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南医科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西南医科大学
热度 2 冯用军 2016-3-11 00:22
难道我们真的只能看着这一幕幕教育闹剧重演 【教部就应该去行政化,少管大学的事;大学改名更名与否及是否侵害他人,自有法律决断】 最近,第二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院士炮轰泸州医学院,列举了一大堆理由,西南医院甚至发了措辞严厉的声明,但显然炮火虽猛,但杀伤力太小,为何?因为这些院士没学教育史,没找到“杀手锏”,故而无法撼动泸州医学院的毫毛,今我给他们提供一发炮弹,保准百发百中,一炮将西南医科大学打回“原型”——泸州医学院。 列为看官若不信,请耐心看完下文: 一、第三军医大学的身世    打开第三军医大学的官方网站,在学校简介中,是这样介绍的:“学校于 1954 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1975 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所以,三军大的老祖宗有好几个: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原国立中正医学院,以及,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今天,我要重点谈的就是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二、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曾经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是在解放战争中建立起的军医学校。解放战争后期,攻克南京之后,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便短暂驻扎于南京。而第二野战军则转战大西南。    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在南京时,参与对原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改造,共用了一些师资力量。 “西南医科大学”就应该在1950年初这个时期诞生的。但是具体的命名年月,目前并不清楚,还需进一步查证史料。       (1950 年,大西南解放之后,以第二野战军为主题体,成立了西南军区。此时,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便奉命从南京开赴西南。这是 1950 年 4 月的新华日报,二野医大告别南京、誓师出发,“为西南医药卫生事业而进军”。这条报道意思很清楚:兄弟们要去做中国医疗的“西南王”了!) 三、“西南医科大学”的历史痕迹    有很多史料可以证明“西南医科大学”的存在。   如下 这本《生理学大纲》,出版于 1950 年,是生理学家吴襄编写的。出版机构是“西南医科大学”。       当年,“西南医科大学”除了出版医学教科书之外,还出版了不少医学专著:       下面这本《细菌学》,也出版于 1950 年,在南京印刷。很多“西南医科大学”的书都是在南京印刷的。       那么有重庆印刷的“西南医科大学”的出版物吗?当然有。    这是 1950 年 8 月《西南医学》杂志第二期,由位于重庆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和西南医科大学联合出版。       还有这本 1950 年 12 月油印的《显微术》教科书,落款是“西南医大”。可见当时连公认的简称都有了。       还有很多文学作品,也通过社会记忆的形式,记录下“西南医科大学”的存在。有心者有空可以查阅一下。 四、历史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回过头,再来看看近期的“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事件。    这个事件发展至今,无论是申请者、决策者、还是反对者,都没有研究和表述过“西南医科大学”的历史。很让人遗憾。    我是巴蜀人,非常热爱家乡,也希望家乡的大学发展得更好;    同时,我非常爱好教育史,看到有人连六十年前的历史也不去翻、而贸然行事,我表示遗憾。    希望大家多读点教育史的书、多了解点教育史、多喜欢点教育史,仅此而已!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9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西南医科大学的红旗还能打多久?
热度 1 冯用军 2016-3-11 00:00
最近网上流传着2个段子,很有意思,姑且录此存照: (一) 西北某地一学生,志存高远,矢志从医。首次高考考入泸州医学院,到校后发现不理想,学校名气太小,果断返乡复读,一年后成功考入四川医科大学,到校后傻眼了,发现还是原来的泸州医学院。于是再回家又复读一年,更加刻苦努力。第三年如愿考入西南医科大学。到校后据说人已经疯了…… (二) 重庆大学五年内换了三个校长,某学生本科读的重大,硕士读的浙大,博士读的北大,结果毕业证上统统盖的林建华的章。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说:“同学,造假也要专业一点嘛,你就不能多刻几个章?”该同学至今还失业ing 我还是坚持一个观点:教部应该专业化招点教育史的也不至于闹这么大的笑话无法收场、区区泸州医学院也应该知趣点改个泸州医科大学或者泸州老窖大学或者西南医学院或者川南医科大学或者川南医学院有何不可,领导实在想高大上干脆申请地球医科大学或宇宙医科大学(估计不会被投诉),必然霸气侧漏、牛逼哄哄... 2015 年 4 月 28 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       2015 年 6 月 9 日,四川大学正式向教育部发函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    2015 年 12 月 19 日,据微博用户 @永远的华西 称,泸州医学院从即日起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不得使用「四川医科大学」和「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的校名,自此华西泸医校名之争有了一个最终的结果。    2016 年 1 月,原 「四川医科大学」 低调换上「西南医科大学」新招牌。    2016 年 1 月 26 日,西南医院通过官网发布声明,要求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好了,前情介绍到此结束。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简单的提几个问题,来问问泸州医学院为什么非改名字不可,又为什么屡次与兄弟院校起利益冲突?    泸州医学院如果更名为泸州医科大学,既能传承校史,顺理成章,也可以避免争议,为何不可?    泸州老窖,没有叫四川老窖,也没有叫西南老窖或者中国老窖,一样享誉全球,一个名字就那么重要?    西南有重庆市和云贵川三省,西南的范围远远大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医学院的领导和教育部的官员难道不知道?    西南医科大学今后怎么称呼它自己的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简称「西南医院」?    根据目前的军队改革政策,如果第三军医大学交给地方,和他的老大哥,原「第一军医大学」改为南方医科大学一样独立建校,那么顺理成章地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如果这个名字被泸州医学院抢用,那三军大又叫什么?叫高滩岩医科大学么?    教育、教育,教学育人的地方,理应踏实办学,提高实力才是正道。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非得从名字上去弄巧,搞得世人取笑。不过通过几次更名,现在泸州医学院倒是全球出名了,难道这个是其真实目的?那倒也真是用心良苦了。       借用网友一句打油诗来规劝一下有关各方: 泸医更名起风波 误伤兄弟战友情 也伤校友思念心 全是天马在行空 空留人间显笑谈    最后,我们来猜一猜,这一次,西南医科大学能活多久?会创下中国高校校名更换的最快纪录么?据说上一个记录是四川医科大学!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3466 次阅读|2 个评论
泸州医学院更名风波是否真的尘埃落定了?
热度 26 mdzhao 2016-3-1 14:37
今天看到报道,原泸州医学院此前还保留的“四川医科大学”官方网站已悄然更改,此前有报道,早在春节前,“西南医科大学”的招牌已经换上,但网站还沿用“四川医科大学”的名称,直到2月28日,学校官方网站的抬头才更新为“西南医科大学”。(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2/339283.shtm )。这个经过多次起伏的改名事件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且慢,因为目前这个“西南医科大学”的名称同样遭到第三军医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南医院许多教师和专家的反对,担心西南医院与西南医科大学今后在名字上出现混淆,会误导患者就诊。据说重庆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均有反响,认为泸州医学院就其历史源流和发展水平上看,不能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 与第一次更名让泸医的学生很是欣喜有所不同,这次再也没有看到学生对改名有什么反应。记得当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成功之后,有报道说其2011级的毕业生“左手泸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右手四川医科大学的毕业证书”,让这些同学非常自豪,也感到非常幸运。现在看,这些学生大概是唯一的一届拿到四川医科大学毕业证的学生了,他们还会感到幸运和自豪吗?改名风波更像一场闹剧,一个笑话。而这一次,2016年的毕业生就该是“报考泸州医学院,就读于四川医科大学,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的一批学生了。只是,因为有了上一次教育部发文后再次改名之先例,如果争议声太大是否还有可能再次更名呢?似乎不是不可能。 当然,对于目前的在校学生来说,总是赞成更名的,何况西南医科大学的名头听上去比四川医科大学更大呢!只是多大的帽子就需要多大的头来戴,否则帽子可就会把整个脑袋都盖住,脸都没了。记得上次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之后,我曾写过 一篇博文 ,预测此事虽遭到反对,但不会有什么变数了,现在看来该预测是错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让我觉得这一次的更名或许也还有变数也未可知。毕竟,一个学校所用名称从市名到省名再到地区名,那个帽子是越来越大了,泸医是不是有那么大的头呢?从学校的反应看,泸医对每次更名似乎都动作很快,很有点想快点把生米做成熟饭的味道,就怕别煮出一锅夹生饭啊! 其实改名除了让人熟悉和适应新校名有一个过程外,造成的浪费会有多大不知道是否有人算过这笔账?别的不说,就是学校和各院系以前印好的各种宣传品、小册子、信笺、信封都将报废,那是一个多大的量?将浪费多少纸张?还有学校里里外外那么多的牌匾、标识等等,更换所化金钱和人工又是多少?当然,如我这样的俗人总在算这些小账,在许多高瞻远瞩的人看来大概只有被讥笑的份了,只是许多事情的得失谁又真的能算清楚呢?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其他|10221 次阅读|38 个评论
泸医改名再遭院士炮轰2-王正国院士致袁贵仁部长公开信
热度 2 冯用军 2016-1-30 23:19
【附信件版权归王正国研究员所有】 北派五爷曰: 在天朝,无论是企业,还是大学,起名、改名等,如果不冠以“全球”、“世界”、“中国”、“中华”、“华东”之类“高大上”的前缀,似乎都不好意思示人。 在21世纪第二轮更改校名的热潮中(后30年),大致有如下的规律: 一是变区域性院校为全域性院校。属于省或直辖市的,就把名称升级为全国性的;属于地市级的,就把名称拔高为省级的或“华南”、“华北”、“中南”、“西北”、“江南”、“东北”、“北华”、“南华”、“西华”、“东华”之类片区级的。比如把“浙江美术学院”改为“中国美术学院”,把“青岛海洋大学”改为“中国海洋大学”, 把“泸州医学院”改为“四川医科大学”再改为“西南医科大学” ,把“无锡轻工学院”改为“江南大学”等等。 二是变学院为大学。在中国人眼里,学院(college)似乎比大学(university)要矮一截低人一等,因此,那些校名中带有“学院”的恨不得都变成“大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那时“不差钱”啊。 三是变专业院校为综合院校。通常的做法是:把钢铁、轻工、纺织、化工、机电改名“科技”或“工业”,把石油、矿冶、煤矿、水电、地质改名“工程”或“理工”,把铁道改名“交通”,把水产改名“海洋”,把银行改名“金融”,把师范改为“文理”。如 原名“河北地质学院”摇身一变成了“石家庄经济学院”再变为“河北地质大学” ……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们的大学在改名中“质”与“文”的错位,反映了教育界的虚浮。这一状况若不改变,恐怕将离“君子”越来越远。 尊敬的袁部长: 您好!久未致函,甚以为念。部长自署理教育部以来,把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主题,紧抓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深谋远虑,成绩有目共睹。 近闻教育部对泸医更名“四川医科大学”所引发争议进行了行政复议,其体现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正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三五”依法治教的发展重点,令人欣喜。然又听悉泸医将另行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我校专家教授对这种传言议论纷纷,既对我校西南医院即将被卷入混淆深感不安,又对泸医试图冠以“西南”之名十分不解。故此致函,恳请部长和教育部ld予以慎重考虑。 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又名西南医院,始建于1929年,1950年更名为“西南医院”,一直沿用至今,不仅多次出色地完成国内外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受到国务院、军委高度赞誉,也始终秉承我军忠诚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为全国各地前来求医的患者提供一流医疗服务。六十六年来,“西南医院”为我国国防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名称在社会上和学术界赢得了公认的美誉。由于我国医学院校与其第一附属医院多有同名的传统,如协和医学院与协和医院、同济医学院与同济医院,这代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血肉相融、文化相承的亲密关系。如“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一旦出现,恐怕百姓们都将误把西南医院归为这所“西南医科大学”名下。不难想象,这将对普通公众造成许多现实的不便,无论是患者寻医问诊可能走错医院,或是学子高考报名因校名难辨而大费周章,都将给我校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一更名将造成我校西南医院六十余年的声誉“被动易主”。我校专家教授对“西南医院”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感情,对这一名称背后来之不易的声誉非常珍惜。也许泸医并无借“西南医院”这块牌子沾光之图,但这一误读与改写,实在让我校几十年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老专家、老教授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校之名,反映了该校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地理依托、办学定位和规模等级等诸多因素,不可不慎之又慎。泸州医学院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一名称也普遍被人们所承认,并对川南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不久前与几位老专家叙谈,大家都表示,泸医即使希望升格为大学,但弃已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和几十年的传承于不顾,这一做法实令人费解。就其历史源流和发展水平上看,该校毕竟不能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这不仅是我校所持观点,听闻重庆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均有反响。泸医若冠以“西南医科大学”的名称,恐怕难以服众,若更名为“泸州医科大学”则似乎比较顺理成章。 虽是出于对更名传言的忧虑,更是对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赤情,草草急书,多有冒昧之词,还请部长海涵指正。 以上所请,恳盼慨允,更祈政安! 敬礼!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正国 二〇一六年一月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6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泸医改名再遭院士炮轰1-孔祥复院士致袁贵仁部长公开信
热度 4 冯用军 2016-1-30 23:11
【附信件版权归孔祥复教授所有】 北派五爷曰: 据统计,全国两千多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近一半改过名字。尤其近6年中,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占总数的23%。2015年,32所高校更名;2016年,39所高校又改名。 除了改名之外,我们的院校还热衷于更改简称: 南昌大学以前简称“昌大”,2015年突然改为“南大”,让人分不清是南京大学还是南昌大学还是南开大学还是西南大学还是云南大学还是湖南大学还是东南大学还是南华大学还是中南大学还是华南理工大学 。这还引起南京大学的抗议。【类似的还有“华工”、“华师”、“华农”、“科大”、“北大”等等】 中国有重名不重实的传统,把校名改成“高大威猛”的名字之后,据说还真能在招生和录取分数上获得好处。照这种改名态势,如果可以自由取名,将来冒出“世界大学”、“全球大学”甚至“银河大学”、“宇宙大学”都不奇怪。 可是在2016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里,我们却极少见到以国家冠名的大学。只有排在第27名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用了“瑞士”,排在第49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里有“新加坡”。而排在第2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排在第7的加州理工学院(CIT),都没有把“学院”改为“大学”(前50名中有5个仍叫“学院”)。 其实,世界著名大学的校名大多数还是按照学校所在的城市来命名的。这种命名位置指向明确,不像位于小城市的院校却冠以“中国”那样容易让人找不着北。 尊敬的袁部长:    您好!我是孔祥复,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教授、西南癌症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一名学者,首先感谢您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付出的辛劳工作。    对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一事,我院专家教授和海内外校友反应强烈。在元旦前的一次教授会上,一人谈及此事,不想全体教授一致声援,认为这是对西南医院六十余年独立发展历史和成就的否认和篡改,认为这是对医学院校命名传统的挑战,甚至认为此举是刻意制造我国医学教育格局的混乱!最近全院教授谈论最多的就是四川医科大学更名的事,并且一谈及此事,大家都义愤填膺,反应十分强烈。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严重伤及我院专家教授的感情,甚至影响到了我院教职员工的正常工作生活。教授们纷纷表示,要联名给教育部领导写公开信,甚至发动海内外校友在网上声援。考虑到稳定大局等因素,我自愿代表西南医院专家教授先写这封信,反映民情民意民心。    1945年我出生于重庆,在美国学习工作30多年后,毅然决定回国工作。5年前,当我人生面临再次选择时,我回到了重庆,选择了西南医院,既因为我出生重庆有着浓浓的乡情,更因为西南医院领跑西南、享誉全国的品牌与实力。    我在国外工作期间,多次听人说起“西南医科大学”,到西南医院工作后才知道,有很多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教授以“西南医科大学”学者的名义对外交流,“西南医科大学”其实就是第三军医大学。    我始终认为,虽然原泸州医学院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依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 18号),其国家科技奖励、主要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等升大学的资格尚存争议,并且其整体实力和其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难以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何以支撑“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一所大学是靠实力享誉全球,而不是靠更名来支撑学校的发展。在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是用城市或者当地地名甚至是个人名字进行命名的,因此我建议,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如果更名为四川省“泸州医科大学”或者“川南医科大学”似乎比较合适。    以上拙见,谨供部长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谨致    敬礼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〇一六年一月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741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