倒逼农民不用地膜、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等有害物质。 事实让农民受了教育。明年与我们合作时,他们均表示不再用地膜,改用秸秆覆盖。秸秆覆盖除了保温、保湿,关键还可增加土壤营养——这样种大蒜的土地越种越肥。 覆盖地膜的大蒜皮黑,不盖地膜的皮白。我们的方法种出来的产品卖相好,市场竞争力更大。 山东农民年年种蒜,年年覆盖地膜,大部分地膜被低温焚烧了,造成了严重的长寿的致癌物二噁英不断向环境输出。笔者对此连续呼吁了十年,希望有关部门叫停地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如今,被事实教育的农民看到了希望,也增加了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信心。优质农产品市场,让连续使用 20 年的地膜覆盖陋习出现了叫停的苗头。 蒋家庄的村民看到我们的小规模实验成功,看到我们的大蒜不受市场波动影响,纷纷希望加入“六不用”种植模式。有的农民表示,如果加强田间管理,他们有信心超越普通大蒜产量,即超过 5000 斤鲜蒜 / 亩 ( 当地农民普通种植方法的鲜蒜产量在 3000-5000 斤 ) 。很多农民对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也不愿意使用,毕竟对人体也有害。他们自己吃的是用传统的办法种植的,只有卖给市场的用那些东西。而今,“六不用”农产品有了市场,他们终于盼来了农业拨乱反正的一天到来了。 政府最近出台了《土十条》,拟对严重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土壤污染很多情况下是人为的,目前的农业模式,就是一边生产食物一边制造污染,农膜覆盖就是非常典型的污染做法。但愿有关部门,能够对农膜覆盖这一做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不要试图搞什么“可降解”地膜,那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从源头引导农民不使用才是硬道理,才是治本的措施。 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讲,自觉拒绝化学农业产品,自觉消费安全食品,尤其消费那些不覆盖地膜,不使用农药,少使用化肥或不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剂,不使用人工合成激素的食品,才能从源头即保障自身健康,还带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消费者手中的钞票就是最好的选票,你投到哪里,哪里就会形成产业,但其结果迥异——持续环境破坏和持续环境改善。生态农业对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改善作用更是不言自明的。 农民种植的大蒜:农膜+农药 (上海自然之友沈亦可先生提供 ) 弘毅生态农场种植的大蒜:六不用+间作菠菜 (上海自然之友沈亦可先生提供 ) “六不用”种植大蒜的土壤是松软的,这是有机肥的功劳(上海自然之友沈亦可先生提供) 不覆盖地膜的大蒜田是干净的 覆盖地膜的大蒜地可见残膜 田间地头的地膜,可见焚烧的痕迹。在低于850度焚烧时可释放致癌物二噁英 弘毅生态种植花生也不覆盖地膜 农民种植花生依然覆盖地膜,但其产量并没有高过我们的“六不用”模式 农民种地依然覆盖地膜,远处可见政府禁止农民焚烧秸秆的标语,什么时候能禁农膜呢?禁膜比禁烧更急迫。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6412 次阅读|12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六:乡村中的“白色恐怖”
热度 1 蒋高明 2013-6-19 00:32
蒋高明 十几年来,笔者每年都在我国农村进行调研,足迹几乎遍布除澳门行政区之外的全部省份,其中对粮食生产大省河南、河北、天津、山东、吉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农村的有些地方去过多次。在考察过程中,一个严重的现象令我忧心如焚,这就是愈演愈烈的耕地白色污染问题。北方耕地几乎被清一色的白色塑料膜所覆盖,即使在热量条件非常好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农民种地也覆盖农膜,只不过膜由北方的白色变成了黑色。从空中向下俯瞰中国乡村,大地白茫茫一片;在高速公路两旁,白色塑料膜一望无际,让人仿佛来到了一个 “ 水汪汪 ” 的世界,真是 “ 白色恐怖 ” 。 田间地头、渠沟路旁,甚至大街上、农户的院落里,到处都是废弃的农膜。旧的农膜没有处理完,新的农膜又铺上了,这一奇特景观在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是根本看不到的。笔者曾经实地考察过几十个国家,从来没有见到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大张旗鼓地应用农膜。长期下去,耕作了 5000 多年的中国耕地将被大量使用的农膜、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所毁灭。 使用农膜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建造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或水果;二是直接铺到耕地上,生产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或作物。在山东、河北农村,目前农民种地,除了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外,种花生、土豆、西瓜、大蒜、茄子、辣椒、黄烟等等,几乎毫无例外地覆盖农膜。 据农民介绍,土地覆盖农膜后,由于改善了土壤温度、湿度,生长季节可以延长,产量能够提高 20% 到 50% ,个别作物的产量甚至能够翻倍,如花生等。通过覆盖农膜增加产量是农学家的新技术发明,但是,谁也没有考虑到的是,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承受多少农膜污染?目前,我国每年约 50 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膜率达到 40% 。这些农膜在 15-20 厘米土壤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很差的难耕作层。 图 1-7 山东一带农民种地大量使用农膜 勤快一点的农民,会将农膜从地里挑出,但也仅仅是将农膜从自己家的地里扔到地头而已。据说有人专门来收集废弃农膜,但是,因为农膜轻而沾满了土,利用价值并不大,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废弃农膜被回收。当农膜积累多了以后,农民们大多是一把火点燃了之。然而,他的这把火带来的是更加严重的污染。 那些自然界不能分解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 2004 年正式生效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把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代苯、二恶英、呋喃以及多氯联二苯 12 种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 POPs ,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它们在自然界中滞留时间很长 ( 最长可在第七代人体中检测出 ) ,毒性极强,可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或畸形,甚至死亡。焚烧农膜极易产生上述 12 种 POPs 的至少 5 种,即清单上的后 5 种。 十年前,农业部和科技部的官员希望科学家们尽快拿出降解农膜的方案,筛选特殊的微生物来分解农膜。遗憾的是,至今令人兴奋的消息不多。虽不断有人传言研制出了可降解农膜,但是,因其价高质劣,农民根本不用。这里,主管官员和科学家们都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 ―― 农膜是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哪里有什么微生物愿意 “ 吃 ” 它们?为什么不研究替代措施或者制定政策,让老百姓停止使用农膜,从源头控制白色污染呢? 诚然,大量使用农膜,产量提高上去了,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好吃了,即质量下降了。任何生命,生长有其固定的规律,本来长得慢的如果让它长得快,其代价就是质量的下降和环境的污染,表现在作物和蔬菜上就是风味下降和耕地污染。据农民们反应,现在种植的大蒜基部比拇指粗,这在二三十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农膜和化肥的贡献。但是,现在的大蒜辣味不足了。以前种蒜是用秸秆覆盖,而不是用塑料膜,是用大量有机肥,而非化肥,所以,风味的大幅度下降是必然的。 或曰,虽然风味不好了,至少产量高,农民可多卖钱,管它好吃不好吃呢。真的是这样么?实际上,铺农膜增产后的利润 “ 大饼 ” 被更多的人瓜分了,农膜商、运输商、出口商、批发商、田间小贩、零售商,他们的眼睛早就盯好了农业增收带来的那点可怜的利润 ( 国家减免农业税或粮食直补带来的效益很快就被农资涨价所抵消了 ) 。农民仅得到很少的一点利,却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永远处在社会下层的农民,仅靠提高一点产量实现增收,但是还要承受土地污染的苦果,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在沂蒙山区,笔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非常新鲜的蒜苔前天是 5 角一斤,昨天是 4 角,今天就是 3 角了。去年大蒜地头价是 1.2 元 / 斤,今年只有 0.7 元 / 斤,市场风险是农民根本没有办法克服的。 我和研究生们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进行生态农业实验,我们严格不用化肥、农药、农膜,实验的重要指标有根系生物量,这需要将作物的根从土中清洗出来。洗根本来就是比较细致,比较耗时的工作,但挑出农膜成为他们洗根的最大工作量。研究生们从盆里取出小麦的根系,洗净土壤后暴露出了许多残留的农膜。这些膜混在土壤里,湿润的时候也看不见,待晒干后就显露出来了。 据做实验的学生介绍,这些土是从周围老百姓的农田里买来的。农民每年向地里铺盖农膜,一些残屑就进入了土壤力。土壤还是经过筛子过筛的,但细小的农膜依然没有被筛出来。那些农膜有多年前残留的,基本不能降解。 图 1-8 小麦根系中残留的农膜 通过耕地铺膜并增施大量的化肥,来提高土地生产力,正如给土地吃 “ 鸦片 ” ,植物长快了,产量提高了,杂草暂时控制了,但是,土地就会对这些物质产生强烈的依赖,地越种越瘦。现在农民普遍反应 “ 地不上大量化肥就不长庄稼 ” 就是这个道理。那些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膜,再加上过量使用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将逐渐在耕地中积累,长期下去,耕地将元气大伤。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应当像保护眼睛那样保护耕地。为了提高一点产量,鼓动农民只考虑眼前的短期利益,大量使用自然界中不曾存在的东西。农膜的泛滥就是农业部和各级政府盲目推广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是,不是将土地覆盖农膜变白,而是要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使土壤变黑,即将秸秆通过牛羊等动物转化成肉、奶和肥料,肥料产生沼气提供能源后,再将沼渣和沼液还田,逐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依然能够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这个做法是使土地持续保持高生产力,而非短期行为。增加动物生产和能源生产后,耕地所创造的价值大大高于覆盖农膜带来的效益。增加有机肥就会减少化肥用量,取消农膜覆盖就使生产成本下降,并从源头杜绝白色污染。所有这些事关农业根本出路的问题,必须引起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土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采取正确的做法,增产的同时要增效,要保护耕地,减少环境污染。那些 “ 杀鸡取卵 ” 式的用地不养地、反而毁地、害地的做法,应当杜绝了。哪个部门出面来管管愈演愈烈的白色污染,能够早日让中国农民从白色恐怖中摆脱出来呢?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必须高度重视过度使用农膜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地力下降问题
热度 4 蒋高明 2012-10-10 21:36
必须高度重视过度使用农膜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地力下降问题
蒋高明 秋收时节,在山东一带农村看到大量的农膜堆积在田间地头。 农膜污染已形成当今农业生态系统的一大环境公害,在某种程度上,过量使用农膜造成的危害超过了化肥、除草剂、农药和转基因。 一是农膜降解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我国每年使用50万吨农膜,40%残存在耕作层中。即使那些被农民拣出来的农膜,在田间地头也无法降解,只有借助火。 二是焚烧农膜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低于800度焚烧农膜,会释放二恶英等严重的致癌物质,二恶英寿命非常长,可达150年,相对于7代人的时间段。现在的农膜生产方式一方面为人类提供廉 价食物,一方面增加了环境污染物质,环境代价是很大的。 三是造成地力下降。那些残留在地里的农膜或通过饲料喂饲动物,再通过粪便进入到耕地中的农膜无法降解,增加了土壤的不透气性,加上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我国耕地面临严重的地力下 降。 四是引起病害蔓延。农膜在早期可起到增加低温、保湿和控草的作用,但在作物生长盛期尤其炎热的夏季,农膜下形成植物的胁迫环境,温度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可达70度,这样的环境是植物 的典型胁迫环境,易造成病害蔓延。 五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大量废弃农膜堆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和街道,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中国乡村无美可言。 图1 山东丘陵地区的农膜从平原到山岗 图2 农田上覆盖的大量农膜 图3 田间地头上的农膜垃圾 图4 山东一带农民种植大蒜普遍覆盖农膜 图5 地头农膜残余物 图6 研究生做盆栽实验时于根系中发现的农膜(实验土壤经40目过筛,农膜依然存在) 图7 花生秧上的农膜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0094 次阅读|7 个评论
大化肥种出“胖蒜”令农民苦恼不已,有机肥大显身手
热度 5 蒋高明 2011-6-7 19:04
大化肥种出“胖蒜”令农民苦恼不已,有机肥大显身手
蒋高明 最近我带研究生在弘毅生态农场做实验。农民向我反映他们种的大蒜为什么没有“米”?即不结蒜瓣,外观上看大蒜个头很大,其实是空的,农民管这种蒜叫“胖蒜”。山东一带大蒜主产区,“胖蒜”出现的几率达2/3到50%, 严重的地段全部都是。蒜农的地里出现“胖蒜”后,连种地成本(2000元左右)都收不回来。 “胖蒜”的出现说明中国耕地质量的下降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连续30年来,农民只施加化肥不用有机肥,并在种植大蒜以后将除草剂、剧毒农药都施加在地里,并蒙上一层塑料膜。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植物怎么能够生长好呢? 地里出现了大量的“胖蒜”让农民苦恼不已,几年了他们找不到原因。聪明一点的农民开始怀疑他们上过的化肥是不是有问题。他们从最简单的事实中得出结论,少上化肥,多上土杂肥的地里出现“胖蒜”少;上化肥越多,“胖蒜”也越多。 蒋家庄村民蒋建启最先发现这个规律。这个当年的大力士,力气是远近有名的大,曾经一顿饭吃下18个馒头,他做过30多年的生产队长,今天他66岁了,他的力气一些年轻人依然不如他。2010年,他在弘毅生态农场拉过去10小车(电动车斗)牛粪上到地里,一点化肥不上,地里没有出现“胖蒜”,一亩地收入了约4000元。其中效益最明显的是,买了5毛钱的莴苣种子,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用的是我们农场的牛粪,半亩地就收入了1800元。 牛粪贵不贵呢?“大力士”用一袋子玉米换回了10小车牛粪。在弘毅生态农场,我们的没有用任何饲料添加剂的牛粪卖40元/立方米,农民买5立方米才200元,就管两个季节(大蒜与玉米),已经比用化肥便宜了。 最关键的是,用牛粪种地不用担心“胖蒜”,种着踏实。 这个消息在周围村庄传开了,农场里挤压的牛粪不出3天眼看全部卖完了。就在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外面农民还在用拖拉机拉牛粪呢。这些农民除来自卞桥镇(弘毅农场蒋家庄所在地)的外,铜石镇李家庄、沈家庄、广阜庄的也都来买牛粪。 去年牛粪脱销,农民们把研究生们用来做实验的牛粪也买走了,害得今年学生们,派人看护他们的实验材料不被卖掉;去年许多人提前2个月交押金,以保证能够买到牛粪。 研究生与农民争牛粪,从科学和实用的角度来看,人们都知道了用地养地的好处了。 关于牛粪的营养,已于以往的牛粪不一样了。100头育肥牛,除消耗约3万元的秸秆外,还需要消耗约20万元的精料(棉籽饼、玉米面、麸皮、矿物盐等),牛显然吸收不了那么多,大部分精料变成营养进入了牛粪。 牛粪的营养价值被农民看到了。而从养鸡场和养猪场买来的肥料,含有各类激素、重金属添加剂,更令农民不能接受的是,鸡场粪掺入了太多的沙子,肥料价值打了折扣。 解决“胖蒜”的办法很简单,停止大量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使用,改用有机肥养地。在生态农场,我们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都不使用,用有机办法种植大蒜,几乎没有得“胖蒜”的,土地很肥沃。农民看到这一好处,纷纷来购买牛粪,化肥就不被农民看好了。 最后随便提一下,农民那那些“胖蒜”干什么?聪明点的农民早发现后,提前起刨,卖给收鲜蒜的了;收的鲜蒜干什么?卖到蒜蓉加工厂了。 于是,城里人吃的蒜蓉许多是用各色蒜皮制作的,干物质很少,那些含农药、除草剂的“胖蒜”就这样找到了用途。但蒜的辣度不够怎么办?天知道会不会加人工合成的大蒜素呢?辣椒素是能够人工合成的。 即使如此,大蒜贩子依然拒绝收“胖蒜”。据说周围一个村庄“胖蒜”太多了,大蒜贩子拒绝上地收购了,该村蒜农损失惨重。 图1 有机蒜与化肥蒜“胖蒜”,后者外观显得更大 图3 现出“胖蒜”原形 图4 “胖蒜”浑身是皮 图5 还没有见到“核” 图5 收获有机蒜 图6 三个村的村民前来买牛粪 图7 满载而归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8288 次阅读|5 个评论
法制日报:这个剂那个剂为什么要用它
热度 1 蒋高明 2011-5-27 23:19
今天的法制日报刊登记者韩乐悟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章,这是记者在笔者在上周三(5月18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沙龙学术报告基础上撰写的稿件。特转录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白色污染农膜降解问题,不是塑料膜经140年不能降解,而是农民在低温燃烧(850度)塑料膜产生的二噁英致癌物质约经过7代人不能降解,约需140年。 这个剂那个剂为什么用它 韩乐悟 来源: 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1年05月27日19:10 http://roll.sohu.com/20110527/n308758889.shtml    不使用大量的外部资源就成功地保持了土壤肥力和健康。这是一百年前西方农学家发现的中国农业最令人称奇之处。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农业正在工业化之路上被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裹挟着一路狂奔。   如今我们已深陷食品安全困境不得自拔。专家提醒,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    “白色恐怖”    对“白色污染”,人们往往较关注城市中一次性塑料餐盒及购物袋等的使用。但记者获悉,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而并不考虑其降解问题,令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加速了耕地的“死亡”。   “我实地考察过几十个国家,从来没有见到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大张旗鼓地推广、应用农膜,弄得全国山河一片"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如是说。   长期致力于退化生态系统与退化农田修复的蒋高明,日前对记者讲起他在一些农村看到的几乎被清一白色塑料膜覆盖的农田、山坡的景象时,用“白色恐怖”来形容。   据蒋高明介绍,大量残留在土壤里的农膜,在15-20厘米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有人研究了其寿命后得出结论:大概要七代人、140多年还降解不掉。   在蒋高明看来,农膜是现代农业最垃圾的发明。人们利用它得到一部分增产后产生依赖。在脱离了传统锄地做法,不用有机肥、秸秆等养地,覆盖一层农膜就实现了保温、保水、除草、杀虫等目的,表面看是再好不过的事,但实际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在加速耕地“死亡”。无异于“杀鸡取卵。”    “红线”濒危    记者被告知,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短短几十年,我国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而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用量及其增长速度也令人吃惊。   据蒋高明介绍,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   从其提供的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变化图上看出,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一公顷(15亩)土地施用化肥8斤多,现在是868斤。以百倍速度增加。   “但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为40%左右。没用完,都变成了污染。”蒋高明说。   蒋高明认为,保持目前粮食产量,就农药化肥而言,施用量减半足矣。   还有一个数字让蒋高明耿耿于怀:我国工厂化养殖动物每年产生27亿吨动物粪便,约为工业固体废料的3.5倍。但因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等原因,这些本可成为很好肥料的动物粪便并未用到应该用的地方。结果“一方面造成农田面源污染,一方面大量制造化肥。两者都因趋利。受害的是耕地与消费者。”蒋高明说。   其实,即使没有化肥农药等造成的直接污染,工矿企业废水污灌等对耕地的间接污染已经使之不堪重负。据调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几乎占到了中国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为此有识之士呼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仅是守住其数量,还要守住其健康、洁净之“红线”。 往何处去?    在蒋高明看来,农业依赖大量化学物质投入堪称所谓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危害甚多,不可持续。它不仅需要开采大量矿山、石油等,使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大量化学品被投入耕地,造成耕地污染,“但危害绝不仅于此,耕地污染还严重威胁到食品、粮食安全。”   蒋高明说,“绕一个圈子,耕地中的有毒物质最终要回到人体安营扎寨。”前不久报道的“镉米”就是例子。   当“锄禾日当午”式的传统耕作方式被取代,农药、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成为现代农业的“常规武器”时,蒋高明认为“工业化农业已经大大动摇了我们的农业之本。”   当引起西瓜“爆炸”的膨大剂被公众知晓后,人们困惑的是“为什么要用它”,因为很显然,此举是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   但类似的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比比皆是,正像蒋高明所列举: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的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   人们困惑:我们的食品之源初级农产品,已经在生产中经受了如此化学化、工业化的“洗礼”,怎敢再在食品加工、运输或保存中不加节制地添加各种化学制剂甚至是非食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我们究竟要往何处去?   作者:韩乐悟为法制日报记者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773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一篇专利:联想科学求实和专利保护策略
热度 1 wumingdl 2010-7-10 13:21
【上篇:创新 开发 专利保护】 今天,中国农膜的使用量达到了200万吨,是世界其他国家农膜使用量的2倍左右。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北方农村开始大面积使用塑料大棚技术种植蔬菜等作物,以期解决北方冬季缓解寒冷气候引发的菜篮子问题。93-95年期间,国际上的几家公司纷纷来华推广他们的多功能农膜,抢滩中国巨大的农膜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特别是一家的日本企业,当时多次来大连和企业洽谈合作,推广他们公司的防雾滴、抗老化和夜间保温的多功能农膜,并要和企业合作开展试生产。 95年,经朋友介绍,这家企业的副厂长(姓肖)找到了我,问大连化物所能不能和他们企业合作一起开发出高性能的多功能农膜。由于我当时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太阳能利用光催化,对农膜的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开发就有了一个金点子。我就做了几个月的实验室试验,拿着配方送到该企业去造母粒和拉膜。几次下来,我们终于形成了一个想法了,开展高效太阳能利用仿生态农膜的研究项目。我们科研项目申请分别得到了大连市、辽宁省和中科院沈阳分院的立项资助。 我们成功研制出了高效太阳能利用的仿生态农膜,连续两年的农田试验,对一些蔬菜作物普遍增产5%以上。 太阳光中含有不少紫外线,它是引起农膜老化的原因之一,也很少能透过农膜。我们这种高效太阳能利用的仿生态农膜,其中含有转光体系,就是可将阳光紫外线按仿生态特征转化为400-500nm的青蓝光,和550-700nm的红橙光,将阳光中光合作用不能利用的或较少利用的黄绿光转化为光合作用较为有利的500-700nm的红橙光。我们再将防雾滴、夜间保温(即防红外反射)和三层复合等技术集成进去,于是就开发出了高效太阳能利用的仿生态农膜并投入了实际使用。 98年,我们率先在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CN98113947.7一种仿生态农膜及其所用转光体系),并于2001年正式授权。中国因此有了转光农膜。2004年,该该专利因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同年,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吴珊英也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该专利将太阳光的紫外线转为了红外线,以便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这两篇专利的发表和授权,实际上阻止了国外相关转光农膜产品进入中国。而这两篇专利的相继专利权终止,也使得这些专利技术成为了公知公用技术。 另据消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去年研制成功了蓝光转化膜,使用该地膜可使水稻最多增产达9%。辽源市塑料四厂的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500吨蓝光膜母料和5000吨蓝光膜的生产能力。 中国转光农膜成为了一个以技术秘密保护的国内质优价廉产品为主为的群雄逐鹿的大市场。 【下篇:专利权保护范围 科学求实 联想中美清洁能源高技术领域合作战略】 现在有不少科研造假事情了。我也是一直担忧一个问题,那就是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往往大幅度超过了你的基于实验的实施例,许多内容不一定都基于现有的科学实验,那这是否有悖于科学求实呢? 对很多专利,仅仅根据其所提供的实施例去复验技术,一般都是很难能被重复出来的,从各国专利有关法条来看,好像也从来没有要求申请人或发明人所提供的实施例能被重复出来。专利不像发表科学论文,后者是必须能重复或者重演出来的,否则就可能涉嫌学术造假了。 记得,在80-90年度间,我们的科研工作不少都是搞国外专利的剖析。在不少情况下,专利技术的剖析是很困难的,同时也白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其原因就是专利除了实施例外,基本上都划定了一个较大的技术参数选择范围,使得剖析的方案的组合变得很大,很复杂。当然,也不乏还有不少技术秘密没有被披露,尽管专利要求对所保护的技术内容的充分披露。 专利,将专利技术用一个扩大的范围来保护,一方面权利要求范围得到扩大,另外一方面也期望不被轻易地复制利用。这样一来,就完全有可能出现技术参数的构造(虚构)了。譬如,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化学反应的最佳pH是7.5,在写专利的时候,一般会把pH的范围尽量扩大,如写成pH1-12,而在其他的pH值上的结果就不一定是基于实验结果的了。在这里,我们明显感觉到了科研道德文化的冲突,也就是写专利的时候,你是否需要构造出一些技术数据呢? 最近也经常和同事们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在专利撰写的时候即使划定的一些范围不是基于确实的科学研究实验数据,但也应当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实验所作出的合理的预测,抽象出合适的上位概念,而不应当是瞎编数据,虚构数据,并且在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当能使阅读人足以去理解这个发明是如何实施,并足以判断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都可以实施并取得所述的能预期的效果。这个合理的预测在专利撰写的时候是可以的,并不构成科研造假。 假如不是基于实验,那么这种预测就可能是很不合理的,就可能是瞎编,由这种瞎编为基础去抽象的上位概念就涉嫌造假了。 专利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从商业角度上看,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服务于国家之间的高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利益的平衡。那么虚假的一些专利假如不是乱了自己而是乱了别人,那么,我们也不一定就过份去计较了。垃圾专利也可以成为国家战略的构成部分。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博文,关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清洁能源是馅饼还是陷阱,我提醒中国当局一定要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绝不能把中国能源核心技术拱手让给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要盯住美国人,我们千万不要在我们没有足够管理准备和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和美国人开展有关清洁能源的合作研发,决不能让美国人进入有关的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核心区域。还是要特别提醒当局,假如要跟美国人搞高技术合作,美国一定是希望卖他们的高技术产品,而中国是一定希望买他们的技术。我要呼吁的是,一定要对美国的高技术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在专利方面要好好评估,不要瞎引进,不要破坏了中国已有的但还是非常脆弱的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涉及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核心价值核心利益的清洁能源技术领域,中国必须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政府应当在清洁能源领域建立自己的专利防御系统。
个人分类: 知识经济探索|611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