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三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又过了三年,时间过的好快
qifeng555 2018-11-14 20:00
距离上一次博文,已有三年时间了。 还是要回归到这里,听百家之言,体会安静的人生。
个人分类: 生活|1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年了数数成果
热度 13 zywsict 2015-11-29 09:44
自从 2012 年 11 月 29 日到今天,我的科学网博客正好三岁了。在这三年中,科学网发生了 N 次的骂战与掐架,但我每次都能游离之外,细究一下原因,这主要得益于我的开博目的与写博原则。当初开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流、分享、学习与消遣,在网上遇到与自己目的相背的事情时,总是提醒自己,这是否违背了自己开博的初衷,所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都能够扼杀在摇篮之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直坚持自己的写博风格“不求精选、不求高点击、不求热门、不取悦别人、不参与争论、不随便评论。”鉴于自己的写博原则,所以在科学网算是一名无名小卒,一直默默地写着博客。 在科学网的三年里,发现自己对科学网态度也默默的发生了变化,从刚开始的新鲜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从开始大量阅读别人的文章到现在只阅读少数博友写的文章;从开始一天花一个多小时的到现在一天半个小时都不到。虽然对科学网的热情减少,但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这也算是可喜的收获。 三年时间里,不仅自己对科学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而且科学网自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记得我刚注册的时候,每天签到的注册用户数量也就 100 万左右,但现在已经超过 240 万了,实际上的用户远远超过这些。这些数字说明科学网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但是让人感到担忧的是:科学网的博客影响力正在逐渐的减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有思想,有内涵的博主走了或者已经不写博客了。 第二,科学网的博文点击量在逐渐的降低。 第三,科学网首页热门板块博文的推荐数也在逐渐降低,以前要差不多 15 个推荐才可以上首页热门板块,现在 6 个左右就可以了。 第四,科学网删除博文、禁言甚至封博比以前严重了。 不管怎样在科学网的三年里,我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一,参加科学网举办“科研梦从这里起步”博客征文大赛,获得了两项金奖和一项优秀奖。 第二,有 7 篇博文发表在《中国科学报博客版》、《科技导报》和《求知导刊》上。 第三,收到了两本博友的赠书。 第四,博客访问量 145 万; 第五,好友数 598 ; 第六,写了 1004 篇博文,其中精选博文 21 篇,占博文比例的 2% ,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并没有讨好编辑,所写的文章都是随感而发而已。读书笔记类博文 286 篇,虽然和我看的书比起来有些差距,不过总算不是太懒,也算做了 55% 的读书笔记。图片类博文 309 篇,最大的收获就是从花盲到现在可以辨认出不少的花。转载博文 118 篇,余下的博文就不在分门别类了。 总之,在科学网上的三年收获还是满满的,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良师益友。在此向给我提供帮助的博友表达由衷地谢意,同时也祝愿科学网的发展越来越好!
个人分类: 博客感言|12027 次阅读|28 个评论
科学网写博三年小结
热度 1 outcrop 2013-7-9 09:01
过去一年的博文,基本是科技八卦和随笔散记,很凌乱,没有成系统的博文。新增了三个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 风花雪月 科技文化游 但都没好好写多少文字。 不过相对前一年,很少议人是非,也很少参与关于具体的人的是非之争的话题;八卦的也不多;博客暂时还没变成小粪坑。 过去的一年基本管住了自己的嘴,只是基本。 但相对小丑和缠师,我的博客定位还是不够鲜明和坚定。 关于博客未来的定位和发展,暂时没特别的想法,先就这样随性所至的写写吧;可以考虑攒一点系列的、集中的话题。 延伸阅读 科学网开博2年小结 (2年小结) 纪念博客开通一周年 (1年小结) 开通科学网空间 (开博声明)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预测1:三年后国考将降温
热度 2 vcitym 2013-4-10 17:54
国考:即 国家公务员考试,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 考试,简称“国考”。国考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 由于各种原因,公务员收到人们追捧。下图(来自网络)数据显示国考的热度。 但是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改组,这种公务员崇拜将可能出现转换。判断依据主要有: 1、中国新一届 领导人 习近平向中共官员们发出警告,他说党内腐败问题已威胁到中共的执政地位,并提醒官员们注意中国“历史周期律”问题。 (权重40%) 2、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权重5%) 3、 李克强请官员断了发财念+ 喊破嗓子不如 甩开膀子。 (权重20%) 4、 习近平: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权重5%) 5、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权重10%) 6、李克强约法三章请当官的断了发财之念。(权重5%) 7、其他。(5%) 综上,随着这些问题解决力度推进,公务员特权减小,国考吸引力将会减小。基本预测大约在3年后出现明显拐点。 附: V风之舞者V 的“ 对于新政府反腐预测 ” ( http://tieba.baidu.com/p/2088344704?pid=28005343093see_lz=1#28005343093 ) 诚然,不管是过去的一届政府,还是新一届的政府,他们都意识到了腐败问题已经成了中国的巨大隐患,而这认识随着阿拉伯之春对于国内带来的影响,还有对于未来美国回归亚太所带来的忧虑所加深. 对此,中国还有多少年的时间可以等待,我说可能只有三年,为什么我这么说.我知道现在距离美国真正回归亚太的时间不止三年,这过程可能还会有十年之久,这段时间中国政府我相信有这个能力确保国内的大局上的稳定. 但是稳定不代表希望,现在新政府已经成立,而新一届政府被国民寄予了希望,这其中的期望远超过去,而新政府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带给国民希望,这希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政府在前几年的作为,政府需要让国民相信,尽管现在政府各个方面做得不好,但是政府正在一直往正确的道路上前进,这种前进不单是迫于政府对内外压力的适当调整和反应,而是应该体现政府的诚意,这种诚意是主动进取的.而这种诚意需要新政府在执政的前几年就得到体现,这是民意的诉求. 尽管新政府或许有诚意来做这件事,这件事如果做好了,那就是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的功业,但是对于腐败,政府有作为的空间和余地吗? 现在官员工资不能够公开,假使新政府未来使官员工资公开制度化,如果官员工资也像平头百姓所得那样廉价,那么仅仅依靠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那是不够的,他们中绝大部分人不具备这样高尚的道德.那政府怎么办,如果以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之道德理念为阳,以政府官员在经济上的需求为阴,那么是否可以做到阴阳平衡.我想这是否定的,因为这些年政府官员对于此一直是阴盛阳衰,若要制度上达到阴阳平衡,那么政府官员的工资福利要增加,因为他们欲壑难填,而过去政府官员所作所为又为国民所痛恨,国民能够让他们增加这些福利待遇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让他们上断头台已经是开恩了.既然阴阳平衡达不到.那么新政府的对于反腐期望是什么呢?我这里引用明代张居正之后万历首辅申行时的观点使不肖者有所忌惮,而使贤者有所归依,使不肖者有所忌惮这已经是政府所能达到的最高期望了,而使贤者有所归依显然是不可能的,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道德高尚的人想要在那里出人头地显然是不可能的.就如管理上一句话一样二流的管理者更期望与三流的管理者共事,而一流的管理者往往期望与超一流的管理者共事所以使贤者有所归依这个期望也是达不到的,海瑞不就是这样的例子吗? 所以我对于新政府反腐不抱有期望,而国民呢?沉沦然后爆发,朝鲜将会扮为土耳其一样的角色,武器在那里,弹药在那里,估计全部是免费的,毕竟销毁那些的东西是要花钱的,美国的空中走廊也会在那里
个人分类: 杂谈|161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千个黎明—我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回顾(1)
热度 1 wido 2012-3-7 21:27
上千个黎明—我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回顾(1)
这是汪峰新专辑生无所求中的一首歌名,它使我回想起研究生三年中有关奋斗、迷惘、焦虑、期待、甜蜜、抱怨的种种情绪,这些情绪伴随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上千个黎明。 自去年毕业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光。我在慢慢长大,或许不是长大,是时间不停的推着我向前走,尽管我不愿老去。我一直想对星颖说,岁月静好,还未娶你,我怎敢老去?但是,时间,被唤作快也被唤作速度的时间,不紧不慢的走,无人可以阻挡。 我想停下来,终究不能够。我只能在脑海里怀念那过去的时光,怀念那回不去的、你的我的、悠悠的岁月。 我最先怀念的,是万物肆意生长、无名山丘崛起为峰、无比开阔的这上千个黎明。 我的研究生三年可以很简单的概括成一句话:第一年在北京学习公共基础课,第二年回到成都做毕业论文相关研究,第三年参加实习。第一年,我是一个毛头小子,读完大学,在北京开始接触研究生要学习的东西,在科学研究的边缘;第二年,进行毕业论文相关研究,我在科学研究的队伍中,也许是科研人,也许不是,但是我开始明白什么是科学研究,什么是中国的科学研究;第三年,我开始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我们的一切都和这个社会无法脱离干系,因此,面对社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 这是我对三年研究生生活的第一次回顾,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第二次,也许明天,也许后天,也许没有。请不要骂我,我们都是匆匆赶路的人,未必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怀念那已被遗忘的时光。
个人分类: 青春无处安放|36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制”的加减法
热度 4 boxcar 2012-1-8 08:27
不服不行,任何关于“劣币” PK “良币”的话题一亮,立马就可以吸引 N 多眼球。这不,冯大诚老师的一篇“ 二年制是研究生教育中的‘劣币’ ”【 1 】一出,随即引起轰动。很快,陈铁喜老师写了篇“ 二年制是研究生教育中的 “ 银币 ” 而绝非 ” 【 2 】劣币”,俺本人跟着“恶搞”了一篇题为“ “ 二年制 ” 和 “ 三年制 ” 研究生都是什么‘币’? ” 的围脖【 3 】。刚才又看到吴国清老师整了一篇明知故问的“‘学制’是个什么东东?”【 4 】。。。。。。看来,这两天科学网的讨论热点之一大概是“学制”了,俺得趁着热乎劲儿赶紧加班加点点灯熬油(本文是半夜写的)地再鼓捣出一篇博文来。当然,咱又不是大胡子博友,是不能总写微博纳博的,也该整一篇长文了。这篇博文我决定不搞“悟理学”了,要练练数学,说说“学制”的加减法。 关于这个“学制”是神马,大家可以参考吴国清老师的博文【 4 】。其实“学制”说得准确点儿应该是个关于学习的制度,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只要您在官方认定合格的学校或研究机构中求学,都是绕不开学制的。“学制”就如同游牧民族的“靴子”,必不可少,大家围绕“学制”进行争论,其实只是在探讨,在不同长度的“学制”架构下的同学们,到底应该算是“童鞋”们呢?还是“童靴”们呢?抑或是“筒靴”们呢?毫无疑问,“童鞋”和“童靴”是给孩子们穿的,而“筒靴”应该是大人们要穿的。所以,关于“学制”的长短之争,其实也大抵有希望学制尽量短点儿、轻便些的“童靴派”和希望尽量延长些的“筒靴派”两种观点。 俺,作为一个长学制(三年)培养出来的硕士和博士,同时也是短学制(二年)条件下指导硕士生的导师,对学制问题的看法比较中庸(这往往意味着如果不是足够的滑头能够两头讨好,就必然要两头受气挨批)。我认为,“学制”的长短就如“靴子”的长短,并无绝对的好坏,适合具体的情况就好,处于“学制”下的同学及其导师们,能适应它就好。 给“学制”算加法,是希望在长学制下能有更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多灌些知识到脑袋里,或者让学生囫囵吞枣般地狼吞虎咽进去的那些知识能有点儿“反刍”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倒嚼”充分地理解吸收;师傅们能从容不迫地把他们“领进门”,再给其个人有个“修行”的时间。结果嘛,当然希望他们的水平更高些,能力更强些,最好所做研究能再系统些,成果出得再多一些、再好一些。然而,在人的自然寿命稳中有增,而学习 / 工作总寿命基本恒定(到年龄要退休的)的情况下,“学制”算了加法,学习的时间延长的同时,必然意味着就业时间的推后、工作时间的缩短、结婚生孩子的时间延后这些减法。从投资和收益的经济学角度去分析,上学要花钱(无论良币劣币,关键都花人民币啊!),而毕业可以去赚钱,“学制”的“加法”当然还是投入的“加法”,似乎必然带来收入上的“减法”。类似地,我们也可以给“学制”算一遍减法,同时给其他过程和收入算出个加法来。 如此做一遍分析,大家很快能理解为啥在“学制”长短上会有分歧了吧?!其实这还只是最表观层次上的,并不算完。再深入一点儿去分析,我们会发现没这么简单,本来“加法”之中也悄悄潜伏着“减法”,“减法”之内也能偷偷孕育着“加法”。 学制“加法”中的“减法”在于,在“学制”延长的同时,可能存在学习和研究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据我个人的经验,三年制硕士生的紧迫感不比二年制的硕士生,如果教学和科研工作安排得比较松散,多出来的一年时间并不见得能被学生充分地利用,他们获得的知识以及取得的成果未必一定能比二年制的硕士生多出 50% 。如果多读的这一年没能让他们发生“质变”出现“顿悟”继而在学业上“突飞猛进”,那么多的这一年的投入产出只怕也比不会很高。所以,单纯地延长“学制”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甚至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有同时在教学、指导和管理三个方面都有动作,合理安排时间和教学工作,加强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才有可能让从“二”到“三”的“量变”真的成为“质变”。在“延长学制”所造成的“减法”中,固然存在入职晚、工资收入总量减少方面的问题,但如果“三年制”真的能够明显提高研究生的个人能力和素养,那么算减法看得到的一些损失是有机会得到补偿的。 说到底,“学制”是“肿么”定的固然重要,但却并不容易改变。虽然无论是缩短学制还是再重新加长学制都是改革,但毕竟学制这东西的变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肯定不能说变就变。对导师和研究生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在既定的学制下具体如何去做,尽量主动地适应“学制”,也即如何能让身处其中的“学制”扬长避短,不管指定“学制”的教育管理者在算的是加法还是减法,咱们应该有自己的加法、家法以及佳法。 参考: 【1】 冯大诚: 二年制是研究生教育中的 “ 劣币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12874do=blogid=526731 【2】 陈铁喜:二年制是研究生教育中的 “ 银币 ” 而绝非 ” 劣币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8542do=blogid=526770 【3】 吕喆: “ 二年制 ” 和 “ 三年制 ” 研究生都是什么 “ 币 ”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526813cid=1457098goto=new#comment_1457098_li 【4】 吴国清: “ 学制 ” 是个什么东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526846
个人分类: 教育|3808 次阅读|8 个评论
博客-博文-博友:说说我科学网博客的那些事儿
热度 19 boxcar 2011-12-10 09:04
到今天中午,我的科学网博客就满“三周岁”了。 回首过去的三年,值得回忆和纪念的往事还是有许多的。 1) 出师不利——第一篇博文只有标题却没有内容。因为我是在线写的,一不小心 500 多字不翼而飞了,弄得俺兴味索然,好久没缓过神儿来。结果,我的科学网博客开始很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在发了这篇无字博文后就静静地躺在角落里,我本人偶尔地溜进来蹬着好奇的小眼睛东张西望一番,只是时不时地发几条长短不一的评论而已。 2) 三鸣惊人——直到 2009 年 5 月,我先是在王鸿飞老师的博文下面写了一条长长的、自以为很有见地的评论。然后我忽然意识到,在名博的博文后面写长评的结果,多半是很快地“沉底儿”,大概没有谁会去认真读它,太浪费了!赶紧 cut 掉,在 paste 到自己的博客里。。。于是,就有了 博士生发表文章的背后 —— 也来说说博士生发文章这事儿 。 让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这篇博文居然迅速成为编辑部推荐博文(精选博文),而且在一天之内遭到 N 多次的点击。随后不久,俺又针对刘进平老师的一篇很热门博文,写下了 事在人为,何须 “ 控诉 ” ? —— 也来说说带研究生的事儿 ,这次更好玩,我先是在精选区看到了该文的标题,过一个多小时以后再上博客首页,忽然发现它从精选区消失了,居然出现在置顶的位置上。不用说,这篇博文的“惦记量”也是非常的大。不久以后,俺又感慨 当了教授一样在做实验 ,再次遭到置顶,这样一路三篇博文发出,俺这个无名小网友逐渐引起了博友和编辑部的注意。 3) 渐入佳境——在开博的第一年( 2009 年),真正写博的时间大约有半年,当时俺的状态和许多新博友类似,有要把自己积攒了 30 多年的思考结果一股脑地释放出来的劲头儿。在 2009 年的下半年,虽然我的博文仍然是走的跟风评论的路子(现在大体也没变),但是足够给力的博文却很多,例如我第一次告诉大家 不牛的人如何做导师 ,分析了 二年制硕士如何带 , 还在百忙之中“创立”了 人才的 “ 流体力学 ” (一) 、 细品钱学森对温总理说的话 ,分析了 “ 知识改变命运 ” 的前提条件 。。。。。。于是,在我比较隆重地纪念开博一周年之际,发现我的博客点击量已经达到了让我个人很惊诧的 12 万。 4) 初具雏形——刚才已经说过,我的博客基本是走的“跟风”评论的路子。但我觉得跟风两个字其实不足以反映我的博客的最大特点,因为我经常会“跟别人的风”,“放自己的火”。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博客独具的特色,最多只能是一种“赌具”的特色。在开博一年有余,阅览了科学网众多名博的博文之后,我也在受到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曾经效仿诗词派的老师们写过两首“诗”;也曾经学习散文派博友的风格搞了点儿根本不散也没啥文采的“散文”;还受王宝山的影响,玩了几次拆字;甚至曾经想学习李学宽老师也在博客上放几张照片;就是没敢向大呆、发发去学习鼓捣个傻帮狂帮之类的团体或圈子。。。。。。好在,我于 2010 年初,在用拼音打字时出了几次错别字,弄得自己都哑然失笑的时候,以及在走路苦思冥想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面临的 “ 牵 - 钱 - 浅 - 欠 ” 问题的时候,在感慨着 考研 vs. 考验 和 “ 读博 ” 不该是 “ 赌博 ” ,忽然发现了 风味错别字( 1 ):静电 PK 经典 。于是,经过著名的、专写繁体字的将科学大师蒋劲松老师的命名,撷英(谐音)成了我博客独具的特色,谆谆教导大家 “ 谣言 ” 等于 “ 摇言 ” , “ 辟谣 ” 不如 “ 避谣 ” 、 导师应诲人不倦,切莫 “ 毁人 ” 不倦 。在此期间,我还在继续向王宝山老师虚心学习、勤学苦练“拆字”技术,以“我拆,我拆,我拆拆拆”的勇气和毅力,一举拆散了 “ 笨 ” 与 “ 灵 ” ,搞了 “ 科学 ”—— 拆字与谐音分析 ,炮制了 “ 大师 ” 说 , 论 述 了 “ 大学 ” 之 “ 大 ” 及 论 “ 中学 ” 之 “ 中 ” , 又喝问一声: 何以承载 “ 重 点 ” ? 5) 源源不断——其实在写了大约 100 篇博文的时候,我曾经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文思枯竭,无话可说,然后黯然淡出科学网,然而在正式地在科学网上写博近一年的时候,我终于发现,年少时的日记是写不下去的,而成年后的博客却可以源源不断( 从写不下去的日记到源源不断的博客 )。因为能够触发写博灵感的那些话题总是会有的,就看想不想、有木有时间去借题发挥了。既然俺喜欢想,因为又不大务正业而有点儿闲暇时间,那就写吧。很多思想憋在自己的脑袋里可能会很难受,写出来轻松,倘若有幸被报刊杂志垂青而得以发表,还能赚百十块钱的稿费买开心果吃。 6) 以文会友——我写了若干博文,并逐条回复了博友网友的评论,我其实也在博友的博文下面发表了更多的评论。在这种特殊的交流中,和众多未曾谋面的博友和网友结下了一种网络友谊,对不少博友很是仰慕。于是,俺有了 600 多个科学网博客的好友。而且从去年开始,我出差的时候增加了一个新科目——拜会博友。第一个有幸得见的博友是 Bigmouse ——王宝山老师,结果我发现,这次聚会居然是“两只老鼠”的聚会(我俩都属鼠),他从个头儿上看是 Bigmouse ,但论及出生年月,却只能算 Small 了。后来在去北京和广州出差的时候,也都会抽出一个晚上与当地博友聚会。当然,我不出差的时候也偶尔会增加一个不定期活动——接待博友,先后在哈尔滨纠集若干当地博友与来这里出差的博友陈安、刘晓瑭和迟菲聚会,公布了 911 的“ 真相” 。。。。。。。
个人分类: 科学网|3456 次阅读|37 个评论
从“三年不鸣”说起
热度 18 boxcar 2011-2-23 08:17
前段时间,“三年不鸣”在科学网上被热议,有若干重量级博主撰文讨论可不可以、该不该“三年不鸣”的问题。咱也来凑个热闹,施展“撷英”手法写篇短文,说说我的看法。 “三年不鸣”的典故,其他博主的文中已经说过了,我不再赘述,由于时间关系(大清早还没吃饭),也不一一引用文献了,反正大家都知道后面接的是“一鸣惊人”。“三年不鸣”的妙处之一,在于憋着点劲力,在“一鸣”的时候能把积累的能量一次释放出来,整出个高分贝的叫声,这样才能“惊人”。妙处之二,在于一只鸟如果不鸣不叫不哼哼,人们不知道这只很低调的鸟是否会叫,也不会对它的叫声有多高的期待,真的叫一声,即使调门和分贝数都不是多么出奇地高,也照样可以惊人——原来它居然是只会叫的鸟!赶紧奔走相告 …… “三年不鸣”不但是一种状态的选择,也是一种姿态的选择,在做出这种选择之后,就可能面临一个不利的局面——“三年不名”。因为如果不鸣不叫,结果多半会被人视为无物,能自行捕食的野鸟还好,如果是要等着人喂食笼中鸟,可能会因为默默无闻而被忽略,忘了给食的结果是鸟儿最后自生自灭。如此看来,“不鸣”还能生存的前提,是寝食无忧,能做到这一点的,是“不鸣”照样可以受到关注,起码应该是“不鸣”而“有名”。 虽然大家激烈辩论的是“三年不鸣”,我却不觉得“三年不鸣”是个多大的事儿,我觉得最值得关注的还不是“鸣”与“不鸣”和“名”与“不名”的事儿,而是“明”与“不明”。我说的这个“明”,也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局中人自己“明不明”,对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能真正整得很清楚、很明白,对应到科研就是能否真正进入状态,按部就班地做研究,这对成手和成熟的研究方向应该不是问题,但对新手或者新方向就可能是一个大问题。第二层涵义,是局外人的“明不明”,也就是是否有个“透明”窗口,能让外人知道局中人的工作状态,照我看,项目的中期评估、研究生的中期检查和领导干部的年终述职,大概要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 最后,篡改一句道德经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道可导,非常导,鸣可明,非常名 。其中意味,读者尽可自行品读。
个人分类: 科研|7112 次阅读|45 个评论
中共党史第二卷编撰甘苦谈
热度 2 lix 2011-1-15 12:33
摘自:中共党史第二卷出版:三年自然灾害中死亡逾千万 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11-01/14/content_5262284.htm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启华曾主管二卷的编撰和修改。在外界眼里,张启华是敢说真话的人,在《党史》二卷的一次研讨会上,张启华坦承: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段时期党所犯错误的问题上,分歧较多,这往往是由于研究者看问题所持角度不同,或者掌握资料不同,还有跟个人经历不同也有关系,统一思想确有难度,但不要上纲上线、互相扣帽子,而应该认真讨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尽量多地挖掘史料,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大家的认识会逐渐趋向统一,尽量接近真理的。。。。。。   作为历史学者,张启华认为,这是一段曲折探索的历史,是正确与错误、成功与挫折错综交织的历史,这种复杂性,是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和国艰难探索的写照。   历史是不可割断的,不说清楚以前,就说不清楚以后。《中国新闻周刊》和张启华的对谈就从这句话开始。 中国新闻周刊:据了解,从1995年开始,《党史》二卷的编写工作就启动了,为什么到现在才出版?   张启华:这是因为正确认识这样一段复杂的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反复研究、不断修正,才能比较接近正确。   《党史》二卷反映的时间段,是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本书任务是对这29年历史进行客观叙述,同时作出正确评价。这段历史的复杂性,更需研究者反复研究讨论,以取得正确认识 。。。。。。。   事实上,本书稿经过了中央的几次审查,众多专家学者的多次审读、反复修改,同时考虑到在一些问题上有各种不同观点,还要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认可。这确实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做到。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中央没有通过早前书稿,是因为写错误多些,显得灰暗,是这样吗?   张启华:的确如此,最初书稿写错误较多、较细,中央审查没有通过。为此,我们组织大家务虚三周,从认识上尽量统一思想,重新修改提纲,对一些重要事件认真核查,对一些重要观点都进行了认真讨论。。。。。。。 中国新闻周刊: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哪些现实的困难?   张启华:对于这段历史的评价,一开始大家的思想不是特别统一,包括社会上很多人也觉得这段历史不能肯定,犯的错误太多,伤人太多,持否定态度。。。。。。   为了统一思想,也为了使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清晰,我认为确定这段历史的主线是个重要问题。。。。。。 不要重在批评个人,包括毛泽东。这段历史是我们党自己走过的历史,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在里头,现在有些人把这段历史闹成一个个人因素,比如就是毛泽东的错,毛泽东如何品质不好如何整人,写历史是不能这样写的。党的历史上犯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因为他是主要领导人。但同时要看到,我们党是一个领导集体,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党的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是探索的主体。   总之,错误不可避免,对前人不能苛求,同时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不能不考虑历史的局限性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这段历史的编写,中央领导人有何指示或态度?   张启华:我们写这段历史一定要跟中央保持一致,一个是要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保持一致,再一个就是跟中央文件、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和精神保持一致。。。。。。   中国新闻周刊:在二卷编写时,对一些历史疑难、重大问题的尺度是如何把握的?   张启华:这29年中,我们犯过许多错误,有些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是三条: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 总之,《党史》二卷在对待党在历史上所犯错误的问题上,坚持了以下原则:第一,不回避错误。错误是客观存在,回避不是科学的态度。第二,不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错误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第三,充分说明是党,而不是什么别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并纠正了错误。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这29年是一部错误历史,你如何看待?   张启华:前面已经讲了这个问题。我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正确解释这段历史。如果因为这些失误而否定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全部历史,或者由于这段错误多,就把党的这段历史说成全是错误,这既违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不符合事实。   对这29年的历史确实要有一个辩证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胡乔木举过两个时期的例子说明这一点。一个是1949至1956年之间,我们的党确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确实不是十全十美,也有缺点和失误。另一个是前后20年左倾错误期间,国家的经济总的说还是发展的。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化大革命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所以,重要的是进行科学分析。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呢?   张启华:文化大革命是要彻底否定的,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所以不去肯定它。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是左倾错误的论点,曾经被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这一理论,作为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基础,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但是文化大革命和文革十年是两个概念。文革是这十年中发生的最大的一件事,但在这十年中,我们还干了其他事,在某些领域也有取得的成就。比如外交、科技、经济发展等领域。   有人认为写成这样就是美化文革,这是不对的。当然,没有文革,我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区分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是胡绳提出的一个观点。我认为很正确。   对文化大革命要彻底否定,但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十年历史,十年间取得的成就在二卷本中要有所反映。   中国新闻周刊:党史二卷写作时是否参考了机密档案?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张启华:档案肯定要看,但看的目的是搞清来龙去脉,不能泄密。也有些档案是看不到的,这没有办法。   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数据社会上有很多争议,就是各个部门统计的数据也有差异。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1000多万人;有些专家统计的数据是1850万;还有一位美国人口学专家统计的数字是2000万。等等。我们采取的是国家统计局的,这是最权威的部门。 现在网上有人炒作,有说4000多万的,还有说7000多万的。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当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死亡比例不一样,各个省的情况也不同。当时有6个省死亡人口最多,比如河南、贵州、安徽、甘肃、青海、四川。把这六个省死亡情况说成全国都这样,这是不对的。三年自然灾害死亡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比如说河南信阳,确实死人很多。这跟地方领导为了政绩虚报产量有关,所以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看待学术研究对历史的分歧?   张启华:随着党史研究的日渐繁荣,不同意见的学术分歧越来越多,这是学术深入发展所必需的。同时也不能不警惕,一些片面歪曲、全盘否定党的历史,进而否定共产党领导、质疑共产党执政的情况也确实存在。这对于社会稳定、政权巩固是不利的。   总之,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丝毫没有理由觉得这段犯了错误的历史羞于见人,更不应该因为这些失误而否定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全部历史。 相关阅读 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的解饿方法:1。康复粉和人造肉 2。特需供应 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11-01/14/content_5262284.htm 来源: 中国新闻网编辑: 潘东 (同正文)
个人分类: 历史杂谈|360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三年有多长
chengxinyu 2010-10-20 12:40
三年到底有多长? 三年,是3个春夏秋冬?是12个季36个月?是1095个日日夜夜?26280个小时,1576800分钟,94608000秒? 三年,也许很短很短。就像小学整整两个三年,似白驹过隙,根本来不及享受却已远离我们而去。中学三年,高中又三年,一切那么清晰可见,却又遥不可及。大学三年多,也是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恍如隔世。 三年,真的很短很短。三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彼此擦肩而过,走在陌生的街头。三年里,我们相遇、相识、相知、想爱、相恋。如生如死如火如荼缠绵如呼吸,不分彼此。那三年,幸福快乐温馨浪漫感动甜蜜,一切美好的词都可以用来形容。那三年,感觉时光过得最快。 三年,其实很长很长。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不得不面临分别。别离后,苦相思,忆相逢。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再美的风景,少了你,我一个人看又有什么意义呢?你才是我最美的风景。看着你,和你一起,如沐春风,身心沉醉。如今,左手握右手,左手是我,右手是你,满腹相思,全心是你。三年后,才能再在一起。漫漫三年,如此煎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年不见,岂止万年? 三年,不长不短的三年。很多人说三年充满太多的变数,很多人、很多事都会变化,也许物是人非,也许情已不再。但是,相信我,我会坚守内心的忠贞,至死不渝。决不负你。我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决心与忠诚。我最害怕的是,你会禁不住三年的等待,弃我而去。
个人分类: 青青子衿|28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未来三年,铁路建设年投资额均在7000亿元以上
imking 2010-4-5 14:04
据新华社信息 近日铁道部强调,今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据铁道部的数据,2010年~2012年三年间,平均每年铁路建设投资额都将在7000亿元以上,而去年投资额为6000亿元,投资规模大幅增加,今后两年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无疑将有效拉动钢材需求。 铁路基建投资的持续大幅增加,有效地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世俊表示,铁路建设对钢材以及其他建材的需求,拉动了国内钢铁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 铁路用钢结构生变 多年来,我们似乎习惯了拉动内需就是扩张总量的逻辑。虽然铁路建设搞得风生水起,铁路用钢总量也会出现一定的增长,但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不是总量。李世俊提醒说,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大规模建设,对铁路钢轨、桥梁结构、电气化、机车车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的铁路网编织将越来越密集,以高速铁路为龙头,列车的运行速度将不断加快,铁路建设对钢材的数量和质量、技术含量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以100米定尺轨为例,以前出厂前需要将100米轨裁成4截,运到施工现场后进行露焊。 李世俊介绍,自500米长轨条铺设机研制成功后,现在铁道部取消了露焊,实行厂焊,要求铁轨在出厂前对接成500米长,这增加了铁轨运输及建设过程中的难度。 重轨成为最大的亮点。据了解,近几年,货运呈现重载化倾向。近期被纳入优先考虑的大秦线提出了从目前每年1亿吨运量扩能到每年4亿吨。这意味着每列火车装载2万吨煤,这对铁轨的平直度和纯净度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李世俊进一步解释说,铁路运输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铁路装备必须保证安全,铁路工程用钢必须质量过硬。 此外,与去年相比,尽管今年的投资规模增加了,但是计划的铁路新线、复线铺轨里程明显减少,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的钢轨用量将减少呢?中铁物资集团副总经理熊卫东对此表示,不能这样简单地进行类比。他预计,今年的钢轨用量在320万吨左右,基本与去年的用量持平,用钢增量部分主要集中在线路建设所用的建筑钢材上。 除此之外,一些细分市场、普通品种及钢铁制品等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小型钢铁企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国家鼓励铁路国产化、技术创新等也为钢铁生产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铁路用钢结构变化带来的商机已经浮出水面,一些市场意识较强的外企似乎早已注意,西门子、三菱商事等跨国公司将目光瞄准未来几年中国的铁路建设,并各自提出了有关规划。国内的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也在积极行动。 配送方式发生变化 铁路不同于其他行业市场,集中度很高,在物资供应上亦是如此。对铁路物资流通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经过国家铁路的长期建设与技术发展,铁路用钢绝大部分品种已经国产化,鞍钢、包钢、攀钢、武钢、马钢长期为铁路供应钢轨、桥梁支座、车轮、轮轴等产品,与铁路系统形成了紧密的联盟关系。目前铁路用钢尤其是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铁用钢基本上是以钢厂直供为主。业内人士表示,但铁路建设覆盖面宽、周期长,铁路系统配套供应钢材必然会产生不少增值服务的需求,如定尺配送、建立库存、融资服务等,流通企业仍有机会参与其中。 专家建议,流通企业要根据工程特点,构建适合铁路系统特点的供应、配送体系,确保钢材供应及时、高效。在配送物流方面,流通企业更有优势,钢铁生产企业可与大型钢材流通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开拓铁路钢材应用市场。流通企业在做精做优既有铁路物资供应服务的同时,与钢铁生产企业和铁路客户在资本、技术、业务、服务层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铁路产业综合服务水平,力争实现钢铁生产、流通与铁路三方的合作共赢。
个人分类: 钢铁企业|2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三年该如何度过
wido 2009-9-27 12:43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我不确定这话是不是马云的原创,但是他说过这样的话。 马云还有一句,好的东西都是说不清楚的,能说的清楚的东西,一定不是好的。 若果,问目前在上研究生的同学这样一句,你上研究生为了什么?上完研究生要做什么?我估计有80%都不能答的清楚,这是好事吗?未必见得。同样,当别人问过我这样一句之后,我被问住了。 我思索半日,终于知道研究生期间该做什么,至于以后做什么,暂时很迷茫。现将我想到的陈述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望不吝赐教。 1 设立目标。没有目标就绝对没有前进的动力。可以将三年里要做的汇总成一个大的目标,这是你全速奔跑的动力的源泉。然后,将目标细化,分阶段完成,做成一个支撑系统,努力完善。 2 建立为目标服务的辅助系统。我认为以下一些因素很重要: a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了,哪有力气革命,只有到最后革自己的命。 b健康的心理。心态不对,做什么都是无法做成的。 c情商培养。这个多提就完全没必要了,它的作用在很多时候都是大过智商的。 d财商培养。激烈的竞争,不会理财,让财如何会理你? 简言之,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 3 学会生活。研究生也是人,不是要一天到晚把自己逼在实验室里、学习室里,研究生也要有自己的浪漫生活。当全中国都把研究生教育当成是职业教育的时候,若是没有抱着对科学的极大热爱,我建议不要因为实验或者所谓的科研而搞烂自己的生活,因为科研是一时的,生活却是一辈子的。并且现在中国的科研,没有太大的继承性,都是跟风一样,领导的思维在哪里,科研的脚步就在哪里,你穷尽一生,恐怕也不能使得自己研究是领域得以延续。 培养一些爱好和兴趣,听一些音乐,投资自己,将来一定会值得,时间能证明这些。
个人分类: 被生活打败|5696 次阅读|1 个评论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bohong 2009-4-29 16:13
转自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wgk/2009-04/24/content_1294877.htm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纺织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 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 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 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产品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 等众多领域。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我国已经成 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 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纺织工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 形成多元化格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能耗、总水耗、总废水排放量的4.3%、8.5%和10%;产能规模 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 降,我国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   应该看到,我国纺织工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潜力,纺织工业发展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必须采取有 效措施,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工业持续健康运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纺织 工业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纺织工业就业惠 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内需相结合。统筹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综合措施,在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努力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坚持扶持骨干企业与带动中小企业相结合。发挥骨干优势企业在产业调整和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增强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棉纺、印染、化纤、针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规划目标。   2009~2011年,纺织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有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1.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到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0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2400亿美元,年均增长8%。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纤维加工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明显控制。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比例调整至49:32:19;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到20%左右。培育100家左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20%。   3.科技支撑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比重提高到50%左右,新产品产值率不断提高,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   4.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废水排放量年均降低7%。   5.淘汰落后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11年,淘汰75亿米高能耗、高水耗、技术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万吨化纤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棉纺、毛纺落后产能。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稳定国内外市场。   1.稳定和开拓出口市场。在 不违反WTO规则的前提下,实施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稳定纺织品国际市场份额。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培育新的增 长点;鼓励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在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鼓励企业在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下大力气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在 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促进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引导纺织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   3.扩大国内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促进产业用纺织品在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加 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新型聚酯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总产量由目前的7万吨提高到 14万吨。充分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速生林等资源,实现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化,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实现万吨级产业化, 生物法生产多元醇实现千吨级产业化,生物质纤维素纤维比例由目前的6.3%提高到8%。   2.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加 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满足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新领域的需求。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 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高端土工布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提高到50%;加快推进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 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新材料比重由20%提高到50%;支持多功能篷盖材料、膜结构材料等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的开发应用;支持采用高性能纤维开发风 力发电机叶片、航空和航天器预制件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年产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开发节水灌溉、储水材料和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加快手术 衣、隔离服、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非织造工艺技术,突破三抗(抗微生物、抗血液、抗酒精)手术 衣、隔离服等科技攻关项目的产业化难题。   3.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通 过加强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织机械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纺织机械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纺织机械市场占有率由目前 的60%提高到70%。一是提高传统纺织关键整机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快产业用纺织品机械开发和产业化;三是加强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能 源、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四是以提高专用基础件、配套件可靠性为切入点,加大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4.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尽 快制定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和新型成套装备的产业技术标准;制定和完善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建筑、新能源、环保和医疗 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和使用规范;修订和完善纺织工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建立和完善进出口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三)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纺织行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   1.纺纱织造行业。推 行原料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高企业电子配棉能力;推广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针织、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加大高 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以及真丝、麻类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大力提高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形成一批品牌效应好、市场占有率高的 优质产品,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印染行业。以现代电子信 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重点解决印染行业自动化程度低、能耗和水耗高、 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增加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35%以上;新型纤维面料、功能整理产品等 高档产品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左右。   3.化纤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聚酯、涤纶、粘胶、锦纶、腈纶等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左右。   (四)淘汰落后产能。   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棉纺行业重点淘汰建国前生产的以及所有1字头纺纱和织造设备,A512型、A513 型系列细纱机;毛纺行业重点淘汰B250型毛精纺机、H212型毛织机等落后设备;印染行业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落后型号的平网印花机、热熔染色 机、热风布铗拉幅机、短环烘燥定型机及其他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化纤行业重点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湿法氨纶生产工艺,限制使 用2万吨/年以下粘胶生产线、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法腈纶和氨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装置及间歇法聚合聚酯生产工艺 设备。   (五)优化区域布局。   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 织行业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加 强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支持大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的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 链,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重点巩固提高现有200个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产业链,提高企业加工水平。在全国发展50家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形式、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丝绸企业。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运行情况、质量等跟踪监测制度,加强产业信息平台与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出口纺织产品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和管理服务体系,以及 产品质量安全通报、退货核查等应急处理系统;建设30个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产品设计开发、社会责任推 广、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升实验室和装备水平,完善检测标准和手段。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适合化纤、纺 织、印染和服装等重点行业特点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七)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培育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提高纺织服装自有品牌出口比重10个百分点,提升我国纺织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 地位。以服装、家用等终端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选择1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企业,加强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水平,建设和完善设计创意 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加强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 业的市场控制力。   鼓励和引导品牌企业走出去,通过收购、入股等形式进行境外投资、品牌收购、设立境外合作区、设置销售网络等,建立为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供信 息、政策、贸易等服务的咨询机构。建立和推行生态纺织品认证制度。积极开展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多层面交流与合作,建立检测、认证结果的互认机制。   (八)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纺织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机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和科学决策水 平,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企业自律,强化质量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投入,增强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生产能 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把握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使产品开发、品牌培育与市场紧密结合; 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强节能管理和成本管理;优势企业可利用自身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坚持以 人为本,做好员工培训,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和谐企业。   四、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   (一)继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认真落实提高部分轻纺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措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   (二)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为保护棉农、蚕农利益,通过增加中央储备或其他办法,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   (三)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新型纺织装备自主化,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的技术改造,以及自主品牌建设等。   (四)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优 化商业环境,扩大营销网络,减少流通费用,制定加快推进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名品进名店、名牌产品下乡,扩大纺织品服装消费;营造统一规 范的市场环境,推进异地质检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测;制定和完善产业用纺织品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使用规范,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鼓励国内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土工布材料、过滤用纺织材料、装饰装修用纺织品、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   (五)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纺织服装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兼并重组过程中,在流动资金、债务核定、人员安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妥善安置企业职工的,可按有关规定减免契税;对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六)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对 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无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纺织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 持力度,允许将到期的贷款适当展期;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放宽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呆账核 销条件,简化税务部门审核金融机构呆账核销手续和程序,对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实行税前全额拨备和提供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简化审批程序,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 机构为中小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   (七)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对 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 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地方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应适当向纺织企业倾 斜。加快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   (八)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等向纺织企业适当倾斜,支持纺织企业巩固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环保、检测、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纺织企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九)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制 定并完善印染、粘胶行业准入条件,指导行业规范发展;调整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目录,研究完善高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保障措施;环保、土地、信贷等相 关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相互配合,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研究制定产业转移指导意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将结算中心、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设在境 内,以企业在岸资产进行担保并落实抵押担保条件。   (十)发挥行业协(商)会作用。行业协(商)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府指导下,组织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企业诉求,引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五、规划实施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